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寻找理想 教案
寻找理想
巴金
三维目标
1.理解巴金对于理想的看法,帮助学习树立“追求集体的幸福和繁荣”的崇高理想。2.学习抓住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语句理解文章的方法。3.理解课文重要语句,学习批注的读书方法。4.领会一些关于对话与沟通的交际技巧。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重要语句,学习批注的读书方法。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语句理解文章的方法。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理想”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还记得那首诗吗?“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失去理想是多么可怕。巴金老先生的《寻找理想》一文会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二、预习检测
1、积累生字词。
窒息: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惟利是图:只贪图财利,别的什么都不顾。譬如:比如。
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见利忘义: 看到私利就不顾道义。虚无缥缈:形容非常空虚渺茫。天花乱坠: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多指夸大的或不切实际的)。
2、背景介绍
1985年的一天,巴金收到了来自无锡县钱桥中心小学署名为“十个寻找理想的孩子”的信,这些孩子平均年龄不到11岁,都是学校中的好学生,但是他们面对社会上出现的“金钱潮”,在理想问题上陷入了困惑。
3、作者简况
巴金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立志做社会活动家的他,却成为小说家、散文家。其作品感情丰沛,故三部曲式大部头之作甚多,后期作品用笔趋于沉实,其长篇小说《寒夜》堪称杰作。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
一、王文慧等。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便是这方面的力作。
三、理解文本
1.提出自己不理解或不懂的地方,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①课文标题为“寻找理想”,通读课文思考:“寻找理想”是什么意思?“寻找理想”是针对什么而言的?
明确:“寻找理想”就是追求理想,正如作者所说:“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
本文是针对无锡县钱桥中心小学署名为“十个寻找理想的孩子”的来信写的回信,十只“迷途羔羊”面对社会上出现的“金钱潮”,在理想问题上陷入了困惑,决定开展一个“寻求理想”的活动,向巴金爷爷呼救,请求帮助。
②怎样理解“理想是那么鲜明,看得见,而且同我们血肉相联”?
明确:我追求的理想是集体的幸福和繁荣,所以立场鲜明,看得见,我们要为理想献身,因此理想与我们血肉相连。此句阐明了理想与个人之间的密切关系。
③怎样理解“光辉的理想像明净的水一样洗去我心灵上的尘垢,我的心里又燃起了热爱生活、热爱光明的火。火不灭,我也不会感到‘内心干枯’„„”?
明确:任何时候在我们前面,或远或近,或明或暗,总有一道光。不管它是一团火,一盏灯,只要我一心向前,它会永远给我指路。这亮光是什么?就是理想。此句深刻阐明了理想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④怎样理解“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的光辉之中”? 明确:追求理想要不怕牺牲,要持之以恒,只有如此理想才可能实现。此句阐明了实现理想的基本途径。
2.说说你的理想。
3.说说你对理想所持的态度。
四、作业 1.积累生字词。
2.理解下列短语所指的内容。
①小朋友们,不瞒你们说,对着眼前五光十色的景象,就连我有时也感到迷惑不解了。“五光十色的景象”,一方面指舍身救人、一心为公的英雄事迹和一人有难八方支援的好人好事,每天都在远近发生;一方面指到处揭发有人贩卖霉烂的食品,推销冒牌的假货,办无聊的小报,印盗版书,做各种空头生意,为了自己致富,不惜损公肥私、祸国害人。
②“定风珠”指坚定而正确的理想;
③“风信鸡”指人的追求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理一理结构
请将文章划分为四个部分,可从“我”的为难、“我”的乐观、“我”的迷惑、“我”的追求、“我”的理想、“我”的希望几方面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第一部分(1):“我”的为难; 第二部分(2—4):说明理想是存在的;
第三部分(5—8):写人生寻找和追求高尚的理想; 第四部分(9—10):向孩子们提出了自己的希望。
三、析一析思路
第一部分,针对来信内容作出解释,说明了“回答”来迟了的原因。第二部分,理想存在,是“寻找理想”的基础。第三部分,进入正题,指出寻找理想的意义。第四部分,提出希望。
四、悟一悟技巧
这里指的是交际的技巧,是沟通的技巧。(学生交流、教师指导、归纳)1.思路清晰。让人能够理解、接受。
2.语言平实而生动、浅白而深刻。
平实让人感觉没有架子,易于沟通;生动则令人不觉乏味,易于接受;浅白可令人没有理解障碍,在浅白中寓有深刻的道理,则可引领人们走向深层的思考,从而接受自己的观点。
3.寻找共鸣点、平等对话。
这是最具亲和力的交际技巧。它不同于“教训”或“指示”,它是“以理服人”的重要辅助手段——“以情动人”。
五、练一练口语
话题:“追求集体的幸福与荣誉”和“追求个人的幸福与荣誉”两者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要求:
1.清晰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2.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依据;
3.使用前面我们归纳出来的交际技巧。(学生交流,相互点评,教师点评)
板书设计
寻找理想
巴金
我的为难——年老多病 我的乐观——邪不胜正 我的迷惑——不正之风 我的理想——融入祖国 我的追求——写作耕耘 我的希望——追求不止
教学反思:
文本较长较难,学生容易陷入语言的茫茫大海而迷失方向,在教学中,我通过筛选信息的教学方式来解读文本,既立足于文本,又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和整体上的把握,也落实了阅读能力的培养。
第二篇:寻找理想 教案
寻找理想
巴金
三维目标
1.理解巴金对于理想的看法,帮助学习树立“追求集体的幸福和繁荣”的崇高理想。2.学习抓住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语句理解文章的方法。3.理解课文重要语句,学习批注的读书方法。4.领会一些关于对话与沟通的交际技巧。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重要语句,学习批注的读书方法。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语句理解文章的方法。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理想”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还记得那首诗吗?“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失去理想是多么可怕。巴金老先生的《寻找理想》一文会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二、预习检测
1、积累生字词。
窒息: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惟利是图:只贪图财利,别的什么都不顾。譬(pì)如:比如。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见利忘义: 看到私利就不顾道义。虚无缥缈:形容非常空虚渺茫。天花乱坠: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多指夸大的或不切实际的)。
2、背景介绍
1985年的一天,巴金收到了来自无锡县钱桥中心小学署名为“十个寻找理想的孩子”的信,这些孩子平均年龄不到11岁,都是学校中的好学生,但是他们面对社会上出现的“金钱潮”,在理想问题上陷入了困惑。
3、作者简况
巴金(1904~),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立志做社会活动家的他,却成为小说家、散文家。其作品感情丰沛,故三部曲式大部头之作甚多,后期作品用笔趋于沉实,其长篇小说《寒夜》堪称杰作。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
一、王文慧等。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便是这方面的力作。
三、理解文本
1.提出自己不理解或不懂的地方,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①课文标题为“寻找理想”,通读课文思考:“寻找理想”是什么意思?“寻找理想”是针对什么而言的?
明确:“寻找理想”就是追求理想,正如作者所说:“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
本文是针对无锡县钱桥中心小学署名为“十个寻找理想的孩子”的来信写的回信,十只“迷途羔羊”面对社会上出现的“金钱潮”,在理想问题上陷入了困惑,决定开展一个“寻求理想”的活动,向巴金爷爷呼救,请求帮助。
②怎样理解“理想是那么鲜明,看得见,而且同我们血肉相联”?
明确:我追求的理想是集体的幸福和繁荣,所以立场鲜明,看得见,我们要为理想献身,因此理想与我们血肉相连。此句阐明了理想与个人之间的密切关系。
③怎样理解“光辉的理想像明净的水一样洗去我心灵上的尘垢,我的心里又燃起了热爱生活、热爱光明的火。火不灭,我也不会感到‘内心干枯’„„”?
明确:任何时候在我们前面,或远或近,或明或暗,总有一道光。不管它是一团火,一盏灯,只要我一心向前,它会永远给我指路。这亮光是什么?就是理想。此句深刻阐明了理想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④怎样理解“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的光辉之中”? 明确:追求理想要不怕牺牲,要持之以恒,只有如此理想才可能实现。此句阐明了实现理想的基本途径。
2.说说你的理想。
3.说说你对理想所持的态度。
四、作业。1.积累生字词。
2.理解下列短语所指的内容。
①小朋友们,不瞒你们说,对着眼前五光十色的景象,就连我有时也感到迷惑不解了。“五光十色的景象”,一方面指舍身救人、一心为公的英雄事迹和一人有难八方支援的好人好事,每天都在远近发生;一方面指到处揭发有人贩卖霉烂的食品,推销冒牌的假货,办无聊的小报,印盗版书,做各种空头生意,为了自己致富,不惜损公肥私、祸国害人。
②“定风珠”指坚定而正确的理想;
③“风信鸡”指人的追求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理一理结构
请将文章划分为四个部分,可从“我”的为难、“我”的乐观、“我”的迷惑、“我”的追求、“我”的理想、“我”的希望几方面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第一部分(1):“我”的为难; 第二部分(2—4):说明理想是存在的;
第三部分(5—8):写人生寻找和追求高尚的理想; 第四部分(9—10):向孩子们提出了自己的希望。
三、析一析思路
第一部分,针对来信内容作出解释,说明了“回答”来迟了的原因。第二部分,理想存在,是“寻找理想”的基础。第三部分,进入正题,指出寻找理想的意义。第四部分,提出希望。
四、悟一悟技巧
这里指的是交际的技巧,是沟通的技巧。(学生交流、教师指导、归纳)1.思路清晰。让人能够理解、接受。
2.语言平实而生动、浅白而深刻。
平实让人感觉没有架子,易于沟通;生动则令人不觉乏味,易于接受;浅白可令人没有理解障碍,在浅白中寓有深刻的道理,则可引领人们走向深层的思考,从而接受自己的观点。
3.寻找共鸣点、平等对话。
这是最具亲和力的交际技巧。它不同于“教训”或“指示”,它是“以理服人”的重要辅助手段——“以情动人”。
五、练一练口语
话题:“追求集体的幸福与荣誉”和“追求个人的幸福与荣誉”两者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要求:
1.清晰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2.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依据;
3.使用前面我们归纳出来的交际技巧。(学生交流,相互点评,教师点评)
六、板书
寻找理想
巴金
我的为难——年老多病 我的乐观——邪不胜正 我的迷惑——不正之风 我的理想——融入祖国 我的追求——写作耕耘 我的希望——追求不止
教案反思
在新授课的时候,我首先读学生的去信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很多的学生就发言,谈自己的看法。我立刻顺着学生的问题提问:
1、巴金的理想是什么?
2、为什么我们的理想会让我们迷茫,而巴金这不会呢?很快学生就能扣住核心,文章迎刃而解。
第三篇:《寻找理想》教案
《寻找理想》教案 【教学构想】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而现代人时时刻刻需要的是沟通,于是“对话”也就成为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编写者在八年级下册起始设立“对话”单元,试图想用第一课这种书信体的交流方式,针对人们追求理想这一话题,让学生去触摸伟人、名人的心灵,满足学生对理想有所了解的强烈愿望,从而使教学实现“在对话中成长、成熟”的育人目标,体现了全新的现代意识。
本文是81岁的巴金老人写给江苏省无锡县钱桥中心小学十个寻求理想的孩子的一封回信。文章针对来信学生在追求理想上“成为了十只迷途的羔羊”的困惑,联系自己在追求理想上的经历和体会,用平等对话的方式阐述了对追求理想的看法,勉励广大青少年坚信理想的存在和价值,树立“追求集体的幸福和荣誉”的崇高理想,并为之终生奋斗。文章虽然是写给青少年学生的,但是课前小调查显示:由于文章谈的是关于理想的抽象道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内容涵盖巴金老人的一生,学生由于生活阅历不够,缺乏体验,加之篇幅较长,学生在内容的把握上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估计学生在阅读中难以读懂,使他们学习兴趣不浓。因此,激发并不断撩拨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读懂文本这一关键,促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这也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关键所在。在教学策略上,我的主要的设想是:
(一)应该围绕激发学习兴趣来读懂文本。既然文本与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有距离,激发兴趣就成了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学生对本文的阅读兴趣在那儿呢?我认为,在成长过程中,对理想问题上急需名家现身说法的指导,从他们那儿获得借鉴,是学生产生阅读渴望的主要因素,教学中要以巴金老人波澜壮阔的一生为素材,了解当年10个学生给巴老写信的相关资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他们对理想的思考。
(三)通过筛选信息来解读文本,提高阅读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文本较长较难,学生容易陷入语言的茫茫大海而迷失方向,筛选信息的教学方式,既立足于文本,又要求学生理解、整合、概括语言之信息,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和整体上的把握,落实了过程与方法的指导,也落实了阅读能力的培养。
第四篇:放飞理想寻找人生目标主题班会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放飞理想 寻找人生目标>
一、组织理念。
基于目前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感受到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漫无目的,行为习惯散漫,究其原因是在学习上、人生道路上没有明确目标,所以对自己没有什么要求。作为班主任的我,有责任和义务,让他们理解人生,给自己确立明确的目标,朝着目标努力奋进。
二、教育主题。
根据班级目前学生的状况,设计本班会课的教育主题在于:
1、帮助学生树立理想,确立人生的目标
2、明确自己在社会群体中所扮演的角色,为此树立明晰的学习目标,调整学习的心态和状态,更加主动自觉地投入学习。
3、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相信,只要有了目标,朝着目标努力前行,就一定会达到成功的彼岸,任何人的未来都不是梦。
三、班会流程
为了使本次班会课能够达到预定的效果,设计了如下环节: 环节
1、利用幻灯片让学生讨论理想像什么? 主持人提出问题,同学抢答。(班会课开始就设计这样一个环节,首先利用幻灯片可以吸引学生,然后抢答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本节班会课达到预定的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
环节
2、利用幻灯片展示前人的事迹,前人的理想和成功,前人的失败与懊悔。(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开阔视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正反两方面教材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启发与震撼。
环节
3、利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名校风采。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思考的余地,为下一环节做铺垫。环节
4、寄存目标
首先给学生时间思考,从自身实际成绩出发,针对个人学习状态,以写纸条的方式,量身制定本学期学习目标,并将纸条寄存在班主任手中,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学习,考试后实现目标者,方可取回纸条,名字登上班级光荣榜。
(设计目的:通过这个活动,是想让学生明确目标,摆正心态,激励学生更加主动自觉的投入学习,)
环节
5、教师寄语
希望大家深刻的记住此次班会课带的启示,不论现在你的成绩是好还是坏,都已经成为过去,只要你从现在开始明晰自己的目标,努力为之奋斗,就会赢取美好的未来。当你要放弃的时候就想一想我们的先辈,还有什么能难倒我们呢?
环节
6、全体起立,师生共同宣誓,朗诵班级口号。《天生我才必有用》
(这样设计的目的,让全体同学动起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有更多的感触,从而也把本次班会课推向高潮。
五、总结与感悟
通过此次班会,同学们都会有所感悟,明晰了自己的目标,在今后的学习中会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但是需要师生之间多督促。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观看的时间较短,观看的内容较少,感触恐怕不是很深,所以需要学生重新观看一遍,写一篇观后感,让学生的心灵再次受到触动。
第五篇:放飞理想寻找人生目标主题班会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设计 《放飞理想
寻找人生目标》
铜鼓中学八、三班
王润森
一、组织理念。
基于目前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感受到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漫无目的,行为习惯散漫,究其原因是在学习上、人生道路上没有明确目标,所以对自己没有什么要求。作为班主任的我,有责任和义务,让他们理解人生,给自己确立明确的目标,朝着目标努力奋进。
二、教育主题。
根据班级目前学生的状况,设计本班会课的教育主题在于:
1、帮助同学们树立理想,确立人生的目标。
2、树立明晰的学习目标,调整学习的心态和状态,更加主动自觉地投入学习。
三、班会准备
1、通过推选,班级师生讨论决定的形式选取两名主持人。
2、文艺委员带领全班同学,利用课余时间练习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
3、班主任利用课外时间与主持人制作幻灯片,商讨班会流程。
4、让每个学生准备好纸、笔。
四、班会流程
为了使本次班会课能够达到预定的效果,设计了如下环节: 环节
1、班会开始之前,利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名校风采。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思考的余地,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环节
2、利用幻灯片让学生讨论理想像什么?
主持人提出问题,同学抢答。(班会课开始就设计这样一个环节,首先利用幻灯片可以吸引学生,然后抢答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本节班会课达到预定的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
环节
3、利用幻灯片展示前人的事迹,前人的理想和成功,前人的失败与懊悔。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开阔视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正反两方面教材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启发与震撼。
环节
4、寄存目标
首先给学生时间思考,从自身实际成绩出发,针对个人学习状态,以写纸条的方式,量身制定本学期学习目标,并将纸条寄存在到许愿树上。
(设计目的:通过这个活动,是想让学生明确目标,摆正心态,激励学生更加主动自觉的投入学习,)
环节
5、全体起立,师生共同宣誓,朗诵班级口号。
(这样设计的目的,让全体同学动起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有更多的感触,从而也把本次班会课推向高潮。
环节
6、由余文静同学领唱,全班同学合唱《我的未来不是梦》(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全体同学动起来,用歌词“我的未来不是梦,认真地过好每一分钟”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只要有目标,并付诸于行动,努力前行,就会像我们的先辈们一样,实现目标。)
五、总结与感悟
通过此次班会,同学们都会有所感悟,明晰了自己的目标,在今后的学习中会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但是需要师生之间多督促。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观看的时间较短,观看的内容较少,感触恐怕不是很深,所以需要学生重新观看一遍,写一篇观后感,让学生的心灵再次受到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