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导学案

时间:2019-05-14 04:09: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导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导学案》。

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了解我国古代天文、历法、医学、文学、音乐成就。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甲骨文等图片的认读、了解,培养我们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成果,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 心,培养严谨治学态度。【学习重点】 甲骨文和屈原

【学习难点】 对本节课文化成就的记忆和理解。【预习导学】 一.文字的演变: 甲骨文---金文---大篆---竹帛书

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它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 开始的。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 ”,也称“铭文”。晚期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 ”。时期,竹书和帛书开始出现,字体也发生了变化。

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1.天文:古书记载,夏朝的某天发生了。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2.历法:今天的农历又叫“ ”,来源于夏朝。到商朝时,立法逐渐完备。战国时测出,以便安排农业生产。

3.医学: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采用、、、的方法诊断疾病,并采用、、治疗疾病。

三.屈原和“钟鼓之乐”:战国末期 的诗人屈原,被 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代表作是《 》。春秋战国盛行“ ”,其中湖北随县出土 的 最为有名。【合作探究】

观察p42页动脑筋上面的三个甲骨文字,猜一猜,“伐”字是怎么样表达意思的?

【能力提升】 阅读材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请回答:

(1)上述内容出自哪一作品?这一作品是谁创作的?

(2)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测自评】

1.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2.商朝时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A.金文 B.铭文 C.甲骨文 D.楷书

3.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农历,来源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4.一直被中医所沿用的“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创立者是()A.李时珍 B.扁鹊 C.华佗 D.张仲景

5.今天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有关()A.扁鹊 B.秦始皇 C.屈原 D6.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 A.《论语》 B.《离骚》 C.《道德经》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⑴上述内容出自哪一作品?作者是谁?

⑵这一作品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⑶这位伟大诗人在世界文化史上有什么地位?

⑷我国哪一传统节日就是纪念这位诗人的?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D

第二篇:七年级上册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第二单元

第 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撰稿人 姚红梅 审验人 赵瑞娟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

2、过程与能力: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重、难点

重点: 甲骨文、商是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难点: 是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教学方法] 综合启发式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播放有编钟音乐的幻灯片

2、(请大家猜一猜)这是十二属相的哪一个属相?

同学们是依据什么来猜的呢?(图形,意思)

3.老师小结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刚才猜的十二属相并不是一般的图画,而是一种文字。这种文字的产生,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勃兴。今天,我们就从文字的演变来了解中华文化的勃兴。

预习提示

1. 我国有文字可靠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它是什么文字?之后,文字是如何演变发展的?

2. 归纳出当时天文、历法和医学的主要成就。

3. 屈原生活在什么年代?哪个国家?其代表作是什么?

4. 你知道“钟鼓之乐”指的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神奇之处? 授新课

一. 文字的演变:

(老师讲述)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汉字是我们的母语,她是我们祖先智慧的创造和结晶。

(提问一)中国古代有哪些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结绳记事,仓颉造字)

(演示幻灯片)结绳记事“古者无文字,其有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

(强调)这只是一种记事方法,中国文字是通过另一种途径逐渐形成的。

(演示幻灯片)仓颉造字:相传仓颉“龙颜侈侈,四目灵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小结)不论是结绳记事,还是仓颉造字,要么是一种记事方法,要么是一种古老的传说,都只能是作为一种治史的参考。

那么,我国的文字究竟是由什么逐渐演变过来的呢?(引导学生看书P38《二里头遗志陶器上的符号》)(强调)这些还只是文字符号,还不能称其为文字。(再看导入框中的灰陶尊,以及内容)

(幻灯片,甲骨文)

(提问二)请同学们注意它的书写材料,笔画结构,以及从中你能会意到什么? 1. 书写材料是龟骨和兽骨,所以这种文字叫甲骨文。

2. 它的笔画结构已经具备了汉字“六书”的构字方法。即:象形、会意、指示、形声、假借、转注。

〈游戏〉参照现在的汉字想象甲骨文中的“日”“月”“人”字分别应该怎样书写?你们造字的依据是什么呢?由此通过从“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推理活动,还能得出什么结论(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提问三)这些龟甲和和兽骨上都写的什么呢? 指导学生阅读P42自由阅读卡

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要去打仗,能胜与否?今年小麦,丰收与否?老天下雨吗?有人进攻吗?王后什么时候生孩子?是男呢还是女呢,等等,全都要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

(提问四)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辞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提问五)甲骨文是怎样发现的呢?(请一位同学将王懿荣的故事)

(小结):甲骨文是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陶器刻划符号的基础上。经过二、三十年写育,衍生和发展,到商代形成为一种相当进步,相当成熟的文字,它已具备了传统的所谓“六书”,它与今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目前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有五千余字,考释过的约两千字。

还有三千多个甲骨文单字,我们现今仍无法了解它们的真正含义。因此,商朝的历史对我们来说还有许多疑问无法解释,而要真正破译它,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就让辉煌灿烂的商周文化有朝一日在我们手中重见光明。

(幻灯片,猜一猜甲骨文)

(提问六)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甲骨文的被发现,有什么意义?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答案一:说明了我国文字的时间很长,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答案二:说明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我们应该保护它们、继承它们,我们应该为有辉煌的文明而自豪。

答案三:甲骨文的出现,可以把文字记载的书籍上的内容与考古成果相结合。来证明文献资料的真伪。„„

[教师总结]甲骨文的发现,其意义非常大,其中主要的一点,便是把文献资料的真伪可以通过考古成果来证明。例如,大学者王国维首先把甲骨文研究用于研究商朝历史,用甲骨文证实了司马迁著的《史记》“殷本纪”中所列商王世系的可靠性,并纠正了其中的某些错误。而且,到目前为止,对于研究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甲骨文仍然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料。

<游戏猜猜看>仔细观察下面文字,是不是我们刚才见到的甲骨文?比较与甲骨文有了哪些变化

(幻灯片,演示文字的演变)

[教师讲解]甲骨文之后是金文。金文刻在青铜器上,也称“铭文”“钟鼎文”。早在商朝晚期,青铜器上已有铭文,字数较少,用来表明该青铜器的用途、主人、制作人。当时,金文的字形因距甲骨文不远,故字形相近似。金文盛行于西周。西周时,许多青铜器均有铭文。其中,毛公鼎内有铭文近五百字,在已发现的青铜器铭文中,是字数最多的。西周后期,金文字渐趋规整,东周青铜器也有许多铭文,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金文的内容,有国王、贵族的征伐功勋、赏赐策命、盟誓契约、祭典训诰等,反映了西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诸方面的情况。周代金文,从总的情况来看,它比商代甲骨文进一步稳定、规范和简化、符号化了;若与后来的小篆相比,则结构仍未定型。部分字的增减,偏旁部首的安排仍有某种随意性。特点是周初金文也承袭商代文字,还保留了比甲骨文更加原始、图画性更强的形态。金文字体结构疏密相间,比甲骨文方正整齐,笔画分布均匀对称,笔道比甲骨文粗,字的体势比甲骨文雍容厚重。这一点,从甲骨文的“马”字和金文中的“马”字中一比较,也可看得出来。在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大篆。广义的大篆指先秦所有的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战国时代通行于六国的文字。这里用的是狭义的说法,只指西周晚期以后至春秋战国的文字。大篆一般以籀文和石鼓文为典型代表。籀文传说是《史籀篇》里的字,石鼓文因字刻在石鼓上而得名。大篆比金文笔画均匀,字形整齐。

战国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竹简上或丝帛上书写,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变化。到现在为止,“文字的演变”一目就学习完了。下面,我们用板书明确一下这个演变过程。

[板书]甲骨文→金文(铭文、钟鼎文)→大篆→战国时期、字体又一次变化

(过渡):商人在占卜的时候,卜问吉凶都是向谁寻求答案呢?(天)。

小结:所以我们的祖先,从很早的时候起,他们就对无边的天际,浩瀚的星空顶礼膜拜,人们开始注意观察天象以寻找其变化的规律。

二、天文和医学的成就:

1、<指导阅读P39>我国古代都有哪些天文方向的成就?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填写本表格。

科目 时间 成果 天

文 夏朝 记录了我国最早的一次日食。

春秋(公元前613年)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彗星扫过北

斗,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法 夏朝 农历又称“夏历”源于夏朝。

商朝 历法逐渐完备,历法称为“殷历” 战国 制定出24个节气,这是历法上最大的成就。

学 商朝 甲骨文中记载的疾病有数十种。

周朝 医学分为内科、外科、营养保健科和兽医四科。

春秋战国 名医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四

诊法一直为中医沿用。

3、让学生结合小学的知识,上黑板画出日食、月食现象中三大星球的位置变化示意图

古书记载的最早日食记录发生在夏朝。商朝甲骨文中所记载的日、月食经证实都很可靠。西周末年出现了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另外,在春秋时期我们的祖先还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讲到商朝甲骨文记录日、月食时,指导学生看教材中《记有日月食的甲骨文》的插图,4、拿出准备好的一本挂历:问:什么是公历,什么是农历?(播放fiash 课件 农历)

公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周期制定的历法,世界通用,以耶酥诞生为公元元年。又称阳历。农历是根据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周期制定的历法,又称阴历。在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前,我国一直通用农历。农历又叫“夏历”。从其名称就可以知其制定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

<播放幻灯片>商朝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十二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战国时期,人们制定出一年24个节气。

<读一读,背一背>阴历里的传统节日有哪些?背诵24节气歌。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教师引导]关于24个节气。它是我国传统历法的三要素(即朔、闰、节气)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独创。这二十四个节气是根据太阳一周年运动中24个大体固定的位置确定的。是对太阳周年运动位置的一种特殊的描述形式,它们又能较好地反映一年中寒暑、雨旱、日照长短等变化规律。不但具有重要的天文意义,而且对于农业生产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为了便于记忆,我们把它编成歌谣。

[幻灯片显示]

《二十四节气歌》

(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是

六、廿一,下半年是

八、廿三。

[教师解释]每个月两个节气,一个节气半个月。一年十二个月,正好二十四个节气。上半年交节时间大多为初

六、廿一,下半年交节时间大多为初

八、廿三。即使有出入,最多相差一二天。二十四节气对于指导农事有特殊的意义。为此,我国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很多关于节气指导农事的谚语。例如:“谷雨前后,种瓜种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请同学们下去以后,多搜集一些这方面的信息,对理解课文大有好处。(参考谚语:春打河开,南雁北来。(江苏)立春天气晴,百谷好收成。

惊蜇点瓜,夏至开花。(四川)

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北)清明刮了坟头土,一旱四十五。(河北)清明麻,谷雨花,立夏点豆种芝麻。(山西))<放幻灯片>扁鹊

5、你见过中医看病吗?中医大夫是如何看病、治病的? 看病:看舌苔,问病情,切脉等

治病:针灸,开药方,按摩,拔火罐等 我们称医术高明的医生,常说:“神医扁鹊,起死回生”。为什么人们这样喜好“扁鹊”

[教师讲解]扁鹊姓秦,名越人,渤海群鄚(今河北任丘)人。为客舍舍长时遇隐士长桑君,得授异术,自此医术大进,曾经为晋大夫赵简子、齐桓公、虢国太子等治病(这与事实有些不符,扁鹊行医时间过长,可能是后人把许多事迹都附益到他身上了)、精通妇科、儿科、五官科,由于医术高明,处处受到时人欢迎。他创立了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法,即望色、闻声、问病、切脉;在治疗技术上,有砭石、针灸、按摩、汤药、手术等多种方式,而且汤药不是只用一种药物。而是多种药物互相配合。中医基本的内容和特点,当时可以说已都有了。扁鹊主张有病早治,无病早防。他发明的“导引”术类似今日的体操,起到健身强体、防病治病的作用。他还根据他的治病实践,总结出病有“六不治”。一是荒淫无度,二是轻身重财,三是衣食无节,四是阴阳已乱,内脏功能严重失调,五是形体瘦弱,不胜药力,六是信巫不信医。

结合其他史书上的记载,以及近年来的考古发现,扁鹊的事迹是可信的,战国时代中国的医学完全可能达到那种水平。但前面已提到过,扁鹊行医的时间太长了一些,可能是把其他的人的事迹也加到他头上了。而且很明显赵简子和齐桓公生活的时代也不一样,二人相差一百多年。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可以通过传说的扁鹊事迹来看待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医学发展的成就。这才是我们的目的所在。

(导入下一问题)扁鹊治病医人,而还有一种人医术更高尚,他治病的对象是国家、社会,屈原就是这种医国的人

三、屈原和“钟鼓之乐”

1、播放屈原幻灯片 教师提问: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人们都要吃粽子、划龙舟,相传是为了纪念谁?这种民俗反映了人们什么思想感情呢?

2、指导学生阅读P40—41 ⑴、屈原是战国时期哪国人?(楚)⑵、其代表作是什么?(《离骚》)

⑶、41页《离骚》摘句里,有一个表达情感的叹词是什么?(兮)教师引导:屈原是世界文化名人,谁能讲一讲关于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我国古代一位大诗人,后跳汨罗江自杀。相传,他在五月五日投江,当地人民驾舟前往救援,终于不及。但这一举动在后来却变成为一种风俗,就是端午节赛龙舟,现在这个风俗已发展得规模宏大,非常壮观。另外,汨罗江人每年五月五日都要用箸叶包了粟(黍)米做成“角黍”投入水中,使屈原死后免于饥饿。这一举动在后世也发展成为全国性风俗,就是端午节要包粽子。粽子便是古代所说的“角黍”。继续提问:他为什么受到人们这样的爱戴呢?

教师可以让学生看课本上插图《屈原》和教材中有关内容,并配以画外解说:这位目视远方,面有愁容的人物就是屈原。屈原不仅是一位很有抱负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吸收南方民歌之精华,采楚国方言,创造了一种新体诗歌“楚辞”,写下许多优秀诗篇,《离骚》是其中名篇。

《离骚》是屈原被流放后用诗歌形式写成的自叙传,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诗中愤怒谴责王室的昏庸和贵族的腐败,表达了崇高炽热的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激情。作品想象丰富,夸张大胆,感情澎湃激越,开创了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

3、放幻灯片《编钟》。

⑴、现今已知春秋战国时期最盛行什么音乐?(钟鼓之乐)最珍贵的乐器是什么(出土的战国编钟)⑵、欣赏《编钟》音乐。

课堂小结:本课学习了文字的严谨,学习了这个时期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欣赏了优美的编钟之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习“诗人屈原”,使学生受到了道德情操教育。

板书设计

文字的演变:

天文、历法和医学成就: 屈原和“钟鼓之乐”:

课堂检测:

1、我国有文字可靠的历史是从_________开始.2、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___________.3、相传四千多年的_______,就有________了.4、扁鹊是名医,他总结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5、屈原的代表作是_______.6、完成45页的活动与探究.

第三篇: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导学稿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教学目标:

1、识记商周时期文字的演变;夏商周时期的天文、历法、医学成就;屈原和“钟鼓之乐”。

2、3、理解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分析夏商周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通过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

本课重点: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本课难点: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所使用的文字是怎样发展演变而来的吗?秦朝以前我国在天文、历法、医学、文学艺术方面有哪些突出成就? 自主学习: 一.文字的演变:

1、阅读教材文字的演变,小组内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甲骨文?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是什么朝代?

(3)甲骨文它是什么时候在哪儿发现的?它是一种什么文字?有什么意义?

(4)什么是金文、大篆?它们是什么时候出现的?(5)竹简、帛书出现在哪个朝代?

二、天文和医学的成就:

1、阅读课本了解我国古代都有哪些天文和医学方面的成就?并自制表格(类别、时间、主要成就、历史地位及影响)。

2、出示挂历: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公历?什么是农历?

3.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制定了比较完备的历法,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这个历史时期是什么朝代?战国时期,人们制定出一年24个节气,阴历里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三、屈原和“钟鼓之乐”

1、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人们都要吃粽子、划龙舟,相传是为了纪念谁?这种民俗反映了人们什么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阅读,回答问题 ⑴、屈原是战国时期哪国人?

⑵、其代表作是什么?如何评价此人?

⑶、现今已知春秋战国时期最盛行什么音乐?最珍贵的乐器是什么?

开拓思维:

1、文字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青铜器和甲骨文是商朝文明的标志。2、24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独创,它反映了气候寒暖的变化,所以对农业生产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至今我国民间仍然沿用它来掌握农时,知道耕作。巩固检测:

(一)、单择:

1、到目前为止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尧舜禹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2、商周时期的金文指的是

A、铸刻在铁器上的文字 B、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C、刻写在石器上的文字 D、刻写在兽骨上的文字

3、人类历史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是出现了 A、发达的原始农业 B、完备的历法 C、世袭制的确立 D、文字 4、2004年,媒体报道韩国拟将“端午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此消息,立即在中国引起强烈的反响。“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相传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的世界文化名人

A、孔子 B、屈原 C、李白 D、关汉卿

5、下列著名文物中,出土于湖北随州的是 A、战国整套编钟 B、雅典娜神像 C、同奔马 D、秦始皇陵兵马佣

6、下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A、大篆出现于西周晚期 B、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C、竹帛书出现于春秋时期 D、金文比甲骨文更规范

二、材料分析题:

“长太息以掩涕兮,衰民生之多艰!” 请回答:

1、上述内容出自哪一作品?

2、这一作品是谁创作的?他生活在什么时期的哪个国家?

3、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4、如何评价此人? 展望历史:

《二十四节气歌》

(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是

六、廿一,下半年是

八、廿三。走进历史: 扁鹊

扁鹊姓秦,名越人,渤海群鄚(今河北任丘)人。为客舍舍长时遇隐士长桑君,得授异术,自此医术大进,曾经为晋大夫赵简子、齐桓公、虢国太子等治病(这与事实有些不符,扁鹊行医时间过长,可能是后人把许多事迹都附益到他身上了)、精通妇科、儿科、五官科,由于医术高明,处处受到时人欢迎。他创立了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法,即望色、闻声、问病、切脉;在治疗技术上,有砭石、针灸、按摩、汤药、手术等多种方式,而且汤药不是只用一种药物。而是多种药物互相配合。中医基本的内容和特点,当时可以说已都有了。扁鹊主张有病早治,无病早防。他发明的“导引”术类似今日的体操,起到健身强体、防病治病的作用。他还根据他的治病实践,总结出病有“六不治”。一是荒淫无度,二是轻身重财,三是衣食无节,四是阴阳已乱,内脏功能严重失调,五是形体瘦弱,不胜药力,六是信巫不信医。

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我国古代一位大诗人,后跳汨罗江自杀。相传,他在五月五日投江,当地人民驾舟前往救援,终于不及。但这一举动在后来却变成为一种风俗,就是端午节赛龙舟,现在这个风俗已发展得规模宏大,非常壮观。另外,汨罗江人每年五月五日都要用箸叶包了粟(黍)米做成“角黍”投入水中,使屈原死后免于饥饿。这一举动在后世也发展成为全国性风俗,就是端午节要包粽子。粽子便是古代所说的“角黍”。

屈原不仅是一位很有抱负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吸收南方民歌之精华,采楚国方言,创造了一种新体诗歌“楚辞”,写下许多优秀诗篇,《离骚》是其中名篇。

《离骚》是屈原被流放后用诗歌形式写成的自叙传,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诗中愤怒谴责王室的昏庸和贵族的腐败,表达了崇高炽热的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激情。作品想象丰富,夸张大胆,感情澎湃激越,开创了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

甲骨文:甲骨文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性,把有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

目前殷墟共出土甲骨15万片,单字约4500个,其中约有1500个单字已被释读。3000多年以来,甲骨文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至今,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仍在使用的方块字,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审美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四篇: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原创 : 洮南市万宝镇煤窑中学:李淑芬

学情分析

: 1.知识掌握状况: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已学过有关孔子办学的内容,对孔子已有初步的了解。语文课刚刚讲完《论语十则》,对孔子思想内涵的了解又有了进一步加深。历史课又学习了“大变革的时代”一课,对春秋战国时代背景(特征)已有相当的认识。

2.学生心理特征:初一学生正处于童年期向少年期过渡阶段,从心理上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他们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好争辩。

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探究中国文字的起源,总结出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培养质疑历史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制作专题知识表格,归纳本课所学历史知识内容,使他们掌握制作表格的技能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重点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做课后“活动与探究”练习,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我们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我们进行道德情操教育。重点与难点:

本课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这三点在中国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而且影响至今。学生应重点掌握。

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是本课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启发式,多媒体课件 学习方法:探究式 教学过程:

言: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播放战国编钟音乐。百度视频

2011-9-17,这不是一般的文字,而是一种文字,我们听到的这支曲子,看到的这种文字,共同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勃兴。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中华文化的勃兴。新

课: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文字的演变

师:我们先从文字的演变来了解中华文化的勃兴。

屏幕展示百度图片 2011-9-

1开始时已展示过的那幅图片即甲骨文中的12生肖图。

提问:你能认出这些文字吗? 生:辨认

师:你们为什么能认识这些文字呢? 生:(可能答出象实物)

师:这些文字刻写在怎样的材料上呢? 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

师:因此这种文字叫甲骨文。生读概念。

那这种文字是被谁发现的呢?

再展示简单的甲骨文,并让学生辨认。师:你们想不想写几个甲骨文呢?或根据甲骨文写出汉字呢?老师在黑板上写甲骨文和汉字。举一个“木”字的甲骨文,要求学生写出汉字中的“木”字。举出汉字中的“休”字,要求学生写出甲骨文字。举出甲骨文中的旦字,要求学生写出汉字中的“旦”字。举出甲骨文中的“盂”字,要求学生写出汉字中的“盂”字。

师:之所以根据甲骨文中的“木”字写出汉字中的“木”子,是因为甲骨文中的木字很像树木的形状是吧?那么我们就把这种描摹实物形状的文字叫“象形文字”。指着“休”字来讲,一个人靠在树上休息就是汉字中的“休”字。我们把这种字的整体意义由部分意义合成的文字叫“会意字”。指着“旦”字说“日”字下面加上一个象征性的符号就是“旦”字,这种有象征性的符号构成的文字“指示字”。指着“盂”字来讲,你们之所以能读出这字是因为什么?生答:(因为上方是“于”字。师:这种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文字叫做“形声字”。通过刚才的讲解我们可以看出甲骨文已使用了今天汉字造字法中的象形、会意、指示、形声等造字方法,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所以我们说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指着黑板讲)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问:甲骨文是哪个朝代的文字呢?生(商朝)师生一起说:“我国有文字可靠的历史是从上朝开始的”。师:甲骨文之后我国的文字又是怎样演变的呢?下面同学们看书,然后到版前填一下。

生:填写“金文”、“大篆”。

师:它们分别写在怎样的材料上呢?

生:青铜器上。(屏幕展示百度图片:这两种文字及书写材料image.baidu.com/i?word=金文图片...2011-12-8,image.baidu.com/i?word=大篆...2011-12-8).师:此后我国的文字有些在怎样的材料上呢?

师:书写材料变了,也引起了文字书写方式的变化。我们以车字为例(屏幕展示不同字体的车字并让学生车字的字体)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字也想着简明快捷的方向发展。在当时世界上,与甲骨文并存的还有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玛雅人的图形文字,但这些文字早已灭绝,只有甲骨文发展成了今天的汉字,并对朝鲜、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字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连接和维持中华民族的根,希望同学们热爱并写好汉字好吗?

师:对于文字的探究我们就到这。那同学们你们西部喜欢观看夜空呢? 生:(喜欢)

屏幕展示百度图片image.baidu.com/i?word=日食月食图片...2011-12-8:

二、日食月食和历法

星空图——日食、月食、哈雷彗星 师:美丽的夜空很早就引起了我们祖先的关注,并在天文学领域作出了很大贡献。下面同学们看表格填写一下。(屏幕展示表格),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在古代人们是怎样看待日食现象的呢? 生:(略)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略)

师:今年在长江流域也发生了一次日食。还记得是哪一天吗? 生:(略)师给出正确答案:7月22日 师:这次日食发生后人们还会恐慌吗? 生:(略)

师:如果你是一名史官,会把2009年7月22日写进史册。那么我们就把这种按年、月、日 几所时间的方法叫做历法。下面同学们按照屏幕上的展示填一下我国古代的历法成就。

生:填写

师:商朝的历法逐渐完备了。

生:度商朝的历法-----一年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师:相当于我国现在的阴历还是阳历? 生:(略)

师:相当于阴历。商朝既使用阴历又使用阳历。和我国现在一样使用阴阳合历。商朝阴历中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共计354天,而我今天我们国家使用的阳历全年共计365天。商朝的阳历也是365天,阴历和阳历两者相差11天。怎么办呢? 生:(设闰月)

师:是的。一年差11天,大约3年差一个月,为了调整阴阳之差,我们祖先就设闰月来补足。3年一闰,五年两闰,19年七闰。这就使19个阴历年和阳历年的长度相同了。设置闰月是我们祖先的一个巧妙发明。

我们再来看一看战国时的历法成就。同学们齐读24节气歌。今天呢正是24节气中的秋分,于是我就想起了一句谚语“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于是我又搜集了一些谚语。下面同学们看大屏男女同学分角色读这些谚语。并引导学生说出24节气的作用。生:(略)

师:24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业生产。但人吃五谷杂粮谁不会生病呢?那你们见过中医给病人治病吗?通常采用什么方法? 生:(略)

师:那么望、闻问、切四诊法是谁发明的呢? 生:(略)

三、名医扁鹊

屏幕展示百度图片image.baidu.com/i?word=扁鹊图片...2011-12-8

《扁鹊》像并找学生简介。师:扁鹊由于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所以受到人们的尊重。与扁鹊同时也有一位人物受到人们的尊重并以不同形式对他进行怀念。

image.baidu.com-《赛龙舟粽子》图片。提问;纪念谁?

四、屈原 生:屈原

屏幕展示百度图片image.baidu.com/i?word=屈原图片:《屈原》,并找学生简介屈原。师:屈原有哪些贡献呢? 生:归纳

著有《离骚》

师:它的文体是什么? 生:抒情长诗

师:采用哪国方言创造的呢? 生:出国方言

师:楚国方言有什么特点呢?下面同学们来齐读节选自《离骚》的片段。屏幕展示百度知道zhidao.baidu.com/question/86393714.html 2009-3-2《离骚》中的一部分: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师:文章中大量使用了那个叹词呢? 生:“兮“字 大量使用兮字,是楚国方言的一大特点,也是《离骚》在表现形式上的一大特色》 师:大量使用“兮“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师:在诗中也同样抒发了作者另外一种思想感情。下面找同学读44页。通过学生的阅读我们可以看出屈原让象征统治阶级的风、雷、电、云、月作为侍从,让凤凰和龙为他拉车。以新奇的比喻,夸张的描写,表现善与美的崇高,恶与丑的卑鄙与龌龊,给人以正确的爱憎分明。我们再来看一看,作者把风、雷、电、云月这些自然现象同凤凰和龙这些神话传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体现出作者想象丰富,夸张大胆感情澎湃激越,开创了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另外屈原在作品中把自己全部的思想感情和个性都集中地反映出来,打上了异常鲜明的个性烙印这也是《离骚》在表现行形式上的一大特色。

屈原的作品对我国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代刘向把屈原的作品以及集成屈原作品风格的其他一些人的作品编辑成集,定名为《楚辞》。《楚辞》是继《诗经》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又一部诗歌总集。《离骚》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深受世界人们的喜爱。因此屈原页赢得了很高的荣誉称号。下面同学们看看是怎样评价他的?

生: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师:同时屈原还是我国历史上伟大政治家、爱国诗人。他怀才不遇最后自杀。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以不同的形式对他表示纪念。

屈原的遭遇令我们心情十分悲痛,下面我们来听一段乐曲调节一下我们的情绪。

五、钟鼓之乐

屏幕展示编钟图,并播放其演奏的乐曲。师:简介编钟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结束升华: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的学习让我们领会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本课的三个板块是祖先们智慧的闪烁,作为后世的我们,如何继承和发扬祖先留给我们的丰硕成果呢? 生:谈。

教学反思:本节是文化课,一提到讲文化课,可能会使人想到文化课太枯燥讲起来很难。为了避免这一局限,把枯燥的历史让他有血有肉,生动起来,由死知识变成活知识,我带领同学们充分发挥了网络的作用。在这节课上,我充分考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创设情景用网络这形象直观的教具牵引学生的思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学生的积极性还很高。本课容量很大,有些知识也难于理解,在网络的协助下学生基本能理解,效果还可以。

历史文化课讲起来不算太好把握,如本课既不能把它讲成地理课,也不能把它讲成语文课,所以在讲本课时也有很多不足,需及时纠正。

第五篇: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导入:

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学完了“春秋与战国”一段。从远古到战国,经过我们祖先的不断积累,中华文化已见雏形;对此,我们怎样去理解,怎样去认识?今天的学习,就是要给大家勾勒一个大致的轮廓。请看教材41页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板书)

一:文字的演变

首先我们来看文字的演变这一部分内容,了解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汉子是怎样演变而来的。在第3课 “华夏之祖”的学习中知道到了这样一个传说: 问题1:被誉为“人文初祖”的黄帝,他的属下——仓颉创造了汉字。

问题2:长久以来,人们对此深信不疑,那到底汉字真的是不是仓颉创造的呢?甲骨文的发现给了我们一个确切的答案!甲骨文是一种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在地下沉睡了两千多年后终于传奇般的被人发现,揭开了长久以来我们的一个谜团。

问题3: 现在请大家把教材合上,我相信凭借同学们深厚的历史功底一定可以给我讲清甲骨文是怎样被发现的。有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表现表现?同学们不必担心,讲错了也没问题,只要把发现甲骨文的人物、时间、地点、等因素讲清楚就行。

问题4: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商朝人因为发明和创造有限,龟甲和兽骨上刻画符号来记载事件也就成了不错的选择。那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在别的材料上刻画文字吗?在什么材料上?

预期效果:会,他们在青铜器上刻写文字,而刻写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我们就把它叫做“金文”或者“铭文”。商朝青铜器上刻写的文字数量很少,周朝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数量就多起来,西周毛公鼎上铸有铭文五百多个,在已经发现的青铜器铭文中是字数最多的。

说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文字了,同时,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过渡: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历史在向前发展,我们文字的书写方式也在不断的发展,到了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大篆。问题5: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简单的看出汉字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一个怎么样的过程?

预期效果:甲骨文、金文或者铭文、大篆,到秦朝以后再演变成小篆、隶书。过渡:目前所发现的甲骨文,已经可以认识的单字有一千多个,他上面所记录的都是商王朝进行占卜、祭祀的事件,这说明了商人还比较迷信,总是在向“天”寻求答案,他们对天如此顶礼膜拜,既充满了好奇,又开始注意观察天象以寻找其规律,我们接着来看古人在天文、历法上的成就。

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过渡:随着对天文现象的观察,我国的历法也逐渐发展起来。我们生活在今天,每一天都有一个确切的日期,古人的时间没有我们这样准确,但是如果一点时间概念都没有,就不能进行正常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恰好,星象观察的进步给人们分季节,看时间提供了条件。

问题1:请问同学们说说我们今天主要用哪些历法? 预期效果:农历、公历。农历,又叫做“夏历”,据说来源于夏朝。公历,起源于西方,是近代以后才传入中国,并逐渐被中国人采用的历法。问题2:有没有同学知道两种历法之间的差别? 预期效果:农历是以月亮围绕地球一周的时间周期制定的历法,而公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周期制定的历法。

过渡:农历又叫做“夏历”,从它的名称上可以知道它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我国古代进行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时间依据,但是在它刚产生的时候并不是很完备,直到商朝才基本完备。

问题3:商朝、战国时期历法有哪些成就?

预期效果: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了24节气,便于安排农业生产。

问题4:有哪位同学看过中医?中医是如何诊断病情的?中医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预期效果: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病情的方式,有针刺、按摩、汤药等治疗疾病的方式。望,是指看气色;闻,听声音;问,询问病人病情;切,是切脉。

三:屈原和“钟鼓之乐”

问题1:请问同学们,我说的这一个人是谁?他是战国时期哪个国家的人? 预期效果:屈原(前340年—前278年),名平;他是战国时期楚国人,而且还是一个贵族,楚怀王时曾经参与过国政,主张联齐抗秦,但是遭受谗臣陷害,一再被放逐。

问题2:屈原创作的“楚辞”体诗歌,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是什么?

预期效果: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离骚》。请大家把书翻到44页,这儿有一句选自《离骚》的话:“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的意思是,我长叹一声禁不住流下眼泪,哀怜人民的生活这样多灾多难!充分表达了屈原心忧天下的博大情怀。除此之外我们比较熟悉的句子比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都是来自于《离骚》。

过渡:先秦时期,诗歌和音乐是分不开的,“诗歌、诗歌”既有“诗”,也要有“歌”;古人通常是用曲子伴随着诗朗诵,问题3:有谁知道照片上的这是什么吗?

预期效果:编钟,这是我国1978年在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春秋时期盛行“钟鼓之乐”就是指以编钟和鼓为主要乐器演奏的一种音乐,这种音乐主要用于祭祀、典礼和宴会的演奏。

教学反思:

下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导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学而思网校 www.xiexiebang.com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半坡原始居民B.黄帝时代C.夏朝D.商朝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第9课_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导学案

    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编写人: 名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一、 学习目标: 1、掌握孔子......

    第10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导学案

    第10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学习目标】 1、知道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 2、加深对各派学说的理解和应用,学会在辩驳中相互学习、吸收......

    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学案二范文

    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学案二 学习目标 、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2、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3、学会归纳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

    第9 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导学案

    编号:七(上)历史9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 审核人:日期:2012.10.12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孔子及其仁学说。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老子和他......

    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导学案

    相信自己,你们是最棒的! 第八课中国文化的勃兴(一)导学案 编写人:茶店中学 岳斌 【学习目标】 1、 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2、 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练习(优秀范文5篇)

    潘勇编写请勿转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导案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一、单选题 1. 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2. 商朝时......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练习题(5篇)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课堂习题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半坡原始居民B.黄帝时代C.夏朝D.商朝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骨文是指商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