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病培训教案1

时间:2019-05-15 07:26: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方病培训教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方病培训教案1》。

第一篇:地方病培训教案1

地方病培训教案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什么是碘缺乏病?

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碘缺乏病是指自然环境缺碘而对人体所造成的损害。可表现出各种疾病形式,地方性甲状腺;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克汀病及影响生育而出现的不育、早产儿、死产,先天畸形儿等这些病统称为“碘缺乏病”。

碘缺乏对人体的危害?

生活在缺碘环境中的人,长期得不到足够的碘,导致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减少、引起一系列的损伤。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的缺碘,会造成种种不同的危害。

胎儿期,会导致胎儿发育不良,流产、早产、死胎畸形,严重碘缺乏可造成大脑发育不可逆的损害,其严重后果就是克汀病(傻子、呆小病);

儿童期和青春期,会出现甲状腺肿(粗脖子)青春期甲状腺功能低下,体格发育落后(朱儒)。

成人期,出现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低下,甲肿俗称“大脖子”严重可压迫气管和食管,影响呼吸和吞咽。

为什么说确保孕妇、哺乳期妇女、0-2岁婴幼儿的碘营养最重要?

孕妇缺碘将影响胎儿发育,可导致死胎、流产、先天畸形。胎儿及出生后0-2岁是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此时碘营养不良,脑发育将受到不可逆的损伤,严重的可导致智力低下,呆傻、聋哑、瘫痪。轻的也可能使智力发育达不到最佳状态。缺碘最大危害是对下一代智力的损伤。因此,保障孕妇、哺乳期妇女、0-2岁婴幼儿的碘营养充足最为重要。

居民食用加碘盐后碘性甲亢病人是否会增多?

近年来,有些临床医生发现医院看病的病人中,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多了。卫生部碘缺乏病专家咨询组认为,这些甲亢患者并非都是碘性甲亢,碘性甲亢只占很少部分。全民食盐加碘实施后1-5年内碘性甲亢的发病率增高只是暂时的,一过性的,它最终会下降到食盐加碘以前的水平。在补碘防治碘缺乏病的各国中,也曾出现类似情况。而缺碘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它影响下一代的脑发育而事关民族素质和社会进步,因此,碘缺乏病防治仍是当前的重点,全民食盐加碘仍是防治的主要策略。对碘性甲亢的特别关注,不应延误,放弃或停止碘盐防治计划。少数一过性碘性甲亢不能与食盐加碘带来的巨大公共卫生效益相比。

哪些人不宜吃碘盐?哪里能买到非碘盐?

甲亢患者?甲状腺炎症患者等极少数人不宜食用碘盐。各县(市、区)都有无碘盐销售点。怎样才能预防碘缺乏病?

由于外环境缺碘,人类需要长期适量补碘,而食用碘盐是补碘的最好载体,安全、有效、经济、方便、持久是我国预防碘缺乏病的最好措施。

碘盐的购买、食用、保存的注意事项

1.要购买有碘盐标志的小袋包装的精制盐。

2.妥善存放,装盐的容器,应避免阳光晒,吸潮和高温,不宜长期存放。3.炒菜、烧肉和煮汤菜等,不宜过早放盐,宜在食物快熟时放入。(包虫病的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包虫病?包虫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早在公元前2698-2599年,祖国医学对该病就有记载:“因种种原因,长成了包块,初起时象鸡蛋一样大,渐渐长大,形似怀孕,几年以后,按压腹部,包块很硬,但又有移动性”。包虫病是由棘球属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或牛羊等食草动物体内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具有地方传播流行特征的慢性寄生虫病,也叫棘球蚴病。

二、包虫病的分型按包虫囊肿寄生部位的不同,包虫病可分为肝包虫病、肺包虫病、脑包虫病等。按包虫囊肿数量的多少,可分为单发性包虫病和多发性包虫病两种。按包虫囊肿寄生宿主的不同,可分为人体包虫病和动物包虫病或家畜包虫病或牛羊包虫病等。按包虫囊肿发生途径的不同,可分为原发性包虫病和继发性包虫病两种。按包虫囊肿性质的不同,又可分为囊型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两种。囊型包虫病是由小绦虫中一种叫做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所引起,泡型包虫病是由小绦虫中另一种叫做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所引起。

三、包虫病有哪些主要危害?

包虫病对人体所造成的直接危害主要是机械性压迫和毒素作用,其危害程度与包虫囊肿的寄生部位、大小、数量、性质及并发症关系密切。

早期包虫病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和体征,随着时间推移,包虫囊肿逐渐增大,开始挤压周围组织器官而出现症状:肝包虫常引起肝区隐痛,坠胀不适,上腹饱满,食欲不佳等;巨大肝包虫可使膈肌抬高压迫肺脏,致使呼吸困难。肺包虫常伴有胸部隐痛或刺痛;巨大肺包虫可由于挤压支气管而引起干咳,也可由于压迫肺组织而产生胸闷气短。其他脏器如脑、肾、心等包虫病,其后果更为严重。

1、包虫感染:包虫合并感染后可形成脓肿,出现全身炎症反应及怕冷、发热等毒血症状,常伴有黄疸、咳嗽、贫血、瘦弱等。

2、包虫破裂:破裂的主要原因是外力挤压,其次是局部震动、感染穿孔与自发性破裂等。①破入胆道:肝包虫破入胆道后,由于囊液涌入肝管会引起剧烈的胆绞痛及寒战高热,多继发感染。如果子囊或内囊碎片堵塞胆道,就可并发阻塞性黄疸,常形成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②破入腹腔:肝包虫破入腹腔后,由于囊液迅速涌入,会立即引起剧烈的全腹膜炎及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而死亡;同时,腹腔中随着囊液涌出大量的原头节也随之洒满腹腔。原头节在没有被体内免疫防御系统杀灭的情况下,原则上一个原头节会生长发育成一个新的继发性包虫囊肿。大量原头节则会在数年以后造成继发散发性多发性腹腔包虫,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拳头;少则几个,多则数以百计。包虫与网膜、系膜、肠管广泛粘连,不仅严重压迫腹腔脏器,且往往产生粘连性肠梗阻及并发感染、穿孔破裂,形成腹腔脓肿、肠瘘等复杂的急腹症。对腹腔散播的多发性包虫需要多次手术摘除,由于大小包虫很多,粘连广泛,难以彻底清除。③破入肺内:肝顶部的包虫,由于肝组织的阻力而向肝的膈面增大,逐渐突出于肝表面并推挤膈肌向胸腔内膨出。当包虫合并感染,产生粘连和炎症浸润时,可使包虫穿通膈肌破入肺内,形成肺脓肿及支气管瘘而咯脓痰,常带有子囊及内囊碎片。如果脓痰被黄染,则表明已经形成肝管—包虫囊—支气管瘘,后果很是严重。④破入支气管:肺包虫破入支气管后,由于囊液涌出会突然发生呛咳而咯出水样囊液,其中往往带有小子囊或内囊碎片,也可查到原头节。⑤破入胸腔:肺包虫破入胸腔后会产生大量的胸腔积液,病人会突然高热、呼吸困难或发生过敏反应等。

3、血行转移:原头节或泡型包虫的脱落组织及碎片可潜入血循环而发生其他器官包虫病,特别是由肝包虫转移的继发性肺包虫和脑包虫最常见。

4、门静脉高压:巨大肝包虫多合并门静脉高压,具体表现为肝、脾增大、腹水、浮肿、腹壁静脉曲张及衰竭、消瘦等。

一、什么是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布病是急性传染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为乙类传染病。

感染布病的家畜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人由于接触患病的牲畜或污染物而感染发病,能引起全身多个系统的损害,尤其是骨关节系统的损害较为明显,而且容易由急性转为慢性。

人患布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全身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等。牲畜患病可发生流产、死胎、不孕和睾丸炎等症。

该病名称很多,如波状热、马尔他热及地中海热等,俗称蔫巴病、千日病、懒汉病等等。

布病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

布氏菌既侵犯人又伤害畜(牛、羊、猪、鹿、骆驼和犬等),人感染此病主要来自染疫的家畜。人患此病,病期可长达数日、数年、甚至几十年,严重的丧失劳动能力,威胁着广大群众的健康。家畜患布病后出现流产、死胎、不孕、乳腺炎和睾丸炎,牲畜因布病流产高达50——80%,乳肉产量减少各占15—20%,并影响皮、毛质量,严重地影响畜牧业发展。

二、人是怎样患布病的 1.布病的主要传染源

患布病的动物是布病的传染源。羊、牛和猪,是人布病的主要传染源,鹿、犬等其它动物居次要地位。我国大部分地区羊、牛是主要传染源,少数地区猪为主要传染源,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养鹿业比较发达地区,鹿是主要传染源,而人与人发生传染则罕见。2.布病的传播因子

布病家畜的流产物、阴道分泌物、乳汁、肉类、皮毛、尿、粪便及被污染的土壤、水、饲料等均可含有布氏菌,称这些含有布氏菌可以起到传播作用的媒介物为布病传播因子。

其中布病牲畜的流产物是造成布病流行的主要传播因子。3.食用布病家畜的乳及其乳制品易患布病

因布氏菌常在家畜乳腺中繁殖形成乳腺炎,乳汁中含布氏菌。布氏菌随病畜乳排出体外,病畜排菌时间有的几个月,甚至可长达2年以上。这样含有布氏菌的乳汁,可使食用者感染,所以对乳汁进行灭菌处理并保持消毒后乳汁清洁,对预防布病是很重要的。

4.加工布病畜的肉类可直接接触感染 布病畜的肉和内脏有布氏菌存在。而且可在肉中存活4个月,在腌肉和冻肉中可存活15—45天。因此厨师、售货员,在切割、清洗制作过程中如不注意防护,易被感染。

5.皮毛加工和收购人员易患布病

布病疫区生产的羊毛、羊皮容易沾染布氏菌,尤其新剪下的羊毛和流产羔皮,死羔皮危险性更大。

6.布病疫区被病畜污染的水也能传播布病

布病动物的排泄物(粪、尿)和分泌物,可以直接或借着蹄爪而污染水源(湖、河)。也可因雨水冲刷或大风扬起的尘土污染邻近地区的水源。7.哪个季节布病的发病率高

布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般以4---8月发病居多。8.患布病与性别、年龄及职业的关系

任何年龄的人均可感染布病,而且与性别、年龄无关,主要取决于接触传染源和病原体的多少。因为中、青年是主要劳动力,接触病畜多,感染布氏菌的机会就多,故患病多。并有明显的职业性,兽医、皮毛工人、牧民感染率比一般人高。但每年都有因喝牛奶、涮羊肉、吃肉串患布病的病例。

三、布病的临床与治疗

1.布氏菌侵入机体后会引起哪些损害

布氏菌侵入机体,几乎所有的器官和组织都可被侵犯。其中最常见的有肝、脾、淋巴结等器官以及运动、生殖、血管和神经系统。2.布病患者有哪些主要临床表现

发热,多汗,乏力,骨关节疼痛和肝、脾及睾丸肿大等。3.治疗布病要遵循哪些原则

(1)早期用药,彻底治疗

(2)合理选用药物及用药途径

(3)综合疗法

(4)中西医结合四、怎样预防布病 1.我国布病防制措施

布病防制工作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在技术措施上,畜间采取:“因地制宜、免疫、检疫、病畜淘汰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人间抓好“三早”,即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理。基本方法是控制和清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及畜群。

2.为什么要对家畜进行布病检疫

家畜进行布病检疫是针对传染源的措施之一,一方面为了及时检出患病家畜,查清疫情的程度和分布范围,掌握其流行规律和特点,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为了杜绝传染源的输出和输入,保护清净地区不受污染,达到有计划地全面防治布病。

3.在疫区内检出的布病畜应怎样处理

疫区内各种家畜均属被检对象,检出的布病畜一律不准外出,原则上一律屠宰做无害化处理,对少数经济价值极高的动物允许严密隔离鉰养,培育健康后代逐渐处理。

4.健康家畜怎么办

布病检疫阴性的家畜必须用布氏菌苗免疫,S 2菌苗是我国畜间防治布病的主要菌苗,目前多用口服法接种,此法安全可靠,甚至可以用于孕畜。羔羊5个月龄,牛犊、仔鹿8个月龄后均可应用。

5.布病牲畜流产物污染的场地应怎样消毒

被布病畜流产的胎儿和羊水污染的场地,用10—20%石灰乳或10—20%漂白粉乳浸透垫草和地面。如流产发生在室内,流产物很容易污染衣物和其它物品,除上述方法外,被污染的物品也应当用1—3%来苏溶液,1—3%漂白粉上清液或0.3%新洁儿灭溶液或0.1—0.4%二氯异氰脲钠水剂等消毒。6.如何把好布病畜的输入关

为防止引进布病家畜,在购买和调运牲畜时应从非疫区购买和调运。如必须从布病疫区调运,必须在无布病的乡或场购买。

调运牲畜,尤其是跨越县、省境调运牲畜时,应当有组织地在兽医部门的指导下进行严格的检疫,不得私自交易和调运。调运牲畜必须具备检疫或免疫证。7.为预防布病应怎样加强家畜的管理和个人防护

管理好家畜,要做到如下三点:一是饲养家畜要圈养,集体或统一放牧;二是人畜分居,无论是成畜还是幼畜,都不要放入室内饲养。牧区在产羔季节千万不要把牲畜放在毡房内,小孩不要和羔羊玩耍;三是建产羔室,饲养牲畜的单位,其中包括养畜专业户,应建立产羔室,在室内产羔接羔,产羔室内应备有防护服、消毒液、肥皂、面盆、毛巾等。8.认真执行疫情报告制度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疫病预防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疫情后,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并报给上级行政、专业部门。

五、急性期布病治疗方案

方案一:

1、四环素类抗生素并用链霉素

常用四环素,每日2克,分四次口服,21日为一个疗程,可再重复1-2个疗程,一般疗程间隔5-7天。

链霉素,每日1克,分两次肌注,14-21天为一疗程,一般应用两疗程。

2、利福平并用强力霉素

利福平每天600-900毫克,分两次口服,并且每天口服强力霉素200毫克,连续用药6周。

方案二:

头孢曲松钠并用阿奇霉素

头孢曲松钠,每日2克,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每日0.5克,口服,15天为一疗程,可用1-2个疗程,疗程间隔5-7天。

以上两个方案应配伍中药治疗。

东坪卫生院地方病防治知识试题

姓名:

性别:

年龄(岁):

一、名词解释

1、包虫感染:

2、门静脉高压:

3、鲁氏菌病: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写入方框内)1.甲状腺激素合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是(选1项)□ A.锌 B.钙 C.碘 D.钾 2.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是促进(选3项)□□□ A.体格发育 B.脑发育 C.抗过敏 D.免疫力 E.肺呼吸 F.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3.天然食品中哪些含碘量较高(选4项)□□□□

A.菠菜 B.萝卜.C.芹菜.D.西红柿.E紫菜 F.黄瓜.G海带 4.人体缺碘的最主要危害是什么?(选1项)□ A.偏瘫 B.影响智力和生长发育 C.头痛 D.腹胀 5.缺碘影响大脑发育的两个关键时期是(选2项)□□ A.成人 B.小于2岁 C.2-3岁 D.7岁 E.出生前 6.消除碘缺乏病最根本的措施是什么?(选1项)□ A.服碘油丸 B.食盐加碘 C.吃药 D.锻炼身体

7.碘缺乏病是由于土壤和水缺碘,导致食物、动物缺碘而造成人体长期碘摄入不足,请选择补碘时间(选1项)□

A.5年 B.10年 C.50年 D.世代

8.下例哪些人群买盐时要注意买“无碘盐”标记盐(选2项)。□□ A.生活在高碘地区 B.甲减 C.甲亢 D.肾炎 E.高血压 9.在江苏境内购买合格加碘盐包装袋上印制的商标是(选1项)□ A.淮盐 B.加碘盐 C.淮牌 D.无商标 10.食用不合格食盐可能导致(多选题)□□□□

A.腹痛 B.腹泻 C.四肢麻木 D.死亡 E.无严重影响

第二篇:地方病氟中毒防治教案

地方病氟中毒防治教案

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氟中毒。2知道如何防治氟中毒。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程

地氟病的防治,直接关系到地氟病区的公共卫生安全和群众的生命健康、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地氟病防治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地氟病防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议事日程,进行地氟病预防工作。

二、什么是地氟病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正常成人体内共含氟 2.6克,占体内微量元素的第三位,仅次于硅和铁。适量的氟对哺乳类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是十分必要的。一定的摄入量对身体有益,但是人体氟摄入量每天超过6毫克,就能引起氟中毒。在一定地区为地方性氟中毒,也叫地氟病。

三、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什么是氟中毒?

二、地氟病有哪些危害性

地氟病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它是世界上也是我国分布最为广泛、危害极为严重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周身性慢性中毒性地方病。它不仅损害牙齿,轻者出现氟斑牙(黑牙齿),而且损害骨骼(摄入过多氟可影响体内氟、钙及磷的正常比例,形成较易沉积的氟化钙,引起骨密度增加、骨质变硬、骨质增生,肌肉、肌腱及韧带附着部位特别明显,骨皮质及骨膜增厚,表面凹凸不平,韧带钙化、椎间管变窄),引起骨关节的疼痛,较重者呈现关节僵硬及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呈现躯干变形和瘫痪(氟骨症),以致造成终生残废。氟中毒还能引起心血管、中枢神经、内分泌、视器官、皮肤等各组织器官的全身性疾病

三、总结

第三课时

一、复习

氟中毒有哪些危害?

二、地氟病的类型和分布

地氟病有饮水型、燃煤型两种。我国与地氟病相关的县市有1306个,病区村15万多个,病区人口1.12亿。氟斑牙患者4066万例,氟骨症病人260多万例。其中,燃煤型病区比饮水型少,但病情较为严重平均氟斑牙患病率高达52.2%,氟骨症患病率高至4.32%。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最重的是贵州、湖北。

世界煤氟均值为80毫克每公斤。我国是200毫克每公斤。根据采样分析,我市燃煤含氟大多在418毫克每公斤以上,我市富有的石煤,氟含量竟高达1795毫克每公斤。用这些煤炭烘烤的辣椒氟含量可高达345.40毫克每公斤,玉米 276.5毫克每公斤,萝卜143.2毫克每公斤,用此煤烘烤大白菜24小时可使其含氟210.4毫克每公斤,用石煤烧开水后,水氟可增加10倍。我市氟病区居民室内空气氟含量一次采样在0.010至0.274毫克每立方米(国家空气氟卫生标准居民区大气含氟量一次最大允许浓度为0.02毫克每立方米,日平均浓度为0.007毫克每立方米)。由于我市收获季节多雨,居民用含氟高的煤烘烤粮食及食品。人体食入这种烘烤的食品、粮食及吸入室内受高氟污染的空气,造成煤烟污染型氟中毒、形成煤烟型氟病区。

四、小结

第四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地氟病防治进展

地氟病是一种可防不可治的地方病。自从1916年国外专家发现氟斑牙以来,在防治方法上至今仍未取得新的突破。

搞好第一级预防至关重要,减少氟的摄入量是根本性的预防措施。地氟病是以地质条件为基础,结合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导致的地方病,致病的因素十分复杂。地氟病是“穷病”,穷困或许是最重要的病因,地氟病区都是贫穷、落后地区;营养状况生活水平也是地氟病流行的重要因素;文化教育和卫生与地氟病有直接的关系。缺乏基本卫生知识,传染病难以控制,人群体质低下,抗病能力就差。文化教育的水平直接制约生产、生活和健康的水平,它是衡量一个地区人口社会素质的重要标志。在兼用社会科学、社会医学的知识基础上,采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一起抓,从点到面地开展综合防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氟煤烟污染食物和空气的病区应以改灶防污染为主。做好预防不仅能控制新发,而且对原有的氟骨症患者也可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一是采取切断氟源,降低总摄氟量。由于过量摄入氟是地氟病的直接原因,而氟的来源又是多方面的,因此首先必须切断氟源,降低总摄氟量,即采取改炉灶的措施把煤烟通过烟囱、管道引出室外,使其稀释于2.5米以上的大气层,把人体每天从食物、空气等方面摄入的总氟量降至允许范围内(不超过4毫克)。

三、当前地氟病防治应采取的措施

第三篇:地方病总结

王家村小学2009年春季地方病防治工作总结

为提高我校学生对碘缺乏病的防治知识的认识,根据市、区——碘缺乏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我校的地方病主要为“碘缺乏病”。长期以来,虽然经过一系列综合防治,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成效,但人们对碘缺乏病的防治意识还比较薄弱,对“食盐加碘”在碘缺乏病防治中的重要性认识还不是很充分,这就需要从学校抓起,从小学生抓起,进一步强化防治认识,最终消除碘缺乏病。因此,我们从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入手,落实专人负责学校“碘缺乏病防治”教育工作。

二、扎扎实实,开展工作

碘缺乏病的防治工作,在我校主要有两项任务,第一是对师生进行“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增强防治意识;另一方面就是加强学校食堂食用盐管理,做到食用盐符合加碘盐规范。为此,我们重点抓了下面几个方面工作:

1、坚持把碘缺乏病防治教育工作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安排了专门的课程 防治的教学。

2、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要渠道作用,学校要求将地方病防治列入健康教育课,坚持把碘缺乏病有关知识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纳入课堂教学,在上好“碘缺乏病防治教育课”方面,做到了“四有”即:有教师、有教学内容、有教学时间、有教案,“碘缺乏病防治教育课”率在四至六年级达100%,学生对碘缺乏病防治知晓率达到95%以上。使学生了解了碘缺乏病及其危害,以及碘缺乏病的防治主要就是食用碘盐,明白了使用正规碘盐的重要意义。

3、开展对比实验,加强学生认识。在镇卫生院相关专业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我校在五年级班开展了对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明白碘的重要性。

4、结合此次 “防治碘缺乏病”活动,通过向学生发放宣传资料的形式,宣传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告知家长及学生,动员教育前后的实验对比,提高了学生的知晓率。学生及家长购买碘盐,正确识别合格碘盐,拒绝伪劣碘盐,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我校共向学生发放了宣传资料,然后通学生带动周围的家庭妇女,大家共同阅读宣传资料,了解防治碘缺乏病的重要意义,是宣教活动做到“以点带面,四两拨千斤”之功效。

5、严格学校食堂食用盐管理,坚决杜绝伪劣碘盐。对学校食堂食用盐管理,我们一方面是严格购买渠道,坚持到正规商场、商店购买,并做好进货记录;另一方面是落实专人进行经常性检查。

6、我校以“防治碘缺乏病”为主题,张贴宣传画2副,办专题黑板报一期,使防治碘缺乏病工作的氛围洋溢于校园的各个角落。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对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继续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积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碘缺乏病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和健康课教师培训工作,扎实开展好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工作,通过继续广泛宣传动员,逐步形成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健康教育模式,把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工作引向深入。

王家村小学 2009-7-5

第四篇:浅论地方病

浅议地方病

摘要: 简述地方病的概念,通过自然疫源性(生物源性)及化学元素性(地球化学性)两个方面分析地方病的成因,科普我国常见的地方病及其现状,并提出防治地方病的措施,让人们可以通过调节人类自身的行为来预防地方病,能够更加科学、健康地生活。

正文: 1. 地方病概述:

地方病是指具有严格的地方性区域特点的一类疾病。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不同的地方病发生,有的地区可多达五、六种,受威胁人口多达4.2亿多。地方病主要发生于广大农村、山区、牧区等偏僻地区,病区呈灶状分布。地方病在一定地区内流行年代比较久远,而且有一定数量的患者表现出共同的病征。地方病分为化学性地方病和生物性地方病。化学性地方病又称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人的生长和发育同一定地区的化学元素含量有关,出于地质历史发展的原因或人为的原因,地壳表面的元素分布在局部地区内呈异常现象,如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等,因此,在当地居民人体同环境之间元素交换出现不平衡;人体从环境摄入的元素量超出或低于人体所能适应的变动范围,就会患化学性地方病。

2. 地方病成因:

化学元素性地方病

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优劣将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状况。地质环境中的微量元素通过土壤-水-植物-食物-人体这个食物链进入人体,在极端的情况下,由于某一元素(或某几种元素)含量不足或过剩的结果,导致人体内环境稳定性调节紊乱,产生严重的功能障碍,并使一定数量的人群,患有共同的病症,引起地方病的产生。地方病是在某一特定地区,与一定的地质环境有密切关系的疾病。从环境地质学角度来看,地方病是由于地壳中元素分布不均匀,某些地区某种或某些元素严重不足或显著偏高所造成的。在一定的生物地球化学省境内,就产生生物地球化学地方病。一般分为“正的生物地球化学省”与“负的生物地球化学省”,前者是由于在该地带内某些元素含量过高造成的,后者是由于在该地带内某些元素含量过低引起的。生物源性地方病

病因为微生物和寄生虫,是一类传染性的地方病,包括鼠疫、布鲁氏菌病、乙型脑炎、森林脑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肺吸虫病、包虫病等。化学元素性。生物源性地方病分布和宿主的生活习性等关系更为密切,因而形成在分布地带、纬度及流行季节的不同特点。生物源性地方病的疫源地会由于社会进步和经济开发而日趋缩小,但是也会由于交通便利和人口流动等社会因素使某些生物源性地方病扩散,如登革热、军团病已开始传入或在威胁中国。又如新疆本不存在流行性出血热,但是随着褐家鼠通过人员流动被带至哈密、大河沿和乌鲁木齐,而成为新的自然疫源地。

3. 我国常见的地方病:

中国国家重点防治的地方病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氟中毒、大骨节病、克山病、鼠疫和布鲁氏菌病7种。

目前,我国有5.1亿人口生活在缺碘地区,占全世界总缺碘人口的一半,据统计我国 1000余万智力残疾人中80%以上是由碘缺乏造成。全国有10万多个村庄在高氟区,而大骨节病的受威胁人口超过1亿,克山病受威胁人口也在7000万以上。从病种上看我国共有70余种地方病,其中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地甲病、克汀病)鼠疫、布氏杆菌病、地方性氟中毒被列为国家重点防治病种。经过建国后半个世纪的努力,我国各地建立了各级地方病防治机构,开展了大规模群防群治工作,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国80%省、市(区)实现了全民食盐加碘,氟中毒病区中50%以上中、重度病区完成了改水降氟任务,血吸虫病人数下降了42%,其中急性感染病人下降了91.8%,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病情稳中有降。

控制和根治地方病比起其它类疾病的防治要困难的多,特别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不少地方近年来都出现了地方病的回升情况,因此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努力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控制地方病的危害。

4. 地方病防治:

地方病防治工作是造福人民的事业,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关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重视地方病防治工作。

在防治地方病的法规工作上,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方针、政策、规定,对地方病的防治工作进行法规调整,它们是:《全国地方病防治工作规划》、《卫生部关于完善地方病防治工作达标考核验收办法的通知》、《卫生部关于加强领导严格控制鼠疫疫情发展的几点意见》、《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卫生部关于当前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情况的报告》、《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条例》、《麻风病联合化疗及评价标准》、《基本消灭麻风病考核验收办法(暂行)》、《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规划纲要》等。对于地方病防治,我们需要: 1.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健康教育是地方病防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大众传播和教育手段,向社会、家庭和个人传播地方病防治的有关知识,促进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开展健康教育具有有利条件和优势。医务人员具备有丰富的医学知识,病人和社会人群信赖他们,因而他们的宣传更具有说服力。2.建立信息公开制度

建立信息公开平台,发布地方病防治工作信息,宣传国家相关政策。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工作信息,回答媒体和公众关心的有关问题,防止诸如地方病疫情突发时的信息失真引起群众心理恐慌,引导群众关心,参与地方病防治工作。

3.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形成群防群控的社会氛围

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举办预防医学(地方病)专业本科或研究生起点的学历、学位班,确定重点项目进行集中攻关。举办多层次的专业培训班、研讨会、考察队,培养一批实用型、应用型,肯于吃苦,勤于风险的基层地方病专业技术人才。将地方病的防治知识列入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使学生树立防病意识,摈弃落后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从根本上改变致病因子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4.搞好制度和机制创新,使地方病防治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

地方病的防治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政府行为的利民工程,要充分调动地方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积极性,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多渠道筹措资金,切实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加快地方病防治进程。参考文献:

[1] 贾红霞等.地球化学环境与常见地方病[J],1672-9064(2010)02-0046-03 [2] 曲蛟等.地球化学环境与地方病[J],1672-4569(2004)02-0028-04 [3] 赵帆.地方病防治工作浅析[J],1008-5149(2009)02-0141-01

第五篇:地方病工作汇报

篇一:2011-2014年地方病工作总结 杜庄小学2014年地方病防治工作总结

本,在卫生部门的重视、大力支持下,我校把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校重要工作,在不懈努力和抓落实的过程中,我校学生、教师、家长掌握了基本的地方病防治知识,形成了健康观念,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地方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不断提高。

一、加强领导

为了使健康教育工作广泛深入的开展,我校成立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对全校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协调、督促、检查。各班根据学生实际和年龄特点,制定了教学计划、活动记录、工作总结。同时也抓住宣传这个阵地,充分利用学校的黑板报、宣传标语、校园广播、等宣传设施,对健康教育特别是地方病防治知识进行宣传。

二、多渠道宣传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要渠道作用,学校将地方病防治列入健康教育课,坚持把碘缺乏病和地氟病有关知识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纳入课堂教学,在上好“碘缺乏病和地氟病防治教育课”方面,做到了“四有”,即:有教师、有教学内容、有教学时间、有教 案。使学生了解了碘缺乏病和地氟病的危害,明白了使用正规碘盐和防氟降氟的重要意义。

2、通过向学生发放宣传资料的形式,教师从网络等地方搜集地方病知识印发给学生,宣地方病病防治知识,告知家长及学生。动员学生及家长正确购买食用碘盐,认识防氟降氟的意义,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我校共向全校学生发放了宣传资料,然后通过这些学生带动周围的村民,大家共同阅读宣传资料。

3.学校加强校园附近地段标语宣传,书写、悬挂防氟标语,校园内开辟专门报栏张贴宣传图画及知识、各班级教室内张贴卫生小知识。

4、号召学生写好一篇与防治地方病健康教育有关的作文。为使宣传活动进一步深化,学校安排高年级学生写好一篇地方病防治相关的作文,强化学生对地方病知识的识记。

三、卫生部门大力支持

为使地方病防治工作顺利开展,市疾控中心及龙头山镇卫生院疾防人员多次到学校,为学生进行健康检查,发放碘缺乏病及地氟病宣传资料,适时对学生发放地方病调查问卷,给予学校宣传资金支持,促进了学校健康教育的有序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对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继续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积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地方病课程设置和健康课教师培训工作,扎实开展好健康教育工作,通过继续广泛宣传动员,把健康教育工作引向深入。杜庄小学

2014年12月杜庄小学2013年地方病防治工作总结 为提高我校学生对碘缺乏病的防治知识的认识,确保在2013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根据《地方病防治项目健康教育实施方案》,我校开展了防治地方病——碘缺乏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我校辖区的地方病主要为“碘缺乏病”。长期以来,虽然经过一系列综合防治,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成效,但人们对碘缺乏病的防治意识还比较薄弱,对“食盐加碘”在碘缺乏病防治中的重要性认识还不是很充分,这就需要从学校抓起,从小学生抓起,进一步强化防治认识,最终消除碘缺乏病。因此,我们从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入手,落实专人负责学校“碘缺乏病防治”教育工作。

二、扎扎实实,开展工作

碘缺乏病的防治工作,在我校主要有两项任务,第一是对师生进行“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增强防治意识;另一方面就是加强学校食堂食用盐管理,做到食用盐符合加碘盐规范。为此,我们重点抓了下面几个方面工作:

1、坚持把碘缺乏病防治教育工作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安排了专门的课程——体育锻炼/健康教育课,开展对碘缺乏病防治的教学。

2、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要渠道作用,学校要求将地方病防治列入健康教育课,坚持把碘缺乏病有关知识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纳入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了碘缺乏病及其危害,以及碘缺乏病的防治主要就是食用碘盐,明白了使用正规碘盐的重要意义。

3、开展对比实验,加强学生认识。在澄江红十字医院相关专业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我校在五年级二班开展了对实验,通过教育前后的实验对比,提高了学生的知晓率。

4、结合此次 “防治碘缺乏病”活动,通过向学生发放宣传资料的形式,宣传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告知家长及学生,动员学生及家长购买碘盐,正确识别合格碘盐,拒绝伪劣碘盐,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

5、严格学校食堂食用盐管理,坚决杜绝伪劣碘盐。对学校食堂食用盐管理,我们一方面是严格购买渠道,坚持到正规商场、商店购买,并做好进货记录;另一方面是落实专人进行经常性检查。

6、我校以“防治碘缺乏病”为主题,张贴宣传画2副,办专题黑板报一期,使防治碘缺乏病工作的氛围洋溢于校园的各个角落。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对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继续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积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碘缺乏病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和健康课教师培训工作,扎实开展好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工作,通过继续广泛宣传动员,逐步形成教师 学生 家长 社区共同参与的健康教育模式,把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工作引向深入。杜庄小学

2013年12月杜庄小学2012年地方病防治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晋中市和昔阳县教育局、卫生部门等的重视下,我校把健康教育工作作为作为学校重要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大力抓工作落实,使我校学生、教师、家长掌握了基本的地方病、传染病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形成了较强健康观念,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加强领导

我校把健康工作列入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使健康教育工作广泛深入的开展,我校成立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兼职健康教育教师担任副组长,对全校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协调、督促、检查。各班根据学生实际和年龄特点,制定了教学计划、活动记录、工作总结。同时抓住宣传这个阵地,充分利用学校的黑板报、宣传标语、校园广播等宣传设施,对健康教育特别是地方病防治知识进行宣传。

二、主要措施

1、将碘缺乏病和地方性氟中毒病的预防列入教学内容。要求健康教师将地方病防治列入健康卫生课,每周用一课时向学生讲解宣传地方病知识,重点是碘缺乏病、地方甲状腺肿大和地方性氟中毒病。通过课堂上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地方病发病症状,发病原因及如何防治的知识,提高地方病防治知识的普及率。

建阳市地方病防治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专家: 下午好!碘缺乏病(idd)、饮水型地氟病是危害我市广大人民的地方病,我市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在卫生、发展改革、财政、盐业、水利、教育、妇联、残联、工商、质监等部门密切配合下,通过广大卫生工作者和相关部门人员的共同努力,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碘缺乏病方面,我市于1991年11月经省、地的考核验收,达到国家基本控制标准;1999年6月经省卫生厅组织考核验收达碘缺病消除标准,2009年通过了市级组织的国家消除碘缺乏病考评;地氟病方面,我市3个饮水型地氟病高病区童游镇七姑村松原自然村、麻沙镇新坪村、麻沙镇留田村三组进行了改水,经过多年的病区地氟病病情监测未发现新病人,3个高病区自然村饮用水监测全为合格低氟饮用水。现将我市地方病防治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下,全市11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90个村,163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92589,总人口337565人,以汉族为主。总面积33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9671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地处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8.1℃,年年平均相对湿度82%,年降雨量平均1742毫米,境内最高海拔1836米,大部均在400米以下。境内居民以大米为主食,副食均以自产为主,海产品较少,饮用水源有井水、泉水、河水等类型。水碘含量偏低,为3.41ug/l。我市有 2个乡(镇)先后查出是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共有病区村3个,其中轻病区村1个,中病区村2个病区人口497人,呈点状分布,属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

二、我市地方病病防治现状:

(一)、碘缺乏病防治:

全市卫生机构数为268个,市直医疗卫生单位4家,乡镇卫生院12个,村卫生所193个,个体诊所59个。全市从事地方病防治专业兼职工作人员18个,市、乡、村三级防疫网络健全。近年来,我市地方病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和省、地业务部门的大力关心、指导和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和南平市“十一五”地方病防治规划2005-2010年终期考核评估方案,通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全市地方病防治工作任务。

建阳市曾是省碘缺乏病的重点病区之一,碘缺乏病流行时间较长。1982年对全市地方性甲状腺肿病情况进行调查,患病率17.66%。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碘缺乏病防治工作,1984年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供应碘盐工作,采取食用盐加碘为主,普服碘油丸为辅措施对碘缺乏病进行综合防治。在卫生、盐业、残联、妇联、质监、教育等部门和广大地方病防治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碘缺乏病患病率从17.66%,下降至1.07%;7-14岁青少年甲状腺肿大率从29.58%,下降至11.76,居民的碘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1991年11月通过省卫生厅组织的地方性甲状腺肿考核验收,达到国家基本控制地甲病标准目标。1999年6月通过省卫生厅消除碘缺乏病家阶段目标评审组评估考核。2005年开始实施我市2005-2010年地方病防治规划,2008年组织碘缺乏病监测,结果表明: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0.91%(能触摸法),尿碘中位234.9ug/l,小于50 ug/l仅占2.38%,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9.3%。全市甲状腺肿大率、尿碘中位数、合格碘盐食用率等各项综合指标已达国家碘缺乏病消除标准的要求;2009年顺利通过了市级组织的国家消除碘缺乏病考评。

(二)、地氟病防治:

199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有关部门相互合作对我市3个饮水型地氟病高病区童游镇七姑村松原自然村、麻沙镇新坪村、麻沙镇留田村三组3个高氟地区进行了改水,3个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于1990年达到基本控制标准。2006、2007年建阳市卫生防疫站对3个病区村降氟改水工程开展质量监督、检测,并对6个村开展高氟水筛查,新坪、留田病区改水工程运转良好,松原病区村原改水工程已损毁,村民饮用山泉水、井水及河水,部分井水超标,筛查村未发现高氟水。2010年松原村争取各方资金又进行了改水,确保了村民饮水安全。健康教育方面,在我市3所小学及病区村开展地方病健康教育干预工作,不断提高了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三、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组织领导

根据省2005-2010年地方病防治规划要求,综合我市地方病的流行特点和现状,制定了我市2005-2010年地方病防治规划,为做好我市地方病的防治工作,我市成立了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由卫生、发改、财政、盐业、质监、教育、工商、水利等十几个部门组成,在市卫生局设地病办,卫生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市卫生防疫站站长担任副主任,市卫生局制定地方病防治技术方案,市卫生防疫站制定细化各防治工作规划,开展分类指导的原则。市政府将地方病工作纳入政府“十一五”目标管理规划,建立了“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可持续消除地方病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全民食盐加碘的防治措施。同时建立每年地方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部门职责,把碘缺乏病、饮水型氟中毒病防治作为我市地方病防治的中心工作,市政府每年召开地方病防治工作专题会议,安排部署防治工作,落实各项防治工作任务,使地方病防治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划化的轨道,切实落实各项综合性防治措施,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形成了群防群治的良好工作环境,有效保障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加快地方病防治进程。市卫生防疫站还成立了地病科,并配置2名专业技术人员专门从事地方病防治工作,每年根据上级计划派员参加上级举办的地方病培训;同时,不断防治机构增加的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等能满足防治工作的开展和需要,每年有中央转移支付项目经费能足额拨付到市卫生防疫站。

(二)加强盐业市场监管:

合理设置食盐销售二级网点,在13个乡镇设置销售网点20个,城区4个,并通过二级销售辐射全区居民。据统计,2004年至2010年全区碘盐销量分别为1127 吨、1235吨、1221吨、1142吨、1242吨、1345吨、1320吨保证足量供应碘盐。为进一步加强对食盐走私的监控和打击,组织工商、质监、盐业、卫生等部门进行盐政执法检查,对食盐市场进行经常性的巡查,形成对生产、流通和销售市场全过程的监控,有力地打击食盐的走私活动。

(三)监测与防治

1、开展病情监测。按照省卫生厅碘缺乏病、饮水型地氟病病情监测要求,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开展监测工作:(1)碘缺乏病病情监测,加强监测过程的质控,确保监测的质量。按省卫生厅开展碘缺乏病病情监测工作要求,我市制订了我市的实施细划,完善了监测方案。组织开展碘缺乏病的监测,加强监测过程的质控,确保监测的质量。2005年开展病情监测,随机抽取全市小学30所,对8-10岁的小学生甲状腺肿大率调查1200人,甲状腺肿大率为1.92%;采取尿样标本210份,尿碘中位数212.4 ug/l,采集学生家中盐标本210份,合格率99.5%。2007年开展病情监测,随机抽取全市30所小学,对8-10岁的在校学生甲状腺肿大率调查1200人,甲状腺肿大率为0.92%,采集尿样标本210份,尿碘中位数234.9 ug/l,采集学生家中盐标本210份,合格率98.39%。开展学生碘缺乏病知晓率调查,对村民家碘盐进行监测,并对部分家庭主妇的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进行调查。通过宣传,不断提高了居民碘盐食用率,有效控制了碘缺乏病的发生。通过近年来的监测数据表明我市居民碘营养均处于适宜状态。

(2)饮水型地氟病病情监测,2006-2010年每年开展童游镇七姑篇三:地方病防治工作总结 地方病防治工作总结

为提高我校学生对地方病防治知识的认识,根据有关文件精神,我校开展了防治地方病宣传教育工作。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我校的地方病主要为“氟中毒”。长期以来,虽然经过一系列综合防治,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成效,但人们对氟中毒的防治意识还比较薄弱,对改水在氟中毒防治中的重要性认识还不是很充分,这就需要从学校抓起,从小学生抓起,进一步强化防治认识,最终消除氟中毒病。因此,我们从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入手,落实专人负责学校“氟中毒防治”教育工作。

二、扎扎实实,开展工作 氟中毒病的防治工作,在我校主要有两项任务,第一是对师生进行“氟中毒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增强防治意识;另一方面就是要求学生向家人及附近的家庭主妇搞好宣传。为此,我们重点抓了下面几个方面工作:

1、坚持把氟中毒病防治教育工作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安排了专门的课程——体育锻炼/健康教育课,开展对氟中毒病防治的教学。

2、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要渠道作用,学校要求将地方病防治列入健康教育课,坚持把氟中毒病有关知识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纳入课堂教学,在上好“氟中毒病防治教育课”方面,做到了“四有”即:有教师、有教学内容、有教学时间、有教案,“氟中毒病防治教育课”率在四至六年级达100%,学生对氟中毒病防治知晓率达到95%以上。使学生了解了氟中毒病及其危害,以及氟中毒的防治主要就是改水,明白了使用水的重要意义。

3、结合此次 “防治氟中毒病”活动,通过向学生发放宣传资料的形式,宣传氟中毒病防治知识,告知家长及学生,动员学生及家长正确、合理的使用水资源。我校共向近100多名学生发放了宣传资料,然后通过这100名学生带动周围的家庭妇女,大家共同阅读宣传资料,了解防治氟中毒病的重要意义,是宣教活动做到“以点带面,四两拨千斤”之功效。

5、我校以“防治地方病”为主题,张贴宣传画1副,办专题黑板报一期,悬挂氟中毒条幅1副,使防治地方病工作的氛围洋溢于校园的各个角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对地方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继续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积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地方病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和健康课教师培训工作,扎实开展好地方病健康教育工作,通过继续广泛宣传动员,逐步形成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共同参与的健康教育模式,把地方病健康教育工作引向深入。

官渡镇中心小学 2011.4

下载地方病培训教案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方病培训教案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培训教案1

    坪营小学继续教育培训讲座材料汇编 培训讲师:仇志钦 培训年度:2011年度 培训学科:教师管理智慧 培训日期:2011.11.8 培训讲师:仇志钦 培训内容: 一、全面了解学生 1、相关情境 (1)情......

    培训教案1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教案 培训时间:2014年6月1日 主讲人:冉启兵 内容: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培训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科研兴教‛、‚校兴科研‛、‚科研强校‛、......

    传染病 地方病 食物中毒主题班会教案

    关于传染病、食物中毒、地方病防控的主题班会教案 七年级四班 张绍兰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对传染病、食物中毒、地方病等有全面的了解; 2、提高学生们对传染病、食物中毒、地......

    地方病预防知识教案[范文模版]

    地方病预防知识教案 下双中学杨国军 教学内容:教会学生预防艾滋病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1、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病毒?2、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3、我们应该如何......

    地方病健康教育计划

    长安区五台卫生院2012年地方病防治 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健康教育工作是地方病防治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提高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改变不良行为、减少发病......

    小学地方病工作总结

    二年级健康教育地方病工作总结 为了加强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正常发育,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在学校的英明领导与支持下,我坚持以人为本,把心交给孩子,牢固树立卫生安全......

    地方病(五篇范文)

    高寨小学地方病防治工作计划 在教育局、卫生部门的重视下,我校把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校重要工作,在不懈努力和抓落实的过程中,我校学生、教师、家长掌握了基本的地方病防治知识,......

    广东省地方病防治规划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厅 关于广东省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5-2010年)的通知 (粤府办[2005]91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