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初一历史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执笔人:曲平参与人:王松
【目标诠释】
1.知识与技能:我知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了解我国古代科技、医学、音乐成就。2.过程与方法:我通过对甲骨文等图片的认读、了解,培养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成果,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严谨治学态度。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文明已经跃出国门,对世界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就拿诸子百家思想来说,日本、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基本上形成了以儒学为主体的文化构成模式,形成了所谓“东南亚文化圈”,有力地推动了东南亚的社会文明与进步。与此形成巨大反差是,中华文明在我们国内却被渐渐淡忘,就拿传统节日来说,几乎只剩下了春节。2005年11月25日,韩国抢注了“端午节”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5月25日,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明确了中国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2008年6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主题为“保 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我的新收获:
(1)每年什么时候过端午节?此节日是为了纪念谁而设?他为什么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 【学习过程】
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1、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它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 开始的。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 ”,也称“铭文”。晚期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 ”。时期,竹书和帛书开始出现,字体也发生了变化。
2、商朝甲骨文有了对、月食的记载。今天的农历又叫“ ”来源于夏朝。到 时一年分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年增加一个月。战国时测出,以便安排农业生产。
3、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采用、、、的方法诊断疾病,并采用、、治疗疾病。战国末期 的诗人屈原,被 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代表作是《 》。春秋战国盛行“ ”,其中湖北随县出土的 最为有名。
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
(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
第一子目:文字的演变
1、说出自己知道的文字名称及书写材料的演变过程。
2、结合(42页“马”字的演变)图,师讲解主要内容:
3、讨论解决“动脑筋”一。
第二子目: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有关天文、历法和医学方面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讨论解决“动脑筋”二。
第三子目:屈原和“钟鼓之乐”
1、自读,大致了解本目内容。
2、分析理解屈原的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知识拓展】(知识拓展迁移,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请阅读下列材料:
(2)你知道端午节还有什么民俗?
(3)你对中韩两国对待传统节日的做法,有什么感想?
四、【练习反馈】A 类
1、下面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称为甲骨文 ②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甲骨文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④甲骨文开始于商朝,兴盛于西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
2、“痛饮读离骚,放开今古才子胆;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这幅对联所写的人物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他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屈原
3、“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
大寒。”人们最早可以用到这一成就是在()A.商朝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4、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它是由 总
结出来的()
A.扁鹊 B.黄帝 C.华佗 D.张仲景
5、下列哪一项史实不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
A.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年月日记录的日食 B.定出一年中的24个节气
C.观测到一颗彗星扫过北斗,留下了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D.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
6、最为珍贵的战国钟鼓乐器整套编钟出土于()
A.湖北随州 B.河北邯郸 C.四川成都 D.河南安阳
7、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 开始的()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B类:
8、阅读材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请回答:
(1)上述内容出自哪一作品?这一作品是谁创作的?
(2)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篇:第八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中华书局七年级历史上复习提纲 第八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文字的演变 甲骨文
含义: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出土地点:商的殷墟
概况: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意义:是的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同时也是研究商朝历史的珍贵资料(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风俗等情况)金文(铭文、钟鼎文)
含义:商朝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 概况:金文比甲骨文规范 代表:西周时的毛公鼎(500多字)
意义:是研究商、周时期历史的珍贵资料,对研究汉字的发展和书法艺术也有重要价值。大篆
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大篆” 战国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出现了竹书和帛书 秦统一后,全国通用小篆,后又流行书写方便的隶书
第三篇:《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案一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教案
教学目标
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重难点
重点:甲骨文的字型结构、难点: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问:“我们同学每天都在读书、写字,要接触大量的文字,文字帮助我们记事、传达信息、获取信息,文字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祖先在文字没产生之前是如何记事、传达信息的呢?”
2、讲仓颉造字的故事。
3、导入:这是个传说故事,但反映了古代的文字是从图画开始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劳动中发明创造出来的。那么我们今天所能考证的较成熟的文字是什么呢?以后文字又是怎样演变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夏商周、春秋战国的文化展厅去看看,这里展示了古代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成就、文学和艺术成就等。
二、教授新课 展厅一:文字的演变
1、先展示各种文字——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简、帛书。
2、关于这些文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你对哪种文字最感兴趣呢?
3、甲骨文:
(1)展示一些龟甲。(2)小组展示探究成果。
(3)小组一起动手、动脑,自己造几个简单的甲骨文,展示和介绍造字的意图,比比哪个组造的字合理,并和真正的甲骨文对照。(4)学生通过实践后,总结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4、甲骨文以后文字又是怎样演变的呢? 学生展示其他文字的探究成果。
比较金文、大篆与甲骨文的不同:即方形圆形的团块被线条所取代,曲折象形的线条被拉平,象形程度逐渐降低。
5、小结:汉字形声表意,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维持和联结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希望同学们热爱我们的汉字,并写好汉字好吗? 展厅二:天文历法和医学成就
1、当一回夏商周断代工程考古学家,看资料推断:
资料一:夏朝的某一天,天突然黑下来,百姓吓得四处躲藏,官吏乘做马车没命的狂奔。
资料二:周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
据你猜测,这是什么现象呢?“天再旦”是何意?你会从1997这次天文现象中得到什么?
2、学生展示探究成果: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非常发达的国家,由于农业和气象之间的密切
关系,所以古代农民从长期的农业劳动实践中,累积了有关农时与季节变化关系的丰富经验。由此可见,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能说明科技是生产发展的最有利的推动力。
3、扁鹊:
(1)从诗歌入手,让学生总体上“认识”扁鹊。(2)学生表演看中医的情况,说明四诊法。展厅三:文学
1、屈原:
(1)比赛“说屈原”,激发兴趣,使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好处,激发学生阅读课外知识的兴趣。
(2)诗歌赏析,体会屈原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迪。
2、总结:
《离骚》是屈原被流放后用诗歌形式写成的自叙传,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诗中愤怒谴责王室的昏庸和贵族的腐败,表达了崇高炽热的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激情。作品想象丰富,夸张大胆,感情澎湃激越,开创了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同时通过阅读和分析《离骚》,教育学生认识学习两千多年前的屈原忧国忧民、高洁耿介的崇高品德和为追求理想顽强奋斗的精神。
三、整合知识
可让学生自己画纲要,小组互相交流。
小结: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汉字是我们的母语,她是我们祖先智慧的
创造和结晶。历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换一句话说,历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核心。扁鹊治病医人,而还有一种人医术更高尚,他治病的对象是国家、社会,屈原就是这种医国的人。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人们都要吃粽子、划龙舟,相传是为了纪念屈原。
第四篇: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第8课
中华文明的勃兴
(一)1.人们在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出自屈原的()A《论语》;B《离骚》;C《道德经》;D《孙子兵法》。
2.2011年3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中华第一鼎——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那么该鼎上铸刻的文字属于()A甲骨文;B金文;C隶书;D楷书。
3.下面关于甲骨文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A它是指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B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
C研究甲骨文便于了解商朝的社会状况;D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历史有了确切纪年。4.下列著名文物中出土于湖北随州的是()
A全套编钟;B雅典娜神像;C青铜立人像;D秦陵兵马俑。5.以下顺序正确的是()
A甲骨文——金文——竹帛书——大篆; B金文——甲骨文——大篆——竹帛书; C甲骨文——金文——大篆——竹帛书; D大篆——甲骨文——金文——竹帛书。
6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定出了一年中的24节气,这个历史时期是()A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
7.中医是我国的国粹,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治并对此进行总结,使之流传两千多年的名医是()
A扁鹊;B张仲景;C华佗;D李时珍。
8.“构成中国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追朔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句子中“商朝的书面语”具体是指()A甲骨文;B大篆;C小篆;D隶书。
9.2008年元旦,国务院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开始实施。期中新增的且与湖湘文化的开启者——屈原有关的节日是()A元宵节;B清明节;C端午节;D中秋节。
10.1999年9月,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总部,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演奏出美妙的中国古乐,1500多名各界人士如醉如痴,迟迟不肯离去。这套编钟出土于()A湖北荆州;B湖北随州;C湖南长沙;D河南安阳。11.在湖北汨罗县玉笥山上的祠堂,悬挂着一副对联:“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及汉湘人。”它颂扬的是()A商汤;B屈原;C舜;D禹。
12.2009年四川省高考作文题为《熟悉》,但有一位考生却用多数人都不熟悉的甲骨文、青铜铭文、大篆等古文字写了一篇作文。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说道哪一朝代()A商朝;B秦朝;C夏朝;D西周。
13.在动画片《宝莲灯》中,有杨戬放出天狗把月亮吃了来威胁沉香的情景。我国古代每次月食、日食的发生都会引起人们的恐慌,并会详细的记录下来,其中第一次有确切记载日食日期的文献是()A《夏历》;B《论语》;C《诗经》;D《道德经》。
14.2011年8月8日,仁寿县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通过实施“望闻问切”四诊法,不断做好信访工作。我国古代中医学“四诊法”的总结着是()
A庞涓;B大禹;C扁鹊;D赵括。15.唐朝诗人杜牧有首诗写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其中的“清明”是24节气之一。我国测定一年又24个节气是在哪一朝代()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
第五篇:中华文化的勃兴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作品中,主要阐述道家学派思想的是 A.《道德经》
B.《孟子》
C.《韩非子》
D.《墨子》
2.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A.老子
B.孔子
C.孙武
D.韩非子
3.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其主张对当时封建统治最有用的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4.在诸子百家中,主张“民贵君轻”的代表人物是 A.韩非
B.孟子 C.孔子
D.墨子 5.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频繁的争霸战争
B.学术繁荣和思想的活跃 C.社会的大变革
D.各国国君纷纷招贤纳士
二、论从史出
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阅读材料回答:
(1)上述内容是谁的名言?
(2)他在教育方面还有许多名言,试举两例。
(3)他在教育方面的言论,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 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阅读材料回答:
(1)这是哪个学派谁的思想?
(2)这句话表明这位思想家具有什么样的思想? 8.“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阅读材料回答:
(1)这是战国时期哪位思想家说的话?(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古人就有这样的环保意识,作为中学生,你应该怎样做?
三、学习与探究
9.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思想异常活跃的一个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些思想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还有没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请同学们课下思考并收集有关的资料,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小论文,论文要求语言通顺,有论有据,观点明确。
参考答案
一、1.A 2.B 3.C 4.B 5.C
二、6.(1)孔子。(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3)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两方面考虑。7.(1)道家。老子。(2)朴素的辩证法。8.(1)孟子。
(2)砍伐树木要有季节限制,树木不能过分砍伐。(3)与环保有关系即可。
三、9.(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