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不确定现象教案[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06:12: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不确定现象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不确定现象教案》。

第一篇: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不确定现象教案

不确定现象 新课导航:

师:同学们,你们抽过奖吗?那你中奖的次数多吗?抽到什么奖的次数最多呢?其实抽奖这个事件就包含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我们一起来探究抽奖的奥秘,一起来学习《不确定现象》。设疑自探:

1、活动一(确定现象)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活动,考考你的观察能力。老师这里有个盒子,看看我往盒子里放的纽扣(全是红色的),猜一猜老师摸出的棋子会是什么颜色的?

生:红色。

(师摸)

师:为什么你们每次都能猜中呢?

生:因为你放进去的全是红色纽扣,所以每次都能摸到红色纽扣。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你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一下老师摸纽扣的过程和结果吗?试试吧!

(盒子里全是红色纽扣,从里面任意摸一颗,一定能摸到红色纽扣。)

师:我可能摸出白纽扣吗?为什么?

生:不可能。因为盒子里没有白纽扣。

师:可能摸出其他颜色的纽扣吗?为什么? 生:不可能。因为盒子里根本没有其他颜色的纽扣。

师:那你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把刚才老师摸纽扣的过程和结果补充完整吗?试试吧!

(盒子里全是红纽扣,从里面任意摸一颗,一定能摸到红纽扣,不可能摸到其他颜色的纽扣。)

师:也就是说当盒子里全是红纽扣,我们从盒子里任意摸一颗,事先能确定摸纽扣的结果,摸出来棋子的颜色只有一种结果。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确定现象。在数学中,常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确定现象。

生活中有许多确定现象的例子,比如:太阳东升西落,公鸡不可能下蛋......我知道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是确定现象的例子吗?

(不确定现象)

师:如果我把盒子里的4个红纽扣换成白纽扣,使得白纽扣、红纽扣的数量同样多。老师继续摸,想一想老师摸出的纽扣会是什么颜色的?(说话时放慢速度)猜猜看?

生1:白的。

生2:红的。

生3:也许是白的,也许是红的。

(师继续多次摸)

师:为什么老师这次既可能摸到红纽扣又可能摸到白纽扣呢?

生:因为盒子里有红纽扣,也有白纽扣

师:也就是说,这次摸纽扣出现了两种可能。可能是„„(生齐答),也可能是„„(生齐答)。

师:真能干。那你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一下老师摸纽扣的过程和结果吗?试试吧!

(盒子里有红纽扣和白纽扣,从里面任意摸一颗,可能摸到红纽扣,也可能摸到白纽扣。)

师:当盒子里有红纽扣和白纽扣时,从里面任意摸一颗,我们不能事先确定摸出纽扣的颜色,摸出来的颜色不只一种结果,可能是白的,也可能是红的。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在数学中,常用“可能”“也可能”来描述.生活中也有许多不确定现象,如:周一可能下雨。这次考试我可能考100分......你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是不确定现象的例子吗?

释疑合探:

师:下面老师再改变盒子里红、白纽扣的数量,变为7个红纽扣、1个白纽扣,我们看看,是摸中红纽扣的次数多,还是摸中白纽扣的次数多?

(生举手回答,进行猜测)

师:那我们以“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

(出示“小组合作”的操作步骤)1.摸纽扣之前先把纽扣搅匀;

2.每人摸两次,摸到纽扣后并放回,记录摸到纽扣的颜色; 3.统计摸到红纽扣和白纽扣的次数。4.小组成员讨论并写下你们的发现。

(各学习小组摸纽扣、统计、讨论。教师巡视学生实验结果。)

师:请组长汇报小组交流情况。

师启发学生总结规律: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指名回答)

当盒子中红纽扣比白纽扣多得多,从盒子里任意摸一颗,摸到红纽扣的次数更多(可能性更大),摸到白纽扣的次数更少(可能性更小)。

质疑再探:

箱子里装着10个黄球,2个蓝球。小明从箱子里摸一个球,摸到的球可能是()球、也可能是()球,摸到()球的可能性更大。我是设计师:

想一想:盒子里的球该怎么放? 从盒子中任意摸一个球,⑴要使摸到的球一定是黄球,应该怎么办?

⑵要使摸到的球一定是蓝球,应该怎么办?

⑶要想经常摸到黄球,也就是黄球的可能性大些,应该怎么办?

⑷要想偶尔摸到蓝球,也就是蓝球的可能性小些,应该怎么办?

⑸要使摸到黄球、蓝球的可能性一样大,应该怎么办?

运用反思:

圣诞节快到了,商场推出了购物满100元可参加抽奖的优惠活动。请你根据下列情况设计一等奖、二等奖及谢谢惠顾的奖券数量(假设奖券有20张)。

1、商场老总想,一定不能让抽奖的人中奖。

2、参加活动的人想,一定要中奖。

3、商场经理想,让抽奖的一部分人中奖。

总结:

让我们回到开始的问题,为什么你不能每次都中奖? 即使你中奖了,为什么不能经常抽到一等奖?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这节课大家学得轻松快乐吗?希望同学们在快乐中收获知识,在成长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让数学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盏明亮的灯,让数学成为我们学习中一幅美丽的画卷。

第二篇: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推荐]

《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

石桥中心小学校

张良伟

教学内容: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96-97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验和明确生活中的一些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2、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培养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现象。难点:对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列举。教学准备:硬币、乒乓球等。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雪花)让学生猜猜到底在那只手上。

1、学生回答。(你认为在哪只手上,想看一看在那只手上吗?)

2、在老师的手没有打开之前,你能确定在哪只手上吗?(不确定)

3、这就是本节课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不确定现象》,学生齐读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抛硬币活动

1、大家喜欢玩游戏吗?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抛硬币的游戏怎么样?

2、介绍硬币的正反两面(有字的为正面,没有字的为反面)

3、学生都活动要求:每人抛一次,每组选一人在表格中记录,记下抛的总次数和正反面朝上的次数。

4、学生活动,其余的同学观看硬币落地后的情况。

5、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学生分析,判断硬币落地后的情况。①:汇报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的次数 ②:从抛硬币的效果来说,结果有几种。

③:老师再次抛硬币,你认为老师抛这枚硬币的结果究竟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向上?能准确吗?

回答:抛一枚硬币,可能是正面向上,也可能是反面向上。(板书:可能是···也可能是···)

④:究竟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在没落地之前能确定吗?(不能确定)数学中把事先不能确定的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通常用“可能····也可能”来描述。

(二)出示摸彩球活动

说要求:没人摸一次,摸完后放回去,摸完后放回口袋能偷看吗?(不能偷看)摸到黄色乒乓球最多的小组获胜

1、师:有一些彩球,第一个盒子里装的全身红球,任意摸一个,会是什么情况?有几种结果,结果是确定的吗?

①:学生活动。

②:汇报

③:学生打开袋子观察。

④:汇报

⑤:学生说说汇报结果

a:1号袋能摸出黄球吗?(不可能)如果再让你摸一次能摸到白球吗?

学生说(从一号袋是不能摸出黄球的,一定是白球)

板书:一定·····不可能

b:像这样的现象叫确定现象

c:获胜的小组为什么会胜?(摸到的球一定是黄球,不可能是白球)

d:还有那一组的口袋没有看过?你猜一猜口袋里会没有那些颜色的球?

说说从这个口袋里摸到的球是什么颜色的球(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掌声鼓励。

⑥:把黄改为白

a:1号袋会赢,用今天的知识解释(摸到的一定是白球,不可能是黄球)

b:为什么没有同学会选错袋(摸到的一定是黄球,不能是白球)

c:为什么没选2号袋(摸到的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

(三)放球

1: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的一定是绿球(可以吗?掌声通过)

A: 老师如果在口袋里任意摸一球,一定是绿球吗?

b:用一句话概括,只要我们放入口袋里的全是绿球,摸到的一定是绿球。

2:不可能是绿球

a:指名上台放,其他同学看一看和你的放法相同吗?

b:归纳,只要我们不放绿球,摸到的就不可能是绿球

3:可能是绿球

a:小组内说一说,和其他同学不同的结论(交流)

b:汇报(怎样才可能摸到绿球?)

c:归纳,口袋里面要放入绿球,又要放其他颜色的球,任意摸一个球

可能会摸到绿球。

(四):生活中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

a:同学们,想到生活中去看看有哪些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吗?(小组讨论2分钟)

b:教师巡视

c:汇报,(挑一个你最喜欢的说说是确定现象还是不确定现象)

E:小组之间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说生活中的事情

a:小组交流

b:汇报

三、全课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向爸爸妈妈说说我们生活中的事情

板书:

不确定现象

不确定

确定

可能···也可能是···

一定···不可能是···

第三篇:不确定现象教案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不确定现象 教案

一、学情分析

这是本套教科书第1次出现“可能性”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概率的知识做准备。对于可能性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有一定程度的体验,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这是学习本单元知识的有利条件。

二、教学目标

1.能在活动中感受随机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判断生活中一些简单的不确定现象。2.在具体情境中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描述随机事件的发生。

3.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感受、体验和理解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

四、教学难点

能准确地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

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1.老师给每组准备了学具,等会每组组长来抽取学具。2.老师要请一位小帮手,帮老师记录,在抽取的数字后面打√。3.你想抽到几号? 生1:3号 生2:5号 生3:9号

4.请用一句话把刚才三位同学的猜想描述出来。生1:我会抽到3号,5号或者9号 生2:我可能抽到3号,5号或9号 „„

5.这个同学真会表达,还用到了“可能”这个词 板书:可能„„可能„„ 三个学生抽取学具

6.和你们猜测的一样吗?不一样

7.抽到几号学具,这个事情确定吗? 板书:不确定 师:请其他组长来抽取学具

8.请看黑板还剩下哪几个数字? 接着抽,结果会怎样? 生1:要么是4号,要么是10,要么是12号 9.你能像刚才那位同学一样表达吗?

生2:可能是4号,可能是10,可能是12号。10.你想抽到几号? 11.你确定吗? 生:因为„„可能„„

12.只剩下一个,剩下的一组抽到的是几号? 13.你们怎么这么肯定? 生1:只能是13号 生2:肯定是13号

14.换一个词说一说,一定吗? 板书:一定 15.能抽到其他数字吗? 板书:不可能

16.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不确定现象。板书:不确定现象

(二)新授课

(1)不确定现象 小组合作:抛硬币、猜纸牌

1.每个组都拿到了学具,请先把学具放在桌子上,接下来请看大屏幕。请男生齐读抛硬币的游戏规则:1号记录,2号,3号,4号每人抛3次。我们通常把有数字的一面叫做硬币的正面,有图案的一面叫做硬币的反面。

请抽到抛硬币的小组这样操作:手指像这样弯曲,留出空间,让硬币晃动起来,将结果记录在表单上。

请女生齐读抽纸牌游戏规则:1号记录,2号整理纸牌,3号,4号每人抽5次。(每抽一次放回去)我们把这种花形的叫做红桃,这种花形的叫做黑桃,这种花形的是梅花,这种花形是方块。请抽到纸牌游戏的小组这样做:先整理纸牌,每抽一次,放回去,再整理,再接着抽。

2.请一位同学来读合作要求 3.开始小组合作

第一组:我们组是抛硬币游戏,(拿出硬币)硬币有正方两面,我们组的猜想是正面,或者反面。我们发现抛硬币可能是正面朝上,可能反面朝上。

师小结:抛硬币可能正面朝上,可能反面朝上,有两种结果。第二组:我们组是抽纸牌游戏(拿出纸牌给其他同学展示,有四张不同花色的纸牌),我们组的猜想是„„我们发现......可能是红桃,可能是黑桃,可能是梅花,可能是方块。师小结:抽纸牌可能抽到红桃,可能抽到黑桃,可能抽到梅花,也可能抽到方块,有四种结果,我们把两种及以上的结果叫做多种结果。有多种结果,是不确定现象,用数学语言“可能”来描述。4.请你说一说身边的不确定现象?(2)确定现象 全班:乒乓球游戏

1.接下来老师还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个游戏,纸箱里面有白球和黄球,从中摸一个,结果会怎样?

生1:我可能抽到白球,可能抽到黄球。是不确定现象。2.接下来请看 老师依次拿出所有白球,展示给同学们看。3.现在会有怎样的结果? 生1:我猜肯定全是黄球

生2:里面黄球有很多个,白球只有一两个 这位同学说到了可能性的大小问题,知识面真广。生3:一定抽到黄球 4.师:验证你的猜想。学生依次拿出所有乒乓球

5.请拿出你们摸到的乒乓球,举高点,给全班同学看看

6.只有一种颜色,结果是唯一的,仅有一种结果 板书:一种结果 7.可不可能摸到白球? 生:不可能

8.小结:结果只有一种,是确定现象,用数学语言“一定”或“不可能”来描述。

结果是否唯一,是我们判断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依据。

(三)巩固练习

接下来,请用刚才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用“可能”“不可能”或“一定”描述下列现象 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充分表达)1.北极星在北方 生1:北极星一定在北方 师:这是什么现象? 生1:确定现象 师:同意吗?

2.妈妈今年35岁,明年36岁。

生2: 妈妈今年35岁,明年一定36岁。是确定现象。赞同吗? 3.抛一个骰子,抛出的点数是6 生3:抛一个骰子,抛出的点数可能是6,可能是5,也可能是„„是不确定现象。师:有不同意见?

4.玩石头、剪刀、布游戏获胜。

生4:玩石头、剪刀、布游戏可能获胜,也可能输。是不确定现象。5.明年的今天会下雨。

生5:明年的今天可能会下雨。是不确定现象。(2)判断

用手势抢答,错误用“×”,正确用“√。(3)放球

请你用磁铁设计一个确定现象或者不确定现象的游戏。(师介绍三种不同颜色的磁铁)活动目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转化

(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老师祝语 今天可能你的表现不是最出色的,但只要你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动脑、勤思考,你就不可能没有进步。继续努力, 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板书: 不确定现象

不确定现象 可能„„可能„„ 多种结果 确定现象 一定(不可能)一种结果

第四篇: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包括如下内容:多位数的认识;四则混合运算;角;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相交与平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可能性;总复习八个单元。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学生在这段数学旅途中,教材里既要有大数的感受,又要有数学规律的探索,还要有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细心解题的习惯。

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1.第一单元:多位数的认识

(1)教学内容。多位数的读写(包括拓展对数位顺序表的认识,认识十进制,结合计数单位建立数概念),多位数大小比较及多位数的改写。(2)知识联系。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学习本单元内容最直接的认知基础。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大小比较方法等都将直接推动本单元的学习。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数的认识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大大提高学生用数表现生活中的事物的能力,促进数感的培养。(3)教学目标

①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②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两步计算混合运算与一步计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③在计算中培养能力和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感受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一)数与代数

第二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1)教学内容。本单元只介绍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并且其内容仅限于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和只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2)知识联系。学生在这之前,学习了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等运算。本册这里主要学习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三步乃至小数四测混合运算的基础,具体涉及乘加、乘减、加减混合及带小括号的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3)教学目标

①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②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两步计算混合运算与一步计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③在计算中培养能力和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感受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3、第三单元:整数加减法

(1)教学内容。本单元安排的整数加减法,主要是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估算和用计算器计算。同时学习加减法的一些数理知识,主要有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2)知识联系。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和估算它以万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和估算和多位数的认识为直接的认知基础。学生在学习时,主要是将多位数改写成整千、整百及整亿的数来进行口算和估算。用计算器计算,主要是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功能,掌握用计算器计算多位数加减法制操作方法。加减法的关系及运算律,它以学生已有的加减法的意义及有关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整数加减法将告一段落,同时,也使他们对整数加减法的掌握和理解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3)教学目标。X k b 1.c o m ①能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口算整万数加减法,并能进行万以上数的加减法的估算。

②认识计算器,能用计算器计算较大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③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减法的互运关系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④经历加法运算律的探索发现过程。能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⑤在多位数加减法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4.第五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1)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百以内两位数乘一位数、整百乘整十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笔算和解决问题等内容,这是整数乘法的最后一次安排。

(2)知识联系。第6册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笔算是本单元乘法学习的最直接的认知基础,从本质上讲,本单元并无新的内容,学生完全可以运用前面的计算方法迁移过来推动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同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整数乘法的计算达到一个新的水平。(3)教学目标。

①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②会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笔算。

③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迁移学习能力。

④能运用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⑤在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第七单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1)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整百数、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笔算、用计算器计算乘除法,探索乘除法算式的规律等内容。这些是对整数除内容的最后一次安排。

(2)知识联系。表内除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笔算是学习本单元有直接的认知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整数除法的计算也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3)教学目标。

①会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整百、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能正确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②结合笔算试商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正确进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

③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除法运算,探索乘除法算式的简单规律。④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归纳、类比能力。

⑤体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二)空间与图形

1、第四单元:角

(1)教学内容:认知线段、直线和射张,了解这些线的特征和联系;认识角及锐角、直角、钝角和周角,用量角器量角、画角。(2)知识联系;本单元是学生在初步认识了基本的几何形(长、正、三、(圆)体(长、正、圆柱球)的基础上,借助生活经验,对几何图形 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线的关系及研究基本几何形体的性质作准备。(3)教学目标。

①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了解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会画线段、直线和射线。

②理解角的意义,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③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画角,会画角。④经历探索线段、直线、射线、角等知识的过程,培养探索精神。⑤了解线段、直线、射线、角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它们的价值。2.第六单元:相交与平行新 课

第一 网

(1)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相交,互相垂直和平行等几何现象。

(2)知识联系。本单元是在第四单元线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学生认识相产和平行的最得知识基础。(3)教学目标

①结合现实情景理解垂线和平行线的意义,了解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垂直或互相平行。

②学习垂线和平行线的画法,会画垂线和平行线。

③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垂直和平行现象,体会垂线和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④经历探索垂线,平行线及其特征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会。(三)统计与概率

本册教材安排的统计的内容,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了一些简要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重点认识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并能对数据进行理全面、深入的判断、分析。(四)综合应用 除解决问题外,本册教材安排了3个综合应用的内容。一是第五单元后面小小设计师;二是第七单元后的节约一粒米;三是第八单元后的小钱也能办大事。三个活动题材小,操作性强,也贴进学生的生活,有利于为学生综合运用的学习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也促进学生对数学获得进一步理解。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是继续接任该班数学教学工作。该班级学生46人,本期男女生各占一半,学生三年级的数学成绩居学区第一名,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不错,但很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教学

注重基础知识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实物、教具或者实际实例,正确地理解所讲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的含义防止死记硬背。

2、注重培养计算能力

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练习有计划地安排,在防止学生负担过重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安排练习。

3、注重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直观教学,引导学生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和规律。

4、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受教师“先入为主”的观念制约,占有足够的时间,享有广阔的空间,进行创造性的学习。鼓励学生动手多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教学进度:

周 次 教 学 活 动 内 容 课时量 第1周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 第2周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 第3周 多位数的认识 4 第4周 多位数的认识 第5周 多位数的加减法 4 第6周 多位数的加减法 4 第7周 角 4 第8周 角 4 第9周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4 第10周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4 第11周 相交与平行 4 第12周 相交与平行 4 第13周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第14周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第15周 可能性 4 第16周 可能性 第17周 整理和复习4 4 第18周 总复习第19周 总复习4 第20周 期末考试

第五篇: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相交》教案设

《相

交》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4~95页,以及课堂活动。

编排意图:

《相交与平行》是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建立在学生对线段、直线、射线、角的初步认识基础上展示教学。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交和平行的位置关系,以及垂线和平行线的意义及其画法等内容,既是空间与图形知识领域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形和梯形以及平面图形求面积作高必不可少的基础。本内容的编排意在选择贴近学生思维的素材,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探索中主动完成相交及垂直的知识建构。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构建相交、互相垂直、垂线的概念,体会垂直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

3.让学生在一系列数学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两条直线之间的相交、垂直位置关系。

教学用具:

课件、题单、白纸、直尺、三角板、水彩笔、小棒。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让学生在谈话过程中复习有关直线、射线、线段和加号、乘号、等号等知识。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出示乘号和等号图。

师:首先请大家一起观察两组图。(出示图)从形状看,这两组图有点像刚才比画的(乘号和等号)。现在,我们暂且不把它们看作乘号和等号了。老师从这组图里(=)看到两条直线,(指乘号)同学们,从这组图里也能看到?(生:两条直线)2.观察位置关系。

师:这两组图里的两条直线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呢?(根据学生的理解和回答揭示“相交和平行”的概念。)

相交:两条直线交叉在一起,数学上就把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叫做“相交”!

平行:在我们来做个想像。如果我们把这张白纸看作一个无限大的面,这两条直线在这个面上无限延伸着,想想,最后会像这两条直线一样相交吗?我们一起通过大屏幕来看看吧!(课件演示),像这样,在一个面上,两条直线永远都不可能相交,数学上就把它们的位置关系叫做“平行”。

3.判断相交。师:老师这里有几组图,同学们一起来看看,哪组图里的两条直线是相交的或者能相交?(我们来个约定,呆会儿同学们汇报答案时,如果你同意他的意见,请鼓鼓掌好吗?)

4.揭示课题。

师:看到相交,张老师就有个愿望,老师希望在这堂课里,我的心和你们的心能像两条交叉的直线一样,相交在一起!同学们,你们也有这样的愿望吗?为了我们这个美好的愿望,我们今天就主要来学习两条直线的相交关系!(板书课题:相交)

二.观察比较,明确概念。

1.观察相交的特点。

师:同学们,你能利用两根筷子摆出一个相交的位置关系来吗?试试看!摆好了请举起来。老师把相交的两条直线画出来。

(师示范画:两条相交直线)师: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认真观察一下,两条直线相交后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现交点和四个角。并说出四个角的名称)

2.验证成直角的情况。(课件演示——再旋转一次)

师:两条直线相交,是否一定会形成2个锐角、2个钝角?还有什么情况,请大家摆出来!把你摆的举起来,大家看看!

(课件演示成直角的情况)

师:是这样吗?大家认为这时形成了什么角?两条直线相交,形成了直角,老师把这种情况也画在黑板上!不过这种画法就需要一点技术了,请大家仔细观察老师是怎样画的!

(师演示画:两条垂直直线)

师:同学们,刚才老师画这个角的时候,是用(直角三角板的直角比着画的),那这个角肯定就是直角,(板书用直角符号标1)其余几个角是什么角呢?数学讲究的是以理服人,数学讲究的是实践出真知!你怎样证明这3个角也一定是直角呢?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需要小组交流一下吗?看看谁想的办法多,看谁想的方法最巧妙。

方法一:平角意义推理。方法二:量角器量。方法三:用三角板比。

师:刚才同学们想出了不同的验证方法来证明,两条直线相交,只要有一个角是直角了,其他三个角(也是直角),再来点肯定的语气!

3.揭示“斜交”和“垂直”。

师:现在我们看到,两条直线相交,有两种情况出现:这一种形成了(直角);这一种没有形成直角。没有形成直角的这种相交我们一般叫做“斜交”;(板书:斜交)形成了直角的这种相交,又叫什么名字呢?请大家翻开书94页来找找看吧!

师:找到了吗?请大家一起读一遍。(板书:垂直)同学们刚才是读的这句话吧?

课件出示: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垂直。师:我想同学们现在一定在思考:哪些字词是最关键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闪烁:相交成直角、互相垂直)师:你怎样理解“互相”二字?如果我们把其中一条直线取名为a,另一条直线取名为b。直线a和b相交成直角了,我们就说直线a垂直于直线b,反过来(直线b也垂直于直线a)。我们还可以说直线a是直线b的垂线,反过来,(直线b也是直线a的垂线。)

(板书:垂线、垂足)

师:平日里我们说我们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这里的互相帮助指的是我帮助你,(你帮助我),我关心你,(你关心我),对,互相一般是针对两个人而言,那么,互相垂直是针对什么而言?(两条直线而言)。它们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

三.练习巩固,拓展延伸。1.判断练习。

师:同学们对“互相垂直”理解得可真好,老师给大家今天准备了一道练习题,你能准确的辩认出哪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吗?一起来看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判断题)

师:谁愿意来读读题?课前张老师发给同桌一张题单,现在请拿出来,同桌2人共同来完成这道题吧!

2.举生活实例。

师:其实啊,数学知识多数是来自于我们的生活,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垂直的现象。你能举例说说吗?(注意引导具体的是哪两条边“互相垂直”)

3.图片欣赏。

师:生活中的垂直现象无处不在,只要同学们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就一定能找到很多很多,比如我们学过的很多运算符号,字母,汉字,以及我们玩的体育项目里都有非常多的垂直现象,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图片,一起来看看吧!老师希望大家在欣赏图片的时候,用手比划自己看到的垂直现象,好吗?(课件出示图片)

4.拓展练习。

师:从同学们的手势和比划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一眼找到了图片中的垂直现象,不过,如果线条多了,混在一起了,可就不那么容易发现了。张老师准备让大家从一个复杂的现象中找出“垂直”的线条,有信心挑战一下吗?请看屏幕!(课件出示95页课堂活动第一题)

5.小结课题。

师:其实啊,两条直线相交一般形成的都是斜交关系,特殊情况就是互相垂直。垂直就是相交的一个特例!(板书:一般与特例)

下载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不确定现象教案[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不确定现象教案[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一、万以上数的认识 万以上数的读写 第1课时 万以上数的读法(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页例1,第5页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题_试题.

    四年级数学上期期末测试题 姓名:___ 班级:___ 总分:___ 一、填空题 1、一个数由3个千万,7个十万,8个百和6个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 读作(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 2、10个十万是( ),100个万是( ),(......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16年秋季数学四年级教学计划 向 红 一、指导思想 在新的一学期,我将以新课程提供的全新理念为指导,依据教研组工作计划,按照教导处的安排,围绕课堂教学和教学科研这一中心任务......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双胜小学:李德斌 一、指导思想 在新的一学期,我将以新课程提供的全新理念为指导,依据教研组工作计划,按照教导处的安排,围绕课堂教学和教学科研这......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分析。 我班现有学生42人,其中女生21人。少多数学生聪明好动,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善于动口动脑;多数学生由......

    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最新版 第一单元 课时:1 教学内容:第2——5页(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

    新编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模版)

    西 师 版 四 年 级(上册) 数 学 教 案 教师: 2015年秋季 一、万以上数的认识 1、万以上数的读写 第1课时:认识数位顺序表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材(四上)112的例1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