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找规律教案及反思
找规律教案及反思
东江小学
郑赵云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图形的变化规律(教材第115、116页例1内容及练习二十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等活动去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归纳与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活动发现图形中循环排列的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水果图片
[策略选择]:
找规律是新课程新增加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规律,本册的找规律相对复杂一些,难度较大。本节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参观老师的新家”为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交流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以灯柱的规律导入,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解密码”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合作,让学生在看一看、摆一摆等活动中找出规律,发现不同输入密码的方法,体现了方法的多样化。同时在教学中又着重强调了横着看的方法,实现了方法的最优化。解决好这部分的知识也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摆水果、猜一猜、创设窗帘布等情境的创设都是围绕着找规律设计的一系列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探索活动中,发现和欣赏数学美,培养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小朋友们,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美丽、有规律的图案在装扮着我们的生活。聪聪和小东两个小朋友就用规律的知识布置了自己的房间。看!这就是聪聪布置的房间。2.课件出示:
提问:从房间中你能找出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指名说)3.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小东也布置了自己的房间,(电脑出示),你看!这就是小东布置房间里的墙面和地面,它们的图形排列有什么规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接着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1.小组合作利用学具图形操作,认真观察图形的排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再进行小组合作探究。(1、2组讨论墙面,3、4组讨论地面)2.展示、学生汇报:
(1)横着看,每排四个图形相同,只是所在位置不同。
(2)上一行和下一行比,上一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了最后,其他的每个图形都向前移动了一格,就成了下一行。
(3)竖着看,后面一排和前面一排比,前面一排的最上面的图形移到最下面,其他每个图形都向上移动一个位置,变成了后面一排(4)斜着看,都是同一种颜色的图形。。。质疑:真不错,小朋友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如果继续摆下去,接下来的一组的第一个图形是什么?接下来的一列的第一个是什么图形? 3.揭示规律: 小结:在这幅图中,我们从横向、竖向、斜向都能发现规律。看来,只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能发现不同的规律。墙面和地面都有四种图形,它们中的每一个图形的排列都有一定的规律,这几个图形按一定规律不断重复地排列,这样的排列规律,我们叫循环排列规律。(齐读)
三、运用规律。
(一).水果拼盘:
小东看你们找出了墙面和地面的规律,很开心,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水果 <1>根据上面的规律,你能摆出第四行水果吗?
<2>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3〉课件演示变化规律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图案,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
小朋友们,小东想画一幅画参加比赛,那你们愿意帮小东来完成这幅画吗? 思考:例1的图案排列与主题图的图形排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能不能用主题图找规律的方法找例1的规律? 2.两人小组先互相说一说发现的规律。
3.全班汇报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中的规律。
4.师小结说明:例1与主题图基本规律是一样的,区别是图形不再行列方阵的形式排列,而排成了一行,每组图形呈循环排列:从左边起,每组图形中的第一个图形在下一组中变成第四个图形,第二图形变成第一个图形„„如此循环排列 5.投影展示
(三)。练一练
1。出示动物排列:让学生独立观察、汇报、集体订正
2.游戏:四个学生按序号排成一排,引导学生按循环排列规律排后面的几行?
四、创造规律。
今天我们认识了循环排列规律,也用规律的知识解决了一些问题,那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创造出这样的规律呢?
1.给出四个不同的水果图片,小组合作设计出一组循环排列规律图案。教师巡视 2。展示作品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在生活中,这些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着我们的生活,小朋友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它、运用它,将来就把我们的生活打扮得更加美丽!
六、板书设计:
找规律
方法:横看、竖看、斜看
按一定规律不断重复地排列,这样的排列规律,我们叫循环排列规律
课后反思:
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下学期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册教材中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显得复杂一些,此次找图形的规律以循环排列为主。这样,学生不仅要看清形状和颜色的组合规律,还要发现图形排序上的规律,对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综合概括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要透彻理解与掌握不是易事。这节课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去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设计了房间规律的情景,来支撑知识线和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二、充分利用教材
本节课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房间的图案引出规律:呈循环排列。我在考虑的时候,根据目标之一,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规律,共同来找规律。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找到了墙面图案的规律。
三、创设探究平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组织学生展开自主合作,探究活动:A、呈现问题情境,提出思考问题。B、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规律,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C、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师生共同验证。D、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图中排列规律。这样教学,把教材中抽象的规律引发为一个过程,一个让学生参与观察、猜测、合作、验证、概括的探究学习过程。在练习中,再次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提供学生自由设计图案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创造“规律”有意识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意识。课上下来,有成绩之处,也留下不少遗憾。
1、教学环节要整合。“墙面、地面装修”与例题中的规律类似,在找、说规律的基础上作了一点深化——揭示“循环”概念。但回过头来看课堂过程,发现有许多不足的地方。首先我明显的感觉到自己上课时操之过急,给学生观察、发现规律的时间较少,就匆匆让学生说,在学生表达得不够清楚的情况下,又有点代替学生说。在这堂课中我的教学语言仍旧不是很简练,以后多注意。
第二篇:找规律教案及反思
探索乐园
一、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欣赏等数学活动过程,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及创新能力。
3.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美的情感。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规律的美及其对于生活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能够学会找简单规律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用语言清晰地表述规律。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我们先来做个规律,放松一下,学会的就跟老师一起做(有节奏的拍桌子2次,拍手1次。)
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快就学会了啦,谁能告诉老师你的秘诀是什么?
对了,老师的这组动作是有规律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教学新知
1、发规律
生活中处处有规律,让我们先来新开业的这家超市找一找吧。(出示多媒体画面)同学们认真观察,你发现了那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学生可能回答:
我发现彩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也许有的学生会说一面红色,一面黄色,一面蓝色,又一面黄色,一面蓝色……(教师出示幻灯片彩旗)你观察的真仔细,不仅发现了它有规律,还能说出它的规律。如果再往后接着插彩旗,你认为应该是什么颜色呢?(根据学生回答幻灯片出示红色旗。)
你回答的非常好,一看你就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
同学们依次说出彩带、灯笼、花篮、盆花的排列也都是有规律的。2.创造规律,巩固深化:(出示课件一排小花)
(1)先想一想自己打算按什么样的规律装饰这些花,再动笔涂一涂颜色。
(2)展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展示)
大家找到这么多规律又创造了这么多规律,真了不起。这些有规律的东西把超市装扮的那么漂亮,我都迫不及待的想进去看看呢,你们想不想?
3、找规律
(1)、我们一起进超市里面去看看吧。(幻灯片出示图例)货架上放了这么多球,售货员阿姨摆的可真整齐,我们来看一看,这组球的摆放有什么规律吗?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说一说。
教师巡视指导,找学生回答,教师加以补充。
同学们都回答的很好,这足球就是2个篮球2个足球,重复出现。(板书:重复出现)所以我们就说这组球的排列规律是:2个篮球2个足球。(幻灯片圈出2个篮球2个足球)也可说2个篮球2个足球,又2个篮球2个足球,这就是它的排列规律。
再找学生说一说。
(2)、接下来,我们去生活区逛一逛吧。同学们能不能按照刚刚我们寻找规律的方法,看看这组闹钟有什么排列规律呢?学生举手回答。
这组闹钟的排列规律是2个黄色1个红色。也可以这样说2个黄色1个红色,又2个黄色1个红色,就是它的排列规律。
(3)、接下来到了儿童游乐区。同学们快来看售货员阿姨多用心啊,积木都摆放的这么有规律,你能找出它的排列规律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积木的排列规律是:1块积木2块积木3块积木。回答的真完整,我们能不能换一种说法来描述这一组的规律呢?引导学生说出1块积木2块积木3块积木,又1块积木2块积木3块积木,这就是它的排列规律。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一题 给(?)所在的图形涂上颜色
3找规律,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4按自己确定的规律填数.5.欣赏规律
其实,像这样有规律的东西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大家看,(课件演示: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除了老师找的这些,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的规律吗?看看我们身边的,再想想我们平时看到过的,还有哪些?(出示校园中有规律的图片)看来规律就在我们的身边。
(四)总结反思: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找规律
有顺序的一组一组
重复出现
“找规律”教学反思
《找规律》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生活性和探究性比较强,于是教学中我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造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体现数学的价值。”这一理念来设计、实施教学。
一、内容的真实性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先是创设超市开业了情景,接着围绕找一找这里有规律的事物这一主题,将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现实场景中,将数学与学生进行零距离接触。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创造、去享受,以激发他们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二、探究性、活动化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和保障。
这节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探索,交流自己的发现,准确的描述规律。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自主发现不同层次的规律,有图形形状的规律,颜色的规律,掌声的规律。利用15朵花按自己喜欢的规律涂色,展示学生的答题纸,汇报自己不同的想法。充分地让学生经历了探索规律的过程,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中学会创新,切身感受到数学的美和作用,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学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时,一直在担当着主人翁的角色,主动地探索规律、创造规律,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
三、联系生活,感悟规律的美
从学生说出自己生活中见过的有规律的事物,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结合,学以致用,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断营造出规律的美的感受。再用课件让学生进一步对规律的美有所体验,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生活中也处处充满这美丽的规律。
总之,在教学环节当中,我通过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涂一涂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获得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不足之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更应该使用儿童语言及语气,贴近学生,使学生有亲切感,更加让学生爱上数学课堂。
第三篇:找规律教案及反思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官桥小学:杨克志
教材分析:
《找规律》数学课程标准在探索规律的内容中明确说明:“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给出具体例子。在日堂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存在,这为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提供了很多的素材。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过游戏、观察、实践、猜测、推理等教学活动发现事物中隐含的排列规律。
2、通过研究交流、动手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和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教学重点:从图形中找出排列的规律。
教学难点:在数量变化图形中找出排列的规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智慧星,初步感知规律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串漂亮的智慧星,你们想看么?
(从盒中先出示一串中的前两颗星)
这一串智慧星我们已经看到了前两颗是一颗黄星一颗蓝星,那下一颗智慧星的颜色,你能试着猜猜么?(指生猜色)
这几个小朋友猜的颜色都有可能,但今天老师准备的智慧星,他们的颜色可是有规律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下一颗到底是什么颜色呢?(揭示答案)
接下来一颗会是什么颜色呢?(指生猜色)
小朋友们已经看到了一颗黄星一颗蓝星一颗黄星一颗蓝星,如果老师让你猜接下来两颗星的颜色,你还能猜得准么?(指生猜色)
2、将一串智慧星贴在黑板上
师:我想把这串漂亮的智慧星奖励给课堂上爱动脑筋的孩子,你们今天可要加油啊!
3、揭示猜星窍门,感受其中的规律
师:刚刚我们在猜得时候,发现一开始有人猜错了,但后来猜得越来越准,你们一定有什么窍门,谁来说说?(生:一颗黄星一颗蓝星重复出现。师同时在黑板上将每组用虚线分开)你们都是这样想的么?
4、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师:像这样一颗黄星一颗蓝星重复的排列,我们就叫它有规律的排列。(板书:规律,生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生读)
二、教学新课,认识规律
1、课件出示小学生联欢主题图 ⑴ 观察思考
师:我们一起先来看一幅图,你们看,六一儿童节那天,同学们在教室的上面挂起了漂亮的彩旗,彩花和灯笼,这些装饰品把教室打扮的多美呀!小朋友们也围成了一个圈,正开心的做游戏呢。请你们仔细观察,看看画面上哪些地方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又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呢? ⑵同桌讨论
师:轻轻的和你旁边的小伙伴说说,看谁发现的多!⑶逐一说图中的规律(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一××一××重复出现。】 ⑷师小结(将所有有规律的事物逐一出示在屏幕上)
我们一起找到了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排列的规律,像彩旗的一面红旗一面黄旗(课件点击圈出这一组),彩花的一朵绿花一朵紫花(圈出),灯笼的一盏紫灯笼一盏蓝灯笼(圈出),小朋友的一个女孩一个男孩(圈出),以及黑板上的一颗黄星一颗蓝星,我们都把他们叫做“一组”,(在第一组黄蓝星下板:一组,齐说)当我们找事物排列规律的时候,只要找到一组是什么,在看看剩下的是不是按一组一组(师在屏幕上指出)重复的出现,如果是,我们就说他们是有规律的排列。当然,重复出现的次数越多,最少要重复3次,这样我们就能更准确的找出他们的规律。
2、深化找规律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几幅图的规律都找到了,老师这还有一些图片,你们还想找么?看谁的眼睛最亮!【××是一组,重复排列】 ⑴颜色相同,形状不同的变化规律 蓝色的一正方体一圆柱(猜最后一个)⑵形状相同,颜色不同的变化规律 蓝黄红三角图(猜后面两个三角的颜色)⑶形状和颜色都不同的变化规律 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猜中间两个)⑷形状,颜色,数量都不同的变化规律 一个蓝正方体两个红正方体(猜后面两个)一个蓝正方形三个红三角形(猜中间四个)
3、动手操作,创造规律
⑴自己尝试摆学具(各种形状的卡片若干)
师:小朋友的眼睛都很会观察,我们一起发现了这些图形在形状,颜色以及数量上的变化规律,那你们的小手是不是一样能干呢?你们能用学具摆出有规律的图案么?拿出学具自己试试吧!⑵师随机选取学生作品投影展示
⑶小组互相欣赏(欣赏周围小朋友摆的作品,试着说一说他是按什么规律摆的)
4、动手涂色,深化规律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能用学具创造出有规律的图案,那你们能用彩笔涂出有规律的颜色么?
⑴指导生拿出彩笔涂书上89页下面的做一做 这有两排图形,每排图形的形状都相同,请你拿出彩笔给这两排图形涂上有规律的颜色吧!
⑵幻灯展示个别学生作品(2个)
⑶同桌互相欣赏(看看你旁边的小伙伴涂的颜色有规律么)⑷展示老师涂色作品(正方形图)
三、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师: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不仅学会了“找规律”,还能用学具摆出有规律的图案,用彩笔涂出有规律的颜色,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中,也能经常看到有规律的排列。
⑴引导学生不出声,自己在心中想想生活中有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⑵老师课件展示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
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看看你刚刚想的和老师想的一样不一样。
四、拓展提高,探寻声音动作中的规律
⑴跟着这美妙的音乐,我们也可用小手拍出有规律的声音,你听„(师拍)
⑵也可以做出有规律的动作,我们一起来试试„„(师示范动作)⑶还能怎么做?你自己也来试试吧!(个别展示)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主要找了图形图案和一些事物的规律,其实在数字王国里也有很多规律,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学习吧!
《找规律》教学反思
高阳小学官桥分校 杨克志
新课开始前我与学生开展了个互动游戏,创设了一种活泼、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们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这节课的学习。接着出示教材的主题图─—联欢会的情景图,为学生创设了熟悉而又喜爱的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并对规律产生了好奇,形成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一情境中。联欢会场的布置,让学生体会到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这一阶段,分四个层次教学,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先出示“彩旗”图,教师引导学生找规律;然后出示“花朵”图,由学生同桌讨论找出规律;再出示“灯笼”图,最后出示“小朋友队伍”图,通过自己找出联欢会场布置的规律,使学生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三、动手操作,“创造”规律
先让学生做按规律涂色练习,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规律的体验和感知,为学生下一步创造规律及发散思维做好铺垫。接着动手摆学具,把“找”规律发展为“创造”规律,开放性的教学设计,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创设出更多、更复杂的规律。再让学生在声音、动作中创造规律,富有儿童情趣且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不仅拓展了新知,巩固了新知,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获得了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四、联系生活,应用规律
因为时间的关系,这一环节我是作为家庭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的,让学生找找生活中有规律的东西,并把它画出来.不足之处:
教学时间没有把握好,对于学困生的辅导可放在课后.课堂上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另外,除在课件上显示”找规律”外,黑板上的课题板书也应保持一致,而老师只板书了“规律”两字,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老师应引以为戒。
第四篇:找规律反思
听≤找规律≥课后反思 东高白学校教师 张晓琴
王海玲老师执教的≤找规律≥一课我听了之后收获很大,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首先,创设有趣的生活情景将本节课要学的内容贯穿始终。自然、流畅。
其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层次地组织教学 学生虽然在生活中接触过有关搭配的事情,但没有仔细研究过这些事情。他们在有序地进行搭配,寻找所有的搭配方案时会感到困难。尤其是用数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开展数学思考时更需要指导和帮助。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尊重学生的实际,理解学生的困难,满足他们的需要显得尤为重要。
如第50页的例题把教学活动设计成三个层次。首先是理解题意和实物操作,在小红购买衣服的情境中提出“可以有多少种选配方法”这个问题,先帮助学生理解“选配”这个词的意思,体会小红有许多种不同的选配方案。借助实物操作,通过“先选衣服,再配裙子”和“先选裙子、再配衣服”的图示帮助学生解决理解题意时的困难。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是怎样选配的,使操作行为在头脑中留下印象。这种印象不但具体生动,而且是有条理和完整的。
接着是用图形代替实物,用连线表示选配,再次体会选配的过程和答案,用图形代替实物取材方便,操作简便,还有利于学生深入体会选配的含义,能完整地呈现出各种选配方案。然后是小组讨论两个问题,对选配问题进行比较理性的思考。“不重复、不遗漏”地选配,要在头脑里再现选配操作活动的全过程,反思在图形间连线的方法,有序地整理各种选配方案,组织起有条理的思考。研究衣服件数、裙子件数与多少种选配方法的关系是探索问题的计算方法。由于1件衣服和3件裙子之间有3种搭配,所以2件衣服和3件裙子之间共有2×3=6(种)搭配。也可以这样想,由于1件裙子和2件衣服有2种搭配,所以3件裙子和2件衣服共有6种搭配。这些思考凸现了搭配的规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搭配问题。
另外,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老师非常重视孩子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如在教学例题时,明确题意后,让每位学生动手配一配,在充分操作的基础上,让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选配的?”然后指名在全班汇报。通过交流汇报、同学们之间的互相补充、完善,从而得出有条理、有顺序的搭配,能很快很方便的知道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整个过程,教师完全是个参与者、引导者,而不是个机械的传授者。包括后面的建立数量关系、“想想做做”的处理都是由学生来主导的。我觉得这样不仅能完成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还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在情感上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等。
总体来说,本节课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掌握得较好。
听≤找规律≥课后反思 东高白学校教师 张秀峰
王海玲老师执教的≤找规律≥一课我听了之后收获很大,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首先,创设有趣的生活情景将本节课要学的内容贯穿始终。自然、流畅。
其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层次地组织教学 学生虽然在生活中接触过有关搭配的事情,但没有仔细研究过这些事情。他们在有序地进行搭配,寻找所有的搭配方案时会感到困难。尤其是用数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开展数学思考时更需要指导和帮助。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尊重学生的实际,理解学生的困难,满足他们的需要显得尤为重要。
如第50页的例题把教学活动设计成三个层次。首先是理解题意和实物操作,在小红购买衣服的情境中提出“可以有多少种选配方法”这个问题,先帮助学生理解“选配”这个词的意思,体会小红有许多种不同的选配方案。借助实物操作,通过“先选衣服,再配裙子”和“先选裙子、再配衣服”的图示帮助学生解决理解题意时的困难。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是怎样选配的,使操作行为在头脑中留下印象。这种印象不但具体生动,而且是有条理和完整的。
接着是用图形代替实物,用连线表示选配,再次体会选配的过程和答案,用图形代替实物取材方便,操作简便,还有利于学生深入体会选配的含义,能完整地呈现出各种选配方案。然后是小组讨论两个问题,对选配问题进行比较理性的思考。“不重复、不遗漏”地选配,要在头脑里再现选配操作活动的全过程,反思在图形间连线的方法,有序地整理各种选配方案,组织起有条理的思考。研究衣服件数、裙子件数与多少种选配方法的关系是探索问题的计算方法。由于1件衣服和3件裙子之间有3种搭配,所以2件衣服和3件裙子之间共有2×3=6(种)搭配。也可以这样想,由于1件裙子和2件衣服有2种搭配,所以3件裙子和2件衣服共有6种搭配。这些思考凸现了搭配的规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搭配问题。
另外,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老师非常重视孩子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如在教学例题时,明确题意后,让每位学生动手配一配,在充分操作的基础上,让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选配的?”然后指名在全班汇报。通过交流汇报、同学们之间的互相补充、完善,从而得出有条理、有顺序的搭配,能很快很方便的知道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整个过程,教师完全是个参与者、引导者,而不是个机械的传授者。包括后面的建立数量关系、“想想做做”的处理都是由学生来主导的。我觉得这样不仅能完成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还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在情感上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等。
总体来说,本节课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掌握得较好。
听《抽屉原理》课后反思
东于中心校东高白学校教师 张秀峰
“抽屉原理”应用很广泛且灵活多变,可以解决一些看上去很复杂、觉得无从下手,却又是相当有趣的数学问题。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抽屉原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本节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设计时着眼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小组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有以下几点可取之处:
1、情境中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抽扑克”的小游戏,简单却能真实的反映“抽屉原理”的本质。通过小游戏,一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好玩又有意义。
2、活动中恰当引导。
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设计中,教师着重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的结果早就可想而知,但让学生通过放一放、想一想、议一议的过程,把抽象的说理用具体的实物演示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发现并描述、理解了最简单的“抽屉原理”。同时,通过活动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归纳出求至少数的方法。
3、游戏中深化知识。
学了“抽屉原理”有什么用?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我能行的环节里,设计了一组简单、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有效的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的理念。
4、课堂结构完整无缺。
课前的游戏简短有效,在结束新课前,用“抽屉原理”来解释,会有一种前后呼应的的整体性。
听<分数的意义>课后反思
东于中心校东高白学校教师 张秀峰 分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2个重点问题。
现在的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接触到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他们能够用不同的生活来感悟书本、理解书本的知识。因此,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图色的部分,讨论怎么想的,在“说一说”、“议一议”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育应该“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应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教学时举出大量实例或图形,引导学生运用对分数的初步认识进行分析。分析时紧紧抓住单位“1”的概念展开教学,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东西,也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含义。再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初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从而再引导学生揭示分数单位的概念,理解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什么,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在巩固练习时,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巩固新知识,充分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更好了理解分数的意义。
《找规律》一课教学反思 东高白学校教师 张晓琴
四年级下册的找规律一课,是引导学生探索两种事物进行简单搭配的规律。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题,以买3个不同的木偶娃娃配上两顶不同的帽子,研究有多少种选配方法为素材,引导学生经历“实物搭配——图形搭配——建立数量关系”的探究过程,发现其中的规律。从编者的意图来看,例题教学应该有这样的四个层次:
一、在买娃娃配帽子的情境中理解“选配”的含义。
二、开展选配活动,交流选配结果。
三、用图形代替实物,反思选配过程,感受图形的优点。
四、小组讨论总结,引导学生要有条理地思考,用数学运算解决问题。
王海玲老师灵活地运用了教材,通过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将本节要学的内容贯穿始终,自然、流畅,学生学的积极、主动。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孩子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如在教学例题时,明确题意后,让每位学生动手配一配,在充分操作的基础上,让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选配的?”然后指名在全班汇报。通过交流汇报、同学们之间的互相补充、完善,从而得出有条理、有顺序的搭配,能很快很方便的知道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整个过程,教师完全是个参与者、引导者,而不是个机械的传授者。包括后面的建立数量关系、“想想做做”的处理都是由学生来主导的。我觉得这样不仅能完成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还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在情感上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等。
本节课主要有2次活动。第一次活动,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用纸片试着摆一摆、找一找有几种搭配方法,然后组内交流,指名汇报,互动评价,重点在让学生理解怎样找能有条理有顺序,以及解决搭配的两种策略。第二次活动,用符号代替实物,用连线代替摆放,帮助学生向抽象思维过渡。
本节课的练习设计要重点突出生活因素,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此外,还可以从搭配的结果反向思考两种不同事物数量的可能性。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东高白学校 张秀峰
本学期,我的实验课题仍然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下面对自己的工作做简单的总结。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学习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小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创设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能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讲众数时,当学生发现平均数和中位数不能代表一组数的一般水平时,提出用什么数代表呢?由此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索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自学潜能。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并体验自学的乐趣
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够密切师生和生生间的相互关系,使教师从“权威”角色向“同伴”角色转化,从“讲师”角色向“导师”角色转化,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氛围。开展合作学习还能够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强度,学生能够从那些与自己不同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对问题的理解更丰富和全面,从而促进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另外,在数学合作学习的课堂上通过充分的课堂交往,营造了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和自学的氛围。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不仅使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也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尤其是对这些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来说,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某一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这一方面学习差的学生。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合作学习不仅使学生自己找出了学习的方法,而且探求知识的过程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保持的强度,使他们的思维得到相互启发和训练,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三、动手操作,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设置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使课堂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有序状态。如,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学生通过折、剪、摆等方法,发现规律、认识规律、理解规律。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四、合理安排教学,抓好学生的自学,适当地进行学法指导
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学能力尚弱,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来指导学生自学。适当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还须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交给学生一些读课本的方法,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学生体验到读课本或读懂课本的乐趣,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在例题教学中,教给了学生的阅读例题的“准备题”、“旁注”、“插图”的方法,让学生明白这些内容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以帮助学生在自学课本时利用这些辅助材料来理解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五、将自习课的大量时间留给学生,逐步向“无师”自习迈进。
学生毕竟还小,让自己安排学习还存在困难,因此,课始老师先布置好任务,然后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完成的基础上再通过小组交流全面的完成任务。
虽然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初步意识,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但是总觉得学生之间有了依赖思想,尤其是学习较差的学生总在重复别人的现成结论。对此,在今后的时间中需不断地改进。
参加四年级数学教研活动总结
东高白学校
张晓琴
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在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收到很好的效果。下面将参加本学期教研研讨活动的体会汇报如下:
一、注重集体教研的作用。
坚持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
二、多媒体教学深入课堂,优化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研讨中都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每一次演示都能为学生理解、解决问题提供有力的帮助和指导。每一步设计的都是那么入情入理,可见,教师在课前真的下了很大的功夫来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
随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教学手段更新颖,课堂气氛更活跃。多媒体教学开展的直接效果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大大提高。更形象、直观的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视课后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行动研究的重要性。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败与不足的重要过程。
每次活动中,都注重课后反思,听课后反思,教后反思,既要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又要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并对具体问题阐述解决的办法。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虽然也都进行反思,但对于反思的内容不具体,反思不够深刻。今后要加强课后反思,使课后反思成为教师积累经验的平台。记录自己一节课的成败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实践和完善,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记录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从主观上找原因,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中的前车之鉴;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这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将解决方法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记录教学中学生的独到见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材内容的实践来看,通过他们自己切身的感觉,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见解,将这些独具一格的解法记录下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记录教学再设计,每节课后,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回顾总结,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及时修订教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要加强反思,使课后反思成为教师积累经验的平台。
2008~2009第二学期教研活动小结
东高白学校
张秀峰
本学期我参加了中心校组织的五年级数学教研活动,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交流使我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我以后的课堂教学非常有帮助。在我们这个小组里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们这个小组每个成员都是那么的优秀,在一线教师队伍中都是出类拔萃的教师,和这么多优秀教师在一起交流、学习,我真的感觉到幸福!
通过组长陈老师精心的组织我们本学期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集中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等,每一次活动都能使我有很大的收获,例如集中听课评课这一活动,在评课中听到了那么多老师精彩的评价和好的建议,对自己的以后的教学是有很大帮助的,特别是每次评课最后的精彩总结,真是画龙点睛,使我对每一节课都有了清晰的认识,课中好的地方是我以后值得借鉴的,一些需要改进之处也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我们集体备课中,老师们的积极性都很高,利用这一时机我们互相交流、互相探讨各自的教学想法和各自的先进经验,并把自己遇到的一些好的教学题目拿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共享,把自己教学中好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思路拿出来和大家交流。在这样的交流和探讨中我们的教学思路开阔了,教学中的疑难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对于我们大家来说都是很有帮助的。
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继续努力,下学期我们的教研会更加的好!大家也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第五篇:找规律教案
找规律
许昌市古槐街小学:李玉萍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图形的排列找到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是什么。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美、并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学生学具图片
教室里一些有规律的现象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试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指出下一个是什么。
教学难点:
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并会用合理清晰地语言表达发现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感知规律。
1.出示有规律的图片
师:小朋友今天李老师带一些漂亮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看是什么图片呀? 板帖苹果图片
师:下一个是什么?下一个呢?
师:同学们真聪明,别急,还有其他图片呢?
2.再次板帖水果图片:这是什么?这个呢?下一个是什么?下一个呢? 师:咦,刚才还夸你们聪明呢?怎么这回就猜不对呢?
(引导学生说:第一排 的 排列有规律,而第二排图片的排列没规律)。师小结:噢,原来是这样,用你们的话说,第一排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摆的,-1-
有规律,而第二排是胡乱摆放的,没有规律,所以猜不对。小朋友观察真仔细,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自主探究,进一步认识规律。
1.出示主题图(课件2)。
设计意图:
(这是课本上提供的“幼儿联欢”主题图,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更容易为孩子接受。另外,新课程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课本资源,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多方位的视觉资源,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将主题图作为课件的首页)
师: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这是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布置的演出会场,你们看漂亮么?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们看到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师: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放的呢? 师:对,他们的摆放都是有规律的,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摆放的,有什么规律呢?我们先来找找彩旗的排列找规律吧!
2、找彩旗、纸花的排列规律(课件3-8)
设计意图:
(为了让学生能更清楚的找到彩旗,纸花的排列规律,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我将彩旗和纸花的排列规律分别细化制作在三页,让孩子在观察,猜测,推理中找到规律,并会用合理清晰的语言表达发现的规律。找彩旗和纸花的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
a.师:彩旗的排列的规律是什么?(课件3)
生:彩旗一个红.一个黄.一个„„出现的师:哟,你找到了彩旗的排列规律,你真聪明。你能大声地再说一遍么?(师点课件引导说出规律,请第二个学生时引导说完整的话)
师补充:说简单点就是一红一黄为一组不断的重复出现。
师:他说的真好。小朋友把掌声送给他。
课件4.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彩旗的列规律是:一面红旗.一面黄旗,又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不断反复出现,你们想一想,这面红旗后面应该是什么颜色的旗?
师:都说是黄旗,看看对不对.出示“课件4”
师:说的真准,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是黄旗?
(生:我是根据彩旗的排列规律知道红旗后面应该是黄旗)
师:他说的太好了。
师:说简单点就是一红一黄为一组不断的重复出现。(课件5)
B、找纸花的排列规律 出示课件6
师:小旗的排列规律已经找到,现在我们来看纸花的排列规律
师:纸花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生:纸花的排列规律是:一朵绿花、一朵红花、又一朵绿花、一朵红花重复出现。
师:下一朵花是什么颜色的?你们和他的意见一样么?(你们都说是红色)。我们来看看对不对。说对了,你们真能干,表扬表扬自己吧!(课件7)
小结:这组纸花就是这样一红一黄,又一红一黄有规律地出现。(课件8一红黄为一组,逐组闪动)
C、课件9主题图再现
设计意图:
(找过了找彩旗和纸花的规律,学生已经有了找规律的经验,再找灯笼,小朋友的规律就容易多了,所以,找灯笼和小朋友的排列规律我放手,回归到主题图,让孩子小组交流,充分的说。)
师:彩旗,纸花的排列规律我们已经找到,那么灯笼的摆放,小朋友的排列又有什么规律呢?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的告诉同桌。﹙学生思考交流时巡视﹚
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向全班宣布
生:灯笼是一红一紫„„反复出现的规律排列的师:你说的真好,谁再来说说灯笼的排列规律
师:小朋友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呢?
生:小朋友是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又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反复出现的规律排列的。
生:我认为小朋友是一个女孩,一个男孩„„反复出现的规律排列的。师:你们说的都对,因为他们是围成一个圈跳舞的。如果以男生开始,就是一男一女,如果以女生开始就是一女一男反复出现。
(课件10-13,让学生想一想下一个是什么,并点击验证说的对不对)师:我们来看看下一个是什么颜色的灯笼!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 小结:同学们真能干,在一个演出会场就找出了这么多规律。现在我明白了,会场为什么美,原来原来会场上这些图案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看来规律能美化我们的生活。其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的规律。)
设计意图:
(小结时展示出主题图中的所有规律事物“课件14”,再次给孩子以视觉、听觉上的规律感受)
三、欣赏规律美,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1.课件(15-27)演示: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得享受,这些规律图片的演示,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思路,以便学生去寻找生活中更多的规律事物和现象)
师:比如树枝上叶子的排列,地面上地板砖颜色的排列,热气球上颜色的排列以及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又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轮回来到人间,等等都是有规律,那么,你也想一想、看一看我们身边还有哪些规律?
2.请学生小组讨论
3.指名汇报
师:同学们真能干,又找出来这么多我们身边的规律,正因为有了这么多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的美妙、丰富多彩,只要你用心发现,生活中到处有规律。
四、以游戏为载体,找图形的排列规律
设计意图;
(课件28-32,这几张图片的制作目的是为了以游戏的形式深化认识规律,接触稍复杂,形式多样的规律)
师:接下来我们用所学的知识来做个“勇夺红旗”的游戏,这里有三关,三
关顺利通过,红旗就属于你们。课件28
师:第一关(课件29-30,两张图片)
师:这里有什么?这些圆柱和正方体的排列有规律么?什么规律?还可以怎么说 ?﹙引导学生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说出这组图形的规律﹚
师:这个正方体后面应该是什么?你们的意见和他的意见一样么?
设计意图:
第二关(课件31-32),两张有意思的规律图片,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对规律的认识,和增强学生的兴趣
师:这张图片上有什么,他们的排列有规律吗?
第三关
板帖花、草、和苹果
师:这是什么,这些图片有规律吗?谁能把它们变的有规律?
请学生把花、草、和苹果摆出规律
小结:孩子们,你们顺利的通过了三关,说明你们已经学会了找规律,红旗是属于你们的。
五、动手操作、规律创造
设计意图:
(在这里为了给孩子提供轻松愉快的环境,我把优美的“茉莉花”音乐制在(课件33)上,让孩子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愉快的创造规律)
1、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找规律,那么,你们想不想自己来创造规律。现在请同学们两个一组,拿出你们的图形卡片,摆出你们喜欢的规律
2、展示学生作品
六、做有规律的动作,延伸规律
跟着老师做律动,并请学生创造有规律的动作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看一看,想一想,摆一摆,说一说学习了找规律,同学们以后只要多观察、多留心,你会发现更多规律。我也相信,只要同学们愿意,也一定会创造出更新、更美的规律来装饰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