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案

时间:2019-05-12 23:13: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21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21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案》。

第一篇:第21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案

预习过本课,所以请一名学生来回答,并

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去分析。

1、背景:

(1)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2)政治方面:①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②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③北洋军阀专制独裁。

(3)思想文化: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

2、概况:要求学生看书完成下面表格:

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主要阵地《新青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等 旗 帜民主 科学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层层设问:当时被称为“官僚养习所”的北大之所以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谁起了重要作用?为改革北大他提出了怎样的办学方针?在旧思想、旧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北大,提出这一方针的实质目的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实质是允许各种科学思想自由发展,让资产阶级的新思想去占领封建旧思想的阵地。

教师进一步指出新文化运动塑造了新的北大,此后北大的历次爱国活动无不与新文化运动精神的传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一)、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

材料: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设问:“德先生”和“赛先生”及其内涵分别是什么?你能从材料中看出陈独秀先生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及其为什么吗?这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对材料一步进行分析。教师点拨:“德先生”是指民主,包括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赛先生”是指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此段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陈独秀先生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它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已经由技术、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面。

(二)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打倒孔家店”

(1)树起“打倒孔家店”大旗的原因

①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孔子逐渐变成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和礼治秩序的一尊精神偶像。②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康有为反对共和,以及其他帝制余孽的倒行逆施,都打着尊孔的旗号来蛊惑人心。

③新文化运动要反对专制,就必然要批判作为其精神支柱的孔子之道。(2)陈独秀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批判(3)意义

①新文化运动对孔子及其学说的批判,其意义不限于对一个历史人物或一派学术思想的褒贬。李大钊指出:“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事实上,这正是“打倒孔家店”的政治动因与文化内涵。

②“打倒孔家店”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厘清与扬弃。

③这场扫荡权威、破除偶像的文化革命,为后来解放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探究】新文化运动时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不对?这个口号还适用不适用于今天? ——袁世凯为巩固其统治,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文化运动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反对袁世凯的封建专制独裁,有进步意义。但是,这个,号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2.鲁迅与《狂人日记》

(1)鲁迅对旧礼教、旧道德批判的特点

鲁迅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攻击最为猛烈,他主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利用文学作品深刻地揭露专制制度和纲常礼教的黑暗,对“吃人的礼教”的抨击即出自他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2)《狂人日记》对“吃人”的礼教的揭露

《狂人日记》是鲁迅第一篇白话小说,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同时又是一篇声讨旧势力的战斗檄文。

【思考】何谓“吃人的礼教”? ——礼教是指儒家提倡的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伦理道德。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揭露了其“吃人”本质。“吃人的礼教”的说法由此而来。(3)对贞节观念的批判

①鲁迅发表了《我之节烈观》一文,把传统的贞节观与夫权思想和忠君思想联系起来,揭露“忠、孝、节”的伦理道德的危害性。

②陈独秀也撰文批判传统的贞节观念,指出这种观念与资产阶级的人格独立根本对立。【探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祝福》等分别反映了哪一深刻的思想主题? ——《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孔乙己》反映了封建礼教和科举制对人才的摧残毒害;《药》反映了对辛亥革命由于脱离群众而失败的思考,暗示唤起民众的觉醒是取得革命胜利的良药的深刻主题;《阿q正传》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提出了启发民众觉悟,发动民众革命的重大课题;《祝福》反映了旧中国妇女的悲惨地位,揭露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三)、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设问: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一场思想革命,还是一场文学革命。那么为什么还要进行文学革命呢?

请一位同学朗读以下两段材料:材料一 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材料二 “这柯(棵)大树很可恶,他碍着我的路!”

来!

快把他砍倒了,把树根亦掘去。

哈哈!好了!——胡适《乐观》

教师一步步设问:你能说出新文化运动中进行文学革命的原因吗? 学生一步步回答。

教师点拨:文学革命的原因是新文化、新思想需要通俗易懂的文字,才能普及到大众之中,而文言文比较难懂。

教师:文学革命需要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呢?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文学革命是从形式到内容的革命:

1、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2、以新鲜、平易、明了的新文学代替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设问:文学革命起到了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载体。

2、推动人们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

3、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酝酿和发动做了思想文化方面的准备。

(四)文化平民化

1.教育界的文化平民化

民国初年,面向群众的社会教育或通俗教育已有初步发展。这些活动主要是在城市中对群众开展通俗教育,提高其知识水平,改良其道德习惯,进而改进社会风气。随后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社会教育蓬勃兴起,形成了平民教育思潮。2.文学界的文化平民化

(1)在文学界,随着文学革命的深入发展,白话文逐渐取代文言文,不断得到推广。白话小说、散文大量涌现,其中白话散文不仅在内容上反映当时流行的社会改造、妇女解放、劳工神圣、风土人情等思想内容,体现出崭新的时代特色,而且在形式上出现了政论、杂文、随笔、游记、寓言、短评等体裁,风格多样。

(2)在“诗体解放”的口号下,胡适、刘半农、周作人等积极尝试创作白话诗,这种新体诗摆脱了旧体诗的束缚,既注重内容的革新,反映现实生活,也注意形式创新,“自由成章而没有一定的格律,切自然的音节而不必拘音韵,贵质朴而不讲雕琢,以白话入行而不尚典雅”。从胡适的《孔丘》、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可以一窥白话诗之风格。要求学生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思想 革命

提倡______与_____ 反对____与___

提倡______________ 反对_________ 文学 革命

提倡_____________ 反对_________ 根据表格引导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是如何重铸国魂的。

教师点拨:用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去冲击人们头脑中的封建旧思想、旧文化。

教师:如何看待新文化运动呢?(引出下一标题)

三、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性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设问: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学生分析、讨论。

教师点拨:新文化运动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既是一次思想革命,又是一次文化革命,对封建的思想文化给予彻底的冲击,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反封建斗争的继续。材料:

材料一: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甚至谩骂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

材料二:《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设问:你能从以上材料中看出新文化运动的哪些积极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1、打击了封建主义,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形成了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2、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设问: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局限性?请同学们通过下面材料进行分析。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李时岳

据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同步检测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当时各历史条件推动的产物,这些历史条件包括

①辛亥革命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②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③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④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 2.《新青年》创刊后深受青年知识分子的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之所以有如此反响,是因为 a.《新青年》宣传爱国主义思想 b.《新青年》以民主、科学思想为其主旨 3.北京大学之所以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基地,其直接原因是 a.五四运动促进了青年学生思想的解放

b.北大校长蔡元培以“兼容并包”为办学宗旨,提倡“学术思想自由” d.北大学生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强烈 a. 民主与自由 b.平等与自由

5.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当时文学革命的内容包括

①提倡白话文 ②文学要为工农服务

③使用简化字 ④建立新鲜、平易、明了的新文学

6.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b.当时北洋军阀政府推祟儒家思想 d.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7.李大钊指出:“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这说明

a.新文化运动反孔教的根本目的是追求民主政治 b.新文化运动矛头所向是封建的儒家思想

d.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们找到了一条正确的民主政治的道路 8.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是

a.鲁迅的《药》 b.陈独秀的《宪法与孔教》

9.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文化平民化逐渐成为中国教育界、文学界曲艺界等思想文化的新潮流。

第二篇:第10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2.掌握新 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3.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学习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学习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锋芒指向孔教。

二、前置自学:(自主学习,充分准备,牢固记忆)

1.背景: ①中华民国建立以后,西方、、、等思想的传播。

②以 为首的北洋军阀在 领域推行 反动政策。新 2.时间:。3.兴起的标志:。4.代表人物:、、、。文 5.口号(旗帜):、。

①提倡,反对。

化 6.内容 ②提倡,反对。

③提倡,反对。

④提倡,反对。

① 年俄国十月社会 主义革命胜利以 后,新文化运动以宣传 为主。动 7.发展: ②1918年, 在《 》上连续发表了 和 两篇论文。

他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还创办了。

①性质: 新文化运动是。

8.评价: ②作用:新文化运动启发,探索,为。

③不足:新文化运动也有。

三、展示交流(对桌相互检查)

四、合作探究

1.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 之路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 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过了自强,变法和革命 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请回答:①材料中“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你认为主要指哪些政治派别?

②请归纳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分别对应的 事件?

③回首近代化历程,你有何感悟?

五、当堂测试(一)单项选择

1.创 办《新青年》杂志的是()2.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①民主 ②平等 ③博爱 ④自由 ⑤科学

3.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连续发表了()

a.《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 利》 b.《庶民的胜利》和《狂人日记》 4.颂扬十月革命,热情宣扬“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是()5.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a.提倡民主 b.提倡科学

6.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在于()

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 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 7.新文化运动是()

a.空前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新文化运动启发了人们追求民 主和科学 b.新文化运动阻碍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新文化运动启发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9.学完中国近代史,班里开展了一次题为“近代化的探索”的历史小论坛活动。

第三篇:第21课《隆中对》教学案

第21课《隆中对》教学案

濮水柔情

【课时安排】:二 【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翻译文言文,了解文章大意。

2、朗读文言课文。

3、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4、了解诸葛亮的卓越才能。【教学重点】:

1、朗读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教学方法】:讲读法 【教

具】:小黑板 【问题预设】:

这篇文言文涉及许多历史人物,字句较难,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怎么讲好这篇名文呢?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即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生观;发挥师生两个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观;开放的、与现实生活和儿童实际紧密联系的大语文教育观。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我决定一改以往的逐字翻译的传统讲法,从启发学生根据课文弄清历史人物的身份、关系入手,进而理解课文,了解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教材解读】: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三国演义》开篇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依旧夕阳依旧,英雄生命已逝,但却活在后世人的记忆里,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今天,我们要通过《隆中对》这篇文章来了解他。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1.陈寿所著《三国志》,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南北朝时宋裴松之为它作注,亦颇有名。2.“对”,对策。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隆中对》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月刘备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针对刘备所提的问题陈述其对策,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此后,诸葛亮即出山辅佐刘备,做刘备的军师(后为丞相),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听课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下列生字、通假字的音、形、义。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划分朗读节奏。(完成课后练习题一)

4、齐读课文。

四、课文分析:

(一)、疏通文意。

1、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躬]亲自。[陇亩]田地。[好]喜欢。[每]常常。[时]当时。[莫之许]就是“莫许之”。许,承认。[友善]友好。[信然]确实这样。

2、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屯】驻军防守。[器]器重、重视。【谓„„曰】对„„说。[与俱来]与(之)俱来。俱。一起。[就见]到那里拜访。就,接近,趋向。[屈致]委屈(他)召他来。致,招致,引来。[枉]委屈。[驾]车马,借车马指刘备。[顾]拜访。

3、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由是]因此。[遂]于是,就。[诣]去,到。这里是拜访的意思。[凡]总共。.[乃见]才见到。[因]于是。[屏]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汉室]指汉朝。[倾颓]崩溃、衰败。[奸臣]指董卓、曹操先后专权.[窃命]盗用皇帝的命令。[孤]古代王侯的自称。这里是刘备自称。[度德量力]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人 [信]通“伸”,伸张。[遂]就。[用]因此。[猖獗]这里是失败的意思。[已]停止,罢休。[计]计策。[安]疑问代词,怎么。

4、请学生翻译第4段到完,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已来]已,通“以” [不可胜数]数也数不清。胜,尽。[众寡]人少。意思是兵力薄弱。[非临„,抑亦]不仅„„而且 [谋]筹划(得当)[挟]挟持,控制。[令]号令。[诸侯]这里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争锋]争强,争胜。[国险而民附]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援]外援。[囹]谋取。[利]物资。[尽]全部取得 [此用武之国]这是用兵之地。意思是兵家必争之地。[殆]大概。[资]资助,给予。[险塞]地势险要。[天府之土]指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因]依靠。[成]成就,创建。[暗弱]昏庸懦弱。[殷]兴旺富裕。[存恤]爱抚、爱惜。[胃]后代。[信义]诚信仁义。[著]显明。[总揽]广泛地罗致。揽,这里有招致的意思。[岩阻]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戎]古时对我国西部各族的称呼。[夷越]这里泛指我国南部各族。[修]治理。[政理]政治。[身]亲自。[箪食壶浆]用箪(盛着)粮食,用壶(装着)酒水。“箪”和“壶”是形容词作状语,表工具。箪,用箪。壶,用水壶。[诚如是]确实像这样。[日]一天天。

(二)、词语积累:

1、一词多义:

认为 谓为信然

对••说 谓先主日

停止 然志犹未已

通“以”自董卓已来

已经 已历三世 信

确实 谓为信然

诚信 信义著于四海

同“伸”,伸张 欲信大义于天下

这样 谓为信然

但是 然志犹未已

因此 遂用猖獗

利用 贤能为之用

运用 此用武之国

2、词性活用

箪 用革 名词作状语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壶 用水壶 名词作状语

3、通假字

信,通“伸”伸张 欲伸大义于天下 已,通“以” 自董卓已来

3.句式

(1)判断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2)省略句。君与俱来。(3)倒装句。时人莫之许也

五、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二、难点探究:

1、要求学生找出文中所有的人物名字。

明确:亮、管仲、乐毅、崔州平、徐庶元直、先主(刘备)、董卓、曹操、袁绍、孙权、高祖、刘邦、刘表、刘璋、张鲁、关羽、张飞

2、如此众多的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的身份、地位是怎样?请同学们分成四人小组,探讨这个问题,记得提供原文根据。明确:诸葛亮:隐居隆中,种田人。(“亮躬耕陇亩”)

管仲、乐毅:春秋战国有名的将相,辅佐国君成霸业,诸葛亮自比二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崔州平、徐庶元直:是诸葛亮的朋友(“与亮友善,谓为信然”)先主(刘备):是帝室的后代,其父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以光复汉室为由屯兵新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为什么?请在原文中找答案。(“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撅,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

董卓:杀死东汉少帝刘辩,独掌大权,导致天下大乱。(“自董卓以来„„不可胜数)

曹操:开始没有名声,兵力也弱,现在有百万军队,挟持皇帝号令诸侯。(“曹操比于袁绍„„挟天子而令诸侯”)

袁绍:汉末冀州牧,几十万军队与几万人作战,大败(老师补充官渡之战)。孙权:继承父兄之业占据江东,是江东之主。(“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高祖:刘邦,西汉开国皇帝。刘表:荆州牧

刘璋:益州牧,昏庸懦弱。(“刘璋暗弱”)

张鲁:占据汉中,在益州的北面,国富民强却不知爱惜。(“张鲁在北,„„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关羽、张飞:师补充:是刘备的手下。(“关羽、张飞等不悦„„羽、飞乃止”)

3、人物的身份、地位现在都清楚了,问问学生,对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刘备来说,哪些人特别重要?

明确:曹操和孙权、刘表、刘璋、张鲁

4、学生交流所找的地名,根据课文,分析当时情形。(这部分以学生分组讨论为主,需要老师的引导)

明确:博陵、颖川、新野、江东、荆州、南海、吴公、巴蜀、益州

⑴、博陵、颖川:分别是崔州平徐庶的家乡。提一下即可,古人常将家乡缀在人名前面。

⑵、新野:刘备屯兵之所。为什么刘备会屯兵这里?他怎么会见到诸葛亮?用文中话回答,并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有助于理解课文第二、三段)⑶、江东:孙权占据的地方。

⑷、荆州:北面靠着汉水、沔水;东面与吴会相连,西面与巴郡蜀郡相通,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北据汉、沔„„此用武之国)⑸、益州、地势险要,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

5、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什么策略?(要有原文根据)曹操:今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任用贤能可援不可图 刘表:据荆州用武之国,却不能守。刘璋:据益州险塞,暗弱

张鲁:在益州之北,民殷国富却不知存恤。

6、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明确: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7、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 明确: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诸葛亮先论述了占据荆州的必要性,“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再论述占据荆州的可能性,“其主不能守”。又论述了占据益州的必要性,“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最后论述占据益州的可能性,“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三、赏析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学生细细体味,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从各个方面描写刻画诸葛亮这个中心人物,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开头一段写诸葛亮,从正面写他的非凡抱负;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则从侧面来写。刘诸问答从正面通过人物自身的语言塑造形象,充分表现诸葛亮的天才预见,而刘备三顾茅庐、密谈后“与亮情好日密”、关张不悦、刘鱼水相答都从侧面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才能。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照应,使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更丰满。

四、课堂小结:

本文自始至终围绕着隆中对策这个中心,围绕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进行叙事议论,层次极为清晰,结构十分谨严,语言概括精练,人物形象丰满,五百余字的篇幅,内蕴极丰,言简意赅,是史传中的精品。让我们悉心品味《隆中对》,汲取史学文学精华;用心解读诸葛亮,树远大志向,成有用之才。

五、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三

2、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对文中涉及的人物进行了解。板书设计:

明察天下形势

曹:不可争

孙:不可图

荆、益二州:可争、可图

“隆中对”三步走战略:

主攻荆州——夺取益州——联吴灭曹统一全国 【教学后记】:

第四篇:第20课新文化运动学案

第20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

教材分析: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李大钊等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2.过程与方法:学会归纳、整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主要内容、发展阶段等。学会从材料中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发展过程,理解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新文化运动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时代特征;体会用辩证观点和多元化的价值观看待东西方文化。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评价 【知识点拨】

民主:指民主精神和民主制度。

科学: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旧道德:指以孔子为代表的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儒家传统道德。新道德: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人权、个性解放、男女平等。

【课前预习】(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民国初年的与所唤起的希望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一些先进的认为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实现,是因为中国缺少一场对、、批判。

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1、标志:

2、主要阵地:

3、主将:

4、策源地:

5、内容:

前期:高举和两面大旗,进行思想革命(主张用来反对,用来破除)和文学革命(提倡反对,提倡反对),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提倡改良中国文学,陈独秀发表了《》,要求用通俗易懂的来表达新思想,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把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的 同结合起来,是新文学创作的一个范例。

后期:1917年俄国后,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积极宣传,其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18年先后发表《》和《》,指出十月革命是20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1919年又发表《》,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课前自测】

1.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最直接的原因是()

A.中华民国政权被袁世凯窃取

B.思想文化领域出现尊孔复古的逆流 C.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2.最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先声的是()A.鲁迅的《狂人日记》

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3.新文化运动前期与以往的学习西方的思想相比,主要“新”在()A.传播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B.批判封建思想和宣传新思想并举 C.肯定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4.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采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其最直接的结果是

A.各种保守思想泛滥

B.促进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C.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D.北大成为世界名校 5.李大钊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

A.《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B.《庶民的胜利》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D.《再论问题与主义》 【课内探究】(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1、新文化运动“新”在哪里?(内容)

材料一:科学者何?吾人对于事物之概念,综合客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士不知科学,故袭阴阳家符瑞五行之说,惑世诬民,„„农不知科学,故无择种去虫之术。工不知科学,故货弃于地,战斗生事之所需,一一仰给于异国。商不知科学,故惟识罔取近利,未来之胜算,无容心焉。医不知科学,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菌毒传染,更无闻焉;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陈独秀《敬告青年》

思考:陈独秀所说“科学”指的是什么?他认为要摆脱蒙昧,应重视什么?陈独秀为什么如此强调“科学”?

材料二:孔子与宪法,渺不相涉也。„„怪诞之事实者何也?然宪法草案中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之事是也。

──引自李大钊《孔子与宪法》

材料三: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思考:什么是旧道德?新文化运动矛头指向孔教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

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滥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思考: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提倡新文学与提倡民主科学有何关系?

2、我们该如何看待前期新文化运动?(影响、评价、反思)

【课后配餐】

1.新文化运动兴起反映的社会深层次的要求是()

A.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B.多数国民处于蒙昧状态 C.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企图

D.传播民主自由博爱的思想

2、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维护孔子,把孔子奉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批判孔子,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都是为了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B.维新派借用儒家学说来推动维新变法 C.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D.本质上都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3.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家指出“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其反对矛头指向孔教,主要因为当时()

A.孔教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B.孔教比资产阶级文化落后 C.孔教不主张民主共和

D.当时北洋军阀推崇孔教 4.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这种潮流是指()

A、新文化运动

B、社会主义革命

C、实业救国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6、对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B.中国共产党的大力提倡和宣传 C.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的努力D.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思想理论 7、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思想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

8、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指:

A、反对尊孔复古

B、继续反封建

C、主张民主共和

D、向西方学习9.下列人物中在中国最早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A

B

C

D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y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材料四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近代史》(上)请完成: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上两者有何不同?

(2)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

(3)材料三内容中有什么不足之处?

(4)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有什么重大影响?

第五篇:第21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案

第21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

www.xiexiebang.com 第21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

.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2.学会归纳分析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

3.通过对张謇、荣氏兄弟兴办的实业兴与衰的了解,使我们感受到张謇等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也使我们认识到旧中华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从而激发我们强烈的爱国、强国的情感。

学习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原因、影响)

学习难点: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二、前置自学:(自主学习,充分准备,牢固记忆)

.开始萌芽19世纪

年代,在洋务运动的影响下,一些商人、地主和官僚开始投资于近代企业,这是近代民族工业的萌芽。

①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清政府允许民间

,民族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

中2.初步发展 ②如:清末状元张骞提出了

口号,并创办了

厂等一系列企业。

以后,封建制度遭受冲击,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部分障碍,特别是

近3.短暂发展

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中国民

族工业得到一个短暂发展的机会,进入了

时代。

②如:张骞的大生纱厂等企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以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在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下,近代中国

工4.凋敝萎缩 的民族工业凋敝、萎缩。

②如:张骞的大生纱厂被。

①近代中华民族工业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排挤中生存和发展。

5.总体特征

②其特点是:发展过程

;发展程度

;发展水平总体。

三、展示交流(对桌相互检查)

四、合作探究

.读120页引言及“状元实业家张謇”、121—122页红

色小字关于荣氏企业介绍,请思考从张謇等人的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可贵的精神?

看到张謇、荣氏兄弟等实业家兴办企业的曲折坎坷,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你有什么感悟?

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学习张謇等人什么样可贵的精神?

五、当堂测试

选择题

.提出“实业救国”口号的是()

A.严复

B.魏源

c.张謇

D.詹天佑

2.中华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是在()

A.辛亥革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3.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是[:学科网]

A.辛亥革命的成功

B.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c.民族资本家纷纷投资实业

D.北洋军阀的分裂

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中华民族工业危害最大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法国

5.下列发生在近代的历史事件,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是

①洋务运动

②《马关条约》的签定

③戊戌变法

④辛亥革命

⑤北洋政府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④⑤

6.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三座大山是

小农经济的广泛存在

②封建主义③帝国主义④官僚资本主义

⑤狭小的国内市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7.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是

比较落后②主要集中于轻工业

③集中与沿江沿海大城市

④重工业比较发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填空题

.清末状元实业家是_________,他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口号,并身体力行,放弃高官厚禄,创办了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企业。

2.中国的近代民族工业总的说来是比较落后的。从行业看,着重_________的发展;从地区之间发展看,着重__________________大城市的民族工业发展。

六、教(学)后记

www.xiexiebang.com

下载第21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21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必修一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教学案范文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课标】1.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 2. 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第7课 新文化运动

    第7课 新文化运动 【内容标准】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陈独......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2014.10

    I have a dream ! 必修三 第五单元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考试说明:近代中国 3.思想解放潮流 (2)新文化......

    岳麓版21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21课《风筝》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1课 《风筝》导学案 编写人:时间:2010.1123 审稿人: 班级: 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借助网络,了解鲁迅生平及重要作品等信息 2、解读课文中作者表达的思......

    第21课教案

    21搭石 教材分析: 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而现在的孩子大多却是见所未见,缺少农村生活体验,要领会文中搭石的美以及联结着家乡的小路,联结乡亲美好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教......

    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阮桥镇中心学校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 2.概述新文化......

    第21课 《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标要求】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