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开展自主表演游戏活动的对策研究
摘 要: 表演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教学的一大表现形式,积极创新游戏模式,创新活动方式,为孩子构建充满生气、快乐的课堂,已经成为多数幼儿教师的一大任务,幼儿教师要竭尽全力调动幼儿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到表演游戏活动中,自主表演、自觉展示,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幼儿园自主表演游戏活动的科学途径。
关键词: 幼儿园 自主表演 游戏活动 开展方法
幼儿园各种教学活动只有围绕游戏、活动展开,才能真正达到传达知识的效果。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关键是提高幼儿游戏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幼儿教师要不断引导幼儿,为他们创造放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使幼儿能够主动参与表演、自觉配合游戏,以表演促学习,用游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展示画面,形象引导
幼儿处于年幼时期,思想、意识等都处于发育期,喜欢形象的画面,对动画人物、动画片有着特殊的兴趣和喜好。鉴于此,教师应满足他们的愿望,将课上表演游戏活动同画面联系起来,也就是利用动画画面引导幼儿,让幼儿通过观赏生动、形象的动画画面主动参与表演游戏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激发他们主动表演的热情,自觉展示自我,达到形象引导的目的。
教师要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形势下,幼儿喜欢的动画片、他们心中的榜样和偶像,再优选这些动画片进行播放,这样才能真正吸引幼儿注意力,使他们参与到表演游戏活动中。
例如:当教师知道很多幼儿都喜欢《喜洋洋与灰太狼》这部动画作品时,教师不妨挑选该部动画片中较为有名的一集、一个片段,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大屏幕为幼儿播放出来,幼儿有滋有味地观看动画片,一边看一边自觉模仿里面不同人物形象,一些幼儿还不自觉地配起了音,专门为阴险、狡诈的灰太狼配起了音,或者模仿懒洋洋慵懒的生动和动作,整个一堂课下来幼儿们有说有笑,还没来得及让教师主动引导,小朋友们就已经进入了表演角色中,自觉参与到表演活动中。
这就是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示的效果,幼儿教师多为幼儿创设形象、良好的情境,让幼儿带着兴趣、热情和欲望主动参与表演,水到渠成地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利用多媒体大屏幕为幼儿播放一些动物形象,为幼儿展示不同动物的常见动作,将各类动物的形象、特征、动作等形象地呈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看到屏幕上的动物,观赏他们特征化体貌特征,幼儿禁不住活灵活现地表演出来,形成自主表演的画面。
二、小组合作,桌面表演
表演游戏活动属于群体性活动,更多地需要小朋友之间的互动与配合,正是通过幼儿间的互动配合、相互陪伴,才能推动表演游戏活动展开。同时,表演游戏活动客观上增进小朋友之间的感情,让他们学会与人沟通、同人交流的技巧,教师开展自主表演游戏活动时,应尽量促成幼儿间的互动配合,组织幼儿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即兴表演,其中桌面表演就是一种较为合理有效的游戏活动方式。
例如: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小组,展开桌面表演游戏,具体操作过程为:将动画作品、少儿电视中的人物形象模型或玩具摆在桌面上,幼儿看到这些模型、玩具就会有所联想、有所想象,直接进入到熟悉的动画片、文艺作品等画面里,进而用自己熟悉的动作和声音模仿桌面上的人物,幼儿具有极强的创造性思维,不仅能够以表演的方式再现动画人物和画面,而且能通过自身合理的想象添加台词,这一点令幼儿教师倍感兴奋和惊喜,这种桌面表演游戏不仅支持并促进幼儿自主参与表演游戏活动,还增进幼儿间的互动、沟通与交流。
三、故事引导,巧妙带动
幼儿天生喜欢听故事,一些经久不衰的童话故事依然吸引着广大小朋友们,他们对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充满好奇和向往,教师要意识到幼儿的这一喜好,可以巧妙借助童话故事引导幼儿,使他们主动参与自主表演游戏活动。教师可以选取幼儿较为熟悉、喜欢的童话故事,并以动画片的形式呈现这些童话故事,通过这种方式幼儿观看到自己熟悉的人物、熟知的故事情节,就会不自觉地模仿其中的人物、动作、语言等,以此诠释不同人物、不同角色的鲜明个性特征,展示出角色间的关系,从而对整个童话故事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白雪公主的童话故事,多数幼儿都耳熟能详,故事中不同人物有着不同的性格、喜好、个性特征,教师可以将此童话故事作为切入点,在课堂上播放,这样幼儿就能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表演展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些幼儿立刻进入角色,表现出白雪公主的优雅姿态,一些平时调皮的小孩竟然惟妙惟肖地模仿起了巫婆,将整个童话故事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诠释得淋漓尽致。
四、木偶游戏,兴趣引导
教师要不断丰富表演游戏形式,创新表演方式,并非所有表演游戏都需要幼儿自身的参与,教师可以借助幼儿的声音、想象力等开创全新表演形式。其中木偶游戏不失为一种较为有效的游戏形式,它为幼儿表演创造了有利条件,能够有效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
教师可以选择木偶游戏激发幼儿主动参与表演的热情,使他们有效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灵活表演。例如:教师可以抽取某一主题,猫捉老鼠、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制作木偶,让幼儿参与其中,利用木偶模仿动画片中人物的声音和动作,打造出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木偶游戏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极大地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其中,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表演、诠释角色,从而达到预期的表演游戏活动教学效果。
此外,为了进一步调动幼儿主动参与表演游戏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尝试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表演游戏比赛活动,可以抓住六一儿童节等重要节日,让幼儿通过参与活动展示自我、主动表演。
例如:六一儿童节时,教师可以将幼儿集中起来,举办一个动物模仿游戏,让小朋友穿上不同动物模型的衣服,如戴上动物帽子等,让幼儿自主表演各种动物,模仿动物形态,以此达到自主表演游戏互动教学的目的。
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关键是提高幼儿游戏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幼儿教师要不断引导幼儿,为他们创造放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使幼儿主动参与表演、自觉配合游戏,以表演促学习,用游戏塑造学生的主动性,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志雄,王凯珍.北京市幼儿园3-6岁幼儿家庭亲子体育活动现状研究[j].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2010.[2]沈建华,肖焕禹,龚文浩.论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会体育三位一体实施素质教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
第二篇:幼儿园表演游戏
幼儿园表演(角色)游戏
游戏一
活动名称:切西瓜(小班)
活动目标: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已认识西瓜,了解西瓜的外形特征,吃过西瓜。游戏过程:
幼儿围成圆圈,师幼共同有节奏地念儿歌:“切、切、切西瓜。我们的西瓜香又甜,要吃西瓜切开来。”与此同时,教师边走边有节奏地在幼儿拉手处做切西瓜状。儿歌念完时,教师的手停留在哪两位小朋友中间,这两位小朋友就把手放开,拉着其余小朋友的手往圆心跑,表示西瓜被切开了。
此时,大家做吃西瓜状,游戏继续开始。
游戏二
活动名称:小花猫(中班)活动目标:根据音乐不同的旋律用身体动作创造地表现音乐内容,体验用肢体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猫头饰若干
尾巴若干
磁带
录音机。活动过程:
1、猫妈妈带小猫咪去草地。
2、猫妈妈叫小猫眯捉老鼠的本领。a、小猫咪模仿捉老鼠。
b、猫妈妈示范捉老鼠,并讲捉老鼠要领(眼睛瞪得大大的,猫爪子要准备好,看见老鼠一下子扑上去,喵)。
c、集体学捉老鼠。
3、感受小猫舞蹈旋律。
a、猫妈妈表演舞蹈,小猫咪欣赏舞蹈。
间奏(学猫走)摸摸胡须,摸摸胡须,轻轻地跳,翘翘尾巴,扭呀扭呀扭,啊呜啊呜啊呜叫。
b、小猫咪尝试学跳小猫舞。
4、学习小猫舞的分解动作。比如有摸胡须的动作,还有、、、、、、、(小猫咪回答)谁能告诉我你最喜欢哪个动作?
a、摸胡须(胡须都要分开还要翘起来,说明身体很好)
b、扭屁股(看,他的尾巴会跳舞,哎呀,他的尾巴真会跳舞,那大家看看我的尾巴会不会跳舞,来我们一起试一试,那我们再看看我们的尾巴漂不漂亮,左右各跳一次)。
c、猫叫(猫高兴的时候或伤心的时候都会叫,来,我们听一听猫妈妈叫是高兴还是伤心,来我们一起学一学)。
游戏三
游戏名称:彩龙飞舞(大班)游戏目标:
培养协作意识,增强注意力和模仿能力。
游戏准备:
小奶箱、报纸棒、胶带等。游戏过程:
将报纸棒与小奶箱粘接起来做“龙”身体,排成一队,每人举一个小龙身,边走边说儿歌并步调一致地按要求做动作,如:蹲着走、直立走、转弯、抖动。
游戏结束后师生共同整理用具。
游戏四
活动名称:小弹簧蹦蹦跳(中班)活动目标:
以肢体动作来表现绕弹簧过程及其弹跳特性。能两两合作,协同游戏。
活动准备:
较为宽敞的场地。准备活动时重点活动脚部。活动过程:
小弹簧会蹦蹦跳,我们像小弹簧那样来蹦一蹦、跳一跳。教师和幼儿一起跳一跳,活动身体。——小弹簧是一圈一圈绕起来的。我们先像小弹簧那样绕一绕,再来跳。引导幼儿在原地绕上几圈,然后往上蹦跳。按按按,跳跳跳。我们都已经绕成会跳的小弹簧了,按下去,就会跳起来。按得轻,跳得低;按得重,跳得高。教师念儿歌:我们都是小弹簧,按一按,跳一跳。按得轻,跳得低,按得重,跳得高。跳跳跳,跳跳跳,真是快乐的小弹簧。幼儿跟念,并做跳跃动作。幼儿两两结伴,你按我跳,我按你跳。可以按肩膀、头部等处,被按者一被按拍,立即往上跳。
游戏五
活动名称:过小桥 活动目标:
复习有关汉字;.锻炼幼儿的认真度。玩法:
1.交代游戏名称。
2.幼儿分两排站好,前面各有一个小桥(一条线),尽头是一叠字卡。幼儿努力通过“小桥”后,到尽头拿一张字卡回来,都完成后,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拿的是什么字卡。
游戏延伸:请幼儿设计绘画,绘制出自己心目中的桥。
游戏六
活动名称:小小播音员 活动目标:
复习有关汉字和儿歌。玩法:
1.请幼儿前来表演。
请幼儿朗读自己喜欢的儿歌和故事,并且有表情的朗读。2.请每个幼儿充当播音员,点名邀请自己的好朋友到前面来表演,游戏可反复进行。
3.奖励,大家评出最佳播音员,进行颁奖。
游戏七
活动名称:害羞的字宝宝 活动目标:
复习有关汉字和儿歌。活动材料:
准备幼儿已经熟悉的字卡若干。玩法:
1.小朋友分成四队。
2.用白纸遮住字卡,告诉幼儿这里有许多字宝宝,他们很害羞,因此把脸遮住了一半,请幼儿从自己的小字卡中找出其中某一个相同的字宝宝。谁先找到就请谁到前面翻开黑板上的大字卡并读出字宝宝的名片。
3.游戏反复进行。
游戏八
活动内容:打字机 活动目标:
复习有关汉字;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玩法:
教师教幼儿儿歌:“打字机,本领大,你说啥,我打啥。”让幼儿当打字机。将相应字词找出来,出示给大家看是否正确,大家集体判断对错。游戏反复进行。
游戏九 活动内容:送信 活动目标:
复习有关汉字;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活动玩法:
幼儿分为人数相等的两队,站在起跑线后,每人拿一封信听教师口令,两队排头幼儿拿着信跑过平衡木(一条线),跳过小河(一条线)正确地将手中的信(字卡)放在相应的邮件箱(小椅)上,空手跑回,拍第二个小朋友的手,再依次进行。先正确送完“信“的一对获胜。
游戏十 语言游戏
活动名称:听说游戏《上汽车》 活动目标:
1.学习正确运用连词“因为***所以***”,说出连贯完整的因果句。2.按照事物逻辑关系归纳自己的语言经验,发展口语表达能力。3.进一步培养快速敏捷的应答能力,提高与同伴友好合作开展游戏的水平。
活动准备:
六个硬板纸做的汽车头;幼儿对因果关系有一定的认识。活动玩法:
1.司机必须用“因为”这个词向乘客编说原因。
2.乘客必须用“因为***所以***”完整地对上司机的话,才能上车,否则不能上车。
3.汽车坐满后,大家一起说:嘟嘟嘟,坐上汽车真开心。
用“因为***所以***”的句型开展游戏。
游戏十一
活动名称:可爱的小动物(听说游戏)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正确地说出小动物的名称,准确地发出“咕、汪、喵、呷、叽、蹦”等音,并能协调的模仿小动物动作。
2.提高幼儿参与集体游戏的积极性,并要求它们做到在集体面前说话响亮。
3.教幼儿学会倾听教师讲解游戏要求和规则,掌握游戏方法,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1.背景图(画有草地、蓝天、白天)
2.教具:小鸡、小鸭、小花猫、小黄狗、小白兔、小鸽子。3.汽车挂件1个,汽车方向盘1个。
4.小鸡、小鸭、小花猫、小黄狗、小白兔等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玩法: 老师说小动物的名字,小朋友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并做动作。待幼儿熟悉玩法后,适当加速,要求幼儿一定要老师说完后才能说和做。
引导幼儿游戏,请个别幼儿上台做小老师说小动物的名字,小朋友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做动作,要求做小老师的小朋友说话声要响亮,吐字要清晰。
改变游戏玩,老师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小朋友说小动物名字,并做动作。
可爱的小动物 小鸽子咕咕咕,小鸭子呷呷呷,小小鸡叽叽叽,小花猫喵喵喵,小黄狗汪汪汪,小白兔蹦蹦跳跳。
游戏十二
游戏内容: 找朋友(音乐游戏)游戏目标:
使幼儿知道同伴名字。游戏准备: 活动场地。游戏过程:
玩法一:全班幼儿坐成圆形。唱歌曲《找朋友》,开始 游戏,请一名幼儿在圆圈中间,边做动作边走到好朋友面前,相对做动作,然后调换位置。游戏重新开始。游戏反复进行,小朋友互换。
玩法二:全班幼儿做成半圆形,教师描述一个幼儿的性别和穿着的明显特征后,让幼儿猜这是谁。
注意事项:幼儿在游戏中要边唱边做动作。两个游戏可以选择。
游戏十三
游戏名称:小青蛙捉害虫(音乐游戏)活动目标:
1.感受欢快的音乐形象,模仿青蛙跳,捉虫的动作。2.懂得青蛙是保护庄稼的益虫。活动准备:
纸制害虫若干,青蛙胸饰人手一份,活动前让幼儿认识青蛙和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示范青蛙捉害虫动作要领。
1)青蛙跳:两脚分开,两腿屈膝,手心向前,五指张开,轻轻跳。2)捉虫动作:蹲下来,两臂在体前伸直,手触地,腿分开,眼睛盯住虫子,轻轻跳过去捉害虫。
2..幼儿在教师指导下,练习两遍青蛙跳和捉害虫动作。
二、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做游戏两遍。
做模仿动作青蛙跳,蹲下来,做捉虫准备。当教师说轻轻跳过去捉害虫小朋友模仿青蛙捉害虫的姿态,靠近害虫跳跃,捉住害虫,假装吞食。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游戏十四
活动名称:小兔和狼(音乐游戏)活动目标:
1.听辨小兔和狼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在愉快和紧张两种不同的游戏气氛中,体验随音乐游戏的快乐。
2.在游戏过程中逐步发现躲藏的规则,形成初步的自我控制意识。活动准备:
狼头饰一个;树、石头等背景四块;熟悉歌曲,能跟随音乐做简单的模仿动作。
活动过程:
1.听音乐进活动室,引导幼儿熟悉“森林”场景。“今天,兔妈妈要带你们去树林里玩,快跟上吧!” 幼儿听音乐进教室,教师带幼儿在树林中随意活动。2.复习歌曲《兔子和狼》,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演唱。
“玩得真累呀,我们快来找一个小椅子休息一下。”请幼儿坐好。“兔宝宝们,树林里漂亮吗?你们玩得开心吗?那我们一起来唱唱歌吧!”
“一开始,我们在森林里玩开心吗?那可以怎么唱呢?”(笑眯眯地唱)“用什么声音唱呢?”(欢快)
“狼来了时心里怎样?那该怎么唱?”(紧张、害怕,慢)“那我们把玩的时候的开心和狼来了时的害怕唱出来吧!”
游戏十五
活动名称:火车开了(大班音乐游戏)活动目标:
1.了解游戏规则及玩法,学玩游戏——火车开啦。
2.感受与同伴、老师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光盘、不同颜色的手腕花等。活动玩法:
1.一名幼儿做火车头,边演唱歌曲,边开火车进行邀请。当演唱到歌曲的最后一句时,站在被邀请者的面前,同时被邀请者起立等待同伴的邀请。
2. 邀请者向被邀请者伸出手,同时跟着音乐有节奏的念白: “小朋友请上车,嘿嘿嘿!”。
3.当念到最后一个“嘿”时,邀请者向后跳转身体,被邀请者将不戴手腕花的手搭在邀 请者的肩上,戴手腕花的手在体侧从前向后绕做车轮滚动状,一起开火车继续进行邀请 游戏。
活动规则:
1.邀请者在演唱到歌曲最后一句时,必须站在被邀请者的面前。2.所有的邀请者要一起说念白的部分,并在最后一个“嘿”时,同时向后转身跳。
3.游戏中“火车”不能断开。
歌曲: 火车开啦
1=C2/4 1 3 1│ 5 5 6 5│4 32│1—│1 1 3 1│5 5 6 5│4 32│1—│4 5 6│6—│i 5 3 1│
咔嚓咔嚓 咔嚓咔嚓 火车开啦,咔嚓咔嚓 火车跑得 多 么好,咔嚓咔嚓
咔嚓咔嚓向 5 6 5│4 3 2│1—║ 前奔 跑
呜哧
游戏十六
活动名称:接娃娃(大班音乐游戏)活动目标:
1.享受游戏的快乐,通过活动进一步发展关心同伴爱护同伴的情感。
2.初步理解游戏规则,并按规则游戏。
3.在活动中通过描述同伴特征,并根据特征进行判断来进行游戏。活动准备 :
音乐磁带“接娃娃”。活动玩法 :
幼儿围成半圆一边演唱歌曲,一边做动作: ①~④小节:边走边拍手。⑤小节:双脚并拢,双手摊开做询问状。⑥小节:手脚还原站立。⑦~⑧小节:拍手走步转一圈。最后 4 小节:动作同⑤~⑧小节,方向相反。“喂”:双手在嘴边做喊叫状。喂!
音乐停止后,“爸爸”、“妈妈”描述自己要接的孩子的外貌、服饰、爱好等特征,幼儿猜出是哪个小朋友。猜对后,所接的娃娃站出来,走到“爸爸”、“妈妈”的旁边。“爸爸”、“妈妈”带着娃娃随音乐在场内走一圈表示回家,其余幼儿随音乐节奏拍手。
接娃娃
1=C 2/4 3 5 5 5 | 6 5 0 | 1 3 3 3 | 5 3 0 | 2 2 2 3 | 2 2 6 | 5 1 2 3 | 2 - | . . 你是 谁的 爸爸? 你是 谁的 妈妈? 你接 哪个 小娃 娃,我们去叫 他,5 5 6 | 5 5 3 | 5 1 2 3 | 1 - | × 0 || . 你接 哪个 小娃 娃,我们 去叫 他。
游戏十七
游戏名称:小猫捉迷藏(小班)游戏目标:
能够根据歌词内容做动作;知道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游戏准备:
1、《找小猫》歌曲音乐,幼儿能够熟练的演唱歌曲。
2、猫妈妈头饰、小猫头饰若干。
3、布置“猫咪快乐之家”的场景。游戏过程:
一、直入主题,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在音乐中带领幼儿做各种动作进入活动场地。(跑、走、爬等,活动身体,烘托气氛)教师提问:
1、还记得《找小猫》这首歌曲吗?歌曲里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回忆歌曲)
2、师幼一起演唱歌曲,为游戏做准备。
今天,猫妈妈和小猫咪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吧!(通过扮演小猫,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二、圆圈游戏。
介绍游戏规则,并要求幼儿能够遵守,初步体验游戏的快乐。
1、小猫藏,妈妈来找。介绍游戏规则:当唱到“找个地方躲躲好”时,小猫躲好后不能乱动。
2、教师清唱歌曲引导幼儿玩游戏。(教育幼儿知道遵守游戏规则)
3、伴随音乐玩游戏。(进一步熟悉游戏规则,并为下一步情境游戏做铺垫)
三、在“猫咪快乐之家”玩情境游戏,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做动作,充分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1、教师清唱歌曲,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做动作、玩游戏。唱到哪一句开始躲?躲好后怎么办?(通过提问强化游戏规则)妈妈找到几只小猫?找到小猫后引导幼儿进行点数,并说出总数。
2、伴随音乐玩游戏,进一步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再次为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空间智能提供了机会。)
3、教师和1名幼儿来找小猫,增添游戏趣味性。你在哪儿找到小
猫的?小猫咪你们藏哪儿了?和小伙伴们说一说!(鼓励幼儿之间互相交流,初步学习使用方位词,用完整的语言说出藏的具体空间方位。)
四、教师小结:大家在一起玩游戏真开心,妈妈最喜欢和你们玩游戏了,因为妈妈最爱你们!你们爱妈妈吗?(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游戏玩累了,一起伸伸懒腰,我们到外面晒太阳吧!活动结束。
游戏十八
游戏名称:和星星打电话(小班音乐)游戏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引导幼儿享受音乐活动的快乐体验。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记忆力及音乐的表现力。
3、引导幼儿用优美的声音唱歌,鼓励幼儿为第二段填编新词。游戏准备:
1.有观察过星空的景象。2.磁带、钢琴。游戏过程:
一、导入:
1、律动:根据优美音乐,跟师做各种与星空的有关动作。
2、发声练习:(1)师生问好。(2)出示图片,理解上行音和下行音。第一句就像上飞的小飞机,一个音比一个音高,叫上行音。跟教师用“啦啦”唱;第一句就像下落的小雪花,一个音比一个音低,叫下行音。跟教师用“飘呀飘”唱。
3、引起兴趣:小朋友闭上眼睛,数3下睁开,教师吹树叶,问:“是谁从天空飞下来?”“小树叶是怎样飞下来的?”(沙沙沙,轻轻飘下来。)
4、复习演唱秋天
1、理解分析歌词:(1)咱们一起问问“谁在和星星打电话”?(2)“星星要来告诉我们什么”?
2、语言节奏朗诵:(1)师问第一句,幼儿朗诵后三句。(2)集体完整朗诵。
3、学唱歌曲:(1)、欣赏范唱。“你听到什么”? “第一句是我们学过的什么音,一音比一声音高”?(上行音)“第二句是我们学过的什么音,一音比一声音低”?(下行音)(2)完整演唱两遍。
游戏十九
游戏名称:找找小动物 游戏目标:
1、发展边走边运球的动作及提高手脚协调能力。
2、体验玩球游戏的乐趣。
游戏准备:小动物图片若干、皮球人手一只。游戏过程:
一、自由玩球
1、教师带领幼儿每人拿一个球入场。
2、幼儿分散在场地上自由玩球,可滚、跑、拍等。
二、边走边拍球
1、教师引导。教师:瞧,那有许多小动物,你们边拍球边走过去跟它们打招呼。
2、幼儿四散边走边运球去找小动物,教师鼓励幼儿反复去找小动物的家。
4、教师增加小动物的家(共7—10个,距离增加),引导和鼓励幼儿去找更多的小动物的家。
三、小结,放松身心
1、教师问幼儿找到了哪几个小动物的家?共去了几次?是怎样与小动物打招呼的?
2、表扬找小动物夺得幼儿。
3、带领幼儿把球放回原处,再去看看小动物,和他们说说话。
游戏二十
游戏名称:运果子(模仿动物)游戏目标:
1、练习双脚并拢跳,手脚着地爬的动作。
2、能按颜色将玩具分类放到筐内;
3、能听懂指令,喜欢模仿动物的动作,积极参与游戏。游戏准备:大趣味插子,铃鼓,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筐子各一个; 游戏过程:①戴上猫妈妈的头饰,向幼儿介绍场地和游戏的材料:“小兔子们,猫妈妈有一些筐子,你们看有什么颜色的?”“有几个筐子?”“我们一起数一数吧!”
②介绍游戏玩法规则:“猫妈妈的果园里有许多的果子。”(将大趣味插子轻轻撒到草地上)
“请小兔子帮忙捡1个果子回来,动脑筋想一想,小兔子捡到1个红果子要放到什么颜色的筐子里呢?”
“如果捡到一个黄果子呢?捡到一个绿果子呢?捡到一个蓝果子呢?”
③小兔子要怎样走路?(提示幼儿两只脚要并紧了向前跳。)④“小兔子们,听到猫妈妈的铃鼓一响就一起开始跳到果园里捡果子,准备好了吗?”
3、进行游戏《运果子》
①观察幼儿的动作和取放玩具的情况;
②小结幼儿游戏情况,引导幼儿听清楚猫妈妈的要求。
③变换不同的动物帮助猫妈妈运果子,例如小乌龟发展幼儿手脚着地爬的动作;
④根据幼儿的取放情况,不断增加取放的数量,可以使2个、3个。
4、结束游戏。
游戏二十一
活动名称:《动物汽车》 活动目标:幼儿模仿开车
活动准备:老师“开汽车”音乐、小动物头饰。活动过程:
①老师做动物汽车司机,脖子上挂动物汽车挂件,手握汽车方向盘。幼儿自己选择小动物头饰扮演小动物。
司机说:“嗨!嗨!动物汽车就要开”。小动物问:“谁来做?”
司机一人,被选中者必须说,如:“我是小羊咩咩叫,坐上汽车快快跑,笛笛„„”,小羊还必须做小羊的动作走到司机身后,用双手拉着司机的衣服,在活动室开一圈后,游戏继续进行。
②可请1-2名幼儿做动物汽车司机,手握方向盘,带领幼儿开展“动物汽车”的游戏活动,游戏活动中,教师提醒幼儿,汽车的速度不要过快,两辆汽车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发生碰撞,③老师和全班幼儿开着动物汽车出教师,教师提醒幼儿要一个接着一个不拥挤,有秩序地开动物汽车。
游戏二十二
游戏名称:老鹰抓小鸡(中班)游戏目标:
练习躲闪协调的逃跑。游戏准备: 场地、老鹰头饰。游戏过程:
将幼儿分成四组,每组排成一路纵队,排头幼儿扮母鸡,撑开两臂做“翅膀”保护后面的小鸡。后面幼儿拉住前面幼儿的衣服做小鸡。游戏开始,教师带领幼儿念儿歌:“哥哥、弟弟、姐姐、妹妹,来来来,来游戏。”接着母鸡和小鸡一起念:“我做一只小鸡,叽叽叽,叽叽叽,吃白米。”接着老鹰念:“我做老鹰转个圈,一把捉住你。”念完儿歌后,老鹰即设法从两侧去捉排尾的小鸡。母鸡可用两臂阻挡老鹰,保护小鸡不被捉住。小鸡可两边躲闪协调地逃跑。小鸡被老鹰捉住,离开场地暂停一次游戏。若幼儿连续奔跑超出一分钟,老鹰还捉不到小鸡,教师(猎人)即发出“碰”的枪声,老鹰听到枪声后,即原地蹲下,表示被猎人吓跑,其余小鸡拍手,表示高兴。
游戏二十三
游戏名称:“警察”捉“小偷”(大班)游戏目标: 练习四散跑。游戏准备:
场地上,分别画两个圈为各自的“家”。游戏过程:
幼儿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警察”,一组为“小头”。场地上,分别画两个圈为各自的“家”。游戏开始,“小头”出来活动,四散跑开,“警察”出来捉“小头”,把“小偷”捉回“警察”的家,未被捉住的“小头”如果跑回自己的“家”,“警察”就不能再捉了。
游戏二十四
游戏名称:蔬菜市场(中班)游戏目标:
复习对学过的几种蔬菜的认识。
游戏准备:
各种蔬菜的图片、菜篮、钱币(卡纸代替)。
游戏过程:
将幼儿分成若干组,幼儿自己商讨分配角色。(营业员、顾客)教师先当营业员,说:“卖菜,卖菜,新鲜的蔬菜,个大圆溜,通红的西红柿,快来买呀.” 扮顾客的幼儿问:“请问西红柿多少钱一斤?称两斤。”然后过秤、付钱。顾客说:“再见。”营业员说:“欢迎下次再来。”
教师强调营业员应热情.负责.顾客要有礼貌。在游戏一段时间后可增设市场管理员,对不当行为进行纠正。
游戏二十五
活动名称:金鸡独立(中班)活动目标:
1、学习在不同高度的物体上进行单脚站立。
2、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耐力。
3、能积极愉快的参与游戏活动。活动准备:
轻音乐,场地布置一条有不同材料组成的小路、泡沫版(替代懒惰虫家问前的台阶)、高低不一的椅子(替代树桩)、高跷(替代石块)、懒惰虫的家。
活动玩法:
(1)请小公鸡经过一条小路到达懒惰虫的家门前的台阶上,站在台阶上进行单脚站立。(教师讲述游戏路线,由小朋友扮演懒惰虫)
(2)请小公鸡搬树桩放在台阶上试试唤醒懒惰虫。
(3)请小公鸡站在懒惰虫家门前的石块上试试唤醒懒惰虫。懒惰虫可真懒惰,无论我们小公鸡怎么叫它,它都不肯醒来,那我们现在站在它家门前的石块上,大声地把它唤醒,看行不行。哇,懒惰虫终于被我们小公鸡给叫醒了,真开心呀,那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
游戏二十六
游戏内容:勇敢的喜洋洋(大班)游戏目标:
幼儿能够在愉快的游戏中锻炼从高处向下跳的能力以及跨跳能力和平衡能力。
活动准备:
皮筋绳6根、辅助物品若干、《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背景音乐,喜羊羊、美羊羊的头饰若干,灰太狼、慢羊羊和沸羊羊的头饰各一个。
游戏过程:
村长交代规则和玩法:
“喜羊羊队、美羊羊队分两条路同时出发,到达城堡后如果看到的是沸羊羊就可以解救,看到的是灰太狼,就原路返回。如果被灰太狼发现了,灰太狼就会把路设的更加难走。养群们路上注意安全,看哪一队先到达城堡后救出沸羊羊?”
第一次解救:
路线为1:爬上高山跳下山涧(1个凳子)、跨过小河(皮筋拉直间隔一定距离)、走过石头桥(把凳子排成一排)。
羊群们分两队(美羊羊、喜洋洋)出发,到达城堡后看见的是灰太狼,并且被灰太狼发现了羊群按原路返回村里(终点)。
第二次解救:
路线为2:爬上高山跳下山涧(6个凳子插在一起)、跨过小河(皮筋拉直间隔的距离比路线1要宽)、走过石头桥(把凳子排成弯曲的一
排)。
第三次解救:
路线为3:爬上高山跳下山涧(10个凳子插在一起)、跨过小河(皮筋拉直间隔的距离比路线2要宽)、走过石头桥(把凳子排成弯曲的一排,凳子之间的距离拉大)。
羊群到达城堡后看到的是沸羊羊,成功解救。
游戏二十七
活动名称:小猪胖胖做运动(中班)活动目标:
练习钻过网,发展侧钻的能力;享受活动的乐趣,愿意参加锻炼。
活动准备: 篱笆网、场地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老师做猪妈妈,幼儿做猪宝宝,教师:“今天天气真好,猪宝宝们和妈妈一起去活动活动吧。”
2.基本部分
(1)幼儿讨论减肥的办法:
教师:“小猪身体这么胖,可怎么办呢?”让幼儿回答。(例如:有吃药、有少吃、有去健身感馆锻炼。)
(2)让幼儿练习在离地的网下钻。
教师:“猪宝宝们要选想办法钻出篱笆,才能去健身馆锻炼呀。”(3)教师:“你们都能钻出篱笆了,那我们就到玩具城去玩吧。”
3.结束部分 :猪妈妈提醒宝宝“玩具城”关门了,我们要回家了。钻篱笆再回家。
游戏二十八 活动名称:猫捉老鼠 活动目的:
练习躲闪爬,发展身体的灵活性。活动准备:
猫和老鼠头饰,将两张桌子纵向并在一起。游戏玩法:
戴老鼠头饰的幼儿在桌下爬,戴猫头饰的幼儿在“洞口”(桌子的两端)捉“老鼠”。“老鼠”要注意边爬边躲闪。“猫”摸到“老鼠”的身体,就算捉住了。
游戏二十九
活动名称:爸爸的大口袋 活动目标:
1、听懂普通话,初步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2、喜欢和同伴一起听老师讲故事。活动准备:
布袋偶爸爸(爸爸的大口袋要夸张一些)、小亮,巧克力、甜饼干各一块,故事录音磁带《爸爸的大口袋》。
活动过程:
1、布偶表演,初步了解故事:
教师边演示边讲述故事。“爸爸的大口袋里有些什么?”
2、欣赏故事,理解内容: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重点理解第三段。“小亮使劲扳开爸爸的大拳头,什么也没有,小亮怎么样?”
让幼儿来扳一扳教师的手,帮助理解“扳”的意思。“第三天,小亮是怎么上幼儿园的?”(学讲角色对话)幼儿学说对话。“你们会像小亮一样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吗?”
3、模仿游戏《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
教师扮演不同角色,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幼儿扮演小亮。
“家长”送小亮上幼儿园,亮亮跟“家长”说“再见”,并叫声“老师早”。
游戏三十
活动名称:和小动物做游戏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并从中获得快乐。
2、知道幼儿倾听他人说话并能连贯地说出游戏中的语句。
3、帮助幼儿认识上下方位。活动准备:
1、各种动物玩具若干(同幼儿人数);
2、小桥、山洞、花篮、彩带标记、小奖品、录音磁带;
3、事先将各种小动物藏到室外大型玩具上。活动过程:
1、师:今天动物王国的小动物要来和我们做游戏,高兴吗?谁能说说你愿意和哪个小动物交朋友?它有什么特点?(你来学一学),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让我们一起模仿它们做早操吧。
2、随音乐,做模仿操出教室。
师:你们瞧,今天的天气真好,小动物们很早的就来到了幼儿园,想要和我们做个“捉迷藏”的游戏。现在它们都藏在了小朋友平时最喜欢玩的地方了,让我们一起找找看。
3、随音乐,幼儿寻找小动物,在此教师随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游戏三十一 活动名称:蛇行走 活动目标:
1、蛇行走通过障碍,发展小朋友的控制与判断能力。
2、体验模仿游戏带来的愉快体验。活动准备: 椅子若干张。活动过程:
1、方法:请小朋友鱼贯地在椅子间S形行走,不能够碰到椅子。
2、小朋友分四组游戏,两组做裁判,两组竞赛。
3、游戏几次后,由走变为慢跑。
第三篇:幼儿园手指游戏-幼儿园自主游戏
幼儿园手指游戏-幼儿园自主游戏
幼儿园游戏探新作者:张燕学前教育研究 1999年03期
对儿童游戏的研究,各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均极为关注。尽管要建立一个关于游戏的确切定义依然是困难的,但经多年来的研究探讨,人们大约在这一点上有了共识:游戏是儿童为了寻求快乐而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并且具有多样性特点。人们逐步明确了,判断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主要是以能否激发起儿童——活动主体的游戏性体验并促使其积极主动去活动为标准加以界定的。就是说,一种活动如果能使幼儿感到开心、好玩、有意思,并以此为目的主动投身其中积极从事的,这就是游戏。游戏的实质就在于幼儿的
主体性、自主性能够在活动中实现。
以往对游戏的研究较多停留在从生物学、心理学角度作分析,探讨其对儿童的发展价值,然而如何使这种发展价值通过教育得到实现,转为教育实践,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真正发挥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世界各国学前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需迫切解决的课题。
近年来,我们结合幼教实践,研究探讨问题,对游戏的教育学含义进行了初步考察。
以往幼儿园有两类游戏:一是手段性游戏,以游戏的方式达到特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这主要是指教学游戏或教学游戏化;二是目的性游戏。幼儿园游戏在更大程度上是指幼儿园自选自由的游戏,即所谓的目的性游戏——为幼儿提供为玩而玩获得游戏性体验的条件,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幼儿游戏。
以往幼儿园游戏开展中存在的种种偏差,实际上可以归结为两种极端化倾向,即“导演”与“放任”。这种状况除了由于对什么是游戏认
识不清,还源于非此即彼的绝对化片面化思维方式。
一是强调为达特定目的而开展游戏,强调以游戏为手段,注重发挥“手段性游戏”的作用,将游戏教学化,有的甚至将游戏作为一门课来安排在一周活动中。忽视了幼儿游戏是幼儿自发自愿参加的,具有自主性的实质特点,因而导致程式化指导,导演游戏。
二是为游戏而游戏,注重发挥“目的性游戏”的作用,游戏就是让幼儿自由玩。常听一些教师有这样的困惑:是否应该让幼儿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教师不予指导,否则就是不自由。因而开展游戏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过分注重游戏的兴趣性、愉悦性、自发性的一面,而忘记活动的教育目标,导致放弃教育,自流放任。
这种极端化思维方式在实践中是十分有害的。教育者应学会分析性地看问题,树立辩证的思维方式。应当认识到,游戏的关键在于自主性,幼儿园应注重开展幼儿自由自主的游戏,为幼儿提供自主支配行为、积极参加活动的
条件,通过活动过程,促进其身心发展。同时,又应明确,幼儿园这种自由游戏并非完全自然状态下的幼儿自发活动,而是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幼儿自发游戏对其发展带来的客观结果往往带有很大偶然性、盲目性。幼儿园游戏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影响过程,因此,教育者对游戏的指导不能仅仅是随意性的,而应增强指导的目的意识。
幼儿园课程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相对于显性课程,游戏为隐性课程,亦即“自然课程”。为了突出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我们特别提出“自选游戏”的概念,并联系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身份和地位作用,试图探讨学前教育的特点与适宜的教育途径方式。
我们认为,“自选游戏”是一种人为创设的自然情景下的幼儿游戏。由于幼儿园的一切活动均具有游戏性,同时幼儿的游戏也是他们的学习和工作,因而幼儿园“自选游戏”宜将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幼儿活动如娃娃家等
角色游戏、建构活动、语言阅读、操作探究和观察等等囊括在内。“自选游戏”一方面可以为幼儿自发自愿的活动提供条件,同时又渗透教育的目的要求。
幼儿园“自选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自由活动自由游戏。活动类型是幼儿感兴趣的,具有多样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同时,幼儿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充分自主活动。
对于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来说,“自选游戏”体现一定的教育意图和要求,教师可以通过确定游戏目标制订计划,通过创设适宜游戏环境,并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影响幼儿的行为,激发其对周围环境中多方面事物的兴趣,积极实践操作探索,达到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目的。
“自选游戏”是愉悦性与教育性的统一,是手段与目的的统一。即以适合于幼儿特点的方式进行教育,使教育顺应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游戏实现教育促进发展。自选游戏具有独特的特点。
一是注重在幼儿园生活的自然进程中给幼
儿以潜在影响。“自选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自由活动自主支配行为的条件和机会,游戏中,教育影响是潜在的,教育意图往往客体化在环境材料之中,教师在很多情况下亦作为游戏伙伴,与幼儿共同参与活动过程。幼儿是在其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在积极愉快的活动中,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地接受着教育影响,学习实践并认同社会要求,向着教育目标规定的方向发展。
二是注重活动过程,注重主体直接操作体验获取大量感性经验。
三是人际交往的多向性和特别有利于发挥幼儿伙伴和群体的教育影响力。由于“自选游戏”活动的组织比较松散,因而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个别接触的范围扩大了,师生间互动频率大大增加,从而有益于因材施教。更重要的是,“自选游戏”中,幼儿可以有充分机会与伙伴和伙伴群体相互作用。
四是情绪情感对儿童的活动起动力作用。幼儿在“自选游戏”中没有外在限制,能够身心放松、积极投入活动,充分表现
自己,操纵材料,控制所处的环境,满足和实现个人愿望。在游戏中为了活动本身的需要,幼儿要服从游戏的内在目标和规划,压抑冲动,学习掌握自己的行为,从探索、创造和成功中最大限度地获得游戏的快乐。
总之,在自选游戏中,教育影响和要求更易于为幼儿所接受,并转变为自己的愿望和需要,从而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幼儿园应将自选游戏作为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重要内容。
对游戏的研究必然涉及到幼儿园“自选游戏”与教学活动的关系,明了其间的区别和联系,可以进一步深入认识游戏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并有利于指导实践。
幼儿园“自选游戏”与教学有如下区别或不同特点。
1.两类活动的发生情况各异。
游戏是自然发生的,是符合幼儿特点的活动形式,是幼儿在外界条件刺激下,由内在动机所引起的自主自愿的活动;教学则是由教师从外部引入的,并非直接由幼儿内部动机所引起的,具有一定的强制
性,教师规定了活动内容、形式与方法,幼儿需依教师的要求进行活动。
2.两类教育活动的目标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教育机构中的教学一般指显性课程,它更多地与儿童的知识掌握、认识发展和技能的形成有关。幼儿园教学是以发展智力、增长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标。
游戏属隐性课程,主要与儿童的情感、意志及其他个性品质的形成有关。游戏活动的教育目标不宜确定得较为精确,有如一种活动培养一种能力那样一一对应,其效果亦非一次性立竿见影地实现,而是对幼儿身心整体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游戏的教育目标宜确定得较为宽泛。可以认为,“自选游戏”的开展有助于以发展良好的情感、个性和社会适应性为主的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实现。“自选游戏”可以使幼儿个体有机会充分展现其兴趣能力水平与个性特点,因而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对象化,便于教师在确定教育目标时,在了解特定教育对象基础上,将社会要求即教育
总目标具体化为本班幼儿的发展目标,因材施教,真正达到教育促进发展。同时,教师可将“自选游戏”纳入整个教育影响过程,配合学期教育目标及逐月、逐周的教育重点,长计划短安排,有意识地开展游戏活动,通过每日游戏活动过程,从而逐步接近教育总目标。
3.两类教育活动的组织结构有别。
在组织结构上,教学活动为显性课程,其组织较严密,教师对整个活动过程的控制程度较高,往往是面向幼儿全体,注重统一要求,活动的组织形式以集体为主,教学活动较多地是教师面向全体幼儿的单向作用;而自选游戏活动的结构则较松散,幼儿自由度高,可在较大范围内自己作主,自由选择,支配自己的行为和活动,教师需因人而异在照顾全体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化个性化的指导影响,且常常是面向各游戏活动小组的指导,活动中不仅有师生的相互作用,幼儿之间也可积极交流交往,相互影响促进。
4.教师对两类活动的
指导方式有不同。
教学活动中往往是显性的教师直接指导,交代活动内容,提要求,安排活动步骤等,注重语言讲解、教或传授给幼儿一定的知识技能。教师一般需要按计划与程序严格执行;而游戏活动的指导则以隐性方式为主,更多地是体现在活动材料、游戏环境创设中的间接指导,教师自身也作为游戏伙伴参与游戏间接影响幼儿行为,当然还需配合教师对活动过程的直接控制引导,两方面结合。由于活动的组织结构比较松散,教师一方面要注重有计划地开展游戏,增强指导的目的意识,同时还需随时观察幼儿的行为和关注偶发事件,抓住教育契机,发挥教育机智因势利导,从而将指导的计划性与灵活性统一起来。教师更需注重引导促进幼儿与周围环境玩具材料及多种事物积极相互作用,通过幼儿自身直接操作探究和尝试,发现式地学习。
幼儿园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游戏与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必不可少 的重要活动形式。两者既重点各异,而又相互融合渗透,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实现幼儿园教育的任务与目标。
“自选游戏”不是一种孤立的活动形式,而应与正规的教育教学相互配合补充。教学可以为幼儿提供游戏所需知识经验等活动背景,而游戏则可作为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一般地,“自选游戏”因各活动类型的教育功能之不同,因而与教学的联系也有不同。例如,“自选游戏”中的语言阅读活动、自然科学活动等以认知为主的活动类型往往同教学的联系较为紧密,可以很好地同集体与正规教学配合补充。教师可以使幼儿提前在“自选游戏”的活动区接触教学中的有关内容,又可在事后引导幼儿反复练习,加深理解,巩固知识技能,促进进一步的探究发现。教师在指导上也可以多采取直接影响方式,如交任务,提要求,教授讲解或是直接示范操作方法等,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引导其行为方式。教师也可尝试将此类区域作为专门的学习
区,开展目的更为明确的活动。一般地,随幼儿年龄的增长,这类学习成份较多的活动类型应逐渐增多,并作为教师指导的重点。
教师还应注意将幼儿在“自选游戏”中在直接操作体验基础上获得的大量感性经验,拿到教学中加以组织和整合,使之系统化。通过教师一番画龙点睛的总结归纳分析提炼,以语言讲解等直接指导的方式,帮助幼儿形成概念,引导他们注意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使其认识发生质的飞跃。
作者介绍:张燕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幼儿园智力游戏
幼
儿
园
智
力
游
戏
熊猫挖笋
目标: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及思
维能力
玩法:有两人一起玩,游戏时,两人各将自己的熊猫放在自己一方熊
猫家中,然后轮流掷六面体,谁掷出与自己熊猫衣服颜色相同的一面,谁就拿起自己的熊猫沿小路向圆圈处走一步,若掷出对方的颜色则不
走动棋子,走完圆圈就可以挖竹笋,放入自己家,下次再掷自己颜色,再挖下一个竹笋,挖完所有竹笋,计算谁挖的多为胜。
抽牌凑数
目标:培养幼儿分析、概括及速算反应能力,理解加法互换,加减互
逆的关系
准备:每人三张同样大的纸片,用小纽扣在纸片上分别画1~3个小
圆点,并写上相应数字。
玩法:幼儿自由结合,每两人一组游戏。以《石头、剪刀、布》决胜
负,胜者先抽牌,另一名幼儿凑数,进行三以内的组成、加减运算练
习。算得对又快的幼儿得红花一朵,游戏结束,红花多的为胜。
接龙卡片
目标:识别长短、高矮、数字,学习排序
准备:
1、长8厘米,宽4厘米的白卡纸若干。
2、幼儿2~4人一组,每人取5~6张接龙卡。
玩法:
1、数字接龙:根据卡片两端的数字接龙。
2、长短接龙:根据从长到短接龙。
3、高矮接龙:根据从高到矮接龙。
4、数字多1接龙: 按着卡片上的数字顺序接龙。
5、数物接龙: 根据物品的数量与数字接龙。
送迷路的小动物回家
目标:培养幼儿判断、推理、思维能力
准备:
1、动物卡片4张,迷路图4幅,铅笔若干。
2、幼儿分成4组。
玩法:
1、教师对幼儿说:”小兔、小鸡、小鸭、小熊迷路了,不知
道该走哪条路回家,小朋友,请你们送它们回家吧。”
2、幼儿分成4组,分别连接四幅迷路图。
3、先连完者为优胜。
小羊请客
目标:能将实物卡按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序,并初步进行匹配相应点卡
准备:小羊图片一张;不同数量动物的卡片;
不同数量食物的卡片
玩法:
1、今天小羊请客,教师分别出示小动物图片,请幼儿观察请
了什么小动物,有几个?
2、请幼儿说说小羊应该准备一些什么吃的来招待小动物?
3、请幼儿根据小羊请的小动物数量分别在餐盘里放上相对应的、同
等数量的食物如:一只小猫一条
鱼,两只小狗两根肉骨头。
有趣的生活用品
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力、注意力
准备:生活用品的拼图和完整图片。
玩法:
1、出示生活用品,请幼儿说说都有些什么生活用品。
2、出示生活用品拼图,请幼儿拼出这些生活用品。
大圆圈与小圆圈
目标:区别大小,培养观察能力。
准备:
1、在场地中间画一个大圆圈(能站全体幼儿),外围画若干小
圆圈(能站2-3名幼儿)。
2、大的和小的圆形硬纸片各一个。
玩法:幼儿四散在场地上,边走边念儿歌“圆圈圆圈圆又圆,大的小的满地圈。看到大圆中间站,见到小圆分散站”。念完儿歌,教师举起一种圆形纸片,幼儿根据纸片的大小,迅速站到场地上相应的圆圈内。
小星星
目标:辨别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发展颜色视觉。
准备:
1、红、黄、蓝、绿四色小星星硬纸片若干。
2、《小星星》音乐磁带。
玩法:将活动场地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用作表演,另一部分用来撒放小星星。请幼儿在撒放小星星的地方找到两颗相同颜色的小星星,拿在手上,到场地的另一边。教师播放音乐,幼儿跟着星星妈妈(教师扮)表演小“星星”歌舞。
找出大皮球
目标:感知物体的大小,发展观察力。
准备:画有大圆和小圆的幼儿用纸若干张,彩色笔若干盒。
玩法:要求幼儿在图中找出范例一样大的圆球,给它们涂上好看的颜色,让它们变成美丽的大皮球。
大车票、小车票
目标:区别大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玩法:教师和幼儿一起将全班的椅子放在一起打成一辆大汽车和一辆小汽车,请两位幼儿当司机。教师说:“今天我们要坐着大汽车和小汽车到公园里去玩,老师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汽车票,请拿到大车票的小朋友上大车,拿到小车票的小朋友上小车,小朋友要拍好队上车。”分发车票后请两位幼儿和老师一起当检票员,等全体幼儿都上车后,老师说:“大车开了,小车开了!”全体幼儿发出“滴滴”声。游戏可以重复进行。再次进行时应适当调换幼儿手中的票。
谁会飞
目标:
1、辨别会飞与不会飞的小动物。
2、提高应变能力。
准备:每名幼儿一把椅子
玩法:
1、幼儿围成一个圆圈。教师说一种动物的名字,如:“蝴蝶来了。”
2、幼儿判断这种动物会不会飞。如果是会飞的动物,就离开座位做小鸟飞的动作。如果是不会飞的动物,就坐
着不动。
3、幼儿如判断失误,就算游戏失败。
4、教师说:“蝴蝶飞飞,飞得高”,幼儿就踮起脚飞。教师说:“蝴蝶飞飞,飞得低”,幼儿就半蹲着飞。
5、当教师说“蝴蝶飞飞,飞回家”,幼儿就飞回到座位上。
帮动物找身体
目标:发展观察和分析判断能力。
准备:头和身体错位的动物挂图一幅,相同内容的幼儿用纸若干,彩笔若干。
玩法:出示图片。问幼儿:“这里画的是什么啊?”,如果幼儿不能回答,可提示:“这是谁的头啊?”“这身子是谁的啊?”,然后再让幼儿仔细观察,并在每一种动物的头和身体之间用彩色线条连起来。
帮助小狗找家
目标:感知物体的大小差异,发展观察力。
准备:挂图一张,上面画有小中大三只狗和三间房子。
玩法:
1、请小朋友为每只狗找一间合适的房子作为它的家。
2、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让最小的狗住最大的房子,别的狗会怎么样呢?
炊事员
目标:认识各种蔬菜,提高幼儿的应变能力。
准备:各种菜的胸饰若干,锅的胸饰一个。
玩法:1.每位幼儿配挂在一个菜的胸饰,教师配带锅的胸饰。
2.教师引入:“我们今天来玩烧菜的游戏,我的蔬菜在哪里?”幼儿答:“蔬菜蔬菜在这里。”
3.游戏开始,教师随意选择炒一菜,问:“我们先来炒萝卜,萝卜萝卜在哪里?”当萝卜的幼儿回答:“萝卜萝卜在这里。”教师
说:“快快走到锅里来。”当萝卜的幼儿就走到教师身后,同时全班幼儿问:
“炒完萝卜炒什么?”
4.教师便再次选择炒某一种菜,如:“炒完萝卜炒青菜!青菜青菜在哪里?”如此反复游戏。
5.幼儿在听到自己所扮演的蔬菜名字后要迅速起立回答。
6.当教师说“我的蔬菜炒好了”时,幼儿立即走回自己的座位。
数字小船
目标:
1、练习1-5数字与数量的配对。
2、会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
准备:1-5数字小船一套
玩法:
1、出示数字小船,观察每条船船头的数字和船身小孔。
2、根据船身的数字将小人放入小孔中。
3、手口点数每条船的人数并说出总数。
跟着哨声走
目的:发展听觉和运动觉的协调性
准备:哨子(或小铃)一只,蒙眼布
数条。
玩法:全体幼儿围成圆圈,请5-6名幼儿站到圈内,蒙上眼睛。教师固定在圈上某一位置,每隔3-5秒钟吹一次哨子(或打一下小铃),蒙眼的幼儿根据哨声慢慢往前走,设法接近并抓住教师。谁先抓住教师,谁就赢了。幼儿园手指游戏2
1.一个手指点点点(伸出一个手指点宝宝)
两个手指敲敲敲(伸出两只手指在宝宝身上轻敲)
三个手指捏捏捏(伸出三只手指在宝宝身上轻捏)四个手指挠挠闹(伸出四只手指在宝宝身上轻挠)
五个手指拍拍拍(两个手对拍)
五个兄弟爬上山(从宝宝的下身做爬山状)
几里古噜滚下来(在宝宝身上从上往下挠)
2.小手拍拍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
手指伸出来,眼睛在哪里?
眼睛在这里,用手指出来。
灵活变化:可以把眼睛改成其它任何一个身体部位,比如鼻子嘴巴等等。这个游戏教会孩子认识五
官和身体的部位,让他增强自己的身体意识。3.大拇哥,二拇弟,中鼓楼,四兄弟,小妞妞
爬呀爬呀爬上山 耳朵听听
眼睛看看
鼻子闻闻 嘴巴尝尝
咯吱一下 4.黄老先生有块地
黄老先生有块地,咿呀咿呀哦。他在田边养小鸡,咿呀咿呀哦,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唧。黄老先生有块地,咿呀咿呀哦。
他在田边养小鸭,咿呀咿呀哦,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
黄老先生有块地,咿呀咿呀哦。
他在田边养小羊,咿呀咿呀哦,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
黄老先生有块地,咿呀咿呀哦。
他在田边养小狗,咿呀咿呀哦,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5.爸爸是司机,开汽车,嘀嘀嘀
爸爸旁边是妈妈,妈妈洗衣服,刷刷刷
个子最高是哥哥,哥哥打篮球,砰砰砰
哥哥旁边是姐姐,姐姐在跳舞,嚓嚓嚓 个子最小就是我,我在敲小鼓,东东东
6.爸爸瞧瞧
妈妈看看
宝宝的小手真好看
爸爸瞧瞧
妈妈看看
宝宝的小手不见了
爸爸妈妈快来看
宝宝的小手出现了 7.我是一个大苹果
小朋友们都爱我 请你先去洗洗手
要是手脏
别碰我!8.包饺子
小手摊开,咱们来包饺子吧
擀擀皮
和了和了 包个小饺子
香喷喷的饺子给谁吃 9.小熊小熊圆圆脸(用手在宝宝的手心画圆)
一步一步上上坡(从宝宝的手往手臂上点上去)
几里古噜滚下来(在宝宝身上从上往下做滚状
滚进一个山洞里(用手点到宝宝的胳吱窝挠挠)
10.一根棍,梆梆梆。
二剪刀,剪剪剪。
三叉子,叉叉叉。
四板凳,拍拍拍。
五小手。抓抓抓。六烟斗,抽抽抽。
七镊子,夹夹夹。八手枪,啪啪啪。
九钩子,钩钩钩。十麻花。转转转。
每次做,宝宝都是笑的花枝乱颤的。呵呵
11.白色的小幽灵
拿一张白色的餐巾纸顶在食
指尖,把手指团团抱住,用线在手指上缠一圈,用笔在餐巾纸上画上眼睛和嘴巴,这样就扮成了一个小幽灵。让你的手指在空中移动,假装小幽灵在飞舞,随便你编什么样的故事情节都可以,比如:
一个白色的小幽灵 在空中飞行 飞啊飞啊,飞得好高啊
碰到了星星 碰到了月亮 然后飞下来,落到宝宝的头上!
这是一个启发孩子想象力的游戏,比较适合年龄大一点的宝宝。
12.我有一双小小手,小手拍一拍,小手拍一拍;
小手藏起来,小手藏起来。;
小手在哪里?小手在哪里?
小手在这里,小手在这里。
我有一双小小脚,小脚踩一踩,小脚踩一踩;
小脚藏起来,小脚藏起来。;
小脚在哪里,小脚在哪里?
小脚在这里,小脚在这里。
13.手指谣
手上有个大木桶,桶上有个盖,盖上有个孔,让我看看有什么,原来躲着毛毛虫。
~ 26 ~
第四篇:幼儿园开展童话剧表演的实践与研究
幼儿园开展童话剧表演的实践与研究(一)幼儿自身发展的需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行)》指出,要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幼儿童话剧综合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建筑等多门艺术门类,它是一门天然性的、综合性艺术。幼儿天生喜爱假装和幻想,天生是导演,天生是演员、剧作家和导演的集合体,他们身上潜在的戏剧天性需要一种理想的教育去呵护、激发、引导,童话剧表演过程就是让幼儿在相互合作的群体工作中,学到知识, 丰富情感,学会合作,成为自信、开朗和善于表达自己的全面发展的人。(二)幼儿园教育发展的需求纵观我园艺术领域活动的开展,美术、音乐、文学活动长久以来倍受重视, 相应的教学研究开展得也很深入。但我们常常把它们分裂开来组织,幼儿的童话剧表演也常常被老师理解为纯粹的故事表演,往往把关注点放在语言、动作的表演环节上,没有看到幼儿有做导演、做道具师等多种内在童话剧创作要求,幼儿始终处于被接受者的状态。当谈到“幼儿童话剧”相关的活动时,常常局限于一些以成果为主的表演,对于幼儿童话剧表演的实质存在着相当模糊的概念,从而使童话剧表演所蕴含的特有的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被埋没了。为使教师明确幼儿童话剧表演的内涵,积累开展此类活动的有效经验,充分发挥童话剧的教育魅力,促进幼儿全面成长,特开展此项研究。(一)幼儿童话剧表演的操作定义幼儿童话剧表演是指幼儿通过对喜闻乐见的经典童话的感受、理解,运用生活经验,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活动。(二)幼儿童话剧表演与相关表演活动的区别 2
1、幼儿童话剧表演与故事表演的区别故事表演关注的是幼儿对故事角色语言、动作的完整再现;而童话剧表演关注的是幼儿如何运用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表演。
2、幼儿童话剧表演与表演游戏的区别表演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的游戏活动;而童话剧表演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引发并推动表演的进展。
3、童话剧表演与剧场表演的区别剧场表演是以成果展现为主,关注结果;而童话剧表演更关注幼儿的表演过程。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规定的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童话剧表演的基本理论,试提出以下幼儿童话剧表演的目标:
1、培养和发展幼儿对童话剧表演的兴趣,增进幼儿对童话剧表演的了解,引导幼儿感受、体验、理解、表现、创造,提高幼儿的艺术综合素质。
2、引发、支持幼儿主动尝试,自主表达,让每个幼儿都能充分7现自我、发展自我。
3、转变教师观念,打破传统“教”和“学”的模式,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为每一位幼儿的多元智能发展创造条件。(一)创设良好的童话剧表演环境。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创设一个充满童话剧氛围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浸染。
1、幼儿园整体环境的创设将一些幼儿喜闻乐见的经典的童话故事呈现于走廊,为幼儿、家长在平时交流互动中提供方便,充分发挥环境的隐性教育作用,使幼儿在环境中自然而然受到启发。如:《小蝌蚪找妈妈》、《小熊请客》、《金鸡冠的公鸡》等故事,通过教师与幼儿的绘画后做成大图书布置在走廊墙壁,引发孩子在反复观察中理解、体验故事内涵。
2、专用活动室的创设 3 为了更好的开展表演活动,我们专门设置了舞美室、表演室。舞美室内提供幼儿制作道具的材料,并通过墙面展示出来,表演室内提供道具、服装、头饰、化妆镜、童话剧剧目、幼儿表演的照片等,让幼儿一走进其中就产生表演的欲望, 引发幼儿表演的行为,能充分展示各自的表演才能。
3、区域环境的创设围绕童话剧表演的内容,各班在区域投放相关材料, 比如:在进行《小熊请客》童话剧表演时,我们就在区角环境增设了:为小熊包装礼物,制作头饰、制作连环画、阅读大图书、为小熊布置家等等,还有专门为表演而设的小剧场。(二)感知、体验
1、通过多维度的欣赏活动,丰富幼儿的文学体验。(1)让幼儿反复地阅读连环画,通过视觉刺激,使幼儿获得人物、环境和事件的具体表象。图画是用线条、色彩描绘形象的,是唤起幼儿想象最直接的形式。幼儿喜欢阅读有多幅连续图的童话,由于它是情的分解图,故事发展过程比较明白,最符合幼儿的认识水平。图画为幼儿提供了生动的画面和鲜活的形象,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了具体形象的凭借物。(2)让幼儿观看动画片,提供幼儿模仿学习的条件。为了增加幼儿对童话及表演的兴趣,组织他们观看相应的动画片、童话剧成品表演。进一步增加了幼儿对童话剧表演的了解。通过同一作品多纬度的欣赏不仅可以满足幼儿反复欣赏文学作品的心理需求,还能满足幼儿童话剧创作的需求。
2、生活体验童话本身充满着幻想,很多情节对于幼儿来说,充满了神秘气息,他们无法立刻用动作和语言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我们需要给幼儿一个生活的空间让他们体验这种情感,让他们在实践、经历、行动中体验角色及其情感。比如:在《小蝌蚪找妈妈》的表演过程中,幼儿很难表现出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心理,们就组织幼儿观看了小班开学初“宝宝找妈妈”的录像,和他们一起讨论:你当时为什么哭得这么厉害动作、表情是怎样的你找到妈妈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动作、表情又是怎样的还有什么情况下,你会急着找妈妈,你当 4 时会怎么想,会怎么做呢有了这些直观生动的生活经验,幼儿创造童话剧形象时就不再是原有文学作品的照搬,会加入自己的体验、感受和情感,创造出自己心目中的“小蝌蚪”形象。(三)自主表演、相互评价幼儿童话剧表演中的自主性,首先表现在幼儿有表演的主体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下、与他人的分工合作下, 把所体验到的情感、知识、技能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并能运用到童话剧表演中;其次,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主动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积极提出质疑,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让他们充分参与童话剧表演全过程中,幼儿才能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让幼儿在童话剧表演的过程中,学到知识、丰富情感、学会合作,成为有自信、开朗和善于表达自己的人,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1、让幼儿参与童话剧表演的准备(1)童话剧表演内容的选择或改编要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那么活动的内容就要符合幼儿的兴趣点。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在活动中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教师,应该在深入观察幼儿兴趣点的基础上,从中选择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因素加以提升和引导。这样, 童话剧表演内容的选择既满足了幼儿的意愿,又体现了教育的价值。例如,在春暖花开的春季,幼儿带来了许多的小蝌蚪放在饲养角,大家对小蝌蚪的变化产生了兴趣,从而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小蚪找妈妈》的童话剧表演。又如,刚过春节,我们开展了“热热闹闹过春节”主题,幼儿在角色区模仿家人请客、招待客人的游戏。《小熊请客》的童话剧表演就这样产生了。但是,他们认为:小狐狸既没吃到东西,还挨了一顿打,真不值得。他自己也可以种些东西,然后请小动物做客,这样,大家也就可以成为好朋友了。“就这样,我们一起续编了故事《小熊请客》的情节。(2)童话剧表演所需的道具、材料和背景音乐的制作。幼儿童话剧表演中的道具等材料不应该片面追求精致高档、富丽堂皇。应该选用什么材料和方法来制作,应给予幼儿发表自己意见和想法的机会,并尊重他们的想象和创造,挖掘幼儿的潜力。5 以下是Z 老师在童话剧《小熊请客》的组织过程: ①讨论童话剧表演需要准备哪些道具。幼儿在充分熟悉了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始了道具的准备阶段。他们认为:”需要小熊头饰、小狗、小猫、小鸡、狐狸头饰“"小熊的家和门”“狐狸休息的树、小花、小草”“小熊的家应该有桌子、椅子、床、冰箱”等,还有小熊家应该布置得漂亮些......“ 幼儿讨论的焦点集中在小熊家的布置上,大家七嘴八舌。(家是幼儿最熟悉的地方,他们的回答反映了各自家庭的特点。)当时 Z 教师认真地听取了每一个小朋友的讲述,都给与了充分的肯定。通过讨论决定,我们定下了下列道具:大树、门、桌子、头饰、冰箱、小动物吃的食物。大家决定后,我就开始布置任务--回家收集制作道具的废旧物。②收集制作的道具材料第二天,大家把家里的废旧材料拿来了,有鞋盒、泡沫板、方便面盒等,开始摆弄,把方便面盒当成了桌子,把小盒子叠加在一起当作墙,用橡皮筋等材料制作头饰等道具...③道具的不断调整与完善 C 幼儿说:”冰箱里的东西应该是分几个抽屉的,把不同的食物放在不同的抽屉里,就不会变臭。“于是,他们在纸巾盒的大箱子内放了很多小纸巾盒,算作一个个抽屉。并做了相应的记号。L 幼儿说:”礼物应该要包装一下的,这样才好看。“于是,大家就从家里拿来了包装纸,对饼干盒进行包装,还用了喜糖上的蝴蝶结,就这样,一个个美观的礼盒就产生了。④音乐配乐 Z 教师收集了很多恐惧、伤心和快乐情感色彩的音乐,然后,将同一情感类型的音乐放给孩子们听,组织幼儿欣赏感受,由他们举手表决是否适用,如果赞成和反对的票数一样,还要通过辩论作出最后的决定,最后,教师把被选的音乐录到磁带上,这时候,我们就讨论出了录音规则:一要仔细欣赏音乐;二要在录音时不能讲话。他们也会很自觉地遵守。在这过程中,师幼关系始终处于”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状态,教师的行 6 为推进着幼儿活动过程的开展。(3)童话剧角色的安排。如果由教师看来指定角色的话,会有很多弊端。一是这种做法会使一部分幼儿从小养成一种优越感,二是会造成一部分幼儿的自卑,从而将幼儿本来具有的潜能扼杀。比如:在《小熊请客》童话剧表演中,我们鼓励幼儿通过讨论和商量确定角色的分配。幼儿在讨论过程中由于意见不统一出现争吵。因为狐狸一开始是一个反面角色,大家都不喜欢。于是大家就在一起讨论:狐狸的角色到底由谁演的问题。并想出了很多的对策,加以尝试。这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协调的机会。在组别分工刚开始的时候,小朋友很自然的分成两组,手工好的报名参加道具组,表现力强的加入演出组,其他的就做观众。他们分工非常明确,作也非常好。道具组的成员会主动问:”你们还需要什么道具“演出组的在表演时发生什么问题,就会找道具组:”XX 音乐可以播放了。“在活动中,孩子们用合作互相发生着影响,同时也推动着活动不断的深入和发展。在整个过程中,他们也会进行角色交换,道具组的、表演组的、观众的都会过一把瘾。
2、运用生活经验,创造表演。幼儿童话剧表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创造性。幼儿在表演前没有固定的文本, 他们在表演的过程中大胆发挥想象,自己构思情节和对话,比如:X 幼儿扮演的小蝌蚪,他没有直接找鸭妈妈,而是用玩具收集打了110,他说:”找不到妈妈, 可以找警察叔叔。“(这是幼儿生活中的经验),他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因此,他们在表演过程中加入了小蝌蚪找警察叔叔的情节。创造性的表演具有自主性,每个幼儿可以表达不同任何人的想法,而且还可以用自己认为做好的方式表演出来,哪怕只有一句话、一个动作,但是,表演者得到了别人的欣赏和评价,就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
3、登上舞台,模拟剧场演出。只要幼儿愿意表演,任何一个地方都可能成为幼儿表演的舞台。幼儿在讨论场景时感觉到不同的情节应该有不同的场景,说明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剧场意识。他们对表演的舞台有了初步的要求,他们有将自己的表演发展成为”剧场演出“的要求。7 在剧场演出之前,我们参观了凤溪大剧院,把剧院的布局拍摄下来,并观看了一场演出。回来后,组织幼儿讨论:大剧院里是怎样布置的我们该怎样布置我们的舞台怎样让大家知道我们的节目于是,大家分头行动,有的布置专用活动室的舞台,有的贴上座位号,有的在画宣传画,还有的在按照自己的符号记录讨论出的规则
4、担任评委,积极评价。幼儿在整个的表演过程中,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没做演员的观众在台下观看的时候,他也会把自己当作演员看待,一边看,一边提意见,比如:”X XX的动作不好看。“"XXX的声音太轻了。”我们就引导幼儿能发现别人进步的地方,于是,他们的意见就会变成建议:“XXX走路的样子很想狐狸, 扭来扭去的,如果声音再尖一点就好了。”“XXX这次进步多了,如果声音响一点就更加好了。”(四)家园合作幼儿园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家长的合作,我们在开展幼儿童话剧表演自始自终把家长作为活动的支持者。比如:我们利用家长资源,收集各种戏票,引导幼儿发现戏票的特点,并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的设计自己的戏票。另外,我们把有表演天赋的家长吸收到我园的家长剧团来,让家长共同与童话剧的表演。如《小兔乖乖》中的大灰狼和《拔萝卜》中老奶奶的扮演者就是家长代表。还有,家长自发组织“亲子团”参与幼儿园大舞台表演,协同教师带领孩子们参加各类演出。经过近两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发现幼儿童话剧表演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显示出明显的效果和价值。(一)童话剧表演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幼儿童话剧表演中,自主性、个性、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能力和表演能力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以下是W 老师提供的案例: Q 小朋友是一个胆小、内向的孩子。可自从在区域中开设了表演区后,就发现她每当区域开始时,她的眼睛总看向那里,可就是不会自己主动走过去。看到 8 这种情况,我想:要是老师叫她去,她肯定不愿去。我就想了个办法:请和她最亲近的K 朋友去邀请她一起表演。在得到K 朋友邀请后,Q 去了,并且和K 搭档。一开始有点胆怯,可不一会,她就投入到了和好朋友的表演中。有了这一次的邀请后,连续几天老师发现Q 都去了表演区,在那里显得非常开心。在表演室舞台上表演时,老师也看到了Q 的小手举了起来,她终于能主动地在全班孩子前表现自己了,她的表演也得到了孩子们热烈的掌声。自从这次表演后,老师发现 Q 变了,话多了,和小朋友交往的范围广了,孩子的变化家长也发现了,说孩子现在回家能把幼儿园里老师讲的跟家里人讲,还邀请家人跟她一起表演呢。她妈妈在与教师的交流中谈到:“通过与孩子一起表演,我深切体会到了孩子身上洋溢出的那份快乐,是那样的神奇,又是那样的真实。孩子的快乐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因为孩子快乐,所以,我们全家快乐。”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童话剧表演促使Q 小朋友性格改变,使幼儿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在整个童话剧表演过程中,情节的创编、表演材料的准备、分配的角色、表演中的评价,幼儿都是自主选择、主动活动、充满创新的,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得到了发挥。童话剧表演真正成为幼儿自主、自信、自乐的活动。(二)童话剧表演促进了教师观念、行为的改变。在以往的童话剧表演中,教师始终是以教育者的身份教幼儿,通过本项研究与实践,使教师的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不再把幼儿看做是接收器,而是以平等的合作者与他们相处。教师与幼儿在一起参与童话剧的过程中,既是导演与剧作家的合作关系,也是演员之间的合作关系,还是道具师之间的工作关系。这种合作行为超越了教师与幼儿之间“教”与“学”的关系,体现了民主性。(三)童话剧表演影响着家长的观念与行为。在很多农村幼儿家长的眼中,他们根本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演出一场童话剧。通过现场的观摩,他们发现了孩子身上表现出的潜力,对孩子的能力有了很大的转变。在与孩子一起表演的亲身实践中,他们感受到自己又回到了孩提时代。近两年的研究虽略有成效,但也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讨论与思考:(一)内容的选择与主题的匹配 9 在我们的童话剧表演中,我们力求以经典的童话作为童话剧的题材,但是, 在当前的主题活动中,并不是所有的经典童话剧都能与主题相吻合。(二)幼儿园管理方面童话剧表演需要物质和精神支持。比如:对教师队伍的培训,教师需要具备的欣赏、改编、表演等艺术才能,必须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总之,我们的“幼儿童话剧表演”还有待于教师和幼儿的大力合作,相信在教师们的不断研究探索下,“幼儿童话剧表演”活动必将成为幼儿园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⑵林玫君.创造性戏剧之理论探讨与实务研究.台湾∶供学出版社,1992,3 ⑶张金梅.幼儿园戏剧综合课程研究.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12 ⑷楼必胜屠美如.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10
第五篇: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特点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特点
一、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性质与特点
(一)幼儿园表演游戏是游戏而不是戏剧表演
对表演游戏的性质定位直接决定着我们组织幼儿开展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教师对表演游戏的指导行为。当我们把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性质定位于“游戏”而不是“表演”,并以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作为组织幼儿开展表演游戏的指导思想,用符合游戏活动本质特点的方法来组织幼儿的表演游戏时,表演游戏就呈现出不同于“戏剧表演”的面貌。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表演游戏与戏剧表演的根本区别在于:表演游戏是幼儿自己“自娱自乐”的活动,幼儿只是因为“有趣好玩”而在“玩”,他们并不是在为“观众”表演。事实上,他们心中并没有“观众”,他们也根本不在乎“观众”。“目的在于自身”并“专注于自身”是游戏活动的本质特点。促使幼儿持续活动的原因正是“好玩的”游戏活动本身,而不是来自外部的要求或奖赏。在这样的活动中,表演游戏的“游戏性”凸现出来而有别于“戏剧表演”,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挥,而且幼儿也在这样的活动中体验到了游戏的愉悦感。
因此,应当把幼儿园的表演游戏的性质定位于“游戏”而不是“表演”。如果缺乏“游戏性”,表演游戏就将失去其作为游戏活动的实质。
(二)表演游戏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
表演游戏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游戏活动的特殊性在于它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表演游戏以“故事”为依据的特点决定了表演游戏的“表演性”。从选择和确定所要表演的故事或作品的那一刻起,表演游戏就已经有了一个规范游戏者的框架。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自发地在头脑中将自己的言行与故事情节、人物联系起来,故事作为“脚本”规范着幼儿的行为,成为幼儿行为表现的框架和评价自己和他人游戏行为的尺度。正是基于故事或作品的“再现”要求构成了表演游戏“表演性”的基础,而且也正是这种“表演性”构成了表演游戏区别于其他类型游戏的根本特征。表演游戏如果缺乏“表演性”,也就缺乏了它自身作为一种游戏类型独立存在的依据。因此,“表演性”之于表演游戏来说,也是它不可或缺的特性。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正是表演游戏不同于其他类型游戏的特点。
(三)表演游戏需要教师的指导
表演游戏的“表演性”要求幼儿以自身为媒介,运用包括语言、表情、动作姿势等在内的手段来再现特定的故事,这种再现的过程本身对于幼儿来说是多种能力的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也是幼儿获得各种有益的学习经验的过程。关于幼儿表演游戏的一般规律和年龄特点的研究表明,幼儿的表演游戏要经历一个从一般性表现到生动性表现的发展过程。但是,幼儿自身并不能完成从一般性表现到生动性表现的提升,也不能完成从目的性角色行为到嬉戏性角色行为、再到更高水平的目的性角色行为的回归。表演游戏的“表演性”和幼儿表演游戏的一般规律和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师对幼儿的表演游戏进行指导的必要性。帮助幼儿完成从一般性表现到生动性表现的提升、从目的性角色行为到嬉戏性角色行为、再到更高水平的目的性角色行为的回归,正是教师指导表演游戏的目的和任务所在。这也正是表演游戏不同于其他类型游戏的特点。
二、表演游戏的指导原则
根据我们的研究,我们认为在组织和指导幼儿开展表演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游戏性”先于“表演性”
长期以来在幼儿园表演游戏中存在着“重表演、轻游戏”的倾向,为了让幼儿的表演迅速达到生动性表现的水平,教师往往采取立即示范或手把手地教等高控制的指导策略。这种指导策略忽略了表演游戏的“游戏性”,片面追求表演游戏的“表演性”。教师往往不给幼儿游戏的机会和时间,忽略幼儿游戏的过程,追求“即演即像”的表演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师幼关系变成了指挥者和被动执行者的关系,教师往往把自己对于故事的理解强加到幼儿身上,角色的对话、动作、表情以教师的理解和标准为主,表演游戏因失去了其“游戏性”而成为单纯的“表演”。
要改变这种倾向,在组织和指导幼儿开展表演游戏时,要遵循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游戏性”先于“表演性”,要按照游戏活动的本质特点来组织和指导幼儿的表演游戏,让幼儿在活动中产生“游戏性”体验。游戏性体验是游戏活动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心理成分和构成因素。决定和影响幼儿产生游戏性体验的外部条件是:幼儿是否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和可能,活动的方式和方法是否由幼儿自主决定,活动的难度(任务)是否与幼儿的能力相匹配,幼儿是否不寻求或担忧游戏以外的奖惩。
要确保所组织的活动是“游戏”而不是单纯的“表演”,教师首先应当保证幼儿拥有自由选择和自主决定的权利:即对作品或故事的理解和表现以及表现的方式方法,幼儿应当拥有自己的自由,而不是听从教师或由教师规定。同时,教师的指导不能剥夺幼儿的“游戏性”体验。教师必须按照表演游戏发展的一般规律(从一般性表现发展到生动性表现),给幼儿自主游戏、协商磨合的时间和空间,允许幼儿探索、讨论,尊重他们的理解与表现,扶持、引导而不是指挥、导演。
基于这种“游戏性”的要求,表演游戏中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合作关系。教师是幼儿游戏的组织者和扶助者,而不是凌驾于幼儿之上的指挥者、领导者。教师应当为幼儿开展表演游戏创设宽松自由的游戏环境(包括时间和空间),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协商磨合而不是催促,鼓励和支持幼儿主动的探索和交往。活动的过程由教师和幼儿共同推动;活动的进展既来自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也来自于教师的建议和引导。
(二)“游戏性”与“表演性”的统一
我们在活动中可以看到:通过幼儿一次次的游戏活动过程和幼儿相互之间的评议,幼儿的表演游戏的“表演性”逐渐提高,由一般性表现向着生动性表现水平发展。同时,作为表演游戏基础的故事也从无到有,情节不断丰富和完善。
由此可见,表演游戏的“表演性”与“游戏性”并不是互不相容的,而是可以很好地融合交织在一起的。“游戏性”应当是基本的,它体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表演性”则是逐渐提高完善的,由“一般性表现”向“生动性表现”发展,作为活动的结果显现出来。所以,表演游戏的“表演性”并不一定要以牺牲表演游戏的“游戏性”为代价。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一定要学会“等待”,不要催促幼儿,不要对幼儿抱不切实际的期望,指望他们在听完故事以后能够立即“生动表演”。幼儿的表演游戏从“一般性表现水平”向“生动性表现水平”的提升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它需要时间,需要“重复”和“练习”。与其把活动看做“课”,不如把活动看做一个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的、需要多次重复的过程。“重复”是幼儿学习的特点,而且幼儿也需要“重复”和喜欢“重复”。不给幼儿重复的机会不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教师需要研究的是如何在活动的重复中引导和促进幼儿学习。“重复”不应当是简单重复,要维持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必须使重复具有新意和挑战。
三、表演游戏的教学潜能和发展价值
长期以来,表演游戏往往只是被当作帮助幼儿复述和记忆故事的手段,其教学功能被局限于故事教学的狭隘范围中。研究表明,表演游戏的教学功能可以超越故事教学的狭隘范围而扩展到幼儿园课程的各个领域,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学习和发展。
(一)表演游戏的教学潜能
研究表明,以童话或故事为基础的表演游戏具有丰富的教学潜能。在以童话或故事为基础展开的、以表演游戏为主线的系列活动中,幼儿不仅仅是在学习“语言”,幼儿的学习还可以扩展到科学、数学、社会、艺术等多个课程领域。
以“昆虫怎样过冬”系列活动为例,在这个以幼儿的问题和兴趣为中心的系列活动中,幼儿不仅学习如何从不同的渠道去获得信息、了解关于各种昆虫过冬的知识,而且运用各种表征手段(包括绘画、展览、绘制图书、故事创作和续编故事、表演游戏等)把自己的知识表现出来。幼儿在这个活动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包括态度、知识和技能等)涉及语言、艺术、社会、科学、数学等多个课程领域。而且,这些不同领域的学习经验是在作为一个整体的活动的自然展开中获得的,是整个活动的自然产物。由于幼儿学习的特点和对“有意义学习”的需要,幼儿园课程应当具有综合性和整合性。幼儿园课程的这种综合和整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实现,同时这种综合和整合也可以有不同的水平。合乎理想的综合与整合应当是自然而然地渗透,而不应当是各领域内容简单地、人为地拼接。当前的研究表明,表演游戏是一种可以整合多领域学习的理想途径。这种整合并不是课程各领域内容的简单拼接,而是自然的联系和渗透。
(二)童话与科学的整合
童话与科学的整合,是表演游戏所特有的教学潜能。
表演游戏以故事或童话为基本线索。童话和故事往往以虚构和想像为特征,童话故事中的角色往往是拟人化的动物和植物,非常符合幼儿“万物有灵论”的思维特点。故事和表演游戏本身所特有的拟人化特征为幼儿提供了展开想像翅膀的广阔天空,为幼儿探索自然界的事物与现象(尤其是生物现象)提供一个很好的、具有“发展适宜性”的背景,借助于多种多样的表征手段,幼儿可以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发现自然界中的生物现象,比如昆虫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形态、活动和习性、生物的繁衍和生长等等。可见,科学与童话之间并不是对立的、矛盾的关系,在幼儿的想像和游戏中,它们可以和谐地共处。
表演游戏作为种象征性游戏,可以很好地将科学与童话、事实与想像整合起来。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是角色的塑造及故事情节的表现和发展,这种兴趣和关注使得他们在探索和研究怎样把故事“演得更好”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比如青蛙妈妈是产卵还是孵卵;蜗牛是不是昆虫等)。通过对新的问题的探索研究和讨论,幼儿的知识经验获得进一步的丰富和扩展,新获得的知识经验又进一步丰富了故事和游戏。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仅可以获得充分的表现,而且随着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又出现新的认知兴趣和需要,幼儿的探索研究和故事表演形成了相互补充的良性循环。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图式来说明这种互补的循环关系。
幼儿的探索研究与故事表演之间的这种关系,不仅说明了表演游戏的教学潜能,而且也揭示了游戏与幼儿园课程和教学整合的一般途径与方法。
长期以来,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存在着“游戏归游戏,上课归上课”、游戏和幼儿园课程无关、“重上课,轻游戏”的倾向。改变游戏和幼儿园的课程与教学的这种相互分离、脱节的状况是实践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原则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对表演游戏的研究,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在研究中,我们看到幼儿一次又一次地要求“再玩一遍”,同时我们还发现这种主体性表演游戏使幼儿产生了一种新的“工作与游戏混合”的活动体验。这种“工作与游戏混合”的体验正是成功整合幼儿园课程和游戏的重要标志。
(三)表演游戏的发展价值
在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下的表演游戏往往只是故事教学的手段,同时在教师高控制之下的表演游戏鼓励的是幼儿对教师的模仿和服从,缺乏的是幼儿对创造的热情和渴望。这种被动的学习能够让幼儿获得的只不过是一些破碎的、静态的字词句,扼杀的却是幼儿主动探索创造的精神和充满童趣的想像与幻想。
以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为宗旨的表演游戏通过“创造”性质完全不同的师幼关系而赋予了表演游戏崭新的面貌,使表演游戏能够通过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有力地带动幼儿身心各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并因而呈.现出内涵丰富的发展价值。
可见,表演游戏的发展价值和教学潜能能否充分实现取决于教师的组织和指导方法。不同的指导方法可以带来表演游戏中不同的师幼关系和幼儿不同的行为表现,也因此决定了表演游戏不同的发展价值。
四、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一)指导表演游戏可用的方法
1.观察。
游戏是教师了解幼儿学习兴趣和需要的最好窗口。通过对幼儿学习特点、需要与兴趣的了解,教师可以与幼儿互动生成和发展课程。教师应该:①在日常活动中随机地观察,敏锐发现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然后以此为依据,及时地组织和指导幼儿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②在游戏中进行班级整体扫描式观察,观察幼儿的表情、言行,判断他们是处于积极主动的活动状态还是无所事事的消极状态,判断空间材料是否适合幼儿活动需要。③在游戏中有重点地个别观察,注意小组幼儿或个别幼儿的特定需要,适时适度地提供帮助。
2.提供材料。
在表演游戏中,教师提供材料的目的是支持幼儿的活动,而不能仅仅把材料当做“道具”。因此,什么时候提供什么样的材料,应当根据幼儿活动的实际需要。当幼儿还没有产生对材料的需求时,教师不必立即呈现自己认为必要的材料或“道具”。在幼儿眼中,教师事先准备的精美的道具并不比他们自己制作的道具更具吸引力,而制作道具过程本身就是个可以给幼儿带来快乐、蕴含着丰富的学习机会的一种活动,教师不能为追求“表演结果”或节省时间而省略这个颇具教育价值的环节。诸如纸、笔、盒子、木板这样的原始材料,可以为幼儿的探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3.组织讨论。
小组讨论与互相评议对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和表演能力的提高是极为有利的。
教师是幼儿表演游戏和小组讨论的组织者和支持者。在小组讨论中,教师的引导性提问十分重要。比如在“昆虫怎样过冬”活动中,在幼儿每次表演活动以后教师都会问:觉得演得好吗,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幼儿去反思自己的活动,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引导性提问向幼儿提出许多挑战,促使游戏不断向前发展。
教师应为幼儿的讨论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气氛。教师不应扮演“裁判”的角色来评定幼儿表现的“好坏”,也不应扮演答案的提供者来告诉幼儿应该如何做。教师应该不断激发幼儿思考,让他们自己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缺乏有关的知识经验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使幼儿产生有关“问题”的意识,让幼儿带着问题在游戏活动以外去寻找相关的信息而不是当场告诉幼儿答案。
4.记录。
记录的对象是活动过程及其结果,包括:幼儿的各种作品、所搜集和使用的有关物品和材料、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言谈及行为表现的描述等等。其形式包括图画、实物、照片、录音、录像、幻灯、文字说明等。记录的主体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幼儿。
记录的材料不仅仅是留作“展示”之用,给来访者(包括领导、家长、同事等)看的,而更应当做师幼互动的媒介和活动进一步发展的依据。
(二)中、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指导
中大班幼儿的表演游戏具有一些不同的年龄特点,因此在指导上也要注意年龄特点。
1.中班幼儿表演游戏的指导。
中班幼儿表演游戏的年龄特点是:可以自行分配角色但角色更换的意识不强;游戏的目的性差,需要教师一定的提示才能坚持游戏主题;游戏的计划性差,展开游戏需要较长的时间;以一般性表现为主,以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因此,教师应为中班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时间和空间,并注意材料的结构化程度。幼儿的表演游戏需要一个安全、有趣的环境,因此要为幼儿准备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这个空间最好在一定时间内是固定的,给幼儿认同感和安全感。保证幼儿有不少于30分钟的游戏时间。为中班幼儿提供的材料要简单易搭,不能是那种需要幼儿花很长时间与很大精力才能够准备好的材料。当给中班幼儿的材料种类过多时会对活动造成干扰,所以,材料以2--4种为宜。
在游戏最初开展阶段,教师要帮助幼儿做好配组工作,讲解角色更换原则。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幼儿的游戏,不要急于示范,要耐心等待幼儿协商、讨论,提醒幼儿坚持游戏主题。在游戏展开阶段,教师应提高幼儿的角色表现意识,可以参与幼儿的游戏,为幼儿提供适当的示范。
2.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指导
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年龄特点是:能独立完成角色分配任务,并有很强的角色更换意识;游戏的目的性、计划性较强,能自觉表现故事内容;具有一定的表演意识,但尚待提高;具备一定的表演技巧,能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段,但表现水平尚待提高。
可以为大班幼儿提供较多种类的游戏材料以鼓励和支持他们进行多样化探索。在游戏的最初阶段,教师除了提供时间、空间和基本材料外,应尽可能少地干预。随着游戏的展开,教师应该及时给幼儿提供反馈,提高幼儿表现故事、塑造角色的能力。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教师反馈的侧重点应在如何塑造角色上。要帮助幼儿注意运用语气语调、夸张的动作、生动的表情来塑造角色。
由于本研究主要以中大班幼儿为对象,对小班幼儿的表演游戏的指导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