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身医学教学大纲
心身医学教学大纲
(适用于应用心理学)
一、前言
心身医学是研究心身相互关系的科学。从广义的角度,是指医学领域所有涉及心理与生理关系的问题。从狭义的角度,则主要涉及心身疾病的基础和临床问题。两者都与医学和心理学有关,因此心身医学应属交叉学科。心身医学这门课程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心身医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包括心身医学的概念、发展、理论组成;心身疾病的诊断、干预的原则与方法。第二部分介绍各种心身疾病(或心身问题)的一般临床诊疗问题。第三部分介绍应激相关障碍,从心理因素的病因学角度介绍了心身相关的临床知识,便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心身医学。
本课程四年制应用心理学专业总学时理论32学时。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心身医学概述
目的要求:
1.掌握心身医学的概念、组成。
2.熟悉心身医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3.了解心身医学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心身医学概念的产生
心身医学的涵义。心身医学的历史。
第二节 现代心身医学的组成
心理学因素。生理学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临床心理生理学研究。
第三节 心身医学的发展与现状
心身医学的发展。心身医学的未来发展。
第四节 心身医学的重要性
心身健康的需要。对医学的重要性。对应用心理学的重要性。
第二章 心身相关的理论
目的要求:
1.掌握精神分析、行为学习、皮层内脏相关、心理应激、神经生物学的一般理论。
2.熟悉心身相关的理论的实验研究。3.了解这些理论与心身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精神分析理论
基本理论与概念。精神分析理论与心身相关。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观察学习理论。
第三节 皮层内脏相关理论
皮层内脏相关的实验研究。皮层内脏病理学。皮层内脏相关的认识论特点。
第四节 心理应激理论
应激与心理应激的概念。应激的作用过程模型。心理应激与疾病。
第五节 神经生物学理论
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神经-免疫系统。
第三章 心身疾病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心身疾病的概念、范围。
2.熟悉心身疾病的诊断、晤谈和功能检查。3.了解心身概念的发展历史。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从心身疾病到心身障碍
古代心身概念的由来。现代心身概念的产生。
第二节 心身障碍的范围
心身疾病的流行情况。心身疾病的分类。心身疾病的范畴。
第三节 心身疾病的诊断
诊断心身疾病的认识基础。心身疾病诊断模式。心身疾病诊断程序。心身疾病诊断要点。
第四节 心身疾病诊断性晤谈与功能检查
心身疾病诊断性晤谈。自主神经功能状态检查。自主神经功能检查。心身疾病临床评估的展望。
第四章 心身障碍诊治中心理评估的应用
目的要求:
1.掌握心身障碍诊治中常用的心理测验和评定量表。2.熟悉心理测试在心身医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3.了解精神科评估与会诊。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常用心理测验
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神经心理学评估。
第二节 评定量表
心身健康相关量表。应激及相关因素量表。
第三节 心理测试在心身医学中的应用
问卷实施前的注意点。问卷实施过程中的注意点。问卷结果分析时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 精神科评估与会诊
精神科会诊的流程。
第五章 心身障碍的治疗原则
目的要求:
1.掌握心理治疗方法。
2.熟悉心理干预的分类、形式和原则以及心理治疗的原则。3.了解精神药物的使用原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心身障碍的心理干预
一般概述。心理治疗原则。心理治疗方法。
第二节 精神药物的使用原则
抗焦虑药。抗抑郁药。
第六章 神经系统心身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脑血管病、癫痫、头痛、肌纤维疼痛综合征、慢性疼痛的心理社会病因和心理诊断与干预。
2.熟悉脑血管病、癫痫、头痛、肌纤维疼痛综合征、慢性疼痛的心理生物学机制和心身反应特点啊。
3.了解脑血管病、癫痫、头痛、肌纤维疼痛综合征、慢性疼痛的定义、特点和症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脑血管病
一般概述。心理社会病因。心理生物学机制。心身反应特点。心理诊断与干预。
第二节 癫痫
一般概述。心理社会病因。心理生物学机制。心身反应特点。心理诊断与干预治疗。
第三节 头痛
紧张性头痛。偏头痛。
第四节 肌纤维疼痛综合征
一般概述。社会心理病因。心理生物学机制。心身反应特点。心理诊断与干预只来哦。
第五节 慢性疼痛
一般概述。社会心理因素。心身反应特点。心理诊断与干预。
第七章 睡眠障碍
目的要求:
1.掌握失眠症的病因、诊断和治疗。2.熟悉其他类型的睡眠障碍。
3.了解睡眠-觉醒周期、睡眠的功能。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睡眠生理
睡眠-觉醒周期。睡眠的功能。
第二节 失眠症
概述。失眠的病因。失眠的分类与诊断。失眠的治疗。
第三节 其他类型的睡眠障碍
发作性睡病。睡眠运动障碍。异态睡眠。
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
目的要求:
1.掌握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的心理社会病因和心理诊断、干预与治疗。
2.熟悉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的心理生物学机制和心身反应特点。
3.了解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的定义、特点和症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急性应激障碍
一般概述。心理社会病因。心理生物学机制。心身反应特点。心理诊断。干
预与治疗。
第二节 创伤后应激障碍
一般概述。心理社会病因。心理生物学机制。心身反应特点。心理诊断。心理干预与治疗。
第三节 适应障碍
一般概述。心理社会病因。心理生物学机制。心身反应特点。心理诊断。心理干预与治疗。
三、教学时数分配表
课 程 内 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合 计
心身医学概述 心身相关的理论 心身疾病总论
心身障碍诊治中心理评估的应用 心身障碍的治疗原则 神经系统心身疾病 睡眠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 随堂考查
理论时数 4 4 4 4 4 4 4 2 32
四、主要参考书及文献
1.潘芳,吉峰.心身医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2.姜乾金.心身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 3.姚树桥,孙学礼.医学心理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 4.杨艳杰.护理心理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
(***)
第二篇:《心身医学》读后感1000字
《心身医学》读后感1000字
徐玮
这篇文章是袁老师的学生徐玮读《心身医学》的感想。《心身医学》是袁老师赠与他的研究生们的一本专业教材。徐玮在读完该书后,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解读该书所强调的心理因素在心身疾病中的重要影响,并阐述了她对于心身疾病的看法,最后提出了她关于如何避免心身疾病的观点。
《心身医学》读后感
《心身医学》这本书是医药教材,并且该书的编委们多在医学院或者医院工作,但这本书的视角和中心思想“很心理学”.(抱歉,我主观上将心理学和医学默认为是两个领域)。我所说的“很心理学”是指,针对某些疾病的治疗,编者主张寻找心理原因并解决心理问题,并不是单纯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说明,即使从医学的角度也得承认心理因素对某些疾病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有些时候心理因素应该是第一位被考虑的。
对书名的解读是我认为这本书“很心理学”的原因之一。我曾在发言中提过“身心疾病”,老师当时提醒我用“心身疾病”更合适,因为这样更能体现心理因素对躯体疾病的影响和重要性。这次看到《心身医学》这本书的名字,又让我想起老师当时对我的提醒。也正是因为曾经有老师的提醒,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就知道“心理因素”在这本书的内容中占据了多么重要的位置。
书中还有一些思想也体现了编者对心身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心理因素的重视。第一,编者在归纳引发疾病的因素时提到心理、生物和社会因素。进一步阅读作者对社会因素的解释会发现,其实很多社会因素也是需要通过“认知”这一中介变量实现,从本质上说,社会因素只是诱发了疾病,真正导致疾病的还是心理因素。第二 ,编者在介绍诊断程序时,阐明医生需要详细地了解患者的现病史,尽可能查明起病的原因,同时记录患者诉说时的表情、态度以及其他特殊情况。这种对患者的深入了解和对其“知、情、意”的观察也不同于一般门诊时的快速问诊。第三,编者强调在给患者解释疾病或作诊断时,除了关注症状外,还要关注症状本身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压力,即让患者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症状,减少症状带来的焦虑和恐慌。第四,在考虑疾病的影响因素时,编者强调患者的人格特点,尤其是“自我中心”这一特点,这与袁老师说的“绝大多数心理问题背后的核心性格问题是自我中心”不谋而合。第五,编者在讨论治疗原则时,强调治疗对患者人格的完善作用,这与袁老师说的“咨询的最终目的是帮助来访者完善人格”也是不谋而合的。
关于心身疾病,我觉得它可以被看作是机体不恰当的应激反应。关于应激,我在书中了解到“中等度应激可增强免疫应答”.也就是说个体适当地经历中等程度的应激是有益的。这让我想到,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会影响孩子发展免疫应答的能力。此外,书中说“社会支持对健康具有保护性作用”,社会支持在压力事件与个体之间起到缓冲作用。从更广义的角度来考虑,可以起缓冲作用的不仅是社会支持里的人际关系,我们的知识、见识、能力、经济水平都可以在压力事件作用于我们的时候起到缓冲作用,这就是袁老师说的“长各种本事”.所以除了通过中度应激增强免疫应答的能力外,还可以通过“长本事”来降低应激对我们心身造成的影响。
最后,我想总结一下:心身疾病的作用机制很像埃利斯的认知理论——各种刺激就是A,我们的认知加工了这些刺激形成了B,心身疾病就是C.不是刺激A造成的心身疾病,而是B造成的心身疾病。所以看来,捯饬好我们的加工机制B,就能避免这些心身疾病。
第三篇:浅述中医学的心身医学思想
浅述中医学的心身医学思想
摘要中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理论具体阐述人体心理过程和个体特征,能更好的说明心理疾病,指导临床疾病的辨证论及养生防病。关键字 中医学 心身健康 心理学
前言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和医学体系,是中华民族将生存过程中产生的感性认识,诊疗经验和古代哲学思想相结合,经历数千年的反复验证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医药学理论体系。而心理学也是有数千年历史的学科,在欧洲,心理学的 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时代。在19世纪末,心理学脱离哲学成为一门科学。尽管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或者动物的心理现象,似乎和中医学毫不相关,但是在某些领域二者却有着相通之处。
宋金元时期,由于社会动荡,人民生活贫困疾病丛生,促使医家们在各种条件下进行学术探讨,形成了中医学的学术争鸣时期。与此同时中医心理学思想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金元时期的中医心理学思想是以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为代表,他们受到《内经》启发,结合临床实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的学术思想。中医的情志学说在这一时期日益成熟,不仅对心理病机深入阐发,而且在实践上心理治疗广泛应用,使得金元时期成为了我国中医心理学史上公认的发展高峰时期。朱震亨(公元 1281—1358 年),字彦修,后人尊称丹溪先生,元代金华(今浙江省义乌县)人,他是我国医学史上具有开创性学术争鸣的著名金元四大家之一,也是医学成就最大的一位医家,他对其他三位金元四大家的学术思想均有一定的创造性发挥。朱震亨一生著述颇多,如《格致余论》、《局方发挥》等;他倡导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说,创相火病机论,善用滋阴降火的方药,为“滋阴派”的创始人;创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六郁学说”,首开治疗郁证之先河。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是心理学的第一故乡”,中医心理学的有关内容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有记载,并且中医在医疗实践中早就注意到心理因素,特别是情志与健康的关系,提出了神形合一、天人合一的观点。认为人的健康、疾病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志变化均有着密切的联系。关于防病治病、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有关心理学的记述,在《黄帝内经》162篇中,其篇名或主要内容与心理学问题有关的即占32篇。在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397条中占n%,113方中占19%。此后,历代医籍包括医案中以心理因素作为主要病因或以心理现象作为主证之一的也占相当比例。这些宝贵的医学遗产也大大丰富了心理学的理论和思想,为中医心理学奠定了基础。例如,《黄帝内经》中对人的欲望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有明确的论述:“黄帝日: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可寿百岁。”“以欲竭其精,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知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 居无节,故半百而衰。”„„这些论述精辟地指出了人的心理欲望的膨胀对健康的危害,提出了“养生必节欲”的思想。所有这些中医经典对人的心身合一的论述,都证明从我国二千多年前,就产生了诊治疾病时要融入对人的心理因素调节的思想。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际关系的复杂,居住环境的拥挤,工作负担的加重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加剧了人们的心理压力,使得心理因素在现代人的健康中日益成为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因素。由于心理原因而诱发人的躯体症状或器官发生病变,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数量急剧上升。人们通常把这
样现象的疾病称为心身疾病或心理生理障碍。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偏头痛、神经官能症、月经失常、流产、更年期综合症、性功能障碍等,都与人们的情绪状态、人格特点、神经类型等有着密切关系。这就迫使人们不得不把单纯的生物医学眼光转向多维的心理-一医学视野,在医学手段的防治中加人心理辅助治疗。特别是中医学,它对于人们“七情六欲”的让释与分解, 本身就和心理学有着天然的相通之处,二者的结合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然的。
西医过去有“生物医学模式”,现在又有“生物一一社会-一心理医学模式”。那么,中医有没有自己的模式,何为中医模式呢?这个问题可以追溯到古老的《黄帝内经》。《内经》虽然成书于两千多年以前,但它包含了丰富的学术思想和完整的理论体系,其论述的内容十分广泛。着重强调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人的形体与心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指出人不仅要受到自身生命活动规律的支配,而且要受到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思维规律的支配。这样,《内经》在详细阐述整体观的过程中,蕴含了一个伟大的思想,这个思想的核心在于确立了中医模式的雏型,即“人体—自然--一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这个模式的确立,是《内经》学术思想的最高成就。就中医和心理学结合的模式来说,中医心理学已成为一个专门学科,自成体系,独具特色。
对于培养一名合格的医生来说,传统的医学教学体系,受生物医学的束缚,把人体疾病的防治放在实验和定量的基础上,认为化学和物理的语言足以解释生物现象,这样在疾病的诊治和预防上,突出了生理的一面而忽视了心理的一面。而中医学与心理学的介人,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它用系统的观点,把人看成既是自然的,又是社会的。客观地把人作为有血肉、有生命,同时又有思想、情感和
心理活动的有机统一体来对待,认定人的心理活动也同其生理活动一样,必然会反映在健康和疾病的问题上。它的实践意义就在于完全在医学上引人了新的观念,开阔了医生的视野,使他们站在新的高度、新的角度去考虑医学间题。对于临床工作者而言,这些可以成为指导医疗实践的思想基础,不仅决定了医生对病人和对疾病的态度,而且还影响着医生的临床思维过程,直接关系着病人的治疗、转归;同时也直接关系着医生本身业务能力的充分发挥和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而显得格外重要。目前,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在临床上的运用不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有独到之处。如导引气法(气功)在我国古代就已成为人们常用的强身健体的方法,现已为世界上许多人所采用。另外,静志安神法,说理开导法,怡悦开怀法,移情易性法,以疑释疑法等,特别是以情胜情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常能收到出奇制胜的疗效。
中医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心理治疗经验,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与心理学在某些方面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更进一步的验证中医学的科学性、实用性。为以后中医治疗心理疾病或者心理保健提供一些思路,在中医心理治疗方面开拓新的思路,使之满足大众健康的要求,拓展中医生存新空间。仅愿祖国传统医学和中医心理学之花在新世纪开的更馨香。
参考文献
1、李世通,吕学玉,张鑫,王冠英,王米渠,王卫东 中医心理学相关概念
辨析
2、王克勤 再论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框架
3、程乐平浅论中医心理学基础
4、孙枚 中医学与心理学的相通性初探
5、高巧林 朱震亨中医心理学思想
第四篇:教学大纲
兽医免疫学(Veterinary Immunology)
一、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兽医免疫学(Veterinary Immunology)课程编号:
课程总学时: 48(其中,讲课 32 学时,实验 16 学时,上机 0 学时,课外总学时 0)课程学分:3 课程分类:必修
开设学期:每学年第一学期
开课单位: 动物医 学院 预防兽医学 系
传染病与微生物学 教研室 适用专业:动物医学 所需先修课:兽医微生物学 课程负责人:郭鑫
二、内容简介
本科生课程《兽医免疫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也是学好兽医微生物学、动物传染病学、兽医病理学和兽医寄生虫学的基础。本课程具有知识更新快、发展迅速、实践性强等特点,是预防兽医学的重要主干学科,也是构成完整的兽医科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广泛渗透到兽医科学乃至生命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本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免疫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教会本科生免疫学的基本实验操作。基础理论知识的内容主要包括免疫的概念、免疫学的发展及应用,抗原和抗体,免疫系统及免疫应答的机制,变态反应,抗感染免疫和免疫防治等,其中的重点为抗原、抗体、免疫应答、免疫防治、抗感染免疫等;实验方面的主要内容包括免疫血清学反应的影响因素、常规血清学试验技术、细胞免疫检测技术等实验原理及操作,其中的重点为凝聚性试验、酶标抗体技术、荧光抗体技术、细胞免疫检测技术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为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毕业后从事与兽医相关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教学大纲
1、课堂讲授部分
绪论(2学时)
免疫的概念,免疫的基本特性、基本功能,免疫学的发展简史,免疫学的应用
第一章 抗原(3学时)
抗原与免疫原的概念,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抗原表位,抗原的交叉性,抗原的分类,重要的抗原,佐剂与免疫调节剂 第二章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4学时)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免疫球蛋白的种类与抗原决定簇,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与免疫学功能,动物的免疫球蛋白,抗体产生的克隆选择学说,抗体分类 第三章 抗体的人工制备(1学时)
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催化抗体 第四章 免疫系统(2学时)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黏膜免疫系统与红细胞免疫系统;细胞因子的种类和来源,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活性,主要动物的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的应用。第五章 补体系统(2学时)
补体系统的概念、组成与性质,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补体激活后的生物学效应
第六章 免疫应答(2学时)
概述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抗原的加工和递呈,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第七章 变态反应(2学时)
过敏反应型(Ⅰ型)变态反应,细胞毒型(II)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Ⅲ型)变态反应,迟发型(Ⅳ)变态反应 第八章 抗感染免疫(2学时)
先天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获得性特异性免疫的因素,抗细菌感染免疫,抗病毒感染免疫,抗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第九章 疫苗与免疫预防(4学时)
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疫苗的种类,疫苗免疫接种,免疫失败 第十章 免疫学技术概论(2学时)
免疫血清学技术的类型及反应的一般特点,细胞免疫技术的种类与用途,免疫制备技术的种类,免疫学技术的应用,免疫学技术的发展趋向 第十一章 凝聚性试验(2学时)
凝集试验,沉淀试验
第十二章 标记抗体技术(2学时)
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免疫酶标记技术,放射免疫测定 第十三章 中和试验和细胞免疫技术(1学时)
毒价的滴定,终点法中和试验,空斑减少试验;免疫细胞数量检测技术,T细胞亚群测定技术,免疫细胞活性检测技术,细胞因子检测技术 第十四章 免疫检测新技术(1学时)
SPA免疫检测技术、生物素-亲和素免疫检测技术、免疫胶体金检测技术、免疫电镜技术、免疫转印技术、免疫沉淀技术、PCR-ELISA、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免疫传感器、免疫核酸探针技术、生物芯片
2、实验、实习部分
实验一 琼脂双向单扩散试验(1.5学时)
通过以牛血清白蛋白、兔抗牛血清白蛋白抗血清为实验材料,进行琼脂双向单扩散试验,要求学生掌握试验的操作程序和结果判定记录方法。实验二 琼脂双向双扩散试验(1.5学时)
通过以牛血清白蛋白、兔抗牛血清白蛋白抗血清为实验材料,进行琼脂双向双扩散试验,要求学生掌握试验的操作程序和测定血清琼扩效价的方法。实验三 对流免疫电泳(1.5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对流免疫电泳的操作要领和用途。实验四 火箭免疫电泳(1.5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火箭免疫电泳的操作程序和结果计算方法,熟悉其用途。实验五 间接血凝试验(3学时)了解抗原致敏红细胞的方法,掌握间接血凝试验微量法的操作要领和结果判定方法,以及抗血清凝集效价的记录方法。实验六 免疫荧光抗体标记技术(3学时)
通过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免疫荧光检测的操作,要求学生掌握荧光抗体染色间接法的基本要领和用途。实验七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4学时)
通过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要求学生掌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法的基本操作程序和试验结果判定方法,以及抗血清ELISA滴度测定方法。
3、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 材:杨汉春.动物免疫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主要参考书:杜念兴.兽医免疫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陆承平.兽医微生物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毕爱华.医学免疫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 P M Lydyard et al.Instant Notes in Immunology.BIOS Scientific Publishers Limited,2000 Janis Kuby,Immunology,3rd edition,New York,W.H,Freeman and Company,1997 Abbas Ak,Lichtman AH, Pober JS.,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4th edition,W.B Saunders Company,2000 4.习题作业安排
每次课后留复习思考题(详见教材各章节后的复习思考题),实验课要求写实验报告,检查作业的方式为课堂提问。
四、教学大纲说明
1、教学目的与课程性质、任务
教学目的: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掌握兽医免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课程的性质:该课程是动物医学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是学好兽医微生物学、传染病学、病理学和寄生虫学的基础,也是构成完整的兽医科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并广泛渗透到兽医科学乃至生命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该课程具有知识更新快、发展迅速、实践性强等特点,是预防兽医学的重要主干学科。
课程的任务:阐明免疫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教会免疫学的基本实验操作。
2、课程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
课程的主要内容:基础理论知识的内容主要包括免疫的概念、免疫学的发展及应用,抗原和抗体,免疫系统及免疫应答的机制,变态反应,抗感染免疫和免疫防治等;实验相关方面的主要内容包括免疫血清学反应的影响因素、常规血清学试验技术、细胞免疫检测技术等实验原理及操作。课程的重点:基础理论部分的重点为抗原、抗体、免疫应答、免疫防治、抗感染免疫等;实验操作部分的重点为凝聚性试验、酶标抗体技术、荧光抗体技术、细胞免疫检测技术等。
课程的深度:本科水平,可为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毕业后从事与兽医相关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3、教学要求与主要环节
教学要求: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课堂讲授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理解常规免疫学实验的原理并将其灵活运用到实验中。
主要环节:该课程主要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每章内容均备有思考题、讲课过程中随时提问)、实验室操作(每次实验前要求预习、实验后要求写实验报告)和考试(平时考查成绩占总评成绩的10%、实验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执笔人:郭 鑫 审定人:杨汉春
第五篇:教学大纲
妇产科教学大纲
女性生殖系统
【总体目标】 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功能,学习有关女性生殖器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知识。
1.解剖和生理 【达到目标】
(1)说明女性骨盆以及女性内、外生殖器官的解剖特点及邻近器官的关系;(2)说明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过程和生理功能;(3)能评价血中性激素的生理作用;
(4)能说明月经周期的调节机理和排卵机制。
2.疾病
【达到目标】
(1)能说明女性生殖系统(外阴、阴道、宫颈、盆腔)感染性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了解性传播疾病(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3)概述女性生殖器肿瘤(子宫颈癌、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卵巢肿瘤)的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4)能说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的病理变化、鉴别诊断、临床及转移表现、诊断和治疗、重点化疗;(5)能说明子宫内膜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
(6)能说明不孕症的病因、诊断,治疗原则。了解试管婴儿及人工授精的适应证。(7)了解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
3.症状
【阴道出血】 能概述原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
【月经异常】 能说明掌握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闭经的临床类型、临床表现特征、治疗原则及措施。了解多囊卵巢综合征、痛经、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异常白带】 了解种类、原因。
【下腹疼】 能说明性质、特点、原因以及鉴别诊断 【下腹部包块】了解部位、性质特点。4.辅助检查
【达到目标】
(1)明基础体温的表现和临床意义;
(2)价血中激素(FHS、LH、PRL、HPL、hCG、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的测定值;
(3)概述阴道、子宫颈、内膜的细胞学、组织学诊断的所见;(4)能说明肿瘤标记物的测定值和意义;
(5)概述盆腔内脏器和肿瘤的影象诊断(B超、CT、MRI、子宫输卵管造影)的所见。
5.妇科手术 【达到目标】
1(1)概述子宫次全切、子宫全切、次广泛子宫全切、广泛子宫切除术的适应症;(2)概述卵巢手术的种类和适应症。
(一)妊娠、分娩与产褥
【总体目标】 在学习妊娠与分娩和产褥期管理的必要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妇女保健、生殖医疗知识。
1. 妊娠生理 【达到目标】
(1)概述卵子受精、输送、发育、着床的过程。(2)能说明胎盘的形成和功能。
(3)能说明妊娠期母体生殖系统、乳房、血液、心血管系统及泌尿系统的变化特点
2.诊断和基本检查
【达到目标】
(3)说明在胎儿的发育过程中机能、形态和变化;(4)说明正常妊娠的经过;(5)说明妊娠的诊断方法;(6)概述妇女保健的意义。3. 正常分娩和产褥 【达到目标】
(1)能说明决定分娩的因素和枕先露的分娩机转。(2)概述正常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3)能说明产褥期母体的变化,特别是生殖系统,乳房等的生理变化。(4)能说明产褥期的临床表现、处理和保健。4. 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 【达到目标】
(1)
能说明主要的异常妊娠(流产、异位妊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多胎妊娠、异常骨盆)的诊断和处理;
(2)能说明主要的异常分娩,包括早产、产力异常(低张性宫缩乏力),产道异常(骨产道异常),胎位异常(臀位、横位、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处理。
(3)能说明主要的异常产褥(产褥感染、子宫复旧不全)的原因、诊断和防治;(4)能说明产科急救(产科出血、羊水栓塞、DIC)的临床表现和处理;
(5)能概述主要的妊娠合并症(心脏病、急性病毒性肝炎、糖尿病、贫血、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
5. 产科手术 【达到目标】
(1)能说明剖宫产术的适应证和术式;
(2)能说明产科助产术(产钳术、胎头吸引术、臀位助产术、臀位牵引术)的适应证;
(3)概述产科麻醉的特点。
(二)计划生育
1. 避孕方法 【达到目标】
(1)能概述宫内节育器的种类、避孕原理和临床应用;
2(2)能说明放置宫内节育器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及预防、处理;(3)能概述避孕药的种类、避孕原理、临床应用方法。2. 人工流产
【达到目标】能说明人工流产,包括药物流产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的防治。3. 节育措施
【达到目标】能概述输卵管结扎术的适应症、禁忌症、种类和并发症的防治。
二 临床实习
【总体目标】学习有关妇产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作好妇产科医生和进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掌握妇产科病史的收集、体格检查、病志书写;学习掌握女性的健康、妊娠、常见病、多发病的表现、诊断、治疗、预防和预后。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目标】
(1)能够掌握正常妊娠、分娩和产褥的基本管理技术;
(2)能够诊查主要疾病的临床表现、并能参与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并实施操作。【实习形式】产科、妇科病房、门诊。【实习的病种】
(1)产科:正常妊娠、分娩、产褥、流产、异位妊娠、异常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合并心脏病、产褥感染。
(2)妇科:女性生殖系统炎症、子宫和卵巢肿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月经失调、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
(3)计划生育:人工流产、宫内置节育器的方法。【技能的训练】
1. 产科病房:包括分娩室实习。
(1)学会观察产程、使用产程图,能在老师的带领下接正常产2~3次;(2)能掌握新生儿的处理,熟悉新生儿窒息的抢救过程;
(3)了解助产术(产钳术、胎头吸引术、臀位助产术)的适应证和方法;(4)参加剖宫产手术,了解手术适应证及操作要点。2. 妇科病房
(1)参加妇科手术,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开腹、关腹操作;(2)了解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3. 门诊
(1)学会阴道双合诊、腹部四步触诊检查法及骨盆测量法;(2)熟悉宫颈刮片、宫颈活体组织切片检查技术;
(3)了解人工流产(负压吸宫术、药物流产)、宫内置节育器的适应证和操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