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第十一册课外阅读指导教案范文
小学第十一册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小学第十一册课外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订读书计划
2、精读的要诀
3、评价型笔记
4、阅读六法
5、联[演]读法
6、探究性阅读
7、人物传记阅读
8、现代诗歌欣赏
9、专题笔记
课题、订读书计划
课型
实践学习型
教学目标
让学生明确本学期读书要求(数量、类型等),根据自己的兴趣制订本学期读书计划(以月为单位)初步学会订计划的基本方法,养成按计划读书的习惯。
课前准备
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准备一份读书计划例样。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名言激趣
导入新课
⒈说说你知道的读书名言。
⒉学习阅读要求:“能按计划读书”,那我们该怎么订计划?
3、揭示课题。订读书计划,做到按计划读书。
⒈全班交流读书名言。
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明确要求
训练体验感悟方法
⒈出示本学期阅读总要求:
⒉指导如何制订读书计划:
①明确应达到的目标,并将目标细化;②分析阅读情况,根据自己的兴趣及阅读要求,确定阅读书目;③根据以上要求初步制订计划。
⒊组织交流,进行评价。
⒈学生学习阅读总要求。①每天固定阅读时间不少于80分钟;②类别:报刊、书籍。文体:童话、寓言、故事、小说、文言文、中外名著。③能力:收藏、评价、鉴赏、诵读。
⒉小组讨论,明确要求
⒊全班交流。
练习制订领悟方法
⒈出示计划书。
书名
阅读
内容
阅读
时间
阅读收获
⒉全班展示,大家评价。
⒈学习示例。
⒉自订计划
⒊全班展示。
修订计划培养习惯
修订计划一式两份,一份上交,一份留底,便于检查、对照。
修订计划,按计划执行。
课题
2、精读的要诀
课型
实践学习型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了解精读的要诀,在实践中体会精读的方法及用处,初步掌握精读的方法,使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让学生预习《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竞赛导入、三分钟速读比赛。
2、导入:速读,是带着一定的速度浏览读物,可以大概了解读物的内容,理解程度不深。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咬文嚼字、一丝不苟地抓住重要语句和章节透彻理解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读书方式,那就叫——
、自读课本速读,比谁看得多
2、精读。
介绍要诀
、出示精读要诀
2、明确精读步骤
、介绍两种精读方法:
⑴查读法:重点在于利用工具书查明阅读中碰到的字词的音、形、义,并结合课文的上下文做基本掌握。
⑵理读法:目的和重点在于通过阅读理清的思路。要反复钻研课文结构、层次,理解六题思想和中心线索,掌握思路,体会思想感情。
4、小结:精读是深入理解、体会内容的有效方法。
、同桌共读共议要诀内涵及步骤:⑴分析句子。读懂并领会每句话的意思;⑵概括句子。将句子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
⑶由句入段。整体把握段落内容⑷相关延伸。不懂的地方要多方求证
2、自我对照,加深记忆
训练感悟、阅读课本《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选中间一段进行精读训练,同桌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3、总结训练所得。、按步骤自练后,同桌交流。
2、个别汇报
3、谈精读的体会
实践体验、组织学生阅读,要求精读体会。
2、组织交流
3、小结:
、自由阅读
2、交流阅读内容
课题
3、评价型笔记
课型
实践训练型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学习书写评价型读书笔记,在实践中逐渐掌握评价型读书笔记的记法。提高学生对读物的理解、分析、鉴赏能力,并在评价中培养学生总结写法、学以致用的能力,从而提高阅读兴趣。
课前准备
了解学生读书笔记的情况,范例语段投影。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导入
明确要求、板书“评价”:你在什么场合碰到过这个词语?如何理解?
2、我们学过了多种笔记法,3、等级在逐渐提升,今天,我们要来学着用专家的眼光来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写下你的评价。、考试、回答问题、表演„„
2、评价就是对现有事物评定价值的高低,简言之就是好在哪,不好又在哪。
3、明确目的 指导评价
实践体验、由于读物中篇幅的长短不同,针对不同的文体、内容,也有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内容。(出示)语段1:佳段型(如:细节描写、过度段等)
语段2:短小语段3:实物长篇小说
2、出示共评段落,师生共评
、斟词酌句,体会写法及作用
2、整体把握结构、思路,选取中间精彩语句进行点评,也可提出疑问。
3、长篇作品可先整体评价,然后就中间令人印象深刻的章节、段落进行详细评价。
试评段落
实践评价
巩固提高、找自读课文某篇,进行评价。
2、课外读物评价
、在书上评价、交流。
2、在摘抄本上形成完整的评价稿
布置作业
延伸课外
继续完成评价稿
完成评价稿
课题
4、阅读六法
课型
实践体验型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正确掌握阅读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尝试实践,体会用正确方法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读书的习惯,提高阅读兴趣及能力。
课前准备
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准备方法幻灯片。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导入
激发兴趣、谁来说说,阅读时该怎么做才能提高阅读效率呢?
2、老师今天也总结了六条,与同学们共享。
①读: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本中有相当数量的名家名篇或其中的节选片断。
②想:每当读到优美生动的句子,就必须停下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
③抄:做读书笔记是对课外阅读内容的加深理解、加强记忆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说说自我总结的方法
2、学习阅读六法:
④背:熟读所记内容直到背诵,这样就会把别人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东西。
⑤讲:课外阅读要和积极参与有关活动相结合,展示自己阅读的成果。
⑥标:读书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在自己的书上做上种种不同的符号。这样既能提高理解能力,又为写作打下了基础。
运用方法
体验好处、选择感兴趣的方法阅读《船长》。
2、组织小组、全班交流。
3、总结好处:这种读书法符合读书的一般思维规律,有助于理解书本内容和增强个人记忆力。
、学生运用五步阅读法进行阅读。
2、小组交流,推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畅谈好处。
提出七忌
学好方法、提出七忌。不要读出声音、不要逐字阅读、不要手指点划、不要纠缠生字、不要不当的重复阅读、要纠正读书姿势、大家要保持卫生。
2、组织熟记、阅读理解,说说意思。
2、朗读熟记。
布置作业
学会阅读
实践阅读六法,写好读书笔记。
学生学以致用,完成读书笔记。
课题
5、联[演]读法
课型
实践学习型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了解联[演]读法的方法,在实践中体会联[演]读法的方法的好处;初步掌握联[演]读法的方法和途径,激发学生学习联[演]读法的兴趣,提高课外阅读的能力。
课前准备
了解学生过去读书方法实施的情况,准备联[演]读法的方法的幻灯片及学生演出准备。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迁移导入新课
⒈请谁先说说你读书时学过哪些方法?有什么体会?
⒉联[演]读法。(板题)
⒊请你猜猜这读书法是指怎样的读书方法?
⒈学生交流读书方法及交流这些读书法的感受和好处。
⒉让学生总结读书的方法,为学习联[演]读法打好基础。
介绍方法明确好处
⒈出示联[演]读法的要求。⒉明确联[演]读法的内涵。这是拓宽读书的方法。
⒊小结:对照联[演]读法,改进自己的读书方法。
⒈同桌讨论联[演]读法的内含:联系(联系旧知识获得新知识)表演(自我表演阅读内容);方法:抓重点,联旧知,加想象,作表演。
⒉自主阅读,加深记忆。
出示训练感悟方法
⒈出示训练,选课本第十一册⒗《负荆请罪》以小组形式进行阅读,交流联系体会,决定表演形式。
⒉总结读书体会,讲述联[演]读法的好处。
⒈学生试读,小组阅读。
⒉说说你怎样用联[演]读法?用此方法有什么体会?
⒊小组漫谈读书体会,决定表演形式,进行排练。
⒋学生表演,感知联[演]读法。
实践体验培养习惯
⒈组织学生课外阅读,要求学生按联[演]读法进行阅读
⒉学生交流体会。
⒊教师小结。
⒈学生阅读。
⒉小组交流阅读表演。
布置作业巩固成果
请学生回家自选看一本书,到下一节课在小组交流
有时间可在阅读时间进行,提高学生运用读书方法的能力。
课题
6、探究性阅读
课型
实践学习型
教学目标
使学生乐于探究,初步掌握探究性阅读方法,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语文能力,提高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了解学生探究性阅读的情况,准备课外读物。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选择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学习与自己只有两种关系:奴隶与主人。你是想做学习的奴隶还是做学习的主人?
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呢?要学会探究(板书)今天,我们就要学着进行探究性学习。
、学生讨论:做学习的主人
,明确学习目的。
指导学习
明确方法、查字典比赛,解释“探究”
2、探究性学习就是针对具体学习内容,提出相关问题,然后通过各种方法、途径来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学习方法。
3、根据定义,分步练习①质疑,建立题库②疑问解答方法讨论③将问题分类(难易与解答途径)④分层解答,留查阅资料题。
4、小结学法
、探索研究
范文:自读课本25《假如只有三天光明》⑴自由阅读,针对内容质疑,写在小纸条上,以小组为单位综合问题,各小组问题上交,建立题库。⑵①从文中找答案②联系自身,引用积累的记忆表象解答③同学讨论解答④查阅资料,解答(书报、电脑)
质疑——解疑(多途径)
实践体会
巩固方法、小组学习27《爸爸生病了》
2、课堂小结:探究性学习不仅能锻炼大脑还能加强资料搜集能力,更能培养合作精神,今后,我们可以运用它克服更多的难题了。、小组探究学习,反馈
体会探究性学习的好处。
布置作业
培养习惯、课后将查阅资料题完成。
2、自由组成阅读小组,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共同学习一篇,写成读书笔记上交。
完成相应作业
课题
7、人物传记阅读
课型
实践学习型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阅读人物传记的兴趣,学习人物传记阅读的一般方法,学习名人的好思想和好习惯。
课前准备
师生阅读人物传记《孔子》。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解义激趣
导入新课
⒈人物传记:是一种很重要的文学形式。我们阅读人物传记,能了解很多不一般人物的传奇经历,汲取为人处事的许多道理,积累很多人生的教益。你读过人物传记吗?能给同学说说。
⒉揭示课题。人物传记阅读
⒈学生了解题义。
⒉组织全班讨论。说说自己读过的人物传记。《毛泽东》、《孔子》、《伽里略》、《哥白尼》《戚继光》《居里夫人》《汉高祖传》„„
指导体验感悟方法
⒈怎么给人物分类?
①按国籍:分国内与国外;
②按时间:古代、近代和现代;
③按类别:领袖、英雄、科学家、演员和体育名星„„
⒉出示练习:给上面传记分类:教师巡视指导。
⒊组织交流阅读《孔子》传记体会。
⒋总结方法:抓住重点学人物。按时间顺序抓住人物重大事件进行阅读。
⒈学生了解传记分类方法
⒉练习进行分类,进行全班交流。
⒊小组交流阅读《孔子》体会。
练习巩固巩固方法
⒈名人的名言是一本书中的精华部分我们必须牢记。
⒉组织名人名言比赛。
⒈分小组比赛。
⒉全班比赛。
延伸课外培养习惯
⒈提出要求:在课外阅读中继续学习传记《孔子》。
⒉摘录孔子名言。
⒈学生背诵一句话孔子名言。
⒉读一篇孔子传奇故事
课题
8、现代诗歌欣赏
课型
实践学习型
教学目标
通过现代诗歌的阅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整体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读中想象、品词析句等方法,培养欣赏诗歌的情操
课前准备
了解学生阅读诗歌的情况,准备现代诗歌几首。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激趣
导入新课
⒈播放配乐诗歌《再别康桥》谁知道这是谁写的一首什么诗?
⒉交流听后感受
⒈学生听配乐诗歌。
⒉组织全班讨论。说说听后感受:语言优美流畅,有节奏感,情感深„„
边读边想感悟方法
⒈指导方法:
①想象法:在鉴赏过程中,必须通过自己的想象去补充和扩大作品的诗歌画面,从而获得完整而丰富的形象美感。
②诵读法:诵把死文字变成活音调,创造出一种进入佳境的氛围和契机。通过朗诵体会诗歌的内涵。
③品读法:就思想内容、章法结构、表现技法、语言艺术、艺术风格等方面对诗歌进行文学和美学的鉴赏性阅读。⒉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阅读,让人感到你读懂了。
⒊小结:
⒈学生了解阅读方法。
⒉自选诵读诗歌,作好交流准备
⒊全班诵读和交流诵读方法的感受。
①读诗要一边读一边想诗中描绘的画面,领略诗歌的意境美。
②诗歌讲究押韵,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读诗要反复诵读,读出诗中的味。
③深入品味,让我们感受诗歌的整体美。
练习巩固领悟方法
⒈组织诵读:现代诗歌要求运用多种方法诵读。
⒉举行比赛。
⒈学生自练。
⒉分小组比赛
⒊全班比赛。
延伸课外
培养习惯
⒈提出要求:在课外阅读中增加现代诗歌的阅读。⒉准备参与全班现代诗歌比赛。
⒈学生阅读现代诗歌。
⒉记好读书笔记。
课题
9、专题笔记
课型
实践学习型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在训练中学习专题笔记的方法,提高撰写专题笔记的方法和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修养。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进行奥运会资料的收集,准备专题笔记的样本。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尝试激趣
导入新课
⒈交流收集有关资料的方法。⒉揭示课题。专题笔记
①专题笔记:是把出自不同书籍的同一专题内容的集中辑录起来。
②好处: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积累资料,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巩固记忆,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而且,有助于我们对某一问题和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⒈学生交流收集有关资料的方法。查阅书报杂志,上网查阅,调查采访,实验、看音像资料。
⒉理解专题笔记的意义和好处。
训练体验感悟方法
⒈出示专题:奥运会。⒉请学生汇报资料,讨论类别:历史由来、组织机构、会徽、格言和口号、会期和会歌、举办城市和国家、比赛项目、吉祥物、圣火、冠军轶事、金牌情况。
⒊组织小组进行对有关专题进行做专题笔记。
⒋进行全班交流。
⒈学生全班汇报收集资料。
⒉小组汇总,集体合作做专题笔记。
⒊全班交流,进行评比。
练习巩固领悟方法
⒈组织围绕寓言讨论分类。
⒉组织汇报。
⒈学生小组讨论进行汇报。
⒉全班汇报。
延伸课外培养习惯
⒈提出要求:根据要求小组分工收集有关寓言的资料。
⒉做一个小专题的笔记。
⒈学生收集资料。
⒉做好专题读书笔记。
第二篇: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想象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象。
教学课
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直接揭示学习课文的方法“从中心入手”学课文。
揭示操作步骤: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
(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划出中心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抓关键词理解句意
2.第二步: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步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理清思路,先总写桂林山水“甲天下”,接着分述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特点,最后总结总体感受。
三.熟读课文
1.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引入新课
学生自由谈上节课的收获
二.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
1.默读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读后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1)文中运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水“甲天下”。
(2)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
(3)运用多种方式,读出感情。
2.指导学生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自学第三节
思考: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自学后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并进行朗读指导。
三.学习重点句,领会意思和作用。
1.生读第四节找出重点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2.了解句子的作用。
四.展开朗读比赛,再次领略意境,领会作者的情感。
第三篇:小学音乐第十一册教案
第一课 同一首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二、聆听欣赏曲《我的祖国》和《大中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辨别并说出歌曲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的关系;能够辨别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三、能够演唱歌曲《同一首歌》,能根据感情需要同抒情的、连贯的声音或热情激动的声音进行演唱,表现歌曲的感情,并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此曲。
四、学习秧歌知识,创造性地为歌曲《大中国》编配秧歌舞的动作。
五、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教学重、难点:
1、继续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二声部歌曲。
2、自己设计秧歌动作。
3、学习合唱的声部及其位置。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课:观看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同一首歌》录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导入:让学生跟着录象中的音乐,轻声哼唱《同一首歌》,营造歌曲深情、真挚的意境。
三、学习歌曲
1、跟音乐,轻声演唱歌曲。
2、老师随机指导。
3、学习二声部旋律及其演唱。
4、练习两个声部配合。
四、设计演唱形式:
1、听听、唱唱《同一首歌》,讨论歌曲分成几段。用色笔在乐谱上标出。哪些地方要唱得亲切抒情?哪些地方要唱得热情激动?试着自己设计演唱形式。
2、表演。
第二课时
一、复习《同一首歌》。
二、聆听《我的祖国》、《大中国》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旋律。
2、随录音唱歌词。
3、引导学生对比《我的祖国》两个乐段的情绪。
4、随音乐模仿指挥。
三、布置作业:课后合作找资料,了解中国秧歌的舞蹈特点,并自己学习几个动作。
第三课时
一、导入,让学生各自把自己找到的资料进行交流。
二、老师先跟着音乐,即兴表演一段秧歌舞。
三、进行合作排练。
四、全班跟着音乐进行秧歌表演。
五、分组进行展示、评价。
六、总结。
第四课时
一、跟着音乐表演秧歌舞
二、学习音乐知识
1、结合《我的祖国》和《大中国》两首歌曲学习合唱音乐知识。
2、懂得二声部的位置。
三、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平时知道的有些有关合唱的音乐知识。
四、老师小结。
第二课 草原牧歌
教学目标:
一、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二、能够根据《银杯》及《小黄鹂鸟》的情感演唱歌曲,并能背唱《银杯》;能用独唱的形式演唱《银杯》,能用二部合唱的形式演唱《小黄鹂鸟》。
三、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及《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四、学习并感受五声调式音阶,尝试用五声音阶进行旋律创作。教学重、难点:
1、继续训练用和谐自然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
2、学习五声调式,并进行创作。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
我们平时过节都是怎么过的呀?(学生自由讨论)
二、学习歌曲《银杯》
1、歌曲简介:它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调民歌。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通常,宴歌的歌词多为珍重友谊、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
2、聆听《银杯》,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3、请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
4、老师伴奏,带着学生演唱歌谱。
5、完整的演唱歌谱。
6、自由朗读歌词。
7、把歌词带进歌谱中试着演唱。
8、老师随机纠错,指导。
9、完整演唱。
三、进行音乐知识拓展活动
1、让学生自由学习蒙古族的问候语及动作。
2、创设情境,随音乐进行蒙古族关节的情景,让学生充分体会气氛。
四、演唱《银杯》,结束新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银杯》
二、对比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和《天堂》。
1、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要求感受其情绪、风格。
2、学生自由讨论、交流,并提出在音色上与我们平时听到的女声演唱的不同之处。
3、对比聆听《天堂》,请学生思考,与上一首歌曲在风格、情绪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4、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跟着音乐的第一、二乐句划旋律线再次感受。
5、再次完整聆听音乐。
三、边播放录音,边完成作业。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复习蒙古族的问候语及形式。
2、谈话:我们前节课学习了蒙古长调民歌——《银杯》,那么长调与短调有什么区别呢?(请学生复习长调与短调的含义,找出不同支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蒙古歌曲《小黄鹂鸟》,看看它到底属于哪一种类型。
二、学习歌曲《小黄鹂鸟》
1、老师范唱、初步聆听,学生感受旋律并判断它属于长调还是短调。
2、简单介绍歌曲。
3、让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
4、老师伴奏,学生演唱歌谱。
5、自由朗读歌词。
6、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如何读歌词才好听。
7、把歌词带进歌谱里,试着演唱。
8、随机纠错。
9、完整演唱。
三、音乐活动
1、找出《银杯》与《小黄鹂鸟》共同采用的音符。
2、即兴创作旋律。
五、老师小结。
第四课时
一、观看蒙古舞蹈录象——筷子舞
二、简介:
筷子舞是流行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的一种民族舞蹈。这种舞蹈多在喜庆的节日里由男艺人做单人表演。表演时,演员右手拿一把筷子,用半蹲的姿势边唱边跳舞。舞动时,用筷子敲击手掌、肩部、腰部、腿部,有时还旋转着敲击地面。通常,舞蹈的节奏会由慢到快。总之,这种舞蹈具有节奏性强、情绪热烈欢快的特点。
三、跟着音乐,学动作。
四、随音乐舞蹈。
五、分组展示。
六、小结。
第三课 多彩的美洲
教学目标:
一、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美洲、拉丁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爱美洲、拉丁美洲的民族音乐。
二、能够演唱歌曲《拉库卡拉查》和《红河谷》,能表现两首歌曲的不同情绪,并能背唱其中的一首歌。
三、聆听《平原,我的心》和《化装舞会》,能够领会拉丁美洲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和它们的节奏特点。
四、结合歌唱、欣赏活动,参与敲打节奏等创造性活动。教学重、难点:
1、歌曲《拉库卡拉查》后半拍开始的节奏特点是这首歌的重点和难点。
2、让学生领会、体验国标舞蹈的风格。
3、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红河谷》。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竞猜游戏开课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啊我要给大家猜个谜语,打一个国家的名字,给四个提示:
1、它是美洲的一个国家;
2、它位于伽勒比海岸边;
3、他们国家最著名的舞蹈是“草帽舞”;
4、著名的“玛雅”文化就是他们的印第安人发明的。(墨西哥)
二、导入:那么下面就跟着一段桑巴舞的音乐,让我们尽情的舞蹈吧。(放《拉库卡拉查》录音)
三、学习歌曲
1、聆听录音,让学生感受旋律,思考“拉库卡拉查”是什么意思?
2、老师简介歌曲,并解释“拉库卡拉查”的含义。
3、再次聆听录音,感受歌谱旋律。
4、跟着伴奏演唱歌谱。
5、有感情朗读歌词。
6、学习歌曲。
7、纠错。
8、有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让学生创编自己的“拉库卡拉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歌曲〈〈拉库卡拉查〉〉。
二、欣赏乐曲〈〈化装舞会〉〉
1、让学生说说自己心目当中的化装舞会是什么样子的。
2、初步聆听乐曲,说感受。
3、再次分部分聆听。
4、举行化装舞会(1)化装晚会将各自扮演哪些角色?学生开始分组讨论,确定自己的角色,故事情节。有的说要扮演童话故事的人物,有的说要扮演语文书中的故事,有的说要扮演动画片中动物,有的说自己创编角色。说着说着有的学生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表演,真让人羡慕啊!(2)、怎样打扮自己呢?用什么材料更能突出角色?有的学生用皱纹纸做衣服,把自己变成美人鱼,有的学生用塑料袋披在身上,把自己装扮成天使,有的做头饰,有的做面具,各组分工合作制作,充分体现了合作精神,看到孩子们奇思妙想,真让人高兴呀!(3)、纷纷上台表演。孩子们穿上各种表演的服装,带上面具或头饰,扮演成各种角色,然后开始表演,你看那有的表演憨态可鞠,有的表演绘声绘色,有的组分配非常合理,行动统一,有表演,有拿道具,欢声、笑声在教室里回荡,真让人感慨啊!
三、结束新课
第三课时
一、导入: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来聆听一首歌曲,如果听过的同学可以举手告诉老师,如果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演唱。
二、学习歌曲《红河谷》
1、教师用爵士乐的风格演绎全曲,伴随竖笛吹奏激趣
2、复听范唱,让学对歌曲有完整印象
3、先用mu哼唱全曲
4、朗读歌词
5、把歌词带入乐谱
6、纠错
7、有感情演唱
8、视唱两声部乐谱――强调歌曲弱起处整齐的进入――引导学生解决呼吸、句法及音色问题
三、简单跟着录音学唱英文歌词。
四、老师小结
第四课时
一、复习歌曲《红河谷》
二、欣赏乐曲《平原,我的心》
1、初听
2、讲解歌曲的一些历史,并引导学生去感受歌曲。
3、复听。
4、可以根据歌曲的舞蹈特即兴表演。
三、进行音乐练习。
第四课 芬芳茉莉
教学目标:
1、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乐于进一步收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
2、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根据《茉莉花》改编的合唱,并能够背唱一段歌词。
3、欣赏《图兰朵特》中的《东边升起月亮》、三首我国不同地区的《茉莉花》及合唱,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文字表述出他们在情感、风格上的差异。
4、能用不同表演形式表现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茉莉花》,每个学生都在其中承担任务。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用欣赏茉莉花清新、小巧的心情演唱歌曲。
2、聆听不同地区的《茉莉花》,享受不同风格带来不同的感受。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东边升起月亮》,让学生听辨和我国哪首民歌相似?(茉莉花)
2、简介它是歌剧《图兰朵特》中的《东边升起月亮》,我们在下一节课将会欣赏到。
3、让学生说说他们对我国民歌代表《茉莉花》的认识、了解。
4、导入新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江苏民歌《茉莉花》。
二、学习新课
1、初步聆听,请学生边听边想,这首《茉莉花》的曲调可以用什么戏曲的动作来表示并说说为什么?
2、老师简介小调的相关知识。
3、请学生再次聆听歌曲,发现歌曲中哪些地方的演唱和我们平常的演唱不一样。
4、请学生跟着老师的伴奏学唱歌谱
5、学生自己演唱歌谱。
6跟着奔走把歌词朗读一遍,并想想怎样才能把茉莉花的香、小读出来。
7、把歌词带到旋律当中试着演唱。
8、老师指导、纠错,尤其是演唱这种江南小调的咬字方面要强调。
9、学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如何在歌曲中把茉莉花的清新、秀丽、小巧的风格演唱出来。
10、分小组讨论并示范,随机进行评价。
11、完整的演唱。
三、随着《茉莉花》的音乐,结束新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歌曲《茉莉花》。
二、欣赏《东边升起月亮》
1、初步介绍歌剧《图兰朵特》的创作故事背景、作曲家等等有关资料。
2、初听,让学生寻找歌曲中哪些地方和《茉莉花》一样,听到了请举手示意。
3、请学生跟着老师的伴奏,试着哼唱歌谱。
4、学唱歌曲。
三、老师小结。
第三课时
一、聆听三首不同地区的《茉莉花》,感受不同的风格
1、阅读音乐练习。
2、聆听三个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
3、自由讨论不同的感受。
4、完成音乐练习。
二、聆听儿童合唱版的《茉莉花》,与民歌相比有什么不同。
三、演唱《茉莉花》,结束新课。
第五课 神奇的童话
教学目标:
1、喜欢以音乐方式所描述的童话——《洛列莱》、《魔法师的弟子》和《黄鹤的故事》。乐于主动了解其创作过程、文化背景及表现形式。知道法国作曲家迪卡斯。
2、能以叙述的口吻、平静的呼吸、有表情地齐唱或独唱《洛列莱》。能运用不完全小节的知识划分乐句,标记换气记号。
3、聆听《魔法师的弟子》、《黄鹤的故事》。能听辨《魔法师的弟子》、《黄鹤的故事》的主题及主奏乐器的音色与在音乐中的表情作用。
4、能依据《三个小和尚》的故事,集体创编表演,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承担任务。教学重、难点:
1、用正确的发音方法和略带忧伤的心情演唱歌曲。
2、聆听乐曲,能听辨主题音乐及音色。
3、创编音乐短剧。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自由说说自己所喜欢的古希腊神话人物。
2、导入新课。
二、教授新课
1、播放歌曲《洛列莱》,学生初听,感受歌曲带给大家安静、略带忧伤的情绪。
2、简介歌曲的背景资料: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动人的传说:音乐之神阿波罗的儿子奥尔菲斯,他美丽的歌声能使猛兽俯首、顽石让路。一次,他率船在蓬托斯海航行,遇上两座浮动的岩礁。多少年来,这岩礁上的女妖用迷人的歌声诱惑来往船只上的船员,使他们不由自主地寻声而去,结果船撞在岩礁上粉身碎骨,人也随船葬身海底。奥尔菲斯知道这个危险,当歌声刚一传来,他便用棉球堵住了船员们的耳朵,又把自己的身子让人们捆绑在桅杆上,使之无法寻声而去。奥尔菲斯弹着里拉琴,高声歌唱,终于带船队闯过了险境。
3、让学生跟着音乐默唱歌谱。
4、跟老师的伴奏轻声哼唱歌谱。
5、自己按节奏朗读歌词
6、跟着音乐轻声哼唱歌曲第一段。
7、老师指导
8、完整地演唱歌曲第一段
9、自学歌曲的第二、三段。
10、师生讨论歌曲的演唱情绪。
11、完整演唱歌曲。
三、音乐活动
四、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歌曲《洛列莱》
二、欣赏《魔法师的弟子》
1、简介乐曲背景资料
2、初听音乐,让学生对乐曲有大概的认识。
3、分部分欣赏:
(1)第一部分,让学生跟着音乐想像魔法师施法的情景。(2)第二部分,学生演唱弟子命令扫把拎水的主题音乐。(3)第三部分,听出是用了哪些乐器演奏的。
4、让学生讲讲听后的感想。
三、老师小结。
第三课时
一、欣赏《黄鹤的故事》
1、初听,想像讲了一个有关黄鹤的什么故事。
2、老师简介乐曲背景资料
3、学生自己自由交流听后感受
二、学习交响诗的知识:
1、讲解交响诗的含义:
按照文字、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创作的一种大型管弦乐曲。她是标题音乐的主要体裁之一。通常采用含有套曲因素的奏鸣曲式、变奏曲式等单乐章曲式。结构较自由。文学性的交响诗也称为音诗;以童话故事为题材的交响诗有时称为交响童话。
2、结合《黄鹤的故事》进一步解释交响诗。
三、老师小结。
第四课时
一、观看《三个和尚》的动画片,让学生说说你对这三个和尚的评论
二、集体创编《三个小和尚》音乐剧所需要的节奏
1、挑水的节奏
2、抬水的节奏
3、没水吃的节奏
4、念经的节奏
三、自由搭配,把以上的节奏组合在一起,为《三个小和尚》创编音乐剧
四、分组展示、评价
第六课《劳动的歌》
教学目标:
1、能够对我国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号子和劳动歌曲。
2、演唱《军民大生产》和《翁嘿呀》两首民歌,能背唱其中一首。演唱时声音要富有弹性,能够表现出歌曲的劳动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
3、通过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翁嘿呀》和聆听《连连夯》、《船工号子》,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4、知道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的关系。积极参与劳动号子的创编活动。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对劳动号子及劳动歌曲的兴趣。
2、学习、体验、表现劳动歌曲中的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的导入,聆听《军民大生产》,感受与我们平常学习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新课
1、揭题,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 歌曲创作于1945年,当时在陕甘宁边区广泛流传。表现了当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
2、再次聆听歌曲,找找歌曲最有特点的地方是哪里?(歌曲的衬词)
3、跟着音乐,自己想像劳动的形式,一起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中。
4、学生带着劳动时积极的情绪,一起来朗读歌曲中的衬词,为后面学习歌曲做铺垫。
5、歌曲第一段歌词,跟着节奏朗读。
6、指导朗读的情绪。
7、学习歌谱。
8、把歌词带入歌谱中学唱。
9、老师指导。
10、自学歌曲的二——五段。
11、检查学习情况。
三、音乐活动——根据平时的劳动场面创编歌词。
1、自由讨论,平时什么劳动场面最让你印象深刻。
2、分小组创编,要求带上动作。
3、分组展示,评价。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歌曲《军民大生产》
二、欣赏获取《连连夯》
1、老师简介歌曲:它是一首在打夯时唱的劳动歌曲,属于打夯号子类。多为一领众和形式。领唱者往往就是集体劳动的指挥者。《连连夯》就是连续不停打夯时所唱的号夯。词多即兴编唱,有时也引用某些戏曲唱词,唱词内容除与劳动相关外,也唱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之类的内容。
2、初步聆听,感受歌曲旋律。
3、让学生讲讲听后的感受。
4、请学生跟着音乐,有节奏的做打夯的动作。
5、说说体验的心情。
三、小结。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大长今》的歌曲,让学生边唱边想,朝鲜歌曲在节奏和歌曲风格上和我们的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特点。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师生共同总结出朝鲜歌曲的节奏多为附点节奏。
二、学习歌曲
1、初步聆听歌曲《翁嘿呀》,感受哪些地方表现出有吃歌曲的节奏特点。
2、按节奏,自由朗读第一段歌词。
3、跟着老师的伴奏演唱歌谱。
4、把歌词带入歌谱中试唱。
5、老师指导、纠正。
6、完整、有感情地演唱。
7、自学第二段歌曲。
8、自己用第一段的学习方法来指导第二段的演唱情绪。
9、把歌曲完整的演唱一遍。
三、音乐活动——在有“翁嘿呀”的地方加上节奏。
四、小结。
第四课时
一、复习歌曲《翁嘿呀》
二、欣赏歌曲《船工号子》
1、老师简介歌曲的创作背景:
它是影片《旋涡里的歌》的一首插曲。歌曲吸取了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的音乐素材和结构特点创作而成,是一首很有特色的、表现船工劳动的男声独唱曲。
2、初步聆听歌曲,感受旋律。
3、学生交流歌曲带给大家振奋人心的感受。
4、跟着音乐,带上拉纤的动作来感受。
5、试着哼唱歌曲。
三、小结。
第四篇: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复习计划教案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复习计划
一、复习内容:
本学期总复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整理本书的知识框架。目的是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按照“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以及统计”三大部分自己回顾所学过的内容,对所学过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加以整理,整理后全班交流有特色的整理方式。
第二部分是整理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体会。教师应组织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解决的一些问题,反思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应组织学生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第三部分是巩固练习。教师可以结合总复习的题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复习的重点,使复习具有针对性。
二、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牢固理解并掌握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能应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意义,会画对称轴。
2、使学生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提高解题能力。
3、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4、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5、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复习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组织讨论、合作学习等多形式的组织复习活动,让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巩固已学过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2、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复习和整理,重视在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法则、性质的基础上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获得的概念、法则、性质系统化。对于易混淆的内容要加强比较,(如求比值与化简比)使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强化应用题的基本训练,常见数量关系的积累和运用,使学生牢固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题能力。
4、强化能力培养。在复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学生各种能
力的培养。如,复习四则运算,在学生理解运算法则的基础上,经常性地进行训练,不断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培养学生合理、灵活运用计算方法的能力。又如,复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时,通过各种直观手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测量的画图的技能。
5、加强反馈,注意因村施教。复习时要注意抓重点,有针对性,加强反馈,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节教学过程,使各种程度的学生得到有效发展。
6、适当补充设计练习题,强化训练,进一步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时:7课时
课题 百分数应用题总复习 第 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把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有关知识系统化。
2、使学生牢固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3、通过运用知识解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知识解答有关应用题 教学难点
把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有关知识系统化。教法: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学法:归纳发现 教学准备 小黑板 培优辅差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谈学校的体育达标情况。出示;体育达标率为99.7% 从这个条件,你能知道什么?你还想到了什么? 揭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二、自主学习
(一)求百分率
1、出示学校体育达标情况:优秀650人,良好400人,合格250人。
2、根据这些条件,你可以提出那些不同的有关分数、百分数的问题?
3、同桌合作,讨论完成。
三、交流反馈
(1)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
例如:优秀率?650÷(650+400+250)=50%(2)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百)分之几? 例如:优秀比良好人数多几分之几?(650-400)÷400=5/8
四、精讲点拨
求单位“1”或求分率所对应的量
1、把问题当成条件,根据条件编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优秀650人,良好400人,合格250人,总人数1300人,优秀率50%,优秀比良好人数多5/8。
2、小组合作完成
3、反馈,并解答,想想有没有另外方法可以解答。
4、观察这些应用题,找找相同点与不同点
①有共同的数量关系 单位“1”×分率=分率对应的量 ②单位“1”已知或未知
5、你认为在解这类应用题是要注意什么?
6、师小结:找准单位“1”的量,根据已知与未知判断方法。列出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五、当堂训练
独立完成教材85页第1、3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六、课堂总结
谈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说说你的想法 教学反思:
课题 百分数应用题总复习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式,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2、通过划线段图、类比和归纳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教学难点:继续巩固百分数应用题。教法: 导练法、迁移法。学法:自主练习,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 小黑板 培优辅差:
教学过程:
一、复习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判断单位“1”,说出数量关系 ⑴男生占全班人数的4/5 ⑵今天比去年增产二成五
⑶节约了15% ⑷期中考试的优秀率为52% ⑸打八折出售
二、基本题复习
分析解答下面各题,比较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⑴建造一栋楼房,计划投资100万元,实际用了90万元,节约了百分之几?
⑵建造一栋楼房,用了90万元,比计划节约了10%,计划投资多少万元?
⑶建造一栋楼房,计划投资100万元,实际节约了10%,节约了多少万元?
⑷建造一栋楼房,计划投资100万元,实际超用了10%,实际投资了多少万元?
分组讨论这一组题目的解法,在弄清解题思路和正确列式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组题他们的单位“1”是相同的,数量关系式也是相同的,而数量之间的关系有所不同,解答方法也不尽相同,有乘法也有用方程解。
三、变式练习:
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和方程:
水果店运来苹果120千克,运来梨多少千克?
1、运来梨比苹果多25%
2、运来的比苹果少25%
3、运来的苹果是梨的25%
4、运来梨是苹果的25%
5、运来苹果比梨少25%
6、运来的苹果比梨多25%
7、运来梨比苹果的25%少2/5千克
在学生分析解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这些题目是百分数应用题中比较典型的,也是最基本的,解答时必须要准确判断单位“1”,弄清要求数量与单位“1”之间的关系和数量对应的百分率,确定解题方法。
四、复习运用
1.独立完成教材85页第4、5、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2.拓展练习:
甲乙两粮库,甲库比乙库多存粮20%,如果从甲粮库中调出40吨,则两粮库的存粮数相等(放入乙粮库),甲乙两粮库原来存粮各多少吨?
在分析解答“如果从甲粮库中调出40吨,则两粮库的存粮数相等”的基础上加入“放入乙粮库”再分析。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课题 比的复习 第 3 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比的意义,比的读法和写法,比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求出比的比值。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已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需要刻画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应该用比,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难点: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意义。应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巩固求比值的方法,化简比的意义。
教法:复习引入
学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小黑板 培优辅差: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什么是比的意义?(指名说)
二、当堂训练
1、六
(二)班有男生()人,女生()人。问: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说出哪些比?
2、男生是女生的4/5
3、一条公路,已修60% 4、4天看书80页
问:请你说出看的页数和天数的比,求出比值,说出这个比值所表示的意义 5、6头猪共重372千克 6、20分钟走了4800米
7、小结: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三、当堂训练
1.独立完成教材85页第7、8、9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你这节课复习的愉快吗?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教学反思
课题 统计 第 4课时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统计的思想,激发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教学难点:学生有基础 教法:复习导入
学法:独立思考,练习反馈。
教学准备:画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投影片各一张,学校各年级学生人数统计
培优辅差: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在统计工作中除了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用统计表来表示以外,有时还可以用统计图来表示。用统计图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投影出示三种统计图)。今天我们先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二、自主学习
1、介绍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这是一张单式条形统计图,这张图包含哪些内容?
指出: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从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教学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1)根据统计表所反映的内容先写上统计图的名称,位置在图纸上
方正当中。在标量的右下边,注明制图日期。
(2)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的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数量。
(4)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
三、精讲点拨
1、引导学生看图分析:
(1)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2)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3)最多年降水量大约是最少年降水量的几倍?
2、看看统计图与统计表回答:用哪一种方式表示的数量关系更直观些?
四、当堂训练
独立完成教材85页第12、23、24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教学反思:
课题 圆的知识整理 第 5课时
学习目标
1、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复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圆的知识的整理,进一步认识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能熟练的用圆规画圆;能熟练的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3、通过整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已经学了圆的知识,在平时的作业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计算反映出了很多问题。复习中要加强训练。
教学难点:学生复习和整理自己所学的知识。教法: 讨论 整理 学法:练习反馈 教学准备:小黑板 培优辅差
教学过程
一、知识的整理
1、你学到了有关圆的哪些知识?
2、知识的整理
画圆需知道哪些条件?圆是轴对称图形吗?有几条对称轴?什么是圆的对称轴?
圆心、半经、直经、周长与圆的关系
半径、直径、周长与圆的面积的关系
二、巩固练习
1、口答下列各题
1×3.14 2 × 3.14 3 × 3.14 4×3.14 4 × 3.14 5 × 3.14 6×3.14 7 × 3.14 8 × 3.14 9×3.14 15× 3.14 25× 3.14
三、自主练习
课本87页13-17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1、组合图形的面积和阴影部分的面积怎样计算?
2、计算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 教学反思:
课题 测试与评讲 第 6、7 课时 教学内容 配套练习期末检测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已学的知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便于查漏补缺。
教学过程
一、分析试卷
二、重难点再次分析。卷。
教学反思
学生听完后自由提问,然后校对试
第五篇:第十一册 教案 文字
1、课题:为自己设计动漫形象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动漫人物造型特点,学习如何利用夸张变形手法表现人物动漫形象。2: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能掌握夸张变形手法,并根据自己的五官特点设计动漫形象。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
如何利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设计动漫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如何利用动漫人物造型手法设计自己的动漫形象。
课业类别: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含座位排列)水彩笔或油画棒,或水粉工具,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用具摆放 稳定情绪
二、导入新课
师:出示教师自己的动漫形象,问:
1、猜一猜这是谁呢?
2、从哪里看出来的?(圆脸、眼镜和长发。)
3、不错,这些是老师的特点,但是这些特点在这张画上又有哪些变化,谁知道?(进行了夸张和变形)
4、既然进行了夸张和变形就不是老师真实的形象,是具有什莫特点的人物造型呢?(是具有动漫人物特点的造型)。学生:观察教师动漫形象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动漫造型强调夸张和变形,实在真人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神奇的变化与创作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教师的引导,发现动漫人物造型的特点。
5、欣赏影视明星的动漫形象特点。(如赵本山、巩汉林、范伟、宋丹丹等。)问:对他们的哪些地方进行了夸张和变形?
6、看书2页,学习具体的动漫造型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的欣赏和师生间的讨论进一步认识动漫人物造型的特点。
在老师的导学中,学生通过看书自学、观察和探究,学习脸形及五官的动漫表现手法。通过教师的讲授和观察,理解儿童的整体造型特点。头形:说出班里同学谁适合第四个头形? 眼睛:谁的眼睛又大又明亮,可以用第五个眼睛的形状去画?笑的时候可以画成哪个眼睛的形状? 鼻子:选大小不同形状鼻子的两名同学到前边来,问:他们的鼻子有各什莫特点?可以选择哪种形态画出来?
嘴巴:请同学到前边作不同的表情,找同学到前边画一画嘴的形状。耳朵:看书自学。
7、儿童动漫形象整体特点:头较大,手脚的线条较细而且比较短。
8、服装的设计。
学生:欣赏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理解服装的作用。
三、教师示范
分析鲁迅的漫画像讲明漫画并不是为了丑化。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设计意图:学习漫画夸张变形的手法。
四、学生实践
根据自己的特点设计动漫形象,也可以添加环境,使画像更丰富。画好后同学之间猜一猜是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五、评价展示
小结
欣赏学生作品
贴出画像,请同学们猜画的是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评价能力。
板书:
教学评价:
评价要点: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情感、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意识与探究精神及合作意识。
课后小结:
2、课题:装饰色彩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装饰色彩的基础知识及艺术作品中装饰色彩的特点及作用。
2: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能掌握装饰色彩的特点,能评述装饰色彩作品的特点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3:通过体验艺术作品中装饰色彩的运用,体验画家如何利用色彩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装饰色彩的特点、作用,体会装饰色彩的艺术表现力。
教学难点:
装饰色彩的特点及作用。
课业类别: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
水彩笔或油画棒,或水粉工具,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用具摆放 稳定情绪
1、出示一些装饰画。
欣赏本校学生装饰色彩的作品。教师在学生的作品上进行修改。
2、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鲜艳。根据学生的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如何使色彩和谐,产生装饰的美感。
二、导入新课
1、介绍小知识:
凡用来美化生活,给人视觉及心灵以美感的色彩,统称为装饰色彩。装饰色彩倾注着设计者的思想感情与艺术才能,是一种理想色彩。
(1)<大刀门神>:运用红与绿、黄与紫的对比色,并衬以凝重的黑色,既色彩艳丽,又定于变化,达到了色彩和谐的理想效果。
(2)<静物>:通过对色彩的提炼和归纳,用色块平涂法表现出具有装饰韵味的画面,赋予作品浓郁的生活气息。(3)<猴>:
这幅农民画有很强的装饰性,画中猴子的颜色花花绿绿,足有七八种之多!其中用得最多的是纯色。农画家完全用的是自己喜欢的颜色代替了自然界中猴子的真实颜色,这就是典型的装饰色彩。农民画家利用这种表现手法表现出了他们乐观、向上,企盼生活更加红红火火得的心情。(4)<闹元宵>: 借鉴了剪纸的手法,大面积的运用红、黄颜色,渲染热烈的节日气氛。
3、组织讨论。
(1)认真欣赏课本中的作品,指出画面中的哪些色彩与生活中不同?(2)作者通过装饰色彩,在各自的作品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生:例一:作品过花可以运用勾黑线、白线、金线的方法分割,是色彩得到和谐。例二:作品颜色过艳或色块过大,可以运用色块调和法将某一色块缩小或加大以形成和谐色。
小组讨论<大刀门神>、<静物><猴><闹元宵>。设计意图:欣赏并感受艺术家在运用装饰色彩时,如何充分发挥主观的想像力大胆在改变生活中的本来颜色,使画面色彩更加理想、更加光彩夺目。
三、教师示范
局部示范一个装饰图案
注意用色讲究对比,色彩浓烈
四、学生实践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局部画下来,体会装饰色彩的艺术表现力。巡视辅导,及时反馈。
教师巡视指导和鼓励学生作画 把学生作品展现出来。设计意图:
五、评价展示
小结
欣赏学生作品,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性评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板书:
教学评价:
评价要点: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情感、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意识与探究精神及合作意识。
课后小结:
3、课题: 色彩纯度练习(1)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色彩的纯度及色彩的三要素知识。
2: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能利用纯度高的色彩设计手提袋的图案。3:培养学生对色彩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色彩的纯度知识,学习如何利用纯度高的色彩进行图案设计。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纯度高的色彩进行图案设计。
课业类别: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含座位排列)水粉、剪贴工具、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用具摆放 稳定情绪
二、导入新课
1、游戏:红色的水怎么变了。(教师把绿色的水倒入红色水中。)
2、对比掺入不同颜色的色彩产生了哪些变化? 生:感受其色彩的鲜艳程度。出示<克里奥尔的舞者>。
马蒂斯认为绘画是“生命”的发现,画出生气盎然的作品是他终生的目标,所以经常采用纯色进行创作。这幅作品采用了高纯度的色彩以及抽象的形态创作了舞者美丽、愉悦的一刻。
设计意图:感受大画家的色彩纯度的运用。
1、组织讨论:
什么是色彩?光和色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要想看到色彩,必须先有光,也就是说,没有光,就没有色。如果是在黑夜,什么也见不到;到了天明,太阳出来了,渐渐地我们便能看见更多的东西;到了正午阳光越充分,色彩越明亮起来。这是由于太阳(或电灯)光源发出的光直接进入我们眼睛,更多的是反射光、透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色彩大体可划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类。五彩色指的是黑色、白色、灰色。有彩色指的是包括在可见光谱中的全部色,它以赤、橙、黄、绿、蓝、青、紫为基本色。基本色之间不同量的混合以及基本色同黑色、白色、灰色之间的不同量的混合,就能产生成千上万个色彩。
设计意图:最主要的概念——色相、明度、纯度以及色相推移、明度推移、冷色、暖色等。
(1)观察课本左下图,说说红颜色和黄颜色的纯度是如何变化的?
(2)参考课本上的两幅作品,试着做一做调色练习,说说怎样才能调出纯度高、纯度低的颜色?
只要一个色彩出现,它就同时具有三种基本属性:即色相、明度、纯度。色相——指的是色彩的相貌。基本色相的秩序以色相环形式出现,如12色相环,它们的名称是(顺时针方向):红、红橙、橙、橙黄、黄、黄、绿、绿、绿蓝、蓝、蓝紫、紫、紫红。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无彩色中,最高明度是白色,最低明度是黑色。在有彩色中,最亮的色是黄色,最暗的色是紫色。黄色明度最高,紫色明度最低。另外,对于任何一个纯色来讲,也可有其明度变化。纯度——指色彩的鲜浊程度、饱和程度,它属于有彩色范围内√色彩中,红、橙、黄、蓝、绿、紫这几个基本色的纯度最高。在12色相中,最明的黄色和最暗的紫色是以明暗为基准划分的,在冷暖对比中,最暖的是朱红色,最冷的是蓝色,这两色是冷暖对比的中心轴
设计意图:色彩画中包括的基本知识内容很多,学生初学色彩画,不容易一下全部弄懂。因此,教师的讲解应深入浅出,语言通俗,示范规范。
三、教师示范
示范一个高纯度的装饰图案
注意用笔方法
四、学生实践
按色阶画出7个高纯度的色彩。巡视辅导,及时反馈。
辅导重点:
1、纯度高。
2、安全、卫生。设计意图:动手实践。自由创作与交流
五、评价展示
选择构图好,色彩对比强烈的作业进行讲评
设计意图:自评、互评。培养学生的评述能力。
板书:
课后小结:
4、课题:色彩纯度练习(2)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利用电脑软件和纯度知识进行设计的方法。
2: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能利用电脑软件和纯度知识进行图案设计,培养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美术设计的兴趣,体验通过电脑开展创作活动所具有的技术特点及优势。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色彩纯度知识,利用电脑软件设计有纯度变化的装饰画。
教学难点:
画面的构图及色彩的搭配。
课业类别:造型表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用具摆放 稳定情绪
二、导入新课
欣赏导入:利用电脑联网的形式,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色彩作品。请同学欣赏回顾不同纯度的色彩作品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在欣赏中复习色彩纯度的概念及特点(概念:色彩的纯净程度叫做色彩的纯度。特点:色彩中加入其他的色彩越多,纯度就越低)。
出示部分传统绘画作品与电脑绘画作品,请学生找出它们的各自特点。组织学生探究新知识。
教师:用电脑中的软件可以呈现色彩纯度的丰富变化吗? 教师提出自学的内容与方法(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 1.看看书——了解操作步骤。2.动动手——熟悉软件使用。
3.细细想——讨论解决疑问的方法。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的帮助:
1.能够很好地利用色彩纯度的特点,呈现美好的画面效果。
2.操作提示:尝试应用“Photo硬派”软件改变纯度的操作方法。
学生对比观察,得出结论:
1.电脑表现色彩纯度效果非常便捷。
2.电脑绘画和传统绘画作品各有其艺术特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学活动。
1.依照书中示范进一步熟悉软件的操作。
2.小组内可以让有基础的学生作为组长,以互助的方法,帮助其他学生进行操作(限时完成)。
3.结合书中的问题,展开探究。
结论:利用电脑软件,可以轻松地改变画面的色彩感受;设计高纯度或低纯度的色彩对比效果,仅通过抽象的画面,就可以充分表现出丰富多彩的世界和人们不同的情绪、感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三、教师示范
利用教学课件依次呈现学生总结出来的讨论结果,并呈现一些表现高纯度和低纯度,或是纯度对比的电脑绘画作品,请同学们对比验证观点是否正确(可进行现场调整和演示)。
设计意图:进一步强化所学知识,在学生交流互动中提高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四、学生实践
要求:以组为单位完成一幅有色彩纯度变化的电脑美术作品。创作中要着重体现出色彩纯度的变化,还可以表现出主体与背景之间纯度对比的色彩效果。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艺术实践活动的能力,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五、评价展示
组织学生相互评论作品,每个小组展开创意陈述,挑选出最有创意、最能体现色彩纯度变化的作品。
思考:以什么标准来评价作品呢?
生:学生回顾、小结学习过程,交流创作体会,学习其他组的经验。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评价学生的作品,巩固完善所学的知识技能,感受成功的快乐。
六、拓展环节
教师出示一些优秀的具有明显纯度变化的电脑美术作品,供学生欣赏。
生:学生欣赏、感受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创作的艺术作品,体会色彩纯度的变化带给人的视觉感受。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板书:
课后小结:
5、课题:画皮影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皮影的相关知识、人物造型手法及美感
2: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能利用皮影人物造型的方法,用线画一幅有特点的皮影人物画。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文化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皮影的相关知识及人物造型手法。
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出传统皮影人物造型的特点。
课业类别: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
铅笔,橡皮,签字笔,各种皮影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用具摆放 稳定情绪
二、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传说两千多年前,汉武帝最宠爱的妃子李夫人去世后,汉武帝寝食不安。有一天,一个叫少翁的人,用兽皮剪成李夫人的形象,在布帐后用烛光照射,布帐后的人影很像李夫人,顿时汉武帝心情开朗,十分欣慰,重赏了少翁,这大约是皮影戏的雏形。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五课 画皮影。
问:你了解我国哪些地方有皮影戏,它们有什么不同特点?
甘肃、陕西
皮营小知识:皮影人一般高一尺左右,身上有若干关节,根据动作需要,按有几根操纵细杆。民间艺人在幕后边操纵边演唱,通过灯光投影,影人在幕布上能演出生动感人的皮影戏。
1、多媒体演示民间皮影戏的片段,请同学谈感受
(1)布置观察思考题:皮影戏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戏剧有什么不同?(2)根据感受描述对这一艺术形式的认识。
教师小结: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人物制品的通称,是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西方世界从十八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对中国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过高度的评价。大诗人歌德赞美他为“迷人的黑影”。
2、小组讨论:
(1)皮影戏中的人物造型是如何装饰的?(2)皮影是用什么材质做的?
(3)运用什么样的绘画方法才能表现出皮影人物特点? 生:学生对比观察,得出结论:
1.电脑表现色彩纯度效果非常便捷。
2.电脑绘画和传统绘画作品各有其艺术特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学活动。
1.依照书中示范进一步熟悉软件的操作。
2.小组内可以让有基础的学生作为组长,以互助的方法,帮助其他学生进行操作(限时完成)。
3.结合书中的问题,展开探究。
结论:利用电脑软件,可以轻松地改变画面的色彩感受;设计高纯度或低纯度的色彩对比效果,仅通过抽象的画面,就可以充分表现出丰富多彩的世界和人们不同的情绪、感情。
4、出示大量皮影人物图片。欣赏重点:人物造型特点。
利用课本上的几幅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分析如何利用刮画纸表现皮影人物,用线画一幅具有皮影人物造型特点的作品。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锻炼学生分组讨论、集体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感受皮影人物的造型特点,为艺术实践做准备。
三、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教师示范刮画方法
鼻梁与前额构成一条弧线像希腊神像的鼻子,嘴刻画成小三角形并向上翘起,修长的弯眉占满额头。
设计意图:进一步强化所学知识,在学生交流互动中提高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四、学生实践
布置作业:用刮画纸画一幅有皮影人物特点的作品 巡视辅导,及时给予启示或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依照一个共同的主题,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完成构思创意、搜索创作素材和画面表现的过程。
五、评价展示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展示优秀作品
展示利用黑卡纸制作的可活动的皮影人物作品,普通纸也可以做,回家进一步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评价学生的作品,巩固完善所学的知识技能,感受成功的快乐
六、拓展环节:
皮影有人物也有动物,它们不只是用于皮影戏的演出,还体现了绘画雕刻、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发展史。每个人都可以用双手耍玩娱乐,还可以置于窗前或白墙之上,作为室内艺术装饰。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板书: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画皮影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皮影的相关知识、人物造型手法及美感
2: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能利用皮影人物造型的方法,用线画一幅有特点的皮影人物画。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文化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皮影的相关知识及人物造型手法。
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出传统皮影人物造型的特点。
课业类别: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
铅笔,橡皮,签字笔,各种皮影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用具摆放 稳定情绪
二、导入新课
1、问:你了解哪些皮影戏或戏曲故事?
2、欣赏皮影戏道具的种类: 分析皮影的特点及皮影的历史:
皮影的制作最初是用厚纸雕刻,后来采用驴皮或牛羊皮刮薄,再行雕刻,并施以彩绘。
皮影人一般高一尺左右,身上有若干关节,根据动作需要,安有三王根操纵细杆。民间艺人在幕后边操纵边演唱,通过灯光投影,影人在幕布上能演出生动感人的皮影戏。
生:请学生谈谈自己对皮影戏初步认识。
说出自己对皮影的看法。
提出探究问题:
1、在皮影戏中的人物造型运用了哪些装饰手法?
2、运用什么样的绘画方法才能表现出皮影人物的造型特点?
出示一些皮影戏中的人物造型。
皮影——是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的皮影戏的造型与表演道具,它除了表演作用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绘画雕刻、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种颇具收藏和欣赏价值的艺术品。
它的人物形象多是侧面造型艺术,虽然只有半面侧影,却把人物性格刻画得夸张强烈、四肢灵活,能表演出许多优美动作,皮影与民间剪纸艺术相通,吸取剪纸艺术的方法,其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富有韵律,纹路疏密和谐,花纹图案富有装饰性,透明鲜丽。
生:小组讨论:
1、人物造型运用了那些装饰手法?
2、运用了什么样的绘画方法? 设计意图:了解制作皮影的三种方法:刮蜡纸的使用方法、普通纸的使用方法、黑卡纸的使用方法。
三、教师示范
出示多付民间传统纹样供学生参考
四、学生实践
欣赏学生未完成的作业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进行提示,主要是造型的特点要有皮影人物的感觉。他的特点是在造型夸张,没有比例,动作僵硬,图案清晰漂亮,用到线的疏密对比及黑白处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五、评价展示
1、展评学生作品。
2、提出鼓励。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评价学生的作品,巩固完善所学的知识技能,感受成功快乐 板书:
课后小结:
6、课题:北京的风筝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风筝的相关知识,学习其造型特点及制作方法。
2: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能设计绘制出带有吉祥图案的风筝纹样,并了解制作一件风筝的过程。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教学重点:
风筝的种类、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创意及制作方法。
课业类别: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
各种风筝,制作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用具摆放 稳定情绪
1、播放歌曲<三月三>。问:歌中提到了一样东西,是什么?
2、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二、导入新课
问:你知道多少关于风筝的知识呢? 生:小组交流。介绍风筝,观察风筝。
风筝最早用于军事,后演变为民间娱乐玩具。古时墨翟就制作过称为“木鸢”的风筝,随时代变迁,风筝的制作工艺越来越讲究,成为传统的工艺品。小组交流,并说出课本扩及自己带来的风筝的种类。生:小组交流。介绍风筝,观察风筝。
风筝最早用于军事,后演变为民间娱乐玩具。古时墨翟就制作过称为“木鸢”的风筝,随时代变迁,风筝的制作工艺越来越讲究,成为传统的工艺品。
总结:风筝也叫纸鸢,是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墨子发明木鸢后,汉代军事家曾用纸鸢传递军情。到了唐代,风筝更多在用于娱乐,明清之际迎来了鼎盛时期。北京风筝已有三百年的历史。扎工精细,构思奇巧、造型逼真,式样众多,图案多采用中国传统吉祥纹样。设计意图:了解有关的风筝的历史知识和北京风筝的特点。
放过风筝的同学,谈谈你有什么感受?
北京的风筝飞行性能良好,具有宫廷特色。(出示图片)问:你都见过哪些风筝?你能总结一下它的种类吗? 分析风筝的类型、风筝的风格、风筝的结构特点:
1、其造形有五种基本形式:硬膀、软膀、长串、排子、桶形。
2、北京风筝的艺术造型大体有七种:
扎燕——又名京燕,是北京创制出来的。它又分胖、瘦扎燕和雏燕三种。硬翅——又叫“米”字,因骨架结构似“米。字而得名。一般做成孙悟空、钟馗或者花篮。
软翅——大多是立体仿形的。如蜻蜒、凤凰、鹰,蝴蝶、螃蟹、孔雀等。对燕——又叫担子,一根竹担起两只风筝。一般做的是燕子、蝴蝶、鸽子,放飞起来,双双追逐,栩栩如生。
拍子——分软、硬拍子,很像块平板。做成八角、菱形或者瓢虫形象。这类风筝必须拖个长长的尾巴或穗子,其它几类风筝则不须带尾。串儿——蜈蚣或龙形风筝。
筒儿——宫灯、水桶形状的风筝。
生:小组交流,并说出课本扩及自己带来的风筝的种类。交流自己的看法。
欣赏并说出自己喜欢的风筝。
播放课件欣赏各种各样风筝的造型、结构、图案的特点 你能说说为什么风筝会飞起来吗?(对称)
三、教师示范
演示风筝的画法,注意对称。设计意图:
四、学生实践
巡视辅导,及时反馈。
辅导重点:造型对称,色彩鲜艳。作业要求:
构思:画面新颖、立意独特。构图: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技法:表现手法多样,自由选择。上色:画面完整协调,主题突出。
教师讲解辅导要点:
1.学生设计创作形式新颖,内容有趣。2.大胆想象构思设计画面。3.运用概括、夸张的手法。4.注意颜色的搭配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五、评价展示
1、展评各组作品。
2、布置查找资料的作业。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评价学生的作品,巩固完善所学的知识技能,感受成功快乐
板书:
课后小结:
7、课题:装置艺术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装置艺术的特点。
2: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能评述装置艺术的特点及美感。3: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装置艺术的特点及欣赏评述方法。
教学难点:
装置艺术与其他艺术作品不同的特点。
课业类别:欣赏评述
教学准备:
课本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用具摆放
稳定情绪
1、讲述作品<墙>。
2、板书课题现代雕塑即《装置艺术》。
3、复习什么是雕塑?(播放课件以前课本欣赏的雕塑作品)
二、导入新课
1、何为装置艺术?
艺术家将物体搬到美术馆或一定的环境中,把物体与现场环境、观众融为一体,有时还要借助于是一个能使观众置身其中的三度空间,包括室内和室外。是艺术家根据特定展览地点特地设计和创作的艺术整体。要求相对独立的空间,在视觉、听觉等方面不受其它作品的影响和干扰。观众介入和参与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雕塑是指运用可塑性、可雕性物质材料,通过雕、刻、塑、铸、焊等手段制作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审美理想的具有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
小节:如果把你们的设想用一定的材料,形势制作出来,我们就可以把这些装饰艺术称为——装置艺术或称为现代雕塑。
●所创造的环境促使甚至迫使观众由被动观赏转换成主动感受,除了积极思维和肢体介入外,还可使用其他的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甚至味觉。刺激感官的因素往往经过夸张、强化。●一般供短期展览,不是供收藏的艺术。
●是可变的艺术,既可以在展览期间改变组合,也可在异地展览时增减。●不受艺术门类的限制,自由地综合使用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戏剧、诗歌、散文、电影、电视、录音、录像、摄影、诗歌等任何能够使用的手段。
2、欣赏课本上的作品。欣赏课件:装置艺术作品: 《降吉祥》《平安墙》小红人是民间剪纸艺术中的抓鬓娃娃,寓意闭除邪恶,这种艺术创作既不是国画也不是油画,和我们以前接触的艺术作品不一样,是现代新出现的一种艺术——装置艺术 《天坛》用的材料是生活中常见的竹帽和树枝,艺术家把他们放在林中的绿地上,使作品寓于诗意和生命力,带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
小节:艺术家将物体搬到美术馆或一定的环境中,把物体与现场环境、观众的参与融为一体,有时还借助于观众的参与,表达自己的观念,使作品的意义延伸和发展,这种表现形式就是装置艺术,也有称他为现代雕塑。生:就每幅作品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自主探索 激发思维
三、教师示范
就某幅作品,应用装置艺术的概念进行赏析,提示学生注意步骤
四、学生实践 赏析作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五、评价展示
提出鼓励,并布置下节课工具。
板书:
课后小结:
8、课题:风车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装置艺术的表现形式,体验装置艺术的美感。
2: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能用装置艺术的表现形式合作完成一件装置艺术作品。3:在设计制作过程中,提高动手造型能力、合作意识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如何利用所学装置艺术知识,合作一件这种表现形式的作品。
教学难点: 创意及制作方法。
课业类别: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
彩纸,剪刀,胶棒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用具摆放 出示风车图片和实物 设计意图:稳定情绪
二、导入新课
1、你知道风车是怎么制作出来吗?
出示课本中的制作步骤。
(1)从纸条中间剪开,剪至纸条的五分之四处;(2)选4至8张剪好的纸条,分上下两层粘合;
(3)在风车中间两边挖洞,用纸 卷做一个风车的轴芯,并将绳从中穿出;(4)将做好的每一个风车串连组合。生:分析风车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2、除了课本上介绍的风车之外,你还会设计哪些新颖的风车?
3、出示课本上的装置艺术。
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其它风车的制作方法。欣赏并说出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明确风车的制作步骤。开阔学生思路,加深理解装置艺术的特点。
三、教师示范 示范制作风车方法
(1)构思:从实际需求出发,确定风车造型。(2)画草图,确认后制作风车。(3)最后调整,润色
设计意图:学习风车造型的构思过程及设计步骤。通过确定草图,呈现美观完整的设计过程。
四、学生实践
教师辅导围绕构思、构图方面以及良好的绘画习惯以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辅导。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巡视辅导,将本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强调,指导学生提升作业效果。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五、评价展示
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结合的方式。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进行评价。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六、拓展环节
观看国外著名装置艺术
设计意图:拓展思维,开阔思路
板书:
课后小结:
9、课题: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初步认识、了解比例知识,知道黄金比例,能够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的比例;并运用比例知识对简单的物品进行分析,从而学习运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
2: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其自主学习,独立思索,利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美术与科学的联系。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在学习比例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乐趣。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用心体验比例的情感,了解比例随处可见,接触黄金分割比,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从而对制作花瓶充满信心。教学重点:
重点: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及作用。
教学难点:
难点:比例知识及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
课业类别: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好课件、范画、演示工具
学生:课本、铅笔、尺、橡皮等学习工具、“彩线”比例绳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用具摆放 稳定情绪
二:讲授新课
1、汇报成果(1.5分钟):
【教师活动】课前让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测量书本、文具,树叶,门窗等身边常见用具的宽与长,并算出比值。课件展示学生测量结果。(作业本、杂志、手提袋、窗户、画框等。A4纸1:0.7,语文书„„)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活动】这些比的数值都很相近。都接近1:0.7。
【教师活动】在自然界中,是不是隐藏了什么比例的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板书)【设计意图】:课前测量,初步感受比例,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开门见山点明本节课的知识点。
(1)【教师活动】:提问:通过对比请回答,画家为什么要在崇山峻岭中画出这些树、人、畜、屋,是多此一举吗?为什么?
课件出示宋代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教师将图片进行处理,首先展示给学生的只有山的图像)后再把其他部分放在合理的位置(人、马等)。【学生活动】把人物、树等画上,才能更好的突出山高耸磅礴的气势。
【教师活动】小结:这也是我们中国画中常说的丈山、尺树、寸马、分人的比例法则。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中的杰作。(板书)【设计意图】:将对作品的最初感受与教师提示后的感受相对比,使学生认识中国画的比例的知识。
(2)【教师活动】课件展示介绍达芬奇的《维鲁维斯的人》,你发现了人体伸张四肢和站立时的比例关系了吗?
【学生活动】人伸张四肢和立正时,是(圆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设计意图】:感受人体比例的奇妙,说明比例一直存在于自然界中。(3)【教师活动】:不仅仅人体和美术中有比例,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存在比例。课件展示雪花和树叶的比例关系。他们的比例也近于1:0.7,这倒是是个什么神奇的比值啊?为什么很多事物的比例都这么相近呢?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得知是黄金分割比例。
【教师活动】总结:它在建筑、文艺、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所以人们才珍贵地称它为“黄金分割”。艺术有夸张,它是一个近似值约为2:3。【设计意图】:通过之前的实际操作,学生清楚地认识黄金比,认识到美术与科学的联系。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3、小组讨论3 【教师活动】请小组代表上台汇报课前搜集的一些比例的用途。人类利用黄金比例,创造了哪些精美的艺术了?
课件展示舞台上的报幕员偏在台上一侧,以黄金分割点的位置最美观,声音传播的最好。
东方明珠塔上下球体与塔总高度的比例也接近黄金比例。
古希腊人利用黄金分割,建造了结构匀称、比例合理的帕特农神庙。它是世界艺术史上最完美的建筑典范之一。【设计意图】:了解黄金分割在生活中的运用。
4、欣赏分析6(1)【教师活动】欣赏比例优美的建筑(2)【教师活动】欣赏国内外的古瓶。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为什么?能在它身上找到黄金比吗? 【学生活动】: 学生有选择地欣赏作品,并用工具测量手中的复印版。(这时学生的测量可能只停留在外轮廓的长和宽上。)
【教师活动】教师示范,几条线,如瓶身的高度、瓶颈的高度,瓶口的宽度、瓶颈的宽度,瓶身的宽度、瓶底的宽度等。这些装饰纹样都安排在花瓶的什么位置? 【学生活动】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回答,这些花纹分别安排在瓶口、瓶颈、瓶身和瓶底处。
【教师活动】小结:在生活中运用的黄金比不是一个精确值,大都徘徊在黄金比的左右。这些精美的艺术品都有黄金比蕴含其中,再加上瓶体上精致花纹的设计,给人美的享受。【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性学习,了解黄金比例在艺术品上的运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解决教学难点。
三、教师示范:
(1)构思:从实际需求出发,确定造型。(2)画草图,确认后绘制效果图。(3)最后调整,润色
设计意图:学习造型的构思过程及设计步骤。通过确定草图,呈现美观完整的设计过程。
四、实践操作(16分钟):(1)、布置作业内容及要求 作业内容:用线描的形式在已给的局部基本型上设计一个美观的花瓶,造型优美,比例合理、花纹流畅。作业要求:
(1)完成“花瓶”的线描创作作品。
(2)尝试运用黄金比例进行外形和内部花纹的创作。(3)构图饱满、造型、比例正确有美感。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的作业任务和具体要求,落实课堂教学目标。
(2)、教师巡视辅导
教师辅导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辅导。
个别指导要点: 构思、构图方面以及良好的绘画习惯。集体辅导要点: 运用比例的方法及创作方法的运用。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巡视辅导,将本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强调,指导学生提升作业效果。
五、评价展示(4分钟): 【教师活动】以“花瓶博览会”为评价主题,把学生作品在相应环境中展出,请同学们挑出你认为外形美、装饰美、创意新的作品进行评价,并按此三个标准评出三个奖。
评价方式: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结合的方式。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进行评价。评价要点:(1)是否应用线描的形式进行创作,利用黄金比例完善局部基本形,并进行装饰,表现出花瓶的造型美感。
(2)构图饱满,内容丰富,突出比例美感。(3)能够用黄金分割的方法对花瓶进行设计。
六、拓展提高(1分钟):
【教师活动】我最爱的比例运用!量一量,你的身材标准吗?拍照时,哪个角度会让人看上去身材更修长?你还有什么运用比例的妙招?欢迎课后探索!
【设计意图】开拓学生思维,了解比例用处广泛,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板书: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丈山、尺树、寸马、分人 黄金比例 0.618:1
课后小结:
10、课题: 有趣的仿生设计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生物生存的形态特点、功能及人类的仿生设计。
2: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能任意运用三种仿生方式绘画或设计制作一件有美感的仿生艺术作品。
3:在感悟自然美与艺术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生物生存的形态特点、功能及人类的仿生设计。
教学难点:
如何利用生物生存的形态特点进行绘画及仿生设计。
课业类别: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
图片、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用具摆放 稳定情绪
二、导入新课
1、你认真观察过身边的生物吗?你发现有什么奇妙之处吗?
2、板书课题。
1、大自然是最好的“设计师”,看看我们周围的世界吧:柔软的花瓣外层为什么包裹着稍硬的花萼?因为那样有利于它从枝干中绽放;海豚凭什么寻找深海中的猎物?因为它有声纳系统;狡猾的猎豹身上为什么有斑纹?因为穿梭在草丛中更不易被猎物发现。。自然中的种种生物形态的存在不仅是完美的,同时也赋予了设计师无穷无尽的灵感。生:欣赏课本中的图片。
1、说一说图片中的生物都具有哪些独特的生存优势。
2、你认为B组中的哪些设计仿照或参考了A组中的生物的形态或功能? 2、3、这样的设计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探究,深入了解生活中的仿生现象。
2、总结:
(1)形态的仿生(2)功能的仿生(3)色彩的仿生
3、生物间的仿生
不单人类向生物学习,生物间也有仿生。
三、教师示范
(1)构思:从实际需求出发,确定仿生造型。(2)画草图,确认后绘制效果图。(3)最后调整,润色
设计意图:学习造型的构思过程及设计步骤。通过确定草图,呈现美观完整的设计过程。
四、学生实践
利用仿生形式为生活中的物品进行设计。教师辅导围绕构思、构图方面以及良好的绘画习惯以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辅导。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巡视辅导,将本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强调,指导学生提升作业效果。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五、评价展示
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结合的方式。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进行评价。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七、拓展环节
观看世界著名的各种仿生建筑 设计意图:拓展思维,开阔思路
板书:
仿 生 设 计
(1)形态的仿生(2)功能的仿生(3)色彩的仿生
课后小结:
11、课题:巧用瓶盖——人物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用瓶盖创作出动态生动的人物形象。
2: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能运用基本的人体造型知识,将瓶盖、电线等材料创作出动态生动的人物形象。
3:提高造型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如何用瓶盖、电线等材料创作出动态生动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创意及制作方法。
课业类别: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
各色瓶盖,电线,毛线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用具摆放 稳定情绪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今天我们也利用这些材料制作一个瓶罐小人。
1、出示作品。(生活中的塑料瓶盖到处都是,它们有大有小,色彩也十分丰富,其实,对小小的瓶盖完全可以充分地加以利用,这就需要我们的想象和创造。你们想过吗?经过构思和设计,对瓶盖进行色彩搭配和大小选择,并用电线连接进来,还可以做出活灵活现的瓶盖人呢!)
2、板书课题。(1)、如果让你用手里的瓶盖制作一个人物,你觉得可以怎么制作身体的各个部分?(2)、分析课本上的制作步骤:
3、问:(1)收集来的瓶盖都可以做什么人物?
(2)想一想,如何把人物设计得生动、新颖、富有创意? 设计意图:明确制作方法。调动学生的思维,解决重难点。
三、教师示范
(1)构思:从实际需求出发,确定造型。(2)画草图,确认后绘制效果图。(3)最后调整,润色 设计意图:学习造型的构思过程及设计步骤。通过确定草图,呈现美观完整的设计过程。
四、学生实践
教师讲解辅导要点:
1.学生设计创作形式新颖,内容有趣。2.大胆想象构思设计画面。3.运用概括、夸张的手法。小组讨论。学生作画
1.头发:粘制完成后,着色整理。
2.帽子:可用颜色纸制作,也可制成后着色。
3.面部:可剪制彩色纸粘贴,脸蛋儿可用红粉笔涂在手指上揉于面部。4.服饰:用彩色纸粘贴,可用单色,也可用[日挂历的图案装饰。
教师辅导围绕构思、构图方面以及良好的绘画习惯以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辅导。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巡视辅导,将本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强调,指导学生提升作业效果。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五、评价展示
1、展评作品。
各小组根据一个主题将作品在一起进行展示和介绍。
2、布置下节课工具。
3、提出鼓励。设计意图:教师巡视指导和鼓励学生作画把学生作品展现出来。选用能突出主体的作业讲评。鼓励进步学生的作业,根据学生绘画中的优缺点进行讲评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六、拓展环节
展示各种创意人物雕塑
设计意图:拓展思维,开阔思路
板书:
课后小结:
12、课题:水墨表现——树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山水画中画树的基本方法,感悟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美。
2: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能尝试用中国画画树的基本方法,画一幅以树为主,适当添加环境的水墨画。
3:在欣赏画家作品的过程中,感悟画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在体验水墨表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及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中国画画树的基本方法,感悟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美。
教学难点:
如何利用水墨技法表现树的特点。
课业类别: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国画用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用具摆放 稳定情绪
1、出示<京送别图>。
2、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明确课题
二、导入新课
1、分析树木的结构特点。
用笔,中国画技法术语。在技法上,笔不是指毛笔,而是指勾、皴、点等方法。
2、出示<杨树>:
画家通过的观察,生动传神地勾画出深秋树木的形态和典型特征,给人以美的享受。用墨,中国画技法术语。首先,墨指墨色。以水调节墨色的浓淡干湿,可以生动地表现物象。
3、演示枝、干、叶的画法。(夹叶法、点叶法等)(第一课时)
4、欣赏各种树木的作品。
生:说出树木的各个部分及特点。介绍一种自己最熟悉的树,说一说枝、干、叶的特点。
师:分析画家用什么方法表现树木和树叶的?
设计意图: 理解树木的形态结构。初步感受树木的表现方法。
三、教师示范
演示一幅完整的作品。(1)以墨线双钩主干轮廓,然后出枝、分杈、展梢,注意枝干的曲直、穿插和前后关系。
(2)勾画出树叶的形状
(3)上色补墨,题字,完成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演示,明确其表现方法。开阔学生思路。明确一幅完整作品的绘画步骤
四、学生实践
教师辅导围绕构思、构图方面以及良好的绘画习惯以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辅导。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巡视辅导,将本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强调,指导学生提升作业效果。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五、评价展示
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结合的方式。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六、拓展环节
欣赏名家作品
设计意图:拓展思维,开阔思路
板书:
课后小结:
13、课题: 水墨表现——古代建筑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中国山水画中建筑物的基本画法及美感。
2: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能尝试用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方法,画一座以简单的建筑物为主体并配上树木的国画小品。
3:在欣赏画家作品的过程中,感悟画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在体验水墨表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及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中国山水画中建筑物的基本画法及美感。
教学难点:
画面的经营位置及不同种建筑物的特点。
课业类别: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范画、宣纸、笔墨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用具摆放 稳定情绪
二、导入新课 小组讨论:
建筑物在山水画中起哪些作用? 生:点缀传情达意寄托情怀
师小结:
建筑是山水画中常用的题材,画家在山水画中通过描绘建筑表达幽深、壮阔等不同的意境,寄托画家的情思。画中的建筑一般笔简意远,位置巧妙,作为“画眼”引人注目。亭台、楼阁、房舍、桥梁等不同的建筑物,它们的造型、结构不尽相同,功能用途也不太一样。
建筑物不仅以多姿多彩的风貌承载着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也给我们以不同的审美感受。
向大家介绍自己熟悉的建筑?用自己的语言形容外部结构 想一想,如何用中国画的方法来表现它? 生:勾、皴、点、染等方法
设计意图:理解建筑物的形态结构。初步感受建筑物的表现方法。
三、教师示范 讲解步骤:
1、用线勾画出亭子的主要结构,突出其特点。
2、添画树木,注意树木和亭子之间的关系。
3、上色、补景、题字,完成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演示,明确其表现方法。开阔学生思路。明确一幅完整作品的绘画步骤
四、学生实践
用中国画的方法画一座简单的建筑物和树组合的儿童国画。巡视辅导,及时反馈。辅导重点:
1、引导学生用笔用墨。
2、鼓励学生大胆作画。
3、注意画面的完整。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巡视辅导,将本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强调,指导学生提升作业效果。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五、评价展示
自评、互评。选用能突出主体的作业讲评。鼓励进步学生的作业,根据学生绘画中的优缺点进行讲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六、拓展环节
欣赏名家作品
设计意图:拓展思维,开阔思路
板书:
课后小结:
14、课题:泥塑——古代建筑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用泥塑表现中国古代建筑物的方法。
2: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能用搓、盘、捏、卷、刻等手法,用泥塑表现中国古代建筑物的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及爱自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北京古建筑的特点及其泥塑方法。
教学难点:
建筑物的比例结构及外形特点的表现。
课业类别: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陶泥、橡皮泥、木棍或牙签、雕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用具摆放 稳定情绪
二、导入新课
放演示文稿 你去过北京的哪些地方?你知道北京哪些名胜古迹?
生: 北海公园内的九龙壁、白塔,颐和园三孔石桥后的牌楼,十三陵碑楼等。
小组讨论:
说说这些北京的古建筑都属于哪些类型?它们在造型上都有哪些不同特点?
北京是世界上著名的文化历史名城,辽、金、元、明、清五朝相继在此建陪都或国都,遗存有许许多多凝结着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古代建筑。
著名的名胜古迹有:故宫、长城、天坛、颐和园、北海、潭柘寺、孔庙等地方,这些造型各异、建造精美、多姿多彩的北京古代建筑,向世人展示着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
想一想,用哪些泥塑技法制作你最喜欢的古建筑?
运用学过的雕、刻、印压、镂空、卷、粘等泥塑方法。
生:欣赏图片,在地图中找到建筑的位置,寻找建筑物的背景资料
皇家建筑,气势壮观宏伟,造型各异、别具风格、建造精美、多姿多彩。
设计意图:理解古代建筑物的形态结构。初步感受古代建筑物的表现方法。地理位置、名称由来及建筑特色。
三、教师示范 制作步骤;
1、构思:设计创作造型。
2、整体:先制作出大体造型。
3、局部:分部利用雕、刻、印压、镂空、卷、粘等方法细化。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演示,明确其表现方法。开阔学生思路
四、学生实践
巡视辅导,及时反馈。辅导重点:
1、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2、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巡视辅导,将本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强调,指导学生提升作业效果。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五、评价展示
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结合的方式。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六、拓展环节
欣赏名家作品
设计意图:拓展思维,开阔思路
板书:
课后小结:
15、课题:藏书票的设计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藏书票的知识及设计制作方法,感悟藏书票的美感。2: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能设计一枚有个人风格又能体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藏书票。
3:培养学生热爱北京历史文化的情感和爱读书的习惯。
教学重点:
藏书票的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画面的构图及刻印技法。
课业类别: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
白卡纸、剪刀、胶水、水粉颜料、调色盘、水罐、彩色纸、范图、资料、图片、学生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用具摆放 稳定情绪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藏书票是一种小型艺术品,它既具有使用价值,又具有美化书籍和供人欣赏的功能。今天,我们用纸版画的形式来设计。
生:打开书34页 前布置一些课外采集资料的任务,在课堂上让学生共享。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
用提问方式,复习纸版画知识及制作方法。
1、不同厚薄,不同表面纹理的纸版、卡纸及其它纸质材料,运用剪、刻、划、压、撕、拼贴等方法,表现景或物而制成的版,再通过各种拓印方法,所印出的画叫纸版画。
2、复习制作方法时,可请学生讲
A、设计、剪贴出自己喜爱的形象及文字。B、可用拉丁文和汉字。注意文字排列的顺序
C、印制时要注意色彩的搭配,也可用彩色纸印藏书票。
D、如有学生想拓印复杂的色彩,也可用小夹子将局部固定后再印。
引导学生欣赏外国藏书票,分析其表现内容、表现形式及图文的设置特点。体会其多样的艺术风格,尤其是苏联的藏书票《木偶奇遇记》。
2、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其细致、严谨、精巧、明快的艺术特色,体会它细而不腻,严谨而不刻板,巧而不做作的艺术特点,并初步了解黑白版画的独特风格。
生:欣赏中国的藏书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藏书票的题材、表现形式进行分析,了解其多样性、广博性。进一步分析作品巧妙的构思与色彩配置所产生的美感。
三、教师示范
A、设计、剪贴出自己喜爱的形象及文字。B、可用拉丁文和汉字。注意文字排列的顺序
C、印制时要注意色彩的搭配,也可用彩色纸印藏书票。
D、如有学生想拓印复杂的色彩,也可用小夹子将局部固定后再印。
(1)构思:从实际需求出发,确定造型。(2)画草图,确认后绘制效果图。(3)最后调整,润色
设计意图:学习造型的构思过程及设计步骤。通过确定草图,呈现美观完整的设计过程。
四、学生实践
给自己或好朋友设计一枚既有个人风格又能体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藏书票。
教师辅导围绕构思、构图方面以及良好的绘画习惯以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辅导。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巡视辅导,将本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强调,指导学生提升作业效果。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五、评价展示
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结合的方式。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六、拓展环节
欣赏名家作品
设计意图:拓展思维,开阔思路
板书:
课后小结:
16、课题: 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北京的六处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学习其中几处建筑的艺术特点。2: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能用绘画、摄影、展板等多种形式表现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
3:通过学习活动,在体验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美的过程中,感悟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热爱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相关知识及其中建筑艺术的特点。
教学难点:
怎样运用绘画、摄影、展板等多种形式表现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
课业类别:综合探索
教学准备:搜集资料 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用具摆放 稳定情绪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些地方在哪里?你都去过哪儿?你了解多少向大家介绍一下。小组讨论:
北京的六处世界文化遗产都是哪里?
你知道其中五处与建筑有关的世界文化遗产分别属于什么建筑吗? 生:学生观看视频介绍,学生交流补充资料
师小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我国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共有31处,北京占了6处,其中北京独有的3处是周口店、天坛、颐和园,另外故宫、长城、明十三陵是和其它省份共有的。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提升学生对北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并使学生理解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于1929年主持发掘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古人类遗址时,在洞穴堆积中发现了50万年前的“北京人”头盖骨,这一震惊世界的发现使周口店闻名于世界。被定名为“北京人遗址”。
万里长城是两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为了防御外敌入侵而修建的,东起辽宁省山海关,西到甘肃省的嘉峪关,全长6700多公里。北京境内的长城是明朝重修的。万里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象征。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来的资料!故宫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宫殿建筑群,整体设计对称严谨,它作为宫殿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建筑,全园分宫殿和园林两部分。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个皇帝陵园的总称,始建于1409年,共用了二百多年的时间,是我国历代帝王陵墓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
天坛是明清皇帝祭天、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优秀作品。
我们应当怎样保护好这些世界文化遗产?你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好建议?
设计意图:学生从资料中获得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示范
(1)构思:从实际需求出发,确定造型。(2)画草图,确认后绘制效果图。(3)最后调整,润色
设计意图:学习造型的构思过程及设计步骤。通过确定草图,呈现美观完整的设计过程。
四、学生实践
教师辅导围绕构思、构图方面以及良好的绘画习惯以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辅导。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巡视辅导,将本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强调,指导学生提升作业效果。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五、评价展示
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结合的方式。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六、拓展环节
欣赏名家作品
设计意图:拓展思维,开阔思路
板书:
课后小结:
课后小结 通过学习装饰色彩的基础知识及艺术作品中装饰色彩的特点及作用,给学生又一把打开色彩知识大门的钥匙,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培养学生色彩美感意识,提高画色彩的兴趣。从感性到理性去认识色性,并会运用装饰色彩。
3要让学生比较地去认识色的冷和暖,切忌灌输死的冷暖。色彩的冷暖倾向也称为“色性”,色彩的冷暖是指人通过视觉对色彩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人们在长期经验中联想的结果。
5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皮影的相关知识、人物造型手法及其美感。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文化的情感及学习的兴趣。
6通过本课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基础上进行绘画创作,提高学生观察、记忆、想象、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开阔学生学习的知识面。
培养学生观察记忆的能力,通过描绘锻炼学生用线造型及熟练地赋色的能力。
7初步了解装置艺术的特点,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
8初步了解装置艺术的表现形式,体验装置艺术的美感,通过制作风车并利用其进行装置艺术活动。
9在感悟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10通过观察,了解生活中的仿生现象,并利用仿生形式进行设计。初步了解生物生存的形态特点、功能及人类的仿生设计。
11了解美术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增强热爱生活的情感。
12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做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由于书、画同源以及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和线条的运用紧密相连,因此绘画同诗文、书法以至篆刻相互影响,日益结合,形成了显著的艺术特征。
13在欣赏画家作品的过程中,感悟画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在体验水墨表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及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初步了解中国山水画中建筑物的基本画法及美感。
14通过了解用泥塑表现中国古代建筑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及爱自己家乡的情感 15藏书票是15世纪德国的藏书家发明的一种艺术形式,是读书、爱书、藏书的信物。起初是一种画在小纸片上的图案与文字,用来贴在书籍封面的右上角或扉页上,作为藏书的标志,并起着装饰美化图书的作用。藏书票以它独特的形式,体现着作者的审美情趣。其风格各异,题材多样,却都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
16通过学习活动,在体验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美的过程中,感悟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热爱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