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教材修改说明

时间:2019-05-15 06:44: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年级(下册)教材修改说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年级(下册)教材修改说明》。

第一篇:一年级(下册)教材修改说明

一年级(下册)教材修改说明

作者:盛大启

一、关于教学内容的调整

1.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独设立单元,安排在本册教学。原教材将20以内进位加法和20以内退位减法穿插安排在一个单元,放在一年级(上册)进行教学。现在,教材将这两方面内容分开编排,20以内进位加法在上册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在下册教学。这样,学生可以在较熟练地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再来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便于学生接受。

2.原教材中“认识乘法”和“乘法口诀”(即2~6的乘法口诀)两个单元移到二年级(上册),而将原二年级(上册)中的“加和减”(即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单元移至本册进行教学。原先考虑把乘法的一部分内容安排在一年级(下册),把加、减法的笔算教学安排在二年级(上册),是想使每一册的学习内容丰富一些,学生的学习情绪也可以得到调节。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想要建立初步的乘法概念异常困难,学生学得不轻松,教师教得也很累,经常要花去较多的机动时间才能勉强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这次修订时作出了上述的调整。

这样,整册教材的单元依次是:减法,认识图形,认数,加法和减法

(一),认识人民币,加法和减法

(二),统计,期末复习。

二、关于教材结构的编排

1.增加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教学时间。

原教材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教学时间总共安排了14课时。而修改后的教材,上册20以内进位加法安排了10课时,本册20以内退位减法也安排了10课时,和原来相比各增加了3课时。这就保证了学生能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把这部分重要的基础知识学扎实。

2.加强了对100以内数概念的教学。

在教学数整十数的例题中,教材把铅笔换成了小棒,以便于学生进行操作,并且最后突出了把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强调“10个十是一百”,使学生初步感知到“百”和“一”“十”一样,都是计数单位。在教学数的组成例题中,把原来的“你能数出二十三根小棒吗?”改成“摆二十三根小棒,怎样摆看得清楚?”引导学生通过操作,直观认识23是由2个十和3个一组成,加强了对两位数的理解。在接下去“想一想”的操作中,把三十九根添上一根后得到的10根单根的小棒捆成一捆,突出了“捆”的操作,使学生认识到3个十和9个一添上1,就是4个十,是四十。在按顺序填百数表的例题中,由原来的“选一排数读一读”,改成了“先横着选几行数,再竖着选几排数,分别读一读,你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加强了指导,使操作和思维有明确的方向,便于学生发现规律,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所有这些改动,都有利于学生加强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3.100以内加、减法口算和笔算的编排更加合理。

100以内的加、减法,既要教学口算,又要教学笔算。而在加法的口算和笔算中,都有不需要进位的,也都有需要进位的;在减法的口算和笔算中,都有不需要退位的,也都有需要退位的,情况比较复杂。如何使学生都能掌握好这些内容,有一个合理安排的问题。

从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历史来看,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教材是先教学加、减法的笔算,在学生基本掌握了笔算的计算方法后再带出口算。这样的安排,学生容易养成过分依赖竖式进行计算的不良习惯,即使很简单的数目也要在纸上写出竖式才能算出得数,不利于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后来考虑到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为了突出口算能力的培养,1986年以后的教材就改为先教学所有的口算,再教学笔算。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与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口算时,就觉得非常困难,很容易发生错误。但这部分内容又是很重要的基础知识,特别是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笔算中经常会遇到,例如笔算26×9,用十位上的2乘9得18,再加上个位进上来的5,就要用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口算。所以这部分口算不能降低教学要求。鉴于以上的认识,本册教材在这次修订时将口算和笔算结合起来,采取穿插编排的方法,力争做出更加合理的安排。

具体地说,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共分为两个单元。“加法和减法

(一)”单元中,先教学不进位加与不退位减的口算,再教学不进位加与不退位减的笔算。虽然口算、笔算的形式不同,但算理相同,学生容易理解、掌握。在口算教学中,通过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对比,突出了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在笔算教学中,通过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竖式的布列和计算,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的算理。“加法和减法

(二)”单元中,先教学进位加与退位减的口算,再教学进位加与退位减的笔算。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竖式布列的方法和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减的算理,再来学习进位加与退位减的口算,可以在头脑中再现竖式中数位对齐的表象,并作为口算思考的支撑,大大降低了进位加与退位减口算的难度。而学生在口算时理解了进位与退位的算理,又为学生学习笔算的进位与退位方法打下了基础。这样的安排,真正加强了口算与笔算的联系,使口算与笔算的教学相得益彰,有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4.结合计算教学,有计划地安排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计算教学中安排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不仅可以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但如果安排不当,则有可能会增加学习难度,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结合计算教学已经出现了求和及求剩余的实际问题。在这基础上,本册教材避开了计算教学的难点,又相继安排了求加数、求被减数、求减数以及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例如,在“减法”单元中,第一段十几减9是退位减法的开始阶段,既是全单元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第二段十几减8、7是退位减法的深化阶段;第三段十几减6、5、4、3、2是退位减法的巩固阶段,学生只需要将在前两阶段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迁移过来,学习难度不大。教材将这一阶段的例题以求加数的实际问题形式出现。即:在采蘑菇的情境图中先出示“一共采了11个”的信息。然后在图下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现:(1)白蘑菇(图)有5个,花蘑菇(图)有多少个?(2)

花蘑菇(图)有6个,白蘑菇(图)有多少个?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如果遇到已知两个数的和与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可以用减法计算来解决。又如,“加法和减法

(一)”单元中安排的三段教学内容虽然都是重要的基础,但与“加法和减法

(二)”单元中的进位加、退位减的口算和笔算相比要容易得多。所以,在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后面,安排了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在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的后面,安排了求减数的实际问题;在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后面,安排了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等到学习进位加、退位减的口算和笔算时,只是结合计算带着练习这些已学的实际问题。这样,就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去攻克进位和退位的难点,保证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为了能使本册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教学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新课前要重视对有关基础知识的复习工作。

现在有很多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只重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往往忽略了对已有知识的必要复习。创设情境固然重要,但学习新课之前的复习可以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习新课作好铺垫,促进学习的迁移。本册教材以计算教学为重点,很多新的计算方法都是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支撑点,教学新方法前对这些知识进行复习,就显得更为重要。例如,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的例题前,可以组织学生复习2~9各数的分与合、11~20各数的组成,复习已学的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填括号里的未知加数。这样,学生在学习例题时,就有可能在这些旧有的知识点上萌发出各种不同的计算思路,算法多样化的局面就得以自然形成。又如,在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与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的口算前,可以复习100以内数的组成,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口算;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与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前,除了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与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口算外,还应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在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时,可以复习一年级(上册)接触过的比较的一般方法,特别是一个对一个地排列比出物体个数多少的方法。这样才能使新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生长点。

第二,新课中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引领他们经历由动作思维→表象→抽象思维的过程,将外部的操作程序逐步“内化”成学生的智力活动方式,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认识图形时,要让学生通过画、找、围、涂、折、拼等操作,初步认识各图形的特征,建立起清晰的表象。又如,在探索100以内不进位加、不退位减的口算和笔算方法时,要让学生通过对成捆小捧或单根小棒的操作,感知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在探索进位加、退位减的口算和笔算方法时,要让学生通过把10根单根的小棒捆成一捆,或把一捆小棒拆成10根的操作,感知进位或退位的原理。同时,还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例如,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教学过程中,就应将学生摆小棒或拨计数器的过程,及时抽象成竖式计算的过程,包括进位或退位的过程。在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在操作后思考:如果我们不摆花片,怎样来列式计算?引导学生利用摆花片时得到的表象,把求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抽象成求13比8多多少,从而列出减法算式计算。

第三,练习中要重视相关知识的对比。本册练习中编排了一些题组用色块标出,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加强对比。例如,在教学十几减8、7后的练习中,通过进位加与相关的退位减的对比(如练习二的第1、8题),可以使学生感到想加法算减法这种思路的简捷,从而逐渐掌握这种思路,提高计算的速度。在教学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练习中,通过加、减整十数与加、减一位数的对比(如第47页与第53页两个“想想做做”中的第2题),可以使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与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练习中,通过进位加与不进位加、退位减与不退位减的对比(如第77页与第81页两个“想想做做”中的第2题以及练习

十、练习十一的第3题),可以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培养,从而可以减少计算中的错误,提高口算的正确率。

第四,对基本的口算要注意经常带着练习。本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与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都要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本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与一位数的口算,也要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这部分口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而且是进一步学习四则计算的重要基础,都属于基本的口算。为达到上述要求,可以对这些内容制成口算卡片或用其他形式,经常带着练习。最好每堂课都能安排两三分钟时间进行口头训练,踏踏实实,持之以恒,学生必将获益匪浅。

第二篇:一年级教材说明

一年级上册教材说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以第三次全教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一、教材编排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教材的开头是入学教育,用四幅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然后是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㈠10篇课文,识字㈡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每课认字12~14个。20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单的字。

二、教材特点

1、综合性:

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以便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汉语拼音、认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做好奠基的工作。学习内容的安排、学习能力的培养,从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例如,在汉语拼音阶段,适当出现短语、句子和儿歌,学生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部分汉字,把学拼音、识汉字、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加了趣味性,及早获得成就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又如,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设计了读读说说、读读画画、读读做做、读读演演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体现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以及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融合。

2、科学性:

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的编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以认字和写字为例,要求认的字,都是最常见的、出现频率最高的;要求写的字,都是最常用的、最简单的。儿童最先认的字,是与他们的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爸、妈、我”。全册要求认识的400个字,都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常用字。此外,识字的安排重视汉字本身的规律,采用象形字、会意字、看图识字、按事物归类识字等形式,使儿童在识字的同时了解汉字文化,认识身边的事物。要求写的100个字,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独体到合体的顺序编排,每课只写3~4个字。结合写字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打好写字基础,使每个学生不仅能把字写对,而且能把字写好。

3、时代性:

这册教材大幅度更新内容,不仅面目一新,而且富有时代气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如,《我多想去看看》表现了少年儿童对祖国的热爱,《自己去吧》体现了对独生子女主动锻炼、大胆实践的企盼,《借生日》《平平搭积木》赞扬了儿童关爱他人、敬爱父母的美好心灵,《爷爷和小树》《小熊住山洞》蕴含着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因素。此外,有关计算机、自选商场等具有现代气息的内容,城市、农村、学校、家庭生活的内容,通过有趣的故事渗透科学常识的内容,在教材中均有反映。

4、趣味性:

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例如,在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中学习拼音、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摆等游戏中,巩固知识,启迪心智,培养动手能力;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植自信。教材中安排的各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都有助于学生在游戏中、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

5、广泛适用性:

针对我国地域辽阔、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国情,本册教材内容兼顾城乡,难度适中,分量适当,为教师、学生留有拓展和创造的空间。在识字方面,采取种种方式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认字,如,在语文园地中

鼓励学生认姓氏字、牌匾字,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认记身边的汉字,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又如,本册最后编排了两课连环画形式的课文《雪孩子》和《小熊住山洞》,每课有少量生字,但全文不注拼音,教师可鼓励学生借助图画或通过其他方式认读生字,读通课文,在自己认字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获得自学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三、学习目标

1、汉语拼音:

⑴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⑵ 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识字与写字:

⑴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⑵ 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⑶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⑷ 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

⑴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⑵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⑶ 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⑷ 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4、口语交际:

⑴ 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⑵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⑶ 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⑷ 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使用本册教材要注意的问题

1、入学教育:

入学教育的四幅图画为学生提供了观察讲述的材料。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讲述图意。另外,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要把观察图画与参观校园、讲述感受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认识校园,了解学校常规,熟悉校园周边环境。对读书、写字姿势的指导,起步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让学生模仿图画中的小学生练一练。在以后的长期教学活动中,都要注意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断督促检查,常常提醒。

2、汉语拼音:

⑴ 这部分教材中安排了意境优美的情境图,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整合起来的情境图,有利于学习拼音,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有利于发展儿童的语言,有利于增强学习的兴趣。如第二课的插图,是一幅富有生活情趣的图画,既提示了学习的内容,有助于儿童记忆字母的音和形,又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图中的哪些部分和字母的形相似,通过观察图画,引出本课要学的字母和音节。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带调的音节和口语中的词语联系起来,说一个词或一句话,以巩固这些音节。做到观察图画、学习拼音和说话训练的有机结合。

⑵ 本册教材拼读音节的呈现形式与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拼音部分有所不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每课要求拼读的音节,大多展现的是拼读过程,而这册教材主要以拼读结果的形式呈现。这样编排的好处是,儿童可以和音节多次见面,加快拼读的熟练程度,可以更好地发挥帮助识字的作用。需要提醒的是,这样编排的目的并不是要求直呼音节。

⑶ 在拼音教材中还安排认识70个汉字。这样做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这些字只要求认识,即能读正确,结合语言环境大致了解意思,不要求书写,也没有认识偏旁的任务。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作字形分析,让学生整体认记即可。

⑷ 在拼音教材中编排一些儿歌,主要为了复习本课和前面学过的字母和音节,巩固汉语拼音;进行初步的语言训练;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些儿歌只要在教师的领读下读熟即可,不要求学生背诵,更不宜分析讲解。

总之,教学汉语拼音部分,首要任务是学拼音,其次是认汉字,再次是读儿歌。要保证主要任务的完成。

3、识字、写字:

⑴ 本册要认的字,与以前所理解的识字,要求有所不同,学习方法也有所不同。增加认字量是为了提早阅读。所以,只要学生能把所认的汉字用于阅读就可以了,既不要求书写,也不要求对字形做过细的分析。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环节复习生字,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让生字反复再现,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在识字教学中,可以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知识和方法。如,结合认识汉字,认识最常见的偏旁;如果新学的汉字中某一部分是已认过的独体字,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识记。但是,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避免对每个字都进行分析,尤其是要避免对汉字中某些不认识的部件、字形复杂的部分进行分析。

⑵ 在识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汉字。还要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并注意提供机会,让学生交流课外识字的途径与成果。

⑶ 识字要求不要一刀切,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要认识到汉字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认字也是一个由生到熟、在复现中巩固的过程。教师只要做到当堂多次见面,特别是多次在语言环境中复现,课后及时复习巩固,学生就一定能很好地完成识字任务。

⑷ 在一年级起步阶段,要打好写字的基础。教师要具体指导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边指导,边示范,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因而写字练习要体现弹性,对不同学生可以提出不同要求。4、阅读:

⑴ 低年级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最好还能读出感情来。要重视指导朗读。指导朗读要体现层次性,每次朗读都要有不同要求,朗读的形式要多样,要能引起学生的朗读兴趣。此外,还要重视范读的作用,遇到长句子和不容易读好的句子,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

⑵ 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鼓励学生读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同一篇课文,学生常常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教师都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这样可以体现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他们的思维。

⑶ 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读、背教材里的好词佳句,还要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课外读物中好的词语和句子。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积累语言的过程中,丰富自身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

⑷ 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顺应儿童年龄特点,以读背为主。教学重点应放在读、背、识字、写字上。教师不要主动讲解古诗的意思,如果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作简要回答,不宜逐字逐句地讲解。

⑸ 教材中除了一般课文以外,还安排了两课连环画形式的课文。这两篇课文全文不注音,教师要鼓励学生借助图画阅读,还可以用猜读、跳读,遇到不认识的字问别人等方法读课文,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5、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

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的题目,主要应由学生独立完成,有些题目,要倡导合作和相互交流。如,遇到疑难可以向同学请教,或与同学一起讨论;做完之后可以同桌或小组交换评价、订正。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个别辅导;发现带有共性的问题,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在进行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教学时,教师应鼓励独立思考,引导发现,举一反三,形成能力。

6、口语交际:

⑴ 本册安排的六次口语交际都配有图画,但图画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如,《有趣的游戏》配有三幅图,这是三幅提示性、辅助性的图。教学时,不仅仅限于说图上的游戏,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做过的有趣的游戏。再如,《这样做不好》配有两幅图,这两幅图则是进行口语交际的主要凭借。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说说每幅图的图意,再讨论怎样劝说践踏草坪的小朋友和不注意节约用水的阿姨。总之,教师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发挥图画的作用,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插图。

⑵ 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要重视创设情境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在交际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际中去,用自己的语言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并对交际的过程予以调控,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交际过程中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并予以肯定、表扬,使学生感受到交际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教师要注意鼓励不善于言表的学生大胆地参与交流,对学生的语病要通过评议等方式予以纠正。在口语交际课上,要充分重视发展学生的语言。要体现由说得少到说得多、由说得不大好到说得比较好的训练过程。还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为了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本册教科书还配有多种辅助教材。除教师教学用书以外,还配有写字教材、教学挂图、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带、教案、同步阅读、语文练习、生字生词卡片(教师用、学生用)、小学生字词句手册。

一年级下册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教材解读

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8个专题。分为: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有趣的自然科学等8组。教材富有儿童情趣,时代气息扑面而来。每单元由导语、一课“识字”、4-5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构成.联系紧密,蕴含教育价值。如第一组,在优美简短的导语之后,以成语或四字短语编写了识字内容。“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鸳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8个反映春天景色的词语,组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画卷。学生既认了字,又激起了热爱春天的情感。4篇课文,有春天的景,有春天的人,有春天的事,有儿童喜爱的故事,有琅琅上口的古诗。学生找春天,画春天,在“语文园地”中唱春天,在“口语交际”中讲春天。教材安排的几幅精美图画,可帮助一年级小朋友更好地欣赏春天的美景。全单元体现了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和语文实践的整合,把语文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

(一)根据(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识字写字是小学一年级学习的重点。本册教材在第一册的基础上,本着多认少写的原则,要求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在本课认识的或以前已经认识、在本课重现的字。识字课改变了以前集中安排的做法,把8课识字分别安排在每组的开头。识字课的内容均贴近每一组专题、每一组课文的内容及语文活动的内容,这样,减轻了随文识字的压力。为了让孩子们乐于识字,教材选取了孩子们喜闻乐读的内容,采用了活泼多样的形式。如“识字4”:“蜻蜓半空展翊飞,蝴蝶花间捉迷藏。蚯蚓土里造宫殿,蚂蚁地上运食粮。蝌蚪池中游得欢,蜘蛛房前结网忙。”这些句子,读来节奏感极强。学生认识了“蜻蜒、蝴蝶”等表示小动物名称的词,初步了解了形声字声旁标音、形旁表义的特点,还悟到了“什么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这一句式的表达特点。教材还采用了诗歌、谜语、谚语等形式,渗透了中华传统文化。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也产生了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教材在编排时,还设置了发现情景,把许多识字方法,字词句中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暗含在学习内容之中,提醒学生认真观察。如“语文园地一”中,设计了“今天,我发现了两种识字的方法,你知道是什么吗?”“语文园地二”中采用同伴提示语的方式:“我发现这些宇可以用减一减,加一加的办法来学。你发现了吗?”学生自己逐步掌握识字方法,举一反三.由已知推及未知.由新知贯通旧知,为后继学习打下基础.使识字的过程成为一个不断观察、不断探究、不断发现的过程,学生能充分享受不断发现识字规律的快乐。为了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字,教材还将孩子们的视野从;幅本引向身边的生活和社会情景中.引导他们从同学的名字中认字,看电视时认字,去商店买东西时认字,走在大街上认招牌、广告上的字,在其它学科的教科书上和课外书上认字……将识字教学延伸到孩子们的生活。为鼓励学生主动认字,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教材以“识字擂台”、“识字加油站”等形式,或竞赛,或激励,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所学所得,品味努力之后的成功感,真正落实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二)本册教材共有34篇课文,另加5篇选读课文,新编选的课文占全部课文的一半以土:。教材选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性。不仅选择了传统的经典性文章,如《司马光》《乌鸦喝水》《秤象》《古诗二首》等,还选择了反映保护环境,介绍自然常识和科技成就,渗透现代合作、诚信、关爱等意识的文章。选文的体裁多种多样,有童话、散文、诗歌、故事、科普文章等,优美有趣,令人耳目一新.符合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想像世界。(三)

“语文园地”是本套教材的一大亮点。内设四个板块:“我的发现”主要引导学生陆续发现一些常用的识字方法;

“日积月累”帮助学生巩固生字,鼓励积累美浏佳句;“口语交际”促进学生相互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旨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学生表现自己,与同学交流学习成果的机会。

教材的叙述性语言极具亲和力,不论是课前的导语,还是课后的练习,或是语文园地,都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亲切、自然地道出。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所提倡的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伙伴关系和朋友关系。

教学建议

首先,要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程提出语文素养这一全新理念,不再将教学目标局限在知识和能力的狭小范围。因而教师要准确理解教材编辑意图,把握教材以专题形式编排的特点。要通读全册教材,一组一组地钻研,把握每组教材围绕哪个专题,选用哪些内容,有哪些要求,重点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习惯。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教学设计,采取自主、合作学习的措施。如教第二组,可充分利用导语“我们爱自己的家,爱爸爸妈妈,爱家里的每一个人”,引导学生走进温暖的家。以三字经形式编写的识字课,要求学生在会认、会写、会读的基础上,懂得尊敬长辈、敬爱父母、主动为家庭承担责任的道理。《看电视》《胖乎乎的小手》《棉鞋里的阳光》,《月亮的心愿》等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告诉孩子:多替他人着想,敬爱长辈,乐于助人。在“说说做做”里,可安排“我替爸爸——;我帮老师——;我为大家——”的句型训练,这既是语文基础训练,又可培养学生主动为大家服务的意识。在口语交际中,可讨论:“要是爸爸妈妈不让自己做家务事该怎么办?”总之,教师要通盘考虑、整体设计,制作出让学生乐于学习的“课堂大餐”。

其次,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根据教材特点,教师可大胆实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①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探究、辨析、会文悟道,进行参悟式学习。教授第18课《四个太阳》,可设计提问:“绿绿的太阳”、“金黄的太阳”、“红红的太阳”、“彩色的太阳”分别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你认为四季的太阳是怎样的颜色?回答这些问题,既要求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又要求学生有独特的感受。②创设话题情境,引发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本册教材非常重视写字教学,与第一册不同.每课要写的5-6个字大多有一定的规律。可在学生书写之前引出话题:我怎样写好这几个字。学生在群体的交流中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养成自主写字的能力。③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现场”经历获取语言运用的直接经验,进行体验式学习。具体方式有:摹读求体验。如《美丽的小路》,可摹仿鸭先生、兔姑娘、鹿先生进行对话,体味他们语言中蕴涵的思想感情。比较体验。如第29课《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中有两幅教学插图,教师可引导学生将第一幅图中“焦急不解的雄日”与第二幅图中“笑逐颜开的雄日”比较,领悟诚信的含义。视听求体验。一年级学生受年龄与经历的限制,对很多复杂的事理难以获得真切的感受,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真实直观地层示出来。④创设语用情境,在真实的生活中让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实用式学习。总之,不论运用何种教学方式,都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教学中,只要学生愿意思考,学习取得实效,就是好的学习方式。

第三,重视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一年级学生处于入学的启蒙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是不可忽视的。一是认字要落实。要求认识的550个字一定要认准,并能在其他环境中认识。二是字要写好。要求会写的字要写对写好,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写字习惯,并要了解字义,能口头或书面组词。三是课文要读好,能用普通话读出味道,读出乐趣。

第三篇: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说明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说明

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七色光”“口语交际”几个部分组成。

1、“入学教育”共两部分,主要通过图画让初入学的儿童认识校园,了解学校常规,熟悉校园周边环境,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习惯。

2、汉语拼音,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3、识字,分2组编排,每部分每课都配有一幅情景图,这样按排不仅能使学生情景图集中识字,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课文,每篇课文均由图、文、生字表、练习、笔顺图、描红六部分组成。课文部分具有头绪简、篇幅短、内容新、插图美、作业准的新点,具体表现在:⑴入选课文篇幅短,而且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活泼,插图新颖有趣。⑵每篇课文均为全文注音,这样安排既可复习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也有利于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培养阅读能力。⑶课后练习有朗读,背诵或复述,有汉字基本笔画的学习和按笔顺描红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体现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以及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融合。

二、教学要求:

1、学习习惯:

(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323个,会写其中的141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4、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5、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教学措施:

1、端正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紧扣教学目的进行教学。

2、在培养习惯、方法,要把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作为重点,严格训练,做到统一要求,规范练习,语文课上严格练,其它课上坚持练,家长协助配合练,检查评比促进练,持之以恒长期练。

3、在拼音教学中要摆正情境图、语境歌和学字母的关系,强化音节教学,重视教给学生拼读成直呼音节的方法,致力于学生独立认读能力的培养。

4、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把握好理解的度,摒弃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做到“读”字当头,多读、精讲、重视朗读背诵的指导,重视学生对语字的认识和积累。

5、重视范读、范写、范背,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并结合范读、范说进行听力训练,结合范写,进行观察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四、课时分配: 入学教育:1课时 拼音与识字:35课时 口语交际:5课时 阅读:20课时 写字:10课时 七色光:10课时

我们爱学校

教学目标: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了解学校环境,热爱学校,尊敬老师,渗透文明礼貌教育。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教学难点:向学生渗透文明礼貌教育。教具准备:音乐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说说图中有什么,图中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校长和老师在干什么,他们都说了什么。

二、方录音带,和孩子们一起学唱《上学歌》,学生可以和着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从而感受上学的快乐。

三、讲学生组织起来,参观校园,说说在学校了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喜不喜欢学校,从而了解学校的新环境。

四、结合图画,认一认“我们的学校”,练一练敬礼、问好。

语文大课堂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学习语文的新课堂,向学生渗透生活中处处可以学语文的大语文观。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学习语文的新课堂。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学习语文的新课堂。教学过程:

一、带领学生观察封面图画,并认识“语文”两个汉字。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翻书方法,认识目录和页码。

三、提问:是否下雨文书?说出原因,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四、引导学生观察语文第三、四页的图片,使学生明白看课外书、表演、观察社会和自然,也是学习语文的途径。

五、观察左下面的图,主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以生活为课堂,走上识字的开放之路。

六、观察右下面的一幅图:想一想,老爷爷可能给小朋友讲什么故事,把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在同学讲述的过程中,教师要组织、教育学生向书中小朋友那样认真倾听。

写字读书的姿势

教学目标:要从小培养正确地写字、读书姿势,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教学重点:从小培养正确地写字、读书姿势 教学难点:从小培养正确地写字、读书姿势 教学过程:

一、观察书中图画,明确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

1、认真观察图画,说一说写字、读书时的正确姿势应该是什么样?

2、讨论发言。

二、对照图画,学习正确姿势。

1、学生对照土逐项练习仿作。

2、明确“尺、寸”的概念。

3、小组同学互相检查,教师桌间巡视指导。

三、指导背诵读:读书写字姿势歌谣。

1、学生跟老师读歌谣。

2、同桌互背,小组背,最后齐背。

a

o e 教学目标:

1.学会aoe三个单韵母,能读准字母的音,认清字母的形。

2.认识声调符号,掌握aoe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调韵母的音。

3.认识书写汉语拼音的四线格,正确掌握aoe的笔顺,知道三个字母都占中格。教学重点:

1.学会三个单韵母的读音,掌握字母的形,能正确书写字母。2.掌握三个单韵母的声调。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正确读好阳平音。2.能直接读出带调韵母的音。教学准备:1.本课的教学挂图2.拼音卡片和学生用汉语拼音格本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谈话: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汉语拼音了。拼音可有意思了,它能帮助我们识字、读书、写话,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你们愿意学好它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aoe。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aoe,并用清晰、洪亮的声音读出字母的音。)

一、学习字母a

(一)教师出示a的挂图,让学生进行观察,然后提出下面的问题请学生回答。问:1.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做什么?

2.医生给小女孩检查嗓子,小女孩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借啊的音,学习字母a的读音)讲:这个“啊”字的读音就是字母a的音,发音时要把嘴张开张大发a的音(舌头不动)。教师范读a。学生学读a。

(二)教师指导学生细致地观察小女孩的头形和头后梳着的小辫子,以配合字母a的形进行教学。

问:1.图上小女孩的头是什么形状的? 2.她头后边梳着什么样的小辫子?

3.比较一下“a”和这些图形哪里很像呢? 教儿歌: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aa。

(三)认识汉语拼音本的四线三格指导写字母

讲:a的两笔要连起来写占中格,边写边念下面的儿歌: 先写左半圆,竖弯在右边。(书写时要注意:写左半圆时一定要在第二条线的下边一点起笔,然后从右向左画多半个圆,最后连写竖右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学写1—2个字母。

课中休息:儿歌表演: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aa。配合动作:两手比成圆形,然后同时向右甩手成羊角辫样,后半句用拍手动作。

二、学习字母o

(一)教师出示o的挂图,学生观察后提问。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讲:公鸡喔喔啼,“喔”的音拖长些就是o,发音时把嘴唇收拢成圆形。教师范读o。

学生学读o让学生把嘴张圆,舌头不动发“o”。

(二)学写字母o 请同学们看一看,字母o的形同图上什么地方很像,借公鸡叫的口形来帮助记忆o的形。教儿歌:太阳出来红彤彤,公鸡啼叫ooo。

(三)指导书写

讲:o的笔顺是从上起笔一笔写成占中格。学生学写1—2个字母。

三、学习字母e

(一)教师出示e的挂图,学生观察图中的白鹅,借鹅的音学习e 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讲:把“鹅”的音平读就是e,读时嘴是扁的,嘴角向两边拉,露出牙齿。教师范读e。学生学读e。

(二)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写的e像图上的哪一部分?讲:河水中“鹅”的倒影与字母e很相像。

教儿歌: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像个e。

(三)指导书写

讲:e的笔顺是一笔连写先内后外,占中格。(学生写字母一定要从中格的中间起笔,这样写出的字母上下才能均称。)学生学写1—2个字母。

四、巩固练习

1.看黑板读字母。2.看卡片读字母(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练习如齐读、抽读、个人读等)。3.看书(认识一下本节课所讲内容在哪一页,字母的规范写法在什么地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个单韵母,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拼音的四声,先请同学们读卡片,看谁读的准。复习三个单韵母,要求读准音

二、学习拼音的四声

(一)学习a的四声

讲:a有四个声调,这四个声调,用音调符号来表示写在字母的上头。板书:1234 讲:按照顺序把它们叫作:一声、二声、三声、四声。读作:1234。

(教师边讲边用手势来帮助学生掌握高、低、升、降的变化,手势是用右手按照声调符号的写法,做夸大动作。注意:教师要面向黑板,与学生一致。)

读:1.按顺序教师范读,速度要慢。2.按顺序学生学读,音要准确。3.按顺序指名读,检查学生读准确。

(这四个音中,二声与三声是难点,发现问题要给予纠正。)同学们为了读准四声,我们来学一首儿歌:

一声平,二声扬,三声一拐弯,四声往下降1234。4.打乱顺序练习读。

(对读不准的小朋友,教师要耐心启发帮助,方法可采用动作提示或口形提示。)

(二)学习o的四个声调(方法基本同上)讲:o和a一样,也有四个声调。

问:谁能像读a的四声那样,试着读o的四声?

练习读:从有序到无序地读,从齐读到个人读。注意读准二声与三声。课中休息

(三)学习e的四个声调 教师板书:1234 学生练读:从有序到无序,从齐读到个人读。

三、巩固练习: 1.读卡片:(要用大量的时间进行读的练习,特别是带调单韵母的二声和三声要反复练,每个同学都必须读准)。

2.抄写带调韵母,调号写在上格。3.练习书写。

ī

u ü 教学目标:

1.学会iuû三个单韵母,要求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2.学会读iuû三个单韵母的四声,要求准确熟练地读带调韵母。教学重点:1.学会iuû的音、形,能正确书写。2.掌握iuû的四声。教学难点:i在标调时头上去点,û在标调时头上有点。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1.本课的教学挂图2.拼音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aoe三个单韵母和它们的四声,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新的字母iuû。(教师在黑板上板书iuû,并用清晰、洪亮的声调读出字母的音。)

一、学习字母

(一)出示图1学习字母的音

问:图上画的什么?(借衣的音学习i)

讲:衣服的“衣”的发音与字母i相同。发音时,把嘴轻轻地张开一点,嘴唇不圆。教师范读i 学生学读i(要多叫几位学生单独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观察挂图学习字母的形

问:字母i与图上的什么地方很相像? 教儿歌:一竖占中格,一点在上边。

(三)指导书写

讲:i的笔顺是先在中格写小竖要占满格,然后在竖的头上离开二线的地方写小点。(书写时要注意,圆点不要点得又大又黑否则作业显得又脏又乱。)

二、学习字母u

(一)出示图2学习字母的音。

问:图上画的什么?(借乌鸦的“乌”,学习u)讲:乌鸦的“乌”的发音与字母u相同,发音时把嘴唇收成圆形,使中间留一个小孔。教师范读u 学生学读u(齐读,个人读,分行读等)

(二)观察挂图学习字母的形

问:字母u与图上的什么地方很相像? 讲:从字形上看u有些像喝水的杯子。教儿歌:u像一个茶杯子。

(三)指导书写

讲:u的笔顺是先写“”,再写“”,要写在中格。课中休息:方法同第一课。

三、学习字母û

(一)出示图3学习字母的音 问:图上画的什么?(借鱼的音学习û)

讲:把鱼的音平读就是û。发音时,口腔近似闭拢,双唇撮成一个小圆孔。教师范读û。学生学读û。

(二)观察挂图学习字母的形 问:字母û与图上的什么地方很相像?(学生应答出,鱼嘴与上面吐的两个泡泡合起来很像û。)教儿歌:û像小鱼吹泡子。

(三)指导书写

讲:û占中格和上格,先写u,再写头上的两点。(写û的两点时,要把两点的位置略微向中间靠拢一点,这样写出的字母好看。)

四、巩固练习1.看黑板读字母2.看拼音卡片读字母(注意把六个单韵母穿插练习)3.练习写字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学会了iuû的读音和写法,我们还要学会它的四声。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大家先来复习一下aoe的四声。复习三个单韵母的四声 1.有序地读四声。

2.无序地读四声,特别注意二声的读法。

二、学习iuû的四声

板书:īíǐì

ūúǔù

ǖǘǚǜ

讲:i在标调的时候要去掉头上的小点。

û在标调的时候不能去掉点,因为û去掉点就和u一样,所以不能去点。练习读:

1.按顺序读iuû的四声。

2.给合日常生活的一些音和字进行练习。衣服的“衣”(yī)阿姨的“姨”(yí)椅子的“椅”(yǐ)容易的“易”(yì)乌鸦的“乌”(wū)姓吴的“吴”(wú)五个的“五”(wǔ)耽误的“误”(wù)小鱼的“鱼”(yǘ)下雨的“雨”(yǚ)3.打乱顺序读四声。

4.加进aoe的四声进行练习。5.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课中休息:

把拼音卡片发到同学们手里。

1.拿一声卡片的同学起立,分别读手中的卡片。2.拿二声卡片的起立,方法同上,以此类推。3.拿a卡片的起立按顺序读卡片。其它卡片同a。

三、指导iuû四声的写法

注意:当字母的书写需占一、二格时,不要把上格占的顶了一线。

b

p

m

f 教学目标:

1、学会声母bpmf,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2、认识音节,学习“两拼法”,能准确拼读bp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教学重点:

1、教读、教写bpmf.2、学习拼读音节。

3、教学带调拼读。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指导儿童看“情境图”,通过谈话引出有关声母。

师问:爸爸带着一个小朋友去看什么呀?(看大佛)对,这就是“大佛”的“f”,相机出示卡片“f”指着图上的山坡部位,问,他们看大佛,要先爬一段什么呢?(山坡)这就是“山坡”的“p”,出示卡片“p”,这个小朋友看到大佛很好奇,就想——(用手去摸),这就是“用手去摸”的“m”,出示卡片“m”。这个时候旁边的大喇叭正在广播:“大佛是文物,我们要爱护文物,不要用手去摸!”这就是“广播”的“b”,出示卡片“b”。

二、教学发音

1、教学声母“b”

先让学生知道读音是“广播”的“播”,然后教师示范,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发音时的口型变化,教师带领学生练习发音。一定要读的又轻又短,2、用同样方法学习“pmf”

编口诀为“猴子推车ppp,兔采蘑菇mmm,手扶拐棍fff。”

三、读语境歌

指导儿童练读语境歌。“爸爸带我爬山坡,爬上山坡看大佛,大喇叭里正广播,爱护大佛不要摸。”

四、教学书写

先教笔顺,再描红,最后临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复习韵母:aoeiuv;声母:bpmf。要求把声母和韵母的音读准。

二、教学拼读

1、出示音节。教师出示:ba。告诉学生这就是“八个”的“八”,知道“八”的读音是“ba”,是由声母b和韵母a组成。

2、教师拼读。教师先范读,然后利用插图进行拼读:一个猴子推着b,一个猴子推着a,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遇猛一碰,b---a---ba。教师范读,学生随读,再适当选几个不同类型的音节进行拼读示范,学生随读。

3、学生试读。先练习bpmf与a相拼,开始教师可以领读,后面的可以让学生按顺口溜的规律,“溜”下去。练习熟了之后,就可以改为与iuv相拼。熟练后可以打乱顺序拼读,也可直接读出音节。

4、带调拼读。(1)出示音节。

出示bü,再引导学生看书上的插图,向学生讲明这是“八”的读音(同一音节不带调号读第一声)。

(2)教学读法。

用音节数调法。先用声母和基本声调(第一声)的韵母相拼,拼成音节,再看上面是哪个声调,就用这个音节按照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的顺序数下去,数到这个音节的声调为止。

5、用以上方法,教师辅导学生练习拼读

第四篇: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修改

第1课 影子的游戏

教学目的:1、2、3、通过描画自己的影子,感受图形的外在美。

通过描画和添加的表现手法,对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有初步的了解。在描画中,能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进行添加和组合。

课前准备1、2、收集剪影作品。

在大自然中寻找影子(在投影仪的照射下,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产生变化无穷影子造型)。

3、收集马蒂斯的剪影作品。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1、2、3、4、引导学生看影子。

运用投影仪描画影子,通过太阳照射描画影子。学生动手描画影子,教师巡视指导。

创作影子:学生在太阳光下做出各种形体姿势,互相描画,创作出美丽的影子。

5、美化影子:引导学生在描画影子的画中进行联想和添加,使它成为一张完美的创作画。

6、拓展延伸:欣赏中国皮影戏,并试着做皮影戏形象。

第2课 走进大自然

教学目的:

1、能够利用自然界中唾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2、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3、走进自然,更加热爱自然。教学重难点:

充分利用当地各种自然材料,如沙、雪、泥堆造各种造型。课前准备:

1、教师根据学校周围的环境,选择沙堆作为游戏场所。

2、学生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如:各种废旧物品(瓶子、罐子、彩色纸、绳子等),工具(铲子、水桶、画笔、颜料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出示课题《走进大自然》。

2、欣赏教材上的图片以及教师提供的沙雕作品、大地艺术作品等图片。3、根据沙滩的特点,讨论: A、B、你想让这个地方呈现怎样的效果(喜气洋洋的、神秘的、亮丽的等)? 根据你收集来的材料,说说你准备怎样做?

4、讨论之前,教师可以先举个例子。

5、讨论之后,请学生交流创作思路,其他同学教师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以便使其思路更趋合理。

(二)发展阶段

1、学生可以选择单独或者小组合作完成某一作品。2、在教学中,组长是固定的,每一学生都应有机会。

3、教师不但要指导组长如何在确定主题、分配任务、展示评价等活动中发挥核心作用,更要鼓励小组成员发扬合作精神。

4、学生活动时,教师应将主要精力用于巡视,加强安全教育。

(三)课后拓展

设想在其他季节、地点进行此类活动,并在春游、秋游或班队活动中记录下来。

第3课 花地毯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地毯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2、引导学生应用剪贴及绘画方法来设计一块小地毯。

3、指导用许多“小地毯”拼成一张“大地毯”,从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课前准备:

1、地毯实物和图片。2、各类图案书籍。3、民间剪纸作品。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欣赏:教师把部分“小地毯”范例分到各组,小组欣赏交流。2、讨论:“小地毯”图案怎样组成?“小地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它美在哪里?

3、集体交流,在黑板上把“小地毯”拼成“大地毯”。4、说说:地毯的作用。

二、发展阶段

1、观看录像,了解设计“小地毯”的方法(剪贴、绘画)。2、懂得选择不同的图案和色彩来表现自己独特的设计。

3、按设计方法的不同,学生自由组合成组,互相交流设计构思。学生应用剪或画的方法设计一块“小地毯”。

4、分组把设计好的“小地毯”拼成一张“大地毯”,小组互评。

三、课后拓展

让学生尝试更多的旧材料(如:布、绳等)来设计制作“小地毯”。

第4课 分一分 变一变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回忆分蛋糕与吃蛋糕时的喜悦。2、激发学生想象,并描绘出造型各异的蛋糕。

3、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分割方法,把蛋糕分割后重新组合成新的画面。课前准备:

1、蛋糕实物样本、照片。2、有关景物绘画的书籍。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一)师生交流:

1、你吃过或见过什么样造型的蛋糕? 2、你吃蛋糕时,带着怎样的心情?

(二)1、教师出示各种造型的蛋糕范画。3、介绍蛋糕种类和作用。

二、发展阶段

1、每组发一张蛋糕的范画,分组欣赏,并讨论。2、讨论:A、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设计蛋糕? B、蛋糕上可以画些什么?

3、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几种描绘蛋糕的方法,并说明绘画要求。4、切蛋糕比赛:按小组的人数分蛋糕,要每人分到一块大小基本一样的蛋糕,集体交流比赛结果。

5、教师汇总指导,利用多媒体欣赏用切开的蛋糕重新排列的画面,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三、课后拓展

启发学生利用废旧纸盒设计制作立体的蛋糕。

第5课 有趣的半圆形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尝试把半圆形进行添加、组合,变化出各种不同的景物。2、通过对半圆形的设计,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3、培养学生的美术设计,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教学重难点:

对半圆形进行组合设计。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印有若干半圆形的纸、半圆形的立体玩具、各种颜色的纸、录像等。

2、学生准备旧挂历、画报、油画棒、剪刀、胶水、水彩笔等。教学过程:

一、启发引导,感性积累

1、观察生活,交流想法。教师:同学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不同的景物,他们都是由各种形状构成的,请大家想想,生活中有哪些半圆形的景物?

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反馈信息。

2、欣赏录像,拓展思维。

播放录像:生活中各种半圆形的动物、物品。

二、大胆构思,进行制作。

1、想象游戏: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印有若干半圆形的纸,让学生在半圆形上添画出各种景物。学生独立创作。

让学生先在小组中交流,再在全班中交流,比比谁变化得最多。2、学生尝试用剪贴的形式把半圆形进行变化,然后师生交流。3、引导比较、交流半圆形的立体玩具和平面剪贴的区别。分组讨论设计制作方法。

4、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制作平面景物或立体玩具。5、讲评作业,表扬有创意的学生。

三、全课小结

1、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课后拓展:用其他形状变化出各种动物或物品。

四、收拾与整理,布置下节课应准备的工具材料。

第6课 摸一摸 画一画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表现身体的触觉。2、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

3、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发展视觉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体验的基础上,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述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各种表现身体触觉的图片资料、不同的材料以及各种绘画制作工具。

2、学生准备铅笔、蜡笔、彩色水笔、绒线、棉花、石头、木片、胶水、彩色纸等各种绘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感受积累 1、触觉感受

教师出示不同材料、物体。

学生依次上次触摸,并谈谈触摸的感受,想象如何描绘表现这种触觉。2、视觉感受

教师展示表现触觉的图片资料。启发学生说说欣赏图片的感受和联想。

二、构思与实践

1、教师实际操作,用不同的用笔方法,做出不同的笔触效果和肌理效果。2、小组合作讨论:用什么工具、材料,什么造型手段来表现自己对触觉的感受。

3、学生尝试表现,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表现,在反复的实践中,力争表现出对某一种触觉的独特感受。

4、讲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品,并让学生谈谈感受。5、举办作品展,用作品布置教室。

三、全课小结

1、让学生谈谈本课的学习心得。

2、课后拓展:回家多做些触摸实物再加以表现的实践活动。

四、收拾与整理,布置下节课需要的工具材料。

第7课 纸风铃

教学目标:

1.根据演习任务收集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

2.将收集、加工后的什物串起来,制作1-2串挂饰。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习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难、难点:

利用收集的材料制作挂饰。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彩色纸、吸管、麦秆、果核、困壳、落叶、野花、贝壳、小石子、针、线、透明胶等工具材料。

2.教师收集各种挂饰的图片,准备胶水、针线等材料。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起导入

1.学生欣赏教材及教师出示的小挂饰。

2.小组交流:你喜欢什么挂饰?你准备怎样来制作?

二、设计与制作 1.组织探究

(1)引导观察:小小挂饰是由几部分组成的?(2)以小组为单位,了解各种挂饰的构成部件。

(3)小组讨论思考:根据自己所带的工具材料,怎样制作自己喜欢的挂饰? 2.自主创作。(1)学生分部分制作。

(2)进行拼装。教师在学生串的过程适时帮助学生,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3)整体装饰。

三、全课小结

1.让学生上台展示挂饰,说说自己的制作心得。2.举办小小展览会。

3.课外延伸:在节日里,制作一串精美的挂饰送给朋友或师长。

四、收拾与整理,布置下次活动所需要材料。

第8课 瓢虫的花衣裳

教学目标:

1.观察瓢虫,能够说出它们的外形特征。2.能够用2~3种方法来制作瓢虫。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4.对学生进行热爱环境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制作瓢虫。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范作及各种资料。

2.学生收集瓢虫的资料(或实物),收集半球形(或接近半球形)的物体、各种透明的包装纸。准备透明胶带、彩色纸、剪刀,糨糊、金属丝、笔等工具材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性积累,铺垫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瓢虫吗?请你们来谈谈对瓢虫的看法,好吗? 反馈信息,教师小节瓢虫的生活习性。2.观察瓢虫的实物(或图片)。

3.让学生谈谈瓢虫的外形,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二、大胆构思,发表见解

1.观察教材上的作品,讨论:书上的作品使用了哪些材料,你猜想作者是怎样做的?你想怎样制作瓢虫?

2.让学生大胆地把自己的制作方法或步骤在学生中、小组中、全班中交流。3.反馈信息,教师再向学生介绍几种制作方法。

三、现场制作、绘画

1.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制作手段来表现。

2.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表现,能够用二至三种的方法制作出瓢虫。教师巡视,适时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3.引导学生为做好的瓢虫绘画或制作一个背景图。

四、全课小结

1.展示作品,引导评价、欣赏。

2.课外拓展:选择一种昆虫作为观察对象,用制作或绘画的形式将观察结果表现出来。

五、收拾与整理,布置下次准备的材料。

第9课 生活中的趣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各种奇闻趣事,体验生活中点滴乐趣。2.指导学生创作一幅《生活中的趣事》的绘画作品。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能利用各种材料,动脑筋思考,动用多种创作方法进行创作。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各种颜色的纸、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水彩笔、油画棒等。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交流,确定目标 小组交流:生活中有趣的事。

二、导出课题

1.电脑演示:学生的绘画作品

2.教师启示学生看看画上所表现的故事。3.学生讨论交流。

4.教师运用多媒体指导创作的方法。

5.学生说说自己想画出什么作品,表现什么主题。6.明确主题、确定人物、添画相应的背景。7.学生动手画并分工合作。8.教师巡视指导。

(1)鼓励学生认真合作,充分发挥想象力。

(2)及时发现有困难的小组,组织交流,互相启发创 作思维。

9.汇报交流,展示作品

比较欣赏,互相展示作品并进行点评。

三、全课小结

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创作方法?

第10课 泡泡飞呀飞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玩一玩吹泡泡的游戏,要求学生边玩边观察泡泡飞起来的情景。2.引导学生想象泡泡飞起来时,透过泡泡会看到各种什么样的情景,通过讨论交流,互相启发,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引导学生试着用各种材料表现泡泡的特征,及泡泡的人、建筑、动物等各种物体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形成创造性的思维。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一大瓶洗洁精调成的肥皂水、色彩纸、图钉、气球等。2.学生每人带一只小瓶、一根吸管、大小不同色彩各异的塑料袋。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交流,确定目标

1.电脑演示:泡泡飞动的情景(激发兴趣)2.学生交流

二、导出课题

1.让学生说说吹泡泡的有趣。2.学生动手吹泡泡。

3.电脑演示:新颖有趣的泡泡。4.学生发挥想象力:装饰、美化泡泡。5.教师运用多媒体指导创作方法。6.学生动手操作(分工合作)。7.教师巡视指导。

(1)鼓励学生认真合作,充分发挥想象力。

(2)及时发现有保险单的小组,组织交流,互相启发创作思维。8.汇报交流,展示作品

(比较欣赏,互相展示作品并进行点评。)

三、收拾与整理

(让学生把废料丢入垃圾筒,将多余材料收入塑料袋。)

四、全课小结

第11课 太空里的植物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对太空里的植物进行想象、设计。2.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制作太空里的植物。3.引导学生体验想象和创作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研究。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彩纸、吸管、橡皮泥、橡塑板等材料。2.教育学生保持桌面、地面的整洁。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交流,确定目标

1.电脑演示:太空场面(创设情境)2.引导学生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导出课题

1.电脑演示:太空里的植物。2.学生说说其中的乐趣。3.组织学生,分发材料。

4.引导学生想象:假如自己是太空人,看到了那些奇异的植物? 5.互相交流想象中的太空植物。6.引导学生画出太空植物的草图。7.小组交流、修改。8.教师巡视指导

(1)鼓励学生认真合作,充分发挥想象力。

(2)及时发现有创意的小组,组织交流,互相启发创作思维。9.汇报交流,展示作品

(比较欣赏、互相展示作品并进行点评。)

三、收拾与整理

四、全课小结

(让学生说说能再用哪些材料制作出一种太空植物的作品。)

第12课 妈妈的节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妈妈的辛苦与喜好,感受母亲的崇高与伟大。

2.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作、描绘、制作,在妈妈的节日中为妈妈送上自己的一份心意。

教学重点、难点

敢于在一张画面上使用多种表现手法。课前准备

1.师生准备:水彩笔、蜡笔、油画棒、绘画纸等。

2.学生在课前了解妈妈的辛苦和爱好、有哪些日子是妈妈的节日,并收集妈妈工作时的照片等。

3.学生可收集各种彩色图片纸、及时贴、彩色塑料纸、彩色手工纸等纸材,准备剪刀、橡皮泥等。

4.教师准备一些不同类型的同龄人的作品及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交流,确定目标 1.收集有关“妈妈辛劳”的资料 2.小组交流、讨论

二、导出课题

1.电脑演示:妈妈工作时的片子。2.小组联系实际谈谈,感受妈妈的伟大。3.小组讨论:可以为妈妈送上一份怎样的心意? 4.学生确定主题,添画相应背景。5.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6.学生动手创作(分工合作)。7.教师巡视辅导。

三、收拾与整理

四、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引导交流

1.电脑演示:节日中的妈妈 2.创设情境,学生欣赏体会。

二、导出课题

1.集体交流:有那些日子是妈妈的节日?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用什么方式来表现? 3.鼓励学生用绘画、拼贴加添画的方式来表现。4.强调主体与背景之间的色彩搭配。5.学生分工合作。6.教师巡视辅导。

7.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礼物送给妈妈。

三、收拾与整理

1.把不需要的废物清理掉。2.把使用过的工具理整齐。

四、全课小结

学生说说能再用哪些材料设计一份礼物送给妈妈?

第13课 各式各样的水果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彩泥表现各种水果造型,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2.通过集体作业,培养学生同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3.鼓励学生积极地动脑筋进行大胆的想象。

4.鼓励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发扬团结协助的精神。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进行大胆的想象,并用各种不同的造型方法突破水果常规的造型与色彩。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与其他同学交流、合作,集体作业:在制作方法上有所创新。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垫板、尺、铅笔、剪刀、牙签、彩泥等材料和一些新鲜的水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启发学生回忆自己特别喜爱的水果的造型和色彩,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揭示课题)

二、创作、表现:

1.分组展示、观察课前准备的新鲜水果,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把自己的水果的造型与色彩表现出来。

2.分小组讨论作业的方案。

3.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特别注意小组的分工情况,对不适当的分法适当加以调整。)4.学生尝试利用彩泥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造型。5.教师提出创作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采用与众不同的造 型方法表现。

(2)要大胆、自由地表现。

(3)创作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多与其他同学讨论、交流。

6.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7.展示学生尝试的作品,并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怎样利用彩泥制作出香甜的水果。(引导学生从色彩的搭配、造型拟人化等方面进行想象)8.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再独立制作一两件有趣的水果。

三、作业展评

将学生完成的作业分小组布置在教室里,各生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再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欣赏。

四、组织学生收拾整理工具材料。

五、小结:

教师谈话:同学们,通过今天的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感想?(请学生用简单的一句话,表述一下感受)

六、课后延伸:

请同学们回家后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用其他材料尝试制作水果。

第14课 可爱的动物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相貌特征,感受动物的美和可爱;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探讨巧妙运用多种材料、手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的方法。

2、通过探索用各种材料自由创作“动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教学重、难点:

培养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体验合作、探究、发现的愉悦,激发自信心和美术学习的兴趣。课前准备:

动物图片资料、教师制作的示范作品若干、彩色纸、固体胶、剪刀。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检查学生常规

二、感悟 畅想

1、表演、猜谜

你知道哪些动物的动作?你能把它模仿出来让其他小朋友去猜一猜吗?

2、引导学生回忆并说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形体、颜色、花纹等基本特征和这种动物有什么生活习性?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3、学生分组讨论、汇报:(1)最喜欢哪种动物?为什么?(2)你知道哪种动物的故事呢?

4、赏析艺术家表现动物的美术作品,了解不同美术作品表现方式和美的多样性。师:你觉得这些动物漂亮吗?你喜欢吗?为什么?

三、思考、探索、创作

1、引导赏析学生制作的动物作品的美感。

2、师生总结制作动物的方法。

(1)根据材料来决定要制作的“动物”(2)根据想好的“动物”来选择材料

3、围绕重难点有目的地进行讨论。

4、提出作业要求:

小组合作制作一组自己喜欢的动物

四、展示、评价、延伸:

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

2、思考:你学到了什么?了解了什么?

3、延伸:

你还知道其他关于动物的更多知识吗?

第15课 乘上大船游世界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科,采用画、撕、剪、拼贴、纸工制作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2.引导学生认识轮船是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通过想象大胆表现各种轮船的造型。

3.引导学生关注并欣赏祖国现代化建设,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进行大胆的想象,并画出、做出与别人不同的轮船造型。教学难点:

使学生学会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运用于作业之中。教具准备:

准备各种轮船的图片及示范操作的各种绘画制作工具。学具准备:

铅笔、蜡笔、彩色水笔、剪刀、胶水、彩色纸等各种绘画制作工具。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出示课前准备的各种轮船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从中了解各种轮船的造型特征。

师:大家想不想让大轮船载我们到世界各国去游玩?

二、创作、表现:

1.教师启发学生想象自己乘上大船周游世界的情景。2.分小组讨论作业的方案:

你们乘着大船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了你准备怎样把这些情景表现出来?你们小组每个人要做些什么?

3.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制作时将绘画与纸工结合起来。)

4.教师出示一些范图,示范创作过程。5.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三、作业展评:

将学生完成的作业布置在教室里,各生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再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欣赏。

四、小结:

教师谈话:同学们,通过今天的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感想?

(请学生用简单的一句话,表达一下感受)

教师小结:同学们,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同学们多观察、多想象、多动手,我们就会创造出许多的美。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用我们的双手让美永远留在我们身边吧!

五、课后延伸:

请同学们回家后多收集一些表现水上交通工具的图片,并通过想象自己设计一艘未来的轮船。

第16课 打开的柜门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采用画、撕、剪、拼贴、纸工制作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2.引导学生认识柜子、衣柜等的造型特征,通过想象大胆表现各种柜子及其内部的结构。

3.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表现,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善于观察的习惯。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采用多种手法做出、画出与别人不同的柜子。教学难点:

学会将绘画与其它造型方法结合,共同运用于柜子的装饰美化。教具准备:

准备各种柜子的图片,演示操作的各种绘画制作工具,示范作品。学具准备:

准备铅笔、蜡笔、彩色水笔、剪刀、胶水、各种绘画制作工具以及食品广告宣传资料、包装纸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家有柜子吗?柜子里都装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为什么要放在里面?(让学生分小组自由地进行交流)

二、揭示课题: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制作一个“打开的柜子”

三、创作、表现:

1.展示深前准备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柜子的造型特征。

2.教师演示、说明几种有代表性的材料制作成柜子的具体方法与步骤。3.让学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想象与构思。4.学生自由地进行创作、表现。

5.教师巡视辅导。(适时引导学生将绘画与纸工制作或其它方法结合起

来用)

6.组织学生收拾、整理工具和材料。

四、作品展评:

将学生的作品摆在教室里,先分小组让学生进行自我评 价,再让学生自由分组互相评价、欣赏。

五、小结:

让学生用一句话简单地谈一谈感受。

六、课后延伸:

让学生回家后仔细观察柜子及内部结构,并进一步提高“打开的柜子”的设计创意。

第17课 会摇的玩具

课型:设计·应用。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大胆想象与积极思考。2.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创造,体验创造的乐趣。3.培养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用废旧材料做会摇的玩具。课前准备:

各种工具和废旧材料,如弹簧、蛋壳、乒乓球、图画纸、吸管、颜料、剪刀、胶水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上课时,老师让学生回忆一下,一年级(第一册)我们曾做过的滚动玩具是靠圆形或圆柱形的物品,使它滚动起来的。那么,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会摇的玩具,可通过什么办法使它摇摆起来呢?

2.教师出示事先做好的各种会摇的玩具,展示给学生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3.小结,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会摇的玩具

二、教学新课。

l、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会摇的玩具,可通过什么办法使它摇摆起来?”

让小组代表回答:

(1)用鸡蛋壳。

(2)用乒乓球。

(3)用弹簧。

(4)将纸折成弓形。„„

2.教师简介一些会摇玩具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五、课后拓展:回家之后用其他材料再制作一个会摇的玩具

第18课 电脑美术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打开电脑并进入操作系统画面。

2、指导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简单的绘画游戏。

3、培养学生通过创意感爱电脑美术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利用矩形、椭圆形等工具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用具:电脑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1.导入:

从电脑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谈起,让学生知道它们的重要性。2.新授

教师以清晰的演示说明怎样打开电脑,怎样进入WINDOWS画图程序。(1)上机打开电源,电脑通常便会自动进入WINDOWS系统的主桌面,点去左下角开始按钮,从弹出的菜单中点击程序文件夹,再从弹出的菜单中点击面图图标,便进入WINDOWS画图程序。

(2)点取左侧工具箱中的矩形和椭圆形工具便可在画面上进行绘画操作。(3)点取油漆桶工具在调色板中选取颜色便可在画面选定的区域倒上色彩。

(4)要鼓励有基础的或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自由地发挥,大胆地创作。3.教师可让学生先随意地使用一下各种工具。

三、学生课堂练习。

1.敬师演示并带领学共同完成一些电脑作品。

2.教师鼓励学生选自己喜爱的电子笔和颜色,通过想象与构思,利用矩形和椭圆形工具设计出一幅有趣的电子绘画作品。

3.作业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和绘制。4.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屏幕上互相欣赏、评述其他同学的作品。

5.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脑,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四、讲评

评价作业:让学生在屏幕上互相欣赏、评述其他同学的作品。用“我觉得自己或他的画怎么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通过自己手中的“小兔子”以“投票”的形式选出优秀的作品。)

第19 课 化装舞会

课型:综合·探索 教学目的:

1.运用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综合性的活动方式,体验“综合、探索”的乐趣。

2.引导学生大胆地表现目已。3.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做面具、做头饰、海报等。课前准备:

图画纸、颜料、剪刀、胶水、表演的服装、收音机、磁带等。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教师出示晚会活动的影片,借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活动过程。

1.教师进行名词解释,使学生理解一些专业术语。化装:戏剧、电影等塑造角色外部形象的艺术手段之一。运用各种化装材料和技法塑造角色的身份、年龄、性格、民族和职业特点等。中国古典戏曲则按照传统角色行当化装,丑行和净行一般圆脸谱。

晚会服:指晚宴会、音乐会、舞会时所穿的礼服。其形式:女性多是低胸露背、无袖、拖至地板的长裙,也可长裤配短上衣。强调华贵、典雅,并配有豪华的饰品。男性则穿西装打领带或领结。

2.学生议论一番,化装晚会将会扮演哪些角色。然后,学生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制作面具或头饰。

3.教师出示一些图片供学生参考。

4.教师鼓励学生打扮自己,包括.各种表演的服装,带上面具或头饰,扮演各种角色,然后表演各种节目。

(演出时可独自一个人表演,由可个组或全班一起联欢、表演。)5.当学生表演结束时,让学生互相谈一谈体会和感受。

第 20课 汉字中的象形文字

课型:欣赏·评述。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欣赏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的造型之美,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2.引导学生用绘画形式表现一段话。教学重、难点:

用图画形式来表观一段话。课前准备:

中国古代象形文字图片资料、铅笔、蜡笔、彩色水笔、彩色纸等各种绘画制作工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上课时,教师出示中国古代象形文字图片,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教师这方面来再进入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教师让学生观赏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的各种资料,欣赏象形文字的造型。2.教师讲解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祖先创造、运用象形文字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模仿的兴趣和表现欲望。象形文字是现代各种文字产生之前,古代人类用以记录和交流的图形符号,是人类文字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阶段。现代汉字是直接从象形文字发展演化而来的,体现了汉字悠久的历史,体现了中华文明在华夏大地从未间断的事实。一般认为汉字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但事实上象形文字的历史实际上远远不止六千年,可以认为当我们的祖先拿起泥块或木条在地上或岩壁上划下第一道的那一刻起就产生了象形文字。汉字经历了象形文字、甲古文。钟鼎文、篆书、隶书及真书等书体演化,秦代小篆以前称为古文,汉代隶书以后称为今字,古文字中象形的因素占着很大的比例,越是古老象形的因素越多。

3.教师通过实际操作示范,多讲解一些象形文字的演化轨迹,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实例和启示。

三、课堂练习

1.教师阐明作业的要求,学生开始练习,教师视辅导。2.教师指导学生大胆地抓住对象的主要特证进行夸张地 表现,自由地创造表现,通过多次实践,力争表现出词语的意义。3.教师出示一些古代象形文字供学生参考。4.学生完成作业后互相欣赏、讲评。5.收拾与整理。

提醒学生收拾与整理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清洁。

四、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多看一些古代文字资料,尽力寻找可以辨认的象形文字,增进对传统文化的情感。

第五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疏通

富鲁寄宿制完小2013-2014学年下学期

一年级数学教材疏通提纲

教师:马娅

一、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找规律,总复习。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1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四、全册教学难点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五、教学措施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2.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3.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4.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5.为学生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7.结合教学内容有机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丰富的资源。创设激趣、激情的情景,让学生愉快的自觉的投入学习中去。

9.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审题。

2014年2月19日

下载一年级(下册)教材修改说明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年级(下册)教材修改说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年级数学下册说教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解读教材分析:教材概貌教学目标编写意图教学建议一.教学内容结构量的计量(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数的计算(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

    《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教材编写说明

    《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教材编写说明七年级下册主编黄伟民一、教材内容及逻辑结构 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紧接上册的内容,仍然围绕“成长中的我”这个中心,有机地整合了心理健康......

    五年级下册劳技教材说明

    五年级下册教材说明 觉林小学:付芳华 一、教材概况: 本册教材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的精神,又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编写。本册教材为二期课改后实行的......

    教材说明

    教材说明本节教学内容包括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连加、连减三个部分。分数加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加、减法的含义相同,只是计数的范围由整数扩充到了......

    教材说明

    说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

    一年级数学下册说教材演讲稿

    数学一年级下册说教材演讲稿 小庄小学陈玉玲 一、教学内容、作用和地位 1.数与代数方面: 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是:100以内各数的认识;整十......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培训学习心得

    学有所思、学有所获 -----记2014年小学数学学科教材培训 刚刚参加工作一学期的我,很多东西,说实话,还是模糊的。开始以教师的身份走进校园的时候,我的心里是忐忑不安的,对于教育......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编写的主要思路在本册实验教材的研究与编写中,编写者试图将抽象的理念和理想化的设想,变为现实的、可操作的形式和素材。所谓创新,就是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