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英语对话教学探研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英语对话教学探研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对话教学,对英语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注重以“趣”激思,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图”导思,促进学生思?S的逻辑性;以“做”促思,提升学生思维的综合性;以“写”引思,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关键词:英语教学;思维能力;对话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1;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6-0038-01
一、前言
英语对话教学是英语课程教学的一种形式,目的是加强听和说的训练,显著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下面,以本文作者执教的PEP人教版《英语》教材四年级上册Unit 2 My schoolbag B 部分的Let’s talk对话课教学示范课为例,阐述如何在英语对话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基于思维能力发展的英语对话教学策略
1.以“趣”激思,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每节课的课前三分钟,教师可以增设Everyday English环节,根据节日、单元知识点或者歌曲,设计简单、有趣的“每日一句”,让学生每天都有新的期盼和收获。在本节课,教师可在最后小结环节中,请学生根据所学所想,归纳出本课的Everyday English。丰富的语言知识积淀能够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学以致用,自然而然地说出“Put your things away――收拾好你的东西”。这样,在锻炼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同时,也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在呈现新句型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水平出发,借助实物等道具,采用猜一猜、摸一摸、说一说的趣味活动,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师出示自己的书包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调动所学知识,大胆猜测书包中的用品。这样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建立了分支话题之间的联系,形成初步的知识框架。
2.以“图”导思,促进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学生思考问题时能够遵循自身认知的发展规律,准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在拓展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借助人物插图,呈现不同的情境。本课的情境是张鹏丢失书包,在失物招领处找寻书包。教师没有直接呈现课文中的图片,而是选用单元“主情境图”中的一个片段,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观察、思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张鹏应该去lost and found(失物招领处)找回书包。学生在情境中理解了新知lost and found短语的意思,自主思考之后,能够主动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任务之中。同时,对话文本的呈现,教师可以采用逐个呈现情境图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图片中人物之间的对话情形。有了前面的知识积累,学生能够准确合理地进行英语思维,有层次地、完整地进行语言表达。这样的教学方式,锻炼了学生语言思维的逻辑性和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3.以“做”促思,提升学生思维的综合性
本课时所学语篇的情节和语言相对简单,情节方面只呈现了张鹏与Miss White的对话,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新的情境,提升学生的思维综合能力。在拓展环节,学生经过新知呈现和对话操练环节之后,稍有疲惫,注意力不够集中。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和好奇心特点,教师可以设置一个选书包的随机性游戏,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游戏内容包含本课时的句型,学生要完成选择单复数形式、判断图片与词组的搭配、补充对话等任务,这使原本简单的对话语篇教学有了广度和深度,也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突破本课时的难点。学生在细读、判断的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积极地思考问题,并根据情境进行充分的分析、比较和推理,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这样的教学方式,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以“写”引思,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解读语篇内容时,不能拘泥于文本的表层信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既要读懂显性的文本信息,更要挖掘语篇中隐性的相关信息”(蒋建妹、秦益锋,2014),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课堂的最后五分钟,教师可以以lost and found为切入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小练笔环节――写一份寻物启事。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当场完成了寻物启事的写作,并能自信、流利地朗读文段。然后,教师可以随机抽选学生的习作在投影仪上展示,并请学生读一读,让其他同学来批改,看看是否有错误,若有错误如何改正。要鼓励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审视课堂,敢于指出老师、同学或课本上的不妥之处,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就会慢慢养成。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不能只停留在词句、语法项目机械操练的层面上,还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并走出文本,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习得语言,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结束语
龚亚夫教授指出:英语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心智发展,塑造健康的品格,培养思维能力。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对话教学,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英语对话语篇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立足文本内容,创设英语情境,设计教学活动,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综合性和批判性,为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国耀.培养学生四种意识优化小学英语对话教学[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09).[2]李瑾.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话题的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7(05).[3]甘莉.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3(06).
第二篇:培养高中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培养高中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用英语思维即用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常用的表达方式思维。”一位来自美国的北京大学教授说:“中国的大多数学生学英语的最大问题不在于他们掌握了多少生词,也不在于他们对语法掌握得多好,而在于他们不能用英语的思维思考。用汉语的固有思维思考就使他们在英语上的进步非常缓慢并充满困难,从而致使他们不能娴熟地掌握英语。”正是由于用所学的语言进行思维对于学好该语言至关重要,外语教学心理学家别利亚耶夫才指出:
“在语言学习中,我们必须迫使学生用所学的语言进行思维。”以下笔者谈谈自己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方法。
一、消除学生怕错的心理
多数高中生在用英语交际时由于怕错就先在心里想出要说或写的汉语,然后把汉语翻译成英语,从而产生“心译”。因此,消除“心译”,培养英语思维能力,首先必须消除学生怕错的紧张心理。为了消除学生怕错的紧张心理,笔者告诉他们:“If you don’t make any mistake,you’ll make nothing.The more mistakes you make,the better your English will be.”
二、告诫学生不要把英语“心译”为汉语
许多高中生习惯于在听完和读完一句英语后在心里把英语翻译为汉语。在“心译”的过程中他们采取用汉语思维的方式来理解句子。这就致使他们不能形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反复告诫学生千万不要在听完或读完一句英语后把英语“心译”为汉语,并且要求他们通过想象出一个英语句子的基本意思的方式来理解句子。
三、重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
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导致语言差异的重要原因。反过来,如果学生充分认识到英语和汉语的差别,他们就能用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常用的表达方式思维。正因为如此,语言大师吕叔湘在《中国人学英语》(修订本)中写道:“我相信,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笔者叫学生自觉注意英语特有的表达方式,并且把英汉的差异点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且,应多让学生练习与汉语表达方式不同的英语表达方式。笔者常用的,也是最简单有效的练习形式是让学生用英语特有的某种表达方式来多次造句或翻译汉语句子。这些措施使学生能够比较流利地运用英语特有的一些表达方式,从而提升了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
四、尽量用英语授课
为了做到尽量用英语授课,笔者尽量用学生学过的英语词汇和大多数学生能接受的速度来组织教学和讲解教材里的难点;如果笔者要使用学生没学过的词或词组,笔者就用学生学过的英语词汇来解释它,或运用动作、实物、图画来帮助学生猜测它的意思,或写下它的中文意思并马上擦掉中文。笔者长期坚持尽量用英语授课对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加强视听训练
加强英语视听方面的训练是迅速掌握英语思维方式的途径。因为英文原版的影视材料是非常形象的英语思维方式的反映,这些材料能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英语国家人们的思想,从而使他们较快地掌握英语思维方式。“如能经常观看英文原版影视片,从影视片中熟悉和掌握英语的思维方式及其表达方式,不断积累英语国家的各种语言背景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坚持数年是完全可以学好英语的。”例如,在学生学完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Book 3)后,笔者用电脑放映从因特网上下载的电影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给学生看。
六、增大学生的阅读量
“用英文思维是许多英语学习者都希望达到的一种境界,因为这是用英语流畅地表达思想的基础。……坚持大量阅读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普通高中的学生“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个词以上”。即普通高中的学生平均每天的课外阅读量应达到300个词以上。笔者要求学生争取坚持每天的课外阅读量达到400个,并要求他们尽量阅读各种内容健康的、生词量不超过2%的材料。
七、注重背诵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精选出课文、课文里的段落和课文里有思想教育意义的句子及能体现某个易用错的词、词组、句型或语法结构用法的句子,然后叫学生背熟它们。下一节课笔者进行听写并从他们的背诵材料中精选出的几个句子,然后批改他们的听写本。
八、重视写作
在教学中,笔者用不同方式来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结合课文,要求学生用得体的语言并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做些书面练习,如改写句子、释义难句、写段落大意以及概括全篇中心思想等;要求学生写出课文的缩写或摘要;让学生模仿写作,进而熟悉各种不同的文体风格;让学生对课文涉及的某一专题或人物进行述评。
此外,笔者也经常鼓励学生在课外坚持写日记,把所见、所闻、所感的事物或情景写下三五句,然后指出他们日记中的错误,最后,笔者写下鼓励性和指导性的评语。那些坚持写英语日记的学生大幅度地发展了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总之,高中英语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并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参考文献:
韩杰,马丽丽.培养中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J].北方文学旬刊,2011.编辑 段丽君
第三篇:浅谈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
浅谈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历年高考英语试卷中,篇章阅读理解试题始终是一项重要的考查内容,所占分数比重最大,已经成为高考英语试题的主体。阅读理解是英语学习和英语测试的重要手段,也是英语的直接使用。现代外语教学理论认为:阅读不是被动的,机械的接受型语言活动,而是一种智力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劳动。但是,许多学生在初中阶段时,学习方法是表面理解,死记硬背,在当时他们的学习尚能对付,到了高中,他们在做阅读理解等需要思维能力较强的习题时,就不能完全适应,开始觉得英语难学,成绩下降,要想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必须把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落实到日常的教学中去。下面结合本人在高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些具体的做法,谈几点体会。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品质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愉快地力求接近或探索某些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趋向,如果学生对外语学习感兴趣,那么他就会感兴趣,那么他就会积极地去思考所学的东西。怎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日本的一位心理学家指出。在下列情况下容易产生兴趣:(1)新奇的事物:(2)最有希望成功的事:(3)使之愉快事:(4)适合本人水平的活动。按心理学家的指示,结合英语阅读的特点,本人先从课文入手,找到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东西。
如:BOOK 1 Unit4 阅读课文中有这样的一句:“The fish have very sharp teeth:they can eat a person in two minutes,leaving only the bones。”学生看到这句话感到非常新奇,有两分钟就能把人吃掉的鱼吗?他们急于想了解这种鱼的情况。那么老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兴趣,补充一些浅显的、有趣的阅读文章,如:小故事、小幽默和科普文章,学生愿意读,而且能读懂,并给出一些相应的理解题目,要求他们边看文章,边积极思维,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又如:在教学某些单元之前,老师可以先介绍一些与该单元有关的背景材料,导入新课。与学生谈论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他们就一定更想了解Walt Disney和他创建的Disneyland,通过手势和其它动作可使学生急于了解Body Language,在这样内驱力的驱使力下,学生的阅读效果一定会更佳。
二、利用课文教学,让学生开展思维活动。
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创设一个好的情景即设置学习中的障碍,激起学习中的疑问等,有利于开展联想、猜想或作出一些设想等思维活动。
高中英语新教材中的阅读文章材料在丰富,涉及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体裁有记叙文,戏剧、书信、日记、说明文等,教师尽可以利用如此在丰富的材料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在教学BOOK 2 Unit2 NO Smoking,Please时本人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以下问题:
1.HOW many people in China smoke at present? 2.Are most of the smokers in china male or female ? 3.Why does cigarette smoking cost the Chinese govermment more money? 4.How many packets of cigarette are smoked each day by Chinese? 5.What about the problem of cigarette smoking is Britain? 6.Why do so many people find it hard to give up smoking? 但仅停留下回答表面理解的问题是不够的,按高考英语《考纲》对阅读理解的具体要求,还应在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态度等理解能力方面下功夫,以培养学生通过已有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以逐步适应高考阅读能力的测试。本人认为,在学生回答一些简单问题之后,应设计一些深层理解题目,让学生开展思维活动,可以使学生得到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在教学课文 NO smoking please 时,叫学生回答下列难度较大的问题: 1 What’s the writer trying to tell us with the text? 2.What do you think of smoking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 3.What should be done to encourage young people not to smoke ? 4.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ban on smoking in public places? 又如:在课文教学时,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划分段落并说出段落大意,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以上练习,其能力要求高,学生不能从课文中找到现成的答案,这就要求学生通过表面文字,理解文章的深层次含义,培养了学生判断、归纳、推理等思维方面的能力。
三、选择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在阅读能力的测试中,其中一项是测试学生猜测词义的能力,在做这类习题时学生可以尽可能地利用提供的文章的上下来猜测词义,即从已知推求未知。因此,要求学生对上下文部分进行逻辑推理,这样就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人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侧重对特定单词含义的理解,并且注重对不同含义的多义词和不同词性和同形词的理解。在练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已学过的单词但在句子的含义不同,也有一些单词还未学过,但从句子中可以猜出意思来,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碰到这些单词时我不马上叫学生查词典或意思给学生,而是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猜测词义。
如:
1、The Town Hall clock would strike twelve in twenty minutes.2、When they reached the fire ,they saw that it was very big.It could not spread to the north because of a wide river
3、Everyone ,who wants to improve his or her spoken
English ,can dial the hotline and talk with the host or hostess directly.又如:在阅读能力测试中,另一类题目是要求学生既理解字面的意义,也理解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并进行一定的判断、推理和引申,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如:
1、What the main point the writer is trying to make in the last paragraph?(NMET98)、What would be the title for the text/?(NME98)本人在阅读教学中有目的地选择各种题材的文章,并设计类似以上的题目,首先让学生自主解题,展开讨论,然后再总结讲评,对学生进行解题指导。要求学生仔细阅读短文或段落的第1句是第2句,在许多情况下,文章的开关就是主题句,段落的开头就是段落的中心句,能归纳出主旨大意。但也有一些文章不是通过一两句话来表达中心的,这就要指导学生全面理解短文,抓住关键字眼或主要论题来归纳中心思想,另外还有些短文的核心观点设置在句尾或末段,也要求学生引起注意。在对学生进行解题指导时,还要求学生根据提问中某些关键词和短文中相应的内容加以逻辑推理,要弄清作者要阐述观点是什么,并强调不要脱离原文凭自己想象去胡乱推理,作题时,一字要在文中找到依据或理由。
通过以上两种类型题目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四、进行快速阅读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养成了一词一句仔细阅读的习惯,拿到文章就逐字逐句地读,或用手指指着每个字,而且注意力常集成于对个;别词句,片语的理解,忽视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些不良的阅读方法和习惯势必制约阅读效率。所以,本人培养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所指定的阅读的材料,要求他们迅速准确地寻找有关细节和回答阅读理解题所需要的事实及依据,了解并抓住文章的大意和主旨,使他们把注意力放在文章中的关键的信息上,而不是单语片词上。如能经常地进行快速阅读学习,对提高学生思维的的敏捷性有很大的帮助。
以上简要地谈了本人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体会和做法,总之,阅读是一个综合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依据学生整体的素质水平,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系统的训练,展开思维活动,做到讲练结合,就能逐步培养学生和思维能力。
第四篇:教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周新梅
(贵州大学
人民武装学院信息工程系统 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主要有: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发现和提炼数学模型的能力和对数学解的分析能力。本文从以上四个方面来谈如何培养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提炼数学模型的能力;对数学解的分析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I一733X(2012)03—0067—02
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这是由数学的极度抽象性决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可以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本身得到,这是最重要的途径;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学习形式逻辑取得。形式逻辑着重从思维的逻辑结构方面来研究思维,对各种思维形式及其种类、关系和特征等方面进行自然的描述和分析,确定了一些为了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有逻辑性、论证有说服力所必须遵守的逻辑规律和规则。整个初等数学即常数数学都是在这个范围内活动的。而辩证逻辑是辩证法在思维领域中的具体运用,它研究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形态.研究思维如何以概念、范畴的形式把握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研究概念、判断、推理的辩证法。而高等数学即变数的数学,本质上是辩证法在数学方面的运用。数理逻辑是用符号的语言表述概念、命题以及命题之间的关系,是比形式逻辑更严密的系统。究其三者的共同之处,从数学的传统观点看,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有: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发现和提出数学模型的能力和对数学解的分析能力。
1判断能力
判断是对客观事物情况有所判定的思想。数学判断主要是对事物的空间形状及数量关系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具体是对命题的判断。恰当判断的能力即指能正确地、恰如其分地反映事物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判断中的“质”的界限要清楚,是非不容颠倒;“量”的规定要准确,注意数量的权衡等。除此之外,提高判断能力主要是提高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例如,区别可能与必然的能力,判定命题如何证明的能力等。客观世界中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但有联系得密切与不密切之分。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与其属性之间的联系,有的是必然性的,有的是或然性的,有些属性是某些事物确实具有的。这些不同的情况反映了他们之间的联系程度,因而就产生了不同的判断和利用不同的抽象形式去研究和表述这些联系的数学方法。所以对 于某一个具体的问题,要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它,首先必须能够判断事物与其属性的联系情况,哪些是必然属性,哪些是在某些条件下出现的属性,从而进一步研究这些条件与可能,以便提炼合适的数学模型。再如,给出一个命题如何去证明它,证明的过程为什么是这样?这样的判断就要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先借助分析把命题分解成部分,找出命题的“已知”与“未知”(结论),从而得出这个结论(未 知),推出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可知),反推到已知条件。这一分析过程就是证明题和解题的途径,然后再用综合的方法把证明题的全过程写出来。这两种过程简单地说即是分析过程和综合过程。这两个过程都要用到数学概念和联想思维。联想是人的大脑的积极思维活动,联想得越多,记忆的东西越多,思路也就越宽广,判断力也越强。对于复杂的命题,必须运用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方法,一边分析一边综合,就能比较迅速地找到证明题与解题的途径。要保证证明题或解题的准确性,还必须遵守逻辑思维规律即同一律、无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这四条规律反映了人思维的根本特点:确定性、无矛盾性、一贯性和充分根据性。如果违背了其中任何一条规则,都可能导致证明或解题的错误。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如果在一个命题中用了“是正数”这个判断,那么在命题的证明中就不能出现“不是负数”这个判断。因为“是正数”与“不是负数”不是相同的两个概念,如果同时出现就违背了同一律。类似情况在数学中比比皆是。所以,掌握逻辑思维的规则是具有判断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辩证思维是具有判断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在高等数学中,一些数学概念的辩证关系的掌握尤为重要。如无限与有限,连续与间断以及形式逻辑中“量词’的辩证关系等。如在数列极限概念的定义中,它要求对任给的正数,总存在,使得当时,便有绝对值不等式成立。这里“任给的正数”即任何的,只要对任意给定的一个,找到一个确定的N,有不等式成立即可,而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每一个都进行验证。这就是全称量词与特称量词的辩证关系的一个应用。掌握了这种辩证思维的方法,就能提高判断一个命题是否正确的能力。
判断是贯穿于科学理论数学化的全过程之中,判断力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能力、判断和推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逻辑推理的能力
数学按其本性是一门演绎科学。因为在它由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提炼出概念之后,在一定阶段上就要发展成为有相对独立性的体系,即要用独特的符号语言从初始概念和公理出发进行逻辑推理,以此来建立和证明自己的定理、结论。这实际是用演绎法建立的体系。演绎法是以现成的、已经确定的真理为前提而推出必然的结论,所以结论也是正确的。演绎法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公理法,公理法是纯数学的特有方法(当然也被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且以此法建立起来的数学体系就是公理化体系。像欧式几何一群论、概率论、数理逻辑等都属于此类。实践证明,公理化体系对于培养人的逻辑推理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归纳推理是逻辑推理中又一种非常主要的推理方法。数学的许多概念、公理、定理都是在归纳中推进的。许多数学概念、公理、定理是怎样发现的呢?在纯数学中观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今天已知的数的性质大多数都是通过观察发现的,并且是在能够严格论证他们的正确性以前就被发现。甚至有很多数的性质是我们熟知的,但还不能证明,而只是通过观察才认识的。归纳法通常就是从观察和实验开始的,例如数学中的猜想:费尔马猜想、哥德巴赫猜想、孪生素数猜想等等,都是通过具体的数字先引出“猜想”,然后通过更多的具体的数字增强这个猜想,从而归纳出猜想,最后经过数学理论的严格证明,就形成了定理。就连公理化体系的建立,也是先收集了相当丰富的资料之后,再对材料加以概括和整理(归纳),才能在许许多多的命题中经过分析和综合,比较和选择来确定一些命题作为公理,其余命题就作为以公理为依据的逻辑推理的结果。猜想和公理都是对感性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逻辑加工之后归纳出来的.然后苒用演绎法去证明。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是一种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类比推理也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逻辑推理方法。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对象有一部分属性相类似,推出这两个对象的其他属性相类似的一种推理方法。例如在初等数学中同分数进行类比有相同的属性:“分子分母乘以同数或同式,结果不变”,“分母相同的分式相加减与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减有同样的运算法”,由此可以类推出:在分母不同的情况下,分式和分数的加减运算法也是相同的。再如,平面上的三角形与空间的四面体类似,前者是三条直线与平面的关系,后者是三个平面与空间的关系,二者的各种性质都是类似的。在高等数学、集合论、构造数学中都要用到类比推理。
3提炼数学模型的能力
数学模型就是用式子表示假定。它是用来揭示客观自然界的本质规律及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的最重要形式。马克思说:一门科学只有在它应用了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应用数学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本质上就是把这个问题概念化和公式化,而提出数学模型。模型提炼得正确,就等于这个问题解决了一大半。提炼数学模型的能力是数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如何提炼数学模型呢?对于一个现实问题(或现象),要解决它,首先必须理解现象,或者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积累大量的资料和数据,努力抓住事物现象的特征,如物理特征、量的特征、空间形态的特征等,然后选择与现象的本质有关的,对于结果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建立起一个简单的物理模型,然后再运用物理的及数学理论提炼出数学模型。对于数学模型不论采用解析方法进行计算或者用统计方法进行计算,得到的结论如果能够很好地说明了调查、实验的结果,则这个数学模型就是正确的。数学模型是对现象见解的反映,所以同一个现象,也可由于研究的角度和见解的不同而表示为不同的数学模型。在提炼数学模型时也要善于掌握模型的规律性,对于类似现象的数学模型可以用做提炼模型的参数。提炼数学模型的能力是在大量的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培养的,特别是在现实世界中,不仅需要对必然现象和或然现象进行研究,而且模型现象和突变现象的提出又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掌握提炼这类数学模型的规律,这也是一项艰巨任务。
4对数学解的分析能力
在科学史上,通过对数学解的分析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事实是不乏其人的。麦克斯韦通过对描述电磁变化规律的一组偏微分方程的研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狄拉克通过对描述单个电子行为的相对性波动方程的解的研究,预言了正电子的存在;爱因斯坦通过对质能关系式的分析预言了原子核有巨大能量等。而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又直接开辟了各种工程设计的方案进行数学实验的可能。为什么有的人对数学结果进行分析能做出重大的发现,而有的人不能呢?这与有无扎实的和博而专的科学知识,有无丰富的想象力和洞察力及是否敢于冲破传统的观念是有关系的。所以要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要有所发现和创造,必须进行德、识、才、智多方面的培养。
总之,数学能力是多方面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起来的,必须在学习和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为祖国的发展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仝素琴自然辩证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责任编辑汤跃
第五篇:计算教学与思维能力培养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思维能力,一直是数学教育最传统、最重要的目的。思维能力包括推理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概括能力等等。《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书学猜想(即合情推理能力),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即演绎推理能力);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如果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么计算就是体操的基本动作,因为学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以前的计算教学,总是教师先把计算方法传授给学生,然后学生按照方法进行大量的、机械的计算练习,目的是计算结果正确,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了计算的工具。所以一提到计算总是联想到枯燥。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计算法则和算理的形成这一活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思维能力呢?《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所谓数学活动就是指观察、类比、猜测、实验、分析、综合、归纳、验证、推理、概括、想象、交流、反思等。思维能力就是在数学活动中培养。
一、创设活动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计算教学为避免枯燥,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活动情境,让学生在观察、类比、猜测等活动中体会知识的来源,激发探究的兴趣。学生不是等待填满知识的容器,而是等待点燃的火把。学生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是低年级儿童也有着自己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创设情境要有利于唤起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下一步自主探究计算法则和算理的形成搭建思维的平台。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7÷3=?,先不呈现算式,因为学生已经有6÷3=2的数学活动经历,所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有6个梨,如果每3个放一盘,能放几盘?如果平均放在两个盘里,每盘放几个?然后改为:有7个梨,如果每3个放一盘,能放几盘?还剩几个?如果平均放在两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建立表象,为下一步探索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作准备。这样学生在一个现实的、有趣的问题情境中学习计算,比单纯的为计算而计算思维活跃多了。
二、参与活动过程,发展学生思维。
计算法则和算理属于抽象的知识,而学生的思维则已形象思维为主,如何有效地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形象思维为主之间的矛盾?就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活动过程。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所以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具演示、学具操作、电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尽量让学生不仅用眼看,还要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这样既使学生的思维随着动手操作活动而展开,又使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学生容易接受的形象直观的生活常识。如,(1)在教学“9加几的加法”时,让学生摆小棒。左边摆9根小棒,右边摆4根小棒,把它们合起来是多少根小棒?怎样摆才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是多少?在操作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己摆,说过程,然后再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演示一遍,这样不但培养了动手能力,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2)教学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时,教师先出示题目:“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8000平方米,5小时耕地多少公顷?”然后再出示题目:“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8000平方米,3/4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引导学生对两道题目进行观察、类比,从而推出算式:8000×3/4。如何来计算呢?学生可能回有不同的算法,比如把3/4变成小数,8000除以4再乘3,或应用书上的方法等,先鼓励学生算发多样化,再引导学生优化方法。最后出示题目:“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4/5公顷,3/4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完全放给学生自主探索,然后演示计算过程,最后让学生讨论归纳出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这样,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法则。(3)教学商不变性质,先出示一组算式:6÷3=260÷30=2600÷300=2让学生观察有什么规律,接着大胆猜想:是不是所有的除法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呢?然后举例验证,最后归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net纳出商不变的性质。学生的思维刚趋于平衡,教师接着再打破这个平衡,提出有余数的除法有没有这样的性质呢?学生就会按捺不住要去验证了。如:7÷3=2„„1,70÷30=2„„10,700÷300=2„„100,最后得出商不变,但余数变(这是在整数范围内的说法)。如果学生对余数变不太理解的话,可以再通过摆小棒图片帮助理解。
二、反思活动过程,拓展学生思维。
反思,简单的说就是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数学学习中的反思就是对原有学习经历的回顾、重新思考。弗赖登塔尔强调:“反思是数学的重要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促进知识同化和迁移的极好途径。学生参与数学活动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反思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具体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反思探索的过程。如,今天学习的是什么知识?我学会了多少?我是怎么学会的?还有什么模糊的地方?对书中的哪些地方还存在疑问?等等。然后再组织全班交流反思。通过多方交流,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同时也能获得更多的学习信息量。在交流反思中,思维能力得到了拓展。
总之,培养思维能力贯穿于计算教学的始终,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在数学活动中开展计算教学,在计算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充分发挥计算教学在思维体操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