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音乐第8课导学案
第8课 《过新年》导学案
主备人: 审核人: 课题:《过新年》 课时:两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聆听《小拜年》
2、表演《龙咚锵》
3、表演《新年好》
4、聆听《平安夜》
二、学习预设:
1、通过听《平安夜》、《小拜年》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
2、通过唱《新年好》、《龙咚锵》感受中外小朋友过新年的不同音乐情趣。并通过红绸舞、秧歌舞的学习,表现过年的愉快心情。
3、认识民族打击乐器锣、鼓、镲,能掌握其演奏姿势,探索其演奏方法。并能为歌曲伴奏。
4、能编创简单节奏、送新贺年卡的小游戏。
三、知识链接:
1、器乐曲《小拜年》
器乐曲《小拜年》是根据同名吉林民歌改编的。歌曲4/4拍,F羽调式。他的节奏紧凑,变化比较多,旋律活泼欢快,抑扬有致。由于歌曲后半拍起唱,带有东北地方戏曲“小帽”的特点,唱着边歌边舞,或扇子或手绢,别具一格。使学生感受唢呐、锣鼓等民族器乐所渲染的欢乐气氛及浓郁的东北民间音调。
2、合唱《平安夜》
《平安夜》由奥地利作曲家格立伯作曲。
一年一度的圣诞节12月25日是许多国家万民同庆的盛大节日,在这辞旧迎新的节日里,你会听到一首家喻户晓的歌,这首歌在圣诞节前夜演唱,柔和安详的旋律,带给人们节日之夜温馨与和谐,那就是《平安夜》
歌曲为B大调,6/8拍,六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的旋律波浪起伏,节奏悠缓舒展。
一、二乐句歌唱性极强,三、四乐句重复带有叙述性,随既出现歌曲高潮乐句,旋律在较高音区进行,格外明朗,似心潮澎湃激荡。高潮后回旋,旋律一路下行平稳地落在主音“DO ”上,舒展平和的结束了全曲。旋律完美地抒发了作者的内心对和平幸福的追求,带给人们祥和与安宁。
第一课时
学习预设:
1、掌握节奏,并能用各种音乐形式表现出来。
2、通过演唱歌曲《龙咚镪》,感受过新年热闹的音乐情景,表现过新年的愉快心情。导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表演歌曲《龙咚镪》
1、听录音。你们有什么感受?
2、再听歌曲,说一说,你从歌曲里听到什么声音?
3、再仔细听一听,他们是怎么敲锣打鼓的?你会打吗?
4、看老师指挥敲锣打鼓。
5、演唱歌曲。
6、过新年的时候,除了敲锣打鼓,还可以什么办法庆祝?
三、引发交流
1、初听《小拜年》,感受东北民间音乐的风格。
2、想一想冬季里都做些什么游戏啊?
3、复听乐曲模仿冬季里你喜欢的游戏。
四、小结。
第二课时
学习预设:
1、聆听《平安夜》,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宁静、祥和的情绪。
2、通过学唱《新年好》,感受音乐所表达的过新年的祝福。导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二、聆听歌曲《平安夜》。
1、初听歌曲,说一说心里有什么感受。
2、随音乐,听老师讲述平安夜的小故事。
3、带着对歌曲的了解,再听歌曲,感受乐曲的的音调,并随着音乐轻轻做动作。
三、引发讨论,合作交流
1、师:刚才外国小朋友们用他们的语言向我们问候,现在谁能用我们自己的语言向外国小朋友们祝贺新年?
(一生唱)
2、师:这个小朋友确实唱得不错,但是老师觉得他感情还不够丰富,现在听老师用两种方法来唱一下这首歌。
3.歌曲处理,师范唱
通过教师带感情和不带感情的演唱,请学生讲座分析。新年好呀,新年好呀,是人们相互问候。(亲切、轻快、柔和)祝贺大家新年好是问候众人,力度稍强。
师:看来大家选择了第二种,现在我们小组来竞赛一下,听听哪个小组唱得最有感情?
4.小组比赛,巩固学习唱得好的同学挑选礼物
5、合作表演
学生自己编创动作,边唱边跳(拍手、拍腿、拍肩、跺脚)
四、课堂巩固
1、反复聆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的旋律。
2、用自己的方式为歌曲伴奏。
3、熟悉歌词,跟录音演唱。
4、自编动作表演歌曲。
五、创设舞台,课后表演。教后反思:
第二篇:第8课共同的愿望 导学案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导学案
第八课共同的愿望
第一课时 一国两制主备人:张建国
一、观看视频,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香港、澳门回归的盛况,感受祖国的伟大和“一国两制”方针的伟大。问: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是实行什么方针的结果?
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方针在实践中的重大成功。让我们来一起深入了解和学习“一国两制方针”。
感受“一国两制”方针对于国家统一的意义。
二、学海导航,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及其关系、实行“一国两制”的重大意义。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中国一定要统一也一定会统一的信心和决心,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问题引领,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69页---73页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
1、“一国两制”的内涵是什么?
2、“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及其关系是什么?
3、实行“一国两制”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4、“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有关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准备。
5、1982年1月,()首次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6、()年()月()日,香港回归,标志()。
7、()年()月()日,澳门回归。
8、《》规定:全国人大授权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享有()权、()权、()权和()权。
四、小组合作,互动交流
1、香港繁荣的各种因素。
2、澳门相关的历史及现状。
3、谈谈对香港、澳门回归的感想。
4、结合课本73页闻一多的诗说一说港澳与祖国的关系。
五、反馈练习,总结全课
单项选择:
1、下列对“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实现祖国统一是“一国两制”的核心②“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③“两制”是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④“一国两制”下香港、澳门、台湾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⑤“一国两制”是我国的长期基本国策
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
2、下列成就体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是()
①香港回归②收复台湾③澳门回归④台湾、澳门回归
A.①②③B.①③C.①②D.①③④3、2007年4月9日下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中南海会见曾荫权,祝贺他当选并被任命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还同他进行亲切的谈话。胡锦涛表示,中央政府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严格按照基本法办事,全力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这表明()
①香港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②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③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在当地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④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有外交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①是英国和葡萄牙政府妥协的结果②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条件
③标志中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④说明一国两制的方针是正确的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5.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
A党的基本路线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社会主义制度 D“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课堂小结:
事实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这为两岸和平统一树立了光辉的典范。香港、澳门顺利回归以后的发展充分证明,“一国两制”已经首先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人们有更加充分的理由相信,“一国两制”同样可以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
六、课外延伸,布置预习
1.预习第二部分“和平统一”中台湾的历史。
2.预习我国对台湾的政策。
教学反思: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导学案
第八课共同的愿望
第二课时 和平统一主备人:张建国
一、朗诵诗歌,导入新课
有感情地朗诵诗《乡愁》,体验这首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二、学海导航,出示目标
1.知道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2.认清台独言行的真面目。
3.知道解决台湾问题要靠全世界华人的共同努力,但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三、问题引领,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74——78页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体现在哪里?
2、为什么要坚决反对“台独”?
3、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4、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做?
四、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1、(1)朗诵P74《望大陆》,说说这首诗所表达的心愿。思考:
①这乡愁表达了台湾同胞的什么愿望?
②实现这一愿望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③你认为海峡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什么?为什么?
2、分组讨论:当前“台独”分裂势力的主要言行有哪些?
3、小组交流:近年来两岸之间的交流事例
五、反馈练习,课堂小结
单项选择1、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同志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六点重要意见。这表明()
A.我们有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决心和诚
意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已成为两岸所有人的共识C.解决台湾问题的核心是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D.“台独”危险已不存在2、08年12月,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抵达台湾,受到台湾民众的热烈欢迎。两只憨态可掬的“国宝”不仅惹人喜爱,其名字也被寄予了深刻的寓意。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维护国家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B.“ 台独”分裂势力已彻底失去了生存的空间C.两岸彻底“团圆”已指日可待
D.海峡两岸所有人都认同一个中国原则
3、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使两岸人民真正“团圆”的前提是()
A.建立爱国统一战线B.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4、2008年12月15日,在历经59年的波折和期待之后,两岸的客机、轮船和信件,历史性地跨越台湾海峡,不再绕经第三地而直接通往彼岸,基本实现直接“三通”。两岸直接“三通”()
①标志着两岸交流更加紧密、关系更趋缓和②为台湾地区的合作、和平、和谐铺设了光明之路③对促进大陆的经济发展益处不大④表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已指日可待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②③④
5、温家宝总理指出:“祖国完全统一的神圣目标,一定要实现,一定能实现。”这是因为()
①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②实现祖国统一是世界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③台湾岛内所有民众都反对台独,期盼统一④中国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很快就会实现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
课堂小结:随着中国政府相继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全中国人民迫切期望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不能允许台湾问题再无限期地拖下去了。我们坚信,在包括两岸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完全统一一定能够实现。
六、课外延伸,布置预习预习第九课第一部分:劳动劳动创造人类
教学反思:
第三篇:第8课 导学案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第 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选择题答案】1——5 6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掌握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述。(2)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3)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重点:1787年宪法、联邦制的权力结构、评价1787年宪法 难点: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知识梳理】
一、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
1.诞生与独立:① 年,美国诞生。② 年,打败英国殖民军队。③ 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2.邦联制下的严峻形势使人们认识到必须建立
④(1)美国名义上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是⑤。(2)严重的弊端:国家权力很小,各州权力很大;各州间互设关卡,造成⑥ ;各地经常发生骚乱,社会动荡加剧;没有制定统一的⑦,不利于美国与欧洲的贸易。3.华盛顿等领导人深受⑧ 影响,希望建立⑨ 国家。
二、1787年宪法的颁布
1.地点:①。2.内容:
(1)首创联邦制: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其积极意义是发挥地方,避免 的弊端,和 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2)实践启蒙思想的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原则: ①立法权:由参众两院组成的-掌握。②行政权:由总统掌握。总统由 选举产生。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总统对宪法负责。③司法权:由 掌握,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大法官由总统提名,批准,除非犯罪,终身任职。三者关系:,但独立平等,以防专制出现。
3.评价:(1)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强调加强 权力,又在权力结构中突出“ ”原则,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
(2)仍然存在着不足,后来陆续以 形式加以弥补。
4.宪法的实施: 年,第一次总统选举,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不久,第一届 也经选举产生。美国的 政体开始确立起来。
三、两党制的形成与发展
1.过程:19世纪 年代末到② 年代初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到19世纪③ 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2.影响: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两党控制了,也左右着 和,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两党在本质上都是。
【学习探究】
探究
一、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西安的时候,有一小女孩向总统献花,陪同问小女孩,你知道克林顿是谁吗?小女孩说知道,是美国总统。美国总统是干什么的?小女孩答:“是管美国人民的。”这时克林顿说:“是美国人民管总统”。
请回答:
(1)美国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哪些特点?
(2)这一政治体制对美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巩固练习】
1.美国总统乔治·布仕在国庆演说中讲到:“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美国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是 A.实行三权分立 B.实行君主立宪 C.实行民主选举总统 D.国会制约总统权力
2.以下对美国1787年宪法所建立的联邦政府权力运行机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国会、总统、联邦法院分别行使立法、行政和司法权 B.总统在战时可行使独裁大权
C.国会通过的所有法案总统必须无条件执行 D.联邦法院有权审查行政和立法的行为
3.观察下面反映中西政治体制的图示,这两种政治体制的共同点不包括 A.都反映了中央各部门的关系 B.都实行分权 C.都体现了集权原则 D.都具有民主性
4.19世纪的一名英国著名政治家说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来的最美妙的杰作”。恩格斯则认为“它最先承认了人权”。这些评价针对的是 A.《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5.2008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全国选民投票在11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二举行,这天也 叫总统大选日。由于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团制度,因此总统大选日实际上是选举代表选民的“选举人”。真正的总统选举,在选举年12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举行。届时,各州被推选出的“选举人”将最终选出新总统,当选总统将在次年1月20日宣誓就职。以下关于美国总统选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美国实行直接选举法,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美国总统由国会选举产生,对国会负责 C.美国总统由选民通过选举人团间接选举产生 D.新总统选举产生后即入主白宫
6.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 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这段话表明麦迪逊的主要思想是 A.实行分权制衡,防止专制独裁 B.主张加强中央集权
C.反对加强中央集权 D.给予人民充分的民主自由权利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联邦制具体说来有两个方面:第一,在联邦和州之间分权。第二,联邦的地位高于州。
材料二:作为行政首脑的总统(同时兼任国家元首)由人民在全国范围内选举产生,不对国会负责,只对人民负责。
材料三:第二项: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第三项 合众国参议院由各州州议会选出参议员二人组成之。参议员任期六年。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哪一国家的政治制度?(2分)
(2)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该国的什么制度(写出制度名称)?(4分)
(3)材料三中的众议院和参议院同属于该国哪一政府部门?它的主要掌握立法、司法、行政
这三种权力中的哪一权力?(4分)
(4)材料三是该国第一部宪法内容,这部宪法诞生于哪一年?该宪法体现了不同权力部门之间关系的哪一重要原则?(4分)
8.有人说:“1787年宪法是一部比较完美的资本主义宪法。”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12分)
第四篇:第 8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导学案
上壁中学八年级语文第 8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组别:
备课人:许亚萍
核审: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
2、.理解典型事例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3、了解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卓越贡献。学法指导:
1、对照注释,查阅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扫清阅读障碍。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熟悉略读的方法。如:能在限定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默读课文,整体把握阅读材料,学会捕捉关键信息(如 找出“1964年起”、“文化大革命”等这些词句,从而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文章大意);从中找出文中的典型事例;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理解课文所着力表现的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卓越贡献。
3、可将此篇人物通讯与前面的三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从中掌握通讯的文体特点。知识储备:
(一)人物简介: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水稻研究。袁隆平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 的贡献。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方面。
(二)文体知识:通讯是一种经常被使用的新闻文体,但比消息长,内容更为丰富。可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人物和事件。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和风貌通讯。
所谓“人物通讯”,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它以写人为主,专门介绍人物的典型事迹、成长过程和精神面貌,可以写人物的一生,也可以写人物生活中的片段,可以写一个人,也可以在统一的主题下写一组人。自主学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字词正音。
籼.()型
祖籍.()
黔.()阳
大相径.()庭
丰硕.()鉴.()于
矢.()志不移
兵不解.
()甲 钵钵.()
雌蕊..()
夜不能寐.()
劫.()后余生
2.词语解惑。
鉴于:
大相径庭: 矢志不移:
劫后余生: 功成名就: 合作与探究:
二、用略读的方法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简单的略读技巧,有捕捉关键词句法。所谓关键词,就是那些能够体现文章事线索或情感线索(记叙
文)、说明顺序(说明文)及逻辑顺序(议论文)的词语或句子。对于这篇课文而言,可以点拔学生找出“50年代末”、“从1964年起”、“文化大革命”、“袁隆平为之奋斗九年的希望终于实现了”和“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还一猛之势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这些词句,从而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文章大意。有跳读法,即告诉学生对于那些文章详写的细节段落,可以先跳过不读,待读完整课文后,视情况需要,4、全文有多处细节描写,加强了这 篇人物通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为文章增色不少。
再决定是否重读(包括细读和略读),这样也能保证节„约时间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
课后体会 本课教学,关键在于使学生熟悉并掌握略读法,锻炼学生的略读能力,对今后学的开展及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都是极有帮助的。)
1、“听了向福财的话,袁隆平心情很沉重。”袁隆平为什么心情沉重?
2、培育杂交水稻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袁隆平是怎样解决的?
3、概括一下,课文中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形象的?
5、文中在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时,就多处运用了数字。请大家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来,想一想:这些数字究竟对表现人物有怎样的作用呢?
三、能力提升
1、本文是一篇通讯。那么通讯与消息有什么异同呢?
2、读过课文后,你认为袁隆平的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他哪种精神对你启发很大?
(三)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1、通讯报道的事实比较详尽,完整,而消息则是简略的概述
2、通讯比消息更具形象性、生动性,所以也更具感染力
3、通讯文体比较自由
4、通讯主题鲜明,结构完整
5、表现手法不同
6、通讯较消息的时效性差
二、用略读的方法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简单的略读技巧,有捕捉关键词句法。所谓关键词,就是那些能够体现文章事线索或情感线索(记叙文)、说明顺序(说明文)及逻辑顺序(议论文)的词语或句子。对于这篇课文而言,可以点拔学生找出“50年代末”、“从1964年起”、“文化大革命”、“袁隆平为之奋斗九年的希望终于实现了”和“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还一猛之势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这些词句,从而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文章大意。有跳读法,即告诉学生对于那些文章详写的细节段落,可以先跳过不读,待读完整课文后,视情况需要,再决定是否重读(包括细读和略读),这样也能保证节„约时间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
课后体会 本课教学,关键在于使学生熟悉并掌握略读法,锻炼学生的略读能力,对今后学的开展及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都是极有帮助的。)
3、概括一下,课文中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形象的?
本文选取了一系列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如袁隆平在得知农民取好稻种的不易时,开始思考“怎样才能使人们不挨饿”的问题,表现了一个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随后,经过严谨的思考,他提出关于杂交水稻这一重大课题的科学设想,又不畏冷言,披挂上阵,毫不动摇,显示了创造的才能和执着的精神。在“文革”中不寻常的遭遇,充分地展示了他不畏任何艰难困苦的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在他功成名就之后,又“带领人马投入到再越优势关和攻克制种关的战斗”,展现了袁隆平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不息的奋斗精神
4、全文有多处细节描写,加强了这 篇人物通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为文章增色不少。
请在文中找出一二,并加以分析。
全文还有多处细节描写,加强了这
篇人物通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为文章增色不少。请在文中找出一二,并加以分析。
生:如写“文革”中,袁隆平“守护秧田”和“奋身跳井”的细节,勾勒了一个遭受苦难而又执着追求理想、充满献身精神的科学家形象,令人难以忘怀。5.数字究竟对表现人物有怎样的作用呢?
数字是构成新闻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人物通讯中,准确的数据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感人,使事实更具说服力。文中在说明奉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时,就多处运用了数字,这些数字有利地说明了杂交水稻的优越性,从而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贡献。
第五篇:人教版 一年级 下册 音乐 导学案
第一单元 红灯停 绿灯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红眼睛绿眼睛》,做到能在心中默唱歌曲。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2、了解小学生常见的行为规范。
3、能在心里默唱《红眼睛绿眼睛》的歌曲片断。教学过程:
一、听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
1、教师提问:同学们上学是采用什么交通方式到学校的?
2、师:在城市的街道和公路上行走,应注意行人靠右,大人带着,走人行横道,注意看车,看红绿灯信号等等。在城市交通里,红绿灯是警察的帮手,与警察共同指挥交通秩序,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红灯和绿灯各有不同的作用,例如,红灯亮时,车辆行人停止通行,绿灯亮时,车辆行人可以通行。
3、听音乐,做游戏。
找一名同学手拿一张红纸牌和一张绿纸牌,听教师唱歌,教师唱到“红灯红,红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停一停”时,生举红牌,唱到“绿灯绿,绿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向前进”时,同学举起绿牌子。
4、跟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
二、看图表、作判断,选择放声歌唱与心里默唱。
1、请一位同学做警察举牌子,举红灯时,教师在心里默唱,举绿灯时,教师大声歌唱。教师做警察举牌子,学生们默唱或放声唱。
2、看图表,选择大声唱或心里默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胖胖》。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胖胖》。
2、自行设计表演动作。
3、了解领唱与齐唱这两种演唱形式。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上节课做的游戏。
二、教师演唱歌曲《小胖胖》。
1、教师演唱,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对小胖胖的行为作出判断,举红牌或举绿牌。
2、教师将歌曲中“领唱”与“齐唱”两部分用两种不同的声音演唱,并同时表演两种不同的角色。学生判断歌曲中有几个人物(叙述者与听众)?
3、教师演唱,学生分两组分别表演叙述者与听众两个不同的角色。
三、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唱。
1、学生跟老师学唱歌曲。
2、学生一边唱一边自行设计表演动作。
3、学生分两组对唱并表演。
四、领唱与齐唱
1、教师唱“领唱”部分,学生唱“齐唱”部分。
2、学生唱“领唱”部分,教师唱“齐唱”部分。
3、学生以多种形式演唱歌曲,领唱、齐唱、对唱等。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四份休止符,有节奏的念儿歌《做个好娃娃》,用打
击乐器领奏、合奏。教学目标:
1、感受和认识四份休止符。
2、按节奏念儿歌。
3、演奏打击乐器。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游戏
二、学念儿歌。
1、教师一拍一拍的有节奏的出示绿牌、红牌,指导学生看见绿牌念“ga”,看见红牌念”m”,模仿鸭子叫出声或不叫出声。
2、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有节奏的出示红牌或绿牌。
3、学生跟教师学念儿歌。
三、认识四分休止符
1、音乐中的声音用音符表示,如:一拍x,两拍x。音乐中的静默用休止符表示,如:一拍休止0
2、再用“x”替代绿牌,用“0”替代红牌,看着节奏谱,念儿歌。
四、打击乐器演奏
五、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1、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2、找找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
3、演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在四分休止符出准确休止。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小蚂蚁》,跳邀请舞。教学目标:
1、学唱《小蚂蚁》。
2、边唱歌曲边跳邀请舞。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胖胖》
二、听教师演唱歌曲《小蚂蚁》,1、教师提问:小蚂蚁有什么特征?
2、教师演唱歌曲《小蚂蚁》,学生根据歌词回答,歌曲赞扬了小蚂蚁什么?
3、教师演唱歌曲,学生用动作表演
三、跟教师学唱歌曲。
四、跳邀请舞。
第五课时
教书内容:欣赏乐曲《快乐的小熊猫》。
教学目标: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感受为主,启发学生感知乐曲所描绘的不同音乐内容,为插图排顺序。教师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将音乐变成故事讲给大家听。教学过程:
1、初听全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2、分段欣赏:
(1)你听到了什么?是谁在叫?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清晨,天
慢慢亮了,小鸟的鸣叫,唤醒了沉睡的森林。)
(2)谁出现了?它在干什么?(小熊猫拿着水桶,准备到河边打水)(3)森林里的动物们在做什么?小熊猫在做什么?(小熊猫抬着水
桶,往回走。他友好的像森林里的朋友们问好)
(4)这段音乐描述了小熊猫在做什么(它一溜烟的跑回商店,做好
开门前的准备工作)
3、完整欣赏全曲,并为插图排顺序。
4、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5、随着音乐即兴表演
6、总结 第二单元 春天来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小雨沙沙沙》;
2、沙锤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小雨沙沙沙》。
2、能说出沙锤的名称并初步学会演奏方法。
3、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过程:
1、用教科书上的插图引入歌曲《小雨沙沙沙》的教学
2、听歌曲《小雨沙沙沙》的录音范唱
3、师范唱一遍。
4、让学生跟教师模唱曲谱。
5、教师朗读歌词,并讲解歌词的内容。
6、用听唱法教唱歌曲。
7、教师用钢琴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唱歌词。
8、学生完整的齐唱歌词
9、学生找出歌曲中完全相同的两个乐句,并涂上相同的颜色。
10、演示沙锤实物让学生认识沙锤,并演示沙锤的基本演奏方法。
11、用教科书上的插图提示沙锤强弱的演奏方法。
12、由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节奏为歌曲伴奏,让学生尝试选择一种最
佳的沙锤伴奏方法。
13、用沙锤为歌曲伴奏,可在歌词“小雨沙沙沙”处加上八分音符节
奏型的沙锤演奏。
14可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演唱歌曲,一组用沙锤搬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管弦乐曲《春天悄悄来临》。
2、活动《春光好》。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
2、通过音乐活动《春光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3、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协作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学过程:
1、在预先不告诉学生曲名的情况下,播放管弦乐曲《春天悄悄来临》
2、让学生为该曲命名。
3、告诉学生曲名。
4、启发学生用语言、动作、图画等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5、用课本上的插图来引入音乐活动《春光好》。
6、介绍有关“春游”、“春耕”的常识。
7、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如何用声音、语言、动作来表现“春游” 和“春耕”。
8、用多种打击乐器模仿“春游”和“春耕”的音响。
9、结合课本上的插图鼓励学生创编以“春游”和“春耕”为主题的 音乐游戏。
10、用声音、语言、动作等表现“春游”和“春耕”游戏中的情节。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小雨沙沙沙》。
2、歌曲《云》。
3、附点二
分音符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云》。
2、认识附点二分音符。
3、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小雨沙沙沙》,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听歌曲《小雨沙沙沙》的录音范唱。
3、用课本的插图引入歌曲《云》的教学
4、教师范唱。
5、让学生跟教师模唱曲谱。
6、师朗读歌词,并讲解歌词的内容。
7、用听唱法教唱歌曲。
8、教师用钢琴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唱歌词。
9、学生完整的齐唱歌词
10、在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随着歌声即兴做动作。
11、要求学生背唱这首歌。
12、用课本的插图引入认识附点二分音符。
13、教师出示节奏卡片:
①x — — — ② x x x ③ x — x ④ x x —
14、教师用课本的插图上的动物叫声示范读出上述节奏。
15、要求学生自由选择动物的叫声,边拍手边读出上述节奏。
16、要求学生指出歌曲《云》中的附点二分音符。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童声齐唱《春天音乐会》。
2、用打击乐器表现《春天音乐会》。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
2、培养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
3、用人声以及打击乐器来表现《春天音乐会》,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以及音乐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云》,并备唱该曲。
2、用课本的插图引入童声齐唱《春天音乐会》。
3、师朗读歌词。
4、学生朗读歌词。
5、教师节和歌词讲解春天的自然常识。
6、完整聆听《春天音乐会》。
7、启发学生用人声以及打击乐器来表现春雨、春雷、春风、春水来 临时的景象。
8、复听《春天音乐会》,并用打击乐器为之伴奏。
9、复习歌曲《小雨沙沙沙》。第三单元 音乐中的动物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2、歌曲《小动物的歌》。教学目标:
1、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模仿生活中的声音,进一步理解声 音的长短,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声音的强弱。
2、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F和P,并能正确运用到音乐中。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在黑板上贴上各种动物的图片。
2、教师课先让学生看教科书上的两组插图,并模仿他们的声音。
3、说出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能表示声音的强弱。
4、学生任意选择一种动物,模仿它的叫声。
5、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F和P 在音乐中声音大用“f”表示强,声音小用“p”表示弱。
6、将同学们头饰上的小动物按叫声的大小分类。
7、学习歌曲《小动物唱歌》。⑴学生听教师范唱或录音。
⑵根来时按节奏朗读歌词,要求咬字准确、吐字清楚。(注意弱起小 节的学习,引导学生强调4/4拍的第一拍“小动物”中的“小”字。)⑶教师分局教唱。在演唱的过程中,可以模仿所唱的动物的典型动作。⑷创编歌词:请你将猫和狗的叫声换成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并大 声领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2、歌表演《小动物唱歌》。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感受声音的强弱,并能正确地运用到歌曲的演唱 之中。
2、通过歌表演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大鼓和铃鼓,请学生敲击这两种乐器,感受乐器的声音 力度:哪件乐器发出的声音强?哪件乐器发出的声音弱?
2、在音乐中“强”用什么表示?“弱”用什么表示?
p弱 F强
3、对比:
a、小女孩敲击碰铃。
b、新年晚会上人们静听新年钟声。
师问:谁发出的声音强?谁发出的声音弱?(碰铃发出的声音弱,钟声发出的声音强。)
4、复习歌曲《小动物唱歌》。
5、引导学生注意发现歌谱中出现的“f”和“p”,理解含义,并请同 学们正确地运用到歌曲演唱之中。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咏鹅》。
2、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根据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体验中国古诗的韵味,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2、通过欣赏《口哨与小狗》,体会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教学过程:
1、谁会背诵描写动物的古诗?(《咏鹅》)
2、学唱歌曲《咏鹅》。(1)请到家一同背诵《咏鹅》。(2)教师为学生讲解诗词的含义(3)学生朗读歌词,体会诗意。(4)教师范唱。(5)学生跟录音机学唱。(6)体会歌曲悠闲自在的情绪。
3、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
(1)初听音乐:你听到了哪种动物的叫声?除了小狗你还听到了什
么声音?
(2)再听音乐:主人与小狗在做什么?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3)你如何表达乐曲的情绪?
(4)对比这两首乐曲的情绪,《咏鹅》是优美抒情的,《口哨与小狗》
是欢快活泼的。
4、总结:将今天学习的歌曲《咏鹅》唱歌爸爸妈妈听。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咏鹅》。
2、学习歌曲《小毛驴爬山坡》。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咏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背唱。
2、通过学习歌曲《小毛驴爬山坡》,体会音乐所描绘的小毛驴——俏 皮、淘气,体会音乐旋律的起伏与描述小毛驴爬山坡之间的关系。
3、鼓励学生选用双相同或响板为音乐配伴奏,有条件的可以写出简 单的节奏谱。教学过程:
1、谁知道阿凡提的故事?能给大家讲一讲吗?
2、阿凡提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经常与谁一起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小 毛驴)
3、学习歌曲《小毛驴爬山坡》(1)听教师范唱或听录音。(2)教师分句教唱。
(3)学生完整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学生用手指歌曲的旋律
线演唱,了解旋律描写的小毛驴气喘吁吁爬山坡的情景。(4)请你为歌曲伴奏:教师提供打击乐器——双向筒和响板(5)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什么乐器?为什么?表现什么?怎么敲击?
4、复习歌曲《咏鹅》。你能背唱这首歌吗?
5、总结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乐曲《快乐的小熊猫》。教学目标:
1、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感受为主,启发学生感知乐曲 所描绘的不同音乐内容,为插图排顺序。
2、教师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将音乐变成故事讲给 大家听。教学过程:
1、初听全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2、分段欣赏:
(1)你听到了什么?是谁在叫?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清晨,天慢慢亮了,小鸟的鸣叫,唤醒了沉睡的森林。)
(2)谁出现了?它在干什么?(小熊猫拿着水桶,准备到河边打水)(3)森林里的动物们在做什么?小熊猫在做什么?(小熊猫抬着水
桶,往回走。他友好的像森林里的朋友们问好)
(4)这段音乐描述了小熊猫在做什么(它一溜烟的跑回商店,做好
开门前的准备工作)
3、完整欣赏全曲,并为插图排顺序。
4、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5、随着音乐即兴表演
6、总结 第四单元 我们多快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快乐的孩子爱唱歌》。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快乐的孩子爱唱歌》。
2、学习有表情的朗读歌词,要求吐字清晰、灵巧。
3、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搬走。教学过程:
1、听范唱2~3遍。
2、在教师的带领下,按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要求吐字正确、清晰。
3、用听唱法教唱歌词,先分句教唱,在整体教唱。
4、教师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唱歌词。
5、学生跟着录音唱一遍,再用伴奏带唱一遍。
6、边听录音,边在每小节的后两拍拍手(xx x)。然后用“x x x x x”的形式再练习几遍。
7、教师出示“x x x x x”的节奏卡片,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如 何用打击乐器为这首歌曲伴奏,可选用四种打击乐器,各组可任 意选择,虽然总体节奏是x x x x x,但各种乐器仍然可有不 同的奏法,8、分组表演打击乐器为歌曲搬走。
9、一组同学用打击乐器伴奏,其他同学随教师的琴声歌唱。也可随 伴奏带歌唱,教师指挥。10请同学们下课后设计表演动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快乐的孩子爱唱歌》。
2、钢琴独奏《节日舞曲》。
3、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教学目标:
1、在歌表演《快乐的孩子爱唱歌》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 参与率。
2、继续培养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
3、再听赏音乐时,能初步做到与歌曲感情发展配合,做出反应。
4、对藏族的风土人情基音乐感兴趣。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快乐的孩子爱唱歌》
2、请同学们分别提出自己的动作设计方案。
3、请几位学生按自己设计的动作随音乐表演。
4、教师可选择几个即恰当由简单的动作教给全班学生。
5、全体学生进行歌表演,但不要求动作绝对统一,应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创造。
6、欣赏《节日舞曲》要求安静的听,展开想象的翅膀,随音乐感情的起伏进行联想。
7、如听出乐曲中敲鼓的声音清举起手表示你听到了。
8、复听,感受乐曲所表现得天真活泼、兴高采烈的儿童情趣。
9、听赏《多快乐呀多幸福》。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幸福拍手歌》 教学目标:
1、用欢快的、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幸福拍手歌》
2、能随音乐的节拍自如的表演动作。
3、通过续编第2、3、4„„段歌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学过程:
1、从《快乐的孩子爱唱歌》和《多快乐呀多幸福》导入《幸福拍手 歌》。
2、听录音两遍,教师用恰当的动作提示连续的附点和过门中的拍手动作。
3、随录音学唱第一段歌词,注意歌词的清晰,必要时可按节奏朗读几遍。
4、在第一段歌词中加入拍手(三处)。
5、引导学生注意课本中的图标,创遍第2、3、4段歌词和动作。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活动“化妆舞会” 教学目标:
1、通过“化妆舞会”这一音乐活动形式,全面复习本课和前几课所教的五首歌曲。
2、增进同学之间的友爱、团结,培养合作、写作能力。
3、能听辨三拍子与四拍子两种不同的舞曲。
4、激发学生在动作设计方面的创造力。教学过程:
1、播放《云》的伴奏带,教师与学生中骨干分子领先起舞,彝族学 生用打击乐器走出三拍的节奏型,使学生已于听辨。
2、其他学生陆续加入,可模仿教师的舞姿,也可模仿同伴们的舞姿。
3、播放《快乐的孩子爱唱歌》的伴奏带,同前面一样,也可由教师 和学生领先起舞,一组学生用打击乐器走出四拍子的节奏型(如: “x x x x x”、“xx x x xx x”等)。其他学生用打击乐器 走出四拍子的节奏型。
4、播放《勇敢的鄂伦春》的伴奏带,薛申们随音乐自由表演,或骑 马、或打猎、或群舞。
5、播放《小雨沙沙沙》的伴奏带,学生们可分小组作歌表演。
6、高潮是《幸福拍手歌》,学生们可边唱边舞,可互相拍手、拍肩,动作可以多样。第五单元 五十六朵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乃呦乃》。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乃呦乃》
2、跟老师模唱曲谱。
3、了解土家族的简单知识。
4、能用茶杯、碟子、碗演奏这首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简单介绍土家族小朋友的服饰、聚集地、生活习惯等
民族风情。
二、范唱:要求学生安静得听,听完后谈一谈自己对歌曲的感受,还
可以评价一下教师的范唱。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或听录音,要求学生聆听、记忆涂了颜色的小节。
2、教师范唱,请学生在有颜色的小节出拍手。教师范唱,学生在此 小节处设计其它动作。
3、学生跟教师分乐段模唱歌词数遍。
4、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5、请一位同学领唱、其他同学齐唱涂色小节。
6、学生跟教师模唱歌谱,学生重点记忆涂色小节。
四、课下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乃呦乃》。
2、欣赏《杵歌》。教学目标:
1、用茶杯、碟子、碗演奏《乃呦乃》。
2、欣赏《杵歌》。教学过程:
一、复习《乃呦乃》
1、齐唱歌曲。
2、请学生独唱歌曲。
二、请同学用茶杯、碟子、碗演奏《乃呦乃》。
三、请同学用其它“乐器”演奏《乃呦乃》。
四、欣赏《杵歌》
1、请同学介绍有关于高山族的资料。
2、欣赏《杵歌》
3、随歌曲《杵歌》作舂米的动作。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快乐的罗梭》。教学目标:
1、听辨乐曲的情绪。
2、随着音乐律动。教学过程:
一、模唱练习1=F 2/4 5 5 3 ︱5 5 3 ︱3 5 5 1 ︱ 3 3 2 ︱ 1 3 3 2 ︱ 1 2 6 ︱6 2 1 6 ︱1 1 6 ︱
1、跟老师分句用“la”模唱。
2、学生用“la”完整模唱。
二、欣赏《快乐的罗梭》。
1、问:这首乐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欣赏第一遍)
2、听一听模唱练习在这首乐曲中出现了几次?(欣赏第二遍)
3、感受第二部分的情绪。(欣赏第三遍)
4、请按照乐曲欢快、抒情、欢快的情绪在第三个条格中涂上相应的颜色。(欣赏第四遍)
5、随音乐律动(欣赏第五遍)
6、介绍弹拨乐器。
三、下课活动
请同学们查找有关鄂伦春族的资料。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2、了解有关鄂伦春族的简单知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介绍查找的有关鄂伦春族的相关资料。教师小节补充
二、范唱
要求:学生能安静的聆听,并能对老师的范唱做出自己的评价。
三、学唱歌曲
1、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2、跟老师学唱歌曲。
3、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4、请同座同学互相为对方演唱一遍并记忆歌词。
5、分小组演唱,其他同学评价,也可以由一位同学代表独唱。
四、练习
用线连一连,请同学们不仅从曲调上区分《乃呦乃》与《勇敢的鄂伦春》的不同,还可以从服装上区分。
五、课下活动
请同学们查找有关傈僳族的相关资料。
第五课时
教书内容:学唱歌曲《保护小绵羊》 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保护小绵羊》
2、区分两个乐句结束音的不同。教学过程:
一、导入:请同学们介绍有关傈僳族的相关知识,教师小节补充。
二、范唱
要求:学生能安静的聆听,并能对老师的范唱做出自己的评价。
三、学唱歌曲
1、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2、跟老师学唱歌曲。
3、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4、教师启发学生区分两个乐句中只有一个音不同,并在不同的音上 涂上不同的颜色。
5、纠正学生的吐字,如:“三”“山”等。
6、启发学生根据歌曲内容编一个小故事。
7、请同学们谈谈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表演歌曲《保护小羊》
五、复习歌曲:
1、《乃呦乃》;
2、《勇敢的鄂伦春》
要求:体会这两首歌曲的不同风格。
六、总结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我家门前有条河》
教学目标:在《我家门前有条河》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说一说熟悉的儿歌。
二、学习《我家门前有条河》
要求:有节奏的朗读。
三、数数练习
1、每一拍读一个数。
2、要求:数拍的速度要均衡。
四、活动《我家门前有条河》
1、全班分成每六人一组,一人数一拍,一人读儿歌,四人分别演 奏打击乐器。
2、全班分成四组共同合作完成活动《我家门前有条河》。
3、请同学们重新设计一首儿歌的活动(替换尔格、替换乐器等)第六单元 藏猫猫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藏猫猫》 教学目标:
1、要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藏猫猫》。
2、背唱歌曲《藏猫猫》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请几位同学做一个藏猫猫的游戏。
2、教师范唱,请同学评价。
3、教师分句教唱歌曲。
4、启发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1)第1~4小节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2)第5~8小姐用连贯的声音演唱。(3)唱好第12小节的八分休止符。
(4)第14小节的道白不仅要唱准节拍,还应带有惊喜的语气。(5)结束局要唱准一拍,不要拖。
5、启发学生创编动作并表演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数蛤蟆》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数蛤蟆》
2、为歌曲创编歌词。
3、找出歌曲中旋律、节奏相同的乐句。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范唱,请学生评价。
2、师分句教唱歌曲。
3、师引导学生找出歌曲中旋律、节奏相同的乐句,并涂上相应的颜色。
4、教师启发学生创编歌词。
5、把学生创编的歌词演唱一遍。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蝴蝶花》 教学目标:
1、会演唱歌曲,《蝴蝶花》
2、会演唱活泼和舒缓的乐句。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藏猫猫》《数蛤蟆》。
2、导入新课:请同学说一说蝴蝶,继而引出要学习歌曲的题目。
3、范唱。教师范唱是尽量把舒缓和活泼的乐句演唱的对比鲜明一些。唱完后学生进行评价。
4、按节奏朗读歌词。
5、学生跟教师模唱歌曲。
6、教师弹奏旋律,学生唱词。
(1)教师启发学生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第1~8小节。(2)用连贯的声音演唱第9~16小节。(3)“呦”字用高位置说出。
(4)教师带领学生分别为歌曲中活泼和舒缓的乐句涂上不同的颜色。(5)请学生自己创编动作进行个表演。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玩具兵进行曲》 教学目标:
1、感受《玩具兵进行曲》雄壮而又活泼的情绪。
2、能随音乐走不。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讲述塞纳尔的梦。
2、顽症欣赏《玩具并进行曲》,感受雄壮的音乐情绪。
3、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1)引导学生想象乐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2)随音乐走步。
(3)用打击乐器为第一部分主题伴奏。
4、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感受乐曲活泼的情绪。也可向学生介绍,由于加入了短笛、木琴、小钟琴等乐器,使乐曲显得更加活泼。
5、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引导学生分辨这部分音乐与第一部分是否相同?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结尾是下滑音部分的音乐,好像是玩具兵惊慌得跑回箱子里的情景。
6、安静的完整欣赏全曲。引导学生仔细听辨第一部分的旋律。听到时可举手表示,或用动作表示。
7、小结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糖果仙子舞曲》 教学目标:
1、感受《糖果仙子舞曲》优美的情绪。
2、为童话故事《爱丽斯曼有仙境》选配合适的音乐。教学过程:
1、复习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感受音乐情绪,在第三部分时可随音乐旋律律动表演。
2、听《糖果仙子舞曲》,比较这首乐曲的情绪与《玩具兵进行曲》有什么不同?
3、介绍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的故事。
4、在次欣赏音乐,引导学生分辨其中钢片琴的音色,并介绍柴科夫斯基选用钢片琴的经过。
5、现在,老师在给同学们讲一个童话故事《爱丽斯漫游仙境》。请同学们想一想,用那一首乐曲配乐更合适?
6、还能用其他的音乐配吗?
7、现在请同学们位老师播放音乐,老师朗读《爱丽斯漫游仙境》,部分同学可随音乐表演。
8、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