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教案照相机与眼睛

时间:2019-05-12 19:25: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二物理教案照相机与眼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二物理教案照相机与眼睛》。

第一篇:初二物理教案照相机与眼睛

初二物理教案照相机与眼睛

编者按:查字典物理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物理教案照相机与眼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教案照相机与眼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照相机的构造,知道它的成像原理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分析怎样矫正近视眼与远视眼

尝试应用已知的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科学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解释有关现象,获得初步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主题活动,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有将科学规律、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要点

1.重点: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2.难点:眼睛的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三、教学方法:

探究性学习(以启发式为主,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知识)

四、教具:

普通照相机;视力表;实物投影仪,小气球,眼球模型;眼睛的构造和成像原理挂图、投影片;远视眼及其矫正的挂图;度数不同的近视眼镜、远视眼镜;

五、学具:

度数不同的近视眼、远视眼镜(可用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凹透镜代替);蜡烛;光具座;凸透镜;火柴(四人/组)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都有一双眼睛,你们能否想象出,人是如何通过眼睛去观察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很多同学都喜欢照相,那么照相机(出示)是怎样给你留下成长的足迹、精彩的瞬间的呢?为了解决你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和研究与照相机、眼睛、眼镜相关的知识。

三、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板书)(二)展开:

1、实物投影书本照相机,请同学回答出物体可通过镜头(凸透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学生)根据这回忆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且根据同学日常经验得出照相规律:物远,像则近,像越小;物近,像则远,像越大。(板书)

2、我们一起来观察我们眼睛的结构,来解决眼睛为什么能看见物体这个问题。

投影片显示眼睛结构图,并结合生物挂图眼睛成像原理图,与同学们一起探讨、分析,再与照相机比较,最后得出眼球的成像原理:晶状体、角膜等组织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它会聚成像在视网膜上(相当于智能的光屏),再通过视觉神经把信息传到大脑,从而产生视觉。(放映物理教学参考资料光盘中眼睛成像动画)

阅读:电影与视觉暂留(课后请同学做一做)

3、活动1:在黑板上出示视力表,请一位视力好的同学分别站在第一排、第三排、最后一排都能看清同一个E字。(老师设疑:)用凸透镜使距离不同的物体成像,像(光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会不同。而用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时,在视网膜上都成清晰的像,而眼球大小没有变化,即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不变,这不是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有矛盾吗?

(学生看书:)眼睛的调节(课本P.100)

(学生讨论:)是晶状体在改变形状和焦距。(老师用气球模拟)

(老师:)很好,其实眼睛在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晶状体在睫状体的作用下,改变厚薄,从而改变了眼睛晶状体的焦距(即调焦)。请大家用桌面上的几个凸透镜和带来的水透镜(盛有水的透明塑料袋),实际感受一下晶状体的厚薄与焦距关系,以及如何调焦。

(学生活动:)讨论出凸透镜厚焦距短,凸透镜薄焦距长

(师:)远眺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较薄,焦距较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人便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近观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较厚,焦距较短,近处物体射来的光又会聚在视网膜上,人便能看清楚近处的物体。(动画模拟眼睛在看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都成清晰的像。)

4、学生活动2:请班里所有视力不好的同学分两次看视力表中较小的E字(一次摘掉眼镜,一次戴上眼镜)谈谈有什么感觉(生:一次模糊,一次清晰)

(师:)那么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中学生)和远视(老年人),是怎样形成的呢?(生讨论出:)主要是由于晶状体的调节功能不好引起的。

(师:)很好,我们是怎样去矫正的呢?这个问题我请你们结合书本自学并实验,大家先个人自学两分钟,然后用度数不同的眼镜(应作好标记,并告诉学生度数越大焦距越短,光线折射时偏折越多,度数不同的眼镜也可以用光具座上的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凹透镜代替。)小组按照实验活动 4.4视力的矫正 边实验边讨论。

活动3(分组):学生先独立自学,后小组实验、讨论、填表;教师巡堂指导。)戴近视镜1(度数小的)不戴近视镜1 戴近视镜2(度数大的)不戴近视镜2 戴远视镜1(度数小的)不戴远视镜1 戴远视镜2(度数小的)不戴远视镜2

清晰像与透镜的距离(cm)

相差(cm)结论

(作用)

在学生自学和实验差不多的时候,请学生交流反馈一下活动后的结果,及时讲解并给与提出问题的机会。再用多媒体动画播放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统一学生的认识: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它的作用是将光发散,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后移,从而将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它的作用是将光会聚,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前移,从而将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板书)

(师:)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当给凸透镜(眼睛)戴上和拿下度数大小不同的镜片时,两次成清晰像时光屏移过的距离是一样的吗?

(生:)不同,镜片度数越大,两次成清晰像时光屏移过的距离越大,说明光线折射时偏折越多,也说明晶状体自身的调节功能越差,视力越差。

(师:)非常好,我再简单介绍眼镜的度数计算方法(度数=100/f)f是焦距,单位用米(m)。请同学算一算200度的眼镜的焦距:f=?(生齐答:0.5m)

(师:)这节课我们结合实验,研究了眼睛和眼镜的问题,大家学得很投入。我出几个思考题检查一下大家,大家先独立思考,再与小组其他同学交流讨论。

5活动4:教师出示课堂思考题;学生思考、小组交流讨论。(附后)

6、师生一起作课堂小结

7、学生活动5:放眼保健操乐曲,请同学边做操边回顾和思考本节知识。

8、课后作业:

1、做书上的视觉暂留小制作:笼中鸟,比比谁做得好。

2、谁不希望自己拥有一双明澈的眼睛?爱护眼睛,远离近视,是我们健康用眼

主题。请你写一篇200字的小文章谈谈近视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预防近视?

3、保护学生的视力,有些地方要求学生用的书籍、资料、练习本不再用白色纸张

而是用特定的淡黄色纸张,请你谈谈你的感觉,并在课后查阅有关资料,弄清其中的道理。

4、人类有许多东西是仿照动植物的一些特性而制造出来的(即仿生学)。就是利用

眼睛的调焦特性,人们制造出调焦照相机和摄像机,请你查阅有关资料谈谈它们的优点。附课堂练习:

(1)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2)有两个同学都是近视眼,甲视力0.4,乙视力0.8,他们眼睛的晶状体有什么不同?他们要矫正视力,佩戴的近视眼镜有什么不同?眼睛度数谁高?度数高说明什么? 医学上可以采取激光的方法医治近视眼,你猜猜这种从物理的角度是做什么?

(3)f = 1m的近视眼镜,它的度数是多少?

第二篇:初二物理教案神奇的眼睛

初二物理教案神奇的眼睛

编者按:查字典物理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物理教案神奇的眼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教案神奇的眼睛

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简单组成和用途;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了解科技的持续发展将加深人类对自然的认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合作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热爱科学,愿意主动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增强竞争意识。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放大镜、照相机、幻灯机等单镜头光学器件;另一部分为显微镜和望远镜。前者与实际生活联系较紧密,相对也较简单,因此,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不仅要求了解其简单组成和用途,而且还可以与凸透镜成像原理相联系作原理性介绍并开展一些活动。至于后者,学生相对较陌生,其成像原理、内部构造也较复杂,已不属于本章知识内容范围;因此,这部分内容只要求学生了解而不做原理结构的分析,教学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将重点放在它们的发展前沿,和在现代技术中应用等相关信息的学生自主学习上。

〔教学方式〕擂台赛式活动课布置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再让他们用自己搜集的信息优势参与擂台赛式的竞赛。

〔教学策略〕

1.部分学生可能对物理课的这种教学形式不适应。比如,信息怎么查找?到哪里去查找?同学之间该怎样交流?怎样利用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比赛等。教师应给予指导、鼓励与培养。可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网站,以及向学生开放学校图书馆让学生查阅。

2.由于信息来源非常广,为了更好地、顺利地引导比赛,教师最好事先通读学生的信息资料,并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尽可能进行预测并采取一些对策。

3.刚开始进行类似的活动,学生在查找、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以及在比赛过程中,教师应予以适当的指导,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强弱互补,发挥能力较强学生的带动和帮助作用。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利用生活中和学校的实验资源用显微镜和望远镜做一些观察。

2.布置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收集资料。

3.教师将搜集的信息资料进行阅读、批阅并标注闪光信息。

4.指导学生熟读信息,并利用自己收集的信息优势参与竞赛。

5.分组,将全班同学分成四组,第一、三组为显微镜赛组;第二、四组为望远镜赛组,以便同学之间交流合作。

6.黑板上用板画设计好擂台赛图案,准备为参赛组计分,营造气氛。

教学过程

一、赛前准备

1.主持人:物理老师,并帮助计分。

2.主持人宣布比赛规则。

二、擂台赛开始

活动一:围绕显微镜、望远镜的简单构造和用途展开竞赛。

活动二:围绕显微镜、望远镜的发明、发展史及相关杰出的科学家展开竞赛。活动三:围绕我国科学家对显微镜、望远镜发展的贡献展开竞赛。

活动四:围绕显微镜、望远镜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展开竞赛。

1.比赛按比赛规则进行。

2.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竞赛引导。一方面对参赛学生加以表扬,并对欲参赛而胆量不够的同学进行暗示和鼓励;另一方面,在科技发展方向方面,如果学生过多地介绍国外科学家的贡献,忽略我国科学家的贡献时,应适时地引导学生,让学生也提供一些我国科学家做出贡献的例子,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3.若相同的信息,由于信息来源不同,出现相矛盾或有出入,可暂根据信息源的可信度来评判。如相同的信息一个来自网站,一个来自各类大百科全书,我们可暂以大百科全书提供的信息为准,同时提醒学生再进一步考证。

三、比赛结果 根据得分情况,评出擂主。

课堂实录

一、主持人为物理老师,并帮助计分

二、主持人宣布比赛规则

1.显微镜和望远镜两大赛组轮流进行。

2.各赛组可介绍自己的信息资料或向别的赛组提出疑问(问题的内容尽可能合理、科学),被质问方应尽可能较完整、科学地回答问题。信息资料只要有意义、有价值均可得分(最高得分10分);提问方的问题内容科学、有意义、水平较高也可加10分。答辩方的回答,根据回答内容的准确性、水平的高低,同时根据答辩方的反应快慢,由主持人和别的赛组共同商定,给答辨组评分。

三、擂台赛开始

第一参赛选手是显微镜组的谢静同学,内容是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明使科学家有一双能看见原子的眼睛,为人类探索微观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198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电子显微镜的发明者卢斯卡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明者宾尼格和罗勒。

(这时,每位同学露出喜悦之色,啊!原来,课本上介绍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是这几位科学家发明的,并获得了诺贝尔奖,抓住时机,主持人将谢静同学信息中的闪光点总结,并建议应加分,同学们一致同意加5分)

第二组的选手(程思遥)举手示意站起来发言: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固然了不起,但是我搜集到的信息,又有放大倍数比它们还大的显微镜问世。据新华网消息,日本奈良尖端科技研究生院的大门宽教授应用圆偏振光电子衍射原理开发成功立体显微镜,能够把原子的排列结构扩大100亿倍,从而使人得以对微观世界的物质进行立体性的观测和摄影。

(主持人抓住时机,肯定第二组选手的新闻内容的价值性,提议同样可以得5分)

(望远镜组的同学沉不住气了,一个个跃跃欲试)主持人提醒同学,显微镜组竞赛暂停并准备下轮比赛,望远镜组同学比赛开始。

第一位选手(韦洁):简单明了介绍了望远镜的主要构成和作用,受到同学们的好评(得5分)。

望远镜第二组的选手(武毅):信息来源《少年百科知识》,17世纪初,欧洲风行一时的显微镜给意大利科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以很大启发。由此,伽利略终于在1609年成功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望远镜。根据计算,它的放大倍数只有8倍,这只小小的管子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人们称它为伽利略望远镜。后来,为了观测天上的星星,他把望远镜的放大倍数提高到32倍,并且第一个把望远镜指向天空。他观察太阳,看到黑子的运动,并作出了太阳正在转动的结论,从而用实验证实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他和他的望远镜完成了天文学史上第一次革命。

(主持人趁热打铁:选手的阐述有根有据,同学们同意加5分)

(显微镜组第二轮比赛开始)显微镜第一组同学向第二组选手挑战:你们刚才提到的日本科学家成功开发的立体显微镜中的圆偏振光电子衍射原理,你知道究竟是什么原理吗?

第二组选手不甘示弱:圆偏振光电子衍射原理,由于我现在的知识水平有限,不能给予满意的答复,但我想在将来的学习中,我们一定会学习到的(同学们鼓掌)。

(主持人肯定了第二组选手反应敏捷,回答得合情合理,应得5分)

显微镜第一组又一位选手: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是什么时候、谁发明的吗?又是谁第一个将它应用于科学研究上?最早、最出色的显微镜是谁制造的?回答同学们被他的问题和答案深深吸引,个个心悦诚服(加5分)。

(望远镜组又一轮比赛)

汪亮同学手拿搜集来的资料,在介绍一架望远镜的构造参数,读得有些吃力,还没等他读完,望远镜第二组的何麒同学站起来向他发出炮火,你读的这些数据,能解释一下是什么意思吗?汪亮无奈一笑(未得分)。

有选手开始介绍鲜为人知的信息:一万多年前就有天文望远镜,而且有史料记载。并且指出,人们认为的人类第一架天文望远镜是伽俐略发明的(至今不过300年)值得探讨。(问题中处处闪现了智慧的火花和创新意识)

(有人提醒该轮到显微镜组比赛了)

显微镜第一组选手:电子显微镜虽然是外国科学家发明的,但1958年我国也成功地研制了第一台电子显微镜(反映爱国主义精神的信息);1982年,宾尼格和罗勒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但1988年中国科学家白春礼和姚俊恩也研制出了我国的第一台扫描隧道显微镜(得5分)。

显微镜第二组选手:显微镜的应用:1.文检专业(内容略);2.痕迹专业(内容略);3.法医专业(内容略);4.毒化专业(内容略)。

(内容详细,同学们基本能听懂,加5分。)

又是一场恶战,又有选手:还有超声显微镜,它是利用超声显示物体微细结构的装置,又称超声学显微镜(加5分)。

(又轮到望远镜组比赛了)

望远镜第一组有新招:中国科学家计划发射太阳空间望远镜(内容详细,易懂加5分)。

望远镜第二组的李旭明来一个大满贯:他拿着下载的打印出的6页16开纸的内容在选读,介绍望远镜的发展简史:折射式望远镜、反射式望远镜、哈勃望远镜、空间红外望远镜、新哈勃望远镜、空间干涉望远镜、地外行星搜索者(同学们鼓掌,加10分)。

比赛结果:显微镜组两组各得40分,打了一个平手;望远镜组第一组40分,第二组45分,望远镜第二组是本次擂台赛的冠军。比赛结束后,将学生收集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并装订成册,供学生传阅,以便进一步交流。

第三篇:6《照相机和眼睛》

6.照相机和眼睛

教学目标:

1.了解眼球的基本构造。

2.尝试制作照相机和眼球的实物模型。

3.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得成像原理。

教学重点:

了解眼球的基本构造。

教学难点

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得成像原理。

教学准备:

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得成像原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谈话:光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的绚丽多彩,于是人们想方设法留下大自然多姿多彩的漂亮景色,谁能做到这一点呢?是照相机,人们根据光学原理设计制造出照相机。相信大家都拍过照,有没有谁自己使用过照相机呢?

2.提问:关于照相机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3.提问:关于照相机你还能研究什么?

4.教师设疑:教师出示两张照片的投影,一张清楚,一张模糊。注意观察,发现什么?

5.讨论确定研究方向和问题。(“关于照相机你已经知道什么??”一

问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道什么,知道的可以少讲或不讲。“还想研究什么”虽是一句套话,但确实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及引导学生探究方向的简单有效地一招。而教师的两张照片,引发了本课探讨的主要内容,照片的清晰与否首先引发对相机工作原理的好奇,使学生认识照相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基本操作认识,其次,也为眼睛的工作原理及眼病特殊是近视眼的防止打下了知识与思维方法的铺垫。这是教师主导地位,实现有效帮助的重要环节。)

新授:

1.讨论照相机的工作原理(1)提问:有谁已经知道照相机是怎样拍出照来的?(2)谈话:请你们介绍课前搜集的一些关于照相机的资料。(3)出示相机,再请学生猜想并交流相机的工作原理。(4)小结相机的工作原理:相机将恰当量的光线透过凸透镜聚焦在胶片上形成图像,调整光圈(光线通过的小孔)和曝光的时间,就能控制透过光线的量。(5)指导分析照片清晰与模糊的可能原因。(6)简单介绍“傻瓜相机”:这种相机能自动测量景物到相机距离,进行自动调焦,高度自动化,即使缺乏摄影经验的人也能照出清晰的相片。(7)教师板书:照相机:镜头(凸透镜、速度、光圈、调焦)机身(暗箱、快门、扳手)胶卷

2.眼睛的工作原理研究(1)讲述: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精密的“照相机”。谁来说一说,为什么眼睛是精密的“照相机”?((2)提问:同桌之间相互观察眼睛,你有什么发现?(稍侯提示,对照照

相机工作原理,说一说猜一猜眼睛是怎样工作的?)(3)小组讨论,并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黑板之板书,将相机之凸透镜、暗箱、底片,与眼睛的晶状体、眼球内、视网膜两两对应地分析)(4)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总结讲解“眼睛的工作原理”。(5)教师板书:眼睛:眼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

3.观察分析瞳孔与光线强弱的关系(1)观察与探讨:看窗外阳光灿烂的天空,在镜中自己的瞳孔,注意他们的大小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同桌之间观察2分钟,集体交流。教师小结:瞳孔是控制光线的,光线强时瞳孔缩小,防止伤害眼睛。外部光线弱时,瞳孔变大,以便看清物体。(3)分析猫的眼睛在白天与晚上的不同。师: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猫的眼睛的特殊之处?学生回答。(4)比较:对照相机,说一说,相机的什么部件与眼睛的瞳孔相似?

4.制作眼球模型(1)提问:你们能用桌上的材料作一个眼睛模型吗?

(2)师生讨论,得出基本方法。(3)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课后延伸:

1.观察猫眼在不同光线下的变化,并思考为什么? 2.采访照相馆与照相器材商店了解最新相机信息。

板书设计:照相机和眼睛

眼睛:眼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

教学反思:

1、在教学照相机的拍摄过程中,让学生来真正拍一次,这比学生口

述要好得多,另外,真正的讲述学生也讲不明白,而让他们看一个学生来具体地拍,反而更一目了然。2、讲完照相机成像原理后,请同学思考用同一架照相机拍完全身照后再拍半身照该怎么办,以前是教师讲,让学生自己回忆在真正拍照过程中是怎么做的,然后得出结论。现在采用让学生来亲自体验,这样的结果较好,让学生有感性知识,并在体验中有成功的快乐,易于牢记知识,事实上,在课后的练习中,这类题目的错误率也明显降低。

第四篇:《照相机和眼睛》教案

《照相机和眼睛》教学设计

邹志勇

教学目标:

1、知道照相机照相是利用了凸透镜成像原理;认识眼球的基本结构,了解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等方法了解照相机和眼睛的结构;能表达交流自己的体会与见解,会为自己的见解寻找科学依据;能设计制作简易照相机。

3、乐于研究生活中有关成像的现象,养成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愿望;在探究中体验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愿意用所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

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眼睛视觉的形成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眼球的基本结构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照相机、学生材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欢迎来到科学乐园。师: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件什么礼物? 师出示:照相机,生答。师:(板书: 照相机)同学们想来一张合影吗? 生:想。

师:微笑,坐端正,精神点,来个良好状态,好来一张。教师把相片,输入电脑。师生一起欣赏合影。

师:通过刚才欣赏照片,你有什么发现或问题想说一说。生:照相机是怎么成像的?

师: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学生回顾交流。

师:强调凸透镜的成像原理。

二、出示课件:研究照相机,了解照相机的基本构造。讨论确定研究方向和问题。(“关于照相机你已经知道什么?”)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知道什么,知道的可以少讲或不讲。“还想研究什么”虽是一句套话,但确实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及引导学生探究方向的简单有效地一招。而教师的两张照片,引发了本课探讨的主要内容,照片的清晰与否首先引发对相机工作原理的好奇,使学生认识照相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基本操作认识,其次,也为眼睛的工作原理及眼病特别是近视眼的防止打下了知识与思维方法的铺垫。这是教师主导地位,实现有效帮助的重要环节。)

1、生提出问题:照相机里有什么?为什么能照相呢?

2、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显现照相机剖面图。

3、引导学生推想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探究:

1.讨论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1)提问:有谁已经知道照相机是怎样拍出照来的?(2)谈话:请你们介绍课前搜集的一些关于照相机的资料。(3)出示相机,再请学生猜想并交流相机的工作原理。(4)小结相机的工作原理:相机将恰当量的光线透过凸透镜聚焦在胶片上形成图像,调整光圈(光线通过的小孔)和曝光的时间,就能控制透过光线的量。

4、观察并交流发现。

四、认识眼睛,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

1、谈话:在我们的身体里,也有一架精美的照相机。你知道是什么时候吗? 眼睛的工作原理研究

(1)讲述: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精密的“照相机”。谁来说一说,为什么眼睛是精密的“照相机”?

(2)提问:同桌之间相互观察眼睛,你有什么发现?(稍侯提示,对照照相机工作原理,说一说猜一猜眼睛是怎样工作的?)(3)小组讨论,并全班交流。

2、认识眼球的基本构造。

3、推想眼球各部分的功能。

4、提问:眼睛是怎么看清物体的?

5、交流讨论。

6、怎么保护我们的眼睛?交流讨论,说一说保护方法。

五、自由活动: 把眼睛和照相机里的构造一一对应。

六、拓展活动: 出示了解其它动物的眼睛。

板书设计: 照相机和眼睛 眼睛相当与照相机里的什么部位? 晶状体——镜头 视网膜——胶片

瞳孔——光圈

第五篇:照相机和眼睛教学设计

《照相机和眼睛》教学设计

诸城市石桥子镇小学

教学目标:

1、知道照相机照相是利用了凸透镜成像原理;认识眼球的基本结构,了解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等方法了解照相机和眼睛的结构;能表达交流自己的体会与见解,会为自己的见解寻找科学依据;能设计制作简易照相机。

3、乐意研究生活中有关成像的现象,养成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愿望;在探究中体验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愿意用所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教学重难点:

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眼球的基本结构及视觉的形成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照相机、多媒体课件;

http://wenku.baidu.com/view/c62a442d3169a4517723a379.html 分组材料:每组一个凸透镜片、两张硬纸卡、一张半透明纸、一把剪刀、一个胶带等。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课件出示刘翔比赛照片)

http://image.jike.com/so?q=%E5%88%98%E7%BF%94%E6%AF%94%E8%B5%9B%E5%9B%BE%E7%89%87&fm=360onebox 同学们看,这是谁?对,是刘翔,2004年在雅典奥运会上,他以12秒91的成绩一举夺冠,被誉为“世界飞人”,那一刻世界记住了刘翔,同时也记住了中国!这两张呢,是刘翔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以13秒09摘得金牌时的飒爽英姿,从而实现亚运三连冠的梦想,你知道这精彩的瞬间是用什么留下来的吗?(照相机,板书)今天这节课表现出色的“小科学家”也将被拍下来,有没有信心成为照片里的主角?让我们带着这样的信心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二、新授

(一)探究照相机的构造

1.同学们,关于照相机你想知道些什么?(生自由回答)大家想知道的可真多呀!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和照相机交个朋友,来了解他。好吗?

2.(老师安排每一组同学都准备了一架照相机)让我们来观察一下,照相机主要有几部分组成?大家不仅要观察外部,还可以打开后盖观察一下里面有什么。请同学们小心操作,注意不要损坏咱们的好朋友照相机,好吗?

3.通过刚才的观察,你知道照相机主要有几部分组成了吗?谁来说一说。(生回答)让我们一起来看照相机的结构图:http://wenku.baidu.com这面凸透镜实际上就是照相机的镜头,(板书:镜头)。对,这是照相机的胶片。(板书:胶片)同学们看的很仔细,可是有一部分大家可能观察不到,(请看大屏幕)这是照相机的光圈,用来控制进入照相机光线的多少,光圈越大,光线越多地进入照相机;光圈越小,能进入的光线越少。现在你知道照相机的主要构造了吗?谁来说一说。(板书:光圈),现在,你们可以再进一步观察一下你手中的照相机。

【大部分小组同学带的是数码相机,看不到底片,这时教师可给孩子们简单解释:电荷耦合器件(代替了传统相机中的胶片)接收光学镜头传来的信号,经模/数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以特定的图像文件格式贮存于贮存器中】

4.照相机的构造比较复杂,但最主要的就是这三部分,其中镜头是最关键的部分,刚才同学们已经观察到镜头是一面凸透镜,那你猜猜看,照相机是利用了凸透镜的什么作用照相的?

(二)动手学做照相机

猜想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那么你的猜想是否正确?接下来咱们应该怎么做?(生发言)对,进行验证,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大家想不想亲自做一个照相机来探究一下?

现在,请把你准备的制作材料,从材料袋里拿出来:两张硬纸、一张半透明的薄纸、一面凸透镜、一把剪刀,一个胶带。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小照相机,好吗?制作之前,要先研究一下制作方案,研究时别忘了老师的友情提示:(大屏幕“友情提示”)

1.根据照相机的构造,你认为你的照相机至少应该有几部分组成? 2.这些材料分别可以用来做照相机的哪一部分? 3.制作时应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研究吧。交流制作方案。

接下来咱们就按最合理的方案做照相机好吗?请同学们参考课本示意图来做,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合作得好,做的照相机既美观又实用。(教师巡视指导。)

刚才同学们做的真起劲,下面请展示一下你的照相机吧。(生介绍自己的照相机。)

你准备怎样用照相机观察周围的景物?(生演示,师加以指导)同学们真棒,又快又好地做完了照相机,想不想玩玩自己亲手做的照相机?同学们可以到位下,也可以到窗边,请用你的相机观察一下周围的景物,看有什么惊奇的发现?注意要想办法看得更清楚些,看清楚后可以让老师和其他同学也欣赏一下,让大家都来分享你的成功和快乐,好吗?

(生玩照相机)

通过玩照相机你看到了什么?这说明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的什么作用来拍出照片的?(成像)

(三)探究眼睛的成像原理

刚才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了一个最简单的照相机,那么你们想不想拥有一架高水平的照相机?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就拥有一架非常高级的照相机,猜猜看是什么?对,是眼睛。(板书眼睛)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珍贵、最神奇的“照相机”,它能把美丽的大千世界尽收眼底,既然眼睛是神奇的“照相机”,那么它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些像照相机这样的构造呢? 观察一下对方的眼睛,看眼睛的构造是怎样的。

(生交流发言)对,眼睛的中间是一个黑黑的、圆圆的小孔,在科学上叫瞳孔(板书瞳孔)。

眼睛的构造很复杂,从表面很难观察到,请看眼睛的剖面图。

这是瞳孔,用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看一看,它的形状像咱们学过的什么?对,它是一面凸透镜,科学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晶状体。这是视网膜,用来显示物体的像,现在你知道眼睛的构造了吗?说一下。(板书)刚才大家了解了眼睛的构造,大家说人的眼睛像照相机吗? 再来听听科学家是怎样说的吧。(课件播放录象)通过科学家的解说,你知道了什么?

既然眼睛和照相机很像,你能不能根据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推想一下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学生想一想,在小组内交流)

关于眼睛看物体你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吗?(解释一下为什么视网膜上是倒像,而我们看到的却是正像.)请看课本的资料卡。(引导学生看书,然后课件出示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http://wenku.baidu.com/view/8d84c745fe4733687e21aaa0.html 温馨提示:既然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珍贵的、最神奇的“照相机”,那么咱们平时一定要注意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呀。

三、总结

1、这节课咱们共同研究了《照相机和眼睛》,你有什么收获?你学到了哪些科学探究的方法?(学生交流完毕,教师展示课堂评估)

2、让我们检测一下自己吧!

(1)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 ,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 来自物体的光通过 在 上形成物体的,能自动地调节倒立的视觉信号,形成 的视觉。(2)写出下图中眼睛各部分的名称。

3、轻松一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大自然中动物眼睛的奥秘吧!http://wenku.baidu.com/view/d8240b1a6edb6f1aff001f1b.html 刚才资料介绍的只是动物世界中的“沧海一粟”,课后,同学们可以自己查阅资料,了解动物眼睛的奥秘!

结束:(肯定学生,学习他人,激发科学探究欲望)

一节课转眼间过去了,这节课老师很惊喜地发现同学们会观察,会思考,善于发现,善于探究,表现真不错!现在谁来评价一下这节课你们小组的“小小科学家”呢?(请举手同学发言)。“相信未来的科学家将从你们当中诞生,有信心吗?现在就让老师来为小科学家们照张相作为永久的纪念吧,请同学们往中间靠一靠,请把你最灿烂的笑容展现给大家好吗?

下载初二物理教案照相机与眼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二物理教案照相机与眼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二物理教案封面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讲计划”导学单设计苏科版初二物理下册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 (共计6课时) 邳州市邹庄中学 孟庆金2016.2.20......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开课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教学设计 一、引入 同学们,老师听说最近班级的一位同学正在搞研究呢,我们通过视频来 看看他在忙什么吧!(播放视频资......

    光的折射.照相机-初中物理教案学案[精选]

    听评课网(tpkw.net),丰富的在线听课评课平台! 照相机教案示例之一 (一)教材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二)教学目的 1.理解什么是实像.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

    初二年级物理教案 汽化与液化

    汽化和液化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培养学生观......

    初二物理教案:光现象

    初二物理教案:光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2......

    2018年初二物理教案:温度计

    2018年初二物理教案:温度计 【编者按】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查字典物理网中考频道为同学们搜集整理了中考语文复习指导:2013年初二物理教案:温度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

    初二物理教案变阻器5篇范文

    初二物理教案变阻器 编者按:查字典物理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物理教案变阻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教案变阻器 温馨提示: 通过学习目标的认识找寻学习的方向,......

    初二物理教案光现象

    初二物理教案 光现象 (2000字) 初二物理教案 光现象 光的直线传播 颜色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 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