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十一册林海-教学教案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林海就是指美丽的大兴安岭。那么,大兴安岭为什么被称为林海呢?谁来根据板书说说看:
板书:
岭多
13、林海 林多
花多
2、这节课,继续学习这三个部分!
二、学习“岭”
1、先请听老师读课文,同学们细细体会:岭是怎样的?
2、岭的哪一个特点你印象最深?再读课文,感受一下!
3、那么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岭的温柔,划出有关的句子。
4、一位置讨论:从这些句子中,你是怎么体会到岭的温柔这个特点的?
讨论——读句——谈感受——再读——欣赏美
5、小结:从同学们的体会,我们体会到了岭的温柔。在句式上,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岭的温柔。板:句子表达方式
6、幻灯出示:
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也看不完看不厌那么多条岭。
(1)自由读,比较不同。
(2)读读,感受语气有什么不同!
(4)再次读读,体会美。
8、自然段朗读指导!
三、学习“林”部分
1、读读这个部分。
2、用同样的方法尝试学习这个部分:
划句子——读句子——谈感受——朗读——欣赏美
3、句式体会:
幻灯出示:
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就像海边上的浪花。
(1)自由读,比较不同。
(2)读读,感受语气有什么不同!
(4)再次读读,体会美。
4、小结:大兴安岭绿树万顷,犹如碧波滚滚,的确是林海,真美啊!
下面让我们用朗读再来领略一番。
四、学习“花”的部分
1、学生自学
2、交流。
引导点拨:
幻灯出示:
花丛里还隐藏着像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花丛里还隐藏着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3、从这两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5、以读加深感悟。
五、学习总印象
1、从刚才的学习,你体会到大兴安岭给人的印象是怎样的?
3、配乐读1-5自然段!
六、全文小结 板:
岭 多而温柔
林海
林 多而绿
(亲切、舒服)花 多而美
句子表达方式
第二篇:第十一册《林海》教学片段设计
第十一册《林海》教学片段设计
1、教学内容《林海》第十一册13课第2自然段:描写大兴安岭的“岭”。
2、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体会大兴安岭的岭多而温柔的特点,感受课文语言文字生动细腻之美。
3、教学过程(1)感知语言,体会特点。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2自然段,独立思考:兴安岭的“岭”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交流讨论,理解语言。生:我认为岭的特点是“多、温柔”我是从“„„”这句话里看出来的。重点交流以下句子:a、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的那种险句。生:我从“这里的岭的确很多”看出岭多的特点。生:我从“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看出兴安岭的样子多,也可以说明它不但多而且温柔。生:我从“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的那种险句”可以看出兴安岭温柔的特点。师:“云横秦岭”的岭是怎样的?生:秦岭是“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的。师:能不能自己动手画一画“大兴安岭”和“秦岭”。通过画“大兴安岭”和“秦岭”理解孤峰突起和盛气凌人的意思,并明白写秦岭是为了突出大兴安岭的温柔的特点。师:这句话应读出怎样的语气?(应读出温柔的语气)生先自己练读,再指名读,最后男女生赛读。b、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生:通过“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说明岭多的特点。生:通过“既看不完,也看不厌”说明岭多的特点。师:你认为这个句子该这样读?为什么?生:我认为这个句子应读出赞叹的语气,因为“多少条岭啊”这是作者发出的感叹。生:我认为“疾驰、几个、既、也”这几个词语应该读得重一点。指名读,先学生评议,再进行全班齐读。(3)感情朗读,体验情感。师配乐朗读,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通过学生的反复练读,将体会到的大兴安岭的特点和语言的生动细腻,用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并熟练成诵。
4、教学新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上教学设计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以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以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1)珍视阅读体验。阅读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一次审美体验,必然带有一定的个性化的成分,存在学生间的个别差异,这种差异和个性化的东西是阅读教学的一种财富,在这个片段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只要言之有理,都给以认可和鼓励,并利用这种差异进一步推进教学——“自己动手画一画大兴安岭和秦岭”,以促进学生阅读的深入,阅读能力的提高。(2)解放阅读主体。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这些都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阅读教学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去朗读,在朗读中感悟语言的美。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的阅读时间是充分的,阅读思维空间是开放的,从感知性阅读到理解性阅读到品味性阅读,保证了阅读主体的解放。(3)重视阅读积累。阅读教学中阅读的功能不仅是理解,更重要的是对语言的感悟和积累,对情绪的体会和把握,与之相伴的是思维水平的提升和良好语言的形成。教学片段中充分注意到了理解词句和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品味语言和感受语言的结合,通过熟读成诵,积累了优美的语言材料。林海北大附小 潘东辉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大兴安岭的美景及产生的联想。2.学习抓住环境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练习感情朗读课文。重点:学习抓住环境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具:1.自制《林海》录像。2.自制投影。教学过程: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林海》齐读课题:《林海》。(《林海》)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初读了课文,理清了思路,学完了第一节,请大家回忆:(1)作者来到大兴安岭的感觉是什么?(作者来到大兴安岭的感觉是亲切、舒服。)齐读第一节,读出这种感觉。板书:亲切 舒服(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大兴安岭的?(作者是从岭、林、花三方面描写大兴安岭的。)板书:岭 林 花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了解大兴安岭的美景及作者产生的联想,学习抓住环境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练习感情朗读。2.我们讨论的第—个问题是:作者是怎样抓住岭、林、花的特点表达亲切舒服的思想感情的?(1)请一位同学读写岭的段落,大家思考:岭有什么特点?(一名学生读岭的段落。)讨论:岭的特点是多和温柔。板书:多 温柔作者是怎佯抓住岭的特点写的?请你按照读句子、抓特点、谈理解的步骤来说说自己的见解。讨论。(“这里的岭的确很多,„„”,从“的确很多”可以看出岭多。“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从“多少”看出岭多,从“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也看不完看出岭多。“„„„可跟秦岭的‘岭’字大不一样。”从“大不一样”看出大兴安岭的温柔,因为秦岭是雄伟、险峻的,而大兴安岭和它大不一样。“„„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从“点”看出岭的温柔,因为它们的差别不大。“„„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从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看出大兴安岭的温柔。师加示意图说明“„„既看不完,也看不厌。”从看不厌看出了大兴安岭的温柔的美。“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从每条岭都温柔看出大兴安岭的温柔。“„„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从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看出岭非常的温柔。)请大家自己练习读出感情。(学生自由练习读第二节。)你觉得自己哪句体会得好就读哪句。(个别练读,指导,鼓励。)(2)下面自由读3、4节,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如:为什么“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为什么绿得难以形容?为什么只有画家才能写下这么多的绿颜色?为什么第一应夸落叶松?为什么把白桦比作浪花?为什么用“闪烁”?为什么要把林比作海?为什么只写“深的、浅的、明的、暗的”这几种颜色?)人家提的都特别好,做到了积极动脑,下面老师提一个问题,林的特点是什么?(林的特点是:绿而像海。)板书:绿 像海请小组合作学习3、4节,并讨论:林哪儿像海?学生分组学习讨论。学生汇报:(如:“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可以看出林像海的浩大、一望无际,广漠。“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可以看出林如海一样,有波浪,因为岭很温柔,林又很多,连成一片,像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啊: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写下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可以看出林如海一样,颜色有变化,颜色非常多。“深的,浅的,明的,暗的”,这里包含了许多许多的颜色,像海—样,因此说难以形容。“只有画家才能写下这么多的绿颜色”,因为画家对颜色特别敏感。“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可以看出林像海,因为落叶松太多了。这也是第一夸它的原因。“海边上不是还有些白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可以看出林像海,因为林海也有浪花。海在阳光下是动的,发光的,白桦的叶子在阳光下,当有风吹过时,树叶摇动,也会反光的,所以用“闪烁”。)师:这里不仅写出了林静态像海,还写出了林的动态像海。自己练习朗读,准备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学生练习读3、4节。请学生个人读。(指导、鼓励)再请愿意读的同学起立读同一句。(3)这么美的地方想不想去看一看?(想。)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多而温柔的岭。绿而像海的林,同时想一想花有什么特点。(观看录像。)(4)花有什么特点?讨论:花的特点是数量多,多姿多彩。板书:繁 绚丽师:默读,自学第5节。作者是怎样抓住花的特点,表达亲切舒服的思想感情的?练一练,用你的有感情的朗读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学生自学。师:下面请一组同学读。讲评。投影并重点分析:“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讨论:(兴安岭像一位爱美的亭亭玉立的小姑娘,穿着绿色的衣服,白色的裙子,还穿着绣花鞋,实在是太美丽了。俊俏、清秀,真让人感到亲切舒服。)请同学读出这种感觉。学生个别练读体会。作者此时置身于大兴安岭,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岭,岭上是一望无际的绿海,无风时,温柔宁静;有风时,波浪起伏;浪花翻滚,加上脚下的多姿多彩的花,兴安岭的景色实在是太美了!使作者真切地感到了亲切与舒服。并由衷表达了自己热爱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赞叹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的思想感情。板书:爱 赞 景色美让老师和同学们合作,一起读出这种感觉。老师读各节首句,大家接读。师生合作读书。(5)这时作者不仅看到了兴安岭的外在美,还想到了它内在的美,作者联想到什么?(作者还联想到了木材。)板书:木材请男生齐读第6节,找出写内在美的句子。投影:“兴安岭的可爱„„”板书:美不空洞师:读句子,结合上下文谈理解。(讨论:“有多少省份用过”“大至„„,小至„„”“它的千山一碧„„”“于是,„„”)所以说,大兴安岭为祖国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板书:贡献大。请大家齐读最后一句,读出赞美之情,读出亲切与舒服。(学生齐读。)5.更使作者感到亲切舒服的又是什么?请女生齐读第7节,大家找出写亲切舒服的句子,并准备结合上下文谈理解。(“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投影:“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结合课文谈理解。讨论:“日益密切”的意思是一天比一天更加密切。“亲切之感更加深厚,„„”“我们伐木取材,也„„”“我们不仅取宝,也做„„”小结:林为人,林养人;人爱林,人育林。林与人的关系,即山与人的关系日益密切,随着建设和科技的发展,森林会对人有更重大的意义,这里的亲切与舒服有了更深的内涵。因此,文章结尾,作者写到„„投影:“我不晓得„„”请学生读。板书:兴国安邦请结合上下文理解。讨论:“兴国安邦”的意思是使国家兴旺,安定„„“造林护树,科学研究,对祖国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兴安岭不仅对现在的祖国建设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我们的子孙后代都有深远意义。因此作者此时的亲切与舒服又有了更深的含义„„师:这里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深深的爱,练习读出这种情感和体会。学生练读句子。6.总结:师:《林海》一文,老舍先生抓住环境特点,从岭、林、花的美景,写到木材,再到林场,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以大兴安岭为代表的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歌颂,对为祖国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大兴安岭的热爱和赞颂。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深深的爱,作者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凝成了两个内涵极深的词,那就是在文中三次出现的“亲切、舒服”。板书:抓住环境特点,体会思想感情
第三篇: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林海》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林海》教案
作者:jpxxw来源:发布时间:2011-3-26 19:43:31发布人:jpxxw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关键词设置: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林海》教案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讲了大兴安岭的景物及其在国计民生中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由衷的喜爱之情。
课文从作者进入原始森林的感受写起,依次写了大兴安岭的岭、林、花的特点以及由这些景物产生的联想,最后讲参观林场的见闻、感受。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祖国自然风光的美,并了解自然资源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二是引导学生欣赏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质朴而优美的语言。
本课的重点是讲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游览大兴安岭的感受。
大兴安岭的景物,先讲“岭”。“岭”的主要特点是温柔。这一特点是通过同秦岭的对比突出的。“孤峰突起”“盛气凌人”“云横秦岭”,都描写了秦岭的高大、突兀、险峻;而大兴安岭的岭,却“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岭”的另一个特点是连绵不断,形态各异:“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再讲“林”。林的显著特点就是像大海,因此称之为林海。“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突出了林海的一望无际和苍翠碧绿。“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又“像海边的浪花”,进一步突出了林海的特点。然后讲“野花”。野花的特点是种类多。“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我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可见野花的种类非常之多。最后,作者把大兴安岭比作一个温柔、美丽的姑娘,说它“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这显然是对大兴安岭景物的综合,渗透着作者无限的喜爱之情。
游览大兴安岭的感受,作者概括为四个字:亲切、舒服。“亲切、舒服”,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在写作者亲眼看到大兴安岭,并且走进原始森林,脚踩在积得几尺厚的松针上,手摸到那些古树时。由于大兴安岭跟自己印象中的“奇峰怪石,高不可攀”的岭截然不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然会使作者产生一种“亲切、舒服”的感受。第二次是在描绘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然后讲由这些景物产生的联想时。大兴安岭的景物不仅可供人观赏,它还为祖国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可见,大兴安岭的景物已同祖国建设结为一体,想到这些,作者觉得大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心中自然感到亲切、舒服。第三次是在参观林场后。参观林场之后,“这种亲切之感更加深厚了”,这是因为在林场看到了“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人们不仅伐木取材,而且造林护苗,使林海万古长青。
二、学习目标
1.学会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珊瑚、椽柱、桌椅、广厦、伐木、综合、高不可攀、盛气凌人、兴国安邦。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感受大兴安岭景物的美,认识大兴安岭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一找大兴安岭,了解其位置。如有可能,找几幅大兴安岭和秦岭的图片,以便从感性上认识两者的不同。
2.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使学生感受大兴安岭那种特有的温柔的美。
首先,要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语句表述的意思。如,“云横秦岭”,指的是云在秦岭的半山腰,可见秦岭山势之高。其中的一些比喻句、拟人句更应指导学生理解。教学时不必讲比喻、拟人等名词术语,而要让学生从内容上具体体会其中的“海洋”指什么,“白色的浪花”指什么,为什么说兴安岭会打扮自己。在理解这些语句的意思时,还要注意不要让学生产生误解。如,课文拿秦岭同大兴安岭对比,主要是为了说明大兴安岭给人一种温柔、亲切的感觉,不像秦岭那样孤峰突起,盛气凌人。作者丝毫没有贬斥秦岭的意思,因为秦岭的雄伟、险峻也是一种美。
其次,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时候,还要启发学生想象语句所描述的情景,如,“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是什么样子,“海边上”“泛着白色的浪花”是什么样子,“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是怎样一幅画面。要力求让学生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幅一幅图画。
再次,在理解、想象的基础上,加强诵读,特别是有感情地朗读,是感受景色美、语言美的主要途径。朗读本课,有些地方需要教师略加指点。如,“大兴安岭这个‘岭’,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读这一句时,两个带引号的“岭”和“大”要略加强调,以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要让学生意识到“大不一样”和“不大一样”是不同的。“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这句里的六个“的字结构”形成三组对比,每一组在朗读时,语气、音调应略有变化,以突出岭的形态之多。
3.语言质朴而优美,是老舍先生作品的一个特点,也是本课的一个特点。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在引导学生感受祖国山河美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美。体会课文语言美的主要途径是朗读、背诵和抄写。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一些段落,抄写一些优美的语句。
4.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作者游览大兴安岭的感受。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一点,可先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到三次讲到“亲切、舒服”的句子;然后,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每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亲切、舒服”的感受的;最后,让学生把三次感受联系起来,认识到这三次感受虽然都是“亲切、舒服”,但一次比一次更加强烈、深刻。
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深究课文,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养成与同学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陈述自己意见的习惯。题目中所提出的问题是举例性质,可以启发学生再提几个问题,与大家一起讨论。如,为什么说大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讨论时,应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只作为参与讨论者的看法,不要让学生当作唯一的结论。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这句话,显然是把兴安岭当作一个温柔而美丽的姑娘来写的:穿着碧绿的上衣,银白色的裙子,五颜六色的绣花鞋。这样写,把静止的景物写活了,从而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思考·练习”中的选做题,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的,不必统一要求。学生只要用简笔画把秦岭与大兴安岭的不同特点表现出来即可。如:
5.本课的生字“厦”,在这里读shà,用在地名“厦门”中读xià。“伐”,注意不要写成“代”。
下列词语解释只供教师参考,一般不宜原封不动地讲给学生。
孤峰突起:单独的一个山峰高高地耸立着。
盛气凌人:形容骄傲蛮横,气势逼人。
目之所及:眼睛能看到的地方。
千山一碧:许许多多山峰都是碧绿的颜色。
兴国安邦:国家兴盛安定。
本文转自:http://精品学习网
第四篇:第十一册 教案 文字
1、课题:为自己设计动漫形象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动漫人物造型特点,学习如何利用夸张变形手法表现人物动漫形象。2: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能掌握夸张变形手法,并根据自己的五官特点设计动漫形象。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
如何利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设计动漫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如何利用动漫人物造型手法设计自己的动漫形象。
课业类别: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含座位排列)水彩笔或油画棒,或水粉工具,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用具摆放 稳定情绪
二、导入新课
师:出示教师自己的动漫形象,问:
1、猜一猜这是谁呢?
2、从哪里看出来的?(圆脸、眼镜和长发。)
3、不错,这些是老师的特点,但是这些特点在这张画上又有哪些变化,谁知道?(进行了夸张和变形)
4、既然进行了夸张和变形就不是老师真实的形象,是具有什莫特点的人物造型呢?(是具有动漫人物特点的造型)。学生:观察教师动漫形象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动漫造型强调夸张和变形,实在真人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神奇的变化与创作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教师的引导,发现动漫人物造型的特点。
5、欣赏影视明星的动漫形象特点。(如赵本山、巩汉林、范伟、宋丹丹等。)问:对他们的哪些地方进行了夸张和变形?
6、看书2页,学习具体的动漫造型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的欣赏和师生间的讨论进一步认识动漫人物造型的特点。
在老师的导学中,学生通过看书自学、观察和探究,学习脸形及五官的动漫表现手法。通过教师的讲授和观察,理解儿童的整体造型特点。头形:说出班里同学谁适合第四个头形? 眼睛:谁的眼睛又大又明亮,可以用第五个眼睛的形状去画?笑的时候可以画成哪个眼睛的形状? 鼻子:选大小不同形状鼻子的两名同学到前边来,问:他们的鼻子有各什莫特点?可以选择哪种形态画出来?
嘴巴:请同学到前边作不同的表情,找同学到前边画一画嘴的形状。耳朵:看书自学。
7、儿童动漫形象整体特点:头较大,手脚的线条较细而且比较短。
8、服装的设计。
学生:欣赏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理解服装的作用。
三、教师示范
分析鲁迅的漫画像讲明漫画并不是为了丑化。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设计意图:学习漫画夸张变形的手法。
四、学生实践
根据自己的特点设计动漫形象,也可以添加环境,使画像更丰富。画好后同学之间猜一猜是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五、评价展示
小结
欣赏学生作品
贴出画像,请同学们猜画的是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评价能力。
板书:
教学评价:
评价要点: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情感、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意识与探究精神及合作意识。
课后小结:
2、课题:装饰色彩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装饰色彩的基础知识及艺术作品中装饰色彩的特点及作用。
2: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能掌握装饰色彩的特点,能评述装饰色彩作品的特点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3:通过体验艺术作品中装饰色彩的运用,体验画家如何利用色彩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装饰色彩的特点、作用,体会装饰色彩的艺术表现力。
教学难点:
装饰色彩的特点及作用。
课业类别: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
水彩笔或油画棒,或水粉工具,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用具摆放 稳定情绪
1、出示一些装饰画。
欣赏本校学生装饰色彩的作品。教师在学生的作品上进行修改。
2、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鲜艳。根据学生的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如何使色彩和谐,产生装饰的美感。
二、导入新课
1、介绍小知识:
凡用来美化生活,给人视觉及心灵以美感的色彩,统称为装饰色彩。装饰色彩倾注着设计者的思想感情与艺术才能,是一种理想色彩。
(1)<大刀门神>:运用红与绿、黄与紫的对比色,并衬以凝重的黑色,既色彩艳丽,又定于变化,达到了色彩和谐的理想效果。
(2)<静物>:通过对色彩的提炼和归纳,用色块平涂法表现出具有装饰韵味的画面,赋予作品浓郁的生活气息。(3)<猴>:
这幅农民画有很强的装饰性,画中猴子的颜色花花绿绿,足有七八种之多!其中用得最多的是纯色。农画家完全用的是自己喜欢的颜色代替了自然界中猴子的真实颜色,这就是典型的装饰色彩。农民画家利用这种表现手法表现出了他们乐观、向上,企盼生活更加红红火火得的心情。(4)<闹元宵>: 借鉴了剪纸的手法,大面积的运用红、黄颜色,渲染热烈的节日气氛。
3、组织讨论。
(1)认真欣赏课本中的作品,指出画面中的哪些色彩与生活中不同?(2)作者通过装饰色彩,在各自的作品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生:例一:作品过花可以运用勾黑线、白线、金线的方法分割,是色彩得到和谐。例二:作品颜色过艳或色块过大,可以运用色块调和法将某一色块缩小或加大以形成和谐色。
小组讨论<大刀门神>、<静物><猴><闹元宵>。设计意图:欣赏并感受艺术家在运用装饰色彩时,如何充分发挥主观的想像力大胆在改变生活中的本来颜色,使画面色彩更加理想、更加光彩夺目。
三、教师示范
局部示范一个装饰图案
注意用色讲究对比,色彩浓烈
四、学生实践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局部画下来,体会装饰色彩的艺术表现力。巡视辅导,及时反馈。
教师巡视指导和鼓励学生作画 把学生作品展现出来。设计意图:
五、评价展示
小结
欣赏学生作品,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性评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板书:
教学评价:
评价要点: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情感、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意识与探究精神及合作意识。
课后小结:
3、课题: 色彩纯度练习(1)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色彩的纯度及色彩的三要素知识。
2: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能利用纯度高的色彩设计手提袋的图案。3:培养学生对色彩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色彩的纯度知识,学习如何利用纯度高的色彩进行图案设计。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纯度高的色彩进行图案设计。
课业类别: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含座位排列)水粉、剪贴工具、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用具摆放 稳定情绪
二、导入新课
1、游戏:红色的水怎么变了。(教师把绿色的水倒入红色水中。)
2、对比掺入不同颜色的色彩产生了哪些变化? 生:感受其色彩的鲜艳程度。出示<克里奥尔的舞者>。
马蒂斯认为绘画是“生命”的发现,画出生气盎然的作品是他终生的目标,所以经常采用纯色进行创作。这幅作品采用了高纯度的色彩以及抽象的形态创作了舞者美丽、愉悦的一刻。
设计意图:感受大画家的色彩纯度的运用。
1、组织讨论:
什么是色彩?光和色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要想看到色彩,必须先有光,也就是说,没有光,就没有色。如果是在黑夜,什么也见不到;到了天明,太阳出来了,渐渐地我们便能看见更多的东西;到了正午阳光越充分,色彩越明亮起来。这是由于太阳(或电灯)光源发出的光直接进入我们眼睛,更多的是反射光、透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色彩大体可划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类。五彩色指的是黑色、白色、灰色。有彩色指的是包括在可见光谱中的全部色,它以赤、橙、黄、绿、蓝、青、紫为基本色。基本色之间不同量的混合以及基本色同黑色、白色、灰色之间的不同量的混合,就能产生成千上万个色彩。
设计意图:最主要的概念——色相、明度、纯度以及色相推移、明度推移、冷色、暖色等。
(1)观察课本左下图,说说红颜色和黄颜色的纯度是如何变化的?
(2)参考课本上的两幅作品,试着做一做调色练习,说说怎样才能调出纯度高、纯度低的颜色?
只要一个色彩出现,它就同时具有三种基本属性:即色相、明度、纯度。色相——指的是色彩的相貌。基本色相的秩序以色相环形式出现,如12色相环,它们的名称是(顺时针方向):红、红橙、橙、橙黄、黄、黄、绿、绿、绿蓝、蓝、蓝紫、紫、紫红。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无彩色中,最高明度是白色,最低明度是黑色。在有彩色中,最亮的色是黄色,最暗的色是紫色。黄色明度最高,紫色明度最低。另外,对于任何一个纯色来讲,也可有其明度变化。纯度——指色彩的鲜浊程度、饱和程度,它属于有彩色范围内√色彩中,红、橙、黄、蓝、绿、紫这几个基本色的纯度最高。在12色相中,最明的黄色和最暗的紫色是以明暗为基准划分的,在冷暖对比中,最暖的是朱红色,最冷的是蓝色,这两色是冷暖对比的中心轴
设计意图:色彩画中包括的基本知识内容很多,学生初学色彩画,不容易一下全部弄懂。因此,教师的讲解应深入浅出,语言通俗,示范规范。
三、教师示范
示范一个高纯度的装饰图案
注意用笔方法
四、学生实践
按色阶画出7个高纯度的色彩。巡视辅导,及时反馈。
辅导重点:
1、纯度高。
2、安全、卫生。设计意图:动手实践。自由创作与交流
五、评价展示
选择构图好,色彩对比强烈的作业进行讲评
设计意图:自评、互评。培养学生的评述能力。
板书:
课后小结:
4、课题:色彩纯度练习(2)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利用电脑软件和纯度知识进行设计的方法。
2: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能利用电脑软件和纯度知识进行图案设计,培养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美术设计的兴趣,体验通过电脑开展创作活动所具有的技术特点及优势。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色彩纯度知识,利用电脑软件设计有纯度变化的装饰画。
教学难点:
画面的构图及色彩的搭配。
课业类别:造型表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用具摆放 稳定情绪
二、导入新课
欣赏导入:利用电脑联网的形式,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色彩作品。请同学欣赏回顾不同纯度的色彩作品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在欣赏中复习色彩纯度的概念及特点(概念:色彩的纯净程度叫做色彩的纯度。特点:色彩中加入其他的色彩越多,纯度就越低)。
出示部分传统绘画作品与电脑绘画作品,请学生找出它们的各自特点。组织学生探究新知识。
教师:用电脑中的软件可以呈现色彩纯度的丰富变化吗? 教师提出自学的内容与方法(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 1.看看书——了解操作步骤。2.动动手——熟悉软件使用。
3.细细想——讨论解决疑问的方法。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的帮助:
1.能够很好地利用色彩纯度的特点,呈现美好的画面效果。
2.操作提示:尝试应用“Photo硬派”软件改变纯度的操作方法。
学生对比观察,得出结论:
1.电脑表现色彩纯度效果非常便捷。
2.电脑绘画和传统绘画作品各有其艺术特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学活动。
1.依照书中示范进一步熟悉软件的操作。
2.小组内可以让有基础的学生作为组长,以互助的方法,帮助其他学生进行操作(限时完成)。
3.结合书中的问题,展开探究。
结论:利用电脑软件,可以轻松地改变画面的色彩感受;设计高纯度或低纯度的色彩对比效果,仅通过抽象的画面,就可以充分表现出丰富多彩的世界和人们不同的情绪、感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三、教师示范
利用教学课件依次呈现学生总结出来的讨论结果,并呈现一些表现高纯度和低纯度,或是纯度对比的电脑绘画作品,请同学们对比验证观点是否正确(可进行现场调整和演示)。
设计意图:进一步强化所学知识,在学生交流互动中提高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四、学生实践
要求:以组为单位完成一幅有色彩纯度变化的电脑美术作品。创作中要着重体现出色彩纯度的变化,还可以表现出主体与背景之间纯度对比的色彩效果。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艺术实践活动的能力,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五、评价展示
组织学生相互评论作品,每个小组展开创意陈述,挑选出最有创意、最能体现色彩纯度变化的作品。
思考:以什么标准来评价作品呢?
生:学生回顾、小结学习过程,交流创作体会,学习其他组的经验。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评价学生的作品,巩固完善所学的知识技能,感受成功的快乐。
六、拓展环节
教师出示一些优秀的具有明显纯度变化的电脑美术作品,供学生欣赏。
生:学生欣赏、感受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创作的艺术作品,体会色彩纯度的变化带给人的视觉感受。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板书:
课后小结:
5、课题:画皮影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皮影的相关知识、人物造型手法及美感
2: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能利用皮影人物造型的方法,用线画一幅有特点的皮影人物画。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文化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皮影的相关知识及人物造型手法。
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出传统皮影人物造型的特点。
课业类别: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
铅笔,橡皮,签字笔,各种皮影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用具摆放 稳定情绪
二、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传说两千多年前,汉武帝最宠爱的妃子李夫人去世后,汉武帝寝食不安。有一天,一个叫少翁的人,用兽皮剪成李夫人的形象,在布帐后用烛光照射,布帐后的人影很像李夫人,顿时汉武帝心情开朗,十分欣慰,重赏了少翁,这大约是皮影戏的雏形。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五课 画皮影。
问:你了解我国哪些地方有皮影戏,它们有什么不同特点?
甘肃、陕西
皮营小知识:皮影人一般高一尺左右,身上有若干关节,根据动作需要,按有几根操纵细杆。民间艺人在幕后边操纵边演唱,通过灯光投影,影人在幕布上能演出生动感人的皮影戏。
1、多媒体演示民间皮影戏的片段,请同学谈感受
(1)布置观察思考题:皮影戏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戏剧有什么不同?(2)根据感受描述对这一艺术形式的认识。
教师小结: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人物制品的通称,是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西方世界从十八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对中国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过高度的评价。大诗人歌德赞美他为“迷人的黑影”。
2、小组讨论:
(1)皮影戏中的人物造型是如何装饰的?(2)皮影是用什么材质做的?
(3)运用什么样的绘画方法才能表现出皮影人物特点? 生:学生对比观察,得出结论:
1.电脑表现色彩纯度效果非常便捷。
2.电脑绘画和传统绘画作品各有其艺术特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学活动。
1.依照书中示范进一步熟悉软件的操作。
2.小组内可以让有基础的学生作为组长,以互助的方法,帮助其他学生进行操作(限时完成)。
3.结合书中的问题,展开探究。
结论:利用电脑软件,可以轻松地改变画面的色彩感受;设计高纯度或低纯度的色彩对比效果,仅通过抽象的画面,就可以充分表现出丰富多彩的世界和人们不同的情绪、感情。
4、出示大量皮影人物图片。欣赏重点:人物造型特点。
利用课本上的几幅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分析如何利用刮画纸表现皮影人物,用线画一幅具有皮影人物造型特点的作品。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锻炼学生分组讨论、集体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感受皮影人物的造型特点,为艺术实践做准备。
三、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教师示范刮画方法
鼻梁与前额构成一条弧线像希腊神像的鼻子,嘴刻画成小三角形并向上翘起,修长的弯眉占满额头。
设计意图:进一步强化所学知识,在学生交流互动中提高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四、学生实践
布置作业:用刮画纸画一幅有皮影人物特点的作品 巡视辅导,及时给予启示或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依照一个共同的主题,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完成构思创意、搜索创作素材和画面表现的过程。
五、评价展示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展示优秀作品
展示利用黑卡纸制作的可活动的皮影人物作品,普通纸也可以做,回家进一步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评价学生的作品,巩固完善所学的知识技能,感受成功的快乐
六、拓展环节:
皮影有人物也有动物,它们不只是用于皮影戏的演出,还体现了绘画雕刻、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发展史。每个人都可以用双手耍玩娱乐,还可以置于窗前或白墙之上,作为室内艺术装饰。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板书: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画皮影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皮影的相关知识、人物造型手法及美感
2: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能利用皮影人物造型的方法,用线画一幅有特点的皮影人物画。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文化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皮影的相关知识及人物造型手法。
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出传统皮影人物造型的特点。
课业类别: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
铅笔,橡皮,签字笔,各种皮影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用具摆放 稳定情绪
二、导入新课
1、问:你了解哪些皮影戏或戏曲故事?
2、欣赏皮影戏道具的种类: 分析皮影的特点及皮影的历史:
皮影的制作最初是用厚纸雕刻,后来采用驴皮或牛羊皮刮薄,再行雕刻,并施以彩绘。
皮影人一般高一尺左右,身上有若干关节,根据动作需要,安有三王根操纵细杆。民间艺人在幕后边操纵边演唱,通过灯光投影,影人在幕布上能演出生动感人的皮影戏。
生:请学生谈谈自己对皮影戏初步认识。
说出自己对皮影的看法。
提出探究问题:
1、在皮影戏中的人物造型运用了哪些装饰手法?
2、运用什么样的绘画方法才能表现出皮影人物的造型特点?
出示一些皮影戏中的人物造型。
皮影——是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的皮影戏的造型与表演道具,它除了表演作用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绘画雕刻、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种颇具收藏和欣赏价值的艺术品。
它的人物形象多是侧面造型艺术,虽然只有半面侧影,却把人物性格刻画得夸张强烈、四肢灵活,能表演出许多优美动作,皮影与民间剪纸艺术相通,吸取剪纸艺术的方法,其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富有韵律,纹路疏密和谐,花纹图案富有装饰性,透明鲜丽。
生:小组讨论:
1、人物造型运用了那些装饰手法?
2、运用了什么样的绘画方法? 设计意图:了解制作皮影的三种方法:刮蜡纸的使用方法、普通纸的使用方法、黑卡纸的使用方法。
三、教师示范
出示多付民间传统纹样供学生参考
四、学生实践
欣赏学生未完成的作业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进行提示,主要是造型的特点要有皮影人物的感觉。他的特点是在造型夸张,没有比例,动作僵硬,图案清晰漂亮,用到线的疏密对比及黑白处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五、评价展示
1、展评学生作品。
2、提出鼓励。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评价学生的作品,巩固完善所学的知识技能,感受成功快乐 板书:
课后小结:
6、课题:北京的风筝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风筝的相关知识,学习其造型特点及制作方法。
2: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能设计绘制出带有吉祥图案的风筝纹样,并了解制作一件风筝的过程。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教学重点:
风筝的种类、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创意及制作方法。
课业类别: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
各种风筝,制作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用具摆放 稳定情绪
1、播放歌曲<三月三>。问:歌中提到了一样东西,是什么?
2、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二、导入新课
问:你知道多少关于风筝的知识呢? 生:小组交流。介绍风筝,观察风筝。
风筝最早用于军事,后演变为民间娱乐玩具。古时墨翟就制作过称为“木鸢”的风筝,随时代变迁,风筝的制作工艺越来越讲究,成为传统的工艺品。小组交流,并说出课本扩及自己带来的风筝的种类。生:小组交流。介绍风筝,观察风筝。
风筝最早用于军事,后演变为民间娱乐玩具。古时墨翟就制作过称为“木鸢”的风筝,随时代变迁,风筝的制作工艺越来越讲究,成为传统的工艺品。
总结:风筝也叫纸鸢,是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墨子发明木鸢后,汉代军事家曾用纸鸢传递军情。到了唐代,风筝更多在用于娱乐,明清之际迎来了鼎盛时期。北京风筝已有三百年的历史。扎工精细,构思奇巧、造型逼真,式样众多,图案多采用中国传统吉祥纹样。设计意图:了解有关的风筝的历史知识和北京风筝的特点。
放过风筝的同学,谈谈你有什么感受?
北京的风筝飞行性能良好,具有宫廷特色。(出示图片)问:你都见过哪些风筝?你能总结一下它的种类吗? 分析风筝的类型、风筝的风格、风筝的结构特点:
1、其造形有五种基本形式:硬膀、软膀、长串、排子、桶形。
2、北京风筝的艺术造型大体有七种:
扎燕——又名京燕,是北京创制出来的。它又分胖、瘦扎燕和雏燕三种。硬翅——又叫“米”字,因骨架结构似“米。字而得名。一般做成孙悟空、钟馗或者花篮。
软翅——大多是立体仿形的。如蜻蜒、凤凰、鹰,蝴蝶、螃蟹、孔雀等。对燕——又叫担子,一根竹担起两只风筝。一般做的是燕子、蝴蝶、鸽子,放飞起来,双双追逐,栩栩如生。
拍子——分软、硬拍子,很像块平板。做成八角、菱形或者瓢虫形象。这类风筝必须拖个长长的尾巴或穗子,其它几类风筝则不须带尾。串儿——蜈蚣或龙形风筝。
筒儿——宫灯、水桶形状的风筝。
生:小组交流,并说出课本扩及自己带来的风筝的种类。交流自己的看法。
欣赏并说出自己喜欢的风筝。
播放课件欣赏各种各样风筝的造型、结构、图案的特点 你能说说为什么风筝会飞起来吗?(对称)
三、教师示范
演示风筝的画法,注意对称。设计意图:
四、学生实践
巡视辅导,及时反馈。
辅导重点:造型对称,色彩鲜艳。作业要求:
构思:画面新颖、立意独特。构图: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技法:表现手法多样,自由选择。上色:画面完整协调,主题突出。
教师讲解辅导要点:
1.学生设计创作形式新颖,内容有趣。2.大胆想象构思设计画面。3.运用概括、夸张的手法。4.注意颜色的搭配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五、评价展示
1、展评各组作品。
2、布置查找资料的作业。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评价学生的作品,巩固完善所学的知识技能,感受成功快乐
板书:
课后小结:
7、课题:装置艺术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装置艺术的特点。
2: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能评述装置艺术的特点及美感。3: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装置艺术的特点及欣赏评述方法。
教学难点:
装置艺术与其他艺术作品不同的特点。
课业类别:欣赏评述
教学准备:
课本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用具摆放
稳定情绪
1、讲述作品<墙>。
2、板书课题现代雕塑即《装置艺术》。
3、复习什么是雕塑?(播放课件以前课本欣赏的雕塑作品)
二、导入新课
1、何为装置艺术?
艺术家将物体搬到美术馆或一定的环境中,把物体与现场环境、观众融为一体,有时还要借助于是一个能使观众置身其中的三度空间,包括室内和室外。是艺术家根据特定展览地点特地设计和创作的艺术整体。要求相对独立的空间,在视觉、听觉等方面不受其它作品的影响和干扰。观众介入和参与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雕塑是指运用可塑性、可雕性物质材料,通过雕、刻、塑、铸、焊等手段制作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审美理想的具有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
小节:如果把你们的设想用一定的材料,形势制作出来,我们就可以把这些装饰艺术称为——装置艺术或称为现代雕塑。
●所创造的环境促使甚至迫使观众由被动观赏转换成主动感受,除了积极思维和肢体介入外,还可使用其他的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甚至味觉。刺激感官的因素往往经过夸张、强化。●一般供短期展览,不是供收藏的艺术。
●是可变的艺术,既可以在展览期间改变组合,也可在异地展览时增减。●不受艺术门类的限制,自由地综合使用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戏剧、诗歌、散文、电影、电视、录音、录像、摄影、诗歌等任何能够使用的手段。
2、欣赏课本上的作品。欣赏课件:装置艺术作品: 《降吉祥》《平安墙》小红人是民间剪纸艺术中的抓鬓娃娃,寓意闭除邪恶,这种艺术创作既不是国画也不是油画,和我们以前接触的艺术作品不一样,是现代新出现的一种艺术——装置艺术 《天坛》用的材料是生活中常见的竹帽和树枝,艺术家把他们放在林中的绿地上,使作品寓于诗意和生命力,带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
小节:艺术家将物体搬到美术馆或一定的环境中,把物体与现场环境、观众的参与融为一体,有时还借助于观众的参与,表达自己的观念,使作品的意义延伸和发展,这种表现形式就是装置艺术,也有称他为现代雕塑。生:就每幅作品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自主探索 激发思维
三、教师示范
就某幅作品,应用装置艺术的概念进行赏析,提示学生注意步骤
四、学生实践 赏析作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五、评价展示
提出鼓励,并布置下节课工具。
板书:
课后小结:
8、课题:风车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装置艺术的表现形式,体验装置艺术的美感。
2: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能用装置艺术的表现形式合作完成一件装置艺术作品。3:在设计制作过程中,提高动手造型能力、合作意识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如何利用所学装置艺术知识,合作一件这种表现形式的作品。
教学难点: 创意及制作方法。
课业类别: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
彩纸,剪刀,胶棒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用具摆放 出示风车图片和实物 设计意图:稳定情绪
二、导入新课
1、你知道风车是怎么制作出来吗?
出示课本中的制作步骤。
(1)从纸条中间剪开,剪至纸条的五分之四处;(2)选4至8张剪好的纸条,分上下两层粘合;
(3)在风车中间两边挖洞,用纸 卷做一个风车的轴芯,并将绳从中穿出;(4)将做好的每一个风车串连组合。生:分析风车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2、除了课本上介绍的风车之外,你还会设计哪些新颖的风车?
3、出示课本上的装置艺术。
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其它风车的制作方法。欣赏并说出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明确风车的制作步骤。开阔学生思路,加深理解装置艺术的特点。
三、教师示范 示范制作风车方法
(1)构思:从实际需求出发,确定风车造型。(2)画草图,确认后制作风车。(3)最后调整,润色
设计意图:学习风车造型的构思过程及设计步骤。通过确定草图,呈现美观完整的设计过程。
四、学生实践
教师辅导围绕构思、构图方面以及良好的绘画习惯以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辅导。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巡视辅导,将本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强调,指导学生提升作业效果。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五、评价展示
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结合的方式。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进行评价。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六、拓展环节
观看国外著名装置艺术
设计意图:拓展思维,开阔思路
板书:
课后小结:
9、课题: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初步认识、了解比例知识,知道黄金比例,能够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的比例;并运用比例知识对简单的物品进行分析,从而学习运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
2: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其自主学习,独立思索,利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美术与科学的联系。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在学习比例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乐趣。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用心体验比例的情感,了解比例随处可见,接触黄金分割比,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从而对制作花瓶充满信心。教学重点:
重点: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及作用。
教学难点:
难点:比例知识及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
课业类别: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好课件、范画、演示工具
学生:课本、铅笔、尺、橡皮等学习工具、“彩线”比例绳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用具摆放 稳定情绪
二:讲授新课
1、汇报成果(1.5分钟):
【教师活动】课前让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测量书本、文具,树叶,门窗等身边常见用具的宽与长,并算出比值。课件展示学生测量结果。(作业本、杂志、手提袋、窗户、画框等。A4纸1:0.7,语文书„„)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活动】这些比的数值都很相近。都接近1:0.7。
【教师活动】在自然界中,是不是隐藏了什么比例的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板书)【设计意图】:课前测量,初步感受比例,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开门见山点明本节课的知识点。
(1)【教师活动】:提问:通过对比请回答,画家为什么要在崇山峻岭中画出这些树、人、畜、屋,是多此一举吗?为什么?
课件出示宋代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教师将图片进行处理,首先展示给学生的只有山的图像)后再把其他部分放在合理的位置(人、马等)。【学生活动】把人物、树等画上,才能更好的突出山高耸磅礴的气势。
【教师活动】小结:这也是我们中国画中常说的丈山、尺树、寸马、分人的比例法则。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中的杰作。(板书)【设计意图】:将对作品的最初感受与教师提示后的感受相对比,使学生认识中国画的比例的知识。
(2)【教师活动】课件展示介绍达芬奇的《维鲁维斯的人》,你发现了人体伸张四肢和站立时的比例关系了吗?
【学生活动】人伸张四肢和立正时,是(圆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设计意图】:感受人体比例的奇妙,说明比例一直存在于自然界中。(3)【教师活动】:不仅仅人体和美术中有比例,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存在比例。课件展示雪花和树叶的比例关系。他们的比例也近于1:0.7,这倒是是个什么神奇的比值啊?为什么很多事物的比例都这么相近呢?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得知是黄金分割比例。
【教师活动】总结:它在建筑、文艺、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所以人们才珍贵地称它为“黄金分割”。艺术有夸张,它是一个近似值约为2:3。【设计意图】:通过之前的实际操作,学生清楚地认识黄金比,认识到美术与科学的联系。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3、小组讨论3 【教师活动】请小组代表上台汇报课前搜集的一些比例的用途。人类利用黄金比例,创造了哪些精美的艺术了?
课件展示舞台上的报幕员偏在台上一侧,以黄金分割点的位置最美观,声音传播的最好。
东方明珠塔上下球体与塔总高度的比例也接近黄金比例。
古希腊人利用黄金分割,建造了结构匀称、比例合理的帕特农神庙。它是世界艺术史上最完美的建筑典范之一。【设计意图】:了解黄金分割在生活中的运用。
4、欣赏分析6(1)【教师活动】欣赏比例优美的建筑(2)【教师活动】欣赏国内外的古瓶。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为什么?能在它身上找到黄金比吗? 【学生活动】: 学生有选择地欣赏作品,并用工具测量手中的复印版。(这时学生的测量可能只停留在外轮廓的长和宽上。)
【教师活动】教师示范,几条线,如瓶身的高度、瓶颈的高度,瓶口的宽度、瓶颈的宽度,瓶身的宽度、瓶底的宽度等。这些装饰纹样都安排在花瓶的什么位置? 【学生活动】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回答,这些花纹分别安排在瓶口、瓶颈、瓶身和瓶底处。
【教师活动】小结:在生活中运用的黄金比不是一个精确值,大都徘徊在黄金比的左右。这些精美的艺术品都有黄金比蕴含其中,再加上瓶体上精致花纹的设计,给人美的享受。【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性学习,了解黄金比例在艺术品上的运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解决教学难点。
三、教师示范:
(1)构思:从实际需求出发,确定造型。(2)画草图,确认后绘制效果图。(3)最后调整,润色
设计意图:学习造型的构思过程及设计步骤。通过确定草图,呈现美观完整的设计过程。
四、实践操作(16分钟):(1)、布置作业内容及要求 作业内容:用线描的形式在已给的局部基本型上设计一个美观的花瓶,造型优美,比例合理、花纹流畅。作业要求:
(1)完成“花瓶”的线描创作作品。
(2)尝试运用黄金比例进行外形和内部花纹的创作。(3)构图饱满、造型、比例正确有美感。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的作业任务和具体要求,落实课堂教学目标。
(2)、教师巡视辅导
教师辅导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辅导。
个别指导要点: 构思、构图方面以及良好的绘画习惯。集体辅导要点: 运用比例的方法及创作方法的运用。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巡视辅导,将本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强调,指导学生提升作业效果。
五、评价展示(4分钟): 【教师活动】以“花瓶博览会”为评价主题,把学生作品在相应环境中展出,请同学们挑出你认为外形美、装饰美、创意新的作品进行评价,并按此三个标准评出三个奖。
评价方式: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结合的方式。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进行评价。评价要点:(1)是否应用线描的形式进行创作,利用黄金比例完善局部基本形,并进行装饰,表现出花瓶的造型美感。
(2)构图饱满,内容丰富,突出比例美感。(3)能够用黄金分割的方法对花瓶进行设计。
六、拓展提高(1分钟):
【教师活动】我最爱的比例运用!量一量,你的身材标准吗?拍照时,哪个角度会让人看上去身材更修长?你还有什么运用比例的妙招?欢迎课后探索!
【设计意图】开拓学生思维,了解比例用处广泛,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板书: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丈山、尺树、寸马、分人 黄金比例 0.618:1
课后小结:
10、课题: 有趣的仿生设计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生物生存的形态特点、功能及人类的仿生设计。
2: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能任意运用三种仿生方式绘画或设计制作一件有美感的仿生艺术作品。
3:在感悟自然美与艺术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生物生存的形态特点、功能及人类的仿生设计。
教学难点:
如何利用生物生存的形态特点进行绘画及仿生设计。
课业类别: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
图片、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用具摆放 稳定情绪
二、导入新课
1、你认真观察过身边的生物吗?你发现有什么奇妙之处吗?
2、板书课题。
1、大自然是最好的“设计师”,看看我们周围的世界吧:柔软的花瓣外层为什么包裹着稍硬的花萼?因为那样有利于它从枝干中绽放;海豚凭什么寻找深海中的猎物?因为它有声纳系统;狡猾的猎豹身上为什么有斑纹?因为穿梭在草丛中更不易被猎物发现。。自然中的种种生物形态的存在不仅是完美的,同时也赋予了设计师无穷无尽的灵感。生:欣赏课本中的图片。
1、说一说图片中的生物都具有哪些独特的生存优势。
2、你认为B组中的哪些设计仿照或参考了A组中的生物的形态或功能? 2、3、这样的设计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探究,深入了解生活中的仿生现象。
2、总结:
(1)形态的仿生(2)功能的仿生(3)色彩的仿生
3、生物间的仿生
不单人类向生物学习,生物间也有仿生。
三、教师示范
(1)构思:从实际需求出发,确定仿生造型。(2)画草图,确认后绘制效果图。(3)最后调整,润色
设计意图:学习造型的构思过程及设计步骤。通过确定草图,呈现美观完整的设计过程。
四、学生实践
利用仿生形式为生活中的物品进行设计。教师辅导围绕构思、构图方面以及良好的绘画习惯以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辅导。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巡视辅导,将本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强调,指导学生提升作业效果。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五、评价展示
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结合的方式。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进行评价。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七、拓展环节
观看世界著名的各种仿生建筑 设计意图:拓展思维,开阔思路
板书:
仿 生 设 计
(1)形态的仿生(2)功能的仿生(3)色彩的仿生
课后小结:
11、课题:巧用瓶盖——人物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用瓶盖创作出动态生动的人物形象。
2: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能运用基本的人体造型知识,将瓶盖、电线等材料创作出动态生动的人物形象。
3:提高造型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如何用瓶盖、电线等材料创作出动态生动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创意及制作方法。
课业类别: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
各色瓶盖,电线,毛线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用具摆放 稳定情绪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今天我们也利用这些材料制作一个瓶罐小人。
1、出示作品。(生活中的塑料瓶盖到处都是,它们有大有小,色彩也十分丰富,其实,对小小的瓶盖完全可以充分地加以利用,这就需要我们的想象和创造。你们想过吗?经过构思和设计,对瓶盖进行色彩搭配和大小选择,并用电线连接进来,还可以做出活灵活现的瓶盖人呢!)
2、板书课题。(1)、如果让你用手里的瓶盖制作一个人物,你觉得可以怎么制作身体的各个部分?(2)、分析课本上的制作步骤:
3、问:(1)收集来的瓶盖都可以做什么人物?
(2)想一想,如何把人物设计得生动、新颖、富有创意? 设计意图:明确制作方法。调动学生的思维,解决重难点。
三、教师示范
(1)构思:从实际需求出发,确定造型。(2)画草图,确认后绘制效果图。(3)最后调整,润色 设计意图:学习造型的构思过程及设计步骤。通过确定草图,呈现美观完整的设计过程。
四、学生实践
教师讲解辅导要点:
1.学生设计创作形式新颖,内容有趣。2.大胆想象构思设计画面。3.运用概括、夸张的手法。小组讨论。学生作画
1.头发:粘制完成后,着色整理。
2.帽子:可用颜色纸制作,也可制成后着色。
3.面部:可剪制彩色纸粘贴,脸蛋儿可用红粉笔涂在手指上揉于面部。4.服饰:用彩色纸粘贴,可用单色,也可用[日挂历的图案装饰。
教师辅导围绕构思、构图方面以及良好的绘画习惯以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辅导。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巡视辅导,将本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强调,指导学生提升作业效果。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五、评价展示
1、展评作品。
各小组根据一个主题将作品在一起进行展示和介绍。
2、布置下节课工具。
3、提出鼓励。设计意图:教师巡视指导和鼓励学生作画把学生作品展现出来。选用能突出主体的作业讲评。鼓励进步学生的作业,根据学生绘画中的优缺点进行讲评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六、拓展环节
展示各种创意人物雕塑
设计意图:拓展思维,开阔思路
板书:
课后小结:
12、课题:水墨表现——树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山水画中画树的基本方法,感悟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美。
2: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能尝试用中国画画树的基本方法,画一幅以树为主,适当添加环境的水墨画。
3:在欣赏画家作品的过程中,感悟画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在体验水墨表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及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中国画画树的基本方法,感悟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美。
教学难点:
如何利用水墨技法表现树的特点。
课业类别: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国画用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用具摆放 稳定情绪
1、出示<京送别图>。
2、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明确课题
二、导入新课
1、分析树木的结构特点。
用笔,中国画技法术语。在技法上,笔不是指毛笔,而是指勾、皴、点等方法。
2、出示<杨树>:
画家通过的观察,生动传神地勾画出深秋树木的形态和典型特征,给人以美的享受。用墨,中国画技法术语。首先,墨指墨色。以水调节墨色的浓淡干湿,可以生动地表现物象。
3、演示枝、干、叶的画法。(夹叶法、点叶法等)(第一课时)
4、欣赏各种树木的作品。
生:说出树木的各个部分及特点。介绍一种自己最熟悉的树,说一说枝、干、叶的特点。
师:分析画家用什么方法表现树木和树叶的?
设计意图: 理解树木的形态结构。初步感受树木的表现方法。
三、教师示范
演示一幅完整的作品。(1)以墨线双钩主干轮廓,然后出枝、分杈、展梢,注意枝干的曲直、穿插和前后关系。
(2)勾画出树叶的形状
(3)上色补墨,题字,完成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演示,明确其表现方法。开阔学生思路。明确一幅完整作品的绘画步骤
四、学生实践
教师辅导围绕构思、构图方面以及良好的绘画习惯以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辅导。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巡视辅导,将本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强调,指导学生提升作业效果。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五、评价展示
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结合的方式。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六、拓展环节
欣赏名家作品
设计意图:拓展思维,开阔思路
板书:
课后小结:
13、课题: 水墨表现——古代建筑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中国山水画中建筑物的基本画法及美感。
2: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能尝试用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方法,画一座以简单的建筑物为主体并配上树木的国画小品。
3:在欣赏画家作品的过程中,感悟画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在体验水墨表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及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中国山水画中建筑物的基本画法及美感。
教学难点:
画面的经营位置及不同种建筑物的特点。
课业类别: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范画、宣纸、笔墨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用具摆放 稳定情绪
二、导入新课 小组讨论:
建筑物在山水画中起哪些作用? 生:点缀传情达意寄托情怀
师小结:
建筑是山水画中常用的题材,画家在山水画中通过描绘建筑表达幽深、壮阔等不同的意境,寄托画家的情思。画中的建筑一般笔简意远,位置巧妙,作为“画眼”引人注目。亭台、楼阁、房舍、桥梁等不同的建筑物,它们的造型、结构不尽相同,功能用途也不太一样。
建筑物不仅以多姿多彩的风貌承载着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也给我们以不同的审美感受。
向大家介绍自己熟悉的建筑?用自己的语言形容外部结构 想一想,如何用中国画的方法来表现它? 生:勾、皴、点、染等方法
设计意图:理解建筑物的形态结构。初步感受建筑物的表现方法。
三、教师示范 讲解步骤:
1、用线勾画出亭子的主要结构,突出其特点。
2、添画树木,注意树木和亭子之间的关系。
3、上色、补景、题字,完成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演示,明确其表现方法。开阔学生思路。明确一幅完整作品的绘画步骤
四、学生实践
用中国画的方法画一座简单的建筑物和树组合的儿童国画。巡视辅导,及时反馈。辅导重点:
1、引导学生用笔用墨。
2、鼓励学生大胆作画。
3、注意画面的完整。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巡视辅导,将本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强调,指导学生提升作业效果。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五、评价展示
自评、互评。选用能突出主体的作业讲评。鼓励进步学生的作业,根据学生绘画中的优缺点进行讲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六、拓展环节
欣赏名家作品
设计意图:拓展思维,开阔思路
板书:
课后小结:
14、课题:泥塑——古代建筑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用泥塑表现中国古代建筑物的方法。
2: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能用搓、盘、捏、卷、刻等手法,用泥塑表现中国古代建筑物的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及爱自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北京古建筑的特点及其泥塑方法。
教学难点:
建筑物的比例结构及外形特点的表现。
课业类别: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陶泥、橡皮泥、木棍或牙签、雕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用具摆放 稳定情绪
二、导入新课
放演示文稿 你去过北京的哪些地方?你知道北京哪些名胜古迹?
生: 北海公园内的九龙壁、白塔,颐和园三孔石桥后的牌楼,十三陵碑楼等。
小组讨论:
说说这些北京的古建筑都属于哪些类型?它们在造型上都有哪些不同特点?
北京是世界上著名的文化历史名城,辽、金、元、明、清五朝相继在此建陪都或国都,遗存有许许多多凝结着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古代建筑。
著名的名胜古迹有:故宫、长城、天坛、颐和园、北海、潭柘寺、孔庙等地方,这些造型各异、建造精美、多姿多彩的北京古代建筑,向世人展示着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
想一想,用哪些泥塑技法制作你最喜欢的古建筑?
运用学过的雕、刻、印压、镂空、卷、粘等泥塑方法。
生:欣赏图片,在地图中找到建筑的位置,寻找建筑物的背景资料
皇家建筑,气势壮观宏伟,造型各异、别具风格、建造精美、多姿多彩。
设计意图:理解古代建筑物的形态结构。初步感受古代建筑物的表现方法。地理位置、名称由来及建筑特色。
三、教师示范 制作步骤;
1、构思:设计创作造型。
2、整体:先制作出大体造型。
3、局部:分部利用雕、刻、印压、镂空、卷、粘等方法细化。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演示,明确其表现方法。开阔学生思路
四、学生实践
巡视辅导,及时反馈。辅导重点:
1、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2、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巡视辅导,将本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强调,指导学生提升作业效果。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五、评价展示
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结合的方式。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六、拓展环节
欣赏名家作品
设计意图:拓展思维,开阔思路
板书:
课后小结:
15、课题:藏书票的设计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藏书票的知识及设计制作方法,感悟藏书票的美感。2: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能设计一枚有个人风格又能体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藏书票。
3:培养学生热爱北京历史文化的情感和爱读书的习惯。
教学重点:
藏书票的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画面的构图及刻印技法。
课业类别: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
白卡纸、剪刀、胶水、水粉颜料、调色盘、水罐、彩色纸、范图、资料、图片、学生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用具摆放 稳定情绪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藏书票是一种小型艺术品,它既具有使用价值,又具有美化书籍和供人欣赏的功能。今天,我们用纸版画的形式来设计。
生:打开书34页 前布置一些课外采集资料的任务,在课堂上让学生共享。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
用提问方式,复习纸版画知识及制作方法。
1、不同厚薄,不同表面纹理的纸版、卡纸及其它纸质材料,运用剪、刻、划、压、撕、拼贴等方法,表现景或物而制成的版,再通过各种拓印方法,所印出的画叫纸版画。
2、复习制作方法时,可请学生讲
A、设计、剪贴出自己喜爱的形象及文字。B、可用拉丁文和汉字。注意文字排列的顺序
C、印制时要注意色彩的搭配,也可用彩色纸印藏书票。
D、如有学生想拓印复杂的色彩,也可用小夹子将局部固定后再印。
引导学生欣赏外国藏书票,分析其表现内容、表现形式及图文的设置特点。体会其多样的艺术风格,尤其是苏联的藏书票《木偶奇遇记》。
2、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其细致、严谨、精巧、明快的艺术特色,体会它细而不腻,严谨而不刻板,巧而不做作的艺术特点,并初步了解黑白版画的独特风格。
生:欣赏中国的藏书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藏书票的题材、表现形式进行分析,了解其多样性、广博性。进一步分析作品巧妙的构思与色彩配置所产生的美感。
三、教师示范
A、设计、剪贴出自己喜爱的形象及文字。B、可用拉丁文和汉字。注意文字排列的顺序
C、印制时要注意色彩的搭配,也可用彩色纸印藏书票。
D、如有学生想拓印复杂的色彩,也可用小夹子将局部固定后再印。
(1)构思:从实际需求出发,确定造型。(2)画草图,确认后绘制效果图。(3)最后调整,润色
设计意图:学习造型的构思过程及设计步骤。通过确定草图,呈现美观完整的设计过程。
四、学生实践
给自己或好朋友设计一枚既有个人风格又能体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藏书票。
教师辅导围绕构思、构图方面以及良好的绘画习惯以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辅导。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巡视辅导,将本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强调,指导学生提升作业效果。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五、评价展示
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结合的方式。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六、拓展环节
欣赏名家作品
设计意图:拓展思维,开阔思路
板书:
课后小结:
16、课题: 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北京的六处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学习其中几处建筑的艺术特点。2: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能用绘画、摄影、展板等多种形式表现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
3:通过学习活动,在体验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美的过程中,感悟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热爱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相关知识及其中建筑艺术的特点。
教学难点:
怎样运用绘画、摄影、展板等多种形式表现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
课业类别:综合探索
教学准备:搜集资料 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用具摆放 稳定情绪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些地方在哪里?你都去过哪儿?你了解多少向大家介绍一下。小组讨论:
北京的六处世界文化遗产都是哪里?
你知道其中五处与建筑有关的世界文化遗产分别属于什么建筑吗? 生:学生观看视频介绍,学生交流补充资料
师小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我国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共有31处,北京占了6处,其中北京独有的3处是周口店、天坛、颐和园,另外故宫、长城、明十三陵是和其它省份共有的。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提升学生对北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并使学生理解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于1929年主持发掘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古人类遗址时,在洞穴堆积中发现了50万年前的“北京人”头盖骨,这一震惊世界的发现使周口店闻名于世界。被定名为“北京人遗址”。
万里长城是两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为了防御外敌入侵而修建的,东起辽宁省山海关,西到甘肃省的嘉峪关,全长6700多公里。北京境内的长城是明朝重修的。万里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象征。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来的资料!故宫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宫殿建筑群,整体设计对称严谨,它作为宫殿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建筑,全园分宫殿和园林两部分。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个皇帝陵园的总称,始建于1409年,共用了二百多年的时间,是我国历代帝王陵墓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
天坛是明清皇帝祭天、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优秀作品。
我们应当怎样保护好这些世界文化遗产?你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好建议?
设计意图:学生从资料中获得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示范
(1)构思:从实际需求出发,确定造型。(2)画草图,确认后绘制效果图。(3)最后调整,润色
设计意图:学习造型的构思过程及设计步骤。通过确定草图,呈现美观完整的设计过程。
四、学生实践
教师辅导围绕构思、构图方面以及良好的绘画习惯以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辅导。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巡视辅导,将本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强调,指导学生提升作业效果。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五、评价展示
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结合的方式。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六、拓展环节
欣赏名家作品
设计意图:拓展思维,开阔思路
板书:
课后小结:
课后小结 通过学习装饰色彩的基础知识及艺术作品中装饰色彩的特点及作用,给学生又一把打开色彩知识大门的钥匙,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培养学生色彩美感意识,提高画色彩的兴趣。从感性到理性去认识色性,并会运用装饰色彩。
3要让学生比较地去认识色的冷和暖,切忌灌输死的冷暖。色彩的冷暖倾向也称为“色性”,色彩的冷暖是指人通过视觉对色彩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人们在长期经验中联想的结果。
5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皮影的相关知识、人物造型手法及其美感。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文化的情感及学习的兴趣。
6通过本课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基础上进行绘画创作,提高学生观察、记忆、想象、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开阔学生学习的知识面。
培养学生观察记忆的能力,通过描绘锻炼学生用线造型及熟练地赋色的能力。
7初步了解装置艺术的特点,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
8初步了解装置艺术的表现形式,体验装置艺术的美感,通过制作风车并利用其进行装置艺术活动。
9在感悟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10通过观察,了解生活中的仿生现象,并利用仿生形式进行设计。初步了解生物生存的形态特点、功能及人类的仿生设计。
11了解美术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增强热爱生活的情感。
12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做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由于书、画同源以及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和线条的运用紧密相连,因此绘画同诗文、书法以至篆刻相互影响,日益结合,形成了显著的艺术特征。
13在欣赏画家作品的过程中,感悟画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在体验水墨表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及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初步了解中国山水画中建筑物的基本画法及美感。
14通过了解用泥塑表现中国古代建筑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及爱自己家乡的情感 15藏书票是15世纪德国的藏书家发明的一种艺术形式,是读书、爱书、藏书的信物。起初是一种画在小纸片上的图案与文字,用来贴在书籍封面的右上角或扉页上,作为藏书的标志,并起着装饰美化图书的作用。藏书票以它独特的形式,体现着作者的审美情趣。其风格各异,题材多样,却都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
16通过学习活动,在体验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美的过程中,感悟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热爱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第五篇:同一首歌 第十一册第一课 教案
同一首歌 第十一册第一课
(2008-09-11 10:33:28)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常规教案
第1课 同一首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二、聆听欣赏曲《我的祖国》和《大中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辨别并说出歌曲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的关系;能够辨别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三、能够演唱歌曲《同一首歌》,能根据感情需要用抒情、连贯的声音或热情激动的声音进行演唱,表现歌曲的感情,并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此曲。
四、学习秧歌知识,创造性地为歌曲《大中国》统配秧歌舞的动作。
五、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教学重点: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教学难点:能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与进步。课时安排:4课时 教材简析:
《同一首歌》:由陈哲、胡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创作于1990年。歌曲以诗一般的语言、抒情的旋律和优美的合唱,表达了胜利、欢乐、团结、友谊的美好主题。歌曲为E大调、4/4拍,歌曲结构为两段体(带再现的二部曲式)。A段由四个乐句构成,B段也由四个乐句构成。《我的祖国》:是故事影片《上甘岭》的插曲。乔羽作词,刘炽作曲,作于1955年。歌曲为F宫调式,4/
4、2/4拍,演唱形式为女声领唱和混声合唱。两段体结构,由两个对比鲜明的音乐主题(A段领唱部分和B段合唱副歌部分)构成。A段音乐速度稍慢,婉转流畅,亲切优美,音乐由四个乐句构成。B段音乐速度稍快,宽广壮丽,气势磅礴,音乐也是由四个乐句构成。歌曲运用我国五声音阶调式,创造了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优美动人的旋律。《大中国》:是一首以歌颂祖国为主题、由通俗歌曲改编而成的合唱曲。曲调吸收了我国民歌素材创作而成,富有时代气息。高枫作词、作曲,朱良镇编合唱。音乐由引子+A+B+A’构成复三部曲式。引子为4/
4、2/4拍,开始在F调上,后转为E调;A段,第一部分。为单二部曲式;B段,第二部分,也是单二部曲式;A’段,第三部分,是A段主题的变化再现。
总第 课时
课题:
1、同一首歌(第1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演唱《同一首歌》,能够背唱《我的祖国》的主题。
2、能够为歌曲创造性地设计演唱形式
3、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教学重点:能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教学难点:能够用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同一首歌》
教学方法:综合法、演唱法、聆听法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激情导入
播放奥运会开幕式国旗进场的场面、中国夺冠升国旗的场面
导: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觉?是的,中国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国家,在慢慢
地强大起来,我们应该为有个这样的祖国而骄傲。你知道哪些歌颂我们祖国的指名说 歌曲?
2、欣赏《我的祖国》(1)初听乐曲
导:怀着和你一样的爱国之心,作曲家齐炽、作词家乔羽写下了歌曲《我的祖国》,它是故事影片《上甘岭》的插曲。听完了之后,请你哼唱你印象最深的那
仔细聆听 指名说
一句。
(2)复听乐曲
仔细聆听
导:这是一首二段体的歌曲,请你来听听,分辨一下这两段的音乐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3、学习歌曲(1)初听歌曲
导:在每个人心里,有着同样的爱情之情,因此我们的心里有着同样一首歌。音乐家们用自己的智慧写下了歌曲《同一首歌》,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2)复听歌曲
仔细听
指名说
导:歌曲可以分成几段?几个乐句?说说每段表达的是怎样的情绪,应用怎样的感情演唱?(3)视唱曲谱 A、师弹琴生默唱 B、跟琴唱,师指导(4)演唱歌曲 A、跟琴演唱,师指导 B、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C、小组讨论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 D、小组表演
仔细听 指名说
齐唱
齐唱
4、课后延伸
作业:找找其它的爱国歌曲
三、组织下课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总第 课时
课题:
1、同一首歌(第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承诺》,能够背唱《大中国》的主题。
2、感受音乐要素对音乐情绪所起的作用。
3、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要素对音乐情绪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根据音乐情绪表演秧歌并创编简单动作
教学方法:聆听法、表演法、演唱法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一、组织教学
学
生
活
动
二、新课教学
1、学唱歌曲(1)导入
导:中国是一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一条心。在我们中国遭受到了5·12大地震之
后,得到了很多的帮助,也是在5·12,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战胜了这场自然灾害。
就连香港的同胞也时刻关注着我们的灾情,歌曲《承诺》就是代表香港同胞送给我们灾区的人民的,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初听歌曲
导:你记住了哪句?哪句的歌词让你印象最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歌词。
仔细聆听
(3)学习歌词
指名说
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4)复听歌曲
导: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演唱歌曲?
齐念
(5)演唱歌曲
仔细聆听
A、师弹琴,生默唱
指名说
B、跟琴演唱
导:让我们带着情绪来唱一唱。
跟琴默唱
师指导演唱
齐唱
C、跟伴奏演唱
D、分角色唱
齐唱
2、欣赏《大中国》
分角色唱
(1)听《大中国》单声部版
导:全中国的人心系在一起,我们的大中国在经历了磨难之后会更强大。请你来听听这首歌曲《大中国》
(2)初听歌曲 仔细听
导:刚才我们听的是原版的大中国,是单声部的。后来经人改编,变成了一首合唱
曲,请你来听一听,边听比较一下两首歌曲。(3)复听歌曲
仔细听
导:两首歌曲带给我们的是不一样的感受。同样的歌曲,用不同的方式演唱之后感指名说 觉也是不一样的,这主要是取决于音乐要素。
3、学习秧歌
(1)看秧歌的热闹场景(2)学习十字步(3)跟音乐动一动
三、组织下课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总第 课时
仔细听
齐学 齐跳
课题:
1、同一首歌(第3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演唱《北京欢迎你》。
2、感受音乐要素对音乐情绪所起的作用。
3、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要素对音乐情绪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表现歌曲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聆听法、演唱法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学唱歌曲(1)导入
学
生
活
动
导:在今年,中国举办了奥运会,这是中国的一件大事。现在奥运会圆满结束了,但是与奥运会有关的歌曲却还留着。许多词曲作家写了很多与奥运有关的歌曲,《北
京欢迎你》就是其中的一首。它是中国人向世界发出的热烈邀请。(2)初听歌曲
导:歌曲情绪是怎样的?(3)复听歌曲
导: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演唱歌曲?(4)视唱曲谱
仔细聆听 指名说 仔细聆听 指名说
导:你发现曲谱有什么特点?它用的是我国的民族调式,1、2、3、5、6,作曲家
认为这是我国的民族调式,要让世界听到原汁原味的中国歌曲。B、跟琴演唱
导:让我们带着情绪来唱一唱。师指导演唱 C、跟伴奏演唱 D、分角色唱
(5)看《北京欢迎你》的MV,认认北京
2、欣赏《中国人》(1)初听歌曲
导:让我们一起再来听听其它的有关中国的歌曲。(2)哼唱歌曲
导:跟着音乐来唱唱歌曲
3、欣赏《龙的传人》(1)听校园版 导:你有什么感受?(2)听改编后的流行版
导:两首歌曲有什么不同?两首歌曲带给我们的是不一样的感受。同样的歌曲,用不同的方式演唱之后感觉也是不一样的,这主要是取决于音乐要素。
指名说
跟琴默唱
齐唱 分角色唱
仔细听
自由哼唱
仔细听
指名说
三、组织下课
仔细听 指名说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总第 课时
课题:
1、同一首歌(第4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所学的歌曲,体会本课主题。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歌曲《同一首歌》
2、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3、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教学重点:学习合唱的声部及其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二声部歌曲。
教学方法:演唱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复习歌曲(1)导入
导:我们学了几首关于祖国、家乡的歌曲,让我们一起再来唱唱。
学
生
活
动 随音乐伴奏演唱歌曲《同一首歌》、《承诺》、《北京欢迎你》
2、学习合唱版《同一首歌》(1)导入
齐唱
导:刚才我们是用哪种演唱形式演唱这三首歌曲?我们已经学会了《同一首歌》的单声部演唱版,今天我们来学学这首歌曲的合唱版。(2)初听合唱版《同一首歌》 导:和刚才我们的齐唱有什么不同?(3)复听合唱版
导:你能仔细的听出低声部吗?试试去听辨低声部。(4)学习低声部 A、齐学低声部旋律 B、学习低声部歌曲 C、师弹二声部生唱低声部 D、师弹高声部生唱低声部(5)合唱歌曲 A、分组合唱歌曲 B、指导演唱歌曲(6)分形式演唱
导:这首歌曲可以用上哪些演唱形式?能把它变成多种演唱形式的歌曲吗?A、小组讨论划分演唱形式 B、集体演唱 C、评议
2、音乐知识教学
指名说 仔细聆听
齐学
合唱歌曲
集体交流、演唱
(1)结合《我的祖国》、《大中国》和《同一首歌》学习合唱音乐知识。(2)懂得二声部的位置。(3)教师分析合唱队形图
(4)导: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合唱的音乐知识?
三、组织下课
课外搜集有关合唱的知识,并全班进行交流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指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