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单元教学示例:《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
《
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一:营造氛围,在美的感召中走近诗歌
课前播放乐曲《春江花月夜》,利用音乐的力量,营造授课所需要的氛围。因为是下午第一节课,学生很疲乏,精神状态不好。于是,上课铃声响了以后,我先是组织学生进行“入静”活动。
师:今天,我们将共同走进一首不朽的唐诗。学习这首诗歌,需要有一种很特别的学习氛围。下面,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做,来,双手上举,想像着你的头顶上,此刻就是一轮硕大的明月。现在,你双手捧住她,对,用双手捧住,让这月儿慢慢地融化进你的手心里,然后,经过你的头顶,进入大脑,再一点点
向下,经过你的心脏,融入你的血液。继续向下,慢慢地,慢慢地,再让这皎洁的、清亮的月,沉入你的丹田„„ 此刻,教室一片寂静,师生(连听课教师)一同沉浸其中
片刻后,我看见很多学生长舒了一口气。我知道,我需要的效果差不多已经出来了。于是开始上课。
《春江花月夜》音乐再起,很低的声音,如同天籁。在音乐陪伴下,我开始用抒情的话语导入今天的教学内容。
师:这是一种朦胧的美, 如梦如幻,悲凉而又轻盈;这是一种纯粹的美,超于象外,宁静而又清纯;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穿透和打动,一切世俗的丑陋和鄙俗,都在诗意的光泽里消融;这是一场无声的细雨,慢慢浸润着人世间的每一个角落,然后任情感汇集成河流,千年不息,一直流到宇宙的那一端„„
这就是《春江花月夜》,这就是一千年来给了无数人心灵滋养的大爱与大美的《春江花月夜》。
有人说,夜深人静时读《春江花月夜》,便感觉尘世的喧嚣、工作的劳累远我而去,一种宁静,一种温馨,恰似柔柔的春水浸润着我的心田。江畔柳丝在夜风的吹拂下婆娑起舞,花草在微风的抚摸下含笑点头,木桨打碎了江中渔船的倒影,水波托着那荡漾的轻舟……今天,就让我们也一起融进这片神奇的境界,去共同感受这份优雅与华美吧。请大家打开书本,用自己的心,去静静品读这首传唱千古的经典诗歌。注意,用心品读,不要发出声音。
教学过程二:静读涵泳,初品感受诗歌的内容之美
生默读,教室依旧一片寂静。我也在心中默默地背诵着整首诗,我的速度比
学生们的要慢,当我默背结束时,我看见有些学生已经开始悄悄地翻阅手中的教学案了。师:阅读,就是和高尚的灵魂在交流。当我们全身心投入到《春江花月夜》的吟诵之中时,同学们从诗歌中读出了什么?感受到什么呢?请同桌之间简单交流。生交流。
师:哪位同学愿意说说,静静地阅读诗歌后,心中有些什么样的感觉?你说说?你感觉到些什么?
生1:天空中只有一轮明月,大大的,再没有其他任何东西。明月映照下,江水澄澈,江上没有帆,没有一切的东西,只有无边的空阔„„ 师:你读出了一种辽阔和寂静。你呢?[师指另一学生]
生2:除了天空中一轮皎洁的月,我的大脑中还出现了淡淡的雾气,这雾气在江面上轻轻飘荡着,时有时无。
天地显得格外的空旷、寂寞。师:你在辽阔和寂寞之上,还读出了飘渺,读出了灵动。
生3:月亮很亮很高,一个人很孤独……
师:谁?这个人是谁?
生3:作者。师:作者吗?在诗歌中,我们应该称他为什么人?
生3稍做思考:是……抒情主人公。应该在初春季节,还比较寒凉,抒情主人公一个人静静地伫立在长江边上,一会儿仰头望月,一会儿低头观水。他由这孤独的月和流淌的春水,想到了家乡,于是心中充满了忧伤。师:你的感觉很细腻,有景有情,很好!
生4:印象中应该是有一叶扁舟在江面上轻轻地飘荡着。扁舟的上方,是一轮大大的月亮。而扁舟所置身的,是开阔的江面,江水滚滚,把月亮揉碎了,波光粼粼……
师:多美的一种意境啊。小舟如耕耘的犁铧,将大江耕碎了,将月光揉碎了。
教学过程三:浅吟低唱,二品诗歌的画面之美
师:静静地阅读中,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诗歌的优美意境,体味到了春江花月夜的清新迷人的气息。下面,让我们轻声吟诵这首诗歌。用我们的轻轻吟诵,来进一步品味诗歌的美。我给大家配乐,同学们自己轻声吟诵诗歌。
学生在古筝曲《春江花月夜》的优美旋律中,开始轻声诵读。我在黑板上把容易读错的两个字的字音标注出来:不胜(shēng)愁、砧(zhēn)师:刚才咱们描绘了大脑中出现的图象,现在,咱们品味品味大脑中体悟到的美。你发表一下自己的感受,行吗?
生5:我觉得整首诗歌轻声读下来后,有一种寂静优美的感觉。师:噢,你读出了寂静优美。这种美,你能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生5:…… 师:表达不出来,是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不对? 生5:是。
师:我也有这样的感觉,大脑中有无数的图画,却很难用准确的语言描绘出来。再请几位同学谈一谈吧,或许他们能表达出来的。
生6:我读出的是一种宁静的美。皎洁的月光铺洒在江面上,江天一色,整个天地间一片宁静……
生7:我读出的是一种情景交融的美。江水缓缓东流,明月高照,微风吹动了闺房的窗帘,也吹动了闺中人的相思之情。…… 生8:我脑海中出现的是这样的画面:月光皎洁皎洁的,江边的花全都盛开着,连江水也仿佛被皎洁的月洗涤得格外洁净,江水中的每一朵浪花,都沾染了春花的芳香…… 生9:我的大脑成大杂烩了,“春”“江”“花”“月”“夜”这五种美景都混在里面,组成了一幅画。在清静明透的意境里,它们融为了一体。
生10:我感受到的是月色微红,花瓣飘落。
教学过程四:推荐朗读,三品诗歌的音韵之美
师:美,在我们的心头轻轻荡漾。两遍诵读下来,同学们的感受更深了。印象中不光有了景,还有了人,更有了情。不过,刚才都是自由诵读。现在,咱们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单独演绎一下。大家最愿意
听哪位同学朗读?
学生可能因为后面有几十个老师听课的原因,你望我我望你的,没有人提名。实际上,这个班级朗诵水平整体也不高。从小就缺少这方面的训练。
师:没有可以推荐的?那就是大家都不好?那我就请一位同学来推荐了。你推荐一位,怎么样? 这位女同学站起来,目光在班级里巡视着,却找不到理想的目标。也难怪,分科后重新组建的班级,相互间还不是很熟悉。而前阶段赶学必修五的内容时,也没有进行朗读活动。
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那就你自己来,怎么样?为大家精彩演绎一下,把诗歌特有的音韵之美展示出来。我来为你放音乐。生11在《春江花月夜》背景音乐伴奏下朗诵。该生的朗读有点味道,但这味还是有些欠缺。
师:朗诵的很好,注意了捕捉诗歌意境。请注意,“沈”这个字在这里念“沉”。师:三次诵读诗歌,我们对诗歌的理解应该更深了。我看见有同学刚才在别人朗读时不断地摇头,是觉得她读得不够好吗?也是,读诗其实就是在交流,在用自己的心和另一个灵魂在交流,各人心中的理解不同,朗读时的处理也就会出现差异。但只要用“心”去读,我们就会在感受领悟思考中获得很多。
教学过程五:个性阐释,四品诗歌的意境之美 师:欣赏了某同学充满情感的诵读后,大家是不是也有一种大声朗诵全诗的欲望了?下面,咱们来个自我陶醉式的自由诵读。每个同学,都挺直了腰杆儿,用自己的理解,大声诵读这首诗歌。记住,要自我陶醉于自己营造的艺术境界中。学生自由诵读。
师:有没有自我陶醉?
生12:有点陶醉了。在朗诵中,我的大脑中始终浮现着那轮皎洁的江月,此外是背景的宏大,我感受到了宇宙的无穷。
生13:我越读越悲伤,觉得诗中的那位人物很可怜,在期盼中哭泣。时间在流逝,可他苦苦等候的人儿却始终没有来到。
生14:我陶醉于这中国水墨画般的艺术境界中。我的脑海里,除了月光,一切都是朦胧的,岸上的花,水中的船,缥缈遥远。生15:我突然有了一种孤独感,感觉到无论月还是人都是孤独的。
师:大家都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这些感受都是独特的,是我们用自己的人生阅历来解读诗歌后的产物,这就是个性化诵读。然而,每一首诗歌除了可以为我们提供自由解读的意象和意境外,也有我们
应该共同把握的东西。大家思考一下,这首诗歌主要描绘了哪些意象?
生齐答:春、江、花、月、夜。师:哦,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是主要的。那么,这五个意象中大家觉得最主要的是?
生齐答:月。师:为什么是月,不是其他四个呢?
生杂言:月贯穿全诗,月将景物与情感联系了起来,写月的句子最多……
师:对,月是整首诗歌的灵魂。春江美景需要月的朗照才可以发现,宇宙无穷的感叹需要月的引发,怀乡思亲需要月的触动。所以,月就成了最重要的一个道具了。
师:下面,请大家在诗歌中把所有带“月”字的诗句用括号标注出来,研究一下,同样是描绘月,这“月儿“有没有什么不同? 学生在诗歌中勾画,找出了十多处写月的诗句。
师:都是什么样的月?是否全部相同?你说说看。
生16:诗歌最初描绘的是初生的月,这月的特点是伴随海潮而生,似乎还带着大海的湿气。然后是“皎皎空中孤月轮”的一轮孤月,这应该是月挂中天的半夜时分。后面是“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冷月,我想,那时月亮应该开始偏西,是下半夜了。最后的“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沈沈藏海雾” “落月摇情满江树,是落月,那时天应该亮了。把这些写月的诗句联系起来,可以发现诗歌中有一条时间线索。
师:太好了,你很会读诗啊,善于借助意象来领会诗歌意境,这是好方法。师:再思考一下,同样是围绕着月来抒情议论,诗人表达的情感与思想是否是相同的呢?
生17:诗歌在整
体上也有两块内容,前面一部分写景,联想到人生的思索——谁第一个看见这月,月第一个照到的又是谁?后面一块是写思念。
师:哦,诗歌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那么,两块的分界在哪? 生齐:“但见长江东流水”后。师:这两个部分,前部分以写什么为主,后部分又以写什么为重点?
生杂言:前面是由景入思,下面是由景入情。
教学过程六:意境再造,五品诗歌的情感之美
师:一首好的诗歌就是一幅完美的画,它总要创造出一个完整的意境。就像画儿不能裁减下一小块来欣赏一样,诗句也是不能用来逐句翻译的,但是诗歌展现的画面却可以在心
中描绘。下面就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给5分钟时间准备,试着用散文的语言来展现自己心中的那幅画面。注意不是翻译,而是发挥你的想象力创造力,去渲染去创造。文字一定要优美。学生活动,我在下面巡视,适时给不符合要求的学生以指点。5分钟时间到。我挑选了几位描写得形象生动的同学来发言。师:请发言的同学先朗读自己所描绘的诗句,然后再朗读自己所写的内容。生18:“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月光皎洁,大地如披上一件洁白的纱衣。置身江畔,举首四望,只见万里长空,如牛奶洗涤过一般,深蓝中带着乳白。而江水在这月光的笼罩下,也如同流淌着的不是清冷的水,而是一江的牛奶。明明能感受到流霜的侵蚀,睁大了眼睛,却也无法发现霜的行踪;明明能感受到江滩上沙的细腻和温柔,却不知这沙,到底是自身洁白,还是月华的漂染„„ 师:多美的境界,多奢侈的想象啊。你该用多少牛奶才能把这天地洗个遍呀。学生们善意地笑了起来。生19:“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天地间一片空明,只有一轮皓月高悬着。这轮月啊,没有一丝的杂质,宛如一轮纯粹的美玉;这长江和长空啊,纯净得如同盘古刚开辟出的世界,没有花草树木,没有鸟兽虫鱼,没有忙碌的人类,只有永恒的天永恒的地永恒的长江永恒的一轮孤月…… 师:真好,永恒与纯洁,你的两个关键词。
生20:“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早春二月,连绵的春雨滋润了万里长江。沉睡一个冬天的大江醒了,一起醒来的,还有海潮。江潮奔涌着扑向海洋,海潮欢呼着拥抱江潮。于是,江面开始变得格外的宽阔,宽阔到江海融为一个无法分割的整体。就在这无法分辨清晰的遥远的水平线上,此刻,一轮明月从水天相接处探出了头,它似乎很害羞,似乎很留念这深邃的大海。然而,兴奋的海潮并不在意月亮的害羞,它们起哄般的一个推举,就把月亮举出了水面。于是,刹那间,海面上一片澄澈通明……
这个同学的发言,激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师:同学们的掌声,就是对你这诗意描述的充分肯定。说得很好,真的很好!生21:“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这两句诗歌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月光的皎洁…… 师:不要评价,只是描绘出情景来。
生21:噢。剪纸般的月亮粘贴在瓦蓝色的长空,长空下是一望无际的碧蓝的江水。这江水蜿蜒着流向东方,在天边处和大海和蓝天融为一体。时空凝固,凝固在这早春二月的江南,凝固在这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的江畔。又是一阵掌声,从教室里响起。师:是啊,很多的时候,我们真的希望那些美好的东西能够凝固。凝固了,也就永恒了。生22:“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人生渺小,宇宙壮阔。时光的长河永无止歇地流淌着,流过三皇五帝,流过诸子百家,流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直流到此刻,流到我们的眼前。无数的英雄与狗熊,都消逝在这不尽的流淌中。然而,天上的江月,却始终哲人一般高挂在空中,静静地观赏着人世间的一切风云变幻,该圆时圆,该缺时缺,从不因为人类的无休止的烦恼与
纷争而改变了自己的运行规律……
依旧是掌声响起。
师:好像这两句不太好描述。不过你把这很抽象的东西描述得依旧充满了情趣和哲理。谢谢你。师:刚才几位同学的精彩描绘,为我们拓展了诗歌的内涵,丰富了我们大脑中的意象。我来个现场采访,同学们觉得这几位同学的发言,有没有把你们大脑中想像到的画面联想到的内容全部表达了出来? 生杂言:没有。表达出了一些,还有很多没有表达出来。
生23:他们说的确实很美,不过我大脑中还有无数个零碎的画面,没有办法用语言说出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吧。
师:哦,是不是脑子里想了很多,都把小脑袋瓜装满了,但就是无法把他们全部表达出来?一表达出来就感觉缺少了许多?不
过这没有关系,艺术就是这样,形象大于思维,思维大于表达。能够做到心到口到手到的,毕竟是凤毛麟角。但这不影响我们对于诗歌的鉴赏,我们学习诗歌,只要用心去品,用心去丰富意象创造意境,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了。
教学过程七:师生共读,在美读中拥满怀优美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五次诵读,用我们的心灵和张若虚的心灵进行了对接。然而,这首流传了千年的经典中无穷无尽的意韵和浩瀚博大的情感,我们大多还没有能够领悟。这是一种阅读的遗憾,但也是一种阅读的动力。因为这些我们暂且没有光顾的内容,就是我们未来继续阅读的动力。课的最后,请给我一个机会,我渴望着把我对这首诗歌的理解,通过我的朗诵传递给同学们。
我点开背景音
乐,当音乐的一个小高潮过去后,才开始了我的诵读: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我是一个热爱诵读的老师,对朗读有一定的研究。在我的诵读中,学生们再次沉浸到那虚无缥缈美不胜收的境界中,许多学生开始跟在我的后面轻轻朗诵着,几个句子后,就发展成了一种全班的跟诵。有一种来自诗歌、来自朗诵、来自心灵的美,从教室里生成,然后溢出窗口,弥漫向四面八方。
朗诵结束后,有个半分钟的静场。直到下课的音乐响起。
第二篇:《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
让我们拥抱满怀的优美
——《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
江苏省仪征中学 刘祥 【教材定位】
《春江花月夜》这篇课文,是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第一主题单元“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中收录的第5首诗歌。前4首,均为简短的律诗。
诗歌所描绘的春江,正是我和我的学生所生活的这片土地。素有“风物淮南第一州”之美誉的仪征,据说就是诗人张若虚的故乡。在家乡的土地上,学习前辈诗人讴歌赞美家乡美景、抒发家园之思的诗歌,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引领着学生,在走进这首诗歌,走近作者的同时,进一步走进诗歌营造的生活境界之中,走进唐诗的文化氛围之中,最终使唐诗之美走进学生的心灵。
我一直崇尚语文的激情。没有激情,就没有合格的语文。所以,我在这课的设计上,始终立足于激情这个情感基调,来营造教学所应有的氛围。我不想在这课的教学中强化诗歌技法,也不想落实语文基础知识,我唯一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到美。我要让学生明白,唐诗是一座不朽的宝山,只要用心品味,在这里完全可以找到所有的美好。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营造氛围,在美的感召中走近诗歌 课前播放乐曲《春江花月夜》,利用音乐的力量,营造授课所需要的氛围。
因为是下午第一节课,学生很疲乏,精神状态不好。于是,上课铃声响了以后,我先是组织学生进行“入静”活动。
师:今天,我们将共同走进一首不朽的唐诗。学习这首诗歌,需要有一种很特别的学习氛围。下面,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做,来,双手上举,想像着你的头顶上,此刻就是一轮硕大的明月。现在,你双手捧住她,对,用双手捧住,让这月儿慢慢地融化进你的手心里,然后,经过你的头顶,进入大脑,再一点点向下,经过你的心脏,融入你的血液。继续向下,慢慢地,慢慢地,再让这皎洁的、清亮的月,沉入你的丹田„„
此刻,教室一片寂静,师生(连听课教师)一同沉浸其中
片刻后,我看见很多学生长舒了一口气。我知道,我需要的效果差不多已经出来了。于是开始上课。
《春江花月夜》音乐再起,很低的声音,如同天籁。在音乐陪伴下,我开始用抒情的话语导入今天的教学内容。
师:这是一种朦胧的美, 如梦如幻,悲凉而又轻盈;这是一种纯粹的美,超于象外,宁静而又清纯;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穿透和打动,一切世俗的丑陋和鄙俗,都在诗意的光泽里消融;这是一场无声的细雨,慢慢浸润着人世间的每一个角落,然后任情感汇集成河流,千年不息,一直流到宇宙的那一端...这就是《春江花月夜》,这就是一千年来给了无数人心灵滋养的大爱与大美的《春江花月夜》。
有人说,夜深人静时读《春江花月夜》,便感觉尘世的喧嚣、工作的劳累远我而去,一种宁静,一种温馨,恰似柔柔的春水浸润着我的心田。江畔柳丝在夜风的吹拂下婆娑起舞,花草在微风的抚摸下含笑点头,木桨打碎了江中渔船的倒影,水波托着那荡漾的轻舟„„今天,就让我们也一起融进这片神奇的境界,去共同感受这份优雅与华美吧。请大家打开书本,用自己的心,去静静品读这首传唱千古的经典诗歌。注意,用心品读,不要发出声音。
教学过程二:静读涵泳,初品感受诗歌的内容之美 生默读,教室依旧一片寂静。
我也在心中默默地背诵着整首诗,我的速度比学生们的要慢,当我默背结束时,我看见有些学生已经开始悄悄地翻阅手中的教学案了。
师:阅读,就是和高尚的灵魂在交流。当我们全身心投入到《春江花月夜》的吟诵之中时,同学们从诗歌中读出了什么?感受到什么呢?请同桌之间简单交流。
生交流。
师:哪位同学愿意说说,静静地阅读诗歌后,心中有些什么样的感觉?你说说?你感觉到些什么?
生1:天空中只有一轮明月,大大的,再没有其他任何东西。明月映照下,江水澄澈,江上没有帆,没有一切的东西,只有无边的空阔„„
师:你读出了一种辽阔和寂静。你呢?[师指另一学生] 生2:除了天空中一轮皎洁的月,我的大脑中还出现了淡淡的雾气,这雾气在江面上轻轻飘荡着,时有时无。天地显得格外的空旷、寂寞。
师:你在辽阔和寂寞之上,还读出了飘渺,读出了灵动。生3:月亮很亮很高,一个人很孤独„„ 师:谁?这个人是谁? 生3:作者。
师:作者吗?在诗歌中,我们应该称他为什么人?
生3稍做思考:是„„抒情主人公。应该在初春季节,还比较寒凉,抒情主人公一个人静静地伫立在长江边上,一会儿仰头望月,一会儿低头观水。他由这孤独的月和流淌的春水,想到了家乡,于是心中充满了忧伤。
师:你的感觉很细腻,有景有情,很好!
生4:印象中应该是有一叶扁舟在江面上轻轻地飘荡着。扁舟的上方,是一轮大大的月亮。而扁舟所置身的,是开阔的江面,江水滚滚,把月亮揉碎了,波光粼粼„„
师:多美的一种意境啊。小舟如耕耘的犁铧,将大江耕碎了,将月光揉碎了。
教学过程三:浅吟低唱,二品诗歌的画面之美
师:静静地阅读中,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诗歌的优美意境,体味到了春江花月夜的清新迷人的气息。下面,让我们轻声吟诵这首诗歌。用我们的轻轻吟诵,来进一步品味诗歌的美。我给大家配乐,同学们自己轻声吟诵诗歌。
学生在古筝曲《春江花月夜》的优美旋律中,开始轻声诵读。我在黑板上把容易读错的两个字的字音标注出来:不胜(shēng)愁、砧(zhēn)
师:刚才咱们描绘了大脑中出现的图象,现在,咱们品味品味大脑中体悟到的美。你发表一下自己的感受,行吗?
生5:我觉得整首诗歌轻声读下来后,有一种寂静优美的感觉。师:噢,你读出了寂静优美。这种美,你能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生5:„„
师:表达不出来,是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不对? 生5:是。
师:我也有这样的感觉,大脑中有无数的图画,却很难用准确的语言描绘出来。再请几位同学谈一谈吧,或许他们能表达出来的。
生6:我读出的是一种宁静的美。皎洁的月光铺洒在江面上,江天一色,整个天地间一片宁静„„
生7:我读出的是一种情景交融的美。江水缓缓东流,明月高照,微风吹动了闺房的窗帘,也吹动了闺中人的相思之情。„„
生8:我脑海中出现的是这样的画面:月光皎洁皎洁的,江边的花全都盛开着,连江水也仿佛被皎洁的月洗涤得格外洁净,江水中的每一朵浪花,都沾染了春花的芳香„„
生9:我的大脑成大杂烩了,“春”“江”“花”“月”“夜”这五种美景都混在里面,组成了一幅画。在清静明透的意境里,它们融为了一体。
生10:我感受到的是月色微红,花瓣飘落。
教学过程四:推荐朗读,三品诗歌的音韵之美
师:美,在我们的心头轻轻荡漾。两遍诵读下来,同学们的感受更深了。印象中不光有了景,还有了人,更有了情。不过,刚才都是自由诵读。现在,咱们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单独演绎一下。大家最愿意听哪位同学朗读?
学生可能因为后面有几十个老师听课的原因,你望我我望你的,没有人提名。实际上,这个班级朗诵水平整体也不高。从小就缺少这方面的训练。
师:没有可以推荐的?那就是大家都不好?那我就请一位同学来推荐了。你推荐一位,怎么样?
这位女同学站起来,目光在班级里巡视着,却找不到理想的目标。也难怪,分科后重新组建的班级,相互间还不是很熟悉。而前阶段赶学必修五的内容时,也没有进行朗读活动。
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那就你自己来,怎么样?为大家精彩演绎一下,把诗歌特有的音韵之美展示出来。我来为你放音乐。
生11在《春江花月夜》背景音乐伴奏下朗诵。该生的朗读有点味道,但这味还是有些欠缺。
师:朗诵的很好,注意了捕捉诗歌意境。请注意,“沈”这个字在这里念“沉”。
师:三次诵读诗歌,我们对诗歌的理解应该更深了。我看见有同学刚才在别人朗读时不断地摇头,是觉得她读得不够好吗?也是,读诗其实就是在交流,在用自己的心和另一个灵魂在交流,各人心中的理解不同,朗读时的处理也就会出现差异。但只要用“心”去读,我们就会在感受领悟思考中获得很多。
教学过程五:个性阐释,四品诗歌的意境之美 师:欣赏了某同学充满情感的诵读后,大家是不是也有一种大声朗诵全诗的欲望了?下面,咱们来个自我陶醉式的自由诵读。每个同学,都挺直了腰杆儿,用自己的理解,大声诵读这首诗歌。记住,要自我陶醉于自己营造的艺术境界中。
学生自由诵读。
师:有没有自我陶醉?
生12:有点陶醉了。在朗诵中,我的大脑中始终浮现着那轮皎洁的江月,此外是背景的宏大,我感受到了宇宙的无穷。
生13:我越读越悲伤,觉得诗中的那位人物很可怜,在期盼中哭泣。时间在流逝,可他苦苦等候的人儿却始终没有来到。
生14:我陶醉于这中国水墨画般的艺术境界中。我的脑海里,除了月光,一切都是朦胧的,岸上的花,水中的船,缥缈遥远。
生15:我突然有了一种孤独感,感觉到无论月还是人都是孤独的。
师:大家都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这些感受都是独特的,是我们用自己的人生阅历来解读诗歌后的产物,这就是个性化诵读。然而,每一首诗歌除了可以为我们提供自由解读的意象和意境外,也有我们应该共同把握的东西。大家思考一下,这首诗歌主要描绘了哪些意象? 生齐答:春、江、花、月、夜。
师:哦,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是主要的。那么,这五个意象中大家觉得最主要的是? 生齐答:月。
师:为什么是月,不是其他四个呢?
生杂言:月贯穿全诗,月将景物与情感联系了起来,写月的句子最多„„
师:对,月是整首诗歌的灵魂。春江美景需要月的朗照才可以发现,宇宙无穷的感叹需要月的引发,怀乡思亲需要月的触动。所以,月就成了最重要的一个道具了。
师:下面,请大家在诗歌中把所有带“月”字的诗句用括号标注出来,研究一下,同样是描绘月,这“月儿“有没有什么不同?
学生在诗歌中勾画,找出了十多处写月的诗句。师:都是什么样的月?是否全部相同?你说说看。
生16:诗歌最初描绘的是初生的月,这月的特点是伴随海潮而生,似乎还带着大海的湿气。然后是“皎皎空中孤月轮”的一轮孤月,这应该是月挂中天的半夜时分。后面是“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冷月,我想,那时月亮应该开始偏西,是下半夜了。最后的“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沈沈藏海雾” “落月摇情满江树,是落月,那时天应该亮了。把这些写月的诗句联系起来,可以发现诗歌中有一条时间线索。
师:太好了,你很会读诗啊,善于借助意象来领会诗歌意境,这是好方法。师:再思考一下,同样是围绕着月来抒情议论,诗人表达的情感与思想是否是相同的呢? 生17:诗歌在整体上也有两块内容,前面一部分写景,联想到人生的思索——谁第一个看见这月,月第一个照到的又是谁?后面一块是写思念。
师:哦,诗歌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那么,两块的分界在哪? 生齐:“但见长江送流水”后。
师:这两个部分,前部分以写什么为主,后部分又以写什么为重点? 生杂言:前面是由景入思,下面是由景入情。
教学过程六:意境再造,五品诗歌的情感之美
师:一首好的诗歌就是一幅完美的画,它总要创造出一个完整的意境。就像画儿不能裁减下一小块来欣赏一样,诗句也是不能用来逐句翻译的,但是诗歌展现的画面却可以在心中描绘。下面就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给5分钟时间准备,试着用散文的语言来展现自己心中的那幅画面。注意不是翻译,而是发挥你的想象力创造力,去渲染去创造。文字一定要优美。
学生活动,我在下面巡视,适时给不符合要求的学生以指点。5分钟时间到。我挑选了几位描写得形象生动的同学来发言。
师:请发言的同学先朗读自己所描绘的诗句,然后再朗读自己所写的内容。生18:“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月光皎洁,大地如披上一件洁白的纱衣。置身江畔,举首四望,只见万里长空,如牛奶洗涤过一般,深蓝中带着乳白。而江水在这月光的笼罩下,也如同流淌着的不是清冷的水,而是一江的牛奶。明明能感受到流霜的侵蚀,睁大了眼睛,却也无法发现霜的行踪;明明能感受到江滩上沙的细腻和温柔,却不知这沙,到底是自身洁白,还是月华的漂染„„
师:多美的境界,多奢侈的想象啊。你该用多少牛奶才能把这天地洗个遍呀。学生们善意地笑了起来。生19:“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天地间一片空明,只有一轮皓月高悬着。这轮月啊,没有一丝的杂质,宛如一轮纯粹的美玉;这长江和长空啊,纯净得如同盘古刚开辟出的世界,没有花草树木,没有鸟兽虫鱼,没有忙碌的人类,只有永恒的天永恒的地永恒的长江永恒的一轮孤月„„
师:真好,永恒与纯洁,你的两个关键词。生20:“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早春二月,连绵的春雨滋润了万里长江。沉睡一个冬天的大江醒了,一起醒来的,还有海潮。江潮奔涌着扑向海洋,海潮欢呼着拥抱江潮。于是,江面开始变得格外的宽阔,宽阔到江海融为一个无法分割的整体。就在这无法分辨清晰的遥远的水平线上,此刻,一轮明月从水天相接处探出了头,它似乎很害羞,似乎很留念这深邃的大海。然而,兴奋的海潮并不在意月亮的害羞,它们起哄般的一个推举,就把月亮举出了水面。于是,刹那间,海面上一片澄澈通明„„
这个同学的发言,激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的掌声,就是对你这诗意描述的充分肯定。说得很好,真的很好!生21:“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这两句诗歌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月光的皎洁„„
师:不要评价,只是描绘出情景来。
生21:噢。剪纸般的月亮粘贴在瓦蓝色的长空,长空下是一望无际的碧蓝的江水。这江水蜿蜒着流向东方,在天边处和大海和蓝天融为一体。时空凝固,凝固在这早春二月的江南,凝固在这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的江畔。
又是一阵掌声,从教室里响起。师:是啊,很多的时候,我们真的希望那些美好的东西能够凝固。凝固了,也就永恒了。生22:“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人生渺小,宇宙壮阔。时光的长河永无止歇地流淌着,流过三皇五帝,流过诸子百家,流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直流到此刻,流到我们的眼前。无数的英雄与狗熊,都消逝在这不尽的流淌中。然而,天上的江月,却始终哲人一般高挂在空中,静静地观赏着人世间的一切风云变幻,该圆时圆,该缺时缺,从不因为人类的无休止的烦恼与纷争而改变了自己的运行规律„„
依旧是掌声响起。
师:好像这两句不太好描述。不过你把这很抽象的东西描述得依旧充满了情趣和哲理。谢谢你。
师:刚才几位同学的精彩描绘,为我们拓展了诗歌的内涵,丰富了我们大脑中的意象。我来个现场采访,同学们觉得这几位同学的发言,有没有把你们大脑中想像到的画面联想到的内容全部表达了出来?
生杂言:没有。表达出了一些,还有很多没有表达出来。
生23:他们说的确实很美,不过我大脑中还有无数个零碎的画面,没有办法用语言说出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吧。
师:哦,是不是脑子里想了很多,都把小脑袋瓜装满了,但就是无法把他们全部表达出来?一表达出来就感觉缺少了许多?不过这没有关系,艺术就是这样,形象大于思维,思维大于表达。能够做到心到口到手到的,毕竟是凤毛麟角。但这不影响我们对于诗歌的鉴赏,我们学习诗歌,只要用心去品,用心去丰富意象创造意境,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了。
教学过程七:师生共读,在美读中拥满怀优美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五次诵读,用我们的心灵和张若虚的心灵进行了对接。然而,这首流传了千年的经典中无穷无尽的意韵和浩瀚博大的情感,我们大多还没有能够领悟。这是一种阅读的遗憾,但也是一种阅读的动力。因为这些我们暂且没有光顾的内容,就是我们未来继续阅读的动力。课的最后,请给我一个机会,我渴望着把我对这首诗歌的理解,通过我的朗诵传递给同学们。
我点开背景音乐,当音乐的一个小高潮过去后,才开始了我的诵读: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我是一个热爱诵读的老师,对朗读有一定的研究。在我的诵读中,学生们再次沉浸到那虚无缥缈美不胜收的境界中,许多学生开始跟在我的后面轻轻朗诵着,几个句子后,就发展成了一种全班的跟诵。
有一种来自诗歌、来自朗诵、来自心灵的美,从教室里生成,然后溢出窗口,弥漫向四面八方。
朗诵结束后,有个半分钟的静场。直到下课的音乐响起。
第三篇:张若虚诗作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
张若虚诗作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
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张若虚诗作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我们来看看。
张若虚诗作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
教材简析与教学构想
《春江花月夜》这篇课文,是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诗
宋词选读》第一主题单元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中收录的第5首诗歌
。前4首,均为简短的律诗。
诗歌所描绘的春江,正是我和我的学生所生活的这片土地。素有风物淮南第一州之美誉的仪征,据说就是诗人张若虚的故乡。在家乡的土地上,学习前辈诗人讴歌赞美家乡美景、抒发家园之思的诗歌,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引领着学生,在走进这首诗歌,走近作者的同时,进一步走进诗歌营造的生活境界之中,走进唐诗的文化氛围之中,最终使唐诗之美走进学生的心灵。
我一直崇尚语文的激情。没有激情,就没有合格的语文。所以,我在这课的设计上,始终立足于激情这个情感基调,来营造教学所应有的氛围。我不想在这课的教学中强化诗歌技法,也不想落实语文基础知识,我唯一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到美。我要让学生明白,唐诗是一座不朽的宝山,只要用心品味,在这里完全可以找到所有的美好。
现场
教学过程一:营造氛围,在美的感召中走近诗歌
课前播放乐曲《春江花月夜》,营造授课所需要的氛围。
因为是下午第一节课,学生很疲乏,精神状态不好。上课铃声响了以后,我先组织学生进行入静活动(内容略,编者注),然后才开始上课。
《春江花月夜》音乐再起,很低的声音,如同天籁。在音乐陪伴下,我开始用抒情的话语导入今天的教学内容:这是一种朦胧的美,如梦如幻,悲凉而又轻盈;/ 8 这是一种纯粹的美,超于象外,宁静而又清纯;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穿透和打动,一切世俗的丑陋和鄙俗,都在诗意的光泽里消融;这是一场无声的细雨,慢慢浸润着人世间的每一个角落,然后任情感汇集成河流,千年不息,一直流到宇宙的那一端这就是《春江花月夜》,这就是一千年来给了无数人心灵滋养的大爱与大美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让我们也一起融进这片神奇的境界,去共同感受这份优雅与华美吧。请大家打开书本,用自己的心,去静静品读这首传唱千古的经典诗歌。注意,用心品读,不要发出声音。
教学过程二:静读涵泳,初品感受诗歌的内容之美
学生默读,教室依旧一片寂静。
我也在心中默默地背诵着整首诗,我的速度比学生们要慢,当我默背结束时,我看见有些学生已经开始悄悄地翻阅手中的教学案了。
阅读,就是和高尚的灵魂在交流。当我们全身心投入到《春江花月夜》的吟诵之中时,同学们从诗歌中读出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呢?请同桌之间简单交流。
学生开始轻声交流。
哪位同学愿意说说,静静地阅读诗歌后,心中有些什么样的感觉?你说说?你感觉到些什么?
天空中只有一轮明月,大大的,再没有其他任何东西。明月映照下,江水澄澈,江上没有帆,没有任何东西,只有无边的空阔这个学生说得很诗意。
你读出了一种辽阔和寂静。你呢?我转向另一名学生。
除了天空中一轮皎洁的月,我的大脑中还出现了淡淡的雾气,这雾气在江面上轻轻飘荡着,时有时无。天地显得格外的空旷、寂寞。
你在辽阔和寂寞之上,还读出了缥缈,读出了灵动。
月亮很亮很高,一个人很孤独第三位同学站了起来。
谁?这个人是谁?
作者。
作者吗?在诗歌中,我们应该称他为什么人?
是抒情主人公。应该在初春季节,还比较寒冷,抒情主人公一个人静静地伫立在长江边上,一会儿仰头望月,一会儿低头观水。由这孤独的月和流淌的春水,他想到了家乡,于是心中充满了忧伤。
你的感觉很细腻,有景有情,很好!我为有这样灵动的学生而欣慰。
教学过程三:浅吟低唱,二品诗歌的画面之美
静静阅读中,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诗歌的优美意境,体味到了春江花月夜清新迷人的气息。下面,让我们轻声吟诵这首诗歌。用我们的轻轻吟诵,来进一步品味诗歌的美。我给大家配乐,同学们自己轻声吟诵诗歌。
学生在古筝曲《春江花月夜》的优美旋律中,开始轻声诵读。我在黑板上把容易读错的两个字的字音标注出来:不胜(shēng)愁、砧(zhēn)。
刚才咱们描绘了大脑中出现的图象,现在,咱们品味品味大脑中体悟到的美。/ 8 你发表一下自己的感受,行吗?
我觉得整首诗歌轻声读下来后,有一种寂静优美的感觉。一学生说。
噢,你读出了寂静优美。这种美,你能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我追问道。学生思索着,没有回答。表达不出来,是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不对?
是。
我也有这样的感觉,大脑中有无数的图画,却很难用准确的语言描绘出来。再请几位同学谈一谈吧,或许他们能表达出来的。
我读出的是一种情景交融的美。江水缓缓东流,明月高照,微风吹动了闺房的窗帘,也吹动了闺中人的相思之情。
我的大脑成大杂烩了,春、江、花、月、夜,这五种美景都混在里面,组成了一幅画。在清静明透的意境里,它们融为了一体。
我感受到的是月色微红,花瓣飘落。
教学过程四:推荐朗读,三品诗歌的音韵之美
美,在我们的心头轻轻荡漾。两遍诵读下来,同学们的感受更深了。印象中不光有了景,还有了人,更有了情。不过,刚才都是自由诵读。现在,咱们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单独演绎一下。大家最愿意听哪位同学朗读?
可能因为后面有几十位老师听课的原因,学生你望我,我望你,没有人提名。实际上,这个班级朗诵水平整体也不高。
那我就请一位同学来推荐了。你推荐一位,怎么样?我点了一个女生的将。
这位女同学站起来,目光在班级里巡视着,却找不到理想的目标。也难怪,分科后重新组建的班级,相互间还不是很熟悉。而前一阶段学习也没有进行朗读活动。
找不到合适的人选?那就你自己来,怎么样?为大家精彩演绎一下,把诗歌特有的音韵之美展示出来。我来为你放音乐。
这位女生的朗读有点味道,但还是有些欠缺。
朗诵得很好,注意了捕捉诗歌意境。请注意,沈这个字在这里念沉。我知道此时不宜多指点朗读技巧。
三次诵读诗歌,我们对诗歌的理解应该更深了。我看见有同学刚才在别人朗读时不断地摇头,是觉得她读得不够好吗?读诗其实就是在交流,在用自己的心和另一个灵魂在交流,各人心中的理解不同,朗读时的处理也就会出现差异。但只要用心去读,我们就会在感受领悟思考中获得很多。
教学过程五:个性阐释,四品诗歌的意境之美
欣赏了这位同学充满情感的诵读后,大家是不是也有一种大声朗诵全诗的欲望了?下面,咱们来个自我陶醉式的自由诵读。每个同学,都挺直了腰杆儿,用自己的理解,大声诵读这首诗歌。记住,要陶醉于自己营造的艺术境界中。
学生自由诵读。
有没有自我陶醉?
有点陶醉了。在朗诵中,我的大脑中始终浮现着那轮皎洁的江月,此外是背/ 8 景的宏大,我感受到了宇宙的无穷。
我陶醉于这中国水墨画般的艺术境界中。我的脑海里,除了月光,一切都是朦胧的,岸上的花,水中的船,缥缈遥远。
我突然有了一种孤独感,感觉到无论月还是人都是孤独的。
大家都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这些感受都是独特的,是我们用自己的人生阅历来解读诗歌后的产物,这就是个性化诵读。然而,每一首诗歌除了可以为我们提供自由解读的意象和意境外,也有我们应该共同把握的东西。大家思考一下,这首诗歌主要描绘了哪些意象?
学生齐答:春、江、花、月、夜。
接着,我引导学生分析了五大意象中最主要的意象月。学生通过品味诗中10多处写月的诗句,明白了这首诗在整体上可以分为两块内容,以但见长江东流水为界,前一部分由景入思,后一部分由景入情。
教学过程六:意境再造,五品诗歌的情感之美
一首好的诗歌就是一幅完美的画,它总要创造出一个完整的意境。就像画儿不能裁减下一小块来欣赏一样,诗句也是不能用来逐句翻译的,但是诗歌展现的画面却可以在心中描绘。下面给大家5分钟时间,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试着用散文的语言来展现自己心中的那幅画面。注意不是翻译,而是发挥你的想象力创造力,去渲染去创造。文字一定要优美。
学生在积极地创作,我在下面巡视,适时给不符合要求的学生以指点。5分钟时间到,我挑选了几位描写得形象生动的同学来发言。先让他们朗读自己所描绘的诗句,然后再朗读自己所写的内容。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月光皎洁,大地如披上一件洁白的纱衣。置身江畔,举首四望,只见万里长空,如牛奶洗涤过一般,深蓝中带着乳白。而江水在这月光的笼罩下,也如同流淌着的不是清冷的水,而是一江的牛奶。明明能感受到流霜的侵蚀,睁大了眼睛,却也无法发现霜的行踪;明明能感受到江滩上沙的细腻和温柔,却不知这沙,到底是自身洁白,还是月华的漂染
多美的境界,多奢侈的想象啊。你该用多少牛奶才能把这天地洗个遍呀。不知我这样调侃是否合适。学生们善意地笑了起来。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天地间一片空明,只有一轮皓月高悬着。这轮月啊,没有一丝的杂质,宛如一轮纯粹的美玉;这长江和长空啊,纯净得如同盘古刚开辟出的世界,没有花草树木,没有鸟兽虫鱼,没有忙碌的人类,只有永恒的天、永恒的地、永恒的长江、永恒的一轮孤月
真好,永恒与纯洁,你的两个关键词。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这两句诗歌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月光的/ 8 皎洁
不要评价,只是描绘出情景来。我纠正道。
噢。剪纸般的月亮粘贴在瓦蓝色的长空,长空下是一望无际的碧蓝的江水。这江水蜿蜒着流向东方,在天边处和大海和蓝天融为一体。时空凝固,凝固在这早春二月的江南,凝固在这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的江畔。
一阵又一阵掌声,从教室里响起。
教学过程七:师生共读,在美读中拥满怀优美
这节课,我们通过五次诵读,用我们的心灵和张若虚的心灵进行了对接。然而,这首流传了千年的经典中无穷无尽的意韵和浩瀚博大的情感,我们大多还没有能够领悟。这是一种阅读的遗憾,但也是一种阅读的动力。因为这些我们暂且没有光顾的内容,就是我们未来继续阅读的动力。课的最后,请给我一个机会,我渴望着把我对这首诗歌的理解,通过我的朗诵传递给同学们。
我点开背景音乐,当音乐的一个小高潮过去后,才开始了我的诵读: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我是一个热爱诵读的老师,对朗读有一定的研究。随着我的诵读,学生们再次沉浸到那虚无缥缈美不胜收的境界中。许多学生开始跟在我的后面轻轻朗诵着,几个句子
后,就发展成了一种全班的跟诵。
有一种来自诗歌、来自朗诵、来自心灵的美,从教室里生成,然后溢出窗口,弥漫向四面八方。
朗诵结束后,有个半分钟的静场,直到下课的音乐响起。/ 8 / 8 / 8 / 8
第四篇: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一、导入:
在我国浩瀚的诗海中,有无数文人墨客都曾望月有感而写下吟诵月亮的美丽诗句,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
是啊,月在诗中似乎成了诗人生命情怀的一种寄托,皎洁的月亮在众多诗人的笔下都散发着夺目的光芒,寄着一种别样的情感。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张若虚。今天,就让我一起去领略他笔下,这段春江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三、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四、教学过程
1、大家初读这首诗,就意境和情感整体而言有何见解和感受?
春江月夜景美——情感低沉哀伤、惆怅无奈
景
情
2、诗歌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
春、江、花、月、夜之景
壮丽空阔、宁静朦胧、幽美深远,空明澄澈
3、看到了这些美景诗人又想到了什么?
由月之照人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望相似。(何人、何年 重读,要表现出对月的苦苦追问和思索)
4、诗人的这些思索真的就只是感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吗?比较张若虚的宇宙人生哲理与这几句诗歌的哲理有什么不同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前赤壁赋》)(课文中的宇宙人生哲理比讲义诗句的似乎要豁达一些。)
(张若虚笔下的人不是指自己,也不是指个人,而是指整个人类。)
譬如苏轼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面对浩荡无尽的江水,诗人觉得个人真是太渺小,人生真是太短暂了,生命的转瞬即逝实在令人哀叹伤感。而张若虚却没有落入“感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窠臼中,而是翻出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虽然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人类的存在却是绵延久长的。因此,“代代无穷已”的人生与“年年只相似”的将月才得以共存。诗人从大自然从宇宙中感受到的不是颓废和绝望,而是一种欣慰,这种追求和希望使那丝伤感也变得旷达起来,由此看来,诗人的所表现的情感应该是“哀而不伤”的。
5、这种美景和人生思考又触动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游子思归、思妇相思之情
6、作者是很直白的就描写了游子和思妇的感情吗? 写思妇之情:不直叙思念之情,而是用“月”来烘托 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月的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离去,可是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更甚 写游子思归: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烘托他的思归之情。
“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在天涯,情何以堪!
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的凄苦寂寞之情。
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也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
五、写作练习:
学生以思妇的口吻,用第一人称改写“思妇怀远”片段﹝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写出人物的情感和心理。
六、小结: 感谢张若虚,感谢他为我们展示了一副朦胧而空灵的水墨丹青,月夜里的江花,江花下的春水,春水边的游子,游子心中的思妇,诗情画意,儿女情长与历史沧桑,浑然一体,水乳交融。感谢张若虚,感谢他为我们送上了一首清丽而婉转的江南丝竹,那哀而不伤的浅唱低吟中,有对自然的赞美,有对爱情的讴歌,有对人生最本质的喟叹,我们怎能不为之感动!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愿同学们美好的人生路上永远有一片皎洁的月光。
(甲)我坐在楼上寂寞地等待,等待他的归来。月儿怕我寂寞,忍不住用它朦胧的光罩住我,陪伴我。月光落在我的妆镜台上,我仿佛看见他为我画眉的背影。月儿,你勾起了我浓浓的思念,深深的愁绪,我不愿再陷入悲伤,想拂去月光,拂去愁思,岂料月光依旧照着我。唉,远方的他是否还记得青枫浦上我久久不肯离去的身影?如此良辰美景,他会想我吗?为何我们能看见同一轮月亮,却要天涯相隔,连鸿雁、鱼儿也送不去我浓浓的相思?我真想化作月儿的一丝光辉去照在远方的他的身上啊。月儿,请带上我的话语,告诉远方的他:我的爱人,还记得我吗?不管你在天涯还是海角,不管你何时归来,我都会站在清枫浦上等你,等你,直到永远。
(乙)昨天,他还和我在清枫浦上共放纸鸢;昨天,他还为我梳妆打扮。桌上,还放着他的纸砚;墙上,还挂着他的宝剑。但是,现在,他还没回来。我独自登上高楼,四处寻找他的身影,我独自来到清枫浦,寻找昨日的歌声。月儿最善解人意,整夜地陪伴着我,月光照在楼上,照在镜台上,映出我憔悴的脸,却不见他为我梳头、为我描眉的手„„
(丙)今夜,你看到月亮了吗?想起等你的人了吗?孤独的月儿在楼上徘徊,月光照在了我的镜台上。看着镜子里的自已,憔悴了好多,苍老了好多。我要梳妆,我要打扮,我要以最美的形象站在你面前。望着窗外,看着明朗的月亮,我知道,它的光芒也一定照到了你的身上。但是我们却不能看见对方。月儿啊,你把我的思念带给他,告诉他有人在等他。鸿雁、鱼儿,你们不是传达信息的使者吗?难道因为路途遥远,連你们也懒惰了吗?只希望月儿你把我的祝福给他,祝他平安,我还是会一直等下去,直到我们的誓言开花。
(丁)为什么思念总在有月亮时悄悄跑进心里?
为什么我的愁思剪不断,理还乱,本来是一个花好月圆的良辰美景,却只能由我独自分享。为什么不能和远方的他见面?为什么过尽千帆皆不是?
这般美丽的银光却勾起了我们惆怅。远方的他还好吗?还记得我吗?愿这美丽的月光带去我的问候。
第五篇:《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春江花月夜》,熟读成诵。2.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3.赏析诗歌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2.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赏析诗歌意境美、哲理美和情感美,并体会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唐朝是诗歌发展最辉煌的时期,而曾经有一首诗被称为“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它甚至被闻一多先生赞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欣赏的《春江花月夜》。多媒体展示: 春江花月夜
“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二、背景展示:
这首诗是诗人在长江边上思念家乡杭州而引发的所见所闻所感,下面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的足迹去体会诗中的人生况味。
三、朗读诗歌
1.教师范读,并作重点提示。2.学生齐读,教师点评。
四、赏析诗歌:
1.自主学习:诗歌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找出相对应的文本内容。明确:美体现在风景美、情感美和哲理美。
2.合作学习:分为三大组,在反复诵读诗歌的基础上,理解诗句的含义,具体体会诗歌的风景美、哲理美和情感美。明确:①风景美:诗人首先给我们画出了一幅壮丽恬静优美的月光图,月光无处不在,江天一色,整个世界都被月光染成了银灰色,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境界。重点赏析词语:“海上明月共潮生”的“生”,为何不用“升”?
②哲理美:诗人面对如此美妙的大自然,不禁想到了个体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暂,这易逝的年华留不住永恒的自然,诗人是否就此陷入了哀怨与绝望呢?不,“人生代代无穷已”,个体虽然短暂,但人类却因这渺小的个体而无尽无穷,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又是多么令人欣慰啊?诗人的情绪“哀而不伤”,我们听到的是青春、热情的盛唐之音在诗人心中的回响。
③情感美:爱情是人世间至真至纯的感情,诗人以细腻的心思道出了男女相思之愁,他的细腻触及了女人心中最柔软的那根弦,“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他不直说悲和泪,而借徘徊之月传达无尽的相思,“卷”“拂”写出思妇内心的惆怅。
3.思考:诗中的景情理是否是独立的?如何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明确:诗人站在江边,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宇宙无穷,人生短暂,本该珍惜当下而普天之下又有多少游子思妇,在重复着千百年来“剪不断,理还乱”的相思之愁?
五、总结:
这首诗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哲理诗以及抒发儿女情长的爱情诗,诗人将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景色,讴歌人间至真至纯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了一种景情理水乳交融的优美意境,是对人类心灵的洗涤。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愿我们的人生路上永远有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以及旷达的胸怀相伴。
最后,让我们齐声朗读这首诗,结束对它的学习。
六、布置作业:
古往今来,许多如张若虚那样的文人墨客在自然面前引发了对宇宙人生的思考,课后请搜集整理其他诗人对人生思考的诗句。
提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王羲之《兰亭集序》
王勃《滕王阁序》
李白《把酒问月》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