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时间:2019-05-15 06:57: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第一篇: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安徽省滁州市十二中学

徐继仕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带来的利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

教学难点: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当时社会所带来的影响。

教具准备:收集有关五代十国的地图和北宋与少数民族并立形势图,帮助学生形成时空观念,结合教学过程制作ppt.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开心辞典”里曾有这样一题:我国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个朝代,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西陲小国的进攻;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党争;经济富庶,却用于购买和平;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有人说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有人说这是最糟糕的时代。同学们你知道这说的是哪个朝代吗?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讲授新课:

首先我们大家学习第一目“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大家阅读28页第一段回答:“北宋是如何建立的” •

一、北宋的建立

()年,()在陈桥驿发动政变,夺取()政权,改国号为(),以()为都城,史称北宋。他就是()。

师:这里有一个“黄袍加身的故事”。哪几个同学上来给大家表演一下? 师:大家议一议“陈桥驿兵变”的实质是什么? 师:大家看正文第二段

北宋的统一

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在宋朝建立时以出现()的趋势。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和南方的 分裂割据局面。师:大家看投影仪上面的两个图对比下两图,说说国家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五代十国时:

国家分裂,朝代更换频繁;

北宋初期:

国家逐渐从分裂走向统一。

观察下图思考:北宋是否统一了全国?当时有哪些政权与北宋并立?

生:没有。

生:辽、西夏、吐蕃、大理、西州回鹘

师:下面学习“

二、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是什么”

师:看材料 一”杯酒释兵权”。那几位同学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看材料 二

:思考 宋太祖为什么这么做? 生:(1)宋太祖本人就是通过兵变夺取政权的,为防止类似的兵变重演。(2)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稳定。(君弱臣强)

师: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上面的史料上赵普为宋太祖提出了哪些解决“君弱臣强”的措施? 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宋太祖时如何“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呢?

军事上(收兵权):他是如何做的?看课文29页第一段 生:军事上:

1、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3、军队将领定期换防,隔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师:行政上(夺臣权):他是如何做的?大家看课文30页一二两段。生:

1、在中央,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2、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制度;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师:财政上(制财权):他又是如何做的呢? 生:回答。

师: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看该页的第三段 生:通过以上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师:下面我们学习第二目“重文轻武的政策” 师:大家看课文30页最后一段回答

一、宋朝实施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生:

师:

二、什么是重文轻武的政策?

生: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师: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生:使得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方和待遇高于武将。师: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措施有两个方面。是哪两个方面?或者说宋朝是如何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 生:1是武将收到多方面的牵制。(严重地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2是改革发展科举制。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师:刚刚讲到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改革发展科举制的措施又有哪些?

生: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师:改革发展科举制的影响有哪些?

生: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最后我们来看看“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影响有哪些?

生:

1、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2、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作用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原因

2、政策

3、结果

4、措施

5、影响

当堂训练:

一、填空题

1、北宋建立的时间()

2、北宋建立者是()

3、北宋建立是经过()兵变完成的。

4、北宋的都城在()

二选择题:

1、七(2)班赵欣敏同学说:“如果处在某朝代,我的姓氏属于国姓(与当时的皇帝同姓)”,这个朝代是()。A、唐朝B、隋朝C、宋朝D、夏朝

2、下列人物中采取过重文轻武政策的有()。

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宋太祖、宋太宗

三问答题:

书上32页第一题

课后思考

思考题:想一想,议一议:“重文轻武政策的利与弊?”

板书设计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重文轻武的政策

1、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1、原因

2、政策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作用

4、措施

5、影响

教学反思:

3、结果

第二篇:政治必修二第六课

第6课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自近代以来,中国产生了许多政党,有的主张革命,有的主张改良,但在实际斗争中都一一失败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列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并继续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告诉我们()

①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革命的历史选择②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政党④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2004年9月16日至19日,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国共产党重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并把它作为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因为A.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 B.中共中央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处于最高地位

C.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 D.解决了党的执政能力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切问题

3.“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这充分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②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③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④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胡锦涛指出:“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表明()

A.中国共产党的惟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

C.共产党员不应追求个人利益 D.每个党员都是大公无私的5.在我国,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党中央提出方针政策,国务院拟订实施方案,全国人大审议,加以修改完善,最后由全国人大作出决定。这说明()

A.中共中央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国务院是中央的执行机关

B.全国人大、国务院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协调一致,开展工作

C.中共中央提出的方针政策是通过全国人大、国务院变为国家意志的D.中共中央领导国家政权,全国人大、国务院、地方党组织是行使国家权力的国家机关

6.下面对依法执政理解正确的是()

A.依法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等,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 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B.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

C.依法执政就是依法也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

D.依法执政就是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

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于党在新世纪新阶段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据此回答7—8题。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

A.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任务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新时期党的阶级基础和党员标准问题

8.要保持党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必须代表()

①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中国全体公民的根本利益④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通知要求全党要充分认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精神并着力解决实际问题。据此回答9~12题

9.中共中央之所以要求全党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因为()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

②党对国家的领导主要是依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实现的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的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0..中共中央要求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这是()①突出党的思想建设,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的重要举措

②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的重要行动

③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要求

④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实践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1.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①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②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③面向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纲领 ④对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的新概括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 A.发展先进生产力B.发展先进文化

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13.在《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见》提交给十六届二中全会审议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召开了党外人士座谈会,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的负责人畅所欲言,提出了修改建议,后经修改定稿,最后按程序审议通过。上述事实表明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

是()

A.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B.一党领导下联合执政的关系

C.亲密合作的友党关系D.组织上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14.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进行活动的根本准则是()

A.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 B.我国现行的宪法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 D.四项基本原则

15.近年来,人民政协遵循”尽职不越位、帮忙不添乱、切实不表面“的要求,围绕中共中央提出的全国工作大局,卓有成效地开展活动,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这表明()

A.人民政协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它起着与人代会相辅相成的作用

B.人民政协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D.人民政协的基本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16.人民政协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能。民主监督主要是指()①对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②对国家工作人员提出质询、弹劫,对人民代表大会进行工作监督

③对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④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7.近年来,一些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在国家机关中担任特邀监察员、特邀检查员、特邀审计员、教育督导员、廉政监察员等。这一措施()

A.扩大了公民民主监督的权利B.进一步加强了民主监督的力度

C.提高了政协参政议政的能力D.强化了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

18.在北京市海滨区有两句耐人寻味的话,一句是区委书记说的:“遇有大事,听不到政协的意见,心里就不踏实。”另一句是政协主席说的”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没做好,就是政协主席的失职。”“遇有大事,听不到政协的意见,心里就不踏实”表

明()

A.人民政协发挥职能有利于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B.人民政协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和制定

C.人民政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D.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协共同执掌国家政权

19.邓小平同志指出:“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有什么好处,那种多党制是资产阶级相互倾轧的竞争状态所决定的,他们谁也不代表广大劳动人民利益。”这说明()①西方多党制不适合中国国情,我们绝不能照搬它 ②我国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经济基础,决定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不需要实行多党制

③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只能由共产党来领导和执政

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政党制度()①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②赋予各民主党派以参政权

③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④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21.材料一: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审议《建议》的基础上,拟定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经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讨论修改,最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材料二: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大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关于国家事务的重要主张.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要作为建议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使之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要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国家政权机关领导人员要经过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定程序选举和任命,并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要充分发挥国家政权机关中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现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

22.有人认为,人民政协是“协商不代替,监督不对立,为了发展生产力,同唱一台戏”。请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

2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其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2)结合政治常识有关说明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意义。

第6课参考答案

1.A2.C3.B4.A5.B6.C7.A8.B9.D10.C11.D12.C13.C14.B15.D16.C17.B

18.A19.A20.C

二、非选择题

21.①领导立法。党关于修改宪法的主张,作为建议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使之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依靠国家权力保证贯彻实施,从而实现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6分)

②带头守法.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要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6分)

③保证执法。我们党支持和保证全国人大依照法定程序行使职权,在法制轨道上开展工作。〈6分〉

22.(1)“协商不代替”,说明人民政协行使政治协商的职能不能代替国家机关行使国家职能,而是参与和介人国家事务。(6分)

(2)“监督不对立”,说明人民政协行使监督职能,不是责难和拆台而是补台,是独具特色的民主监督.(6分)

(3)“为了发展生产力,同唱一台戏”,是指人民政协与国家机关紧密配合,共同完成我国人民在现阶段的根本任务。(6分)

23.(1)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优越性的突出表现。(4分)②共产党是执政党,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4分)③在任何情况下,人民群众都是党的力量源泉与胜利之本,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是党的本色.通过执政,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应成为党最大的政治任务.(4分)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12分)

第三篇:初二政治第六课学案

初二政治第六课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师爱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2、做到以实际行动热爱尊敬自己的老师;

3、知道学生应该怎样于老师交往与沟通。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师爱浓浓”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学习难点:“我与老师交朋友”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学习思路及学法指导:

第六课“师爱助我成长”包括两个项目内容,第一个项目“我爱我师”,主要讲述两个问题:一是师爱浓浓,让学生明确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体会老师的工作特点和对学生浓浓的爱;二是热爱尊敬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尊敬老师是我国的优良传统,老师应当受到学生乃至全社会的尊重,教育学生要以实际行动热爱尊敬老师。第二个项目“我与老师交朋友”,主要引导学生学会主动与老师进行有效的交流交往,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正确处理与老师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增强与老师的感情。同步练习:

1、师爱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2、我们应该怎样热爱尊敬老师?

3、我们应该怎样与老师进行交流交往?

4、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5、当你与老师长生矛盾时,你打算怎么做? 自我测评:

1、人们把老师比喻成园丁、红烛、蜜蜂、渡船、人梯等。老师之所以能赢得全社会的尊重,其主要原因是()

A、老师的地位高B、老师的待遇好

C、老师有无私奉献的精神D、老师有较多的文化知识

2、尊敬老师最重要的是()

A、尊重老师的劳动B、对老师要有礼貌

C、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D、履行老师提出的要求

3、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是()A、老师不要管得太严B、老师不批评学生

C、学生不给老师提意见D、师生民主平等的交流

4、以下同学的观点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尊敬老师就不能对老师提意见B、向老师提意见不必讲究方法和技巧 C、我们和老师之间应该相互学习,互相尊重 D、老师就是老师,不能和老师交朋友

5、我国的教师节是在每年的()

A、10月9日B、9月9日C、9月10日D、10月10日

6、结合自己对老师工作的了解,谈一谈,老师给与我们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

7、20世纪80年代曾流行这么一句话“理解万岁”,今天看来,他依然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相处的基本准则,同样也适应于师生之间的交往。

请你提供几种加强师生之间交流的方式或方法。

8、(1)数学课上,你发现老师讲课出了错这时你的选择:理由:

(2)你与同学发生了矛盾,责任主要不在你。老师调查不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你。你感到委屈„„这时你的选择:理由:

9、下面是发生在校园内的三组镜头,看完后请完成以下问题。

镜头一:很多同学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甚至抄袭作业。镜头二:有些同学见了老师连个招呼也不打就过去。

镜头三:有些同学对老师的教诲置之不理,当做耳旁风。(1)、上面三组镜头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2)、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3)、发扬尊敬老师的传统美德,我们中学生应该做出那些具体行动

第四篇:高中北宋政治知识点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北宋政治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北宋政治知识

北宋的政治

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夺取后周,改国号为宋,定都开封,史称北宋。

(2)北宋的统一: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①军事:解除将领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②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③地方:分散削弱地方长官的权利;

(4)作用:中央集权被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2.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出现

(2)表现:

①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3)影响:

①积极: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②弊端:军队战斗力减弱,政府办事效率低下,增加财政支出。

高中北宋经济知识

经济

1.农业的发展

(1)生产技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

(2)土地制度: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

(3)灌溉工具:宋代出现利用水力为动力的高转筒车。

(4)重心南移:宋朝以后,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2.手工业的进步

(1)制瓷业: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

(2)纺织业: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写画中的写实风格。

(3)冶金业:北宋时已经有了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

3.商业的繁荣

(1)表现: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2)“市”发展

①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②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

③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④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

(3)对外贸易

①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国家进行贸易。

②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高中北宋思想和科技文化知识

思想

1.程朱理学

(1)背景:北宋时期,儒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

(2)主张

(3)影响

①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②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③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2.陆九渊的心学

(1)宇宙观

①“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

②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2)认识论:只需内心反省就可得到天理。

科技文化

1.科技成就

(1)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彩色套印技术。北宋平民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

(2)火药:宋朝为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3)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2.文学成就

(1)宋词

①出现:唐代。

②繁荣原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的增加;词更便于抒发感情。

③代表作家:婉约派有柳永、李清照,豪放派有苏轼、辛弃疾等。

3.书法:北宋苏轼的行书,备受世人喜爱。

4.绘画

(1)两宋:宫廷画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

(2)风俗画是北宋画坛的最大亮点。代表作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高中北宋政治知识点

第五篇: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

江西省丰城市梅林中学 皮多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陈桥驿兵变及北宋的建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重文轻武的政策、作用和影响,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作用及影响为立足点,以史导论,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使学生认识到这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通过深人分析、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

教学难点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正确认识北宋重文轻武 的影响。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赵匡胤图片、陈桥驿兵变视频、北宋形势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隋唐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特点,联系唐末藩 镇割据到五代十国分裂动荡,导人本课。

三、讲授新课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并局部统一中原及南方地区。学习这一内容时要注意结合《北宋形势图》讲清,北宋的统治区只占有原来的五代十国范围,并未统一全国,当时仍然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期。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1)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讲述此节内容时要注意分析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必然性:首先,唐朝后期藩镇势力的扩张,形成五代十国的局面,要结束这种局面,必须加强中央集权。其次,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分裂割据状态。要巩固统治,扩大势力,铲除其他割据政权,必须加强中央集权。再次,赵匡胤本人是通过“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当上皇帝的。为了防止类似兵变的重演,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北宋形成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相互制约,两者都由皇帝直接管辖。保证了军权从属于皇帝。同时让统兵的将帅定期调动,互换防区,避免将帅培植自己的势力,形成小的集团。(2)中央:削弱相权,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这项措施的利与弊。

教师归纳:利:进一步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使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弊:中央权力过于分散,各部之间互不了解情况,运转不灵,故制定政策时往往脱离实际,政府效率低下。(3)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

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这项措施的利与弊。教师归纳:利:消除地方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地方上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防止了藩镇割据的重演。弊:造成地方贫困。

3.通过以上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 加强。

教师设问: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中央集权制度)回顾已学过的内容归纳我国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史。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秦朝确立——西汉巩固——隋唐完善——北宋 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2.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宋太祖制定了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即所谓“重文教,轻武事”。宋太祖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以髙官厚禄为条件,解除将领们的兵权,将文人作为唯一可以信赖的对象,这个基本国策也为后世的宋代皇帝所奉行,影响贯穿整个宋代。

3.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4.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学习此内容时,可结合P31《宋人科举考试图》介绍:北宋科举制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政权基础,同时又加强了中央集权。宋太祖深知“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的道理,因而有一系列尊崇 文人的措施出台。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许应试人仕。而寒门出身的士子一旦登第,多怀忠君爱国之心。宋朝统治者对文人极其尊重,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俸禄也极丰厚。世人多称宋朝为士大夫政治。在一系列重文措施的鼓励下,宋朝开始盛行读书风气,宋代儿童启蒙教育念的《神童诗》开篇就说: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髙。这一政策极大地促进宋朝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诸如天文学、数学、医药学、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造船技术等方面成果累累,对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文学艺术也发展到新的水平,涌现出的众多的文学家、画家和词人,宋代的名著和名作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璀燦的明珠。

5.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这是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主要是从积极的一面来说的,也应该看到它的不利影响:武官的积极性受到了致命的打击,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国防力量。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北宋建立以后,宋大祖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将军事、行政、财政和司法等权力收归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这些措施又是一柄双刃剑,宋朝重文轻武,所以,宋朝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它所导致的“冗官、冗费、冗兵”现象,也为北宋种 贫弱”的祸根,导致了后来严重的社会危机。【课后作业】 完成对应课时练习。

下载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6课 北宋的政治(范文)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❶教学分析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哈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具体的措施,......

    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说课稿

    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北宋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走向完善的一个重要时期。经过北宋一系列政治制度的改革,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武将专权,军阀割据和地方......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板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

    政治第六课练习(精选五篇)

    2013届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资料——政治指引(6)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1、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是中国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性选......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东馆中学 杜艳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记住北宋建立的时间、都城和建立者;知道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理解其对北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记住北宋建立的时间、都城和建立者;知道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理解其对北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影响;了解宋......

    第7课 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

    第7课 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 【课程标准】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核心目标】知道北宋建立及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并分析其......

    (2017年春季版)《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北宋的政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