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峡之秋说课稿
《三峡之秋》说课稿
富源中心学校
刘玉梅
一、说教材
《三峡之秋》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六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了中秋这一天从早晨到夜晚三峡景色的变化,具体描述了三峡早晨的明丽、中午的热烈、下午的平静、夜的宁静和神秘,表达作者了对三峡景色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二、说学生
学生进入五年级后,阅读的方法、策略、习惯掌握得更多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更浓了。他们在阅读中尝试着运用五年来学到的阅读方法、策略、习惯。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本节课我以“抓重点段落,深入理解课文”为主题,引导学生在读中领会,在读中想象,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求发展,以此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由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好词佳句,了解三峡秋天的景色特点。
3、读懂课文,把握课文的写作顺序。
4、初步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在读中想象三峡之秋的美景,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观察与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说教法学法
课标中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学生进入五年级后,在阅读中感受、理解、分析、鉴赏的能力都较之以前有大幅度的提高,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去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分析、品味文章的意境,还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的手法,通过反复吟诵、领悟作者精美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并在今后的语文实践中去自觉地学习使用。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我主要通过谈话导入——明确任务——交流汇报——整合提升四个环节进行。在《三峡之秋》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能做到靠拢《新课程标准》,让学生在感受三峡一天中不同景色,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认识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一)、重视读书,以读为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就必须尊重学生学习的选择性,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留下充足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我加强课本的研读,要想自己的课感染学生,首先自己要完全的融入到文本中。三峡秋天的美,体现在三峡的早晨、中午、下午和夜晚,景物描写很美,可是,我和学生都没去过,怎样才能让大家感受到美呢?就要在字里行间来感受,抓重点的词句来体会,再通过朗读来加强感受,以读为本,注重培养学生语感。有重点地循序渐进地进行朗读训练;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放手让学生默读、齐读、美读、示范读等,体现朗读的指导层次性,增强了朗读的效果。我着重指导修辞句的理解,让学生带着体会朗读,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 在本课教学中,我着重指导学生对修辞句的理解,对于文章中的比喻句、拟人句都让学生有体会地去读,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真正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同时我还关注了文中破折号的理解,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说出破折号在文中解释说明的作用,在结束时,让学生读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与文章的第一句话,教会了他们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学有所用。
本课的板书设计,我使用的是提纲式板书,能便于让学生清楚、明白地了解作者所写的景物及其特点,也使文章结构脉络一目了然。
以上是我对《三峡之秋》这节课的设计说明,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及同仁多多提出宝贵意见,以促我今后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第二篇:三峡之秋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三峡之秋》一课是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方纪先生用他的亲身感受,向我们介绍了雄奇壮丽的三峡景色。作者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这一时间顺序,抓住不同时间景物的特点,描写流畅,韵律感强烈,琅琅上口,适合学生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既让学生受到三峡美景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又让学生在新闻记者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是这一单元的自读课文,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来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贪图三峡之秀丽雄奇的美景,产生热爱三峡,热爱祖河山的感情。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的重点。
二、说教法
为完成本课时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宜将情境教学法贯穿始终,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反复阅读等教学方法完成本课时教学。
三、说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本课时可引导学生应用“谈→思→议→读”,即:“初步了解深入体会→评议提高→诵读升华”这一学习方法,学习本课时内容。
四、说程序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1、虽然巫溪地处三峡库区,但学生几乎都没有切身体验过三峡的雄奇壮丽。因此,授课时可用
1、语言描述激发学习兴趣(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里。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2、听学生介绍搜集的资料;
3、欣赏《三峡风光》等三个步骤,逐步引入本课教学。
(二)凭借情境鉴赏美
在学生进入情境后,可引导学生按以下方法去鉴赏美。
教师把录像定格、让学生说出三责秋天的景物特点,并抓关键词句学文,重视比喻句的学习,抓住词句的形象点现象,体会景物的特点。
具体学习过程:①出示学习方法的要求:在书上圈圈重点词、划划重点句,注注自己的想法。你知道作者写一天中的哪些影响,它们有哪些特点吗?②按照谈—思—议—读的方法,全班同学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一段。(成熟—果实累累—喜悦);③学生按照上述要求选择最喜欢的部分自学,然后全班交流汇报,出示课件、感情朗读。
时间 特点 词句 朗读
早晨 明丽 露水闪亮—露水消逝 清新明快
中午 热烈 群峰披甲—金鳞巨蟒 热烈欢快
下午 明亮 于是……长江变成小溪 轻柔明快
夜晚 清冽 沉沉欲睡静明亮像…… 温柔惊奇
④谈感想: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孩子们读了《三峡之秋》后一定有很多想法,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好吗?出示课件《山峡风光》,配乐《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五、板书设计:
早晨→明丽
中午→热烈
下午→明亮
夜晚→清冽
第三篇:《三峡之秋》
《三峡之秋》教案
执教者 李美丽
教学目标
1、能领略三峡之秋的美景,并体会作者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步骤
一、导语:
1、课前播放歌曲《三峡情》。
2、导语:一曲《三峡情》情真意切,勾起了我们对三峡的向往。现在,就让我们欣赏几幅三峡的自然风光图片,从视觉上感受三峡的美丽。(投影打出图片)令人遗憾的是,三峡这条古文明的大通道已经在2003年永远地消失了。可幸运的是文学作品保存了三峡的美丽。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三峡之秋》,去重温那已逝去的三峡神韵。
二、领略美景
1、布置学习任务(投影):
用你喜欢的、习惯的方式自读课文,解决下列问题: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绘三峡之秋的?请按课文描写的顺序重新排列下列插图。
(2)请各用文中的一个形容词、用“ 的三峡之秋”的形式为每幅画面配一个标题。
2、学生活动:
(1)自读课文,圈点勾划、做批注。(2)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投影)
三、品析美点
1、布置任务(投影):
请用欣赏的眼光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提示:欣赏文章,可从语言、修辞、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着手。
2、学生活动:
(1)精读课文,批注。
(2)同桌之间相互说给对方听,并认真听取对方的建议。(3)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
四、朗读美文
1、布置任务(投影):
比较起来,你最喜欢一天中哪一段时间的“三峡之秋”?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入情入景地读出三峡之秋的神韵。
2、学生活动:
(1)各自放声朗读。
(2)学习小组内相互朗读、评价,并推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3)个别学生上前进行配乐朗诵,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带着欣赏的眼光作出评价。
(4)全班集体朗读课文片段,再次感受文章的美。
五、畅所欲言
1、布置任务(投影)
对比今昔,你更喜欢什么时候的三峡风光,为什么?
2、学生活动:
(1)或说或写。(2)个别发言。
3、教师总结:(投影)三峡过去是我们的骄傲,今天它仍是中国人的自豪!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六、布置作业
1、三峡,以它那迷人的风光吸引着无数中外来宾,而三峡工程又会给三峡带来些什么呢?
2、办一期主题为《奇丽的三峡》的小报。
七、课后反思:
《三峡之秋》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三峡的秋景,让读者得到了美的享受。
在《三峡之秋》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基本能做到靠拢《新课程标准》,让学生在感受三峡一天中不同景色,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认识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学习课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多讲,多读,自读,自悟。在导入部分,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让从来没有到过三峡的学生对三峡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在精读课文时,我安排了一读、二读、三读三个环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三峡的美。一读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谈谈对三峡之秋最初的印象;二读让学生说出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在出了一天当中景物的哪些特点;三读课文,具体深入地感知文中的一词一句,从优美的景物描写中体会三峡在一天中的不同特点。
一堂课上下来,我的感受很深:语感是一种顿悟(言说者的人生经验同语言形式的融合),它和悟性、灵性相随,语感得到培育,悟性、灵性也就生在其中。当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时,我们老师应倍加珍视,并加以强化、疏导;而当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时则要创造条件令他们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这样这堂课才会上得精彩。
第四篇:三峡之秋教案
《三峡之秋》教案
执教者 清潭中学莫英 2004、11 教学目标
1、能领略三峡之秋的美景,并体会作者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步骤
一、导语:
1、课前播放歌曲《三峡情》。
2、导语:一曲《三峡情》情真意切,勾起了我们对三峡的向往。现在,就让我们欣赏几幅三峡的自然风光图片,从视觉上感受三峡的美丽。(投影打出图片)令人遗憾的是,三峡这条古文明的大通道已经在2003年永远地消失了。可幸运的是文学作品保存了三峡的美丽。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三峡之秋》,去重温那已逝去的三峡神韵。
二、领略美景
1、布置学习任务(投影):
用你喜欢的、习惯的方式自读课文,解决下列问题: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绘三峡之秋的?请按课文描写的顺序重新排列下列插图。
(2)请各用文中的一个形容词、用“ 的三峡之秋”的形式为每幅画面配一个标题。
2、学生活动:
(1)自读课文,圈点勾划、做批注。(2)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投影)
三、品析美点
1、布置任务(投影):
请用欣赏的眼光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提示:欣赏文章,可从语言、修辞、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着手。
2、学生活动:
(1)精读课文,批注。
(2)同桌之间相互说给对方听,并认真听取对方的建议。(3)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
四、朗读美文
1、布置任务(投影):
比较起来,你最喜欢一天中哪一段时间的“三峡之秋”?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入情入景地读出三峡之秋的神韵。
2、学生活动:(1)各自放声朗读。
(2)学习小组内相互朗读、评价,并推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
(3)个别学生上前进行配乐朗诵,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带着欣赏的眼光作出评价。
(4)全班集体朗读课文片段,再次感受文章的美。
五、畅所欲言
1、布置任务(投影)
对比今昔,你更喜欢什么时候的三峡风光,为什么?
2、学生活动:
(1)或说或写。(2)个别发言。
3、教师总结:(投影)三峡过去是我们的骄傲,今天它仍是中国人的自豪!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六、布置作业
(一)必做作业
回家后,请你做一做小导游,将你领略到的三峡美景介绍给爸爸妈妈。
(二)超市作业
1、三峡,以它那迷人的风光吸引着无数中外来宾,而三峡工程又会给三峡带来些什么呢?请在课后展开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2、办一期主题为《奇丽的三峡》的小报。
第五篇:三峡之秋教案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三峡之秋》一课是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方纪先生用他的亲身感受,向我们介绍了雄奇壮丽的三峡景色。作者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这一时间顺序,抓住不同时间景物的特点,并恰当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长江的气势,生机和灵性。文章脉络清楚,语言优美大气,韵律感强烈,琅琅上口,适合学生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既让学生受到三峡美景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又让学生在品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通过五年的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会按要求预习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意,能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并画出相关语句,进行简单批注,但是这些孩子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很少能到著名的自然景区旅游观光,不能亲身去体验、感受那些壮美的自然景观,缺乏感性的认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应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搜集资料,教师也要准备好相关的资料来弥补学生理解的困难。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激发热爱长江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知识目标: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
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3.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作者如何抓住特点描写三峡不同时段景色。
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教材的处理: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内容抒情,文辞优美,我采用开放式教学法。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边读边思考。通过合作解决问题、1 讨论、研究、交流,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合作能力。使学生在读中体会三峡秋天景色的无穷魅力,在读中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秋天是一个美丽浪漫的季节,香山的红叶,新疆的葡萄,陕西的苹果,不同地方的秋天有着不同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秋的脚步来学习方纪先生写得散文《三峡之秋》。(板书课题)
2、关于三峡你知道些什么?
请大家看这幅地图介绍:三峡位于长江中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主要景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这是一个神奇而壮丽的地方。
3、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思考回答: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景色的?划出表示顺序的词语。
2、思考:文章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开头总写三峡的秋天;结尾点明具体时间,告诉我们作者描写的是三峡中秋这一天的景色。)
3、既然开头总写了三峡秋天的特点,我们就一起来读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
默读这段,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橘柚树)出示课件
文章写了橘柚树的哪些特点呢?(叶子,果实,清香)
作者为什么要在这一段里写橘柚树呢?是要告诉我们什么?(秋天来了,三峡充满成熟气息)板书:成熟之美
4、在这充满成熟气息的秋天,三峡的早晨会是怎样的景象呢?
三、学法指导,合作探究
1、请大家仔细地读一读写早晨的段落,想想这一段作者写了三峡早晨哪样最突出的景物?(板书:露)
写出了早晨的什么特点?(明丽)
明丽是什么意思?从哪里体现出了明净?从哪里体现出了美丽?
怎样理解“绿叶金实”(作者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又注意抓住早晨特有的露水变化的过程,结合对树和阳光的描写,充分表现出三峡秋天的早晨那份明媚与靓丽。然后再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并有感情的朗读。)
早晨起来,看到晶莹的露珠,明媚的阳光,看到这绿叶金实你有什么感受?(清爽、舒畅)
你想怎样朗读来表达你的感受?(语调应是轻快的,这样才能把三峡明丽的特点展现出来。)指名读,评价,再指名读。
2、刚才我们学习了描写早晨景色的这一段,说说我们是怎样学习这一段的?
3、学生汇报: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
写出了这个时段的什么特点。
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这个特点的?
我们刚才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了。(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很好,大家学得很用心。那现在就用这些方法去学习后面三个时间段所描写的景色,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选择你们喜欢的段落批注,小组里的同学都学习这一段,思考后交流你们的学习收获,待会在班上交流。
4、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组长注意做好记录。
5、全班交流。
(1)中午的山峡作者主要抓住了什么景物?写出了山峡的什么特点?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种热烈的感觉,(出示课件)你感受到了吗?
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长江的热烈?
出示两句话,“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照在水面上,长江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
这两句话都是在写中午的热烈场面,你们觉得哪一段更好?哪些词用得好?还有哪里写得好?
老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翻滚、呼啸、奔腾”这些词语,突出了江水那豪壮的气势,拟人句: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金色的铠甲应该披在威武的战士身上,跳跃应该是人的运动,这里用它们来写山峰和阳光,就 3 赋予山峰战士威风凛凛的气势,赋予阳光人的欢快,烘托出这种热烈的气氛。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把长江化作一条巨蟒,咆哮奔腾、呼啸而去,所过之处,一片金黄,既写出了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又赋予长江巨蟒的翻滚呼啸的雄劲、热烈的气势,更具有生命力。可见用上好的词语和恰当的修辞方法,文章会更精彩。读中午的三峡,应该怎么读?(语速应快一些,语气是热烈的。)指名读,评价,齐读。
(2)下午的三峡作者抓住的景物是什么?写出的特点是什么?你从哪里感受到了下午的平静?
出示课件,你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想到了什么词或句子?小结:在透明的薄雾中,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静静流淌的小溪,温柔可爱。如果中午长江是一个健壮的小伙子,那么下午时的长江就是秀美的少女?女生读,男生读(语速平缓,体现温柔之感)
(3)在写夜景时,作者用了两个自然段给我们描绘了两幅画面,在第一幅画面里先写了什么?(渔火、灯标、汽笛)偶尔的汽笛响,更衬托出长江的什么?(板书)你喜欢这一段中的哪句话?为什么?读一读,老师听出了你的喜欢。
在这宁静的中秋之夜,有一样景物不得不提,那就是月亮。三峡的月色到底独特在哪里呢?三峡的月色为什么这么独特呢?(因为山是墨一般的黑,所以月光才显得特别皎洁,清冽;因为山高,峡谷深,所以月亮就像一个巨大的探照灯发出明亮的光芒,倾泻而下,像瀑布那样凌空飞降,像素锦那样直挂下来。)出示课件文字,读到这么美的一段话,你想说点什么?只有三峡才有如此神奇美妙的月色,让我们仿佛进入了梦境,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它展示出来吗?(自由读,指名读)(读夜晚的三峡,语速应慢下来,体现三峡的宁静之感。)
7、小结:三峡的秋天就是这样多姿多彩,作者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用细腻的文笔,形象的的比喻和拟人,写出了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色,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卷,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交流)下课后,大家像丁丁冬冬那样,把你的收获写在“我的视角”里。
五、课外延伸,感悟运用
1、秋天的三峡,有时热烈,有时平静;有时明丽,有时朦胧……真是气象万千。三峡的神韵又何止这些呢?你想更多地了解三峡的奇异风光吗?我们可以 4 读一读刘白羽的《长江三日》、余秋雨的《三峡》。
2、作者将这么美的三峡景色写了下来,让我们读了如临其境,模仿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段:《校园秋色》或《水城秋韵》。
六、附: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早晨:露—— 明丽
成熟之美
中午:水——热烈
下午:雾——平静
夜晚:月——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