第一篇:工业机器人课程授课计划
工业机器人课程授课计划
一、课程基信息课程名称:《工业机器人技术》
课程学时:90min 授课对象:中小学生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机器人技术是一门跨多个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它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多种学科的内容。工业机器人的大量应用正在改变着现代企业的生产模式。
三、教学流程安排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1、走进机器人世界(10min)
a)机器人的诞生 b)机器人的发展 c)机器人家族
2、认识XS-RB-XN工业机器人教学系统(5min)a)虚拟系统介绍 b)实体机器人介绍 c)安全操作规程
3、认识XS-RB-XN工业机器人教学仿真软件(30min)a)运行,打开仿真软件开主程序窗口 b)认识主程序窗口和示教器 c)讲解编程规则 d)教师示范编程(搬运)e)学生练习编程
4、认识XS-RB-XN实体工业机器人(35min)a)实体机器人开机、上电 b)设定坐标原点
c)教师示范编程、控制机器人 d)学生练习编程、控制机器人
5、评价交流(10min)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提出以下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
1、通过本活动,说一说你对工业机器人理解、设想及体会。
2、如果让你设计一个机器人,它应具备哪些功能?
第二篇:《工业机器人基础》课程简介
《工业机器人基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工业机器人基础
英文名称:INDUSTRYROBOTINTRODUCTION
开课学期:第7学期
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课程类型:学科专业选修课
开课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选用教材:《工业机器人技术》 郭洪红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主要参考书:1.《机器人技术基础》熊有伦主编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2.《机器人技术基础》孟庆鑫、王晓东主编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3.《机器人与控制技术》孙迪生,王炎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4.《工业机器人》 吴振彪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主讲教师:机电工程系 王丽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工业机器人基础》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机器人设计和使用方面基础知识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主要研究机器人的性能分析与控制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具备必要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分析计算能力,为实际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
1、掌握工业机器人运动系统设计方法,具有进行总体设计的能力;
2、掌握工业机器人整体性能、主要部件性能的分析方法;
3、掌握工业机器人常用的控制理论与方法,具有进行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的能力;
4、了解工业机器人的新理论,新方法及发展趋向。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
1. 通过“绪论”使学生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应用与发展;了解工业机器人的组成、分类;了解工业机器人的主要技术参数;掌握工业机器人运动系统设计方法。
2. 通过“工业机器人机构” 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工业机器人末端操作器、手腕、臂部、机座、驱动与传动部件设计。
3. 通过“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使学生掌握齐次坐标及齐次变换;掌握工业机器人连杆参数及其齐次变换矩阵;掌握工业机器人运动学方程;掌握工业机器人速度雅可比与速度分析;掌握工业机器人力雅可比与静力计算;掌握工业机器人动力学分析;掌握工业机器人轨迹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4. 通过“工业机器人的环境感觉技术”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的视觉、触觉、位置及位移技术。
5. 通过“工业机器人控制”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控制的特点及主要功能、工业机器人控制方式、电动机控制。
第三篇:《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工业机器人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本文结合《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建立贯穿教学内容的主线,改善实践条件和鼓励自我探索的改革措施。实践表明这些改革措施是合理的,并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教学改革;应用型本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5-0074-02
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进行,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机器人技术专业领域的人才需求愈趋旺盛,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性,符合社会实践岗位的人才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
一、《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工业机器人技术》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专业方向课之一,涵盖机器人结构、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轨迹规划、机器人控制等内容[1][2],涉及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子电路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技术等知识,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对培养学生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技术的综合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院的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和自动化专业均尝试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课程被安排在第七学期开课,理论32课时,实践8课时,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1.课程需要的先学知识欠缺。学生在学习《工业机器人技术》这门课程之前,需要具备一定的机械结构和控制理论方面的基础知识,而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同学具有力学、运动学、机械结构、电工、电子方面的知识却缺乏控制理论的基础知识,自动化专业的同学具有控制理论、电机拖动、信号与系统等方面的知识却缺乏力学、机械结构方面的知识,导致在这些专业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都有不少的障碍,学生难以对课程产生整体认识。
2.缺乏适合的教材。应用型本科院校以本科教育为主,面向区域经济社会,以学科为依托,以应用型专业教育为基础,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以满足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科技创新的需要,同时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相关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工业机器人的相关教材有的偏重理论讲解,而有的教材却流于产品说明或用户指南[3],难以适应应用型本科学生的特点与教学需求。
3.涉及的概念抽象。工业机器人的控制以运动学和动力学为基础,这就离不开D-H坐标系的建立和空间坐标的变换,即使能让学生看到机器人实体也难以直观展现抽象的坐标系、工作空间、关节空间等概念。此外运动学、动力学方程的推导、微分运动分析等抽象、复杂的数学推导很容易让学生望而却步,丧失学好该课程的信心,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4]。
4.实践条件缺乏。目前的工业机器人产品缺乏规范性,品牌繁杂且互不兼容,开放程度较低,因此如何选择具体的工业机器人进行实践教学也是面临的一个难题,而且机器人造价不菲,受资金和场地等条件的制约,构建专门的机器人实验室的成本太高,这就造成了目前这门课程的实践条件缺乏,实践环节难以开展,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改革措施的探索
《工业机器人技术》的教学目的包括:使学生了解有关机器人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机器人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机器人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领域内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对课程进行如下三个方面的改革。
1.建立贯穿教学内容的主线。坐标变换、运动学、动力学、机器人本体结构、机器人控制是《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关键部分,为了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有个整体的认识,先从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入手,讲解机器人三大组成部分(机械部分、传感部分、控制部分)的关系[5]。由于机器人控制的本质是对下列方程式的双向控制[2]:
V(t)?圮T(t)?圮C(t)?圮θ(t)?圮X(t)
(其中:X(t)为末端执行装置的状态,包括位置、姿态和开闭状态等,θ(t)为关节变量,C(t)为作用在各关节上的力矩矢量,T(t)为各传动电动机的力矩矢量,经过变送器送到各个关节,V(t)为施加在电动机上的电流或电压矢量。)
以机器人双向控制方程式为主线,以典型机器人(如PUMA560)为例,对坐标变换、运动学、动力学、轨迹规划、机器人控制系统进行由浅及深的讲解,明确各个部分内容在上述控制方程式中的作用,先对机器人控制有个全局的了解,再细化到实现机器人控制的每一个层级,带着问题一层一层剖析,整个课程的学习就连贯起来了,而且学生也能明白地知道每次课在整个机器人控制中的位置,目标明确了,更能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结合授课老师的科研项目或对具体对象控制过程的相关视频资料,展开典型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分析,如喷涂、焊接、码垛机器人,使学生对所学基础内容的工程应用有深入的了解和直观的认识。此外,在课程授课过程中穿插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机器人最新研究成果,比如本田公司的双足机器人、用于军队和康复治疗的穿戴式机器人等,不仅对于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帮助,而且能拓宽同学们的视野,提高其领悟力。
2.改善实践条件。工业机器人的实践环节作为《工业机器人技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核心,在加强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更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工业机器人的认识实验共2学时,主要以实验室现有的6轴工业机械手为对象,了解工业机器人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熟悉机器人机械结构特点、电气线路硬件情况及手动运行机械臂,观察关节运动情况。机器人的运动学、动力学、轨迹规划和运动仿真共4学时,利用MATLAB的robotics toolbox实现[6],利用ADAMS软件强大的仿真模块,在Simulink中实现对虚拟样机的控制操作,最后安排2学时到校外企业观摩工业机器人的工程应用,增强对所学知识应用场景的切身体验。后继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践环节拟引入ABB公司的Robot Studio建立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示教工作站[7],以数字化工厂为实践平台,增加学生的动手??践、创新的机会。
3.鼓励自我探索。哈佛前校长认为,教学内容固然重要,但对于学生影响更为深远的是教学方法[8]。《工业机器人技术》是一门较难的课程,通过前述机器人双向控制方程式将分散的知识点贯穿成一整体,帮助同学明确每一部分在整个机器人控制中的作用,每开始新的知识点前,必用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如何往下一步展开,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课后搜集相关资料,主动寻找答案。以参与期末综合评分作为激励,分组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最后由老师对研讨情况进行点评、总结和补充讲解,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这个过程,学生的自我学习、探索和创新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培养。
三、结语
《工业机器人技术》对学生难,对授课老师也是很大的挑战,由于没有完全适应的教材,授课老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选定的授课内容,引入紧跟时代潮流的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整理讲义,选择能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个过程永无止境。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不断深化的过程,相信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会有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团结.机器人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2]蔡自兴.机器人学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3]于霜.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创新实践教学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20):25-25.[4]黄用华.理工科高校《工业机器人》课程教学改革浅析[J].科技信息,2012,(21):20.[5]于楚泓.《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风,2017,(8):54-54.[6]谢斌.基于MATLAB R obotics Toolbox的机器人学仿真实验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0,(19):140-143.[7]高慧.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技术课程教学创新[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7).22-24.[8]戴敏,张志胜,史金飞.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教育机器人设计与制作综合实践”课程建设的一点体会[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s1):259-261.
第四篇: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 课程简介
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Industrial Robot Installation and Debugging)
课程编号:01115049 课程性质:专业方向任选课
开设学期及学时分配:第六学期; 32学时
适用专业及层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科 先行课程:无 后继课程:*****
课程目的、内容与要求:
工业机器人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各专业方向的一门主要专业技术课,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它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多学科的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了解和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培养学生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为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机器人技术基础。教材:刘极峰主编,《机器人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推荐参考书:
1.熊有伦编著,《机器人技术基础》,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2.余达太、马香峰等著,《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冶金工业出版社,1999 3.殷际英、何广平编著,《关节型机器人》,化工工业出版社,1994 授课教师:
1.主讲教师要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和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2.能履行教师职责,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师德教风和较高的业务水平。
3.本课程内容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多学科的理论基础,要求老师熟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软件开发与编程调试的实践经验。教学与实验设施:
本课程在工业机器人实验室开展,实验室实验器材要满足课程教学需要,实验室计算机数量满足教学需要,能同时运行office课件和-HI5-N30相关软件。实验性质:非独立设课 实验类型:基础实验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教学方法要灵活,可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有些内容可以通过实物或图片演示。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与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和对话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意识,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外,指导学生对相关外延知识的获取能力。课程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的考核应该包括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和实验成绩3个部分,实行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可以通过个人作业、学习态度、到课率及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定,期末考试可以采用开卷或闭卷形式,重点考查学生对工业机器人的安装调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在课程的总成绩中,平时成绩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实验成绩占40%
第五篇:财务管理课程授课计划
管理学院营销系本科课程授课计划
《财务管理》课程授课计划
课程名称:财务管理
课程编号:1102000130
开课学期:2007/2008(1)
上课时间:周二上午8:00-9:50,下午2:00-3:50,周四下午4:10-6:00,双周周五上午8:00-9:50
上课地点:北辰12-A510,北辰12-B302,北辰12-A301,北辰12-A501 学生班级:国贸c051,国贸c052,经济学c051,工程c051,工程c052,工业
c0
51学时:48
学分:
3主讲教师:翟华明
● 课程内容简介与教学目的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财务预测与计划、财务估价、投资管理、流动资金管理、筹资管理、股利分配、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以及企业价值评估等内容。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熟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项内容,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完成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 教学指导思想与教学方式
教学指导思想: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训练,学生应能够通过企业财务报表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评价,能够完成企业财务预算工作,能够应用净现值方法对企业各项资产进行估价,并能够评价一个企业的内在价值。
教学手段与方式:
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介绍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多做练习,从而熟练的掌握财务管理各项方法。
● 对学生学习的要求
学生要认真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课前做好预习,课上做好笔记,按老师的安排多做习题,课后做好复习工作,并完成练习题。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通过练习加深印象。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将课堂上学的方法应用于实际当中去,通过实践来掌握财务管理方法的作用。● 成绩考核
1、本课程为必修课,闭卷考试
2、考试总成绩=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平时成绩20%,考试成绩80%
1● 教材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财务成本管理2006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4)
● 参考书目
1、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上海国家会计学院CPA考试辅导委员会.财务成本管理综合题实战演练.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3、王欣兰.财务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教师练习方式和答疑时间
答疑时间:周三下午14:00-16:00 教师联系电话:*** E-mail:
● 教学计划安排
题讲解等情况,对表中的时间安排会稍有调整,因而本表只是大致的进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