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练习题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课堂习题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半坡原始居民
B.黄帝时代
C.夏朝
D.商朝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骨文是指商朝人把文字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 B.商周时期的金文是指用金属笔写的字 C.“大篆”这种字体出现于春秋时期
D.春秋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 3.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据说来源于()。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4.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是()。
A.华佗
B.张仲景
C.扁鹊
D.李时珍 5.反映我国古代音乐发展较高水平的是()。
A.司母戊鼎
B.马王堆帛画
C.秦兵马俑
D.湖北随州编钟
二、填空题
1.商朝
是我国最早的文字,目前已释读的有
多个。2.商周的 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或“铭文”;已发现的字数最多的是西周的。
3.历法在商朝时逐渐完备,一年分为
个月,年增加一个月;
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
4.扁鹊总结出来的、、、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5.屈原采用
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其代表作《
》,世界和平理事会把他定为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D.春秋 2.把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是因为()。A.龟甲、兽骨在当时容易找到
B.这种文字最适合刻在龟甲、兽骨上 C.狩猎、捕鱼是当时主要的生产劳动
D.当时许多重大活动前都要进行占卜
3.金文是指下列哪种文字()。A.甲骨文的雏形
B.刻在金制品上的文字 C.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D.鎏金的字
二、材料分析题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请回答:
⑴此材料出自于谁?
⑵他在文学史上有何贡献?
⑶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三、问答题
简要概述春秋战国时期在科技上的成就。
拓展探究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人们在这一天要赛龙舟,吃粽子。你知道这是为了纪念谁?为什么纪念他?
读下图,请回答:
(1)上述文字是甲骨文12生肖,你能将他们—一对应吗?(2)从上图中你发现这些文字有哪些特点?
(3)结合课文中列举的甲骨文字,说说它们与今天汉字的渊源关系。
知识空间 甲骨文的发现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
甲骨文的发现还有一个故事: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个叫王懿荣的人,是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有一次他看见一味中药叫龙骨,觉得奇怪,就翻看药渣,没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种看似文字的图案。于是他把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他确信这是一种文字,而且比较完善,应该是殷商时期的。后来,人们找到了龙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阳小屯村,那里又出土了一大批龙骨。因为这些龙骨主要是龟类兽类的甲骨,是以人将它们命名为“甲骨文”。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范围包括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花园庄、侯家庄等地。粽子的由来
《本草纲目》中有“古人以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榈叶之形,故曰粽”的记载。关于粽子最早的记载是1600年前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写的《风士记》云:“仲夏端午,烹鹜角黍。”200年后南朝梁文学家吴钧在《续齐偕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泊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于是以讹传讹,相沿成俗。可见人们对忠义之士感情之弥笃了。粽子并非源自祭奠屈原之死,它的起源说法很多。
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B
2.C
3.C
4.C
5.B
二、填空题
6.商、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7.三星堆、成都平原
8.瓷器、商
9.农业、手工业、青铜
10.奴隶、转让、供品、殉葬品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B
2.D
3.C
二、材料分析题 ⑴屈原。
⑵他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其代表作是抒情长诗《离骚》。⑶表达诗人热爱祖国、同情人民的深挚感情。
三、读图分析题
三、问答题
①天文: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都很可靠;我国有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②历法:相传夏朝就有历法;商朝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战国时期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
③医学: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并总结出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拓展探究
纪念屈原。因为战国时期的屈原面对楚国的衰落,希望革新图强,但遭到了排挤和流放,最终因楚国的灭亡,怀着悲愤的心情,跳进汨罗江自杀,表达了其深深的爱国、爱民的精神。从而彰显了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知识链接
点拨:甲骨文已具备传统所谓的“六书”造字法,其中有很多象形文字。观察图后,可判断各个文字。答案:
(1)从左至右依次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2)都属于象形文字。
(3)甲骨文是一种较成熟的文字,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后逐步演变成现在的汉字。
1.商朝时,人们把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A.金文 B.象形文字 C.楔形文字 D.甲骨文
2.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A.行书 B.小篆 C.大篆 D.楷书
3.相传我国历法最早出现在()A.五千多年前 B.四千多年前 C.三千多年前 D.二千多年前
4.战国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整套编钟出土于(A.湖北随州 B.河南安阳 C.湖南长沙 D.四川成都
5.战国初期,历法上的重大成就是()A.发明了夏历
B.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 C.定出一年12月 D.创造了殷历
6.下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A.大篆出现于西周晚期 B.甲骨文已经相当成熟 C.竹帛书出现于春秋时期)D.金文比甲骨文更规范
7.一直为中医沿用的四诊法中的“闻”是指()A.看气色 B.闻气味 C.按脉搏 D.听声音
8.人们之所以爱戴和崇敬屈原主要是因为()A.维护楚国利益 B.变革图强
C.创造了新的文学体裁 D.具有爱国爱民的精神 9.从商代甲骨文可以看()A.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B.关于划分季节的最早记录 C.中国文字的最初起源的形态 D.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确切纪年 10.阅读右面材料: 回答:
(1)诗的作者是何时代的?他写这句诗意思是什么?(2)他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相传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的民俗是为纪念这位作者,他为什么受到人民的尊敬和热爱?
11.下图是“马”在文字演变过程的变化,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再翻阅点儿其它材料,讨论、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简单叙述一下我国汉字发展的过程。(2)怎样认识汉字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2.下图是课后“活动与探究”中的看图猜字,你能理解它们表达的意思吗?
自设创造
学会命题,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与创造。题型、难易、数量,以留下创设的空间。
提示:参考本课训练试题,可以用夏历与“钟鼓之乐”创设两个选择题。参考答案
1.D 2.C 3.B 4.A 5.B 6.解析:此题是否定选择题,重在考查对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与综合比较能力。回顾所学知识,商朝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而金文比甲骨文更加规范;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字体“大篆”。所以A、B、D都是正确的,不正确的是战国时期人们用毛笔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改成春秋时期,因此C是本题正确答案。
答案:C 7.D 8.D 9.解析:此题重在考查分析、理解、判断能力。B项发生在战国时期,C项与比较成熟的文学是相矛盾的,D项原来指的公元前841年西周时期,现在已经推前了1200年,所以正确答案为A,在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答案:A 10.(1)诗的作者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这句诗的意思是,我长叹一声禁不住流下眼泪,哀怜人民的生活这样多灾多难。
(2)他表达了诗人对多灾多难的楚国人民同情和热爱的思想感情。(3)因为屈原吸收民歌精华,采取楚国方言,创造出许多优秀的诗篇,他以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感情,表达了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所以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
11.(1)汉字的发展经历了起源传说的“结绳记事”和“仓颉造字”到“半坡出土的彩陶盆”的“刻画符号”文字萌芽;甲骨文的发现,标志着汉字的形成。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汉字的基本构字方法,并与今天的汉字一脉相承,之后的金文(商周铜器铭文)、小篆(秦统一后规定的标准文字)、隶书(秦统一后民间流行的一种简便文字)、楷书(东汉末出现,后成为我国的标准字体)是汉字的发展。
(2)汉字发展有其悠远的历史,在世界文字史上独具一格。特别是它形象的表达方式,意寓深远的含义,无不折服所有的“外国人”。它是世界惟一的形声表意方块字,且经久不衰。汉文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
12.仔细分析,可知从左至右其意思是:①人荷戈,守卫的意思;②一手执斧钺,一手捉俘虏;③人手持刀;④用弓射箭;⑤一手拿戈,一手拿盾牌。
第二篇:中华文化的勃兴习题(含答案)
中华文化的勃兴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0分)1.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请问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的哪位文化名人()
A.孟子 B.墨子 C.孔子 D.屈原
2.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医学、天文、历法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名医扁鹊总结出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 B.我们今天使用的农历据说来源于商朝 C.战国时期开始已制定出一年的24个节气 D.商朝历法中规定了闰年增加一个月
3.如图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商朝 B.夏朝 C.西周 D.战国
4.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
A.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 B.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C.商代的文字 D.字母文字的起源
5.假如你参观殷墟博物馆,讲解员会指着龟甲上一段文字残片告诉你:“这些记录反映了商王得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
A.大篆 B.甲骨文 C.隶书 D.行书
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止,成就辉煌,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开始的()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战国
7.“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署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人们测出一年24个节气是在()
A.商朝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8.他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望、闻、问、切四珍法。这个人物是()
A.齐桓公 B.商鞅 C.屈原 D.扁鹊
9.商周的“金文”是指()
A.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B.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C.刻在石器上的文字 D.刻在铁器上的文字
10.相传夏朝就有了历法,到()时历法逐渐完备,一年12个月,闰年增加一个月。
A.商朝 B.战国 C.西周 D.秦朝
11.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2.文字出现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之一,在奴隶社会,文字发展的顺序。()
A.甲骨文-金文-大篆 B.金文-大篆-甲骨文 C.甲骨文-大篆-金文 D.甲骨文-金文-小篆
13.春秋战国时期,总结出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是()
A.华佗 B.扁鹊 C.李时珍 D.张仲景
14.唐朝诗人杜牧有一首诗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中的“清明”是24节气之一。我国测定出一年24年节气是在初中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15.书法成为一种艺术始于()
A.西汉末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西晋时期
16.扁鹊有一次见蔡桓公,以蔡桓公的外表断定他有病。他多次奉劝蔡桓公及早治疗,但蔡桓公就是不听不治。十天后,蔡桓公果然死去。这里,扁鹊采用了什么诊断方法()
A.闻 B.望 C.问 D.切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17.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代表作 ______。
18.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 ______ 开始的。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19.我们把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叫什么文?这种文字记载的内容涉及哪些?这种文字的造字方法有哪些?这一文字有何地位?
四、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20.中国文字的发展源远流长,汉字字形是在继承中发展的。甲骨文奠定了汉字的基础,它们记录和反映了夏朝的政治、经济情况。秦朝出现了全国规范文字小篆,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以上的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
1.D
2.B
3.A
4.A
5.B
6.B
7.C
8.D
9.B
10.A
11.B
12.A
13.B
14.C
15.B
16.B
17.《离骚》
18.商朝
19.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其中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叫
初中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 形声,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这种造字方法象形.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故答案为:
甲骨文;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0.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
故答案为:不正确.因为甲骨文反映的应该是商朝政治、经济情况,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解析】
1.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诗人,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诗歌新体--楚辞,代表作有《离骚》等,作品反映了爱国主义思想和上下求索的精神,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为纪念屈原而流传下来的. 故选D.
本题考查屈原.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先秦文化和科技成就.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传在四千多年前的夏朝时期,我国就有了历法了.今天的农历就叫夏历.不是来源于商朝. 故选B.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医学、天文、历法成就.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先秦文化和科技成就. 3.如图所示为甲骨文.根据所学可知,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朝. 故选A.
本题考查甲骨文.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准确识记商朝的甲骨文的相关知识.
4.由“惊”字可以得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因为这个时候有了甲骨文,这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它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故选A.
本题考查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的识记.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5.由题干“商王和商朝”可知这些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商朝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这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故选A.
本题考查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的识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甲骨文的结构特点和甲骨
初中历史试卷第3页,共6页 文的价值.
6.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故选B.
本题考查甲骨文的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最早的文字.
7.相传在四千多年前的夏朝时期,我国就有了历法了.今天的农历就叫夏历.人们测出一年的24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是在战国时期. 故选C.
本题考查先秦时期的天文历法的相关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二十四节气出现在战国时期. 8.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总结出的望、闻、问、切一直被中医沿用.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扁鹊.题干关键信息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望、闻、问、切四诊法”. 本题以扁鹊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教材基础知识. 9.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它比甲骨文规范.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金文的知识.解答本题掌握金文是比甲骨文规范.它是铸刻在青铜器上.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金文的相关史实.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商周时期金文的特点.
10.相传在四千多年前的夏朝时期,我国就有了历法了.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据说来源于夏朝.到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闰年增加一个月. 故选A.
本题以历法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商朝时期历法的逐渐完备.
本题以历法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教材基础知识. 11.商朝人把文字刻写在龟甲或者兽骨上面,这种文字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甲骨文的相关知识.
知识积累:中国甲骨文和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等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12.奴隶社会时期是夏商周;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它比甲骨文规范.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大篆”.我国古代文字的演变历程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初中历史试卷第4页,共6页 故选A.
本题考查了中国文字的演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中国文字的演变.
13.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总结出的望、闻、问、切一直被中医沿用.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总结出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的人物.“望”是指看气色,“闻”是指听声音,“问”是指问病情,“切”是指把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医学成就. 14.战国时期人们测定二十四节气歌,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用来指导农事.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测定出一年24年节气的时期.相传在四千多年前的夏朝时期,我国就有了历法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古代的历法. 15.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著名学者蔡邕用八分体写石经,刘德升首创行书体(草书兼楷书).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书法艺术.
本题以书法艺术为背景,考查了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
16.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总结出的望、闻、问、切一直被中医沿用.据“以蔡桓公的外表断定他有病”可知,扁鹊采用了望的诊断方法.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扁鹊的诊断方法.题干的关键信息是“以蔡桓公的外表断定他有病”. 本题以扁鹊见蔡桓公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扁鹊的医学贡献.
17.生活在战国末期楚国的屈原,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被称为“楚辞”,代表作是《离骚》. 故答案为: 《离骚》.
本题考查了屈原.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屈原的代表作是《离骚》. 18.甲骨文最早出现于商朝,为研究商朝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文字材料.这种文字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故答案为: 商朝.
本题考查的是甲骨文的相关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商朝甲骨文的相关史实.
初中历史试卷第5页,共6页 19.本题考查甲骨文的知识.
本题掌握甲骨文相关知识.重点熟记基础知识.
20.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古代文字的演变.
初中历史试卷第6页,共6页
第三篇:中华文化的勃兴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作品中,主要阐述道家学派思想的是 A.《道德经》
B.《孟子》
C.《韩非子》
D.《墨子》
2.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A.老子
B.孔子
C.孙武
D.韩非子
3.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其主张对当时封建统治最有用的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4.在诸子百家中,主张“民贵君轻”的代表人物是 A.韩非
B.孟子 C.孔子
D.墨子 5.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频繁的争霸战争
B.学术繁荣和思想的活跃 C.社会的大变革
D.各国国君纷纷招贤纳士
二、论从史出
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阅读材料回答:
(1)上述内容是谁的名言?
(2)他在教育方面还有许多名言,试举两例。
(3)他在教育方面的言论,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 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阅读材料回答:
(1)这是哪个学派谁的思想?
(2)这句话表明这位思想家具有什么样的思想? 8.“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阅读材料回答:
(1)这是战国时期哪位思想家说的话?(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古人就有这样的环保意识,作为中学生,你应该怎样做?
三、学习与探究
9.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思想异常活跃的一个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些思想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还有没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请同学们课下思考并收集有关的资料,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小论文,论文要求语言通顺,有论有据,观点明确。
参考答案
一、1.A 2.B 3.C 4.B 5.C
二、6.(1)孔子。(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3)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两方面考虑。7.(1)道家。老子。(2)朴素的辩证法。8.(1)孟子。
(2)砍伐树木要有季节限制,树木不能过分砍伐。(3)与环保有关系即可。
三、9.(略)
第四篇:中华文化的勃兴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重点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联系起来启发学生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提高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梳理历史知识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
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对后世影响深远。准确、详细了解孔子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上的许多问题。另外由于孔子是一个争论颇多的历史人物通过实事求是地介绍孔子也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历史观教育。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思想史教学本身就很难加之这一时期思想繁杂理论抽象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教法建议
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两课内容启发学生认识到春秋战国之际社会的大动荡必然引起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大变化。用以旧带新的方式引入本课使前后知识产生联系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时期的意识形态是这一时期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是本课的重点内容。这一子目主要介绍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政治上一则他赞美西周的制度主张把社会拉回到西周去再则他提出“仁”的学说。学习“仁”的概念时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关于“苛政猛于虎”的故事以便加深理解孔子的思想。学习了上述内容后应由学生归纳得出结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教育成就教材涉及到四方面内容第一创办私学广收门徒第二采用“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第三强调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第四向弟子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一目应充分利用教材中“因材施教” 的小字和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原始资料还应补充有关“首创私学”“有教无类”的课外知识使课堂教学生动充实做到论有所依论从史出。最后建议教师启发学生总结孔子有哪些思想和活动学生基础好的学校还可以请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孔子的言行及其影响对孔子进行评价。“思想家老子”是本课的难点初一学生不易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讲述本目可分三点梳理知识第一老子生活在奴隶社会开始瓦解、封建社会兴起的大动荡时代第二他总结新旧制度交替、新旧统治阶级之间的无常变动指出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相互依存的都有对立面第三他认为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百家争鸣”是本课难点讲述这一子目建议如下首先应明确“百家争鸣”开始于奴隶制瓦解的春秋时期鼎盛于新兴地主阶级登上统治地位的战国时期。其次讲述“百家争鸣”之前应先交待时代背景因为意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这里涉及到的思想家大多数生活在战国时期就更不应忽视战国时期的两大突出特点即各国地主阶级通过不同形式先后夺取政权封建诸侯割据天下并不断进行兼并战争。生活在这一时代的墨子、孟子、庄子和韩非子都就战争和统治者如何统治人民发表了各自的见解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流是总结巩固地主阶级统治的经验教训。第三应体现出争鸣的特点。每位思想家都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各抒己见彼此辩驳。例如关于战争墨子反对非正义战争孟子则不加区别地反对一切战争关于治理国家的方法孟子倡导“仁政”庄子提出“无为而治”韩非子则主张法制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第四应注意利用孟子政治主张中的环保意识对学生进行珍爱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教育。各家观点介绍清楚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列表归纳各家学派及其主张使之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便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还可以提问“你认为哪家观点最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引发学生讨论促使学生思维碰撞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双重目的。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学会联系。第一学习本课文化史内容可与同一时期经济、政治特点联系第二注意不同时期同一学派观点的前后承袭关系第三注意同一时期不同学派观点的联系第四可以将学生课外知识与本课涉及到的内容结合起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2指导学生注意总结、归纳知识。本课共学习了六位思想家和一位军事家内容十分庞杂。但是有些人的活动和思想是十分接近的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归纳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也可以利用表格进行分类总结。这样将有助于学生深入、牢固地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处理复杂学习内容的方法。
3要让学生加强理解避免死记硬背。本课学习内容或涉及政治或涉及哲学如果不理解学习将变得十分乏味如同嚼蜡。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1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阅读孔子的这三段话想一想对你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
孔子的三段话教育我们要不断总结和向别人学习好的学习方法要具有老老实实和谦虚好学的态度才能学有所成。
2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想一想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它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①老子的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辩证看问题的思想。②我认为有用。它使人认识到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变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举出实例加以说明
活动与探究
1诸子百家中的学说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
孔子“仁” 的学说和孟子的“仁政”孔子关于教育的主张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墨子的“兼爱”“非攻”韩非子的法治思想都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和借鉴。
2女孩说“诸子百家辩论争鸣观点全是对立的吵得可热闹啦”男孩说“百家争鸣的观点不可能都是对立的但他们都踊跃发表看法当然热闹。”判断他们谁说的有理
男孩说的有理。
3填表按表中的要求填写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诸家代表人物各一名的情况。姓名 时期 著作
主要思想 孔子 春秋晚期 《论语》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主张“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 墨子
战国
主张“兼爱”、“非攻” 老子 春秋末期
《道德经》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主张以柔克刚 韩非 战国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孙武
战国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第五篇:中华文化的勃兴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姚素杰
学习目标:
1.重点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2.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3.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自主学习:(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独立完成下列基础知识。并尝试记忆.师友相互检查。)1.人物:①图1是儒家学派创始人_________。②春秋晚期的_________,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③百家争鸣的墨家的创始人是_______;儒家代 表是_______;道家代表人物是_______。
④图2是法家代表_________;图3是兵家鼻祖_________。2.时间:①处在_________时代的有孔子、老子和孙武。②处在_________时期的有墨子、孟子、庄子和韩非子。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形成统一答案。教师抽查最先完成的三组,口述展示答案。教师比较点拨)
1.请给孔子先生做一个名片,那我们该如何介绍呢? 2.诸子思想有哪些值得借鉴? 活动背景:春秋战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一时间思想文化空前活跃,诸子百家竞相争鸣。但是,诸子思想纷繁复杂,一时难以疏理清楚。
活动安排:
1、各历史小组选择一个学派,然后搜集相关资料。
2、阅读和研讨,看看其思想在当今社会中有哪些借鉴意义
3、各小组分别发言,大家共同探讨诸子思想的借鉴意义。达标训练:
一、巩固基础:(独立完成,组内订正答案,教师出示答案)1.春秋时期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 2.根据孔子言论整理成的书是
A.《春秋》
B.《尚书》 C.《论语》
D.《诗经》 3.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4.孔子生活在
A.春秋晚期
B.战国初期 C.春秋早期
D.战国晚期 5.“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出自
A.《道德经》 B.《孙子兵法》 C.《韩非子》 D.《论语》 6.推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因素是
A.新兴地主的产生B.频繁的争霸战争C.社会大变革 D.井田制瓦解 7.下列内容不正确的是
A.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B.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 C.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D.孔子提出了“仁政”治国的学说 8.下图是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主张的,他是 A.庄子 B.孙武 C.墨子
D.韩非 9.下列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的是 A.孔子的儒家学说 B.老子的道家学说 C.墨子的墨家学说 D.孙子的兵家学说
10.战国时期,墨家曾显赫一时,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是 A.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深得人民拥护 B.墨子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深得世人支持 C.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壮大 D.新兴地主阶级支持墨子主张
二、能力提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达成共识)11.孔子的名言,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孔子的三句名言的意思是什么?(2)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 精讲点拨:
1.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1)政治主张:核心是“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爱人”,人与人应相亲相爱;应用在政治上,就是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残暴的统治和任意刑杀。
(2)教育成就:兴办私学,打破了奴隶社会的“学在官府”局面。广收门徒,扩大了受教育的对象;采用“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向弟子传授“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态度上,强调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在文化方面的贡献:孔子晚年,根据鲁国历史编成《春秋》一书。(4)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行。
(5)地位: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后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2.(1)思想家老子
①时代与称谓: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②辩证法思想体现: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面思考问题。
③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④著作:老子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一书里。(2)百家争鸣
①时间:“百家争鸣”开始于奴隶制瓦解的春秋时期,鼎盛于新兴地主阶级登上统治地位的战国时期。
②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特别是战国时期,奴隶制进一步崩溃,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社会正在经历着一场变革,阶级关系发生巨大变化,新旧势力的斗争十分剧烈。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变革和斗争,必然反映到思想领域来。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当时社会变革,发表不同主张,互相展开争论,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③内容:所谓“百家争鸣”,是形容学派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学派和思想家有墨家的墨子、儒家的孟子、道家的庄子,法家的韩非子、兵家的孙武等。
诸子百家的思想如巍巍泰山,是祖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中华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3)当今社会我们应当怎样提倡这种浩然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