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云南省中学化学教师招聘教材教法与教案

时间:2019-05-15 07:06: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年云南省中学化学教师招聘教材教法与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年云南省中学化学教师招聘教材教法与教案》。

第一篇:2010年云南省中学化学教师招聘教材教法与教案

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2010年云南省中学化学教师招聘教材教法与教案 命题热点聚焦

本章主要考查考生学习新理论、把握新课标、运用新教法、处理新教材的水平及能力。着重考查考生对教材的备课、教学方法研究、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的实际教学情况等。试题中,简单题约占30%,中难题约占50%,较难题约占20%。

第一讲

化学教学的目标与原则

一、化学教学的目标

1.了解化学知识与技能,并学习这些知识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3.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人类社会的责任感。

4.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

二、化学教学的原则

(一)自主性原则

现代教学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知识结论和学习过程同样重要。保证学生有效自主的学习活动,其要点是要保证化学教学过程为师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双边活动过程,让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统一起来,改变由教师一味主宰课堂教学的情况。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主,即教师不能包办代替,教师的责任是创设问题情景,提供学习材料和背景,激发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己去思考、议论、尝试、总结、验证等等。一句话,不要让学生完全被动地去接受,而是要主动地去寻求,不要让学生完全地被告知,而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去理解、去把握。

(二)探究性原则

教学过程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能力。在学习的阶段,知识的把握是有限的,而能力的提高是学生持续发展的根本。过去,一般认为能力包括记忆、理解、运用等,而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学生的能力还包括动手实践能力、创造和发散思维能力、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能力等等。所以探究性原则在化学教学中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四)实践性原则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因此,注重化学教学的实践性,加强化学知识的应用性,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新教材教学内容中增加了许多联系实际的内容,并补充有“阅读材料”“生活中小实验”等;随着新科技的发展,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增加,包括有环境保护、新能源、新材料、食物、保健等;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更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实验。如,在金属铝的教学中,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铝制品,开展一定的社会调查,来熟悉铝的性质和用途。而对废弃铝制品的回收和处理,是当今社会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开展讨论,提出积极建议,让废气铝制品能加以重新利用,对环保作出有益的推动。在教材中,联系实际的内容举不胜举,可以说,每一段内容都是联系实际的好教材,关键看教师是否有联系实际的能力,还化学于生活中的真面目。实践性原则注重的是实践,在实践中化学知识得以有效的应用,而同时也可增加各学科知识的交叉和渗透的机会,是学生将知识综合运用,得到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锻炼。

(五)层次性原则

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素质都得到提高也是化学教学的主要任务。由于心理、生理、家庭、社会等条件的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在层次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理解学生的差异性,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教育。第二讲

化学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自学指导,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自学指导教学模式是由教师列出自学提纲,提出目标要求,经过学生力所能及的探索(阅读教材、分析、总结、概括等)自主地获得知识、运用知识。从心理学角度看,这种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知、情、意、行有机结合,共同投入的心理操作过程。

二、讨论评议,变单向传授为多向传输

讨论评议能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气氛,调动群体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是讨论的策划者和组织者,要精心地安排讨论的全过程,巧妙设疑,提出论点。即从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出发,找到讨论的契机。可以让学生与教师争论:教师提出论点,由学生思考,反驳,教师与学生一起不断地改进、引申、深化,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发展、深入。也可让学生之间产生争论: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设想结论或解法,在学生间出现不同意见时,讨论自然地展开了。教师再在各种观点间进行沟通、比较,择优汰劣,去伪存真。这种讨论的过程能使师生、学生之间的思维不断地趋于同步,但要处理好独立思考与讨论的关系,每个论点的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提出都尽可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切不可信口开河,不假思索,思考与讨论要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三、设境质疑,变“正确无误"为顺乎自然

化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动态的、探索性的。化学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到他们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去,鼓励他们探索、争论、发明、创造。要把公理化编写的教材还原为生动活泼的化学创造思维活动,因此不必追求思维的一次成功。有些教师备课认真,在课堂上告诉学生的往往是最佳的思维途径,最简捷的思维方法,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就是不能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因为我们告诉学生的只是成功的思维。如果我们向学生介绍成功的路是怎样走来的,将会破除学生对化学思维的神秘感,更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教会学生思维方法。若要如此,就要允许出现思维的歧误,有时甚至可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探索,对各种可能的思路进行研究、辨析,对正、反两方面相互比较,从而加深对正面事物的理解。允许犯错误也是对学生求异思维的保护和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符合思维规律的教学过程应该是:设疑一起疑一思疑一释疑的过程,而从思疑到释疑不是一帆风顺的。

实际上,对失败思路的分析过程不仅仅是为了找到舍弃的依据,而且有着更深层的作用:其一,它是正确思路得以产生的“母机”,错误根源的暴露往往伴随着正确认识的产生,导致正确思路的出现;其二,对各种可能思路的研究充分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维,可使解题方法不断优化,在培养发散思维的同时增强了思维的深刻性。通过失败原因的探讨、失败思维过程的反思,提高了思维的监控能力。长期坚持,对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灵活性,学会合理地调整思维方向都是很有作用的。当然,借助歧路分析还可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优化心理素质,这也应引起重视。

四、尝试发现,变灌输结论为暴露过程

发现学习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学习是发现者运用本人的智慧或物质材料获得知识的学习,即学习者对信息进行操作、组织和转化,以得到新信息时所发生的学习。发现学习是由学生参与探索、参与发现的学习过程,对激发热情、激活思维,强化创造力有显著的作用,要进行发现学习,就需要创设发现的情境,也就是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化学问题的提出和发现的过程进行合理、科学的处理(并不是机械重复当年科学家的发现过程,而是选择最符合认识规律、适应学生认知结构和思维能力的发现过程)后展示给学生,使其亲身经历科学发现过程,体验研究成功的喜悦,我们常可用下列方法设计发现过程:

第一,设计猜想过程,从特殊到一般。通过对特例的观察促使对一般情形下的结论的猜测,进而获得

发现。如对每个主族元素性质或每类有机物性质的学习,教材都是采用让学生由个别物质进行研究从其性质去猜想该类物质所具有的共性。学习碱金属一族的性质,是先抓住了对钠的仔细研究;学习卤素的性质,是先抓住对氯的研究;在学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习烷烃、烯烃、炔烃等这类物质的共性时,分别是从甲烷、乙烯、乙炔着手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从而引导学生猜想结构的特点与这类物质个性、共性的关系。

第二,设计实验过程,从感性到理性。以实验操作获得的结果为感性材料,通过理性、逻辑的再认识,激发起科学的猜想。

第三,设计逻辑推理过程,从旧知到新知。运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发现过程,使新旧知识得到顺利的同化。

第四,设计类比情境,从熟悉到陌生。所谓类比是由研究对象A联想到与它有某种类似或相关的对象B的思维过程。类比情境的设置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诱发其创造性的发现。

第五,设计运动过程,从静态到动态。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暂时的,相对的,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错综复杂的运动、变化中抓住暂时的、静止的瞬间,去发现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探求规律,在变化中实现联系、转化。

第六,设计矛盾冲突,化疑惑为顿悟。物质世界的矛盾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矛盾的不断产生才致科学的不断发展,化学教学也是如此,新知识往往是在解决原有认知结构与新问题的矛盾冲突中产的。如参加化学反应的是分子、原子、离子等一些微粒,单个的分子、原子、离子极其微小,肉眼看不见,平称不出,但是我们研究化学反应时,所取用的物质常常是多少克或多少毫升。物质的克数和毫升数数量庞大的微粒集体。怎样把单个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跟很大数量的微粒集体、可称量的物质之间系起来呢?于是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就应运而生,让学生又掌握了一种新的物理量。

五、归类总结,变零星积累为“整体集装”

平时教学总是以单个知识点逐步进行的,因而学生也就以零星积累的方式接受和存贮知识,致遗忘率高、教学效率低。教学实践证明,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板块结构,从而以“整集装”的方式存储于记忆之中,可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比如,用类比的方法,由一例到一类,再由一类到多类,进而将多类加以统一,并尽可能地扩大类的外延,使有内在关系的内容归类于统一的模式之中。又如,对系列问题进行归纳、概括,提取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用方法和思想加以统摄,使学生方法论的高度加以掌握。也可用图表建立知识的立体结构网络,或运用变式教学形成知识的链式结构,等等。附:经典教案

试管知识及实验操作

【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试管实验的基本操作。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2.能熟练掌握中学有关试管的实验题型及解答技巧。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有关试管实验的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

对试管的使用操作熟练掌握。更要掌握涉及试管的综合实验题的分析与作答技巧。

【复习指导】

一、试管的规格

试管的大小一般是用管外径与管长的乘积来规定,常用的主要有10mm×100mm、12mm×100;15mm×150mm、18mm×180mm、20mm×200 mm以及32mm×200mm等。因此,试管的大小并不是固定的。

【练习1】先选择填空?再简要说明作此选择的理由。

(1)某试管内装有约占其容积1/10的溶液,则溶液的体积是()。

A.约1mL

B.约3mL

C.无法判断

【答案】C。因为题目并没有指明试管的大小规格(mL)。

(2)拟在烧杯中于加热条件下配制某溶液50mL,应选择的烧杯是()。

A.400mL烧杯

B.250mL烧杯

C.100mL烧杯

D.50mL烧杯

【答案】C。因为加热时,选用烧杯的容积应比所配溶液的体积大一倍为最佳选择。

二、试管的主要用途有

1.可用于少量物质的溶解(可振荡促溶);

2.可组装成除杂用的洗气瓶(图1);

3.做少量物质的反应器(图2左、图3左、及图4);

4.收集少量气体(图2右、图3右); 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5.与长颈漏斗组装成简易的启普发生器(图5)。

三、使用试管时的注意事项

1.试管可直接在火焰上加热,但加热前要保持外壁干燥。且加热后不能骤冷,以防试管炸裂。

2.手拿试管要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另外两指握成拳)。三指应捏持在距离试管口大约1/3处。振荡试管时,要用腕力甩动试管,使得试管底部振动。但手臂不得摇动。

3.给试管里的固体或者液体加热时,均应先对试管进行预热。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灯焰(外焰部分)固定在盛有固体的部位加热。这样能够使固体药品充分受热,以利于反应的顺利进行。而对于液体,则要小心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并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以防止暴沸(也可加入沸石或碎瓷片)。

4.凡加热试管的实验,为避免试管里液体沸腾喷出伤人,试管口切不可朝向自己或他人。

5.夹持试管时,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套入并夹持在离管口约1/3处(或中上部),这样在加热时可防止烧坏试管夹。手握试管夹长柄,短柄在上,大拇指不要捏短柄,防止不小心拇指按动短柄,打开试管夹,致使试管脱落而打破。在整个加热过程中,不要使试管跟灯芯接触,以免试管炸裂。实验结束后,仍要从试管底部取出试管夹。

6.加热盛有液体的试管时,试管应与实验桌面成4°角,以使试管受热面积增大。但加热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试管中液体的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

7.加热盛有固体的试管(图3),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这样做可以防止试管口处的冷凝水回流至加热的试管底部而使其炸裂。

8.在实验室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气体收集完毕后,一定要先撤导气管,然后再撤酒精灯。否则,会使冷水沿着导气管进入到热的试管内,引起试管炸裂。

9.实验完毕后,应及时地将试管刷洗干净,并放在试管架或者其他指定的地方。

10.向试管内加入液体时,可以用滴取法或倾倒法。

(1)滴取法: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要用到胶头滴管。胶头滴管有常用滴管(图6)和胖肚滴管(图7,这种滴管为滴瓶专用,滴瓶如图8)两种。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使用常用滴管吸取试液时,应先捏瘪橡胶帽,挤出其中的空气,再把滴管伸入试液中吸取。使用胖肚滴管吸取试液时,要先将滴管提出液面,挤出胶头中的空气,再把滴管伸入试液中吸取。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均应垂直悬空地放在试管口上方(图9),胶头滴管的管口绝对不能伸入试管内,防止滴管碰到试管内壁,沾上其他试剂而被污染。常用滴管使用后要及时用水洗净。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用水冲洗。

(2)倾倒法:①液体药品通常盛在细口瓶里。取用的时候,要先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然后一手拿起瓶子,标签向着手心。以免倒完药品后,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图10)。

②试管略倾斜,瓶口要紧挨试管口,把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

③试管内加入固体时,可以用药匙或镊子。

a.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应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或将试管水平放置,把固体粉末放在折叠成槽状的纸条上,然后送入试管管底,将试管直立起来后,取出纸条。

b.往试管里装入块状固体药品(如大理石、锌粒等)时,需先用镊子取出。把这些块状的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放入试管中时,应该先把试管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试管。然后,再把试管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试管。强调:取用药品应严格按照实验说明规定的用量,如果实验里没有说明用量,就应该用最少量:液体通常用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练习2】下列图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答案】A

【练习3】下列关于试管的使用及操作中错误的是()。

A.给试管里的固体或液体加热时,试管外壁的水都必须擦干

B.为方便起见,最好手拿试管放在灯焰上对试管中的药品进行加热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应不时地移动试管或加入碎瓷片,以免暴沸伤人

D.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发生倒吸时,立即松开试管口处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的橡胶塞

【答案】B

【练习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答案】AD

【练习5】用胶头滴管吸取和滴加少量试剂,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A.将胶头滴管伸人到试剂瓶中,然后用手指捏紧胶头滴管的橡胶帽,赶走滴管中的空气

B.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时,将滴管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的正上方,将试剂滴下

C.取液后的滴管要保持橡胶帽在上,不可以平放或倒置

D.除滴瓶上的滴管外,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

【答案】A

【练习6】下列实验操作中,仪器需插入液面下的有()。

①制备Fe(OH)2,用胶头滴管将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

②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的长颈漏斗;

③分馏石油时控制温度所用的温度计;

④用水吸收氨气时的导管口;

⑤向试管中的BaCl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A.③④⑤

B.②⑤

C.①②

D.①②③④⑤

【答案】C

【练习7】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答案】AC 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练习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

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C.给盛有2/3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

D.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朝向手心

【答案】C

【练习9】下列实验操作与事故处理中错误的是()。

A.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浴温度时,不慎打破水银球,用滴管将水银吸出放入水封的小瓶中,残余的温度计插入装有硫粉的广口瓶中

B.用试管夹从试管底由下往上夹住距试管口约1/3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加热

C.制备乙酸乙酯时,将乙醇和乙酸依次加入到浓硫酸中

D.把玻璃管插入橡胶塞孔时,用厚布护手,紧握用水湿润的玻管插人端,缓慢旋进孔中

【答案】C 经典真题回顾

一、名词解释

化学教学方法

【答案】

化学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中学化学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遵循教学规律,通过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并运用教学手段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二、简答题

启发式教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运用启发式教学有哪些要点?

【答案】

启发式教学的本质特征是要学生主动进行认识和训练活动,并要求这种活动过程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是符合学生认知和能力的发展规律的。运用要点有:(1)使学生具有最佳学习心理,即孔子所说的“愤悱”,也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教师要选用最佳教学方式,即孔子说的“启发”,也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即孔子的“举一反三”,也就是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智力。高分同步强化训练

高分同步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

B.讨论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答案】C

【解析】

在本题的解答过程中,有的考生容易错选为实验法,因此要特别注意区分二者的含义。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进行当堂示范或采用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实验法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科学研究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或模拟的特定条件下,排除各种干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就实验教学而言,主要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

A.观察能力

B.动手实验能力

C.抽象识记能力

D.对实验问题的思维分析能力

【答案】ABD

【解析】抽象识记能力不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主要培养的能力,实验有利于提高形象识记能力。因此C项不正确。

三、论述题

化学教学中如何设计教法?

【答案】教法的设计,是指在教学设计中,应根据学科的不同领域、专题或单元、章节的难易、学生水平的高低、知识内容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根据新课标的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要求,教师在设计教法时,应注重体现下列思路:

(1)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转变观点,变“指挥者”为“引导者”。从学生的角度,采用多种教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一般可作如下设计:1.引导学生自我定向。思考如何由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安排学习程序,制订学习计划。2.引导学生自我探究。思考如何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探究知识。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基础、习惯和能力,去读、想、做、说、议、操作等自主活动,独立搜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整合知识、信息等,进而得到科学结论。3.引导学生自我调控。思考如何让学生对照学习目标,寻找学习差距,考虑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法,以促进目标的达成。4.引导学生自我激励。思考怎样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激励自己战胜困难,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学习状态。

(2)要重视学生的层次性差异。如何使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有所提高,最基本的一条准则,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课堂教学的准确定位是保障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学好的关键。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积极创设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机会,如设计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的环节,以便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指导;设计分层次的问题练习和作业,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安排难易适中,梯度明显的问题、练习或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业成就评价方法,以增强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信心。

(3)要注重联系实际。在教学设计中,以教材知识为线索,加强更直观的实验教学,联系社会各方面实际内容,特别是以学生身边的实际材料或学生熟知的或感兴趣的材料来引导、启发学生,不仅有利于解决、理解书面知识,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例如:讲解元素化合物知识时,从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入手,如以探究“葡萄糖酸亚铁糖浆”中是否含有Fe 2+为明线,Fe 2+、Fe 3+的性质及相互转化为暗线。着力设置层次不同的教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大胆推测、自主设计、相互探讨、动手体验、合作分享,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思考化学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第二篇:中学化学教师招聘教材教法与教案

中学化学教师招聘教材教法与教案

命题热点聚焦

本章主要考查考生学习新理论、把握新课标、运用新教法、处理新教材的水平及能力。着重考查考生对教材的备课、教学方法研究、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的实际教学情况等。试题中,简单题约占30%,中难题约占50%,较难题约占20%。

第一讲 化学教学的目标与原则

一、化学教学的目标

1.了解化学知识与技能,并学习这些知识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3.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人类社会的责任感。

4.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

二、化学教学的原则(一)自主性原则

现代教学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知识结论和学习过程同样重要。保证学生有效自主的学习活动,其要点是要保证化学教学过程为师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双边活动过程,让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统一起来,改变由教师一味主宰课堂教学的情况。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主,即教师不能包办代替,教师的责任是创设问题情景,提供学习材料和背景,激发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己去思考、议论、尝试、总结、验证等等。一句话,不要让学生完全被动地去接受,而是要主动地去寻求,不要让学生完全地被告知,而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去理解、去把握。

(二)探究性原则

教学过程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能力。在学习的阶段,知识的把握是有限的,而能力的提高是学生持续发展的根本。过去,一般认为能力包括记忆、理解、运用等,而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学生的能力还包括动手实践能力、创造和发散思维能力、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能力等等。所以探究性原则在化学教学中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

(四)实践性原则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因此,注重化学教学的实践性,加强化学知识的应用性,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新教材教学内容中增加了许多联系实际的内容,并补充有“阅读材料”“生活中小实验”等;随着新科技的发展,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增加,包括有环境保护、新能源、新材料、食物、保健等;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更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实验。如,在金属铝的教学中,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铝制品,开展一定的社会调查,来熟悉铝的性质和用途。而对废弃铝制品的回收和处理,是当今社会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开展讨论,提出积极建议,让废气铝制品能加以重新利用,对环保作出有益的推动。在教材中,联系实际的内容举不胜举,可以说,每一段内容都是联系实际的好教材,关键看教师是否有联系实际的能力,还化学于生活中的真面目。实践性原则注重的是实践,在实践中化学知识得以有效的应用,而同时也可增加各学科知识的交叉和渗透的机会,是学生将知识综合运用,得到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锻炼。

(五)层次性原则

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素质都得到提高也是化学教学的主要任务。由于心理、生理、家庭、社会等条件的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在层次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理解学生的差异性,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教育。

第二讲 化学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自学指导,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自学指导教学模式是由教师列出自学提纲,提出目标要求,经过学生力所能及的探索(阅读教材、分析、总结、概括等)自主地获得知识、运用知识。从心理学角度看,这种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知、情、意、行有机结合,共同投入的心理操作过程。

二、讨论评议,变单向传授为多向传输

讨论评议能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气氛,调动群体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是讨论的策划者和组织者,要精心地安排讨论的全过程,巧妙设疑,提出论点。即从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出发,找到讨论的契机。可以让学生与教师争论:教师提出论点,由学生思考,反驳,教师与学生一起不断地改进、引申、深化,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发展、深入。也可让学生之间产生争论: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设想结论或解法,在学生间出现不同意见时,讨论自然地展开了。教师再在各种观点间进行沟通、比较,择优汰劣,去伪存真。这种讨论的过程能使师生、学生之间的思维不断地趋于同步,但要处理好独立思考与讨论的关系,每个论点的提出都尽可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切不可信口开河,不假思索,思考与讨论要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三、设境质疑,变“正确无误"为顺乎自然

化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动态的、探索性的。化学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到他们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去,鼓励他们探索、争论、发明、创造。要把公理化编写的教材还原为生动活泼的化学创造思维活动,因此不必追求思维的一次成功。有些教师备课认真,在课堂上告诉学生的往往是最佳的思维途径,最简捷的思维方法,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就是不能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因为我们告诉学生的只是成功的思维。如果我们向学生介绍成功的路是怎样走来的,将会破除学生对化学思维的神秘感,更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教会学生思维方法。若要如此,就要允许出现思维的歧误,有时甚至可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探索,对各种可能的思路进行研究、辨析,对正、反两方面相互比较,从而加深对正面事物的理解。允许犯错误也是对学生求异思维的保护和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符合思维规律的教学过程应该是:设疑一起疑一思疑一释疑的过程,而从思疑到释疑不是一帆风顺的。

实际上,对失败思路的分析过程不仅仅是为了找到舍弃的依据,而且有着更深层的作用:其一,它是正确思路得以产生的“母机”,错误根源的暴露往往伴随着正确认识的产生,导致正确思路的出现;其二,对各种可能思路的研究充分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维,可使解题方法不断优化,在培养发散思维的同时增强了思维的深刻性。通过失败原因的探讨、失败思维过程的反思,提高了思维的监控能力。长期坚持,对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灵活性,学会合理地调整思维方向都是很有作用的。当然,借助歧路分析还可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优化心理素质,这也应引起重视。

四、尝试发现,变灌输结论为暴露过程 发现学习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学习是发现者运用本人的智慧或物质材料获得知识的学习,即学习者对信息进行操作、组织和转化,以得到新信息时所发生的学习。发现学习是由学生参与探索、参与发现的学习过程,对激发热情、激活思维,强化创造力有显著的作用,要进行发现学习,就需要创设发现的情境,也就是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化学问题的提出和发现的过程进行合理、科学的处理(并不是机械重复当年科学家的发现过程,而是选择最符合认识规律、适应学生认知结构和思维能力的发现过程)后展示给学生,使其亲身经历科学发现过程,体验研究成功的喜悦,我们常可用下列方法设计发现过程:

第一,设计猜想过程,从特殊到一般。通过对特例的观察促使对一般情形下的结论的猜测,进而获得

发现。如对每个主族元素性质或每类有机物性质的学习,教材都是采用让学生由个别物质进行研究从其性质去猜想该类物质所具有的共性。学习碱金属一族的性质,是先抓住了对钠的仔细研究;学习卤素的性质,是先抓住对氯的研究;在学习烷烃、烯烃、炔烃等这类物质的共性时,分别是从甲烷、乙烯、乙炔着手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从而引导学生猜想结构的特点与这类物质个性、共性的关系。

第二,设计实验过程,从感性到理性。以实验操作获得的结果为感性材料,通过理性、逻辑的再认识,激发起科学的猜想。

第三,设计逻辑推理过程,从旧知到新知。运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发现过程,使新旧知识得到顺利的同化。

第四,设计类比情境,从熟悉到陌生。所谓类比是由研究对象A联想到与它有某种类似或相关的对象B的思维过程。类比情境的设置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诱发其创造性的发现。

第五,设计运动过程,从静态到动态。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暂时的,相对的,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错综复杂的运动、变化中抓住暂时的、静止的瞬间,去发现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探求规律,在变化中实现联系、转化。

第六,设计矛盾冲突,化疑惑为顿悟。物质世界的矛盾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矛盾的不断产生才致科学的不断发展,化学教学也是如此,新知识往往是在解决原有认知结构与新问题的矛盾冲突中产的。如参加化学反应的是分子、原子、离子等一些微粒,单个的分子、原子、离子极其微小,肉眼看不见,平称不出,但是我们研究化学反应时,所取用的物质常常是多少克或多少毫升。物质的克数和毫升数数量庞大的微粒集体。怎样把单个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跟很大数量的微粒集体、可称量的物质之间系起来呢?于是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就应运而生,让学生又掌握了一种新的物理量。

五、归类总结,变零星积累为“整体集装”

平时教学总是以单个知识点逐步进行的,因而学生也就以零星积累的方式接受和存贮知识,致遗忘率高、教学效率低。教学实践证明,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板块结构,从而以“整集装”的方式存储于记忆之中,可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比如,用类比的方法,由一例到一类,再由一类到多类,进而将多类加以统一,并尽可能地扩大类的外延,使有内在关系的内容归类于统一的模式之中。又如,对系列问题进行归纳、概括,提取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用方法和思想加以统摄,使学生方法论的高度加以掌握。也可用图表建立知识的立体结构网络,或运用变式教学形成知识的链式结构,等等。

附:经典教案

试管知识及实验操作 【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试管实验的基本操作。

2.能熟练掌握中学有关试管的实验题型及解答技巧。【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有关试管实验的基本操作。【教学难点】

对试管的使用操作熟练掌握。更要掌握涉及试管的综合实验题的分析与作答技巧。【复习指导】

一、试管的规格

试管的大小一般是用管外径与管长的乘积来规定,常用的主要有10mm×100mm、12mm×100;15mm×150mm、18mm×180mm、20mm×200 mm以及32mm×200mm等。因此,试管的大小并不是固定的。

【练习1】先选择填空?再简要说明作此选择的理由。

(1)某试管内装有约占其容积1/10的溶液,则溶液的体积是()。A.约1mL B.约3mL C.无法判断

【答案】C。因为题目并没有指明试管的大小规格(mL)。(2)拟在烧杯中于加热条件下配制某溶液50mL,应选择的烧杯是()。A.400mL烧杯 B.250mL烧杯 C.100mL烧杯 D.50mL烧杯

【答案】C。因为加热时,选用烧杯的容积应比所配溶液的体积大一倍为最佳选择。

二、试管的主要用途有

1.可用于少量物质的溶解(可振荡促溶); 2.可组装成除杂用的洗气瓶(图1);

3.做少量物质的反应器(图2左、图3左、及图4);

4.收集少量气体(图2右、图3右);

5.与长颈漏斗组装成简易的启普发生器(图5)。

三、使用试管时的注意事项

1.试管可直接在火焰上加热,但加热前要保持外壁干燥。且加热后不能骤冷,以防试管炸裂。2.手拿试管要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另外两指握成拳)。三指应捏持在距离试管口大约1/3处。振荡试管时,要用腕力甩动试管,使得试管底部振动。但手臂不得摇动。

3.给试管里的固体或者液体加热时,均应先对试管进行预热。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灯焰(外焰部分)固定在盛有固体的部位加热。这样能够使固体药品充分受热,以利于反应的顺利进行。而对于液体,则要小心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并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以防止暴沸(也可加入沸石或碎瓷片)。

4.凡加热试管的实验,为避免试管里液体沸腾喷出伤人,试管口切不可朝向自己或他人。5.夹持试管时,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套入并夹持在离管口约1/3处(或中上部),这样在加热时可防止烧坏试管夹。手握试管夹长柄,短柄在上,大拇指不要捏短柄,防止不小心拇指按动短柄,打开试管夹,致使试管脱落而打破。在整个加热过程中,不要使试管跟灯芯接触,以免试管炸裂。实验结束后,仍要从试管底部取出试管夹。

6.加热盛有液体的试管时,试管应与实验桌面成4°角,以使试管受热面积增大。但加热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试管中液体的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

7.加热盛有固体的试管(图3),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这样做可以防止试管口处的冷凝水回流至加热的试管底部而使其炸裂。

8.在实验室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气体收集完毕后,一定要先撤导气管,然后再撤酒精灯。否则,会使冷水沿着导气管进入到热的试管内,引起试管炸裂。

9.实验完毕后,应及时地将试管刷洗干净,并放在试管架或者其他指定的地方。10.向试管内加入液体时,可以用滴取法或倾倒法。

(1)滴取法: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要用到胶头滴管。胶头滴管有常用滴管(图6)和胖肚滴管(图7,这种滴管为滴瓶专用,滴瓶如图8)两种。

使用常用滴管吸取试液时,应先捏瘪橡胶帽,挤出其中的空气,再把滴管伸入试液中吸取。使用胖肚滴管吸取试液时,要先将滴管提出液面,挤出胶头中的空气,再把滴管伸入试液中吸取。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均应垂直悬空地放在试管口上方(图9),胶头滴管的管口绝对不能伸入试管内,防止滴管碰到试管内壁,沾上其他试剂而被污染。常用滴管使用后要及时用水洗净。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用水冲洗。

(2)倾倒法:①液体药品通常盛在细口瓶里。取用的时候,要先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然后一手拿起瓶子,标签向着手心。以免倒完药品后,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图10)。

②试管略倾斜,瓶口要紧挨试管口,把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③试管内加入固体时,可以用药匙或镊子。

a.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应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或将试管水平放置,把固体粉末放在折叠成槽状的纸条上,然后送入试管管底,将试管直立起来后,取出纸条。

b.往试管里装入块状固体药品(如大理石、锌粒等)时,需先用镊子取出。把这些块状的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放入试管中时,应该先把试管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试管。然后,再把试管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试管。强调:取用药品应严格按照实验说明规定的用量,如果实验里没有说明用量,就应该用最少量:液体通常用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练习2】下列图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不正确的是()。【答案】A 【练习3】下列关于试管的使用及操作中错误的是()。

A.给试管里的固体或液体加热时,试管外壁的水都必须擦干

B.为方便起见,最好手拿试管放在灯焰上对试管中的药品进行加热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应不时地移动试管或加入碎瓷片,以免暴沸伤人

D.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发生倒吸时,立即松开试管口处的橡胶塞 【答案】B 【练习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答案】AD 【练习5】用胶头滴管吸取和滴加少量试剂,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A.将胶头滴管伸人到试剂瓶中,然后用手指捏紧胶头滴管的橡胶帽,赶走滴管中的空气 B.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时,将滴管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的正上方,将试剂滴下 C.取液后的滴管要保持橡胶帽在上,不可以平放或倒置 D.除滴瓶上的滴管外,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 【答案】A 【练习6】下列实验操作中,仪器需插入液面下的有()。①制备Fe(OH)2,用胶头滴管将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 ②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的长颈漏斗; ③分馏石油时控制温度所用的温度计; ④用水吸收氨气时的导管口;

⑤向试管中的BaCl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A.③④⑤ B.②⑤ C.①② D.①②③④⑤ 【答案】C 【练习7】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答案】AC 【练习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 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C.给盛有2/3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 D.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朝向手心 【答案】C 【练习9】下列实验操作与事故处理中错误的是()。

A.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浴温度时,不慎打破水银球,用滴管将水银吸出放入水封的小瓶中,残余的温度计插入装有硫粉的广口瓶中

B用试管夹从试管底由下往上夹住距试管口约1/3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加热 C.制备乙酸乙酯时,将乙醇和乙酸依次加入到浓硫酸中 D.把玻璃管插入橡胶塞孔时,用厚布护手,紧握用水湿润的玻管插人端,缓慢旋进孔中 【答案】C 经典真题回顾

一、名词解释 化学教学方法 【答案】

化学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中学化学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遵循教学规律,通过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并运用教学手段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二、简答题

启发式教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运用启发式教学有哪些要点? 【答案】

启发式教学的本质特征是要学生主动进行认识和训练活动,并要求这种活动过程是符合学生认知和能力的发展规律的。运用要点有:(1)使学生具有最佳学习心理,即孔子所说的“愤悱”,也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教师要选用最佳教学方式,即孔子说的“启发”,也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即孔子的“举一反三”,也就是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智力。高分同步强化训练

高分同步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 B.讨论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答案】C 【解析】

在本题的解答过程中,有的考生容易错选为实验法,因此要特别注意区分二者的含义。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进行当堂示范或采用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实验法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科学研究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或模拟的特定条件下,排除各种干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就实验教学而言,主要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

A.观察能力 B.动手实验能力

C.抽象识记能力 D.对实验问题的思维分析能力 【答案】ABD 【解析】抽象识记能力不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主要培养的能力,实验有利于提高形象识记能力。因此C项不正确。

三、论述题

化学教学中如何设计教法? 【答案】教法的设计,是指在教学设计中,应根据学科的不同领域、专题或单元、章节的难易、学生水平的高低、知识内容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设计教法时,应注重体现下列思路:

(1)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转变观点,变“指挥者”为“引导者”。从学生的角度,采用多种教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一般可作如下设计:1.引导学生自我定向。思考如何由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安排学习程序,制订学习计划。2.引导学生自我探究。思考如何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探究知识。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基础、习惯和能力,去读、想、做、说、议、操作等自主活动,独立搜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整合知识、信息等,进而得到科学结论。3.引导学生自我调控。思考如何让学生对照学习目标,寻找学习差距,考虑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法,以促进目标的达成。4.引导学生自我激励。思考怎样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激励自己战胜困难,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学习状态。

(2)要重视学生的层次性差异。如何使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有所提高,最基本的一条准则,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课堂教学的准确定位是保障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学好的关键。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积极创设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机会,如设计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的环节,以便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指导;设计分层次的问题练习和作业,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安排难易适中,梯度明显的问题、练习或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业成就评价方法,以增强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信心。

(3)要注重联系实际。在教学设计中,以教材知识为线索,加强更直观的实验教学,联系社会各方面实际内容,特别是以学生身边的实际材料或学生熟知的或感兴趣的材料来引导、启发学生,不仅有利于解决、理解书面知识,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例如:讲解元素化合物知识时,从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入手,如以探究“葡萄糖酸亚铁糖浆”中是否含有Fe 2+为明线,Fe 2+、Fe 3+的性质及相互转化为暗线。着力设置层次不同的教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大胆推测、自主设计、相互探讨、动手体验、合作分享,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思考化学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第三篇:2010年云南省中学物理教师招聘教材教法与教案

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2010年云南省中学物理教师招聘教材教法与教案 命题热点聚焦

从历年考题看,本章主要考查考生对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原则、方法、手段等的理解应用。要求考生着重掌握物理概念、定理、定律、规律等的教学要求及方法。名师讲堂

第一讲

物理教学的目标与原则

一、物理教学的目标

1.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3.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4.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

二、物理教学的基本原则(一)主体性原则

在物理教学中要有效实施主体性教学,教师首先必须明确教学过程中谁是主体、谁是客体这个根本性的问题,同时还要明确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教学”,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既有教 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师的“教”,又有学生的“学”,“教”与“学”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在这对矛盾中,学生的“学”则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的“教”只有作用于学生的“学”,只有通过学生主动地学,才能发挥作用,教师的“教”也足有通过学生的自主内化,才能实现其“教”的价值。教师、教材和教学手段对于学生的学习都是媒体、客体,而学生本人才是学习的主体,是自己学习的主人。(二)民主性原则

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教学活动包含在教育活动中,师生双方都是活动的主体,地位是平等的,虽然“学”离不开“教”,但“教”也离不开“学”。师生在人格上更是平等的,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也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也应该得到教师的尊重。教师要抛弃“师道尊严”、“师者人父”的传统观念,把学生当成“人”,当成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视学生为同仁,把学生当朋友,要勇于走下讲坛,善于倾听、征询、接受学生意见,要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并善于修正错误,向学生学习,做“教师的学生”,要由过去在课堂上的“独奏者”转变为与学生同台的“伴奏者”,由“主演”转变为“导演”,由“讲师”转变为“导师”,由“一言堂”转变为“群言堂”,要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那样,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学生尽情说;解放学生的双眼,让学生充分观察;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动手做;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充分思考;解放学生的空间,让学生能自由活动;解放学生的时间,让学生有空支配自己。学生一旦感受、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必将焕发出自主学习的高度热情、强烈 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的获知欲望,迸发出自主学习的巨大潜能。(三)活动性原则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要以活动为载体,没有活动也就没有真正意义的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就要努力使课堂“活动”起来,没有学生的“动”就没有课堂的“活”,就没有学生思维的“活”,就没有学生创造性的发现。课堂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教师要发挥真正的主导作用,力促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局面,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积极参与。要提供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达,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总结。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向同学提问、小组间竞问竞答。可以让学生当小先生,自己给自己讲,给同学讲,演示实验请学生上台动手做,教师当指导,学生边做边讲,并多找些学生去做去讲,尽可能将演示实验改为小组实验,以扩大学生参与面和参与度。有些课堂可根据学习内容以“小品”的形式呈现,会使课堂平添几分生动,使学生寓学于乐,乐此不疲。(四)激励性原则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人都有上进的意愿,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激励、鼓励可使人产生不断进取的动力,可使人从失败走向成功。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实施主体性教学,就是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并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方面着力培养。教学中对学生勇于回答问题要给予鼓励,哪怕是回答 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得不正确也应对其精神给予肯定,切忌向学生泼冷水。对学生某方面的特长要加以鼓励,对学习上的点滴进步要充分肯定,要运用智能多元理论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多途径的科学评价,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感受和被承认的价值,发现自己进步成长的增长点,从而增强进取向上的信心。(五)启发性原则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知识的获得,智能的发展只有通过学生自主的努力才能得以实现,而学生的身心都正处于发展之中,要使其智能得到健康而快速的发展,也离不开外部因素的作用,即教师的主体作用。教师明确了在教育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后,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就应力争做学生学习的导航者、引路人,做学生智能发展的促进者、合作者。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怎样“教学”,而在于怎样“教学生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在课堂上要善于设疑、精于激疑、勤于导疑,努力给学生造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这也是一种学习的原动力,教师只有在学生思维受阻或出现偏差时加以适时的引导,做学生思维的航标。传统的教学是“去问题”教学,课堂上常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个问题,又被教师一个个地消灭,使学生最后没有问题,这是学生缺乏独立性、创造性的重要原因。教师提出的问题是不是学生的问题?只有学生能提出问题才有价值。没有问题的教学是“假教学”。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精神要求,现代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激励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将解决 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问题的过程给同学们进行表达交流,教师不要代替学生思考,代替学生回答,代替学生解决问题,把着力点放在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习能力上,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和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六)目标性原则

目标既是人们活动的心理指向,又是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目标有兴趣目标和意义目标。目标明确,活动就有动力保障。教学中不仅有知识目标,也应有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培养目标,是主体性教学所应竭力体现的。教学中要创设真实的教学情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学习需要,进而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可将目标分解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一个内容的学习也可分解为不同层次的目标,创设条件,让学生通过努力使目标得以实现,并为实现新目标再接再厉,形成良性发展的势头。

第二讲

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口述式教学法

口述式教学法包括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这些方法的基本特点是利用语言作为工具来传递交流信息,使学生接受、理解和掌握知识。(2)逻辑性

讲解必须有条理,顺序合理,层次分明,内容安排要合乎逻辑。①将教材内容整体上与学科系统加以衡量比较,了解其共性、个性使其符合逻辑性。

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②注意从教学各个环节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③启发性。教师语言要生动,考虑学生学习情绪和知识基础,要设疑、布疑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要求突出重点、简明生动、讲解适当并和其他各种基本方法有机配合。(二)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用口头语言对话或问答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巩固知识。1.做法

(1)课前教师把要讲述的教材编成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提纲)。(2)上课时,审慎地选择谈话方式逐一地把这些问题向学生提出,让学生回答,促使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分析推理,独立得出概念和规律。2.要求

(1)所提问题必须题意清楚,要求明确。

(2)谈话的问题应从教材内容、重点和学生实际出发,问题要有层次,要编写详细的谈话提纲。

(3)问题要面向全班提出,等全班思考后再指定学生回答或教师自答。(4)谈话的问题一定要有思考价值。(5)谈话后教师一定要及时总结。(三)讨论法

讨论法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围绕教材中一定的针对性问题共同进行讨论的方法。

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1.特点

以针对性问题进行讨论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要求

(1)要选择好讨论题目,确定思考提纲和讨论的具体要求。

(2)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创造一个良好的讨论环境,并培养学生积极参加讨论的习惯。(3)要做好讨论小结。

二、实验法

实验法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做实验、发掘问题、获得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得出规律的方法。

三、自学法

自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阅读教材或材料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

1.教学指导思想上要改变重教轻学的倾向。2.要把自学阅读作为一种重要的基本的教学方法。3.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自学阅读时间。

四、练习法

练习法是指学生应用已学过的并已有了一定理解的知识,来解释有关现象、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从而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发展其能力的方法。

五、网络教学法

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广义上讲,网络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网络技术的教学活动。狭义上讲,网络教学是指将网络技术作为构成新型学习生态环境的有机因素,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活动。

在现阶段,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课程改革正在进行,网络教学的方式日益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对网络教学的研究是现今教育研究中的热点,这也必然引起网络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越来越成熟。附:经典教案

力的概念

三个性质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力的概念

2.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大小和方向 3.掌握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弹力、摩擦力,受力分析 【教学难点】受力分析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力的概念及分类(一)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有力就一定有“施力”和“受力”两个物体,二者缺一不可。

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作用效果: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4.力的图示(课件演示)。(二)力的分类 1.按性质分

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按现代物理学理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用分四类:长程相互作用有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短程相互作用有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宏观物体间只存在前两种相互作用。)2.按效果分

压力、支持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3.按产生条件分

场力(非接触力)、接触力。

二、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一)重力的方向 总是竖直向下。(二)重力的大小

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三)重心

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及质量的分布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三、弹力

(一)弹力的产生条件

弹力的产生条件是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二)弹力的方向

1.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2.绳对物体的拉力总是沿着绳收缩的方向。

3.杆对物体的弹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如果轻直杆只有两个端点受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轻杆两端对物体的弹力的方向一定沿杆的方向。

【例1】如图所示,光滑但质量分布不均匀的小球的球心在0点,重心在P点,静止在竖直墙和桌边之间。试画出小球所受弹力。

【解析】由于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在A点,弹力F1应该垂直于球面,所以沿半径方向指向球心0;在B点弹力F2垂直于墙面,因此也沿半径指向球心0。

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点评】注意弹力必须指向球心,而不一定指向重心。又由于F1、F2、G为共点力,重力的作用线必须经过0点,因此P和0,必在同一竖直线上,P点可能在0的正上方(不稳定平衡),也可能在0的正下方(稳定平衡)。

【例2】如图所示,重力不可忽略的均匀杆被细绳拉住而静止,试画出杆所受的弹力。

【解析】A端所受绳的拉力F1沿绳收缩的方向,因此沿绳向斜上方;B端所受的弹力F2垂直于水平面竖直向上。

【点评】、由于此直杆的重力不可忽略,其两端受的力可能不沿杆的方向。杆受的水平方向合力应该为零。由于杆的重力G竖直向下,因此杆的下端一定还受到向右的摩擦力f作用。

【例3】图中AC为竖直墙面,AB为均匀横梁,其重为G,处于水 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平位置。BC为支持横梁的轻杆,A、B、C三处均用铰链连接。试画出横梁B端所受弹力的方向。

【解析】轻杆BC只有两端受力,所以B端所受压力沿杆向斜下方,其反作用力,轻杆对横梁的弹力F沿轻杆延长线方向斜向上方。【例4】 画出图中物体A所受的力(P为重心,接触面均光滑)。【解析】判断弹力的有无,可以采用拆除法:“拆除”与研究对象(受力物体)相接触的物体(如题中的绳或接触面),如果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则不受弹力,否则将受到弹力的作用。各图受力如下图所示。

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三)弹力的大小

对有明显形变的弹簧,弹力的大小可以由胡克定律计算。对没有明显形变的物体,如桌面、绳子等物体,弹力大小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共同决定。

1.胡克定律可表示为(在弹性限度内):F=kχ,还可以表示成△F=△χ,即弹簧弹力的改变量和弹簧形变的改变量成正比。

2.“硬”弹簧,是指弹簧的k值较大。(同样的力F作用下形变量△χ较小)3.几种典型物体模型的弹力特点如下表。

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例5】

如图所示,两物体重力分别为G1、G2,两弹簧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弹簧两端与物体和地面相连。用竖直向上的力缓慢向上拉G2,最后平衡时拉力F=G1+2G2,求该过程系统重力势能的增量。

【解析】关键是搞清两个物体高度的增量△h1和△h2与初、末状态两根弹簧的形变量△χ

1、△χ

2、△χ

3、△χ4间的关系。无拉力F时,△χ1=(G1+G2)/k1,△χ2=G2/k2,(△χ

1、△χ2为压缩量)加拉力F时,△χ3=G2/k1,△χ4=(G1+G2)/k2,(△χ

3、△χ4为伸长量)而△h1=△χ1+△χ3,△h2=(△χ3+△χ4)+(△χ1+△χ2),系统重力势能的增量△Ep=G1.△h1+G2.△h2,整理后可得:△Ep=(G1+2G2){(G1+G2)/k1+G2/K2}。

四、摩擦力

(一)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为:两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接触面粗糙、有 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两物体间有弹力是这两物体间有摩擦力的必要条件(没有弹力不可能有摩擦力)。

(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在接触力中,必须先分析弹力,再分析摩擦力。

2.只有滑动摩擦力才能用公式f=uFN,其中的FN表示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G。

【例6】如图所示,用跟水平方向成a角的推力F推重量为G的木块沿天花板向右运动,木块和天花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

【解析】

由竖直方向合力为零可得,FN=Fsinα-G,因此f=μ(Fsinα-G)。(三)静摩擦力的大小

1.必须明确,静摩擦力大小不能用滑动摩擦定律f=uFFN计算,只有当静摩擦力 达到最大值时,其最大值一般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即fm=uFN。

2.静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共同确定,其可能的取值范围是0

【例7】如图所示,A、B为两个相同木块,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m=5N,水平面光滑。拉力F至少多大,A、B才会相对滑动?

【解析】A、B间刚好发生相对滑动时,A、B间的相对运动状态处于一个临界状态,即可以认为发生了相对滑动,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其大小等于最大静摩擦力5N,也可以认为还没有发生相对滑动,因此A、B的加速度仍然相等。分别以A和B整体为对象,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拉力至少为F=10N时才满足题意。

【点评】研究物理问题经常会遇到临界状态。物体处于临界状态时,可以认为同时具有两个状态下的所有性质。(四)摩擦力的方向

1.摩擦力方向和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2.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成任意角度。通常情况下摩擦力方向可能和物体运动方向

相同(作为动力),可能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作为阻力),可能和物体速度方向垂直(作为匀速圆周运动的 向心力)。在特殊情况下,可能成任意角度。

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例8】小车向右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物体恰好沿车后壁匀速下滑。试分析下滑过程中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速度方向的关系。

【解析】物体受的滑动摩擦力始终和小车的后壁平行,方向竖直向上,而物体相对于地面的速度方向不断改变(竖直分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水平分速度逐渐增大),所以摩擦力方向和运动方向间的夹角可能取90°和180°间的任意值。

【点评】由上面的分析可知:无明显形变的弹力和静摩擦力都是被动力。就是说:弹力、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无法由公式直接计算得出,而是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共同决定的。

五、物体的受力分析(一)明确研究对象

在进行受力分析时,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保持相对静止的若干个物体。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时,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可以使问题简洁地得到解决。研究对象确定以后,只分析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施予研究对象的力(即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而不分析研究对象施予外界的力。

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二)按顺序找力

先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后接触力;接触力中必须先弹力,后摩擦力(只有在有弹力的接触面之间才可能有摩擦力)。(三)只画性质力,不画效果力

画受力图时,只能按力的性质分类画力,不能按作用效果(拉力、压力、向心力等)画力,否则将出现重复。

(四)需要合成或分解时,必须画出相应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在解同一个问题时,分析了合力就不能再分析分力;分析了分力就不能再分析合力,否则会重复分析。

【例9】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A固定在水平面上。木块B、C的质量分别为M、m,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共同沿斜面下滑。B的上表面保持水平,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当B、C共同匀速下滑;(2)当B、C共同加速下沿时。分别求B、C所受的各力。

【解析】

(1)先分析C受的力。这时以C为研究对象,重力G1=mg,B对c的弹力竖直向上,大小N1=mg,由于C在水平方向没有加速度,所以B、C间无摩擦力,即f1=0 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再分析B受的力,在分析B与A间的弹力N2和摩擦力f2时,以B、C整体为对象较好,A对该整体的弹力和摩擦力就是A对B的弹力N2和摩擦力f2,得到B受4个力作用:重力G2=Mg,C对B的压力竖直向下,大小N1=mg,A对B的弹力N2=(M+m)gcosθ,A对B的磨擦力f2=(M+m)gsinθ。

(2)由于B、C共同加速下滑,加速度相同,所以先以B、C整体为对象求A对B的弹力N2,摩擦力f2,并求出a;再以C为对象求B、C间的弹力、摩擦力。

这里,f2是滑动摩擦力N2=(M+m)gcosθ,f2=μN2=μ(M+m)gcosθ,沿斜面方向用牛顿第二定律:(M+m)gsin-μ(M+m)gcosθ=(M+m)a,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可得a=g(sinθ-μcosθ)。B、C间的弹力N1,摩擦力f1则应以C为对象求得。

由于C所受合力沿斜面向下。而所受的3个力的方向都在水平或竖直方向。这种情况下,比较简便的方法是以水平、竖直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分解加速度a。

分别沿水平、竖直方向用牛顿第二定律: f1=macosθ,mg-N1=masinθ,可得:f1=mg(sinθ-μcosθ)CoSθ,N1=mg(cosθ+μsinθ)cosθ。

【点评】

由本题可以知道:①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可以使问题简化;②灵活选定坐标系的方法向也可以以使计算简化;③在物体的受力图的旁边标出物体的速度、加速度的方向,有助于确定摩擦力方向,也有助于用牛顿第二定律建立方程时保证使合力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相同。

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例10】

小球质量为m,电荷为+q,以初速度ν向右沿水平绝缘杆滑动,匀强磁场方向如图所示,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试描述小球在杆上的运动情况。

【解析】

先分析小球的受力情况,再由受力情况确定其运动情况。

小球刚沿杆滑动时,所受场力为:重力mg方向向下,洛伦兹力Ff=qνB方向向上;再分析接触力:由于弹力FN的大小、方向取决于ν和mg/qB的大小关系,所以需分三种情况讨论:

(1)ν>mg/qB,在摩擦力作用下,ν、Ff、FN、f都逐渐减小,当ν减小到等于mg/qB时 达到平衡而做匀速运动;(2)ν

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例11】一航天探测器完成对月球的探测任务后,在离开月球的过程中,由静止开始沿着与月球表面成一倾斜角的直线飞行,先加速运动,再匀速运动。探测器通过喷气而获得推动力。以下关于喷气方向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探测器加速运动时,沿直线向后喷气

B.探测器加速运动时,竖直向下喷气 C.探测器匀速运动时,竖直向下喷气 D.探测器匀速运动时,不需要喷气

【解析】探测器沿直线加速运动时,所受合力F合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而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由平行四边形法则知推力方向必须斜向上方,因此喷气方向斜向下方。匀速运动时,所受合力为零,因此推力方向必须竖直向上,喷气方向竖直向下。选C。经典真题回顾

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填空题

导人过程的基本任务是_______,常规内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确定目标,激发兴趣

预习

解题

介绍有关资料

课前谈话 高分同步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称之为()。A.教学策略

B.教学方法 C.教学目标

D.学习方法 【答案】B 【解析】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它是整个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2.确定教材中的难点,最重要的考虑是()。A.知识的重要程度

B.是否需要做实验 C.学生的认识和心理方面

D.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答案】C 【解析】教与学是相对应的,确定教材中的难点主要是看学生的接受能力,即学生的认识和心理,因此选C项。

二、简答题

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1.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1)要认真备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这是准备阶段。(2)要灵活的、创造性的组织教学,讲解有重点,提问有启发性,练习有实效。这是实施阶段。(3)要对学生的学习及时做出分析评价,并指导他们自我评价,使学生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这种指导要贯穿全过程。2.简述物理习题课的基本结构。

【答案】(1)组织教学;(2)复习旧知识;(3)教师示范举例或组织学生讨论;(4)学生练习;(5)小结;(6)布置作业。3.演示实验在设计和表演方面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案】(1)明确目的,根据教学要求设计演示实验。(2)安全可靠,确保演示成功。

①演示成功的首要条件是掌握实验原理。②坚持科学性原则,不得弄虚作假。

③为了确保演示成功,课前必须充分准备并进行试做。

(3)简易方便。演示实验要求简易方便,包括仪器结构简单;操作简单;由演示现象导出结论时,解说推理简单。(4)现象清楚、明显、直观。

①明显。仪器尺寸要足够大;物理过程变化要显著,“可见度”要高;要使被观察的主体对比强烈,以利于学生看准目标;演示的仪器放在适当高度的方位;注意让学生观察物理现象的发展过程。②直观。

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第四篇:2010年云南省中学物理教师招聘教材教法与教案

2010年云南省中学物理教师招聘教材教法与教案 命题热点聚焦

从历年考题看,本章主要考查考生对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原则、方法、手段等的理解应用。要求考生着重掌握物理概念、定理、定律、规律等的教学要求及方法。名师讲堂

第一讲

物理教学的目标与原则

一、物理教学的目标

1.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3.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4.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

二、物理教学的基本原则(一)主体性原则

在物理教学中要有效实施主体性教学,教师首先必须明确教学过程中谁是主体、谁是客体这个根本性的问题,同时还要明确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教学”,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既有教

师的“教”,又有学生的“学”,“教”与“学”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在这对矛盾中,学生的“学”则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的“教”只有作用于学生的“学”,只有通过学生主动地学,才能发挥作用,教师的“教”也足有通过学生的自主内化,才能实现其“教”的价值。教师、教材和教学手段对于学生的学习都是媒体、客体,而学生本人才是学习的主体,是自己学习的主人。(二)民主性原则

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教学活动包含在教育活动中,师生双方都是活动的主体,地位是平等的,虽然“学”离不开“教”,但“教”也离不开“学”。师生在人格上更是平等的,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也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也应该得到教师的尊重。教师要抛弃“师道尊严”、“师者人父”的传统观念,把学生当成“人”,当成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视学生为同仁,把学生当朋友,要勇于走下讲坛,善于倾听、征询、接受学生意见,要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并善于修正错误,向学生学习,做“教师的学生”,要由过去在课堂上的“独奏者”转变为与学生同台的“伴奏者”,由“主演”转变为“导演”,由“讲师”转变为“导师”,由“一言堂”转变为“群言堂”,要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那样,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学生尽情说;解放学生的双眼,让学生充分观察;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动手做;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充分思考;解放学生的空间,让学生能自由活动;解放学生的时间,让学生有空支配自己。学生一旦感受、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必将焕发出自主学习的高度热情、强烈 的获知欲望,迸发出自主学习的巨大潜能。(三)活动性原则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要以活动为载体,没有活动也就没有真正意义的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就要努力使课堂“活动”起来,没有学生的“动”就没有课堂的“活”,就没有学生思维的“活”,就没有学生创造性的发现。课堂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教师要发挥真正的主导作用,力促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局面,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积极参与。要提供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达,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总结。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向同学提问、小组间竞问竞答。可以让学生当小先生,自己给自己讲,给同学讲,演示实验请学生上台动手做,教师当指导,学生边做边讲,并多找些学生去做去讲,尽可能将演示实验改为小组实验,以扩大学生参与面和参与度。有些课堂可根据学习内容以“小品”的形式呈现,会使课堂平添几分生动,使学生寓学于乐,乐此不疲。(四)激励性原则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人都有上进的意愿,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激励、鼓励可使人产生不断进取的动力,可使人从失败走向成功。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实施主体性教学,就是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并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方面着力培养。教学中对学生勇于回答问题要给予鼓励,哪怕是回答

得不正确也应对其精神给予肯定,切忌向学生泼冷水。对学生某方面的特长要加以鼓励,对学习上的点滴进步要充分肯定,要运用智能多元理论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多途径的科学评价,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感受和被承认的价值,发现自己进步成长的增长点,从而增强进取向上的信心。(五)启发性原则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知识的获得,智能的发展只有通过学生自主的努力才能得以实现,而学生的身心都正处于发展之中,要使其智能得到健康而快速的发展,也离不开外部因素的作用,即教师的主体作用。教师明确了在教育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后,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就应力争做学生学习的导航者、引路人,做学生智能发展的促进者、合作者。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怎样“教学”,而在于怎样“教学生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在课堂上要善于设疑、精于激疑、勤于导疑,努力给学生造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这也是一种学习的原动力,教师只有在学生思维受阻或出现偏差时加以适时的引导,做学生思维的航标。传统的教学是“去问题”教学,课堂上常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个问题,又被教师一个个地消灭,使学生最后没有问题,这是学生缺乏独立性、创造性的重要原因。教师提出的问题是不是学生的问题?只有学生能提出问题才有价值。没有问题的教学是“假教学”。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精神要求,现代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激励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将解决

问题的过程给同学们进行表达交流,教师不要代替学生思考,代替学生回答,代替学生解决问题,把着力点放在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习能力上,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和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六)目标性原则

目标既是人们活动的心理指向,又是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目标有兴趣目标和意义目标。目标明确,活动就有动力保障。教学中不仅有知识目标,也应有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培养目标,是主体性教学所应竭力体现的。教学中要创设真实的教学情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学习需要,进而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可将目标分解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一个内容的学习也可分解为不同层次的目标,创设条件,让学生通过努力使目标得以实现,并为实现新目标再接再厉,形成良性发展的势头。

第二讲

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口述式教学法

口述式教学法包括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这些方法的基本特点是利用语言作为工具来传递交流信息,使学生接受、理解和掌握知识。(2)逻辑性

讲解必须有条理,顺序合理,层次分明,内容安排要合乎逻辑。①将教材内容整体上与学科系统加以衡量比较,了解其共性、个性使其符合逻辑性。

②注意从教学各个环节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③启发性。教师语言要生动,考虑学生学习情绪和知识基础,要设疑、布疑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要求突出重点、简明生动、讲解适当并和其他各种基本方法有机配合。(二)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用口头语言对话或问答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巩固知识。1.做法

(1)课前教师把要讲述的教材编成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提纲)。(2)上课时,审慎地选择谈话方式逐一地把这些问题向学生提出,让学生回答,促使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分析推理,独立得出概念和规律。2.要求

(1)所提问题必须题意清楚,要求明确。

(2)谈话的问题应从教材内容、重点和学生实际出发,问题要有层次,要编写详细的谈话提纲。

(3)问题要面向全班提出,等全班思考后再指定学生回答或教师自答。(4)谈话的问题一定要有思考价值。(5)谈话后教师一定要及时总结。(三)讨论法

讨论法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围绕教材中一定的针对性问题共同进行讨论的方法。

1.特点

以针对性问题进行讨论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要求

(1)要选择好讨论题目,确定思考提纲和讨论的具体要求。

(2)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创造一个良好的讨论环境,并培养学生积极参加讨论的习惯。(3)要做好讨论小结。

二、实验法

实验法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做实验、发掘问题、获得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得出规律的方法。

三、自学法

自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阅读教材或材料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

1.教学指导思想上要改变重教轻学的倾向。2.要把自学阅读作为一种重要的基本的教学方法。3.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自学阅读时间。

四、练习法

练习法是指学生应用已学过的并已有了一定理解的知识,来解释有关现象、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从而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发展其能力的方法。

五、网络教学法

广义上讲,网络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网络技术的教学活动。狭义上讲,网络教学是指将网络技术作为构成新型学习生态环境的有机因素,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活动。

在现阶段,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课程改革正在进行,网络教学的方式日益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对网络教学的研究是现今教育研究中的热点,这也必然引起网络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越来越成熟。附:经典教案

力的概念

三个性质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力的概念

2.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大小和方向 3.掌握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弹力、摩擦力,受力分析 【教学难点】受力分析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力的概念及分类(一)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有力就一定有“施力”和“受力”两个物体,二者缺一不可。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作用效果: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4.力的图示(课件演示)。(二)力的分类 1.按性质分

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按现代物理学理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用分四类:长程相互作用有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短程相互作用有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宏观物体间只存在前两种相互作用。)2.按效果分

压力、支持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3.按产生条件分

场力(非接触力)、接触力。

二、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一)重力的方向 总是竖直向下。(二)重力的大小

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三)重心

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及质量的分布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三、弹力

(一)弹力的产生条件

弹力的产生条件是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二)弹力的方向

1.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2.绳对物体的拉力总是沿着绳收缩的方向。

3.杆对物体的弹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如果轻直杆只有两个端点受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轻杆两端对物体的弹力的方向一定沿杆的方向。

【例1】如图所示,光滑但质量分布不均匀的小球的球心在0点,重心在P点,静止在竖直墙和桌边之间。试画出小球所受弹力。

【解析】由于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在A点,弹力F1应该垂直于球面,所以沿半径方向指向球心0;在B点弹力F2垂直于墙面,因此也沿半径指向球心0。

【点评】注意弹力必须指向球心,而不一定指向重心。又由于F1、F2、G为共点力,重力的作用线必须经过0点,因此P和0,必在同一竖直线上,P点可能在0的正上方(不稳定平衡),也可能在0的正下方(稳定平衡)。

【例2】如图所示,重力不可忽略的均匀杆被细绳拉住而静止,试画出杆所受的弹力。

【解析】A端所受绳的拉力F1沿绳收缩的方向,因此沿绳向斜上方;B端所受的弹力F2垂直于水平面竖直向上。

【点评】、由于此直杆的重力不可忽略,其两端受的力可能不沿杆的方向。杆受的水平方向合力应该为零。由于杆的重力G竖直向下,因此杆的下端一定还受到向右的摩擦力f作用。

【例3】图中AC为竖直墙面,AB为均匀横梁,其重为G,处于水

平位置。BC为支持横梁的轻杆,A、B、C三处均用铰链连接。试画出横梁B端所受弹力的方向。

【解析】轻杆BC只有两端受力,所以B端所受压力沿杆向斜下方,其反作用力,轻杆对横梁的弹力F沿轻杆延长线方向斜向上方。【例4】 画出图中物体A所受的力(P为重心,接触面均光滑)。【解析】判断弹力的有无,可以采用拆除法:“拆除”与研究对象(受力物体)相接触的物体(如题中的绳或接触面),如果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则不受弹力,否则将受到弹力的作用。各图受力如下图所示。

(三)弹力的大小

对有明显形变的弹簧,弹力的大小可以由胡克定律计算。对没有明显形变的物体,如桌面、绳子等物体,弹力大小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共同决定。

1.胡克定律可表示为(在弹性限度内):F=kχ,还可以表示成△F=△χ,即弹簧弹力的改变量和弹簧形变的改变量成正比。

2.“硬”弹簧,是指弹簧的k值较大。(同样的力F作用下形变量△χ较小)3.几种典型物体模型的弹力特点如下表。

【例5】

如图所示,两物体重力分别为G1、G2,两弹簧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弹簧两端与物体和地面相连。用竖直向上的力缓慢向上拉G2,最后平衡时拉力F=G1+2G2,求该过程系统重力势能的增量。

【解析】关键是搞清两个物体高度的增量△h1和△h2与初、末状态两根弹簧的形变量△χ

1、△χ

2、△χ

3、△χ4间的关系。无拉力F时,△χ1=(G1+G2)/k1,△χ2=G2/k2,(△χ

1、△χ2为压缩量)加拉力F时,△χ3=G2/k1,△χ4=(G1+G2)/k2,(△χ

3、△χ4为伸长量)而△h1=△χ1+△χ3,△h2=(△χ3+△χ4)+(△χ1+△χ2),系统重力势能的增量△Ep=G1.△h1+G2.△h2,整理后可得:△Ep=(G1+2G2){(G1+G2)/k1+G2/K2}。

四、摩擦力

(一)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为:两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接触面粗糙、有

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两物体间有弹力是这两物体间有摩擦力的必要条件(没有弹力不可能有摩擦力)。

(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在接触力中,必须先分析弹力,再分析摩擦力。

2.只有滑动摩擦力才能用公式f=uFN,其中的FN表示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G。

【例6】如图所示,用跟水平方向成a角的推力F推重量为G的木块沿天花板向右运动,木块和天花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

【解析】

由竖直方向合力为零可得,FN=Fsinα-G,因此f=μ(Fsinα-G)。(三)静摩擦力的大小

1.必须明确,静摩擦力大小不能用滑动摩擦定律f=uFFN计算,只有当静摩擦力 达到最大值时,其最大值一般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即fm=uFN。

2.静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共同确定,其可能的取值范围是0

【例7】如图所示,A、B为两个相同木块,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m=5N,水平面光滑。拉力F至少多大,A、B才会相对滑动?

【解析】A、B间刚好发生相对滑动时,A、B间的相对运动状态处于一个临界状态,即可以认为发生了相对滑动,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其大小等于最大静摩擦力5N,也可以认为还没有发生相对滑动,因此A、B的加速度仍然相等。分别以A和B整体为对象,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拉力至少为F=10N时才满足题意。

【点评】研究物理问题经常会遇到临界状态。物体处于临界状态时,可以认为同时具有两个状态下的所有性质。(四)摩擦力的方向

1.摩擦力方向和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2.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成任意角度。通常情况下摩擦力方向可能和物体运动方向

相同(作为动力),可能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作为阻力),可能和物体速度方向垂直(作为匀速圆周运动的 向心力)。在特殊情况下,可能成任意角度。

【例8】小车向右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物体恰好沿车后壁匀速下滑。试分析下滑过程中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速度方向的关系。

【解析】物体受的滑动摩擦力始终和小车的后壁平行,方向竖直向上,而物体相对于地面的速度方向不断改变(竖直分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水平分速度逐渐增大),所以摩擦力方向和运动方向间的夹角可能取90°和180°间的任意值。

【点评】由上面的分析可知:无明显形变的弹力和静摩擦力都是被动力。就是说:弹力、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无法由公式直接计算得出,而是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共同决定的。

五、物体的受力分析(一)明确研究对象

在进行受力分析时,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保持相对静止的若干个物体。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时,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可以使问题简洁地得到解决。研究对象确定以后,只分析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施予研究对象的力(即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而不分析研究对象施予外界的力。

(二)按顺序找力

先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后接触力;接触力中必须先弹力,后摩擦力(只有在有弹力的接触面之间才可能有摩擦力)。(三)只画性质力,不画效果力

画受力图时,只能按力的性质分类画力,不能按作用效果(拉力、压力、向心力等)画力,否则将出现重复。

(四)需要合成或分解时,必须画出相应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在解同一个问题时,分析了合力就不能再分析分力;分析了分力就不能再分析合力,否则会重复分析。

【例9】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A固定在水平面上。木块B、C的质量分别为M、m,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共同沿斜面下滑。B的上表面保持水平,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当B、C共同匀速下滑;(2)当B、C共同加速下沿时。分别求B、C所受的各力。

【解析】

(1)先分析C受的力。这时以C为研究对象,重力G1=mg,B对c的弹力竖直向上,大小N1=mg,由于C在水平方向没有加速度,所以B、C间无摩擦力,即f1=0

再分析B受的力,在分析B与A间的弹力N2和摩擦力f2时,以B、C整体为对象较好,A对该整体的弹力和摩擦力就是A对B的弹力N2和摩擦力f2,得到B受4个力作用:重力G2=Mg,C对B的压力竖直向下,大小N1=mg,A对B的弹力N2=(M+m)gcosθ,A对B的磨擦力f2=(M+m)gsinθ。

(2)由于B、C共同加速下滑,加速度相同,所以先以B、C整体为对象求A对B的弹力N2,摩擦力f2,并求出a;再以C为对象求B、C间的弹力、摩擦力。

这里,f2是滑动摩擦力N2=(M+m)gcosθ,f2=μN2=μ(M+m)gcosθ,沿斜面方向用牛顿第二定律:(M+m)gsin-μ(M+m)gcosθ=(M+m)a,可得a=g(sinθ-μcosθ)。B、C间的弹力N1,摩擦力f1则应以C为对象求得。

由于C所受合力沿斜面向下。而所受的3个力的方向都在水平或竖直方向。这种情况下,比较简便的方法是以水平、竖直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分解加速度a。

分别沿水平、竖直方向用牛顿第二定律: f1=macosθ,mg-N1=masinθ,可得:f1=mg(sinθ-μcosθ)CoSθ,N1=mg(cosθ+μsinθ)cosθ。

【点评】

由本题可以知道:①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可以使问题简化;②灵活选定坐标系的方法向也可以以使计算简化;③在物体的受力图的旁边标出物体的速度、加速度的方向,有助于确定摩擦力方向,也有助于用牛顿第二定律建立方程时保证使合力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相同。

【例10】

小球质量为m,电荷为+q,以初速度ν向右沿水平绝缘杆滑动,匀强磁场方向如图所示,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试描述小球在杆上的运动情况。

【解析】

先分析小球的受力情况,再由受力情况确定其运动情况。

小球刚沿杆滑动时,所受场力为:重力mg方向向下,洛伦兹力Ff=qνB方向向上;再分析接触力:由于弹力FN的大小、方向取决于ν和mg/qB的大小关系,所以需分三种情况讨论:

(1)ν>mg/qB,在摩擦力作用下,ν、Ff、FN、f都逐渐减小,当ν减小到等于mg/qB时 达到平衡而做匀速运动;(2)ν

【例11】一航天探测器完成对月球的探测任务后,在离开月球的过程中,由静止开始沿着与月球表面成一倾斜角的直线飞行,先加速运动,再匀速运动。探测器通过喷气而获得推动力。以下关于喷气方向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探测器加速运动时,沿直线向后喷气

B.探测器加速运动时,竖直向下喷气 C.探测器匀速运动时,竖直向下喷气 D.探测器匀速运动时,不需要喷气

【解析】探测器沿直线加速运动时,所受合力F合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而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由平行四边形法则知推力方向必须斜向上方,因此喷气方向斜向下方。匀速运动时,所受合力为零,因此推力方向必须竖直向上,喷气方向竖直向下。选C。经典真题回顾

填空题

导人过程的基本任务是_______,常规内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确定目标,激发兴趣

预习

解题

介绍有关资料

课前谈话 高分同步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称之为()。A.教学策略

B.教学方法 C.教学目标

D.学习方法 【答案】B 【解析】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它是整个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2.确定教材中的难点,最重要的考虑是()。A.知识的重要程度

B.是否需要做实验 C.学生的认识和心理方面

D.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答案】C 【解析】教与学是相对应的,确定教材中的难点主要是看学生的接受能力,即学生的认识和心理,因此选C项。

二、简答题

1.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1)要认真备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这是准备阶段。(2)要灵活的、创造性的组织教学,讲解有重点,提问有启发性,练习有实效。这是实施阶段。(3)要对学生的学习及时做出分析评价,并指导他们自我评价,使学生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这种指导要贯穿全过程。2.简述物理习题课的基本结构。

【答案】(1)组织教学;(2)复习旧知识;(3)教师示范举例或组织学生讨论;(4)学生练习;(5)小结;(6)布置作业。3.演示实验在设计和表演方面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案】(1)明确目的,根据教学要求设计演示实验。(2)安全可靠,确保演示成功。

①演示成功的首要条件是掌握实验原理。②坚持科学性原则,不得弄虚作假。

③为了确保演示成功,课前必须充分准备并进行试做。

(3)简易方便。演示实验要求简易方便,包括仪器结构简单;操作简单;由演示现象导出结论时,解说推理简单。(4)现象清楚、明显、直观。

①明显。仪器尺寸要足够大;物理过程变化要显著,“可见度”要高;要使被观察的主体对比强烈,以利于学生看准目标;演示的仪器放在适当高度的方位;注意让学生观察物理现象的发展过程。②直观。

第五篇:2010年云南省中学生物教师招聘教材教法与教案

2010年云南省中学生物教师招聘教材教法与教案 第一讲

生物教学的目标与原则

一、生物教学的目标

1.使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使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使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4.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5.生物课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二、生物教学的原则

(一)实事求是,联系实际的原则

(二)方法科学,灵活多变的原则

1.方法科学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建立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的科学方法。在中学生物课本中,用科学方法建立生物概念、探索生物规律的内容是很多的。

2.灵活多变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生物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教师应当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

(三)转变观念,创新教育的原则

“求实、求活、求新”三原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有机的统一体。二者相辅相成,层层递进,求实是基础,求活是关键,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备扎实严谨的基础知识,才能转变成灵活的思维方法,最终表现出独特的创新能力。第二讲

生物教学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百花齐放,比较常用的 有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引导发现法、自学辅导法、实验法、情境教学法等。这些方法都是广大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和总结出来的,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均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着重介绍几种教学方法。

一、导学式教学法

导学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启发,使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或求知的途径,并结合教学的内容,发挥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地发挥的一种教学方法。导学式教学法又包含背景呈现法和要点提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一)背景呈现法

在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一些理论(如分离定律)的分析和概念的理解(如免疫)常常只需向学生介绍其背景知识而不必详细讲解具体内容的教学方法称为背景呈现法。如必修1《光与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教师只需向学生介绍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生物的物质来源、能量来源和氧气来源,至于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应用等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自行去学习和探究。背景呈现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尤其是对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的背景呈现可使他们迅速准确地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探究指明方向。

(二)要点提示法

要点提示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点拨一个或几个要点来引出新课以及复习和回顾某些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如学习基因的结构时,可以提出问题:细胞里除了细胞核外还有哪些结构里有DNA,它的基本功能和结构如何?学生就会联想到叶绿体、线粒体中也有少量的D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等等;在必修2和必修3会用到一些细胞学和生理学的知识,也可采用要点提示法学习相关的基础知识;选修2和选修3中多处都涉及基因工程、胚胎工程、细胞工程等问题,上课时也可以通过要点提示法对它们进行归类和比较,这样既避免重复讲解又达到了巩固和复习的效果。

二、探究式教学法

生物学家运用探究方法研究生命世界中的各种问题,解释各种生命现象。高中生物课程提倡将探究法作为生物学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之一,它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世界、理解科学本质的和领悟生物学基本规律。

(一)讨论探究法

讨论探究法主要通过学生相互间的讨论、辩解,来解决一些有争议的问题、热点话题和一些疑难问题的教学方法。如选修3中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试管婴儿、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还有生物技术产品与国际贸易争端、国际视野中的“克隆人”研究、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关系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很难简单地用“是”或“非”来回答。上课时教师可以把当前人们的观点全列出来,让学生相互间进行讨论、分析,再结合教师的指导和相关的资料,当每个学生对上述问题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教学目的就已达到,教学过程也就告一段落。这种教学方法由于符合中学生的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讨论时学生的兴趣非常浓,课堂气氛也非常热烈,但也可能会出现上课纪律难以控 制甚至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的尴尬。

(二)实验探究法

实验探究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去探究实验手段和实验过程的教学方法。如选修1中当学生品尝了自己亲手酿制的葡萄酒和制作的腐乳之后,虽然觉得口感和味道不太正宗,但基本上不再需要教师去讲解发酵、灭菌以及微生物培养等知识了,课后还会有不少学生去探究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风味和质量的影响;当学生用胡萝卜的韧皮部培养出小胡萝卜苗时,其喜悦之情自然难以言表,回家后也许还会探究用其他材料进行组织培养;至于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叶绿素和DNA提取等问题也都能直接在实验中找到解决的办法。当然,实验探究法只能对一些适宜开展实验的内容才能采用,而且需要一定的经费、设备和场地作保证。对一些农村中学以及一些难度较大的实验,开展起来比较困难。比如DNA扩增、观察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等实验,由于PCR仪和电镜价格昂贵,很多中学只能望洋兴叹。

三、自主式教学法

自主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有目的地阅读、分析和思考,从而获取知识、锻炼技能和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法是以教师的指导作为前提,包括提出自学目标、自学,方法和途径、课后检测等。自主式教学法有多种方式,比较常用的有媒体教学法、查阅资料法等。

(一)媒体教学法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胚胎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比较复杂的知识都可以直接借助于VCD、DVD甚至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动画进行直观教学。电影《黑太阳731》全方位地再现了日本关东军对亚洲人(含中国人)进行的毫无人道的生物武器试验,对《禁止生物武器》一节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诠释作用;电视片《袁隆平》对遗传的基本规律的教学、杂交育种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再如必修1中的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过程是教学难点,课本的图片和文字很难直观地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内容,若改用Flash动画去演示就能使学生非常形象、生动地了解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变化的特点。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适用的图片和资料会越来越丰富,媒体教学法也将在新课程教学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查阅资料法

借助报刊杂志以及多媒体手段了解一些知识性的或当前生物科技发展成就的教学方法称为查阅资料法。如禽流感的病原体及流行趋势,非典传播的特点及危害还有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的发展趋势等问题都可用查阅资料法进行教学。通过对资料的查阅,学生自己就会清楚地了解相关研究的进展和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如学生读完《干细胞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中学生物教学》2005.12)等文章后,对于干细胞的有关知识会留下大致印象;读完《胚胎工程技术在国外养牛中应用现状》(《考试报.新课标版》2006.6)等文后,对当前胚胎工程的应用便知一二。当然,这种方法的使用应根据教学的内容和需要有条件地使用,而且在使用前一定要明确查找目的、查找范围,并列出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资料,不能大海捞针,最好课前教师先预查一下。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会受到教学课时(耗时较多)、教学设备(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网络宽带)等条件的限制,还会受到诸如学生的知识面、基本素质等方面的影响。可供学生查阅的资料很多,可以是《生物学通报》、《中学生物教学》等专业杂志,《考试报》、《生物报》等有关报纸,还可以是中学生物资源网、中学生物教学 网等学科网站等等。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也将不断改进。我们相信,只要认真落实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同时结合本地区、本校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新课标教学工作,一定能找到科学、适用、高效的新课标教学方法。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1.知识目标:(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中的基本元素、主要元素、大量元素、微量元素;(2)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了解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过程,训练学生的观察、对比、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认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教学重点】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是生物体的物质基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很多,至少有62种,常见的有29种。这些元素的分类原则和方法及其各自具有的生理作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和方法,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不同的名称——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基本元素和主要元素等。

【教学难点】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内在联系、根本区别,以及表现出的统一性和差异性。在以前的生物学学习中,学生主要是从生物的主要特征了解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区别,现在从元素水平上认识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抓住两点来分析,一是“生物界中没有自己特有的化学元素”——表现出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统一性;二是“各种元素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中的含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表现出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的差异性。

【教具准备】

1.非生命环境(地壳)与生物细胞的元素对比表;

2.动物(人体)与植物体(玉米)组成元素的对比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提问学生什么是生物?

2.生物是生命物质的存在形式,这就是生物的物质性,生物的生命活动都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板书:生命的物质基础)。自然界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那么组成生物的化学元素 主要有哪些呢?它和非生物的化学元素又有什么不同和联系呢?(板书课题: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3.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两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等;二是能够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B能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在缺少B时,植物会

得“花而不实"病;人体缺Fe时会出现贫血症状,果树缺Fe时会得黄叶病;植物体缺K则茎秆软弱易倒

佚;人体缺Ⅰ易患大脖子病等。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作用,只有在活的生物机体中,进一步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才能体现出来。也就是说,化合物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三、教学目标的巩固

银幕显示检测题:

1.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

化合物

2.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是____________,它们统称为___________元素。这些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含量___________。

【答案】C、H、O、N

基本

不同

3.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

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4.下列元素中,属于大量元素的一组是()。

A.s、K、Ca、Mg

B.C、P、B、K

C.H、N、Ca、Cu

D.Mg、Zn、Cu、Mn

【答案】A 5.组成玉米和人体的主要元素是()。

A.C、H、O、N

B.C、H、O、P

C.C、H、O、S

D.C、H、O、N、P、S

【答案】D

6.组成大豆的最基本元素是()。

A.C

B.H

C.O

D.N

【答案】A

7.下列是硼对植物体生命活动影响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硼属于微量元素

B.能够促进雄蕊的发育

C.大量积累硼有利于受精作用

D.缺少硼时花粉发育不良

【答案】D

8.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的一面是因为()。

A.构成细胞的化合物在非生物界都存在

B.构成细胞的无机物在自然界都存在

C.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

D.生物界和非生物界都有新陈代谢

【答案】C

四、布置作业

P12复习题第二大题第1小题。

五、结课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两方面的重要作用,但是,组成生物体的元素的作用,只有在活的生物机体中,在生物体特定的结构基础上,在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体现出来,化合物是生命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蛋白质和核酸是生命的最基本物质。

六、舨书设计(略)

经典真题回顾

一、单项选择题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根本方法是()。

A.提问式

B.讨论式

C.启发式

D.练习式

【答案】C

【解析】启发式教学是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自觉地发展智能、情感和意志的认识活动。因此选C。

二、简答题

结合平时教学,请你列举高中生物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至少5种)。

【答案】

高中生物教学中常用到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引导发现法、自学辅导法、实验法、情境教学法等。如“水分代谢”的教学:(1)导言部分,主要介绍绿色植物代谢的内容,只需要学生对这一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可采用讲授法或谈话法。(2)吸胀吸水,这是需要学生了解的内容。学生通过初中生物的学习及日常生活经验,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也可以通过联系学生已有知识运用谈话法进行教学。(3)渗透吸水的原理,这是重点和难点,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主要教学要求包括三点:一是了解什么是渗透作用。由于渗透吸水是通过渗透作用吸水的过程,所以要理解渗透吸水的原理,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渗透作用。对渗透现象在初中生物中已涉及,学生日常生活中也有经验积累,这里主要是要让学生了解渗透作用的原理。这一原理仅靠语言表述显得较抽象,因此要采用演示实验法。二是需要学生理解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从理论上明确细胞具备渗透吸水的条件。通过渗透作用的实验及对细胞结构的认识,学生已具备理解认识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的条件,因此可采用讨论法。三是需要通过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证明细胞确实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去水分。这是学生实验,应用实验法组织教学。如果学生知识基础较好,又具备较强的实验技能,应尽量采用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先实验,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讨论其结构和生理基础,进而明确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如果学生的基础不够理想,可采用验证实验,在理解成熟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实验验证成熟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渗透吸水和失水。(4)水分的运输、散失和利用,这些现象在初中生物中学生都已了解,这里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原理。如果学生基础很好,可直接通过讨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果学生基础较好,可采用自学辅导法,在自学的基础上,组织讨论;如果学生基础较差,则可采用谈话法。

高分同步强化训练

一、填空题

1.义务教育阶段生物教学的课程理念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

2.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包括10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_________、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___________、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生物技术、__________。

【答案】生物与环境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健康的生活

二、单项选择题

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称之为()。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学反思

D.教学目标

【答案】D

【解析】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有助于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指引学生学习等功能。

12 14 16

28

33

36

38

44

下载2010年云南省中学化学教师招聘教材教法与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年云南省中学化学教师招聘教材教法与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0年云南省中学语文教师招聘教材教法与教案(5篇模版)

    命题热点聚焦 本章要求考生了解和掌握中学语文教学的性质、目的、原则、内容、过程与方法。考生复习时要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重心,能够联系实际解决语文教学中的一......

    2010年云南省中学生物教师招聘教材教法与教案(精选5篇)

    http://wenku.baidu.com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命题热点聚焦 本章主要考查考生对生物教学目标原则及教学方法的掌握。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中学生物学教材教法的基......

    2010年云南省中学物理教师招聘教材教法与教案命题热点聚焦(定稿)

    2010年云南省中学物理教师招聘教材教法与教案 命题热点聚焦 从历年考题看,本章主要考查考生对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原则、方法、手段等的理解应用。要求考生着重掌握物理概......

    音乐教师招聘考试教材教法五

    音乐教师招聘考试教材教法五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瑞士达尔克罗兹创立了(......

    河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美术教师教材教法考试

    河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美术教师教材教法考试 更多复习资料:http://hb.zgjsks.com/html/jszp/zlfd/xx/6.html?wt.mc_id=bk10487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1、美术课程具有性......

    教师教材教法培训计划

    2015年寒假教师教材教法培训计划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主管部门对全县各类学校教师进行教材教法过关考试会议精神,加快素质教育进程,提高教师队......

    2011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试题1

    2011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试题(八) 一 填空 (1)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_分析数学学习背景,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数学教学模式,设计数学教学策略,设计课堂评价方案......

    教师招聘小学科学教材教法资料5篇范文

    教师招聘小学科学教材教法资料 填空 1、水有( )、( )、( )三种状态的变化。 2、小学科学是以培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3、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 4、科学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