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神奇的眼睛
第七节 神奇的“眼睛”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知道显微镜、望远镜里的物镜、目镜的作用。3.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了解照相机、投影仪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2.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3.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4.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1.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及照相机的原理。
2.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的用途
【教学难点】1.放大镜、照相机、摄影仪的成像原理。2.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的用途。
【教具准备】放大镜、光屏、显微镜、照相机、多媒体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自家大门上一般都安了一个“猫眼”,通过猫眼看室外视野较广,而在室外却看不请室内,“猫眼”实际上也是透镜,你知道透镜还有哪些应用吗?
利用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人们制成了许多光学仪器,就像特殊而神奇的“眼睛”,拓展了我们肉眼的功能。
(二)进行新课 一.放大镜。
师:请同学们用桌面上的凸透镜靠近课本,观察课本上的字,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课本上的字被放大了。
师:那么你手中的凸透镜就是什么? 生:就是放大镜。
师:对。再请大家判断放大镜所成的像与物是在放大镜的同侧,还是异侧?是实像,还是虚像?判断依据是什么? 生:放大镜所成的像与物是在放大镜的同侧,是虚像,因为用光屏承接不到像,所以是虚像,眼睛与物在透镜的异侧,透过凸透镜观察所成的像,所以像与物在透镜同侧。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讲得很好,放大镜的焦距是较短,还是较长? 生:我猜放大镜的焦距较远。
师:对。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 生:隔着放大镜看较近的物体,物体是正立、放大的,隔着放大镜看远处物体,物体是倒立、缩小的。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生:因为放大镜是凸透镜,隔着放大镜看远处物体,u
师:讲得很好。用放大镜观看近处的物体,物距小于焦距时才是放大的。因此,物体应放在离放大镜小于焦距的位置才合适,在什么位置所成的像最大?请大家观察。
生:物体离放大镜的距离接近于焦距时,所成的像最大。
师:对,请全班同学都进行观察。
板书:1.放大镜:焦距短的凸透镜,u 二.显微镜。 师:用放大镜能观察细胞吗?怎么办? 生:不能,用显微镜。 学生分组实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 师:课前我已要求大家查资料,关于显微镜你知道什么?请大家踊跃举手起来向全班同学交流。 生甲: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生物细胞等人眼无法看见的物体。 生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又研制了电子显微镜和隧道显微镜。目前通用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达50万倍。借此人类能观察到许多物体的细微结构;用隧道显微镜甚至可以看到金属原子,因此显微镜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技术等方面。师:两位同学讲得很好,还有吗? 生丙:还有超声显微镜。这是利用超声显示物体微细结构的装置,又称声学显微镜,又简称声镜。原理是利用物体声学特性的差异来显示物体,所谓物体声学特性指的是声阻抗率和声衰减,它们与物质的弹性和黏性有关。超声显微镜给出的是物体的声学像或弹性像。 超声显微镜不需透光,对样本片不需染色,不要损坏样品表面即可进行内层观察,适合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检验等。 生丁:我还知道场离子显微镜。一种分辨率极高(2—3nm),能直接用于观察金属表面原子的分析装置,简称FIM。FIM是一种点投影的显微镜,它与通常的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不同,它成像时不使用磁或静电透镜,是由所谓成像气体的“场电离”过程来完成的。 师:以上几位同学讲得很好,大家以掌声鼓励。 下面请大家看课件播放的动画及配文。 画面一:显微镜构造成像过程 配文:显微镜是增大观察微小物体视角的。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凸透镜。物镜的焦距f物短,目镜的焦距f目较长。物体放在物镜焦点与两倍焦距之间、接近焦点,物镜所成的实像在目像的焦平面上,目镜中看到的是虚像。 显微镜的物镜焦距要短的原因之一是取得较大的放大率,镜筒也可做得短一些,用起来方便;原因之二是物镜可以更接近物体,因此进入镜筒的光通量可以增多,像容易看到清楚一些。 显微镜的目镜焦距要大于物镜的焦距,但不可过大,因为焦距过大将降低显微镜的放大率,而且要用较长的镜筒,使用起来不够方便。 画面二:电子显微镜和隧道显微镜的构造及成像 配文:电子显微镜一般是利用电子透镜聚焦电子束,形成放大倍数很高的物体图像的设备,属于电子光学仪器。由于电子的德布罗意波披长比光波要低几个量级,所以有高分辨成像的能力。一种透镜式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可达到0.3nm。 为解决纳米级检测与加工等问题,美国IBM公司的G.Binnig等人于1982年制出了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于1986年又相继制出可用于绝缘材料检测的原子力显微镜(AFM)。两镜均可达到原子级的分辨率(十分之一纳米),并于1986年获得诺贝尔奖金。 扫描电子隧道显微镜的基础是量子力学揭示的隧道效应。 继后,又有人研制出磁力显微镜(MFM)与静电力显微镜(EFM)等等,形成了扫描探针显微镜(SPM)族。扫描探针显微技术在此后的发展是由表面几何形体的检测到表面微观物理量的检测,从表面检测又发展到对表面进行原子级的加工和修整。 在探针上施加一定的偏压,它可以从工作表面“浮获”一个原子,然后将其移动到适当的位置,再予以释放。因此,就可以按照人们的意图,进行原子操作,或分子组装。有人曾以STM针尖移动被吸附在Ni原子表面的Xe原子,组成“IBM”三个字,每个字母的长度仅为4nm。我国科学家在隧道显微镜下,成功地将24个铜原子在铁厚子表面围成一圈。 纳术技术就是在隧道显微技术的基础上才得以发展。三.望远镜。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 学生分组实验: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 师: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远处物体被放大了。 师:远处的物体真的被放大了吗? 课件演示动画:望远镜的构造及成像过程。 配 文: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师:有疑问吗? 生:物体距离物镜很远,它的像却离物镜很近,根据前面探究的结果,这样所成的像是缩小的!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会感到物体被放大了? 师: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用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望远镜物镜的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现代天文望远镜都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 除了凸透镜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作物镜。 你们还知道哪些望远镜? 生甲:哈勃望远镜。 生乙:射电望远镜。板书:3.望远镜 四.照相机和投影仪。 让学生观察照相机的构造。 师:你能说说照相机的构造吗? 生:镜头、机壳、调焦装置、取景窗、快门按钮„„ 师:照相机的“像”是怎么形成的? 生:照相机的镜头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的像。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亡,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师:讲得很好,下面请看课件演示。 课件演示照相机的构造、成像过程。 师:照相机的成像是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哪一条? 生:当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异侧。 师:你知道有哪些照相机吗? 生:傻瓜机、数码照相机„„ 板书:4.照相机和投影仪 教师向学生介绍投影仪,并用课件演示投影仪的构造和成像过程。 师:投影仪成像是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哪一条? 生:当f 师:这节课大家都很认真,积极发言,特别是积极查资料,这种习惯要保持,可以大大扩大你们的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神奇的“眼睛”——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投影仪的用途。以及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的工作原理。【板书设计】 第七节 神奇的“眼睛” 1.放大镜:焦距短的凸透镜,u 4.照相机和投影仪。 照相机工作原理:u>2f,成倒立、缩小、实像。投影仪工作原理:f 公开课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做功的快慢》 宽阔中学:田仁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能说明有关问题并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会用不同的方法判断做功的快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调查了解常用机械的铭牌,了解机械功率。教学重、难点: 1、功率的概念及单位。 2、功率的计算。 教学方法:比较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2、怎样计算功?功的国际单位是什么? 无论是人做功,还是利用机械做功,都有做功快慢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物体做功的快慢。 二、新课教学 1、怎样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将12块砖搬到 二楼,每块砖重为10N,楼高为 3m,在6min的时间里,甲搬12块砖,乙搬6块砖。 分析可得:在相同的时间里,比较物体做功的多少,做功多则做功快。 如果同样搬12块砖,甲用了6 min、乙用了12min 分析可得:做相同的功,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则做功快。 通过总结归纳得出: (1)在相同的时间里,比较做功的多少。 (2)做相同的功,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若做功和时间都不相同,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呢? 2、功率与测算功率的方法 为了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我们引入了功率这个物理量,功率如何定 义? 物理学中把一段内做的功与做功所用这段时间的比叫做功率。功率用符号P表示,功用符号W表示,时间用符号t表示。功率的公式:P=W/t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由功和时间的单位组合而成的,为J/s,后人为了纪念物理学家瓦特所作出的贡献,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功率的单位,即瓦特,简称瓦,用符号W表示。 1W=1J/s,在工程技术上常用kW作为功率的单位。换算关系:1kW=103 W。 请同学们观看课本中的图片,了解一些物体的功率。 信息窗:了解机器铭牌中的一些数据,功率是其中的一项。知道机器中功率表示的物理意义。 例题:起重机用钢绳吊起一个重10000N的货物,在10s内沿竖直方向上匀速上升10m,求:钢绳拉起重物的功率有多大? 解略。 三、归纳小结 1、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方法。 2、功率表示的物理意义。 3、功率的定义、公式及单位。 四、作业设计 1、课本201页作业1、2、3、4。 2、补充:实验探究:如何测出人上楼的功率?需要哪些器材,写出实验步骤及表达式。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做功的快慢 1、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的方法: (1)在相同的时间里,比较做功的多少。 (2)做相同的功,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2、功率 (1)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3)公式:P=W/t (4)功率国际单位为瓦特,简称瓦,符号W。在工程技术上常用单位是:kW,换算关系:1kW=103W 六、课后反思 课 后 反 思 宽阔中学:田仁山 首先通过课本10-29和图10-30中所示的两位同学做功快慢的比较出发,自然的引出功率的概念,以及功率的公式和单位;并通过给出人、一些动物和交通工具的功率,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功率概念和对功率单位“瓦特”具有较多的感性认识。还通过信息窗关于机器名牌中标出“功率”这一参考数据的介绍,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功率”这个概念的实用价值和意义。 本节内容有: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功率的概念;测算功率。功率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功率的单位是本节的难点。本节教学方法有讨论、实验、讲解等,但以讨论为主。在本节教学中,首先要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课本图10-29和图10-30所提供的实例,总结出判断做功快慢的方法:若做功相同,比较做功的时间;若做功的时间相同,比较做功多少。 课后,听课的老师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使我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好的方面是整节课有条有理,很有逻辑,不管是概念、公式的得出,还是习题的讲解,都是井井有条。对于这一点,我倒不否认,我觉得物理概念的教学既要强调严密性,更要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注意学生的发展性,构建概念的重要性,特别是注重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要重视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从基础入手,认真分析物理过程,建立合理物理情 景的习惯和能力。缺点是:新课的引入不用那么复杂——通过例子计算来引出,其实可以举简单点的,不用计算的,只要能够说明时间的差异即可。我原来在备课时是认为:既然这节课的重点是功率概念的得出,我就要把概念的来龙去脉讲清楚,要有理有据,没计算太抽象。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课堂调控能力较差,语言表达较单调,除了专业语言,这些听课的老师虽然没有讲,但我自己知道,这也是我今后争取的目标。 总而言之,这次公开课让我深刻体会到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我很快的找到不足之处,同时更大程度上促进了我的进步。这节课对我来说受益匪浅,本人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更加努力,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优秀领先 飞翔梦想 优秀领先 飞翔梦想 生丁:我想知道近视眼镜,老花镜是怎样矫正近视眼、远视眼的。 ……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以上这些问题这节课我们都要逐一探究。人眼的构造大家在生物课上学过,请一位同学说说。 生:人眼的构造由外到内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 教师出示眼球构造挂图或课件演示。 师: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课件演示课P75图4—47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大家想一想眼睛看物体与什么类似? 生:与凸透镜成像类似。 师:从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来看,眼睛看物体相当于生活中的凸透镜成像的哪一种? 生:相当于物体距离凸透镜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板书:(1)人眼视物相当于凸透镜成像 师:请一个同学在教室的最前排和最后排看黑板上同一个“大”字。 小明同学在不同位置都能看到“大”字,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知识,远近不同的物体成的像的位置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要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视网膜(光屏)要不断移动(即眼球在不断变化用气球模拟),请大家思考一下:到底什么在变? 生:不是眼球在变,只能是晶状体在改变形状和焦距。 师:对。其实眼镜在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晶状体在睫状体的作用下,改变厚薄,改变焦距(即调焦)。 课件演示正常眼看远处物体和正常眼看近处物体动感、形象,使学生加深印象。 板书:人眼看远近物体原理:晶状体的调节作用 2.视力的矫正 师: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这是大家切身的问题,这两个问题,请大家先自学几分钟。 课件演示课本P76图4—48(a)近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前,4-48(b)远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后。 演示实验:用几个有不同焦距的凹透镜在凸透镜作为眼镜片,一个光源和一组眼睛模型如课本P76-77图4— 49、4—50来探究视力矫正的方法。 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着色液体则表示玻璃体。 用光束照射每个眼睛模型,让学生根据光束聚焦位置确定出每个模型代表的是哪一种眼睛。 生:a是正常眼,b是近视眼,c是远视眼。 (1)探究近视眼的矫正。 师: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亡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为了能看清物体应在近视体眼睛前面放一个什么镜?说出根据。 生:应放一个凹透镜,因为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演示:放一个凹透镜,光还是会聚在视网膜前。 优秀领先 飞翔梦想 师:怎么办? 生:换一个凹透镜。 师:换——个什么样的凹透镜? 生:换一个更凹的凹透镜,即焦距更短的凹透镜。 师:怎么判断? 生:用手摸。 演示:用一个焦距更短的凹透镜可以使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师:町见要矫正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 板书:(1)近视眼的矫正:配戴凹透镜 师:近视眼还有其他方法矫正吗? 生:激光治疗。 师:介绍激光治疗的原理。 (2)探究远视眼的矫正。 师: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面上太短,因此来自近处一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为了能看清近处物体.应在远视眼前面放一个什么镜?说出根据。 生:应放一个凸透镜,因为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演示:放一个凸透镜,光还是会聚在视网膜后。 师:怎么办? 生:换一个凸透镜。 师:换一个什么样的凸透镜。 生:换一个更凸的凸焦镜,即焦距更长的凸透镜。 演示:换一个焦距更长的凸透镜,光还是会聚在视网膜的。 师:怎么办? 生:换一个焦距更短的凸透镜,凸透镜焦距越短,折光能力越强。 演示:换一个焦距更短的凸透镜,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板书:(2)远视眼矫正:配戴凸透镜 课件演示: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3)眼镜的度数。 师:透镜焦距f的长短标志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表示,即= 1。f1=2m1 0.5如果某透镜的焦距是0.5m,它的焦度就是= 如果远视很严重,眼镜上凸透镜的折光本领应该大一些,透镜焦度就要大一些。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倒如,100度远视镜片的透镜焦度是1m1,它的焦距是lm。 优秀领先 飞翔梦想 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近视眼和远视眼患者应到有关的眼科医疗部门去检查,请眼科专家诊断应戴什么样的眼镜,如果配制不好,会加剧视力下降。 师:正常眼、近视眼的同学平时应如何做到卫生用眼? 生甲:不要长时间连续用眼,要注意休息。 生乙:要讲究卫生,毛巾要勤洗、勤晒。 生丙:要经常做眼保健操。…… 师:大家讲得很好,下面请大家在眼保健操乐曲声中做一遍眼保健操。课堂归纳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我们知道了眼睛的构造,人眼视物与凸透镜成像一样,知道了近视眼、远视眼的形成原因及矫正,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平时应注意保护眼睛。 师: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学习进行评估。 板书设计 1100 f 优秀领先 飞翔梦想 优秀领先 飞翔梦想 生:就是放大镜。 师:对。再请大家判断放大镜所成的像与物是在放大镜的同侧,还是异侧?是实像,还是虚像?判断依据是什么? 生:放大镜所成的像与物是在放大镜的同侧,是虚像,因为用光屏承接不到像,所以是虚像,眼睛与物在透镜的异侧,透过凸透镜观察所成的像,所以像与物在透镜同侧。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讲得很好,放大镜的焦距是较短,还是较长? 生:我猜放大镜的焦距较远。 师:对。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 生:隔着放大镜看较近的物体,物体是正立、放大的,隔着放大镜看远处物体,物体是倒立、缩小的。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生:因为放大镜是凸透镜,隔着放大镜看远处物体,u 师:讲得很好。用放大镜观看近处的物体,物距小于焦距时才是放大的。因此,物体应放在离放大镜小于焦距的位置才合适,在什么位置所成的像最大?请大家观察。 生:物体离放大镜的距离接近于焦距时,所成的像最大。 师:对,请全班同学都进行观察。 板书:1.放大镜:焦距短的凸透镜,u 2.显微镜。 师:用放大镜能观察细胞吗?怎么办? 生:不能,用显微镜。 学生分组实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 师:课前我已要求大家查资料,关于显微镜你知道什么?请大家踊跃举手起来向全班同学交流。 生甲: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生物细胞等人眼无法看见的物体。 生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又研制了电子显微镜和隧道显微镜。目前通用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达50万倍。借此人类能观察到许多物体的细微结构;用隧道显微镜甚至可以看到金属原子,因此显微镜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技术等方面。 师:两位同学讲得很好,还有吗? 生丙:还有超声显微镜。这是利用超声显示物体微细结构的装置,又称声学显微镜,又简称声镜。原理是利用物体声学特性的差异来显示物体,所谓物体声学特性指的是声阻抗率和声衰减,它们与物质的弹性和黏性有关。超声显微镜给出的是物体的声学像或弹性像。 超声显微镜不需透光,对样本片不需染色,不要损坏样品表面即可进行内层观察,适合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检验等。 生丁:我还知道场离子显微镜。一种分辨率极高(2—3nm),能直接用于观察金属表面原子的分析装置,简称FIM。FIM是一种点投影的显微镜,它与通常的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不同,它成像时不使用磁或静电透镜,是由所谓成像气体的“场电离”过程来完成的。 优秀领先 飞翔梦想 师:以上几位同学讲得很好,大家以掌声鼓励。 下面请大家看课件播放的动画及配文。 画面一:显微镜构造成像过程 配文:显微镜是增大观察微小物体视角的。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凸透镜。物镜的焦距f物短,目镜的焦距f目较长。物体放在物镜焦点与两倍焦距之间、接近焦点,物镜所成的实像在目像的焦平面上,目镜中看到的是虚像。 显微镜的物镜焦距要短的原因之一是取得较大的放大率,镜筒也可做得短一些,用起来方便;原因之二是物镜可以更接近物体,因此进入镜筒的光通量可以增多,像容易看到清楚一些。 显微镜的目镜焦距要大于物镜的焦距,但不可过大,因为焦距过大将降低显微镜的放大率,而且要用较长的镜筒,使用起来不够方便。 3.望远镜。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 学生分组实验: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 师: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远处物体被放大了。 师:远处的物体真的被放大了吗? 课件演示动画:望远镜的构造及成像过程。 配文: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师:有疑问吗? 生:物体距离物镜很远,它的像却离物镜很近,根据前面探究的结果,这样所成的像是缩小的!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会感到物体被放大了? 师: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用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望远镜物镜的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现代天文望远镜都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 除了凸透镜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作物镜。 你们还知道哪些望远镜? 生甲:哈勃望远镜。 生乙:射电望远镜。 板书:3.望远镜 4.照相机和投影仪。 优秀领先 飞翔梦想 让学生观察照相机的构造。 师:你能说说照相机的构造吗? 生:镜头、机壳、调焦装置、取景窗、快门按钮…… 师:照相机的“像”是怎么形成的? 生:照相机的镜头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的像。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亡,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师:讲得很好,下面请看课件演示。 课件演示照相机的构造、成像过程。 师:照相机的成像是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哪一条? 生:当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异侧。 师:你知道有哪些照相机吗? 生:傻瓜机、数码照相机…… 板书:4.照相机和投影仪 教师向学生介绍投影仪,并用课件演示投影仪的构造和成像过程。 师:投影仪成像是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哪一条? 生:当f 师:这节课大家都很认真,积极发言,特别是积极查资料,这种习惯要保持,可以大大扩大你们的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课堂归纳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探究,你有什么收获。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神奇的“眼睛”——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投影仪的用途。以及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的工作原理。 师:讲得很全面又简练。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学习进行评估。板书设计 优秀领先 飞翔梦想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工作原理的不同,由此又通过对比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初二物理教案神奇的眼睛 编者按:查字典物理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物理教案神奇的眼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教案神奇的眼睛 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简单组成和用途;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了解科技的持续发展将加深人类对自然的认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合作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热爱科学,愿意主动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增强竞争意识。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放大镜、照相机、幻灯机等单镜头光学器件;另一部分为显微镜和望远镜。前者与实际生活联系较紧密,相对也较简单,因此,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不仅要求了解其简单组成和用途,而且还可以与凸透镜成像原理相联系作原理性介绍并开展一些活动。至于后者,学生相对较陌生,其成像原理、内部构造也较复杂,已不属于本章知识内容范围;因此,这部分内容只要求学生了解而不做原理结构的分析,教学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将重点放在它们的发展前沿,和在现代技术中应用等相关信息的学生自主学习上。 〔教学方式〕擂台赛式活动课布置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再让他们用自己搜集的信息优势参与擂台赛式的竞赛。 〔教学策略〕 1.部分学生可能对物理课的这种教学形式不适应。比如,信息怎么查找?到哪里去查找?同学之间该怎样交流?怎样利用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比赛等。教师应给予指导、鼓励与培养。可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网站,以及向学生开放学校图书馆让学生查阅。 2.由于信息来源非常广,为了更好地、顺利地引导比赛,教师最好事先通读学生的信息资料,并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尽可能进行预测并采取一些对策。 3.刚开始进行类似的活动,学生在查找、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以及在比赛过程中,教师应予以适当的指导,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强弱互补,发挥能力较强学生的带动和帮助作用。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利用生活中和学校的实验资源用显微镜和望远镜做一些观察。 2.布置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收集资料。 3.教师将搜集的信息资料进行阅读、批阅并标注闪光信息。 4.指导学生熟读信息,并利用自己收集的信息优势参与竞赛。 5.分组,将全班同学分成四组,第一、三组为显微镜赛组;第二、四组为望远镜赛组,以便同学之间交流合作。 6.黑板上用板画设计好擂台赛图案,准备为参赛组计分,营造气氛。 教学过程 一、赛前准备 1.主持人:物理老师,并帮助计分。 2.主持人宣布比赛规则。 二、擂台赛开始 活动一:围绕显微镜、望远镜的简单构造和用途展开竞赛。 活动二:围绕显微镜、望远镜的发明、发展史及相关杰出的科学家展开竞赛。活动三:围绕我国科学家对显微镜、望远镜发展的贡献展开竞赛。 活动四:围绕显微镜、望远镜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展开竞赛。 1.比赛按比赛规则进行。 2.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竞赛引导。一方面对参赛学生加以表扬,并对欲参赛而胆量不够的同学进行暗示和鼓励;另一方面,在科技发展方向方面,如果学生过多地介绍国外科学家的贡献,忽略我国科学家的贡献时,应适时地引导学生,让学生也提供一些我国科学家做出贡献的例子,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3.若相同的信息,由于信息来源不同,出现相矛盾或有出入,可暂根据信息源的可信度来评判。如相同的信息一个来自网站,一个来自各类大百科全书,我们可暂以大百科全书提供的信息为准,同时提醒学生再进一步考证。 三、比赛结果 根据得分情况,评出擂主。 课堂实录 一、主持人为物理老师,并帮助计分 二、主持人宣布比赛规则 1.显微镜和望远镜两大赛组轮流进行。 2.各赛组可介绍自己的信息资料或向别的赛组提出疑问(问题的内容尽可能合理、科学),被质问方应尽可能较完整、科学地回答问题。信息资料只要有意义、有价值均可得分(最高得分10分);提问方的问题内容科学、有意义、水平较高也可加10分。答辩方的回答,根据回答内容的准确性、水平的高低,同时根据答辩方的反应快慢,由主持人和别的赛组共同商定,给答辨组评分。 三、擂台赛开始 第一参赛选手是显微镜组的谢静同学,内容是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明使科学家有一双能看见原子的眼睛,为人类探索微观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198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电子显微镜的发明者卢斯卡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明者宾尼格和罗勒。 (这时,每位同学露出喜悦之色,啊!原来,课本上介绍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是这几位科学家发明的,并获得了诺贝尔奖,抓住时机,主持人将谢静同学信息中的闪光点总结,并建议应加分,同学们一致同意加5分) 第二组的选手(程思遥)举手示意站起来发言: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固然了不起,但是我搜集到的信息,又有放大倍数比它们还大的显微镜问世。据新华网消息,日本奈良尖端科技研究生院的大门宽教授应用圆偏振光电子衍射原理开发成功立体显微镜,能够把原子的排列结构扩大100亿倍,从而使人得以对微观世界的物质进行立体性的观测和摄影。 (主持人抓住时机,肯定第二组选手的新闻内容的价值性,提议同样可以得5分) (望远镜组的同学沉不住气了,一个个跃跃欲试)主持人提醒同学,显微镜组竞赛暂停并准备下轮比赛,望远镜组同学比赛开始。 第一位选手(韦洁):简单明了介绍了望远镜的主要构成和作用,受到同学们的好评(得5分)。 望远镜第二组的选手(武毅):信息来源《少年百科知识》,17世纪初,欧洲风行一时的显微镜给意大利科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以很大启发。由此,伽利略终于在1609年成功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望远镜。根据计算,它的放大倍数只有8倍,这只小小的管子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人们称它为伽利略望远镜。后来,为了观测天上的星星,他把望远镜的放大倍数提高到32倍,并且第一个把望远镜指向天空。他观察太阳,看到黑子的运动,并作出了太阳正在转动的结论,从而用实验证实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他和他的望远镜完成了天文学史上第一次革命。 (主持人趁热打铁:选手的阐述有根有据,同学们同意加5分) (显微镜组第二轮比赛开始)显微镜第一组同学向第二组选手挑战:你们刚才提到的日本科学家成功开发的立体显微镜中的圆偏振光电子衍射原理,你知道究竟是什么原理吗? 第二组选手不甘示弱:圆偏振光电子衍射原理,由于我现在的知识水平有限,不能给予满意的答复,但我想在将来的学习中,我们一定会学习到的(同学们鼓掌)。 (主持人肯定了第二组选手反应敏捷,回答得合情合理,应得5分) 显微镜第一组又一位选手: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是什么时候、谁发明的吗?又是谁第一个将它应用于科学研究上?最早、最出色的显微镜是谁制造的?回答同学们被他的问题和答案深深吸引,个个心悦诚服(加5分)。 (望远镜组又一轮比赛) 汪亮同学手拿搜集来的资料,在介绍一架望远镜的构造参数,读得有些吃力,还没等他读完,望远镜第二组的何麒同学站起来向他发出炮火,你读的这些数据,能解释一下是什么意思吗?汪亮无奈一笑(未得分)。 有选手开始介绍鲜为人知的信息:一万多年前就有天文望远镜,而且有史料记载。并且指出,人们认为的人类第一架天文望远镜是伽俐略发明的(至今不过300年)值得探讨。(问题中处处闪现了智慧的火花和创新意识) (有人提醒该轮到显微镜组比赛了) 显微镜第一组选手:电子显微镜虽然是外国科学家发明的,但1958年我国也成功地研制了第一台电子显微镜(反映爱国主义精神的信息);1982年,宾尼格和罗勒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但1988年中国科学家白春礼和姚俊恩也研制出了我国的第一台扫描隧道显微镜(得5分)。 显微镜第二组选手:显微镜的应用:1.文检专业(内容略);2.痕迹专业(内容略);3.法医专业(内容略);4.毒化专业(内容略)。 (内容详细,同学们基本能听懂,加5分。) 又是一场恶战,又有选手:还有超声显微镜,它是利用超声显示物体微细结构的装置,又称超声学显微镜(加5分)。 (又轮到望远镜组比赛了) 望远镜第一组有新招:中国科学家计划发射太阳空间望远镜(内容详细,易懂加5分)。 望远镜第二组的李旭明来一个大满贯:他拿着下载的打印出的6页16开纸的内容在选读,介绍望远镜的发展简史:折射式望远镜、反射式望远镜、哈勃望远镜、空间红外望远镜、新哈勃望远镜、空间干涉望远镜、地外行星搜索者(同学们鼓掌,加10分)。 比赛结果:显微镜组两组各得40分,打了一个平手;望远镜组第一组40分,第二组45分,望远镜第二组是本次擂台赛的冠军。比赛结束后,将学生收集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并装订成册,供学生传阅,以便进一步交流。 第二节 光的反射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4.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并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5.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的概念。6.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总结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培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2.通过对光的反射定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光的反射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通过对光路图的应用,逐渐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生动有趣的光学现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2.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事物,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 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的探究过程及对内容的理解 【教学难点】1.反射定律中“三线共面”这个结论的得出,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归纳的能力。所以,“三线共面”是一个难点。 2.漫反射与镜面反射的区别,以及漫反射依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不仅抽象,学生还很容易根据思维定式而在理解中出错。因此,这也是一个难点。 3.实像和虚像的理解与区别。 【教具准备】光的发射定律探究仪,激光电筒,小平面镜,平面玻璃,蜡烛,火柴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照射在一个隐藏的平面镜上,让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学生猜测并回答光的传播方向为什么会改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出光的反射:一束光线,从一种介质(空气)照在另一种介质(平面镜)表面上后,改变了光的方向,又回到原来的介质(空气)中去,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实际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表面都可以发生光的反射,人眼之所以看见一个本身并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从物体表面反射过来的光线进入人眼的结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光的反射”。 (二)进行新课 一、光的反射定律 实验1 学生观察: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引出概念。 利用光具盒介绍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点的概念,启发学生用数理结合的观点进一步观察入、反射光线的几何位置关系,学生找到它们的对称轴,用量角器量出对称轴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引入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概念。 实验2 教师演示:研究“三线共面” 利用自制教具,让学生观察纸板向前折和向后折时,能否观察到反射光线,总结光的反射定律的前两条内容: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根据本实验,学生直观地认识到“三线共面”,突破了这一难点。实验3 学生探究:研究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 紧接着,让学生猜想及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并填写实验报告单(见附页),总结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学生在表述结论时,有可能将入射角、入射光线叙述在前) 实验4 教师演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因果关系。 遮挡住反射光线,观察到入射光线依然存在;再遮挡住入射光线,观察到不再有反射光线。从而得出结论:先有入射光,才有反射光。教师强调光的反射定律的正确表述顺序,并板书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 [板书] 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教师接着点明光的反射定律实质上规定了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多媒体演示:光路的可逆性。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光的反射是可逆的。[板书] 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课件展示巩固性问题,深化对光的反射定律的全面理解。例1:补充光路图,并求反射角和入射角。 30º 例2:补充光路图,并求反射角和入射角。 例3:在明亮处的两名同学,甲同学能通过镜子看到乙同学的眼睛,乙同学能看到甲的眼睛吗?如果甲同学在暗处,乙能看到吗? 通过例1练习基本光学作图法。 00通过例2让学生知道入射角为0,反射角也为0时的情况。并板书。 00[板书] 入射角为0时,反射角也为0 通过例3让学生加深对光的反射和光路可逆的理解。 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实验5 教师演示:研究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教师用小镜子反射光线,照入同学眼睛。 师问:会有什么感觉?周围的其他同学会有什么感觉?在平面镜上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射呢? 课件展示镜面反射,总结出镜面反射的定义。 师问:如果在镜面上铺一张白纸,又会有什么感觉呢?原因是什么呢?这是因为白纸表面看起来很平滑,实际上表面上有很多凸凹不平的地方,一束平行光照在白纸上后,法线不再平行,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也不再平行。课件展示漫反射,总结出漫反射的定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之所以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桌子、墙壁、书本、正是由于它们表面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总结: 1、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在于反射面是否平滑。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板书]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讨论:甲同学说,雨后的夜晚,地面上亮处是水坑;而乙同学说,地面上暗处是水坑。你觉得他们谁说的正确?请说出理由。 结合课件讲解此问题。 通过这道讨论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更加深刻地理解漫反射的特点。 三、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用的镜子是平面镜,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具体地说就是像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呢?像的大小有什么特点? 探究指导:要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我们虽然可以看到物体在平面镜里的像,但如果在平面镜后面仿制一块光屏(白纸),屏上不会呈现物体的像,因此我们无法用尺子去测量像的位置和大小.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为此,你选用什么样的“平面镜”? 2)如何确定像的位置? 3)如何比较物到镜面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4)如何比较物像的大小、形状的关系? 5)怎样观察物与像的左右关系? 6)怎样通过实验判定像的大小与物到镜的距离是否有关? 学生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交流分析归纳得出探究结果: 1)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__________.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是__________.3)像的左右与物的左右关系是__________.4)像的上下与物的上下关系是__________.5)当物体远离或靠近平面镜移动时物体的像的移动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像的大小、形状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虚像 方法1:从平面镜成像原理出发 让学生结合课本70页图5-14,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发光点S射向平面镜的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指出镜平面镜发射出来的光线是发散的,不会相交.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人们习惯的认为看见的东西都在前方,会觉得反射光像是从前方镜中的像点射来的.实际上镜中并没有光直接到达.这说明虚像点不是反射光线的交点,而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是虚的.老师演示:(用摄像机代替学生的眼睛反映在大倍投上) 点燃的蜡烛放在平板玻璃前,通过玻璃观察观察到像,并用光屏接收像,直到认为接收到像,移动摄像机的镜头绕过玻璃直接对准光屏,光屏上并无像存在.方法2:学生分组实验,分别尝试用光屏接收像,但接收不到,使学生对平面镜成虚像产生强烈印象.然后通过对平面镜成像光路图的研究,讨论两个问题:(1)到达观察者眼睛的光是从何处反射来的?(2)像点是怎样形成的?教学中,学生比较能接收像点实际上不存在的观点,但他们感到困惑的是人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感觉,因而给教学带来一些困难.可告诉学生,人们的这个认识的由来是根据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事实.五、平面镜的应用 平面镜的应用比较广泛,结合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了解平面镜的应用.除课本上提到的,可以让学生列举还看到在哪些地方使用平面镜,并结合每种情况,分析平面镜起什么作用.【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出通过本节学习有哪些收获并整理本节知识结构。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光的反射 一、反射定律 内容: 二、种类 镜面反射: 漫反射: 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虚像 2、等大 3、等距 4、垂直 四、实像和虚像 五、平面镜的应用 1、改变光路 2、成像 【布置作业】 1.课下探究:水中燃烧着蜡烛 在桌子上放两摞书,象图5-3-13中那样把一块玻璃直立在桌子上.在玻璃的前方放一支蜡烛(为了便于移动它,你可以把蜡烛尾部烧熔;然后把蜡烛粘在一个旧瓶盖里).在玻璃的后面,放一只盛水的大玻璃杯.玻璃杯玻璃之间的距离,要和蜡烛到玻璃之间的距离完全相等.2.完成本节的课后作业题。第二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第三篇:2018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第四章 多彩的光 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
第四篇:初二物理教案神奇的眼睛
第五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光的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