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美术第三册教案
第1课 民间玩具世界
教学重点: 感受民间玩具造型、色彩特点与审美情趣。教学难点: 能用语言描述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教学过程:
1、活动一:教师问:“你发现什么?它们叫什么?” 欣赏课本提供的玩具图例,找出它们的名字。
2、活动二: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A、教师提供“泥、纸、竹、皮、面、木、布”等多种材料,让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B、感受民间艺人心灵手巧及民间艺术特色。
3、活动三:它们“想说”些什么?
A、让学生讨论民间玩具的产地、寓意及有关的故事。
4、活动四:民间玩具美在哪里?为什么?
A、提供描述的感觉词语(如:材料美、装饰美、对称美、质朴、饱满、逼真),玩具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 B、民间玩具造型、色彩特点与审美情趣。
5、活动五:学习民间艺人,可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小玩具或描绘自己感兴趣 的民间玩具。
6、布置作业。
A、尝试收集大家画的民间玩具。B、布置师生共同收集民间小玩具集市。
教学后记:基本能从儿童的角度去欣赏书中的作品.第2课 玩具世界
第 一 课 时
教学重点:
能说出现代玩具的造型、色彩、花纹、材料、玩法等特点。教学难点:
比较民间与现代玩具的造型、色彩、花纹、材料、玩法等特点的异同。教学过程:
1、活动一:分享与表现。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回来与同学分享,并向大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如何玩?
同学们都毫无拘束的交流玩具玩,并且大胆的探讨玩具的特点。
2、活动二:发现与探秘。
我们来到什么地方?你发现了什么?它们叫什么?谁知道他们的故事?它们会动、会说、会唱的秘密在哪里?
通过讨论学生踊跃举手回答问题。
3、活动三:欣赏与描述。
选一件自己喜欢的民间玩具,说说玩具给你什么感觉?什么地方使你这种感觉?
4、活动四:比较与探究。
A、选一件自己喜欢的民间玩具与一件现代玩具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B、探究现代玩具逗趣与科学益智结合的特点。C、探讨玩具功能与审美性的双重作用。
第 二 课 时
5、活动五:创作与评价。
A、用线条设计自己喜欢的、想象中的现代玩具; B、布置小玩具画展。C、提出评价要点,引导评价。D、教师小结。
教学后记:
能画出玩具的基本特征,构图饱满。
第3课 我的玩具伙伴
教学重点:多角度观察与表现玩具。教学难点:运用绘画工具,多角度表现玩具。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1、活动一:分享与观察。
说一说:我的玩具伙伴给我带来的快乐。
看一看:我的玩具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同学的玩具又是什么形状组成的? 摸一摸:我(你、他)的玩具是什么质感?
想一想:看课本,思考小作者是如何表现玩具伙伴的? 2小组汇报。
第 二 课 时
1、动二:欣赏与发现。
看一看:大师想说些什么?作品给你什么感觉?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受?大师是怎样表现物象的?在小朋友的画中,你发现了什么? 想一想:我们准备向大师、小朋友学些什么?
2、活动三:创作与评价。
想一想:我准备用什么工具、材料表现我的伙伴?
画一画:玩具的正面、侧面、背面、、、、、、各有什么形状组成?用什么表现它的质感?
评一评:谁的玩具画得最可爱?
教学后记:
色彩鲜艳,想象力丰富但部分同学画面组织较差。
第5课 巧救小昆虫
教学重点:发挥想像力,为结局描绘一个画面。教学难点:画出与连环画有关联的结局画面。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1、阅读与思考。
教师问学生达尔文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们从哪里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谁?(请同学把自己找到的资料汇报给大家听)。
师出示以下几个小问题:
猜一猜:达尔文说了一句什么话?昆虫会飞到哪里? 想一想:四幅画有什么特点?文字与描绘有什么关系?
2、观察与发现。
找一找:达尔文为什么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他有什么成就与贡献? 看一看:课本中描绘了什么昆虫?它们各有什么形态、色彩特点? 想一想:达尔文如何救出小昆虫? 让同学们讨论编出故事,教师指导。
第 二 课 时
3、联想与创造。
说一说:小女孩手上的昆虫是什么形状、颜色?
想一想:小开创到哪去了?(激发联想——有趣、有意思、有常见的联想)主体 物与背景产生遮挡关系时先画什么,后画什么? 做一做:选择什么材料用具表现?
4、分享与评价。
提出评价目标:谁画的小昆虫最新奇?谁画的故事结局最精彩? 在小组说说,小昆虫的结局。选出最精彩故事结局在班上展示。
教学后记: 学生作品里的昆虫造型丰富。
第6课 可爱的玩具蛇
教材分析:
教材以“制作会跳舞的玩具蛇”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并通过欣赏“生肖蛇”邮票,让学生感受蛇“圆而细长,没有四肢”的形态特征,感受其色彩强烈对比、传统的花纹装饰的美感,感受其内涵。让学生感受以蛇形象设计的平面与立体造型,激发学习兴趣,突出本课“蛇的立体造型设计与装饰”的教学重点。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运用造型元素和手工立体造型方法设计制作“玩具蛇”。
2、过程与方法:①在欣赏中感受作者创造美的情感;②在尝试材料妙用中,发展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美术与科技结合的简单道理;在分享中感受成功乐趣。
教学重点:从平面到立体的设计、装饰过程。
教学难点:①材料的选择与妙用;②纸蛇会跳舞的科学原理。兴趣点:会跳舞的玩具蛇,科学童话故事。观察点:用什么材料设计制作玩具蛇?
教具准备:各种材料制作的玩具蛇。相关工具材料。课件。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新课。
讲“糖葫芦”、“可爱的冰蛇”两个故事并欣赏画面。欣赏课件里的蛇,你认识哪几种蛇?
蛇有什么形态特征?(三角形的头,圆而细长的身体,尖尖的尾巴)
以平面与立体表现的玩具蛇和生肖蛇给你什么感觉(可爱、雅致、有趣、夸张、拟人)
想一想,蛇怎样变,形象才可爱?
二、设计玩具蛇。突破难点。
欣赏老师手中各种玩具蛇,猜一猜,它们是怎样做出来的?
找一找哪些材料像蛇,具有能弯曲、圆而细长的形态特征。哪些材料经过组合,能设计玩具?
试一试:参考教材的制作步骤。也来设计制作一条玩具蛇。想一想:如何装饰才可爱?
三、玩一玩,为什么蛇会跳舞?注意蛇身体的弯曲度与长还有风力短能影响蛇
跳舞的快慢。想一想:小博士的话,玩一玩,这些玩具为什么会动? 讲一讲,有什么样科学道理?
四、评一评:谁做的蛇最有个性,与众不同?
会跳舞,添上漂亮的花纹。造型、色彩花纹、材料的选择与众不同。
课后反思:
学生对花纹的设计有自己的想法,较为理想,都对吹气蛇情有独钟。设计简单的蛇他们反而不感兴趣。但材料选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电风扇的风力下,蛇跳舞的环节处理的较好,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7课 美丽的叶子
教材分析:
落叶是学生司空见惯的自然物象。本课以“形态色彩美的叶子”导入,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身边不起眼的事物,观察叶脉由粗到细、逐级分类、有组织的线而体验自然界线性物象;通过对马蒂斯的作品的欣赏,让学生感受大师其对比的色彩,粗犷的线条,夸张变形的表现物象形态的艺术手法,激发学生大胆运用造型元素表现自己对叶子的感觉。并通过拓印、线描、色绘、剪贴等欣赏与练习,体验各种材料工具技法表现的艺术效果,目的是引导学生开拓材料工具视野,鼓励学生在尝试探究各种方法、技能的同时,体验叶子的形态美、纹理美和自然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综合运用各种平面造型元素和技能表现叶子构成的画面;感受叶子网状纤维纹理的美感。
2、过程与方法:在比较中,体验叶子的形态美、纹理美;在尝试中,体验拓印、线描、色绘、剪贴的不同美感;在展示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尝试发现的乐趣;关注身边不起眼的自然物象。教学重点:尝试与运用线描、色绘或拓印表现叶子形态美、纹理美。教学难点:运用色彩对比和有趣的排列,表现叶子的构成。
兴趣点:比一比,认拾的叶子形状美、色彩美;观察叶子的网状纹理。观察点: 叶子的形状与纹理;体验拓印的尝试过程。教具准备:
师:课件;线描、色绘、拓印、剪贴叶子的范作若干;各式各样的树叶;相关用具。生:收集各种树叶。剪刀、胶水、白纸。教学过程:
一、引趣设疑,导入新课。
出示马蒂斯的作品,取画中一物象让学生猜:这是什么?这幅画给你什么感觉?(从色彩、形状、夸张、变形等方面)你知道画家马蒂斯和他的故事吗?作品中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马蒂斯,也来把我们对叶子的感觉表现出来。板书课题。美丽的叶子请学生仔细观察收集的叶子,讲一讲各种叶子的纹理有什么不同,让我们学学小昆虫,飞到树上看看这些叶子吧。欣赏课件。
二、比较发现,突破重难点。
1、看一看:提供范画,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自主在尝试中找出各种材料工具表现 的技法,激发探究兴趣。如有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可简要演示,如拓印方法。
2、比一比: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落叶,小组进行对称式或均衡式的排列(感受形 式美),看有多少种排列方法。
二、求异创新,创作作品。
你准备用哪种方法来表现叶子?提供作业要求内容:
1、基本要求:运用点、线、色表现一幅“叶子的画面。
2、较高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一幅叶子的画面。
3、个性探究:尝试多种材料和技法,创造性地表现叶子的画面。
四、学生作业。
五、评价拓展,体验尝试发现的乐趣。评一评:谁画的叶子最美?
谁用了新的工具材料来表现美丽的叶子?
谁的纸屑、叶屑收到了垃圾袋里?
课后反思:
本节课准备较充分,学生学得兴味盎然,拓展延伸部分学生表现得非常好,有很多好的妙想妙思。
第8课.想象的鲜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运用造型元素,描绘出线条流畅、平涂均匀的想象中的鲜花世界。
2、过程与方法:① 在欣赏中激发联想; ② 在比较中感受小画家的创造性想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鲜花的形态美、色彩美,激发学生对生活美的追求。在爱护花草树的过程中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造型元素,大胆表现心中花的世界。教学难点:能从花的形态、色彩特征进行创造性想象。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猜一猜。
2、说一说:你认识哪些花?
3、出示课题:《
8、想象的鲜花》
二、欣赏与想象:
1、讲故事。
2、欣赏花的图片。(演示课件)
① 说一说:花的形态,色彩是怎样的?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②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编一个简短的花的小故事)
3、对比欣赏书本的想象绘画与制作图例,(形态、色彩、想象内容)讲解不 同的表现方法。
4、欣赏课件的想象绘画,引发想象。
三、造型与表现:
1、根据一幅你认为最美的花或花的特点、形态展开联想,画一幅想象中的鲜花世界。
2、学生绘画表现。(播放音乐和图片)
四、评一评:
1、你学会了什么?你最喜欢什么?
2、谁的想象力最丰富?谁画的花故事最精彩?
3、进行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第9课给树爷爷画像
教材分析:
树木,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礼物,本教材通过画“树”,不但让学生学会观察、记忆与创作,更重要的是从小懂得注意保护树木,保护好生态环境,是本课的设计意图。运用粗细、疏密的线条表现大树的纹理,是本课重点。教学重点:
运用线条表现大树纹理。
教学难点:运用线性感受,进行大树纹理的表达及画面的构图美。兴趣点:树爷爷的故事,想像中的树爷爷。观察点:树的纹理产生的形式美感。教具准备:各种树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1、说说自己的爷爷是什么样的,课题前面加个树字,树要有多大才会被称为爷爷了解一些树的自然知识。(树的年龄怎样算,树的寿命有多长)知识链接:
把一棵树的树干锯断,就能看到树干横断面上有一圈一圈的年轮。年轮一深一浅的两圈是树的“一岁”。这样两圈两圈的数,数完的数字就是树的年龄。寿命在百岁以上的树木有很多,杏树、柿树能活100岁,柳树、葡萄树能活 150岁,苹果树能活一两百岁,梨树能活300岁,松树能活1000岁,银杏树能活3000岁,巨杉树能活4000岁,猴面包树能活5000岁,最长寿的世界树爷爷大概要算北非加得群岛的一科龙血树,活了8000岁。
2、感受树苍老、古朴等形态特征。
提供老树、小树图片进行比较:树爷爷的纹理有哪些特征?
① 想像:树爷爷外皮像层层的鱼鳞、像长满瘤子的怪兽、像干裂的木地板、像爬行的小蛇。像老人的胡子、像老人突出的筋骨、像老人饱经风霜的双手。② 线的想象:找找树皮上的直线、弧线、波浪线、柔和的线、紧张的线、旋转的线、斜线、流畅的线、断断续续的线、网状的线。
二、课堂发展,画画树爷爷。
欣赏课本图片,你觉得哪幅画最能表现树爷爷的样子?
运用什么线表现“和蔼的树爷爷“凶恶的树爷爷”“滑稽的树爷爷”如何排列、组织线条,才能使画面产生“形式美”? 画一画:看谁的“树爷爷”画得最有趣?
三、展示交流,相互评价。
自评与他评同学们的课堂作业:树干有粗细、纹理有变化、画面较饱满。
课后反思:
通过联想生活中的爷爷,找到了学生的兴趣点,但对于线条的认知,教师的引导还不够。以致学生的线条表现力不够强烈。
第教材分析:
通过绘画,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美,是本课设计意图。教材以一幅色彩鲜艳、具有真实感的蔬菜照片导入本课,激发学生对“我家的菜篮子”的回忆,如蔬菜名字、营养、外形、色彩特点等,体会父母的关怀,生活的美好。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运用线条或色彩表现“菜篮子”与“蔬菜”的形态、色彩特征。
2、过程与方法:①在欣赏中,体验大师对生活美的感受;②在摆设中,体验构图的美感;③在探索中,体验多种物体的前后遮挡画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关注日常生活美,培养环保意识。教学重点:运用线条或色彩表现菜篮子的形态与色彩特征。教学难点:多种物象的前后遮挡关系。
兴趣点:畅谈我家菜篮子,蔬菜摆放构成的活动。观察点:“菜篮子”的形状、色彩及前后遮挡的特征。教具准备:各种蔬菜模型、实物,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法,导入新课。
我家喜欢吃什么菜?(从蔬菜名称、形状、色彩、质感、营养几方面说说)欣赏课本范画,大师画了什么蔬菜?这些蔬菜有什么形态、色彩特征?
二、摆一摆:学习构图。突破难点。
出示准备的各种蔬菜的卡片,让学生在黑板上摆一摆,归纳总结: 如何摆放画面才好看?先摆大的主体物,再添小的搭配物。形状大小前后搭配,色彩搭配美不美?
10课我家的菜篮子
三、把黑板上摆放的蔬菜画一画。
怎么画才能表现前后遮挡?
先画前面的蔬菜,再画遮挡的蔬菜。
先画主体物(注意留出前面物体的位置),再搭配其他物体。
四、拓展延伸,学生创作。
加上篮子应怎样画?可以有几种画法? 教师演示讲解几种篮子的画法。
提请学生注意:菜装在篮子里怎样既可以看到菜又可以用到遮挡的画法。
篮子外面可以画些菜以求画面饱满。
五、展示评价。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难点没有解决好,但构图有进步。有的学生还是存在画的东西太小的问题。
第11课节日的餐桌
教材分析:
中国饮食文化,以其“色、形、味、香”驰名中外。在节日里,家家户户围坐 桌旁,品尝佳肴,感受节日的欢乐,是中国节日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记忆创作的内容,引导学生感知中国饮食文化,体会生活美的情趣。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造型元素,绘画“形美、色美”的中国佳肴。
2、过程与方法:①在收集资料中发现中国美食很讲究“形与色”;②在记忆想像中体会生活的美好;③在共同创作中感受合作的愉快。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合作设计一桌美食佳肴;体会生活美。教学重点:节日美食的记忆想像创作。
教学难点:如何描绘记忆中的美食形与色的细部特征。兴趣点:记忆和欣赏中国地方特色的佳肴美食。观察点:节日餐桌上的美食与色彩。
教具准备:课件;准备一张节日与家人一起共餐的照片。教学过程:
一、回忆节日景象,导入新课。
过节了,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哪些活动?
想一想:节日餐桌上有什么美食?味道、形状和色彩怎么样?
小组互相欣赏大家从家里带来的照片,讲一讲节日秩事。
二、欣赏课件,了解中西美食。
中西美食的比较。
找出中国美食“形与色”的特点及美食照片。
讨论中国各种节日美食特点:如中秋节,有月饼,表示团圆;春节有鱼表示年年有余等。
三、创设节日情境,设计中国美食。
中秋节来到了,我们每人设计一盘美食,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组合成一桌佳肴。提示:形美的设计:佳肴及容器。色美的表达。共享美食:
桌布的色彩怎样配菜才好看;
各小组怎样摆设自己的美食?将每盘菜剪下来,分组摆放,看是用对称式还是均衡式摆设。
各组互相参观“品尝”。体验愉快心情。
课后反思:
学生的的造型能力,还是有所欠缺,故以临摹与想像相结合,才能有一些好的作品出现。总的来说,作业色彩方面进步很大,但创造性还有待发掘。
第12课泥器皿
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感知陶瓷是我国祖先的重大发明之一,它不但是生活用品,也是独具特色的艺术品。通过动手手尝试实践,掌握泥板成型法、盘泥条法和手涅法三种器皿成型法,进行构思与创作,发展形象思维和动手能力,是本课设计意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陶器皿”的形态特征,并能运用“器皿成型”法进行“中空”的器皿构思、制作与装饰。
2、过程与方法:
①在触摸中感受器皿的造型、质材特点; ②在浓度中探索“器皿成型法” ③在创作中感受具象与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知道中国陶瓷是我国古代重大发明之一,并对中国陶瓷产生兴趣; ②能发挥想像力进行创新表现。
教学重点:掌握“手捏法、盘泥条法、泥板成型法”三种“器皿成型”法。教学难点:
1、泥条盘高的技法;
2、创意构思与创作。
兴趣点:
1、锷鱼器皿;
2、鬼脸器皿;
3、小组合作创作一组器皿。
观察点:器皿的造型、色彩、花纹特征;
2、具象与抽象器皿不同的艺术风格。教具准备:各种器皿,橡皮泥器皿,橡皮泥,课件。教学过程:
一、欣赏器皿,导入新课。
看看生活中的器皿,归纳出器皿的含义:盛东西的日常用具。想一想陶瓷是怎样形成的?课文中《橡皮泥餐具》中哪些是“器皿”? 比一比,古汉代陶艺与现代陶艺有什么异同与作用?(感知陶器皿生活用品和艺术品的特征,从造型、色彩、花纹特点等方面来说)
二、学习三种器皿成型法,突出重点。
看一看:书上介绍的三种器皿成型法(手捏法、盘泥条法、泥板成型法)能看懂吗?(欣赏课件演示步骤)
说一说:我喜欢哪一种方法?我掌握了哪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合制作什么泥器皿?
做一做:选择一种方法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器皿。
三、课堂延伸,突破难点。
看一看:现代陶艺与鳄鱼器皿、鬼脸器皿有什么异同?(相同:盛东西,不同:具象与抽象造型)
想一想:如何把刚才制作的“器皿”进行添加,变成具象器皿?(动物、植物等)如何抒“器皿”进行“点、线、面”装饰,表现美的造型?
教师演示“镶色法”“与混色法”。
四、展示评价。
进行一个器皿展览,评出最有创意的作品,请说说你是运用什么器皿成型法和艺术手法表现器皿?美在哪里?
课后反思:本课是学生最喜欢上的课之一,重难点全部得到很好的解决。可惜没有把作品照相存档。
第14课无敌孙大圣
教材分析:
孙悟空是学生喜爱的神话人物,他那火眼金睛、及七十变的本领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教材以这一兴趣点,以“无敌孙大圣”为题,以人物形象创作和活动画页设计为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剪裁”与绘画表现的过程中,培养设计意识,发展创新思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感受孙大圣的艺术形象,并运用造型元素、基本形的组合方式表现孙大圣; ②运用折、剪、粘贴、绘画手段,设计活动画页。
2、过程与方法:
①在观察中学会“以形观物、以形表物”的方法;
②在欣赏中,找出孙大圣的艺术形象特点;在作业的“变身形象”中找出孙大圣的特征,启发创作思维。
③在合作创作中,探讨“活动画页”的整体设计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喜欢孙大圣的形象;
②能与同学一起设计“活动画页”。
教学重点:能在活动画页上表现孙大圣的形象。教学难点:
① 把想像中的人物通过绘画形式表达出来; ②剪、折设计与画页人物表现的统一。
兴趣点:①活动画页;②孙大圣的变身形象的联想;③孙大圣的故事。
观察点:①孙悟空的形象、色彩、服饰特点;②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经典故事与画面。
教具准备:活动画册,图片。教学过程:
一、欣赏孙悟空道具、形象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孙悟空”局部图片,猜一猜:他是谁?激发记忆联想。
说一说:①你怎么知道他是孙大圣?(抓住孙悟空的形态、色彩特征)②孙悟空的脸部有些什么形状、色彩、,作者如何表现他的“火眼”与“金睛”?
让学生学习以“基本形”组合物象的方法进行观察与表现。如用“葫芦形”表现孙悟空的面部,用红色的桃子形表现“火眼”,用渐变式的环形和黄、黑、白三色表现“金睛”,用红色的半圆形表现嘴巴„„
2、欣赏课本图片,说一说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故事。
二、课堂发展,激发联想。
1、孙悟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孙悟空在今天会变成什么形象?在干什么?
2、如果画出来,抓住什么特征进行变化?变成什么形象才有趣?(形象变、动作变、服饰变)请几个小朋友表演一下孙悟空的各种动作。
3、那是什么?书上的小朋友在看什么?(活动画页)想一想:①头部、身体为什么分开?②一张对折纸可以画几个孙大圣?③几张对折纸如何粘贴在一起?翻一翻:有什么发现?(利用孙大圣头部与身体的多种搭配,使画页产生千变万化的形象。)※指导学生在设计制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如何折、剪才能使画页分开头部与身躯两部分而又不断开;人物头部如何结合自然。
三、学生动手,设计画页。把想像中的孙大圣的变身形象画出来。
四、分组合作,把画页粘贴在一起,看哪个小组制作的活动画册最好看。
课后反思:
本节课因孙悟空的形象对学生来说比较难,学生还是画出了基本特点,并作了各种变身,但剪的方面出现了断折情况,以后上此课时,应先画后折剪。
第15课变形金刚
教材分析:
七巧板是中国著名的拼板玩具。本课以变形金刚为创作主题,以民间益智玩具七巧板的设计及模拟“变形金刚”进行拼摆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七巧板的拼图艺术特征:夸张、概括、简洁、生动、趣味性强,从而激发学生对七巧板的喜爱之情。
教材以“变形金刚”导入,目的是创设“玩一玩”的情境,让学生在“玩”中注意观察:
1、变形金刚是由什么基本体组构而成?
2、变形后各部分位置产生什么变化?
3、变形金刚的形态、色彩、花纹各有什么特征?
教材还让学生知道
1、七巧板是由哪些几何形组合而成?
2、七巧板能拼出很多形状。
3、体验“七巧板”拼图的概括性、趣味性。
激发想像力,拼摆出变形金刚并进行装饰,是本课学习的重点;让学生临摹民间七巧板,体验民间七巧板的科学性与艺术形式,是本课难点。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临摹民间七巧板;用七巧板的基本形拼出“变形金刚”并进行装饰。
2、过程与方法:在“玩”中感受变形金刚“变形”的乐趣;在竞赛中,比一比谁摆的变形金刚最多、最有趣,感受七巧板的科学性、趣味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七巧板是我国民间益智玩具;我喜欢七巧板。
教学重点:制作民间玩具七巧板;运用七巧板拼出“变形金刚”并进行装饰。教学难点:运用几何形的组合方法 进行“组合物象”的想像与装饰。兴趣点:玩“变形金刚”;设计制作七巧板;七巧板拼摆游戏。
观察点:变形金刚的造型、色彩、变形的功能;七巧板的各种几何形组拼过程。教具准备:七巧板一幅;有关变形金刚的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看一看:卡通片《变形金刚》。说一说:变形金刚有什么特征? 找一找:组成变形金刚的基本要素? 玩一玩:我的变形金刚可以变成什么形象?
二、课堂发展,体验七巧板的奇妙之处。
出示七巧板,说一说对七巧板了解多少?找一找:七巧板有什么奇妙之处?共有多少个三角形、方形、平行四边形?把五个三角形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知识链接:
七巧板的发明大概起源于一千多年前我国宋朝。用七巧夺天工板可拼出许多图形,所以人们称它为“智慧板”。到了清朝,有位叫王其沅的人收集了许多七巧板拼成的图样,编了一本《七巧八分图》。后来七巧板传到欧美国家,使西方人对这备战来自中国的益智游戏充满兴趣。
主要由七块几何形图板组成,包括大三角形两块、中三角形一块、小三角形两块、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各一块。合起来为一个正方形,或者合起成一个长宽比为二比一的长方形。
做一做:临摹书上“七巧板”,怎样画才能使各种形的边线吻合?
将正方形白纸板按书中的七巧夺天工板图样划线,注意每个几何形的线与线相交点都必须是那两条相交线的中点。画好后,剪彩开即可。白色的纸板可以按机器人的形态、花纹进行描绘或着色。
想一想:在临摹中发现了什么?各种形状有什么特点? 摆一摆;①把自己想像中的变形金刚摆出来进行装饰。
②把摆出来的图形进行联想,创作变形金刚的“变身形象”。
画一画:把拼摆的变形金刚进行装饰、美化。
三、评价展示,课后延伸。
说一说:七巧板能摆出多少个“变形金刚”? 评一评:哪个变形金刚最美?为什么?
试一试:运用这些七巧板形状看看自己能拼出多少个有趣的图形? 找一找:有几种玩法?
课后反思:
学生通过引导,变形金刚画得很有创意,但七巧板拼摆启发还不够,学生的想象力没有得到充分的拓展。
第16课杂技小演员
教材分析:
“不倒翁”是孩子们熟悉的民间玩具。教材以滑稽可笑的“七品芝麻官”导致入,让学生在欣赏其简练的造型,又能旋转摇摆和按压不倒的动态时,了解一些简单的“底部重力作用”的科学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设计“不倒的杂技小演员”。运用纸材进行“画、剪、卷、粘贴” 等活动或选择各种材料设计一个“不倒的杂技小演员”立体造型是本课重点,而“妙用材料”是教学难点。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民间玩具“不倒翁”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②运用平面或立体材料,设计一个“扳不倒”的立体造型。
2、过程与方法:
①在“玩”中感受民间玩具“不倒翁”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②在欣赏中感受“不倒翁”民间玩具的装饰色彩、造型特点; ③在探究中,解决材料妙用和组构“扳不倒”杂质小演员的立体造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民间玩具“不倒翁”,感受其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奥妙。教学重点:运用纸材设计制作“扳不倒”的杂技小演员立体造型。教学难点:材料妙用;设计制作美观有趣的“扳不倒”造型。兴趣点:玩“不倒翁”;想像杂技小演员有趣的动态。观察点:“不倒翁”的造型色彩、花纹。教具准备:不倒翁玩具,相关道具。教学过程:
一、欣赏玩具,导入新课。
二、出示“七品芝麻官”玩具,猜一猜:它是谁?
玩一玩:你发现了什么?(不倒翁的底部是圆的,较重,色彩鲜艳,形象滑稽、有趣„„)想一想:小博士的话对不对?
试一试:出示道具,找一些能滚动的东西,放一些橡皮在瓶盖里边,再转动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做一做:制作一个能滚动的立体造型并在上面设计一个动态美的杂技演员。(教师示范)
三、进入游戏,设计制作。
1、我们班要组建杂技团,每人制作一个小演员来参加表演,看谁能被选上,只要符合下列标准就可以:造型美、人物动态美、色彩美、扳不倒。
2、学生设计制作。
三、评价展示,表演。
玩一玩,评一评:看谁的杂技表演最有趣?
课后反思:
通过本课,使我意识到,自主探索,反而让学生放开手脚,这节课老师没有作讲解,完全是学生观察,思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演员形象稍显粗糙。
第17课有趣的数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根据数字的特点进行想象变化与装饰。
2、过程与方法目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造美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将想象转化为表现的乐趣。教学重点:
把握数字的特点与学会数字的装饰方法。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根据数字的特点进行想象变化。教学过程:
1、导入
师生共同律动→课件同时展示跳动的人形数字→教师说:投影上与我们一 起律动的是谁?看大家能不能认出来?→组织学生认识数字→教师说数字经过美化之后就会变得很有趣,今天我们就一 起来学习《有趣的数字》。出示课题:有趣的数字
2、新课
(1)如何使数字变得丰富?
教师说:同学们可以写或画出多少种不同的数字?→组织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写数字(根据数字的特点进行不同方法的书写)。→教师简单小结:同学们写出了单线的、双线的等等,这么多的数字如何使他们变得美丽?(这一 环节的用意让学生进上步认识数字的特征并为想象变化埋下伏笔)(2)如何使数字变得有趣和美丽?
教师接着说:我们一 起来看看“2”有什么方法变得美丽。→用课件展示数字的各种装饰方法,与学生一 起分析:有用花纹装饰、用颜色装饰、改变形状装饰。
教师将各种图片分别发到各小组,组织学生讨论。→请各小组派代表上讲台根据图片汇报讨论结果。(这一 环节的用意是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主动地发现问题与思考问题,让每一 个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3)教师演示使数字变得有趣和美丽的过程。
教师说:同学们归纳了很多方法,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这些方法是如何做出来的。→教师演示花纹装饰的方法:剪纸、贴纸、画图案(点、线装饰或动物花纹迁移)等,→播放《数字谣》,师生共同尝试形状的变化方法:拟人法、联想法,比如教师举例联想法用“0“来问学生”0像什么?",教师简单画出学生举例的物体,增加学生对变形的认识。
3、作业
(1)同学们想怎样把数字变得更有趣和美丽?
教师说:刚才老师展示了数字变得有趣和美丽的过程,同学们一 起想想:生活中有什么物体像“1”、生活中有什么物体像“2”„„等。
将小组分成花纹装饰组、颜色装饰组和形状变化组,让学生自主选择制作方法并自由组合成制作小组,要求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运用桌上的工具材料表现“有趣的数字”,组织学生比一 比哪组做的变化多或制作方法多。(2)学生想象、表现,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4、评价
(1)小组代表发言
小组代表说自己小组做了什么或说用了多少种方法、有多少种变化。(2)教师点评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及评述表达自己的看法。5.课堂引申
教师说:我们刚刚学习了数字的变形,其实生活中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变化,例如英文字母的变形和文字的变形,只要你们认真地观察,就能发现它们的有趣之处!
6.评价表的填写
我学会了......,我的作业......,我想对老师说......。
教学后记:
本课时旨在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在原有数字的基础上进行变形,创造再创造,利用多种方法构建他们心目中的数字王国,课程中,有些学生的思维较局限,表现的内容单一,以后还需多一 些类似的练习!
第18课漂 亮 的 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时钟的基本结构。
(2)运用造型元素进行时钟的具象或抽象造型设计与装饰。
2、过程与方法:
(1)在比较中找出时钟的基本结构。(2)在想象中抓住基本结构进行创新设计。(3)在评价中感受美的设计与美在生活中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人文情感,并养成细致认真的观察习惯。教学重点:抓住时钟的基本结构进行想象与设计制作。教学难点:时钟造型与应用统一的设计构思方法。教 具:时钟道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猜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马蹄哒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钟
2、提问:你怎么知道的?(请学生说出钟的特点)
3、提问:钟在生活中的作用。
(钟在告诉我们时间的同时,还在美化着我们的生活。)
4、出示课题: 《漂亮的钟》
三、讲授新课
1、小游戏:看谁拼的快!
(教师出示钟的零部件,让学生组装完整)
2、提问:钟的组成部分:
钟面 时间数字 指针(时针、分针、秒针)
3、学生欣赏不同造型的时钟。
A、比较几个钟的不同之处。
B、提问:怎样才能做出漂亮的钟?
C、通过对中的三个组成部分的装饰变形来达到对钟的美化。
四、创作与设计
1、构思。
学生讨论:
A、要做什么造型的钟? B、钟面的图案是什么? C、钟的指针有什么特点? D、钟的时间数字有什么特点?
2、设计步骤:
A、钟面的设计、制作。B、时间数字的设计、制作。C、指针的设计、制作
D、钟面、指针的连接,时间数字的安放 3.提出作业要求
自己独立设计出一个漂亮的钟。(具有造型美、色彩美、装饰美。)4.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五.课堂小结
作业展示,师生共评
六.课题延伸
1、为生活中的某一空间(美术室、阅览室、电脑室等)设计一个合适的钟。
2、通过钟的制作让学生关注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第十八课为期末考试内容)
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三册教学总结
本学期由于学校实际工作需要,我承当了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共十个班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现对这一学年二年级美术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年来,本人所从事的美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年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会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1、学习美术新大纲,把握教改动向。我认真学习美术教学新大纲,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提高认识,把握教改动向,明确小学美术学科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2、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我征订了《中国美术教育》、《少儿美术》、《中小学美术教育》等专业杂志,课余时间经常钻研、探讨,从学习中提高了自身的理论修养。
3、在这学期中,二年级同学的画画水平得到了提高,得到老师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二、抓好学科教学常规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我在本学期初便定好学期工作计划,排出教具、学具及使用日期,平时经常对照检查,督促学生带好学具。
2、这学期二年级使用岭南版美术教材,在教学中我始终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新的教育基本理论。通过学习,促使学生观察生活,关心社会发展,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在充分相信并尊重每位学生的潜能和个性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并帮助学生建立符合各自个性、天赋的视觉思维方式和体验、感悟美的渠道。
3、课后,我积极组织开展美术兴趣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学生探索新知识,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创作能力、欣赏能力,并将学生作品展示出来,激起学生欣赏美、热爱美、创造美的学习兴趣。
三、建立新的课程理念
1、新的课程理念推出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摒弃那种无视学生兴趣,一味追求认知的做法。我在教学中把情意与认知相结合,以轻松活泼多样的方式呈现新课程内容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成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2、鼓励学生对各种材料、工具的特性进行尝试和探索。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多种原材料制作作品,并通过探究与发展,逐步认识各种材料和工具的特点和性能,再综合各种的材料进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3、我在教学中认识到,美术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的生活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鼓励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技能美化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努力追求生活艺术化。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同学们的审美观、艺术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第二篇:第三册美术教案
我和昆虫
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昆虫,观察发现昆虫的形态美、色彩美、花纹图案美。简单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昆虫的特点和种类)和渗透对称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使人与大自然的距离贴的更近。通过观察,记忆昆虫的特征,学习昆虫的表现方法,在了解昆虫的种类和习性的基础上,大胆现象有关小朋友和昆虫的故事。启发、诱导学生的艺术创造潜力,用童心去观察自然、描绘自然。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了解自然界中昆虫的种类和特点,知道表现主题的方法。认识对称的基本特点,发现昆虫的对称。应会:体验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快乐,通过观察,学会抓住特点表现不同种类的昆虫。
(2)隐性内容与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有趣的昆虫,大胆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培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难点: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抓特点表现昆虫。训练组织画面的能力。[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准备]:昆虫标本、昆虫生活资料影碟。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谜语导入。
“有个姑娘真美丽,身穿一件花花衣,拍拍翅膀飞呀飞,百花丛中忙不停。”
1、揭开谜底。
2、说出除蝴蝶以外的一些昆虫,并讲一讲它们的样子。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照片,了解大自然中各种昆虫的外形特征。
2、和学生一起看昆虫生活资料的影碟,了解昆虫。
3、讨论昆虫的特征。
特征:触角、翅膀。
4、看昆虫标本,比较昆虫翅膀上的图案。
5、揭示左右两边相同的图案叫对称图案。
三、实践操作的要点指导:
1、选定自己喜爱的昆虫,并确定它的形状。
2、拿作业纸并将它对折,然后画出你喜爱昆虫身体一边的图案。
3、用剪刀沿外轮廓线剪下对称形。
4、进行涂色,保持左右两边相同,使其成为对称图案。
四、评价建议:
请我们的“昆虫朋友”一起在花丛中飞舞,互相看一看谁的翅膀上的图案最漂亮。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上课时内容。
1、作业表演。
2、观看昆虫生活资料的影碟。
3、说说昆虫的生活环境。
二、实践操作的要点指导:
1、根据已制作过的昆虫图案,为它们添加环境。
2、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做立体的环境或画出来都可以。
3、可以小组合作,将不同的昆虫朋友放置在一个环境中。
4、让学生模仿昆虫飞行,并想象他它们交流的语言,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三、评价建议:
选画面完整或有立体环境的作业进行展示表演。课后记
因为本课的题目是“我和昆虫”,所以光画昆虫是不行的。因此在分析完几种常见昆虫的特点后,我问:“谁能把它们画在黑板上?”待五位同学画完昆虫后,我便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边迅速的在他们的画面上添加上“我”,如:我拽着蜻蜓的尾巴飞上天,我和螳螂比拳法等等,同时简单的添加花草等背景。学生们在笑声中明白了:“原来‘我’和昆虫之间可以发生这么多事情呀!”我又顺势启发学生观察画面的主次、前后、遮挡等关系。经过这样的师生共同作画,学生在独立作画时画面充实完整,有情境。
奇妙的爬行
教材分析:
本课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爬行动物的特点,体会其美感,能够大胆想象、创作,并充满画面作画。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画一画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细微之间蕴涵的美,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作画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A.观察、分析生活中爬行动物的特点并体会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B.了解爬行动物特点,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C.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2)隐性内容与目标:A.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B.培养学生细致认真、大胆作画的习惯。C.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爬行动物的习性,并发挥自己的现象能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画面。(2)难点:如何抓住爬行动物的特点大胆表现,并充满画面。学习材料:
关于奇妙的微观世界的音像、图片小动物(小昆虫)的标本,动画、作业纸。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爬行动物的资料、图片。2.观察、回忆不同种类爬行动物的外形特点。
欣赏爬虫及爬行动物的录像或图片以及教材中的内容。思考:
①你认识这些爬行动物吗? ②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长得什么样子吗? ③它们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美感? ④你能把你看到的爬行动物画下来吗? 3.接龙游戏:各小组将你们观察到的爬行动物的外貌特点画在黑板或纸上,比一比哪个组画得又大又美。
4.如果你是一只小爬虫,你会爬到什么地方呢?怎么样爬才能到达目的地呢?(1)教师出示树叶、木头、石块等模型,请学生描述或表演爬行的情景动作。(2)启发学生谈一谈爬行动物们还会碰到什么有趣的现象。5.作业要求:
每组设计爬行动物的头饰或服装以及爬行的背景,可以用彩纸、报纸、彩笔等多种材料进行绘制、剪贴制作,比一比谁画的爬行动物又大又美,设计的旅行又奇妙又有趣,最后表演《爬虫一家的奇妙之旅》。6.分工合作:
小组讨论:谁画头饰、谁画背景?每个人如何分工? 7.小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8.课后小结: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给同学们介绍奇妙的爬行。(2)学生自评、互评。
(3)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今后你还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 9.课后拓展: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爬行动物,看一看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将它们写生下来。
课后记:示范时我着重强调了小动物爬行时憨态可掬的动作,并添加上了相应的情境,使画面富有故事性。这样使得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更加注意自己画面的完整性和趣味性。为今后的绘画创作打下基础。
漂亮的小钟表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为孩子们所喜爱。通过这节“设计应用”领域的课业,能够给学生提供很大的创造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中选择了中外不同形式的钟表,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形式的钟表给人的不同美感。教材中还展示了一些学生利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制作的钟表作品,目的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和多种材料设计、制作小钟表,帮助学生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开阔思路。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A.通过欣赏,了解钟表的文化及造型特点。B.通过对不同钟表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C.通过钟表的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与制作能力。D.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设计制作的钟表,认识表盘上的时间,进行跨学科的综合。(2)隐性内容与目标:A.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B.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不同种钟表的特点及其设计制作方法。(2)难点: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对表盘的设计。[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准备]:刀、胶水、腊光纸、纸杯、圆盖等。[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实物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一些漂亮的小钟表,并让学生说说时间。
2、揭示课题:漂亮的小钟表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
1、选材。
引导学生按照自己所准备的材料来设计表盘和外形,并且找出做表针的材料,以及固定表心的图钉。
2、观察钟表的特征。
(1)表的外形:各式各样。
(2)表盘的形状:圆、方、三角、多角等。
(3)表符的种类:数字、几何形、装饰形等。
(4)表针的特点:时针粗短、分针稍长稍粗、秒针最粗最长。
(5)表的装饰:剪、贴、画各种形象。
三、实践指导
2、制作表符。引导学生分清大刻度和小刻度,并将他们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在表盘上。
3、制作表针。表针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万变不离其宗,三根针的长短不变。
4、添加小装饰。
四、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并自评。
2、评选出最漂亮的小钟表。
第 二 课 时
一、总结上节课学生作业情况。
二、拿出自制小钟表,认识钟表时间。
1、说说日常作息时间,并在钟表上拨一拨。
2、小组合作互相说时间,拨时间。
3、试想将小钟表的附件进行变化。
4、互相对对方的表针进行变换。
三、创设情景,体现小钟表的使用价值。
小组进行活动:同学们每到作息时刻就表演应做的事。
四、小结:
请同学们说说制作小钟表的感受
课后记
我一共制作了三个范作:白色纸盒盖上用绘画法制作的伽菲猫钟表、废旧光盘上粘贴的小熊钟表、将旧纸杯剪切改造的小兔子钟表,三个范作材料和制作方法不同,表针的固定方法也不一样:有的用铅丝固定,有的用图钉穿过,背后用橡皮泥堵住。通过对三种范作的分析,学生在自行制作时也能充分利用各种材料,制作的小闹钟也各具特色,有的甚至可以说十分精美。
会变的小手套
教材分析:
本课作为一节“设计 应用”课程,目的是激发学生运用身边常见的材料进行有趣的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本课以人们冬季常戴的手套作为艺术再创造的原材料,使学生在对手套形象感受联想的基础上,通过思维的发散性获得新的形象。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初步感受适形造物的艺术表现手法。应会:能大胆地创作,通过对手套进行简单的添加创作出某种新形象。(2)隐性内容与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适形造物的方法,发散学生思维,创作出较生动的形象。(2)难点: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形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小手套、橡皮筋、碎布头、彩纸等。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组织教学,安定学生情绪。
二、讲授新课。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几件手套包扎的小玩具,问小玩具里包着什么?
变魔术般打开手套口,露出废纸团,让学生吃惊。
总结:废旧的东西经过包扎修饰变成了有趣的艺术品。
板书课题—— 会变的小手套
(二)包扎材料的选择。
1、包裹材料:小手套。
2、被包裹物:纸团、泥团、稍大一点的干果、各种形状的鹅卵石等。
(三)制作方法课件
1、构思。
2、包扎。一头扎,两头扎,长扎,短扎,留穗扎,圆头扎,多节扎等。
3、添加装饰。
方法:剪贴与描绘。
原则:包扎后的原形特点,突出事物形象特征,去掉不必要的环节,做到画龙点睛。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小结:
1、讲评保持原形特征、添加得当而生动的作品。并借此再重申突出事物的主体和特征。
2、布置下节课所带工具、材料。
第 二 课 时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习用具,安定学生情绪。
二、复习前次知识。
(一)提问回答:
1、你认为适合做被包裹物的材料有那些?你选择了什么材料?
2、你准备用小手套做什么物体?
3、包扎的方法有那些?
(二)教师概括小结。
(三)布置作业:每人继续制作一个小玩具,形象与上节课不同,必须突出特征。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辅导要点
1、鼓励学生有所创新,可以多节包扎。
2、启发学生根据物象特征选择好包扎方法。
3、装饰要多样化。
四、小结:
1、分组欣赏作品。
2、请几位优秀的小设计师叙述一下自己的构思、制作过程。
3、教师小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课后记:
本节课的内容是很丰富多彩的,过程中设计的环节不是很多,没有多少悬念,是靠着内容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自己的制作,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没有比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了。
小 花 饰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就是以“小花饰”为课业,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小花饰这种装饰形式的多种用途,自己能够尝试做有用途的小花饰,并能够说出各种小花饰的特点。在这个过程种,学习制作小花饰的方法,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审美感受能力。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A.通过对小花饰用途的分析、制作方法的学习,了解小花饰的装饰功能,掌握小花饰最简单的制作方法。B.在展示小花饰、讨论其特点的过程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从中体验到造型活动的乐趣。(2)隐性内容与目标:A.在说小花饰用途、学做小花饰、分析小花饰特点的活动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用语言表达自己设计意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小花饰的制作方法。(2)难点:了解小花饰的用途,感受小花饰的审美特征。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具准备] 范作、剪刀、胶水、腊光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两份范作,观察这些小花饰是如何制作的?
2、让学生了解把彩纸当颜料,剪刀当笔,剪剪贴贴,也能做美丽的小花饰。
3、揭示课题:小花饰
二、发散思维,创设形象。
1、试着剪出自己想象的花。
2、多媒体演示花的构造和剪贴顺序。
(1)花瓣、花蕊、花叶的形状。
(2)先剪出花的外形,然后剪贴花蕊,最后添加花瓣和花叶。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1、提示制作过程:折——起稿——剪外形——加装饰。
2、强调色彩搭配。
3、互相交流:鼓励学生创造出不同形象的花饰。
四、作业讲评,欣赏小结。
1、评选教室里最漂亮的小花饰。
2、花可以美化居室,渗透爱护花草树木、注意环境保护的教育。
第二课时
一、讲评上节课作业。
二、集体制作练习。
1、全班分成若干组,教师给每组发一张大白纸。
2、教师引导:我们每人都有一个美丽的小花饰,我们把它们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大花篮或者一个大花园,好吗?
3、小组合作进行实践活动。
(1)、拼摆练习,注意花饰的前后关系。
(2)、画面组合,设计创作。
(3)、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摆出各种姿态的花朵,注意贴的先后顺序。
(4)、贴好整体外形后,再粘贴相关的装饰物。
三、展示作业,进行讲评。
1、创设情景展示作品,进行评选:整个画面的构图、色彩、前后关系等。
2、完成的作业可直接用于教室、墙报等的美化工作,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后记
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身边的材料,不同质感和色彩、不同材质的材料都应用了起来。缺点是有的学生选择材料太多,作品繁杂却不美观。
百 变 团 花
[教学时间]:2课时
教材分析:
剪纸作为一种民间手工艺,有着工具简单、制作简便和便于少儿接受的特点,对启发少儿的想象力、锻炼心灵手巧和胆大心细的品格,有着得天独厚的作用。本课所讲授的内容为剪纸团花,是由折纸和剪纸相结合的艺术,装饰性和艺术性都很强。通过巧妙的构思和不同的折叠方法,便可剪出不同图案,给欣赏者以美的感受。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A.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B.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团花的过程种,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欣赏与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2)难点: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
[教具准备]:剪刀、胶水、腊光纸。录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录像,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
欣赏剪纸作品在生活中运用的录像,如:过年、结婚时人们用剪纸作品布置环境以增加节日气氛。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欣赏剪纸作品,认知剪纸作品的图案的特点。
1、教师出示剪纸作品,介绍不同剪纸作品的不同特点。
2、介绍剪纸的有关知识。
多面剪纸其实就是民间所称的“团花”,它利用纸的重复折叠,剪出中心对称的图案。团花的历史极为悠久,对称原理在剪纸中的灵活运用,更使着古老的艺术充满迷人的魅力。
3、揭示课题:百变团花
三、制作五面对称剪纸。
1、五面对称折纸。
教师用较大的纸,带领学生边折边讲解。
2、画五面对称剪纸。
(1)、教师示范两种不同的画剪方法,分别剪出分散和连接的两种图案,请学生找出图案分散的原因。
(2)、教师示范,要求学生画时注意:先定大,再画细部,剪时且慢要细心。
3、学生开始画剪五面剪纸。
四、引导小朋友制作自己设计的图案,剪出五面对称剪纸作品。
五、作业展示、欣赏。
1、教师引导学生分别用自己的剪纸作品布置教室的玻璃窗,教师适当指导作品之间的排列。
2、欣赏作品,体会剪纸作品给教室带来的欢乐气氛。
第二课时
一、回忆、欣赏、比较。
1、请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陈述制作五面对称剪纸的过程。
2、欣赏书上的剪纸作品,找出各个异同点。
二、学习制作六面对称剪纸。
1、教师示范单独对称图案的剪纸作品在对折以后起的变化,指导学生怎样把对折的图案设计到对折以后的纸上。
2、提醒学生画剪时要注意图案的简洁明快,图案与图案之间要有连接点。
三、装裱剪纸作品。
四、作业讲评(欣赏、游戏)。
1、展示学生制作的剪纸作品,欣赏、互赠。
2、欣赏用剪纸手法创作的儿童作品。
3、总结:剪纸作品的内容源于生活,鼓励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课后记
本课不仅引导学生接触到了剪纸的艺术魅力而且让他们实践了纸团花剪制的多种方法。这么熟悉的团花可以有许多有趣的变化,学生很感兴趣。
我们身边的痕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 表现”领域里的一课内容,是“版画系列”种的一节。严格地讲,它还不属于常规意义上的版画课,只是使学生认识身边的肌理美感、学习简单的拓印技巧和版画起始课。本课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环境种发现凹凸不同的材料的质感,并能用工具采集下来,体会整个过程的经历,提出或总结一些问题和经验,并利用采集到的肌理效果,展开想象,做添加,制成新的作品。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再创作。(2)隐性内容与目标:学会观察,学会体验,发现问题,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感知种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2)难点:拓印的技巧。
[教具准备]铅笔、油画棒和蜡笔、树叶等实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组织纪律,将材料和工具摆放有序。
二、讲解拓印。
教师演示与学生体验同步进行。
学生与教师演示做法相同:将薄纸蒙在有纹理的实物上。拓印时,左手伸开,手指用力按住薄纸。右手指按遍薄纸,使纹理凹凸分明。任用一色蜡笔,轻轻均匀磨画,印出纹理为止。
三、组合实物。
1、看实物的形状,想这些形状的实物能组合成什么形象呢?
2、试着拓印一些纹理。
四、学生作业。
1、摆实物。
2、蒙纸。
3、拓印。
五、小结。
整理用具,材料。展示较优秀的作品。鼓励学生下课寻找事物拓拓,玩玩。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评上节课作业。
展示拓印纹理清晰、完整的作业。
三、学生继续作业。
提出要求:选与上节课纹理不同的实物进行拓印,并且添加背景、装饰。
拓印:根据上节课的经验,用不同色的油画棒一部分地一部分地拓印纸下面的实物的花纹。每一部分都拓的花纹清晰。
添画:在拓印完的画面上,用油画棒加几笔使画面中的形象完整,画面形成一体,并富有个人特色。
四、展示优秀作品,鼓励学生尝试多种绘画方法。
课后记
学生自己搜集的拓印资料非常充实,而且能充分利用它们的纹理特点添加入画面。每一种物品不同的肌理效果能引起孩子们很大的兴趣。
大树的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 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由于孩子们从小就喜欢在大树底下玩耍、乘凉,因此,这个课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种情景进行丰富的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打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A.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树根、树干、树枝、树杈、树叶等)。B.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2)隐性内容与目标:A.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种,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B.通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2)难点:画面构思和组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水彩笔、蜡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受环境,揭示课题。
1、看图片,认识校园里的树。
2、看校外的树,如:松树、柳树、椰树等。
3、说说平时见过那些树?
4、每棵树都有各自不同的样子、千姿百态,它们也都有不同的故事。
揭示课题:大树的故事
二、观察树、学画树。
1、让小朋友回忆以前画过的树,怎样画的?在黑板上板示。
2、多媒体出示“各类树木”录象,让小朋友找自己画的是哪些树,学生找不到那些模式化的树,让他们发现自己画的树与观察到的树有差距。
3、指导观察树:
(1)树的整体外形。
(2)树干:主干上粗下细,挺拔或弯曲;树皮光滑或粗糙;树叉排列各异。
(3)树叶:形状各不相同。
4、一棵自己喜欢的树画下来。讨论画树的步骤、运用的材料。
5、学生动手画树,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三、作业交流、评讲,课堂小结。
1、作业交流评讲可分步进行。
(1)画树干、树枝中途评讲。
(2)画树叶中途评讲。
(3)图色中途评讲。
(4)画树完成后评讲。
2、表扬鼓励,特别是有特色的作业。
3、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看图编故事。
1、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上学生作品“以树为主的图画”,或课外儿童画中以树为主带有故事性的绘画作品。
2、学生看图编故事讲故事。
3、让学生拿出自己第一课时完成的作业编故事。然后讨论:哪幅画编的故事更生动?怎样使自己的画能编出生动的故事?
二、添画。
1、引导讨论:怎样在上次的基础上添加?
(1)、添加内容:花草、房屋、汽车、小鸟、蝴蝶、活动的人„„
(2)、添加方法:可以树为主体添加背景,房屋等可与树重叠。
(3)、图色要鲜艳。
三、学生画一幅以树为主的图画。学生练习、教师个别辅导。
四、作业展示、评讲、课堂小结。
课后记
学生在画面上主要利用各种贝壳装饰,同时使用扣子、电线、丝带、彩纸等。粘贴不是很方便但视觉效果很好。
新颖的泥名片
教材分析:
成年人用名片与他人沟通,本课教学力图让学生用简单的浅浮雕的表现方法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爱好。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生活种有许多需要展示和介绍的东西,如动物园里的动物、商店中的各种商品,至于对人们自己的介绍,就要靠名片了。动物、植物、商品标牌、说明卡都需要用美术技法进行装饰和设计,名片也不例外,泥名片是儿童们介绍自我的一种尝试。B.应会:用泥设计、制作文字和图形,用以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2)隐性内容与目标:初步尝试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表现自我,激发学生个性化的创造,增强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习用简单的图形和文字装饰、美化自己的名片。(2)难点:制作得新颖、生动,作品美观,富于个性。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具准备]:泥、录像、垫板、现有的压印工具。
[教学过程]:
一、体会泥工制作的基本技法。
1.教师出示及发给学生泥,学生拿出垫板熟悉泥的性能练习泥工的基本制作方法。
2.做一做、比一比游戏。团个汤圆、搓根面条、捏个方块、压个大饼,看谁做的又快又好。
二、观看录像、揭示课题。
1.看录像,观察录像中的名片,说说名片的形状和花纹、内容,选出造型及设计最美的名片。
2.观看录像,欣赏做泥名片的工艺过程。说说泥名片的色彩、形状、及装饰。
3.结实课题:作泥名片。
4.说说名片与泥名片的相同与不同。
三、练习做泥名片。
1.讨论:想做什么形状与花纹的泥名片? 2.说说:泥名片的制作方法与步骤。
(1)
捏出或团出名片外形的面块。
(2)压平成薄片。
(3)借助各类工具装饰花纹。
3.找找身边的学具,可做什么样的花纹。
(1)铅笔尖头一端可画线,平头一端可压点,笔帽、瓶盖可压大小不同的圆圈等。
(2)用工具在泥上试着装饰,后录像演示。
4.学生做做泥名片,教师巡视,对学生的想象加以鼓励指导。
四、泥名片演示、讲评、课堂小结。
1.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讲评。
2.请制作有创意的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及做法。
3.鼓励学生成功,进行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对泥产生兴趣。
课后记
许多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拓印方法用不同的物品在橡皮泥上印花纹,效果好而且简单。
我们来跳舞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让学生欣赏以舞蹈为题材得艺术品,使学生了解舞蹈有着悠久得历史,是人类源远流长得一种艺术形式,它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从而欣赏艺术作品中舞蹈人物造型特征,学习从不同艺术形式作品中发现艺术家独特的表现方法。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初步了解古今中外有不同形式的舞蹈,各个时代、民族的服饰各有特色,艺术家们表现的形式也有多种多样。B.应会:学习从艺术品中认识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文化,学习分析、描述作品中线条、色彩的表现力以及对人物动态、造型的描绘。(2)隐性内容与目标:在学习中,对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对古今中外各民族文化的尊重,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感受、分析、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认识舞蹈是人类源远流长的一种艺术形式,指导学生分析作品,学习作品造型、线条的表现。(2)难点:观察分析作品,体会不同艺术品给人们带来的不同感受。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准备]:舞蹈录像带、动态范图。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组织教学。
二、1.看录像,欣赏美丽的舞姿,感受人物动态的变化。
2.请同学们进行舞蹈表演。
3.揭示课题:我们来跳舞
三、讲授新课:
1.观察与分析。请一位同学面向大家伸平臂站直。教师板演简化了的骨式人:头是圆的,颈和躯体呈直线。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画出各种生动的动态。
2.体会人的动态规律。
带领全班同学做健康操。体会:(1)颈、腰的活动可以表现出人体的大动势。(2)肘关节只能前曲,不能后曲。膝关节只能后曲,不能前曲。
3.示范与演示。请一位同学做简单舞蹈动作,教师演示相应骨式动态。
4.联想与回忆。
想想、说说、做做有趣的舞蹈动作。
四、学生作业。
记忆与实践相结合,用单色彩笔自由表现人物生动的姿态。最好能画成群的人物。人物各部分要舒展,不要求按比例画准。
五、作业展评。
1.同桌互评。
2.表扬鼓励画的较认真的同学。
第 二 课 时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上节课内容。
展示人物姿态丰富多样的画面。请学生展示上节课优秀作业。
三、讲授新课。
如何更具体的画出生动的舞蹈动态?
教师对骨式动态小人用基本形加以概括与演示。
在人的骨式上画出各部分的基本形,表现出具体的头,身躯(服装)、手、足、四肢。
四、学生作画:
1.定骨式动态。
2.勾画基本形。
五、整理画面,收拾用具。
课后记
把各种舞蹈动作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对学生来说并不容易.但他们丰富的想
象力和细心的观察感受给画面创造了很大空间,质朴又不失生动.泥条头像
教材分析:
本课是“设计 应用”领域的课程。借助瓶子,引导学生进行立体雕塑的初步尝试。由于采用了搓泥条缠绕瓶子形成立体造型的方法,化解了难度,产生了情趣。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丰富了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激发了创造精神,同时发展了美术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了解立体雕塑头型的基本常识——基本形与附属形。用瓶子和泥条组合成的头像为基本形,五官和头发为附属形。B.应会:掌握搓泥条,用泥条缠绕瓶子,并采用捏、揉、粘、抹等技法进行头像的造型创作。(2)隐性内容与目标: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习立体雕塑的基本知识。(2)难点:作品新颖、生动、富有美感。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橡皮泥、衬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揭示课题。
1.复习橡皮泥的捏法。
师问:我们以前学过那些捏橡皮泥的方法?
生答:揉、捏、压、搓、团、切„„
2.比赛导入:
师:“我们用搓的方法来进行一个小比赛,比一比在规定时间内谁搓的橡皮泥又长又均匀,好不好啊?”(可选自己喜欢的颜色的橡皮泥去搓)
同学老师之间互相比较,选出搓的最好的同学进行鼓励。3.揭示课题:
现在我们要用这长长的泥条来做什么呢?出示泥条头像让学生回答。(泥条头像)
二、新授,解决重、难点。1.出示电脑课件:泥人对话。(甲:“大鼻头,我要去上课,你去吗?”乙:“诶,去哪儿上课啊?”甲:“去和小朋友们一起去上课,你去吗?”)
师问:“小朋友门欢迎他们吗?”(欢迎)2.那我们再认识几位新朋友,继续课件出示一组泥条头像。
分析它们的头部特征:
(1)大鼻头:头部瘦长、鼻头大、„„
(2)大嘴巴:脸形较方、嘴巴大、„„
(3)小胡子:头顶尖、嘴巴扁、还有一缕小胡子、„„
3.师总结:这些泥条头像都各具特征,就像小朋友的长相一样各不相同。所以老师要求同学们在做泥条头像时一定要求新、求异,要做出与众不同的泥条头像作为新朋友来介绍给大家。4.出示课件:(1)搓泥条图。
(2)缠绕泥条图。
(3)分别出示缠绕泥条的三种方法:斜、竖、横。(板式)(4)加五官。注意与头部底色的色彩搭配。
三、实践操作。
1.学生组内自由结合,或个人制作。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评价展示,综合扩展。1.出示课件,师问:“这两位小朋友拿着泥条头像在做什么?” 2.请同学自己展示、介绍所制作的头像。
3.提出希望:以后多动手、多动脑,制作出更多更好的小手工作品来。
课后记
孩子们带到学校里来的瓶子的外形对他们的创作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便于他们携带,我让他们准备轻瓶子,所以外形大同小异,基本上是饮料瓶或易拉罐。如果瓶子的种类丰富一些,孩子们的创作效果会更好。
雄 伟 的 塔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让学生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塔,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塔这一建筑形式,启发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塔。在欣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画下记忆中的塔或设计出既漂亮又有新意的塔,从而拓宽学生的创作领域,写生、记忆画、设计,均可完成此课内容。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塔,不同国家(地区)的塔造型不尽相同,还有各种各样的纪念意义。B.应会:学习比较、分析、描述塔的特征,能将自己记忆中的塔或设计的塔画下来,并可以进行简单的装饰。(2)隐性内容与目标:让学生了解更多塔的知识,认识古今中外的塔,并对自己家乡的塔进行考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古迹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把自己见过的塔画下来,或设计一座既漂亮又有新意的塔。(2)难点:根据塔的特点,进行表现或设计。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关于塔建筑的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二、新授:
1.看图片课件,找找塔建筑都有什么相同点? 2.总结:塔身上小下大,单层,中心对称。3.师介绍绘画步骤。
(1)在画面上端画出最上层塔顶和塔身墙。
(2)接着一一往下画,直到你画完为止。
(3)添加宝塔上的门、风铃和塔檐上的瓦片等。
(4)画好宝塔的通道台阶和周围的环境,最后涂上颜色。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1.及时纠正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添加背景。2.引导学生画出各种各样不同形状的宝塔。3.注意塔身的对称。
四、展示作业、进行讲评。1.学生互评、2.教师评讲。(选构图适当,造型独特,色彩鲜艳的画幅来进行讲评。)
这一课给了孩子们很大的想象空间。从塔的功能到塔的外形孩子们都有独到的见解。如果把这一课用手工制作的形式呈现一定也会收到好的效果。
演 电 视 教材分析: 本课意图是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学习合理巧妙地利用材料,训练动手制作能力,初步了解连环画的绘画方法,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编故事、大胆细心画故事、集体合作演故事。结合教学活动让学生简单了解电视片的制作过程,了解电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在活动中训练学生的设计能力。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了解电视的发展,简单知道有关电视片的拍摄过程。学习如何把一个复杂的故事概括成连环画。B.应会:利用废旧物设计和制作电视机外壳,会画简单的连环画,会合作完成作品、表演作品。(2)隐性内容与目标:渗透设计意识,合理利用材料。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学习利用废旧物品设计制作电视机壳,学习连环画的基本绘画方法。(2)难点:新颖的设计,连环画的内容有趣,合作协调,表演生动。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准备]纸盒、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观察实物,揭示课题。
组织教学:师生互相问好;请学生按常规坐好。
二、复习旧教材
1.展评《温暖的阳光》优秀作业,评论画面中哪种颜色最多。
2.辨别颜色。教师摆12色色卡.请同学从色卡中拿走暖色。在剩下的颜色中,教师挑出蓝色、偏蓝的绿色,请大家看颜色、谈感觉。
二、讲授新课
l、认识冷色。蓝色、青、偏蓝的绿是冰 雪。夜晚、植物、湖水、海洋的额色,给人宁静。寂寞(没有声音、清静)、寒冷的感觉我仍称这类颜色为冷色。
2、介绍海洋:(看地图或地球仪)我们生活的地球,面积最大的是蓝色,这里是广阔的海。在这蓝色量界的下面,到处生活着丰富的动物、植物,它们美丽、奇特。请看录像片《海中生物》(或看课本第12页)。我国就有很长的海岸线,生活着近2000种鱼类。让我们想象并描绘一下《海底世界》。
如果能潜入海底看看各种生物,将看到什么景象呢?如同进入一个梦幻世界:海水闪烁着朦陇的蓝光,成群的小鱼和慢悠悠的大鱼游来游去,温柔美丽的色和凶猛怪诞的鱼在水中共存。海底有地壳裂缝,有乎坦的沙滩,生长着美丽的珊瑚、硕长的海草、海菜,飘动着游离的海藻。我们认识的螃蟹贻贝、龟等动物上下出没,也有从未见过的怪物,活像陆地上的蒲公英。
3.演示;用基本形—圆、半圆、椭圆、半椭回、方、三角、梯形、扇形等,想象组合海中生物的形态。
海中生物有大有小,在海水中上下左右到处游动。假如我们穿上潜水服或乘潜水艇到海下游玩,并在海下开发建设多有意思啊!设计组织画面图例:
四、学生作画:参看课本学生作业。
1.定位构图。用铅笔轻轻画出海中生物的基本形,用基本形组织画面,表现出幻想的海底物象。
2.画具体形象用单色彩笔将基本形勾画成具体形象。再用点、直线、曲线、折线、不规则的线添画海中生物身上的花纹。形象的描画富有任意性和稚招感,让学生无拘束地抒发自己的天真和质朴。
五、结束工作:请学生整理画面,将进度尽量取齐,写姓名,‘收拾用具;教师收作业。
课后记
电视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次能作为真正的参与者设计制作电视机和电视节目,他们感到十分兴奋。抽纸巾的纸盒成为他们制作电视机的好材料。
小 扇 子 教材分析: 本课以现实生活中形象多变的扇子为基础,使学生了解可以用哪些材料制作出漂亮的扇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制作出形象各异、材料不同、用途不同的扇子来,达到使学生学会自己动手装饰美化生活,提高学生手工制作的技能及审美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目的。学生通过欣赏、感受、设计、选材、制作等过程,可以充分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教学中,强调知识、技能在美化学生生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简单了解有关扇子的文化、种类及欣赏价值,尝试采用多种材料来制作小扇子,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进而创造出形状各异、图案不同,可以在不同场合使用的小扇子。B.应会:能用各种不同的制作方法,制作出材料不同,外形各异、美观的小扇子。(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习与人交往与合作,增加同学之间的亲和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设计思想,勇于展示自己的个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扇子的文化,学习小扇子的设计与制作。(2)难点:小扇子的构思设计、不同材料的选择利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动画片、各种扇子、彩纸、筷子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1.看动画片《借芭蕉扇》。
2.“芭蕉扇”有什么用处?扇子还有哪些用处? 3.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把“小扇子”。
二、讲授新课:
1.提问:同学们见过扇子有哪些形状、颜色?生活中、电视、画报等可以看到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扇子。
2.教师展示自制扇子若干给学生观摩。3.教师讲述制作要点并示范制作:(1)提问或讲述扇子的组成。
扇子由扇面、扇柄组成。(2)扇子的形状分析:
长方形、圆形、扇形、组合形等。3.制作要点介绍并示范制作。
(1)选择扇面形状、颜色并剪下。(2)折制、绘制扇面。(3)安装扇柄。
三、实习作业:
注意事项:1.扇面要有明确的形状。
2.颜色要鲜艳有变化。
四、课堂小结、讲评。
1.选几幅优秀作业由学生讲评。
2.教师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努力方向。
第 二 课 时
一、总结上节课学生作业情况。
二、学生介绍怎样装饰自己的小扇子
三、创设情景,体现扇子的使用价值。
四、小结:
请同学们说说制作小扇子的感受 札记:
大多数孩子用卡纸作为制作材料,制作精美但缺少新意。个别学生把在生活中仔细搜寻的透明半透明的纸片和塑料片利用了起来,制作效果很 会变的线条 教材分析: 本课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线条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教材中展示出画家毕加索《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马尔》,目的是引导学生感悟画面中不同线条合理组织给人带来的美感,感受画家非凡的创造力。教材中还选择了一些不同内容的学生作业,有学生设计的服装、陶罐、面具等,在线条的运用上既有秩序又有变化,给师生以比较大的选择空间,同时,学生在作画过程中也可参考。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初步感受不同线条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B.能用不同线条组织一副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C.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2)隐性内容与目标:A.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初步感受、体验艺术作品中线的美感。(2)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线条表现美感。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具准备] 相关图片的课件、有各种线条的范图。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情景导入:
1、课件出示画有各类线条的绘画作品给学生欣赏。
2、启发学生了解线条的作用,体会线条组合的美。
3、揭示课题:会变的线条。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景物照片,了解大自然中各种和绘画方法。
2、线条练习。
(1)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画几组不同排列形式的线条。
(2)展示交流,教师指导评价。
3、以一些图形让学生选择其中—种并用线条加以装饰。
4、用投影讲解同一种图案添加不同线条产生的不同效果。
5、欣赏范例,了解用线条可以表现一幅完整的作品。
6、分组练习,用线表现一幅作品。
7、师生交流,明确用线排列方法。
8、学生明确方法、构图设计完成制作。
三、实践操作的要点指导:
1、观察书中图片时,要引导学生观察景物中线条的排列规律,从中体会密集线条排列的美感。
2、作线条的练习是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想象出各种不同的线条以及排列方法,为以后的作业作铺垫。
3、以小组形式讨论及绘画,能让学生集思广益,开拓思路。让学生先添加后创作,由易到难,解决了难点。
4、绘画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用彩水笔直接作画,培养学生肯定用线的能力,同时要鼓励画出新颖独特的线条。
四、评价建议:
1、先小组评选,再集体交流
2、展示作品,学生互评。
第 二 课 时 —、情景导入:
1、课件欣赏图片,使学生初步了解线条的种类和作用。
2、揭示课题:认识线条。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
1、回忆大自然中不同形式的线条。
2、线条练习。(1)在纸上用水彩笔画几组不同的线条。
(2)展示并评析。
3、欣赏范例。
(1)讨论范例中线条的排列方法。
(2)教师小结归纳。
4、讨论图案中不同形式的线条的变化。
5、让学生选择一个图案添加花纹,也可自己创作添加。
三、实践操作的要点指导:
1、回忆大自然中的线条,引导学生开扩思路,启发他们了解并认识线条的美感。
2、线条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想象出不同的线条以及排列方法,鼓励他们思维的独特性。
3、在欣赏书中范例时要引导学生认识用线条也能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
4、老师出示图案让学生添加花纹,为了降低难度,认识和练习线条。
四、评价建议:
1、集体评价。
2、分组评价再集体交流。札记:
很多学生已经习惯用彩色块面来表现画面,这次只用线条来绘画,他们感到新奇。大自然中的线魅力十足,他们边欣赏便不由得发自内心地赞叹。这给了他们很好的创作灵感,作业效果很不错。
刷 牙
教材分析: 本课是以“造型 表现”为主的课程。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己生活情景的联想,不同表现角度和不同人物特点的学生作品可以帮助和启发同学们的创作思路,特别选择了表现能力有一定差异的学生作品,尽可能地帮助教师激发同学们的创作欲望。
教学内容与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和发现生活中有趣的细节,并以生动的观察和回忆作基础,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和记忆能力。锻炼学生细心观察和大胆创作的精神。本课以一般的绘画创作为主要上课形式,重点在于启发学生尽可能细致地回忆和大胆地表现。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学生的作品表现形式既可以生动的动态形象为主,也可以以表现某个具体的细节为主。同时,在生动表现自己生活的基础上,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同学们认识到口腔保健的重要性,帮助他们养成适时刷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内容虽然可以借助相关的影像资料,但是关键还要看教师的启发引导。可以在课前布置观察作业,还可以在课程启发阶段以教师和同学们即时的动作进行启发。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录像、牙刷、刷牙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看电脑课件:《小松鼠刷牙》。
2.提问:看完动画片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要天天刷牙? 3.揭示课题:画刷牙
二、新授:
1.观察:听刷牙歌,表演刷牙,同桌互相观察对方刷牙的方法是否正确,刷牙的姿态是怎样的?
2.看课本,激发学生创作欲望,画自己刷牙的样子。3.先请几位学生板演,并指出他们的优缺点。4.请“小老师”上讲台修改。5.教师出示作画要求:
(1)画面构图要饱满,人物位置要突出。(2)人物动态要明确,并适当添加背景。(3)用彩笔直接画,用笔要肯定。6.其他学生自己画。
三、作业讲评,提出希望。
1.看黑板上小老师修改的画幅,进行欣赏点评。2.投影展示同学们的作业,说出优缺点。
3.同学互相说说刷牙的必要性,教师提出希望:从小好好保护牙齿,才能有好身体。
课后记:
正逢学校进行“爱牙周”宣传活动,结合讲座、活动,我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大胆表现,将刷牙的动作、表情、场景等等,都详细的表现出来。加上学生自己的创造,这次作业的效果非常的好。
动 物 乐 园 教材分析: 本课是“设计 应用”领域的课程,特别强调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学生可使用胶泥、彩泥等材料进行立体动物的制作。学生们可以分别选择自己熟悉和喜欢的动物进行大胆的表现和创作。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用雕塑材料直接进行基本形体——球体、半球体等形体的塑造,对于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是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雕塑动物由基本形体入手,要抓住动物特征,确定动态,用加、减法,采用粘接、切削、刻划等多种手法进行创作。B.应会:参考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采用揉、捏、粘、切、刻等技法,临摹或创作泥塑动物形象。(2)隐性内容与目标: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珍稀动物,关注艺术,增强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学习圆雕的基本知识,学习用基本形体塑造动物形象。(2)难点:作品的完整、牢固、美观、生动、新颖。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橡皮泥、彩泥、示范作品。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启发回忆,揭示课题。
1.教师启发学生,说说自己最喜爱的动物。
2.学生说出动物,教师可出示简笔动物。出示课题:动 物 乐 园
二、尝试练习,进行造型。
1.通过投影欣赏泥塑动物,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提高学生的尝试愿望。2.教师示范一个动物。例:母鸡下蛋
步骤:(1)用一团泥搓成鸡蛋形;
(2)捏出头部和尾部。
(3)用红色捏出鸡冠、肉垂、耳朵;
(4)用黑色给它贴上眼睛;
(5)用各色彩泥给鸡加上翅膀。3.鼓励学生大胆练习,塑造动物。
(1)提醒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喜爱的动物来塑造;(2)帮助学生回忆,概括动物的形体特征;(3)彩泥和橡皮泥的软硬要正好,不要太软;(4)有些细小凹进去的地方,可用尺或小刀帮助。(5)塑造时注意颜色搭配;
(6)根据不同程度,鼓励学生自由创造。
三、作品展示,充分欣赏。
1.请做完的学生将作品放到投影仪上,让大家欣赏,并给自己的作品编一段小故事。2.集体欣赏、评判,让学生间互相取长补短,增加制作经验。
3.鼓励学生课后多做练习,充分体验在捏制过程中的乐趣,体会泥的体块感觉。
课后记:如何让一个泥团变成有头、四肢和尾巴等的小动物,制作之前泥料的分配非常关键。所以在示范时我特意举了几个典型例子,并插入了几个学生的小练习,讲、练结合的进行。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
节日的装饰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观察书中的图片及周围生活,学习节日的装饰方法,认识了解古代、现代,各民族的装饰,懂得可以运用美术去装饰生活,使节日的气氛更浓厚。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各地民俗、民风,注重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通过学习,了解运用美术方法可以将我们的生活装扮的更美。B.应会:学习描述节日不同的装饰,谈自己的感受。学习发现身边的饰物,并能从色彩、线条运用等方面有目的地学习。(2)隐性内容与目标: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包容多元文化,欣赏现代、传统的装饰,体验人们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认识各地区不同的节日装饰,以及各种类型、形式的装饰方法。描述自己对各种装饰的印象,体验其美感,初步了解节日装饰的色彩、造型特点。(2)难点:学习描绘节日装饰的造型、色彩。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准备]有关节日及民俗的录像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欣赏导入:
1.观看有关节日及民俗的录像。
2.思考:节日,我们穿什么漂亮的衣服?不同民族有什么不同表现?人们都会进行什么样的庆祝活动?
3.节日中的气氛都是由美丽的装饰渲染的。揭示课题:节日的装饰
二、学生实践,教师指导。
1.基本形定位,用铅笔轻轻画人物动态。
要求:人的姿态表现出节日的快乐;服装色彩缤纷;各种装饰艳丽夺目。2.描画具象,用铅笔在人物姿态骨式上画出各部分结构:头(五官、发式、头饰);再整体形的局部位置用简单的直线、曲线装饰服装样式;画颈、四肢、手、足。各部分不要求规范和比例。
3.勾线:用彩色水笔、油画棒,勾画人物的具体形象,细致生动的描写各部位。如:五官表情,头发样式、染黑头发,细致的刻画服饰纹样。人物服装组合图: 4.添加背景:烟火、礼花、彩旗、彩灯以及各种装饰道具。
三、展评作业:
1.同桌互评。分别说说自己和对方的不足。
2.教师选出构图合理,人物动态协调,背景丰富的作业进行表扬讲评。
第 二 课 时
一、教师引导:
节日中最活跃的是人,人是节日中最美的风景线,而服装又使人变的更加美丽,服装的色彩首先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节日中的服饰色彩一定要鲜艳夺目,再陪上其他美丽的装饰就更加烘托出节日的欢乐气氛了。
二、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1.染人物皮肤。用橙、浅橙、肉橙、粉色等平染裸露的四肢、手、脚和面部。用深色描画五官,有神采、有表情。2.描绘服饰。
引导学生试着用一用深色和浅色。比如黑色可以协调任何色彩,黑色和其他鲜艳色相间,能产生对比,形成斑斓、并有跳跃的视觉效果。纹样色和服饰底色要互不干扰,形成整体效果美感。3.涂染背景。
三、作业展示、讲评。
1.布置“多彩的节日”展览会,请同学介绍节日民俗。2.选画面色彩浓郁的作业进行点评。
课后记:
结合着元旦庆祝会教室的布置,我带领学生从课本、课件中吸取精华,加上因地制宜的创造,用最容易找到的材料把教室打扮得漂漂亮亮。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过春节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观察生活,了解春节的有关知识及各地不同的习俗,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民间文化的情感。通过观察。回忆。想象、表现春节中有特色的生活情节,体验生活的情趣。提高绘画的技能,提高学生设计制作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创造的能力。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了解有关春节的文化、历史,欣赏不同地区的不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B.应会:尝试着采用多种材料和工具来制作春节的小礼物,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将记忆中春节的美好场景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画面要体现出春节喜庆的气氛、热闹的场面。(2)隐性内容与目标:使学生简单了解有关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而体验到生活的乐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了解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来表达自己节日愉快的心情和对他人的美好祝愿。(2)难点:绘画要表现出欢乐的场面,画出生动有趣的画面。工艺制作时各种材料的选择、设计、制作。
教学准备:电子课件、范作、各种绘制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春节序曲》的乐声中,电子课件(拓展)、(让学生分组交流后回答感受)学生回答完后教师进行小结。
学生交流自己对我们民族的节日——春节的看法。谈一谈自己过春节的时候的见闻。
二:欣赏范作,归纳绘画方法和技巧。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表现春节的各种艺术作品:绘画、雕塑、剪纸、泥塑、布玩具、农民画等。学生分析他们的制作材料、制作过程 教师出示范作,小组讨论范作的艺术特色,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归纳总结:构图——繁密,色彩——鲜艳,笔触——欢快,造型——生动。
三:探索实践。
在学生感受、欣赏、了解各种节日及作品的基础上,自己创作一幅作品,表现节日热闹、欢快的气氛,或是自己在节日里的一件印象最深的事,或是表达一种美好的祝愿,鼓励学生采用诗配画,书法,手工等形式进行尝试,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完成,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并巡回指导。四:作业展评。
让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从选择的材料、构思、构图及用色等方面进行评价,讨论改进方法,把所有作品贴在一起,构成各民族、各地区(学生个性奔放的节日联想画面)欢庆节日的盛大晚会,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
五、教学拓展。
学生回家后上网查找或通过翻阅课外书籍了解国内外的一些节日,他们分别以怎样的方式来庆祝的? 课后记:
在洋节泛滥的今天,中国传统的节日却日益被学生们所遗忘。通过本课的学习,我渗透了民族节日的传统文化,促使学生产生了民族自豪感。
第三篇:小学美术第三册教案讲解
第一 课 我和昆虫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自然界中昆虫的种类和特点,知道表现主题的方法。认识对称的基本特点,发现昆虫的对称。
应会:体验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快乐,通过观察,学会抓住特点表现不同种 类的昆虫。利用所学的知识大胆想象和表现有情节的“我和昆虫”。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有趣的昆虫,大胆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培养学 生的想像能力和表现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培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难点: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充分发挥想像力。抓特点表现昆虫。训练组织 画面的能力。学习材料:
彩笔、油画棒、彩色纸、废旧广告纸、挂历纸、报纸、剪子、胶水……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准备:收集有关昆虫的资料,如图片、书籍或者网上下载昆虫 的资料。每人了解一 种昆虫(名称、形状、颜色、花纹),并能介绍给大家听。1.组织教学:集中注意力,提要求。2.讲授新课
让我们先了解昆虫——板书课题一 部分:昆虫。
(1)引导学生观看录像片。(展示部分昆虫)提示:你知道片中昆虫的名称吗?可以边看边说出名称。
(2)布置学生介绍昆虫资料。
同学们准备了大量有关昆虫的资料,谁能利用电脑和实物投影仪展示、介绍资料? 教师介绍:昆虫标本
(3)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变化过程。(观看录像片)组织小组讨论——“说一 说昆虫变化的过程”。
(4)看书第2、第3页分析昆虫的形态、颜色、花纹。
(5)总结归纳。
①昆虫身体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②昆虫的动态有什么不同? ③自然界的昆虫与人类有关系吗?(6)自然界昆虫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你能想象你和昆虫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吗?编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7)补充课题另一 部分:我和昆虫。(8)欣赏优秀作品。
3.提要求,完成作业。内容生动有趣;表现手法多样;昆虫特点突出;颜色鲜艳漂亮。4.教师辅导要点:(1)构图饱满。(2)人与昆虫表现生动。(3)颜色漂亮。
分小组讲故事,比一 比谁的故事最有趣、最有想像力。5.展示、讲评作业。
第二课 奇妙的爬行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观察、分析生活中点并体会美感,培养学生的象创作能力。
(2)了解爬行动物特点学科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习能力。2.隐性内容与目标:
欣赏爬虫及爬行动物的录像或图片以及教材中的内。思考:
①你认识这些爬行动物吗? ②你能给大家介绍一 下它长得什么样子吗? ③它们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美感? ④你能把你看到的爬行动物画下来吗? 3.接龙游戏:各小组(2)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习惯。
(3)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爬行动物的习性,并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画面。
难点:如何抓住爬行动物的特点大胆表现,并充满画面。学习材料:
关于奇妙的微观世界的音像、图片小动物(小昆虫)的标本,动画、作业纸。教学过程:
1.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爬行动物的资料、图片。2.观察、回忆不同种类爬行动物的外形特点。
将你们观察到的爬行动物的外貌特点画在黑板或纸上,比一 比哪个组画得又大又美。4.如果你是一 只小爬虫,你会爬到什么地方呢?怎么样爬才能到达目的地呢?(1)教师出示树叶、木头、石块等模型,请学生描述或表演爬行的情景动作。
(2)启发学生谈一 谈爬行动物们还会碰到什么有趣的现象。5.作业要求:
每组设计爬行动物的头饰或服装以及爬行的背景,可以用彩纸、报纸、彩笔等多种材料进行绘制、剪贴制作,比一 比谁画的爬行动物又大又美,设计的旅行又奇妙又有趣,最后表演《爬虫一 家的奇妙之旅》。6.分工合作:
小组讨论:谁画头饰、谁画背景?每个人如何分工? 7.小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8.课后小结: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给同学们介绍奇妙的爬行。
(2)学生自评、互评。(3)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今后你还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 9.课后拓展: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爬行动物,看一 看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将它们写生下来。第三课 奇妙的小闹钟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欣赏活动,了解钟表的文化以及造型特点。
(2)通过对不同种钟表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通过钟表的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与制作能力。
(4)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设计制作的钟表,认识表盘上的时间,进行跨学科的综合。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2)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不同种钟表的特点及其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对表盘的设计。
学习材料:家庭中使用的各种钟表、废弃的食品盒子、废挂历纸、图钉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语言进行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欣赏师生课前准备的各种钟表实物。
出课题:漂亮的小钟表
二、提问:你知道有哪些不同种类的钟表? 引导学生分析课本第6页中的钟表图片,分析其外形的不同特点。
提问:教材第6页、第7页上钟表的表盘,是怎样利用生活中、自然界中的形象进行巧妙设计的? 提问:人们为什么这样来设计表盘? 提问:你能利用课前准备的材料设计一 个与众不同的钟表吗?怎样设计? 教师根据这几位同学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巧妙地运用材料,展示几种巧用材料的作品,并且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使表针能拨动。
三、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布置学生认一 认钟表。
小结:你喜欢钟表吗?为什么? 布置作业:课后还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设计小钟表。
第四课 会变的小手套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初步感受适形造物手法。
应会:能大胆地创作,通行简单的添加创作出某种新形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适形造物的方法,发散学生维,创作出较生动的形象。
难点: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形象。学习材料:各式各样闲置不用的小:针线、胶水、扣子、彩色纸、等装饰用品。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用石头、树枝让学生观察感受。想一 想石头和树枝的外形分别像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将石头和树枝翻过来让学生欣赏石头鱼、树枝蛇。)2.讲授新课:
(1)根据导人引出课题。
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可以用来创造的东西,请你们在自己的身边找一 找,看看能发现什么可用材料?(手套)(2)观察体会手套的形象:看一 看我们的手套像什么?将手套变一 变,看看又像什么?将手套换个角度看看还像什么?(3)小组讨论:请小组将变好后的手套形象让其他同学认一 认,说说变的是什么?(4)如何添加:请你们想一 想怎样能使变好后的形象更生动? 3.作业要求:
(1)先用手套创造出新形象形象编排表演小故事。再根据
(2)根据故事用手套创造形象并进行表演。4.学生分组作业,教师辅导。
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决作业中的困难。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6.总结。
第五课 小花饰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对小花饰用途的分析、制作方法的学习,了解小花饰的装饰功能,掌握小花饰最简单的制作方法o(2)在展示小花饰、讨论其特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从中体验到造型活动的乐趣o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在说小花饰用途、学做小花饰、分析小花饰特点的活习兴趣,使学生形成意图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小花饰和制作方法。
难点:了解小花饰的用途,感受小花饰的审美特征。学习材料:各类彩色纸、订书器、剪刀、绳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2.导人新课。
(1)教学创设情境。教师出示一 件有小花饰的物品,或是自己天天用的粉笔盒或是其他礼品盒,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一 个问题:你觉得这盒子与其他盒子有什么不同?(2)学生观察、议论并发言。学生观察、思考、议论并发表白己的看法。
这盒子的颜色漂亮。
这盒子多了一 个装饰
盒子上的花漂亮。
(3)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内容,并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与小花饰有关的的内容。3.讲授新课
(1)思考与回答问题。
①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欣赏本课教材的内容。
②教师一 边请一 名学生朗读第10页上“爸爸妈妈:我去上学了”的留言条上的内容,一 边让学生观察这个小字条有什么特点?留言条让你有什么感想? ③学生回答,教师鼓励。同时请学生思考小花饰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小花饰?(把自己搜集到的带有小花饰的物品以小组为单位集中到一 起,并讨论。)④每组选派代表发言,以搜集到的物品说明小花饰有多种用途。
(2)讨论与探究。
①在探讨研究小花饰多种用途的基础上,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图片,想一 想,分析、讨论一 下,小花饰是怎样做出来的? ②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一 是看教材中的作品图片、研究做法,二是还可以把课前搜集到的小花饰拆开研究,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③教师与学生一 起研讨,并拆开一 个早巳准备好的小花饰,让学生非常直观地看到 这个小花饰的制作过程,使用的材料是什么?以引发学生对其他小花饰制作方法的思 考与研究。
4.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1)在讨论与探究的基础上,学生开始小花饰的制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 提出以下几点问题请学生边做边思考:
①你做的小花饰有什么用途? ②使用了什么材料与方法?(2)教师要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辅导。能举例说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展示、讲评作业
(1)展示:将自己制作的小花饰展示给大家看。
(2)讲评:学生自评、个人评价小组或班级其他同学的作业,小组选派代表评价某个学生的作业。
(3)说一 说自己的感受: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制作的小花饰特点、用途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材料,哪个地方是你喜欢的地方.为什么。6.小结
在讲评其他同学的作业时,你受到了们么启发?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最大的感受是引么?你还想知道哪些方面的内容? 第六课 百变团花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
(2)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团花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及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学习材料:学生可采用单色或多色彩纸,剪、撕作团花,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将剪好的团花进行染色,自创多种效果。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剪好的团花进行再创造,以更好、更有创意地美化我们的生活。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讲授新课。
创设情景,提示课题。探索学习,学做团花。欣赏分析。
②合作探究。(分组发已做好的不同折法、剪法的团花。)教师:请每组同学根据已做好的团花,进行研究,并试着制作。
教师:请每组派一 名代表,向大家介绍本组所研究的团花的制作方法。教师:大家在制作团花的过程中碰到问题了吗?我们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小结: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研究制作出了不同折法、剪法的团花,你们可真棒!根据已做好的团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制作,总结制作方法,向大家介绍。同学之间互相合作,解决制作团花所碰到的问题。
③创作实践。教师:听了每组同学的介绍,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或创造新制作方法,制作团花。
④发散思维。
教师:大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制作出一 张张美丽的团花,请你说说这么美作品,我们可以用它装饰哪里呢?请小组讨论。
教师:请大家欣赏用剪纸团花做装饰的各种实物。
教师:你们想不想也把自己的团花做成一 件装饰用的艺术晶,我们一 起动手制作吧?(3)游戏活动,展示评价
①展示: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的手多巧!一 会儿功夫,我们就做出了这么多漂亮的艺术晶,请大家介绍一 下你制作的团花艺术品可以用来做什么?你想把它送给斑上的哪个同学?学生创作。
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赠送礼物。
第七课 我们身边的痕迹 教学内容与目标: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再创作。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感知中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
难点:拓印的技巧。
学习材料:彩色铅笔、油画棒、比较薄的纸张。教学过程:
1.摸一 摸,猜一 猜。
准备两件质感截然不同的物品,如光滑的盒子与竹编的盒子;平滑的镜子与粗糙的砂纸,让学生触摸感受实物的质。2.看一 看,想一 想。
提示学生,什么人用触觉认识文字,什么动物用触角探路,多认识体会一 种功能,感受纹理。
3.找一 找,拓一 拓。小实物:叶子,钥匙,鞋底,硬币。
大实物:文件架,塑料包装盒,地面,墙角,井盖,木桌椅,纱窗。4.组织活动。
(1)活动时间,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返回教室,与学生对表加强时间观念。规定活动范围:教室,走廊,操场。
(2)规定活动秩序:避免大声喊叫,影响他人上课,使学生心中有他人。
(3)规定组长责任制:由组长按时带回教室。完成简单管理任务。
5.整理材料。
引导学生把采集的材料用文字简单地编辑一 下,注明每块拓品来源于哪些实物,采集的时间、地点。
(1)当你拓完作品,心中有什么感受?(2)看看你的拓品像什么?(3)对拓得模糊不清的图案,找一 找原因。
(4)想想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加工,使它更好看。
把以上问题写在拓品的空间里,并用箭头标明方向,使整个作品图文并茂,标识说明性强,初级作品就很完整。引导学生把拓晶作为素材使用。帮助他们把拓品的纹理巧妙地利用起来构成画面。
6.后期制作。第八课 大树的故事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树根、树干、树枝、树权、树叶等)。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
难点:画面构思和组织。
学习材料:彩色复印纸、水彩笔、油画棒等。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利用课件,或者教师讲一 个有关大树的故事。板书课题。提问:大树由哪几部分组成? 学生根据教师讲的内容进行想象。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树根、树干、树枝、树叶等。)提问:树上、树下、树洞里可能有什么故事? 提问:
1.你能根据书上小朋友的作品,讲一 讲他们画的是什么 故事吗? 2.你是通过哪些形象看出来的? 邻近的两位同学之间互相讲一 讲有关大树的故事。
分小组研究教师提出的问题,每组可以重点研究1~2幅作品。
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分组研究的情况。小结:总结本节课作业情况。展示其他同学画的“大树的故事”的儿童画作品,引导学生课后进一 步大胆表现。
提问:通过这节深你对大树有什么新的认识?今后应如何做?
第九课 新颖的泥名片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生活中有许多需要展示和介绍的东西,如动物园里的动物、植物园里的植物、商店中的各种商品,至于对人们自己的介绍,就要靠名片了。动物、植物、商品标牌、说明卡都需要用美术技法进行装饰和设计,名片也不例外,泥名片是儿童们介绍自我的一 种尝试。
应会:用泥设计、制作文字和日用以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
2.隐性内容与目标:初步尝试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自我,激发学生个性化的创造,增强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习用简单的图形和文字装饰、美化自名片。
难点:制作得新颖、生动观,富于个性。
学习材料:本课可使用瓦楞纸板做衬底,另用胶泥、彩泥、纸黏士等材料均可。备一 把剪子,用来剪制底板。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讲授新课。(1)分组讨论:
教师布置学生研究一 组资料:从动物园、植物园拍摄介绍动、植物的文字图形照片、生活中多种商品的包装、标牌、名片等。这些资料有什么用途?如果没有了它们,我们的生活会怎样?选出一 件最喜欢的,说说为什么喜 欢?(2)进一 步研究资料的内容由哪几方面组成。
(3)分组畅谈个人的爱好,长大后理想的职业、职务。(4)研究图案的选择与设计。(5)学生设计、制作,教师辅导。(6)展示、讲评、小结。
第十课 我们来跳舞 教学目标与内容:
1.显性目标与内容:
应知:初步了解古今中外有不同形式的舞蹈,各个时代、民族的服饰各有特 色,艺术家们表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
应会:学习从艺术晶中认识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文化,学习分析、描述作品中线条、色彩的表现力以及对人物动态、造型的描绘。
2.隐性内容与目标:在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对古今中外各民族文化的尊重,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能力:注意培养学生感受、达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舞蹈是人类源远流长的一 种艺术形式,欣赏古今中外以舞蹈为题材的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指导学生分析作品。
难点:观察、分析作品,体会不同艺术品给人类带来的不同感受。教学过程: 1.导入。
(1)放一 段欢快的民族音乐。
(2)提问:听到音乐后有什么感受?你想做些什么? 小结:舞蹈可以表达人们欢快喜悦的心情。2.欣赏〈〈舞蹈纹彩陶盆〉〉
(1)提问:你知道在人类历史上,舞蹈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2)出示(舞蹈纹彩陶盆)。简要介绍:这是在墓葬中挖掘出的一 个原始社会时期的彩陶盆。
(3)提问:①上面画了些什么?②他们跳的舞蹈是什么样子的?请学生上前模仿。
③你知道为什么要跳舞吗? 3.学生分组看中外部分民族舞蹈。
(1)提问式导入:想不想对舞蹈有进一 步的了解?(2)将全班分两大组,(一 大组中有若干小组)分别观看课件中的中华民族舞蹈和外国民族舞蹈。
通过课件分析〈〈新疆舞〉〉作品中对线条的感受。
提问:①如果去掉作品中的线条会有什么感受?(轮廓感)②如果去掉衣裙上的一 些线条会有什么感觉?③如果改变线条的倾斜方向会有什么感觉?(运动感、速度感)以各组为单位欣赏其他作品。
课件出示:花山崖壁画、汉代圆雕(玉舞人)、透雕饰品(双人盘舞)、砖雕(舞伎)。
绘画作品:马蒂斯(舞蹈者)、德加(从包厢剧院看芭蕾)、名家舞蹈速写作品、农民画作品、剪纸作品等。
请学生选择工具表现出看到的或想象中的舞蹈。对构图饱满、抓住舞蹈特点、形象生动的作品加以鼓励。
第十一 课 泥条头像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立体雕塑头型的基本常识——基本形与附属形。用瓶子和泥条组合成的头像为基本形,五官和头发为附属形。
应会:掌握搓泥条,用泥条缠绕瓶子,并采用捏、揉、粘、抹等技法进行像的造型创作。2.隐性内容与目标:
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立体雕塑的基本知识。难点:作品新颖、生动,富有美感。
学习材料:本课教学所用材料,除胶泥、彩泥、纸黏土外,还可以用面粉加水粉颜料用水和起来使用。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讲授新课。
(1)展示师生带来的人物雕塑资料。(2)布置学生感受搓泥条方法。提问:
①搓泥条有几种方法? ②说说搓泥条时双手是怎样配合的?(3)体验用泥条缠绕瓶子。
提问:
怎样缠绕泥条才能又快又好? 可分组进行自主、合作式学习。
学生分组独立或二人合作缠绕瓶子,由两组学生代表总结成功的经验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4)五官、发型设计。
①欣赏图片资料。
②布置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所见、所想的五官和发型。
(5)布置学生完成头像作品。教师巡视辅导。
(6)展示作品,小结讲评。第十二课 雄伟的塔 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塔,不同地区(国家)的塔造型不尽相同,还有各种各样的纪念意义。
应会:学习比较、分析、描述塔的特征,能将自己记忆中的塔或设计的塔画下来,井可以进行简单的装饰。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更多塔的知识,认识古今中外的塔,并对自己家乡的塔进行考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古迹的意识。
本课在调查家乡的塔这一 活动中,主要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在作业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把自己见过的塔画下来,或设计一 座既漂亮又有新意的塔。难点:根据塔的特点,进行表现或设计。学习材料:彩色纸、水彩笔、油画棒。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新课。
(1)拼摆游戏:在桌面上有不同形状的图片,请用2分钟的时间摆一 摆,看一 看哪组能拼摆出塔。
(2)说一 说拼成了什么样的塔。(3)教师板书:塔
(4)在拼摆中圆形、梯形、长方形、半圆形分别做塔的什么部分。2.看书。现在我们看一 看世界上的名塔,打看书第24、25页。
(1)书中展示了什么塔的图片?(2)分组讨论。请各组商讨后选择讨论问题:
①三座塔分别建造在什么时间? ②三座塔各有什么不同? ③三座塔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 ④你看后有什么感受?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总结,如塔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材料也非常丰富,像应县木塔是最高、最古老樟木结构的纯木塔,没有用一 颗钉子。这些塔由于建造的时间、地点、材料及结构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相同。
(3)请学生回答讨论结果。
(4)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你知道的塔呢?请你介绍给大家。3.分析塔的基本形设计及绘画的表现方法。
(1)如果你现在就是一 个小小的设计师,你准备设计一 个什么样的塔?(2)先画什么?再画什么?(3)怎样让塔更美观?(4)可以在什么上画?用什么方法? 4.布置作业。
(1)作业:可以设计一 座新颖的塔,也可画自己见过的塔。
(2)要求:画面饱满,设计新疑,可选择喜欢的方法表现。
(3)教师巡视,给学生提供帮助。5.作品交流。第十三课 演电视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电视的发展,简单知道有关电视片的拍摄过程。学习如何把一 个复杂的故事概括成连环画。
应会:利用废旧物设计和制作电视机外壳,会画简单的连环画,会合作完成作品、表演作品。
2.隐性内容与目标:渗透设计意识,合理利用材料。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利用废旧物品设计制作电视机壳,学习连环画的基本绘画方法。
难点:新颖的设计,连环画的内容有趣,合作协调,表演生动。学习材料:废旧纸盒、纸袋、胶水,绘画用笔,彩纸。课前准备:电视机的种类和外形的图片资料,废旧纸盒、纸袋部分学生优秀作品、制作用具。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讲授新课
(1)放映电视短片、动画片、故事片、小品、新闻、娱乐节目……。
(2)组织学生记忆叙述一 个片中的内容。
组织小组活动,要求语言简练,故事完整。
(3)教师展示。
学生叙述连环画作品的故事内容,展示出不同的几幅。启发学生分析哪一 幅面面内容简练、故事完整,说说理由。
(4)由此得出连环画的表现方法和特点。
(5)展示分析学生的连环画作品。
(6)教师将学生的连环画插进电视机壳之中(纸盒制作)。请两名同学前来与老师一 起演电视给大家看。
我们一 起看电视。
(7)板书课题——演电视
带领学生看书第13课。
书中都介绍了什么?你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8)组织学生分析材料,发挥设计能力,巧用材料。(看课件)你想设计什么样的电视机? 3.学生完成作业。4.小组表演故事。
第十四课 小扇子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简单了解有关扇子的文化、种类及欣赏价值,尝试着采用多种材料来制作小扇子,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进而创造出形状各异、图案不同,可以在不同插合使用的小扇子。应会:能用各种不同的制作方法,制作出材料不同、外形各异、美观的小扇子。作晶体现出实用性、观赏性。2.隐性内容与目标 在学习和了解有关扇子的文化、种类及欣赏价值中,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感及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教学活动,学习与人交往与合作,增加同学之间的亲和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设计思想,勇于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扇子的文化扇子的设计与制作。难点:小扇子的构思设计、不同材料的选择利用。学习材料:课件、具有典型特征的扇子、剪刀、胶水、纸及各种废弃物、彩笔、颜料等。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2.新授课(1)请学生们欣赏陈列在教室里的和电脑里已储存好的有关扇子的信息以及自己带来的形状各异、不同材质的扇子。(2)引导交流扇子的有关知识,欣赏课本中不同种扇子。(3)请学生看书。提出问题:书中有两幅纸扇的制作步骤图,谁能一 看就会,可以在组里给同学演示一 下。(4)请学生简述制作过程。(5)学生和老师共同谈学习体会。按现在的学习方法制作出来的扇子是和别人的是一 样的。你怎样才能制作出来一 个与众不同而又漂亮的扇子?3.学生作业作业要求:制作一 把与众不同的小扇子。
每十五课 会变的线条显性内容与目标:(1)初步感受不同种线条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2)能用不同种线条组织一 幅画面,表现出一 定的美感。(3)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隐性内容与目标:(1)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感受、体验艺术作品中线的美感。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种线表现美感。教学过程:谁能到黑板上画几条不同的线条?说一 说这些线条不同的名称。学生观察、感受这些线条变化带来的美感。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毕加索的作品,介绍其创作背景。小结:在画面上,线条既要有不同种类的变化,又要有一 定的秩序,才能给人以美感。引导学生分析课本上的作品。提问:作品中是怎样体现出线条不同种类的变化和秩序的?(利用课件加以分析)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布置课后作业:课后可以用线为自己的妈妈设计一 件花衣服。
第十六课 刷牙教学目标与内容:在生动表现自己生活的基础上,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同学们认识到口腔保健的重要性,帮助他们养成适时刷牙的好习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内容虽然可以借助相关的影像资料,但是关键还要看教师的启发引导。可以在课前布置观察作业,还可以在课程启发阶段以教师和同学们即时的动作进行启发。学习材料:课本的“作业提示”是用绘画手段完成作品。如果条件允许,完全可以用拼贴或纸版画的形式完成。教学过程:1.示范一 些典型的动作表现方法,如胳膊拐弯、手握牙刷的形态等,主要以直接观察和线条表现的方法为主。可以运用形容(如,拐弯处衣纹的放射状效果像光芒,手的动作像一 组长短不同的圆柱体的组合等)、演示(可以放影像资料,也可以由教师或学生示范)等方法,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独特的观察角度进行想象构思(如只画嘴,从嘴里往外看,从上往下看等)。2.引导学生分析课本第32、33页中的学生作业:(1)画面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和环境?(2)你认为哪幅画或哪部分画得好?为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回忆和对教师讲解的理解,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创作。教师应在尊重学生创意的前提下,随机进行辅导。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细节刻画得真实与否一 般不应作为学习的目的。3.分组或全班欣赏作品。
第十七课 动物乐园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雕塑动物由基本形体人手,要抓住动物特征,确定动态,用加、减法,采用粘接、切削、刻划等多种手法进行创作。
应会:参考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采用揉、捏、粘、切、刻等技法,临摹或创作泥塑动物形象。
2.隐性内容与目标: 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珍稀动物,关注艺术,增强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圆雕的基本知识基本形体塑造动物形象。
难点:作品的完整、牢固、动、新颖。学习材料: 本课教学可使用胶泥、彩泥、陶泥、纸黏土、面粉调颜料等材料进行制作。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讲授讲课
(1)解释课题。提问:什么是动物乐园?说说我国有哪些珍稀野生动物?(2)导人新课。研究用雕塑方法创造一 个理想中的动物乐园。(3)说说自己熟悉的动物特征。用简笔方法加以表现。(4)结合一 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的特征。(5)由学生到讲台投影仪前进行创作示范。(6)研究、总结雕塑技法。
确定基本形体后添加附加物,抓住动物特征适当调整。(7)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8)展示作品,布置动物乐园,小结、讲评。
第四篇:接力出版社小学美术第三册教案
第三册
第一课《流动的颜色》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两种颜色调和后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2、吹画后展开联想,并添画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形式美感,感受抽象造型,以及掌握吹画法。
教学难点:学会颜色的基本调配方法。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红、黄、蓝三色水彩颜料,以及吸管一根,毛笔,水罐,还有小抹布。
(2)教师除准备与学生相同材料外,还需要几张范作。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请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学生作品及作画步骤,阅读文字部分,然后讨论:这些作品分别是怎样画出来的,使用了哪些颜色,吸管在今天的作业中有什么作用等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明确学习任务,找到本次作业的绘画方法及步骤,使下阶段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
如果学生带来了多余的颜料,提醒他们将其收起来。
(2)发展阶段
首先要调颜色。在学生作业之前教师可以先就颜色的调配示范一下:在调色盘里放一些水,毛笔蘸水且水不滴下,再蘸颜料在调色盘里调匀,(提示学生在调颜色时可以用一种颜色,最多用两种颜色。)最后用笔将调好的不同颜料滴落在作业纸上。
然后用倾斜画面、吹(直接用嘴吹,用吸管吹„„)等方法使颜料流淌。教师要强调学生在游戏、作业过程中注意观察颜色融合后有什么变化。
交流观察到的颜色变化情况,教师帮助学生一起总结。最后,对画面进行添加,使其构图、情节更丰富饱满。也可以根据画面效果进行剪裁。(3)收拾与整理
如果当天的天气很好,可以建议学生将作业放在向阳、通风的窗台上进行晾晒,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对于非常湿的作业,可以建议学生用废报纸等较为吸水的材料小心地吸去画面多余的水分,以便作业保存。然后用抹布擦洗干净桌子,最后将水罐及毛笔清洗干净。
三、课后拓展
用吹画的方法绘制抽象画。
第二课《变化无穷的线条》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各种线、绳、棍等材质,通过学生摆一摆,排一排塑造出各种有趣的图形以及各种物体造型。
2、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体验雅拙的线条所特有的美感,在游戏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群策群力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材料的材质,对材料进行造型。
教学难点:如何发挥集体合作的精神,做到合理分工。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各种软硬、粗细各异的线条、竹竿、小木棒及木棍等。
(2)要求学生每人带一些吸管、各种绳子和条形材料。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在造型游戏之前,先帮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熟悉手中的各种材料。要求学生分组开展积极的讨论,让学生在边讨论边构思中逐步形成图形。
要求学生在排列摆放时,要有分工有协作,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2)发展阶段
启发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寻找构思,可以描绘自然界的物体,生活中常见实物形态,或想象中的抽象形体。
制导学生在构思时,相互讨论,相互补充,使设计的图形更完美。当学生在摆一摆、放一放的过程中,教师积极肯定学生的好创意的造型,有个性的表现形式给予及时的表扬。
指导学生在造型游戏时注重线条的粗细、曲直变化,使图象表现更有节奏感,时时让学生体验线条变化所产生的艺术魅力。
(3)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按各种不同类型材料归类,放回原处,收拾检查场地卫生,保持场地清洁。
三、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课后寻找各种材料,如:丝带、毛线、铅丝、铅笔等,积极尝试,表达自己的丰富多彩的想象,拼摆出更美丽的造型。
三、闪光的名字
我给名字穿上“衣裳”,戴上“帽子”,哇!一下子,他们竟变得那样漂亮。
教学目的:通过美化自己的名字,学习装饰画的初步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美术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美术字的兴趣。
教学难点:字的装饰过程。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1、组织教学。
2、3、给同学说说自己的名字有什么意义。
4、5、讲授新课。
(1)观察范图;分析别的同学是怎样装饰名字的。(2)自己的名字怎么写
(3)把自己的名字拆开来看看,它们象什么?(4)用你想到的图案来装饰自己的名字。
6、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7、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8、教师小结。
第二节
1、组织教学。
2、继续完成上节课的作业。
第3节
3、教师巡回辅导。
4、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自己讲解作业。
5、教师小结。
第4节
四、有趣的彩泥
彩泥世界快乐多,捏一捏,搓一搓,今天你来做什么?
教学目的:学习用不同的材料制作美术作品,练习手的灵活性,拓展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学习用不同的材料制作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拓展学生的想象力。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3、复习旧知识。
以前你用彩泥做过什么东西,你最喜欢的是什么?
4、讲授新课。
(1)彩泥有哪些颜色?
(2)彩泥制作需要哪些工具?(3)看看今天你想做什么?
(4)我们手中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做些什么呢?(5)小组讨论。我能做什么。
5、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6、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离开座位互相参观并评价。
7、教师小结。
第5节
五、喂,你好!
做一个漂亮的电话,把你的高兴事,告诉远方的朋友,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快乐。
教学目的:学习用不同的材料制作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感受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习用不同的材料做电话机、手机。
教学难点:制作过程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1、组织教学。
2、3、导入新课:
提问:
(1)、你喜欢电话吗?为什么?
(2)、电话有什么用途?电话和手机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3)、电话上需要安装有什么零件呢?
4、讲授新课。
(1)、教师示范。
(2)、讨论:我喜欢什么样的电话?
(3)、想一想:我做什么样的电话?用什么材料?
5、学生操作,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教师巡回辅导。(要求做的 电话要拿得起来)。
6、游戏:打电话。
7、8、教师小结。
第6节 第二节
1、组织教学。
2、3、复习旧知识:
上节课我们做了什么?用的是什么材料?
4、讲授新课。
(1)、教师出示电话机,问用什么材料做的?请一个学生来触摸,有什么不同?
(2)、讨论:用纸盒怎么做电话或手机?(3)、制作步骤: A、剪、贴。B、装饰。
5、学生操作,教师巡回辅导。
6、学生展示作品。
7、教师小结。
第7节
六、花花衣
用最美的色彩,给它们穿上花花衣。
教学目的: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包装各种容器,使学生有美化物品的意识,让学生在创造美的过程中享受乐趣。
教学重点:学习用不同的材料装饰容器。
教学难点:拓展学生的想象力。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的情况。
2、复习旧知识。
3、讲授新课:
(1)、出示装饰过的容器让学生看,提问 : A、这些是怎样变来的? B、用了哪些材料? C、谁知道怎么做?
(2)、教师小结,并示范。
(3)、学生讨论:想一想,你怎样给你的容器进行包装?
4、学生操作,可以互相帮忙。教师巡视辅导。
5、展示学生作品,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6、小结。
第8节
第二节
1、组织教学。
2、复习旧知识:
上节课我们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
3、导入新课:
我们这节课要用手绘出各种图案,包装各种容器。
4、讲授 新课,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步骤:(1)、构思。(想一想)(2)、画容器的外形。
(3)、给容器包装,画上美丽的图案。(4)、涂上颜色。
5、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6、展示学生作业:(1)、学生自评。(2)、学生互评。(3)、教师评。
7、小结。
第9节
七、金钥匙
别小瞧了它的模样,它也有美的魅力。
教学目的:通过对折剪、再拼贴成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对折剪纸的方法。
教学难点:拓展学生的想象力拼贴成画。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的情况。
2、复习旧知识。
3、讲授新课:
(1)、出示范画让学生看,提问:这是什么画?是用什么制作成的?(2)、学生讨论:
A、钥匙的图形是怎样剪出来的?
B、想一想,自己要拼贴一幅什么画。
4、教师示范:
(1)、把纸对折。
(2)、画钥匙的形状。(3)、剪出钥匙的图形。(4)、拼贴成画。
5、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6、小结。
第10节
第二节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的情况。
2、复习旧知识: 对折剪的方法。
3、学生继续完成上节课的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4、展示学生作品:(1)、学生自评。(2)、学生互评。(3)、教师评。
5、小结。
第11节
八、对印的花纹
画上你喜爱的一半,再对印出来,就有了对称的美丽,快试试吧!
教学目的:通过运用色彩练习,了解画对称图案的技法,培养学生的兴趣,锻炼他们动手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画对称图案的技法。
教学难点:色彩的运用及水分的掌握和想象力的发挥。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2、讲授新课。
(1)、欣赏导入:
投影范画,让学生欣赏、观察,提问:这些画有什么共同特点?是怎样画出来的?
(2)、请2—3名学生上台演示,教师归纳、小结。板书课题:对印的花纹。
(3)、教师讲解并示范:
A、把纸对折。B、涂上颜色。
C、对印(添画)。
(4)、学生讨论:想一想,你想印什么图案?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放音乐)
(1)、学生操作时,小组同学可以互相帮助。(2)、提醒注意:
A、调色时加水适当,涂色时动作要快。B、不要弄脏衣服及桌椅和地面。
4、学生作业展示:(1)、学生自评。(2)、学生互评。(3)、教师评。
5、小结。
第12节
第二节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2、复习旧知识:
(1)、上节课学了什么方法画花纹?
(2)、这种图案有什么特点?叫什么图案?
3、学生讨论:想一想,除了对印的方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对称图案?
4、学生操作剪纸方法制作对称图案,教师归纳、小结,并示范:(1)、把纸对折。(2)、画图案。(3)、剪。(4)、贴。
5、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6、学生作品展示。(1)、学生自评。(2)、学生互评。(3)、教师评。
7、小结。
第13节
九、蜻蜓飞飞
蜻蜓姑娘是美丽的,小朋友,你知道它美在哪?
教学目的:学习用线描的方法来画蜻蜓,培养学生仔细的观察能力和造型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线描的方法及它的运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仔细的观察能力。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1、组织教学。
2、引导阶段
(1)观察蜻蜓,它的色彩、外形、结构
(2)让学生描述蜻蜓的外形特点,说说这些特点与它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在交流 中,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了解对称对于飞翔的重要性。
3、发展阶段
(1)学生讨论:我准备怎么做。(选择下面几种表现方法)A、手工绘画
B、对折剪或折纸的方式 C、手工艺制作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第14节
第二节
1、组织教学。
2、复习旧知识。
3、继续完成上节课的创作。
4、小结。
第15节
十、我也是艺术大师
大胆地画出喜欢的色彩和形象,你就是艺术大师!快动手,相信自己哦!
教学目的:组织学生欣赏大师作品,要求学生会解读大师作品的创作特点及富有创意的表现形式,指导学生摹仿大师们的表现方法及形式,尝试用各种材料表现物体形象。
教学重点:摹仿大师们的表现方法及形式。
教学难点:用各种材料表现物体。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1)组织学生欣赏大师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2)学生讨论:
A、作品是用什么材料表现的?
B、想一想,你可以用什么材料来表现?
2、发展阶段
(1)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要求学生通过边思考边摹仿,根据学生自己的想象,表现各种富有个性的画面来。
(2)欣赏、评议: A、学生欣赏、评议。B、教师评议。
3、课后拓展。
第16节
十一、用画来写信
别说自己还小,你的信肯定写的比大人还好。不信?请你亲自写一封看看。
教学目的:
1、知道书信的一般格式。
2、用图夹文的方式给朋友或亲人写一封信。
教学重点:了解书信的一般格式。
教学难点:用图夹文的方式来写信。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1、组织教学。
2、引导阶段:
(1)问:你写过信吗,收到过信吗,看到过信吗,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写信?你会写信吗?
(2)简单概括书信的基本格式。
(3)学生思考:你现在最想给谁写信,想告诉他什么?
3、发展阶段:
(1)学生欣赏各种书信,问:一般书信和图夹文的信有什么不同?你想收到怎样的信?为什么?
(2)学生交流:你打算怎样写信?(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鼓励学生将与众不同的想法用画笔表现出来。
4、小结。
第17节 第二节
1、组织教学。
2、复习旧知识:
3、学生继续写信。
4、做一个信封,美化一下,把信放在里面,送给朋友。或使用标准信封,写上正确地址及邮政编码,贴上邮票,邮寄。
第18节
第十二、有趣的瓶盖
走进小小的瓶盖世界,你会发现无穷的乐趣。
教学目的:
1、能够用瓶盖排列、拼贴图形。
2、能够将各种瓶盖组合起来做成1-3件玩具。
3、对用废旧材料自制玩具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如何用瓶盖制作玩具。
教学难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引导阶段:
(1)展示学生收集的瓶盖,看一看,说一说:谁的瓶盖最有特点?
(2)请学生说说所见过的圆形的物体及物体中的圆形部分。
(3)教师出示圆形的图片。
(4)学生讨论:想一想,这些与瓶盖有什么联系?
(5)联想游戏:将两个瓶盖放在一起,想一想,它像什么?叠在一起,又像什么?将三个瓶盖放在一起,看一看它又像什么?``````(分小组进行)。
3、发展阶段:
(1)学生欣赏教材上的作品。
(2)学生交流: 我今天准备用瓶盖来做什么,还需要什么材料,怎么做?
(3)学生设计制作,教师巡视辅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4)展示学生作品。
4、小结。
第19节
第十三课、回家的路上
长长的路,长长的记忆,千万别做小马虎,否则就迷了路。
教学目的:
1、参考交通图的表达方式,绘画从学校到家的路线图。
2、能够画出一路上有标志性的建筑、景和物。
教学重点:了解地图的用途及学会画路线图。
教学难点:画出路线图上的建筑、景和物。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1、组织教学。
2、引导阶段:
(1)地图有什么用途?你会看地图吗?
(2)教师出示交通图,让学生找一找“我们的学校”在地图上的位置。(3)请学生描述一下从学校回家的线路。
3、发展阶段:
(1)观察教材上的学生作品。
(2)学生讨论:我家在哪里?应该怎样画?
(3)学生作业:画从学校到家的线路图。
教师建议:先画学校,再按照回家的路线一点一点延伸出去,一直画到你的家。也可以先将学校与家的位置定好,然后,先用单线轻轻画出线路,确定后,再具体描绘。
4、小结。
第20节
第二节
1、组织教学。
2、复习旧知识。
3、教师提出本节课的要求:
在画好的线路图上,添画人物和景物。
4、学生作业展示:
让其他的学生能找出自己的家在线路图上的位置。
5、小结。
第21节
第十四课、今日的菜单
你能当一回小厨师吗?想一想,还能添几个菜?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利用彩泥表现生活中的蔬菜、菜肴,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
2、强调在创作过程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制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力把菜肴的造型与色彩大胆表现出来。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引导阶段:
引导学生讨论:你最喜欢什么菜?
3、发展阶段:
(1)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利用彩泥制作出你最喜欢的菜肴?
(2)引导学生独立制作一件自己最喜欢的菜肴,并把它放在自己设计的盘子里。
(3)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一家“小小饮食店”或布置一个“餐桌”,邀请其他组的小朋友参观品尝。
(4)运用绘画、拼贴等方式表现“今日的菜单”。
4、小结。
第22节 第十五课、乘着大象
假如大象会飞,那该多么有趣啊!
教学目的:
1、了解大象的造型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绘画,表现自己乘着大象时的情景和感受。
教学重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1、组织教学。
2、引导阶段:
(1)分小组交流课前了解到有关大象的资料,并展示图片。(2)讨论并尝试画一头大象。
3、发展阶段:
(1)教师展示有关乘着大象的情景资料。
(2)引导学生想象自己乘着大象的情景及感受。
(3)欣赏同龄人画的乘着大象的作品,体验乘着大象时的快乐、兴奋、紧张、害怕等感觉。
(4)讨论:如何结合自己想象与感受,画一幅非常有趣的关于乘着大象时的作品?
(5)提示:以大象为主体,使画面形成中心构图的样式,可以在大象的背上、长鼻子上、大耳朵上添画一个或多个乘着大象的人物。(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4、展示有创意的作品。
5、6、小结。
第23节
第二节
1、组织教学。
2、复习旧知识。
3、学生继续完成上节课的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作业:
(1)学生谈创意。
(2)学生评价。
(3)教师评价。
5、小结。
第24节 第十六课、风来了
听,它来了,它又走了,它没给自己留下什么,却给大地换了新装。
教学目的:
1、了解春、夏、秋、冬,风的不同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绘画,表现风吹来时的情景和感受。
教学重点:如何结合自己的想象和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怎样组织画面。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1、组织教学。
2、引导阶段:
(1)教师做实验:“风吹小旗”。学生观察并讨论:风吹来时小旗会怎样?三面小旗飘的方向一样吗?
(2)分小组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风吹来时的情景的资料,并展示图片。
3、发展阶段:
(1)教师播放有关风吹来时 的情景资料,请学生谈谈;在这样的风中,你会有什么感觉?
(2)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了解不同的表现方法,体验在风中的快乐、兴奋、紧张、害怕等感觉。
(3)讨论:如何结合自己想象与感受4,画一幅非常有趣的关于风来了的作品?(4)提示:可以以我为主体,使画面形成中心构图的样式。人物形象要注重表现在风中的感受。(暗示春、夏、秋、冬,风吹来了,人们在风中的感觉是不同的,我们可以通过表情、服饰、画面色彩等因素来表现感受)。
(5)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4、小结。
第25节
第二节
1、组织教学。
2、复习旧知识。
3、学生继续完成上节课的作业。
4、展示学生作业:
(1)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画面编一个故事,向大家介绍。
(2)学生 互评。
(4)教师评。
5、小结。
第26节 第十七课、会转的玩具
想想看,除了纸风车和纸陀螺,还有什么也会转?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一个会转动的简易玩具。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会转动的玩具必须有转动的中心轴。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玩具采用合适的材料。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引导阶段:
(1)展示一些会转动的玩具,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2)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示范的玩具能够转动。
3、发展阶段:
(1)教师演示说明几种会转动玩具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2)让学生讨论风车、陀螺等玩具对制作材料的不同要求,树立起要根据需求选取材料的概念。
(3)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一个会转动的小玩具,采用画、撕剪、拼贴等造型手段将玩具装饰美化。
4、展示学生作品:(1)学生欣赏。(2)学生评价。
(3)分小组比比谁的玩具转得快、转得稳。
5、小结。
第27节
第十八课、电脑美术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打开电脑并进入操作系统画图程序的界面。
2、指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和复制、粘贴游戏。
2、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采用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和复制、粘贴游戏。
教学难点:想象创意设计。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做好学生进入电脑教室上课的组织工作,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座位。
2、引导阶段:
(1)复习学过的画图游戏方法。(2)欣赏一些电脑美术的优秀作品,演示电脑绘画中的复制和粘贴的创作过程。
3、发展阶段:
(1)教师以清晰的演示说明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
(2)让学生尝试用各种工具进行复制、粘贴和变化的操作。
(3)教师演示并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一些电脑绘画的操作。
(4)学生作业: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电子画笔和颜色,制作出有独特情趣的造型作业。
(5)让学生在屏幕上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4、小结。
第28节
第十九课、指偶剧场
你唱罢来我登场,自己建个小剧场,巧手制作小演员,欢迎大家都来看。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动脑筋制作指偶剧场。
2、指导学生为指偶表演布置剧院,模拟舞台表演。
3、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并妥善保存自己设计的指偶剧场。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合作,做指偶并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1、组织教学。
2、引导阶段:
教师展示平面与立体的纸偶并表演故事激发学生参与制作指偶的热情。
3、发展阶段:
(1)学生分组讨论:想一想,怎么做?
(2)学生合作:用收集来的材料制作各种形式的指偶。
教师指导学生拓宽思维大胆造型。提示:可以利用塑料瓶、蛋壳、纸盒等材料做立体的指偶,也可以利用铅画纸做平面的指偶;可以做大的或小的;可以做会动的或不会动的。
(3)画一画: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指偶编故事画简单的背景图画。
4、小结。
第29节
第二节
1、组织教学。
2、引导阶段:
复习旧知识。
3、发展阶段:
(1)说一说:学生与教师共同欣赏作品。(2)演一演:学生用指偶表演故事。(3)学生交流参与这次活动的感想。
4、小结。
第30节 第二十课、形形色色的世界
世界是绚丽多姿的,有数不清的形和色。想一想,在你的记忆里,奇怪而有趣的形状和色彩你能说出多少呢?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艺术作品中比较常用的一些对比手法。
2、知道色彩与造型给人的感受大多缘于比较。
3、能从对比的角度,就作品的造型与色彩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艺术作品中的一些手法,并就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引导阶段:
(1)请学生浏览一下教材上的图片,然后说说“哪张图片最吸引你”。(2)让学生谈谈为什么特别喜欢这张图片?教师根据学生谈话概括。
3、发展阶段:
(1)欣赏教材上的图片: 《两只红色的小鸟》 《现代家具》 《美丽的服装》 《鲜艳的花朵》 《彩色的热水瓶》
《北京故宫角楼夜景》 ``````(2)学生评价图片。
4、小结。
第31节
第五篇:二年级第三册美术教案
岭南版美术教案(第三册)
第1课 民间玩具世界
教学重点: 感受民间玩具造型、色彩特点与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能用语言描述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1、活动一:教师问:“你发现什么?它们叫什么?” 欣赏课本提供的玩具图例,找出它们的名字。
2、活动二: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A、教师提供“泥、纸、竹、皮、面、木、布”等多种材料,让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B、感受民间艺人心灵手巧及民间艺术特色。
3、活动三:它们“想说”些什么?
A、让学生讨论民间玩具的产地、寓意及有关的故事。
4、活动四:民间玩具美在哪里?为什么?
A、提供描述的感觉词语(如:材料美、装饰美、对称美、质朴、饱满、逼真),玩具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
B、民间玩具造型、色彩特点与审美情趣。
5、活动五:学习民间艺人,可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小玩具或描绘自己感兴趣 的民间玩具。
6、布置作业。A、尝试收集大家画的民间玩具。
B、布置师生共同收集民间小玩具集市。
教学后记:基本能从儿童的角度去欣赏书中的作品.第2课 玩具世界
第 一 课 时
教学重点:
能说出现代玩具的造型、色彩、花纹、材料、玩法等特点。
教学难点:
比较民间与现代玩具的造型、色彩、花纹、材料、玩法等特点的异同。
教学过程:
1、活动一:分享与表现。
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回来与同学分享,并向大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如何玩?
同学们都毫无拘束的交流玩具玩,并且大胆的探讨玩具的特点。
2、活动二:发现与探秘。
我们来到什么地方?你发现了什么?它们叫什么?谁知道他们的故事?它们会动、会说、会唱的秘密在哪里?
通过讨论他们踊跃举手回答问题。
3、活动三:欣赏与描述。
选一件自己喜欢的民间玩具,说说玩具给你什么感觉?什么地方使你这种感觉?
4、活动四:比较与探究。
A、选一件自己喜欢的民间玩具与一件现代玩具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
B、探究现代玩具逗趣与科学益智结合的特点。
C、探讨玩具功能与审美性的双重作用。
第 二 课 时
5、活动五:创作与评价。
A、用线条设计自己喜欢的、想象中的现代玩具;
B、布置小玩具画展。
C、提出评价要点,引导评价。
D、教师小结。
教学后记:
能画出玩具的基本特征,构图饱满。
第3课 我的玩具伙伴
教学重点:多角度观察与表现玩具。
教学难点:运用绘画工具,多角度表现玩具。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1、活动一:分享与观察。
说一说:我的玩具伙伴给我带来的快乐。
看一看:我的玩具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同学的玩具又是什么形状组成的?
摸一摸:我(你、他)的玩具是什么质感? 想一想:看课本,思考小作者是如何表现玩具伙伴的?
2小组汇报。
第 二 课 时
1、动二:欣赏与发现。
看一看:大师想说些什么?作品给你什么感觉?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受?大
师然后表现物象的?在小朋友的画中,你发现了什么?
想一想:我哦准备向大师、小朋友学些什么?
2、活动三:创作与评价。
想一想:我准备用什么工具、材料表现我的伙伴?
画一画:玩具的正面、侧面、背面、、、、、、各有什么形状组成?用什么表现它的质感?
评一评:谁的玩具画得最可爱?
教学后记:
色彩鲜艳,想象力丰富但部分同学画面组织较差。
第5课 巧救小昆虫
教学重点:发挥想像力,为结局描绘一个画面。
教学难点:画出与连环画有关联的结局画面。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1、阅读与思考。
教师问学生达尔文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们从哪里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请同学把自己找到的资料汇报给大家听)。
师出示以下几个小问题:
猜一猜:达尔文说了一句什么话?昆虫会飞到哪里?
想一想:四幅画有什么特点?文字与描绘有什么关系?
2、观察与发现。
找一找:达尔文为什么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他有什么成就与贡献?
看一看:课本中描绘了什么昆虫?它们各有什么形态、色彩特点?
想一想:达尔文如何救出小昆虫?
让同学们讨论编出故事,教师指导。
第 二 课 时
3、联想与创造。
说一说:小女孩手上的昆虫是什么形状、颜色?
想一想:小开创到哪去了?(激发联想——有趣、有意思、有常见的联想)主体
物与背景产生遮挡关系时先画什么,后画什么?
做一做:选择什么材料用具表现?
4、分享与评价。
提出评价目标:谁画的小昆虫最新奇?谁画的故事结局最精彩?
在小组说说,小昆虫的结局。选出最精彩故事结局在班上展示。
教学后记:
作品里的昆虫造型丰富。如果你需要教案或课件,请留言给我。尽可能满足你的需求。
第6课 可爱的玩具蛇
教材分析:
教材以“制作会跳舞的玩具蛇”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并通过欣赏“生
肖蛇”邮票,让学生感受蛇“圆而细长,没有四肢”的形态特征,感受其色彩强烈对比、传统的花纹装饰的美感,感受其内涵。让学生感受以蛇形象设计的平面与立体造型,激发学习兴趣,突出本课“蛇的立体造型设计与装饰”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运用造型元素和手工立体造型方法设计制作“玩具蛇”。
2、过程与方法:①在欣赏中感受作者创造美的情感;②在尝试材料妙用中,发展 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美术与科技结合的简单道理;在分享中感受成功乐趣。
教学重点:从平面到立体的设计、装饰过程。
教学难点:①材料的选择与妙用;②纸蛇会跳舞的科学原理。
兴趣点:会跳舞的玩具蛇,科学童话故事。
观察点:用什么材料设计制作玩具蛇?
教具准备:各种材料制作的玩具蛇。相关工具材料。课件。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新课。
讲“糖葫芦”、“可爱的冰蛇”两个故事并欣赏画面。
欣赏课件里的蛇,你认识哪几种蛇?
蛇有什么形态特征?(三角形的头,圆而细长的身体,尖尖的尾巴)
以平面与立体表现的玩具蛇和生肖蛇给你什么感觉(可爱、雅致、有趣、夸张、拟人)
想一想,蛇怎样变,形象才可爱?
二、设计玩具蛇。突破难点。
欣赏老师手中各种玩具蛇,猜一猜,它们是怎样做出来的?
找一找哪些材料像蛇,具有能弯曲、圆而细长的形态特征。哪些材料经过组合,能设计玩具?
试一试:参考教材的制作步骤。也来设计制作一条玩具蛇。
想一想:如何装饰才可爱?
三、玩一玩,为什么蛇会跳舞?注意蛇身体的弯曲度与长还有风力短能影响蛇
跳舞的快慢。
想一想:小博士的话,玩一玩,这些玩具为什么会动?
讲一讲,有什么样科学道理?
四、评一评:谁做的蛇最有个性,与众不同? 会跳舞,添上漂亮的花纹。造型、色彩花纹、材料的选择与众不同。
课后反思:学生对花纹的设计有自己的想法,较为理想,都对吹气蛇情有独钟。
设计简单的蛇他们反而不感兴趣。但材料选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电风扇的
风力下,蛇跳舞的环节处理的较好,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7课 美丽的叶子
教材分析:
叶子是学生司空见惯的自然物象。本课以“形态色彩美的叶子”导入,旨在引导
学生学会关注身边不起眼的事物,观察叶脉由粗到细、逐级分*、有组织的线,而体验自然界线性物象;通过对马蒂斯的作品的欣赏,让学生感受大师其对比 的色彩,粗犷的线条,夸张变形的表现物象形态的艺术手法,激发学生大胆运
用造型元素表现自己对叶子的感觉。并通过拓印、线描、色绘、剪贴等欣赏与
练习,体验各种材料工具技法表现的艺术效果,目的是引导学生开拓材料工具
视野,鼓励学生在尝试探究各种方法、技能的同时,体验叶子的形态美、纹理 美和自然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综合运用各种平面造型元素和技能表现叶子构成的画面;
感受叶子网状纤维纹理的美感。
2、过程与方法:在比较中,体验叶子的形态美、纹理美;在尝试中,体验拓
印、线描、色绘、剪贴的不同美感;在展示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尝试发现的乐趣;关注身边不起眼的自然物象。
教学重点:
尝试与运用线描、色绘或拓印表现叶子形态美、纹理美。
教学难点:
运用色彩对比和有趣的排列,表现叶子的构成。
兴趣点:
比一比,认拾的叶子形状美、色彩美;观察叶子的网状纹理。
观察点:
叶子的形状与纹理;体验拓印的尝试过程。
教具准备:
师:课件;线描、色绘、拓印、剪贴叶子的范作若干;各式各样的树叶;相关用具。
生:收集各种树叶。剪刀、胶水、白纸。教学过程:
一、引趣设疑,导入新课。
出示马蒂斯的作品,取画中一物象让学生猜:这是什么?这幅画给你什么感觉?
(从色彩、形状、夸张、变形等方面)你知道画家马蒂斯和他的故事吗?作品中
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马蒂斯,也来把我们对叶子的感觉表现
出来。板书课题。美丽的叶子请学生仔细观察收集的叶子,讲一讲各种叶子的纹
理有什么不同,让我们学学小昆虫,飞到树上看看这些叶子吧。欣赏课件。
二、比较发现,突破重难点。
1、看一看:提供范画,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自主在尝试中找出各种材料工具表现 的技法,激发探究兴趣。如有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可简要演示,如拓印方法。
2、比一比: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落叶,小组进行对称式或均衡式的排列(感受形
式美),看有多少种排列方法。
三、求异创新,创作作品。
你准备用哪种方法来表现叶子?提供作业要求内容:
1、基本要求:运用点、线、色表现一幅“叶子的画面。
2、较高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一幅叶子的画面。
3、个性探究:尝试多种材料和技法,创造性地表现叶子的画面。
四、学生作业。
五、评价拓展,体验尝试发现的乐趣。
评一评:谁画的叶子最美?,谁用了新的工具材料来表现美丽的叶子?
谁的纸屑、叶屑收到了垃圾袋里?
课后反思:
本节课准备较充分,学生学得兴味盎然,拓展延伸部分学生表现得非常好,有很
多好的妙想妙思。
第8课.想象的鲜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运用造型元素,描绘出线条流畅、平涂均匀的想象中的鲜花世界。
2、过程与方法:① 在欣赏中激发联想;
② 在比较中感受小画家的创造性想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鲜花的形态美、色彩美,激发学生对生活美的追求。在爱护花草树的过程中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造型元素,大胆表现心中花的世界。
教学难点:能从花的形态、色彩特征进行创造性想象。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猜一猜。
2、说一说:你认识哪些花?
3、出示课题:《
8、想象的鲜花》
二、欣赏与想象:
1、讲故事。
2、欣赏花的图片。(演示课件)
① 说一说:花的形态,色彩是怎样的?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②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编一个简短的花的小故事)
3、对比欣赏书本的想象绘画与制作图例,(形态、色彩、想象内容)讲解不
同的表现方法。
4、欣赏课件的想象绘画,引发想象。
三、造型与表现:
1、根据一幅你认为最美的花或花的特点、形态展开联想,画一幅想象中的鲜花世界。
2、学生绘画表现。(播放音乐和图片)
四、评一评:
1、你学会了什么?你最喜欢什么?
2、谁的想象力最丰富?谁画的花故事最精彩?
3、进行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第9课给树爷爷画像
教材分析:
树木,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礼物,本教材通过画“树”,不但让学生学会观察、记忆
与创作,更重要的是从小懂得注意保护树木,保护好生态环境,是本课的设计意图。
运用粗细、疏密的线条表现大树的纹理,是本课重点。
教学重点:
运用线条表现大树纹理。
教学难点:
运用线性感受,进行大树纹理的表达及画面的构图美。
兴趣点:
树爷爷的故事,想像中的树爷爷。
观察点:
树的纹理产生的形式美感。
教具准备:各种树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1、说说自己的爷爷是什么样的,课题前面加个树字,树要有多大才会被称为爷爷?
了解一些树的自然知识。(树的年龄怎样算,树的寿命有多长)
知识链接: 把一棵树的树干锯断,就能看到树干横断面上有一圈一圈的年轮。年轮一深一浅的
两圈是树的“一岁”。这样两圈两圈的数,数完的数字就是树的年龄。
寿命在百岁以上的树木有很多,杏树、柿树能活100岁,柳树、葡萄树能活 150岁,苹果树能活一两百岁,梨树能活300岁,松树能活1000岁,银杏树能活3000岁,巨杉树能活4000岁,猴面包树能活5000岁,最长寿的世界树爷爷大概要算北非加
得群岛的一科龙血树,活了8000岁。
2、感受树苍老、古朴等形态特征。
提供老树、小树图片进行比较:树爷爷的纹理有哪些特征?
① 想像:树爷爷外皮像层层的鱼鳞、像长满瘤子的怪兽、像干裂的木地板、像爬行的
小蛇。像老人的胡子、像老人突出的筋骨、像老人饱经风霜的
② 线的想象:找找树皮上的直线、弧线、波浪线、柔和的线、紧张的线、旋转的线、斜线、流畅的线、断断续续的线、网状的线。
二、课堂发展,画画树爷爷。
欣赏课本图片,你觉得哪幅画最能表现树爷爷的样子?
运用什么线表现“和蔼的树爷爷“凶恶的树爷爷”“滑稽的树爷爷”如何排列、组织线条,才能使画面产生“形式美”?
画一画:看谁的“树爷爷”画得最有趣?
三、展示交流,相互评价。
自评与他评同学们的课堂作业:树干有粗细、纹理有变化、画面较饱满。
课后反思:通过联想生活中的爷爷,找到了学生的兴趣点,但对于线条的认知,教师 的引导还不够。以致学生的线条表现力不够强烈。
第10课我家的菜篮子
教材分析:
通过绘画,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美,是本课设计意图。教材以一幅色彩鲜艳、具有
真实感的蔬菜照片导入本课,激发学生对“我家的菜篮子”的回忆,如蔬菜名字、营养、外形、色彩特点等,体会父母的关怀,生活的美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运用线条或色彩表现“菜篮子”与“蔬菜”的形态、色彩特征。
2、过程与方法:①在欣赏中,体验大师对生活美的感受;②在摆设中,体验构图的美
感;③在探索中,体验多种物体的前后遮挡画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关注日常生活美,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线条或色彩表现菜篮子的形态与色彩特征。教学难点:多种物象的前后遮挡关系。
兴趣点:畅谈我家菜篮子,蔬菜摆放构成的活动。
观察点:“菜篮子”的形状、色彩及前后遮挡的特征。
教具准备:各种蔬菜模型、实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法,导入新课。
我家喜欢吃什么菜?(从蔬菜名称、形状、色彩、质感、营养几方面说说)
欣赏课本范画,大师画了什么蔬菜?这些蔬菜有什么形态、色彩特征?
二、摆一摆:学习构图。突破难点。
出示准备的各种蔬菜的卡片,让学生在黑板上摆一摆,归纳总结:
如何摆放画面才好看?先摆大的主体物,再添小的搭配物。
形状大小前后搭配,色彩搭配美不美?
三、把黑板上摆放的蔬菜画一画。
怎么画才能表现前后遮挡?
先画前面的蔬菜,再画遮挡的蔬菜。
先画主体物(注意留出前面物体的位置),再搭配其他物体。
四、拓展延伸,学生创作。
加上篮子应怎样画?可以有几种画法?
教师演示讲解几种篮子的画法。
提请学生注意:菜装在篮子里怎样既可以看到菜又可以用到遮挡的画法。
篮子外面可以画些菜以求画面饱满。
五、展示评价。课后反思:本节课的难点没有解决好,但构图有进步。有的学生还是存在画的东西 太小的问题。
第11课节日的餐桌
教材分析:
中国饮食文化,以其“色、形、味、香”驰名中外。在节日里,家家户户围坐桌旁,品尝佳肴,感受节日的欢乐,是中国节日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记忆创作的内容,引导学生感知中国饮食文化,体会生活美的情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造型元素,绘画“形美、色美”的中国佳肴。
2、过程与方法:①在收集资料中发现中国美食很讲究“形与色”;②在记忆想像中体会生活的美好;③在共同创作中感受合作的愉快。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合作设计一桌美食佳肴;体会生活美。
教学重点:节日美食的记忆想像创作。
教学难点:如何描绘记忆中的美食形与色的细部特征。
兴趣点:记忆和欣赏中国地方特色的佳肴美食。
观察点:节日餐桌上的美食与色彩。
教具准备:课件;准备一张节日与家人一起共餐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回忆节日景象,导入新课。
过节了,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哪些活动? 想一想:节日餐桌上有什么美食?味道、形状和色彩怎么样?
小组互相欣赏大家从家里带来的照片,讲一讲节日秩事。
二、欣赏课件,了解中西美食。
中西美食的比较。
找出中国美食“形与色”的特点及美食照片。
讨论中国各种节日美食特点:如中秋节,有月饼,表示团圆;春节有鱼表示年年有余等。
三、创设节日情境,设计中国美食。
中秋节来到了,我们每人设计一盘美食,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组合成一桌佳肴。
提示:形美的设计:佳肴及容器。色美的表达。
共享美食:
桌布的色彩怎样配菜才好看;
各小组怎样摆设自己的美食?将每盘菜剪下来,分组摆放,看是用对称式还是均衡式摆设。
各组互相参观“品尝”。体验愉快心情。
课后反思:学生的的造型能力,还是有所欠缺,故以临摹与想像相结合,才能有一些好的作品出现。总的来说,作业色彩方面进步很大,但创造性还有待发掘。
第12课泥器皿
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感知陶瓷是我国祖先的重大发明之一,它不但是生活用品,也是独具特色的艺术品。通过动手手尝试实践,掌握泥板成型法、盘泥条法和手涅法三种器皿成型法,进行构思与创作,发展形象思维和动手能力,是本课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陶器皿”的形态特征,并能运用“器皿成型”法进行“中空”的器皿构思、制作与装饰。
2、过程与方法:①在触摸中感受器皿的造型、质材特点;②在浓度中探索“器皿成型法”③在创作中感受具象与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知道中国陶瓷是我国古代重大发明之一,并对中国陶瓷产生兴趣;②能发挥想像力进行创新表现。
教学重点:掌握“手捏法、盘泥条法、泥板成型法”三种“器皿成型”法。
教学难点:
1、泥条盘高的技法;
2、创意构思与创作。
兴趣点:
1、锷鱼器皿;
2、鬼脸器皿;
3、小组合作创作一组器皿。
观察点:器皿的造型、色彩、花纹特征;
2、具象与抽象器皿不同的艺术风格。
教具准备:各种器皿,橡皮泥器皿,橡皮泥,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器皿,导入新课。
看看生活中的器皿,归纳出器皿的含义:盛东西的日常用具。
想一想陶瓷是怎样形成的?课文中《橡皮泥餐具》中哪些是“器皿”?
比一比,古汉代陶艺与现代陶艺有什么异同与作用?(感知陶器皿生活用品和艺术品的特征,从造型、色彩、花纹特点等方面来说)
二、学习三种器皿成型法,突出重点。
看一看:书上介绍的三种器皿成型法(手捏法、盘泥条法、泥板成型法)能看懂吗?(欣赏课件演示步骤)
说一说:我喜欢哪一种方法?我掌握了哪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合制作什么泥器皿?
做一做:选择一种方法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器皿。
三、课堂延伸,突破难点。
看一看:现代陶艺与鳄鱼器皿、鬼脸器皿有什么异同?(相同:盛东西,不同:具象与抽象造型)
想一想:如何把刚才制作的“器皿”进行添加,变成具象器皿?(动物、植物等)如何抒“器皿”进行“点、线、面”装饰,表现美的造型?
教师演示“镶色法”“与混色法”。
四、展示评价。
进行一个器皿展览,评出最有创意的作品,请说说你是运用什么器皿成型法和艺术手法表现器皿?美在哪里?
课后反思:本课是学生最喜欢上的课之一,重难点全部得到很好的解决。可惜没有把作品照相存档。
第14课无敌孙大圣
教材分析:
孙悟空是学生喜爱的神话人物,他那火眼金睛、及七十变的本领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教材以这一兴趣点,以“无敌孙大圣”为题,以人物形象创作和活动画页设计为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剪裁”与绘画表现的过程中,培养设计意识,发展创新思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感受孙大圣的艺术形象,并运用造型元素、基本形的组合方式表现孙大圣;②运用折、剪、粘贴、绘画手段,设计活动画页。
2、过程与方法:①在观察中学会“以形观物、以形表物”的方法;②在欣赏中,找出孙大圣的艺术形象特点;在作业的“变身形象”中找出孙大圣的特征,启发创作思维。③在合作创作中,探讨“活动画页”的整体设计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喜欢孙大圣的形象;②能与同学一起设计“活动画页”。
教学重点:能在活动画页上表现孙大圣的形象。
教学难点:① 把想像中的人物通过绘画形式表达出来;②剪、折设计与画页人物表现的统一。
兴趣点:①活动画页;②孙大圣的变身形象的联想;③孙大圣的故事。
观察点:①孙悟空的形象、色彩、服饰特点;②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经典故事与画面。
教具准备:活动画册,图片。
教学过程:
一、欣赏孙悟空道具、形象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孙悟空”局部图片,猜一猜:他是谁?激发记忆联想。
说一说:①你怎么知道他是孙大圣?(抓住孙悟空的形态、色彩特征)②孙悟空的脸部有些什么形状、色彩、,作者如何表现他的“火眼”与“金睛”? 让学生学习以“基本形”组合物象的方法进行观察与表现。如用“葫芦形”表现孙悟空的面部,用红色的桃子形表现“火眼”,用渐变式的环形和黄、黑、白三色表现“金睛”,用红色的半圆形表现嘴巴------
2、欣赏课本图片,说一说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故事;
二、课堂发展,激发联想。
1、孙悟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孙悟空在今天会变成什么形象?在干什么?
2、如果画出来,抓住什么特征进行变化?变成什么形象才有趣?(形象变、动作变、服饰变)请几个小朋友表演一下孙悟空的各种动作。
3、那是什么?书上的小朋友在看什么?(活动画页)想一想:①头部、身体为什么分开?②一张对折纸可以画几个孙大圣?③几张对折纸如何粘贴在一起?翻一翻:有什么发现?(利用孙大圣头部与身体的多种搭配,使画页产生千变万化的形象。)
指导学生在设计制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如何折、剪才能使画页分开头部与身躯两部分而又不断开;人物头部如何结合自然。
三、学生动手,设计画页。把想像中的孙大圣的变身形象画出来。
四、分组合作,把画页粘贴在一起,看哪个小组制作的活动画册最好看。
课后反思: 本节因孙悟空的形象对学生来说比较难,学生还是画出了基本特点,并作了各种变身,但剪的方面出现了断折情况,以后上此课时,应先画后折剪。
第15课变形金刚 第 周教材分析:
七巧板是中国著名的拼板玩具。本课以变形金刚为创作主题,以民间益智玩具七巧板的设计及模拟“变形金刚”进行拼摆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七巧板的拼图艺术特征:夸张、概括、简洁、生动、趣味性强,从而激发学生对七巧板的喜爱之情。
教材以“变形金刚”导入,目的是创设“玩一玩”的情境,让学生在“玩”中注意观察:
1、变形金刚是由什么基本体组构而成?
2、变形后各部分位置产生什么变化?
3、变形金刚的形态、色彩、花纹各有什么特征?
教材还让学生知道
1、七巧板是由哪些几何形组合而成?
2、七巧板能拼出很多形状。
3、体验“七巧板”拼图的概括性、趣味性。
激发想像力,拼摆出变形金刚并进行装饰,是本课学习的重点;让学生临摹民间七巧板,体验民间七巧板的科学性与艺术形式,是本课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临摹民间七巧板;用七巧板的基本形拼出“变形金刚”并进行装饰。
2、过程与方法:在“玩”中感受变形金刚“变形”的乐趣;在竞赛中,比一比谁摆的变形金刚最多、最有趣,感受七巧板的科学性、趣味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七巧板是我国民间益智玩具;我喜欢七巧板。
教学重点:制作民间玩具七巧板;运用七巧板拼出“变形金刚”并进行装饰。
教学难点:运用几何形的组合方法 进行“组合物象”的想像与装饰。
兴趣点:玩“变形金刚”;设计制作七巧板;七巧板拼摆游戏。观察点:变形金刚的造型、色彩、变形的功能;七巧板的各种几何形组拼过程。
教具准备:七巧板一幅;有关变形金刚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看一看:卡通片《变形金刚》。
说一说:变形金刚有什么特征?
找一找:组成变形金刚的基本要素?
玩一玩:我的变形金刚可以变成什么形象?
二、课堂发展,体验七巧板的奇妙之处。
出示七巧板,说一说对七巧板了解多少?找一找:七巧板有什么奇妙之处?共有多少个三角形、方形、平行四边形?把五个三角形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知识链接:
七巧板的发明大概起源于一千多年前我国宋朝。用七巧夺天工板可拼出许多图形,所以人们称它为“智慧板”。到了清朝,有位叫王其沅的人收集了许多七巧板拼成的图样,编了一本《七巧八分图》。后来七巧板传到欧美国家,使西方人对这备战来自中国的益智游戏充满兴趣。
主要由七块几何形图板组成,包括大三角形两块、中三角形一块、小三角形两块、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各一块。合起来为一个正方形,或者合起成一个长宽比为二比一的长方形。
做一做:临摹书上“七巧板”,怎样画才能使各种形的边线吻合? 将正方形白纸板按书中的七巧夺天工板图样划线,注意每个几何形的线与线相交点都必须是那两条相交线的中点。画好后,剪彩开即可。白色的纸板可以按机器人的形态、花纹进行描绘或着色。
想一想:在临摹中发现了什么?各种形状有什么特点?
摆一摆;①把自己想像中的变形金刚摆出来进行装饰。
②把摆出来的图形进行联想,创作变形金刚的“变身形象”。
画一画:把拼摆的变形金刚进行装饰、美化。
三、评价展示,课后延伸。
说一说:七巧板能摆出多少个“变形金刚”?
评一评:哪个变形金刚最美?为什么?
试一试:运用这些七巧板形状看看自己能拼出多少个有趣的图形?
找一找:有几种玩法?
课后反思:学生通过引导,变形金刚画得很有创意,但七巧板拼摆启发还不够,学生的想象力没有得到充分的拓展。
第16课杂技小演员
教材分析: “不倒翁”是孩子们熟悉的民间玩具。教材以滑稽可笑的“七品芝麻官”导致入,让学生在欣赏其简练的造型,又能旋转摇摆和按压不倒的动态时,了解一些简单的“底部重力作用”的科学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设计“不倒的杂技小演员”。运用纸材进行“画、剪、卷、粘贴” 等活动或选择各种材料设计一个“不倒的杂技小演员”立体造型是本课重点,而“妙用材料”是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民间玩具“不倒翁”的科学性和趣味性;②运用平面或立体材料,设计一个“扳不倒”的立体造型。
2、过程与方法:①在“玩”中感受民间玩具“不倒翁”的科学性和趣味性;②在欣赏中感受“不倒翁”民间玩具的装饰色彩、造型特点;③在探究中,解决材料妙用和组构“扳不倒”杂质小演员的立体造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民间玩具“不倒翁”,感受其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奥妙。
教学重点:运用纸材设计制作“扳不倒”的杂技小演员立体造型。
教学难点:材料妙用;设计制作美观有趣的“扳不倒”造型。
兴趣点:玩“不倒翁”;想像杂技小演员有趣的动态。
观察点:“不倒翁”的造型色彩、花纹。
教具准备:不倒翁玩具,相关道具。
教学过程:
一、欣赏玩具,导入新课。
二、出示“七品芝麻官”玩具,猜一猜:它是谁?
玩一玩:你发现了什么?(不倒翁的底部是圆的,较重,色彩鲜艳,形象滑稽、有趣------)想一想:小博士的话对不对?
试一试:出示道具,找一些能滚动的东西,放一些橡皮在瓶盖里边,再转动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做一做:制作一个能滚动的立体造型并在上面设计一个动态美的杂技演员。(教师示范)
三、进入游戏,设计制作。
1、我们班要组建杂技团,每人制作一个小演员来参加表演,看谁能被选上,只要符合下列标准就可以:造型美、人物动态美、色彩美、扳不倒。
2、学生设计制作。
三、评价展示,表演。
玩一玩,评一评:看谁的杂技表演最有趣?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使我意识到,自主探索,反而让学生放开手脚,这节课老师没有作讲解,完全是学生观察,思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演员形象稍显粗糙。
第17课有趣的数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根据数字的特点进行想象变化与装饰。
2、过程与方法目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造美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将想象转化为表现的乐趣。
教学重点:
把握数字的特点与学会数字的装饰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根据数字的特点进行想象变化。
教学程序:
1、导入
师生共同律动→课件同时展示跳动的人形数字→教师说:投影上与我们一 起律动的是谁?看大家能不能认出来?→组织学生认识数字→教师说数字经过美化之后就会变得很有趣,今天我们就一 起来学习《有趣的数字》。出示课题:有趣的数字
2、新课
(1)如何使数字变得丰富?
教师说:同学们可以写或画出多少种不同的数字?→组织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写数字(根据数字的特点进行不同方法的书写)。→教师简单小结:同学们写出了单线的、双线的等等,这么多的数字如何使他们变得美丽?(这一 环节的用意让学生进上步认识数字的特征并为想象变化埋下伏笔)
(2)如何使数字变得有趣和美丽?
教师接着说:我们一 起来看看“2”有什么方法变得美丽。→用课件展示数字的各种装饰方法,与学生一 起分析:有用花纹装饰、用颜色装饰、改变形状装饰。
教师将各种图片分别发到各小组,组织学生讨论。→请各小组派代表上讲台根据图片汇报讨论结果。(这一 环节的用意是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主动地发现问题与思考问题,让每一 个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3)教师演示使数字变得有趣和美丽的过程。
教师说:同学们归纳了很多方法,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这些方法是如何做出来的。→教师演示花纹装饰的方法:剪纸、贴纸、画图案(点、线装饰或动物花纹迁移)等,→播放《数字谣》,师生共同尝试形状的变化方法:拟人法、联想法,比如教师举例联想法用“0“来问学生”0像什么?",教师简单画出学生举例的物体,增加学生对变形的认识。
3、作业
(1)同学们想怎样把数字变得更有趣和美丽?
教师说:刚才老师展示了数字变得有趣和美丽的过程,同学们一 起想想:生活中有什么物体像“1”、生活中有什么物体像“2”……等。
将小组分成花纹装饰组、颜色装饰组和形状变化组,让学生自主选择制作方法并自由组合成制作小组,要求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运用桌上的工具材料表现“有趣的数字”,组织学生比一 比哪组做的变化多或制作方法多。
(2)学生想象、表现,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4、评价
(1)小组代表发言
小组代表说自己小组做了什么或说用了多少种方法、有多少种变化。
(2)教师点评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及评述表达自己的看法。
5.课堂引申
教师说:我们刚刚学习了数字的变形,其实生活中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变化,例如英文字母的变形和文字的变形,只要你们认真地观察,就能发现它们的有趣之处!
6.评价表的填写
我学会了......,我的作业......,我想对老师说......。
7、教学后记
本课时旨在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在原有数字的基础上进行变形,创造再创造,利用多种方法构建他们心目中的数字王国,课程中,有些学生的思维较局限,表现的内容单一,以后还需多一 些类似的练习!
第18课漂 亮 的 钟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时钟的基本结构;
②运用造型元素进行时钟的具体或抽象造型设计与装饰;
2.过程与方法:
①在比较中找出时钟的基本结构;
②在想像中,抓住基本结构进行创新设计;
③在评价中感受美的设计与美化生活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人文情感。
教学要点:
1.重点:能抓住时钟的基本结构进行想像与设计制作
2.难点:时钟造型与应用统一的设计构思方法。
作业要求:1.基本要求:能画出一个小闹钟。
2.较高要求:能设计一个造型美观的小闹钟。
3.个性探究:能妙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一个造型美、色彩美、装饰美的小闹钟。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具准备: 各种造型的小闹钟、色彩、卡、颜料、范作及课件。
学生准备: 小闹钟、卡纸、剪刀、胶水等。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美。
课堂导入
1、模拟钟表店的情景,播放各种“报时器”、时钟行走的“滴答声”。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各种精美的时钟图片。提问:钟有什么用处?
2、说说你见过的最漂亮的钟。小闹钟是我们学习的小伙伴。又是生活用品和艺术品。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设计一个“漂亮的钟”。
听一听、猜一猜感受报时器的声音。
说一说自己见过的最漂亮的钟。
赏一赏钟表店里各种漂亮的钟。
1、激发学生回忆钟的形象,拓展审美视野,明确钟的作用以学习及本课的任务。
2、培养珍惜美好时光,好好学习的情感。
课堂的发展
1、找出时钟的基本结构。
①分析钟有抽象形和具象形两种不同的造型。分析动物造型的钟。
②找一找钟有哪几部分组成?
2、时钟设计接力赛。提出“四美”评价标准:造型美、装饰美、色彩美、实用美。
3、评一评:
①钟座的具象形和抽象设计。②钟面的“形状”设计。
③时针、分针、秒针的变化设计。④时分、刻度记号的创意变化。
4、设计与创作: ①讨论研究:怎样设计与创作? ②动手设计制作与装饰。
布置学生进行闹钟设计比赛,讲明注意事项,看谁是最动脑筋的“小设计师”。轻声播放音乐。
1、观察各种闹钟的造型,了解钟是由钟面、时针、分针、秒针、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