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史教学大纲

时间:2019-05-15 07:06: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园林史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园林史教学大纲》。

第一篇:中国园林史教学大纲

《中国园林史》函授教学大纲及习题

一. 课程说明

1. 课程性质:

《中国园林史》是园林学本科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中国园林史是研究中国园林起源、发展变迁一般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有皇家园林、寺观园林、私家园林和陵寝园林,涉及有关园林的基本概念,类型划分,代表性园林和人物,风格特点,代表思想流派,园林成就和史鉴意义等。2.课程设置目的和任务: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借鉴我国园林历史上的优秀理论、成功经验以及典型教训,在全面、准确地学习和掌握园林史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同学们的园林科技文化素质,培养其创新能力。

3.适应专业:

主要用于园林专业,园艺、旅游等专业供参考使用。

4.课程学时与学分:

学时:

学分:

5.先修课程:

园林概论课,园林植物课,园林文化课等。

6.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1.郭风平主编.中国园林史.西安地图出版社.2002.8

2.郭风平、方建斌主编.中外园林史.北京.中国建材出版社.2005.8

参考书目:1.周维权著.中国古典园林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12

2.安怀起.中国园林史.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7

3.郦芷若、朱建宁著.西方园林.河南科技出版社.2001.6

7.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主要运用课堂讲授和提问的方法,配合课后作业及思考题,以加深学习理解。

8.考核方式:

以闭卷考试为主,平时考察成绩为副,考试成绩占80%,考察成绩(包括平时作业、考勤和提问成绩)占20%。

9.课外自学要求(作业要求)

课外要求阅读有关园林史的参考教材、论著和学术论文,按时完成思考提和作业。二.教学基本要求和能力培养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讨论和思考,要求同学们达到以下水平:

1.对园林和中国园林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基本类型、基本性质与功能、基本要素等有较全面的准确的理解;

2.对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划分、三大园林体系的风格特点及园林历史阶段的形成有一个基本了解;

3.基本掌握中国园林起源、发展、演进、分化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思想流派、自然因素和社会文化背景;

4.熟练掌握每个历史时期代表性优秀园林的名称,园主人,造园专家,风格特点,园林布局或者取得的园林成就。

5.对中国园林历史文献类型有概括的学习了解,重点掌握代表性历史文献。

6.学习园林史,要怀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态度,把所学园林史知识运用到造园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创新。

三.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主要有园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问题,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及其风格特点,中国园林的历史发展变迁极其主导因素,各个历史时期代表性园林风格特点、结构布局和杰出成就,中国陵寝园林历史渊源、地理分布、典型园林的风格特点,另外结合园林教学、科研和实践环节探讨园林构成要素和园林历史文献等利用问题。

第1章 绪 论

一、基本内容

(一).关于园林的基本概念问题

1. 园林及中国园林概念 2.园林形成背景3.园林性质与功能4.园林类型5.园林基本要素

(二).关于世界园林体系问题

1.世界园林体系划分依据 2.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三).关于园林史问题

1.园林史定义2.世界园林历史阶段划分3.中国园林历史阶段划分

二、学习要点

1、了解中国园林史分期和中国园林类型划分;

2、理解中国园林基本要素及其作用;

3、掌握中国园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4、了解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基本风格。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使同学们如何准确理解和掌握有关基本概念,难点是三大园林体系风格特色及其历史阶段划分问题。

四、复习思考题

1、中国园林概念应如何界定?

2、按从属关系划分,中国园林可以划分为那几种类型?

3、浅析中国园林的基本特点?

4、试述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基本风格? 第2章 中国园林的雏型——囿(夏—春秋战国)

一、基本内容

(一)夏商宫室

1. 上古宫室2. 囿的出现3. 夏商宫室记录

(二)西周宫室园囿制度的完备

1.囿人分职定责 2.囿、台、沼的完美结合 3.城郭建筑的确立(三)春秋战国从囿向苑的转变

1.影响园林从囿到苑发展的思想流派 2.从囿到苑发展的建筑标志——台苑 3.秦咸阳宫苑

二、学习要点

1、理解囿的基本含义和作用;

2、了解西周王城规划的基本内容极其深远影响;

3、区分文王园林各自的风格特点;

4、掌握春秋战国时期影响园林发展变迁的思想流派;了解各国代表性建筑“台”。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准确理解囿的涵义,掌握影响中国园林从囿到苑的重大转变中其关键作用的三大思想流派,难点是早期宫室建筑规划和城郭制度问题。

四、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囿?,它有哪些作用?

2、简述周代的城郭制度内容及其对后世皇家宫室布局的影响。

3、谈谈文王三园(囿、台、沼)的基本内容和园林意义。

4、试述春秋战国时期影响中国园林从囿到苑发展转变的思想流派。

5、指出下列苑台的时代、割据国家、所在地和园主人: 姑苏台

荆台

章华台

第3章 中国园林的形成——苑

一、基本内容

(一).秦皇家园林

1.取法于天的咸阳故城 2.皇室宫馆 3.秦皇御苑(二).两汉皇家园林 先秦方术神仙传说对皇家园林的影响 2.长安宫苑 3.洛阳宫苑(三).两汉私家园林

1.王侯官僚的苑囿 2.富豪巨贾苑囿 3.文人宅园 4.隐士、隐逸思想对园林的影响。

二、学习要点

1、准确理解“取法于天”的咸阳宫苑规划思想;

2、熟悉秦汉时期代表性宫苑;

3、理解先秦神仙方术传说对皇家园林的深远意义;

4、能了解两汉的代表性私家园林。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秦汉皇家园林的法天指导思想,掌握建章宫、上林苑的园林基本布局、风格特点及其对后世皇家园林的重要影响;难点是准确理解秦汉时期出现的隐逸思想及其对后世园林的影响。

四、复习思考题

1、简述秦咸阳宫苑规划的主导思想。

2、先秦神仙方术关于蓬莱昆仑的传说对中国园林分别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3、解释:阿旁宫

兰池宫

上林苑

4、试述建章宫园林布局、风格特点及对后世皇家园林的影响。

5、列举两汉时期私家园林中的代表性园林。

第4章 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

一、基本内容

(一).皇家园林

1.邺都园林 2.洛阳园林 3.建康园林 4.长安园林(二)寺观园林

1.寺观园林兴起的历史原因 2.城市寺观园林 3.郊野寺观园林(三)私家园林 1.北方的私家园林 2.南方的私家园林

二、学习要点

1、了解邺都铜雀园;

2、熟悉金谷园、谢灵运园;

3、理解芳林园的布局和曲水流觞含义;

4、掌握寺观园林的选址条件、基本类型,懂得它的历史意义。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有代表意义的皇家园林如铜雀园、芳林园、西苑的基本格局和风格特点,寺观园林的选址条件及其对风景名胜开发的意义;难点是庄园型私家园林风格特色及南北私家园林(庄园)的异同点。

四、复习思考题

1、简介邺都铜雀园,并联想一首怀古诗。

2、结合曲水流觞景题,谈谈芳林园的布局和游观价值

3、谈谈早期寺观园林的选址条件、基本类型及其对我国风景名胜开发的意义。

4、金谷园的基本内容和特色有什么?

5、谢灵运园的造园成果有哪些?

第5章 中国园林的写意化

一、基本内容

(一)皇家园林1.长安皇家园林2.汴梁皇家园林3.洛阳皇家园林4.临安皇家园林(二)寺观园林1.寺观园林从世俗化到文人化2.长安寺观园林3.洛阳寺观园林4.汴梁(东京)寺观园林5.临安寺观园林

(三)私家园林 1.长安私家园林 2 洛阳私家园林 3 临安私家园林 4 浣花溪草堂 5 庐山草堂 6.沧浪亭7.唐宋文人园林(写意山水园林)

二、学习要点

1、了解唐长安宫苑和离宫别馆;

2、熟悉寿山艮岳园林;

3、了解西湖整治过程;

4、掌握唐宋时期代表性文人园林及其基本内容和风格特点;

5、知道长安八景、西湖十景的景题名称;

6、熟练掌握文人园林风格特点及其意义。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掌握代表性文人园林的布局、风格特点和园林成就,难点是如何区分皇家园林、寺观园林、文人园林风格问题。

四、复习思考题

1、唐长安城的三大内和大内三苑各有哪些?

2、列举唐代离宫别馆中的代表性园林。

3、试述寿山艮岳的园林布局、风格特点、园林成就及其历史影响。

4、宋徽宗、梁师成在寿山艮岳园林中各有什么贡献?

5、唐宋时期哪些历史名人对西湖风景整治做过什么贡献?

6、解释:辋川别业

履道坊园

庐山草堂

平泉庄

浣花溪草堂

沧浪亭

7、论述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及其借鉴价值。

8、分别写出长安八景、西湖十景的景题。

第6章 中国园林的成熟

一、基本内容

(一)皇家园林 1 大内御苑 2 行宫御苑 3 离宫御苑(二)寺观园林 北京寺观园林 2 江南寺观园林 3 西南寺观园林 4 西北寺观园林 5 藏传佛寺园林(三)私家园林 1 私家园林融合与分化 2 北方园林(以北京为例)3 江南园林 4岭南园林

二、学习要点

1、观察北京故宫、西苑的变迁,了解明清大内御苑概况;

2、区别清代的离宫、行宫,熟悉“三山五园”;

3、掌握元明清时期全国各地区代表性寺观园林各自的基本特点;

4、了解北京地区代表性私家园林、扬州四大名园、粤中四大名园;

5、深入理解苏州代表性园林、无锡代表性园林;

6、熟练掌握三大地方园林的风格特点,理解其形成原因;

7、知道燕京八景变迁状况。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关于皇家大内御苑、离宫行宫的代表园林,寺观园林的选址特色,三大地方园林的代表及其风格成就,难点是弄清私家园林分化形成三大地方园林的历史背景。

四、复习思考题

1、明代的大内御苑有那几处?清代的行宫离宫各有那些代表性园林?

2、简述圆明园的简史、规划布局及其造园成就。3、谈谈颐和园的简史、布局和风格特点

4、元明清时期北京地区代表性寺观园林有哪些?

5、分析圆觉寺、太素宫、普宁寺、乌尤寺的选址特点。

6、浅谈罗布林卡园林的简史、布局及其风格特点。

7、比较勺园和清华园的风格特点。

8、列举明末清初扬州四大名园,清中后期粤中四大名园。

9、苏州拙政园、网师园、留园各自布局和风格特点是什么? 10、寄畅园有什么风格特点?

11、三大地方园林各自的风格特点有什么?形成因素都有哪些?

12、分析余荫山房园林的布局和风格特点。

13、写出燕京八景的景题名称。

第7章 中国陵寝园林

一、基本内容

(一)陵寝园林概说 墓葬制度的渊源替嬗 2 帝王陵寝制度 3 帝陵的命名 4帝陵的选址 5 陵寝园林的风格特征

(二)关中陵寝园林 黄帝陵 2 秦始皇陵园 3 西汉陵寝园林 4 唐陵寝园林(三)北京陵寝园林 金陵寝园林 2 明十三陵 3 清陵寝园林(四)其他地区陵寝园林 洛阳陵寝园林2 南京陵寝园林3 西夏王陵4 炎帝陵

二、学习要点

1、了解陵寝园林渊源递嬗及其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

2、了解风水理论在陵寝园林中的应用;

3、熟悉陵寝园林建筑小品;

4、掌握明十三陵园林规划布局特点;

5、知道汉、唐、明、清有哪些代表性陵寝园林。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关于陵寝园林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各地区代表性陵寝园林的布局及风格特点,难点是如何把陵寝园林解释为中国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陵寝园林属于中国园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中原地区没有坟丘以前,人们如何区别墓主?

3、解释:石碑

华表

石像生

4、列举陕西关中代表性陵寝园林的时代、园名、园主。

5、简述明十三陵园林布局及其风格特点。

6、指出清东、西陵各陵园名和园主。

第8章 中国园林的组成要素

一、基本内容

(一)园林建筑艺术 园林建筑的历史沿革 2.园林建筑类型及装饰(二)掇山叠石 掇山总说.2 掇山种类3 叠石4 选石(三)理水 理水总说 2 理水手法(四)园林动物与植物 动物 2 植物 3 园林植物小品

二、学习要点

1、了解中国园林几种主要观赏建筑的历史、造型及其作用;

2、知道堆石形体和点石方法,掌握理山谷的方法;

3、熟悉中国园林的理水方法和作用;

4、深入理解动、植物的象征手法在中国园林中应用;

5、熟练掌握中国园林植物在园林中的配置方法。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关于中国园林建筑类型的区分和识别,掌握掇山叠石和水体布设的方法和技巧,熟练运用动、植物的园林培植方法和艺术;难点是园林要素的传承和发展问题。

四、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动物是中国园林的重要组成因素?

2、简述亭的历史和主要造型种类。

3、解释:廊

4、列举中国园林建筑中屋顶造型的主要种类。

5、掇山分为哪几种,点石手法有什么?

6、错断山口是何意思?

7、简述中国园林的理水手法。

8、举例说明园林植物的配置方法。

第9章 中国园林历史文献

一、基本内容

(一)造园理论文献

1.《园冶》 2.《一家言》 3.《长物志》(二)园林花木文献 1.《洛阳花木记》2.《群芳谱》3.《花镜》

(三)山水园林游记 1.《洛阳伽蓝记》2.《洛阳名园记》3.《关中圣迹图志》

(四)间接园林文献 1.《元和郡县志》2.《辋川集》3.《古今图书集成》4.《林泉高致》

二、学习要点

1、了解中国园林文献类型;

2、理解明清时期中国园林规划设计原则、以小见大的造景方法及其借鉴意义;

3、熟悉代表性园林历史文献的基本内容。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正确理解中国园林历史文献类型,对一些代表文献要弄清作者、时代、体例和基本内容,掌握重要的园林理论出处及其深刻涵义;难点是准确理解和运用中国园林历史文献。

四、复习思考题

1.中国园林历史文献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2.解释:“景到随机” ; “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

“一卷代山,一勺代水” 3.举出下列文献的作者与时代:

《园冶》

《洛阳伽蓝记》 《一家言》

《洛阳名园记》 《长物志》

《关中胜迹图志》 《洛阳花木记》

《辋川集》 《群芳谱》

《元和郡县志》 《花镜》

《古今图书集成》 《千里江山图》

《林泉高致》 《营造法式》

《木经》

第二篇:中国园林史读后感

《建造革命1980年以来的中国建筑》读后感城规08班黄星溢08033410

3“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客观、全面、独立地书写历史是我们比较期待的.但现实的复杂和个人的有限性往往使许多记录历史的书籍迅速湮没在浩瀚的图书中。太史公司马迁之所以为人所称道,不仅仅在于他创建的体系之完整和眼光之独到,也在于他敢于记录当代历史,臧否当代人物。20世纪末,现代建筑运动的接力棒传给了我们,中国正在发生迅猛的建筑革命,中国特殊的国情造就了许多中国特有的现象,因此出现了1980年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并且这其中也蕴含了大量的学术问题。《建造革命1980年以来的中国建筑》一书系统的介绍了20世纪末以来中国建筑的发展,并先在西方学界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但我认为《建造革命1980年以来的中国建筑》一书对当代中国建筑的记录并不全面,当下的许多现象厦活跃的设计机构及设计人物都没有涉及。而且比较遗憾的是,它没有章节写到建筑的支撑体幕。在中国,实践和体制的确是左右建筑学发展的主要园寨,但在我看来,在市场经济体系中,支撑系统对建筑学的发展作用同样不可小觑。但这些都不妨碍该书成为研究中国当代建筑的里程碑式的巨作。美国著名的杂志(建筑实录)称该书 从中国角度追溯了中国大陆建筑的发展,关注本土和民间的设计,记录了中国建筑实践如何被国内外的事件所影响”。B本著名的设计师隈研吾认为 “对中国当代建筑罕见和综合的历史分析,作者25年来经历和目击了中国建筑的革命性开发,对涌现的中国建筑景观呈现出详细和深刻的论述。

该书结构非常清晰,作者开篇即讨论了中国当代建筑评价标准和西方文化和中国建筑的融合等宏大性的问题,在随后的章节中,作者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几个城市的特点并重点分析了中国住宅的演变。宏大的讨论之后,作者将眼光转向了实践层面,不仅仅分析了中国当代代表性建筑师的理念及其作品,而且还对实验派建筑师的实践进行了深^的分析。作者在充分肯定实验派建筑师的创作的同时,也警醒我们中国的实验派建筑师受到了大多的溢美之词,批评的缺席将制约他们的发展。最后。作者非常客观地分析了中国当代建筑发展的机会及面临的挑战如果解决不了这些问题,中国当代建筑将非常荒芜,但我们相信,我们的建筑师能够跳出单一的”西方化”和“中国化”的偏见,在当代中国和世界格局之间找到新的平衡。

第三篇:中国园林史读后感

读《园冶》有感

风园09-4

《园冶》大概是我接触这个专业知道的第一本中国专著了吧。从大一开始就一直想看,可是一看全是古文就望而却步了。在这个学期,既然老师给推荐了此书,那我就勇敢地看下来吧。

老师推荐的是陈植先生的《园冶注释》,苦于我在图书馆只能找到1988年版的,里面文字是繁体且排版是竖幅,本来古文水平不高的我费力看了几页就觉得支撑不住,于是换成看《园冶图说》,虽然给了注释我还是有很多看不懂无法很好理解的地方,但坚持着看完此书,还是有一定收获的。

依照我读书的习惯,先将书德前言概述等等读了一遍,发现此书的前言很好的交代了计成生活的时代特点,他的人生经历,以及书的流传影响状况。在计成的年代,正是大明帝国出于斜阳西下之时,而江南自古为富裕丰饶之地,江南私人园林艺术的兴盛,一方面是个人经济生活水平和文化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个人行为的进步与国家政权的专制相互冲突的矛盾,出现了大量息政退思,独善其身的结果。江南园林寄予着造园者的人文思想和生活意识,表达了园主人的哲学、文学、艺术、人生的诸多观念。由此,我联想到在物质文化都不是很发达用地紧张的今天,我们见到的私人园林多是有钱的暴发户所为吧。而爆发户们多没有了很高的文化素养与哲学修养,所以现代的私人园林体现的园主人个人思想就不是很有意味的。而现在入仕途的人也少有自己独善其身退隐的吧?这能不能说明我们国家现在发展的还不错,至少没有让广大入仕者失望到隐退?

让我觉得有所感悟的还有计成的人生经历。作为一个明代的杰出“风景园林师”,他的经历对我们今天这些欲成为最起码称职的风景园林师有所启发。他《自序》中有“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仝、荆浩笔意”的说法。推想少年计成有着一种相对富足的生活,良好的教养,对绘画的爱好,并在周围获得了一些最初的赞誉,同时,对许多事物充满了好奇心等等。想到这里我都觉得惭愧,本来在小学的时候自己是很爱画画且得到了老师同学的赞赏,但学业的压力实在是令人无奈,我不得不把几乎所有时间投入到了学业上,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且对于事物的好奇心也随着岁月的流失而耗尽。虽然大学这两年在学校里学了不少有关美术的专业课,但还是觉得这点美术功底对于做好一名设计师是不够的。

青年的计成“游燕及楚”,可见他对祖国南北的大好河山有所跋涉,行万里路的作用显而易见,这形成了后期造园的丰富心理积淀。可见,走出去,以自然为师是必要的。在园冶的写作中,作者用了鲁班、杨雄、诸葛亮、等等人的典故,例出《尚书》《左传》等典籍,可见他是一个极具文化水准的造园大师。我们相对于他在文学修养上也是很不够的,甚至我连古文都看的不太明白,所以以后在这方面也要加强。

他真正开始以造园为业实在中年以后,且造园起因看似偶然,实则为必然。“环润皆佳山水,润之好事者,取石巧者置竹木间为假山,予偶观之,为发一笑。或问曰:“何笑?”予曰:“世所闻有真斯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者之拳磊乎?”或曰:“君能之乎?”遂偶成为“壁”,睹观者俱称:“俨然佳山也。”在之前的丰富的绘画艺术熏陶和广泛的读书,游历名山大川的积淀才是他造园一鸣惊人的原因。相对于我们这些学生,很多是在大学里学4年就出去工作,即使是读了研究生,短短几年时间是根本没有底气来造园的。所以成为一个风景园林师是一个漫长的积淀过程,需要戒骄戒躁,脚踏实地的学习。

关于正文部分,我还是依照我的习惯拿着铅笔画自己觉得是“真理”的句子,可是到后来发现没有看了几页都被我画黑了。没有划线的句子不是我看不懂就是他引用的典故诗词。

那我就对其中一些句子观念说一下自己的理解吧。在《兴造论》中,他讲得“三分匠七分主”的理论,很有道理。我们今天在做设计的时候最主要是也是要“主”,从宏观上整体把握,做的合理而得体,否则再好的施工队对着一个烂规划图都是浮云。

在《园说》中,“开林择剪蓬蒿,景到随机,在涧共修兰芷。径缘三益,业拟千秋。围墙隐约与萝间,架屋蜿蜒于木末。山楼凭远,纵目皆然;竹坞寻幽,醉心即是。”“梧桐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结茅竹里,浚一派之长源,障锦山屏,列千寻之耸翠。”等等的描写,给我们展现了一副美好的中国古典园林图景。各种植物的配置合理和天然又丰富多彩有层次,是对他的名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诠释。在今天,我们在做一些古典园林的时候完全可以依照他的描写来做,效果一定很不错,很中国风。

在《山林地》部分,“好鸟要朋,群麋偕侣”的画面让我觉得现在的有些所谓“森林公园”很惭愧。在《城市地》中,“芍药宜栏,蔷薇未架,不妨凭石,最厌编屏。”讲到了花与石的结合运用,正好前几天我们实习讲到过这个用法,看来在明朝人们就这么运用了。

在《厅堂基》中,“深奥曲折,通前达后,全在斯半间中,生出幻境也。凡立园林,必当如是。”厅堂的深被着重强调。《门楼基》中,更强调了“要依厅堂方向,合宜则立”的必须性。《书房基》择“偏僻处”,《亭榭基》“花间隐榭,水际安亭”《假山基》“最忌居中,更宜散漫。”等等详细不罗嗦但实用的说明一针见血。

书中对于门楼、堂、斋、室、房、馆、楼、台、阁、亭、榭、轩、卷、广、廊等等都做了简练的定义描述,但我还是古文水平有限吧,感觉还是不太区分的开。里面对各式门窗有配图,大开眼界。对于各种石材也有描述,虽然自己见过的很少。借景成为单独一篇,因“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

书最后的《自识》看的人心酸。可想一个年过半百的老者,“自叹生人之时也,不遇时也!”而自己一辈的经验和智慧财富,想传给儿子,却无奈儿子“但觅梨栗”。我倒觉得他这样过一生是很有意义的,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还能以此谋生,真是太幸福的一件事。人们说风景园林师是天底下最美的职业,像计成这样,一生都在学习美,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而且在今天被我们后人景仰,给我们后人留下了美,真是有意义。此书很好,虽然有很多看不懂和体会不到的地方,买一本放着,能看很多年。

第四篇: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

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

中国舞蹈史

(一)中国古代舞蹈史部分

前 言

舞蹈,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通过舞蹈,我们可以窥见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舞蹈既是艺术之母,又是人类文化的启蒙者。原始人类从本能的情绪情感的发泄到生存欲望的表达、实现,都是依靠动作来完成的。动作浓缩了原始人的思想情感、情绪和激情,孕育了原始文化。

中华民族有着灿烂悠久的舞蹈文明史,它是中国文化极其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并掌握中国舞蹈文化发展的历史,是舞蹈表演、创作和研究人员的必修之课。

一、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中国舞蹈史的讲授,让学生了解我国灿烂修久的舞蹈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其爱国主义思想,宏扬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帮助他们树立起为祖国舞蹈事业献身的信念。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国舞蹈发生、发展的状况及其各阶段的审美特征、艺术风范,以便能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舞蹈、感受舞蹈、传播舞蹈,促使他们在一个高层次上进行舞蹈的学习、表演、欣赏、评论以及创作、教学与研究。

二、课程内容的安排

第一章

原始舞蹈

本章要点:

本章主要从能上能上几个方面来把握原如舞蹈与原如生活的密切联系,认为原始舞蹈在原始社会并非是一种审美活动,而是原始人类一种生活形态和生活方式,是原始人生活的必然内容之一。因为它不仅是原始人宣泄情绪情感、表达愿望的有效手段,同时更是其生存的重要方式。正如闻一多总结原始舞蹈的性质时所言:“以综合性的形态动员生命;以律动性物本质表现生命;以实用性的意义强调生命;以社会性的功能保障生命。”

一、原始人与舞蹈、不以审美为目的的活动、画中的舞蹈形象

二、原始舞蹈的种类

1、图腾祭祀、劳动生产、战争生活

三、原始舞蹈的性质、强烈的功利目的 2、高度的生命情调 复习思考题:、舞蹈与原始人的关系。2、为什么说原如舞蹈是原始人生命形态的最高展示? 本章参考文献:

《通史》 《路史》 《礼记·月令》 《山海经·海外西经》 《吕氏在秋·仲夏记·古乐》 《史记·五帝本纪》 《左传·昭十七年》 《韩非子·十过》

闻一多《伏羲考》、《姜履大人迹考》

第二章

夏商舞蹈

本章要点:

本章主要掌握夏商时代“女乐”的出现同“全民性”的原始舞蹈步入表演性娱乐舞蹈的一个关键性转变。习管“女乐”是为奴隶主的享乐服务的,但它却从另一个角度体现着人们在乐舞方面的审美意识的萌芽,显示出舞蹈艺术原始状态逐步走向文明的必然趋势。与次同时,舞蹈在原始时期的祭祀功能被进一步强化,使祭祀舞蹈得以较大发展。

一、奴隶女乐

1、以巨为美、北里之舞

二、祭礼舞蹈与巫、“通天地四方者为巫” 2、舞雩求雨

三、纪功舞蹈、《大》 2、《桑林》 复习思考题:

此阶段得注意的舞蹈现象是什么?为什么? 本章参考文献:

《吕氏春秋》 《韩诗外传》 《管子》 《尸子》 《路史》 《古今图书集成》 《盐铁论》 《左传·襄十年》 《竹书纪年》 《庄子·养生主》 《史记·殷本纪》

第三章

两周舞蹈

本章要点:

本章首先要了解周王朝“制礼作乐”的目的和意义,了解“雅乐”在“礼制”中的地位以及在整个社会政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认识“六大舞”即为从黄帝始到周武五止的六代“圣王”之纪功舞蹈,主要用于祭祀;懂得周代的乐舞教育是我国最早的美育教育;弄清“礼崩乐坏”与民间乐舞兴起的社会文化根源和艺术规律上的原因;了解儒、道、墨三家的基本乐舞观,重点认识儒道思想对中国古代艺术的深刻影响。

一、“雅乐”的建立与制度化

1、乐制与乐治、《六大舞》 3、《六小舞》

二、乐舞教育

1、仪表气质、道德精神

三、“礼崩乐坏”与民间舞蹈、“紫之夺珠” 2、“市也婆娑”

四、宫廷女乐与政治生活

1、丽靡鸾翔、苎罗绝色

五、蜡祭与傩祭

1、举国若狂、索室逐疫

六、“百家争鸣”中的乐舞理论、“乐与政通” 2、“为乐非也” 3、“大音希声” 复习思考题:、雅乐在西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意义。、“礼崩乐坏”的根源何在?、儒、道乐舞思想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是什么? 本章参考文献:

《周礼·春宫》 《陈乐书》 《乐记·宾牟贾》

《吕氏春秋·仲夏记·古乐》 《论语》 《说苑》

《左传·襄二十九年》 《墨子·非乐》 《礼记》

《后汉书·礼仪志》 《孔子家语》 《拾遗记》

第四章

汉代舞蹈

本章要点:

本章最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民间俗乐舞在汉代取得了合法地位,成为宫廷娱乐的主要内容。同时需要了解“百戏”的含义和演出形式,了解舞蹈的汉代是“百戏”的组成部分。“百戏”的综合性质是使舞蹈深受影响,从而形成汉代舞蹈杂技性技巧的特征。其次,由于汉代已经有了类似“舞蹈训练班”的经营以及较为普遍的女乐舞蹈活动,促成了为数可观的舞蹈人才的出现,她们高超的舞艺,对于提高汉代的舞蹈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生活中广泛的礼节舞和即兴舞,也促进了汉代舞蹈的发展。同时,汉人的舞蹈意识开始成熟,集中体现在傅毅(舞赋)的舞蹈美学观点中。

一、“百戏”舞蹈

1、巾袖舞、道具舞 3、杂技舞

二、“四夷乐”

1、鼓吹乐、巴渝乐

三、即兴舞与礼乐舞、饮宴起舞、以舞相属

四、汉代著名舞人

1、戚夫人、李夫人 3、赵飞燕

五、汉舞审美特征、古拙与天真 2、柔美与狂欢 3、凝重的韵律

六、汉舞艺术成就

1、纵向继承、横向吸收 复习思考题:、汉代舞蹈大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汉代舞蹈最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什么? 本章参考文献:

《前汉书·武帝记》 《前汉书·东方朔传》 《前汉书·西城记》 《独异记》 《西京赋》 《蜀都赋》 《南都赋》 《舞赋》 《乐府诗集》 《西经杂记》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舞蹈

本章要点:

本章重点了解魏晋南北朝舞蹈在中国舞蹈发展史上的特殊意义。此期间,社会的动荡、民族和迁徙,促使了中原乐舞文化与各少数民族的乐舞文化长期交流相濡以墨;同时,玄学之风形成了人们精神的解放和人格的自由,使其勃发出特有的艺术创造精神,这一切,促成了魏晋南北朝乐舞的变革,奠定了唐代舞蹈金字塔的基石。

一、清商乐舞

1、杂舞 2、吴各西曲

二、中西乐舞交流

1、胡乐胡舞 2、融合出新

三、唐代舞蹈的奠基 1、“软舞”的准备 2、“健舞”的先声 3、部伎的构架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隋唐五代舞蹈

本章要点:

本章集中介绍唐代是中国古代舞蹈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唐代舞蹈的式样这多、种类之全、分类之细,皆为空前。具体需要了解唐代宫廷舞蹈的构成、内容和形式,认识唐代宫廷“燕乐”含义及功能。了解“九部乐”、“十部乐”、“立部伎”、“坐部伎”、“健舞”、“软舞”、“歌舞戏”、“大曲”、“法曲”等不同的乐舞类别,了解唐代舞蹈的审美理想和宗教舞蹈世俗化的倾向。认识唐代统治者利用乐舞歌功颂是唐舞高度发展的重要的原因。懂得唐代之所以成为中国古代舞蹈史上的黄金时代,是于其政治的开朗、经济的繁荣和艺术上的广采博取、立足自我完全不可分的。同时,也应懂得在艺术发展规律制约下,在唐代舞蹈的高峰之后将会出现的必然趋势。

一、宫廷舞蹈、九、十部乐 2、软舞、健舞 3、大曲、歌舞戏

二、社会生活舞蹈、元宵百戏、节日踏歌

三、宗教舞蹈

1、佛事之舞、尚仙之舞 3、祭祀之舞

四、皇家乐舞设施

1、太常寺、教坊 3、梨园

五、舞谱与舞论

1、敦煌舞谱残卷 2、文赋中的乐舞思想六、五代十国舞蹈、伎人歌舞、太常雅乐 复习思考题:、唐代宫廷乐舞机构对唐舞的发展有无积极影响?为什么?、唐代舞蹈的艺术成就是什么? 本章参考文献:

《旧唐书·音乐志》 《唐会要》 《唐诗纪事》 《太平广记》 《隋书·音乐志》 《教坊记》 《北里志》 《通典·乐章》 《乐府杂录》 《杜阳杂编》 《新唐书·百官志》 《南部新书》 《津阳门诗》

第七章

宋元舞蹈

本章要点:

本章重点掌握宋元是中国舞蹈史上的第二个转折时期。宋舞的形式与结构,已同过去的舞蹈有了较大差异,最突出的是其歌、舞、念、答的结合,使宋舞具有了叙事性、性节性和综合性的特征,而其叙事性、情节性、综合性又是在一种固定的程式中来体现。所以,宋代舞蹈是在对韵味、情趣、意境的追求中,在对本身的赏玩中来表现主观精神境界的。宋元舞蹈的程式性、情节性和综合性,大大增强了舞蹈的表现功能,奠定了戏曲的基础,同时,其高度的程式化,成为中国舞蹈符号体系形成的标志。

一、宋宫廷“队舞”、《小儿队舞》 2、《女弟子队》

二、发间“舞队”

1、技巧类 2、情节类 3、道具类

三、元宫廷乐舞、“乐队” 2、十六天魔舞

四、杂剧中的舞蹈

1、剧情舞蹈、纯舞表演 复习思考题:、宋代舞蹈的特征是什么?、宋元舞蹈的意义何在? 参考书目:

《武林旧事》 《梦溪笔谈》 《元典章》 《辍耕录》 《陈乐书》 《元史·刑法志》 《宋诗纪事》 《宋史·乐志》 《新元史·乐志》 《东京梦华录》 《西湖老人繁盛录》 《续文献通考》

第八章

明清舞蹈

本章要点:

本章要求学生明确戏曲舞蹈是中国古代舞蹈的一种新形式,在戏曲舞蹈里,舞蹈的传统和某些精华被保留下来,并在一整套严格规范下进行表演,其虚拟性和抽象性都在非常强,远远不是过去的舞蹈能与之抗衡的。戏曲舞蹈的虚拟表演,使戏曲的舞台时空始终保持着不确定性以及不断变化的灵活性而显示出高度的自由,故中国戏曲舞蹈虽然程式严明,却于谨严中见丰富、于套路中显变化,以有限的舞台时空展不无限的舞台意象,此乃戏曲舞蹈的生命力之所在。另外,本章还要求学生懂得,明代朱载的“转之一字,众妙之门”的理论,是中国舞蹈形式特征及意象精神的高度总结。

一、皇宫乐舞

1、飨宴乐舞 2、祭祀乐舞

二、戏曲舞蹈、“以歌舞演故事” 2、艺术特征

三、民俗舞蹈、汉族民间舞蹈、兄弟民族舞蹈

四、纯舞余绪、惊鸿舞《观音》、小娥擅“凌波”

五、舞学舞谱、“转之一字,众妙之门” 2、舞谱舞图 复习思考题:、你怎样认识戏曲舞蹈?、朱载“转之一字,众妙之门”的命题其意义何在? 本章参考文献:

《明史·乐志》 《续通志》 《续文献通考》 《清史稿·乐志》 《皇朝通典》

《乐律全书·律吕精义外篇》

中国舞蹈史

(二)中国现、当代舞蹈史部分

中国舞蹈源远流长,根叶深茂。它随着历史的长河,从远古流至今天,又将从今天流向未来。中国现、当代舞蹈艺术是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它既保存了数千年中华舞蹈的传统,又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演化发展。虽然兴衰荣枯时有起伏曲折,但历史向我们证实:舞史悠悠、舞星灿烂、舞学精深的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它还以博大的胸怀,归纳百川、荟萃中外,逐步形成以我为主、多元并存、相互吸收、共同发展的态势,翘首以待新世纪的到来!

一、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中国现代、当代舞蹈史》是联接中国古代舞蹈史和舞蹈现状的一条纽带。百年沧桑、几度枯荣,有成功亦有失败,有经验也有教训。以史为鉴,温故而知新,实在是当代舞蹈家们不可缺少的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们了解舞蹈艺术发展进程中的史实,而且要从这些史实中认识舞蹈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以及舞蹈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和当时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的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时观摩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品和舞蹈家的录相),要求学生对历史上的重要舞蹈思潮、舞蹈家、舞蹈作品有系统的了解。

二、课程内容的安排

第一章

中国古代舞蹈的历史回顾

本章要点:

对中国古代舞蹈中作一简单概括的回顾,将古代和近现代舞蹈史联结起来。1、悠悠舞史 2、灿烂舞星 3、精神舞论 本章参考文献:

《中国舞蹈发展史》 《舞蹈艺术概论》

第二章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国舞蹈概况

本章要点:

传统舞蹈的存在和生活方式,西方舞蹈传入我国的途径。1、中国传统舞蹈(宫廷舞蹈、戏曲舞蹈、民间舞蹈)的状况 2、最先引入西方舞蹈的宫廷舞蹈家——裕容龄 3、西方舞蹈文化传入我国的几种途径 复习思考题:

裕容龄生平,她是怎样引入西方舞蹈的? 本章参考文献:

《 20 世纪中国舞蹈》

第三章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舞蹈艺术的影响

本章要点: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新舞蹈艺术发生和发展的启蒙和催化作用。1、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和美育论述、新文化运动对舞蹈美育思想形成的启蒙作用、黎锦晖与儿童歌舞:《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小小画家》 复习思考题: 蔡元培和黎锦晖对新舞蹈艺术的发生和发展各自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本章参考文献:

《舞蹈艺术》第 30 辑《中国舞剧史纲》

第四章

吴晓邦和中国新舞蹈艺术

本章要点:

吴晓邦对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开创性贡献。1、新文化运动培育了吴晓邦的舞蹈观 2、三次赴日求学发现了现代舞、抗日烽火使他真正跨进了生活的大门 4、吴晓邦的舞蹈和舞剧作品 复习思考题:

吴晓邦在中国新舞蹈艺术发展上的历史作用。本章参考文献:

吴晓邦:《我的艺术生涯》

《舞蹈艺术》第 30 辑(《中国舞剧史纲》)

第五章

李伯钊和革命根据地的舞蹈活动

本章要点:

革命根据地和革命军队中的舞蹈活动、土地革命时期的歌舞和“三大赤色舞星” 2、美国记者斯诺眼中的红军舞蹈、抗日时期根据地和人民军队中的舞蹈活动 复习思考题:

李伯钊对革命根据地和人民军队的舞蹈活动作出哪些贡献?

第六章

戴爱莲和“边疆舞”

本章要点:

戴受莲在发展、传播中华民族艺术方面的突出贡献。1、在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回归祖国 2、20 世纪 40 年代的“边疆舞”热潮 3、戴爱莲编导和表演的舞蹈作品 4、一位沟通中西方舞蹈文化的大师 复习思考题:

戴爱莲在发展、传播中华民族艺术方面有哪些突出贡献? 本章参考文献:

《 20 世纪中国舞蹈》 第七章

秧歌运动和中国新民间舞

本章要点:

秧歌运动中新文艺活动中的历史作用。1、秧歌运动的由来和发展、秧歌运动在陕北、在重庆、在昆明、在上海、在北京„„ 3、秧歌运动在中国舞蹈发展史上的意义 复习思考题:

秧歌运动在中国舞蹈发展史上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本章参考文献:

《 20 世纪中国舞蹈》

第八章

年代活跃在中国舞坛上的舞蹈家

本章要点:

全国范围内新舞蹈活动的发展情况。1、新疆第一舞人——康巴尔汗、草原上飞舞的大雁——贾作光和内蒙歌舞团 3、长白山下朝鲜族舞蹈家——赵得贤 4、活跃在中国南方的梁伦和中国剧艺社 5、胡果刚、查烈和军队舞蹈 复习思考题: 世纪 40 年代中国舞坛涌现出哪些杰出的舞蹈家? 本章参考文献: 《 20 世纪中国舞蹈》

第九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舞蹈事业的开创和起步

本章要点:

中国舞蹈艺术的划时代变化。、舞蹈家的大会师和中华全国舞蹈工作者协会的建立 2、各级歌舞团队的建立——舞蹈队伍大发展 3、舞蹈艺术教育开始起步、吴晓邦《新舞蹈艺术概论》的出版 5、建国初期的舞蹈和舞剧 复习思考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舞蹈事业有哪些重大举措? 本章参考文献: 《当代中国舞蹈》 《中国舞蹈词典》

第十章

新中国舞蹈事业的初步发展

本章要点:

新中国建立后舞蹈事业取得较大进展的时期。1、北京舞蹈学校的创建、各种专业和群众业余舞蹈会演 3、中国舞蹈开始走向世界、前苏联舞蹈思想与实践对我国的影响、中国第一部大型民族舞剧《宝莲灯》的创作与演出 6、中国第一本定期的公开的舞蹈专业理论刊物(舞蹈)出版 7、北京舞蹈学校演出芭蕾舞剧《天鹅湖》全剧 复习思考题:

新中国的舞蹈事业在这个时期取得哪些成就? 本章参考文献: 《当代中国舞蹈》 《中国舞剧史纲》

第十一章

革命化、民族人、群众化的理论和实践

本章要点:

首都音乐舞蹈工作座谈及其影响。、首都音乐舞蹈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和讨论、全军第三届文艺会演和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 3、音乐舞蹈史诗《东主红》的创作和演出、大型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问世 复习思考题:

应该如何评价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的理论和实践? 本章参考文献: 《中国舞蹈词典》

第十二章

十年**,舞坛凋零,拨乱反正,再展风采

本章要点:

批判“四人帮”对舞蹈事业的破坏 1、民族民间舞蹈横遭戕害 2、芭蕾艺术畸形流变、弘扬优秀的民族舞蹈传统,为抒情舞正名 4、歌颂英雄、缅怀先烈、张扬真理、揭批丑类 5、中国舞蹈家协会恢复活动 复习思考题:

第十三章

解放思想,积极创新,欢呼新时代

本章要点:

十一届三中会以后舞蹈事业的新跃进。1、建国 30 周年献礼演出中的舞蹈作品 2、《丝路花雨》和献礼演出中的舞剧 3、一届全国舞蹈比赛人才辈出 4、全国少数民族会演千姿百态 复习思考题: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舞蹈艺术出现了哪些新作品、新人才? 本章参考文献:

年代初期的《舞蹈艺术》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

第十四章

舞蹈艺术多样化探索的新发展

本章要点:

舞蹈创作的多样化发展。、音乐舞蹈史诗、古乐舞新编和大型歌舞的创演 2、全国芭蕾比赛、“桃李杯”舞蹈邀请赛 4、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 复习思考题:

年代中期我国舞蹈创作有何发展? 本章参考文献:

有关舞蹈专业期刊

第十五章

风格各异、争奇斗妍的新舞剧

本章要点:、三种不同风格的舞剧、1988 年舞剧研讨会 3、90 年代初的舞剧观摩演出 复习思考题:

我国舞剧形成了几种不同的风格特色? 本章参考:

《中国舞剧史纲》 第十六章

多元发展,奔向新世纪

本章要点:

年代末至 90 年代初舞蹈艺术的多元发展 1、间舞蹈(歌舞)的创新和发展 2、欧美现代舞的引进和传播 3、1994 国际舞蹈会议 4、群众性舞蹈活动的蓬勃兴起 复习思考题:

年代末至 90 年代初舞蹈艺术有哪些新情况?

第十七章

新时期舞蹈事业的突出成就

本章要点:

概括阐述新时期以来舞蹈艺术事业的突出成就。、舞蹈工作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舞蹈艺术事业的天地也更加开阔。2、舞蹈、舞剧创作实现了多样化的发展 3、一大批优秀表演人才脱颖而出,各具风采、舞蹈艺术教育事业迅速发展,逐步建立起多学科、多层次、衔接互补的教育机制 5、舞蹈学研究琐果累累、舞蹈与人民大众有了更密切的联系 复习思考题:

新时期舞蹈事业有哪些突出成就? 本章参考文献:

《舞蹈艺术概论》

第五篇:中国货币史教学大纲

中国货币文化简史大纲

中国货币文化史以钱币学为基本知识,以中国钱币的产生、发展、演变及崩溃的历程为主线,分析了不同时期钱币的特点,阐述了钱、泉及钱币形制;钱文、钱文书法及文字;钱币的铸造及纪号;钱币的收藏与鉴赏等众多有关钱币方面的知识。这门课程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货币的理论知识同货币的实物讲解相结合,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钱币学及钱币收藏鉴赏的基础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收藏、鉴赏钱币的水平,弘扬我国传统的、灿烂的货币文化。

第一章 中国古代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货币的历史起源,了解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了解中国货币发展的历史进程,明确秦统一货币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秦的半两钱,秦统一货币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对秦两钱与前代钱币相比它的突出的变化的分析

教学内容:

1、中国货币的历史起源;

2、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

3、秦统一货币的形成及意义。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分配:2学时

第二章 汉唐明清钱币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自汉至清末制钱的历史演变及特点,以及封建货币制度崩溃及历史原因剖析。

教学重点:汉五铢钱的演变及历史特点,唐开元通宝产生及意义,明清制钱 教学难点:汉五铢钱的特点及意义,唐开元通宝的特点及意义,明清制钱的兴衰过程。教学内容:

1、汉五铢钱的演变及历史特点;

2、唐开元通宝产生及意义;

3、明清制钱的兴衰和崩溃。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分配:2学时

第三章 金银铸币的演变

教学目的:中国货币发展史上,金银铸币一直占重要地位,金银铸币的演变体现由称量货币向计枚货币的历史必然性。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金银铸币的演变过程及它的必然性。

教学重点:清代银元的铸造及历史作用,民国银元在货币市场的地位,清代铜元的产生的历史意义,清末铜元制度的局限性

教学难点:清末民国初期的银元制度,清末铜元的产生和崩溃

教学内容:

1、中国最早的金银货币;

2、汉唐的金银币;

3、清末民国初期的银元制度;

4、清末铜元的产生和崩溃。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分配:2学时

第四章 农民起义军货币

教学目的: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军是一起社会变革与进步的力量,铸行货币时间短,流通受到限制,起义军本身革命不彻底性、时代局限性。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农民起义军的货币.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货币及历史特色

教学难点:农民起义军铸造货币的必然性

教学内容:

1、农民起义军铸造货币的必然性;

2、秦汉至明清农民起义军货币;

3、太平天国货币及历史特色。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分配:2学时

第五章 中国古纸币的演变

教学目的:中国纸币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它的产生与货币发展规律是统一的,纸币产生便利交流,促进社会进步,纸币滥发引起通货膨胀,危害社会经济与民生。

教学重点:北宋交子,明清宝钞的发行与特点

教学难点:世界最早的纸币产生的原因和经过,明清纸币的流通与崩溃

教学内容:

1、世界最早的纸币;

2、金代交钞与通货膨胀;

3、元代纸币的发行与通货膨胀;

4、明清纸币的流通与崩溃。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分配:2学时

第六章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纸币

教学目的:民国政府货币及法币改革,并未实行货币发行权的统一,银行林立,政出多门,各种货币泛滥,造成恶性通货膨胀,使国民党货币走向崩溃,互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货币制度。

教学重点:国民党法币制度的改革

教学难点:国民党法币制度的改革

教学内容:

1、民国初期的货币;

2、国民党法币制度的改革。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分配:2学时

第七章 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

教学目的:革命根据地货币是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为发展根据地经济,支持革命斗争而发行,对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起到积作用。教学重点:抗日战争时期的根据地货币,解放战争时期的根据地货币 教学难点:对各个时期中国革命根据地的货币产生与发展过程的分析

教学内容:

1、土地革命时期的根据地货币;

2、抗日战争时期的根据地货币;

3、解放战争时期的根据地货币。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分配:2学时

第八章 人民币的发行与流通

教学目的:人民币是我国现行货币,是中国政府的统一货币,统一货币对统一时期财经制度发展经济,保障民生有积极作用。随着防伪技术水平的提高,人民币印制技术也不断提高,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教学重点:第三套人民币,第四套人民币

教学难点:各套人民币产生的原因及设计的主题思想和风格

教学内容:

1、第一套人民币;2第二套人民币;

3、第三套人民币;

4、第四套人民币.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分配:2学时

下载中国园林史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园林史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060 课程名称:中国文学批评史 《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中国文学批评史”是四年制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必修课程之一。对于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

    《中国货币史》教学大纲

    《中国货币史》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货币的发展演变,包括各个时期国家的货币种类和使用情况,有关的政策、法规,货币流通中的矛盾问题,官府和民间的金融借贷活......

    中国园林史总结材料

    第一章 绪论 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1、 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 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 2、 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园林史

    民间工艺对岭南园林建筑的影响 ————浅谈陈家祠 岭南园林主要植根于民间,没有北方皇家园林的常规祖制,也不具江南文人园林的严谨章法,园景构图根据生活内容的需要适当处置,随......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 (一) (二) (三) (四) 课程名称: 《中国工艺美术史》 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艺术类专业 课时数量:32课时 教学性质: “中国工艺美术......

    中国编辑出版史教学大纲[大全]

    《中国编辑出版史》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编辑出版史 英文名称: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分学时数:3学分,51学时(理论讲授51学时) 适用专业:编辑出版学 修(制)订人:周霞修(制)......

    中国园林史资料[5篇范文]

    题库 一、名词解释 园林——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畜,从而构成一个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

    园林史五篇

    中国园林的雏形——囿夏-春秋战国^_^.台与囿囿:最早见于文字的园林形式。诗经“囿,所以域养禽兽也”; 说文“苑有垣也”。说文“苑,所以养禽兽也,从草。”所以后有“苑囿”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