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园林史总结

时间:2019-05-11 23:52: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方园林史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方园林史总结》。

第一篇:西方园林史总结

西方园林史总结

三.中世纪西欧园林的特征 修道院(一.修道院(寺院)园林 修道院 寺院)基督教徒最初是利用罗马时代的一些公共建筑,如法院、市场、大会堂等作为活动场所;以 后效法被称为巴西利卡(Basilica)的长方形大会堂的形式来建造寺院,称为巴西利寺院。前庭(Attrium):有喷泉或水井,供人们用水净身。硬质铺装,上置盆花或瓶饰。中庭:为拱卷式,墙上有壁画,中庭由+字形路分为四块,种植草坪,点缀果树和树木。二.城堡园林 城堡园林 中世纪前期 便于防守,城堡建在山顶 带木栅栏土墙 内外干壕沟围绕 高耸、碉堡市中心建筑作为住宅 11 世纪后 诺曼人(Norsemen)征服英格兰,**减少 石造城墙 护城河 城堡中心有住宅 13 世纪之后的城堡 由于战乱逐渐平息和受东方的影响,享乐思想增强。城堡结构发生变化。变为开敞、适宜居住的宅邸结构。15 世纪后,则变为专用住宅。城堡内有宽敞的厩舍、仓库、供骑马射击的赛场、果园及装饰性花园等。四角带有塔楼建筑围合出方形或者矩形庭院。城堡外围仍有城墙与护城河,入口处架桥。庭园位于城墙之外。城堡庭园的构成 庭园布局简单,有栅栏或矮墙围护。除方形花台之外,主要为一三面开敞的龛座,上铺草皮,用作坐凳。有泉池,充满欢乐气氛。树木修建成几何形。较大庭园中,设有水池,放养鱼与天鹅。中世纪西欧园林特征 1.游乐园(Garden of Pleasure)园林:寺院园林与城堡园林都由实用→装饰性与娱乐性。2.迷园:用大理石或者草皮铺路,以修剪的绿篱围在道路两侧,形成图案复杂的通道。3.开放型结园(Open Knot Garden)与封闭型结园:用低矮绿篱组成图案的花坛,空隙不种 植物者为开放型,种植物者为封闭型。4.小型猎园:在大片的土地上围以墙垣,内种树木,放养鹿、兔以及鸟类的小型动物供狩猎 游乐。中世纪(中世纪(5-15)伊斯兰园林)波斯伊斯兰园林 公元前 6 世纪到前 4 世纪,正是《旧约》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波斯的园林,除受埃及、美 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影响外,还受《创世纪》中„伊甸园‟的影响。以公元 6 世纪就已出现的波 斯地毯上描制的庭园为例。它是后来发展的波斯伊斯兰园、印度伊斯兰园的基础。地理气候,多贫瘠高原,气候严酷,水成为庭园中重要要素,水的设施支配了庭园构成.宗教古波斯拜火教,伊斯兰教,对宗教中天国的向往.国民性,绿荫树密集高大土墙内侧,独占感,防御外地.小庭园,矩形,两条垂直相交与庭园地面园路分为 4 个部分,交叉点,设置潜水池或凉亭.小庭园高燥酷似西欧修道院的回廊式中厅.波斯伊斯兰园林的影响要素 波斯的造园是在气候、宗教、国民性这三大影响下产生的。气候:地处风多荒瘠的高原,气候严寒酷暑,因而水成了庭园中的最重要因素,蓄水池、沟 气候 渠、喷泉在园林中起支配作用。宗教:拜火教认为:天国为一巨大无比的花园,有金壁辉煌的苑路、果树及盛开的鲜花,用 宗教 钻石与珍珠造成的凉亭等。因而,庭园中栽培果树与花卉,设置凉亭。国民性:喜好绿荫树,将绿荫树密植在高大的围墙内侧,获取独占感与防御外敌。国民性 波斯园林与伊甸园传说模式有关。1.十字形水系布局。如„伊甸园‟分出的四条河。2.有规则的种树,在周围种植遮荫树林。3.栽培大量香花。4.筑高围墙,四角有了望守卫塔。5.用地毯代替花园。西班牙伊斯兰园林 阿尔罕布拉(阿尔罕布拉(Alhambra)宫苑)该宫建于公元 1238-1358 年,位于格拉那拉(Granada)城北面的高地上。此宫建筑与庭园 结合的形式是典型的西班牙伊斯兰园,它是把阿拉伯伊斯兰的“天堂”花园和希腊、罗马式中 庭(Atrium)结合在一起,创造出西班牙式的伊斯兰园,西班牙称其为„Patio‟式。1.由四个 由四个„Patio‟和一个大庭园组成。四个为:桃金娘庭园,狮子院,林达拉杰花园,柏树庭 和一个大庭园组成。由四个 和一个大庭园组成 园与帕托花园。2.桃金娘庭园(Court of the Myrtle Trees)桃金娘庭园(桃金娘庭园)皇帝朝见大使举行仪式之处。3.狮子院(Court of Lions)狮子院(狮子院)后妃的住所。4.林达拉杰花园(Limdaraja Garden)林达拉杰花园(林达拉杰花园)后宫,中心放置伊斯兰圆盘水池喷泉的„Patio‟类型。5.帕托花园(Partle Garden)帕托花园(帕托花园)不属于„Patio‟园,属于一台地园。„Patio‟园林的特征 1.建筑位于四周,围成一个方形的庭园。建筑形式多为阿拉伯式拱廊。装修装饰十分精细。2.位于中庭的中轴线上,有一方形水池或条形水渠或水池喷泉。3.在水池、水渠与周围建筑之间,种以乔木、灌木,其搭配数量各不相同。4.周围建筑多为居住之所。有些地方将几个庭园组织在一起,形成„院套院‟,这一点与苏州 园林相似。特色:树高 2.6~3.0m 树下埋入地面下 1.6~2.4m 印度伊斯兰园林 4000 年前,古印度民族的雅利安人,印度河领域 →恒河领域,古印度文化之花-古印度美 术时期-佛教美术 古印度园林的主要要素: 古印度园林的主要要素: 1.水:装饰、沐浴、灌溉 2.凉亭:装饰与实用(夏季炎热)3.绿荫浓树与荷(莲)花:遮荫需要 印度伊斯兰园林的发展历程 1.巴布尔时代的园林 2.胡马雍时代的园林 3.亚克巴时代的园林 4.查罕杰时代的园林 5.沙·贾汉时代的园林 泰姬陵简介 沙·贾汉王为爱妃穆姆塔慈·马哈尔建造的泰姬陵是印度陵墓建筑的登峰造极之作。为一座平坦的园林。其主要建筑不位于庭园中心,而是偏向一侧,即在通向巨大的圆拱形天井大门之 处,开辟了与水渠垂直相交的大庭园,迎面而立的大理石陵墓的动人的形体倒映在一池碧水 之中。1.十字型水渠四分园。2.建筑屹立在退后的高台上,重点突出。3.做工精细,整体协调。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约公元 1400-1650 年)15 世纪,以佛罗伦萨为中心.欧洲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公元 14、15 世纪是早期,16 世纪极盛,16 世纪末走向衰落。当时意大利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有商船和北非、君士坦丁堡、小亚细亚、黑海延岸进 行贸易。政权为大银行家、大商人、工场主等把持。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维护与发展其 政治、经济利益,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反对教会精神、封建文化,开始提倡古典文化,研 究古希腊、罗马的哲学、文学、艺术等等,利用其反映人肯定人生的倾向,来反对中世纪的 封建神学,发展资本主义思想意识。意大利城市一时学术繁荣,再现了古典文化,并借以发 挥,所以将此文化运动称为文艺复兴。克累森兹,阿尔伯蒂,但丁,薄咖丘.这正是资本主义文化的兴起,而不是奴隶制文化的复活。文艺复兴的这种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与以神为中心的封建思想相对立,它肯定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要求发挥 人的才智,对现实生活取积极态度。这一指导思想反映在文学、科学、音乐、艺术、建筑、园林等各个方面。碦累吉奥别墅(碦累吉奥别墅(V.Careggio))方形庭园,用直线分为几个小区,每个小区做成草坪.圆路末端,放置凉亭.绿廊 阵列树.放置陶罐,花台,花园中拼主人名字.卡法鸠罗别墅(卡法鸠罗别墅(V.Cafaggiolo))费索勒的美第奇别墅(费索勒的美第奇别墅(V.Medici at Fiesole))波吉奥·阿 卡亚诺别墅 卡亚诺别墅(波吉奥 阿·卡亚诺别墅(Poggio a Cajano))萨尔维亚提别墅(萨尔维亚提别墅(V.Salviati))初期:模仿古罗马样式带有古代特征,细部及建筑物处理上可见到中世纪别墅特征(位置选择, 场地划分,技巧保持文艺复兴时期)独到之处.特征:人们不将植物作为造园材料来使用,而是从园艺的角度来观赏植物.特征 文艺复兴初期意大利庄园(园林)文艺复兴初期意大利庄园(园林)特征 选址时注意周围环境,可以远眺前景→多建在佛罗伦萨郊外风景秀丽的丘陵坡地上。多个台层相对独立,没有贯穿各台层的中轴线。建筑风格保留一些中世纪痕迹。建筑与庭园部分都比较简朴,大方,有很好的比例和尺度。喷泉、水池作为局部中心。绿丛植坛为常见的装饰,图案花纹简单。16 世纪以罗马为中心.文艺复兴中期意大利庭园特征 16 世纪后半叶庭园多建在郊外的山坡上,构成若干台层,形成台地园。1.有中轴线贯穿全园 2.景物对称布置在中轴线两侧 3.各台层上常以多种理水形式,或理水与雕像相结合作为局部的中心。4.建筑有时作为全园主景位于最高处。5.理水技术成熟,如水景与背景在明暗与色彩的对比,光影与音响效果(水风琴,水剧场),跌水,喷水等,秘密喷泉,惊愕喷泉等 6.植物造景日趋复杂 7.迷园,花坛,水渠,喷泉等日趋复杂。文艺复兴末期(巴洛克时期)文艺复兴末期(巴洛克时期)15 世纪初,人文主义运动兴起古代复兴活动,使别墅建筑以佛罗伦萨为中心兴盛。16 世纪以来,文化中心移至罗马,意大利式别墅庭园成熟。庭园文化成熟时,建筑与雕塑向巴洛克(Baroque,奇异古怪)方向转化,半世纪后,即从 16 世纪末到 17 世纪庭园进入巴洛克时期。1.庭园洞窟 庭园洞窟 原为巴洛克式宫殿的一种壁龛形式,造成充满幻想的外观,后被引入庭园。庭园洞窟采 用天然岩石的风格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方法与英国风景园的模仿自然手法不同,前者在于标新立异,后者是真正来自 酷爱大自然的观念,是发自内心的欣赏大自然之美的产物。2.新颖别致的水景设施。新颖别致的水景设施。新颖别致的水景设施 水魔术法(Water magic): 水剧场(Water theatre):用水力造成各种戏剧效果的一种设施。水风琴(Water organ):利用水力奏出风琴之声,安装在洞窟之内。惊愕喷水(Surprise fountain):平常滴水不漏,一有人来便从各个方向喷水。秘密喷水(Secret fountain):喷水口藏而不露。3.滥用整形树木。形态愈来愈不自然。利用整形树木做成的迷园,也是当时流行的烦杂无益 滥用整形树木。滥用整形树木 的游戏之物。4.线条复杂化。花园形状从正方形变为矩形,并在四角加上了各种形式的图案。花坛、水渠、线条复杂化。线条复杂化 喷泉及细部的线条少用直线多用曲线。意大利庭园的总特征 意大利庭园为台地建筑式园林。立面特征:台地由倾斜部分与平坦部分组成。一般来说,城市近郊别墅因坡度平缓而层数少 占地面积广;乡村的别墅相反。尽可能将建筑建在高处,但有时位于中部,有时位于低处。平面特征:以建筑物的轴线作为庭园的轴线。有时庭园的轴线垂直或平行于建筑物的轴线。有时会有副轴线。庭园的细部通过轴线对称的布局。以花坛、泉池、台地为面;园路、阶梯、瀑布等为线;小 水池、园亭、雕塑等为点。都强化了对称性。色彩:以常绿树为主色调,其间点缀了白色的各种石造建筑物、构筑物及雕塑。丛林与花坛 部分采用了明暗对比的巧妙处理。意大利庭园的总特征 1.园门:宽敞,安装铁花门扇,门柱顶上有装饰。2.台地:多为斜坡上建成,有时在平地上堆成。3.阶梯:阶梯各种各样。4.栏杆:台地边使用,有时为池泉与花坛周围。5.庭园植物:以树木为主,或地栽,或盆栽。6.喷泉:意大利庭园的象征。7.壁泉:设在当土墙上的喷水。8.阶式瀑布 9.池泉:水的静态美,有时设喷泉。10.雕塑与花瓶:非常重要的庭园小景物。11.铺地:16 世纪才出现,形式多样。12.庭园剧场:以草坪为舞台,以整形树木作背景,周边用整形树木围起来。13.卡西诺(casino):修养娱乐建筑,相当于现在的小型美术馆。对法国园林的影响 1495 年,查理八世到意大利“那波里远征”,军事上失败,但带回了意大利的艺术家、造园 家,改造了城堡园,后在布卢瓦建台地式庭园,但仍围厚墙围起的城堡式。从法兰西斯一世至路易十三(约 1500-1630),法国吸取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成就发展了法国 的文艺与园林,培养了法国造园家。帕西里/塞尔/莫勒/家族 刺绣花坛:是将黄杨一类的树木成行种植成刺绣图案一般,是最美丽的一种花坛.路易 13 时期 这种花坛中常种植花卉培植草坪.法国文艺复兴运动.勒.诺特尔 设计的花坛.水剧场:是一个半环形的建筑物,大多靠着土墙,有一列很深的岩洞,洞里立雕像,水以各种方式, 从各个角度在洞里喷,淋,溅,洒.在意大利巴洛克的建筑师喜好玩弄水.罗马 3 大别墅 法尔纳斯/埃斯特/兰特别墅.对荷兰的影响 荷兰式庭园 17 世纪法国园林 勒诺特尔 维康府邸(Vaux-Le-Vicomte)使勒诺特尔一举成名。该庭园是马扎然内阁财政部长富凯(Fouquet)所造壮丽宫殿的附属庭园,它采用了一种前 所未有的新庭园形式,使勒诺特尔一举成名。要素:长轴轴线,大镜面水池.刺绣花坛.园中园,尝试.1662-1663 年路易十四让勒诺特尔规划设计凡尔赛宫,他提出要建造出世界上未曾见过的花 园,要超过西班牙的埃斯库里阿尔宫。110w m2.建筑 11wm2 园林 100w m2.轴线向后延伸,贯穿并且独占全局.该园位于巴黎西南 18km 处,共建设 20 余年,1689 年完成,1682 年路易十四把政府迁至如 此。1.大规模 2.突出纵向中轴线 3.采用超尺度的十字形大运河 4.均衡对称的布局 5.创造广场空间 6.丛林背景 7.以水贯穿全园 8.采用洞穴 9.遍布雕塑 10.建筑与花园相结合.造园特点: 1,花坛,六种花坛.刺绣/组合/英国式/分区/柑橘/水/ 2 丛林/3 树篱/4 花格墙/5 喷泉/6 水渠/7 雕塑.意大利园林与法国园林的对比 1.意大利庭园属于台地建筑式园林,而法国园林为平面图案式。2.二者全为规则式,但意大利庭园有立体的堆积感,法国园林有平面的铺展感。3.前者的选址大部分为高爽干燥的丘陵地带,后者为风景特别优美的场地,有的造在沼泽性 低湿地。4.前者须从高处俯瞰,后者利用宽阔的园路构成贯通的透视线,或设水渠,展现出意大利式 庭园中无法见到的恢宏的园景。中法园林.对立的形式体现不同的哲学 中法园林 对立的形式体现不同的哲学.对立的形式体现不同的哲学 1 一个自然,一个几何.2 建筑地位和作用不同.3 中国,抒情出世,法国,理性入世.4 维护的不同.明显特点: 明显特点 1 大 2 布局象建立在封建等级之上的君主专制政体的图解.3 主轴线大大的加强,不仅是集合对称轴,而且变成活动和艺术中心 法国和意大利的一些关系 1 高卢时期,法->罗马式,都是意大利式,多层平面布局几何构图.2 形成的特点.17 世纪下半叶.3 理论基础出源于意大利纯粹的唯心主义转化为宫廷文化的唯理主义.4 法古典主义,比意大利更几何化.前期法造园艺术: 前期法造园艺术 1 世纪到 4 世纪,罗马的高卢行者,罗马式庄园,建筑庄园.中世纪园林,修道院和王公贵族府邸,这个布局是前身 特征: 特征 1 修整过的树木流行.2 向游乐方向转化 3 机械技术使用 4 外向性园林 5 与园林森林发生关系,天然野趣.6 植物丰富,多观赏性类植物.文艺复兴对法国影响: 文艺复兴对法国影响 法国文艺复兴从意大利得到触发,巴塞罗和杰罗姆,对法国造园艺术有发展贡献.表现在: 1 花园建筑由哥特式到意大利文艺复兴式, 2 有雕塑做点缀.3 方格是绣花式植坛.成为法国园林一绝.4 岩洞,柱式,拱券,模仿山崖, 5 台地占主导.6 形成河流开阔水面.分台,无统一的轴线,没有以建筑为主的统帅格局.法国园林特点: 法国园林特点 1 没有摆脱实用的要求, 2 台地中间的观赏为主,内容为主,面积不大,种药,果园.3 江有围墙,无构图关系.4 缺少统筹作用.16 世纪中叶,花园纯粹观赏,少园林.17 世纪上半叶.古典主义的道路/<原则造园>步阿依索 著作/古典风格主义.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 1 崇高理性精神,高贵伟大,(体现君主的.)力求 2 者统一.2 以规范化的柱式为建筑设计的基础,追求形式清晰,准确.3 等级体现主次分明.4 君主伟大.勒时期和意大利时期区别 1 尺度大/2 功能上的变化/3 水的处理,法,静水.面积大,水镜,意,动水./4 地形,平缓./5 植物,深 邃./6.意.全绿做铺.以砂石为底,法,引入.但流行用鲜花为底.17 世纪法国园林 一.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 二.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的特征 三.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在欧洲的影响 一.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 ? 17 世纪后半叶左右,勒诺特尔(Le Notre Andre)的出现,标志着单纯模仿意大利造园形 式的结束。? 勒诺特尔是路易十四时期的宫廷造园家,才华横溢,后世称为„宫廷造园家之王‟。使法国 园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代了意大利园林而风靡整个欧洲。? 当时,德国发展受阻于“三十年战争(1618-1648)”,英国因清教徒厌恶华美的思想作崇,发展十分缓慢,唯有法国步入高度发展的时期。勒诺特尔 ? 1613 年 3 月 12 日生于巴黎的园林世家,祖父是宫廷造园家,父亲是宫苑管理人。? 13 岁师从宫廷画家西门?沃韦特,受益匪浅,同其他艺术巨匠接触。? 与父亲一起工作,掌握了造园与园艺的实际技术。管理西班牙茉莉与桑树的树篱。? 与富家女子结婚,有机会接触到上层社会。勒诺特尔的成名 ? 维康府邸(Vaux-Le-Vicomte)使勒诺特尔一举成名。? 该庭园是马扎然内阁财政部长富凯(Fouquet)所造壮丽宫殿的附属庭园,它采用了一种前 所未有的新庭园形式,使勒诺特尔一举成名。维康府邸(Vaux-Le-Vicomte)? 位于巴黎市郊,始建于 1656 年,南北长 1200m,东西宽 600m。创造出体现权贵将自然变 化和规则严整相结合的设计手法。这个设计思想与手法为凡尔赛宫园林的设计奠定了基础。该园主要特点: 1.大轴线简洁突出 2.保留有城堡的痕迹 3.突出有变化有层次的整体 4.满足多功能要求 5.雕塑精美 6.树林茂密 凡尔赛(凡尔赛(Versailles)宫)? 1662-1663 年路易十四让勒诺特尔规划设计凡尔赛宫,他提出要建造出世界上未曾见过的 花园,要超过西班牙的埃斯库里阿尔宫。? 该园位于巴黎西南 18km 处,共建设 20 余年,1689 年完成,1682 年路易十四把政府迁至 如此。凡尔赛(Versailles)宫 1.大规模 2.突出纵向中轴线 3.采用超尺度的十字形大运河 4.均衡对称的布局 5.创造广场空间 6.丛林背景 7.以水贯穿全园 8.采用洞穴 9.遍布雕塑 10.建筑与花园相结合 二.勒诺特尔式园林的特征 勒诺特尔式园林的特征 勒诺特尔在园林史上所起作用:勒诺特尔出现之前,意大利庭园已经渡过了它的辉煌时代,而表现出愈演愈烈的巴洛克式倾向。勒诺特尔将变化无常、装饰繁琐的巴洛克倾向一扫而空,给园林设计带来了一种优美高雅的形式。意大利园林与法国园林的对比 1.意大利庭园属于台地建筑式园林,而法国园林为平面图案式。2.二者全为规则式,但意大利庭园有立体的堆积感,法国园林有平面的铺展感。3.前者的选址大部分为高爽干燥的丘陵地带,后者为风景特别优美的场地,有的造在沼泽性 低湿地。4.前者须从高处俯瞰,后者利用宽阔的园路构成贯通的透视线,或设水渠,展现出意大利式 庭园中无法见到的恢宏的园景。勒诺特尔式法国园林的特征()勒诺特尔式法国园林的特征(1)1.花坛:(1)刺绣花坛:刺绣图案(2)组合花坛:(3)英国式花坛:一片草地或者修建成形的草地。(4)分区花坛:由对称形的造型黄杨树构成,这种花坛中丝毫不见草坪或刺绣图案的栽植。(5)柑桔花坛:花坛中种满了桔树及其它灌木。(6)水花坛:环抱在草坪、林荫树、画圃之中的泉水集中起来构成的花坛。2.丛林(bosco):一种方形的造型树木种植区。(1)滚木球戏场:树丛中央辟出一片草坪,在草坪中央设置喷泉等,这个草坪的周围只有树 木、栅栏、水盘。(2)组合丛林:设有圆形小空地。(3)星形丛林:附属在道路两侧,道路呈星形。(4)V 形丛林:在草坪上将树木按每组五棵地种植成 V 字形。勒诺特尔式法国园林的特征)勒诺特尔式法国园林的特征(3)3.树篱:花坛与丛林的分界线,厚度为 0.5-0.6 米,高而规则,且相互平行。树种有黄杨、紫杉、米心树、鹅耳枥等。4.花格墙: 5.喷泉与阶式喷泉:流水的动态实乃生机勃勃的庭园之魂。如凡尔赛宫中有:水花坛,金字 塔喷泉,拉托那喷泉,萨索利喷泉,阿波罗喷泉,尼普顿喷泉,水剧场等。勒诺特尔式法国园林的特征()勒诺特尔式法国园林的特征(4)6.水渠:维康府邸庭园中的水渠为横向的轴线;凡尔赛宫中的水渠呈十字相交。水渠使庭园 宽阔,并提供娱乐活动空间。7.雕塑:出现了不少与庭园的气氛相吻合的作品。法国园林对俄国园林的影响 彼得霍夫园(Peterhof)? 该园位于俄国圣?彼得堡市的西南郊区,建于 1715 年,是彼得大帝的夏宫,由勒?诺特尔 的弟子设计。? 宫殿建筑群位于 12m 高的台地上,沿建筑中心部位布置一条中轴线直伸向海边,建筑平台 下顺此轴线作一壮观的叠瀑。德国(海润豪森 Herrenhausen)宫苑 此宫殿建在汉诺威城近郊,其庭园部分由勒诺特尔设计,另外的法国人筑造而成。英国(圣?詹姆斯园 ST?James)查理二世很喜爱勒诺特尔式园林,曾写信给路易十四,邀请勒诺特尔来英国,1678 年勒诺 特尔访问了英国。他进行的第一个园林设计,就是改造圣?詹姆斯园。意大利(卡塞塔 Caserta 宫苑)该园建在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附近的卡塞塔小城。勒诺特尔曾访问过意大利,其影响波及 意大利的南北方,北部的园林都已荒废,唯此宫苑尚完整的保存在南方。法国园林明显特点: 规模宏大/总体布局建立在封建等级之上的君主专制整体的图解/主轴线大大加强不仅是几 何对称而且变成活动和艺术的中心.

第二篇:园林史总结

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分为:皇家私家寺观 皇家园林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行宫御苑与离宫御园的区别:前者提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后者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三大体系:欧洲体系中国体系西亚体系

世界三大模式:一中国园林为主调的自然山水式园林二欧式水景为主调的规则式园林三以英国庭院为主调的自然混合式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特点:1本与自然高与自然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有机融合 3诗情画意 4意境的含蕴

筑山:土山土石山石山袁广汉石假山梁冀土假山

三山五园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清漪园、畅春园、圆明园。: 一池三山:太液池蓬莱、方丈、瀛洲 明代一池三山:太液池万岁山园坻屏山

论述世界园林发展阶段的划分,以及每个阶段的园林特点?

(1)原始文明时期的萌芽阶段;

这个阶段的园林特点是:园林仅仅是萌芽阶段,还没有出现园林只是在房前屋后出现了“果、木、蔬、圃”的园林萌芽。

(2)农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

这个阶段的园林特点是:古典园林出现阶段,世界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造园流派,园林构成要素一致为山(自然山、人造山、冈、平地)、水(自然水、理水)、物(建筑物、植物、动物)等构成。大多为统治阶级服务。

(3)工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

这个阶段的园林特点是:园林由私人向公共转化,范围也扩大,由封闭向开放转化;由视觉效益向社会效益转化,目的是改善人居环境。

(4)现代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

这个阶段的园林特点是:园林领域大大扩展,成为生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园林学成为涉及多种学科的综合学科。

中国园林的三个源头是什么 囿的概念:奴隶主爱狩猎,殷代以后帝王为了避免破坏农田而把狩猎活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四周围墙,养禽兽专人管理,空地上种植果蔬树木开凿水池灌溉,也有一定的建筑物和构筑物,这时的囿已经初步具备了园林的功能与格局。

台的概念:台即用土堆筑的高台,用以登高观天象通神明。台是山的象征,历代帝王均筑高台以祭天,也可登高远眺,观赏风景,成为园林最早的构筑物。

囿为狩猎之用,台为通神之用,所以,狩猎和通神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具备的两个功能。园圃产生于商殷时期

园林史的定义: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 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中国四大名园:拙政园、颐和园、避暑山庄、留园

苏州四大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江南:瞻园,罔师园)东京四苑:琼林苑、金明池(含芳园)、玉津园、宜春苑 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蓬莱阁 西湖成为一座特大型的公共园林——开放性的天然山水园林 楠溪江苍坡村——唯一一处宋代农村公共园林

畅春园,避暑山庄,圆明园是清初的三座大型离宫御苑,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时期的三座著名的皇家园林

燕京八景: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金台夕照、蓟门烟树、西山晴雪、玉泉趵突、卢沟晓月、居庸叠翠

西湖十景

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雷峰夕照南屏晚钟

关中八景:华岳仙掌太白积雪曲江流饮雁塔晨钟灞柳风雪 草堂烟雾咸阳古渡骊山晚照

园林主要由建筑、山石、水体、动物、植物等五大要素组成。

建章宫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 汉三宫:未央宫、长乐宫、建章宫 唐三大内三苑:西内太极宫 东内大明宫 南内 兴庆宫(牡丹为名)

隋唐大运河:黄河 淮河 长江 钱塘江 海河五大水系 大运河分为四段南到北:江南河邗沟 通济渠 永济渠 大兴城四沟:龙首渠 永安渠 清明渠 曲江

寺观园林包括寺观内的园林、寺观的附园或独立的园林以及寺观外的园林环境

风景史方向上发展的三个意识形态 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洛阳名园记》李格非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花镜>>是中国最早刊行的一部花卉园艺学专著。李明仲的《营造法式》 喻皓《木经》 文震亨《长物志》 清朝李渔《一家言》

园林起始条件

1.多数人由飘泊不定开始过着定居生活。2.农业生产占主导地位,并开始饲养牲畜

3。生产力较为发达,有了较多的剩余劳动果实 4.有了脱离生产劳动的特殊阶层 5.有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

6.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文化艺术开始较为发达

园林性质

自然性质:无论古今中外园林都是表现美,创造美,实现美的景观艺术环境 社会性质:古典园林是皇家贵族和高级僧侣们的奢侈品是供少数富有阶级游憩,享乐的花园式和别墅庄园

上林苑的园林特点

1.上林苑是经过规划设计的大型人工组景的山水园 2.开创了园中园的手法

3.开创了一池三山人工山水艺术

4.建有一点数量的建筑,并力求人工美昱自然美统一 5.首创雕塑装饰园景的艺术

6.一个珍贵的植物园,也是饲养珍禽异兽的动物园

文人园林的兴起

唐代科举取仕,许多文人以文入官,入官后又不忘吟诗赏景。文人出身的官僚,不仅参与风景的开发、环境的绿化和美化,而且还参与营造自己的私园。凭借他们对自然风景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的高度鉴赏能力,来进行园林的经营,同时也把他们对人生的哲理体验、宦海浮沉的感怀融注于造园艺术中 文人园林乃是士流园林侧重于以赏心悦目而寄托思想、陶冶性情、表现隐逸者

隋西苑的性质

西苑——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一座皇家园林,是一座人工山水园,沿袭汉以来的“一池三山”的宫苑模式,这是从秦汉建筑宫苑转变为山水宫苑的一个转折点,开北宋山水宫苑──艮岳之先河。山上的建筑能时隐时现,反映建筑技巧的提高。在设计规划方面的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他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

明代的大内御苑

西苑(规模最大的一处)形成中、北、南三海的布局,建筑疏朗御花园(前宫后苑),建筑规整,左右对称,园路不设纵横规整的几何式,山池花木仅作为建筑的陪衬和庭院的点缀

清大内御苑

西苑(现在北海的规模一样)明确的划分了北、中、南海三个相对独立的苑林区团城、琼华岛。南坡的永安寺(一组对称均齐的山地佛寺建筑群);西坡地势陡峭,建筑依山就势;北坡叠石构成地形;东坡以植物之景为主北海东面是以水池为主体的小园林濠濮涧,主要体现山野景观 北岸新的建筑,静清斋,典型的园中之园,是以假山和水池为主的山池空间,以建筑庭院烘托山石主景区,山池景观突出,具有多层次、多空间的变化特点。

唐代别墅园

1.单独建置在离城不远,交通往返方便,而且风景比较优美的地带 长安近郊的别墅园林极多。如成都的杜甫草堂(浣花溪草堂),历经历代改建一直延续至今 2.单独建置在风景名胜区内 李泌的衡山别业白居易的庐山草堂(白居易著有《草堂记》 3.依附于庄园而建置园林 王维的辋川别业

慈宁宫花园(颇有寺庙园林的色彩)

建筑主次相辅,左右对称,园路纵横均齐的几何式,少见的规整式庭园。建福宫花园(乾隆皇太子时的住所)这座园林没有水景,是以山石取胜的旱园,建筑密度比较高,总体布局比较灵活,虽非均齐对称,但主辅分明,中轴线突出,乾隆后期造园风格的主要特点

简述隋唐时期长安城的布局特征

长安城是隋唐时期的主要都城,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全城布局严整美观,由宫城、皇城、外郭三部分组成。宫城为宫殿区,皇城为中央衙署区,外郭从东、西、南三面拱卫皇城与宫城,是百姓与官员的住宅区,也是工商业区。皇城其内左有太庙,右有太社。宫城和皇城相当于太子城,外城相当于罗城。长安城全城由11条南北大街和14条东西大街组成方格网状的道路系统将其分割而成。其内列置着108个“坊”和两个“市”。以朱雀大街为界,东归长安县管辖,西归万年县管辖。外城与皇城之间的东西走向的大街宽达441米。长安城内有四条水道,分别为引以浐水的龙首渠、引交水的永安渠、引沈水的清明渠和引黄渠的曲江。园林的时代划分:

 比较分析辽南京城、金中都、元大都都城布局特点

辽南京城:外城廓略近方形,南京城的南面是宋、辽互市的榷场,北面同过榆关路等驿道与塞外交通。城东北角有游乐场所,城西郊建有行宫。

金中都:金中都城沿袭北宋东京的三套方城之制。外城近长方形,皇城在外城中部偏西,宫城在皇城中部偏东;城内道路呈井字形分布,南北6条大道为主干,外城共62坊;金中都规划严整,左宫右苑,前朝后市。

元大都:元灭金后,以大宁宫为中心另建的都城“大都”,这就是北京城的前身。为刘秉忠规划,大都城略呈方形,城周60里,有纵横两条明显的中轴线相交于中心阁,并建有钟楼,构成全城的中心点。城为三重环套配置形制:外城、皇城、宫城。全城纵横干道各有7条,呈井字形或丁字形排列,大都外城由纵横的街道和胡同划分为50坊。城中设3个主要的市:北市、东市、西市;除3个“市”之外,还有各种专业性行业街市和集市,街的两边排列着“胡同”,居民的住宅区即沿着胡同建置。

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

1.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为数甚少,园林概念较模糊。

2.园林的总体规划尚比较粗放,谈不上设计经营。

3.多种生产基地的建置更多的展现作为经济实体“庄园”特色,审美经营尚处于低级水平,造园活动并未完全达到艺术创造的境地。

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1.皇家园林狩猎、求仙、通神功能基本消失,生产和经济运作很少存在,游赏活动作为主导功能。

2.私家园林集中反映的这个时期的造园成就,庄园、别墅得到很大发展,深刻影响私家园林特别是文人园林的创作

3.寺观园林拓展了造园活动领域,一开始便向着世俗化发展

4.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雏形的园林体系,上承秦汉,把园林发展推向转折阶段

5.中国风景式园林沿此进入隋唐全盛期。

园林全盛期——隋唐

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完全形成。

2.私家园林艺术性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及局面的细致处理。文人参与造园活动,促成了文人园林的兴起,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进一步深化,为宋代文人园林的兴盛打下基础。3.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化的结果,宗教建设与风景建设在更高层次上相结合,促成了风景名胜区普遍开发的局面,中国特有的“园林寺观获得长足发展。

4.公共园林多见于文献记载

5.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三个艺术门类相互渗透。6.隋唐园林不仅发扬秦汉的大气磅礴的风度,又在精致的艺术经营上取得辉煌成就。

园林成熟期㈠——宋代

1.皇家私家寺观三大园林典型都已完全具备中国风景式园林的重要特点,文人园林经唐代的启蒙,兴起于两宋,文人园林的兴起和极盛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2.北宋上大体仍沿袭隋唐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传统

3.皇家园林出现了接近园林的倾向

4.市民园林也随之兴起

4.寺观园林由世俗化进一步文人化,更加发挥其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对于全国范围内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积极作用。

园林成熟期㈡——元明清

1.私家园林达到艺术成就高峰,民间造园活动广泛普及,私家园林呈现百花争艳的局面。

2.江南民间造园艺术成就达到高峰境地。

3.文人画盛极一时,巩固了写意创作的主导地位,园林创作普遍重视技巧。

4.地方建筑有了较大发展。

5.皇家园林规模宏大。6.公共园林已较普遍。

园林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

1.皇家园林经大起大落波折,宫廷造园艺术相应萎缩。

2.民间私家园林形成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鼎峙的局面,同时出现各种亚风格。

4.宫廷和民间造园活动频繁,“娱于园”倾向显著。

5.公共园林有长足发展。

6造园理论停滞不前。

简述寿山艮岳的特点。

寿山艮岳是宋徽宗赵佶亲自参与设计和主持修建的,是宋代皇家园林的杰作,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占有极高的位置。寿山艮岳先筑万岁山,同时又凿池引水,建造亭台楼阁,历时六年。(1)、布局精巧 寿山艮岳完全抛弃了中轴对称,一切顺其自然而布置。东部以山取胜,西部以水见长,全园以万岁山为构图中心,南面的寿山和西面的万松岭为辅,形成主从关系。造就了以山为主,以水为辅,山水结合的园林。(2)、掇山秀美 主山万岁山,先用土堆筑成,山体轮廓仿杭州凤凰山,后又置太湖石堆叠,形成一座大型的人造山。其石料以太湖石和灵璧石为主。主宾分明。(3)、理水巧妙 艮岳的水源引自西北的景龙江,入园后流入小水池“曲江”,水流经西南的溪流白龙,流入万岁山西麓。(4)、建筑丰富 艮岳的建筑类型几乎包罗了当时的所有建筑形式,而且是随地势、因景点的需求建造。(5)、植物繁多 寿山艮岳的动植物资源也非常丰富。

简述网师园的园林布局特征和造景手法。

网师园位于苏州城南,始建于南宋,清乾隆由宋宗元重建,取“渔隐”原意,自比渔人,自号“网师”,改名“网师园”。网师园分为三部分:东部为住宅园,中部是主园,西部为内园。住宅依中轴线布置,中部以水池为中心,形成园中主要景区。网师园以布局紧凑、空间尺度处理得当取胜。园中建筑造型精巧秀丽。总体以水为主题,运用了对景的手法,比例尺寸宜人。全园可细分为住宅区、宴乐区、环池区、内园、书房区。

圆明园三园

包括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都是水景园,园林造景大部分是以水面为主题,因水成趣。圆明三园是集中中国古典园林平地造园的筑山理水手法之大成。建筑的群体组合极尽变化之能事,120多组建筑无一雷同,把建筑院落布局的多变性发挥到了极致。长春园内欧式宫苑,西洋楼,植物配置采用欧洲规整式园林的传统手法,规划轴线控制、均齐对称。

圆明三园是“园中有园”的集锦式规划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包含百余座小园林均各有主题,性格鲜明,堪称典型的“标题园”简述圆明园的造园特点

圆明园全部由人工平地起造 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创造出一个完整的山水地貌骨架。园中经管多以水为主题,水体占全园面积的一半。水面有宽有窄。筑山以及叠石景观与水体构成了山重水复、层次多边的园林空间。圆明园内人工创造的山水景观,即是天然景观的缩影又是江南风光的再现,建筑都呈院落的格局

避暑山庄(天然山水园)

山庄总体布局,前宫后苑

苑林区包括三大景区:

湖泊景区,人工开凿的湖泊及其岛堤和沿岸地带,引用的活水,面积不到全园的六分之一,集中了全园一半以上的建筑,整个山庄的精华所在,景区有三条游览线

平原景区,建筑物很少,显示平原之开旷,与湖泊景区在一园之内,特殊的景观设计有着“移天缩地在君怀”的明显政治意图,在皇家园林中罕见的例子。

山岳景区,山地小园林,依山就势,巧于因借的设计,碧静堂、秀起堂

三大景区,湖泊景区具有浓郁的江南情调,平原景区宛若塞外景观,山岳景区象征北方的名山,乃是移山缩地、融冶荟萃南北风景于一园。

清漪园(颐和园)

总体规划以杭州的西湖为蓝本,宫廷区建置在园的东北端,主要建筑勤政殿,勤政殿以西就是苑林区,分为前山前湖景区和后山后湖景区。前山前湖景区,中央建筑群的中轴线十分突出明显,建筑的立面也是几何对位关系的经营,主体为佛香阁。

两千多年前西汉的建章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具备一池三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颐和园是最后一座,也是硕果仅存的一座。

园林的借景手法出色,是清代皇家诸园中乃是名景模拟的最成功的一例。后山后湖景区,最著名的园中之园——惠山园(谐趣园),模仿扬州名园寄畅园

考虑到“三山五园”的大环境整体,清漪园建成、昆明湖开拓之后,构成 万寿山和里湖的南北中轴线,静宜园的宫廷区、玉泉山主峰、清漪园的宫廷区此三者,又构成了一条东西向的中轴线。有一园建成,全局皆活之说

简述夏商周时期园林发展与创新

夏商周时期的宫室已具有宫阙、都城和离宫别馆; 园林创新:(1)、精心设计;(2)、开凿天池;(3)、龙舟水戏;(4)、海灵馆;(5)、水池环抱。

秦汉时期我国园林出现哪些创新

(1)、秦代开创了路(驰道)和行道树;

(2)、上林苑将囿发展为苑,还开创了“园中园”造园手法;(3)、汉代开我国造园“一池三山”先河;(4)、汉代叠山的技术和材料上也有一定的创新;(5)、开创了水戏、温室、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山水苑、斗鸡之先例;(6)、汉代私家园林出现,寺庙园林崭露头角。

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造园特点

(1)、逐渐由秦汉时期的宫苑为主型向自然山水园林为主型转变(2)、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上消失或者仅保留其象征性的意义

(3)、造园开始在“穷极技巧”上下功夫,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4)、中国古典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表现自然,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其他的自然诸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协调、融糅的关系

(5)、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庄园、别墅随着庄园经济的成熟得到很大的发展

(6)、佛寺园林的出现和发展(7)、江南园林自成体系,风格独特,追求雅兴(8)、“园林”一词开始出现(9)、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这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雏形的园林体系

简述隋唐时期园林有何发展和创新? 发展:(1)、皇家园林的发展:不仅表现为园林规模宏大,还反映在园林总体布置和局部的设计处理上。

1、山水林泉的内容增加;

2、苑园、离宫别馆的数量增加;

3、园林文韵提高。(精神享受型)

(2)、私家园林的发展;私家园林得到升华,园林的销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入世者的避世希望,在“显达”和“穷通”之间起到了缓冲作用。将儒、道、释的哲理融汇于他们的造园思想中,从而形成文人园林景观。

(3)、寺观园林的发展:寺观园林相应的发挥了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促进了原始型旅游的发展。

(4)、公共园林已经更多的见于文献记载;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两京更注重于城市的绿化建设。

(5)、园林造景要素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创新:(1)、中国园林诗画情趣开始形成;

(2)、文人园林开始兴起,文人参与造园,意味着文人的造园思想—“道”与工匠的造园技艺—“器”开始有了初步的结合。

(3)、园林总体规划设计有所创新:隋朝西苑的水景创造、水上浏览路线的安排及苑内设置的附带小园林这种园林形式是前所未见的;华清宫是历史上最早的一座“宫”、“苑”分置的,兼作政治活动中心的行宫御苑;曲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公共浏览性质的大型园林。

(4)、国都长安、洛阳的规划有较大的突破(5)、技巧有所增添

宋代园林较以前园林有何发展、创新和成就?

发展:(1)、两宋的园林受当时诗画的影响较大,出现了诗词创作的高潮。同时出现了许多以自然山水为蓝本的写意山水园。园林趋于小型化、多样化、趣味化。

(2)、宋代兴建园林多造假山,尤以江南一带为盛,出现了专门从事叠山的工匠—“山匠”。

(3)、宋代以树木造园更引起重视,有专类园、树木园和花木分类园。在园林运用中的品种和数量都比唐代增加。且植物配置手法多样,有丛植、孤植、片植及成林式种植等。

(4)、园林建筑多因景而设,更注重与环境之间的融合。(5)、景题广泛运用 给园林带来深厚的内涵。(6)、开发利用自然风景区,如西湖。

创新:(1)、宋代造园技巧高明,出现了许多新内容。如山水殿、对殿桥亭等。(2)、宋代在造园景观方面,注重“对景、背景、借景”的运用。成就:(1)、文人园林大为兴盛;(2)、皇家园林较多收到文人园林的影响;(3)、叠山、置石以及植物造景打到高超技艺。

第三篇:园林史知识点总结

1构成园林的四个基本要素:山、水、植物、建筑 造园主要手段: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

2、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1、囿:王室专门圈养禽兽的场所

2、台: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3、园:种植树木的场地

以上为三个源头,视为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型

3、中国园林分类:

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 •人工山水园 •天然山水园

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

•皇家园林 大内御苑、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 •私家园林 宅园、游憩园、别墅园

•寺观园林 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外的园林化环境

•公共园林 衙署园林、会馆园林、书院园林、祠堂园林以及茶楼酒肆的附属园林

3、按照布置形式 •自然式 •规则式

4、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三个意识形态因素 “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5、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体系与世界上其它园林体系(西方、伊斯兰)相比较,它具有许多不同的 个性,而它的各个类型之间,又有着许多相同的共性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诗画的情趣 •意境的涵蕴

6、艮岳的造园艺术成就有哪些?(从筑山、理水、建筑形式等方面进行论述)筑山:摹拟凤凰山(象征性做法),更重要的在于其独特构思和精心经营; 置石: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尤其是太湖石的特置手法;

理水:形成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体的全部形态,水系与山系配合形成山嵌水 抱姿态;

植物配置:方式有孤植、丛植、混交,大量的则是成片栽培;园内按景分 区,许多景区、景点都是以植物之景为主题;

建筑:包罗了当时全部建筑形式,布局绝大部分均从造景的需要出发,充分 发挥其“点景”和“观景”的作用。

7、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及特点(重点)

中国古典园林体系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封闭性、拒异性和同化性的特点。中国古典园林的持续演进是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生成期——秦汉

•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全盛期——唐宋

•成熟期——宋代、元明清 •成熟后期——

 生成期——秦汉时期

1、不具备古典园林全部类型,皇家园林气势恢宏。园林的内容驳杂,园林的概念也比较模糊。

2、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

3、园林中所进行的审美的经营尚处于低级的水平上,造园活动并未完全达到艺术创作的境地。

 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与生成期相比较,这时期的园林的规模由大入小,园林造景由过多神异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创作方法由写实趋向于写实与写意相结合,造园活动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

1、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已基本消失或者仅保留其象征的意义,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唯一的功能。

2、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集中反映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

3、寺观园林拓展了造园活动的领域,一开始便向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

“园林”一词出现于当时的诗文中。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这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有雏形的园林体系,它上承秦汉余绪,把园林发展推向转折的阶段,导入升华的境界,成为此后全面兴盛的伏脉。中国的风景式园林,正是沿着这个脉络进入隋唐的全盛期。

 全盛期园林——隋唐

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其不仅表现在园林规模的宏大,而且反映在园林总体布置和局部的设计处理上。皇家气派是皇家园林的内容、功能和艺术形象的综合而予人一种整体的审美感受。

2、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又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的细致处理。

3、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化的结果,同时也反过来促进了宗教和宗教建筑的进一步世俗化。城市寺观具有城市公共交往中心的作用,寺观园林亦发挥了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

4、公共园林已更多见于文献记载。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两京,尤其重视城市的绿化建设。且衙署园林在唐代已成为普遍。

5、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较之上代又有所提高而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园林建筑从极其华丽的殿堂楼阁到极其朴素的茅舍草堂,它们个体形象和群体布局均丰富多样而不拘一格。

6、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相互渗透的迹象。隋唐园林作为一个完整的园林体系已经成型,并且在世界上崭露头角,影响及于亚洲汉文化圈内的广大地域。当时的朝鲜、日本全面吸收盛唐文化,其中也包括园林在内。

隋唐园林不仅发扬了秦汉的大气磅礴的闳放风度,又在精致的艺术经营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个全盛局面继续发展到宋代,在两宋的特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终于瓜熟蒂落,开始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时期。

 成熟期

(一)——宋代(公元960~1271年)

1、在三大园林中,私园的造园活动最为突出,士流园林全面“文人化”,文人园林大为兴盛;

2、皇家园林失去了皇家气派,较多受到文人园林的影响;

3、园林四个要素的技艺达到成熟,叠山,置石显示其高超技艺,尤其是建筑小品、建筑细部、室内家具陈设之精美、比之唐代又更胜一筹;

4、寺观园林由世俗化更进一步文人化;

5、唐代园林创作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传统,到南宋大体上已完成其向写意的转化;

6、三大主流园林其所显示的蓬勃进取的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达到中国造园史上登峰造极的境地。元、明和清初虽然尚能秉承其余绪,但在发展的道路上就再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势头了。

 成熟期

(二)——(元、明、清初)

1、士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化”,文人园林涵盖了民间的造园活动,导致私家园林达到了艺术成就的高峰;

2、明末清初,在经济发达地区,民间造园活动频繁的江南地区,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造园家,有的出身于文人阶层,有的出身于叠山工匠:

3、元、文人画极盛一时,影响及于园林,而相应地巩固了写意创作的主导地位;

4、皇家园林的规模趋于宏大,皇家气派又见浓郁;

5、在某些发达地区,城市、农村聚落的公共园林已经比较普遍。 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

从乾隆到清末,是中国历史由古代转入近、现代的一个急剧变化的时期,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全部发展历史的一个终结时期。

1、这个时期的园林继承了上代的传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暴露出封建文化“烂熟”的情况,也反映了末世的衰颓迹象。

2、园林实物大量地完整保留下来,大多数都经过修整开放作为群众游览的场所。因此一般人所了解的“中国古典园林”,其实就是成熟后期的中国园林。皇家园林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波折。

3、民间的私家园林一直沿袭上代的高峰水平,形成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鼎峙的局面。

4、园林已由赏心悦目、陶冶性情为主的游憩场所转化为多功能的活动中心。同时又受到封建末世的过分追求形式和技巧的艺术思潮的影响,园林里面的建筑密度较大,山石用量较多,大量运用建筑来围合、分隔园林空间或者在建筑围合的空间内经营山池花木。

5、造园的理论探索停滞不前,中、西园林文化开始有所交流。

8、中国的四大名园(名称、平面、设计特点)私家园林代表:拙政园、留园 皇家园林代表:颐和园、避暑山庄  拙政园

设计特点:当年的拙政园是以植物之景为主,以水石之景取胜,充满了浓郁的天然野趣。建筑极其稀疏,简远、疏朗、雅致、天然。(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4)园林景观,花木为胜。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位置:苏州娄门内之东北街。

面积:4.1公顷,是一座大型宅院。

布局:分三部分:西部补园、中部拙政园、东园,其中以中园为主。

布局特点:东疏西密,绿水环绕,水面面积约占全园面积1/3,水是全园的纽带和灵魂。中部景观:是典型的多景区、多空间复合的大型宅院,有山水为主的开场空间、有山水与建筑相间的半开场空间,也有建筑围合的封闭空间。中部主要景观:

①远香堂:明代结构的四面厅,每面装置玻璃长窗,坐在厅内可四面赏景。②小飞虹:木质结构廊桥。

③香洲:临水而建的仿舟船形象的舫厅(旱船)是拙政园中部著名的船景。④荷风四面亭:坐落在池中西岛西南方的六角小亭。

西部景观:以水池为中心,水面呈曲尺形,以散为主、聚为辅,理水的处理与中部不同。主要景观:与谁同坐轩  留园

留园三绝:冠云峰、楠木殿、鱼化石 面积:约2公顷

景观布局:园林紧邻于邸宅之后,分为西、中、东三区。其间由曲桥相连。三区各有特色: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以山水兼长,东区以建筑取胜,东区和中区是全园的精华。

中部景观:东南大部分开凿水池,西北堆筑假山,形成以水池为中心,西北两面为山体,东南两面为建筑的布局,临池假山用太湖石兼以黄石堆筑为土石山。

东部景观:以建筑为主。东部又可分为西区和东区。西区紧邻中部景观,主要建筑物是 五峰仙馆;东区建筑密度较高,其规划设计利用灵活多变的一系列院落空间创造出一个安静恬适,仿佛深邃无穷的园林建筑环境,满足了园主人以文会友和多样性园居生活的功能要求。该区主要景点:冠云峰

设计特点: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

① 园内亭馆楼榭高低参差,曲廊蜿蜒相续有七百米之多,颇有步移景换之妙。

② 建筑结构式样代表清代风格,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众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处处 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③ 全园曲廊贯穿,依势曲折,通幽渡壑。

④ 内外空间关系格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⑤ 千姿百态、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呈现出诗情画意的无穷境界。

避暑山庄——规模更大的第二座离宫御苑(汤山行宫、怀柔行宫、刘家营行宫)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山区占了整个园林面积的4/5。从西北部高峰到东南部湖沼、平原地带,相对等差180米,形成了群峰环绕、色壑纵横的景,山谷中清泉涌流,密林幽深。当年利用山峰、山崖、山麓、山涧等地形,修建了多处园林、寺庙。避暑山庄的设计特点:

建筑和景点大部分集中在湖区及其附近,2/3是建筑与局部自然环境结合的,1/3是纯自然景观。建筑布局疏朗,体量较小,外观朴素淡雅。避暑山庄则从造址到规划、施工,始终贯穿着力求保持大自然的原始、粗犷的原则,建筑少而疏朗,着重大片绿化和植物配置成景,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起来,以自然融汇于园林,开创了一种特殊的园林规划——园林化的风景名胜区。 颐和园:(清漪园)

性质:是一座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的大型天然山水园。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清代唯一一座整体规划并一次性连续施工建成的大型皇家园林 景观布局:

总体规划: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昆明湖的水域划分、万寿山与昆明湖的位置关系、西堤在湖中的走向及周围的环境都很像杭州西湖; b.园林布局特点:以水取胜,宽广的昆明湖是布置景物的最好基础。全园面积四千三百多亩,其中陆地面积仅有四分之一,水面积之大在北京诸园中是仅有的;在世界古典园林中享有盛誉的颐和园,布局和谐,浑然一体。云门、排云股、德辉殿、佛香阁、智慧海等一组建筑,依山而立,步步高升,气派宏伟。以高大的佛香阁为主体,形成了全园的中心线。沿昆明湖北岸横向而建的长廊像一条彩带横跨于万寿山前,连结着东面前山建筑群。位于颐和园东北角,万寿山东麓的谐趣园,具有浓重的江南园林特色,被誉为 “园中之园”。c.总体分:宫廷区、万寿山和昆明湖。

d.景点分布:以万寿山脊为界分南北两个景区:前山前湖景区、后山后湖景区。

9、文人园林的风格特征 简远——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 弦外之音 像外之音 疏朗——建筑布局疏 园林景观朗 虚实相生 筑山(主山连绵客山拱伏)理水(大面积)

植物配置(丛植群植成林)建筑(密度低数量少)雅致——脱俗和孤芳自赏的情趣 植物(竹、梅)奇石 建筑 竹石小景,太湖石

天然——与环境融合并以植物成景 园林选址、借景

10成熟后期私家园林(江南、岭南、北方)的特征 ① 江南园林:

堆山:以太湖石和黄石为主,石用量很大,大型假山石多于土,小型假山几乎全是叠石 而成;

植物:以落叶树为主,配合若干常绿树,再辅以藤萝、竹、芭蕉、草花等,利用植物四 季的变化,形成四季不同的景色。注重植物的象征意义。

建筑:以江南民间乡土建筑为创作源泉。建筑形式多样,个体形象玲珑轻盈,粉墙黛瓦 具有水墨画格调。

理水:水面形式多样而又富于变化,充分利用江南水系。② 北方园林:

堆山:一=以北太湖石和青石为主,形象均偏于浑厚凝重,与北方建筑风格吻合。

植物:观赏树种较南方少,多以松、柏、杨、柳、榆、槐和春夏秋三季更迭不断的花灌 木,如丁香、海棠、牡丹、芍药等为主。

建筑:形象稳重、敦实,为避冬雪风沙,有一种有别于江南的刚健之美。园林布局相对 规则,中轴线运用较多,更显凝重、严谨格调。

理水;除北京西郊外其它地方水资源匮乏,常采用“旱园”的做法。③ 岭南园林:

堆山:常用姿态嶙峋的石英包裹,所谓“塑石”。也有用石蛋、珊瑚礁石叠石的,极具 特色。

植物:地处亚热带,观赏植物品种繁多,园内四季都是花团锦簇、绿茵葱翠,除亚热带 花木外,还有大量外来品种。

建筑:在庭院中比重较大,形式多样,更密集、紧凑,连宇成片。建筑通透性更强,利 于通风。建筑细部,细致且中西结合。

理水:手法多样丰富,不拘一格。受西方影响,少数水池为方整几何形式。11明清时期论述园林的三个著作 《园冶》(明代计成著、在日本被称为“夺天工”、“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景到随 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一家言》(出自李渔,有“主人雅而取工,则工且雅者至矣;主人俗而容拙,则 拙而俗者来矣”); 《长物志》(出自文震亨,提出“居山水间者为上,村居次之,郊居又次之”,“雅”、“古” 是建筑设计及评价标准。拓展1~14 1清漪园模拟杭州西湖的异同

同:A清漪园的总体规划以西湖为蓝本,昆明湖的水域划分,万寿山与昆明湖的位置关系,西堤在

湖中的走向一级周围环境都很像西湖

B清漪园之模拟西湖还表现在前山前湖景区的景色建筑之总体布局乃至局部设计中

异:A杭州西湖的景色建筑自由随意的半藏半露于疏柳淡烟中,显示人工意匠与天成自然之浑

为一体,清漪园的景点建筑则以其乙烯利的显露形象和格律秩序,于天成的自然中更突出

人工的意匠经营.B:杭州西湖湖面辽阔,但三面近山环抱,一面是城市屏障,因而总的地貌景观便呈现为以湖面为中心的一定程度的内聚性和较强封闭度,较少园外借景可能,清漪园景观开阔度很大,外向性

亦很强,为园外借景创造了优越条件.2畅春园是人工山水园

畅春园,避暑山庄,圆明园是清初的三座大型离宫御苑,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时期的三座著名的皇家园林

3寄畅园是一座以山为重点,水为中心,山水林木为主的人工山水园。远借惠山优美山形,锡山龙光塔。

水体划分:①水池南北长而东西窄,于东北角上的出水尾,以显示水体有源有流②中部西岸的鹤步滩与东岸的知鱼(木监)对峙收束,把水池划分为似隔又合的南北二水域,适当地减弱水池形状过分狭长的感觉③北水域的北段又利用平桥“七星桥”及其后廊桥,再划分为两个层次,南端作成小水湾架石板小平桥,自成一小巧水局,于是北水域又呈现为四个层次,从而加大景深

5乾隆时北京西北邻主要分布: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圆明园,长春园,漪春园,畅春园

6琼华岛的建置:东坡,北坡,西坡,南坡

南破永安寺,是一组堆成均齐的山地佛寺建筑群,从山门到白塔,构成南破明显的中轴线西坡地势陡峭,建筑布置依山优势配以局部的叠石而显示其高下错落的变化趣味。主要的一组建筑群居中,后殿甘露殿,前殿琳光殿与临水码头三者构成中轴线。着重创造山地园林的气氛。

北坡是一处既幽邃又开朗的山地小园林,小水系有溪,有涧,有潭,有瀑,有潺潺水音,伏流暗脉,构成北坡一处精巧的山间水景。东坡植物为主,建筑比重小 6濠濮间——画舫斋

水系南端的另一部分筑土为山,北面第二部分为以水池为主体的小园林濠濮间。石坊以北为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即画舫斋。自南而北依次构成山水丘陵建筑的序列,把自然界山水风景的典型缩移与人工建置交替展现在300m的地带上。7静心斋山水层次划分

山池空间是园林的主景区,景区地段进深过浅,因地制宜运用增加层次的方法来弥补地段缺陷①跨水建水榭‘沁泉廊’将水池分为两层次,与正厅,园门构成一条南北中轴线②池北假山也分南北并列的北高南低的两重,与水池环抱嵌台,形成了水池的两个层次以外的山脉的两个层次3通过这种多层次既隔又透的处理,景区的南北进深看起来就仿佛比实际深远得多。

9静宜园全园分为内垣、外垣、别垣三部分

10有园中园:静宜园、清漪园、静明园、圆明园。

11圆明园、避暑山庄、清漪园(颐和园)前者为人工山水园,后两者为天然山水园。

12圆明三园都是水景园,三园都是人工创设的山水地貌作为园林骨架。长春园、绮春园、圆明园集锦式。圆明园水面大中小相结合;长春园以一大水面为主体,周围岗阜回环;绮春园则全部为小型水面结合岗阜穿插的集锦。

13长春园北景区即西洋楼包括六幢西洋建筑:谐奇趣、蓄水楼、养雀笼、兮外观、海晏堂、远瀛观。三组大型喷泉:谐奇趣南面的弧形石阶前和北面的双跑石阶前;海晏堂的西面大门前;远瀛观南面大水法。若干庭院和点景小品:万花阵、线法山、线法墙。

14圆明园的象征意义:运用象征和寓意的方式来抑扬有利于帝王封建统治的意识形态,宣扬儒家的哲言、伦理和道德观念。九州清晏寓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鸿慈永祜标榜孝行,涵虚朗鉴标榜豁达品德,澹泊宁静标榜清心寡欲,濂溪乐处象征对哲人君子之仰慕,多稼如云象征帝王之重农桑。

第四篇:中国园林史总结材料

第一章 绪论

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

原始文明阶段 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

2、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

3、工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的起源

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代表作: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4、信息文明阶段

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

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1)皇家园林

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2)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3)寺观园林

各种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另外还有:

陵寝园林

是为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凶就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

3、造园四要素:山、水、植物、建筑

4、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发展的第二阶段

中国古典园林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到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1、生成期

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

2、转折期

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3、全盛期

相当于隋、唐。

4、成熟时期

相当于两宋、清初。

5、成熟后期

清中叶到清末。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 英国园林(理性的、客观的写实)、中国园林(感性的、主观的写意)同为风景式园林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尤其是人工造园,它是判断园林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天人合一

3、诗画的情趣

4、意境的含蕴

第二章 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1、囿:王室专门圈养禽兽的场所

2、台: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3、园:种植树木的场地

以上为三个源头,视为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型

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上发展的社会因素——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

意识形态因素——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

二、殷、周(最大的奴隶制国家)“贵族园林”

周分为西周和东周(前半段为春秋、后为战国)这时候的宫苑游观已经上升到主要地位,植物成为造园要素,建筑结合天然山水地貌而发挥其观赏作用,开始有了游赏为目的的水体。

楚国的章华台——“高台榭”的典型 吴国的姑苏台——山地园林

两个都是利用大自然山水环境的优势

三、秦

皇家园林的起源

园林的发展与新兴皇帝独裁政体的政治体制相适应,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

上林苑——当时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是一个大型的宫殿建筑群,最主要的阿房宫,其中的兰池宫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占着重要的位置: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堆筑岛山,求仙的功能

四、西汉的皇家园林

1、上林苑——山水;植物、动物;苑(园林);宫(宫殿建筑群);台(地势较高的建筑物);观;生产基地

综上所述:①上林苑是一个范围极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②上林苑内的建筑密度较稀疏;③上林苑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

2、甘泉宫——类似后世的离宫御苑

3、未央宫——相当于后来的宫城

4、建章宫——类似于后世的大内御苑

他的园林一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备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从此“一池三山”成为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

5、兰池宫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占重要地位 引渭水为池,池中堆筑岛山,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 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模拟神仙境界,从此,皇家园林又多了一求仙功能。

6、兔园

宫苑是当时皇家园林的普遍称谓,宫:以宫殿建筑群为主体,山池花木穿插其间;苑:建置在郊野山林地带的离宫别苑,占地广,规模大。

五、东汉的皇家园林——称之为“宫苑”

游赏功能上升到主要地位,比较注意造景的效果。

六、汉代的私家园林

1、王侯官僚的园林

以西汉梁孝王刘武的兔园和东汉梁冀的苑囿为代表。(1)梁孝王兔园

兔园后称梁园,也称梁苑。位置:西京长安,另说在淮阳城东。据历史记载,兔园以建筑为主,但山水、动植物已占很大比重。园中以土为山,以石叠岩,这种土石结合的假山在中国园林史上为首创。

由于受文士影响,园中布景、题名已开始出现诗画意境。这是我国古代园林中值得关注的发展倾向,文化因素对苑囿的影响由来已久。(2)梁冀苑囿 特点

A:宅园中堆置了形似二崤绵延起伏的山丘,山上有大片树林,山下有深陡的溪涧,山林间放养奇禽驯兽。

B:范围大,似现今的大型自然公园。

梁冀苑囿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豪华的私家园林。

2、富豪巨贾苑囿

以西汉时茂陵袁广汉为代表。

3、文人宅园

隐士庄园主多半为文人出身。如西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就是当时一位著名的致仕归田隐士

东汉梁翼园林假山的这种构筑方式,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见于文献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一、以自然为主的园林手法产生,自然山水园的由来;木结构建筑完全代替了汉代的夯土台榭建筑

二、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

魏晋六朝长期处于**年代,而思想、文化艺术十分活跃,对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的直接影响下,中国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

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上消失或仅保留其象征意义,生产和经济运作则已很少存在,游赏活动成为主导功能;

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出现,集中反映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 寺观园林的出现开拓了造园活动的新领域,对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着主导作用;

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山水地形、花木鸟兽等自然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协调关系。

三、皇家园林

此时期的典型代表皇家园林:北方的邺城、洛阳,南方的建康。

1、邺城

御苑——华林园

经度、纬度的出现,后世一直沿用;把重要的建筑放在中轴线上

2、洛阳

大内御苑——华林园(芳林苑),其造园艺术成就占一定位置 确立城市中轴线规划体制

3、建康(南方)

大内御苑——华林园、乐游苑 芳林苑(桃花园)、上林苑(皇家狩猎场)

规模较小,规划设计精密细致了;造园四要素的综合而成的景观,有神仙虚拟转为世俗;开始受到私家园林的影响,文人参与园林开始;开始筑山、理水的人工园林造景多了,写意加写实的创作方法

三、私家园林

此时期的私家园林见于文献记载的已经很多。从地理位置上私家园林有两种:建在城市里或城近郊的城市型私园——宅院、游憩园;建在郊外的庄园、别墅。同时也有南方与北方私家园林的差别。

1、北方的私家园林(以洛阳地区最为繁华)(1)城廓宅园

洛阳城东的“寿丘里”位于退酤以西,张方沟以东,南临洛水,北达邙山,是王公贵戚邸宅和园林集中的地方,民间称之为“王子坊”。园、宅极华丽、考究。

在《洛阳伽蓝记》中有对洛阳私家园林的细致描述,同时私家造园活动不仅体现了园林的游赏场所,也是人们斗富的一种手段。(2)郊野庄园别墅

当时北方著名的庄园别墅以西晋石崇的金谷园为代表。

石崇,晋武帝时为荆州刺史。晚年辞官后,卜居洛阳城西北郊金谷涧畔之河阳别墅,即金谷园。

石崇经营金谷园的目的,是为了下野之后安享山林之乐趣,兼作服食吟咏的场所。

2、南方的私家园林

与北方一样,为贵戚、官僚所经营。为满足奢侈糜烂的生活享受,同时也为了争奇斗富,也很讲究山池楼阁的华丽格调,刻意追求一种近乎糜烂的园林景观。⑴城廓宅院

茹园,吴兴武康任茹法亮的居所。书中记载,“宅后为鱼池、钓台、土山,楼馆长廊达一里。竹林花药之美,皇家苑囿所不能及。”茹园既有辉煌殿阁的富贵气,也有山池花药的休闲之情。

南齐的文惠太子于建康开拓私园“玄圃”,园址地势较高。其中起土山、池、阁、楼、观、塔宇,多聚异石,妙极山水。园林中掇山理水造诣高超,显示出较高的技术水平。⑵郊野的庄园别墅

会稽谢家庄园是这一时期南方私家庄园别墅的杰出代表。城市私家园林的特点:①设计精致化;②规模小型化。

四、寺观园林

1、毗邻于寺观而单独建置的园林,宅园

2、寺、观内部各殿堂庭院的绿化和园林化

3、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化环境

五、其他园林

非主流园林类型——文人名流经常聚会的新亭、兰亭这样的一些近郊的风景游览地,公共园林,曲水流觞

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雏形的园林体系。

第四章 园林的全盛期——隋、唐

一、长安、洛阳

沿用了秦代开始的九经九纬规划格局,前宫后院的布局手法 隋的大兴宫,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水系 唐代正式建立“两京制”——长安、洛阳

二、皇家园林

1、大内御苑

唐长安城中有三大宫殿区,史称“三大内”,即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长安大内三苑:西内苑、东内苑和禁苑

陶光园为洛阳宫(隋名紫微城)的大内御苑

2、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西苑——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一座皇家园林,是一座人工山水园,沿袭汉以来的“一池三山”的宫苑模式,这是从秦汉建筑宫苑转变为山水宫苑的一个转折点,开北宋山水宫苑──艮岳之先河。山上的建筑能时隐时现,反映建筑技巧的提高。在设计规划方面的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他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

上阳宫——建筑密度较大,殿宇为主,园林为辅 玉华宫(玄奘)、仙游宫(舍利塔、白居易《长恨歌》)——依山而建的行宫御苑,翠微宫:太宗去世

华清宫——仿长安规划布局,最重要的离宫御苑,苑林区在天然植被的基础上,还进行了大量的人工绿化种植

九成宫——与华清宫齐名的离宫御苑,皇帝避暑的离宫御苑 皇家园林大体上形成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的类别

三、私家园林

唐代的私家园林更为兴盛,催生出一种特殊的风格——士流园林,白居易的庐山草堂便是著名一例

1、城市私园

洛阳城内的私园多以水景取胜,长安大部分为宅园或游憩园 履道坊宅园——前宅后园的布局,白居易

2、别墅园即建在郊野地带的私家园林,(1)单独建置在离城不远,交通往返方便,风景比较优美的地带 洛阳的平泉园、杜甫的浣花溪草堂(2)单独建置在风景名胜区内

白居易的庐山草堂、李泌的衡山别业(3)依附于庄园而建置

王维的辋川别业(借景于自然山水)、卢鸿一的嵩山别业

四、文人园林的兴起

唐代科举取仕,许多文人以文入官,入官后又不忘吟诗赏景。

文人出身的官僚,不仅参与风景的开发、环境的绿化和美化,而且还参与营造自己的私园。凭借他们对自然风景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的高度鉴赏能力,来进行园林的经营,同时也 5 把他们对人生的哲理体验、宦海浮沉的感怀融注于造园艺术中。

文人园林乃是士流园林侧重于以赏心悦目而寄托思想、陶冶性情、表现隐逸者,白居易为代表性人物,其是一位造诣颇深的园林理论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位文人造园家

五、寺观园林

长安城的佛寺,多数都有园林或者庭院园林化的建置 唐代寺观园林出现一个新的表现形式——水庭

五、其他园林

衙署园林——建筑物体量小,以山池花木成景 公共园林——

二、其他园林

1、中央政府的衙署园林

多有山池花木点缀,个别还建置独立的小园林。

2、公共园林

多以亭为中心、因亭而成景的邑郊公共园林。长安城内开辟的公共园林有三种情况: ①利用城南一些坊里内的岗阜——“原”;

②利用水渠转折部位的两岸而创为以水景为主的游览地 ③街道的绿化

这个时期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互相渗透的迹象。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

(一)——宋代

北宋的东京城、南宋的临安城

一、皇家园林

宋代皇家园林规模较小,接近私家园林

1、东京——只有大内御苑、行宫御苑 后苑——后周的旧苑

延福宫——植物造景比重大

艮岳——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建园工作由宋徽宗亲自参与,具有浓郁的文人园林意趣,“左山右水”的格局,著名的人工山水园的园林景观十分丰富,有以建筑点景为主,有以山、水、花木成景的。造园艺术的成就,筑山、置石、理水(园内一整套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系形式)、植物配置、建筑。他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的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他代表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琼林苑——植物为主体的园林 金明池——大水池为主体的园林

2、临安——只有大内御苑、行宫御苑 后苑——唯一的大内御苑,一座山地园 德寿宫、集芳园

中国历史上最少皇家气派的园林

二、私家园林

1、中原 花园类:

天王院花园子、归仁园、李氏仁丰园:

2、宅园类: 富郑公园、6 环溪——以水景和园外借景取胜 湖园:湖池是全园的构图中心

游憩园(别业类):董氏(西园、东园)、独乐园

宅园、单独建置的游憩园为多,栽植花木著称,筑山仍以土为主

2、江南

南园——别墅园

南沈尚书园、北沈尚书园——南以山石之类见长,被以水景之秀取胜 沧浪亭——苏州名园 梦溪园——沈括

3、文人园林的兴盛 占着士流园林的主导地位

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简约、疏朗、雅致、天然,也是中国古典园林体系的四个基本特点的延伸

禅宗、诗、画艺术影响园林

三、寺观园林

由世俗化进而达到文人化的境界

灵隐寺、韬光庵

四、其他园林

西湖成为一座特大型的公共园林——开放性的天然山水园林 楠溪江苍坡村——唯一一处宋代农村公共园林

总体景观构思:注重蕴含文化的内涵,南宋时,村上世族按“文房四宝”构思来重新进行布局:针对村右状似笔架的“笔架山”,以一条东西向铺砖石长街为“笔”,称为“笔街”,凿两条5米长的大青石为“墨”,辟东西两方池为“砚”,垒卵石成方形的村墙,使村庄象征一张展开的“纸”。笔墨纸砚一应俱全,构思奇特,独具风格。这是“耕读”思想在山村规划建设中的充分体现。是宋代社会文化的一大特征。

叠石、置石技艺高超,由写实、写意结合转化为写意,景题、匾额的运用,赋予园林以“诗化”特征。

第六章 园林的成熟期

(二)——元、明、清初

市民园林出现与士流园林分庭抗礼

叠山方面,使用的石材多样化,技法也趋于多样化 景题、匾额、对联在园林中普遍使用

一、元、明的皇家园林

元代皇家园林都在皇城范围之内,金代大宁宫拓展的大内御苑 明代的大内御苑——西苑(规模最大的一处),形成中、北、南三海的布局,建筑疏朗

御花园(前宫后苑),建筑规整,左右对称,园路不设纵横规整的几何式,山池花木仅作为建筑的陪衬和庭院的点缀

东苑(前宫后苑),天然野趣、以山水取胜的园林

兔园,布局比较规整,有明确的中轴线,山、池、建筑均沿中轴配置

万岁山,对称均匀的布局

慈宁宫花园

明代的行宫御苑——上林苑、南苑(猎场、供应基地)

二、清初的皇家园林

大内御苑——西苑,把南海分隔成一个独立的宫苑区

行宫御苑——香山为主体的香山行宫,玉泉山为主体的静明园 离宫御苑——畅春园,明清以来第一座离宫御苑,首次较全面的引进江南造园艺术的一座皇家园林;苑林区(前身清华园)是一个以水面为主体的水景园;建筑疏朗,大部分园林景观以植物为主调

避暑山庄,规模更大的第二座离宫御苑,具备“避暑宫城”的性质;山庄地貌形成了全园的三大景区鼎列格局:山岳景区、平原景区、湖泊景区。避暑山庄开创了一种特殊的园林规划——园林化的风景名胜区。

圆明园,加上长春园、畅春园,又叫圆明三园,整个山水体系的布局,反映了勘舆风水学说,水系自西北而东南的流向

三座离宫御苑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时期的著名皇家园林

三、江南的私家园林

江南私家园林代表着中国风景式园林艺术的最高水平扬州私园——休园,以山水之景取胜

影园,以一个水池为中心的水景园,由著名造园家计成主持设计和施工 扬州建筑融治南、北之特色,兼具南、北之长而独树一格

扬州八大名园:王洗马园、卞园、员园、贺园、冶春园、南园、郑御史园、筱园 众多私园中,有士流园林和市民园林,也存在两者混合的

苏州私园——拙政园,以植物之景为主,以水石之景取胜,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 无锡私园——寄畅园,是江南地区唯一的一座保存较完整的明末清初的文人园林,是中型的别墅园林,是一座以山为重点,水为中心,山水林木为主的人工山水园

南京私园——东园,规模较大的一处游憩园 上海私园——豫园

四、北京的私家园林 元代私园——万柳堂

明代私园——定国公园、英国公新,在什刹海附近

梁园

清华园,以水面为主体的水景园,花卉大片种植

勺园,简约、朴素

白石庄园

清初私园——怡园、万柳堂、半亩园

王府花园(北京私家园林中一个特殊的类别)

自怡园、澄怀园

五、文人园林、造园家、造园理论著作

士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化促成了文人园林的大发展,文人园林的高峰在江南 造园家——张南坦,叠山作品突出

张然

计成

造园理论著作——《园治》,论述江南园林的著作

李渔《一家言》、文震亨《长物志》

六、寺观园林

元代——大成天护圣寺

明代——香山寺、碧云寺、圆静寺

七、其他园林

公共园林——什刹海(北京)、岩头村

第七章 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

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集大成的终结阶段

北方的皇家园林和南方的私家园林,同为中国后期园林历史上的两个高峰

一、皇家园林

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 大内御苑

1、西苑(现在北海的规模一样)

明确的划分了北、中、南海三个相对独立的苑林区

团城、琼华岛,南坡的永安寺(一组对称均齐的山地佛寺建筑群);西坡地势陡峭,建筑依山就势;北坡叠石构成地形;东坡以植物之景为主

北海东面是以水池为主体的小园林濠濮涧,主要体现山野景观

北岸新的建筑,静清斋,典型的园中之园,是以假山和水池为主的山池空间,以建筑庭院烘托山石主景区,山池景观突出,具有多层次、多空间的变化特点。

2、慈宁宫花园(颇有寺庙园林的色彩)建筑主次相辅,左右对称,园路纵横均齐的几何式,少见的规整式庭园。建福宫花园(乾隆皇太子时的住所)这座园林没有水景,是以山石取胜的旱园,建筑密度比较高,总体布局比较灵活,虽非均齐对称,但主辅分明,中轴线突出,乾隆后期造园风格的主要特点

3、宁寿宫花园(乾隆花园)花园布局

⑴总体规划采取横向分割为院落的办法,弥补了地段过于狭长的缺陷。⑵建筑布局

共分五进院落,每进院落的布局各不相同

行宫御苑

1、静宜园(香山的东坡,大型的山地园)

内坦,为主景点,其中有著名的古刹香山寺,园内最宏大的一座寺院,东邻历史上最著名的景点“来青轩”外坦,为高山区别坦,两组大建筑群,昭庙中有一座静宜园最精致的小园林,见心斋,以建筑结合山石的庭院山景为主体

2、静明园(玉泉山为主体,天然山水园)以山景为主,水景为辅,建筑很少

玉泉山上的玉峰塔,为惜墨如金而又画龙点睛之笔

3、南苑(皇家猎场,人工挖湖建山)苑内有一座精致的园林,团河行宫 离宫御苑

1、圆明园(平地人工挖湖的人工山水园)

圆明园三园,包括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都是水景园,园林造景大部分是以水面为主题,因水成趣。圆明三园是集中中国古典园林平地造园的筑山理水手法之大成。建筑的群体组合极尽变化之能事,120多组建筑无一雷同,把建筑院落布局的多变性发挥到了极致。长春园内欧式宫苑,西洋楼,植物配置采用欧洲规整式园林的传统手法,规划轴线控制、均齐对称。圆明三园是“园中有园”的集锦式规划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包含百余座小园林均各有主题,性格鲜明,堪称典型的“标题园”。

2、避暑山庄(天然山水园)

山庄总体布局,前宫后苑

苑林区包括三大景区: 湖泊景区,人工开凿的湖泊及其岛堤和沿岸地带,引用的活水,面积不到全园的六分之一,集中了全园一半以上的建筑,整个山庄的精华所在,景区有三条游览线

平原景区,建筑物很少,显示平原之开旷,与湖泊景区在一园之内,特殊的景观设计有着“移天缩地在君怀”的明显政治意图,在皇家园林中罕见的例子。

山岳景区,山地小园林,依山就势,巧于因借的设计,碧静堂、秀起堂

三大景区,湖泊景区具有浓郁的江南情调,平原景区宛若塞外景观,山岳景区象征北方的名山,乃是移山缩地、融冶荟萃南北风景于一园。

3、清漪园(颐和园,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题的大型天然山水园)

总体规划以杭州的西湖为蓝本,宫廷区建置在园的东北端,主要建筑勤政殿,勤政殿以西就是苑林区,分为前山前湖景区和后山后湖景区。

前山前湖景区,中央建筑群的中轴线十分突出明显,建筑的立面也是几何对位关系的经营,主体为佛香阁。

两千多年前西汉的建章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具备一池三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颐和园是最后一座,也是硕果仅存的一座。

园林的借景手法出色,是清代皇家诸园中乃是名景模拟的最成功的一例。后山后湖景区,最著名的园中之园——惠山园(谐趣园),模仿扬州名园寄畅园

考虑到“三山五园”的大环境整体,清漪园建成、昆明湖开拓之后,构成 万寿山和里湖的南北中轴线,静宜园的宫廷区、玉泉山主峰、清漪园的宫廷区此三者,又构成了一条东西向的中轴线。有一园建成,全局皆活之说。

三座园林是北方造园艺术发展到高峰境地的标志。

二、皇家园林的主要成就

1、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

平地起造的人工山水园与利用天然山水而施以局部加工改造的天然山水园,人工山水园园林的总体规划乃运用化整为零、集零成整的方式,这就形成了大园还小园、园中又有园的“集锦式”的规划方式,圆明园就是典型的一例。天然山水园,以自然景观之美兼具人文景观之胜的意趣再现,开创了清代皇家园林的一种规划方式——园林化的风景名胜区。

2、突出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

通过建筑个体和群体的外观、群体的平面和空间组合而显示出来

3、全面引进江南园林的技艺

通过三种方式:引进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再现江南园林的主题,几个园子多处再现江南名园狮子林;具体仿建名园

4、复杂多样的象征意义

圆明园表达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寓意;避暑山庄体现了天朝的象征

三、江南的私家园林

扬州有“扬州园林甲天下”的隆誉,园林建筑之独具风格,内外檐装饰之精致,花木品类之丰富,叠石筑山则更臻新的造诣,所以有“扬州以园名,名园以叠石胜”。其中多处园子都在历史上著名的“瘦西湖”带状园林集群。

苏州园林,留园(以石景取胜的名园)、拙政园、网师园、狮子林,号称苏州四大名园。杭州也是私家园林集中之地,代表为郭庄、西冷印社

吴兴的安澜园,上海的豫园,南京的随园,江宁织造署(商园)

1、扬州

小盘谷,小型宅园,此园虽小,用地却十分紧凑,空间有障隔通透的变化,主次分明,显示了江南小型宅园的精致而幽深含蓄的典型性格。

个园,园内有多种竹子,所以取名“个园”,他以假山堆叠之精巧而名重一时,创造了 象征四季景色的“四季假山”,这个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独一无二的。

瘦西湖,一组以丁字河道为脉络的园林集群,在瘦西湖带状展开的湖上园林大集群中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组,他的四座园林各具特色,而在总体布局上则又互为对比:卷石洞天之怪石古木之胜与其西邻的西园曲水的较密集的建筑恰成对比;湖西的冶春诗社、柳湖春泛建筑疏朗,富于山林野趣,与湖东的虹桥修碶建筑分量较重形成对比。

2、苏州

网师园,中型宅园,整个园林的空间安排采取主、辅对比的手法,主景区周围安排若干的较小的辅助空间,形成众星拱月的格局。在规划尺度上也颇有独到之处,网师园的建筑密度高达30%,但置身园内,并无囿于建筑空间之感,足见设计的独具匠心。

拙政园,是典型的多景区、多空间复合的大型宅园,园林空间丰富多变、大小各异。有山水为主的开敞空间,有山水与建筑相间的半开敞空间,也有建筑围和的封闭空间。最大限度的发挥了空间组织上的开合变幻的趣味和小中见大的特色。

留园,园子分西、中、东三部分,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以山、水兼长,东区以建筑取胜。收集了太湖石12峰置于园内。其中以东区东部,正厅院中的“冠云峰”、“瑞云”、“岫云”三峰为主景的庭院最为有名。留园的两个突出特点:丰富的石景,多样变化的空间之景。

四、北方的私家园林

北京私园是北方私园的典型,王府花园是北京私园的特殊类别。如余园、崇礼花园、索家花园、那桐花园、可园、醇亲王府园(宋庆龄故居)、郑亲王府园、礼亲王府园。

大体上北京北京西郊的私园比较著名,如乐善园(后改建成北京动物园);淑春园(园中的宽大的湖面就是现在北京大学的未名湖);蔚秀园;鸣鹤园;朗润园;承泽园;集贤院;熙春园、近春园、礼王园(后为乐家花园);自得园,这些绝大多数都是别墅园林,宅与园合而为一,而且都是以山水取胜,因水成趣的水景园。

北京私园——半亩园,叠假山为京城之冠,利用屋顶平台拓展视野,充分发挥了小环境的借景条件。

萃锦园(恭王府后花园),总体格局为西、南部为自然山水景区,东、北部为建筑庭院景区,形成建筑环境和自然环境之对比,既突出了风景式园林的主旨,又不失王府气派的严肃规整。叠石用材及技法是北方的典型风格。

山东私园——十笏园,风格于北方的浑厚中又透出江南的柔媚。

五、岭南的私家园林

园林的布局、空间组织、水石运用和花木配置方面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终于异军突起而成为与江南、北方鼎峙的三大地方风格。

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粤中四大名园。梁园——文人园林,总体规划特色在于住宅、祠堂、园林三者的巧妙合理的组合。可园——纯建筑围合的庭院格式 余荫山房——总体布局很有特色,两个规整形状的水池并列组成水庭,水池的规整受西方园林影响。园中一些小品也为欧式风格

林本源园林——中型宅园,台湾名园,全园利用建筑划分为五个区域,各有特色。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三大风格主要表现在各自造园要素的用材、形象和技法上,园林的总体规划也多少有所体现。

江南园林——叠石主要太湖石和黄石,小型假山几乎全部叠石而成;园林植物以落叶树为主,配合若干常绿树,再辅以藤、竹、花草等点缀;建筑以高度成熟的江南民间乡土建筑为主,兼驻皖南、北方的风格;深厚的文化积淀、高雅的艺术格调和精湛的造园技巧,三大风格之首。

北方园林——建筑稳重、敦实,具有刚健之美;水资源匮乏,采用“旱园”的做法;叠石 11 为假山的规模小,主要为北太湖石和青石;植物以常绿和春、秋、夏更迭不断的灌木构成植物造景。

岭南园林——园林规模比较小,庭院和庭园的组合;理水的手法多样丰富,不拘一格;植物品种繁多,以植物造景为主。

六、寺观园林

寺观园林具有群众性、开放性的特点,功能比较单一,具有公共园林的职能。北方风格——大觉寺,水景和古树名木为整个寺院特点。

白云观,道教全真派的著名道观之一。

普宁寺,建筑为主的园林,完全对称的规整布局,具有政治目的。

法源寺,花之寺的美名,牡丹为寺之名花,由于这个原因,寺内还设有花圃。

潭柘寺,北京最古老的佛寺之一,此寺的独具特色是山岳风景的环绕之中。西南风格——古常道观,把宗教活动、生活服务、风景建设、道路安排等通过园林处理而完美统一。

圆觉寺、乌尤寺

江南风格——黄龙洞,园林的气氛超过宗教建筑。

太素宫,名山风景区的宗教建筑与风景建设完美结合的一例。

七、其他园林

依托城市水系的公共园林

北京:依托城市水系的公共园林——什刹海

依托天然河湖、空旷荒地开辟略具公共园林性质的小型游览地——陶然亭 北京之外:济南的大明湖、南京的玄武湖、昆明的翠湖、扬州的瘦西湖

利用寺观、祠堂、纪念性建筑物的名迹的基础上开辟的公共园林——杜甫草堂、桂湖、百泉

农村聚落的公共园林——水口园 书院园林——西云书院、竹山书院

八、少数民族园林

西藏园林——罗布林卡,原野风光为主调。

第五篇:园林史期末考试总结

1.大内御苑:建置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着皇居或居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的皇

家园林。

2.行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的皇家园林。

如香山的静宜园。

3.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或者远离都成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避暑、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御苑相联系的政治中心的皇家园林。如:承德避暑山庄

4.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面称之为园、园亭、园野、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5.寺观园林: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6.一池三山: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一池指“太液池”是一个宽广的人工湖,池中筑有蓬莱、方

丈、瀛洲三座岛山。7.伽蓝七堂制度:伽蓝又称僧园、僧院,原意指僧众所居之园林,然一般用以称僧侣所居之寺院、堂

舍。直至后世,一所伽蓝之完成,须具备七种建筑物,特称七堂伽蓝。“伽蓝七堂”制形成于宋代,“伽蓝七堂”的布局同我国传统四合院布局几乎完全一致,从此成为我国佛寺建筑的固有标准。

8.子城-罗城制度:即统治机构的衙署、邸宅、仓储寅宾与游息、甲仗、监狱等部分均集中于城垣围绕的子城(内城)内,其外更环建范围宽阔的罗城(外城)以容纳居民坊市以及庙宇、学校等公共部分。

9.三山五园: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是从康熙朝至乾隆朝陆续修建起来的。

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清漪园(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

10.西湖十景:“西湖十景”是指浙江省杭州市著名旅游景点西湖上的十处特色风景,最常见的说法是苏堤

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11.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利用建筑、道路、花圃、水池以及形状修剪得十分整齐的花草树木,如同刺绣

一般编织出美丽的图案,形成极为有组织有秩序的古典主义风格园林。

12.哈哈墙:又称为隐垣或界沟,带有墙体和篱笆的壕沟,防止牲畜进入园中

13.开放型结园:用低矮绿篱组成装饰图案的花坛,在绿篱构成的图案中填以各色砂石、土壤、碎砖的称

为开放型结园;在图案中种植花卉的则称为封闭型结园。

14.勒洛特尔:法国著名的园林艺术大师,代表作: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凡尔赛宫。勒洛特尔同时也是一种园林风格,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代名词

二、简答

1.秦代兰池宫在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引渭水为池,池中堆筑岛山,乃是首次见于记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

2、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摹拟神仙境界,比起战国时期昭王筑台以求神仙的做法更赋予一 层意象的联想,开启了西汉宫苑中的求仙活动之先河。

2.生成期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从萌芽、产生而逐渐成长,持续了将近1200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殷、周;

二、秦、西汉;

三、东汉。生成期的持续时间很长,但园林的演进变化极其缓慢,始终处在发展的初级状态。

1、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

2、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

3、由于原始的山川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再加上神仙思想的影响,大自然在人们的心目 中尚保持着一种浓重的神秘性。

3.中国古典园林转折期的特点。

1、园林的规模由大入小,2、崇尚自然美,园林造景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由单纯地摹仿自然山水进而对自然提炼。

3、建筑与其他的自然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谐调关系。

4、规划设计由前此的粗放转变为较细致,造园活动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创作方法趋向于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5、皇家园林的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功能。

6、私家园林异军突起,一种是城市私园多为贵

族所有,代表一种华靡的风格。另一种庄园、别墅得到大大发展,成为精神庇护的寄托。寺观园林拓展了造园活动的领域,向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

7、“园林”一辞已出现。

4.全盛期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皇家气派的形成2私家园林的艺术价值 3寺观园林世俗化4公共园林涌现5造园技巧和手法提高6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相互渗透。诗画情趣已形成,意境涵蕴尚处朦胧状态

5.汉代建章宫的布局特点。就建章宫的布局来看,从正门圆阙、玉堂、建章前殿和天梁宫形成一条中轴线,其他宫室分布在左右,全部围以阁道。宫城内北部为太液池,筑有三神山,宫城西面为唐中庭、唐中池。中轴线上有多重门、阙,正门曰阊阖,也叫璧门,高二十五丈,是城关式建筑。后为玉堂,建台上。屋顶上有铜凤,高五尺,饰黄金,下有转枢,可随风转动。在璧门北,起圆阙,高二十五丈,其左有别凤阙,其右有井干楼。进圆阙门内二百步,最后到达建在高台上的建章前殿,气魄十分雄伟。宫城中还分布众多不同组合的殿堂建筑。璧门之西有神明,台高五十丈,为祭金人处,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承接雨露。

6.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几种表达方式。境的涵蕴有三种不同的表述方式:

1、籍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于咫尺之间;

2、预先设定一个意境的主题,然后籍助于山、水、花木、建筑所构配成的物境把这个主题 表述出来,从而传达给观赏者以意境的信息;3/意境并非预先设定,而是在园林建成之后再根据现成物境的特征做出文字的“点题”— —景题、匾、联、刻石等。

7.宋代皇家园林的特点。

1、宋代皇家园林的规模既远不如唐代之大,也没有唐代那样远离都城的离宫御苑;

2、在规划设计上更精密细致,比起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最少皇家气派,更多地接近民间私家园林。

8.成熟前期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第一,私家造园活动最为突出第二,公共园林的造园活动更加活跃虽然不是造园活动的主流,但是比唐代更为普遍。某些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定期向社会开放,也发挥了其公共园林的作用。第三,造园四要素叠石、置石技术成熟理水已经能缩移模拟大自然全部的水体形象园艺技术发达能够培育出丰富的园林品种园林建筑已经具备后世所见的几乎全部形象,设计手法臻于成熟,造型精美,做工精致。建筑小品、建筑细部、家具陈设更加精美第四,宋代已经完成了写意山水园的塑造。第五,宋代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的发展,不仅数量超过前代,而且艺术风格更加细致、清新,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登峰造极的境地

9.成熟后期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士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化”文人园林涵盖了民间的造园活动,导致私家园林达到了艺术成就的高峰; 2明末清初,在经济文化发达、民间造园活动频繁的江南地区,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造园家,有的出身于文人阶层,有的出身于叠山工匠; 3元、明文人画盛极一时,影响及于园林,而相应的巩固了写意创作的主导地位; 4皇家园林的规模趋于宏大,皇家气派又见浓郁;5在某些发达地区,城市、农村聚落的公共园林已经比较普遍。

10.意大利台地园的特点:16世纪后半叶的意大利庄园多建在郊外的丘陵山坡上,依山就势辟成若干台层,形成独具特色的台地园。园林布局严谨;有明确的中轴线贯穿全园;联系各个台层;使之成为统一的整体。轴线有时分主次轴线,甚至不同轴线呈垂直、平行或反射状。中轴线上则以水池,喷泉,雕像以及造型各异的台阶、坡道等加强透视线的效果,景物对称布置在中轴线两侧。各台层上以水体造型与雕塑结合作为局部中心,建筑有时作为全园的主景而置于园地的最高处。庭院作为建筑的延伸力求在空间上与室内协调呼应,理水技术发达形成水风琴、水剧场等。植物造型复杂。

11.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特点。①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着重表现的是庄重典稚的贵族气势,是完全人工化的特点。②府邸总是中心,起着统率的作用,通常建在地形的最高处③花园:构图也体现出专制政体中的等级制度。在贯穿全园的中轴线上,加以重点装饰,形成全园的视觉中心。小径和甬道的布置,以均衡和适度为原则、整个园林因此编织在条理清晰、秩序严谨、主从分明的几何网格之中。各个节点上布置的装饰物(水池、喷泉、雕塑及小品装饰),强调了几何形构图的节奏感。④地形:平坦或略有起伏,整体上有着平缓而舒展的效果。⑤水景:园林中主要展示静态水景,以辽阔、平静、深远的气势取胜。尤其是运河的运用,成为勒诺特尔式园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⑥植物:法国式园林中广泛采用丰富的阔叶乔木,能明显体现出季节变化,并创造出以花卉为主的大型刺绣花坛。

12.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特点。相地选址,大多由过去皇家或贵族的规则式园林改造而成;园林布局,竟可能的避免与自然的冲突,建筑不起主导作用,大片缓坡草地为主体;造园要素,哈哈墙,植物要素疏林草地、灌木、花卉,水景要素水池喷泉,建筑要素模仿庙宇小建筑、哥特式建筑、岩石假山。

三、论述

1.生成期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方向发展的三个重要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影响园林向着风景式方向上发展的三个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

1、“天人合一”的思想,由宋儒提出,明代造园家计成提出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论点,就是天人谐和思想的承传和发展。

2、君子比德思想,源于先秦儒家,如孔子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3、神仙思想,产生于周末,盛行于秦汉,如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山(2.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英国园林(理性的、客观的写实)、中国园林(感性的、主观的写意)同为风景式园林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尤其是人工造园,它是判断园林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天人合一

3、诗画的情趣

4、意境的含蕴。这四大特点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它们的成长乃至最终形成,固然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复杂因素的制约,而从根本上来说,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理以及重整体观,重直觉感知、重综合推衍的思维方式的主导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可以说四大特点本身正是这种哲理和思维方式在园林艺术领域内额具体表现。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反映了这四人特点的形成过程,园林的成熟时期也意味着这四大特点的最终形成。

3.西汉上林苑的规划布局特点。1山水:“关中八水”贯穿于苑内辽阔的平原、丘陵之上,自然景观极其恢宏、壮丽。昆明池,有训练水军、水上游览、渔业生产基地、摹拟天象,还有“蓄水库”的作用;建章宫内,池中筑三岛摹拟东海三仙山。2)植物,动物:上林苑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天然植被极为丰富,并人工栽植大量的树木,无异于一座特大型的植物园。苑内豢养百兽放逐各处,某些区域相当于皇家狩猎区,各种珍贵鸟兽及外国动物,上林苑则有相当于一个大型动物园。3)苑:苑即园林,有三十六处“园中之园”,一部分为秦代旧苑,大部分为武帝时期及以后陆续兴建,一般都建置在风景优美的地段作为游憩场所。如宜春下苑、乐游苑、御宿苑、思贤苑和 博望苑。4)宫:宫即宫殿建筑群。《关中记》所载上林苑宫殿建筑群共计十二处,分别为建章宫、承光宫、储元宫、包阳宫、尸阳宫、望远宫、犬台宫、宣曲宫、昭台宫、浦陶宫、黄山宫、扶荔宫。5)台:上林苑内有许多台,仍沿袭先秦以来在宫苑内筑高台的传统。如眺瞻台、望鹄台、神明台、凉风台、灵台等。6)观:观、馆二名往往互相通用,是汉代对体量较高大的非宫殿建筑物的通称。《三辅黄图》记载了上林苑内如昆明观、蚕观、平乐观、远望观、燕升观、观象观、便门观等二十一观的名字。7)生产基地:类似一座庞大的“皇家庄园”

4.明代计成的著名造园理论著作《园冶》的主要内容。

卷一含“兴造论”、“园说”以及相地、立基、屋宇、装折等部分。

“相地”包括山林地、城市地、村庄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等。“立基”介绍厅堂基、楼阁基、门楼基、书房基、亭榭基、廊房基、假山基等。“屋宇”包括门楼、堂、斋、室、房、馆、楼、台、阁、亭、榭、轩、卷、广、廊、五架梁、七架梁、九架梁、草架、重椽、磨角、地图等。“装折”介绍屏门、仰尘、床桶、风窗、长短槁式、槁棂式、束腰式、风窗式等。

卷二描述“装折”的重要部分——栏杆。

书中详细描绘栏杆样式,展示近百种栏杆图式,大都为江南园林中的图案花样。这些图式,直至清末的几百年中,栏杆样式依旧基本没能超出其范围,影响可谓深远。

卷三由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六篇组成。

“门窗”介绍“方门合角式”至“圈门式”等31种式样,“墙垣”列举“白粉墙”、“磨砖墙”、“漏砖墙”、“乱石墙”等漏明墙式16种,“铺地”叙述“乱石路”至“诸砖地”等铺地样式,“掇山”列举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山石池、金鱼缸、峰、峦、岩、洞、涧、曲水、瀑布等诸种造园的假山,“选石”论述太湖石、昆山石、宜兴石、龙潭石、青龙山石、灵璧石、岘山石、宣石、湖口石、英石、散兵石、黄石、旧石、锦川石、花石纲、六合石子等亲自用过的掇山石。最后的“借景”篇既是《园冶》一书的总结,亦是该书的精粹之一。计成认为

“借景”乃“林园之最要者也。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然物情所逗,目寄心期,似意在笔先,庶几描写不尽哉”。

其造园思想集中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虽由人作,宛如天开”。

由于我国建造古代园林都以自然山水作为参照物,崇尚自然成为民族欣赏心理的重要内容。“虽由人作,宛如天开”(《园冶》卷一《园说》),意谓由人所造的园林能达到如天然生成的效果,这亦是造园家希望达到的最高艺术境界。这种使所造园林具有自然山水的味道的造园思想,使园林“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园冶》卷一《相地?园林地》),体现居住条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一致,使所造园林“具备了出自天然的艺术杰作的韵律”

其二,“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如果说建造园林的最高标准是“虽由人作,宛如天开”,那么,达到此一标准的具体造园步骤就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园冶》卷一《兴造论》)。

5.中国古典园林成熟后期皇家园林的主要成就。

1、引进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

2、再现江南园林主题;

3、具体仿建名园;

4、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

5、突出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

6、复杂多样的象征寓意。不足:全面吸收江南园林养分的同时掺杂了不少市井趣味,某些御苑的建筑物分量过大,内容过于繁杂,多少有悖于风景式园林的主旨。反应了中国近代历史中由盛及衰的变化过程。

6.英国风景式园产生的原因及其受到中国园林的影响一那些?1.文学艺术的影响当时的诗人、画家、美学家中兴起了尊重自然的信念,他们将规则式花园看作是对自然的歪曲,而将风景园看作是一种自然感情的流露。这为风景园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2.自然地理与气候的影响(1)欧洲兴起法国勒诺特尔造园热时,英国受影响极少,原因有二:1是英国人固有的保守性,2是在英国丘陵起伏的地形上,要想建造勒诺特尔式宏伟壮丽的效果,必须大动土方改造地形,从而耗资巨大。(2)英国多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植物生长十分有利,而树木的整形修剪要花费更多的劳力。3.产业经济的影响(1)14世纪中叶,黑死病流线,1/3人口减少→农业结构改变→畜牧业发展→毛纺业发展→畜牧业发展→改变了英国的乡村景观和风貌。(2)16世纪,产业革命的发展→燃料、建筑材料匮乏→禁止砍伐森林法令颁发→12种树必须加以保护,包括栎树→保护了英国树林景观。(3)18世纪,牧草与农作物的轮作制→乡村风景面貌改变。受到中国园林的影响

对中国园林与文化的赞美与憧憬的影响,虽然当时英国人有不少热衷于追求中国园林的风格,却只能取其一些局部而已。

下载西方园林史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方园林史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园林史

    民间工艺对岭南园林建筑的影响 ————浅谈陈家祠 岭南园林主要植根于民间,没有北方皇家园林的常规祖制,也不具江南文人园林的严谨章法,园景构图根据生活内容的需要适当处置,随......

    西方政治制度史

    《西方政治制度史》 英国议会形成及发展 英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着“法律至上”的观念,进入中世纪以来,英国议会和议会制逐渐形成,历经了700多年的历史,演变成为现代社会资本主义代......

    西方美术史

    1)古希腊艺术观中最重要的当属17C用于艺术批评泛指一种奇形模仿说奠定西方艺术基调。2)苏怪状,矫揉造作的风格,原是18C崇尚古典艺术的人们奉献给17C有用即美,无用即风格的一个带......

    园林史个人整理

    一. 名词解释 1.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艺术手段,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第二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称为园林。 2.园林形式:由于世界各民族之间......

    园林史五篇

    中国园林的雏形——囿夏-春秋战国^_^.台与囿囿:最早见于文字的园林形式。诗经“囿,所以域养禽兽也”; 说文“苑有垣也”。说文“苑,所以养禽兽也,从草。”所以后有“苑囿”之说。......

    《中外园林史》课程考核总结

    《中外园林史》课程考核总结 一、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主要使学生认识古今中外园林发生、发展变迁的历史规律,数古鉴今......

    西方政治制度史作业(精品)

    谈谈你对英国政治制度的认识 ——以浅析英国政党制度为例 摘要:英国作为民主政治发展的先驱,是诸多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本文将英国政党制度作为切入点,通过透视其政党制度的形成和......

    西方经济学说史_期末试卷

    西方经济学说史》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 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经济学说史上的三次革命是(B ) A 重农主义、边际革命和凯恩斯革命 B 斯密经济学说的兴起,边际革命和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