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按气质类型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教师资格考试和教师招聘考试出题重点)
从气质类型解读“因材施教”的教学实效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管理 何俊宝
【摘要】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更加讲究实效性。而不同类型的学生又需要不同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面对不同的学生时应该因材施教。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我们可以将学生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别.【关键词】因材施教 教学 实效性 气质类型
在现今的教育界中,有效教学作为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教学实效是当今提高教育质量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在学校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提高教学实效的关键是要因材施教,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但是我们也知道,一种米养百种人,一百个学生可能具有一百种性格,某些教学方式方法对于某一类学生而言可能具有实效性,但对于另一部分学生而言却不但不起积极作用,甚至可能起负作用。《论语·雍也》中有这样一句话:“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这体现了大教育家孔子对不同的人实施不同教育的朴素教育思想。宋代大教育家朱熹将孔子的这种教育思想总结为“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即因材施教.很多学者对“因材施教”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进行了阐述,本文从教育心理学的气质类型角度剖析“因材施教”对教学所起的实效作用.人的气质是有明显差异的,这些差异属于气质类型的差异。对气质类型的划分,有不同的见解,因而形成不同的气质理论。最早对气质加以分类并给予细致的描述,其分类被后人接受认可的,是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对气质的分类。
希波克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医生,他认为体液即是人体性质的物质基础。他在“四根说”发展为“四液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系统化。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中有四种性质不同的液体,它们来自于不同的器官。其中,粘液生于脑,是水根,有冷的性质;黄胆汁生于肝,是气根,有热的性质;黑胆汁生于胃,是土根,有渐温的性质;血液出于心脏,是火根,有干燥的性质。人的体质不同,是由于四种体液的不同比例所致.格林(盖伦)(Galen ,130~200)是欧洲古代医学的集大成者,也是罗马帝国时期著名的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他从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出发,创立了气质学说,他认为气质是物质(或汁液)的不同性质的组合。当时他说气质共有13种。在此基础上,气质说继续发展,成为经典的四种气质:
1.多血质——喜形于色,喜怒都在展现中,可塑性强。多血质的人具有活泼好动,反应迅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兴趣容易转移等特征。这类大学生易于适应环境的变化,性情活泼、热情,善于交际,在群体中精神愉快,相处自然,常能机智地摆脱困境;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上肯动脑、主意多,不安于机械、刻板、循规蹈矩,常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办事效率;对外界事物兴趣广泛,但容易失于浮躁,见异思迁。
2.胆汁质——夏天里的一团火;这类人精力旺盛,直率、热情,行动敏捷,情绪易于激动,心境变换剧烈。这类大学生有理想、有抱负,有独立见解,反应迅速,行为果断,表里如一;不愿受人指挥,而喜欢指挥别人;一旦认准目标,就希望尽快实现,遇到困难也不折不挠,但往往比较精心,学习和工作带有明显的周期性特点,能以极大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投入学习和工作,一旦精力消耗殆尽时,便会失去信心,情绪顿时转为沮丧而心灰意冷。
3.粘液质——冰冷耐寒;粘液质的人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定难于转移,善于忍耐。这类大学生反应较为迟缓,但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能基本保持心理平衡;凡事深思熟虑,力求稳妥,一般不做无把握的事情,在各种情况都表现出较强的自我克制能力;他们外柔内刚,沉静多思,不愿流露内心的真情实感;与人交往时,态度适度,不卑不亢,不爱抛头露面和作空泛的清谈;学习、工作有板有眼,踏实肯干,严格恪守既定的生活秩序和制度。但他们过于拘谨,不善于随机应变,固定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有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表现.4.抑郁质——秋风落叶;抑郁质的人孤僻,行动迟缓,情感体验深刻,善于觉察别人不易觉察到的细小事物。这类大学生在生理上难以忍受或大或小的神经紧张,厌恶那些强烈地刺激;他们的感情细腻而脆弱,常为区区小事引起情绪波动;自己心里有话,宁愿自己品味,不愿向别人倾诉;喜欢独处,与人交往时显得腼腆、忸怩,善于领会别人的意图,在团结友爱的集体中,很可能是一个容易相处的人;遇事三思而行,求稳不求快,对力所能及的工作能认真负责地完成。在学习、工作一段时间后,常比别人更感疲倦;在困难面前常怯懦、自卑和优柔寡断.这四种气质类型的人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性和稳定性方面表现各不相同,也就使不同的气质类型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而且这四种气质类型的人在情绪产生的快慢、情绪体验的强弱、情绪状态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情绪变化的幅度以及动作、言语的速度等方面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胆汁质的人一般情绪反应强烈、爆发力强、平息迅速,他们这一秒钟可能还是狂风乱作,但下一秒钟,可能就会是风平浪静,波澜不惊;他们思维灵活但是粗枝大叶,对事情反应很迅速,但真正实施起来却寥寥草草,漏洞百出;他们虽然精力百倍、好胜心强,却又为人热情、朴实坦率。具有这种气质类型的人,缺点是行事卤莽,遇事欠三思,容易感情用事,刚愎自用。多血质的人情感丰富、外露、不稳定,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行动迅速、适应力强,他们的缺点是缺乏耐心、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他们做任何事情,都只有三分钟的热度。“无志之人常立志”是他们的最好写照。黏液质的人情绪平稳、表情冷淡、思维灵活性稍差,但考虑问题细致、周密;他们安静、稳重、自制力和承受力较强,缺点是沉默寡言,主动性差。他们就像石头掉在泥潭里,激不起一丝涟漪。抑郁质的人情绪体验深刻持久、多愁善感、优柔寡断、孤僻离群、软弱胆小,天生的悲观论者,但他们思维敏锐、想象力丰富、踏实沉稳、自制力强,他们或许是产生哲学家的强大后备军。不同的气质类型人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这些性格特点并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在现实生活中,单一气质的人并不多,绝大多数的人都是一种或两种气质占主导兼有其他气质的混合体,因此每个人的性格中一般具有多种气质特点。我们作为教师应准确地把握学生的主导性格,对其进行相应的教育。
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生气质特点中的积极因素,又要帮助他们克服消极因素。假如用同一种教育方式教育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效果往往不理想,甚至是两个极端。如同样做错了一件事情,当面尖锐、严厉的批评会使多血质的学生受到很大的震动,进而促使他改正缺点,但相同的批评则会使抑郁质的学生受到严重的伤害,萎靡不振,甚至走向极端。所以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我们在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方法上都应不同。教师除了要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教育之外,还应该帮助他们剖析自己,了解个人气质特点,正确分析和充分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进而善于驾驭自己的性格,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扬积极的气质特点,克服消极的气质特点.在教育过程中,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该如何进行具体的教育辅导呢?对于多血质的学生,教师应侧重于培养他们谦虚谨慎的态度、稳定和集中的兴趣,注意培养他们的耐力、韧性和持久性,严格要求,以克服其轻率、疏忽大意的性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他们的优点不能当众表扬,以免翘尾巴;对于其缺点要进行严厉的批评,引起他们的心灵震撼,以督促他们改正错误。对于胆汁质的学生,要经常和蔼地要求他们沉着,三思而后行,提高自制力,做任何事情要一丝不苟,要和风细雨地进行;充分肯定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严厉批评他们急躁冒进的作风,以使他们遵守纪律。教师要注意言辞的强烈程度,轻声细语会比“狂词暴语”收到更好的效果。当然在他们情绪极度激动、发脾气时,教师应该避其锋芒,设法使其冷静、稳定情绪,然后采用说理和商讨的方式进行批评,引导他们自行认识错误和缺点,同时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和信任,使他们认识到控制感情的必要性和学会控制情感的科学方法。对于黏液质的学生,要热情、耐心地进行教育,多给他们一些思考的时间;平时多给予他们参加集体活动的机会,并注意培养他们勤奋进取的精神,引导他们积极探索;加强他们与同学间的交往,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对这种气质的学生应采取启发式批评,多用暗示、提醒、启示,借助于他人、他事,用榜样教育法使其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对于抑郁质学生,首先应该在感情上关心、信任他们,与之多接近,让他们打开话匣子,说出心里话;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以便能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和交往的快乐,从而克服其忧郁、孤独、猜疑、多愁善感的消极心态,形成活泼、开朗、大方的性格,具备自强、自信、自尊、自重和自爱的心理品质;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勇往直前,使之相信“只要努力过的天空都会有美丽的彩虹”。对这类学生的批评要温和,尽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由浅入深,因势利导,切不可在公开场合对他们横加指责.当然,做任何事情都有重点,教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都要特别关注胆汁质和抑郁质的学生,他们是气质类型的两个极端。一般情况下,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发生在胆汁质和抑郁质这两类学生的身上。胆汁质的学生由于愿望强烈,过度地紧张和疲劳使抑制过程更为微弱,比较容易出现神经衰弱或其他心理障碍。因此,对于胆汁质的学生要抑制其强烈的反应,多给他们工作与休息交替的机会,教会他们坚韧和自制,培养他们安静、平稳的工作习惯。而抑郁质的学生,往往由于艰巨、困难的任务、激烈的冲突或个人的不幸遭遇,感到无法忍受,容易发生情绪的歇斯底里,即情绪的崩溃,发展成各种心理障碍。因此,对于抑郁质的学生,要使其在集体中获得友谊和生活的乐趣,更要注重培养其开朗大方的性格,特别是坚强的意志力和承受力,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做事要大胆勇敢,有破釜沉舟的气概;在家庭生活中,要让他们感受到关心,感受到温暖。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努力将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加以区别对待,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自身的潜力得到最大发挥,才会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教育教学的实效性。这是因材施教的目的,也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参考文献:
1、[美]林格伦著,章志光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张春兴著:《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美]克劳著,兵介仕译:《如何有效学习》,台湾桂冠图书公司,1987年版;
4、[苏]多布雷宁主编:《课堂教学的心理分析》,北京师范大学,1956年版;
5、高觉敷著:《西方心理学的新进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第二篇: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学 重点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1.儒家非常重视教育在国家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礼记》是儒家著作,其中《学记》(启发式教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大学》“三纲领,八条目”《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为经典。
2.孔子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见于其弟子辑录的《论语》中。主张“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
3.苏格拉底:古希腊人。启发式教育,《产婆术》,方法:讨论、谈话、提问等。
4.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三个里程碑:①②③
①柏拉图:古希腊人。培养哲学人才,《理想国》和《法律篇》。
②卢梭:法国人。《爱弥儿》,强调培养自然人,教育要顺其自然,自然主义思想。被誉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革命”
③杜威:美国人。《民主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代表,提出三个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5.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1632年撰写《大教学论》,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教育要适应自然、分科教学。
6.赫尔巴特:德国哲学家,传统教育代表,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围绕三个中心:教师、教书、教室。
7.教育起源:
心理起源:孟禄,美国心理学家,强调“无意识模仿”。
劳动起源:在社会主义国家广为流传,如:中国。
第二章
教育与发展
1.教育对文化的影响:是指教育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功能:①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物+人)②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教材)③教育的文化整合功能(多元文化)④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创新)
2.影响人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方面。
第三章 教育目的
1.西方传统教育目的观:
①宗教本位论:代表人物:夸美纽斯、乌申斯基、小原国芳。
②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裴斯塔洛齐、福禄培尔。基本观点: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在于使人的本能和本性得到自由发展,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③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迪尔凯姆、凯兴斯泰纳。基本观点: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和社会价值来确定。
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①我国教育目的体现了社会主义方向性;
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③培养“劳动者”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④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的质量标准;
⑤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我国教育目的的一贯坚持原则;
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时代取向。
第五章 课程
1、课程的类型
①从内容固有属性分: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②从内容组织方式分:分科课程(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与综合课程(在于通过相关科学的整合,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的视野和方法)。
③从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要求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④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⑤从课程性质及其表现形式分:显性课程(正式课程或官方课程)与隐性课程(学校建筑、设备、空间布置,师生关系、校训、同伴关系、校风等等。)
2、课程理论流派
①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代表人物:夸美纽斯、斯宾塞、赫尔巴特和布鲁纳。主要观点:知识是课程的核心,应重视知识的系统传授;强调以知识的学科逻辑体系来组织编排课程;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强调课程目标是理智训练和智力发展。
②经验主义课程论 代表人物:杜威。主要观点:课程的实质是经验;儿童及其活动是课程的中心;强调课程组织的心理化;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强调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和发展。
③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代表人物:康茨、布拉梅尔德、弗莱雷。主要观点:课程是实现未来社会变化的运载工具;社会问题是课程的核心问题;课程知识应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反思,唤醒社会意识、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感;课程的学习方式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参与到社会中去。
④人本主义课程论 代表人物:马斯洛(研究人的需要)、罗杰斯。主要观点:课程目标是促成学生的自我实现;课程要适合学习者的兴趣、能力及需要;在课程的组织上,强调“整合”;在课程的设计上,重视人文学科。
3、课程的表现形式:①课程计划、②课程标准、③教材(教学材料)P115-119理解内容
4、课程实施的取向:①忠实取向(执行落实方案过程)、②相互适应取向(课程设计者和实施者进行调试)、③创生取向(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教育经验)。
5、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P124看一下
第六章 教学
1.教学的任务
①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创造性学力+发展性学力);
②发展学生能力,增强学生体质;
③.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个性的健全发展。.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①教育学相统一的规律、②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规律、③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④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
3.启发性原则—孔子
(重点记忆)
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不断发展自己的能力。
基本要求: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②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指导学生学会学习③发挥教学民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和学习评价
上课基本要求:①目标正确。能够实现认知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领域目标的统一。
②内容正确。教学内容必须保证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③方法恰当。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形象性和直观性,通知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④结构合理。是讲授、提问、演示、讨论、练习等与教学活动融为一体。⑤教学能力强。教师具备良好的课堂组织和应变能力,有效地对课室教学进行组织、管理和控制,冷静、机智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
⑥效果优良。看效果主要看学生是否注意力集中、是否积极主动、是否思维活跃等。
第七章
学校德育
1.我国德育内容(简答,记住)
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①爱国主义教育 ②集体主义教育 ③马克思主义常识和社会主义教育 ④理想教育 ⑤道德教育 ⑥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 ⑦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和遵纪守法教育 ⑧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第八章
教师与学生(重点)
1.衡量教师社会地位高低因素: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专业地位、职业声望。
2.(重点记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3.(重点记忆)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①专业精神的形成。教师需通过教学实践,将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实现从理想到行为的转化,形成坚定的职业理想及正确的教育观。
②专业知识的拓展。包括学科专业知识不断加深,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不断拓宽,教育学科知识的深化,教学实践性知识的获得。③专业能力的发展。包括教学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④专业自我的建立。包括正确的自我认知,积极的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4.(记忆)学生的本质特征:①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②学生是处于发展中得人 ③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5.(记忆)教师对当代学生观:①尊重学生的人格 ②尊重学生的独特性 ③尊重学生的创造性 ④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依法施教。
6.(重点重点,大题)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影相师生关系的因素:具体表现在教师、学生与环境三个方面。
⑴教师因素。①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应明确自己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角色,师生之间是“人-人”平等的关系。②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领导方式分为专制型管理方式、放任型管理方式和民主型管理方式。③教师的智慧。教师的智慧不是一种纯粹的理性智慧,而是一种实践智慧,它整合了教师的个人知识、实践经验、人生体验、专业精神追求和个人教育品质。④教师的人格因素。教师的能力、气质、性格等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
⑵学生因素。①学生对教师的认识、评价直接影响师生关系的建立。②学生的不成熟也是影响到师生关系的因素。学生对人和事物的认识往往停留在事物表面,情绪容易激动,会发生冲撞教师的现象,从而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⑶环境因素。主要是学校人际关系和课堂的组织环境因素。学校人际关系包括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校领导关系。课堂组织环境包括教室的布置、座位的排列、学生的人数等。
7.(重点,大题)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策略
①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②尊重、理解、关爱学生 ③主动与学生交往,善于与学生沟通 ④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第九章
班主任工作(重点)
第三节:班级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策略(一至八大点,分析、提炼、整合)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
⑴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①了解和研究班集体。包括班集体的基本情况、班级学生总体情况和学生生活社区环境等。②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学生个性情况等。
⑵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①查阅学生档案。②观察法。③谈话法。④调查法。
二、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
良好的班级气氛通常具有以下特点:融洽的师生关系;双向师生互动与沟通;合作的同学关系;积极的学习气氛;积极地学习风气;和谐的班级气氛。
为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①运用情绪暗示原则②多运用鼓励与强化③给予各种适时关怀④教师必须以身作则⑤正确运用归因理论。
三、明确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根据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短期目标,如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中期目标,如本学期获得优秀班级称号;长期目标,如被评为全国先进班集体等。班主任要让班级成员明确本班的奋斗目标。
四、抓好班干部队伍建设
班主任要把班级管理好,班级骨干是必不可少的。在开学之初,班主任就要了解学生入学材料,初步掌握学生的各种能力、性格、特长,从而确定班干部的人选,此外,还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从学生的思想作风、心理状态、学习态度、主动精神等方面发现学生骨干。
五、制定班级组织的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将治班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六、搞好班级学习管理
班主任在班级学习管理过程中,要坚持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完成智育任务和个性全面发展的要求。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提出统一要求,重视对群体学习的管理,又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实行分类指导,还要充分关注班级中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并创设条件,以发展个性和特长。
七、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形式多样,按活动内容可分为:学习活动、科技活动、文娱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班队活动等。班级活动是一种目的行为,班主任在设计活动过程应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①教育性原则②针对性原则③主体性原则④易操作性原则。
八、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计划和总结
班级管理工作计划要根据教育政策法规、中小学培养目标来制订,要与学校工作计划和本班实际相联系,计划要全面,目的要明确,条理要清晰,阐述要简练,操作要可行。班级管理工作总结是班级工作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既是对工作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也是对工作质量的全面评估,以便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篇: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论述题
《心理学》
论述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答:学习动机的培养一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
学习动机作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而学习动机之所以能影响学习效果,是因为它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不仅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如果学习效果好,主体在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收获成正比例,主体的学习动机就会得到强化,从而巩固了新的学习需要,是学习更有效,反之。我们知道,学习效果是客观的但学生对它的感觉却是主观的,因此,教师应掌握评分的艺术,使学生保持学习上的成功感。当然,成功感的获得也需要找出学习上的关键问题,填补知识技能掌握方面的空缺。
二利用直接发生途径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一是直接发生途径,即因原有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更分化的学习需要。一是间接转化途径,即新的学习需要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主要考虑如何是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教师应耐心有效的解答学生的问题,同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间接途径考虑,主要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
论述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答: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与创痛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优越性,而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才外还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也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
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心里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当然在提供定量的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再加上定性的评价,效果会更明显,这就是奖励与惩罚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给予学生表扬,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都会产生消极作用。
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稳定维度而言,学习者把成败归因于稳定(能力任务难度)或者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努力、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后者不会影响将来的学习行为。内在维度而言,学生将成败归因于自身内在(能力努力身心状况)相反的,学习者也有将成败归因于机体外在因素(任务难度运气外界环境),后者不会对将来的学习产生影响。可控维度而言,学生如果把学习归因于可控因素(努力)会产生信心或者犯罪感,反之若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会产生感激心里或者仇视报复心理。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优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归因,哪怕这是的归因并不真实。
论述三:怎样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答: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包括有1领导学生牢固的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包括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维,进行显性教学
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多种形式的联系,可以调动学生中东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的变通性,灵活性和广泛性。
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包括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久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和反思。
论述四:如何培养创造性
答:从下面四个方面入手: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包括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二注重创造个性的塑造。包括1包括好奇心2解除个体对打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包括1发散思维训练2推测和假设训练3自我设计训练4头脑风暴训练。
《职业道德》
论述:中学生教师职业道德解读《六条规范》
一爱国守法。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2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3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其具体表现1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2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上课备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1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2对学生亚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3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4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四教书育人。1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2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3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五为人师表。1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2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3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4作风正派,廉洁奉公。5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六终身学习。1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2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法规》 1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内容 一专业理念与师德二专业知识三专业能力 一专业理念和师德: 1职业理解和认识: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和交流。2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关爱中学生,重视中实施身心健康发展,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维护中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位中学生。不讽刺、武库、歧视中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中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不同要求;信任中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3教育教学的态度和行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中学的只是学习、能力发展和品的养成相结合,重视中学的全面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位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尊重和发挥好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4个人修养和行为: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勤于学习,不断进取,衣着整齐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第四篇:教师招聘考试重点内容总结
1.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履行的义务有哪些? 2.课堂教学应树立哪四个基本观念? 3.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4.完整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由哪些方面组成? 5.什么是启发性教学原则,贯彻这一原则有什么要求?
1.[答案要点](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的义务;(2)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任务;(3)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义务;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义务;(5)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义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义务。2.[答案要点](1)全面发展的质量观;(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3)民主合作的教学观;(4)优质高效的效益观。
3.[答案要点](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4.[答案要点]一个比较完整、有序、立体式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应包括四种基本关系和三个基本层次。四种基本关系是: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教师与受教育者(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其他教师及教师集体的关系;教师与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关系。三个基本层次是:理想层次、原则层次和规则层次。
5.[答案要点]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具体表现在:(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让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
[答案要点]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其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自己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对他人、集体、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首先,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能力表现在它明确区分教育活动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从而使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辨别哪些教育观念是正确的、符合人性的;哪些教育观念是错误的、违反人性的;哪些教育行为是有利的、应该做的,哪些教育行为是不利的、不应该做的;什么样的职业生活是幸福的,什么样的职业生活是低级庸俗的等。
其次,教师职业道德在向教师阐明基本道德准则的基础上,还以系统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为教师提供全面、科学认识教育活动的工具。
再次,教师职业道德还可以帮助教师凭借道德预测,预见教育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以及某种教育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为此做好道德选择的准备。
此外,教师职业道德还可以帮助教师运用一定的师德观念、师德规范和准则去分析、评价自身与他人的教育行为。
1.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3.竞争: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过程。4.为人师表:即在品德学问上给人做出榜样。教师的为人师表,因其职业的特殊要求,往往成为经常化的自觉行为,具有很强的表率性。
5.教育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有教育立法权的专门机关,在其职权范围之内,依据教育立法的程序制定或认可的调整教育法律关系,规范社会主体的教育活动,规定社会主体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积极强化:是由于一种刺激的加入增加了一个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
2.教师职业道德: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3.动机:指激起或维持某种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内部动力。4.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5.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师德建设的核心必须处理好的“三个关系”是什么? 2.简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 3.课堂教学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4.简述新《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的意义。5.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论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2.某学校一位实习教师,教数学。他上课很有趣,但对学生很严格,如果有上黑板演示题目做不出题,就会骂人。最严重的一次是,一个学习不好的男同学被教了好几次还做不对,他一怒之下
就把该学生的头往黑板上撞,用非常粗俗的话骂他。那个男生受不了这样的刺激,最后厌学,不肯再读书了,连高中都没上。
(1)这位数学实习教师的做法错在哪里?为什么?(2)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1)要处理好与教师职业的关系,即教师要有敬业精神;(2)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意味着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3)要处理好与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要为人师表、人格高尚、克制私心。
2.[答案要点]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心理健康的标准:(1)自我意识正确;(2)人际关系协调;(3)性别角色分化;(4)社会适应良好;(5)情绪积极稳定;(6)人格结构完整。3.[答案要点](1)目标导向性原则;(2)主体性原则;(3)面向全体的原则;(4)知情并重原则;(5)开放性原则。
4.[答案要点]这条规定标志着我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时代已经来临。“免费”成为新《义务教育法》最大的一个亮点。推行免费义务教育是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举措,目的是保证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能上得起学,不会因贫困辍学,使义务教育更加名副其实。5.[答案要点](1)教师要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为此要做到明确本堂课教学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防止分散注意;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六、论述题
1.[答案要点]
(一)坚持“一个为本”
坚持“一个为本”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这里的“发展”是指:(1)学生的全面发展,即是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2)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发展其特长,同时根据学生基础和程度等不同,使其分层发展;(3)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即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
(二)搞好“四个调整”
(1)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①要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②要在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
(2)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实现三个重新“定位”:①师生关系的定位。师生关系定位为交往,即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是共存的主体,师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实现共识、共享、共进。②教师的定位,教师定位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这个定位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实现如下五个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封闭向开放转变;由信息的单向交流向信息的综合交流转变。③学生的定位,学生定位也是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教学的被动者或知识的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学习的主人,在课堂得到充分发展的主体。
(3)调整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师要调整好教学方式,动用教学方式努力做到以下几点:①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③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④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⑤要尊重学生的人格;⑥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⑦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⑨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⑩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充分的发展。同时,教师也要指导和帮助学生调整好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以及上述学习方式的交互使用和整合。
(4)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在继续发挥传统的教学媒体(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和传统的电子教学媒体(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积极作用的同时,要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普遍应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工具。要把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努力挖掘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促进各种教学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2.[答案要点](1)①这位数学实习教师辱骂、体罚学生是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②分析: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从理想层面上看,教师要热爱学生;从原则层面上看,教师要平等、公正、民主地对待学生;从规则层面上看,教师不准以任何借口歧视、侮辱、使用威胁性语言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案例中的数学实习教师,要让学生学好数学,对学生的严格并不错,但必须严而有度、严而有方。可是这位教师,对演示不出数学题目就要骂人,甚至对教了几遍还不会的学生使用威胁性语言体罚甚至变相体罚学生。这种做法是错误的。(2)严重结果:造成了这位学生厌学甚至弃学;其行为严重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的师德形象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第五篇: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面试大纲考试重点
一、测试性质
面试是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的有机组成部分,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笔试合格者,可参加面试。
二、测试目标
面试主要考查申请幼儿园教师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职业发展潜质和保教实践能力,主要包括:
1.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思维品质。
2.仪表仪态得体,有一定的表达、交流、沟通能力。
3.有一定的技能技巧,能够恰当地达成保教目标。
三、测试内容与要求
(一)职业道德
1.爱幼儿,尊重幼儿。
2.对幼教工作有热情、有责任心。
(二)心理素质
1.具有一定的情绪调控能力。
2.乐观开朗、有自信心。
(三)仪表仪态
1.行为举止自然大方,有礼貌。
2.服饰得体,符合幼儿教师职业特点。
(四)交流沟通
1.有较好的言语表达能力。口齿清楚,普通话标准,语速适宜,表达比较准确、简洁、流畅、有条理,有一定的感染力。
2.善于倾听、交流,有亲和力。
(五)思维品质
1.能正确地理解问题,条理清晰地分析思考问题。
2.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在教育教学上表现出一定新意。
(六)了解幼儿
1.具有了解幼儿兴趣、需要、已有经验和个体差异的意识。
2.能通过观察来了解幼儿。
(七)技能技巧
1.熟悉一些幼儿喜欢的游戏和故事。
2.具有一定的弹、唱、画、跳、手工制作等幼儿教育所必需的基本技能。
(八)评价与反思
1.能对录像或资料中的教育活动、教育行为进行评价;或能对自己的面试表现进行评价。
2.能根据评价结果提出进一步改善的意见。
四、测试方法
采取结构化面试和展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展示、回答问题、陈述等方式进行。
考生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准备,时间20分钟,接受面试,时间20分钟。考官根据考生面试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分。
五、评分标准
序号
测试项目
权重
分值
评分标准
一
职业道德
爱幼儿,尊重幼儿
有热情、有责任心
二
心理素质
能较好地调控情绪与情感
开朗、乐观、善良
三
仪表仪态
五官端正,行为举止自然大方,有礼貌
服饰得体,符合幼儿教师职业特点
四
交流沟通
有较好的言语表达能力。普通话标准,口齿清楚,表达流畅,语速适当,有感染力
善于倾听、交流,有亲和力
五
思维品质
能条理清晰地分析思考问题
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在活动设计与实施、环境创设上表现出一定新意
六
了解幼儿
有了解幼儿兴趣、需要、已有经验和个体差异的意识
能通过观察来了解幼儿
七
技能技巧
熟悉一些幼儿喜欢的游戏和故事。
具有弹、唱、画、跳、讲故事、手工制作等基本技能。
八
评价与反思
能对教育活动和教育行为进行较客观的评价。
能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意见。
六、试题示例
例一:
请你给小班幼儿讲一个故事。
(故事自选。如考生没有故事,可提供)。
例二:
请用绘画为大班主题活动“动物的冬眠”设计一个主题展示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