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美术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06:33: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冀教版美术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冀教版美术教学反思》。

第一篇:冀教版美术教学反思

篇一:冀教版美术教学反思

美术来源于生活,发展于生活,提炼于生活。美术实实在在地存在于生活之中。我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始终认为儿童美术教学不应局限于教材,而应以教材为最基本的课堂素材,使得美术课堂融趣味化、游戏化、生活化、知识化于一体。创造性地使用教学教材,把美术教学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使学生懂得将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启发想象与绘画技法可兼得。

在美术教学中,有不少老师或一味地启发想象,过于偏重联想;亦有老师只顾着绘画技法的传授,而忽略了想象在儿童美术中应有的位置和作用。总而言之是非偏彼即偏此。在技法与想象之间,如果过于偏重某一边,孩子们的美术作品会出现两种情况:1.画面题材枯燥无味,构图形式教条、死板,失去童真。2.能够联想、想象,但想画的内容画不出来。即绘画中常出现的眼高手低。我们在美术教学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将娴熟的绘画技法与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完美地结合起来创作出的画面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在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采用游戏、表演、室外写生、图片欣赏等多种方式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并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不断地提高学生“涂鸦”的技法水平:尝试各种绘画材料,研究不同材料的特点并善于运用这种特点,创作出五彩缤纷的画面。学生看到自己的一双小手是如此的灵巧,能够创作出那样精彩的画面,便渐渐地喜欢画画,喜欢美术课,对美术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条条大路通向“美育育人”之路。

美术并非只是画画,这其中囊括了诸多方面。儿童美术亦是如此。为此,我根据儿童爱动手的心理特点,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开展了丰富多采的剪纸、编织、撕纸贴画、贴线作画以及手工制作等特色课程。通过学生拼拼剪剪、撕撕贴贴等的活动,我们看到,学生无一不陶醉于自己精心制作的手工作品中。我们又将制作的手工作品分类汇总,在班内举办手工作品展,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仅丰富了美术课堂活动,拓展了美术课堂的内涵,而且令学生享受到艺术的熏陶,使学生拥有一颗美的心灵,达到美术教育之情感目标——美育育人!

总之,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是学生不仅拥有娴熟的美术技能与奇思妙想的综合美术动手能力。同时更要使学生拥有一颗纯美之心,在广阔的天空下,尽情地展现童真、童趣的身影。

篇二:冀教版美术教学反思

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课程讲授时理论联系实际是非常重要的。以前只在教室中讲授理论,最多再辅助一些模型示范教学,这样虽然也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可以学到一些知识,但总是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调动不起来,理论和实践是两张皮,联系不起来。学了理论在实际中用不上。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在上课时教师在自然环境中讲解速写,在实践中教学,为学生设立情景,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给人带来的视觉的艺术美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感受娱乐之中的快乐,陶冶了学生的情感。与学生一起互动,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

在对风景的讲解中,使学生学到了运用速写的方法绘画风景画,学会了如何取景进行绘画。抓住了事物的结构特征进行描绘。本课,教师通过运用在真实景中绘画,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篇三:冀教版美术教学反思

随着美术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和普遍展开,必然引发一系列教育实践的问题。美术课究竟应该关注什么,这是目前美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应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就这一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热衷教学形式,忽视目标的研究

反思:对美术课以外的知识重视程度大大超过了对美术本身特点、知识和内容的重视。《美术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教学中应注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物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美术奠定基础”。从这位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看出,教学目标是不够清晰的,教学设计缺乏指向性与达成性,备课时缺乏对学生怎样画恐龙的基本示范和方法指导,教学内容过杂,知识无序,盲目追求形式,而忽略了对本课教学目标的研究。我们说:美术课毕竟是技能性很强的学科,这是美术课自身的特点所决定,整堂课,学生不停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与美术课不相符合的活动,给人的感觉这堂课就是游戏课。如果教师不能将美术教学的落脚点很好的迁移、回归到美术教学来的话,那么这样的教学形式只能是娱乐游戏,对于美术课来说,这些教学形式又有多少价值呢?

二、突出情感态度,忽视知识技能学习

案例

二、把新课程理解成不再进行技能技巧训练,造成撇开美术学科本体而进行教学,把美术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能很好的在人文主题中提炼美术知识,在实践中渗透美术知识,造成突出了情感态度,忽视了技能技巧。《美术课程标准》指出:“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物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教师用了大量的时间把关注点放到了思想教育中,不是从美术学科的角度去分析、观察、体验作品的。如招贴画色彩的搭配、造型的设计、构图的合理性、线条处理、材料的选择、文字的解释以及“招贴画”的功能、特点、要求等方面的关注,一节课下来,学生还是搞不清楚什么是“招贴画”?

基础教育中任何一门课程都有其学科特征作为存在的支撑点,美术课也不例外,美术课要以美术为载体,以美术表现形式为学生提供感受、体验、理解、创作、判断美术艺术表现机会,加强对各种美术要素敏感反映。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了解“物以至用”的设计思想,掌握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有目的的创意。用设计和创作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正确认识知识和技能在美术学科中的本质意义,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融入到学生美术实践活动中,渗透着教,顺带着教,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二者密切联系在一起,这样,才不失去美术课的学科价值。

三、关注兴趣培养,忽视审美能力培养

案例三:手工制作反思: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把大量时间用在了学生兴趣的培养上,对中国结的认识、理解以及相关知识学习讲的太多,忽视了让学生在制作中体验、感受、并获得审美知识。《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美术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这节课,教师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查阅资料,制作课件,采用多种材料吸引学生的眼球,把教学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向了探究“中国结”历史方向,而挤掉了探究“中国结”的手工制作时间。

了解“中国结”相关知识属于历史学科范畴,()欣赏、制作“中国结”才属于美术范畴,教师应将“中国结”的相关知识与手工制作有机的、巧妙的、适度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提高美术审美能力;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国结”手工制作中鉴别美术作品“中国结”的美学品质,遵循美术学科特点,精讲多练,在练习制作中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掌握“中国结”制作规律,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强调学科综合,忽视美术本体

反思:新课程强调学科综合,强调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综合,以求丰富美术教学,拓展美术学科视野,让学生从多方位、多视角接受美术教育。美术教学中,采用相关学科的综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美术作品内涵及创作手法。而这位教师为了学生能够创作出反映“心灵呼唤”的系列卡来,做了大量的情感铺垫,对以上的情感教育,学生的感受只是围绕文学和德育方面进行表述,虽然这些诗句、童话般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情感,能增加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但占用了大量的学生操作时间,喧宾夺主,等学生正式学习制作系列卡时,一节课已过去了一大半时间。

第二篇:冀教版美术教案

第1课 我的美术“百宝箱”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出实用、美观的美术“百宝箱”。

2.在活动中体会设计活动的计划性、目的性等基本特点,渗透设计意识。3.培养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在创作中体会设计活动的乐趣。课前准备 课前搜集的一些生活用品或物品图片 教 学 流 程

一、引导主题

从学生感兴趣的童话中的百宝箱故事入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利用谈话法,让学生谈谈平时是怎样保存自己美术作品的,是否有收集美术资料的习惯,收集的资料是怎样整理和保存的,哪些做法有效,还存在哪些不足。

二、引导设计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学习活动的区别。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递进为初步的设计和装饰、组合。

三、提示创作

指导学生进行百宝箱的设计制作。展示教材提供的作品图片或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作品实物引导大家从结构、功能以及选择的材料和装饰特色等角度去分析。还有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分析。

如:书包,看看有哪些构造和功能,有哪些独到的设计,这些设计是怎样和其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理解水平,自由选择方法。

四、辅导作品

教师提出百宝箱的使用要求,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将同学们的意见汇总,并引导他们进行比较,最后得出切实可行的最佳方案。

进一步明确本课的作业内容,可以像教材提示的那样让学生设计一个“百宝箱”,也可以和平时的教学评价结合起来,单纯地定位在设计制作一个学习档案袋,并提出统一、具体的使用要求。(提示学生设计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五、展示评价

美术“百宝箱”制作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评价。

这样的谈话直接切入教学内容,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同时也为下面的教学内容做好准备。

根据要求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将同学们的意见汇总,并引导他们进行比较,最后得出切实可行的最佳方案。第2课 奇妙的倒影 教学目标

1、了解对印的方法。

2、能够利用对印的方法,制作出有个性的作品。

3、喜欢对印这种具有独特美感的美术表现形式。

课前准备 收集各种有关倒影的图片,水粉色,水粉纸等。教 学 流 程

一、导入

1.出示几幅对称形的图片,欣赏; 2.请学生说说有什么特点;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用对印的方法把这些美丽的图画印出来!”

二、发展

了解对印方法:把纸对折,涂上颜色,合起来,印一印。即:调色——绘画——对印 尝试对印:引导学生在纸上尝试着对印一个图案。

发现、解决问题:学生交流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师举例相关学生作品中的典型问题,让大家出主意,思考用什么方法解决。

欣赏,讨论,表述:欣赏老师的范作及教材上的作品,思考:这些图案在内容、形式和技法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在正式的作业纸上练习。添画作品。

印完后,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作业放远些,看一看,印出的东西像什么?进行添画 提示:添画的时候注意对称,还可以用几次对印的方法来完成一幅作业。展示与评价。

欣赏同学及教材上的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称的图形给人们带来怎样的感受”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欣赏在对印的过程中产生的偶然的、奇妙的肌理效果。

三、收拾与整理

将毛笔、调色盘、水罐清洗干净,将桌子擦干净。

四、课后拓展

将作品制成卡片或书签送给朋友或师长。

课后总结

学生对印、添画后,展示作品,启发学生用审美的眼光欣赏、评价作品,引导学生说说对称图形带给人们的一般感受。在评价形式上,可结合具体作品采用先自评、互评,后大家评,从对印作品的内容、表现方法和产生的肌理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并是目的,而是一种相互促进的手段。所以,在评价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作适当提示,小结时应注意措辞,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尽情体验成功后的喜悦,同时也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所学知识及时得以提炼。

第3课

蜡染花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和初步了解蜡染工艺。

2.学生能够利用蜡笔(油画棒)和水性颜料油水分离的特性,制作出具有蜡染效果的作品。

3.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课前准备 油画棒、水粉色,水粉纸等。教 学 流 程

一、魔术激趣 出示一张“白纸”,调色后涂在纸上,然后很快就变成一幅装饰画。

通过和学生的共同探讨,得出答案:教先用白蜡(白油画棒)在纸上涂上想要的花纹,再把颜色涂在有白蜡的地方,事先画好的图形就呈现出来了。导入本课——蜡染花布。

二、深入探讨

引导学生思考:这件作品和我们平时见到的作品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效果等。在和学生探讨的过程中,简单介绍蜡染的工艺和最后的效果。通过视频或图片资料,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传统蜡染的制作方法及过程,感受民族艺术之美。

三、指导操作

指导学生用水性颜料给蜡笔画涂底色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蜡不溶于水的道理。进一步引导,用蜡笔画过的地方就不再吸水,说明蜡和水不能融在一起。在设计制作前,演示作画步骤。(1)构思;

(2)用蜡或油画棒在纸上画各种图案;(3)调色;

(4)涂上较深的颜色;(5)给作品命名。

四、学生实践

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我画的图案看不清?为什么我画的不像“蜡染”等。

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可以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让他们通过比较和尝试让学生发现:用蜡或油画棒画图案时要用力,涂色要均匀。蜡或油画棒最好使用浅色,而使用的水性颜料最好是与之不同的深色。

第4课 蚂蚁的巢穴 教学目标

1.对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一些了解。

2.通过练习,了解和运用压、捏、搓、团等泥成型的基本技法。

3.让学生对泥塑产生兴趣,并增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课前准备 陶泥,泥塑刀等 教 学 流 程

一、引导主题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蚂蚁的了解,随着学生的讨论,展开对蚂蚁知识的探索。播放有关蚂蚁的声像资料,让学生们了解更多关于蚂蚁的知识,了解蚂蚁与泥土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引导设计

把用泥土制作的蚂蚁巢穴展示给学生看。

①看一看,猜一猜:引导学生寻找并分析作品的特征及制作方法。

②找一找,试一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发现并掌握压、捏、搓、团等基本技法,让学生在玩泥的过程中自己总结方法,看谁找得最多。③想一想,做一做:这一环节注重的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践。蚂蚁的巢穴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呢?它们的巢穴里有娱乐设施吗?蚂蚁们也要上学吗?

④评一评,说一说:本环节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三、辅导作品

尝试用笔棱压出横条纹,用铅笔尖扎出点状花纹,用瓶盖、尺子、手指„„压出各种图形。手指和这些平常的物品,此时变成了多用途的制作工具,而且使用方法不同,就可以变化出不同的造型。另外,还可利用其他物品装饰蚁穴周围,使之更合理,更富有创意。

提醒学生:要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使用工具;把作品放在指定位置,不能随意乱丢乱抹泥巴,要保持室内卫生清洁,不要弄脏衣物;作品完成后要把手洗干净。

四、展示评价

选出造型夸张、构思独特的作品。比比看:谁的最有创意,谁最有办法?

由学生为主参评,同学间互相评价,讲一讲作品的优缺点

五、作品保管 泥工作品保存有一定困难,提醒学生要把作品安置在阴凉通风且不易被人碰撞的地方,待晾干后才便于保存。

第5课 插插接接 教学目标

1.掌握插接的基本构成方法,设计、制作插接造型作品。

2.通过运用插接方法制作纸雕塑,培养学生立体造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引导学生在欣赏造型与色彩中勇于发表独特见解,体验设计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彩色卡纸、剪刀、示范作品、学生作品及精美艺术图片。教 学 流 程

一、授课

1、制作方法对比导入——点出课题

小朋友们,我们在上几个学期的美术课中,上过很多的手工课,学到了许多新的制作方法。教师指出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制作方法——插接(纸片插接)。

2、欣赏、对比,发现新的纸工技法 欣赏制作精美的插接作品。(扑克牌插接、几何形插接、水果形插接及粘贴式的立体桥梁作品。)

请学生观察这些纸艺作品与以往的手工课制作纸艺作品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些作品都巧妙的利用了插接方法。

3、观察范作:

观察作品并告诉老师哪些比较好看,为什么? 纸片的图形十分漂亮,颜色丰富,搭配和谐。

4、教师边示范制作,边讲解: 刚才我们经过观察,已经发现了这课要学习的内容——纸片插接制作的一些要点,现在老师把具体的制作步骤示范,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其中的制作技法要点。(1)设计纸片造型(由于时间较久,也可用简单方形代替)(2)剪。

(3)研究插接方法(提醒学生先由设计作品的底座)(4)插接。

提醒学生插接的底座一定要牢固,可选择井字格形结构。若想插接得越高,底座建议做大些。

5、让学生先讨论,并分组动手先制作插接底座。

6、看看谁的底座最牢固,并把这个新发现方法介绍给大家。

二、布置作业:

1、学生可自行分组制作。

2、要求色彩搭配合理,插接牢固。

3、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辅导,发现底座不牢固的立即给予指正、修改、加以巩固。

三、评价、作品展示、比一比:

选出造型夸张、拼接牢固的小组作品,比比看,谁的最有创意,谁最有办法,插得最高,由学生为主参评,小组间互相评价,讲一讲,这些作品的优缺点?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到了一种新的纸艺制作方法,知道了利用插接也可以做出精美的纸艺作品,其实还有很多的方法我们还没学到,老师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多动动手,你们就慢慢会发现这其中的美,并且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把这种美表现出来。

第6课 形形色色的线 教学目标

1.观察生活中各式各样的线感比较强的景物,欣赏美术作品中各种各样的线,体味其美感。2.尝试用不同的线条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喜欢用艺术的眼光观察世界,喜欢用不同的线条表达感受。课前准备 纸、笔 教 学 流 程 课前作业:

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一些线感比较强的生活图片。

一、认识线 引出话题:“调皮的线藏在哪儿?它都告诉了你些什么?”

让同学们互相观察,从大家的身上开始寻找线条,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用线条试着来表达;还可引导学生将观察的视野逐渐扩大到自己的教室、操场、马路、公园等生活中的各个角落。

二、了解线

转化话题:这些线条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会发现,炼钢炉前,钢花飞溅,形成许多短促而绚丽的线,是那么地热烈而奔放;山的对面,层层梯田由弯曲的线条组成,显得流畅自然而富有动感;树叶的背面,网状交织的叶脉的线显得纤细而灵巧„„使学生认识到线也是有性格的和情感的。

三、研究线

引申话题:在艺术作品中是怎样用不同的线来表达画家情感的? 欣赏以线条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了解艺术家是怎样用灵活多变的线条表达自己的感受的。

四、体验线

尝试着自己做线条练习,学生作画时可选用各种适合表现线条的笔。提出要求:观察不同树皮上的花纹,试着用线条把自己的感觉表现出来。先认真观察、感受,去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然后再尝试用合适的线条表现出来。

指导学生用线作画时进一步要求:用线要大胆、肯定,要轻松、活泼自如,要探索,尽量使其富有变化。

五、品评线

对学生作品进行欣赏与点评时,把评价的重点放在是否敢于生动地用线条表达,是否能探索出不同的线条形式,是否能发表自己对不同线条的感受。

第7课 美丽的陶瓷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线条进行陶瓷的设计和装饰。

2.欣赏陶瓷作品,了解陶瓷的有关知识,感受中国陶瓷的艺术魅力。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以及热爱美好生活的美好情感。课前准备 纸、笔 教 学 流 程 课前体验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陶瓷的图片、资料,观察和了解生活中的陶瓷制品。

一、认识陶瓷

图片展示,鼓励学生大胆交流他们所知道的陶瓷知识。通过对陶瓷实物的聆听、敲击、手摸等形式进一步了解陶瓷。

在学生对陶瓷有了初步认识之后深入的了解陶瓷的年代、质地、外形、色彩、线条等。出示造型优美,艺术性较强的现代陶瓷作品,引导学生去欣赏、去评述,打开他们的思路。

二、感受线条

引导学生体会不同器皿的外轮廓线的平直弯曲给人带来的视觉变化,还要重点地把构成图案的线条抽出来,引导学生细细体味线的不同状态,线的不同组合变化。利用比较的方法,在黑板上绘出不同状态的线条,引发学生联想。将无数线条密集在一起形成一个“面”,把线条变得很短很短就像一个个“点”,让学生体会线条疏密变化,三、创作表现

创设“小小陶瓷设计师”的“陶瓷艺术作品展”的情境。提出要求:设计、“生产”瓷器时,注意形体粗和细、起和落、收和放的变化,在花纹设计时,运用不同的线条,尝试不同的独特的组织形式,还要注意线的疏密。

辅导学生创作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创造表现,积极肯定学生好的创意,对有个性的表现形式给予及时表扬。

四、交流评价

组织学生进行有趣的“陶瓷艺术作品展”交流活动。

1、请小设计师们用最简洁的语言说一说作品中最得意的地方。

2、请小评委们或购买者评判哪个陶瓷制品造型优美,设计最独特,线条的表现力丰富。

3、让大家谈一谈在这节课中什么时候最高兴。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并对陶瓷建立起一个初步的审美感受,为课堂上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课后总结

我国的陶瓷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这一课正是感受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的很好的内容,充分的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在陶瓷的欣赏时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下上面的图案,特别是传统吉祥图案的含义。

我国悠久的陶瓷史以及很多世界领先的陶瓷技艺,英文单词China和china的介绍是学生非常感兴趣,不由得萌生民族自豪感。建议学生课后亲自到“陶吧”体验,将自己的想法用立体实物的形式表现出来,并绘制花纹,进一步体验本课的学习内容。还用自己制作的陶瓷作品美化家里的环境,增添生活情趣。第8课

用线造房子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深刻理解线的表现力和美感,提高线的组织运用。

2.学习深入细致描绘复杂对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都有美。课前准备 纸、笔 教 学 流 程 课前活动: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房子,丰富学生对房子的认识和感受,还可以搜集有关房屋建筑的图片、知识。

一、初步感受 分组举行“竞聘房屋销售员”活动,让学生对自己搜集到的典型的、有特色的图片进行推销,学到很多有关房屋建筑的常识。

二、重点感受

引导学生关注造型之外,还要体会建筑结构线和装饰线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如,瓦房的瓦片、墙砖由许多密集曲线和直线构成,廊檐、柱子线条比较简单,这本身就构成了线的疏密变化等等。

通过示范,用线的不同排列方式去表现一个相同的物体,让学生体验线的魅力。出示学生作品利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从线的角度去分析比较,看这些别人在表现房屋的时候,谁的线条流畅大胆,谁的线条装饰变化丰富,线的排列是不是越满越好,每个人线条的疏密是怎样安排的等等,引起学生注意。

三、表现感受

提出要求:用几何形概括房子的外观,各部分的大小搭配要和谐,高低错落有秩序,造型要别致新颖,做到与众不同。用线添画细节时,要大胆、肯定,线的长短、疏密要组织好,要有节奏和韵味。

鼓励引导学生对画面进行黑白处理,使其更加完美,最后,还可以为房子添画环境。

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对作业中的闪光点要加以肯定,对构思好的作品随时表扬,给其他同学启发。根据不同的作业进行提示、引导。

四、分享感受

在房屋设计好以后,可以组织一个房屋竞买会。

看一看:谁设计的房屋更受大家的欢迎?谁喜欢哪幅作品?

把这幅作品的成功之处说一说。重点引导学生说说线条的运用。

课后总结

线是绘画造型重要的表现手段,关于线的认识和感受以至能灵活运用,不是能在两个课时内就能够完成的。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蝴蝶、大树等等。让学生用线描的方式去组织和表现,以加深对线的认识和线的美感体验。另外,在今后的绘画造型课中,也应不断地提示学生关注线条的合理运用。第9课

蔬果巧打扮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切、插、挖、嵌等基本方法加工水果。

2.愿意利用蔬果材料制作自己喜爱的形象。

3.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设计意识。

课前准备 蔬菜、水果、刀、牙签、图钉和塑料袋等 教 学 流 程

一、认识水果

说说自己都见过哪些蔬菜和水果,谈谈自己吃水果的感受或故事。出示有关蔬果的图片,让学生们看一些他们没有说到的或平常不太常见的蔬果,简单介绍产地、味道、特点等。

引导学生观察:一个蔬菜或水果的外形像什么?怎样能让它更像呢?

二、分析作品

欣赏教师带来的范例和书上的学生作品。

说一说:做成的是什么?用哪些蔬果做成的?是怎样做的?

学生分组商量一下要做什么,说说本组的构思。鼓励学生不时提出疑问,寻找解决办法。可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总结:经常使用的方法有切、插、挖、嵌等,以及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方法合适等。

三、创作作品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尝试各种不同的手段和方式,不局限主题。提醒学生们注意安全,不要伤着自己和他人,同时注意爱护公物。

四、欣赏作品

完成创作以后选几个小组从构思、制作过程和意图等方面来评述自己的作品,以及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这节课收获了什么?

五、清理善后 把小刀等尖利的工具收好,剩余的废弃物品装到塑料袋中,扔进垃圾箱里。

课后总结

在一个充满快的课堂上,教师成功地组织活泼且有序的教学活动,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对教学的评价尤其应该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看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主动探究、大胆想象、求新求异;是否掌握了制作的方法;是否体会到了创作的乐趣;是否能够默契地与人合作;是否发现别人的优点。在评价学生作品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激励,从而保护并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美术的热情。第10课

我爱我家 教学目标

1.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爱家爱家人的感情。

2.学习黑白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3.能制作简单的小相框来装饰自己的家。

4.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课前 准备。教 学 流 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新课

1、教师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的音乐,设问:为什么要想有个家呢?

2、学生发言,教师小结:家充满温暖、乐趣、祥和、安宁和关怀。

二、引导记忆

1、设问:你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喜欢自己的家吗?为什么?

2、分组充分讲述后教师小结:家由两部分组成:物的部分,有房子、家具等;人的部分,有父母、家人等。

3、教师提出并告诫:不论自己的家是什么样子都应该热爱自己的家和家里的人,在家里,大家都应该相互尊敬,听长辈的话,做个乖孩子,任何嫌家、怨家、不尊敬父母的心理、言行都是不应该的。

三、技法传授

设问:怎样画出自己的家呢?

1、要充分熟悉了解自己家的陈设特点和家庭成员的形象特征。陈设上是朴素的、艺术化的还是富裕的,家人的形象是严肃的、慈祥的还是快乐的,应从他 们的精神面貌以及发型、脸形、穿戴和爱好上加以把握。

2、如果要同时画家居陈设和家里的人,应该选取家人平常最爱进行的活动,如会餐、看电视、做美食等。先画出人的面貌与活动,后画(添加)家具陈设,可以相互遮挡、映衬。

3、如果只画家里的家具陈设,应该取最能表现自己家气氛特点的一个房间或一角,主次有别,恰当地安排好前后关系、陈设间的构图位置关系。

4、教师在黑板上徒手画出一些家具的样式与构图关系示意图,补充说明以上创作指导,之后观摩教材上的学生作品。

四、表现创作。

作业要求:可用记忆画的形式初画家居一隅,或回家写生画家居环境和父母之像。第二课时

进一步创作第一课时的作品,画家人的生活物景。第三课时

一、欣赏范画

1、测览课本中的范图,思考这些画和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同。

2、板书课题,简介纸版画

版画是我国的传统艺术,早期主要用于印刷,材料一般为木板。到近代,特别是

“五四”运动时期,我国版画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版画成了新文化运动的战斗武器,材料也更丰富了,有石版画、铜版画、丝漏版画、木刻版画等。纸板画则是二次大战后,日本成为战败国,由于资源贫乏,日本画家根据这一情况,发明了用纸板进行版画创作,不仅效果好,且简单易学,成本又低,所以很快在世界各地得以广泛传播。

二、分析技法

1、指导学生认真读图,教师提供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

(1)这四幅画的画面上各表现了什么内容?

(2)画面效果有什么不同?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三、剪贴制版 提出要求:

1、画出主要人物,要求线条流畅,造型生动简练。

2、把设计好的任务剪贴在底板上。第四课时

一、示范印制

1、在底版上滚好油墨,再盖上白纸,用手均匀的拓一遍。覆纸不要 移动,手用力方向要一致,不能太随便,也不能太猛。

2、把覆盖在底板上的白纸轻轻揭下,注意不要弄花画面,放在一边晾干。

3、制好的底板可以反复印制多次。

二、学生尝试

按步骤让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普遍存在的问题。印的效果不理想的学生可让他多实践几次。

三、作品点评

1、展示作业,并进行分析。

2、用优秀作业布置一个 “我爱我家”作品展。第五课时

一、探究方法

分小组学习:相框的折法和折剪立体纸花边的基本方法。

教师到各组进行指导。

二、解决问题

纸立体花边在制作时要细心折、勒(即压划折痕)、剪、粘,使之立起后美观大方;像框的框撑(即支撑像框立起的支架物)可以多样。

三、学生制作。

提示学生:创造性的利用综合材料可以使作品变得充满趣味和吸引力。

四、交流欣赏

作品制作完毕后,要悬挂或摆放在家里的适当位置。

课后总结

培养孩子丰富的情感是美术教育的任务之一。让学生在绘画中体会和感受,回忆家的温馨、家的和睦,结合家的图片以及音乐让学生充满感情的绘画,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作为家庭的一员,每个人都有责任为家庭的美化做出贡献。要求学生在家与爸爸妈妈一起讨论自己家的家居布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美术活动,提醒学生在与家长讨论自己家的家居布置时,要运用自己在美术课上学到的知识,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审视,同时吸收家长的意见,这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利用美术知识为生活服务的意识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第11课

做个存钱罐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设计制作一个富有特色的存钱罐。2.在构思和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3.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美德。

课前准备 综合材料、剪刀、胶带等。教 学 流 程

一、激趣

让学生将自己的存钱罐拿到课堂上,引发有关存钱罐的话题:

1、存钱罐的造型、色彩、材料有何特点?

2、存钱罐的取放是怎样设计的?

3、你带来的存钱罐适合什么人使用?

4、如果购买存钱罐,除了考虑它的用途,在造型等方面有何考虑? 使学生认识到设计师将造型与实际应用巧妙地结合,使他们感受到,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方便我们的使用。

二、探讨

指导学生分析教材上的示范作品,也可以出示范例实物引导学生分析: 这些作品用了怎样的材料?

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适合用来制作存钱罐? 存钱罐是怎样把设计与应用巧妙结合的? 它适合给谁使用?

分析讨论的话题逐渐转到:

如何将自己的设想转化成实际的物品呈现出来? 让学生畅所欲言,把大家的意见收集起来对比分析,使学生在分析对比中了解设计活动的特点,明确实用美观是设计存钱罐的关键。

三、操作

进行必要的技法指导,如:怎样在纸盒上开洞,塑料瓶要如何切割、塑料瓶的粘连等问题。

四、实践

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分层次指导,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创新,大胆尝试;对于能力稍弱的学生,教师更要关注,施以必要的示范和指导。

五、延伸

在制作完成之后,提出问题:

平时有了零用钱或者过年时长辈们给的压岁钱,你会用来做什么? 除了购买学习用品之外,余下的钱你会存起来吗? 当零用钱越存越多时,你又会用它来做什么?

对于学生不正确的观点给予积极正确的引导。从现实生活开始,通过观察、交流、引导学生产生设计意识并自觉地应用于设计制作活动中,这也为以后的教学环节的开展打下基础。课后总结

在教学活动中还可以利用有关存钱罐的发展历史、民俗和文学作品来增强本课人文情感的含量,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第12课

猫儿哪去了 教学目标 1.通过主题创作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及绘画创作能力。

2.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的感情。

课前准备 油画棒、水彩笔,画纸等。教 学 流 程 课前:

让学生通过观察、看书等方式搜集有关猫的资料及图片,如猫的生活习性、猫的类型、猫的趣味故事等。

一、了解外貌

出示一件教师的衣服,问:上面的图案是什么?

从学生的答案中提炼猫的貌特征、动作、姿态,适当介绍猫的有关知识和生活习性的了解 让学生模仿猫的动作、姿态,以加深印象与感受。

二、展开话题

从猫本身的特点拓展到了解猫在生活中有趣的表现,问:

小猫会到哪儿去呢?它会遇到谁?可能发生什么事? 引导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说,为下面的创作做好铺垫。

三、创作提示

提示基本的绘画技能,你想画什么?什么是你绘画表现的重点?你打算怎样在画纸上安排绘画内容?你画的小猫是什么样的?在做什么动作?

四、自主创作

学生创作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用一种方法来创作,也可以不拘泥一种材料和工具,用绘画、剪贴等不同手段完成,既可以是单幅作品,也可以是连环画等等。

五、展示交流

创作完成后,进行展示交流,大家相互欣赏作品,讲讲画里的故事,评价可以从想象的是否大胆,画面表现的是否充分,画面安排的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

课后总结

“猫儿哪去了”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话题,用绘画创作的形式表现趣味性就更强了。第13课

在医院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生活,认识、记忆周围的事物。2.大胆运用色彩、线条表现对生活的感受与记忆。3.激发学生热爱健康、热爱生活的情感。课前准备 油画棒、水彩笔,纸等。教 学 流 程

一、积淀情感

出示关于医院的情景图片,引起孩子们的回忆,说说自己去医院的所见、所闻、所感。引导学生着重于情感体验:你看到了些什么?它们是什么样的?看到这样的情景你的心里是怎么想?

二、创作构思

在创作前先进行构思:

首先确定自己要表现的内容; 其次是绘画中如何布局画面;

最后还要思考怎样借助色彩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创作表现

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大胆地运用色彩线条来表现,甚至可以运用夸张变形的形象来表现与众不同的情感体验,要求学生在绘画时尽可能地表现得深入与细致。

绘画工具的运用可采取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油画棒、彩色水笔等,主要是看哪种手段更能较好地表现主题。

四、评价交流

作品完成后,可以采用自评、互评的方式彼此谈谈自己的所画内容,再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让作者把自己的经历和自己是如何用绘画手段体现主题的谈给全班同学听。

注重让学生将实地观察与情感体验结合起来。课后总结

学生在实地绘画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想不起医院专用器械的具体模样,如果能搜集一些医院专用器械的图片,如拔牙的器械、做胸透的器械等,让在这方面学习有困难得学生参考图片创作会更好一些。第14课

大海上的船 教学目标

1.了解船的发展史及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2.通过不同的船只造型,了解船的一般结构,并能大胆表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

3.通过对远航船的设计绘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课前准备 学生用图画纸,黑色记号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教 学 流 程

一、导入

黑板上画出大海,今天啊老师要领大家去大海远航!

二、新授

1、想不想知道今天知道老师你们带来了什么?这就是一艘远洋船的模型,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由几部分组成的?

2、老师准备了几种简单的几何图形,谁能用这几个图形拼出一艘船来?

3、其实远洋船的种类有很多,下面老师就领大家去见识一下它们!学生认真观察。

4、看了这么多的远洋船,你想自己亲自造一艘这样的船吗?造船的工人叔叔们在造船之前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那就是设计船。通常是用绘画的方式画出要造的船的外形结构,船的外观造型、船舱等,还要表现出船的特殊功能的部分。

5、老师也设计了几种远洋船,你们看,有用线描的,有用排水法的,这些方法都可以设计远洋船。画的时候,第一步用水彩笔直接画出船的结构和轮廓,然后用水粉或油画棒涂色,也可以用勾线笔在轮廓内填画花纹。老师看到有的同学带的是彩泥,这些同学可以用你手中的彩泥塑造出一个船的模型来。

三、作业 要求:

好了,现在就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设计一艘远航船。

四、教师巡视指导

五、学生作业 展评:

引导学生从设计上,从造型上,从色彩上讲评,评出奖项,贴上小星星。

同学们,我们的船造好了,听,汽笛已经吹响,让我们登上自己设计的船一起去远航吧!

课后总结

让学生了解船的发展历史和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船是非常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古时的人类已开始不满足于已熟悉的事物,面对被河流所阻断的彼岸,希望了解那些对于他们来说完全陌生的东西,这种强烈的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渴望,促成了第一条船只的诞生。而利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经验,发现木头和捆扎起来的芦苇能浮在水上并随之移动,是启发他们造船远航的灵感。由于有了水上交通工具,分开的大陆被联系起来,世界变得小了许多,航海加深了各地人们的往来和交流。

我国历史上明朝的郑和就受明成祖委派,率船队七下西洋,与印度洋沿岸的国家加深了解,互通有无,促进了各民族的友谊。如今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各国人民的往来更加方便安全,船只的种类和功能也日趋完备,由最初的独木舟发展到现在大型豪华的邮轮和军事设备先进的战舰等。

教师把船的发展历史及一些著名的航海家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可以让学生感受船在人类发展史及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第15课

小棋手 教学目标

1、握棋盘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设计有趣的;

2、通过棋盘的整体布局渗透浅显的设计意识

3、相互交流合作,体验学习与游戏活动的乐趣 课前准备 教师:游戏所用的简单道具等 学生:4开深色底纸,油画棒 教 学 流 程

一、游戏体验

1、利用简单的道具玩大型的探险游戏。

2、利用课件玩下棋的游戏。

二、观察了解

1、结合两个游戏,引导学生思考棋盘设计的基本规律、2、教师示范,体现棋盘设计的步骤、方法。

三、分析认识

1、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探险棋盘中将遇到的关卡。

2、总结关卡的表现内容:人物、动物、植物、怪物、特殊环境等。

3、课件启发学生了解棋盘的整体布局,并感受路径、夫卡的变化对整个棋盘产生的影响。

4、对比欣赏学生作业。

四、学习获得

1、提出作业要求: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一个想法独到、线路清楚、关卡有趣的游戏棋盘。

2、开展交流与讨论:

①你们的棋盘将围绕一个怎样的主题进行设计。

②你们在集体创作中会怎样分工呢,3、学生合作表现,教师指导。

五、游戏体验

1、作业评价

2、在自己设计的棋盘中玩游戏。

课后总结

设计游艺棋的重点在于棋盘的设计,可以利用平面或立体形式做成棋盘和棋子,这种棋学生制作起来最容易成功,玩起来也最有趣。但是孩子们往往沉迷于玩的过程,而忽略的对作品的装饰美化的必要性 第16课

漂亮的虎头帽 教学目标

1.欣赏并传承中国传统民间艺术。

2.感受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特色,学习其色彩、造型大胆夸张,想象力丰富的表现手法。课前准备 油画棒、水彩笔,彩纸、剪刀、胶棒等。教 学 流 程

一、分析介绍

1、虎头帽也叫做风帽,是流行于中国民间的一种既实用又美观的传统手工艺品,是长辈为孩子缝制用来遮风的帽子。

2、思考:为什么要用虎来装饰给孩子带的风帽?

欣赏了解装饰变形的手法,以及在颜色运用上的特点。

3、通过欣赏发现虎头帽的装饰一般集中在三个部位:前顶部、后披风、周边,这是制作时要装饰的重点。

讨论:怎样装饰这些部位?

学生认识到在帽子形象经过变形、夸张、想象,被装饰得憨态可掬,生动可爱,充满美感,令人喜爱。帽子色彩的运用也比较夸张,红、绿、黄、蓝、黑都有。掌握了这些特点就可以大胆想象,自己设计制作一顶漂亮的虎头帽。

二、制作要点

用彩色纸通过折叠、剪贴形象、添画细节的方法制作纸制虎头帽。适当的示范虎头帽的基本折法。

引导学生遵循设计——折叠——剪贴装饰——细节添加——逐渐完善的步骤进行。

三、大胆创作

学生在具体制作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帽子容易做得过小,教师可让学生先试戴调整合适后,再进行装饰。

四、品赏评价

学生戴着自己制作的虎头帽,互相评价一下:谁的帽子最好看?谁的想象最大胆?谁的制作更精良?

请同学指出自己最欣赏的帽子,然后让制作者将自己的构思讲给大家听,最后是教师评价。

认识了解这种民间艺术,体会蕴涵的是来自长辈深深的祝福和浓浓的爱。课后总结

学通过虎头帽、虎头鞋的有关传说,能够将学生带进一个充满温情和美好祝福的情感领域,明白虎头帽不仅仅只是一件实用品,而是明间艺术的结晶。在现实生活中,尤其城市地区,虎头帽已经快难觅踪影了,只能通过欣赏图片来让学生了解虎头帽的基本结构及艺术特征,感受其鲜艳的色彩、夸张的造型以及制作者的奇思妙想,精湛的缝制手艺。这真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情!

第17课

冬天里 教学目标

1.欣赏冰雪造型的作品并能进行评述,抒发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2.能够利用冰雪进行创作,能够选取冬天的典型事物进行命题创作。3.表达自己对冬天的感受和激发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课前准备 油画棒、水彩笔、纸等 教 学 流 程 第一课时

一、感受雪景的美

1、看到眼前的景色你想说些什么?

2、你接一些雪花仔细看一看它的长相。

二、分组游戏

1、看看你能踩出多少种花样?

2、你想堆出机器人,还是什么小动物?

3、在雪地上你能画出彩虹吗?

4、这些工具很有趣谁来试一试?

三、参观游览

组织学生互相参观,互相学习。把精彩部分拍摄下来。采访:

1、小画家们好,请你介绍一下你们的作品好吗?

2、谁愿意把你们的雕塑作品介绍介绍?

3、大家摆好姿势,我给你们合个影。

这是一张珍贵的照片,我得好好保存起来。

四、整理善后

小画家们,让我们齐唱《我们是勤劳的小蜜蜂》把用具收拾起来吧。第二课时

一、欣赏及交流: 猜谜语导入

:“叫花不是花,美丽人人夸,花开不结果,遇热它就化。”

利用课件,欣赏雪花的图片,了解雪花的外形的特点:六角棱以及雪的形成原因,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

1.说说冬天最有趣的活动。冬天的景色是什么样?

欣赏雪景图片六张,感受雪景带给人的洁净之美。2.看书的彩图感受冬天

冬天美丽的景色:冰、霜、雪挂、冰雕、冰糖葫芦。冬天的户外活动:滑冰、逛庙会等。

二、讨论及反思

利用游戏的方式带领学生感受雪的快乐。方法:用大白纸揉成球,使之成为雪球,带领学生到教室外面学习滑雪和打雪仗,使学生真切的感受雪带来的快乐。1.提问:你对冬天的什么活动最感兴趣? 大家互相谈谈,交流感受。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周围学生的动作,为下节课的创作做准备。2.演示:请同学在黑板上画有关本次创作的人物动态骨式——站、走、跑、投掷、蹲。教师稍加修改,引发学生联想:这些人物姿态像在干什么? 站:欢呼、捂耳朵、观战看热闹;走:逛庙会、灯会、在雪上走;跑:滑冰、追打;蹲:团雪球、拍雪人;投:扔雪球。(教师出示部分参考图片)请同学在黑板上再将骨式人物画成具象动态人物。让学生随意画,启发全体同学的形象思维。教师对学生的演示给予肯定。3.构图 教师演示:(1)定位、构图。用铅笔轻轻画骨式动态人物,姿态多样,有前后关系,使画面充实,主题突出。(2)画具体形象,用铅笔在人物骨式上画出各部分的基本形。先画前边的人,再画后面的人,处理好前后遮挡关系。(3)勾线,用单色彩笔,将人物描画得更细致、生动。教师巡视,及时表扬较好的画面。

三、尝试与练习

1、学生作画,自由选择不同颜色的作业 纸。

2、结束工作:让学生擦掉铅笔画的骨式线,整理画面,写姓名;教师收作业 ,嘱咐下节课带齐彩笔。第三课时

一、欣赏及交流:

1.欣赏:看书上的学生作业 ,美丽多变的雪花,小朋友穿着鲜艳、色彩多样、厚实的衣服在看灯、打雪仗......用蓝白对比效果,夸张地表现了雪花。2.教师演示:(1)用多样的彩色粉笔给临摹的人物形象平涂上色。(2)表现雪花。

①用天蓝色、灰色或白色蜡笔、油画棒在白色演示纸上画大雪花。板刷蘸蓝水色平涂,产生蜡水游移效果,显示出白雪花。

②用白色纸折叠成六等分,复习第一册工艺《纸雪花》技法,剪出白雪花,用胶水粘贴在深色纸上,或用白色油画棒在深色纸上画白雪花、白雪点。一一学习用不同的方法表现背景。(3)画其它背景一一光秃秃的树、房屋等。

二、尝试与练习

1.鼓励学生应用多种色尽情地给人物染色。教师巡视鼓励学生踏实、动脑筋灵活地选色配色,不要机械死板。使用深色作业

纸的同学,油画棒色彩用力染匀,方可鲜艳。用白色作业

纸作画,可用彩笔直接填画光秃秃的树干、房屋、天空、大地等背景。或者用浅色蜡笔、画雪、冰,到老师那里平涂水色。用深色作业

纸作画,最好用浅色蜡笔、棒直接添画冰、雪纹样和其它背景。填画和粘贴时,注意人物与背景的前后关系。

2、结束工作:请学生整理画面,整理用具;教师收作业 ,嘱咐下节课应带的工具和材料。

组织学生到室外上美术课接近大自然。观察雪中的校园全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此刻的心情。课后总结

自然与人密切相关,许多自然现象通过感受、观察、描绘显得非常生动有趣。课前应该让学生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再由教师适当的补充某些知识点,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互动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第18课

我的童年 教学目标

1.欣赏以童年为主题的美术作品,感受其艺术特色。2.能口头或用简短语言描述出自己对艺术品的感受。3.让学生喜欢欣赏美术作品。

课前准备 油画棒、水彩笔,纸等。教 学 流 程

一、引入欣赏

1、欣赏《新课本》让学生回忆新学期开始发新书的情形,心情怎样,看看作者又是怎样表现这一场面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

2、欣赏《藏童上学》你想到了那些问题?

二、深入欣赏

《艰苦岁月》表现的内容离学生比较远,教师介绍时代背景。引导学生交流看过的解放战争的影片、故事,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在欣赏方法上予以必要的示范,通过对一幅作品的描述、形式分析、背景资料介绍等环节使学生对艺术作品有更深地了解。

三、自主欣赏

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艺术特色的感受上,用简短的文字进行表达的要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可以组织学生对同一幅美术作品的描述练习,看看哪些同学的描述在抓住欣赏对象特色方面做得比较好,然后举行小型的描述作业展览促进学生的评述能力的提高。

四、交流欣赏

同学间相互进行品评。

课后总结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激发学生愿意参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兴趣是首要目的。在教学中,除了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利用表演的形式再现艺术作品中的内容。还可以交流关于童年的歌曲,歌颂童年的文学作品等,借助其他艺术手段来认识和欣赏美术作品,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做应该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逐渐从兴趣向着乐趣和意趣的方向发展,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的学习活动中来。自然、热爱生活。

第三篇:冀教版美术教学计划

冀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课题中国现代雕塑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教材中的现代雕塑作品认识立体造型艺术的构思、主题的表现以及材料的美感等等。

2、通过欣赏现代雕塑作品提高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认识立体造型艺术的特点、规律以及表现技巧。教具学具课本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一欣赏中国现代雕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表现的主题应贴近时代 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任何艺术不可能超越所处的时代。因此一件好的艺术品首先是在主体的发掘上与时代的脉搏相一致反映的是我们身边活生生的动人典型事例。

2、成功的应用雕塑技巧和形式美的法则 雕塑属立体造型艺术在表现主体方面有其特有的艺术语言。首先是雕塑本身的体量感它是以其实在的体积占有空间有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在形体的处理上充分利用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对称、均衡、重心的移位对比、韵律等已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3、雕塑材质的现代感 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前进、新的雕塑材料不断涌现玻璃钢、铸铜、不锈钢、钛铝合金等这些材料以其自身的美感为造型服务。二作品赏析

1、千里马这件作品是著名画家、雕塑家韩美林的作品它的最大特点是将作品富于极强的装饰性抓住所表现形象的本质特征以极简约的手法表现形象。作者利用马的侧面影像轮廓用极概括的手法把马的体态、动态表现得恰到好处。

2、家是雕塑家傅维安的作品以三头牛为题表现了一组互为穿插交错的一种组合造型作者没有顾及牛的每一条肌肉和骨骼但准确地抓住了牛的体态的本质特征。因此看上去仍能明白无误的认出牛的形象这种简单、概括手法是作者的独到之处。

3、琴童这件作品以现实主义手法用具象的表现形式刻画了一个认真弹琴的女孩。这是我国著名女雕塑家张德蒂的作品。作者以写实手法刻画了一个琴童在操琴时眼、手、脑高度协调、配合的场景。女孩儿极认真的表情和一双手抚琴的稚拙、憨态都表现得相当具体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4、开荒牛这也是一件以写实手法出现的雕塑佳作。是著名雕塑家潘鹤的作品现陈列于深圳市政府广场。作者以开荒牛的精神隐喻深圳开发、进取的奋斗精神在塑造形体的方法上加强了牛的体量设计了向前行进的动态给人有一种奋发、拼搏的联想。

5、哥俩好这件作品时以竹根为材料。作者巧妙的利用竹根的自然性稍

6、挑战这幅作品所表现的是一位伤残运动员。作者用铸铜这种材料以及其概括的手法表现了投掷时一个最有力的瞬间这种由于动势所造成的重心偏离给人以强烈的动感。然而这种动势的安排只能借助铸铜把车轮与底座紧紧的焊接才得以完成。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把简得不能再简得轮椅与强健的运动员的躯干放在一起使人产生一种力量感。

7、家乡的河这件作品也是铸铜材料的。作者的创作意图非常明确表现的是一个夏日一个女孩站在水边手持一片石头准备打水漂。这是一个轻松自然的主题反映了儿童闲暇时一种童趣的追求。作者以朴素、自然的造型和单纯的表现意图明确的袒露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作者以写实手法表现主题易于使儿童接受更贴近生活、贴近真实。

8、叔叔阿姨们这件雕塑作品以全新的艺术手法以及洗炼的造型表现了一个令人激动的主题。作者对形体的概括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面部及五官全被省略而小朋友身上的雨衣和雨鞋却非常突出的占有大面积的空间这正是作者的本意意在突出表现小朋友在雨中执勤的生动场面高高扬起的话筒好像在传递出那稚嫩的声音提醒人们注意交通安全一道弯曲的栏杆既是作品的依托又明确了人物所处的道路环境可谓一举两得。

三、小结学生说说现代雕塑的材料有哪些主要特点是什么课本上的作品你最喜欢哪件为什么 课题学构图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构图的一般知识。

2、培养学生组织画面、安排画面的能力。

3、进一步加强学生锻炼、概括的造型能力。教学重难点构图的组织与安排。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构图又叫布局或经营位置。一幅画如何安排好所表现物象的位置以及多种物象的组合关系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2、教师演示说明 中间太小 中间太大 偏上 偏下 偏左 偏右 适中 师任何一幅画面的构图都存在着这13种基本变化只有大小适当位置适中聚散合理的才是比较完美的构图。

3、静物构图与风景构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它们都有一个表现主题而且都要把主题物象安排在画面的重要位置上使之突出、明确、大小、位置、比例适度。不同点1静物是人为的在一定环境下摆放的物象组合空间是有限的。风景属大自然的造化无边无界空间是无限的。2静物构图所考虑的是如何将有限空间中的物象合理的安排在画面之中而风景则要在自然中选取所要表现对象即取景。3静物的大小、位置、聚散关系比较容易判断因为它相对集中、独立而风景是连绵不断的无限空间形态且形态变化万千层层叠叠透视变化也比较大。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静物写生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课题校园一角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校园风景写生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景物的近大远小规律。

2、通过写生进一步训练绘画构图能力加强对构图的意识、方法和规律的认识。

3、培养深入观察、精心描绘的习惯并在写生过程中学会提炼和取舍。教学重难点

1、景物中的透视变化。

2、寻找有代表性的和有明显透视关系的角度组织构图。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今天是写生课写生的对象是我们生活、学习了六年的母校。我们对学校的每个角度、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对母校我们都有深厚的情感 今天我们要用手中的画笔去表现出它的美。

2、新授选取角度观察写生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课题蛋壳贴画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通过制作蛋壳装饰画培养学生想象力引导学生利用“废弃物”创造新形象创造生活的乐趣达到心灵手巧、精神充实。教学重难点

1、纹样的构思与设计。

2、蛋壳颜色间的搭配和蛋壳与底色的关系。教具学具各种颜色的蛋壳、彩纸、胶、镊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蛋壳的颜色有几种

2、新授 师如果把蛋壳压碎了放在不同颜色的纸上会出现不规则的纹理。如果把这些不同颜色的蛋壳粘贴成一个物象会构成一幅很美丽的平面装饰画。

3、作品赏析 黑猫是空出来的底色船、羊、小兔、房子等好像嵌上一样有立体感觉。外形

4、蛋壳加工方法把各种颜色的鸡蛋、鸭蛋、鹌鹑蛋洗净倒出内容。再将蛋壳内膜轻轻撕掉晾干存好待用。

5、蛋壳贴画的步骤 1现在衬纸上用铅笔轻轻画出图案。2把蛋壳用手指压碎在纸上涂上胶水用镊子夹蛋壳粘贴在卡纸上。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注意胶水涂一点粘一点蛋壳不要涂得过多以免胶水变干。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课题装饰人型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创造美的欲望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审美能力。

2、锻炼动手能力学习装饰人型的基本技巧充分利用“废弃物”学习组合粘贴、色彩配置等手法。教学重难点

1、人物的制作、装饰等一系列工艺技巧。

2、对“废弃物”的巧妙利用及独特的设计。教具学具各种废弃物彩纸、布头、剪刀、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

2、赏析作品 师瞧这些生动有趣的装饰人型神态各异第8页左上图那个穿着背带裤的小伙子仰头大笑一副得意潇洒的神气旁边那位少女却低头害羞似乎在说“别笑了多难为情。”右上图两个像在演小品的滑稽人一个挺着胖胖的肚子撅着厚嘴唇眨着小眼睛穿着大花袍子十分可爱另一个正在演讲激动的头发都竖了起来。

3、分析作品材料 师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些有趣的人型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小结是用各种不同形状的瓶子做身体蛋壳、药丸壳或乒乓球做头配有各种布头、彩纸、毛线、糖纸进行装饰制作而成。

4、制作方法与步骤 1构思 2组合 3装饰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课题粘贴壁挂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通过对壁挂作品的欣赏分析使学生提高审美能力激发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壁挂装点生活环境的兴趣并使学生初步掌握壁挂制作中设计构思、制作方法等知识。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壁挂制作知识。教具学具相应制作壁挂的用具、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壁挂是一种工艺品用来装点墙壁美化居室环境。

2、新授 作品赏析 1形式的多样化 壁挂上的纹样可以是传统的如虎头帽、胖娃娃、大金鱼也可以是现代的向同学们喜爱的卡通形象、建壁挂的设计构思也很灵活自由可以严格按照适合形造型的要求在一定的空间内合理布局。使纹样和地子比例恰当像课本上的虎头帽、小熊猫壁挂还可以让图案布满在满中寻求虚实变化课本中就有一件这样的壁挂虽然图案是满的但色彩处理巧妙。浓重色调中的白色快就使画面有了轻重急缓节奏变化。壁挂的装饰还可以超过地子如脸谱壁挂的大红胡子还有一些串珠、圆珠、穗子、流苏等等形式的多样化使壁挂具有多种风格。2材料的多样化 有草编、有毛线编织结扎有硬纸穿编剪贴有布料粘缝连缀有木雕刻有金属、塑料制作等不同的材料使壁挂具有不同的质感和情调。

3、制作方法 1考虑壁挂外形 2根据地子形状设计图案。3在壁挂的周围或上下边设计装饰。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课题活动玩具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2、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教学重难点形象的设计要生动。教具学具硬纸片、彩纸、细线、皮筋、、剪子、胶、一小截铁丝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在我省民间流行着很多非常有趣的活动玩具如会翻筋斗的小猴会摔跤的双人又叫二鬼摔跤等。这些玩具巧妙的利用皮筋、竹弓的弹性使形象活动起来加上滑稽可爱的动作不仅深得孩子们的欢迎就是成年人也爱不释手。

2、新授 讲解及示范 1先用硬纸片卷两个圆筒长约7公分直径为2公分。2将圆筒用彩纸封起来上下用纸团塞住并用彩纸糊实。3将圆筒粘贴或彩画成两个人物形象。4用较硬的卡纸剪出两个上臂和四个下肢。5上臂是两个人物共同的要用细铁丝穿在两个人物身上细铁丝的两端弯个圈使上臂能自如活动又不会脱落。6将四个下肢分别装在两个人物身上连接方法和上臂一样。7用一根细线最好是尼龙线从上臂中间穿过线的一端栓个小铁丝钩另一端栓一根皮筋。8玩的时候把玩具一端的铁丝钩挂在一个固定的物品上另一端的皮筋拿在手中靠皮筋的弹性一拉一放就会使两个玩具人摔起跤来。

三、学生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课题绘画日记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习用绘画的形式记录生活感受。

2、通过绘画日记的实践提高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通过绘画日记的练习提高学生绘画水平。教学重难点

1、学习绘画日记的表现特点要学会抓主要情节和主要感受。

2、绘画日记的绘制。教具学具绘画用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日记一般指用文字形式记录我们每天的生活内容或思想感受。

2、新授 1日记的特点与表现形式 师问你见过用什么形式记日记 小结一般人们都是用文字记日记。但绘画的形式也可以记日记。师问文字日记与绘画日记的各自特点是什么 小结两种形式的目的是相同的但文字形式的特点是易于表达心理感受而绘画日记的特点是具有直观性、形象性更有趣味。2绘画日记的组成部分。小结由绘画部分和文字部分组成。文字部分有日期、天气的记录和简洁的文字叙述。绘画部分要抓主要情节。3绘画日记的完成过程。构思从一天中使你感受最深的、有意义的事情中选择素材、构思。绘画与文字表现无论先构思文字还是先构思画面具体安排时最好先从绘画开始画面完成后再根据构图需要写上文字。也就是要让文字的位置安排服从于画面构图。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课题套色剪纸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了解剪纸的一般知识和中国民间剪纸的特点并学习套色剪纸的制作方法锻炼动手能力。教学重难点

1、套色剪纸的制作过程。

2、剪纸的设计方法。教具学具草稿纸、彩纸、剪刀、刻刀、胶、白纸、垫板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剪纸来自民间它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作者多为劳动人民内容题材也常常是周围的现实生活。

2、新授 1剪纸分类单色剪纸、套色剪纸、分色剪纸、染色剪纸。2剪纸的形象处理 多用象征性手法来表现富足、吉祥、长寿等内容。如用鲤鱼、荷花、胖娃娃表现“年年有余”。用仙鹤、青松表现长寿等。民间剪纸常被用来装饰窗户即窗花还有灯花、喜花、鞋花民居装饰及其他民俗喜事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书籍装帧贺卡设计等也常采用剪纸的形式。3介绍套色剪纸制作方法 A、设计主体剪纸纹样选择自己喜欢的形象选择容易表现物象特征的角度。B、把单线稿变成C、把设计好的剪纸双线稿放在深色纸上用大头针别好。D、剪刻从内到外先细后粗。最后外轮廓注意剪刻要准不要走重刀不要连角。E、分别把所选的彩色纸放在剪刻好的主体剪纸下。用铅笔轻轻勾出形状。为了套色时严整要稍稍大出勾线。F、把剪好的各色彩纸按主体剪纸的形状和各部位置拼贴在白衬纸上 J、把深颜色的主体剪纸套在上面摆放合适后粘贴完成。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课题春天里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感受、观察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2、综合复习运用以前学过的美术知识在画面上表现出春天的美好情景。教学重难点对人物活动、环境的观察、记忆与画面处理。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回忆春天 小结春风暖暖地吹来小河解冻杨柳发芽小草吐绿。桃花、杏花、梨花、油菜花竞相开放蜂儿、蝶儿、鸟儿呼朋引伴上上下下飞着人们穿着漂亮的春装、植树、做游戏、放风筝春天显示着一派勃勃生机。

2、新授 作品赏析第二页有一幅放风筝的儿童画先看到的是半空中大大的蜈蚣风筝、蝴蝶风筝、燕子风筝。顺着风筝的引线才看到地面上的孩子们他们的姿态各异有的背对着观众把头高高仰起两眼紧盯着空中的风筝。有的侧身奔跑为的是将风筝放飞有的孩子在旁边观看。这幅画的背景是春天的田野有清清的池塘绿绿的草地。几座红色的房子很好的表现了远处的村庄在色彩的运用上使用对比色使画面显得清新明快整幅画透着一股动人的春天的气息。第二十一页中的《植树》一画画面上的植树、树及小动物都安排的很适当作为主体的儿童画的大些占画面中间位置另一组儿童画的小一些占左上角位置这样有主有次、有远有近、有轻有重的布局有疏密、远近的呼应关系显得稳定、均衡。

3、创作方法 1构图要饱满。2人物刻画要准确。3设色要鲜艳。4注意表现出透视现象。

三、学生绘画教师辅导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课题巧编织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习和了解编织的基本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2、开阔学生美化生活环境的眼界提高制作兴趣。教学重难点

1、学会利用各种彩带或色彩纸条编织小型艺术品。

2、制作要精巧别致。教具学具彩带、剪子、笔、胶带、尺子 教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编织是用条状物通过穿、插、折、接等技巧来制作各种实用品和艺术品的简易方法。

2、新授 板书课题 编织技法手袋 1选不同的彩色纸等分后切割成长条并折两折。2根据步骤图进行编织示范。3注意粘接部位。

3、注意要点 1纸条穿编顺序要对。2编织时注意不同颜色纸条的搭配考虑完成后的色彩效果。3编织时注意纸条穿插要一个个紧靠插入后稍加固定。4注意紧密整齐。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课题有趣的纸工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纸造型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剪、刻、卷、折、粘的技能技巧。

2、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开发智力。教学重难点

1、完成设计、剪刻、卷折、粘贴等制作技巧。

2、剪、折、卷、粘贴的准确与规范造型要富于美感。教具学具各种纸、笔、剪刀、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纸工是一种新颖、活泼、简便的手工制作形式运用概括、夸张的手法在设计过程中讲求合理性和视觉上的节奏变化充满情趣。

2、新授 1板书课题 2欣赏课本作品 3鱼吊挂的制作过程 A、用长方形绿色纸对折两次。B、用铅笔轻轻画出半个鱼的纹样。C、剪刻后展开即成一条鱼形可做多个。D、做挂链进行穿挂。4小兔制作过程 A、用长方形纸卷成圆筒形后粘合用来做兔头。B、剪两片呈长圆形的纸稍卷后粘在筒形上方两侧用来做耳朵。C、剪两块纸或挖两个圆孔用来做兔眼。D、卷一小圆卷做鼻子。E、剪一长条纸用来剪制成胡须。F、剪一长方形纸与圆筒下部粘接做兔的身体。G、剪一小纸块做兔的尾巴。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1、挂的时候画鱼时鱼腹部不要画在折叠纸的纸边方向。

2、粘贴部位要干净、整洁。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课题寓言、童话配画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为寓言、童话配画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

2、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对构图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学重难点

1、深刻理解寓言童话的含义并能在画面上充分体现这些内容及主题。

2、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学会为寓言、童话配画的方法步骤。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主题多是借

2、新授 作品赏析 《狼和小羊》画面上无辜的小羊是那样的可怜无助从它那下垂的眼睛呆立的样子可以看出它是那么善良多么怯弱。而那只凶恶的大灰狼瞪着眼睛恨不得把小羊一口吞下去。小作者运用了装饰的手法画面安排得很丰富、生动。《守株待兔》是一个大家很熟悉的寓言小作者把待兔者懒洋洋的样子画了出来用色大胆、鲜艳整幅画很醒目主题非常突出。《亡羊补牢》这幅画人物造型很稚拙两只狼也画得很生动用笔大胆颜色配置的适当。《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一篇有名的童话描写了一个小女孩在圣诞之夜冻死在街头的悲惨遭遇。为这篇童话配画的小朋友同画面上的小女孩一样是那样盼望在圣诞节的夜晚小女孩能拥有一颗美丽的圣诞树她把圣诞树画得大大的上面挂满了礼物在火柴光里是小女孩的梦幻和希望。这幅画突出了主题也表达了孩子的心愿。《渔夫和金鱼》这篇优美的童话描写了善良的金鱼和憨厚老实的渔夫的故事鞭挞了贪婪狠心的老太婆。画面上有对话的渔夫和金鱼。天上的云彩和海水几乎连成一片远远的能看到城市的一角。为了画面效果更响亮小作者用蜡笔画水纹再用水彩涂色线条流畅色彩生动表现得很有情趣。

3、配画步骤 1用铅笔轻轻的构图安排要表现形象的位置突出情节。2把形象画具体注意动态、表情、相互间的呼应关系。检查主题是否突出。3用深色彩笔定稿并细致刻画。4涂色。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第四篇: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的课文《春的消息》、《燕子》、《柳笛和榆钱》„„打开课本,扑面而来的是春风、春雨带来的春天的消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春天奏响春天的序曲,枝头吐出新绿、雏菊绽放笑靥,榆钱舞、柳笛飘,又是一年春来早,人们的脸上和心里更是春意盎然„„

这一篇篇目清新雅丽的新课文。读起来,我感觉被春天的气息感染了。多美的春天啊,多美的意境啊,字里行间,无一不把春天的特点展现在你的眼前。

学习这一单元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要感受春天的美好,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用心去体验、感受春天带给自然万物的变化和春天的勃勃生机。其次,更要用心研读课文,透过作者观察春天的不同视角,感受春天的无处不在,从而学习作者观察和表现生活的不同方式和方法。

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设计:

第一,通过读文,让学生充分感受春的美丽!不仅让学生从语言文字的朗读、说话训练上去体会美丽的春天;再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孩子们从视觉上也能走进春天,从而试着让学生用心去感受如诗如画的春天。

第二,让学生大胆展现自己的朗读,通过引导,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读、敢读、乐读,读出自己感受到的春天,让诗歌的课堂在学生的琅琅读书声中,想象春天更加绚丽多彩。

第三,学生寻春的脚步不会因为下课铃声的响起而停止,让学生通过课后当当小诗人,小画家,小歌手,小收藏员„„让课堂无限延伸,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能快乐的寻找春天。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现代语文教学,非常注重个性化阅读和感悟,注重学生大胆地表达个人的创见和疑问。新课程认为,对课程的内容和意义的理解不是每一个人都相同。每一个人都在重新解读课程,把课程给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课程。教师是课程的二度开发者,学生也应该是课程的最终创造者,所以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参与和建设文本的机会。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探索与发现,科普、科幻、科学精神与人物品质是这单元的文化主题《大自然的语言》、《植物的“感情”》形象生动的提示了自然界的奥秘;《矿矿的研究》向学生渗透研究、发现的意识意识形态《第一朵杏花》、《蜜蜂》通过故事的叙述表现科学家的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这一单元既有科学家的发现又有同龄人的探索;既有科学精神的提示又有自我意识的培养;阅读链结中通过采访和书信交流的方式,使学生通过科学家平实的语言了解这些伟人的内心世界,又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其实,科学离我们很近。”在教学这单元时,首先要立足于文本的研读,把握单元的精髓所在——科学现象的发现、科学家的实验或同龄人的研究中渗透吧些科学精神和态度;同时打开学生的视野,从学生喜欢的科学家、科学事件入手,通过对科学事件有追踪,对科学家的关注,引发学生科学探索的热情,培养初步的科学意识和态度。

我在教学这单元的课程中,学生个性化阅读感悟让我惊喜,学生咄咄逼人的质疑,也让我不知所措。从中,我真实感受到了:只有放飞学生的个性,才能使课堂灵动起来。例如:课文中讲到法布尔为了证明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实验:将20只蜜蜂背上做好记号,装进纸袋里,带到两里多外的陌生地方进行放飞,看看它们能否回到蜂窝。我让学生了解了完成实验有哪些必要条件后,又创设了一个让学生个性化解读的机会。法布尔来到陌生地方放飞时,看见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假如你是法布尔看到这个情景,你会想些什么?会有怎样地推测?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假如我是法布尔,我会想,蜜蜂肯定回不了家。”有的说:“我觉得蜜蜂很聪明,它飞得怎么低,是为了减少空气阻力,以便更快地飞回蜂窝。”有的说:“我觉得蜜蜂很笨,飞得高才能看得远,才容易发现蜂窝。它飞得那么低,怎么能看见两离多外的蜂窝呢?”这时依然有小手高举着,他自信地发表了自己的推测:“我猜,蜜蜂飞这么低是因为,空气太潮湿,空气中的小水珠粘在了蜜蜂的翅膀上,蜜蜂身体变重了,所以飞不高,它要飞回蜂窝一定很困难。”„„一个开放型问题,居然引发了学生那么多独特的思考,这让我意想不到。这一单元的教学虽然结束了,可是留给我的思考依然没有结束,对于老师意想不到的课堂生成,老师到底应该做多少课前准备才能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呢?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的教学主题是——“感受真情”。亲情是人类生活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学生要通过文中的阅读进行体验与感受,“理解与关爱”贯穿于本单元的几篇文章之中,一把倾斜的伞让我们感受到有的传递与延续;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使我们理解了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点点滴滴的用心;无人看管的桃林,让我们体验到信任与被信任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感情„„其实,爱是无处不在的,它使巨人的花园盛开美丽的花朵,它让遇险的猎狗最终获得搭救„„

当今,孩子们不论是吃的、穿的、玩的、用的,就连上学,无一不在享受着亲人的爱与呵护,那么他们是否感受到了爱的温馨与幸福呢?他们又是否懂得去感恩、回报这些爱呢?这几篇课文正恰到好处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在这一单元教学中,我个人认为比较欣慰的几点:

1、朗读感悟:注重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读中感悟。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自由读、齐读,小声读、范读、分角色朗读、配乐读课文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以读代讲,达到了读中悟情,读中理解的效果。

2、爱的体验。让学生说说身边令人感动的事情,该练习既培养了学生表达的丰富性,又把本课情感目标进行内化,使关爱他人的种子在学生中慢慢地扎下根。

3、指导倾听。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引导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学会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4、鼓励评价。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对学生的评价,通过激励来更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这单元的教学中,我本着一贯的教学作风,“平实、踏实、真实”,力求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和学生都受益非浅,不仅在课本上学到了很多知识,在人格上同样也受到了一次洗礼。相信在今后,我们会把我们心中的爱传播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大家共同生活在爱包围下!

第五篇:语文教学反思 二年级冀教版语文教学反思

《采蘑菇的小姑娘》教学反思

《采蘑菇的小姑娘》昨天结束了,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儿歌,对于孩子们来说都不陌生,这首歌不仅节奏明快,还有与朋友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孩子们都很喜欢它。

我是用歌曲导入新课的,欢快的节奏使孩子们的情绪都很高涨,接下来的备学,很轻松的就搞定了,简直出乎预料。读课文和识记生字词几乎没费什么大的力气。我本打算第一课时熟读课文,识记生字词为主,把问题抛出,让优等生试着解决问题,我检测学生并帮他们巩固。可是,孩子们在情绪高涨的情况下,解决的都很好。

面对这一情况,我及时地调整课堂教学计划,检测完以后,就开始讨论问题:

1、小姑娘采来的蘑菇为什么不自己吃?她为什么换来镰刀和棒棒糖?

2、你喜欢小姑 娘吗?为什么?很快孩子们合作顺利,他们认为小姑娘卖了蘑菇是换棒棒糖和镰刀的。接着我就问换镰刀干嘛?有一个孩子说:“她家的镰刀坏了,需要 换一把新的。”另一个孩子说:“她要用小镰刀割草呢!”我问她为什么割草?孩子就笑了,“她很勤劳,给小猪小兔子割呀!”我又问:“你怎么知道她勤劳了? 课文中有吗?你能读读吗?”这个孩子很准确的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了起来。他刚读完,又一个孩子有高举小手:“老师,我知道他换棒棒糖做什么?”“喔,说说 看?”我充满期望的望着他。“他跟小朋友分着吃。”我就说了:“好东西,谁不愿留着自己吃啊?”“不是,不是,老师,分享是快乐的......”孩子们的 思维确实在慢慢的成熟,慢慢地宽泛起来。他们能够随着我的问题一步一步达到预期的目的,我感到很欣慰。

当然也有不满意的地方,那就是我课前对备学生做的不到位,导致低估了他们的能力,第一课时设计的内容如果备学生到位,不会出现这个出乎预料的问题的,临时调整课堂往往效果不好。所以我要引以为戒。

再有,我的生字词教学拓展的有点窄,一个字让不仅仅局限孩子们认识,让他们由此想到别的相似字,还得教会他们运用,由一个字到会组几个词再到会用这个词说一句话。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写作积累了素材,还增加了识字量。

《小英雄于连》教学反思

《小英雄于连》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比利时小英雄于连用智慧拯救城市、拯救老百姓的故事,赞扬了于连勇敢、机智的品质。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体会人物形象。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他们心目中的英雄,然后告诉学生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外国的小英雄,名字叫于连。由于于连是比利时人,于连铜像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也是一个着名的景点,而学生并不了解比利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于连的祖国和现在的于连铜像有个感性的认识。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在这个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并找出课文中描写铜像样子的句子,想想这座铜像是谁。这个环节主要是引起学生对人物的兴趣,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3、细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在了解了课文对铜像的描述,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铜像的有趣后,我借用书中第二自然段的问题(“人们为什么要造这座铜像呢?”)继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四自然段再在小组中交流。

在三、四自然段的重点段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通过对第三自然段的关键字词句理解(“灯火通明”、“欢声雷动”)和朗读感悟,体会比利时人民对敌人的憎恨和打败敌人后的欢欣。并引导学生想像敌人阴谋得逞的后果,体会情况的危急。这样为第四自然段对于连形象的体会作好了铺垫。

第四自然段是本篇课文的难点。为了让学生能深刻地体会到于连的机智勇敢,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情境:如果你是于连,当你看到连着炸药库的导火线闪着火花,眼看这里就要爆炸时,你会怎么办?并要求学生说出这样做的理由。当学生自由畅谈后,再回到课文中看看于连是怎么做的,想想他为什么会这样做?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到了于连勇敢、机智的品质。再通过对描写于连一开始想办法的句子的朗读让学生感悟到当时情况的危急,在危急的时刻,于连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撒尿,把火花灭了,然后我让学生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导火线的火花灭掉。再把学生想的办法和于连撒尿的办法对比,体会于连撒尿办法的绝妙,从而让学生再次体会到了于连的勇敢、机智。然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在朗读中深刻地感悟人物的品质。

4、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我主要设计了两方面的拓展。首先是进行口语交际。在学习完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了解了人们塑造了一个撒尿小男孩儿的铜像来表示对于连的感谢和纪念后,我要求学生假想自己是布鲁塞尔城的市长或是布鲁塞尔的一位老奶奶或是布鲁塞尔的一个小朋友,面对小于连,你会说些什么呢?通过对话形式,既帮助学生表达了对小于连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然后我让学生说说如果有机会去比利时看小于连,你会给他带什么礼物呢?为什么呢?在学生自由畅谈后,我用多媒体幻灯片展示穿上了衣服的于连。这样既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关心他人,又加深了对于连的认识。

在教学《小英雄于连》时,我为学生的一些出色回答和表现而感动。比如在问到于连为什么看到导火线的火花不但没害怕而是想办法时,有学生回答因为这里是他的祖国,他爱他的祖国。我没想到学生已经把于连的英雄行为延伸到了爱国的表现,我为学生的回答而感到骄傲。再如问到学生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灭掉导火线的火花时,当有学生回答可用石头砸导火线时,马上就有学生反驳到这种办法不行,他说用石头砸导火线会摩擦起火,不但不会把火花灭掉,反而会加快导火线的燃烧。我为学生的回答而喝彩!当学生说看到于连光着身子,没穿衣服,怕于连冷而要送他衣服时,我为学生的爱心而感动!

在教学完这一篇课文后,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的学生有着巨大的潜力,我们要善于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调动起来,在教学中应用。“相信学生的潜力,把课堂还给孩子”才是素质教育真正的内涵。在课堂上,我们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参与的平台,提供展示的机会。学生有潜力,需要环境、条件去开发,就像种子发芽,需要阳光、雨露去滋润一样。我们教师就是要在课堂这片沃土中播撒种子,创造适合种子生根发芽的温度、湿度,让它茁壮成长。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安排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口语交际、情境体会这些形式其实就是在为学生创造条件,寻找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我相信课堂——这一师生共有的舞台一定会更绚丽!。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

《朱德的扁担》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食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战士们对领袖的关心和敬爱。

这篇课文叙述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学生只有在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学生对于不常见的扁担一定充满了好奇,因此我着眼于扁担的特别之处,引导学生层层剥笋,进而了解红军战士不畏困难、朱德同志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再者,由于孩子对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知之甚少,因而在教学本课时,我补充了朱德是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之一的有关知识,还告诉学生十大元帅是:林彪、朱德、陈毅、彭德怀、刘伯承、贺龙、徐向前、聂荣臻、罗荣桓、叶剑英。我一边介绍一边在心里感触“书到用时方恨少” 呀!如果平时能多引导学生多读一些历史、革命题材的书籍,现在上起课来就轻松多了,这是我今后应该加强引导的方面之一。

在品读课文,理解课文时,我主要引导他们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来感悟文章内容。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对“井冈山”等词语感到陌生,我又稍加介绍了一些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并通过“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中的“不远处”来体会当时环境的危险。由此引导学生理解什么叫“会师”,学生在自己的“半知”和教师的讲解中理解了。第二自然段介绍去挑粮的原因是我训练学生说话的重点。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来了解储备粮食的原因和挑粮的原因,并通过反问“去挑粮容易吗?”让学生理解“山高路陡”等词语的意思,联系前面的文字感悟挑粮的艰辛,为后面学生感悟朱德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埋下伏笔。第三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我先提问“朱德是怎样挑粮的?”让学生边读边划出相关的句子,再边看图边用自己的话说说,先说穿着,再说动作由此产生对朱德的敬佩之情。同时也抓住“一道”、“一块儿”这两个词语,体会朱德吃苦耐劳的优良革命品质。接着,我让学生想想:战士们会怎样劝朱德?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扁担?藏好了心里会怎么想?朱德发现扁担没有了会想些什么?他为什么不去找而是“连夜又赶做一根扁担?”以此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他们在这里说得很合理到位,通过想象中他们对朱德与大家同甘共苦的精神有了更好的体会。

由于时间关系,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在最后我再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朱德爷爷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这样可以使让学生对朱德的了解进一步深化,让孩子将自己的感动通过明确的语言进一步巩固。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想象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在头脑中产生没有感知过或现实中尚不存在过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小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经验大部分是间接经验,只有通过想象,才能了解教师或教科书所描绘的事物的情形和性质,进而理解这些经验。由此可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

但究竟什么是想象?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想像是模糊的,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再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从词句的比较入手,让学生理解想象的内涵。比如讲《黄山奇石》一文,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仙桃石像天上飞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上有一个桃子似的大石头。怎样让学生体会想象的含义呢?于是我问学生:“这块石头的样子像桃子,可以称它为‘桃石’,为什么前边还要加一个‘仙’字呢?”这一问,学生们开始动脑筋了,有的说:“加了一个‘仙’字,表示它很神奇,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有的说:“加里一个‘仙’字,表明它有灵气。”还有的说:“加一个‘仙’字说明它是神仙特意放到那里的吧!”抓住这个机会我总结说:“看,这么一个普通的桃石,前边家了一个‘仙’字,会使我们产生了这么多的联想,而这些联想都是我门根据这个桃石,想出来的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天上掉下来的,有灵气,神仙放到那里的)这就是想象。”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想象的方法,我把“仙桃石像天上飞来得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石上”进行比较,让学生分析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发现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飞”和“落”两个字。于是我抓住这两个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想象的方法和作用。我问学生“桃石会飞吗?这块像桃子似的巨石在山顶上是静止的。用“飞”和“落”两个词语描述它,变静为动,把这块桃石写活了,寓于了神气的色彩,作者就是这样运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就这样,我从品味词句入手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理想像的含义。

《我想我能行》教学反思

今天的语文课,倒不如说是一场辩论会。辩论是由《我想我能行》的小主人公贝贝引起的。文中讲到贝贝的篮球被几个大男孩儿抢走后,他没有接受爸爸的帮助,而是抓住机会和那几个大孩子一起玩了起来。故事中贝贝的做法出人意料的在班内掀起了轩然大波。

课堂上,我刚抛出问题:“贝贝并没有象我们猜想的那样做,对于他的这种处理办法,你们怎么看?”班内便立刻形成了力量悬殊的正反两派。赞成贝贝的正方寥寥无几,但立场坚定;反对贝贝的反方队伍宏大,也势在必得。正方对贝贝持赞成态度,他们主张,贝贝这样做,不仅可以靠自己拿回球,还能交几位新朋友,一举两得。反方却不认同,他们认为,抢球的大孩子应该受到大人的惩罚,如果贝贝不让爸爸教训抢球的大孩子,他们会变得更坏。反方显然脱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仍没有走出自己的处事原则。由于激动,孩子们煞有唇枪舌剑之势,谁也没有办法说服谁。我没有打断学生间的争论,因为这种情况在语文课上并不多见,我倒要看看谁能说服谁。轮到该我上场的时候,学生的辩论已接近尾声。我充分肯定了学生据理力争,坚持己见的做法。同时也没忘记我应该把文本内容的价值取向传达给学生。于是我平静地告诉学生:处理这件事的办法有很多,你们想出的主意也都是一些非常不错的办法。但贝贝的故事却告诉我们同一件事,如果换个角度,换种思想,换种心情去处理,你会赢得另一种心情,另一种思想,另一种成熟。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两个人手里只有一块糖,其中一个人会想:真糟糕,只有这一块糖,可怎么分呀?另一个人也在想:有一块糖真好,我们可以一人分一半。你们看,同一件事,用不同的方法思考,就会出现两种心态。讲完这个小故事,当我再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贝贝的看法时,显然反方已全部倒戈投降。我想这个辩论会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种独特的、个性化的思索,更是一种思想上质的飞跃。

同一篇文章,同在一个课堂学习思考,同一个教师指导,但不同的学生却表现出迥异的心理特征。辩论中的正方,具有自信、宽容、善于与人交往的心理特征。而反方则恰恰相反,他们的言语影射的是一种不够自信、不够宽容、不善于交往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校教育力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并且我们每一位教师也都在全身心的投入。但从这个小片断中也不难看出学生心理品质的差异并不完全取决于学校教育,如果家庭的教育、社会的熏陶不能与学校教育达成一致,我们千辛万苦为学生创造的精神财富能真正留在学生身上而没有流失掉的又会有多少呢?

《燕子专列》教学反思

《燕子专列》是以爱护环境为专题的一组课文中的其中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一个感人的故事,反映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友好和谐之情。这篇文章叙述平实,语言浅显。教学本课,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学习本课时我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之中不断增强人与动物是朋友,应该和谐相处这一环保意识。

课堂上我设计的环节并不是很多,主要采取以读促情。学生也在我的逐步引导之下感受、领悟,从而上升到情感。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读书方法,如做批注、画重点句子、圈重点词。引领学生深入研读文本,走进语言深处。针对三年级教材特点,着重借助对 “纷纷”、“一点不在乎”等重点词语的理解组织教学。通过多种理解词语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学生理解课文三四小节之前,我通过图片和充满激情的语言引领学生回顾了课文前两个自然段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小燕子的遭遇是多么危急,多么的可怜,多么的需要人们的帮助,为学生理解瑞士居民救护燕子的行为奠定了一定的感情基础。在感受小贝蒂一心救燕子时,让学生看着贝蒂跪在雪地里,双手捧着燕子的图画展开想象,通过对贝蒂神态、动作的观察,感受到贝蒂对燕子关爱,再问学生对贝蒂说点什么,这些情境使学生更快的融入课文中,感受到人和动物间的美好情意,充分理解了课文。这些动情的语言把孩子们引入了课文中的世界,整节课下来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有了别样的感受。

总而言之,教学是一门博大精深艺术,我还需我要潜下心来,认真钻研,细心学习。

《望天》教学反思

现在,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存在着备课目标泛化、目标越位的问题。泛化主要表现在目标笼统,不容易操作,越位主要表现在目标定的高,低年级向中年级靠,中年级向高年级靠。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必须以识字认字为重点,抓住重点字、词,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采用做动作、看直观图片等方式理解词语,进而理解句子的意思。因此,这一课,我教学的重点定位认读本课28个生字;另一个重点是理解重点词语,例如,滑稽、盲从。

读生字这一环节,我重点让学生交流识字的方法。利用熟字识字,利用谜语识字,利用字型识字等。另外利用课件,有趣的游戏,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目的就是让孩子们乐识字、会识字。

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利用找重点词语“滑稽”“盲从”等,通过孩子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采用做一做、演一演、想一想的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句子以及课文内容。

但我在课上处理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时间安排上不够合理,前紧后松,影响了“滑稽、盲从”这两个关键词语的理解,总感觉理解还不是很深刻。

2、课上,我指导学生的语言不够精炼,还不能用灵活的评价语言指导学生。这需要在今后多学习,提高自身修养,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讲述的是一则寓言故事:种葫芦的人由于不了解叶子和葫芦之间的关系,到最后,原本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都落光了。本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明白其中的道理。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感悟和体验。因此,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当然,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在词句中,因此,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完《我要的是葫芦》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一个拓展,我结合文章的空白之处,设计了想象说话的内容,想象说一说:你想对他说什么吗?这样学生说话让他们有了较大的伸展空间。在学习中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课后,我让学生续写这个故事,给了孩子们一个开头“第二年,种葫芦的人又种下了一棵葫芦,……”。这样不仅促进学生了解种葫芦的人错在哪个地方,进一步理解了课文,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与生活紧密联系。

另外,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诸如寓言故事之类的文体,可能有点陌生,在理解寓意上有一定的难度,在整个授课中我虽然是以读为主,在读中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但始终还是牵着学生走,没有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也是今后课堂需要注意的地方。

《盲人摸象》教学反思

《盲人摸象》是第十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寓言。寓言的教学应该在识字朗读的基础上,领会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为了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很多环节,以帮助学生更好体会。一是激趣导入。一上课,我先这样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你知道它的样子的吗?能不能说一说?”接着板书课题《盲人摸象》,我们师生共同理解了题目《盲人摸象》的含义。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就很快明白了这一节课讲的是什么样的人在摸象。然后设疑“:我们今天要学的故事中的盲人了解到的象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激发学生认真读文的兴趣

二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感悟寓意。先让学生读文后说一说:有几位盲人摸象?他们了解到的象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我适时出示多媒体课件,形象地展示了盲人摸象时所感受的大象的样子。他们说的对不对?”当学生说盲人的观点提问:“为什么不对?他们错在哪儿?”引导学生抓住句式“„„摸着„„就说(大叫)„„” 来挖掘寓意,使学生认识到盲人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不经深入思考就认为自己已经知道了大象的形态,所以说错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盲人所说的话,读出他们的自以为是的特点。最后,我让孩子们结成小组分角色朗读,孩子们兴致很高。在学生熟练掌握文中人物对话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到前面来表演,让五位同学扮演五位盲人,孩子们都非常愿意表演。而且也在表演中加深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孩子们的表演,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了对课文蕴含道理的理解。他们体会到了只有深入实际,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才能弄清客观事实的真相。我的简洁明了的板书也大大加强了同学们对寓意的感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采用这种形式,让孩子们在快乐中自主学习。

下载冀教版美术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冀教版美术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冀教英语六上教学反思

    冀教英语六上教学反思 冀教英语六上教学反思1 本课为冀教版小学英语第八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了解西方的圣诞节。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圣诞节的知识、制......

    冀教版英语教学反思

    篇一:冀教版英语教学反思这节课是一节新授课。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运用和识记四会单词too big ,too small,能够听、说、读三会单词pajamas ,slippers, just right ,house......

    冀教版英语教学反思

    冀教版英语教学反思 篇一:冀教版英语>教学反思这节课是一节新授课。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运用和识记四会单词too big ,too small,能够听、说、读三会单词pajamas ,slipper......

    冀教版五年级美术教案

    第1课 哆来咪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 2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感受色彩、形体的秩序美; 3学会恰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 4掌握立体造......

    冀教版美术第十册教案

    第一课:图形变身 教材分析 在纸上画一个小圆点,你猜会是什么?黑黑的眼睛,圆圆的豆子,还是一枚衣服的扣子,你或许会有许多种答案。每个符号都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视觉语言的魅力是......

    冀教版《老人和鸟》教学反思

    《老人和鸟》教学反思 《老人和鸟》是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文化主题是人与动物的和谐。众所周知,动物和人都是大自然的孩子,动物有动物的语言,有动物的情感,有动物独......

    冀教版五年级英语Lesson20教学反思

    五年级Lesson20:At the post office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上,我创设了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去学习新知识。在呈现单词时,我以旧引新,通过复习......

    冀教版一年级教学反思(合集五篇)

    冀教版一年级教学反思 篇一:冀教版一年级>教学反思《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看图学文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讲了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