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案

时间:2019-05-15 01:30: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案》。

第一篇: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案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②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史料阅读,小组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从图片和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的一次思想大解放,是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2)感悟先秦哲人关于做人、处事和立国的智慧,它们为人类思想宝库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体会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学习重点】儒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学习难点】联系相关史实,判断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主要意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概念阐述导入

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一个战争伴随着变革,动荡伴随着创新的时代。在这个充满变革气息的时代里。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纷纷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级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万事万物做出解释。他们著书立说,互相诘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1.知道诸子百家。

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3.了解孔子、老子、韩非子等思想家及主要观点。

4.感悟先秦哲人关于做人、处事和立国的智慧,它们为人类思想宝库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体会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三、预习导学

阅读教材,讨论后填写以下表格。

2、各家学派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成为“ ”。

四、问题探究

1、下面两位人物在治理国家的主张上有何不同?你认为谁的主张更易被当时统治者接受?为什么?

提示:(1)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韩非子主张“中央集权”。

(2)韩非子的主张易被接受。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人民渴望统一。各国诸侯都想在战争中取胜。韩非子的主张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2、连连看。教学方法 有教无类 教学对象 因材施教

学习方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温故而知新

学习态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3、议一议。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解释一下孔子如何总结自己的一生?

孔子说自己15岁时就立志学习知识,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30岁时懂得了礼,言行都很得当;

40岁时已经成为知者;到了50岁、60岁,孔子认识到天命了,并且能够顺乎天命了; 70岁时能从心所欲,所做的一切自然而然正确,这是圣人发展的最高阶段。

4、从下面的话判断出这是哪一学派的观点? ①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儒家)②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法家)③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道家)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兵家)⑤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墨家)

五、拓展延伸:

1、通过对诸子百家思想的学习,你认为诸子百家思想中哪些主张对现代中国社会仍具有借鉴意义?

儒家:仁义、礼节、诚信、忠孝、以德治国、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道家:人与自然和谐、辩证看问题、淡泊名利、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等。法家:依法治国、与时俱进等。

墨家: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提倡节俭、严于律己等。

2、材料: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 在科学上有大真, 在伦理上有大善, 在艺术上有大美。

——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 举例说明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成分, 如崇尚爱国、仁爱、诚信、正义、孝道、和谐等应继承学习;传统文化中的封建礼教等要进行否定。总之对中国传统文化, 不能采取极端的态度, 要“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六、达标检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孔子提出了“仁政”学说

B.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C.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D.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2.下列语句出自《论语》的是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春秋无义战” 3.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学术的繁荣 C.新兴地主阶级产生 B.社会大变革 D.频繁的争霸战争 4.主张“兼爱”“非攻”的是

A.墨子 B.孟子 C.孔子 D.庄子

5、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的是

A.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D.法家思想 6.认为各种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是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老子 7.以下几种主张,属于孟子的是

A.主张“兼爱”“非攻”B.“春秋无义战” C.认为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是胜过前代

D.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8.下列主张中,最能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 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 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9.以下各项,出自于韩非的是

A.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B.希望人们互助互爱 C.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D.提出“仁”的学说

10.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11、“光盘行动”,就是提倡人们在吃饭的时候就餐时不剩饭菜,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浪费的是 A 孟子 B 墨子 C 庄子 D韩非

12、道家提出无为之治、以柔克刚等政治、军事策略,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道家的代表人物有

① 老子 ② 孔子 ③庄子 ④墨子

A、①② B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他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材料二

他主张实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用严酷的刑罚镇压反抗,巩固国家的统治。回答:

①材料一是谁的观点?他是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②材料二是谁的主张?他代表了哪家学派?

③目前,西方有很多政治家提出借鉴材料一所反映的主张来治理国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中国正朝着有序的法制社会的轨道前进。针对上述两种情况,你认为他们的学说有哪些值得借鉴?【板书设计】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四大学派代表者及思想主张 1.儒家学派代表者及其思想主张 2.道家学派代表者及其思想主张 3.法家学派代表者及其思想主张 4.墨家学派代表者及其思想主张

二、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七、学后记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学到了:

【教学反思】

第二篇:第8课百家争鸣(范文模版)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学会运用唯物史观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理解这一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概念阐释、材料研读,理解和认知各派学说的主要观点;通过观点比较和阶级分析法,掌握各派学说观点的差异及其阶级立场;通过表格归纳,整合知识结构;通过选择一家观点批驳其他观点,学会运用知识进行驳论和论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的意识;学习诸子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抱负和理想;弘扬百家争鸣中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传统,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教学难点: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主要流派及主张,认识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导入新课】

播放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参加孔子诞辰2565周年学术研讨会中的讲话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内容探究】

一、老子

1、阅读课本第38页老子一目中第一段的内容,简单介绍一下老子。(如生平、代表著作等。)

2、多媒体展示老子雕像、《道德经》书影等

3、结合课文第38页第二段的内容,归纳总结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

4、哲学思想: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对立事物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政治思想: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6、讲解《塞翁失马》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其中所隐含的老子思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相互转化的道理)师过渡:与老子的同一时期,出现了另一位享誉中外的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被誉为“万圣师表”,他是谁?他在思想上和教育上有哪些贡献?下面让我们从第二个小标题——孔子和儒家思想中寻找答案吧!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多媒体课件展示孔子的图片

2、结合课本第38页孔子和儒家学说一目中第一段内容。请给孔子先生做一个名片。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3、阅读第39、40页孔子和儒家学说一目中第二段、第三段内容,请同学们列表总结孔子的思想主张。

(1)核心思想: “仁”。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2)政治主张: 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反对苛政

(3)教育主张: 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4)著作: 《论语》

4、请同学们说一说,孔子的教育名言中哪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或指导? “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

5、多媒体课件展示风靡全球各地的孔子学院的图片

6、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孔子的思想?

7、总结:(1)积极: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值得我们敬仰。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儒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2)消极:站在维护旧的统治秩序的立场上,其学说后改造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精神工具,所形成的封建礼教钳制了人民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8、过渡:历史进入到新的时期,面对新时代所出现的许多问题,思想家们都在为社会的前途命运而提出自家学派的思想主张,造就了中国思想界的第一次大繁荣。那么,这些思想家的主张有哪些?为什么会出现思想大繁荣?下面让我们从第三个小标题——百家争鸣中寻找答案吧!

三、百家争鸣

1、阅读第40、41页百家争鸣一目中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内容,请同学们列表总结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流派 代表 思想主张 墨家 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 儒家 孟子 主张实行“仁政”,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荀子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道家

庄子 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法家 韩非 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2、指导学生列表归纳总结后,开展说一说活动:第一,诸子百家中关于治国的思想主张,哪一个学派对当时统治者最有用?

3、法家。(教师应从当时的时代特征来分析讲解法家思想主张对于当时的重要性)

4、第二,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

5、旧的社会制度的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渐确立;各学派之间相互抨击,相互影响,取长补短,促进学术的繁荣。

6、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各家之间互相辩驳,又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课堂小结】

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它的出现反映了战国时代大变革的时代特征,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生动写照,彰显了当时中国人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

板书设计: 一.老子

1.生平2.哲学思想 3.政治思想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生平2.核心思想

3.政治主张 4.教育思想 三.百家争鸣

1.背景2.主要流派和思想主张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识读历史地图。

二、过程与方法

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获取历史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教学重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教学难点: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原因和内容。【导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视频故事《荆轲刺秦王》

2、引出问题:为什么荆轲要刺杀秦王呢?秦王灭六国后做了哪些事情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探讨这些问题吧!【内容探究】

一、秦灭六国

1、引导学生回忆一下长平之战。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0年,秦军在这次战役中坑杀赵国士兵40万人,自此以后,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军的强大攻势。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秦朝。请同学们熟悉教材后,介绍秦朝建立的有关情况。

2、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定都咸阳。

3、阅读课本第44页秦灭六国一目中的第一段、第四段内容,并联系商鞅变法的内容,分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秦国的商鞅变法有什么作用?秦王嬴政在用人方面有何长处?秦统一前各国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秦朝的统一有何重大意义?

4、过渡:秦朝的统一,符合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秦始皇在完成统一后,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巩固统一。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大业之后是如何巩固统一?如果继续实行西周的分封制,是不是明智之举呢?

2、多媒体课件展示小品《朝会》

3、嬴政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统一?

4、小结: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权机构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的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县下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5、这项统治制度是什么?它来源于战国时期哪一思想家的主张?

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来源于法家韩非的思想。

7、阅读课本第46页《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从皇帝到地方有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再把权力集中到皇帝自己手里,就是君主专制。这样就形成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封建官僚制度造成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皇权是权力的中心。

8、过渡:秦始皇在政治上巩固了统一之后,开始着手实现经济、文化上的统一,他是如何解决的呢?我们一起从第三个小标题——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寻找答案吧!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统一文字》

2、阅读课文第46页巩固统一的措施一目中第二段内容,回答秦统一前,各国的文字都不一样,统一后如果原来赵国的地方官员写奏章用赵国的文字,齐国地方官员写齐国的文字,这样行不行呢?

3、总结:统一后的文字是小篆,后流行一种更为简易的隶书。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方便各地区人民的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秦半两》《铜量》《铜权》]

4、设想一下,一个国家,如果它使用的货币、长度、重量、容量的标准都不统一,那将会有什么影响?

(1)货币、度量衡的不统一,使得人们的生活不方便,如购物、旅游、住宿、吃饭,到一个地方要换不同的货币,又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2)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量的货币换算很烦琐。度量衡的不一致,经商往往容易亏本,加剧了商人的经营风险,从而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3)不利于国家税收的正常征收,影响国家财政收入,挫伤生产者的积极性。(4)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等。

5、总结:为了改变这些不利的影响,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6、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了整齐划一的规定。

7、阅读课文第48页巩固统一的措施中第五段内容,归纳总结秦朝在完善交通、巩固国防方面采取的措施。

(1)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国防——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抵御外敌入侵。

(2)多媒体课件展示《秦朝疆域图》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逐渐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大帝国,其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课堂小结】

我们从建立和巩固国家统一两方面学习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建立统一国家从时间、名称、都城三个方面来理解;巩固国家统一从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军事四个方面来把握。“统一”是本课的核心,本节课所有内容都是围绕“统一”来进行的,对此我们应该知道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板书设计: 秦灭六国

建立秦朝

政治: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 巩固统一

文化:统一文字

军事:北击匈奴,修长城

交通:修筑全国道路,开灵渠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原因的分析,增强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楚汉之争具体史实的讲述,分析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对材料和相关史实的研究学习,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本课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成语,如“鸿门宴”“揭竿而起”“破釜沉舟”“四面楚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秦的暴政是导致秦末农民起义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让学生了解这一点,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主宰者;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为后来的农民反抗残暴的统治树立了榜样。重点:陈胜、吴广起义。

难点: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导入新课】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他妄想自己创建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就迅速灭亡了。秦王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呢?是谁推翻秦王朝的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探讨这些问题吧!

【内容探究】

一、秦的暴政

1、阅读第50页秦的暴政一目中第一段、第二段内容,请同学们说一说秦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1)赋税重。“赋”指按人口征收的税。“税”是按田地征收的税。秦始皇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人民只能“衣牛马衣,食犬之食。”

(2)徭役繁重。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50万士卒,修长城征派40万人,数量庞大。

(3)刑罚残酷。媒体出示“铁钳、铁镣”刑具,当时的刑罚极为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活埋等10多种,还有连坐和族诛,人民随时随地都可能被抓起来,就是两个人一起偷偷地小声说话,也会被抓起来。每年秦政府判刑的达到100万人。秦朝时罪犯穿赫色囚服,由于被判罪的人多,以至于出现“赫衣塞路”的现象。

2、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出巡的路上病死,他的儿子胡亥继位,就是秦二世。请结合课文第51页秦的暴政一目中第三段内容,归纳总结秦二世推行的暴政。

3、学生归纳总结。

4、过渡: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臣民,你对这种统治满意吗?(不满意)有人不满意就会有反抗,我们来看看秦末人民是怎样进行反抗的?

二、陈胜、吴广起义

1、阅读课文第51页,陈胜、吴广起义一目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如果陈胜、吴广前往渔阳的途中没有遇上大雨,秦末农民起义会爆发吗?为什么?(2)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3)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有何意义?其所具有的革命首创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

2、归纳:

(1)会,因为秦朝政府推行残暴统治,人民生活苦不堪言。(2)直接原因是遇雨误期,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3)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势力。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以及首次建立农民政权——张楚政权,体现了农民起义的首创精神。(教师适当指导,并对学生回答多做鼓励)

3、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痛恨暴秦的人民纷纷起来响应,反秦浪潮席卷全国。其中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军队最具代表性。他们所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分别对秦军作战。公元前207年项羽与秦军在巨鹿展开激战,史称巨鹿之战。

4、与巨鹿之战有关的一个成语是什么?你认为项羽的这种做法高明吗?

5、破釜沉舟。这一做法体现了项羽义无反顾与秦军决一死战的英雄气概,激励了士兵英勇作战,最终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6、与此同时,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者出城投降,秦朝灭亡。

7、过渡:秦朝灭亡之后,天下并没有太平,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战争呢?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从第三个小标题——楚汉之争中寻找答案吧!

三、楚汉之争

1、阅读课文第52页楚汉之争一目中正文部分,找出楚汉之争的时间、争夺双方、最终结果?并说一说与楚汉之争有关的历史故事。

2、历时4年,刘邦和项羽,刘邦取得胜利。鸿门宴、四面楚歌、兵败垓下等。

3、这时项羽和刘邦之间进行的战争还是农民战争吗?

4、不是,两人的身份发生了变化,项羽为西楚霸王,刘邦为汉王,已从农民起义军的领袖蜕变为新的封建统治者。双方为争夺帝位而战,因而战争性质变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

5、根据你了解的材料说一说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结局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6、总结:

刘邦方面:①赢得民心,入咸阳后废秦苛政,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②重视人才,有萧何、张良、韩信等人的辅佐。③有富饶的关中作为战略根据地。

项羽方面:①迷信武力,入咸阳后大肆杀戮,不得民心。

②刚愎自用,不重视人才。③缺乏战略支援地。

7、通过上述总结并联系秦朝灭亡的史实,你认为这一结局产生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8、是否赢得民心,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要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众多的历史人物,知道了那段王朝衰亡的史实。如果有一时空隧道能够回到当时的秦朝,你想成为哪一历史人物?你将怎样做来改变历史,使得历史不断进步?(综合同学们的答案可以看出同学们都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明白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板书设计 一.秦的暴政

1.表现

2.影响 二.陈胜、吴广起义

1.概况

2.意义

3.巨鹿之战,秦朝灭亡 三.楚汉之争

1.时间、战争双方、结果

2.战争的性质

3.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原因 4.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

第三篇: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教学案

玉门市油城学校2010-2011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教学案

主备人:蔺渊 使用人:蔺渊 审核人: 审核时间:

【课程标准】(明确标准,有的放矢)

以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知识与能力:以李白、杜甫等唐代伟大诗人的诗歌及诗句为例,了解唐代诗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了解唐代乐舞的主要成就。通过对敦煌莫高窟中泥塑造像和壁画的了解,知道敦煌莫高窟是我国伟大的艺术宝库。

过程与方法:通过“唐诗拉力赛”、“画中有诗竞猜”等内容,了解唐代诗歌的繁荣情况,同时通过对李白、杜甫诗歌的赏析,了解其诗歌的含义、风格及其艺术成就,以增强对唐诗艺术成就的理解。通过观看唐朝乐舞的视频,感受唐朝乐舞的艺术魅力。通过《莫高窟》视频和资料的观看及讨论,体会莫高窟的艺术神韵以及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唐诗中的名篇、名句,体会诗歌艺术中的语言美、艺术美,提高对语言艺术的鉴赏力,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现实的关注。通过对唐代乐舞和敦煌莫高窟雕塑壁画内容的学习,能体会到其中的艺术魅力,感受到古代先人的伟大创造力,提高鉴赏美的能力。通过敦煌文物外流和保护敦煌建议的交流,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感和保护文物的意识。【学习重点】了解唐诗的伟大成就;敦煌莫高窟。

【学习难点】对文学艺术中美的鉴赏力、理解力的培养。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初一的学生对唐诗已有较多的了解,开展竞赛竞猜学生会很感兴趣。2.学生对乐舞和敦煌相对比较陌生,可以通过视频、图片来加深印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3.补充材料让学生对敦煌的今天有所了解,让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壁画叫什么名称吗?你知道什么地方的飞天壁画最有名吗?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而敦煌艺术是唐朝艺术的一个缩影,与之相媲美的还有“千古吟咏的唐诗”“观者如山”的乐舞。现在,让我们去领略唐代文学艺术的魅力吧。【预习自测】(请认真阅读本课内容,自主完成下列知识梳理)1.唐诗流传至今的作品大致有多少首?(近5万首)

2.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诗中的“李杜”是指谁?(李白、杜甫)3.历史上人们是如何赞誉李白杜甫的?(“诗仙”“诗圣”)

4.《霓裳羽衣舞》相传是唐朝哪位皇帝创作的?《秦王破阵乐》中的秦王是谁?(唐玄宗、唐太宗)

5.“观者如山”是杜甫描写谁舞剑时用的词?(公孙大娘)6.列举唐朝有名的乐舞二部。(《霓裳羽衣舞》《秦王破阵乐》)

7.“墙壁上的图书馆”和“沙漠中的美术馆”指的是什么地方?(敦煌莫高窟)【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唐诗主要通过三个部分来学习,先是竞赛竞猜活动,然后对为什么唐朝是诗歌的黄金时代的讨论,再重点欣赏李白杜甫的诗歌,体会他们诗歌的艺术特点。

一、千古吟咏的唐诗 环节一:热身赛 1.竞赛竞猜活动。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唐诗拉力赛,必须背出题目、作者、内容,循环进行,以坚持到最后的为胜。

2.画中有诗竞猜,以个人为单位竞猜。通过刚才的活动,可以看得出来,同学们掌握了不少唐诗,但是事实上我们所了解的仅是冰山上的一角,仅《全唐诗》中留下姓名的诗人就有二千三百多人和诗作近五万首。中国现代文学大师鲁迅说:我认为一切好诗都被唐人做完了。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唐诗如此繁荣呢? 环节二:想一想

唐诗繁荣的原因有哪些?(科举考试重进士科,进士科考诗赋;开放的文化政策;社会风气流行以诗歌会友。)唐朝诗歌繁荣,人才辈出,其中最有名的是李白和杜甫。

环节三:走近李白杜甫

欣赏李白杜甫诗歌中名句,体会李杜诗歌的特点。(李白诗歌特点:雄奇飘逸,想像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杜甫诗歌特点: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富有现实主义精神。)

思考:为什么杜甫的诗歌风格特点与李白的有如此大差异?(身世不同,经历不同)在强盛的唐朝,不仅出现了空前繁荣的诗歌,还有歌有舞。

二、“观者如山”的乐舞

本目内容先简单介绍舞蹈知识,然后欣赏视频《唐朝乐舞》,最后进行“模仿秀”。

环节一:图片展示,简要概括舞蹈历史

可以说,中国有多少年的文明,就有多少年的舞蹈史。从最蒙昧的上古时代开始,中国传统舞蹈经过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而到唐朝,传统舞蹈艺术达到了高峰。

环节二:欣赏教师下载的视频《唐朝乐舞》

注意教材中介绍了哪几段乐舞,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著名的乐舞?(《霓裳羽衣舞》“胡旋舞”;还有剑器舞、《秦王破阵乐》)

讲到《霓裳羽衣舞》时,可提问:根据你所了解的知识,你认为当时谁跳的最好?(杨贵妃)环节三:模仿秀

展示图片,模拟动作。

三、敦煌艺术

本目通过三个环节来学习,首先教师让学生观看视频《敦煌艺术》,总体了解莫高窟的艺术,然后了解近代珍宝被劫的历史,对流失在国外的文物是否收回进行讨论。最后关注今天的敦煌,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环节一:有话要说 观看《敦煌艺术》

思考:面对莫高窟丰富的艺术宝藏,你有何的感想? 环节二:流失的文物:观看视频

1.视频中提到哪些国家参与掠夺中国的文物?

2.据有关部门统计,国内外收藏的敦煌文物约5万余件,只有不到1万件留在国内。现在大部分都收藏在外国的博物馆中。你认为中国政府是否应向这些国家索回敦煌文物?为什么?

(言之有理即可。敦煌文物是一个整体,我们期待着流失的敦煌文物能够早日“回家”!)环节三:我献一计:[小组讨论] 敦煌莫高窟保存的45000多平方米的壁画,一半以上患有被称之为壁画中的“癌症” —酥碱病。自从石窟壁画公开展出后,由于壁画长时间的受到空气粉尘和游人呼出的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腐蚀以及一些游客有意无意间的人为破坏,加速壁画颜料变色和壁画起壳、起酥。莫高窟的壁画正处于濒临灭绝的险境。

—摘自《文汇报》 除壁画外,敦煌莫高窟的其他文物损坏也较严重。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来保护它吗? 【归纳整理】(画出本单元网络示意图或智慧树)本课讲述的是唐朝的文学艺术,唐朝的文学艺术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唐朝的文学艺术既是唐朝繁荣的重要体现,同时又促进了唐朝的繁荣。本课分“唐诗”“乐舞”“敦煌艺术”三目。“唐诗”介绍了它的繁荣及其原因,其中突出介绍“李白”“杜甫”; “乐舞”介绍了唐朝乐舞的发展情况; “敦煌艺术”介绍了敦煌的艺术魅力和价值。【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1.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一种方法,归纳隋唐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2.猜一猜:结合课外了解的知识,猜猜当时表演《霓裳羽衣舞》最好的是谁?(杨贵妃)3.壁画的名称是什么,它是什么地方的一张名片?(飞天 敦煌)

第四篇:第29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学案

高二A历史

课型:新授课

时间:2016年12月1日

序号:29

第29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学习重点】“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地位、作用

【学习难点】“双百”方针贯彻的经验教训

【 预习案】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2.含义:在科学文化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在 问题上“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在 问题上“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3、地位:“双百”方针是党和国家关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的。4意义

(1)符合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促进文艺繁荣、学术民主科技兴旺有重要作用。

(2)在文艺界和科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学术文化各部门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现象。

二、“双百”方针遭遇曲折

1.严重干扰(1957年-60年代初)(1)原因

1957年 后,“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损害。(2)表现

①许多文艺界、学术界人士被错误批判。

②一些参与“争鸣”的知识分子被错误划为右派,受到长期迫害。

2、纠正:20世纪60年代初

3、严重破坏(1966-1976年)(1)时间:在“文化大革命”中

(2)原因: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和破坏,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的影响。(3)表现:

①文艺界呈现出“ ”的局面,八个“ ”长期独占舞台。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几乎停止

三、文学艺术的春天

1.原因: 以来,“双百”方针恢复为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2.主要成就

(1)文学艺术领域:作品数量大增,题材更加广泛。各个领域争奇斗艳,流光异彩。(2)学术和科技领域

①理论上不断创新和发展,摆脱了“ “的僵化思想,出现了许多有利于促进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见解。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日益繁荣。

②一度被撤销的学科相继恢复,并发展为新的学科。③自1966年以来,“ ”活动将文化、科技、卫生送到全国农村。④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日益繁荣。

【探究案】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华社消息: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于2005年10月17日19时零6分在上海逝世。文坛巨匠巴金,这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百年的中国历史,他用自己手中的笔通过文学形式记载了历史发展的印记,悄悄的离开了我们,我们祝愿老人一路走好。——— 编者 材料二 1956年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巴金、周信芳等文艺界著名人士

材料三:以下是巴金先生的简历

巴金(1904.11-2005.10),1950年后任平明出版社总编辑,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1953年9月后先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1962年后任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77年至1983年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1983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3年11月,国务院授予巴金先生“人民作家”荣誉称号。———《中国新文学大系》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1)毛泽东接见巴金、周信芳等文艺界著名人士这一年,为推动科技文化的健康发展,提出了什么方针?这一方针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2)为什么巴金等文艺工作者在文革期间受到冲击,这一冲击对我国文化发展造成了那些消极的影响? 高二A历史

课型:新授课

时间:2016年12月1日

序号:29(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巴金等文艺工作者迎来了科学文艺工作的又一个春天。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为此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2、结合课本内容思考:马寅初在《新人口论》一书中的主张是什么?这一主张最后有没有付诸实践?后果如何?回顾这段历史,人们应从中吸取最重要的教训是什么呢?

【拓展案】

1、“双百”方针的含义、实质和意义?

(1)含义:在科学文化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具体地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领域和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2)实质:就是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和多样格局,不是一“花”一“家”的单调形态。只要是赞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知识分子,便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者和建设者。“双百”方针是团结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情感纽带,是允许和鼓励不同观点、不同流派的文化形态自由发展的政策依据。只要符合繁荣社会主义的经济文化这一民族的最根本利益。只要有利于促进和体现社会的进步,就应该纳入先进文化的格局范围。

(3)意义:它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这两个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科学上不同的学派之间的矛盾同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需要一条正确的路线去解决,而这条路线就是“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3.贯彻“双百”方针的历史经验教训和重要性?

经验教训:

(1)正确处理好科学、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国家的政策会给科学艺术产生重大影响,科学艺术不能政治化。符合学术和文艺发展规律和我国实际的政策会极大地推动科技文化的发展,加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否则将阻碍科技文化的发展,严重阻碍现代化进程。

(2)正确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使文艺更好得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3)正确的处理好科技文化的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坚持“双百”方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推动我国科技文化的发展,加速现代化进程。

重要性:“双百”方针符合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科技兴旺的方针。

【学以致用】

1、人们对当时的景象用戏言表示:跑了吭大吭,看个沙家浜;跑着上气不接下气,看个红灯记;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该时期最可能是在()

A.反右斗争扩大化中 B.“文化大革命”中 C.1958年大跃进中 D.人民公社化运动中

2.爷爷说:“在那段日子里,在电影院只能看到《红灯记》《沙家浜》 红色娘子军》等样板戏,哪像你们现在看美国大片,看韩剧。”“那段日子”是指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时期 C.“文革”十年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4、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

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 C.提高人民群众水水平D.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5、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A.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 B.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 C.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 D.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

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但在贯彻过程中曾历经曲折,主要原因是()

A.“百花齐放”使大部分文艺作品偏离了主题 B.“百家争鸣”仅仅局限在科学上的不同派别 C.这一方针否认了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的社会现实 D.将学术问题看成政治问题,将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

7、“文革”时期文艺界处于万马齐喑的局面,而“文革”后文艺创作重现繁荣。这最能说明()

A.文艺的繁荣有其自身规律,不会持久 B.文艺创作有一个兴衰交替的反复过程 C.文艺的兴衰受制于一定时期的政治环境 D.“文革”对文艺有重大影响

8、“双百”方针提出后取得的成果有()

①《茶馆》《蔡文姬》《青春之歌》等作品的出现②电影界出现“难忘的 1959 年” ③现代京剧《红灯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高二A历史

课型:新授课

时间:2016年12月1日

序号:29 第29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合作探究】

1、(1)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其基本含义是在科学文艺工作中,艺术问题“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科技、文艺工作者在文学艺术、科技领域可以自由争论和自由发展。(2)“文革”期间巴金等受冲击的原因:由于一些学术问题被当作政治问题,甚至把学术争论说成是阶级斗争,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作是不同的阶级利益,因此一些正确的甚至是优秀的作品被当成错误的受到批判。

消极影响:一些知识分子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使这些人的身心受到了伤害,也妨碍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正常发展。

(3)具体措施:明确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提出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双百” 方针对我国发展科学文化的重大意义。

2、略

【学以致用】1-5:BCDDA 6-8:DCA

第五篇: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案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案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A.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停止使用“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C.实行改革开放

D.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建立 B

.三大改造的完成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3.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否定的错误是 A.“阶级斗争为纲”

B.党和国家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 C.“两个阶级和两条道路的斗争是主要矛盾” D.“两个凡是”

4.新时期比较完善的宪

法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5.建国以来,我

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指 A.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B.党的“八大” C.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五大”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19

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文章尖锐地指出,“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完全解脱,对“四人帮”设置

的禁区“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去弄清是非”。这篇文章引起广泛的注意。邓小平、叶剑英、胡耀邦等中央领导同志和绝大多数地方领导人都支持这篇文章的观点。邓小平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主张“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

请回答:(1)

材料反

映的是理论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情况,为什么要开展这次大讨论?

(2)经过讨论得出了什么结论?

(3)这次讨论有什么意义?

三、问答题

1.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

决策的相同核心点是什么?这两次决策实践结果有何差异?

2.以下三位领导人分别是谁?他们在中国人民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1.D 2.C 3.D 4.B 5.C

二、(1)否定“文革”,反对“两个凡是”。

(2)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3)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1.①核心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②“八大”的正确决策被从理论上修改,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正确决策得到全面落实。

2.①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②第一次巨变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第二次巨变是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第三次巨变是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改革开放。文章

下载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在掌握孔子思想与教育方面的影响和贡献、诸子百家(以儒、道、法三家为主)的思想特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过程......

    一年级音乐第8课导学案

    第8课 《过新年》导学案 主备人: 审核人: 课题:《过新年》 课时:两课时 一、学习目标: 1、 聆听《小拜年》 2、 表演《龙咚锵》 3、 表演《新年好》 4、 聆听《平安夜》 二、学......

    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案

    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案 www.5y kj.co m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案一、教材分析 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学案(人教版必修3)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A:梳理双基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开始,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台阶》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8.台 阶 精彩开篇词 任何一种卑微的事物,其韧性都是最强的。如同小草、如同蚂蚁,也如同卑微的你我他,还有那平凡的父亲、母亲。李森祥的《台阶》中所写的父亲就是这种卑微而又韧......

    第8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学案(推荐5篇)

    第8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学案 上课时间: 月 日 总第 课时 课 型: 教学目标: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教学重点:概述五四......

    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学案)

    第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知道隋唐时期的书法、绘画成就以及石窟、音乐、舞蹈等艺术成就,包括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阎立本和吴道子的绘画、敦煌莫高窟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