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春季学期四年级美术教案
2012春季学期四年级美术教案
平寨小学:张时元
第一课时:
1、节日的餐桌
教学目标:
1、认识中国食品的特点,感受和了解中国灿烂的饮食文化。
2、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食品造型的创作,发展学生选择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
3、能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节日餐桌的场景和气氛,发展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食品造型的创作,认识中国食品的特点,感受和了解中国灿烂的饮食文化。
教学难点:
通过综合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乐于探究的精神以及集体合作意识。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让学生提前一周浏览课本内容,从中得到启发,动手搜集生活中各式各样的废弃物。如:饮料杯、包装纸、废旧玩具、布头、纸盒、旧毛线等。同时请学生注意通过观看电视节目或翻看家中菜谱方式等主动了解中国食品的一些特点。
师:精选一些造型和色彩都很美的菜肴图片准备课上使用。
二、课题引入:
师生谈话:说说节日的餐桌
生:展示自己通过电视节目或翻看菜谱了解到的知识与图片资料。
师:可以抓住学生对本课比较感兴趣的特点,在课堂上营造出和谐、自由的教学气氛。用谈话法引入教学,启发学生回忆并谈谈感受:
你家是怎样过节的?
爸爸妈妈做了哪些好吃的菜? 菜肴在造型和色彩上有什么特点?
还可以启发学生:有和家人一起去过饭店的经历吗? 菜肴在造型和色彩上有什么特点?
(在与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学习,及时补充典型的图片资料进一步欣赏,让学生更加感受到中国食品造型讲究色、香、味、形俱全的特点。另外,还可以补充一些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知识让学生了解。)
三、设计制作菜谱和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创作食品造型
1、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想一想如何把它变废为宝。
师:对学生提出挑战,“敢不敢尝试利用各种废旧物品,通过动脑筋想办法,使这些废品„变废为宝‟,制作出一道道„美味佳肴‟?”
(提示学生 “饭”要大家一起“做”才有意思,引导学生一起设计菜谱。可以进一步提示学生,你有什么好主意来安排一顿“节日的大餐”?怎样搭配才会有营养?“节日的大餐”有什么特色等。)
四、小组合作:
学生可以以个人或合作的方式参与课堂活动。
(在个体创作中张扬个性,在合作学习中完善人格。通过动手动脑的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学生实践创新。
(通过学生对媒材和表现方法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其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综合探索。
(由一盘盘美食为探索的起点,通过生活中已有的体验及资料的查阅和有趣的制作活动来多方位感受与探索中国饮食文化的简单面貌。)
七、学生集体交流想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制作”节日的菜肴时,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巧妙地利用废旧物品表现色、形俱美的“菜肴”,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在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节日的餐桌旁欢乐的气氛时,要求学生在观察、回忆的基础上,带着情感运用色彩、构图等表现出节日的餐桌旁的欢乐气氛。
教学重点:
综合探索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及中国食品造型的特点,感受美好的亲情友情。教学难点:
要让学生设计菜单,“制作”菜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怎样动手制作菜肴
师:制定好菜谱就可以进行菜肴的设计和制作了。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学生作品,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利用了怎样的材料?还可以用其他 的材料去表现吗?
从学生手中的材料入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材料的颜色和外形特点使你联想到哪些菜肴?它适合做些什么?材料之间怎样搭配等。
(大家集思广益想办法,最终来通过有趣的学习活动进行创作学习。)
小组选定一个节日,大家资源共享,团结协作,合理分工来布置节日的餐桌,共享节日的欢乐。
学生创作
二、引导学生创作
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之中去,引导学生挖掘材料的特点,让学生动脑筋从多个角度去想,怎样巧妙地利用材料的色、形及质地来表现菜肴?用怎样的方法来进行表现等。
(训练儿童思维的变通性。在学生的制作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用富有鼓励性和启发性的语言进行集体的或个别的辅导。重点放在鼓励学生创新和与他人愉快合作及进行高效有序的工作上。)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制作”节日的菜肴时,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巧妙地利用废旧物品表现色、形俱美的“菜肴”,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在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节日的餐桌旁欢乐的气氛时,要求学生在观察、回忆的基础上,带着情感运用色彩、构图等表现出节日的餐桌旁的欢乐气氛。
教学重点:
综合探索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及中国食品造型的特点,感受美好的亲情友情。教学难点:
要让学生设计菜单,“制作”菜肴 教学过程:
一、作业展评
进行与游戏相结合的评价活动。可在模拟进餐的活动中进行隐性评价、比如,哪道菜让你看了流口水?谁做菜的想法最奇特?谁的菜名起的最美等。
(师要注意将知识技巧性评价与人文性评价相结合,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学生表演一家人过节时所表现出来的尊老爱幼、待人接物的礼貌等都应该是评价的内容。)
二、课后拓展(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利用一个课时完成,效果会更好。)让学生用画一画节日里聚餐的情景,表现出节日的欢乐。
(引导学生从节日的餐桌前的欢乐气氛开始回忆。节日里你和家人围绕在餐桌前时,你的心
情是怎样的?桌前的气氛又是怎样的?有哪些动人的故事和场面?还可以通过模仿自己亲人的动作及表情来加深对人物具体形象的理解。)
师:重点从运用怎样的色彩来烘托节日的气氛,及怎样构图更能表现出餐桌前热闹的情景这两个方面和学生进行探讨。
注:创作以学生独立完成为主。
表现形式:除了教材上提供的表现形式以外,还可采用水粉、水墨、版画等平面造型方式。(鼓励学生个性发挥,引导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去表现自己眼中、自己感受到的“节日的餐桌”,避免千篇一律的创作。另外,对于集体出现的问题教师也要及时的辅导,例如,人物的造型、动态上的困难等,有必要时教师还应亲自示范。)
第四课:
教学目标:
1、认识中国食品的特点,感受和了解中国灿烂的饮食文化。
2、在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节日的餐桌旁欢乐的气氛时,要求学生在观察、回忆的基础上,带着情感运用色彩、构图等表现出节日的餐桌旁的欢乐气氛。
2、脚的经历
教学目标:
1、观察脚(鞋)的结构特点,能用大胆流畅的线条进行描绘。
2、逐步提高观察能力和线描写生的能力。
3、愿意进行趣味写生练习。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观察脚(鞋)的结构特点,并能用大胆流畅的线条进行描绘。逐步提高观察能力和线描写生的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对写生有一定的了解。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生:观察脚的结构,尝试用流畅的线条对脚进行写生。师:准备脚的各种姿态的图片、各种样式的鞋的图片。
(图片要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本课教学,提前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以及本年级学生的写生能力和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观察能力,对线的认识和运
用能力等,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课题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布置得任务你们完成的怎么样? 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让学生说说在观察与课前写生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
注:这一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要很好地把握学生在学习本部分内容知识和技能的坡度水平,做到有的放矢。另外,教学目标要明确,本课将写生和想象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目的是在写生训练的同时,加强学习的趣味性。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本课定位于想象画的创作。
三、展示图片,观察脚、鞋的外部特征
1、结合图片,集体交流脚的外部特征的把握
2、观察各种鞋子的特征
可以让学生三四人一组,相互观察。也可以让学生拿来鞋,放在桌子上观察。
观察不同于一般被动的视觉感受,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视觉活动,因此教师要予以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也可以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观察。提示学生思考:鞋从整体看是什么形状,从上、下、侧面看有什么不同? 鞋由几部分构成?
每部分的结构有什么特点,部分之间是怎样连接的? 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如,鞋带是怎样穿入鞋眼的? 两根鞋带是怎样交错变化的?鞋上有哪些花纹? 针脚是怎样的走向等等。
(通过观察,学生会对鞋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好的观察可以为写生做好铺垫。如果学生写生能力和表现能力较强,也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脚部的结构特点。这样学生在创作内容的选择和表现上会宽松一些。)
注:此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将写生和学生的想象创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侧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注意锻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线条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能力。教学难点:逐步提高观察能力和线描写生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生写生创作
采取先写生后想象添加的方法。
(这样有利于突出训练的主体,也会使学生把握写生和想象的区别。)
1、师:提示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画起,线条大胆流畅。尽可能地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的特征和结构画出来。在刻画细节时,线条要富有变化和节奏。
2、师示范
特别是线条的组织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利用示范、对比等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魅力,以便有意识地加以运用。
3、学生写生创作
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观察感受入手,至于比例、构图等问题不必过多的强调。
(在创作中,教师还要关注能力较差的学生,对于写生还停留在想象和概念化模式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使他们尽快理解写生的含义,投入到写生的创作中来。)
二、让学生在写生的基础上想象添画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添画部分的线条组织,线条的组合要和鞋、脚的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画面主体突出,富有变化。
三、作业展评:
1、教师组织作业的展示和交流。
2、让学生讲讲脚的经历的故事,提高学生的兴趣。
3、还引导学生关注线的使用,通过作业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线的魅力。
四、结合画面让学生谈谈写生和想象创作的不同,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写生,以及写生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第六课时:
3、朋友你好
教学目标:
1、学习用线条描绘人物写生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用线写生造型的能力。
3、激发学生参与造型活动的积极性,感受友情的快乐。
教学重点:学习用线条描绘人物写生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规律,激发学生参与造型活动的积极性,感受友情的快乐。
教学难点:人体动态的写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以“照镜子,对号入座”的游戏形式导入新课。
要求:每个同学在小镜子里观察自己,当老师指出某一种脸形时,这种脸形的同学就站起来,其他的同学可以评议,看看谁的“座位”找得准。
二、关于人物头像的写生:
1、师:课前收集一些特点突出的人物照片,上课展示给大家,并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脸形、五官、发型、服饰等特点。
(在分析五官特点时也可以用这种游戏方式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将自己的特点归类。)
2、做“猜猜他是谁”的游戏。
要求:认真观察一个同学的外貌特征,然后描述出来让大家猜一猜。努力刻画出人的表情、性格、年龄、性别等特征。
师提示:面对写生对象,我们首先要进行仔细观察,特别要对脸上的五官进行分析:比如他的:、眉毛是怎样长的?
是不是有很多根的小眉毛组成?生长的方向如何? 他的眼睛是大还是小?是不是双眼皮?
他的鼻子长得怎么样?鼻梁高吗?鼻头是圆的还是尖的? 嘴巴是什么形状的?嘴唇上下一样吗?是薄还是厚? 还有耳朵的位置在哪儿?耳朵的形状有哪些特点?
都有哪几种脸形?脸形特点是怎样的等。喜、怒、哀、乐要怎样表现? 最后看看他的发型和着装的特点。
(目的是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如何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的方法。另外,教学时间允许也可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好朋友,说一说“我”和好朋友之间的故事等等。)
注:这样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教给了如何观察人物形象、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绘画造型的基本方法。在观察的基础上,应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写生。
3、学生写生
师强调:写生时强调学生的观察感受,从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可以不必拘泥结构比例。
4、展示作品,大家猜一猜作品中画的是谁。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促进写生教学。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加强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构建出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2、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
3、根据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理解程度加以选择和侧重。
教学重点: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如何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的方法。
教学难点:将冰冷、枯燥的技能练习,融入了人文情,增添了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人体动态的写生:
人体动态的写生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应坚持从观察入手,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1、引导学生探究:
人的身体大致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的运动规律怎样? 服饰特征是怎样的?衣褶的走向和人物动态有什么关系等等。
(为了清楚的讲解,采取表演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去体会。知道立姿、坐姿和其他各种姿势人体的大致比例和肢体的变化,以及人物形态特征。)
2、欣赏优秀的写生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3、教师亲自示范
例如从整体到部分,从细节再回到整体,如何利用线条去边线等。
二、学生实践。
(在学生作业练习时,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性格特征,纠正学生生搬硬套五官比例关系,画标准像的做法,纠正学生看一眼画一笔,不进行整体观察的作画方法,发现典型,及时讲评。)
在此环节,有的同学可能会问“画的不像本人怎么办?一定要画的像才好吗?”对于这些提问要及时地给予解答,告诉孩子们只要认真观察,抓住特征,画出自己的感觉就行。
1、对于学生难以表现的地方,耐心示范。告诉学生不必在五官比例上过分强调。
2、共性的问题,在班里统一讲解。个别问题还要单独指导。
(看到画的好的同学要及时给予表扬。一次好的评价能保持和延续孩子们的绘画激情,张扬他们的个性,让他们在快乐和成功中更加增强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激起他们再创作的欲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3、以“送给朋友的祝福”为主题,让学生在写生好的作品旁边写上祝福的话语或悄悄话送给朋友,表达浓浓的友情。
三、将作品汇集成册做成班级相册进行集体收藏。
1、学生共同设计相册的版面,装订成册。
2、此环节既增强了绘画的技能技巧,又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使他们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第七课时:
4、哪里藏 教材分析:
随着出版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儿童读物开始呈现出新鲜而有趣的面貌。有的书中描写鲜花,打开书你就会闻到花香;有的书中讲动物,书中老虎、兔子的形象不再只限于画笔描绘,而是在书页中嵌进了模仿动物的色彩和花纹的仿真化纤面料,使你能看又能摸;还有的书中讲各种各样的房子,当你打开书页,一座漂亮的纸房子就会从书中矗立起来,给你很大的惊奇……孩子们都喜欢读书,读这样的书对他们来说更是件天大的乐事,他们可以边读边玩,边摸边看,调动多种感官去感知世界,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应该说,这类书籍的设计者是在创造性地运用新材料、新手段进行书籍的设计制作。本课就是由此而发,通过教给孩子一种简单、有趣的制作趣味图书的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及动手实践能力的目的。
教学目标:
1、巧妙构思并制作有趣的书页,感受设计与生活的关系。
2、通过设计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主要让学生通过设计制作一页或几页如课本所示的有趣的书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动手制作的技能、技巧。
教学难点: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及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师: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自制一幅较大的作品。(或到书店买一本和课本中类似的趣味儿童图书)
(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用比较直接的方式来了解制作的原理。使他们体会到设计的巧妙之处,帮助学生理解。)
二、教学引入:
师:展示自己制作的有趣的书页。
边讲有趣的故事,边让学生猜故事的主人公藏在哪里?
三、在给学生带来阵阵惊奇的同时,也激发孩子对这种书籍设计形式的兴趣和好奇心——它是怎么做成的?从而将教学引向探讨书的设计制作方法上去。
四、探讨趣味书制作的奥秘
1、他们亲自去分析、观察。
了解书的制作方法:“挖洞法”和“加纸遮盖法”
2、可让学生想一想,自己知道的哪个故事最适合做成这样的书页? 最能给读到它的人带来惊奇?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采用多种创作方式创作美术作品的乐趣。
2、通过教给孩子一种简单、有趣的制作趣味图书的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及动手实践能力的目的。
教学重点:调动多种感官去感知世界,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己动手,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学生制作:活动形式,独自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
1、设计,分工制作。在有了成熟的想法之后,他们就可以开始一试身手了。
2、要求:制作的书页不仅要有趣,而且要尽量整洁漂亮。(帮助孩子养成做事求美的好习惯。)
3、师:演示趣味书的制作方法。
4、学生制作
二、放手让学生制作
1、不必在书页的形状及大小上做过多的限制。书页可以是方形、圆形,甚至是不规则形状均可,只要孩子喜欢,做成什么样子都是不足为怪的。
2、故事的内容可以书写于书页上适当位置或书页背后。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能用书上的方法成功地做出书页已经很好了,如果有学生能发明出新的方法来制作趣味图书,教师可给予大力表扬。)
三、作品展示:
学生的作品完成后,可以互相介绍或传阅有趣的书页。
1、让学生自己推荐自己认为最有创意、构思最巧妙的作品。
2、也可以组织学生将他们亲手制作的作品送到附近幼儿园,给小弟弟小妹妹看,使他们既有成就感又培养了爱心。
第九课时:
5、可爱的蛋壳玩具 教学目标:
1、学习制作蛋壳玩具的方法,引导学生设计制作出富有特色的蛋壳玩具。
2、培养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进行设计的理念与技术意识。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3、通过蛋壳玩具的制作,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创造的思想品质和认真耐心的良好做事习惯。
教学重点:
利用蛋壳进行设计制作 教学难点:
巧妙地利用“蛋形”创作出生动富有个性的作品。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和学生一起查找资料,搜集与圆形相关的艺术品和图形以及相关的动物、人物等图案资料,丰富课程资源。
学生:准备加工好的空蛋壳。
(蛋壳可以像教材提示的那样进行加工,晾晒干后最好用白胶布将口封好,这样在制作过程中不易破裂。为了保持蛋壳形的完好,也可以按照教学参考资料提示的方法,用注射器进行完成。还可以在熟鸡蛋上直接设计造型。)
二、教学引入
教师可用动画片《小蛋壳奇遇记》或歌曲《小蛋壳》等形式导入新课,也可用表演的方式导入新课。
1、利用手中制作好的蛋壳玩具进行自编表演小节目。
2、利用问题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将孩子们引到教学内容上来。你知道老师请来的这些小演员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吗? 这些小演员的典型特征是什么?
你还见过类似的作品吗?是不是也愿尝试一下? 从而揭示课题。
(通过此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了解蛋壳玩具的制作方法:
1、以直观的方式,展示蛋壳制作的各种玩具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讨论:这些玩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他们是怎样利用蛋壳的外形的? 抓住了事物的哪些特点?
怎样做才能使自己的蛋壳玩具与众不同?
2、引导学生共同欣赏作品的独到之处,引导学生观察蛋壳玩具的颜色及花纹,找出不同的蛋壳的特点,研究蛋壳的加工制作和装饰。
这些蛋壳玩具的制作方法:运用了彩绘、剪贴、添加的方法,有的还综合运用了上述三种方法。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蛋壳制作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教师演示制作方法及过程时最好选用比蛋壳稍大的椭圆形物代替蛋壳,以便让学生看得更清楚。
第十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蛋壳玩具的制作,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创造的思想品质和认真耐心的良好做事习惯。
2、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设计
3、帮助学生找到善于发现的眼、勤劳创造的手、勇于探索的心。教学重点:使学生体会到设计活动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难点: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艺术特色。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学习创作:
1、师生讨论:
这些蛋壳玩具表现的是什么内容?除了做成独特的蛋壳玩具(蛋壳插花、彩蛋纹样、蛋壳小花篮、蛋壳不倒翁、蛋壳与骑士、蛋壳与卡通艺术形象等)有趣的人物、动物形象外,还可以制作成哪些形象?
(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打开创作的思路。)
2、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蛋形”,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联想,看看谁的想法多,最巧妙。
3、让学生把人物、动物及其他更多的事物和圆形联系起来,降低学生创作的难度。
二、学生创作:
1、要求:用不同的方法装饰,可以涂画,可以利用废旧材料剪剪贴贴,还可以用橡皮泥粘贴等。
在动手过程中注意安全,用小刀或剪刀时要小心,以免误伤自己或他人。
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工具的习惯,即做事的规范性。
3、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三、作品展评:
1、每个小组成员可以拿自己手中的作品编个小故事进行表演展示,由同学们选出最佳创意奖和最佳表演奖等。也可搞一个蛋壳玩具拍卖会,让卖者介绍蛋壳玩具的特色,让买者谈谈购买的理由等。
2、活动要使每个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使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
四、师生总结:
师: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只是人们缺少发现和创造,不但浪费了不少资源,而且还污染了环境。我们今天学会“变废为宝”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利用我们所的知识去美化我们的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始终被有趣的玩具和丰富的材料所吸引,教育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在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体验到变废为宝的乐趣。
第十一课时
6、捏把小椅子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泥工的技法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想法。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增强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对泥进行充分的感受,掌握一些泥塑的基本技法。
教学难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运用堆塑、连接等综合的方法表现造型独特的小椅子。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利用猜谜语、童谣、讲故事等方式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从学生生活体验入手,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见过哪些椅子? 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以及他们和椅子之间的小故事。
3、提出问题:生活中的椅子还需要哪些改进的地方?你要是设计师会有怎样的改革和创意。(使学生人人争做一个小小设计师,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展示各种椅子的图片及声像资料
4、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欣赏各种椅子的造型和色彩,特别是好的创意。
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他们谈谈不同功能和不同环境下的椅子的造型各有什么特点。(最好,把几把造型独特的椅子拿到课堂上,让同学们亲眼观察、亲身去坐一坐,相信学生对椅子的造型设计、功能会有更深的理解。)
5、讨论、分析
让学生了解到椅子在具备使用功能外,设计师更注重功能与美观的完美统一,充分展示出设计师的审美品位,也为人们的生活和环境美化提供了更多个性化的空间。
(通过这些资源既能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官认识,又传承了椅子的工艺文化,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学生的设计、创造积蓄了原动力。)
三、学生创作:
通过教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欣赏课本中的“大树”椅子: 树干是椅子的哪部分? 小树墩是椅子的哪部分?
你觉得这样的椅子适合放在哪里? 椅子主要可以在哪些部位进行变化? 怎样的造型才会让大家喜欢购买?
(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想象。例如,外星人也需要椅子吗?他们的椅子什么样?住在大海里的美人鱼的椅子是否也很奇特……你们能想到哪些奇特的椅子造型?教师还可以利用事物间的联系启发学生想象,例如,怎样将人、动物的身体和椅子联系在一起?从花草、大海的波浪中你又受到怎样的启发?哪些元素可以用到椅子的设计上。总之,要充分给学生自主和想象的空间,充分调动每一个孩子的积极性。在课堂上要努力抓住学生们闪动的灵感,正确引导,以点带面,力求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第十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自己动手做一做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学会合作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打开学生的思路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到椅子带给他们的乐趣。教学过程:
一、教学制作方法: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搓、团、揉、捏、压等方法。
提示学生利用一些工具进行刮、刻等处理,使作品具有一定的肌理效果。
(本课的学生作品完全以泥为造型,在实际创作中还可以提示学生加入其他的材料,例如,铁丝、小石子、纸片等,丰富创作。)
二、学生制作:
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鼓励。哪怕是作品中一件微不足道的部分,也具有独特的乐趣,也会给学生独特的体验。
三、教学评价:
1、学生作品展示,采用综合的评价方式
2、设计意图:结合同学互评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为学生美术学习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在课堂所创设的宽松愉快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充当角色。对学生也不必约束过多,让他们尽情地玩,在玩中学,在玩中悟,为他们提供一个活动和发展的自由空间。
四、总结
在这种情境中,儿童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他们无所顾忌,自由选择、自由活动、自由创造、自由表现,尽可能地挖掘他们潜在的能量,使新的点子、新的想法如汩汩的泉水喷涌而出,从而主动积极地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必然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使创造性思维得到自由伸展和尽情发挥。
第十三课时:
7、顽皮的猴子 教材分析:
猴子是学生们喜欢的小动物,它顽皮、灵活,形态和动作和人极为相仿,从绘画题材上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个内容学生熟悉,便于观察和表现。从学习中国画技法的角度去考虑,可以打破学习中学生的单纯临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展开想象,把水墨当做一种表现的
工具和材料去抒发情感。值得一提的是,画家笔下的猴子因人不同,呈现出的笔墨特点和猴子的特征也有很大的不同。教师不要以专业的要求去要求和指导学生,要更多地从兴趣和水墨游戏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法。
教材主体课文从猴子的动态情景入手,给学生很好的启发。生活中猴子的图片,便于学生观察和抓住猴子的特点。《金丝猴》是画家刘继卣的作品,画面上的猴子生动可爱,笔法娴熟,呼之欲出,欣赏他的作品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起学生创作的兴趣。教材还提供了画猴子的基本步骤的示意图,便于学生自学。教材提供的步骤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范本,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以及学生对水墨的掌握情况,选择适合的表现方法。在表现手法上也不要求学生千篇一律。因此,我们的学生作业呈现的作品也是多样的。在表现手法上,有的较为成熟,用笔简练,墨色变化丰富;有的稚拙,儿童情趣浓厚。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水墨的方法表现猴子。
2、能够进一步体验水墨工具材料的特点。
3、愿意进行水墨画的学习和创作。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验水墨工具材料的特点,愿意进行水墨画的学习和创作。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去观察和了解猴子的特点和活动习性。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生:
1、提醒学生做好工具和材料上的准备。
2、搜集和了解一些关于猴子的故事、儿歌、图片等资料。
师:亲自尝试练习。特别是对国画专业了解较少的老师更需要动手画一画,了解水墨猴子的画法,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做好课前的必要工作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保证。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本课的教学内容贴近孩子,可以更好地调动和丰富学生对猴子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去观察和了解猴子的特点和活动习性。
二、师生交流:
1、让学生广泛地交流搜集到的猴子的故事、趣闻等资料,以加深学生对猴子的认识。
2、引导学生观察猴子的外表特征
3、利用表演等形式体会猴子的动态形体特点,为学生的创作打下基础。
4、启发学生大胆想象: 如猴子一家都有谁?
猴子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等,尽可能地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启发学生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有效地激发起他们的创作灵感。让学生把同学间发生的很多故事和情感都可以赋予在它们的身上。
三、水墨作品欣赏,让学生感知水墨的情趣。
1、欣赏名家的作品入手,引导学生观察:
用水墨形式表现的猴子和我们平时用水彩笔表现出的猴子有什么不同? 你知道他们是怎样用笔的吗? 墨色是怎样变化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等问题。
2、学生探究
让学生结合以前对水墨知识的了解,说说自己认为该怎样画猴子? 用怎样的笔或怎样的墨?说出自己的理由。
3、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地尝试实践。
在探究当中,对于他们的想法,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要给出标准的答案,目的还是让学生有意识地在创作中发挥和运用水墨工具和材料的特点。
第十四课时
教学目标:
1、愿意进行水墨画的学习和创作。
2、可以引导学生大胆展开想象,把水墨当做一种表现的工具和材料去抒发情感。教学重点:不要以专业的要求去要求和指导学生 教学难点:从兴趣和水墨游戏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猴子的一般笔墨用法,给学生以提示和启发。
二、教师示范:
不必强求学生“死记硬背”的临摹。对于猴子的画法有很多,而且各个画家有独自的特点,教师也不必要求学生去掌握。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创造力和体验水墨特有的韵味。
三、学生创作:
学生可以是独立创作和相互观摩相结合的形式。
1、提示学生在创作内容上要大胆想象,画出情趣来;
2、提示学生在技法上也要大胆,自己尝试,体验水墨的变化。
四、作品展评:
1、在作业评价时,教师可以充分让学生自我评价,发表自己在绘画时的感受,也可以就用笔、用墨以及水分控制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感受。
2、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水墨的特有效果,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五、总结
通过这些问题不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水墨技法,而是让他们感受到水墨画的丰富变化和其特有的艺术效果。从而激发他们愿意尝试和探究的愿望。
第十五课时
8、彩墨瓶瓶罐罐 教材分析:
“彩墨瓶瓶罐罐”是中国传统水墨系列教学中的一课,是建立在《美术》教科书第六册学生对水墨工具和材料有了一个浅层次了解的基础上的。本课依然是水墨学习的初级感受阶段,仍定位于一种水墨游戏的状态。通过表现瓶瓶罐罐进一步熟悉水墨画工具,加深对水墨工具的特点和水墨特有的画面效果的视觉感受。教师要很好地把握教学的层次,应让学生处在一种自由的状态,像蜡笔、水彩笔画那样,把水墨工具当做一种新的绘画材料去加以运用就可以了。至于更多的用笔、用墨技巧也处在一个感受画的层面,教师不必深挖,也不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这些会在高年级水墨教学中有专门的训练。
本课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花瓶造型简洁,花朵更是不必拘泥真实,一个花心几个花瓣,涂涂抹抹,容易表现,也容易形成较好的画面效果。这对激发学生学习水墨画的热情和成就感很有好处。本课教材出示了两幅名家之作,吴昌硕的《瓶梅》典雅、大气,传统水墨韵味十足。林风眠的《闪光的器皿》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画面色彩鲜艳、厚重,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两幅作品不仅从内容上给学生创作上的提示,更多提示给教师在初级阶段的水墨中,不必像传统水墨教学那样过早地给学生一些程式化、死记硬背的东西,而是给学生更多的探究体验的空间,引导他们在实际的操作中去体验笔墨的特性。学生作品呈现出的面貌也是多样的,同样给学生提示和启发。
教学目标:
1、继续探究水墨特性,以水墨的形式进行创作练习。
2、用水墨的形式表现瓶花,传达自己对瓶花的感受。
3、激发学生热爱传统绘画艺术,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
继续探究水墨特性,以水墨的形式表现瓶花,激发学生热爱传统绘画艺术,热爱美好生活的
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他们在实际的操作中去体验笔墨的特性。教学过程:
一、观察交流:
师:
1、将瓶花拿到教室里让学生近距离地观察。
2、引导学生到花坛里去观察,了解花的构造、花形的特点。
学习不是简单的接受,而是积极的建构,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是在他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基础美术教育是一种生活美术教育。它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有利于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了解学生对水墨知识的掌握在怎样一个层次上,以便找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切入点,做到有的放矢。
二、作品欣赏:
展示一些名家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和分析其艺术的特色。
师:就拿一种花而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就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从而提示学生在创作中也要大胆,不必拘泥。
三、笔墨技法练习:
1、观察、尝试表现
师:出示一枝花形比较简单的雏菊,让学生观察,然后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尝试表现
2、教师引导大家一起交流、归纳。
使学生认识到水墨画的水分的控制、用笔的变化、墨色的变化是很丰富的,以及花卉的一般表现手法。
3教师示范,教师可以示范1~2种花的画法。
(有意识地提示学生笔墨的变化,在技法上教师应给予指导和提示。)
第十六课时
教学目标:
1、调动和丰富学生对瓶花的感受和经验
2、引导他们在实际的操作中去体验笔墨的特性。
教学重点:通过表现瓶瓶罐罐进一步熟悉水墨画工具,加深对水墨工具的特点和水墨特有的画面效果的视觉感受。
教学难点:使学生意识到艺术家的工作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教学过程:
一、学生创作
1、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创造。
设计意图:“传统”不应是一种“模式”,而是一种精神,一种能量。教学上应体现“以人为本” 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自由、多元和个性,突破传统美术教学以示范、临摹为主的方式,全方位地解放学生,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注:教师要精讲多练,给予学生充分的尝试、实践的时间。
2、在学生的创作中,教师尽可能地让学生按照自己对水墨工具和材料的理解,去大胆尝试。教师要适时去引导:
例如,水分的多和少哪个更能表现出花的娇嫩?怎样通过简洁的笔法去表现花朵?墨色有变化和无变化哪个画面效果更好等。
二、大胆创新
作品不仅从内容上给学生创作上的提示,更多提示给教师在初级阶段的水墨中,不必像传统水墨教学那样过早地给学生一些程式化、死记硬背的东西,而是给学生更多的探究体验的空间,引导他们在实际的操作中去体验笔墨的特性。学生作品呈现出的面貌也是多样的,同样给学生提示和启发。
三、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作品间的比较和交流,使学生意识到水墨画的特性。在辅导中教师还要注意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相结合。对学生好的地方要肯定和表扬,对出现的共性问题要及时进行集体辅导。
四、作品评价:
通过自我评价、同学的相互评价,以及教师有针对性的点拨,会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增加自信心,明确努力的方向。
五、总结
作业展评不仅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好机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具有成就感。而且,学生作业是教学效果的直接反映,通过作业的展示和评价,教师可以很好地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可以较全面地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第十七课时
9、美丽的花边 教学目标:
1、了解花边的用途、特点和基本规律,感受花边的秩序美。
2、了解和尝试电脑绘图板中的复制、粘贴、旋转等技巧,并能够制作出美丽的花边。
3、喜欢电脑美术,愿意用电脑绘制作品。
教学重点:
了解花边构成组合的特点和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花边的美感特点、应用范围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让学生搜集带有花边的生活用品,如手套、水杯、盘子等。
二、欣赏花边
1、让学生欣赏花边的美,并了解花边的装饰作用。
2、用电脑课件展示更多的花边资料或生活中花边应用的实例。
引发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花边?有什么样的作用?什么是花边?花边有什么特点等,(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花边的特点和美化装饰生活的作用。在电脑网络上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三、发现花边构成组合的特点:
1、教师可以将一张纸进行反复折叠,然后在一侧剪出花纹来,这样打开,就是一道花边。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个花边每个图案都相同吗?是怎样排列的?
(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花边是由一个单独纹样反复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出来的图案。)
2、还可以在出示大量花边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究出花边的特点和规律。例如:单独纹样都可以选用哪些事物?单独纹样在排列上有规律吗?它们都是怎样排列的等。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每个学生准备4张5厘米见方的小卡片,每个卡片上画上相同的图案做成学具。
3、课上请大家把这些卡片按照一定规律排列,就形成花边,看看谁的排列方法多,得到的花边多。通过这样的探究和实践,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涨,对花边的多种的排列组合规律也会很好地掌握。
第十八课时
教学目标:
1、设计花纹的组合、排列规律
2、让学生认识花边秩序美组合的规律,给学生以启示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秩序美、形式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去留意观察生活中的花边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设计花边
1、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能自己设计一个花边吗?想如何设计?准备为某件生活用品设计花边,设计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等。
2、可提出问题:画花边累不累?能不能用简单快捷的方法画呢?启发学生想到用电脑画,用剪子剪、用拓印的方法反复印制等。
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侧重和取舍。此设计是为了加强设计活动的目的性。
3、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几个花边,然后大家评论,以考察学生对花边的认识理解程度。在评论、讲评的互动过程中,纠正学生对花边不理解的地方,如排列规律混乱,单位、纹样、大小不统一等问题。
二、小组合作
1、色彩的搭配上,可通过展示不同学生用同一个纹样排列组合的作品进行评价,比较哪一个色彩美,引导学生说,再因势利导地渗透色彩搭配知识。
2、内容的协调美,可给出一个以花为题材的单独纹样让学生排列组合,对于在排列空间上空一点的作品,老师可让学生思考应添一个什么东西好,学生就可能想到小一点儿的花、小蝴蝶、小蜜蜂等,这些都可以利用网上互动做到。
三、学生设计制作 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
四、作品展评:
充分借助电脑网络进行互动交流,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设置专门的网页将学生的作品以及更多的关于花边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五、总结
这些图案形式在新石器的彩陶纹中已很多见,所以图案从一开始就从属于器物、建筑、服装等被装饰物,从属于工艺而发挥其装饰功能。因此,图案的设计注重形式感,强调平面感,强调形象的装饰美感。
第十九课时:
10、大花鸡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装饰性特点。
2、能够初步了解动物变形、装饰的一般表现方法和规律。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装饰绘画的表现手法,感受图案的装饰美。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夸张、变形装饰艺术的重要手法,学习简单的装饰方法。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布置学生去观察和搜集有关“鸡”的图像资料,或以手绘图形的方式进行纪录,以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
(鸡在我国与“吉”同音,是“吉庆”的象征,所以生活中以鸡为题材的工艺美术品很多,学生在生活中比较容易找到。)
二、观察、讨论
借助教材上的图片或出示图片资料,或运用录像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1、鸡的身体大体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给你怎样的联想?
2、通过运用形象比喻的语言描述、形容鸡的特点,对“鸡”的主要形态特征有个比较清楚的了解。
(也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调动他们生活中的形象贮存,如结合吃鸡的体会,来风趣地谈鸡的形态特征。农村的孩子谈谈自家养的鸡的样子以及有意思的事情。)
三、共同画“鸡”
1、老师先在黑板上用很快的速度故意画一个四不像的鸡,让学生挑毛病,然后修改;
2、让学生到黑板上画鸡,比赛谁画得大、画得快,然后评论,互相修改;
四、小结
这一互动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刻了解鸡的造型特征,并为下一步绘画做好铺垫工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观察,了解鸡的形态是学生创作的基础。
第二十课时
教学目标:
1、愿意欣赏中国民间美术,对中国民间美术感兴趣。1
2、引导学生运用现代平面构造的一些方法进行装饰美化。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运用各种花纹和表现手法,去添加被装饰的形象,使形象更美丽,更有浪漫色彩。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了解形象的特点,在概括、夸张、变形中不失其特征。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欣赏民间剪纸、布贴、刺绣、泥塑等方面的艺术作品。
1、引导学生比较艺术作品和真实形象的差异:
从了解“鸡”在民间艺术中的象征意义,这些鸡的形象和生活中的鸡一样吗? 相同在哪里?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等等。(引导学生学习概括、夸张的手法)
2、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方式
如:学生用形象的语言描述:鸡冠子像山,老师就夸张地画成山的样子,或鸡尾像大圆球,老师就概括成圆形等。
(在上一环节画的各种“鸡”的形象基础上,略加变化而成。让学生感到变化的方法很简单,有可操作性,尽量做到深入浅出,不要让学生有畏难情绪,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解剖艺术中的花纹特点 教师可把花纹分为几类;
1、第一种是表现结构的花纹,如眼睛、翅膀、羽毛等。
(画这样的花纹时,要引导学生注意结构的形状特征,可用形状近似的图形去替换,如:树叶或花瓣替换羽毛,太阳替换眼睛等。)
2、第二种是有象征意义的花纹,如民间的艺术作品中,鱼身上添加莲花,意味连年有余。从鸡的特征、象征意义等方面去引申,然后添加相应的纹样,如闻鸡起舞、大吉大利等;
3、第三种是纯装饰性的花纹,追求质感、肌理美等效果;
4、第四种是点线面构成花纹。
在添加花纹练习前,教师可多搜集以上各方面的一些例子,引导学生分析欣赏。
(在师生互动中,老师渗透各种表现方法,并提示给学生花纹装饰的排列、组合规律,使学生意识到一件好的作品在塑造动物形象的同时,大多将点、线、面有机的结合,就好比多声部的乐曲演奏,使人感到丰富、完美。)
三、学生创作
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创造。
要求:对鸡的表现要大胆表现,在创作内容上要突出鸡的变化和装饰。
四、作品展示
创设教学环境,如开一个“大花鸡”博览会,评出最漂亮的、最神奇的、最可爱的“大花鸡”。
五、总结
在评价时,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色彩、造型、创意以及表现手法上进行自评和互评,还要从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学习态度等方面给学生以评价。总之,老师要立足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发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优点,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第二十一课:
11、礼品巧包装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商品包装的形式及其作用。
2、能够利用各种材料较巧妙地设计制作盒式包装和结扎包装作品。
3、对包装设计活动感兴趣,热爱丰富多彩的生活。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包装的形式及设计的方法,认识各种纸材及其他材料的性能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材料的质感、颜色等进行造型想象,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1、让学生到礼品批发市场或商场、超市等地方去考查、参观、学习、观察包装的形式及包装的方法等。
2、让学生搜集好的包装样品、废弃的包装盒,准备丝带、彩布、皱纹纸、包装纸等各种相关材料和彩笔、剪刀、双面透明胶等工具,为本课做好充分准备。
(在学生准备材料时,要提醒他们不要花钱去大量的购买,更不要相互攀比,尽可能废物利用。例如,一片树叶,一张废旧报纸等也会制作出富有特色的包装作品来。)
3、想一想自己要送给谁一个礼物,课前准备一个小礼物带到课堂上来。
二、教学引入:
说说你是在什么情况下松别人礼品的,礼品包装设计的作用
三、让学生了解包装设计的形式和方法 把提前制作的小礼品发给每个小组,1、然后提问:你收到礼物后的心情怎样? 你的礼品的包装有什么特色? 会引起你怎样的联想等等。
2、让同学们猜一猜礼品的内容,再打开看一看。
(这一过程既能让学生感到礼品包装设计的重要性,又能了解包装设计的技巧、方法。)
3、利用学生对包装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包装初步的认识与兴趣,提出问题: 节日快到了,你想送给朋友、亲人什么礼物呢?
想为他们设计一个精美的礼物吗? 为老年人送出的礼物包装应该怎样考虑? 为弟弟妹妹的礼物又该怎样设计?
四、小结
通过大家的探究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包装要考虑到材料、颜色、包装的形式、对方的年龄、爱好以及场合等因素。
第二十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包装设计在礼品赠送礼节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让学生在制作和互赠礼品的过程中体验到:包装能保护美化礼品,增添礼品的文化品味 教学重点:懂得包装的图案、色彩、立体装饰等。
教学难点:让学生提前根据自己礼品的大小,准备各种造型的废纸盒,作为内胆包装。教学过程
一、学生创作:
1、师:选择一种基本的包装形式演示给大家,对于技术性较强的环节教师要讲解充分。例如:包装纸大小的选择,如何做丝带花,如何用透明胶带粘贴包装纸等。在装饰美化方面,多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
2、学生创作:
创作中,教师还可以用请同学当小老师的形式,将自己知道的包装方法介绍给大家。
二、介绍包装种类
1、有盒式、袋式、民族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包装的丰富性。
2、将各种精美包装的样式或示意图发给同学们,让他们自己去探究摸索出方法。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创作,分工合作,如有打包装的,有做丝花的,有做立体装饰的,有画图案写赠言的。
3、包装的图案设计、色彩设计、立体装饰的设计及所运用材料等因素能够表达出作者的审美情趣,体现礼品包装的性质,渲染气氛,以体现美好的祝福和深厚的情谊、三、作品展示:
1、采用同学间互赠礼品、谈感想,说一说收到礼物的心情。如你喜欢送给你的礼品包装吗?为什么?
2、说一说自己设计包装的感受,如:自己亲手做和买成品感觉一样吗?你感觉辛苦吗?有
成就感吗?对自己设计的包装满意吗?为什么?
四、总结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别出心裁的设计、巧妙的包装能使收礼人对礼品内容产生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从而产生对礼品包装设计的兴趣,引发对各种礼品包装设计的更多关注,丰富美感和情感。这样的课业内容,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很好地让学生体会到设计与应用的关系,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十三课时
12、各式各样的鞋 教学目标:
1、了解鞋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风格,感受中国传统鞋文化。
2、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发展学生选择、加工、运用材料的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到设计活动的特点,感受到设计与应用的关系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后,设计出具有独特功能或款式新颖的鞋。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让学生们搜集资料,了解鞋的种类、款式、花色、功能等。
(可以让学生留意街上行人鞋的样式,可以到商场去观察,可以请教自己的爷爷奶奶,看看他们年轻时人们穿鞋的特色。有条件的学生更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得到更多的信息。要求学生及时用文字或手绘图形的方式记录下相关的信息。)
二、教学引入:
1、从生活实际入手,感受鞋的原始作用。
让学生用手的中指和食指装扮成人的两只脚,分别在粗沙纸、玻璃板、水槽等这些不同质感的物体表面上“行走”,说一说“脚”的感受。
2、可同时提出问题:
如:你怎样能够使你的“脚”在水中走却不湿?
或者你怎样让你的“脚”在粗糙不平的路面上长时间行走而不被磨坏?
(可提供一些布头、塑料布、线绳、皮筋儿等物品供学生选择。使学生通过皮肤接触不同“路面”的感觉,联想到不穿鞋的“脚”的感受,通过在“脚”上裹布头防止磨坏、裹塑料布防止潮湿等方法,从而感受鞋最原始的作用。)
三、观察、讨论
1、让学生将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
2、师:通过大量的感性图片引导学生去观察鞋的造型,体会其美感,以及美好的寓意。使学生感受地域、气候、民族不同,加之政治经济的影响,鞋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风格和表现形式。成千上万个花色品种是历代人们的智慧不断地发展和创新的结晶。
四、小结
本部分教学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进行挖掘,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对鞋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的创作做好准备。
第二十四课时
教学目标
1、领略设计的魅力,体验制作过程中的乐趣,感受成功后的喜悦
2、通过观察不同外形、不同种类、不同构造、不同功能的鞋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简单的鞋文化知识。
教学难点:在设计制作中使学生选择、加工、运用材料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教学过程:
一、设计、制作
1、从了解鞋的基本结构入手。以几种实物的鞋做教具为例,引导学生对鞋的结构提出疑问。比如:一般鞋都由哪几部分组成?
2、无论什么季节,鞋上必不可少的部分是什么?
3、根据学生找来的造型不同的鞋或图片,引导大家共同分析。
例如:满族的花盆鞋有很独特的造型,颜色也多种多样,但是为什么现在没有多少人穿着呢?设计鞋的款式之前我们应当注意什么呢?
(教师通过组织讨论、辩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鞋的设计最根本的是实用,其共性特征、结构特点都应是以“人”为本进行的设计。)
二、学生设计
1、师结合学生感受再进行引导:设计鞋时首先要想到什么?
2、你是为什么样的人设计的?
3、你所设计的鞋能够为穿着它的人提供哪些方便?
4、你的鞋怎样装饰才能更符合它的功能和特点?
三、作品展评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去评价。为了增加评价的趣味性,可以以“鞋业博览会”、买卖等形式进行。
四、总结
鼓励大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敞开设计思路。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提示同学们在设计时多考虑功能与作用,以减少盲目性,但也不要使学生个性思维的表达受到限制。
第二十五课时
13、我的课余生活 教学目标:
1、了解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能够表现一个简单的活动场面。
2、能够选取合适的表现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教学重点:典型生活场景的选择。教学难点:人物不同动作的表现。教学过程:
一、布置调查作业:
1、安排学生对自己乐于参与的课外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观察,相互了解别人的课余生活是怎样的,同时鼓励他们可以利用文字或者简单的图形记录。
2、试着分析哪些活动是健康有益的,哪些活动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发展,如何使课外活动更加有意义等问题。
二、初步感知:
3、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或自己感兴趣的课余生活方式。
4、以分组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来说一说自己课余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一件事儿,表达一下为什么感兴趣及自己在参与这些活动时的心情等。
三、利用图例或多媒体课件,来说明如果想表现一件事,选择典型的场景是关键。例如:在篮球的投篮运动中,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起跑、预投篮、起跳扣投、进球之后。让学生试着分析一下,哪一步骤是这项活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动作?为什么?
(通过分析使学生们了解,在表现某件事时,要选择这件事中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动作或场景是关键。使学生明白典型场景具有一目了然、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构思
启发学生将刚才分组讨论的有趣的课余活动内容,按照以上方法试着分析概括出最具典型的
一个画面相互提出修改意见,并说一说怎样才能在画面中表现出自己参与这项课余活动时的心情。
第二十六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表现过程中唤起对愉悦心情的回忆,激发起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2、引导学生利用正确的造型方法,把活动中典型性的形象或场面以及自己的心情表现出来。教学重点:让学生以熟悉的课余生活为内容,充分展现学生们的现实生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课外活动时的感受,诉说课外活动时的快乐场景与愉悦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总结人物表情、动作及作品的整体布局等的处理方法。
1、在这一环节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应鼓励大家充分参与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为生动造型与表现奠定基础。
2、对于人物的肢体动作和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难于把握的问题,应引导学生多观察,还可以利用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体会人物动态,必要时教师要加强示范。
二、学生创作
鼓励学生大胆选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或材料进行表现。例如:用撕纸贴画、用泥塑、用水彩笔画、用油画棒画等等。
教师在辅导时应注重全面性。
三、作业展评
以“猜猜他(她)想表现什么样的课余生活”为主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们去参与评价。
四、总结
引导他们通过回忆课外活动时的感受,诉说课外活动时的快乐场景与愉悦的心情,分析课余活动给同学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的影响。在提倡健康有益的活动同时,引导学生利用正确的造型方法,把活动中典型性的形象或场面以及自己的心情表现出来。
第二十七课时
14、古老的面具 教学目标:
1、了解面具的相关知识,分析总结其共性特征,感受其文化内涵。
2、掌握简单的面具制作方法,利用不同的材料,通过颜色的合理搭配,设计绘制一个美观 的面具。
3、愿意了解面具艺术的魅力,能够感受设计制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利用不同的材料,通过颜色的合理搭配,设计绘制一个美观的面具。教学难点:了解面具艺术的魅力,掌握简单的面具制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让学生们收集资料了解面具的种类、材质、作用等。
2、可以让学生留意观察,想一想,在什么样的场所或什么样的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面具的出现?
二、教学引入:
1、玩游戏
从生活实际入手,将准备好的部分面具教具让一些学生戴上,其他同学猜猜他们分别是谁。(此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面具的好奇心。)
2、进一步引发好奇情趣:面具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人们经常把面具作为玩具或道具来欣赏、把玩,我们经常在乡村的庙会上或都市的喜庆日子里,看到人们套上大头娃娃击起腰鼓载歌载舞,有些俊男靓女用各种狰狞可怖或憨态可掬的面具遮住自己充满青春活力的脸庞时,同学们是否想过,从远古时期就沿袭下来的这些习俗中,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要让那些人在举行活动时遮盖真实的面貌呢?从而引出面具的原始作用。
三、欣赏、感知
1、师:出示各种面具的实物或图片
欣赏表现、设计面具的同时,探索和感受面具文化,感受不同地域文化也可以纳入教学的主要内容。
2、介绍:古老面具的由来:在远古时代,我们的先人们对人类自身的疾病、瘟疫和死亡充满着迷惑和恐惧,以为是厉鬼在身体中作祟。鬼怪是人类童年无知的产物,它只能存在于人类自身的恐惧之中。然而,幼稚的人类并不缺乏幻想的天才。人既然怕鬼,鬼也一样害怕比它更凶恶的东西。原始先人们想象不出鬼怪的样子,所以只能天真地把它们与丑陋、可怖、凶狠等同起来。这样,面具就被雕塑成凶神恶煞的模样。戴在头上,挂在墙上,同时还要举行威壮宏大的仪式。带着可怖的面具、跳着凶猛激烈的舞蹈,向妖魔鬼怪发起反击,从而达到驱鬼逐疫的目的。人们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以驱逐人们心中的鬼怪。关于由来,有很多唯心和迷信的色彩,但是也表达出人们祈求幸福安康最朴素的美好愿望。
四、小结
面具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几千年前的原始部落就头戴面具,驱鬼降魔,他们相信面具给他们
带来奇特的力量。在非洲、亚洲等地区都可寻觅到面具的影子,这些面具造型奇特,展现出不同地域的历史和文化。显示出原始艺术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二十八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了解远古时期面具的由来及面具的相关知识
2、了解面具的材质、种类及作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制作面具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欣赏和了解面具的同时,感受面具的古老文化,并通过尝试制作,体验面具在当今所发挥的娱乐作用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将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
1、通过大量的感性图片引导学生去观察和体会面具的造型及其美感,使学生感受由于地域、民族不同,面具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2、中国是世界上面具历史最悠久,流传最广泛,内容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及至今天,面具仍以鲜活的形象流布于中国的24个省、自治区的39个民族中,构成世界面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其中,少数民族的面具更以形制的多样,造型的丰富,内涵的深邃,丰富了中国乃至世界面具文化宝库。它承载着历代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之情。
本部分教学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进行挖掘,是为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对面具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的创作做好准备。值得注意的是面具的历史和文化要在感知的层面,不要挖掘过深过细,不要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了解面具的基本结构:
以几种实物的教具为例,引导学生对面具的结构提出疑问,比如:这些面具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在哪些部位可以进行夸张和变化? 用什么方式固定在头上最理想?等等。
三、总结共同特征:
还可以探究面具的材质还有哪些? 形象可以怎样夸张变化等等。
根据学生找来的相关资料,引导大家共同分析。例如:设计面具的造型之前我们应当注意什
么呢?在今天的生活中,还需要那些狰狞的形象吗?我们可不可以把面具形象设计得美一些?通过组织讨论、辩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其共性结构特点,并让学生设想是为什么样的人设计的?在什么样的场合佩戴?等等,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制作面具的目的。应鼓励大家敞开设计思路,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
四、学生制作
1、让同学们在有自己设计意图的基础上,互相说一说自己打算用什么样的材料来完成? 可以让学生课前每人准备好一张大纸(可以是报纸或者包装纸),一上课,让学生把纸蒙在脸上,采用比赛的形式:
问他们谁能用最恰当的办法透过纸,让两个眼睛都能看到老师? 原则是去掉的纸越少越好。
请其他同学提出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思路。考虑采用什么样材质制作?
制作一个什么形象?用什么样的办法完成? 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等问题。
五、作品展示
以“化装舞会”等形式进行展示、评价
第二十九课时:
15、彩印版画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版画知识,感受版画艺术的独特艺术效果。
2、掌握彩色版画的一般制作方法,并能动手制作一幅作品。
3、让学生积极参与造型活动,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彩色版画的一般制作方法,并能动手制作一幅作品。教学难点:介绍吹塑纸版粉印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让学生准备使用的工具材料::吹塑纸(一般商店可以买到,吹塑纸有双层和单层之分,单层的比较好。吹塑板比较厚而且不易画刻,效果不好,不建议使用)、彩色卡纸(或刷好颜色的图画纸)、水粉颜料、调色盘、夹子等。刻线可以用圆珠笔、铅笔。2B以上较软的铅笔最好(也可以让学生用树枝削成笔代替使用,但笔尖要处理圆滑,不要太尖利)。
师:以吹塑纸粉印版画为例亲自尝试吹塑版粉印的方法,熟悉制作的步骤,找出制作过程中难以把握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
二、组织学生准备材料:
教师可以准备好各种各样的颜色分别放在盘子里。学生可以直接用手,用橡皮、尺子等各种学具上涂上颜色,印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宣纸上。也可以让学生从家里带萝卜(稍加工直接在纸上拓印)
二、了解版画艺术
1、欣赏版画作品
体会版画艺术的特有的美感,以丰富学生的内心感受。
2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古老的民族文化,武强年画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木版年画,造型稚朴,色彩艳丽而又不落俗套,红、黄、青、蓝色,套色后的效果更与小学生那纯朴的欣赏水平不谋而合。再补充大量的名家之作引导学生去感受,也可以将不同形式的绘画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感受。
3、学生初步尝试
让学生找一些有凹凸感的硬币(游戏币、纪念币、纪念章均可),在有凹凸感的一面上涂上颜色。然后把宣纸轻轻地盖在上面,再用手轻轻拍打后把宣纸拿起来,就会发现宣纸上留有一个图案,这样重复多次或数次,就会得到许多同样的图案。
4、这些偶然且简单的操作不仅使学生对版画这一表现形式有所理解,还会使学生兴趣大增。使简单枯燥、技法性很强的课就会变得生动有趣。
准备一些吹塑纸的小纸片,让学生尝试着随意地刻画一些简单的图形,然后依照前面游戏中的印刷方法,又会得到许多自己意想不到的图画。
三、小结
告诉学生,这就是最简单的制版。让版画在不知不觉中走入孩子们的心灵。
第三十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古老的版画艺术产生亲近之感,对版画特有的艺术效果有更多的认识。
2、、让学生积极参与造型活动,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古老的民族文化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教学过程:
一、演示制作方法和讲解制作步骤
1、采取直观演示法进行讲解,讲解要注意要点清楚。
例如,划痕要有一定的深度,在印制过程中要用夹子固定好,不错位置,填色时,水粉的水分要控制的少些等问题都要给学生明确的提示。
2、采取学生探究的方式进行,可以围绕着以下问题展开: 制作吹塑版粉印版画的工具材料有哪些?需要哪些步骤? 在刻线的时候怎样使线条粗细、排列变化? 怎样使印的图像清晰?
在水分的控制上有什么要求?怎样使色彩更加丰富?等等。
二、学生制作
1、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加深对课题的理解,要时刻注意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能用绘画的形式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刻画出有个性的、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来。
2、在制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从兴趣、能力和发展需要出发,以学生为本,让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去体会和发展自己的个性。
3、对于彩色版画制作的方法和步骤,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的探究和讨论,并适时的引导,要起到扩展知识结构、发展智力、能力的作用。
在辅导学生过程中不要过多的去指责学生,要充分地理解他们真诚的艺术语言和表达能力,要引导他们充分地表现自己的童真、童趣、童心,使他们的作品题材丰富多样,表现形式纯朴并且自由。
三、作品展示
四、小结
作品完成后的展示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创新,发现学生的优点。对有特点的作品大力弘扬。
第三十一课时:
16、我和动物交朋友
教学目标:
1、能够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表达自己对动物的情感。
2、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生活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认识、了解、爱动物这个链条升华到渴望描绘动物形象。教学难点:懂得如何欣赏动物的美,达到培养学生绘画素养的目的。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让他们结合具体体验谈谈对动物的感受:
1、引导学生谈谈牲畜是怎样服务农业生产的,自己饲养小牛小羊的感受等;
2、还可以让家庭养宠物的孩子谈谈和宠物在一起的乐趣等等。
二、利用图书和其他资料让学生大量地欣赏动物
1、给学生更多感悟动物可爱之处的机会: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动物的美丽特征、美丽动态及群体动物之间颜色的对比美和协调美。2、师生交流
让学生体会到,人与动物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动物生存的现状。从而激励学生的爱心,要让学生知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必须一齐关心,共同分享。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才是唯一出路。请珍惜和爱护人类的朋友——动物。
3、要充分地调动他们热爱动物的情感,充分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激发起内心表现的冲动后使他们带着爱去体会和描绘人和动物。
三、学生创作:
适时地引导学生感受用自己的画笔表现出来: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确立表现的内容
可以提出:表现这样一个主题你准备选取怎样的内容? 怎样组织画面才有特色?
怎样才能够更好地打动观者等问题。
使学生有所思考。按照自己的思维和能力画出一些东西,对于学生难于表现的动物,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示范。
第三十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以及组织画面的能力。
2、充分地调动他们热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培养小学生爱护动物,与动物共生存的意识
教学难点:让学生更加去了解动物,要时刻有一颗爱心去关心爱护动物。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学生创作
在辅导时不要拘泥,提倡合作交流,资源共享。主张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鼓励学生自立学习,积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2、可以提示学生根据自己的程度加以选择
在内容上:可以就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描绘,可以表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场景,更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
3、在表现形式上:更是可以提示学生不拘一格。剪贴也是本节课的一个特点。如:马的其中一个造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贴,运用得当的话这就是平面构成里的一种组合形式。
4、颜色也有些变化,这样做出的画,既统一,又生动活泼。版画可以用一些粗犷些的线条,使之有生硬感,以表现动物的力度。
多用鼓励的语言,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横加指责。要弘扬大胆有个性的作品,尽量保留学生纯朴和稚拙的画风。
二、作业展评
作品的评价可采取自评和互评的方式,互相交流使学生既学会与他人相处又学会自学。
三、总结
按照尘世的眼光,人类和动物往往是一种两极世界,但如果我们的伙伴消失了,人类的命运又将会如何呢?这必须是我们首先考虑的问题。因为我们是教育者,学生是未来的主人,他们对动物的态度关系到人类的生存。
第三十三课时
17、地心游记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大胆想象选取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
2、创作出一幅关于地心游记的想象画。
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以及画面的组织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精神和乐于探究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布置学生搜集一些关于地球构造方面的资料,对地心的知识做一个简单的了解。
二、教学引入:
让学生进行交流搜集整理的资料,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资料欣赏
利用恐龙灭绝、神秘的太平洋百慕大三角失踪的飞机、轮船和火山爆发等视频资料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地球的中心是否有另外一个未知世界。
可以联系现时生活中已知的,但并不一定存在的东西,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发展到创作意识和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人、物、事和地心这种神秘莫测的世界联系起来。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还可以播放有关科幻、探险的影视作品,通过画面、声音来感染学生,引入课题,引发学生的想象。
四、激发学生的想象:
学生在进入想象阶段后,如何定位是一个关键。
师:作为行星家族中的一个成员地球,更是有着一个神秘核心,在这个核心中究竟有无生命,按照常规的思维肯定是没有。但是科学家为何在海底的火山口附近,温度高达几百度的海水里发现了游动的小虾。不能把人生活的环境和其他生物生活的环境等同去看,生命的表现形式不可能完全一样。要抛开一些惯用的思维模式,这是幻想思维的首要条件。地心是未知的,即便是科学的研究也只不过是冰山的一角。像《地心游记》里记载的是地心有炽热的岩浆,假如炽热的岩浆里有游动的生物,那也应该是何等的壮观和美丽。那发着光的流动着的岩浆照耀着地心,那是怎样的一个光怪陆离的地底世界。
五、学生想象、讨论交
第三十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以及画面的组织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精神和乐于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重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画画
可以画一些从未见过的想象中的植物、动物,还可以画一些想象的人和环境。描绘地心的景色也是选择之一。
(学生从直观的欣赏和想象中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想象中的世界,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思维也被激活了。)
二、出示一些科幻题材的图画,或分析书本中的学生作品。
提示学生思考:作者表现的是怎样的科幻情景,又通过怎样的线条、颜色的对比,以及画面的组织来表现想象中的奇幻世界的。
三、分析书本中的学生作品。
1、启发学生利用动植物的变形的特定空间环境,甚至于还可以利用毕加索、马蒂斯的变形人物,从中得到借鉴,从而打开学生的思路。
2、在学生通过感性的欣赏和理性的认识后,会根据自己的联想进行绘画练习。
3、选择更利于自己表现的方式来进行创作,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
四、作业展评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和评价学生的作品。可以通过自评、学生互评、总评等方式进行。要给每个孩子发表观点的机会。
第三十五课时
18、祖国的古建筑 教学目标:
1、欣赏祖国的古建筑,了解古建筑的常见类型、一般特征。
2、能运用语言或文字评说一处古建筑的造型色彩及特色。
3、通过对家乡古建筑的描绘,激发学生对古建筑的热爱保护之情。教学重点:了解一些古建筑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灿烂的文明,受到人文精神的浸染。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让学生了解古建筑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图片资料。
二、图片欣赏
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做个小导游,把自己见过的或是最感兴趣的古建筑介绍给大家。
三、教师准备的图片欣赏
与学生一起搜集更多样式的古建筑物图片及资料以丰富课本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可选择一处古建筑作为重点范例讲解: 从怎样的角度去欣赏一座古建筑。
以下列举出了引导学生进行欣赏评述的几个角度: ①历史:要知道建造的年代、地点,因何而建。
②类型:了解我国古建筑大致的类型,它属于哪种古建筑类型,这种类型的古建筑的作用及一般特点是什么?
③造型:这所古建筑的造型有什么特点?给你怎样的感觉?
④色彩和装饰:古建筑的色彩是怎样的,色彩和造型、用途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古建筑哪
些地方的装饰你最感兴趣?这些装饰起着怎样的作用?
四、对景写生
为了加深学生对建筑的认识和感受,还可以让学生用优美的线条和色彩描画古建筑。要求:采用线描或彩画均可,在写生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古代建筑师和工匠是怎样想象构思、怎样画草图、怎样施工建造古建筑的。
选一处古建筑,从古建筑的造型特点、历史及色彩甚至结构的细节,把这处古建筑作为一个教学范例进行全面而透彻的讲解,让学生从图片或影像资料间接观察,最后投影出此古建筑照片大影像供学生描画。
第二篇:四年级上学期美术教案
四年级上学期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设计靠垫应从审美、实用和文化等方面进行。能用对称式或自己喜欢的纹样设计、制作美观、实用的靠垫。
教学重点:
靠垫的设计是以功能要求为前提的,还要关注实用以外的审美和文化。
教学难点:
靠垫作品的新颖、创新、构思巧妙。
课前准备:
剪刀、胶水、较硬的卡片纸、水粉色等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揭示课题
1、课前师生准备一组靠垫实物,发到各组。
研究:用途、形状、色彩、图案。
2、学生观察、触摸、分析、回答。
揭示课题
二、师生研讨学习活动
1、布置学生研究、分析教材。轴对称和中心对称有什么不同?
2、设计靠垫用社么形状、纹样、色彩比较好?
3、你喜欢什么图案纹样?打算如何进行色彩搭配?采用哪种骨式?
学生活动:
结合实物、图片、教材,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一系列问题,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
三、创作实践活动
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展示评价
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
五、小组拓展
如何实施自己设计的靠垫作品?选择什么材料?
拍照、保存资料。
把作业布置成小型的展览,可选择教室或楼道墙壁充分展示。
第三篇:四年级美术教案
第一单元 大地与江海的乐章
1、小桥、流水、森林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认识欣赏自然界小桥、流水、森林的美景,学会欣赏大师的风景画。
2、智能:比较三者的不同的美感。
3、操作:能够用适合的词汇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并能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4、情感:热爱大自然,培养爱好环境的良好意识。教学重点:
小桥、流水、森林的美丽景色带来的感受。教学难点:
对绘画表现自然美景的感受。作业要求:
用词汇表达感受,并画一幅风景画。教学用具:
欣赏图片、课本、绘画用具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小桥、流水、森林》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小桥、流水、森林的美丽景色。
谈一谈:这些类型的美景有什么特点?
2、教师播放音乐,欣赏三幅作品。
A国画 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
画面看不见青蛙,为何不把作品名称改为其他?
假如你来改这幅作品,你如何修改?
B油画 列维坦(俄罗斯)――《深渊》
C油画 希施金(俄罗斯)――《松林的早晨》
用适合的词汇表达你的感受,如抒情、欢快、轻松、舒缓、祥和、宁静、流动、甜美……
3、教师演示线条的情感表现特征:
三、布置作业:
各人在优美的音乐背景中,画一幅风景画。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五、展现自我。
2、高山、大海、江河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认识欣赏自然界高山、大海、江河的雄壮美,学会欣赏评价大师的作品。
2、操作:能够用适合的词汇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并能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情感:热爱大自然,培养爱好环境的良好意识。教学重点:
感受高山、大海、江河的雄壮美。理解欣赏大师作品。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画家作品中体现的雄壮美。作业要求:
临摹或画一幅有气势的风景画,可以画出你的联想与感受。
教学用具:
图片、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高山、大海、江河》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高山、大海、江河的美丽景色,感受大自然雄壮的气势。
谈一谈:这些类型的美景有什么特点,与前课的有什么不同?
2、教师播放激昂的音乐,欣赏课本中四幅作品。
A国画 关山月――《秋山关外月》
B油画 杜键――《黄河激流》
C国画 吴冠中――《香雪》
D浮世绘 葛 饰北斋――《神奈川冲浪》
用适合的词汇表达你的感受,如粗犷、有力、雄伟、壮丽、激动人心、振奋、强烈、激越、震撼……
3、教师演示大海印象:
用水粉颜料,水粉笔有节奏、笔触的表现大海汹涌澎湃的样子。
三、布置作业:
临摹或画一幅有气势的风景画,可以画出你的联想与感受。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五、展示,评价。
第二单元 学习的好朋友
3、从不同角度画物体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角度细心观察后进行写生,使学生能够线条画出物体的大体形状和特征。具有基本的透视规律。
2、使学生初步接触“整体—局部”的绘画原则,并养成细致观察和认真表现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文具的形状比例。
不同角度物体的形象特征。教学难点:
掌握用线条表现不同角度物体的大体形状和特征。作业要求:
选一个你喜欢的文具,从不同角度画出它的形象。
教学用具:
写生用的小文具、范画、文具样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从不同角度画物体》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8-9页上图的文具,用几何图形分析它们的结构、外形特征、色彩和装饰纹样,对比写生作品,分析写生的技巧:
抓住对象外形特征,大胆地用线条描画,用色要鲜明,表现出立体感。
2、教师取出一两件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的文具,让学生认真仔细地按照“整体—局部”的原则进行观察,提问关于写生对象的基本形组合结构等问题。
3、教师演示作画步骤:
用线条先画出外形——刻画细部。
4、讲述细致观察与表现某些具有重要的特征的部位。
三、布置作业:
各人自选一两件比较美观的文具,布置在自己的桌上,并根据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后进行写生。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随时提示:仔细观察,认真表现,指出画法上的不妥之处。
五、小结学生对观察与表现,整体与局部,一般描写与细致描写的掌握情况。
4、我的书包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与发现:发现写生、设计书包的乐趣,发现书包上学习的好伙伴。
2、实践与创造:写生、设计理想中的书包,初步学习写生的方法。
3、欣赏与评论:欣赏、对比不同类型的作品。教学重点:
掌握书包的形状、结构和外表特征。教学难点:
表现书包的立体感。设计有创意的书包。教学用具:
画纸、铅笔、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书包实物、书包线描定性写生范画 作业要求:
1、画一幅书包的写生画。
2、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一个好看实用的书包。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引导
1、学生把纸盒与书包作比较。①相同点:都与长方形相似。(立体感受)
不同点:书包有盖子、扣子、拉链、口袋、背带等结构。②欣赏书本上的写生作品。
二、感受与认知
1、教师拿出一个立方体方盒向学生提问:“这个盒子的形状和书包的形状相同吗?”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盒子的形状在绘画中叫“立体体”或“六面体”。书包是由多个平面方形(六面体)组成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书包的组合结构,即各种大小、宽窄的方形组合成。什么是整体?什么是外形?什么叫局部?这些专业术语要向学生讲解清楚,绘画时先画大形,再画小的部分。教师在黑板上示范,边讲边画,按课本所示图例说明: 示范写生步骤。
①先画一个矩形,画得大些。
②观察书包上有什么?还有呢?盖子、口袋、背带…… ③画线时行笔缓慢而稳重,线条果断。
2、设计书包:(绘画设计与手工制作设计都可以)新颖特别
A、示范制作纸书包的步骤 ①剪出纸盒的顶部。
②剪出书包的盖子(连着扣子、口袋、背带等形状,并进行美化。③制作纸书包时,书包盖子、口袋、背带等剪贴部份要先量一量。④粘贴。
3、小组讨论交流作品的构思。
4、学生自由选择写生或制作书包。学生自由想象。
三、作业展评
1、作品展示:
作品分立体和平面两组。
2、学生区别立体与平面作品的不同特点。
5、趣味纸笔插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立体构成的常识。
2、智能:开拓审美视野,培养创新精神。
3、操作:有创造性地合作完成简单的笔筒的制作。
4、情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
笔筒的设计、制作方法及步骤。教学难点:
立体构成的思维方法。教学用具:
教师:笔筒成品两个,纸立体构范例一张,供学生使用的色卡若干张,剪刀、美工纸、胶水。
学生:剪刀、裁纸刀、胶水、尺子、彩笔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课题,以趣激学。
1、出示一张图画纸。
问题:谁能让这张纸站立起来?
(折、卷、揉......)
2、形成立体构成意识
纸------平面
经变形的纸形-----立体
立体就是我们站在野外,可以看见前面的景色,可以用手摸到左边的树,见到右边的小河,抬头看见天,转身见到一片田野。
3、学生用小低片尝试折卷,使纸变立体,教师出示范例。
4.引入课题:
这张纸卷成一个筒,它能做什么用?
今天,我们学习用卡纸来制作笔架和笔筒。(板书)
(三)调动参与,启迪创新。
1、纸笔筒的外形有几种?(出示几种外形)
2、纸笔筒的第一种做法(笔筒与图样分开)
①、在制好的圆柱体或圆锥体上,画出或贴上图样。
②、将另制的图样镶插进去。
3、纸笔筒的第二种做法:(笔筒与图样合一)
①、如何让图样从平面的纸中跳出来?
②、教师示范:切折法。
③、学生在小纸片上尝试不同的切折法,体验形成有趣的立体变化。④、将这种方法运用于制作笔筒中。4、纸笔筒的第三种做法:(插接的方法)
①、在纸上画出四面的形状,标示需插接的地方,用尺子画出。②、剪出图形,剪开标示的直线处。③、插接造型。
5、制作中的注意点:
①、选择制作方法,确定纸的大小、形状。
②、画纸样,注意图样要留出3cm左右,不切割。③、留出粘贴处,粘贴要牢靠。
④、插接方法要注意插接处的剪切方法。6、设色涂色问题:
笔筒装饰方法,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图案并设色。设色方法有两种:
其一是以两种复色的色彩配置,要讲究明度的差别,形成淡雅的色彩美;
其二是涂上对比强烈的原色、间色,形成鲜艳活泼的美。如以寿终正寝条装饰,则要注意线的疏密粗细排列的形式美,不宜变化太多,多了会显得杂乱。
可以采用剪切图案装饰。
7、欣赏教材范例。
(四)、鼓励创新,操作体验。
设计、制作一个纸笔筒,不得与课本雷同,除有困难的同学可参考课本。
(五)、作品展示,评议总结
作业完成后,由每个学习小组的组长选出各组的2-3个佳作,集中一起由教师评介并小结课堂作业情况。
6、自己做镇纸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镇纸的作用和制作的方式。
2、智能:开拓审美视野,培养创新精神。
3、操作:有创造性地合作完成各式镇纸的制作。
4、情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
镇纸的特点。
材料的运用。教学难点:
镇纸装饰的恰当运用。作业要求:
选择合适的材料,用你喜欢的方法制作好看又别致的镇纸。
教学用具:
鹅卵石、小花布、树杈、剪刀、颜料、白乳胶,针线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玉兔镇纸》-南宋
介绍:镇纸是写字、画画时用来压纸的重物,是传统的文房用品。几块又好看又别致的镇纸能使你的小书桌增添不少情趣。
二、课堂发展:
1、尝试·探索:
哪些材料可以作镇纸?用什么方法(彩绘、粘贴、缝制等)加工能产生独特的美感?
2、示范演示:(选用一种方法演示)
a选择鹅卵石,观察它的外形,进行创作构思;
b画一条鱼,勾出头、身、尾,涂上颜色;
c剪一些色彩鲜艳的小图形;
d贴在镇纸鱼身上。
三、独立创作,自由选择。
选择合适的材料,用你喜欢的方法制作好看又别致的镇纸。
四、展示评价。
第四篇:四年级美术教案
四年级美术教案 第1课 聚聚散散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教具准备:
吴冠中的作品、学生作品、水粉颜料、排笔、彩色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的现象。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6、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7、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8、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
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第2课 小圆点的魅力
课型: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纸上画摆放小圆点,体验各种变化,并组合出各种创意的作品。
2、在摆放圆点中发现有创意的圆组合会产生美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愉悦。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线条的几种变化,发现圆点在纸上的不同位置产生的不同感觉。教学难点:
让学生有创意地玩小圆点,用圆点组合出有创意的作品。教学准备:
预习: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收集圆的物品,观察寻找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圆的图案。
教具:平面构成“圆点的变化”。学具:彩笔、瓶盖、纽扣等圆的东西。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出示一个圆圈,问同学,有什么感觉,然后在这个圆圈上再套几个圆圈,有没有不同的感觉。(产生动感)
结论:同一圆点在不同的位置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二、发展阶段:
1、交流各自预先观察的结果,说说圆的种类有哪些(有圆的面,圆圈),在生活中圆是如何运用的。
2、欣赏教材上的图。(1)三张有各有一个小圆点的图,请学生观察,这三张图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圆点在中间的图给人稳定的感觉,圆点在上面的给人下落感,圆点在下面的给人安全感。
(2)很多的小圆点并在一起会产生线的感觉(3)小圆点从小到大的排列会产生移动感。
3、欣赏教师带来的平面构成,说说是否喜欢这样的图,为什么,它是由什么样的圆来构成画面的。
4、教师提高大小不一样的圆面和圆圈,请学生自己来摆一摆,看谁摆出画面更好看。
5、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讨论要准备该如何组成画面。
三、学生动手制作,教师指导
1、要求学生四人小组完成一张作业,可以是用多种材料进行拼帖,也可以用画的。
2、允许根据画面的需要,加入少量的线条。
四、展示评价
1、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作业最有创意。
2、给作业不够想理的小组提出建议。
第3课 黑与白
课型: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教学准备:
教具:有关的图片、资料、范图、学具:收集到的图片、资料、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发展阶段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创作黑白正负图形的要领: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
三、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方法设计一幅什么方法组成的黑与白图画?
四、作业要求:
1、用黑与白表现正负形。
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3、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五、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3、引导作者反思,说说“你觉得自己这幅画有何改进的地方?”
六、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正负形,体会其形式美。
第4课 主体与背景
课型:造型 表现
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范图、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 教学过程:
1、引入
师出示一幅画,问学生: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学生答:人物(玩耍)---主体
环境(建筑)——背景
师揭题:主体与背景(课件1)
2、讲授新课
A、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
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B、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 :学校、家里、游乐场所等
C、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师小结: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D、师生共同讨论作画步骤 :先小组讨论、思考主体要画什么 :主体在哪些情况下出现(背景):小组讨论分工问题。
:可由一人或两人来画主体,剩下的同学画背景、上色。要做到主体与背景合情合理。
:最后画主体的同学剪下主体,帖于各个背景上。完成整幅图。(分小组讨论交流创作的内容,综合练习,相互学习,培养协调能力。)
3、作业要求: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1人画主体,其余的画背景。
4、学生创作、师辅导
5、作业展示、评价
第5课 冰 川 与 晚 霞
课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一种颜色逐渐加黑或加白,就会产生色彩渐变效果,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美。
2.试用一种颜色,以加黑或加白的方式,在一个简单的造型中,画出渐变效果。3.也可选择同类色进行色彩渐变练习。
教学重点:做色彩明度推移学习。
教学难点:明度深浅对比的变化层次。让学生初步掌握调色的方法和技能 及掌握涂色的方法。
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师用具:范画,电脑演示文稿、文字说明等
学生用具:16开图画纸,水彩颜料、毛笔、调色碟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电脑演示一组图片,提出问题:图中色彩有什么变化?欣赏图片并思考问题 启发学习动机,初步认识明度和推移效果。得出结果:色彩由深到浅,由浅到深。
二、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明度推移》
2、反馈提问:哪位同学知道本节课要学习什么?
3、展出示学习目标。听讲,记忆,表述目标主要内容。明确本课学习目标。理解什么是明度推移?按照明度推移的方法完成一幅作品。知道什么是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即明度。
4、组织讨论
5、电视演示推移的过程。观看录像,课本参考,小组讨论思考,表述明度推移的概念以及推移过程。
直观演示
1、提问:如何绘制《明度推移》?
6、解决学生预习中遇到的困难。
三、本课的作业要求,根据什么内容画?注意什么?画面怎么样?
4、绘画重点是调色的方法。思考,表述明度推移的方法。提出预习当中的疑问
按照明度推移完成作业,注意调色的方法,画面干净整洁。解决本课难点:逐渐加白色变浅,逐渐加黑色变深。启发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1、展示教师作品
2、比较学生作品
四、展示作品
1、组织学生讨论
2、归纳小结
3、欣赏电视中的作品 评析作品 反馈本课所学知识,肯定成绩,培养成功。
第11课
那一刻的我
课型:造型·表现
命题画创作
本课的要点 是让学生表现运动中的人物,进行命题画创作。教学目标
1.学习运动中人物连续动作的画法。
2.结合学生的校园生活,创作一幅“那一刻的我”的作品。
学习要求
· 用绘画等形式表现跑步、跳远、掷铁饼等动作,或者表现连续的动作。
教学实施建议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各种运动中的人物图像,并讲解人物在运动时的一些主要特点。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录像等形式来演示运动中的人物特点。创作前,还可组织学生根据“那一刻的我”的命题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创作时,可鼓励学生用各种形式和方法来表现,如:蜡笔画、白描、吹塑纸版画等。
教学评价建议
· 小组交流中,能否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能否在作品中表现出运动中的人物。· 作品是否有创意。
第12课:愉快的春游
课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本节课以记忆画的形式表现春游中有意义的情景。
2、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创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表现美好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
1、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一个春游的场面。
2、巩固已学的取景构图知识。教学难点:春游中有意义情景的构思与表现。教 具:录象机、实物投影仪、录音机。学 具:水彩笔、春游的照片。课 时:一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
一、利用录象进行情景导入。请学生观察录象中的景物及人物的动态。(放录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想一下,你在录象中看到了哪些地方的景色?谈创作思路。画野餐时引导学生将重点放在人物吃饭的动态上,并强调在环境描绘上要突出春的特点。开阔思维还可以如何表现野餐?
活动二:《游乐园》
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谈游乐场里游乐的细节,如打秋千、坐滑梯、坐转盘等 活动三:扩展学生思路,如何在画面中体现“春” 字?如何体现“游”字的快乐?(学生讨论发言)小结: 画中色彩以“绿”
色调为主,加以适当的鲜花、小鸟、绿树作点缀,使画面呈现出春天绿色的勃勃生机。
小结:将人物的动态表现出来如野餐时的“吃、喝、坐、笑”可以使画面非常的生动形象;
游乐场里的“跑、跳、玩”等能很好的表现同学们在游乐场里的愉快心情,力求构图合理,主题鲜明。活动四:讲解作画步骤(1)构思,想一想你准备以什么为主题来表现春游,注意主题鲜明。(2)起稿,将主题物画大,居画面的中心,尽量突出主题。(3)着色,注意表现春天的特征。
活动五:讲评优秀作业。表扬构图合理,色彩到位,主题突出的学生作业。我们通过春游感受祖国的秀美,生活的幸福。我们是不是应该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呢?你打算怎样做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学评价:
学生将春游中的愉快经历和对大自然的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构图合理,主次分明。
第13课 哪些是相同的
课型:(设计·应用、造型·表现)(绘制)
本课的要点 是让学生用绘画、剪贴或拓印等形式,表现相同与不相同的图形。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尝试用绘画、剪贴或拓印等形式来表现相同与不同的图形。2.体会相同与不同的图形所表现出来的美感。
学习要求
·用绘画、剪贴或拓印等形式,表现相同与不同的图形。
·大家来辨一辨、认一认。
教学实施建议
制作作品,可以先画一个图形,再反复剪出或印出几个相同的图形,把其中一个图形涂上不同的颜色,或者将其中一个画成不同的图形,然后贴在底板上做好。
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来进行创作。作品完成后,可组织学生互相来辨一辨、认一认。拓展
·可利用各种废弃材料来做立体的图形。
教学评价建议
·能否在作品中体现相同与不同的图形。
·能否积极参与班级的自评或互评的活动。
第14课 千变万化的帽子
课型:设计.应用 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能从审美、实用的角度出发,设计、加饰、制作出一顶新 颖、漂亮的帽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进一步了解生活需要美,美需要人们去创造的道理。
3、用学生自己的方式,去展示一顶帽子的美感,实践如何和帽子搭配、如何去展示它,以增加生活经验。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去完美的体现一顶帽子的美感。教学准备:
教师:展示空间、音乐、课件
学生:帽子、剪刀、加饰材料(彩纸等)、双面胶
自己制作的帽子及修补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表演帽子魔术。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帽子。帽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二、展开教学
1、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帽子,给帽子分分类别,可以从材料上、用途上进行分类。(学生讨论分析)
2、用途上分类的讨论结果: a、夏天可以遮凉、冬天可以保暖; b、装饰,使更美、漂亮;
c、代表身份地位(如警帽、军帽、博士帽、皇上带的帽子等); d、少数民族习俗;
e、企业形象(统一的制服、统一的标志、还有统一的帽子); f、安全; g、以及其他。
(注:其中有很多用途是复合的,如皮帽即可保暖又可装饰)
3、小组合作。选取小组长、总设计师、确定加饰主题、创意理念。
4、小组进行加工处理。(教师巡回指导、查看)
5、小组间进行交流、探讨。
三、作品展示与评价。
1、讨论如何进行展示,更能最佳表现出这顶帽子的美感、内涵。
2、学生展示准备(展示形式不限)
3、学生进行展示并及时予以合理的评价。(学生评价)
四、小结
你对帽子有什么新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
以帽子为主体,展开各种形式的认识交流。
第15课 漂来漂去的小岛
课型:(造型·表现)(绘制)
本课的要点是让学生利用白色泡沫板制作小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制作能力。教学目标
1.学习用白色泡沫板材料制作作品,体验白色泡沫板材料的特性。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学习要求
·用白色泡沫板做小岛,然后在纸上画人物、建筑物等,剪下粘贴在小岛上。
·做完的作业,可放在水里漂浮。教学实施建议
课前,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准备一些泡沫板等材料。教学时,教师可启发学生谈谈自己对小岛的印象。课堂的组织形式,可以由学生单人完成;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教师应鼓励学生制作出不同形状、风格的小岛。材料也可以多样化,以利于激发学生创作愿望。完成的作品,可放在水里进行展示、评比。教学评价建议
·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
·能否运用各种材料制作不同风格的小岛。
·整个教学活动中,是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第16课 迷宫
课型:(设计·应用、造型·表现)(设计制作)本课的要点是让学生利用纸盒设计一个立体的迷宫。教学目标
1.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制作一立体的迷宫。2.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学习要求
·用纸盒设计一个立体的迷宫。教学实施建议 课前应要求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的硬纸盒。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创造。制作方法,教材上有几个图例,可以供学生参考、学习。基本的做法是:用硬纸片剪制成各种长短不一的长条,采用粘贴的方法,制作成一个纸立体迷宫。课堂的组织形式,可以由学生单人完成;也可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创作一立体迷宫。教学评价建议
·是否会利用纸盒设计一个立体的迷宫。
·作品能否体现独特的想像力与创造力。
第17课 电脑美术
课型:(设计·应用)(电脑绘画)
本课的要点是在电脑上,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中笔刷工具的功能,学会利用笔刷工具的不同设置进行绘画创作。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的操作方法,绘制有趣的装饰画。2.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Windows画图程序中笔刷工具的功能,学会利用笔刷工具的不同设置进行绘画创作。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
学习要求 ·用笔刷工具进行电脑绘画练习。教学实施建议
教师先让学生欣赏一些利用笔刷工具创作的电脑装饰绘画作品,以利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演示复习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当场演示笔刷工具的选取,改变它的线条粗细、色块形状等具体操作方法,并展示改变后的效果,便于学生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在作业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进行创意和绘制。作业完成后,应让学生通过教室网络在屏幕上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教学评价建议
·能否积极大胆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能否掌握笔刷工具的基本操作方法,能否改变笔刷工具的线条粗细、色块形状等设置,结合学过的其他方法,创作有趣的造型和场景,并进行画面的艺术处理。
第18课 会游的玩具
课型:设计·应用
(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一个会游的玩具。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
3、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和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一种游动的原理设计并制作会游的玩具。难点:巧用游动的原理设计会游的玩具,并进行造型美的修饰 教学准备: 师:“会游的玩具”的范作、游动原理的课件或范图 生:包装纸盒、三合板、旧TK板、彩色纸、橡皮筋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初步感知游动物体的原理及其工艺。
课前让学生了解游动物体的原理,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的交流和讨论。
1、组长汇报:该组讨论探究游动物体的原理的制作报告。
2、师对学生汇报的结果进行小结。
3、欣赏图片:多方位感知会游的玩具的造型特点。
二、利用游动的原理制作会游的玩具。
1、让学生说说游动的物体游动的原理及其造型特点。
2、师出示范例—会游的玩具
3、师小结会游的玩具的制作技巧和方法:
a、制作玩具的模型 b、安装游动的设备
c、进行造型的修饰,注意颜色的搭配。
4、生小组讨论如何利用游动的原理来制作玩具。
5、让学生利用游动的原理的基本方法,设计制作出玩具。
三、提升对会游的玩具装饰性的认知。A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B将作品进行再装饰(小组内互提意见进行修改)。C学生展示、评议作品。D教师小结,及时指出问题。E拓展:“游一游”比赛游戏
第五篇:美术教案四年级
小学美术第八册《植物写生》教案与课后反思
作者:王晓挺 时间:2012-04-29 22:16:13 课题:植物写生
教学目标:
1)通过植物写生,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能力和用线描表达真实对象的造型绘画技能。
2)观察感受植物的美和植物的生长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高尚思想情操。
教学重点:
1)正确的观察方法和使用线条表达对象的能力。
2)植物的结构和叶支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精致到位的用线描绘和写生对象的取舍画面艺术处理。
教学准备:一盆植物,课件--真实植物欣赏图片和与本课写生相近似的植物优秀线描写生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课程
1)简单介绍植物的作用和与人类健康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
2)引入课题,板书---植物写生
二)欣赏图片
1)欣赏不同类别的植物图片
2)提问学生对指定图片的植物之特征或生长规律等进行发言表诉 3)教师适时表扬肯定或由其他同学进行更正补充
4)教师引导完成欣赏环节与教师小结,从中让学生感受植物美等和了解不同植物的体貌特征
三)出示写生植物,讲解与示范
1)学生观察欣赏所摆的写生植物,形成第一感受
2)略讲写生含义(概念),提问题:如何写生?
3)写生要领讲解:
A)如何正确观察写生植物?---整体与局部,枝叶特征,生长特点,结构与细节,穿插与阴阳向背等
B)教师在讲解同时安排若干个同学发言促使学生加强对所欲写生植物的感性认识
C)教师现场进行线描写生示范,学生观察:教师示范图为---表现“构图”的大体作画;重点突出“局部详细描绘范例“的原则
D)小结(观察,表现,取舍,构图,确定用线方法等问题)板书写生步骤 出示相关植物线描写生优秀作品。
四)学生写生作业 1)提出要求和目标与期待
2)学生写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发现问题或值推崇的可适时提出与展示
4)时常用赞赏言语和态度反馈学生,创设调动良好学习情绪和氛围
五)展示作品和评价与总结
1)提名表扬赞赏优秀作者和展示其优秀作业,引导欣赏学习其长处
2)展示中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或期待
3)进行全课最后总结
课后反思:本课程属于写生练习,由于我都是教中高年段,对低年纪课程不太了解,但或想中年级阶段之前此类课程学生应该接触或比较少,所以特别对写生概念和写生步骤进行明示。个人感觉在规定的教材里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授课方式和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只要能良好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有效,都值得提倡,美术教学中我想有时应该避免过于依赖既定教案的局限,只要胜保目标,对学情学况随时可以加于利用或疏导,有的放矢,于较宽广的视野和精致相结合的态度往往也可以取得较好的或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效,是为课后反思,希望能抛砖引玉,共同探讨和接受指导斧正,本期国培面临结束,虽然工作较忙,但是国培给予魅力和学习机会,感谢”国培“感谢各位专家和指导老师与各位同仁,希望大家能给予批评指导,谢谢!
一、《放学了》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八册的内容。是“造型 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回忆使学生了解我们的课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
能力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人物动态的画法及要领,将记忆中自己喜欢的课余活动的美好瞬间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画面要体现出活动的欢快气氛和热闹场面。情感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的课余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我们的美好生活,从而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放学后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各种生活场面,从而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难点:人物在活动时的不同姿态,画面人物之间的关系及构图。
四、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人体模型、有关课间活动的录象、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放一段课余生活的录象,提出问题: 师:这段录象反映的是什么内容?
师:孩子们,你们放学后都做什么?会开展哪些有意思的活动?
2、出示课题《放学了》
设计意图:通过录象使学生回忆放学后有意思的各种活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1、解决选材问题。
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谈话,解决问题。
师:这是一副命题创作画,你认为画面应当主要体现什么? 生:画面应以表现人物的各种活动为主。
师:你准备选择怎样的内容才能表现出“放学了”这一主题? 生:选用有意义的、有趣的活动来表现。师:你认为最令你难忘的、有趣的场面有哪些? 生:最有意思的活动一定是自己最喜欢的活动。
设计意图:经过讨论解决画面的选材问题。启发学生表现自己最喜欢的活动。
2、解决人物动态。提出问题:
师:定了自己要表现的主要内容后,下一个问题该考虑什么了? 生:怎么表现这个活动,才能表现出欢乐、热闹的场面。师:你认为难点是什么? 生:难点是人物的动态。(板书)
课件演示:直立的人和动态的人图片对比。师:人在活动时身体的哪些部位产生了动态的变化?
小组利用活动人模型摆出各种动态的规律。汇报:运动时关节发生了变化,躯干产生了变化……
板书:四肢、躯干、头部
设计意图:根据观察、探究、学生分组合作解决绘画的难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请学生画出一个人物动态。学生对所画动态进行评价。设计意图:指出其作品的优缺点,解决绘画中的主要问题,进一步突破难点,体会学习方法。
3、解决画面构图。
师:怎样表现放学后大家活动得热闹、有趣,画面的构图也很重要。
提供三组人物构图的活动教具,请学生通过拼摆完成构图。学生分组联系组织画面,并说出自己的思考。
设计意图: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构图,解决构图中人物疏密关系。
4、看课文,欣赏学生范作。师:书中的作品给你什么启发?
师:其他学生的美术作品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
欣赏其他学生的作品,交流经验。通过讨论来完善自己将要绘制的作业的构思。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评述解决构图问题。
5、投影
补充介绍在构图和选材上有新意的作品
(四)、学生作业,老师指导,学生绘画。作业提示:1.可采用多种绘画形式。2.可以组为单位画一幅长卷。3.也可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辅导中教师随时发现有新意的创作,随时提出表现,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五)、小结
组织交流,学生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领略绘画创作的喜悦。
六、反思
学生的积极性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这课《放学了》中,我尽量启发学生从多维角度谈自己的爱好,避免出现作业内容单一的问题。引导学生多看课本上的图片,多让学生欣赏好的作品,开拓学生眼界,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充分讨论活动的内容。
为了帮助学生表现各种人物动态,解决画面构图问题。我让学生利用人体结构模型探究人体运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