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PS中蒙版的作用解析汇总
蒙版的作用
一、局部调整
通过蒙版,我们可以实现非常精细的局部调整,让画面呈现出更加丰富的画面效果。
例如这张照片,我们通过蒙版让饱和度调整只应用到局部,实现更加特殊的效果。
二、合成
在合成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是用蒙版调整边缘。
例如我们把一只变色龙和大嘴鸟合成: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是对调整应用蒙版,这一张图片是对图像应用蒙版,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
对调整应用蒙版,是控制调整应用到哪一部分图像。对图片应用蒙版,是控制哪一部分图像显现。
我们抠图之后的边缘可能会比较生硬,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用蒙版来调整边缘。
三、制造特效
例如我们使用蒙版可以让两张图像进行一种融合,形成更酷炫的视觉效果。
不同的蒙版类型
蒙版有很多种类型,但是大致可以分为下面几种:
一、形状蒙版
所谓形状蒙版就是依靠一个具体的形状来建立蒙版。例如我们可以用五角星、三角形、正方形、米老鼠等形状来建立一个蒙版。例如下面这张图片:
这一张不是对调整应用蒙版,而是对另外一张图片应用蒙版,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
对调整应用蒙版,是控制调整应用到哪一部分图像。对图片应用蒙版,是控制哪一部分图像显现。
例如这张图片,我们对花朵这个图像应用蒙版,中间黑色的部分会显示下一个图像“车流”,白色的会显示本层图像“花朵”。
形状蒙版的优势就是形状可以自定义,边缘很清晰,使用比较简单。缺点就是不灵活,对于某些定制程度比较高的效果,形状蒙版就很难做到了。
二、渐变蒙版
所谓渐变蒙版,其实就是蒙版是一个渐变。它的效果是这样的:
它的图层是这样的:
前面我们提到过,在PS里面是用纯黑色表示不应用调整,纯白色表示应用调整,灰色表示部分应用调整。
所以说左上角是黑色,就会完全显示下一个图层的图像,中间是渐变的灰色,所以会两个图层都有显示,呈现出一种混合的状态,右下角是白色,会完全显示本图层的图像。
渐变蒙版的优势就是画面的混合效果很好,过渡很自然,缺点就是适用范围有限。
三、手动蒙版
所谓手动蒙版,其实就是蒙版是手动绘制的。
这个应该很好理解。
手动蒙版的优点就是灵活度高,精准度高,效果可以多样化。缺点就是费时费力,对人的主观要求高。
四、颜色蒙版
所谓彩色蒙版,它就是根据相似颜色建立的蒙版。
我们知道,树是绿的,天是蓝的,云是白的,那么实际上我们在选取颜色的时候,也在选取这些事物,通过彩色蒙版,我们就可以控制哪一部分图像应用调整,哪一部分图像不应用调整。例如下面这张图片:
我们降低饱和度至最低,因为我们的圆圈是放在天空,所以说只有天空变成黑白了,建筑物没有改变。
颜色蒙版的优点就是比较便利,实用性高,操作简单。缺点就是对于某些图片例如黑白照片就无法适用。
五、亮度蒙版
亮度蒙版就是根据亮度区间建立的蒙版。
我们知道,一张图片共有256个亮度等级,那么我们可以将这256个亮度等级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划分,然后对不同的划分等级进行调整。
亮度蒙版的优点就是适用范围广,操作便利。
第二篇:PS蒙版总结
PS蒙版总结
一、渐变蒙版用于柔和过渡在一个图层蒙版上使用渐变工具可对被蒙版覆盖的图片及其下面的图层创造柔和过渡的效果。渐变蒙版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利用渐变工具进行快速、简便地修改蒙版。
二、剪贴蒙版和文字剪贴蒙版可以实现将一个图层的内容作为另一个图层的蒙版。尤其是当需要在文字中显示图片时,这种方法更显得重要。只需创建一个文字图层然后将图片放在这个文字图层之上;然后,按住Alt/Option键,在图层面板中两个图层之间单击鼠标。如果你已经创建了一个剪贴蒙版,你还可以编辑文字、任意地移动图片或者文字,而不会破坏蒙版中这两个元素之间的关系。
三、多重蒙版进行更好的控制一个图层可同时拥有一个像素蒙版和一个矢量蒙版,但它用在什么情况下呢?例如,你可能需要对一张图片抠图,它的部分边缘很复杂,而另一部分边缘却很干净、锐利。这种情况下,就会用到在同一个图层中同时应用两种蒙版。像素蒙版主要用于复杂的细节处理,而矢量蒙版更适用于锐利的、干净的图片边缘。
四、矢量蒙版用于精确的边缘处理我们上面已经提到,矢量蒙版最适用于干净、锐利的边缘。当用钢笔工具构建矢量蒙版的轮廓时要记住以下几点:尽可能的少用锚点用橡皮带预览下一段路径创建一个新锚点时,按住空格键可进行自由移动按住Alt/Option键然后单击锚点可以将锚点转换为角点或光滑的点按住Command/Ctrl键可激活直接选择工具,并移动锚点
五、像素蒙版和自定义画笔像素蒙版的另一个优点是可在蒙版中使用自定义画笔和特殊的画笔笔尖形状。网上有数千种免费的PS画笔工具,你可以将它们下导入PS中来使用。
六、蒙版浓度和羽化创建一个像素蒙版或矢量蒙版后,可通过其属性面板上的浓度滑块调整图片的可见度,还可以完全无损地为边缘添加羽化。
七、蒙版边缘用于边缘优化对于较复杂的部分可利用蒙版边缘选项来优化边缘质量。在处理头发时,蒙版边缘对话框中最有效的设置组合为智能半径、移动边缘和净化颜色选项。
八、快速蒙版快速蒙版是创建蒙版的初级阶段。按下Q键就能进入快速蒙版状态。在快速蒙版状态下,可用画笔或渐变工具来创建选区。默认下,选区显示为初始颜色,而未选择区域会显示为50%的红色。当确定好选区后,再次按下Q键,可将选区转化为像素蒙版,用在被选图层上。
九、锁定透明度锁定透明度类似于使用剪贴蒙版。当一个图层有透明度时,可锁定透明度,但要确保保持图层轮廓的一致性。
十、快捷键PS蒙版使用中的一些快捷键:Alt+点击: 单击蒙版的缩略图以进入或退出蒙版视图Shift+点击: 单击蒙版的缩略图使其可用或不可用Shift+Alt+点击:在蒙版下,单击蒙版的缩略图以进入或退出快速蒙版模式Ctrl+点击:单击蒙版缩略图以在蒙版边缘创建选区Ctrl+Alt+点击:单击蒙版缩略图,在蒙版边缘上减去部分选区Ctrl+Shift+Alt+点击:单击蒙版缩略图,在初选区和蒙版边缘的一个新的选区之间创建一个交叉区
第三篇:PS图层蒙版教案
《图层蒙版的应用》公开课教案
授 课 者: 班级: 时间: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理解图层蒙版的原理及作用。
(二)技能目标
1.学会创建、应用、关闭和删除图层蒙版的操作方法。2.掌握蒙版在图像合成中的应用。
(三)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蒙版概念以及黑、白、灰颜色在蒙版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素材对图像合成进行灵活处理。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演练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PPT课件、上课所用素材。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欣赏几组合成图片,导入新课。设问:这些图片为什么能够完美合成?
二、教师引导,完成任务 任务一 制作“海市蜃楼”效果图
1.老师通过讲解并示范操作完成任务,帮助学生理解蒙版的概念,了解蒙版的基本操作方法。
2.学生模仿操作,理解蒙版的原理和作用,学会图层蒙版的创建、应用、关闭、删除等基本操作。
任务二
拼接“美丽瀑布”效果图
老师引导学生比较原图和效果图,由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方法完成任务。
任务三 制作“美丽校园”效果图
根据老师提供的素材自由创作完成“美丽校园”效果图
三、交流展示
老师根据巡视情况,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师生进行点评。
四、课堂小结
1.蒙版的实质是将原图的画面进行适当的遮盖,从而显示出设计者需要的部分。
2.编辑蒙版要明确:在蒙版上添加黑色时,会隐藏对应的图像区域。添加白色时,会显示对应的图像区域。添加灰色时,会使对应的图像区域若隐若现。
五、布置作业 移花接木——换脸
第四篇:ps模拟试题解析
Photoshop考证参考资料
模拟试题一
1-1:新建文件(6cm-6cm),新建图层,[椭圆选框工具],固定大小(直径230px)绘制圆形选框,填充绿色;[多边套索工具],以圆心出发包围一个小扁形,用移动工具移出,依次填充红色、蓝色。Ctrl键点图层缩略图选取整个图形,按[Ctrl+Alt+↑],上升形成圆饼。(可先作一个灰色描边再上升)
1-1
2-1 2-1: 打开素材,背景复制一副本。[仿制图章工具],笔触选择柔角画笔,按Alt选取木头的颜色,顺着木纹涂抹,按此方法不断选取颜色涂抹整个木板表面,用[加深工具]加深加暗、用[涂抹工具]细化。(也可运用柔角画笔刻画细节)
3-1: 打开素材,将图片改为RGB模式(图像菜单-模式),复制背景层,用[多边套索工具]选取天空,按Ctrl+U(色相/饱和度),选“着色”,进行色相的调节。用[魔棒工具]选取树叶(可结合快速蒙版选取),同理,Ctrl+U调节颜色,保留选区,反选后得出(墙面与天空),再用[多边套索工具]减去天空得出墙面,同理Ctrl+U着色。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
3-1
4-1
4-1: 新建文件(500px-500px),建立图层1,[椭圆工具](属性栏属性:路径),根据题目给出的数据,绘制两个圆(直径分别444px和40px),[路径选择工具](黑箭头),按Shift选取两个圆(属性栏属性:垂直居中、水平居中。重叠形状区域除外、组合。)。[矩形工具]绘制矩形(56px*400px),),[路径选择工具](黑箭头),按Shift选取两个圆和矩形,(属性栏属性:垂直居中、水平居中)。单选矩形进行组合。[圆角矩形工具],半径设置20px,按题目要求大小绘制圆角矩形,同理进行居中与组合。[矩形工具],按题目要求大小绘制矩形,同理进行居中与组合。将工作路径存为路径1。将路径1转为选区,填充题目给出的红色。
5-1:打开素材,[魔棒工具](选项栏将“连续”取消)将白色区域选取并反选,选中齿轮,ctrl+J建立副本。Ctrl键点图层缩略图选取齿轮,新建图层填充黑色,高斯模糊4.0-6.0,透明度20%,按Ctrl+T,扭曲调整如图。调整图层顺序,将黑色齿轮移动中间层。渐变工具,在渐变编辑器中设置给定渐变色,从上至下填充渐变。6-5:新建文件(283px-283px),新建图层,[渐变工具],填充由下至上黑至白渐变(黑色部分多一点),滤镜”-“扭曲”-“波浪”(生成器
1、波长40、40波幅60、120类型:三角形)极坐标(默认),“滤镜”-“素描”-“烙黄”(数值:
10、10)。新建图层2,渐变,色谱渐变,图层混合模式:颜色。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
5-1
6-5
7-1:新建文件(500px-150px),新建图层1,[椭圆选框工具],绘制圆形(90px,填充渐变(径向)白到红,从底往上)。新建图层2,在按钮上部建立椭圆选区(固定大小65px-40px),选区填充渐变(线性)白到透明,从上往下白到透明。新建图层3,钢笔工具(属性栏属性:路径)勾画出5条花纹(点一下到下一个点拖动),将工作路径转为路径1,在转为选区并填充白色。在图层1中,“图层样式”-“投影”(默认值),“图层样式”-“外发光”(图层模式:正常,颜色:黑色,扩展及大小自己调),Ctrl+鼠标选中所有图层,Ctrl+E(合并图层),Ctrl+J复制3个图层,将4个按钮排成一排,按Ctrl+U分别着色(颜色自己调)。
7-1
8-1:打开素材,复制图层1为图层1副本,副本中,按Ctrl+T(在属性栏那修改W:45%、H:45%)。在图层1中,Ctrl+T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
将叶子缩小30%(同比例),垂直翻转,移至酒杯左下方,“编辑”-“变换”-“变形”,调整形状。复制Layer4为副本。在副本中,将叶子移至酒杯右上方,(W:80%、H:60%、旋转-70)。复制Layer2为副本,将葡萄移至酒杯正上方,将Layer2副本移至Layer4副本之上,水平翻转,W、H:120%,两次复制Layer2为副本2、3,将副本2移至Layer4副本之上,副本3移至Layer4副本之下,分别放置在Layer2副本两侧(注意方向、位置)。将图层1及其副本和Layer4副本图层合并,并添加图层投影(不透明度70%、距离
26、大小58)。新建图层,椭圆选框,在酒杯中将少量酒用椭圆选区选取,复制到新图层中,液化处理出效果。对液化后的酒:滤镜-塑料包装(20、12、8),Ctrl+U为酒汁添加光泽。(叶子、葡萄放置如下图,注意图层的放置)
模拟试题二
1-2:打开两个素材,将“树”拉入“window”中,调整树的大小(稍微大点)。在“树”图层添加“图层蒙版”,填充黑色(将树暂蒙住),用[多边套索工具]圈出窗户范围,在蒙版上填充白色(显示出窗外的树),用黑色尖角画笔,结合[shift]键在蒙版上画直线,添加窗格子。(可暂时将“树”图层不透明度降低,待窗格子添加完成后恢复)。
22-2
2-2:新建一个10px-10px的文件(背景透明),画笔工具,尖角画笔(大小1-3px),在透明背景中点几下(如下图),“编辑”-“定义画笔预设”,将这几个点设置位新笔刷。打开素材,[涂抹工具],使用新笔刷,适时调整大小、强度(70-90),由内至外在头发处涂抹出效果。
3-2:打开素材,新建图层,填充红色,调整图层混合模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
式“色相”。
4-2:在photoshop打开素材,新建文件800px-800px,新建图层1。在素材中,魔棒工具选取素材中下面的苹果,将他拖入新建的文件图层1中,转为路径1,再将它转为选区。在通道面板下方点击“将选区储存为通道,Alpha l通道,对新通道高斯模糊1次(半径66.1),Ctrl+I(反相),按Ctrl+C、Ctrl+V将Alpha 1通道复制粘贴到新图层2,删除图层1,在图层2中,按Ctrl+M(曲线),将曲线调整(如下图)。用套索工具选出苹果叶子,转换成选区后调暗。用[钢笔工作]勾选出苹果上半部(包括叶子上半部)的选区,按Ctrl+M(曲线),调亮,作为高光区。将整个苹果着色(Ctrl+U),添加“投影”及“斜面和浮雕”效果。
3-2
4-25-2 5-2:打开素材,新建图层1,[多边套索工具],以光源起点,分别勾画3条细长的三角选区,填充白色,高斯模糊,修改图层透明度。新建图层2,[画笔工具](白色、较大柔边画笔、不透明降低)画出落在地上的反光区,调整图层透明度50%。在背景图层,“滤镜”-“渲染”-“镜头光晕”,在光源处添加光源。6-1:新建文件(303px-396px),背景填充给定色(木色)。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
设置前景色褐色,画笔工具,柔边30px,按题目绘制5条花纹,“滤镜”-“扭曲”-“切变”,“滤镜”-“杂色”-“添加杂色”(数量
5、单色)。“动感模糊”(距离10px,角度0),Ctrl+T,顺时针90旋转花纹,调整。液化处理。
17-2
7-2:新建文件,新建图层1,椭圆选区工具(固定大小52px-52px)。径向渐变工具,在渐变编辑器中设置白到浅蓝(#99c1f4),径向,从左上至右下拉出渐变。“选择”-“修改”-“收缩”(收缩4px),右下至左上拉渐变。新建图层2,[椭圆选框工具]画一小小椭圆,填充白色,高斯模糊,ctrl+T调整方向。横排文本工具,(ADMUI21g字体、白色、15点),为文字图层、图层1添加投影(默认)。
8-2:打开素材,将Layer7图像移至右上角,将Layer5图像移至右下角,将Layer4图像移至中上部。隐藏除Layer4以外的图层,在Layer4中单击“添加矢量图层蒙版”,(在图层蒙版里)黑色柔边画笔将图像右侧和底部涂抹。用同样的方法将Layer1“添加矢量图层蒙版”,涂抹右侧部分。新建图层1,放置第二图层,在图层1中,矩形选区工具,分别在上部1/3与右部1/3绘制矩形并填充(f26971)、(432f92),图层1透明度(50%)。新建图层2,自定义形状工具绘制2个白色“原子”图案(再“形状”里找,图层透明度60%),位置调整好(Ctrl+T)。文本工具,添加白色文字(宋体),删格化文字,高斯模糊1.0。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
模拟试题三
1-4: 新建文件6cm-6cm,背景色为黑色。椭圆选框工具,固定大小(85px)新建三个图层,在三个图层中分别绘制圆并分别填充三种给定色(红、绿、蓝),位置调整如下图。将顶层两个图层的图层混合模式改为“滤色”。
2-4: 打开素材,新建图层。[画笔工具],打开“画笔预设”,数值设置如下。画笔笔尖形状:(尖角
9、圆度100%、硬度100%、间距25%)形状动态:(三次渐隐[150、25、25]、大小抖动40%、最小直径10%、角度抖动100%、圆度抖动20%、最小圆度45%)散布(散布400%、渐隐160、数量
8、抖动36%)、纹理(默认为第一个纹理)。设置好画笔后,将前景色分别设置为给定色(绿色、红色、橙色),然后如图分别绘制水草。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
3-4:打开素材,解锁背景图层。按Ctrl+I(反相),按Ctrl+U(色相着色)
44-4
4-4:打开素材,[横排文字工具],白色黑体字,栅格化文字,按Ctrl+T,扭曲,进行调整。调整文字图层透明度,用橡皮擦工具稍微擦一下文字。
5-4:打开素材,双击背景图层解锁背景。新建图层1并填充红色,隐藏图层0,横排文本工具,输入黑色文字(120点、加粗、黑体),调整文字。打开图层0,将图层0移动至顶层,“图层”-“创建图层剪切蒙版”,选择文字图层,“斜面和浮雕”(枕状浮雕、平滑、深度251%、方向-上、大小5px、软化2px、角度30、高度30、滤色75%、正片叠底75%)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
6-3:新建文件(10cm-6cm背景黑色),横排文本工具,输入白色文字“ORB”,加粗、倾斜。ctrl+J复制文字图层,将下面文字图层隐藏。在“ORB”副本中按Ctrl+T,顺时针90°,删格化后执行:风格化-风(从左2-3次),Ctrl+T逆时针90°旋转回去;执行高斯模糊1.5、扭曲-波纹120%,上黄色。ctrl+J复制黄色文字,上红色,图层混合模式为“叠加”(配合“锁定透明像素”上色)。将隐藏的文字图层打开,放在顶层,改文字颜色为黑色。
7-4:新建文件10cm-4cm,设置前景色(#737173),填充背景图层。新建图层1,圆角矩形工具(属性栏属性:填充像素、半径20、固定大小185-50px)绘制圆角矩形,图层1中“斜面和浮雕”(枕状浮雕、雕刻清晰),输入文字。
8-4:打开素材,选择“橙子”图层,添加图层蒙版,用白到黑线性渐变填充蒙版,使橙子上部层半透明。选择“水面”图层,进行“液化”,产生层次,制作橙子入水溅起效果。新建画布100px*100px,填充浅蓝背景,制作汽泡:用[椭圆选框工具]绘制正圆选区,用柔角画笔(降低透明度)在选区靠外绘制一层半透明边,如左下图。取消圈选,缩小,复印N个,成一组小汽泡如右下图。合并所有汽泡图层。将合并的图层拖动至未经素材,复印,调整大小放在合适位置,成为水下橙子上上方汽泡。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
第五篇:PS蒙版工具的应用
PS蒙版工具的应用
蒙版在PS里的应用相当广泛,蒙版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反复修改,而不会影响到本身图层的任何构造。如果对蒙版应用调整的图像不满意,可以去掉蒙版应用,原图像又会重现,是非常神奇的工具。
我们平常说蒙版通常指图层蒙版,实际上PS里有四种蒙版方式:一是快速蒙版,二是图层蒙版,三是矢量蒙版,四是剪切蒙版;其中用的比较多的是图层蒙版和剪切蒙版。下面我们重点介绍图层蒙版和剪贴蒙版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员更加熟练掌握。
一、图层蒙版:
图层蒙版是我们PS作图常用的工具,平常所说的蒙版一般也是指的图层蒙版。可以这样说,只有掌握蒙版的应用,你才真正已经迈进了ps的门槛。
有人说蒙版工具就好像橡皮工具,把不需要的擦掉,其实这种认识是表面的,它的作用确实像橡皮,但它比橡皮工具更加灵活,功能更强大,下面就从它的像橡皮的地方说起。
一、蒙版是橡皮?
先来认识一下它,先建一个看看:为了看出效果,我们打开一个风景和一个人物照片,人物在上,风景在下,给人物层添加一个蒙版:
点箭头所指按钮,在人物层出现了一个蒙版图标,而且这个图标是显示被编辑状态,现在的操作就是在蒙版上进行了。
我们试着把人物融到花丛里:首先选黑色画笔,涂抹我们想隐去的部分,是不是和橡皮一样呀?但是,你如果涂过界了,橡皮要还原的话就麻烦了,但是用蒙版的话,我们就不怕,这时咱选白色画笔涂回想露出的部分,这样来回涂,就不用担心过界了。你还可以用软笔头把边缘涂的尽量自然,还可以用低透明度涂出若隐若现的效果。
到这里我们是不是体会到了它与橡皮的不同?
实际上它与橡皮最大的不同还在于它只是在蒙版上操作,没有对图片造成一点破坏,而橡皮擦过后,图片的像素已经擦掉了。因此,在蒙版上如果做的不满意,我们删掉蒙版就行了,不会对图片有任何影响。
要删除蒙版可在蒙版图标上点击右键,会出现删除蒙版选项,还可以将蒙版图标拉到垃圾桶。
二、蒙版不是橡皮
我们已经知道蒙版不是橡皮了,那它就应该有其他的用途,下面我们看看它还可以怎么用?
1、渐变融图
如果您老人家对渐变还不理解,那我只有劝您先去学学渐变再往下看了。经常到网上找教程的人一定见过这个图,在理解了我们刚才的方法后再来看看用渐变就不难了。
对人物层添加蒙版,拉出黑白渐变,黑色部分隐藏,白色部分显示,灰色部分过度,关键是用渐变后过度非常自然,这是我们用手涂抹弄不出来的效果。
2、调整层的局部调整:
我们作图的时候,经常只想对一些局部进行调整,建立调整图层(调整图层的知识这里不涉及)为我们提供了便利,因为调整图层同时链接了一个蒙版,通过对蒙版的操作,可以让调整的效果按照我们的意愿在哪里显示或隐藏,显示多或少。请看下图:
二、剪切蒙版 剪切蒙板不是很好理解,但制作其实简单,其实它的原理就是“上图下形”,上面一个图层是显示的内容图片,下面一个图层是显示的形状。
创建剪切蒙版时要有两个图层,对上面的图层创建剪切蒙版后,上面的图层只显示下面的图层的形状,用下面的图层剪切上面的图层,即上面的图层只显示下面图层范围内的像素。剪贴蒙板只影响它的下一个图层。
我们来实际操作一下:还用这个人物照片,在人物层下层建立一个新图层,填充一个圆形,鼠标移动到两个图层图标之间,同时按着Alt键,鼠标变成两个黑白小圆圈相交的形状时,点击左键,就对MM层创建了剪切蒙版,看看效果,可以改变下面形状图层的圆形的位置和大小来调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