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四年级第8册课时教案(已交)
小学四年级第八册课时教案
第1课 小小旅行壶
课型: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学生搜集资料、观察分析、小组研讨、动手实践、经验交流等多种方法,以提高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审美设计能力。
教学手段: 各种旅行壶实物图片、文字提示以及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设计,目的是通过观察分析、探讨交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设计,拓宽学生设计思路,领会设计与应用的关系。如实物图片与文字提示就是引导学生观察研究旅行壶的结构和巧妙构思,从中学习旅行壶的设计方法及功能的实用性。教学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对旅行壶结构、功能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在创作与探索中,捕捉创 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应会:能结合生活需求大胆设计携带方便、功能多样的旅行壶。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旅行壶的结构与功能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让学生感悟美术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功能与造型的关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难点:处理好功能设计与实用性的关系。学习材料:
教师准备:有关旅行壶的实物或图片、声像资料和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学生准备:作业纸和绘画相关工具,以及学生搜集的知识和素材。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人
激发兴趣 1.播放音像资料解放军行军时背的军用水壶和小学生旅游时背带形
状各异、色彩鲜艳、材质精美的旅行壶。
2.教师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都有哪些不同的外形特点? 3.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小水壶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造型美观、色彩鲜艳、各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小小旅行壶》一课。板书课题。学生观察、欣赏、思考,通过视觉进行体验活动。
二、欣赏感知、启迪思维
1.课件欣赏:先播放我国古代旅行壶的艺术作品,边放边介绍我国历史悠久的造型艺术。然后播放现代日常生活用壶或欣赏书中各种不同旅行壶的实物图片。2.小组合作、启迪思维: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书中小朋友们的设计作品,他们是怎样大胆构思进行设计的。学生欣赏感知、观察思考。
三、小组交流
1.引导谈话:通过欣赏学习,你们一定也想出了很多奇妙的构思,下面请同桌同学相互交流,启发学习。
2.引导谈话:下面请几位同学到前面讲自己的设计构思。3.引导谈话:同学们构思非常新颖、开阔。请看,老师也设计了一个小小旅行壶,老师的旅行壶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出示教师反面范作)4.总结引导:同学们观察得非常认真,并善于思考问题,谁说一说设计应用课最重要的是什么? 5.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无论设计什么,既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功能和外形设计,又要考虑设计的巧妙性和实用性。6.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懂得了很多,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刚才总结的设计要 求,大胆想象构思,巧妙设计既新颖又携带方便、功能多样的旅行壶好吗? 同桌或前后桌同学相互交谈自己的想法。
四、参与实践
1.教师巡视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2.随时启发学生构思,提示设计要求以及材质的选择。学生设计创作。培养学生想象创造和动手实践能力,加深对“物以致用”设计思想的理解和掌握。
五、展出评价
1.在小组内,先由设计者介绍自己旅行壶各部分的设计功能、材料的选择以及在什么场合下使用最合适等项目,来吸引“订货商”。然后由小组成员从造型、实用、功能、材料选择和设计巧妙等方面进行评议并挂牌订货。
2.将选择好的作品进行全班展示欣赏,评出“造型新颖奖”“设计实用奖” “功能多样奖”、“设计巧妙奖”等。
六、课后延伸
本课的学习为我们开辟了快乐的设计乐园,希望你们将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以真正的艺术作品来美化我们的生活。学生倾听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好习惯。教学反思:学生创作的旅行壶形式多样、功能齐全,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但有的地方想法好,但不能实现。
第2课 刻纸
课型: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渗透民族民间艺术教育,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特色,并学习几种刀刻的基本方法,运用刻刀完成简单的刻纸作品。在艺术活动和艺术创作中体验刻纸的乐趣,增强对剪纸艺术的美感体验。培养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了欣赏、知识、方法、作品等方面的内容。文字内容简单地介绍了民间剪纸艺术的特色;“小知识”部分介绍了阴刻与阳刻的基本知识,并提供了制作步骤方便学习使用。教材中为学生小组研究和艺术实践提出了具体要求。学生优秀作品中体现了剪纸基本方法的运用,为学生完成作业提供了参考内容。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知道刻纸是剪纸的一种形式,了解剪纸的阴刻与阳刻的特点。应会:会使用阴刻和阳刻的墓本方法完成刻纸作品。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教学实践体验民族民间剪纸艺术美,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刻纸的基本方法,运用阴刻和阳刻的方法创作一幅刻纸作品。难点:阴刻与阳刻结合运用的方法,刻纸中的连接方法。学习材料:
教师准备:刻纸用具,教学课件,学生优秀作业。学生准备::刻刀、剪子、垫板、彩色纸,剪纸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布置课前准备内容: 1.收集民间剪纸。
2.收集剪纸文字资料。学生收集资料:收集民间剪纸。
一、组织教学,做好课前准备。
二、讲授新课,引入。
1.引入新课出示课题——刻纸 2.播放教学课件民间艺术剪纸中的刻纸艺术
3.介绍阴刻与阳刻,阴刻和阳刻是民间剪纸的主要形式。
阴刻——以挖空的线条纹样表现形象,主要特点是画面坚实稳重。
阳刻——是先把纹样勾画在纸上,刻去线条纹样以外的部分,主要特点是画 面纤细秀丽。
很多剪纸采用阴刻与阳刻结合的方法。4.组织小组讨论(1)找找书中的作品哪些地方运用了阴刻的技法?哪些地方运用了阳刻的技法?(2)说一说,在使用阴刻与阳刻的技法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5.教师演示(实物投影)制作步骤演示:
起稿—勾画轮廓——刻纸完成作品提示用刀安全问题。
三、看书分析作品,布置作业要求。
用刻纸的方法创作一幅作品,完成后请你说一说创作体会。
四、艺术实践,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作业辅导要点:。
起稿方法,刻纸的要点。观察学习制作方法,了解刻纸基本技法。欣赏刻纸艺术,了解刻纸是民间剪纸的一种制作方法。了解阴刻与阳刻的基本特点。认识剪纸的阴刻与阳刻。
欣赏书中作品,了解阴刻与阳刻的运用方法。
五、评价 展示评价作业:
展示优秀作业,组织学生评价作品。小组自评、互评。培养学生评价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刻纸方法的介绍,了解了刻纸的方法。知道了刻纸作品属于剪纸艺术,通过剪纸作品的欣赏,同学们非常欣赏和喜欢中国的传统艺术。
第3课 刻纸点彩
课型: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教学方法: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特色、学习剪纸中的 刻纸技法、培养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创新设计制作能力。
教学手段:本课的意图是在刻纸作品的基础上,运用刻纸作品学习点彩的方法,灵活运用以前所学 过的色彩知识,使用水粉颜色完成一幅刻纸点彩的作品。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点彩方法,感受点彩艺术特点,通过艺术实践活动,感受刻纸点彩的艺术特色。
应会:学习运用刻纸作品完成一幅点彩作品。在点彩的过程中灵活运用色彩知识,注意混合色的效果。2.隐性内容与目标:
在了解剪纸艺术的基础上学习利用刻纸作品完成点彩作品,培养学生创新表现的能力和创新制作能力,强化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刻纸作品完成一幅刻纸点彩作品,利用色彩知识生动表现内容。难点:灵活运用色彩知识突出主体,注意色彩的混合效果。学习材料:
教师:课件、刻纸作品、水粉用具、卫生纸棉纸、双面胶、黑色或彩色卡纸、学生优秀作业。
学生:上节课刻纸作品、水粉用具、卫生纸棉纸、双面胶、黑色或彩色卡纸。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摆放好学习用具。
二、引入新课,讲授新课。1.欣赏学生优秀作业。提问:
(1)猜猜作品是采用什么方法完成的?(2)分析作品主体是运用那些颜色混合而成的?(3)分析主体色与背景色是怎样区别的? 学生交流活动 回答问题
点彩;多种颜色的混合;冷暖色、深浅色„„
了解点彩的基本方法,分析色彩混合效果,学习如何突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点彩的兴趣。
2.介绍利用刻纸作品点彩。(1)什么是点彩?(2)怎样点彩?
带领学生从书中第6页找答案。讨论交流。
学习点彩方法,请学生分别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方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3.欣赏课件。
利用刻纸点彩的全过程。(1)用具材料的使用方法。(2)颜色的混合使用。
(3)主体与背景的处理方法。观看课件,了解用具、材料的使用方法,颜色的混合方法及主体与背景的处理方法。学习点彩方法,激发学生创新表现。
三、作业要求。教师演示并组织学生演示。请用刻纸创作一幅点彩作品。同学之间评价课堂作业的色彩效果。明确作业要求。尝试在教师的带领下用刻纸进行点彩。学习掌握基本方法,为完成作业做准备。
将刻纸稿固定在黑色卡纸上。学生按要求、步骤完成作业。
四、评价作品。是否突出主体?混合运用了那些色彩知识。训练学生的评价能力。1.将刻纸稿固定在黑色卡纸上。2.混色点染主体部分。3.点染背景色,注意突出主体。4.轻轻揭去刻纸稿完成作品。
五、教学反思:学生能利用上节课的刻纸作品进行刻纸点彩的创作,方法上基本能掌握,但在色彩的运用上需要进一步的练习。
第4课 走访民间艺人 第一节
课型:本课是“综合•探索”领域课程。教学方法:北京的民间艺人就地取材,因材施教,用纸、泥、面、木、竹、草、鬃、秫秸、麦秆等创作了风筝、风车、空竹、兔儿爷„„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教学中,介绍民间艺术和民间艺人,学习和了解北京的传统工艺。
教学手段: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感受美术对美化生活的特殊功能,认知美术的价值和魅力,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初步认识与美术关系密切、易于在课堂上进行学习的民间工艺门类:脸谱、鬃人、风筝、面塑、剪纸、皮影、彩灯和泥塑。
应会:在了解民间艺人的基础上,对某一种民间工艺有更深入的了解,初步尝试进行临摹、创作。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对民间艺术、民间艺人的了解和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走向社会与人交往和在生活中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进一步了解北京的文化和历史的愿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师生共同选择一项传统的北京民间艺术、民间艺人进行学习和了解。难点:了解北京民间艺术门类,学习民间艺术的实效性。
学习材料:依据确定的相关民间艺术搭配相应的工具、材料、课件等。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准备上课工具。
二、导入新课,上节课同学们知道了剪纸属于民间艺术,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课件:剪纸 欣赏剪纸作品。提高学生欣赏能力,热爱中国传统工艺。
三、讲授新课。1.民间艺人—赵炳诚。
2.教材第9页有三幅照片。赵炳诚1931年生于平定东关,伯母、母亲都是剪纸高手。赵炳诚从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孩童时代就十分喜爱剪纸艺术。上小学、中学时代,他出手不凡的剪纸作品曾一再赢得师生们的赞誉。分析、研究教材,听教师介绍、将解。
3.总结赵炳诚老师剪纸特点:吸取南方剪纸的纯雅、柔美、湿润、清爽,继承北方剪纸凝重、粗犷、豪放、刚毅的特色于一体。了解民间艺人的成长历程。提升学生鉴赏能力。
4.引导学生探究、思考 教材中第8页右上角的一幅作品就是赵爷爷“百虎图”中的一幅。赵爷爷还创作了许多祝福、祝寿、吉祥、喜庆、年节、团花、生肖的剪纸,出版了自己的专著,在许多大型展览中参展。
四、制作方法布置作业。制作步骤:
1、构思
2、画稿
3、剪制
4、完成。
先剪细部,用月牙纹、锯齿纹、圆点等组织画面,要抓住虎的特征,最后剪外轮廓。
五、作业要求:新颖、美观、实用。学生观察、听讲后进行设计、创作、剪制。教给学生创作方法,了解艺术作品源于生活的道理。
六、作品奖品课后小结 布置学生自评和互评。展示作品,相互欣赏、评价。互相了解,相互促进。
第5课 走访民间艺人 第二节
课型:本课是“综合•探索”领域课程。教学反思:学生对剪纸艺术充满了兴趣,能认真的欣赏,对剪纸工艺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学手段: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感受美术对美化生活的特殊功能,认知美术的价值和魅力,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学内容与目标:通过对民间艺术、民间艺人的了解和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走向社会与人交往和在生活中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进一步了解北京的文化和历史的愿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师生对其它的传统的北京民间艺术、民间艺人进行学习和了解。
教学难点:了解北京民间艺术门类,学习民间艺术的实效性。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准备上课工具。
二、板书,走访民间艺人,民间艺人——赵炳
三、欣赏其它的北京民间工艺。
如:用纸、泥、面、木、竹、草、鬃、秫秸、麦秆等创作了风筝、风车、空竹、兔儿爷„„等。
草编:北京的传统民间玩具,用料有:马莲,蒲草、玉米皮等。这一玩具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古代劳动人民耕作之余使用秸杆编成帽子遮阳,编成草鞋护脚,年长日久,选料日益讲究,技艺日渐成熟,成品也就渐渐地从单纯的实用性转为实用欣赏兼而有之。有人潜心研究,革新发展,娴熟技艺,使草编内容更丰富,形象 更加逼真,成为竹编艺人,于是草编也就成了玩具。著名草编艺人裕庸先拜草编前辈齐玉山为师,后又从长沙棕编艺人易政学艺,加之本人四十年勤奋努力,作品造 型优美,形象生动。
泥塑:传统的陕西泥塑 俗称“耍货”,该传统始于先秦时期,是老人们赠送给满月小孩的而制作的,造型优美,生动逼真。传统泥塑以老虎挂片、坐虎、立人最具特色。因为对于小孩来 说,与虎为伴,才长得旺,才有出息。渐渐地,大人们也开始被这种可爱的泥塑造型所吸引,发展了有人物、动物,也有植物,大都是空心的圆塑体,也有浮雕式的 挂片,如猴、观音、财神、京剧脸谱等。面人:面人也称面塑,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品。它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的处理,制成柔软的各色面团。
捏 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裙,顷刻之间,各种各要的艺术形象 便脱手而成。婀娜多姿、衣裙飘逸的美女、天真料漫的儿童,以及各种神话故事、戏剧、历史人物精致的玻璃框内,就成为人们喜爱的工艺美术品。面塑体积小、便于携带,又经久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因此为旅游者喜爱,是馈赠亲友的纪念佳品。外国旅游者在参观面人制作时,都为艺人娴熟的技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倾倒,交口赞誉,称北京面塑为“中国的雕塑”。
四、对这些民间工艺发表见解。
五、了解制作这些工艺的民间艺人。
六、小结:北京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品类繁多,工艺精湛。北京的民间艺人就地取材,因材施教,用纸、泥、面、木、竹、草、鬃、秫秸、麦秆等创作了风筝、风车、空竹、兔儿爷„„深受人们的喜爱。通过介绍民间艺术和民间艺人,学习和了解北京的传统工艺。
北京的民间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登上了大雅之堂并正在走向世界,民间艺人们的技艺需要传承和发展。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感受美术对美化生活的特殊功能,认知美术的价值和魅力,我们要将他们发扬光大,热爱我们的中国传统工艺。
七、教学反思:学生对我国的民间艺术怀有无比的热情,通过欣赏、了解民间艺术,他们感受到了美术对美化生活的特殊功能。
第6课
虎头装饰 第一节
课型: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教学方法:让学生用纸、泥、废弃物等多种材料进行虎头装饰,既可以让学生继承民族传统,又能让他们大胆创新,提高动手能力,达到增强审美情趣、培养设计能力的目的。
教学手段:选择了生活中真实老虎的头部照片一幅、民间老虎题材作品。教材中的制作步骤,介绍了虎头剪贴制作的全过程。
教学内容与目标:民间艺术中的虎头装饰是对现实生活中的虎头进行创造性夸张、变形的结果,集中了民间艺人的智慧,包容了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利用彩色纸及多种材料进行虎头装饰设计与制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了解民间虎艺作品的创作、表现方法,尝试用多种材料进行虎头装饰。难点:制作装饰的美观、新颖和实用。
学习材料:剪刀、胶水、彩色纸、纸餐盘及生活中容易找到的多种材料。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准备上课工具。
二、课堂导入、展示民间虎艺作品。课前收集相关资料。
三、板书课题,欣赏各种民间虎艺作品,了解中国民间的虎文化。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了解民间虎艺在造型上具有稚拙、粗犷、夸张、质朴和简洁之美。
四、提出小组研究的问题,布置学生用分析、比较的方法集中研究生活中虎的眼、鼻、耳、嘴与民间工艺虎的区别。
五、教师展示一组学生作品,结合分析教材中的学生作业。
六、布置作业 提出要求:你自主创造生动、新颖的虎头装饰,小组合作制作一件虎头挂饰作品。选择工具和材料,创作和设计虎头装饰作品。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
七、作品讲评:
1.学生互相欣赏作品,说出其他小组作品的优缺点。
2.学生谈收获。培养学生的评价和表达能力。教学反思:学生通过欣赏虎头装饰,知道了虎头装饰的寓意,对这种艺术形式感兴趣,能很好的进行制作。
第7课 虎头装饰 第二节
课型: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
教学方法:让学生用纸、泥、废弃物等多种材料进行虎头装饰,既可以让学生继承民族传统,又能让他们大胆创新,提高动手能力,达到增强审美情趣、培养设计能力的目的。
教学手段:用一幅全身装饰虎头作品的学生照片,提示学生大胆地用自己创作的作品美化装饰生活。
教学内容与目标:民间艺术中的虎头装饰是对现实生活中的虎头进行创造性夸张、变形的结果,集中了民间艺人的智慧,包容了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利用彩色纸及多种材料进行虎头装饰设计与制作。通过对民间虎艺作品的研究、学习及亲自动手创作,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了解,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了解民间虎艺作品的创作、表现方法,尝试用多种材料进行虎头装饰;制作装饰的美观、新颖和实用。
学习材料:剪刀、胶水、彩色纸、纸餐盘及生活中容易找到的多种材料。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虎头装饰的作品。
二、分析虎头装饰的制作方法。
三、虎头装饰的制作步骤: 1.剪虎头外形。2.剪外形细部。3.贴虎脸。4.修整虎头。
四、学生继续完成制作。
五、作品讲评,课后小结。选出小组代表,介绍学生作品。1.学生互相欣赏作品,说出其他小组作品的优缺点。2.学生谈收获。培养学生的评价和表达能力。
第8课 笔墨游戏——猫头鹰
课型: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教学方法:将中国画《猫头鹰》和猫头鹰的图片进行对比,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夸张和概括、简洁而且追求神似的艺术 特点。
教学手段:通过欣赏、分析国画大师林风眠的中国画《猫头鹰》作品,了解中国画的绘画语言,体会中国画的绘画方法,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审美,并在这个过 程中教育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
教学内容与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猫头鹰的审美,突出笔墨情趣和创新猫头鹰动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写意猫头鹰的特点,通过探究与合作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表现各种动作且有墨色变化的猫头鹰。
学习材料:毛笔、墨、生宣纸两张、调色盘、笔洗、毡子或废旧报纸、中国画颜料、美术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准备上课工具。
二、引入新课
1、出示谜语(课件):面孔像只猫,起飞像只鸟。天天上夜班,捕鼠本领高(请打一动物)
2、出示猫头鹰图片(课件),请学生说一说猫头鹰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以及的它特点。同时,引导学生概括猫头鹰的基本型。
3、出示中国画猫头鹰图片(课件),请同学说一说猫头鹰的艺术型与原型有何不同。
板书课题:笔墨游戏——猫头鹰,出示教师作品——猫头鹰 分析、思考,积极主动地猜一猜,并说出谜底——猫头鹰。
三、讲授新课 1.复习中国画中的墨分五色和中锋、侧锋用笔。学习干墨、湿墨。
2.翻书,了解猫头鹰的画法步骤。探究的问题:A、请同学说一说画猫头鹰的步骤。B、请同学说一说猫头鹰的用笔和用墨的变化。3.教师演示画法步骤和用笔用墨的要求。
4.教师鼓励和指导全班同学在练习的纸上画一画猫头鹰。
5.出示猫头鹰的不同姿态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鼓励学生创新动作 6.分析构图,出示两种不同构图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回忆中国画的用笔、用墨。
四、小组讨论和探究,归纳总结,并大胆说出猫头鹰的笔墨变化和画法步骤(理解腹部为什么用淡墨)。带着问题,观察和欣赏教师的演示。
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1.个体完成作品。2.合作完成作品。
3.及时质疑。鼓励创新,及时解决问题。
六、学生评价:
a.学生是否能够大胆利用学过的笔墨知识表现各种动作的猫头鹰。b.学生作品是否有墨色变化以及彩墨的晕染效果。c.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并主动了解猫头鹰的画法和墨色的变化。d.学生能否谈出与别人合作的简单过程与感受。
第9课 笔墨游戏—大熊猫
课型: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教学方法:本课通过欣赏分析熊猫图片及吴作人的国画作品《节不可撼》,使学生了解作品的立意及熊猫的生活习性、体态特点。
教学手段:并学习绘画的表现方法,加深对绘画语言方面的了解,增强自己作品中的绘画因素,提高作品的表现力,丰富审美感受。
教学内容与目标:通过欣赏作品,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造型表现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中锋、侧锋、浓墨、淡墨、浓破淡、聚散等知识,会使用绘画语言表现物象。
学习材料:毛笔、墨、生宣纸两张、调色盘、笔洗、毡子或废旧报纸、中国画颜料、美术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准备上课工具。
二、动画导入新课、讲授新课。1.解学习目标
过渡:用你的智慧和勤奋你一定能完成任务。
2.了解熊猫的生活习性,概括熊猫的形象特征。首先,让我们来欣赏大熊猫的图片,了解熊猫的生活习性,想一想熊猫是什么样的?(1)刚出生的熊猫很小很小,不好看。(2)长大了的熊猫非常好看。
(3)大熊猫常分散独栖在茂密的竹丛中,食物99/100是高山深谷中生 长的20多种竹类植物,最喜欢的是竹笋,所以人们送给它一个雅号“竹林隐 士”
(4)大熊猫的生活需要四个条件:冷暖适度,山高谷深,箭竹茂密,流水 涓涓,由于生活区域被大量吞噬,野外的大熊猫数量不及1000只,所以人人 都有责任保护大熊猫。
其次,了解了大熊猫的生活习性,那你能概括一下大熊猫的形象特点么? 3.分析熊猫的表现方法。大熊猫圆滚滚的身躯,油光光的皮毛,逗人的黑眼圈,文静休闲的样子 的确惹人喜爱,用水墨表现的大熊猫在墨色上有什么特点? 4.老师演示画法
现在请你仔细观察,了解熊猫的画法:(1)淡墨勾画头和身形。(2)浓墨画眼耳朵和四肢。
(3)在生活中大熊猫的姿态各种各样,请同学们欣赏墙壁上的各种动态 的熊猫,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动态,用身体进行模仿。5.临摹
(1)听清要求:临摹一种你最喜欢的熊猫动态,比一比谁画的又快又好(2)老师奖励,讲评个别同学作品。6.老师启发创作
(1)老师也画了一幅作品,请你仔细观察画面上除了主体物熊猫外,还 包括哪些内容?(2)很多小朋友也以大熊猫为题材创作了一幅幅“熊猫乐园”的国画 作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a.两只憨态可拘的大熊猫在竹丛中快乐的玩耍。
b.画面中两只大熊猫好像一下子适应了南方的生活,在沙滩上快乐的玩 着球,它们不在是濒临灭绝的动物。c.看!大熊猫胖胖多帅。
d.大熊猫乐乐拉起手风琴来还真象那么回事。
e.现在请大家打开书,相邻的同学说一说书中小朋友的作品。如果让你们创作一幅“熊猫乐园”,你有什么想法,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3)布置艺术实践形式和要求
每组合作创作一幅“熊猫乐园”的国画,组长来领纸。
三、讲评
(1)每组选派一名同学讲解创作内容及过程。其他同学认真听,细品味, 然后把你手中的小红旗粘贴在你最喜欢的作品上。后边的老师也要参与我们 的评选活动。得红旗最多的组,就可以得到“小马良”的光荣称号。(2)选出“小马良”
(3)每个同学都努力了,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回过头来总结一下,你完 成学习任务了么?凡是认为完成的在本课课题前给自己画一枚小红旗,没完 成的在红旗后-1,要实事求是,没完成的同学课下多练习,完成任务。
四、老师小结,延伸课堂内容。
第10课 精彩的瞬间
课型: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
教学方法:学生通过体育摄影的学习,了解体育摄影的基本常识与简单技巧,同时体育摄影的构图知识、色彩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美术修养也是一个促进,进而更加喜欢美术这门学科。
教学手段:用相机把体育运动中精彩、扣人心弦但又稍纵既逝的瞬间形态捕捉下来,雕塑、凝结在照片之中。教学内容与目标:了解体育摄影的一般知识,感受体育摄影的基本技巧。掌握体育摄影的一般构图规律,能够拍摄较为生动的画面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大量资料欣赏与分析,并配合学生实践,使学生了解人像摄影与体育摄影的不同。初步掌握体育摄影的技巧与构图。
学习材料:体育动态图片、数码相机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准备上课工具。
二、导人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组照片,内容是反映学生积极训练各种比赛项目,为运动会取得好成绩做准备。他们在做什么? 引出课题:《精彩的瞬间 》,学生会兴奋地发现照片中有自己熟悉的身影,从照片中感受到快乐。展示学生熟悉的情景,会帮助学生很快进入本课内容学习的状态,并且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摄影的积极性。
三、新授 :教师利用课本展示几幅优秀的体育摄影作品。(作品体现出几种不同的运动,有不同的角度。)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
2.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同时板书。3.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如何抓拍到好的照片? 4.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同时板书。(教师选择不同的录像切换方式,如慢镜头或定格,将画面中人物运动的规律呈现给学生。)a.抓拍方法。b.构图方法。
c.画面信息量的体现。5.学生欣赏优秀的作品,说出自己对作品的感受。a.比赛激烈。b.真实的运动形象。c.人体运动时美的感受。d.惊险优美的瞬间。6.总结:体育运动照片以抓拍为主,还要给人们的感受是动感真实。
四、体育运动
学生结合课件中的照片或者自己的摄影作品,在小组内分析、讨论抓拍的方法。成功的关键:
1.选择最佳的拍摄位置。(与被拍摄者的距离和角度有关系。)2.了解被拍摄人项目的运动规律。3.提前按动快门。(动作出现前的一瞬间。)4.构图要注意突出运动项目的特点,背景不能太杂乱。
5.表现出主体的表情、动态、空间和色彩。使学生对体育摄影作品有初步感受,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参与教学的理念。
五、实践: 教师提出作业要求: 小组合作拍摄体育课上的学生活动。1.不能距离上体育课班级太近。
2.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有秩序练习,不争抢照相机。
3.相互提醒注意用上所学的摄影知识。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负责,到操场上拍摄体育课上学生精彩的镜头。(每个小组有一台照相机,组内每一位同学都要有拍摄的机会。)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同时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六、展示:教师将学生实践作品通过电脑屏幕展示出来。
引导学生欣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本组拍摄的思路及主张。引导学生注意好的摄影作品同样有好的设计思路。
七、评价:教师鼓励、引导学生评选出最佳摄影作品和最佳合作奖。学生注意运用摄影知识评价他人的作品,既要提出优点,又要指出不足。学生不仅要学会照相,还要知道怎样看相片。
教学反思:同学们都能说出自己心中记忆犹新的精彩的瞬间。个别学生能用绘画的形式进行展示,能创作出精彩的一霎那。第11课 运动场上
课型: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教学方法:本课是运用绘画、泥塑、剪纸等表现形式。
教学手段:通过回顾第8课《精彩的瞬间》的学习内容并利用所拍摄的运动场面照片,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表现运动场面的造型艺术实践,进而提高他们的造型表现能力(尤其是在人物动态、人物形象及有多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参与其中的运动场面方面的造型表现能力)。与此同时,让学生体会 “更快、更高、更强”,培养其热爱运动、关注体育事业的情怀。
教学内容与目标:通过巧妙安排构图、细心刻画人物动态,可以生动地表现运动场面。参考学习第8课《精彩的瞬间》时拍摄的照片运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创作一件表现运动场面的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选取表现形式进行创作表现的过程。刻画人物动态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学习材料:水彩笔、油画棒、水粉颜料、各色纸张、剪刀、胶水、陶艺泥、泥塑工具等各种可以用来进行造型表现的工具。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准备上课工具。
二、引入新课 1.录像引入:播放本班同学在校运会上比赛的片断,提问:这里展示的是什么场面? 2.板书课题:运动场上观看录像,回答问题。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3.感受 :a.摄影作品。提问:哪张照片拍摄的场面最精彩?为什么?b、教师根据照片,演示人物动态画法。
4.出示几幅作品进行比较。提问:哪张作品的人物表现更生动、场面更激烈? 5.欣赏教材中的作品,探究作品的表现形式,分析画面的构图,体会画面的生动美感。学生欣赏、研讨、6.分析作品。
围绕摄影作品的选材、构图、人物的动态、表情等汇报。线描、泥塑、版画、刻纸、绘画——分别总结。
三、渗透构图知识。
感受表现形式的丰富性与作品的不同美感。1.作业要求:
参考上节课拍摄的运动照片,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创作一件表现运动场面的作品。2.辅导要点:
选取的场面、画面的构图、人物的动态、人物与背景的遮挡关系。学生创作表现。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 引导学生进行作品评述。
四、评选出最佳构图、最佳动态和最佳表情的学生作业。学生欣赏、评述作品。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回顾: 1.出示奥运会比赛的精彩图片。2.总结:体会、表现运动美感的同时,我们更应当知道运动可以增强体质,还能够为国争光。让我们到运动场上去吧!
六、学生欣赏与评价。
教学反思:学生能通过观察运动场上的精彩瞬间,用手中的画笔表现出精彩的场面,作品内容多样,形式不一,学生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审美和绘画能力。
七、总结与反思。
第12课 我的老师 第一节
课型: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教学方法:通过学习让学生加强尊敬师长的意识,学习用线表现老师不同角度的神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在造型中体验乐趣。
教学手段:实地写生,了解生活中老师的神态特征,让学生与自己的老师拉近距离,也可在教室内欣赏、临摹。
教学内容与目标:认识人物头部的造型特点,感受线造型的美感。会运用各种各样的线表现老师不同角度的头部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认识人物头部造型特点,体会美感。表现老师正、侧面的结构特点和不同神态特征。
学习材料:各种纸张(色卡、素描纸等),各种人物线造型图片,名师线描作品等。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准备上课工具。
二、导人新课,人物画法导人,教师放录像资料——画人物的各种方法,提问题:你对哪种方法感兴趣?你能简要说说这种画法的特点吗?
三、讲授新课(1)欣赏同龄学生作品,启发创作意识。(2)研究课本内容。(3)分组定位
今天作业内容。提出欣赏问题:你觉得自己想画一幅什么样的画?学生根据本组绘画水平自定义作业内容后向老师说明情况。补充学生的感官资料,启发学生创作灵感。培养学生自主选择的能力,根据自己情况度安排作业。
四、学生艺术实践,教师辅导。学生实践练习。培养学生绘画实践能力。
五、讲评作业:(1)展示作业情况。(2)师生共同评价。
六、总结与反思:提出学生在本课存在的问题,引出“如何解决”这一论点。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自我评价能力。学生通过观察不同老师的形象,基本上能用线条表现出老师,但学生的绘画技巧、绘画能力需要提高。第二节 课时: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认识人物头部造型特点,体会美感。表现老师正、侧面的结构特点和不同神态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老师的脸型和五官特征的把握。把握特点进行大胆的夸张。学习材料:彩笔、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学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同学们,都画的很好。下面观察一下老师长的什么样子,给老师画一张像。
三、讲授新课:
1、看课本上的图画,观察同学们的作品,看他们是怎样表现老师的。
2、介绍人物写生画的画法。
A勾出人物的脸型特征(国、申、由、甲、目、瓜子型等)。B找出老师的五官特点,发式特点,进行大胆的渲染。C颜色的搭配。
四、学生进行写生,教师做模特。要求学生按老师说的步骤进行写生。
五、展示:
作品完成后,把自己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用不干胶,粘在黑板上)。全班同学共同评议,看那一位同学画的最像老师,画出了老师的特点。
六、课堂总结:总结作业中的好地方和存在的不足,提出老师的看法。教学反思:学生经过这节课的练习,能较好的运用线条表现老师。第13课 我们身边的植物
课型: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教学方法:通过学习活动,在观察、表现植物的过程中,感受植物的美,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教学手段: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细部特征、花的角度变化及叶子的穿插等,学习如何用线表现植物叶片间的遮挡关 系,花、叶的朝向,以及如何用疏密不同的线表现植物。
教学内容与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植物特征及其前后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线造型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植物的方法。如何用线表现植物的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
学习材料:学习材料:植物、有关植物的图片、图画纸、彩笔等。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准备上课工具。
二、导入新课:用语言组织教学。课件欣赏自然界中的各种植物。
三、板书课题。
1、观察教室中的植物,说说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你观察到的植物的叶子(花)有什么不同?
2、欣赏画家笔下的植物,感受画家如何用丰富的线表现出植物的形态特点及自己的情感。
3、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材上的几幅学生作业。它们是绿萝、龟背竹、芦荟„„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食用、药用等作用。叶子的姿 态自然、形态各异„„
4、教材上的学生作业哪部分画得好?对你有什么启发?
5、学生观察思考。明确作业要求。了解植物的名称,特点、美感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四、布置作业:
1、巡视辅导。
2、画面布局。
3、植物特征的表现。
4、线的疏密、虚实变化。
五、小结: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及评价能力。
六、拓展:展示几幅用其他方法表现植物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进一步写生。
教学反思:通过欣赏,了解植物的特点,能用线描的方法表现植物的大致特征。
第14课 画水果
课型: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教学方法:侧重培养色感,不要太苛求形象,要启发学生多观察、多比较、多分析,大胆下笔,把自己看到的颜色表现出来。
教学手段:学习色相的基础上,用水粉画一幅水果写生画,使学生直接观察水果在一定光线和环境中的色彩变化,让学生感受色彩的无穷变化,感受色彩变化。教学内容与目标:用水粉表现一幅水果写生画,感受色彩变化的美。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色彩写生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在学习色相的基础上,大胆表现水果色彩的变化。构图时水果大小、形的变化以及水果的特征。
学习材料:教师:水粉、课件、实物投影、范画、水果等物品。学生:水粉、图画纸、调色盘、毛笔等。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准备上课工具。
二、导入新课:出示色卡,并把它们组成色相环。讲授新课:色彩的相貌叫色相。
1、提问:认真观察桌上的静物,说一说静物里都有什么水果?水果间的关系是怎样组合的?如何表现出对水果色彩的感受?
2、教师示范一组水果静物,请学生观察教师的绘画方法及步骤。
3、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汇报。学生观察水果的结构特征。
4、实践与作业要求:
用水粉画一张水果静物写生,注意色彩的变化。学生艺术实践。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实践。
5、展示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作品相互交流、欣赏。学生评价。生生评价。第二节 新课标思想:
在学习色相的基础上,用水粉画一幅水果写生画,使学生直接观察水果在一定光线和环境中的色彩变化,让学生感受色彩的无穷变化,感受色彩变化的美。学生画写生,仍然是侧重培养色感,不要太苛求形象,要启发学生多观察、多比较、多分析,大胆下笔,把自己看到的颜色表现出来。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色彩写生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在学习色相的基础上,大胆表现水果色彩的变化。教学难点:构图时水果大小、形的变化以及水果的特征。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完成水果写生画。
二、讲授新课:
(一)观察写生作品。
提问:这些写生作品有什么问题?
学生:
1、构图问题。
2、水果的大小变化。
3、水果的色彩变化。
4、水果的特征。
(二)欣赏《苹果和橘子》这幅画。说一说这幅作品的构图和色彩? 教师:进一步解决构图、色彩等问题。学生学会欣赏评价。
(三)学生艺术实践。继续完成水粉写生画。
(四)教师知道:构图问题和色彩问题。
三、展示讲评作品:
(一)把作品贴在黑板上展览,组织学生欣赏。
(二)学生欣赏评述 教学反思:学生通过一节课的练习,基本能掌握绘画时的构图和色彩问题,创作的作品生动。
第15课 向日葵
课型: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教学方法:本课的学习方式可“有放有收”:“放”,教师可布置学生进行课前收集、课上交流,这样 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同时让学生从课本的文字、图片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相关提示,使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真正落到实处;“收”,随着学生年 级的升高,教材的知识、技法不断地加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地完善接受式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科特点。
教学手段:在色相环的下方注明小知识,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点。27页是学生的绘画作品,为学生艺术实践 起到导向作用。
教学内容与目标:进一步了解和学习色彩基础知识,认识同类色与类似色。培养学生运用色彩知识的习惯,使他们的绘画不再有盲目的感觉,在作画时有一定的理论做基础,并初步学会运用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运用色彩之间深浅不同的变化表现向日葵,同时用同类色表现出向日葵的明暗关系。(2)能表现出不同动态的向日葵。
学习材料:本节课是色彩知识训练课,学生的学习材料应以水彩和水粉为主。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准备上课工具。
二、导课:1放课件---荷兰画家凡高。2.教师引导学生介绍绘画大师凡•高。3.导人课题《向日葵》。
三、讲新课:
1、提问:《向日葵》这幅作品的主色调是什么?这些色彩有什么变化?(1)观察法;(2)多媒体;(3)讲授法。2.游戏:“找朋友”,找学生戴一个颜色的头饰,找相对颜色做朋友。3.欣赏一组作品并解决同类色和邻近色在画面中产生的问题。4.运用同类色和邻近色作画。学生回答:黄色调。
四、艺术实践,布置作业要求:利用同类色或邻近色的彩纸或其他物品,以小组为单位,可以折、剪、撕、画或立体粘贴的形式创作出向日葵作品。1.每个小组介绍自己的作品。
2.大家互相点评。培养学生互评、自评的能力,锻炼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
五、作业展评,学生作品展评。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学生了解了同类色、邻近色,并运用它完成了很棒的作品。希望同学们能仔细观察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能用更多更美的色彩,把我们的世界装点得绚丽多彩!第二节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进一步了解和学习色彩基础知识,认识同类色与类似色。培养学生运用色彩知识的习惯,使他们的绘画不再有盲目的感觉,在作画时有一定的理论做基础,并初步学会运用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表现。通过欣赏和分析名家作品,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对色彩控制的能力,以及不同动态的向日葵在画面中的组织和安排;运用色彩之间深浅不同的变化表现向日葵,同时用同类色表现出向日葵的明暗关系。教学过程:
一、欣赏优秀的《向日葵》作品。
二、讲评上节课的作品。
(一)组织学生分析这些作品颜色的特点。
(二)出示色相环找出这些颜色相应的位置。
三、讲授新课:
(一)出示色相环,引导学生认识同类色与邻近色。
(二)请你把颜色按照色相环色彩的顺序排列出来。
提问:这幅作品主要运用了什么颜色?色彩变化有什么规律?
(三)用水粉画颜料演示画法。
四、学生艺术实践。
要求:用深浅变化的同类色或类似色完成一幅向日葵题材的作品,并表达出你对向日葵的感受。
五、评价:展评作品,介绍作品中成功之处所运用的技法。
教学反思:学生欣赏了向日葵作品,模仿向日葵画了自己的作品,作品表现大胆,敢于用色,部分学生需要加强训练。
第16课 北京的城楼(一)
课型:本课为“欣赏•评述”课。
教学方法:重点引发学生整体感受古建筑城楼的雄伟壮观、局部的精美结构以及细节的精致彩绘等,为下一课用版画的形式表现城楼做铺垫。
教学手段:本课应以了解北京古建筑城楼的历史、建筑形式的特点和功能等方面为主线。教学内容与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在了解城楼占建筑历史文化及未来规划的同时,培养学生关注北京、热爱北京的情感,增强作为北京人的光荣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城楼位置、艺术形式的特点和功能。2.感受城楼雄伟壮观的气势及精致典雅的风格,并大胆地发表自己对城楼的见解。
学习材料:图片,幻灯片,投影仪。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准备上课工具。
二、引入。
1、提出问题:北京作为元、明、清三朝古都至今仍保存着许多古老的城楼和城墙。同学们,你们了解北京的城楼吗?你们知道城楼的哪些故事? 教师简单小结:多姿多彩的城楼显示了古都北京的威严和王者气度。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一两座城楼。
2、步了解城楼 指导学生看书第28—29页,简单介绍教材中的城楼名称、位置结构和材料。简单记忆城楼的名称和外形。以欣赏的方式引入,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3、进一步认识北京的城楼,播放有关城楼的VCD或其他影像资料,讲解其造型特征。
4、初步感受城楼的造型特征,了解并记忆城楼的历史变迁和发展现状。详细了解各方面的情况。
5、深人学习、讨论、了解城楼的相关资料,教师补充城楼的相关资料。
天安门城楼通高33。7米,辟五门。城楼面阔九间、进深五间,为重檐歇山式建筑,顶覆黄琉璃筒瓦。正阳门俗称前门,整座城楼通高42米,是北京所有城楼中最为高大的一座。钟鼓楼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其职责便是准确地向全城完成报时任务。
东便门角楼始建于明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是明清两代内城东南转角处的箭楼,属军事防御设施,是国内现存的一座规模最大的转角楼。以分组学习的形式,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然后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其他同学根据这组的发言提问和质疑。汇报组的同学回答和补充。
三、导入新知识。
1、了解和认识这几座城楼的建筑特色。认识城楼独特的审美价值。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及探究精神。
2、深入研究城楼的建筑装饰特征 提问:内城与外城的城楼有哪些不同?城楼与其他的古建筑有什么不同?
3、城楼与亭、台、楼、阁相比虽然都是古建筑,但是城楼高大、厚重、威严,更有王者气度。通过观察、对比发现城楼的建筑之美,进而对传统建筑艺术产生敬仰之情。
4、拓展知识。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城市有城楼,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祖国的文化遗产呢? 展示南京的城楼及西安的城楼,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北京的城楼比南京的城楼完整,比西安的城楼雄阔。感受北京城楼的独特魅力,思考自己如何看待和保护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
四、评价。提问:大家通过学习,都了解了城楼的哪些知识?
五、课堂小结。教学反思:学生欣赏了城楼的图片,了解了城楼的形式,了解了北京。
第17课 造型各异的建筑
课型: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教学方法:本课要充分利用工具书,采用小组合作式、体验式学习方式,分析制作步骤,学习泥板成型的基本技法,在此基础上创新思维,使“泥板造型”灵活多变。
教学手段:是学习运用泥板成型法塑造新颖的建筑,是在低年级平面造型《漂亮的童话城堡》和三年级《泥条造型》课业基础上,学生知识、技能上的再发展。体验泥板造型的美感,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学内容与目标:了解中外建筑的造型特点。会用泥板成型的基本技法创作造型各异的建筑作品,或创作一组造型新颖、美观的建筑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感受泥性,体验肌理,学习运用泥板成型的基本技法塑造一组建筑作品。建筑造型构思新颖。
学习材料:示范作品、陶泥、圆筒(塑料、金属、纸的均可)、刻刀、毛笔、泥浆、彩笔帽、麻袋片、木板、麻布、铁丝网、废报纸等。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准备上课工具。
二、导入欣赏:1.启发谈话你们都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世界各地去游览一下好吗?看一看都有哪些有名的建筑。2.课件出示大量资料。小结中外建筑各自特点。
3.出示课题造型各异的建筑.三、新授: 1.学生观看资料展(图片及介绍)。
2.小组讨论问题:(1)中外建筑的造型各有什么特点?(2)建筑的结构可大体分为哪几部分? 3.学生介绍中外建筑给自己留下的印象。通过观看资料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学生眼界,让学生对中外建筑有所了解。
四、感受中外建筑的造型特点。1.组织学生介绍搜集的资料。2.带领学生欣赏《绿釉陶楼》。3.引导学生研究出示泥板造型建筑作品。4.小组讨论、分析感知泥板造型作品的方法。
五、体验交流。1.组织学生尝试。(1)问:怎样制作泥板?(2)你能把泥板变成什么形状?这些形状适合做建筑的哪部分?(3)怎样把平面的泥板变为立体造型?引导学生制作。2.看书探究:泥板造型的制作步骤。
3.小组讨论研究:怎样巧妙地利用身边的工具进行装饰? 学生尝试揉泥把泥压成泥板。尝试泥板变形(梯形、扇形、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尝试制作与总结立体造型的方法(卷、折、切、挖等)。4.请一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下介绍:(1)压泥板;(2)变为立体,做建筑局部;(3)组合;(4)装饰。
六、实践与创新。要求:小组内构思、协商和分工。1.布置作业:小组合作,设计制作一组造型新颖、美观的建筑。注意安全。2.教师巡视指导。(建筑高矮、大小、前后、遮挡等组合变化关系及巧妙构思)。
七、展示与评价。1.展示欣赏作品;2.引导学生评价:(1)造型美(2)装饰精美(3)富有创意;3.教师评价并颁发奖品。
教学反思:学生欣赏、评述各种建筑,通过用陶艺泥制作建筑表现自己的想法。
第18课 故宫
课型:本课为“欣赏•评述”课。
教学方法:可以利用电教手段进行辅助,利用实地拍来的录像片或故宫的 VCD资料导人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讲授起来会更加生动。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选购一些相关画册、明信片等,课前师生共同布置展览,利用直观感受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手段:本课采取开放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均可。课前可鼓励学生收集有关故宫的资料,建议他们从几个方面了解故宫,如故宫的历史、建筑群、建筑风格、建筑的装饰意义、收藏的艺术作品等。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共同介绍故宫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与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介绍故宫的活动,培养学生了解地方历史文化,进而更加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培养集体主义观念、相互合作意识及探究精神,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教学重点与难点:小组合作探究故宫建筑形式的特点,分析故宫收藏的工艺作品及故宫藏画的内容、年代和风格特征,探讨和发现中国画的独特审美价值。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并认识故宫藏画的艺术价值,学会如何欣赏中国古建筑艺术、工艺品及古代中国画的方法。
学习材料:图片、课件、网络资源库等。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准备上课工具。
二、导入新课,创设情景:以去故宫旅游的形式,播放实地拍摄的录像片。1.当你第一次参观故宫时:a、给你最初的感受是怎样的?b.欣赏北京故宫这段录像后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2.欣赏。a.看录像,初步感受北京故宫这组建筑群的形式特点及其他方面的内容。b.谈谈自己的感受。c.故宫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整体感受北京故宫。3.引导学生小组探究,具体了解北京故宫的建筑及装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4.本课在学习内容上安排比较宽泛。分组发放装有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文字资料、画册、明信片等的资料袋。分组阅读文字资料并欣赏教材中的相关图片,小组合作探究相关问题。
5.组织在1987年将故宫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
一组探究:故宫的整体建筑群是怎样的布局?色彩是怎样处理的?给你什么感受? 二组探究:日晷是怎样计时的?运用的是什么材料?底托雕刻的是什么图案? 三组探究:数一数乾清门内实榻大门每扇门的门钉数量。看一看九品官的府门的图片,对比九品官的府门的门钉数量、颜色及铺首的异同。
四组探究:镀金的铜狮在宫殿前给你什么感受? 了解故宫的建筑及其文化,丰富学生的知识。
三、汇报探究结果,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1.补充有关故宫的相关知识。启发学生结合欣赏教材中的图片进一步探究。2.小组同学之间交流。
3.各组派代表汇报本组探究的成果。4.欣赏故宫的工艺藏品 引导学生结合欣赏教材第38—39页的图片,了解故宫收藏的工艺作品。
四、教师展示自己收藏的工艺品,如木雕、玉雕、景泰蓝、瓷器等。1.简单介绍一些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展示家中收藏的工艺品让大家分享。2.触摸。了解工艺品的材料及制作的工艺过程。
3.欣赏教材中的图片。感悟故宫的稀世珍宝的材料及造型特点。以欣赏身边工艺品的材料、精美的工艺做切人点,感受故宫稀世珍宝的精美。
4.展示相关图片。学生把自己收集的图片及文字资料介绍给大家。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5.逐步构建欣赏工艺品的方法。开阔眼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五、评价,布置作业:用简洁的文字写一写学习本课的收获。
六、小结归纳。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评述能力。
第二篇:小学美术第8册教案
第1课
计划明天 教学程序 话说未来
计划明天
1. 欣赏未来世界的影像片断和图片。
2.引导提问:你了解到的未来世界有哪些?说一说。学生畅谈未来。
3.想像一下,明天的我是什么样子的?你的理想是什么? 4.引入新课:好好计划明天是每人的理想,引入名人伟人实现理想的事迹。为了实现理想,让我们好好计划明天吧!课件出示:未来世界影像片断和图片
尝试训练
探索方法 1.欣赏职业人物图片,感受认知职业特征。引导思考:“未来的我”从形象上来说.具体反映在将来的职业上。你了解哪些职业,看看图片中的这些职业人物有哪些特征? 2.尝试与发现。提问:哪些细节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职业性质?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学生讨论,尝试用线描进行细节表现的练习,展示尝试练习作业,自由评述。
3.画法指导。针对学生的尝试作业指出不足,肯定优点。
4.小结。军人的着装、职业工作用品(通讯兵收发报机、警察的警车、科研人员的实验仪器等)、工作环境等都能暗示出职业性质。提出画法要求。5.范式分析。获得方法,欣赏三种范式的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分析画面是如何表现“未来的我”的职业形象的。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6.小结:三幅作业分别从职业着装、工作对象、工作环境的角度来呈现出作者未来想要成为建筑工程师、高科技人员和医生的理想。一般“未来的我”的形象是画面的主体,细节表现为辅,但不可少。人物活动与环境描绘相统一。课件出示:职业人物图片
课件出示:暗示职业性质的细节图片归类
课件出示:三种范式的学生作业
提出要求
学生作业 1.提出要求:计划明天的理想,想像“未来的我”的职业形象,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说给大家听听。
2.学生作业。
作业展示
自我评述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述说自己的理想,自我评价画面表现效果与要表达的想法。
2.学生互评,评选最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方式。
3.教师评价与鼓励。学生即兴职业角色表演,进行采访等活动。学生习作
教学拓展 教师小结,提出希望。第2课
走迷宫
执教 李菁莎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现场组装迷宫
1.游戏:组装立体迷宫。
(1)展示材料:厚包装箱纸板条若干(上绘有图
形、设有可开关的门洞)、大厚包装箱纸板(上绘有路线,贴有双面胶)、活动插卡若干(解释插卡的作用)。
(2)按路径要求将纸板组装。
2.学生玩这个立体迷宫游戏。
3.板书课题:走迷宫一制作立体迷宫
组拼迷宫纸板
展示其他迷宫
欣赏其他材质的迷宫(吸管和泡沫塑料制作)。
吸管和泡沫塑料制作的迷宫3个
提出制作问题
1.提问:你在制作立体迷宫时会考虑些什么问题? 2.小结归纳:
(1)要设计立体迷宫的哪些部分,即它的构成。
(2)除了书上提供的材料,还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做迷宫?(3)技术性问题,如粘合、涂绘、插接等。
了解立体迷宫的制作奥秘 1.寻找立体迷宫的构造:
(1)底板(平面的、非平面的);
(2)起点与终点;
(3)路线;
(4)障碍物。
2.讨论:如何制作一个可以变换路径的立体迷宫?
3.小结:根据障碍物(如插卡)的移动、连接物的移动,可变换立体迷宫的路径。
4.讨论生活中还有什么材料可以做立体迷宫。
合作制作
立体迷宫
1.通过看录像了解如何用合作的方式来制作立体迷宫。内容:
(1)组长组织讨论设计题材。
(2)讨论、设计路线的分布和表现方法。(3)讨论、设计障碍物的位置与表现方法。
(4)讨论、设计景物。
(5)组员按分配的任务各自行动。
(6)组装配件。
(7)测试迷宫,进行调试。
2.学生四人一组共同完成立体迷宫的制作。
播放录像设备
欣赏评价迷宫
每组派一个代表介绍组里设计的迷宫,大家共同推选出迷宫之最:最有趣的迷宫、最有创意的迷宫、制作最精美的迷宫。
奖牌
第2课 走迷宫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体验迷宫 的玩法
2. 1.教师在一分钟之内试玩迷宫图,请学生监督计时,每隔lO秒报时一次。
3.4. 2.学生试玩迷宫游戏:全体学生同时打开封好的信封,拿出迷宫格局图,同桌合作一起走迷宫。
5.6. 3.请走得最快的同桌上来演示走法。
7.8. 迷宫大挂图、计时表、装好迷宫小图片的信封 若干个
9. 10.
11. 了解迷宫的12.
13. 相关知识
14.15. 1.迷宫的含义:这是对结构复杂、道路难辨,进去后不容易找到出口的建筑物的总称。
16.17. 2.介绍传说中最古老的迷宫建筑:米诺斯王宫。
18.19. 3.后来有人仿照这种迷宫建筑创造了平面的迷宫图,就形成了走迷宫的游戏。
20.21. 多媒体:米诺斯王官相关图片、文字介绍
22.23.
24. 分解迷宫图
25.26. 的设计方法
27.28. 1..提问:大家想不想自己设计一个迷宫图呢? 29.
30. 2.比较老师和同学各自玩的迷宫图,说说你更喜欢哪种形式的图。
31.32. 3.迷宫图的构成:通过五张不同迷宫图片的对比分析,了解好的迷宫图需要有:起点与终点;复杂的路径(通路、岔路、死路);障碍物、相关背景;主题。
33.34. 4.学生讨论设计迷宫图:
35.36.(1)构思主题,启发学生想像能形成一定路线、与空间位移相联系的内容作为主题,如:蚂蚁找家。37.
38.(2)用铅笔勾画路径单线,暂定为迷宫的唯一 通道。
39.40.(3)在单线的基础上再添画一些迷惑视线的岔路。注意道路的曲折。
41.42.(4)将所有单线修改为双线。
43.44.(5)在岔道上确定障碍物的位置,使之成为死路,并检查路线的确定是否合理。
45.46.(6)添画相关景物、障碍物和背景,使画面具有一定意境和情趣。
47.48.(7)给画面上色,注意路径的颜色与背景要有 对比。
49.50. 5.观看两张迷宫,谈谈这些迷宫的独特之处。
51.52.(1)道路迂回曲折,让人迷惑。
53.54.(2)配有有趣的图形、景物。如:秋千、索道。
55. 56. 多媒体:迷宫图片
57.58. 实物投影仪(或幻灯机)59.
60.61. 创作平面
62.63. 迷宫图
64.65. 学生作业:设计一个有意境、有趣味的迷宫图,和同学一起玩一玩。
66.67. 68. 评析作品
69.
70. 拓展知识
71.
72. 1.谈谈自己设计的迷宫,参与作品的自评、互评。
73.
74. 2.欣赏德国的大型向日葵迷宫,体会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75.
76. 多媒体图片 77.
78.
79.
80. 课目 第2课走迷宫(活动二)年级 4年级下册
81.
82. 执教 李菁莎
83.
84.
85.
86. 教学程序
87.
88. 教学活动
89.
90. 媒体运用
91.
92.
93.
94. 现场组装迷宫
95.
96. 1.游戏:组装立体迷宫。
97.
98.(1)展示材料:厚包装箱纸板条若干(上绘有图 99.
100. 形、设有可开关的门洞)、大厚包装箱纸板(上绘有路线,贴有双面胶)、活动插卡若干(解释插卡的作用)。
101.
102.(2)按路径要求将纸板组装。
103.
104. 2.学生玩这个立体迷宫游戏。
105.
106. 3.板书课题:走迷宫一制作立体迷宫
107.
108. 组拼迷宫纸板
109.
110.
111.
112. 展示其他迷宫
113.
114. 欣赏其他材质的迷宫(吸管和泡沫塑料制作)。
115.
116. 吸管和泡沫塑料制作的迷宫3个
117.
118.
119. 120. 提出制作问题
121.
122. 1.提问:你在制作立体迷宫时会考虑些什么问题? 123.
124. 2.小结归纳:
125.
126.(1)要设计立体迷宫的哪些部分,即它的构成。
127.
128.(2)除了书上提供的材料,还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做迷宫? 129.
130.(3)技术性问题,如粘合、涂绘、插接等。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了解立体迷宫
137.
138. 的制作奥秘
139.
140. 1.寻找立体迷宫的构造:
141. 142.(1)底板(平面的、非平面的);
143.
144.(2)起点与终点;
145.
146.(3)路线;
147.
148.(4)障碍物。
149.
150. 2.讨论:如何制作一个可以变换路径的立体迷宫? 151.
152. 3.小结:根据障碍物(如插卡)的移动、连接物的移动,可变换立体迷宫的路径。
153.
154. 4.讨论生活中还有什么材料可以做立体迷宫。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合作制作
161.
162. 立体迷宫 163.
164. 1.通过看录像了解如何用合作的方式来制作立体迷宫。内容:
165.
166.(1)组长组织讨论设计题材。
167.
168.(2)讨论、设计路线的分布和表现方法。
169.
170.(3)讨论、设计障碍物的位置与表现方法。
171.
172.(4)讨论、设计景物。
173.
174.(5)组员按分配的任务各自行动。
175.
176.(6)组装配件。
177.
178.(7)测试迷宫,进行调试。
179.
180. 2.学生四人一组共同完成立体迷宫的制作。
181.
182. 播放录像设备
183. 184.
185.
186. 欣赏评价迷宫
187.
188. 每组派一个代表介绍组里设计的迷宫,大家共同推选出迷宫之最:最有趣的迷宫、最有创意的迷宫、制作最精美的迷宫。
189.
190. 奖牌
第3课 我爱校园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了解平面示意
图的基本知识
1.教师提问:一天.我校篮球队到苗苗学校体育馆进行比赛,如果你是篮球队员,进入校门后,你会用什么办法快速找到该校的体育馆呢?
2.学生回答。师生说说平面示意图在生活中的作用。3.多媒体出示“校园平面示意图”,了解平面示意图的基本知识:一般由基本形、文字组成,大部分以箭头标明方向。
4.出示课题,明确本课时的学习活动内容。
多媒体或范萄: “校园平面示意图”
分组考察、讨论,用
基本形画校园示意图
1.提出活动要求:分组考察校园。根据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讨论校门、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操场等地方的方位布局。
2.师生实地考察校园,展开小组讨论。
3.回教室,阅读教材小训练,提出练习要求:用铅笔轻轻地勾画出校门、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操场等地方的基本形和位置。
4.教师反馈指导。
教材
指导学生用线描淡彩的看法画校园示意图
1.以建筑为例指导线描淡彩的基本画法(教师
示范)。
(1)用钢笔在基本形上简约地勾吾建筑的立体形态,注意适当表现门、窗、楼梯、人物等细节。
(2)画上淡淡的水彩。
(3)颜色干后适当加勾线条。2.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
3.提出作业要求:用线描淡彩的画法画一幅校园示意图,注意用箭头标明方向。
4.放音乐,学生开始画。
教师示范
教材
背景音乐
欣赏学生作业
进行学习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相互评价。
2.学生自由交流课堂收获。
学生作业
第3课 我爱校园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看相片,说故事
1.多媒体出示一组校园的相片。
2.学生欣赏。3.学生回忆并且说说在校园某地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4.明确本课时的学习活动内容。
多媒体:校园的相片
指导学生取景构图
1.多媒体出示校园相片和根据相片画的两幅构图:一张按照相片原貌描绘,表现出构图的散与乱;另一张重点描绘了主体景物,并对周围环境进行了合理的取舍。
2.学生对比欣赏,谈自己的感受。
3.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小结取景构图的要点。选择一处小景为主体,对周围环境适当取舍,避免构图的散与乱。
多媒体:校园相片和根据相片画的两幅构图
教材
学习线描、色彩的写生要领和方法
1.多媒体出示一幢建筑的线描写生作业,引导学生线描时不要过多地陷入细节。
2.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指导学生把握画面大的色调;色彩的深浅变化;注意前后景物色彩的空间对比关系等。
多媒体:线描写生作业教材
室外写生 1.组织学生到室外进行线描淡彩写生。
2.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评价与延伸
1.展示作品。
2.交流感想.互相评价。
3.多媒体欣赏线描淡彩建筑设计效果图。
学生作业
多媒体:线描淡彩建筑
设计效果图
第三篇:小学国学经典教案第8册第一课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 第8册 –
12345-本章是孟子阐述―性善‖基本理论的一章。他认为人性皆具有善端人生一切善行国家一切善政都是此四善端扩而充之的结果。若善端尽失则无礼无义无礼无义其与禽兽何异人性的完成道德的完备在于后天不断的存养扩充。所以善端虽小如能推扩充实之以仁善之心行仁善之政那么看到人民遭冻馁、罹灾患必然怜恤之、拯救之、保爱之这就是不忍人之政。世间一切有益人类的伟大功业其起源常不外是由于心中的一点善端只要能扩而充之则世人并受其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涓涓之水可以成河。这里孟子以泉、火为喻极写扩充之后不但足以事父母更可以保有四海。
1、师生共背故事引导以激发兴趣。每次背诵我都是跟着学生一起背。有时候让班长主持我作为一名学生在下面参与。要是班长找我背诵的时候我故意装得不熟练的样子然后多背几遍直到会了为止。以此告诉孩子们最笨的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多读几遍就牢固了。我还给他们讲《康熙王朝》中康熙皇帝小时候刻苦读书的事情康熙小时候每天5点就起来读书每篇文章要读120遍滚瓜烂熟为止。引导孩子以名人为榜样牢固记忆。
2、引导学生写读后感。有些易懂的章节或句子我引导孩子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然后引导他们用―引---议---联---结‖的形式写读后感。这样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感受力和表达力。经典背诵不只是背诵而已它辐射到很多地方它对学生其他功课的学习也有促进作用
第四篇:人音版小学音乐第8册教案
第一课 手挽手(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 标
1、学习歌曲《拍手拍手》掌握歌曲的节奏与曲谱,实践中学习二声部唱与奏,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
2、掌握重音记号“>”,使其在音乐表现中强化感染力。
3、在聆听《祝你快乐》乐曲 的感悟中,分别编创集体舞 进行表演。教 学 内 容
一、学习歌曲《拍手拍手》
二、学习乐理知识:重音记号
三、聆听歌曲《祝你快乐》
认识重音记号“>”:标记在音符的上方,表示该音要唱得加强、加重。教学过程
一、学习表演《拍手拍手》 1.设问:什么场合会出现掌声? 掌声能表达什么情感? 2.聆听歌曲《拍手拍手》范唱。
设问:歌曲有什么特征?(以拍手掌声穿插在歌曲中间。)
3.再听一次范唱。听一听歌曲有几部分组成?(二部分:齐唱部分与合唱部分。)4.学唱第一部分:(1)听第一部分曲调范唱。
设问:这部分曲调有什么规律?有没有基本相同的曲调?(每句的开始都是附点八分音符;第一、第三句基本相同。
(2)学唱第一部分曲调: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纠正,注意八度大跳的音准(3)齐唱第一部分曲调,在间奏处加入拍手(××)。5.学唱第二部分:(1)听第二部分曲调范唱。
(2)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部分曲调。(3)找出歌曲中的重音记号。
(4)对比实践:用重音记号与没有重音记号进行试唱实践对比。从实践中掌握重音记号的唱法及其作用。(5)加入重音记号,加入拍手,唱好第二部分的曲调。6.完整地、欢快热情地唱好全歌曲调(注意二声部和谐)。7.填入歌调,有感情地演唱。
8.设问:歌曲间奏处除按曲谱上节奏拍手外还可作怎样的节奏变化? 9.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表演,使歌曲的气氛更为热烈。10.小结:我们大家手挽手,发扬文明新风。
二、学习聆听曲《祝你快乐》 1.聆听乐曲。
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2.再细听乐曲。
请你合着乐曲轻轻拍手或敲击打击乐。
当你听到音乐(情绪)变化时,就变换另一种形式或停止拍击;在听到相同的音乐再现时,用相同的方法再次拍击,以示乐曲的分段及结构。3.讨论演奏该曲的形式及乐器。
合奏、铜管乐合奏,指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演奏图。
4.边看教材中的图形谱及其歌词,边跟音乐哼唱(如有条件,最好展示歌曲曲谱)。
5.再深入讨论乐曲的情绪(包括乐曲分段的情绪),并根据三段不同的情绪,设计集体舞动作。6.合着乐曲声,试跳集体舞,并群策群力进行修改。 7.完整地合着乐曲边跳边唱。
8.小结:我们互相祝贺快乐,装点江山,献给祖国。
三、教师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一、学习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展现新世纪的少年儿童热情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二、在聆听《彩桥架到台湾岛》歌曲的,感悟海峡两岸小朋友手拉手,为争取祖国早日统一共同奋斗,并编创现代舞进行表演。教学内容
一、学习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二、聆听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
1.聆听歌曲:听读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设问:“彩桥”是什么桥,是不是真正的桥?彩桥为什么要架到台湾岛? 2.细听歌曲,讨论上述问题。 3.看着歌词合着歌曲录音哼唱。
4.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海峡两岸小朋友盼祖国统一,……) 5.学唱 “海峡两岸小朋友,站在桥上问声好”。
6.设问:用相隔一小节轮唱形式演唱,表达什么样的情绪(两岸小朋友争先恐后地问好,急切地盼望祖国统一,象征全国小朋友的团结与友谊……) 7.用热烈的情绪,表演这一片段。
8.合着音乐,自由地即兴地用现代舞动作表现,把热烈的气氛推向高潮。 9.小结:海峡两岸小朋友手拉手,为争取祖国早日统一共同奋斗
二、学习演唱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1.欣赏歌曲范唱:了解歌曲内容与情绪。2.再听范唱。
设问:“阳光”的含义是什么? 3.看谱听教师范唱第一乐段曲调。 设问:哪一句基本相同,哪一句基本相似? 4.学生自学第一乐段曲调。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读谱能力较差的学生。(1)重点指导唱好一句。
(2)同座学生相互唱曲调,交流自学成果,相互纠正。(3)全班齐唱第一乐段。5.学唱第二乐段。
6.以稍快的速度、热烈的情绪唱好全曲。7.填入歌词
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
8.设问:“阳光”、“太阳”的含义是什么? 如何理解“阳光牵着我的手”?师生讨论。
9.充满活力地唱好歌曲。
10.小结:大家手挽手,团结友谊朝前走。
三、教师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下课。
第二课 快乐的舞蹈(三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 标
聆听《马刀舞》、《小步舞曲》感受两首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舞蹈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特征,拓展我们的视野。教学内容
聆听《马刀舞》、《小步舞曲》 教学过程
一、聆听《马刀舞》
1.设问:谁见过骑着马挥舞大刀打仗的场景?(电视剧、电影……)
2.欣赏管弦乐《马刀舞》,这是前苏联作曲家哈恰图良创作的一首乐曲。 设问:乐曲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3.师生讨论:自己根据乐曲所想像的场面发表各自的见解。(粗略的)4.细细聆听:能否把各段音乐所描绘的场景,再叙述得细致些?如引子部分有什么特点,第一部分是怎样的场面?中间一段又是怎样?……
5.把你们想像的场景,用动作跟随音乐表演出来。
二、聆听《小步舞曲》
1.谈话:《马刀舞》表现的是战争的场面;现在你听听又表现怎样的情景——初听乐曲。2.师生交流所听乐曲的印象。3.再欣赏乐曲,教师作简要介绍:(1)介绍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与作曲家巴赫。
巴赫(1685~1750)德国作曲家,古典派复调音乐大师。18岁起历任多处教堂和宫廷的乐长及管风琴师。他的宗教作品明显地突破教会音乐的规范,具有丰富的世俗感情和大胆的革新精神。他的创作手法以复调为主。主要作品有200多部《康塔塔》(指有乐队伴奏的世俗或宗教合唱曲)、《b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创意曲集》、6首《勃兰登堡协奏曲》等。他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典雅的宫廷小步舞曲。
小步舞曲,起源于法国民间的三拍子舞曲,因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速度从容,节奏平稳,能表现许多礼仪上温文尔雅的动作和意境。最初流行于17世纪法国宫廷之中,后演变为3/4拍。18世纪以后,在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器乐创作中,往往在奏鸣曲、交响曲中采用此体裁作为套曲的第三乐章,在风格特点上也有了演变。
4.“舞曲”体裁说明。
5.小结:这两首舞蹈音乐,描绘两个时代背景,两种风格特征。请回家收集本地区的舞曲,我们将在下节课交流。
三、教师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下课。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一、表演《我和提琴》,了解挪威人民的风格。在学唱《我和提琴》过程中掌握3/8拍的特点及学习找出曲调中的重复乐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曲式打下基础。
二、学习掌握3/8拍的含义。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我和提琴》,掌握 3/8拍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学习歌曲《我和提琴》
1.音乐知识导入:我们已经唱过很多3/4拍的歌曲,你们愿意唱哪一首?3/4拍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指挥图式是怎样的? 2.介绍挪威民歌《我和提琴》:
(1)出示欧洲地图,找出挪威的地理位置:北欧。(2)欣赏《我和提琴》演唱。
设问:从歌曲内容中,你了解到挪威人的风土人情吗?歌曲是几拍子的? 3.学唱歌曲曲调。
(1)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找出基本重复的乐句。(2)根据3/4拍的含义,启发学生讲3/8拍的含义。
设问:3/4拍与3/8拍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在哪里?从分析对比中理解3/8拍。
(3)学习3/8指挥图式,并用指挥图式自学曲调的第一、三、五乐句。教师指导的重点是学习起拍及第三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节奏。
(4)流畅地唱好曲调(强弱弱节奏要鲜明,分句要清楚),用色块表示乐句的基本重复。4.学唱歌曲:
(1)再听范唱→第二次时学生轻声跟唱。 (2)填上歌词。 5.表演歌曲。
有感情地歌唱。请少数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伴奏,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即兴伴舞。6.将《平安夜》3/4拍改写成3/8拍。
二、教师总结学生学习情况,下课。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一、学唱新疆民歌《跳吧,跳吧》,掌握歌曲的节奏曲调,即兴编创舞蹈使歌舞一体。
二、聆听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感受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舞蹈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特征,拓展我们的视野。教学内容
聆听《新疆舞曲》(第二号);学唱《跳吧,跳吧》;本地区舞曲交流。教学过程
一、聆听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1.谈话导入:新疆各兄弟民族都能歌善舞,我们大家来唱唱《娃哈哈》,边唱边跳。
2.我们来听一首钢琴独奏曲,听听乐曲的风格是哪一个地区的少数民族风格音乐?为什么?——欣赏乐曲。3.学生讨论——新疆风格的音乐——伴奏的音型具有新疆节奏的风格。4.再欣赏一遍。
设问:钢琴中的伴奏音型节奏是模仿新疆少数民族中哪件民族乐器? 5.学生讨论——手鼓。
6.全体学生轻轻地模仿手鼓的节奏:,为钢琴独奏伴奏。 7.小结:这是一首反映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音乐。
二、学习歌曲《跳吧,跳吧》
1.图片导入:出示新疆儿童歌舞的图片。 设问:图中儿童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他们在做什么? 2.介绍一首短小精悍的新疆塔塔尔族民歌,仅仅两句,但非常欢快,听两遍就能唱,一唱就能记住,唱了还想跳。不信你试试——欣赏歌曲范唱。3.大家说说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4.范唱曲调,大家看着歌谱。
设问:这个短曲中有哪两个主要音?这两个主要音是怎样行进的? 5.师生讨论。
答案:一个“2”(re)一个“5”(sol)。
教师提示:我们学过上行、下行,那么re与sol行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平行。
6.放慢速度,划着2/4拍指挥图式,每人自选一句即第1-4小节或第5-8小节,有困难举手,老师过来教。唱会了就停止划拍指挥动作,说明你会了。
7.请自学第1-4小节的同学站起来,我们进行二句接唱。8.交换自学另一句→交换接唱→齐唱(按原速要求)。
9.填入歌词歌唱(教师分别用四种节奏型手鼓伴奏),请同学们在练唱中选择伴奏型。
10.表演《跳吧,跳吧》,请学生自由选择打击乐器,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合着歌声即兴舞蹈。(根据学生的兴趣及时间的可能,可以表演数次,让更多学生参与,体验新疆地区载歌载舞的风格。) 11.小结:音乐与舞蹈一体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 12.结合本地区舞曲跳一跳、唱一唱,进行相互交流。
三、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期情况,下课。
第三课 家乡美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一、学唱《杨柳青》(江苏)、《大雁湖》(内蒙古)从演唱上述两首民歌中,了解北南两地民歌音调的风格,以及改编其拍号后所创造的另一种情趣,从而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学习内容
学唱《杨柳青》(江苏)、《大雁湖》(内蒙古)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讲解:民歌往往用当地的地方语言来演唱更为亲切动听,因为民歌就是当地人民的口头音乐创作。《杨柳青》是江苏一带流传很广的民间小调,它里面的衬词就是当地的地方方言。歌曲表达了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
二、学习歌曲《杨柳青》
1、欣赏《杨柳青》的演唱。
设问:我们班上是否有江苏人。你听到过这首民歌吗?你能哼唱吗?
2、轻轻地跟着录音哼唱一次。
先把词单独练习念几遍,然后再跟录音哼唱。
3、学唱曲调:
(1)可以分句学唱,但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2)设问:曲调由哪几个音构成?(1 2 3 4 5 6) (3)第二乐句、第三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要唱好。
(4)设问:曲调中出现几次“xx xo”?在出现“xx xo”时,可以按节奏轻轻拍手。 (5)完整地、欢快地唱全曲。
4、学唱歌词:
(1)朗读歌词。按节奏读歌词,尤其是衬词要读得流畅。 (2)把歌词填入曲调后歌唱,注意情绪与速度。
(3)如班上有江苏的学生,请他教大家方言,然后用方言演唱。
5、表演歌曲:
(1)在“ xx xo”处,两人用竖笛轻轻相碰三下,也可用木质的打击乐器打击三下。(2)选择打击乐器,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6、小结:江苏风格的民歌,江苏人民唱自己家乡的歌。
二、学唱《大雁湖》
1.直接切入:《杨柳青》是江南地区的民歌。现在我们要学北方内蒙古地区的民歌《大雁湖》,由于南北地区的不同,民歌风格也完全相同,2.欣赏《大雁湖》范唱。
设问:你能听出南北民歌的不同的风格吗? (南方曲调较平稳,北方曲调多大跳,……)
3.朗读歌词,熟悉歌曲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西北的热爱。如果有内蒙古的学生请他谈谈家乡风光。
4.跟随录音哼唱歌曲数次,个别句子练唱。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4小节一句)。
5.在歌曲基本会唱的基础上学唱曲调(因为该歌的大量的切分节奏,学生不易掌握)。在学曲调时,拟用点谱法,学生跟着教师的指挥棒(教棒)点谱学唱。能唱准即可(为以后学习切分节奏作感性铺垫)。 6.把2/4拍改编成3/4拍:
(1)各组讨论自编,也可自由结合自编。
(2)交流自己的改编创作,选出一、二首改编较流畅的曲调,把歌词填入。 (3)按顺序唱歌。
7.小结:把民歌作改编创作,又是另一种乐趣。
三、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情况,下课。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一、从聆听《北京是故乡》(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海南)中,感受祖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 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二、从聆听上述作品中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学习内容
1、聆听《北京是故乡》(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海南)
2、掌握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杨柳青》、《大雁湖》 跟伴奏带演唱。
二、聆听《故乡是北京》
1.歌曲的体裁导入:歌曲的种类很多,有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少儿歌曲……现在请你听这首是属哪一类?——欣赏《故乡是北京》——戏歌。
它是以戏曲的素材写成的歌,听起来别有风味。 2.再听一遍:作品与本课主题的联系。
设问:为什么主人翁到过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歌曲是怎样表达对家乡的爱?
(从演唱的体裁“戏歌”及其歌词内容上对家乡的赞美,来表达对故乡的情。) 3.复听歌曲:请大家从演唱的形式来品味作品的意境。
设问:歌曲演唱的形式?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独唱——女高音独唱;女高音独唱更显得亲切,在歌曲中有许多拖腔,用独唱形式能很细腻地表达出来。更好地表达主人翁对家乡的情谊)。 4.小结:在外乡的游子,最爱的还是自己的故乡。
二、聆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1.演唱形式导入:同样是独唱,不同性别有不同声部的独唱,表现人民战士爱家乡爱哨所,男声的阳刚之气更为有劲,尤其是男高音明亮而富有穿透力、更显英雄气概。
2.欣赏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感受男高音阳刚之声所表现的战士风貌。3.复听歌曲,细致品味: (1)歌曲的内容。
设问:为什么爱五指山,爱万泉河? (2)歌曲的表现力。
设问:各段速度、力度、情绪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师生讨论,边讨论边听有关片段或教师范唱片段。
5.聆听歌曲。完整、全面地欣赏歌曲,激发学生学习革命战士的豪情壮志,爱家乡保江山。 6.小结:独唱的表现形式及其表现力。独唱
童声:童高音、童低音。 女声: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男声: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
7、请在课后,学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把它抄下来,下次我们大家来交流,也是各地音乐文化的大汇展。
三、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下课。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一、从聆听《北京是故乡》(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海南)、《东方明珠》 中,感受祖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 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二、从聆听上述作品中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学习内容
聆听《东方明珠》
小小音乐会:唱唱自己的家乡美 教学过程
一、聆听《东方明珠》导入
地方标志性建筑导入:上海在改革开放的90年代,位于浦东陆家咀建造了一标志性建筑--电视塔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特征?(由11个大小不等的球体组成,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2.大家看着教材上的歌调,欣赏一遍录音。 设问:歌曲的情绪怎样?(深情、浪漫)
3.再聆听一次。全曲在演唱形式上是怎样处理的? (可以用笔在教材的歌词上标出,独、合……)
4.请大家谈谈:哪句是独唱(哪个声部)?哪句是合唱?合唱有没有区别?
师生讨论。(先是合唱、然后是女声独唱,中间还有女声伴唱。合唱形式有一种是女声合唱,另一种是男女声的混声合唱。)
5.再聆听一次,进一步体验这些演唱形式,以及速度的变化与歌曲的情绪表达有什么关系?这需要静静地听、深深地思考。 6.请大家发表见解。 7.合着歌声即兴表演。
8.小结:对东方明珠的赞颂,不仅是一个人、一群人,是全国人民、男女老少对家乡、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二、编创练习
选择恰当的音,作为结束音练习
1.这是继上两节课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对乐段的结束音感(调式)。 2.反复咏唱曲调,尝试结束音填入最有结束停顿感的就是这个音。 3.教师切忌从理解上去讲解。 4.学生自己咏唱找出合适的结束音。
第一谱例的结束音以“ 5 ”为宜。 第二谱例的结束音以“ 1 1 ”为宜
三、小小音乐会
学生自告奋勇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大家来交流,也是各地音乐文化的大汇展。
四、下课。
第四课 水上的歌(三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一、聆听《船歌》、《水上音乐》、《划龙船》,表演《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五首作品,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二、学习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的《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三、欣赏《划龙船》,了解齐唱形式,并有感而发创作反映其他劳动的表演形式。学习内容
学习演唱曲《小螺号》;聆听《划龙船》 教学过程
一、学习表演《小螺号》
情景导入:也许大家没有海边打渔人家的生活经历,但是我们可以从影视的画面中,书本的描述中想像渔村的孩子们就地取材,吹奏小螺号的情景。
1、欣赏范唱。
设问:歌曲的“景”是怎样描绘的,歌曲中的“情”是怎样表达的?
2、学唱歌曲:
(1)曲调的学习可分为两部分,先学唱第一部分四句,关键是第一乐句4小节,因此这4小节一定要准确无误,在四句都能流畅地唱好后,再加上滑音记号,讲解上滑音唱法。讲解:音乐知识:上滑音、波音记号
1.上滑音记号记于音符右方(如3)表示从该音起音调向上滑,没有固定落音。 2.波音记号记于音符上方如唱作。
(2)在第二部分曲调中,由于长音的时值是三拍半,如何唱准?最好的办法是用指挥划拍,因一个完整的二拍指挥是1小节,这样既控制三拍半的时值,又有乐感。下策是数拍数一二、一二,缺乏音乐性。同样在四句12小节能完整地唱好的基础后,再加上波音记号,讲解波音记号的唱法。
(3)填上歌词唱歌。注意前后两个乐段的对比。唱好上滑音及波音,使歌曲更有风格、特色。
3、表演歌曲。
表演可采用多种形式,集体(齐唱、领唱)要显示群体合作,个人(独唱、领唱)要发挥个性特长。总之要表现渔家儿童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聆听《划龙船》
1.民间风格导入。
设问: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端午节)
在这一节日许多地方有赛龙船的民间风俗,你见过吗?这一节日是为了纪念哪一位爱国诗人?(屈原) 2.讨论:赛龙船时,船上这么多人怎样才能划得动作一致、整齐?我们来实践两种形式比较一下,哪种更有利于调剂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使动作划一?A.口令;B.演唱号子(教师范唱《划龙船》) 3.初听《划龙船》。
设问: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征?
讲解:上节课讲了独唱与合唱。这首歌是领唱与齐唱。什么叫齐唱?(许多人唱同一曲调)请看教材上的图解。
声乐演唱形式介绍——齐唱 1.图解:
(1)几个脸部。表示有两个以上的人都在同时唱歌。 (2)图形谱。表示同一曲调。 2.问题研究:比较研究。
(1)齐唱与独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2)齐唱与合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划龙船》是一首劳动号子,这种体裁的歌曲往往是“一领众合”,能统一节奏、齐心协力参与劳动,提高劳动效益。
4.复听《划龙船》。合着歌曲做划船动作,在齐唱衬词处合着音乐用打击乐器加强其气氛。注意动作的统一、整齐。
5.分组讨论设计表演,每组要选出一位“指挥”担任“领唱”。 6.表演展示。各组出一位评委委员组成评委会。 合着音乐,各组同时表演,评委打分。
(评分标准:气氛紧张热烈,精神面貌奋发向上,动作整齐。) 7.评委点评,宣布评比结果。
8.分组设计自选(自定)劳动项目,编创节奏及号子。 9.展示表演,评委点评亮分。 10.小结:中国民间“水上的歌”。
三、教师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一、聆听《船歌》、《水上音乐》、《划龙船》,表演《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五首作品,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二、欣赏二重唱《船歌》,了解二重唱形式及曲调波浪形进行的走向知识。学习内容
聆听《水上音乐》、《船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螺号》 跟伴奏带演唱
二、聆听《水上音乐》
1.作品创作背景介绍导入。
18世纪早期当时英王乔治一世举行庆典,大型游艇在伦敦泰晤士河上游览,宫廷乐队船为其奏乐助兴。亨德尔为其写的《水上音乐》。
2.初听主题音乐,感受乐曲的富丽豪华情景。
设问: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受?请联系乐曲的创作背景,想像是怎样的一种场面? 3.板书主题音乐曲调(将3/2改为3/4)跟琴哼唱谱例。 (放慢速度其效果是一样的。) 4.欣赏乐曲第一部分的音乐。
设问:这一主题曲调出现了几次。它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名称?用乐器演奏的姿势来表示。 (教师可用教材中的乐器图作提示:弦乐,圆号,小号。) 5.聆听全曲。
设问:当第一部分的音乐再次出现时请举手,请分析乐曲分为几部分?
三、聆听《船歌》 教学基本要求
1.音乐形象导入:听乐曲引子部分。
设问:这音乐片段给你什么感受,你想像这是怎样的形象?
2.揭题:介绍《船歌》是歌剧主题歌。在音乐会上听到是经改编的管弦乐曲,顺带介绍体裁(详见教材分析)。
3.欣赏管弦乐《船歌》。
设问:你有没有好像坐在船上的感觉?为什么?
4.唱一唱教材上的主题①,并画出图形谱后半部分。讲解波浪形进行。 设问:从图形谱旋律线条的行进,我们给它取个名。我们学习上行、下行……
5.从主题①旋律波浪形进行分析,现在我们就回答上一个问题的“为什么”,即为什么好像有坐在船上的感觉。
6.复听管弦乐《船歌》,身体可随音乐的起伏大小作摇晃,犹如人在船上的情景。
7.这首作品的原作是女声二重唱,听听二重唱的演唱形式——欣赏二重唱《船歌》。(由于该歌主要是描绘爱情的情节,在教学时不必讲内容,主要是介绍一下二重唱的演唱形式。)8.二重唱演唱形式图解:两个男生脸部代表两个人,两个图形谱表示两个曲调同时行进,结合为一体。
9.小结:这两部作品是外国音乐家表现的“水上的歌”。
四、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下课。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一、聆听《船歌》、《水上音乐》、《划龙船》,表演《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五首作品,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二、唱好少儿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三、作曲调填空创作练习,并自编歌名与歌词。 学习内容
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创作练习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螺号》 跟伴奏带演唱
二、学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1.时代歌声导入:今天要学唱的是一首唱了半个世纪的经典少儿歌曲,这首歌你们的爸爸、妈妈都
唱过,也许都会唱,学会后可以去与他们一起合唱。 2.聆听《让我们荡起双桨》范唱。 设问:你听过这首歌吗?你能哼唱吗?
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它是影片《祖国的花朵》插曲,作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一首优秀的二声部童声合唱歌曲,曾获1980年第二次少年歌曲评选一等奖,至今仍传唱不衰。
3.再次聆听歌曲。
要求学生跟录音,看着歌曲哼唱。对歌曲整体有一个较深刻的印象。 4.学唱曲调:
往往稍有印象的老歌,唱的准确性较差,所以为了学好这首经典的少儿歌曲要认真学好曲调。 (1)用2/4拍的指挥划拍法来唱准曲调的节奏,重点是弱起节奏、后半拍起唱等。开始时应放慢速度,在准确、稳速的基础上再提速。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及分句处的换气。(2)学唱可分两个部分,分开学习,先齐唱部分,后合唱。必需在一部分准确、流畅的前提下,才能进入下一部分。可分小组学习,以自学为主,指导为辅。
(3)注意曲调进行的走向与声音的力度强弱成正比例,使声音有起伏,更形象地表达“荡”的情景。 (4)二声部合唱,要告诉学生做到唱自己声部听另一声部曲调,要取得声音的协调和谐。在曲调和谐的基础上用“呣”音的发声唱,进一步取得和谐的效果。 5.学唱歌曲:
(1)在曲调准确、流畅的基础上,填入歌词歌唱。 (2)课堂上重点唱好第一段歌词。
(3)边学唱、边听录音范唱,要求能背唱第一段歌词。 (4)深入其境,有想像、联想的,有感情的演唱、处理歌曲。 6.自编伴奏表演歌曲。
三、创作歌曲的练习
1.完成二首短曲的曲调填充创作。
2.从现有的素材来分析应该是大调式或宫调式,但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先给以限制,而是应该让其发挥,适时指点,指导也从感性、曲调通顺出发,而不从理性的调式上去分析。 3.根据曲调的意境及分句长短创作相应歌词,试唱——修改——试唱。
4.学生以个人创作为主,相互交流为辅。教师以鼓励学生的热情为主,适当点拨为辅。重在参与,强化过程,淡化结果。
5.全班交流展示,教师点评。
四、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下课
第五课 童年的回忆 教 学 目 标
1.从外国音乐作品《彼得与狼》、《白桦林好地方》、《红蜻蜓》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并回忆自己童年唱过的歌,进行相互交流。
2.聆听《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件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讲出故事情节并进行表演。 3.表演《白桦林好地方》(包括伴奏),并编创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唱一唱,用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演唱《红蜻蜓》。
4.初步(非理性)选择结束音填入句尾,感受乐段的终止式。再次做好曲调接龙的创作活动。
第一课时 教 学 内 容
聆听《彼得与狼》 教学基本要求
1.该作品采用朗诵和音乐交替进行的方式,并以富有童话色彩的故事性节展开,所以吸引学生聆听是
不成问题的。但该作品演奏的时间较长。达20多分钟,因此复听一次,在一节课内是有困难的,所以在一节课内只能听一遍。
2.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内容,要求大家仔细听音乐,并提出以下要求: (1)看着教材上的图,仔细听,什么乐器代表哪一角色,用线连接起来。
(2)每人准备一张纸,边听音乐边画出童话音乐的过程图。这样以便听完后自己讲故事、做表演。 (3)在听的过程中,允许学生用动作相互交谈,但不能发出声音,以免影响他人聆听。同样也要求教师不要插话,也只能用动作与学生交流。
3.听完后,组成七人一组(宜学生自由组合),并各自担任其中一角色,听音乐片段做即兴表演。 4.插放其中一片段,如最后彼得用绳套把狼套住→结束,学生根据音乐的情节发展,七人一组作即兴表演(或讲故事)。
5.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含时间及学生情绪),可适当调控次数及形式。 6.小结:了解苏联儿童的童话故事及各类西洋乐器的音色。
第二课时 表演《白桦林好地方》 教学基本要求 1.回忆导入
设问:你能回忆你童年最有印象的某一地方的景色吗?例如我曾去过上海外滩,对那里的黄浦江景色留下深刻的印象。
2.师生讨论。(为最后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创作作铺垫)
3.欣赏加拿大民歌《白桦林好地方》范唱。这是作者对自己家乡“白桦林”的赞美。 设问:歌中唱出哪些赞美的调句? 4.学唱曲调:
(a)关于拍号。歌谱的拍号为2/2拍,在教学时,原则上不必讲解该拍号,教师可简单一笔带过,要求学生按4/4拍号来学唱歌谱即可,并用4/4拍指挥图式来学唱。 (b)教师范唱曲调。要求学生找出曲调中相同或相似乐句(或乐节)。 (c)学生自学曲调。用4/4拍指挥图式。 5.学唱歌曲。重点唱好第一段歌词。 6.表演歌曲:
(1)用力度记号表演歌曲的意境,即开始用“f”,表达对家乡的歌颂和自豪感。在最后7小节的尾声衬词处力度渐弱,表现渐渐远去的脚步声。
(2)配器伴奏烘托情绪。首先是用旋律乐句演奏伴奏声部(该旋律乐器根据班级实际,可以用口风琴,也可以用竖笛或其他旋律乐器),这需要单独练习。其次是打击乐器四个声部。每一声部基本为固定节奏型。但要注意四个声部的配合协作。
(3)完整地表演歌曲;唱歌与奏乐。唱歌的人数要大于伴奏人数,其比例是4∶1左右。可交换进行,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体验整体表演的效果。 7.创作歌词。
每人(或小组)创作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填入并进行试唱。如上海的学生可创作“黄浦江好地方”:黄浦江好地方,上海人的家乡。那里有大轮船自由游荡,两岸的大好风光我将要再回还。
第三课时 表演《红蜻蜓》 教学基本要求 1.成语导入。
设问:“触景生情”这句成语怎样解释? 2.聆听歌曲《红蜻蜓》范唱。
设问: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童年的回忆)
3.再听一遍。要求用指挥图式划拍,判断歌曲是几拍子?有几个声部? 4.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学唱二声部曲调:
(1)教师分别范唱、范奏二声部曲调。学生用指挥图式边划边轻轻哼唱各自曲调。 (2)二声部学生各自自学曲调(坚持用指挥图式)。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唱稳、唱准。(3)各声部自学成果反馈,教师适时指导、纠正。 (4)用“呣”唱二声部合唱,相互倾听效果。 5.学唱歌曲:
(1)在“呣”的基础上唱歌词。为了打好二声部的基础,可以是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唱“呣”,这样交换一、二次,既能使该声部唱得很流畅熟练,又能从中获得二声部的效果。
(2)完整地唱好第一段歌词,二声部注意和谐。 6.表演歌曲: (1)复习力度记号。
(2)按歌曲标的力度记号来演唱。
(3)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还有没有其他处理方法? (4)有感情地回忆当年的童年情景,触景生情地表演。
7.拓展:回忆起童年时唱过的歌曲,填上歌名并唱一唱,互相交流,共同回忆童年的好时光。选择结束音的练习
1.乐曲的结束音表示该乐曲的终止,因此,结束音一般地讲是稳定音,即主音。
2.教材中的二首短曲选择“”还是“1”,两取一。为此我们可以在流畅的唱好曲调的基础上,试用“”或“1”,哪一个音有结束感就是该音。也就是从实践中试唱来选择,是非理性的。对四年级的学生不必讲调式的理论。这样试的结果,第一首的结束音是“1”,第二音的结束音“”。曲调接龙练习 1.像以前做的接龙游戏那样,头尾的音相接。节奏可以按自已的创作变化。
2.注意按速度有序地进行,不要中间断裂脱档。凡接不上、接错音、断裂脱档者为败,看最后胜者是谁?
第六课 风景如画 教 学 目 标
1.音乐对大自然的描绘可谓美不胜收,它把人们引入丰富的想象之中。我们能从《森林的歌声》、《荫中鸟》的乐曲声中听辨各种小动物、各种鸟鸣叫声等,以体验这种描绘功能,从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并尝试一下用各种表现方法与手段,描绘以郊游为内容的自由命题音乐编创活动。 2.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顺序,提高音乐记忆力。
3.在演唱《小溪流水响叮咚》、《茨黎花》时尽情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及其借景抒情表达对祖国、对党的热爱。在学唱《茨黎花》的过程中,掌握附点二分音符的时值。4.继续进行选择结束音的练习和竖笛吹奏练习。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森林的歌声》 教学基本要求 1.标题导入。
设问:森林的歌声来自哪里? 是孩子们的歌声?还是什么歌声? 请你想像一下?
2.要知道答案,请听器乐合奏《森林的歌声》。
3.讨论:有多少动物在歌唱?有几种主奏乐器?试试你的耳朵灵敏度。4.复听《森林的歌声》。
要求:看着教材中的三段谱例,①、②、③把乐曲的结构按顺序排列记录下来。 5.交流听后的感受。
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环保意识,保护森林资源。
6.试试我们也来创作自己的“森林音乐”,可以自由结合制作音响,表现风景如画的大森林。
第二课时 聆听《荫中鸟》 教学基本要求 1.音响直接导入。
欣赏《荫中鸟》中间部分的片断(各种鸟鸣声的片断),以激发听全曲的欲望。 设问:你听到什么动物鸣叫声?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揭题:笛子独奏《荫中鸟》。
这是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歌颂,对生活热爱之情。
3.聆听《荫中鸟》。要求听完后,说说你的想象及乐曲所描绘的画面。你听到多少种鸟在鸣叫?你能模仿吗?
4.设问:你回忆一下,还听过哪首乐曲中出现过鸟鸣的形象? [三年级(上)《空山鸟语》,三年级(下)《森林中的杜鹃》……]
小结:森林是大自然的资源,有森林就有各种动物。我们要保护森林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爱护大自然就是爱护地球,也是为了人类生存、爱护自己。表演《小溪流水响叮咚》 教学基本要求
1.联想导入:我们每年春游、秋游,或假期随父母去旅游,在田野、山谷一定见到小溪流水,尤其是山谷中的小溪流水。你联想一下他们的歌声,请你模仿一下:
2.朗读《小溪流水响叮咚》歌词,要有感情、有诗意。以拟人化的第一人称角色来朗诵。
3.根据歌词词意,画一幅简笔图,几笔勾画,这幅图要有意境。有兴趣的下课再加工。(学生在作画时,教师播放歌曲录音二~三次,并巡视学生的作画,挑选优秀的作品。)
4.展示一、二幅优秀的画,并由作者(学生)自己讲解作品,尤其是借景抒情对人民对祖国的一片爱心。
5.歌曲范唱(学生在作画时听过几次,已基本熟悉)。 6.学唱歌曲:
(1)用2/4拍指挥图式学唱曲调。学唱时在教师指导下,可分为两部分学唱,先学唱第一乐段,其中第11小节可以改为“”,这样就避开切分奏(切分节奏在五年级学,因此在这里不必讲)。第二乐段的学唱,注意弱起,用指挥图式学唱,就能迎刃而解。在学唱曲调时,教师要随时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画面构图有意境地、有想像地唱曲调,句段分明,形象鲜明。(2)在曲调熟练、有感情唱好的基础上,填上歌词。要求吐字清楚带有表情,是发自内心的歌唱。 7.表演歌曲。
有层次地为歌曲选择打击乐器并编配伴奏型。以烘托优美抒情的情绪,描绘风景如画的意境及借景抒发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戴之情。选择结束音填入曲调
1.分别先将两曲调识谱,唱连贯流畅,并自然地分别将“”或“1”作为结束音填入试唱。从感觉上你认为哪音更通顺有结束感。适时教师可示范启发。 2.第一曲是《三套车》片段,结束为“” 第二曲是《雪绒花》片段,结束音为“1”。
第三课时
表演《茨黎花》 教学基本要求 1.民歌音调导入:
这一曲调从风格上听是少数民族的民歌音调。我可以告诉大家这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布依族的民歌音调。
2.欣赏歌曲《茨黎花》范唱。 设问:“茨黎花’的红色象征什么? 3.学唱曲调:
(1)范唱曲调:要求学生听教师范唱,每人边听边用3/4指挥图式打拍。 (2)讲解附点二分音符。
设问:二分音符的形状?附点在音符中的作用?附点四分音符的形状与时值?从以上三个问题复习中引入讲解附点二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的形状X-•,在简谱中习惯都用X--来表示。 (3)教师范唱歌曲前8小节,学生看谱并划3/4指挥图式,找出附点二分音符。 (4)学生用指挥图式划拍,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前8小节,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5)教师范唱歌曲后8小节并要求学生自学。 (6)完整地流畅地唱全曲。
4.学唱歌曲。注意一字多音的连贯流畅。
5.借景抒情,深情地演唱《茨黎花》表达布依人对党的一片赤诚之心。 自由命题创作活动 教学基本要求
1.以本单元四首作品为例,或作为素材进行创作。 (可截取其中的某一部分作为创作中的片断。)
2.效游中有许多活动可以作为题目命题。命题不宜太大。教材中的例子有鸟叫声、哨子声、脚步声、口令声组成。命题为《效游路上》或《出发》等。
3.可以运用打击乐器、中西乐器及自制的非正规乐器以及录音设备,计算机软件,下载网络中的音响等进行创作。
4.可以以小组形式,也可以几个同学自由组合进行设计创作。总之不论形式,手段,放开你的想像进行创作,去表现你的意图与设想。
5.空白的方框供你在创作中画图谱,不够自己添纸。 6.教师主动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积极鼓励并给予指导。 7.交流展示,集体评价。
第四课时 竖笛吹奏训练
1.复习《蒙古小夜曲》、《春游去》。 2.学习“Ⅰ”的吹奏指法。
3.学吹练习曲(二)(见教材二),熟悉“5 4 3 2 1”五音。 4.吹奏音阶“ ”。
5.吹奏二声部练习曲:吹长音。注意平稳持续、二声部和谐。6.吹奏《康定情歌》: (1)教师示范吹奏《康定情歌》。 (2)吹奏“2 4 5 6 ”六音。
(3)在教师指导下先学吹十小节(注意“ ”不必讲切分节奏,仅从音符的时值长短吹准即可)。 (4)学生自学全曲。
(5)有感情地吹奏《康定情歌》。 7.吹奏《牧羊女》:
(1)教师示范吹奏《牧羊女》二个声部。
(2)学生自愿结合为二组(教师适当调整人员),分别自学Ⅰ或Ⅱ。(3)Ⅰ、Ⅱ声部各自展示自学成果,教师给予鼓励并指出问题加以纠正。
(4)表演《牧羊女》一部分唱,一部分吹奏,一部分表演。三合一表演并进行交换。
第七课 校园里 教学目标
1.本单元汇编了一组校园音乐文化的故事:有师生情的《冬夜静悄悄》;有教室里的《打字机》声声;有操场上的《运动员进行曲》;有描绘校园美景的《校园多美好》。这些音乐能激发我们联想起可爱的校园生活,热爱我们的校园。
2.在欣赏《运动员进行曲》过程中,边听边作队列队形变化,以表现运动员们朝气蓬勃的形象;在欣赏《打字机》时,能准确同步与打字机声配音响,以锻炼对声音的敏锐反应。3.唱好《冬夜静悄悄》的二声部合唱,以表达学生们对老师的一片深情。尝试为《校园多美好》编配伴奏,使其气氛更为热烈。
4.试唱各乐句的练习,并把它们排列成通顺的乐段,非理性感受乐段旋法。
第一课时 教 学 内 容
聆听《运动员进行曲》 教学基本要求
1.设问:在开运动会时,运动员入场式播放哪一首乐曲?我们每天做广播操在排队进入操场时播放什么乐曲?
2.欣赏一首合唱曲,请听听这首合唱曲,你熟悉吗?——初听《运动员进行曲》(合唱)。3.讨论:
(1)在运动场上听到的乐曲是什么演奏形式?
(2)合唱与铜管乐各有什么特征?同一曲调两种表现形式你的感受是一样的吗? 4.聆听《运动员进行曲》。
要求细致地听各声部是怎样表现的?旋律部分与伴奏部分各有哪些声部承担?(如果记不住可以边听边用纸与笔作些图形记录。) 5.讨论合唱曲的结构。
6.根据音乐的结构,各组讨论设计队列队形的变化。 7.在音乐声中各组队列队形展示。
8.完成课本上的作业。用线连线、体裁与情绪“进行曲→雄壮有力”,初步了解三种体裁的基本风格特征。
看图,联想其他表现校园活动的音乐
1.教材插图中有四幅画,这四幅画都有相关音乐: (1)升旗——《国歌》,
(2)广播操——《广播体操音乐》 (3)眼保健操——《眼保健操音乐》 (4)课间——歌曲《哦!十分钟》 设问:谁能哼唱几句?
2.还有哪些音乐能使你联想起校园生活?
例:《队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乒乓变奏曲》、《荡秋千》…… 3.小结:校园的生活是多么丰富多彩。
第二课时
聆听《打字机》 教学基本要求
1.实物导入:教师准备一台打字机出示(学校里外语教师一般都有外文打字机),介绍给学生:这是一台外文打字机。让学生试打一行到发出“叮”声。 2.欣赏《打字机》(管弦乐)。 设问:
(1)在乐曲的伴奏声部中,你听到什么音响声?(打字机击键声、铃声、倒机声。) (2)乐曲分几部分组成?教材中的图形谱是第几段的曲调?
请你看图形谱跟着音乐唱一唱,乐曲给你什么感受?(ABA三部分组成) 3.议论问题(可以复听其中片段)。 4.介绍作品创作的背景(请见教材分析)。
5.复听乐曲。要求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找出铃声“叮”出现的规律,并用拍手或其他音响与音乐中的“叮”同步打出,要准确而整齐。 表演《校园多美好》 教学基本要求
1.谈话导入:在众多的校园歌曲中,已故作曲家施光南创作的《校园多美好》颇受师生欢迎,它营造了当今校园的朝气蓬勃的气氛是校园流行歌曲中的上品,非常切合本课课题。2.欣赏歌曲范唱。
设问:歌曲的情绪怎样?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 3.学唱前8小节:
(1)提示:曲调的节奏较密集,十六分音符频频出现,时而在前半拍,时而在后半拍,在读谱时要认真细致。
(2)教师放慢速度范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学生随教师速度用4/4拍指挥图式看谱划拍。(波音与倚音暂时不唱,在较流畅地唱好曲调时再加入。)
(3)全班分为四小组,每组自学2小节曲调,在学好应该自学的2小节前提下,鼓励超额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4)四个小组按曲调顺序接唱。超额学好的可随其他组一起唱。教师及时纠正不准确处。(5)按原速流畅地轻快地唱好前8小节曲调。
4.在教师指导下,用点谱法学唱后8小节曲调。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5.完整地、流畅地、轻快地唱好全曲并填入歌词。注意一字一音,吐字清楚,口腔不要开得太大。 6.讨论歌曲处理。 设问:
(1)歌词是否仅仅是描绘校园的美景? (2)歌曲的高潮在哪里?
(3)最后一句“待到明朝百花吐艳,风光更妖娆。”的含义是什么? 7.有感情地、朝气蓬勃地,用稍快的速度演唱歌曲。
8.表演歌曲。配上打击乐(按教材要求),尝试在何处加入铃鼓,使歌曲的气氛更为热烈。如学生中有跳舞特长的,可编集体舞,跳唱结合,边唱、边跳、边奏,把校图生活表演得淋漓尽致,把课堂气氛也推向高潮。
第三课时 表演《冬夜静悄悄》 教学基本要求
1.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师生情也是其中之一。
山村学校的老师夜里家访,给我们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师生情。——请听《冬夜静悄悄》。2.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你想像当时是怎样的情景?
3.再欣赏一次范唱。请大家看着歌谱,注意每句的开始有什么规律?(第一乐段是弱起,第二乐段是强起。)
4.学唱第一乐段: (1)教师范唱曲调。
设问:这一乐段由四句组成,在节奏上有什么规律: (2)拍打节奏。
(3)轻轻地边拍打节奏、边哼唱曲调(或一组学生哼唱,一组学生拍打节奏,然后交换进行)。 (4)连贯地、深情地唱第一乐段曲调,并填上歌词。 5.学唱第二乐段:
(1)该段曲调从单一声部来看并不难,很多小节均呈模进或重复,难是难在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 (2)采用前几课的二声部训练方法: a.平行三度的音阶训练
b.分二个声部自学各自的声部曲调。
c.合成时,要求轻声能相互倾听,把自己的声音融合在其中。 d.用“呣”过渡,在和谐的前提下填入歌词。 6.深情地朗诵歌词。
7.有意境地、深情地表演歌曲,表达师生之间的友情。把乐句排列成通顺的乐段练习 1.流畅的、准确地将四句乐谱唱熟。 2.第一句是已规定的起句。 3.通过试唱,判断有结束感的尾句。
4.中间的二句通过分别排列试唱,判断通顺的乐段。 5.一般情况下应该是:
第八课 理 想
教学目标
1.长大后希望成为怎样的人?是我们四年级学生大家都应思考的问题——理想。本单元的四首音乐作品为你提供了几个侧面:有科技类《种太阳》;有航运类《小纸船的梦》,有教师类《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以及各行各业的英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他们为祖国,为“四化”流汗,是我们的榜样!你的理想是什么? 2.演唱《种太阳》,并进行编创表演,从该曲调学唱过程中,学习曲调的重复与相似部分,为进一步学习重复与模进手法作铺垫。
3.在学唱《小纸船的梦》中,顺带学习变音记号——降记号,并在唱结尾句“”曲调实践中把它唱准,以加强音乐的色彩变化,营造梦境的氛围。
4.从聆听的二首歌曲中,进一步巩固演唱形式分类的知识;听辨“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乐句重复次数,并画图形谱。
第一课时 教 学 内 容
聆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教学基本要求
1.教师的职业对学生来讲,既神气又神秘,因此有很多学生把当一名教师作为自己的理想。女声独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就是赞美人民教师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和托起了一代新人的社会责任感。 2.欣赏女声独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设问: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与情感?歌曲表现为什么采用女声独唱?(细腻、亲切)
3.复听:要求能记住歌曲标题“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曲调,并能模唱。用图形谱把它记录下来。
4.讲解:歌曲的音调富有民族风格,采用山东琴书的音调为素材,创作而成,旋律乡土气息浓郁。 5.用投影机打出歌谱,学生随着录音轻声跟唱。聆听《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教学基本要求
1.我们即将完成小学四年级的学习,如果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将是怎样的你和我? 2.欣赏《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用投影机打出歌谱。 设问:歌曲的内容与情绪是怎样的? 3.复听歌曲,跟录音轻声哼唱。
歌曲提出了三个问题,美妙的春光属于谁?创造这奇迹要靠谁?举杯赞美谁,光荣属于谁? 4.师生讨论。
5.长大后,你希望成为怎样的人? 用诗、歌、画、舞来表达。
6.小结:美好理想必需通过自己的努力奋进,才能实现。
第二课时 表演《种太阳》 教学基本要求 1.自然知识导人。
设问:在宇宙的星球中,有几个地球、太阳、月亮?回答是肯定的只有一个。为什么有白天、黑夜;有冬天、夏天?地球的两端北极与南极终年冰雪不化?如果按生物自然的规律,种什么收什么,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么能否设想播种一颗太阳,能结出许多太阳来呢? 2.欣赏《种太阳》范唱。
设问:种出来的太阳,派什么用处?
“种太阳”是孩子们的什么想法?歌曲的含义是什么?
3.师生初步讨论歌曲的内容,适时还可以听范唱片段,以初步理解词义。 4.学唱曲调:
(1)听辨曲调中相同部分。
教师范唱第一乐段(第17小节)曲调,要求学生听出哪一部分(乐节)是相同的,出现几次,并唱出这一部分。
(2)学唱第一乐句。师生共同用4/4拍指挥图式划拍。板书该乐句,师生接唱,学生唱前2小节,教师接后2小节。 即(学生)(老师)交换接唱(后2小节切分节奏不必讲解,让学生在听教师接唱中模仿)。 (3)学唱第二乐句。
在第一乐句的下方,对齐板书第二乐句:
画出前2小节的图形:
引导学生了解相似模仿,并进行视谱唱准。4)在唱好第一、二乐句的基础上,自学第三、四乐句。 (5)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6)完整地、流畅地、富有天真童心地演唱曲调。 5.学唱歌曲:
(1)朗诵歌词,并进行初步学唱歌曲。
(2)分析讨论歌词的大胆理想,以及这种积极探索大自然的精神。设问:种太阳的目标在第二乐段中已阐明,你是怎样理解“世界每一个角落都会变得温暖又明亮”。 (3)以纯朴地情感演唱歌曲《种太阳》。
6.表演歌曲:
(1)根据对歌曲理解,分组设计、编排表演唱。形式不拘,各组可充分发挥各组学生的想像及特长,如独唱与伴舞;小组表演唱,小品表演等等。 (2)各组展示交流,集体点评。
7.小结:有理想是“四有”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课时 表演《小纸船的梦》 教学基本要求 1.基本训练:
以上两条练习均用慢速或中速,要求二声部和谐、均衡。注意 XX X0 0X 节奏。
2.理想谈话导入:长大后当一名船长,走遍全世界,这也许是很多人的理想;我们班上有那么一位小朋友,为了长大当上一名船长,他折小纸船,希望小纸船变成大船……请听范唱《小纸船的梦》。 设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由几部分组成?是几拍子的歌曲?速度怎样? 3.先学合唱部分:
(1)教师分别范唱二个声部的曲调。
(2)学生分声部自学。用3/4拍指挥图比划拍视唱。 (3)分声部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4)二声部合成,并填上歌词。注意声音的和谐。 4.再学唱第一乐段。教师重点指导第四乐句的曲调:
这四句的节奏与音准都较难,尤其是七度大跳音程,教师可适当用琴带一下,帮助学生唱准,其他三乐句可让学生自学。
5.全曲合成,并填上第一段歌词。 6.讲解变化音降记号:
(1)复习升记号:演唱上学期第六课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复习音名与变音记号(详见第七册第六课)。
(2)出示降记号:听辨《小纸船的梦》前奏:
板书“”,并在键盘图上指出这三个音的位置。如有口风琴,可利用口风琴的键盘找到1=F(调)中的“”,并吹奏感受其音高。
(3)完成课本上的听辨练习。 (4)唱好歌曲中的结束句。感受和声音程的变化效果。
7.完整地唱全歌。要充满向往的神情演唱。 8.表演歌曲:
(1)伴奏练习。重点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使用有固定音高的旋律乐器按谱练习。 (2)演出形式上可采用领唱与合唱。要注意伴奏声部的音量不能太大,要突出歌唱的声部,处理好唱与伴奏的关系。
(3)完整地、有感情地表演歌曲,抒发第一人称“我”的理想。
第五篇:冀教版小学英语第8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英语第8册教案(1-10课)
Book8 Lesson 1: Ping-pong and Basketball
教材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课以运动话题引入,主要学习几种运动的名称,并能表达自己的运动方面的喜好。本课生动有趣,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分析
本课内容接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感到非常有趣,联系学生自己喜爱的运动来练习句型,既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使他们觉得简单易懂。设计理念
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结合本课内容,联系学生的爱好,让学生在说和做中掌握运动的有关词语,感受学习英语的愉悦。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pign-pong, basketball, shorts, T-shirt, sport, runners,能听说读soccer, either..2.能用“What sports do you play?”及答语“I play„„ ”进行问答对话。3.能用英语表达“有什么东西”和“要买什么”。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3 教具学具:生词卡片、运动卡片、兵乓球等实物 教学流程:
一、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1,Greeting.2.用“What’s your favourite _____”熟悉学生的爱好。
二、New Concepts 1.出示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足球等实物,学习badminton, ping-pong, soccer, basketball.Ping-pong is a sport.Basketball is a sport, too.Ping-pong and bdsketball are sports.2.出示运动卡片,提问“What sports do they play?”学生加以回答。学生走到学生中,指名回答“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
3、放录音第一部分,学生小声跟读。
4、教师走在学生中间说:“I always wear a T-shirt, shorts and runners to play ping-pong.(在说runners 的同时,拿出相应的图片,让学生加在理解)指几名学生加以提问“Do you have a T-shirt? Do you have any runners? Do you have any ping-pong balls?”让学生加以回答。提问并回答完后教师说:“That’s okey.We can buy some runners, a T-shirt and some ping-pong balls.并且以”What do you need to buy?”提问,找些学生回答。
5、听第二部分的录音,学生小声跟读。
6、游戏:把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游戏“Guess words game.(1)A组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最喜欢的运动。(2)B组学生问A组学生“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A生回答:“Guess!”B生开始猜,猜对A生手中卡片所写内容时,A组学生把纸片交给B组学生。等B组全猜完时,教师看B组的用时,A、B两组学生交换角色,重新开游戏,用时短的一组获胜。
三、Class closing 1.Tell your mother and father what you have learn today.2.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s?
BOOK8 Lesson 2: At the sports Store
教材分析:本课是冀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本节主要是教学如何到商店购物,学会到商店购物常用的几句话,本课生动有趣,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学生分析:本课内容接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到非常有趣。联系学生自己购物的情景,让他们自主地练习句型,使学生觉得生动有趣。
设计理念: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利用“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运用词汇,掌握句子,培养学生说的胆量和能力。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need, any, or三个生词。
2、理解“some ,any ,”二词用法上的不同。
3、让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I need„„” “Do you have any„„?” “Do you want this/these or that/those ? ” “ How much are they?”
4、通过购物的情境练习,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学重点:1、2、3 教学难点:3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流程:
一、Class opening and review.1、如果你去商声或超市看到过哪些商品,你能用英语把你看到的说出来吗?
2、如果你现在就在商场,你都想买些什么?
二、New Concepts.1、播放课件,学生看手回答问题。(1)这是什么地方?
(2)有几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在做什么?
(3)认真听,购物时最常用的几句话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学习生词need, any, or.举例说明some和any的区别。I have some ping-pong balls.Do you have any ping-pong balls?板书学生提出的购物常用句子。I need some ping-pong balls.Do you have any runners?Do you want these balls or those balls?How much are they?
2、把课堂变成一个百货商店。
(1)由教师和事先通知准备好的学生演示购物的场景,其他学生认真看,认真听,认真学。(2)你想买什么东西吗?到我们的百货商店里来吧!(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售货员,一组扮演购物者.之后,转换角色.老师走到学生当中,对有表达困难的学生加以帮助.)
3)学生汇报自己的购物情况.I need a ________.I bought ________.三.Class closing.Let's have a chant.Wearing , wearing,What are you wearing? Shirt, T-shirt.I'm wearing a shose.Buying, buying,What are you buying? Runners, balls ,I'm buying basketballs.板 书 设 计
Lesson 2: At the Sports StoreI need some ping-pong balls.Do you have any runners? Do you want these balls or those balls? How much are they?
BOOK8 lesson3: At the Gym
教材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本节以体育馆为课堂,通过实际运动和操作,区分catch, hit, throw三个动词,使学生在动中学,乐趣无穷.学生分析:
六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各种体育运动都报有极大兴趣.把学习融入生活中,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好英语更有信心.设计理念:
本节较为密切地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较大程度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目标:
1.会听说读写throw, catch, hit, heavy, light.能听说读net.2.能根据各种体育动作,简单地说出相对应的英语.教学重点:
1、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具学具:篮球,乒乓球 教学流程:
一、Class opening and review.1.以“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 提问,让学生们试说出自己喜爱的运动。(对于不会的单词,可以用动作表示。)
2.Can you play basketball? Can you play ping-pong ball? Are you ready to paly basketball? Are you ready to learn ping-pong?老师以不同的问题提问不同的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以 Let's go!带学生到体育馆去.二、New Concepts.1、老师做抛球的动作,边做边说:“I'm throwing the basketball.“反复说两次,让学生跟自己拼读throw.学生们拿起篮球,边做抛的动作边说:“Throw, throwing.I'm throwing the basketball.”
2、一学生把球传到老师手中,老师说:“I'm catching the basketball.”反复两次,让学生跟自己拼读catch.学生两人为一组,互相传球,拿到球的一方就说:“I'm catching the basketball.”
3、老师走到乒乓球台前,用拍子打乒乓球,边打边说:“I'm hitting the ball,I'm hitting the ball to Li Ming.”让学生跟自己拼读hit。学生两人一组打乒乓球,边打边练习说:“I'm hitting the ball to......”老师在巡视过程中,如发现不会打的同学打到了自己的手,伺机教学:“Poor xx, you hit your hand!”
4、老师一手拿篮球,一手拿乒乓球,教学 heavy和 light。老师说:“The basketball is heavy.The ping-pong ball is light.”把篮球交给一名学生,老师手指篮球说:“Throw the basketball at the net,please.“教学net。
5、学生分组活动,要求根据自己的不同的活动和动作,说出与本节相关的词语或句子。
三、Class Closing: 集合学生,面对面站成两排,听老师的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练习巩固throw, hit 和catch。板书设计: Lesson 3: At the Gym I'm throwing the basketball.I'm catching the basketball.I'm hitting the ball to Li Ming.BOOK8 lesson 4: Where Did You Go?
教材分析
本节是冀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本节的教学重点主要是让学生加深前面所学四个时态的变化,能够用四种不同的时态进行对话练习.学生分析
本课重点是复习以前所学的四种时态,这对学生来讲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话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乐学,爱学,从而达到学会的目的.设计理念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通过看,说,写等方式,使学生对四种时态的理解和掌握更牢固和准确.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bought, taught, thought.2、复习巩固以前所学的四种时态,能能够正确地进行听说读写。
3、学会唱“What did you do?” 重点:目标1、2、3 难点:目标2 教具学具 录相机,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流程
一、Class opening and review.1、投影出示一些单词,让学生说出它们的过去时,和将来时。其中包括buy , teach, 和think.(由于这三个词的过去时以前没有接触过,所以暂时放到一边)
2、对话练习。老师提问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1)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2)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3)Do you usually......?每个问题找几个同学回答。
二、New Concepts.继续看复习题1中留下的未知项,即buy , teach, 和think三个词的过去时如何改写。老师将这三个词的过去时添加上去,教学生如何读,并反复拼写,加以识记。并共同找到bought, taught, thought三个词语在书写和发音方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便于学生比较和掌握。
2、阅读练习。要求学生自学课文第一部分,然后回答以下几个问题:Where did Jenny and Li Ming go?What did Jenny do?What did Li Ming do?What did Jenny do?学生读完后,共同交流学习成果,老师加以总结.3、根据课文第二部分的内容,设计一些时态填空,让学生试着自己填写。(1)They usually ______(teach)each other a sport.(2)Jenny ______(go)to the park tomorrow.(3)Danny alwys _______(think)he can catch the ball.(4)This morning , Jenny and Li Ming______(buy)some things at the store.(5)They _______(teach)each other a sport yesterday.(6)Danny ______(think)he could hit the ball.4、学唱“What did you do?”学会后,将学生分成两组对唱,一问一答。
三、Class Closing.师生齐唱:“What did you do?”结束课堂。板 书 设 计 Lesson 4: Where Did You Go? What did you do? teach---taught buy---bought think---thought
BOOK8 lesson 5: A Basketball Game
教材分析 本节是冀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本节以一场篮球比赛为主题,通过观看录相等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乐趣无穷.学生分析
本课本着以最大限度提丐学生兴趣,贴近学生生活为原则,让学生在看中学,乐中学,活跃了课堂气氛,使他们觉得简单易懂.设计理念
以观看一场篮球比赛为引导,让学生在观看比赛的过程中,听懂讲解,从而学会本节需要掌握的词语和句子.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player, game, team, win 和lose.学会 jump up等短语。
2、能听明白在比赛中一些简单的指示,用win 和lose.表示比赛的结果,以及比赛中分数的表示等。重点 目标1、2 难点 目标2 教具学具 录相机 教学流程
一、Class opening and review.做游戏“Charades“以复习学生在前面已掌握的表示职业的词汇。
这些词有:teacher,clerk, cashier,waitress, waiter, bus driver等。
二、New Concepts.1、为学生播放一段篮球比赛的实况录相。先为学生介绍比赛的双方,引入新词:player, team和game.在讲解这三个新词时,可引学生利用对比的方法,总结字母发音的规律。
2、边放录相,边为学生做现场解说,把课文内容通过示范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看完录相后,总结如何介绍一场比赛,介绍一场比赛需要了解哪些内容。比如:比赛的地点,时间,比赛的双方对员,比赛中比分的情况,比赛的结果等。
3、学生自学课文。要求:找出文中有关比赛的内容,画出来。找学生读出自己找出的有关语句。让学生自己把画出的语句读两次。
4、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组。在每组中,找出一个学生向其他学生介绍本组的队员和比赛情况,并在最后根据比分的多少,判断出谁胜谁负。每组可根据自己的特长,选取不同的比赛内容。本组练习以后,老师组织各组学生在班内表演。表演前老师提出要求:
(1)介绍本组表演的游戏名称。(2)介绍本组的队员分组或分工情况。(3)向大家汇报比赛的比安情况。(4)裁判胜负情况。
各组表演完后,大家共同找出表演最好的一组,讲解最好的一个同学。并说明他们分别好在什么地方。
三、Class closing.老师向同学们提出希望,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多做这样的比赛活动,用于练习巩固本节所学内容。板 书 设 计
Lesson 5: A Basketball Game This is a basketball game.This is blue team.This is orange team.It's 78 to 78!The blue team win!The orange lose.lesson 6: Who Won?(BOOK8)
教材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六课.本节主要是Li Ming和Jenny回忆昨天观看比赛的情况.主要是学习用过去时表达已发生的事情.学生分析
学生对过去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还不能熟练地运用。本节力求让学生多说多练多做,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能较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设计理念
本节利用情境对话的形式,让学生对课文加以理解和认识,让学生动口说,动手做,已达到对过去时的熟练应用。教学目标
1、能说听读写won 和lost。
2、能用语言表达过去已发生的事情,并能用一段话试着写出来。
3、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勇气和勇于改错的精神。重点 目标1、2 难点 目标2 教具学具 投影 教学流程
一、Class opening and review.用投影出示几个句子,用“What's wron?”游戏的形式来复习学过动词的过去时,进行时和将来时结构。
1、I am wash the dishes.2.I see him yesterday.3.I go to the park tomorrow.二、New Concepts.1学生自学课文。要求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学生提出来不懂的地方,老师加以解答,学习win和lost的过去式。
2、学生分组分角色读课文。
3、对话练习。老师提问:“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后,把学生分成几组,每个学生在本组内说一说昨天都做了什么,其他同学负责评定,指出句子出现的错误,老师巡回指导,最后,本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4、写话练习。根据刚才回答的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吸取其他同学的长处,改正自己的不足,把这些内容写成一段话。
5、选取几名同学的短文,以投影的形式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师生共同发现短文的优点,并指出不足之外或提出自己的见解,有错误的,尽量让学生们为之改正,老师适当加以指导。
三、Class Closing.要求学生把自己写的短文交上来,老师课下批改。板 书 设 计 Lesson 6: Who Won? win--won lose--lost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lesson 9: Always Eat Breakfast!(BOOK8)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标题是:Good health to you!本单元的每一课都是围绕这一标题展开的,教给学生怎样养成好习惯。第9课从两幅生长不一样的植物导入,使学生认识到健康身体对我们有好处,来设计句型How often do you ?----times a 重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应用能力。学生分析
本课内容接近学生生活,与学生息息相关,学生感到非常有兴趣。联系学生的生活习惯让他们来练习句型,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致,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使他们觉得简单易懂。设计理念
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用通俗易懂的方法教给学生新单词,新句型,让他们自己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在对话练习中掌握新句型,培养好习惯,提高他们运用英语的兴趣和能力。三维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单词:healthy, strong, weak, sick, week,health.并且能区分 healthy strong weak sick 四个单词的意思知道哪两个作反义词比较合适。
2、会正确使用句型:How often did(do does)somebody do something? times a 能听懂good for you和bad for you
3、知道last和next的意思,明白它们用于什么时态。
4、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5、能流利地读课文。
重点 目标1、2、3、4 难点 目标1、2 教具学具 录音机、单词卡片、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复习
1、用“Never Never”游戏来复习频度副词和星期的名称。
2、复习时间短语的表示法at 7:00 at 7:15in the morning in the afternoon on Monday on Teacher’s Daytomorrow=next day yesterday=last day
二、学习新知
1、介绍healthy, strong, weak, sick,health让学生理解其意思,知道health是healthy的名词形式。(1)师作出很强壮的样子,利用形体动作和表情让学生理解strong, healthy,并且说:I am healthy and strong.让学生跟着学,且跟读(I am healthy and strong.)
(2)接着师做出咳嗽的样子并且说:I am sick and weak.让学生跟读。(3)让学生根据刚才的句子再看看书上的两幅图自己说说是怎样理解healthy strong weak sick最后教师纠正。
2、介绍good for you和bad for you用汉语直接告诉学生这两句话的意思,并且告诉学生good和bad是一对反义词。
3、介绍单词week 出示单词卡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 Sunday,把这些单词卡贴在黑板上说: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 and Sunday make a week.师:I sometimes wash dishes.并且在一周的两天下面画“√”,然后自问自答:How often do I wash dishes?----Two times a week.把How often写在黑板上,师:I sometimes wash clothes.并且在一周的一天下面画“√”,找一个学生与自己对话,让学生问自己回答,介绍once a week.三、利用教科书与录音带
1、注意本课的短语once a week.哪位学生找到它?我们要说once a week,而不能说one time a week.2、注意教科书复习了早餐食物的名称。
3、跟录音机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告诉学生怎样的生活习惯对自己的身体有好处。
四、练习
1、同桌两读课文。其中一名学生strong and healthy,另一名扮作weak and sick,两人用上这四个词作对话练习,并且找两组同学演示。
2、想想以前学过的课文是怎样问早餐吃了什么编排对话的,在本课用上how often编排对话。最后也找两同学演示。
3、对于表演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五、检查理解情况,出示小黑板。选择正确的答案
()
1、I eat breakfast 7:30 the morning.A.in, at B.at, in C.at, on D.on, at()
2、breakfast is good for you.A.Eat B.Eats C.Eating D.Eatting()
3、----do you eat porridge----Every day.A.How much B.How many C.How about D.How often()
4、What do you eat supper? A.to B.on C.in D.for()
5、I don’t know.A.how to learn English B.how do learn EnglishC.how learn English D.how English learn
Lesson10: Always Brush Your Teeth!(BOOK8)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本课从健康导入,出示了一些新的时间副词和动词。句型上主要是对第一课出现的How often句型进行复习,培养学生的英语仿写能力,锻练学生英语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学生分析
本课内容的连贯性很强,并且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用一个学生的一天的生活来贯穿,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设计理念
在学生已有理解基础上给学生讲解新单词的意义,再让学生自己独立翻译课文,对于不理解的部分,教师给予帮助。给学生做一些例句,让学生有一个参考,这样学生就会觉得学英语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养成一个好的卫生习惯。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after ,before , teeth, face, brush, comb, wake up.2、能熟练的用How often做对话。
3、理解课文内容,熟读课文。
4、能简单地运用英语讲述自己一天。
5、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天天刷牙
重点 目标1、2、4 难点 目标2、4 教具学具 录音机、生词卡片 教学设计
一、复习
1、唱歌曲“In the bathroom”,复习“洗刷”及身体部位的词汇。
2、复习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Jenny puts on her clothes.Jenny is taking off her clothes.二、新授
1、学习单词:teeth, face, brush, comb, wake up 学生对单词:teeth, face, brush, comb并不陌生,他们在前几册书中已经见到并且使用过这些单词,就在刚刚唱过的儿歌中也出现过这些单词。教师用自己的牙齿和脸来演示teeth, face.教师做出刷牙的动作让学生理解brush,再拿一个梳子演示comb.虽然对于wake up有点陌生教师还可以用做动作的方法来教学这个词组。并且告诉学生它的近义词组是:get up反义词组是:go to bed
2、学习单词:before, after在黑板上方横排画三只表来演示before, after.三只表指向不同的时间。中间的表指向10:00图下写上,第一只表指向9:55图下写上before 10:00,第三只表指向10:05图下写上after 10:00,教师站在相应的表下面表演并说出如下的句子:
At 10:00, I want to go to bed.Before I go to bed, I brush my teeth.After I go to bed, I go to sleep.让学生根据教师做的句子也做三个类似的句子。
3、讲解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对于不能自学的,要求学生做标记,教师解答不能理解的部分。教师领读,检查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教科书》与录音带让学生跟录音机读课文。
四、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情况介绍自己一天的事情。找几个接受快的学生当堂读一读。
五、布置作业
介绍自己一周的活动,不少于50个单词,可以参照课文中的格式。冀教版小学英语第8册教案(11-18课)
Lesson11: This Is Good for You!
教材分析
本课介绍了bones, muscles, skin,教给学生怎样才能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介绍各种对身体有益的食物,具体介绍许多水果。对句型“What is your favourite ?”进行复习,引入新句型“For strong you need.”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学生分析 本课只有第一部分中有新知识相对来说内容较少,但与学生息息相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充分利用学到的知识。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把抽象的概念变成形象的、易懂的,让学生不害怕英语,对学英语充满了乐趣。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bones, muscles, skin, body认识strawberry和melon
2、能熟练运用:What is your favourite ? For strong you need.3、理解课文内容,熟读课文。
4、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告诉学生不能挑食。
5、能够用英语简单说出自己的爱好,这些爱好对自己有什么帮助。重点 目标1、2、5 难点 目标2、5 教具学具 录音机、实物、卡片、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复习
1、This is 和These are 教师指着一本书问:What is this? 找一名自告奋勇的学生回答:This is a book.教师又指着一些书问:What are these? 学生回答:These are books.教师拿出许多水果的卡片问学生:What is your favourite fruit? 学生看图回答:My favourite fruit is banana.2、拿出各种食物的卡片,复习以前学过的一些水果和蔬菜。
二、新知
1、新单词:bones, muscles, skin, body, strawberry, melon.用自己的皮肤和肌肉来演示skin和muscles.用一些实物来演示bones和body用卡片向学生们讲解strawberry和melon
2、打开书自己读课文第一部分,理解课文内容,在课堂上翻译,不准确的地方教师给予帮助。着重讲解For you need 教师拿出一张苹果的卡片,对学生说:For healthy skin you need apples.鼓励学生也说出类似的句子,自告奋勇的学生可以到台前来拿着卡片对学生们说出句子,对说的同学,不管学生说的怎么样都要给予鼓励。
3、教师拿着卡片(看着书或拿着实物)对学生们说My favourite fruit is apple.Because apple is good for my skin.还可以说同桌两人一起看着书上的图片也做同样的句子,看哪两个同学做的好,多找几组同学在课堂上演示,对于演示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
4、让学生四人一组讨论课文内容,最后订正。
三、利用录音机教师放录音机让学生跟读,读完后让学生回答问题(出示小黑板):What does healthy body need?What is your favourite fruit/ meat/ vegetables?What do you do to be healthy?
四、巩固测验
1、按要求写出下列单词的适当形式。teach(过去式)bought(原形)lost(反义词)before(反义词)health(形容词)
2、用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Good food(make)your body healthy.Would you like some(fish)?What is(you)favourite fruit?This is(a)apple.I(show)my picture to you now.五、结束课堂。板书设计
Lesson11: This Is Good for You!
1、bones, muscles, skin, body, strawberry, melon.2、For _____ you need ______.For healthy skin you need apples.For healthy body you need good food.3、What is your favourite fruit? Why? My favourite fruit is apple.Because apple is good for my skin.Lesson12:Eat Your Vegetables!(Book8)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教给学生要养成吃蔬菜的好习惯,课文对“how often”句型进行复习,教给学生如何把自己的生活习惯制成图表,检查自己是否有一个好的饮食习惯。学生分析
本课生单词不多,内容较少,但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生会非常有兴趣学生本课的,他们会觉得学英语很容易。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书中的课文变成自己的语言。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cabbage, onions, peas, vegetables, days, month, year
2、能熟练地运用“you need ”和“how often”句型
3、能帮自己的朋友做图表检查是否有良好的饮食习惯。重点 目标1、2 难点 目标2 教具学具 卡片、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复习出示星期、月份卡片让学生认读,并且引出7天是一个星期,4个星期是一个月,12个月是一年。
二、新授
1、巩固记忆:cabbage, onions, peas这三个单词学生并不陌生,出示卡片让学生熟悉下这三个单词
2、合作探究师拿着白菜的卡片问学生:This is cabbage.What colour is cabbage?一名自告奋勇的学生回答:It’s green.教师再多拿几张蔬菜卡片说:These are vegetables.You need to eat vegetables for a healthy body.So I want to know how often you eat vegetables.Who wants to tell me.教师一边说着一边在黑板上画图表。
师:How often do you eat vegetables?生:Everyday.师:Very good!It’s good for you.How often do you eat cabbage?生:Twice a day.师:Good!Fourteen times a week„„(师边听边填表)How often do you eat peas and onions?生:I eat peas twice a month.I don’t like onions.师:这位同学的习惯非常好,希望你们都能像他一样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除了这些问题以外还可以问一些其他的问题。例如:play sports, brush your teeth, comb your hair, take a shower, wash your face 等等,并且帮你的朋友制成图表看看你的朋友是否有一个好的习惯,下面我们一起看课文。
三、放录音,学生跟读,听完后学生回答问题,(听完后出示小黑板)How often does Danny eat peas? Does Danny like cabbage more than peas? What does Danny need to eat for a healthy body?
四、巩固练习
1、让学生两人一组练习对话,并且把它们做成图表,用书上的问题也行,自己出题目也行,看一看哪两个同学做的最优秀,最后找几组同学在课堂上演示。
2、为下列问句选择合适的答语()What is your favourite fruit?()How often do you go to school a week?()When do you wake up everyday?()What do you do before supper?()What are you doing, Jenny? A.I’m combing my hair.B.I go to school five times a week.C.Bananas.D.I wake up at 7:00 in the morning.E.I often do my homework.五、结束课堂
Lesson13:Exercise!
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了保持健康身体的又一方面:坚持锻炼。引入一个新句型:动词短语做主语的表达方法,并且还引入了minutes和hours的概念,告诉学生们每天锻炼多长时间为合适,在课文最后安排了一个小儿歌来活跃气氛。学生分析
本课内容比较精练,与学生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会感到非常有趣,学生本来就喜欢运动,再加上课文中还安排了一个儿歌,所以学生会有很高的学习兴趣的。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本课内容让学生用直观的方法来学习新知识。联系学生实际情况,与学生同学同乐,既使学生学到新知识又海中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minutes, hours, exercise, ride a bike, walk, run, play ping-pong
2、掌握:Sixty minutes make an hour.What is exercise? 并且学会动词短语做主语的表达方法。How many minutes do(does)exercise
3、培养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重点 目标1、2 难点 目标2 教具学具 录音机、卡片、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复习
1、制作一个钟表演示器,演示不同的时间,让学生回答:What time is it ?复习怎样表达时间。
2、教师做出各种不同的动作,让学生回答:What are you doing?
二、新授
1、讲解新单词:minutes, hours用一个钟表演示器演示:minutes和hours的概念,告诉学生hour单词特殊,第一个字母不发音,一小时用:an hour来表示。让学生回答:How many minutes make an hour?
2、讲解exercise及新课找四到五名自告奋勇的学生来台演示exercise,让每位自告奋勇的学生(悄声告诉他们所做的动作)表演一种动作,要求全班学生猜他们在做什么,且引导如下对话:师:Look!They are exercising!(指着每位自告奋勇的学生说)Riding a bike is exercise.Walking is exercise.Running is exercise.What else is exercise?(指着下一位同学)Playing ping-pong is „„生:Exercise.师:Right!(指着最后一名自告奋勇者)And playing football is„„生:Exercise.师:Very good!教师请同学们下去后问学生:Who knows what else exercise is?自告奋勇者1:Jumping is exercise.„„师:对,这些句子都是动词做主语的,这时的动词需要变成现在分词形式,那么到底锻炼多少时间为合适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吧!
3、让学生两人一组讨论课文的内容,再一起订正。
三、利用录音机放录音带学生跟读,放完第二部分后暂停。读完课文后让学生回答如下问题(出示小黑板):How much exercise do you need?How many minutes does Danny exercise?Does Danny need more exercise?
四、教学儿歌并结束课堂 教师放录音带,先让学生听歌的节奏,接着老师打着拍子一句一句地教学生唱儿歌。板书设计
Lesson13:Exercise1、minutes hours Sixty minutes make an hour.2、exercise Riding a bike is exercise.Walking is exercise.Running is exercise.Playing ping-pong is exercise.3、教学儿歌
Lesson14:Work Hard!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教给学生们在学校要努力学习,在家要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坚持锻炼身体,这样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学生分析
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学生会很乐意学的他们会觉得简单易学非常有趣的。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本课内容,让学生自主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既使学生获得知识又使学生感到有趣。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high, low, homework, reach, bend
2、复习句型:How many minutes do you ?
3、培养学生爱学习,爱劳动,坚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4、制作图表。
重点 目标1、2、4 难点 目标2 教具学具 卡片、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复习
1、诵唱(上一课的儿歌):“Everyone,Everyone„...”
2、复习时间名词把卡片: minutes, hours, days, weeks, months, years按顺序贴在黑板上,找一名自告奋勇的学生背出它的顺序,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打乱顺序再让其排列顺序并读出单词。再找几名自告奋勇的学生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开始的时候可以先提示一下例如:Sixty minutes make an hour.Twenty-four hours make a day.二、新授
1、讲单词:high, low用动作来演示high和low的概念。利用学生们熟知的物体,将它们举高然后举低。
2、直接告诉学生homework, reach, bend这些单词的意思。
3、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讨论课文内容,最后全班订正。检查学生理解情况:What should we do at school?What should we do at sports?What should we do at home?Does Kim work hard?How many minutes a day dry the dishes?
4、用书上第二部分最后一些问题互相提问做图表,可以先找一名自告奋勇的学生与老师对话,以便给其他学生一些提示。
三、放录音,学生跟读。
四、巩固测试(出示小黑板)
1、选择正确的答案
()Reach!Bend!A.high, short B.tall, short C.tall, low D.high, low()Have fun your friends.A.to B.for C.with D.of()Help the house.A.clean B.cleaning C.cleans D.cleaned
2、排列句子顺序。
How, minutes, day, a , many, do, dry, dishes, the, you I, make, lunch, my, always, before, go, school.五、结束课堂。板书设计 Lesson14:Work Hard!
1、high low homework bend reachReach high!Bend low!
2、What should we do at school? What should we do at sports? What should we do at home? Does Kim work hard? How many minutes a day dry the dishes? Lesson 17 Summer Is Coming(BOOK8)
教材分析
1.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冀教版小学六年级英语八Unit3的一课。本单元Li Ming、Danny尽情享受夏季的各种活动,并且讨论他们的暑期计划。
2本课课文主要学习below ,cloud, flowers ,grass, leaves几个词汇。.3.通过Li Ming、Jenny谈论夏天趣事的对话,让同学们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四季,描述夏天的活动,表达自己的乐趣、爱好。学生分析 1.班内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也出现了不同水平的分层现象。
2.学生已经了解并能表达一些四季的特点,但缺乏练习和应用。.设计理念
设置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师设置的各个环节中,继续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提高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教学目标
1.读、写、听、说并听懂词汇
2.通过学习课文中的对话,学生了解夏季活动的表达方法,3.学习英语词汇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重 点 1、2、3 难点 2、3 教具学具 录音机、四季图片,单词卡片,一些夏季活动卡片 教学流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T: Hello, boys and girls.S: Hello!Teacher T: Are you ready for English class? S: Yes.2.T:How many seasons are there in a year ? S:„ T: How’s the weather in the seasons ?(老师出示卡片)S:„..3.T:Class, In the different seasons , the trees are different ,too, What happens to trees? S:„„.(小组讨论,并请代表回答)T: That’s right,But which seasons do you like ?.S1: I like „„ „„..S2„ „„S3„„S4„„„.T: Ok, Who knows Jenny and Li Ming like ? Let’s go to look them now, Ok? S: Ok ,Let’s go.二、自主学习
1、出示单词卡片学习词汇: swim skip sandals sky lie grass(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可采用以下方法增强趣味性:读词由“快”到“慢”,或相反;由“强”到“弱”或相反。反复练习单词的读音,最后通过整体读、单个读、整排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拼读单词。)T:In summer,What can we do ? S:„„。
T:Ok,Let’s look Li Ming and Jenny, what do they like to do ?
2、听录音
T:First,listen to the tap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1)What does Jenny like to do in summer ?(2)What does Li Ming like to do in summer ? 3.并且请你注意回答时的人称变化 T:Question(1)?
S1:She likes to „ S2: She likes to„ S3: She likes to „ 并且请你注意人称变化 T:Question(2)?
S1:He likes to „ S2:He likes to„ S3: He likes to „ T:Now,talk about your self in your groups。
三、合作探究
1、出示图片,给学生提出问题:What do you like to do in winter ?(在这段中学生通过自己的爱好自由发挥,老师注意纠正其错误)S1:I like to „..in winter.S2:I like to „.In winter.S3:„„..S4:„„..2、T: Which seasons do you like ?.Why? Talk about in groups.S1:I like „ Because„..S2:„ „„
四、整合拓展
通过教师出示图片、关键词提示让学生分组表演本课内容,学生还可以用简短的话复述或表演某一情景。
五、当堂训练
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运动,简要说明其方法,并说明它所在的季节。
Lesson 18 Let’s Go Swimming!(BOOK8)
教材分析 1.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冀教版小学六年级英语八Unit3的一课。
2.本课主要学习关于游泳的相关知识,通过Jenny 与Danny的对话学习相关词组。
学生分析 班内学生在学习完17课后,已经对本单元的内容有所了解了,学习起来不是那么困难了。设计理念
1.利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教师布置的张贴画、课件为学生创造游泳池的情景,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去。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方面本课要求学生学习词汇swimming pool , swimsuit 及与游泳相关的知识。2.情感态度、文化意识方面了解Danny游泳池里学游泳的故事,并继续学习相关知识。3.学习策略方面锻炼学生讲述一件简单的事的口语表达能力。.重 点 1、2、3 难点 3 教具学具 三张关与游泳的张贴画、录音机、卡片、课件 教学流程
一、Greeting: T: Good morning ,everyone.S: Good morning ,teacher.创设问题情景
T:What happens to trees in the different seasons? S1: „S2: „
T: Which seasons does Jenny like ? Why? S: Summer.Because„„.T: You are right.But does Li Ming like summer ? S: Yes.Because„..T : which sports do you like in summer ? S1: I like „..S2: I like „..S3: I like swim.T: Well done.Now , let’s go swimming!
二、自主学习
1、教师出示游泳池图片1,及相关的单词卡片
T: Where is it ? S: The swimming pool(游泳池)T :Who went to swimming pool the before ? S1: I went to the swimming pool last year.T:What do you wear to swim ? S: Swimsuit.T: All right ,let’s look who come to the swimming pool ? 教师根据画面提出问题:
(1)What else can you swim ?(2)What else can you wear ?
(3)What else can you swim ? S1: „...S2: „„S3: „„
2、教师装做游泳并向学生询问问题,T: When we swim , what will we wear ? S: Swimsuit.T: Now ,look at Jenny and Danny,(出示Jenny和Danny 在游泳池的课件)
三、合作探究学生听录音
T:(1)Where is Jenny and Danny ?(2)Does Jenny swim?(3)Does Danny’s arm hurt ?(4)Danny doesn’t come into the pool ,Why ? S1: „„..S2:„„„.S3: „„..S4: „„„
(在这一部分,老师可结合学生实际谈谈有关游泳的话题,也可让会游的同学讲件他们游泳的趣事,使孩子们了解更多,有更多体验)
四、整合拓展以同桌为单位练习对话,并让个别同学上台表演。(学生可通过课件及教师的提示完成,也可自由发挥)
五、当堂训练假如你是Jenny,请模拟教Danny游泳的情景。冀教版小学英语第8册教案(19-25)UNIT 3 Lesson 19 Let’s Go to the Park!(BOOK8)
教材分析
1.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冀教版小学六年级英语八Unit3的一课。
2.本课主要学习夏天的运动-----放风筝,并通过Li Ming、Danny的对话及叙述复习过去时。学生分析
班内学生在学习完本单元前两课后,已经对本单元的内容熟悉了,能把所学单词运用到日常口语交际中,在适当的情境中灵活运用。设计理念
设置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师设置的各个环节中,继续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提高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方面本课要求学生读、写、听、说并听懂词汇。2.情感态度、文化意识方面通过学习课文中的对话,复习过去时。
3.学习策略方面学生了解夏季活动-----放风筝的表达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重 点 1、2、3 难点 3 教具学具 录音机、风筝,树卡片,词汇卡片,课件 教学流程
一、Greeting and Review 设问题情景
T: I’m very happy now.Why? Do you know? Because I flew a kite yesterday, I want to know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 S1: I went to the „.S2: I „ T:Class,Who can fly a kite ? S:I can.T: That’s right.This is a kite , please show us how to fly S:„„..(学生上台表演)(老师可讲解一些有关风筝的知识,)T:Class,Do you like to fly a kite? S:Yes, we do.T: Me too.And where do you like to fly a kite ? S1: I like to go to „.S2„
T: Ok, today I want to take you to see Danny and Li Ming, Where are they? What happened to them ,Let’s go.Ok?S: Ok ,Let’s go.二、自主学习
1、出示英语课件1学习:
听录音,T:In the park , What can we do ? S:„„.T:Now,Let’s look Li Ming and Danny, what do they do ?
三、合作探究
1、以小组的形式学习讨论第一部分并回答问题
2、Questions(1)How’s weather that day?(2)What do Li Ming’s and Dannys kite look like?”S1:„..S2:„„.(并且请同学叙述时注意时态的变化?)
四、整合拓展出示课件2(无声)做游戏
1、小组先练习对话解说
3、以竞赛的形式比赛,看哪一组说的既准确又形象。
四、当堂训练把本课改为第三人称。(变为过去时)板书设计
Lesson 19 Let’s Go to the Park!Questions(1)How’s weather that day?
(2)What do Li Ming’s and Danny’s kite look like Lesson20 Tomorrow We Will Work and Play(BOOK8)教材分析
1.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冀教版小学六年级英语八Unit3的一课。2.让学生们享受夏季的各种活动,并且教育学生要爱护花草树木。
3、本课课文主要复习be going to 句型,学习将来时---will的用法。
’学生分析
1.学生们在上一册已经对将来时有所了解,但是缺乏练习和应用。2.学生们喜欢轻松的课堂,喜欢表演。设计理念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是有趣的、容易的。.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方面学会词组,正确读出单词并会写单词。
2.情感态度、文化意识方面通过学习课文中的对话,学习will构成的将来时。
3.学习策略方面学会将英语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用英语表达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重 点 1、2、3 难点 2、3 教具学具 课件,图片,卡片, 话筒。教学流程
T:Let ’ s begin our class。Hello,boys and girls!S: Hello,teacher!T:How are you ? S:Fine,thank you。And you? T:I ’ m fine, too。
一、创设问题情景
T: What are they doing ?(出示跳绳卡片)S: They are skipping.T: Are you like skipping?S1: „„„„S2: „„..T: After school I am going to skip.(老师板书)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fter school? S1: I am going to „„„..S2: „„„„„S3: „„.T;What are Danny ,Jenny ,Li Ming going to do on Saturday? Do you know? We are going to learn Lesson 20!
二、自主学习
1、T: After school I will skip.I will read a book.(老师板书)What will you do after school ? S1: After school I will „„..S2: I will „„„..S3: „„„„.S4: „„„„„
三、合作探究
1、出示词组(play sports、read a book、help your mother and father、listen to the radio)卡片
T: What will you do tomorrow ? Will you play sports ?(在学习这段课文时注意勾出动词词组play sports、read a book、help your mother and father、listen to the radio 并提示学生计划以后的事情要用将来时的表达方式,)学生仿照老师,以同桌为单位,作比赛游戏,比一比哪组同桌说的好,说的好的得一颗星。)出示卡片T: Look at them ,How do they feel ? S: They are happy.T: In this picture , what will they do on Saturday? S: They will „„„.T: Do you like to do this ?S: Yes.I want to go to the park ,too.T: Me too.T: Let’s go with them.2、出示课件F: What will Danny do in the park?(在这段中学生通过自己读课文回答老师问题)S1:Danny will look at the beautiful flowers。S2:He will „ S3: „„..四、整合拓展在知道了Danny 想摘花以后,教师再次提出问题Will he pick the flowers?(学生再次通读课文,教师出示相应情景的课件,通过课件的提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S1: Yes, he will.T:If you see that ,What will you do ?Talk about in groups.S1:I will „ S2:„
五、当堂训练
1、你当小记者教师让学生扮演小记者,采访别人星期天打算干什么,例如:What will you do tomorrow ? Will you „„„„? What will you do(时间 / 地点)/„„„..(在这一部分中,要让同学们自由发挥,但也要考虑到部分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对个别同学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如借助书只表演一部分或教师出示相应情景的图片提示,这样会大大增加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周末计划 板 书 设 计 Lesson20 Tomorrow We Will Work and Play
1、After school I am going to skip.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fter school?
2、After school I will skip.I will read a book.What will you do after school ?
3、What will Danny do in the park?
lesson 21 Summer Holiday
教材分析
1.Be able to use “will” to answer variable reality questions.2 “Last summer, what did you do?” and “what will you do for the summer holiday ?” are the best two questions.3.The next expands students’ minds and activate atmosphere.学生分析
1.Summer holiday is fun to play for the students.2.Each of them loves to talk about it.They hope to learn it.3.It’s not easy to use “will” and “past tense” freely.Teacher will help them complete the correct sentences.设计理念
1.Use some pictures and words cards to talk about the questions.2.Introduce the differences about the last summer.Choose the best one.3.Tell your classmates the plan that you will do for the summer holiday.教学目标
1.What did you do last summer„?.I went to „„ 2.W hat will you do for the summer holiday?I will „„ 3.I like to do „„ / I like doing „„ 重 点 Aim 1, 2, 难点 Aim 3 教具学具 Some pictures, word cards, flashcards.教学流程
一、Cognitive Entry Test.1.Free talk 2.Revision“What did you do last night?” I did/watched„ “What will you do tomorrow?” I will„
二、Present Aims(课中认定,逐个达标)1.Show some pictures or real object.Help Students to answer “What did you do last night?”(Aim1)2.Draw Jenny and Liming on the Bb and say, “what will they do for the summer holiday?”(Aim2)3.Look at the flashcards and listen to the tape then ask: “Does she like„?”(Aim3)
三、Guide to Aims.Aim 1 Show some pictures about summer holiday to your students.The sky is blue the tree is green.The sun is shinning the flowers are beautiful.Do you like summer holiday? What did you do last summer? Encourage Ss to talk about each other.Note to use the past tense.Ss answer: I went to „„ I saw „„/I stayed home „.../ I watched „„Choose the best one to answer.Look at the test.What did Jenny do last summer? Was she happy? Aim 2 Do you like ocean? Why? Because the ocean is blue, the sky is sunny.The wind is blowing the water.Look at the texts.Answer the questions.A: What will Jenny do for the summer holiday? B: She will „
A: What will Li Ming do for the summer holiday? Talk about your plan that you will do for the summer holiday.Let Ss to practice in pairs.For example:A: What will you do for the summer holiday? B: I will „Aim 3:Tell the differences about “I like to do „/ I like doing „” A: Does Jenny like„?B: Yes, She does.She likes swimming „ A: Does Li Ming like„?B: Yes, he does.He likes to play soccer „ Aim test: What will you do for the summer holiday? 板书设计 What did you do last summer?I went to a lake with my grandmother.2 What will you do for the summer holiday?I will like doing / I will like to do„
lesson 22What Will You Do At The Beach?(BOOK8)
教材分析
1.Be able to use will freely is the important.2The conversation about the beach absorbs students attention.Student hopes to say more sentences with will to express owns’ wish..3.The song is the best teaching way.学生分析
1.Students have no chance to play on the beach.They want to know about the beach.2.The atmosphere at lesson will be activity.3.Thacher will master the chance to help Ss to say and to sing with will.设计理念 Use some pictures, flashcards to know about the beautiful beach.2 If you go on a trip to the ocean.What will you do on the beach? Talk about the question each other Choose the best one.3 Listen to the radio and sing a song 教学目标
1.Beach, sand and ocean.2.What will you do at the ocean?I will lie on the beach / I will„.3.3.Let’s sing a song 重 点 1, 2 难点 3 教具学具 Some pictures ,flashcards, real objects ,radio 教学流程
一、Cognitive Entry Test.1.Free talk 2.Revision Ask: Do you like summer holiday? Ss: Yes I do.“What will Jenny do for the summer holiday?
二、Present Aims 1.Show some pictures or real objects to know about ocean.(Aim1)2.Draw Jenny on the Bb and say, What will Jenny do at the ocean?(Aim2)3.Look at the flashcards and listen to the tape and sing.(Aim3)
三、Guide to Aims Aim 1.Show some pictures or read objects to Ss.Summer holiday is funny.Ocean is beautiful.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s? I can see„Show the students the new words “sand/ salty/ lie” Use the real objects.Use your hand to touch the sand.How do your feel? It’s soft.It’s fun to lie on the beach.Look at the picture ,What is Jenny doing ? She is lying on the beach.The ocean is blue.Do you want to taste?Sugar is sweet.The ocean is salty.Why? Because there is some salt in it.Aim 2.The ocean is beautiful.If you go on a trip to the ocean.What will you do? Talk about it.Make a dialogue with two students.Look at the flashcards and listen to the tape.What will Jenny do the ocean? She will „ Jenny makes a sand animal.What does it look like? It look like „ Play a game: Let two students to use sand to make some animals.Who is the fastest? Who is the best one? Aim 3 Listen to the tape and Let’s sing a summer songNote the words “deep”.Explain: The ocean is deep and blue.四 Test.What about the ocean ? What will you do at the ocean? 板 书 设 计
A: What will you do at the ocean? B: I will lie on the beach.I will make things with the sand.Lesson 25 Buying Gifts
教材分析
本课以复习WILL引导的将来时为主,以及How, How many, How far, How much 的应用。学生分析
以上内容在以前的教学中都有过介绍,学生在学习上就容易的多了。设计理念
先听录音学单词,明白意思后再看课文并理解。有老师给出的例句学重点,再练习中掌握其用法。教学目标
1,学会Souvenir, flag, every, surprise.2,掌握How, How many, How far, How much 的用法。3,学会Will引导的将来时。重点 1 2 3 难点 2 3 教具学具 录音机 教学流程
Step 1, Learn new words.1,Let students listen to the audiotape carefully and find new words.2,Teacher collects the words that the students find.。Teacher writes them on the blackboard and teaches.3,Then listen again and repeat after the radio.Step 2, Use the students book and audiotape.1,Listen again and try to translation。.Know the passage mean.2,Learn the Future Tense with “Will”Teacher gives the examples, according the examples to write the sentences.For examples: They will go to Beijing.We will learn English..3,Learn “how, how many, how far, how much”Teacher gives the examples and let students try to find how to use them.For examples: How will they go? How many students are there in your class?—Fifty How far is it from Beijing to Shijiazhuang ?---About three hundred kilometers.How much is it ?----Ten Yuan.Step3,Check for understanding.The students do some exercises.____ are they ? Five Yuan.____ books do you have ? Eight books.____ is it ? Two kilometers.____ will they go home? By bike.板书设计 Lesson 25 Buying Gifts 1, souvenir , flag , every, surprise.2, how, how many , how far, how much.3, will + 动词原形
冀教版小学英语第8册教案(26-30)
Lesson 26 Looking at pictures
教材分析
本课以围绕Li Ming整理行李时发现的旧照片为主要内容,以复习过去时为主。学生分析
本科没有新内容,文章简洁,明了。无论在学,读,写上对学生来说都很轻松。设计理念
先学单词,再听录音,通过分析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让学生总结过去时用法,在练习中掌握。教学目标
1、正确运用过去时。
2、识记remember, forget, find---found.3、熟读课文,理解内容。重 点 1,2,3 难点 2,3 教具学具 Radio , tape 教学流程
一、Step 1, Learn new words.教师装作忘记,而后又想起某物体的英语名称。
例如,装作忘记怎样说w.indow和door。教师利用手势和面部表情让学生看明白意思。指着物体引导进行如下对话,师:What is this ? I forget how to say it in English.I forget.say it , please, class.全班: I forget.教师:
Oh!I remember.It is a _____.I remember.Say it , please , class.全班: I remember.教师:(指着另一个物品)I forget what this is.(对着一名学生)What is this ? Do you remember ? 全班: It is a ____.师:Oh, yes!You remember.Now I remember , too.Step 2, Use the students books and the tape.复习刚刚学过的故事。李明准备好要回在中国的家。本课中,他正在做什么?他和詹妮在谈论什么? 1,听录音,试理解课文。2,再来一遍,找学生翻译。
3,找出问题答案并总结句子所用的时态及写法。He is packing his things.现在进行时:be + 动词ing.He talked about pictures.过去时:动词变过去式(be 动词变过去式)
Step3, Practice.课前让学生准备几张卡片。向同伴展示一张 Do you remember this ?如果对方有这张卡片,便回答Yes, it is a _____.并收起这张卡片。如果没有,对方回答No, I forget.Step4, Practice in class.用所给的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1、Look at ___(this)pictures.2、I have much work _____(do).3、Li Ming taught me ____(play)ping----pong.4、It is 7:50.Let’s walk ____(quick)to school.5、Jenny wants(go)to the parkStep
6、Hmoework用学过的过去式写一段话,不少于四十个单词 板 书 设 计
Lesson 26 Looking At Picturesremember forget find----found
Lesson27 I Remember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上一课的延续,以回忆从前的旧照片为教材,以过去时为表现形式,表达文章的内容。学生分析
由于上一课的对过去时进行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本课着重进行巩固练习。设计理念
教师可准备三张与课文有关的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然后一幅一副的听录音,在听的过程中学单词,理解文意。教学目标
1,会用自己的话描述每一图片。2,熟读课文,理解内容。3,学会英文歌。重点 1 2 3 难点 1 教具学具 图片 录音机 教学流程
Step 1, ReviewShow the pictures and review the known knowledge.Step2 , Introduce.1, Teacher takes out the pictures of this passage and put them on the blackboard.2, let students look at them and say something about these pictures.3, Find a volunteer to say in class.For example : Danny and Jenny went to the department store , they wanted to buy Christmas gifts.They saw S anta and asked Santa for Christmas gifts.4,Play the game with one group of volunteer in front of the whole class.5,Variation : Divide the class into small groups.Say something to your friends.Step 3, listen 1,listen to the tape , try to understand this passage.2 ,listen again, try to remember the important parts.Step4, learn a new song.Listen to the tape and learn how to sing it.Come and sit down beside me , my friends.Do you know that I miss only you „„„
Step5, Practise.Call sb read this lesson.板书设计
Lesson 27 I Remember 1.Do you remember ? 2.Sing a song.Lesson 28 A party for Li Ming
教材分析
本课以邀请客人参加李明回国的宴会为主要内容。学生分析
提及宴会学生们各个很有兴致,学习的热情很高涨,对于课文的学习也就事半功倍。设计理念
1,利用单词卡片,教学单词 2,利用问题,理解课文。3,照例子写对话。
三维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内容。2,学会begin, late ,early.3,学会电话邀请朋友及家人,并会应用。重点 1 2 3 难点 2,3 教具学具 图片 录音机 单词卡片 教学流程 Step 1, Review.Teacher shows the pictures.Review the known knowledge.Step 2, Study key concepts.1, Show new words cards , and use the body---language, let the students know the words means.then listen to the radio, learn how to say.2, Listen again.And answer the questions.Try to understand this lesson.(1), Whose party ?(2), Who invites to the party ?(3), When is the party ?(4), What time does the party begin ? 3, Practise.Read the dialogue , then make up a new dialogue about learning a new skill.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use as much vocabulary as possible.Such as: A: Would you„„„? B: Sure!When„„..? A: Tomorrow.B: What time„„„„? A: At _____.B: Great!A: See you tomorrow.Step 3, Check for understanding.Do some exercises.板书设计
Lesson 28 A party for Li Ming 1, begin, late , early.2, would you ? , when ? Lesson 29 Surprise!教材分析
1.课文以为李明准备的回国宴会为主要内容。2.培养学生动手制做某一物品的能力。3.养成守时,守约的好习惯。学生分析
1.课文很长,需要学生在学习之前做好预习。2.新单词很多,在听的过程中特别要用心。设计理念
1.听录音,读课文并从中找出新单词。
2.2.能根据课文插图理解词意。3.根据问题理解文章内容。教学目标
1.学会cake, cookies, ice cream, sugar, someone, bowl, flour, oil, salt。2.熟读课文,理解文意。学会守时,守约的良好习惯。3.通过练习掌握重点。重 点 1,2,3 难点 1,3 教具学具 录音机,磁带,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Step 1, Review..Ask some questions about Lesson 28, check the known knowledge.二、Step 2, Study key concepts.1.Use the student book and radio.Listen to the radio ,let students find the new wordsListen again , learn new words.Then read them together.Look at the pictures about the words in this lesson.And try to know the words means.Ask questions and try to find the answers.Know the passage.1,Dose Liming know the party ? 2,Who will bring Liming home? 3,What are Danny and Jenny making for the party ? 4,What do they need to make cookies ? 5,What do the cookies have on it ? 6,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party ?Step3,Practise.Play a game such as Go Fish” or“Memory Card” 板 书 设 计 Lesson 29 Surprise!New words: cake , ice cream, sugar, someone, bowl, flour, oil , salt.Lesson 30 Good—bye!
教材分析
课文以Danny和 Janny在机场送李明回国为内容,蕴涵着依依不舍的真情在里面。学生分析
课文虽然很长,但很贴近生活,在没有新单词,新内容的情况下,学好本课很有把握。设计理念
1,复习上一课的重点。
2,利用图片进行活动,在师生共同的动中完整而清晰的掌握本节内容。三维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内容。2,在阅读中体会孩子间伟大的友谊。重点 1,2 难点 1 教具学具 Radio , tape, pictures 教学流程
“Step 1, Review.Show the pictures ,review the known knowledge.Step 2, Use the student book and audiotape.Let the students listen to the radio carefully.Play “Living picture” : Volunteers in the class play people in the story.They must do the text describe.Before you start the game.You need to assign a role to each student in the game.You can give the students names.the teacher also needs ti assemble some objects you want the players to use.Play the game with one group of volunteers in front of the whole class.Variation : Divide the class into small groups.Each with a set of players to play the game with all the groups at the same time.Step 3, Learn a new song.Listen to the tape and sing it after the radio.Step 4, Check for understanding.Do some exercises about this lesson.板书设计 Lesson 30 Good---bye!1, At the airport2, let’s sing a s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