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 欢乐的鼓声
五年级音乐《第六单元 欢乐的鼓声》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龙腾虎跃》。
二、教学目标
1、了解鼓的作用,激发学生对鼓文化的兴趣。
2、欣赏鼓乐《龙腾虎跃》,体验、感受作品的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3、模拟激越的鼓声,为音乐伴奏。
三、教学重难点
1、体验、感受《龙腾虎跃》作品的情感。
2、模拟激越的鼓声。
四、教具
录音机 录音带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出示实物(拨浪鼓、铃鼓),指导学生认识乐器的名称及用途。设问这些是什么?我们能用它们做什么?请你来演示一下。生演示四种鼓的使用方法并回答问题。
师看来人们的生活中离不开鼓,鼓能给我们增添欢乐。出示图片,最引人注目的是李民雄创作并亲自演奏的一首民间器乐曲----鼓乐《龙腾虎跃》。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欣赏这首鼓乐。
2、欣赏引子部分。教师播放音乐的引子部分。师你听到的鼓声是怎样的? 生由慢速到快速。
3、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部分。
师作品很长,共有三个部分,我们先听第一部分,听听这段音乐表达了什么的情绪?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欣赏音乐。
师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教师引导学生学唱主题。
学习鼓的节奏为主体伴奏(拍手、拍脚或用铃鼓)(2)欣赏第二部分 分组学习鼓声的节奏。
(3)欣赏第三部分及尾声
师在这个部分中,我们又听到熟悉的旋律,你们知道是前面的第几部分吗? 生第一部分
师音乐的结尾节奏变得更加宽广,仿佛为人们描绘出更加美丽的前景,使人产生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4)完整欣赏全曲。
播放乐曲,再次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4、简要介绍曲作者 小结人说鼓的敲击,体现着生命和激情的节奏,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鼓无论是其形制还是敲击方式,构成了华夏鼓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5、补充欣赏《丰收锣鼓》。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木鼓歌》。
二、教学目标
1、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2、熟练地演唱歌曲第一段歌词。
三、教学重难点
用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演唱歌曲。
四、教具
电子琴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木鼓舞》乐曲 师:人民在做什么?
生:人民聚在一起边敲鼓边跳舞。
师:这是云南佤族人民在跳《木鼓舞》
师:佤族人民能歌善舞。在西盟、沧源等佤族聚居的每一个村寨,都有一个或几个建在寨中高地上的竹制木鼓房。房中放一对木鼓,左边是母木鼓,右边是公木鼓,佤族人民把制作木鼓的日子当作盛大的节日,称为“拉木鼓”,人们不仅跳木鼓舞,而且还唱木鼓歌,边歌边舞,场面非常热闹。我们今天要学的“木鼓歌”就是表现了这种欢乐歌舞的场面。
教师播放歌曲(出示课题)录音。
2、学唱歌曲
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练习节奏XX XX / X 0 / X 0 / XX XX / XX X / XX XX /X 0/ 学习歌曲第 1-4小节的旋律:注意歌曲中的休止符用听唱法慢速练习。学习第9-12小节的旋律。学习第13-18小节的旋律。反复练习第9-18小节。
学习第19-21小节,注意两个重复出现的乐节。
第23-28小节总是出现四度的音程跳跃6-2,2-5,下滑音记号的唱法。完整地演唱歌曲第一段歌词。教师:播放第二段歌曲。学生听录音,加深印象。分组练习展示。
3、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师:请大家尝试在歌曲有休止符的地方加入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学生设计伴奏的方式。创编歌曲的律动。
分组设计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4、小组汇报展示。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鼓声传情。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的鼓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得热爱之情。
2、小组竞赛活动:哪个小组知道的带“鼓”的词语多。
3、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制作简易的鼓 并创编“鼓的对话”。
三、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得热爱之情。2制作简易的鼓并创编“鼓的对话”
四、教具 录音机 图片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
师:前两课中,我们一起走进了鼓的世界,初步了解到鼓 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气氛,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鼓的文化。出示课题(鼓声传情)。
师:听说过鼓舞这个词吗?是什么意思?
生1:受到鼓励。生2:使人振奋。
2、了解不同民族的鼓文化。
师:鼓一舞,人们闻鼓而舞,久而久之成为了中国的鼓文化。反映了不同民族的鼓文化。师:大家发现什么了?
生1:各民族大都有自己的鼓文化。生2: 有自己的特点。
师:现在老师提供给大家4个音乐片段,有四种鼓,请你先唱一唱这些音乐片段,再为音乐选择相对应的鼓,小组内商量。
学生分成小组活动。
教师到各组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师:请把小组商量的结果告诉大家。第一组:唱《秧歌舞》的片段,选择堂鼓。
第二组:唱《新疆是个好地方》〉的片段,选择手鼓。第三组:唱《金孔雀与凤尾竹》的片段,选择象脚鼓。
师:同学唱得不错,说明同学们知识面非常丰富,现在我们为大家提供一些材料(纸杯、塑料盒、可乐筒等),请你们用手中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鼓,敲一敲,用自己创编的节奏与他人进行交流。
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老师到各小组进行指导。展示活动。
师:请大家把自己的作品与大家交流。学生分组展示。
3、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鼓”,是我们民族音乐中宝库中的一朵小浪花,还有许多别的鼓等待我们去挖掘、探索、继承、创新,让我们为中华民族的鼓文化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你们今天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生1:知道几个民族使用的鼓。生2:知道了身边的物品可以发出象鼓一样的声音。
师:词语中也有包含“鼓”字的,能表达一种欢快的情绪,请你举出例子跟大家说一说。
生:欢欣鼓舞、鼓乐齐鸣、一鼓作气
师:同学们还可以找到很多,下次课告诉我们。
第二篇: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第六单元教案
小学五年级音乐第六单元《新年音乐会》1课题:《平安夜》 课型:唱歌综合课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平安夜》,并从中感受宁静、祥和的气氛。
2.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分组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3.欣赏不同形式的《平安夜》。教学重、难点:
1.演唱歌曲时,二声部的演唱要做到和谐统一。2.分组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教材分析:
《平安夜》这首歌曲的词作者是奥地利一个小乡村教会的神父约瑟夫·莫尔,曲作者是当地一位默默无闻的音乐教师弗朗兹·格鲁伯。这首歌曲的旋律优美动听、节奏舒缓、音乐语言朴实无华,充满了安详、宁静的感觉。歌曲为降B大调,八六拍,是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第一乐句先抑后扬,形成一个大的起伏,歌唱性极强。第二乐句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分句组成,带有叙述性。第三句是歌曲的高潮乐句,旋律在较高音区进行,格外明朗,似心潮澎湃激荡。结尾处采用高潮后的后转,旋律一路下行平稳地落在主音do上,舒展平和地结束了全曲。歌曲的旋律完美地抒发了作者内心对和平与幸福的追
求,带给人们祥和与安宁的感受。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铃儿响叮当》动画。
提问:谁知道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在什么节日会听到这首歌曲?
学生回答:这首歌曲的名字叫《铃儿响叮当》,在圣诞节时常听到这首歌曲。
师:每年的12月25日是圣诞节,它是西方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圣诞节的前一天晚上被称为平安夜,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西方国家的人们是怎样过平安夜的? 2.欣赏《平安夜》动画。
师:平安夜这天,商场、街上和家里就摆起了圣诞树,圣诞树呈塔形,身上挂着一个个小铃铛,轻轻一碰,叮当、叮当发出动听的声音。金色的小灯,好像天上眨眼的星星。五颜六色的小灯笼,一闪一闪的,美丽极了!这时,人们在教堂里虔诚的祈祷,真心地祝福,欢乐祥和的气氛充满千家万户。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有关圣诞节的歌曲《平安夜》。
教学要求:教师随多媒体的播放进程进行讲解,学生认真聆听。通过观看,来了解外国人的节日——圣诞节。
二、学唱歌曲: 1.聆听歌曲《平安夜》(音频)。
要求:注意聆听歌曲的情绪,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学生回答:这首歌曲优美、抒情……
教学要求: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2.再次聆听歌曲《平安夜》。
教学要求:在听范唱之前,老师提出问题:(1)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什么?(2)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3)是一首几几拍的歌曲? 带着问题,学生听录音范唱。
学生回答:歌中唱了平安夜,圣诞夜,要把人间的美好祝愿,带给孩子也带给母亲,洒下无限深情等等。这是一首八六拍的合唱歌曲。师:这首歌曲带给人们节日之夜的温馨与和谐,表现了人们对和平与幸福的美好追求。
3.学习歌谱(《平安夜》歌曲学习)。
(1)复习八六拍(八六拍指挥图示)的含义及强弱规律。(2)学生分组学习歌曲的第一声部歌谱。
(3)小组汇报演唱,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和难点问题,教师及时解决。
学生在学唱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运用悠长、平稳的气息演唱,在歌曲中出现的六度音程,学生不易唱准,老师应加以指导。还要把握好本歌曲的节奏,进一步强调和唱准歌曲中的附点音符,注意感受八六拍的强弱规律和情绪。
(4)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歌谱。① 复习歌曲第一声部。② 跟琴学唱歌曲的第二声部。
③ 演唱高低两声部的旋律,进行合唱练习,并指导学生唱好结束句的五拍长音。(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会唱两个声部的旋律)。
④ 分组合唱(引导学生不仅唱好自己声部的旋律,还要注意聆听另一声部的旋律,从而达到声音的和谐统一。)4.学唱歌词。
(1)老师有感情地朗读歌词。(2)学生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教学要求:学生在朗读歌词前,教师可先范读,指导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来表现歌曲情绪。
(3)学唱第一段歌谱歌词,找出认为最难唱的地方,老师辅导学生解决难点。
(4)跟着老师的琴声完整演唱第一段。(5)学唱第二段歌谱歌词。
(6)随《平安夜》伴奏完整地演唱歌曲。5.歌曲处理。
学生分组讨论歌曲,(提示从速度、力度、情绪等方面入手)感受歌曲所表现出的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之情。
演唱歌曲时,力度要随旋律线的起伏而变化。歌曲的结束句中“洒下无限深情”这句要渐弱,表达出人们对节日之夜给他们带来的温馨与和谐,久久不能忘怀。
6.设计演唱形式(《平安夜》节奏创编)。(1)分组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一组:齐唱。二组:合唱。
三组:口琴、电子琴合奏。(2)分组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教学要求:学生分组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7.了解创作经历。师: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一位音乐教师,名叫弗朗兹·格鲁伯。因为当时小教堂的管风琴坏了,可恶的老鼠把送风的皮风箱咬出了许多破洞,所以莫尔神父要格鲁伯先生为他写的这首歌谱上用吉他伴奏的曲子应急。格鲁伯先生被莫尔神父写的小诗所感动,立刻回家,飞快地记录下他泉涌般的乐思,只用了两个小时,歌曲就写好了。神父集合了唱诗班的学生,在吉他的伴奏下,孩子们唱出了沁人心脾的优美旋律。乐谱后来由修管风琴的人带出来,外面的世界才得以知道这首歌曲。于是,这首歌曲很快就被人们广为传唱。
教学要求: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们了解到歌曲的创作经历。8.创编表演。
学生分为四组,进行律动。(可以通过摇动身体、走步、慢速转圈或原地做造型等方法)。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歌曲宁静、祥和的气氛,以及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之情,还了解了歌曲的创作经历。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多搜集一些有关圣诞节的资料,去真正了解“平安夜”的内涵,感受节日之夜那种温馨与和谐。
小学五年级音乐第六单元《新年音乐会》2课题:《祝愿歌》 课型:唱歌综合课 课时:第二课时
学生课前准备:了解我们的节日以及与节日有关的歌曲。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山东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2.内容分析:《祝愿歌》是一首适合在大多数节日里演唱的歌曲,旋律轻快活泼,是一首祝福类的歌曲,歌词朗朗上口简单易学,表达了人们在欢度节日的喜悦心情。教学重点、难点
1.设计节日的场景或在节日中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体验节日的气氛,并切身感受音乐在节日中的重要作用。
2.每个节日都有一个主题,通过节日的演唱,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方法:练习法、欣赏法、演示法、交流讨论法 教学目标
1.体验节日的气氛,并切身感受音乐在节日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起对生活的热爱。
2.学会唱《祝愿歌》并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自信有表情的演唱,用歌声表达真挚的感情。
3.能够针对不同的节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不同内容与风格的音乐。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让我们一起来观看视频,之后告诉老师你们看的是一场什么晚会?(学生观看视频并回答)
师:我们从年初到岁末也快乐的度过了许许多多的节日,你都知道哪些节日呢?
学生抢答小组记分。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节日里的歌《祝愿歌》 2.新课学习
师:播放歌曲《祝愿歌》,静静地欣赏一遍,想一想这首歌曲适合在什么节日演唱?歌曲的演唱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欣赏并回答
师:还有哪些歌曲适合在大多数节日演唱?
歌颂友谊、思念、快乐等题材的歌曲。3.感受旋律特点(学生小声学唱)
强调前半拍的休止并教学生打前半拍休止的节奏。4.随琴学唱,并让学生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年的地方。
学生指出难点,教师细致讲解难点之后找几个学生试着唱一下。1.表现歌曲
学生可以打节奏或者捻指来表现歌曲。2.随伴奏送祝福
男生女生送祝福后教师和学生互送祝福。3.小组活动
创编歌词(祝你愉快学习、舒心工作、焕发精神、幸福生活)共四句祝福的话。
小组展示教师总结并进行评价。
4.作业:为即将到来的元旦制作一份精美的歌单。5.教师总结
6.学生全体起立唱《祝愿歌》下课。
教学反思:整节课在节日的气氛中进行,难点是节奏方面,学生对节奏比较陌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要注重对节奏方面的训练。
拓展资源:
G大调是G为中心音的大调式。
G自然大调音阶为G A B C D E #F G,另外包括G和声大调和G旋律大调,G和声大调音阶是G A B C D 降E #F G,旋律大调上行音阶写法与自然大调相同,下行降低六级和七级,音阶是 GA B C D 降E,还原F,G。平行小调是e小调,近系调是C大调,D大调,a小调,b小调,e小调
小学五年级音乐第六单元《新年音乐会》3课题:拉德茨基进行曲 课型:欣赏课 课时: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对进行曲的兴趣,通过欣赏中外乐曲热爱和理解多元文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进行曲,让学生了解进行曲这一音乐体裁,并能够了解进行曲 在节奏,情绪,节拍上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不同场合需要不同进行曲,扩大学生视野提高独立分析乐曲的能力。
教学重点:欣赏中外进行曲并了解进行曲在节拍、速度、情绪、节奏、结构上的主要特点以及对 中西文化结合的认识。
教学难点:学会根据情绪给进行曲分段并能够结合所学旅游专业知识进行相关的音乐活动。
教学方法:赏析、视听结合、讲解示范、引导启发
教学进程:(含激情导入、明确目标、问题导学、师生释疑、当堂练习、系统知识、)一. 导入课堂
1、多媒体展示奥地利维也纳标志性建筑的图片。师: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美丽又神圣的地方旅游,同学们知道这个地方是哪里吗? 生答:奥地利维也纳 师:以后在座的大部分同学就将是一名导游,如果你带着一个旅游团来到奥地利维也纳你觉得应该如何向旅客介绍这个旅游圣地呢? 生答:除了介绍维也纳建筑之外,还有音乐。师:好!今天就由老师带着你们这一群未来的“导游”走进维也纳的音乐世界
2、引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向学生介绍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历史和背景。----导入新 课 二.欣授:
1.聆听乐曲《拉德次基进行曲》简介乐曲的创作背景及作曲家。2再次欣赏这首誉满全球的《拉德茨基进行曲》吧,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问:听了刚才播放的乐曲,你认为它的体裁应该是:a 进行曲 b 圆舞曲 c 梦幻曲、学习进行曲的特点,再次播放后部分管弦乐版《拉德次基进行曲》,完成以下问题。
(1)首先是节拍上的特点。提问:听了刚才播放的乐曲,你认为进行曲在节拍上的特点是什么?答案:2/
4、4/4偶数拍子(2)其次是速度上的特点。提问:听了刚才播放的乐曲,你认为进行曲在速度上的特点是什么?a 快速 b 中速 步伐行进速度 c 慢速
3、第三是情绪上的特点。提问:听了刚才播放的乐曲,你认为进行曲在情绪上的特点是什么? a 深沉 b 悲愤 c 高昂而有号召力
4、多媒体播放视频版《拉德茨基进行曲》,引导学生分析进行曲结构上的特点。
4、(1)欣赏时,请同学们思考下面几个问题)师:你在倾听音乐时,感受到什么样的一幅画面?乐曲可分为几段?乐曲的演奏形式是什么?整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教师点评。——战马奔腾,马儿奔跑;3段;管弦乐;轻松、活泼、诙谐、欢快。——多媒体随着出示
(2)多媒体再次播放视频《拉德茨基进行曲》,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走进乐曲,具体的来分段分析一下。聆听第一部分音乐分析:简短的序奏后主题音乐A出现——伴有战马奔腾的节奏,描写拉德茨基在马上的威武形象。(a+b+a)聆听第二部分音乐分析:比较活泼,描写拉德茨基在马上慢跑,检阅部队时既轻松又严肃的形象。(a+b)第三部分:第一部分的重复再现
二次备课应改进的地方:(3)、刚才我们分析完了乐曲,谁来告诉我,乐曲的曲式结构是什么?——同桌讨论一下,找同学起来交流交流。复三部曲式:A(a+b+a)B(a+b)A
5、听完两遍乐曲了,你印象最深的是哪段旋律,哼一哼。嗯,是A段旋律,那让我们一起跟随着钢琴伴奏来边打节奏边哼一哼吧。教师:这段节奏鲜明、坚定有力、热烈欢快的音乐主题往往能引起听从的强烈共鸣。(1)、学习2/
2、4/4进行曲节奏拍打。(2)、学唱乐曲A段旋律乐谱。(3)集体拍打音乐节奏,以“啦”演唱主题音乐,感受和体验音乐。
6、师生一起总结进行曲在节拍、节奏、速度、情绪、结构上哪些特点?(1分钟)A、多为偶数拍,节奏鲜明,附点音符运用较多。B、速度平稳,常用于队列行进,在情绪上有推动力和号召力。C、结构规整,常为三段体,中段较抒情,以取得前后的对比。
三、巩固练习、实践音乐
进行曲常用于队列行进。我们来听听用于不同场合的进行曲。请同学们根据不同的情景说出该情景所适用的进行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凯旋进行曲、运动会颁奖进行曲、检阅进行曲。(多媒体展示)情境1:咱们班的班长在我校刚刚举行的田径运动上打破了纪录,现在为他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运动会颁奖进行曲)
情境2:小明的姐姐今天要结婚了,他邀请我班同学在婚礼中担任花童,我们的任务是簇拥着新郎、新娘走向神圣、庄严的主婚台。我们现在请两组的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参加婚礼。(婚礼进行曲)
情境3:小明的爷爷昨天去世了,爷爷是位老红军,生前经常为我们讲革命故事,现在我们一起去参加爷爷的葬礼,为他老人家送行„„(葬礼进行曲)
情境4: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带领着他战无不胜的队伍凯旋而归,看,他向欢呼的人群走来了,是那样的神采飞扬„„(凯旋进行曲)问:为什么很多场合都可以用进行曲,进行曲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因为它符合人的情感的基本状态,可以统一步伐与速度,调动人的情绪,鼓舞士气,创造一定的情绪及气氛。
四、课堂延伸 介绍我国到过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的艺术家。师:中华民族音乐为什么要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呢?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教师点评。——中国的音乐走出国门让世界倾听,向世人展示了华夏民族音乐的魅力,展示了中华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听-赏-唱-体验-创作等手段去学习和掌握知识,并把音乐 文化与旅游专业知识相结合。旅游活动不仅止于游山玩水而已,人文景观的游览当尤具魅力,特别是音乐文化这份重要的旅游资源应当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那就让我们的同学从现在做起,把所学的音乐知识文化转化有效的、丰富的旅游资源。愿在座的每一位即将成为导游的同学感受音乐给旅游带来快乐和幸福!
六、欣赏乐曲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来拍手,感受进行曲的热烈气氛。课堂在《拉德次基进行曲》的音乐声中结束!
小学五年级音乐第六单元《新年音乐会》4课题:新年音乐会 课型:活动课 课时: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用满怀深情的歌声表达祝福祖国的心愿,激发学生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2、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3、以班级召开一次“迎新年音乐联欢会”表达同学们对未来的美好祝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年快要到了大家想用怎样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呢?
二、分小组进行准备。
1、看音乐录像,内容反映了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
2、教师检查学生准备的节目及资料。
3、学生分成小组活动,把自己准备的节目表演给大家,让小组同学进行审议,评定。
4、学生进行合作排练,教师到各组指导
三、展示活动。
1、请各组同学把自己最好的节目与大家进行交流。
2、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迎新年音乐联欢会”。
四、教师进行小结
五、根据音乐会顺利进行的情况,评选“最佳组织奖”让学生很有自信的展示自己创作,编导的节目。
六、音乐会结束:全体齐唱《新年好》结束本次活动
第三篇:牧童 新人教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牧童 新人教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牧童》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真挚地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牧童、羊、白云、鲜花、绿草……)、音响资料、钢琴、歌谱。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学生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音乐采用《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
2、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用歌曲旋律)
配乐旁白
3、学生回答
师:“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们仿佛来到了大草原,看到许多牛羊……
4、请学生贴出画面
(1)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
(2)学生选择背景画到黑板进行贴画。
(3)点题:师:“猜猜看,牛羊是谁赶来的?牧童是什么意思?”
(4)生:“牛羊是牧童赶来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儿童”。
(5)贴出牧童出示课题
二、学唱歌曲
(一)掌握节奏
1、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听……”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谱)
3、师:“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
4、生:“非常高兴、热烈欢快……”
5、师:“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6、生:“二声部合唱”。
7、学生慢速按节奏读第一段节奏。
8、出示切分节奏XXX
9、师:“切分节奏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出现了?共出现了几次?”(让学生指出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
10、学生小组讨论。
11、师:“说说切分节奏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乐色彩?”
12、生:“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显得活泼、跳跃。”
13、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朗读歌词好吗?”
14、生:“好!”
15、随音乐伴奏按节奏读歌词。(用快乐的情绪读歌词)
16、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分三组,每组一段,按节奏读歌词,比一比哪组节奏准确并能表达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17、小组比赛(老师进行评价)
(二)视唱曲谱
1、出示高声部旋律。
2、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谱学习。比一比,看一看哪组学的最认真,速度最快!”
3、小组进行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4、师:“老师要检验一下,看看大家学得怎样,在教师钢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高声部旋律。”
5、学生采用拍手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切分节奏,体会乐曲快乐的情绪。
6、学唱二声部旋律
(1)再听歌曲(完整播放歌曲)
(2)师:“你觉得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们刚才演唱的旋律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有和声?”学生回答,并指出歌曲有和声处。
(3)教师出示二声部旋律。
(4)分小组学唱第二、三句旋律。
(5)师:“哪组试试演唱其中的一句?”(教师钢琴指导音准)
(6)小组进行演唱。
(7)师:“我们来一个旋律接龙好吗?老师演唱第一句,其它三句每组一句怎么样?”
(8)生:“太棒了!”
(9)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10)两个声部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A、老师演唱高声部,学生演唱低声部。
B、学生分两组进行合唱。
(11)师:“看样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唱词了,下面我们就试着把歌词填进去演唱好吗?”
(12)生:“好!”
(13)分两声部进行填词演唱。
三、知识扩展:
1、师:“你们知道歌曲《牧童》是哪个地区的歌曲吗?”
2、生:“是蒙古族的”、“是外国的”……。
3、教师介绍:《牧童》是斯洛伐克民歌,斯洛伐克是一个可爱的国家,拥有肥沃的平原和连绵的高山峻岭,牧童们在自己的家乡自由地放声歌唱。
4、国旗
5、首都:布拉迪斯发。人口:539万。面积:4.9万平方公里。
6、风景欣赏:
四、小结:课下寻找斯洛伐克的相关材料。
五、随《牧童》欢快旋律出教室。
教学反思:
收集整理资料,在音乐活动中积极感受,积极参与。
第四篇:二年级音乐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二年级音乐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下雪啦》
第四时《小动物告别会》教案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动物告别会》
表演《小动物告别会》
教学目标、通过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珍重友情的精神
2、通过学唱歌曲,为下一步表演做准备。
教学重点:注意区分2/4拍及3/4拍,并能按要求演唱
教学难点:表演唱《小动物告别会》,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比较大的曲目,可能会有一定难度,需要靠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完成 教学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小动物告别会》、小动物头饰及场景布置、《小动物告别会》歌词。
教学过程
(一)学习歌曲《小动物告别会》:
1.教师播放有关动物冬眠的画面。
2.听录音范唱。
3.教师分段、分句教唱,可放慢速度教唱。
4.教唱第一乐段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的情绪,应唱得抒情、优美。
.教唱第二乐段歌词。注意第二段与第一乐段在节拍、情绪、速度等几方面的区别。
6.教唱第三乐段,注意情绪的对比:小动物们在依依惜别,相约明年再相会。
7.学会歌曲后,第一、三乐段齐唱,第二乐段可按歌词内容分配角色演唱。由于歌曲较长、歌词较多,要求学生背唱有一定难度。学生能跟着录音比较完整地延长就可以了。在以后排练、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还有机会进一步熟悉这首歌曲。
(二)歌表演《小动物告别会》
播放《小动物告别会》的伴奏带,请三个小组的同学分别上台,为大家表演本小组为歌曲设计的动作,并组织大家简单讨论。
2.教师与学生中的骨干分子领先起舞,另两组同学,一组伴唱,一组学生用打击乐器奏出三拍子的节奏型(如“×××”、“××××”等)。
3.其他学生陆续加入,可以模仿教师的舞姿,也可模仿同伴们的舞姿,即使动作不太协调,也没有关系,关键是要参与,要能感受到三拍子的韵律。
4.如场地条稍差,无法让全班学生同时表演,也可分三组进行,分别表演歌曲的三个乐段。
第五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五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王伟伟
第六单元
备课时间:2007年11月1日 教材简析:
第六组课文谈的是人们如何坚持不懈地努力进行发明创造的。
《天火之谜》讲的是富兰克林的故事,这篇课文的语言训练点是分段概括段意,体会的人文思想是富兰克林的敢于发现的精神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讲的是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在艰难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故事,表现了他不屈服,持之以恒的精神。这个故事颇为震撼人的内心,这是因为作者的表达,比如说作者通过列数字的形式,等等。这篇文章的教学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关键词语的意思,比如课后作业第二题。
《诺贝尔》讲述的是诺贝尔发明炸药的故事,介绍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了他爱科学,爱人类的奉献精神.教师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文章通过例举了一些人的事例来证明滴水穿石的精神,引导学生体会这样文章的写法。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
《习作六》是根据图画,想象并编写故事
练习6的语文与生活是看一段话然后谈感受。诵读与积累是分角色朗读一篇童话。五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王伟伟 健康小顾问倒是一个可以搞上街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学理念:
着眼整体,人人成才,注重个性,发挥特长,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我们知道:物有不同,人有所长,因此,要尊重每个学生,在共性教育的基础上,尽量发挥和培养各人的长处及教会他们如何做人(使他们记住三个“尊”:尊重自己;尊重别人;保持尊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使他们在今后人生的道路上各尽其能,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力量。教学目的:
双基目标:
1、学会本单元31个生字,认读17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熟记成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
3、诵读感悟《浪花与礁石》。
4、训练学生对航天知识的兴趣。
5、口语交际:《健康小顾问》。情意目标:
1、教育学生向谈迁学习,做一个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人。
2、感觉富兰克林的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教学重点:
从文章的众多事例中感受他们非凡的精神与勇气。教学难点:
从文字材料体会人物的精神与内心世界。
课时安排:(共12教时)
19、天火之谜 „„„„„„„„„„2教时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教时
21、诺贝尔 „„„„„„„„„„ 2教时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2教时
练习6
„„„„„„实践活动 „„„„„„„„„„„„1课时
„„„„3教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