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
千金求马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千金求马》的原文及译文。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在小组里谈一谈,你如何评价这位内侍的做法?
2、想一想,如果你是这位国君,你还有什么办法得到千里马?
3、把你知道的益智故事讲给大家听。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教学后记: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和诚心,表里如一,别人才会相信你。
赵威后问齐使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赵威后问齐使》的原文及译文。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查阅资料,思考一下,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君王与人民谁的作用大?是谁创造了人类灿烂的文化?
2、与你的小伙伴一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救助周围有困难的人。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教学后记:关爱人民,才能使国家安定,使国家富强。
第二单元 人物长廊
姜尚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姜尚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姜尚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姜太公是怎样出山的?
2、让我们再去读一读有关姜太公的书,领略他的远见卓识吧!
3、在班上开个故事会,讲讲自己所知道的姜太公的故事。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教学后记:学生对他的了解比较多,学习起来吧较容易。
管仲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管仲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管仲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管仲的话既精彩又好记,试着背一背。
2、你对“终身之计,莫若树人”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在小组内谈一谈你的看法。
3、再去找一找资料,谈一谈你对管仲的了解。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教学后记:他的内容对大多数学生比较陌生,所以事先让学生收集资料,先了解一下。
孙武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孙武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孙武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搜集孙武生平资料,在小组内开个交流会。
2、《孙子兵法》有十三篇,你最喜欢哪一篇?
3、从《孙子兵法》中选取一段,同学们合作演一演,重现孙武精神。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教学后记:男学生比较熟悉,了解一些比较简单的战略,学生的兴趣比较高。
司马迁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司马迁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司马迁受了这么大的磨难,还写出了《史记》,对此,你有什么感受?
2、你对司马迁还有哪些了解?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吧!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教学后记:通过学习,了解司马迁的为人,使学生明白遇到困难,要坚强面对。
苏武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苏武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苏武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你还想了解苏武在北海的情况吗?那就赶快读读《苏武传》吧!
2、把你知道的苏武的故事讲给同学和家长听。
3、你还知道哪些有气节的英雄人物的故事?
四、成长阶梯。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教学后记:学生了解苏武牧羊的故事,因此教学比较容易,关键是情感教育。
第三四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在“名胜游踪”里,我们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每一处风景,都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在“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了解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国人的大气、自尊、圣洁和人格的高尚。
(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能够熟练地背诵经典古诗文,并能初步理解其意思,同时能够尝试表达个人学习经典古诗文的感受和见解。
(4)通过传统文化学习,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5)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与同学合作,尝试进行文化名胜游览和当地传统文化考察活动。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地背诵经典古诗文,并能初步理解其意思,同时能够尝试表达个人学习经典古诗文的感受和见解。教学难点:
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了解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国人大气、自尊、圣洁和人格的高尚。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等。
2、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第三单元 名胜游踪 济南
泉城济南 1课时 佛教名山——千佛山 1课时 名泉之冠——趵突泉 1课时 泉城明珠——大明湖 1课时 崂山
海上名山 1课时 崂山名瀑——龙潭瀑 1课时 第四单元 第对联
妙联集锦 1课时 读书名联 1课时 成语
成语探源 1课时
成语诗画 1课时
1、泉城济南
教学目标
1、把文章读通顺。
2、想一想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
3、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重点
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教学难点
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教学设想
以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为主,教师适当讲解为辅。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存在理解差异;加强阅读背诵积累拓展,巩固学生学习成果,指导学生学会应用。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哪些地方旅游?你知道哪些旅游城市?听说过济南吗?你对济南有哪些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看看济南有多美,看看济南有哪些旅游景点。板书:泉城济南
二、指导学生自学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试分析一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三、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小组交流上述两个问题。
四、全班交流、拓展
1、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
2、活动广角:你知道哪些著名的景点呢?小组内交流。
五、成长阶梯:
1、尝试背诵这首诗,可以同桌背,也可以小组背。
2、学习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济南 落日天边见二峰,平临湖上出芙蓉。西来水竇缘王屋,南去山根接岱宗。
2、佛教名山——千佛山
教学目标
1、能背诵这首诗。
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教学设想
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自渎自悟,在解决读通读顺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感悟和心得,解决问题,教师适当加以点拨,最后巩固本课知识,背诵、拓展。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听说过千佛山吗?你对千佛山有哪些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千佛山,看看千佛山有多美。板书:佛教名山——千佛山
二、指导学生自学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试分析一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3、读一读:温馨点击:简介千佛山。
三、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小组交流上述三个问题。
四、全班交流、拓展
1、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
活动广角:千佛山历史文化悠久,把你知道的有关千佛山的传说、诗句、对联等讲给同学听。
请听这幅对联:“秋水一湖,满贮五三烈士血;佛山万仞,可作国耻纪念碑。” 理解这幅对联的含义。
五、成长阶梯
1、学了这篇课文,你对千佛山有哪些了解?
2、你还能说出千佛山的哪一些著名景点?
3、有机会亲自去爬一爬千佛山,并把历代名士的题词、题句抄录下来。
4、尝试背诵这首诗,可以同桌背,也可以小组背。板书设计: 千佛山 山对济南城,人言帝舜耕。登临记晚秋,几案与云平。
3、名泉之冠——趵突泉
教学目标
1、能背诵这首诗。
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教学设想
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自渎自悟,在解决读通读顺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感悟和心得,解决问题,教师适当加以点拨,最后巩固本课知识,背诵、拓展。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听说过吗趵突泉?你对趵突泉有哪些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趵突泉,看看趵突泉有多美。板书:名泉之冠——趵突泉
二、指导学生自学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试分析一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3、读一读:温馨点击:简介千名泉之冠——趵突泉。
三、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小组交流上述三个问题。
四、全班交流、拓展
1、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
活动广角:趵突泉历史文化悠久,把你知道的有关的趵突泉传说、诗句、对联等讲给同学听。
五、成长阶梯
1、学了这篇课文,你对趵突泉有哪些了解?
2、你还能说出趵突泉的哪一些著名景点?
3、有机会亲自去趵突泉看一看,并把历代名士的题词、题句抄录下来。
4、尝试背诵这首诗,可以同桌背,也可以小组背。
4.泉城明珠—大明湖
教学目标:
1、能背诵这首诗。
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教学难点: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教学过程:
泉城明珠大明湖介绍;位于济南市中心偏东北处,公园面积八十六公顷(1290亩),其中湖面四十六公顷,约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三。湖水来源于城内的珍珠泉、濯缨泉、王府池等诸泉,水源充足,有“众泉汇流”之说,平均水深两米,最深处约四米,是繁华都市中一处难得的天然湖泊。大明湖历史悠久,见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早在北魏年间,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济水注>>记载:“泺水北流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则湖。”其位置在今五龙潭一带。另有史料记载,那时的大明湖称历下波或历水波,南至濯缨湖,北至鹊山和华不注山,也就是说现在的大明湖、五龙潭和北园是相连的一个大湖,湖阔数十里,平吞济泺。六朝时,因湖内多生莲荷,曾名“莲子湖”;唐时又名“历水波”,宋代称“西湖”。宋时著名文学家曾巩曾有诗道:“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可知当时此处已是消暑游憩之地。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曾巩任齐州(今济南)知州时,为防御水患,修建了北水门,引湖水入小清河,使得湖水经年水位恒定,并在沿湖修建了亭、台、堤、桥,使之渐成游览景观。至金代,诗人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明代重修城墙,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
二、指导学生自学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试分析一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3、读一读:温馨点击。
三、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小组交流上述三个问题。
四、全班交流、拓展
1、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
活动广角:大明湖历史文化悠久,把你知道的有关的大明湖传说、诗句、对联等讲给同学听。
五、成长阶梯
1、学了这篇课文,你对大明湖有哪些了解?
2、你还能说出大明湖的哪一些著名景点?
3、尝试背诵这首诗,可以同桌背,也可以小组背 教学反思
学生对诗每一句话的含义理解的不够好,学生交流之前教师可以提前指点一下,或提示一下,这样什么也不说完全放给学生,学生掌握不了。
崂山----海上名山
教学目标:
1、能背诵这首诗。
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教学难点: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
二、指导学生自学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试分析一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3、读一读:温馨点击:素有“海上名山第一”的崂山位于黄海之滨,主峰1133米,它拔海而立,山海相连,雄山险峡,水秀云奇,自古被称为“神仙窟宅”“灵异之府”。齐记中亦有“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的记载。昔日秦皇汉武帝登临此山寻仙,唐明皇也曾派人进山炼药,历代文人名士都在此留下游踪,号称“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崂山道士更是闻名遐迩。山上奇石怪洞,清泉流瀑,峰回路转。人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的崂山,8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名胜景区之一。进崂山可分为中、南、东三线,其景色各异。
三、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小组交流上述三个问题。
四、全班交流、拓展
1、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
活动广角:把你知道的有关的崂山传说、诗句、对联等讲给同学听。
五、成长阶梯
1、学了这篇课文,你对崂山有哪些了解?
2、你还能说出崂山的哪一些著名景点?
3、有机会亲自去崂山看一看,并把历代名士的题词、题句抄录下来。
4、尝试背诵这首诗,可以同桌背,也可以小组背。
教学反思
学生对诗每一句话的含义理解的不够好,学生交流之前教师可以提前指点一下,或提示一下,这样什么也不说完全放给学生,学生掌握不了。
崂山名瀑——龙潭瀑
教学目标:
1、能背诵这首诗。
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教学难点: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
二、指导学生自学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试分析一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3、读一读:温馨点击: 崂山八水河中游,于百尺悬崖飞流直下,喷珠吐玉,状如龙舞,故名“龙潭瀑”。潭中碧水凝寒,清澈见底。山雨过后,洪涌瀑注,飞腾叫啸,蔚为壮观。
北九水
白沙河上游河流,因山有九折,水有九曲得名。以北九水疗养院“九水界桥”为界分内九水外九水。“九水明漪”为崂山十二胜景之一。源于巨峰北麓之水,流入峡谷,一路群峰竟秀,万木争荣,佳景迭出,美不胜收,故有“九水画廊”之美誉。
三、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小组交流上述三个问题。
四、全班交流、拓展
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
五、成长阶梯
1、你还能说出崂山的哪一些著名景点?
2、有机会亲自去崂山看一看,并把历代名士的题词、题句抄录下来。
3、尝试背诵这首诗,可以同桌背,也可以小组背。教学反思
学生对诗每一句话的含义理解的不够好,学生交流之前教师可以提前指点一下,或提示一下,这样什么也不说完全放给学生,学生掌握不了。
妙联集锦 教学目的:让学生明白对联的由来及妙趣。教学过程:
一、学生阅读艺海拾贝,体会对联的妙趣。交流你喜欢的对联,并说出它妙在什么地方。
二、品读温馨点击,对对联有进一步的了解。
三、活动广角:
1、把这些对联读几遍,同桌试着对一对,一定很有趣。
2、讲出下面对联中包含的七个人物的名字和他们的故事。如果讲不出就去请教别人或查找资料。
四、交流学习心得。
五、教师小结。
教学后记:学生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阅读上,知识积累上需要加强。
读书名联
教学目的:让学生明白古往今来有哪些有关读书的名联。教学过程:
一、学生阅读艺海拾贝,体会这些读书名联。交流你喜欢的对联,并说出它妙在什么地方。
二、品读温馨点击,对读书名联的来历有进一步的了解。
三、活动广角:
1、同桌比一比,看谁能先把这组名人读书联背下来。
2、自己动手把这些对联做成书签。
3、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副作为座右铭。
4、你能看出以下两副对联是哪种商店的吗?请你也去抄录所在社区、街道商店的对联,和同学们评一评哪副写得最好,也可以试着写一副。
四、交流学习心得。
五、教师小结。
教学后记:学生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阅读上,知识积累上需要加强。
成语探源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成语的各种来源。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学艺海拾贝,对照书边的注释体会文章的意思。读后你有何感想?快和同桌交流一下吧!
二、阅读温馨点击,知道什么是成语?它的来源有哪些?阅读成语故事有什么好处?
三、活动广角
1、把“指鹿为马”这个历史故事讲给别人听,并试着用一用这个成语。
2、下面这些成语都来源于史书上有记载的历史故事,你知道这些故事吗?不清楚的你去查阅一下资料。
3、下面这些唐宋诗句,都与成语有关,你能写出这些成语吗?
四、教师小结。
教学后记:学生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阅读上,知识积累上需要加强。
成语诗画
教学目的:让学生学会根据成语故事来为成语配上图画。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学艺海拾贝,体会书上为成语配画的方法。看后你有何感想?快和同桌交流一下吧!
二、阅读温馨点击,知道“杞人忧天”这个成语的来源及有关它的知识。
三、活动广角
1、读一读、演一演“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故事,并查阅一下它的来源。
2、你知道下列成语故事吗?能从中选一两个给它配上诗或画吗?
3、搞一个成语大接龙的比赛,看谁的龙最长!
四、教师小结。
教学后记:学生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阅读上,知识积累上需要加强。
第二篇:传统文化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经典驿站 《硕鼠》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硕鼠》,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把握《硕鼠》中,复唱的特点。
2、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
3、运用诵读法,让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性。
4、熟读并背诵。教学难点:
1、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
2、熟读并背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板书“鼠”,齐读,思考:看到这个字,你会想到什么? 师在“鼠”字前加上“硕”字,齐读,思考:这个字什么意思? 猜想题目的意思。(大老鼠)
二、新授:
(一)、师范读,生听清字音,体会诗中节奏。(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拍)
(二)、生自渎,借助注音读通句子,读出诗的韵律来。
(三)、指读,生生互评。
(四)、默读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在读的时候,我们发现它一共分为三章,三章结构上非常相似,句子大部分都是重复出现(重章、叠句、四言),只有几个词不同。师总结:正是因为它是重章、叠句。所以读起来更有节奏感。
(五)、学生自己读,体会其节奏感,再全班齐读。
(六)、学习第一段:
这篇诗经在讲什么?让我们一起先来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
2、逐句理解。
(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黍”:黍子,一种粮食; “无”通“毋”:不要,不。B、将第一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生:大老鼠大老鼠,别在吃我的黍子。(2)“三岁贯女,莫我肯顾”。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女”通“汝”:你。“贯”:侍奉。B、讲解句式:
“莫我肯顾”:应为“莫肯顾我”(宾语前置)C、将第二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生:三年侍奉你,都不愿意对我照顾。(3)“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适”:舒心; “逝将”:发誓要。
B、将第三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生:发誓要离开你,到那舒心的地方。(4)“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爰”:才,才能。
B、将第四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舒心的地方,舒心的地方,才能得到我的住所。
3、再读,边读边试着理解整句话。
4、背诵此段内容。
(七)、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二、三段。用学习上段的方法,学习二、三段内容。
(八)、汇报,师适时点评。
(九)、全班齐读全文,背诵。
(十)、思考:诗中的硕鼠是不是就指大老鼠?
(不是,比喻贪婪成性的统治者,运用了“比”的艺术手法。)
(十一)、讨论:从这首诗中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
(农民不堪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幻想美好的生活。《诗经》中说:“《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与民,不修其政,贪而喂人也。”
(十二)、古今对比,珍惜美好生活。
(十三)、齐背诵,结束全课。黄鸟(《秦风》)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鸟》的原文及译文。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了解这是一首挽歌,描写的是什么。
四、活动广角。
1、用这样的句式来写首小诗。
2、古代人奉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你认为这处观点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和组内评价。
《买椟还珠》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读懂课文。2.联系现实,探究寓意。重点难点:
1.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读懂课文。2.多角度探究寓意。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好文言文字典。教学过程: 一.引入:什么是寓言? 寓言的特点是什么? 你熟悉的有哪些寓言故事呢?
二.请一位学生带读课文《买椟还珠》。三.学生讨论,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解读懂课文。
请同学上黑板写出有哪些不理解的字是借助字典查到的。然后让学生进行逐句翻译,理解全文。
四.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人物点评,多角度探究寓意。争辩:支持楚人的做法和反对其做法的理由。怎么看待郑人“买椟还珠”的举动呢? 五.联系现实,课外拓展。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买东西的话,作为消费者可以从这则寓言中得到什么启示?你会在什么前提下买下匣子,退还珠宝呢?假如你是个生产商,你又可以从中领悟些什么?推广开去,这则寓言还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六.学生归纳,谈本节课的收获。
七.布置作业:发挥想象,撰写《新买椟还珠》。
曾子杀猪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曾子杀猪》的原文及译文。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了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四、活动广角。
1、展开你想像的翅膀,把这个故事讲给你周围的人听吧。
2、读读方框中的文字,从中受教育。
五、成长阶梯。填写好三个项目。
《塞翁失马》教案
导入
1.抢答成语:
学生看图说成语,比赛抢答——井底之蛙、画龙点睛、对牛弹琴、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2.导入新课: 刚才同学们看图抢答的这六个成语,均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所谓寓言,通常采用借此喻彼的手法,通过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代的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看看这个寓言假托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二.初读——读准确,读通畅
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可能感到有些困难。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
1.学生齐读一遍课文。要求字正腔圆,即要求字音准确
2.老师范读,学生再读。要求读得抑扬顿挫(要注意停顿,要分出轻重,读出语气)。
三.再读——通文意,理关系,析情节
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须疏通文意,了解故事的内容。
1.通文意: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如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2.理关系: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请指出“塞翁”、“善术者”、“其父”、“其子”、“父子”各指代谁?(如果能
启发学生自己提出,并由此引起争论效果就更好)3.析情节:此故事情节可分为几个部分,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情节各部分的内容: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4.复述故事:采用比赛形式,让学生对照图片进行复述(创造性的复述)课文,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故事情节,为下面研读课文作准备。四.研读——提问题,探寓意
这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塞翁失马得马、儿子折髀、父子相保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味深长的道理呢?
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来探究寓言的寓意。1. 教师指示思考的角度
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从塞翁对这件事的态度来看,从坏事和好事之间的关系来看。
2.合作研讨,全班交流。学生可能研讨的角度:
(1)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福祸得失的一系列变化说明了什么道理?)讨论、点拨: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因为祸中往往隐藏着福的因素,福中也常常预伏着祸的先机。福与祸、得与失、好与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因此应当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从“塞翁”能沉着冷静的静观事情的变化来看(面对一系列变化,塞翁为什么能处变不惊?)
(紧紧抓住“塞翁”那三句话来思考。也可让学生读读那三句反问句,通过揣摩语气来达到目的。)
讨论、点拨:因为塞翁是一个“善术者”,能推测人事的吉凶祸福,他好像洞悉人间世事的变化之玄机,懂得祸福相依,利害相伴,且能转而相生的道理。因此,面对这一系列变化,他能处变不惊,沉着冷静,乐天知命,不因祸福而悲喜,不以得失为怀。正因为如此,我们认识事物应当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3)在“塞翁”看来,坏事能变成好事,好事能变成坏事,难道就不要一定的条件就可以转化的吗?
讨论、点拨:转化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如果胡人居住的地方没有马,坏事能变成好事吗?如果“塞翁”之子不喜欢骑马,好事能变成坏事吗?如果胡人不入侵边境,坏事能变成好事吗?“胡人居住的地方有马”,“‘塞翁’之子喜欢骑马”,“胡人入侵边境”,这些正是好事和坏事相互转化的条件。由此我们可知:这则寓言通过假托“塞翁失马”的故事,寄托了这样一个寓意——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简要板书,见上)
老师可以顺势点拨:这就是“塞翁失马”这个成语的意思。与此相关的有老子所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还有俗语“塞翁失马,焉(安)知非福”。(黑体字板书)
五.联读——联生活,谈体会
你是否也有过类似“塞翁失马”的经历?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则寓言还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讨论、小结:
1.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应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2.对待生活,我们应当积极乐观,不应消极悲观,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3.因为好坏、福祸、利害是相互转化的,在考虑问题时,我们应当考虑周全,处事要谨慎,要防患于未然。
4.要因势利导,变祸为福;要创造条件,把坏事变成好事。
5.现实生活中,身处顺境时,我们不要沾沾自喜,要心存忧患,居安思危;身处逆境时,我们不要气馁,要安之泰然,处逆不惊.„„„„
六.积读——背课文,积成语 1. 背读课文。2. 积累成语。
请学生比赛列举含“马”字的成语,读记成语。板书设计: 塞翁失马
失马————得马————折髀————相保(祸)??(福)?(祸)???(福)寓意:福祸得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后羿射日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后羿射日》的原文及译文。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我们的祖先真是了不起!你若喜欢这个故事,就把它讲给你的家人听。
2、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读后有什么感想?与同学交流一下。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千金求马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千金求马》的原文及译文。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在小组里谈一谈,你如何评价这位内侍的做法?
2、想一想,如果你是这位国君,你还有什么办法得到千里马?
3、把你知道的益智故事讲给大家听。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赵威后问齐使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赵威后问齐使》的原文及译文。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查阅资料,思考一下,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君王与人民谁的作用大?是谁创造了人类灿烂的文化?
2、与你的小伙伴一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救助周围有困难的人。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授课时间:
第二单元 名人长廊
姜尚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姜尚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姜尚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姜太公是怎样出山的?
2、让我们再去读一读有关姜太公的书,领略他的远见卓识吧!
3、在班上开个故事会,讲讲自己所知道的姜太公的故事。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管仲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管仲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管仲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管仲的话既精彩又好记,试着背一背。
2、你对“终身之计,莫若树人”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在小组内谈一谈你的看法。
3、再去找一找资料,谈一谈你对管仲的了解。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孙武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孙武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孙武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搜集孙武生平资料,在小组内开个交流会。
2、《孙子兵法》有十三篇,你最喜欢哪一篇?
3、从《孙子兵法》中选取一段,同学们合作演一演,重现孙武精神。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司马迁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司马迁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司马迁受了这么大的磨难,还写出了《史记》,对此,你有什么感受?
2、你对司马迁还有哪些了解?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吧!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苏 武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苏武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苏武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你还想了解苏武在北海的情况吗?那就赶快读读《苏武传》吧!
2、把你知道的苏武的故事讲给同学和家长听。
3、你还知道哪些有气节的英雄人物的故事?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第三篇: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单元蒙书诵读教案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第1课《声律启蒙》
(一)【教学内容】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夹岸晓烟杨柳绿,满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教学过程】
一、简介《声律启蒙》。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知识链接:第2页
六、拓展活动:第2页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声律启蒙》一剩余部分,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2课《声律启蒙》
(二)一、教学内容: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知识链接:第4页
六、拓展活动:第4页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声律启蒙》二剩余部分,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3课《声律启蒙》
(三)一、教学内容:优对劣,凸对凹,翠竹对黄花。松杉对杞梓,菽麦对桑麻。山不断,水无涯,煮酒对烹茶。鱼游池面水,鹭立崖头沙。百亩风翻陶令秫,一畦雨熟邵平瓜。闲捧竹根,饮李白一壶之酒;偶擎桐叶,啜卢同七碗之茶。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知识链接:第6页
六、拓展活动:第6页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声律启蒙》三剩余部分,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4课、《笠翁对韵》
一、开场白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
苍穹
下响
高舂
青春
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第二单元 诗词诵读
(一)第5课 登金陵凤凰台
一、教学内容:
登金陵凤凰台
唐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故事链接:第11页
六、拓展活动:第11页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第6课、《古诗两首》
一、开场白
今天我们要学习《古诗两首》,《汴河怀古》作者是唐代诗人皮日休,《题乌江亭》作者是唐朝的杜牧。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知识链接:第14页
六、拓展活动:第15页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第7课 诗词两首
一、开场白
今天我们要学习《诗词两首》,分别是唐朝刘禹锡写的《西塞山怀古》,和元朝张养浩写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二、学习《西塞山怀古》
1.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①、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②、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③、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2、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①、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②、全班交流。③、教师小结。
3、学生练读 ①、学生认真跟读。②、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③、小组交流。
④、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⑤、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三、知识链接:第17页
四、学习《山坡羊 潼关怀古》
1.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①、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②、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③、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2、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①、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②、全班交流。③、教师小结。
3、学生练读
①、学生认真跟读。②、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③、小组交流。
④、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⑤、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知识链接:第19页
六、拓展活动:第19页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第8课 诗词两首
一、开场白 今天我们要学习第8课《诗词两首》,分别是唐朝章碣写的《焚书坑》,和宋朝辛弃疾写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学习《焚书坑》
1.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①、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②、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③、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2、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①、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②、全班交流。③、教师小结。
3、学生练读
①、学生认真跟读。②、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③、小组交流。
④、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⑤、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三、知识链接:第21页
四、学习《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1.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①、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②、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③、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2、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①、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②、全班交流。③、教师小结。
3、学生练读 ①、学生认真跟读。②、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③、小组交流。
④、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⑤、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知识链接:第23页
六、拓展活动:第24页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第三单元 魅力汉语 第9课 对联
一、导入新课
大家见过对联吗?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
二、学生自学课文 思考下列问题: 1.对联是怎么来的? 2.对联有什么特点?
三、小组交流
四、全班交流
1、指生说说对联的来历。
2、指生说说对联的特点。
五、拓展活动
1、填空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月()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湖 三代夏()周,四诗风雅颂
四、课后拓展: 收集对联。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2、课外搜集对联,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第10课 谜语
一、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什么是谜语吗?谜语是暗示文字、事物,让人猜测后知道答案的隐语。
二、学生读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谜语由哪几部分组成? 2.古人是怎么制谜的? 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三、教师介绍祝枝山和唐伯虎制谜的故事。
四、学生读四、五自然段,思考: 文义谜和事物谜有什么特点?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五、拓展活动 猜谜语:
依山傍水(打一字)
凸眼睛,阔嘴巴,尾巴要比身体大,碧绿水草衬着它,好像一朵大红花。(打一动物)
春穿绿衣秋黄袍,头儿弯弯垂珠宝,从幼到老难离水,不洗澡来只泡脚。(打一植物)
千里相逢(打一字)
七、课外延伸
1、课外搜集谜语,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第11课 谚语与歇后语
一、导入新课 出示歇后语: 脚正不怕鞋斜,心正不怕雷打 岸上不刮风,合力不起浪 半斤对八两,拳头对巴掌 不是孙猴子,不上花果山
师:知道以上句子是有什么句子吗?(谚语)指生读以上谚语。二.学习谚语 1.学生自读29页内容
2、小组交流学会了哪些内容? 3.全班交流
每组派一名代表回报。①什么是谚语?
②中国民间谚语有哪些内容? ③谚语的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歇后语 1.学生自读30页内容
2、小组交流学会了哪些内容? 3.全班交流
每组派一名代表回报。歇后语有什么特点?
三、拓展活动 30页
四、课外延伸
1、课外搜集谚语和歇后语,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四单元 古代都城 第12课 北京
一、导入新课
出示首都北京的图片,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城市。板书课题。
让学生说说对北京的了解。二.了解北京的历史 1.学生自读31、32页内容
2、小组交流学会了哪些内容? 3.全班交流
每组派一名代表回报。
④古代有哪些朝代在北京建都? ⑤古代各朝代是怎么建设北京的? ⑥北京名称的来历?
二、了解北京的建筑美和人们对北京的印象 1.学生自读33页内容
2、小组交流学会了哪些内容? 3.全班交流
每组派一名代表回报。①北京的建筑美。②人们对北京的印象。
三、拓展活动 33页
第15课南京
教学目标:
1、把文章读通顺。
2、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南京这座城市,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听说过吗南京吗?你对南京有哪些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南京,看看南京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板书:南京
二、指导学生自学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在历史上,古人对南京都有哪些称呼?为什么这么称呼它?
三、全班交流、拓展
1、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三国时的南京,为什么南京被称为十朝都会?明代的南京是什么样的? 2.拓展活动
有关南京的诗词很多,毛主席也曾写过“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词句,找找这首词朗诵一下,体会词中表现了怎样的气概。
活动广角:南京历史文化悠久,把你知道的有关的南京的传说、诗句、对联等讲给同学听。
五、成长阶梯
1、学了这篇课文,你对南京有哪些了解?
3、有机会亲自去南京看一看,并把历代名士的题词、题句抄录下来。
第16课洛阳和开封
教学目标:
1、把文章读通顺。
2、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古都洛阳和开封这两座城市,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听说过吗洛阳和开封吗?你对洛阳和开封有哪些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洛阳和开封,看看洛阳和开封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板书:洛阳和开封
二、指导学生自学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在历史上,古人对洛阳和开封都有哪些称呼?为什么这么称呼它?
三、全班交流、拓展
1、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
洛阳为什么被称为“九朝古都”?开封为什么被称为“七朝古都”? 2.拓展活动 读古诗: 洛阳开花 宋 司马光 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荫中十万家。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
活动广角:洛阳和开封历史文化悠久,把你知道的有关的洛阳和开封的传说、诗句、对联等讲给同学听。
五、成长阶梯
1、学了这篇课文,你对洛阳和开封有哪些了解?
3、有机会亲自去洛阳和开封看一看,并把历代名士的题词、题句抄录下来。
第17课 茶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茶和中国的茶文化。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喝过茶吗?你知道中国的茶文化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饮茶的起源和中国的茶文化。
板书: 17 茶
二、指导学生自学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全班交流、拓展
1、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⑴.饮茶的起源
⑵.中国的茶文化的内容有哪些? 2.拓展活动
⑴读唐 元稹写的词《茶》 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⑵做课后连线题
第18课 酒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酒和中国的酒文化。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喝过酒吗?你知道酒是怎么酿造出来的吗?了解中国的酒文化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酒和中国的酒文化。
板书: 18 酒
二、指导学生自学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全班交流、拓展
1、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⑴.酒是怎样酿造出来的? ⑵.李白和酒的不解之缘? ⑶酒令是怎么回事? 2.拓展活动
古诗中有很多的内容与酒有关,你还能找到哪些与酒有关的诗呢?古代酒令也很有意思,你知道哪些有趣的古人行酒令的故事呢?
第四篇: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备课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有人曾经说过:没有经典的文化是没有灵魂的文化,没有经典的人生是没有希望的人生。作为源头活水,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现在的孩子对传统文化经典内容知之甚少,他们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学习现代语文知识上,而6-13岁是孩子们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正是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大好时光,在这段时间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实际上是在和先哲交流思想感情。持之以恒,坚持数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定会滋养他们,成为他们的文化积淀,使他们终身受益。
二、教材分析:
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在“经典驿站”里,我们会感悟到民族语言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在“人物长廊”里,我们会看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我们中国人曾经活的多么大气,多么自尊,多么圣洁!他们的人格是多么高尚!在“名胜游踪”李,我们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每一处风景,都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在“艺术乐园”李,我们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当你学了这些,你会情不自禁地说:做一个中国人真好!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学生扩大了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四、教学措施:
1、传统文化旨在培养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不得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得背诵过多的内容,给学生造成太多的学习压力,教学形式一定采取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多种形式。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4、重视平常积累,背诵经典名句名篇,通过进行比赛来提高效率。教学过程中一定引导学生搜集更多的资料,尤其是在“名人长廊”这一单元,只有搜集足够的作者的资料和作品,才能更好的理解作者本人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行,并引入实践。
5、重视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并以此作为反馈,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诗经》
1、《硕鼠》
年级:五年级
教学目标:
1、学习《硕鼠》,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把握《硕鼠》中,复唱的特点。
2、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
3、运用诵读法,让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性。
4、熟读并背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板书“鼠”,齐读,思考:看到这个字,你会想到什么?
师在“鼠”字前加上“硕”字,齐读,思考:这个字什么意思?
猜想题目的意思。(大老鼠)
二、新授:
(一)、师范读,生听清字音,体会诗中节奏。(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拍)
(二)、生自渎,借助注音读通句子,读出诗的韵律来。
(三)、指读,生生互评。
(四)、默读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在读的时候,我们发现它一共分为三章,三章结构上非常相似,句子大部分都是重复出现(重章、叠句、四言),只有几个词不同。师总结:正是因为它是重章、叠句。所以读起来更有节奏感。
(五)、学生自己读,体会其节奏感,再全班齐读。
(六)、学习第一段:
这篇诗经在讲什么?让我们一起先来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
2、逐句理解。
(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黍”:黍子,一种粮食; “无”通“毋”:不要,不。
B、将第一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大老鼠大老鼠,别在吃我的黍子。
(2)“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女”通“汝”:你。
“贯”:侍奉。
B、讲解句式:
“莫我肯顾”:应为“莫肯顾我”(宾语前置)
C、将第二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三年侍奉你,都不愿意对我照顾。
(3)“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适”:舒心;
“逝将”:发誓要。
B、将第三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发誓要离开你,到那舒心的地方。
(4)“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爰”:才,才能。
B、将第四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舒心的地方,舒心的地方,才能得到我的住所。
3、再读,边读边试着理解整句话。
4、背诵此段内容。
(七)、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二、三段。
用学习上段的方法,学习二、三段内容。
(八)、汇报,师适时点评。
(九)、全班齐读全文,背诵。
(十)、思考:诗中的硕鼠是不是就指大老鼠?
(不是,比喻贪婪成性的统治者,运用了“比”的艺术手法。)
(十一)、讨论:从这首诗中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
(农民不堪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幻想美好的生活。《诗经》中说:“《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与民,不修其政,贪而喂人也。”
(十二)、古今对比,珍惜美好生活。
(十三)、齐背诵,结束全课。
2、《黄鸟》
年级:五年级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黄鸟》的原文及译文。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了解这是一首挽歌,描写的是什么。
四、活动广角。
1、用这样的句式来写首小诗。
2、古代人奉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你认为这处观点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和组内评价。
《韩非子》
1、《买椟还珠》
年级:五年级
教学目标: 1.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读懂课文。2.联系现实,探究寓意。教学过程: 一.引入:什么是寓言?
寓言的特点是什么? 你熟悉的有哪些寓言故事呢?
二.请一位学生带读课文《买椟还珠》。
三.学生讨论,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解读懂课文。
请同学上黑板写出有哪些不理解的字是借助字典查到的。然后让学生进行逐句翻译,理解全文。
四.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人物点评,多角度探究寓意。争辩:支持楚人的做法和反对其做法的理由。怎么看待郑人“买椟还珠”的举动呢?
五.联系现实,课外拓展。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买东西的话,作为消费者可以从这则寓言中得到什么启示?你会在什么前提下买下匣子,退还珠宝呢?假如你是个生产商,你又可以从中领悟些什么?推广开去,这则寓言还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六.学生归纳,谈本节课的收获。
七.布置作业:发挥想象,撰写《新买椟还珠》。
2、《曾子杀猪》
年级:五年级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曾子杀猪》的原文及译文。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了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四、活动广角。
1、展开你想像的翅膀,把这个故事讲给你周围的人听吧。
2、读读方框中的文字,从中受教育。
五、成长阶梯。填写好三个项目。
《淮南子》
1、《秦西巴纵麛》
年级:五年级
让学生了解《秦西巴纵麛》的原文及译文。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熟读并背诵这篇短文。
《淮南子》中的其他故事将这些故事讲给同学听。
2、《后羿射日》
年级:五年级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后羿射日》的原文及译文。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我们的祖先真是了不起!你若喜欢这个故事,就把它讲给你的家人听。
2、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读后有什么感想?与同学交流一下。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战国策》
1、《千金求马》
年级:五年级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千金求马》的原文及译文。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在小组里谈一谈,你如何评价这位内侍的做法?
2、想一想,如果你是这位国君,你还有什么办法得到千里马?
3、把你知道的益智故事讲给大家听。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2、《赵威后问齐使》
年级:五年级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赵威后问齐使》的原文及译文。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查阅资料,思考一下,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君王与人民谁的作用大?是谁创造了人类灿烂的文化?
2、与你的小伙伴一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救助周围有困难的人。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名人长廊》
5、姜尚
年级:五年级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姜尚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姜尚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姜太公是怎样出山的?
2、让我们再去读一读有关姜太公的书,领略他的远见卓识吧!
3、在班上开个故事会,讲讲自己所知道的姜太公的故事。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6、管仲
年级:五年级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管仲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管仲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管仲的话既精彩又好记,试着背一背。
2、你对“终身之计,莫若树人”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在小组内谈一谈你的看法。
3、再去找一找资料,谈一谈你对管仲的了解。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7、《孙武》
年级:五年级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孙武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孙武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搜集孙武生平资料,在小组内开个交流会。
2、《孙子兵法》有十三篇,你最喜欢哪一篇?
3、从《孙子兵法》中选取一段,同学们合作演一演,重现孙武精神。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8、《司马迁》
年级:五年级
教学目标:
1、简要了解司马迁极其作品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2、理解司马迁思想的复杂性,学习他一身正气的人品。教学过程:
一、人物剪影:
多媒体出示司马迁的资料。学生读文言文部分,鼓励他们熟读并背诵。教师大概讲解:司马迁,字字长,夏阳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二. 温馨点击: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他的一篇名作《史记》教师补充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资料,出示温馨点击。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合作学习这部分文言。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工具书。
2、每个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读给大家听。
3、根据译文大体了解意思。
4、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看哪个组读的好,背的快。
三、活动广角:
同学们结合课下查找的资料,具体说一说司马迁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出《史记》的。鼓励学生课下到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阅更多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资料。
四、成长阶梯:
结合练习进行自我评价。
五、回归总结
9、《苏武》
年级:五年级
教学目标:
1、简要了解苏武极其《汉书》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2、了解苏武的历史状况,学习他的英雄气节。教学过程:
一、人物剪影:
多媒体出示苏武的资料。学生读文言文部分,鼓励他们熟读并背诵。教师大概讲解:苏武,字子卿,西汉杜陵人,汉朝政治家。
二、温馨点击: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有关苏武的故事。教师补充有关苏武及《汉书》的资料,出示温馨点击。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合作学习这部分文言。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工具书。
2、每个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读给大家听。
3、根据译文大体了解意思。
4、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看哪个组读的好,背的快。
三、活动广角:
同学们结合课下查找的资料,具体说一说,讲一讲“苏武牧羊”的故事。鼓励学生课下到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阅更多有关苏武及《汉书》、《苏武传》的资料。学唱《苏武牧羊》歌。
四、成长阶梯:
结合练习进行自我评价。
五、回归总结
《名胜家境》
10、《济南》
年级:五年级
教学目标:
1、认识济南的著名名胜古迹。
2、了解名胜古迹的诗句。
3、能比较形象地说出各个景点的景色。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跟着老师一起我领略泉城济南的美丽风光吧!首先我们先来欣赏几首诗。
《千佛山》(节选)、《趵突泉》、《西湖二首》(其二)
(二)温馨点击。
介绍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的地理位置、名字的来历,以及它们的悠久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三)、活动广角:
请同学们把对这些有关景点的传说、诗句、对联讲给同学们听。
(四)拓展延伸:
能比较形象地说出各个景点的美景。板书设计: 济南
千佛山
秀丽的自然风光
趵突泉
“平地忽堆三尺雪,四时长吼半空雷 ”
大明湖
湖水清澈透明
11、《崂山》
年级:五年级
教学目标:
1、认识崂山的地理位置及历史。
2、认识崂山的著名瀑---龙潭瀑。
3、了解有关崂山的诗句。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再来领略崂山的秀美风光吧!首先我们先来欣赏几首诗。
《八水河玉龙瀑》
《鳌山》
(二)温馨点击。
介绍崂山、龙潭瀑的地理位置、名字的来历以及它们的悠久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三)、活动广角:
请同学们把对崂山搜集的资料介绍给读读看。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说说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崂山
崂山
黄海之滨
气势雄伟
山海紧错
龙潭瀑
玉龙横空
如雨似雪
12、对联
年级:五年级
教学目标 :
1、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
2、学会对对联
教学过程 :
Ⅰ讲一个与对联有关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Ⅱ名联欣赏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清〕林则徐题书室
2、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林则徐
3、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北京潭柘寺联
评:“笑”、“容”二字巧妙,道出了世态人情,写出了人生众相。
4、来一口去一口,来去无损;哭三声笑三声,哭笑皆非。
—清末一婚丧联
点评:用于红白喜事并至之日,精当至极。再有妙联,不妨将来。
5、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山海关孟姜女庙联
点评:第一、四、六的“朝”字读“cháo”,同“潮”,其他的读
“zhāo”,作“早晨”讲;第一、四、六的“长”字读“zhǎng”,同“涨”,其他的读“cháng”,作“常常”讲。利用了汉字的一字多义、同音假借的特点,长叠有趣,但怪而难工,非凡夫俗子所能为也。
6、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夜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 一秀才联
点评:“月”字六次出现,“年”字六出以对,作联人有真功夫也。“月 圆”逢“月半”,“年尾”接“年头”,时空虽相同,意趣各自异。
7、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西湖岳飞墓联
点评:青山本无意,白铁也无情,皆因忠佞起,称幸或叫屈。何哉?拟人也。
8、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 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座佑铭联
点评:有此志,用此心,何愁区区聊斋不成.2009年央视春晚的四副对联
?
1.上联:春融百族大联欢俏春犹俏
下联:岁启九州新画卷牛岁更
牛
横批:普天同庆
2.上联:火树银花醉良宵莺歌动地
下联:国泰民安逢盛世牛气冲天
横批:四海同春
3.上联:五福临门燕哺和谐春暖意
下联:八方凝爱牛耕锦绣世情浓
横批:放飞希望
4.上联:金牛送福绿柳迎春盛景当惊世
下联:鼓乐和鸣龙狮劲舞神州并举杯
横批:祖国长青
Ⅲ 如何对对联
一、对联的上句叫上联(也叫出句)下句叫下联(也叫对句)对联的特点为:
1、字数相等。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2、词性相同。
如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实词里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
3、结构相对。
上下联的结构要并列对并列,偏正对偏正,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
4、内容相关。上下联的意义要相互联系。
正对。上下联从两个角度、两个方面表现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在内容上互相补充,互相衬托。
如:
十里春风,长安两路;千年晓月,永定一桥。
反对。上下联是相反或相对的两类事物,或者是一个事物相反或相对的两个方面,互相对照,相反相成。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5、平仄相合。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字是仄声,下联末字是平声。
二、对联的禁忌
忌同字。即上下联不能有相同的字。如,“科学能致富”对“艺术能修身”就犯忌。
可改为:
Ⅳ
练习
1、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语序有的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对下联进行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已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2、对出下联或上联
①勤为摇钱树
②祖国江山娇
③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亲情友情情情深
④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⑤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13、成语
年级:五年级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活动中轻松地学习成语,积累成语,应用成语,提高写作水平。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很高兴认识你们,今天,我们第一次见面,老师准备了一份礼物作为见面礼送给你们,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看![课件演示:一架时空穿梭机]哇!是一架时空穿梭机,喜欢吗?这架时空穿梭机可厉害了,我们可以乘着它回到古代去,穿越一条有趣的成语廊。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准备好了吗?出发![播放音乐]可以睁开眼睛了。[课件演示:穿梭机到达成语廊]
二、活动安排:
(一)十二生肖选拔赛
师:瞧!那边真热闹,发生什么事呢?噢,原来是动物们正在举行“十二生肖选拔赛”,这个比赛要求动物们讲出含有自己名字的成语,讲得最多的就能成为十二生肖之一,但“龙、虎、马和鼠”都不会说,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适当表扬学生热心助人)
要求:(课件演示)
(1)开火车说成语,不会的立即坐下,反复进行
(2)时间2分钟
(3)其他小组帮助记分
题目:(1)写出带有“龙”的成语
(2)写出带有“虎”的成语
(3)写出带有“马”的成语
(4)写出带有“鼠”的成语
操作程序:(1)请各组长上讲台领题目,当众读出
(2)开火车说成语
(3)获胜组到黑板摘一颗愿望星
师:(小结)你们有发现带有“龙”的成语多数都是好的方面的,而带有“鼠”的成语都是表示不好的方面的吗?平时要注意归类学习成语,这样便于记忆。
(二)搭鹊桥[课件演示:鹊桥画面](8分钟)
师:那两个不是牛郎和织女吗?他们为什么发愁呢?原来今天是他们相会的日子,但桥是断开的,他们不能团聚,但只要你在空出的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字组成成语,牛郎和织女就能走过桥了,可是帮他们搭桥的喜鹊被难住了,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要求:(1)各小组在集体讨论后,由一位同学填写答案,书写要工整。
(2)全组同学齐读一次
操作程序:(1)同要求
(2)师操作电脑给予肯定
题目:
太阳队:一心一()气风()扬光()有作()富不()至义()善尽()不胜()
月亮队:一手遮()经地()无反()盼自()心壮()同道()久必()秒必()
星星队:一马当()见之()目张()战心()天动()大物()学多()高八()
地球队:一字千()石良()外之()气用()倍功()斤八()全其()中不()
3、师生评议答案
师:你们组能帮到牛郎和织女吗?请小组长汇报答案,正确的给予掌声。错误的其他组纠正。[课件演示:牛郎和织女相聚了]真高兴,牛郎和织女的帮助下终于可以相会了,帮助了别人,心里高兴吗?以后在生活上也要乐于帮助别人。
三、动手做,猜一猜
师:[出示剪开的图画]看,这是一些剪开了的图画,你们会拼图吗?
规则:(1)每组选四个学生进行拼图画,在四分钟内完成,完成的举手,最快的小组可加40分,第二名可加30分,第三名可加20分,第四名可加10分。其余学生讨论是什么成语,如何造句,其中一位跑到讲台,写出成语及句子。
(2)高分的两组可到黑板上摘愿望星
题目:
太阳队:对牛弹琴
月亮队:胸有成竹
星星队:火上加油
地球队:点石成金
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回到了古代的成语廊,但是时间流走了再也找不回来,因此,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另外,我们还积累了不少的成语,课后我们还要弄清楚它们的意思,在以后的写作中要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五篇: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1、硕鼠
教学目标:
1、学习《硕鼠》,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把握《硕鼠》中,复唱的特点。
2、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
3、运用诵读法,让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性。
4、熟读并背诵。教学难点:
1、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
2、熟读并背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板书“鼠”,齐读,思考:看到这个字,你会想到什么?
师在“鼠”字前加上“硕”字,齐读,思考:这个字什么意思?
猜想题目的意思。(大老鼠)
二、新授:
(一)、师范读,生听清字音,体会诗中节奏。(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拍)
(二)、生自渎,借助注音读通句子,读出诗的韵律来。
(三)、指读,生生互评。
(四)、默读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在读的时候,我们发现它一共分为三章,三章结构上非常相似,句子大部分都是重复出现(重章、叠句、四言),只有几个词不同。
师总结:正是因为它是重章、叠句。所以读起来更有节奏感。
(五)、学生自己读,体会其节奏感,再全班齐读。
(六)、学习第一段:
这篇诗经在讲什么?让我们一起先来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
2、逐句理解。
(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黍”:黍子,一种粮食;
“无”通“毋”:不要,不。B、将第一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大老鼠大老鼠,别在吃我的黍子。
(2)“三岁贯女,莫我肯顾”。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女”通“汝”:你。“贯”:侍奉。B、讲解句式:
“莫我肯顾”:应为“莫肯顾我”(宾语前置)C、将第二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三年侍奉你,都不愿意对我照顾。
(3)“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适”:舒心;
“逝将”:发誓要。
B、将第三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发誓要离开你,到那舒心的地方。
(4)“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爰”:才,才能。
B、将第四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舒心的地方,舒心的地方,才能得到我的住所。
3、再读,边读边试着理解整句话。
4、背诵此段内容。
(七)、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二、三段。
用学习上段的方法,学习二、三段内容。
(八)、汇报,师适时点评。
(九)、全班齐读全文,背诵。
(十)、思考:诗中的硕鼠是不是就指大老鼠?
(不是,比喻贪婪成性的统治者,运用了“比”的艺术手法。)
(十一)、讨论:从这首诗中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
(农民不堪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幻想美好的生活。《诗经》中说:“《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与民,不修其政,贪而喂人也。”
(十二)、古今对比,珍惜美好生活。
(十三)、齐背诵,结束全课。
2、买椟还珠
教学目标: 1.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读懂课文。2.联系现实,探究寓意。
重点难点:
1.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读懂课文。2.多角度探究寓意。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好文言文字典。
教学过程: 一.引入:什么是寓言?
寓言的特点是什么?
你熟悉的有哪些寓言故事呢?
二.请一位学生带读课文《买椟还珠》。
三.学生讨论,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解读懂课文。
请同学上黑板写出有哪些不理解的字是借助字典查到的。然后让学生进行逐句翻译,理解全文。
四.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人物点评,多角度探究寓意。
争辩:支持楚人的做法和反对其做法的理由。
怎么看待郑人“买椟还珠”的举动呢? 五.联系现实,课外拓展。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买东西的话,作为消费者可以从这则寓言中得到什么启示?你会在什么前提下买下匣子,退还珠宝呢?假如你是个生产商,你又可以从中领悟些什么?推广开去,这则寓言还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六.学生归纳,谈本节课的收获。
七.布置作业:发挥想象,撰写《新买椟还珠》。
训练与评价:整节课学生们一直在动,调动了他们的听、说、读、查的能力,学生通过查字典来读懂文言文的习惯得到培养,独立理解文言短文的能力也有所提高。课文联系现实也很好,学生们多角度思考,见解独特。归纳出从买东西一直到看一个人,都要看其本质的道理。可以说思想性落实得相当到位。布置的课后《新买椟还珠》的作业也较有创意,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较大。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好比大海,而老师是岸。总体这节课体现了二期课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4、塞翁失马 [教学目的] 1.知识能力目标:积累文言词语和成语,理解寓言的寓意; 2.过程方法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充满睿智之光的我国古代寓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重点] 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抢答成语:
展示课件一:
学生看图说成语,比赛抢答——井底之蛙、画龙点睛、对牛弹琴、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2.导入新课: 刚才同学们看图抢答的这六个成语,均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所谓寓言,通常采用借此喻彼的手法,通过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代的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看看这个寓言假托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展示课件二,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读准确,读通畅
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可能感到有些困难。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这篇课文同学们作过预习,现在,老师检查一下朗读的情况。1.学生齐读一遍课文。要求字正腔圆,即要求字音准确,发音饱满。
展示课件三:
其父(fǔ)曰 父(fù)子相
其马将(jiāng)胡骏马而归
使关羽将(jiàng)三万兵至益阳
堕而折(shé)其髀
损兵折(shé)将
2.老师范读,学生再读。要求读得抑扬顿挫(要注意停顿,要分出轻重,读出语气)。
展示课件四: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此/何遽/不为福乎?
三.再读(8分钟)——通文意,析情节
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须疏通文意,了解故事的内容。1.通文意: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如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强调下面重点词语(古今异义)的意义:
展示课件五:
马无故亡(逃跑)而入胡
人皆吊(安慰)之
居(经过)数月
其马将(带领)胡骏马而归
其子好(喜欢)骑
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分)2.理关系: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请指出“塞翁”、“善术者”、“其父”、“其子”、“父子”各指代谁?(如果能
启发学生自己提出,并由此引起争论效果就更好)3.析情节:此故事情节可分为几个部分,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情节各部分的内容: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4.复述故事:采用比赛形式,让学生对照图片进行复述(创造性的复述)课文,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故事情节,为下面研读课文作准备。
(1)展示课件六
请男生对照“失马” 的图片进行复述课文;
(2)展示课件七
请女生对照“得马” 的图片进行复述课文;
(3)展示课件八
请男生对照“折髀” 的图片进行复述课文;(4)展示课件九
请女生对照“相保” 的图片进行复述课文;
四.研读(15分钟)——提问题,探寓意
这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塞翁失马得马、儿子折髀、父子相保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味深长的道理呢?
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来探究寓言的寓意。
1. 教师指示思考的角度
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从塞翁对这件事的态度来看,从坏事和好事之间的关系来看。2.合作研讨,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研讨的角度:
(1)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福祸得失的一系列变化说明了什么道理?)
讨论、点拨: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因为祸中往往隐藏着福的因素,福中也常常预伏着祸的先机。福与祸、得与失、好与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因此应当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从“塞翁”能沉着冷静的静观事情的变化来看(面对一系列变化,塞翁为什么能处变不惊?)
(紧紧抓住“塞翁”那三句话来思考。也可让学生读读那三句反问句,通过揣摩语气来达到目的。)
讨论、点拨:因为塞翁是一个“善术者”,能推测人事的吉凶祸福,他好像洞悉人间世事的变化之玄机,懂得祸福相依,利害相伴,且能转而相生的道理。因此,面对这一系列变化,他能处变不惊,沉着冷静,乐天知命,不因祸福而悲喜,不以得失为怀。正因为如此,我们认识事物应当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3)在“塞翁”看来,坏事能变成好事,好事能变成坏事,难道就不要一定的条件就可以转化的吗?
讨论、点拨:转化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如果胡人居住的地方没有马,坏事能变成好事吗?如果“塞翁”之子不喜欢骑马,好事能变成坏事吗?如果胡人不入侵边境,坏事能变成好事吗?“胡人居住的地方有马”,“‘塞翁’之子喜欢骑马”,“胡人入侵边境”,这些正是好事和坏事相互转化的条件。
由此我们可知:这则寓言通过假托“塞翁失马”的故事,寄托了这样一个寓意——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简要板书,见上)
老师可以顺势点拨:这就是“塞翁失马”这个成语的意思。与此相关的有老子所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还有俗语“塞翁失马,焉(安)知非福”。(黑体字板书)
3.质疑或激疑:(1)在塞翁看来,好事可变成坏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给我们的感觉好像好就是坏,福就是祸,难道两者之间就没有区别了吗?
点拨:是的,尽管“塞翁”能洞悉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但他混淆了事物之间的界限,否定了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陷入了相对主义的泥淖。同时,他那种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也是不宜提倡的。
(2)尽管那些“近塞之人”他们不知道祸福相互转化的道理,但我总觉得文末以“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来反衬“塞翁”之子“以跛独存,父子相保”格调低。
点拨:当外敌入侵时,那些“近塞之人”能拿起武器,以死报国,死得光荣。而“塞翁”之子“以跛独存,父子相保”显得消极不可取。这是作者的局限性所在。
(如有学生提出诸如此类的质疑,老师要大加表扬,因为此时正是学生迸发创造火花的时候,要备加爱护,给予肯定。)
五.联读(5分钟)——联生活,谈体会
你是否也有过类似“塞翁失马”的经历?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则寓言还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
讨论、小结: 1.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应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2.对待生活,我们应当积极乐观,不应消极悲观,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3.因为好坏、福祸、利害是相互转化的,在考虑问题时,我们应当考虑周全,处事要谨慎,要防患于未然。
4.要因势利导,变祸为福;要创造条件,把坏事变成好事。5.现实生活中,身处顺境时,我们不要沾沾自喜,要心存忧患,居安思危;身处逆境时,我们不要气馁,要安之泰然,处逆不惊.„„„„
六.积读——背课文,积成语 1.背读课文。2.积累成语。
请学生比赛列举含“马”字的成语,然后展示课件八,读记成语。
板书设计:
塞翁失马————塞翁失马,焉(安)知非福
刘
安
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祸)(福)
(祸)
(福)
寓意:福祸得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5、后羿射日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后羿是怎样射日的,使其喜欢神话故事。
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知道后羿是怎样射日的。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射日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我们中国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后羿射日》就是其中一个。
2、指导学生读题。
二、学生质疑,导读课文
1、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2、指名反馈,教师归纳问题,并出示:
(1)后羿为什么射日?
(2)后羿怎样射日?
(3)结果怎样?
3、鼓励学生读课文解决问题。
三、学生自读,整体感知
1、听录音,学生欣赏传说。
2、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
3、大家一齐读一读。
四、图文结合,学习生字,了解射日的原因
1、指导反馈:后羿为什么要射日?
2、导读第2自然段。
3、齐读第2自然段。
4、学生自读,找出生字。
5、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一读。
6、教师谈话:孩子们,你什么地方亲眼看过这种景象?
你的心怎样?(难过、同情)带着这种感情自由的练习朗读。
7、教师小结:现在你们懂了后羿为什么要射日了吗?
五、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课文,知道后羿是怎样射日的,体会人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景。
4、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分组分段朗读课文。
2、指名反馈:后羿为什么要射日?
二、继续学文了解后羿射日过程
1、学生自由读4、5、6自然段,找出生字新词。
2、学生借助拼音读生字。
3、学生集体反馈记住这些汉字的方法。
4、再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认读,说说后裔是怎样射日的?
三、了解结果,体会生活的美好
1、教师导读,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空中只有一个太阳了,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
2、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对比读第2自然段,体会后羿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感受生活的美好。
四、拓展延伸,讲故事
1、教师小结:神话传说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你们收集到什么神话故事了吗?
2、指名上台讲神话传说。
3、教师小结。
五、指导书写
1、教师强调书写的注意点和要点。
2、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辅导。
3、作业展示,互相评议。
千金求马
原文: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译文:
从前,有个嗜好玩马的国君,想用千金重价征求千里马。过了三年,仍无一点收获。这时,宫里一个职位低下的小侍臣,竟然自告奋勇地站出来说:“请您把这个差使交给我吧!”国君点头同意。不到三个月,这人果然找到了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马,可是当他要买马时,这匹千里马却死了。他思虑了一会几,仍然花费500金,将死马的尸骨买了回来。他带着千里马的尸骨回宫向国君复命时,国君见是马的尸骨,非常生气,怒斥道:“我要的是活马,你为了安葬死马而白费了500金回来有什么用?”侍臣笑道:“请国君息怒,金不是白费的。一匹死马您都愿意昂价买了,这消息传开,人们都会相信您是真心实意喜爱良马的国君,而且识货,说话算活。这样,一定有人自己上门献马。”后来,不出一年,国君果真得到了三匹别人主动献来的千里马。
这个故事的寓意:人们不要总是看到眼前利益,应该要为长远做考虑
6、赵威后问齐使
一.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明确本文结构,主要是赵威后“问”齐使的三次讲话的内部结构和层次。
2. 情感目标:理解赵威后“民本思想”的含义
二. 学习重点:
1. 通过赵威后的三次谈话的内部层次理解其“民本思想”。
三.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难点 活动目的 教师指导/活动 反 馈
1. 预习课文,初步自行解决字词问题。2.思考:如果自学这篇文章,学习重点在哪?3.解题:赵威后的“问”是什么意思?与齐使的“问”有何区别?※难点:赵威后的“问”的含义4.齐读第一段,试背。5.赵威后有几次“问”?分别问了什么?怎么问的?为什么要这样问?培养自学习惯和能力明确学习重点,有目标学习了解文化常识,引出学习重点的分析—————→课堂背诵深入分析赵威后语言,交给学生自学此类文言文的方法,锻炼自学能力制作字词练习幻灯片(详见附录1)全文187字,其中130字直接描写赵威后的语言→重点:分析其语言层次及其间关系①赵威后:岁-民-王提问{反问:“苟无„” 关心之问(三人)②齐使:聘问(礼节)引导:找出赵威后问使者的地方,分析语言特征(疑问句)。带领学生分析第二段的“问”(主要分析钟离子,其他三人请学生分析,教师引导)(详见附录2)演讲 2′ 1′ 5′1′15′
※难点:①概括提问的主题②怎么问深入分析赵威后的语言,交给学生阅读此类文言文的方法,锻炼自学古文的能力③为什么这样问④找出对齐国内政的批评6.逐层朗读(分角色),试背5.赵威后语言上有何特点?表现了她什么形象和性格特点?※难点:总结语言特征7.齐读第二段,试背8.威后的民本思想与以前学过的哪些思想相通?9. 做文言字词练习(幻灯片)10.齐读全文,试背11.作业:背诵全文 —————→—————→—————→—————→课堂背诵欣赏人物形象概括、分析能力—————→课堂背诵同类知识形成体系温故知新分别朗读,提取关键字词分层次:正面关心→反面批评申述“民本思想”的含义:养民、息民、孝情,批评齐国内政,由正到反,加强语气。“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善于言辞,开明君主,内政外交上的好手。示范分析问钟离子一段:五字句,对举说明引导学生自行分析另三人(详见附录3)→语言形式丰富多样,富于变化,范围广泛、全面,有说服力,表面尖锐实则苦口婆心。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请同学回答,教师订正,提醒同学作笔记 1′ 7′2′1′5′
附录: 1.(幻灯片)一.请说出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含义。1. 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赵威后问齐使》)
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间乞食》)2. 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赵威后问齐使》)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赵威后问齐使》)
3. 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赵威后问齐使》)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论语》)
常语人曰:“大禹圣人,„„”(《陶侃》)
二. 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含义有何不同。
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 1 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
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2. 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
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
问题 问了什么 怎么问的 为什么这样问
①礼节性问候 岁,民,王 先本后末初见其“民本思想” ②反问使者 岁、民、君三者间的关系 反问进一步明确思想,引出阐述,突出重点 ③关心之问 三正一反 三正一反各有重点,对比说明具体体现“民本思想”更深切地向齐国提出建议,层次清楚 3.钟离子 五字句,对举句式,物质方面
叶阳子 三字句,动宾短语,排比句式,精神方面
婴儿子 四字句,孝道方面
子仲 五字句,列举句式,个人价值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