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史》教学大纲

时间:2019-05-15 01:56: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督教史》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督教史》教学大纲》。

第一篇:《基督教史》教学大纲

《基督教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基督教史,The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二、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这门课的老师讲授和学生学习,使同学们掌握基督教产生、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了解基督教的基本知识,把握它的主要特征,熟悉它与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文化互动、及它在思想上的影响等,同时洞察宗教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教学内容(主要纲目,学时分配)(见另件)

四、教材(唐逸主编:《基督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五、主要参考书目(见另件)

《基督教史(教程)》大纲(共32学时)

导 言(1学时)

一、基督教史的定义

二、基督教史的学科分类

三、基督教史的分期和内容范围

四、学习基督教史的意义

第一编 古代基督教

第一章

犹太人的历史和宗教(1.5学时)

一、宗教的产生暨上古犹太史

二、犹太教的产生

三、犹太教圣经的形成

四、《创世纪》的内容梗概

五、犹太教的简单总结

复习思考题:犹太教与犹太民族的形成和相互关系

第二章

时代背景和基督教的产生(2学时)

一、犹太民族的分化和政治宗教派别

二、犹太人民大起义

三、各种哲学、宗教对基督教形成的影响

四、《启示录》反映的原始基督教情况

五、耶稣其人其事其主张

六、使徒保罗和原始基督教

七、基督教战胜其他宗教的原因

复习思考题:为什么基督教能后来居上战胜其他宗教

第三章

基督教概况(2学时)

一、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二、基督教仪式的形成

三、教会组织的形成

四、基督教经典的形成

五、《新约》各卷的定型

六、犹太教与基督教的主要区别 复习思考题:基督教与犹太教的主要异同

第四章

受迫害的早期基督教及其蜕变(1.5学时)

一、犹太教、多神教迫害基督教的原因

二、罗马帝国对基督教的迫害

三、基督教的演化、蜕变

四、教会组织的发展和上层腐化

五、教会争取罗马统治者

六、罗马当局利用基督教

复习思考题:教会上层和罗马当局如何相互争取利用

第五章

基督教的国教化和衰落(2学时)

一、尼西亚宗教会议和尼西亚信经

二、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

三、教会富裕化和新剥削者

四、教会统治集团与教皇

五、奥古斯丁与教义的发展

六、教会内部的继续演变

七、异教、敌基督者与无神论

八、异端运动与罗马帝国衰亡 复习思考题:奥古斯丁对教义的发展

第六章

古代基督教的宗教生活(1.5学时)

一、宗教崇拜

二、教会礼仪

三、禁欲和修道

四、宗教节日与节期

五、圣徒崇拜与朝圣

六、教会音乐与教堂建筑 复习思考题:禁欲与修道的理论和实践

第二编 中世纪基督教

第七章

中古初期基督教的萎缩、恢复和发展(1.5学时)

一、基督教在蛮族中传播

二、教会发展为大封建领主

三、加洛林王朝与教会

四、9至11世纪教会的发展与传教

五、神学的复兴和争论

复习思考题:加洛林王朝时期的政教关系

第八章

拜占廷的东正教(2学时)

一、西罗马灭亡后的东派教会

二、东西两派教会的争端

三、东西两派教会的争夺与东欧基督教化

四、东西教会的决裂与世界宗教的形成

五、佛罗伦萨宗教会议和拜占廷灭亡

复习思考题:基督教何时发展成世界宗教,理由如何

第九章

基督教走向全盛(1.5学时)

一、教会的世俗化和修道院的发展

二、克吕尼改革运动

三、教皇与皇帝的权力斗争

四、教会经济势力继续膨胀

五、神权统治下的社会等级和教士等级 复习思考题:克吕尼运动与政教权力斗争

第十章

教会控制社会生活各方面(2学时)

一、教会法及其来源

二、教士、教会的特权和义务

三、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四、神学的顶峰与托马斯·阿奎那斯

五、经院哲学

六、群众的宗教生活

复习思考题:托马斯·阿奎那斯的神学理论

第十一章

十字军东征(1.5学时)一、十字军东征的宗教和历史背景

二、第一次十字军和军事修会——骑士团

三、第四次十字军和天主教、东正教的敌对

四、其他诸次十字军 五、十字军东征的后果

复习思考题:军事修会骑士团与十字军东侵 第十二章

教会由盛转衰(1学时)

一、神秘主义、异端、起义

二、托钵修会和宗教裁判所

三、阿维农之囚和天主教会大分裂

四、教会的搜刮、腐朽和镇压群众

复习思考题:天主教会是怎样陷于大分裂的,影响如何

第三编 宗教改革

第十三章

宗教改革概论(1学时)

一、对宗教改革的各种解释

二、宗教改革的阶段划分

三、宗教改革在欧洲和基督教史上的地位 复习思考题:宗教改革运动的起止点和阶段划分

第十四章

路德以前的宗教改革(1学时)

一、威克里夫

二、约翰·胡司

三、圣杯派、塔波尔派、胡司战争

四、15世纪末教廷和教会的地位

复习思考题:怎样认识宗教改革前夕教会和教廷的地位与权势

第十四章

路德和德国的宗教改革(1学时)

一、路德的宗教政治思想和改革活动

二、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的性质

三、路德教派的特点

四、德国新教诸侯与宗教改革 复习思考题:路德宗教改革的思想和实践

第十六章

加尔文和瑞士的宗教改革(1学时)

一、慈温利在苏黎世的宗教改革

二、加尔文的改革和预定命论

三、日内瓦政权的政治体制和阶级属性 复习思考题:加尔文与路德宗教改革思想的异同

第十七章

各国宗教改革述评(1学时)

一、英国自上而下的改革

二、法国宗教改革和胡格诺战争

三、尼德兰宗教改革和革命

四、瑞典的改革

五、波兰的改革

六、宗教改革评价

七、宗教宽容

复习思考题: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和作用

第十八章

天主教的改革(1学时)

一、西班牙、意大利的天主教改革

二、教会团体的改革

三、耶稣会的成功

四、教廷的改革

五、特兰托宗教会议

六、天主教改革总结

复习思考题:天主教被迫改革的内容和性质

第四编近现代基督教

第十九章

英国清教徒革命(1学时)

一、清教的形成和宗教改革的深化

二、斯图亚特王朝初期清教的发展和斗争

三、革命、内战与清教徒

四、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

五、革命和清教运动的几点总结 复习思考题:清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

第二十章

自主的东正教和它的特点(1.5学时)

一、东正教的自主教会

二、俄罗斯正教的历史

三、尼康改革和俄罗斯正教的派别

四、东正教的教义、礼拜、圣事

五、东正教的教阶、教堂、节日

六、修道制度和著名修院

七、东正教的特点概括

复习思考题:怎样看待东正教的保守性和民族性

第二十一章

中国基督教(2学时)

一、唐代的景教

二、元代的也里可温教

三、明清之际的天主教

四、鸦片战争后基督教大举传入及其后果

五、新中国建立后的现代基督教 复习思考题:如何理解鸦片战争前后基督教在华传播的不同性质和功罪

第二十二章

世界最大之宗教基督教及其近现代化(1学时)

一、基督教向全球扩展成为世界最大宗教

二、近代化社会和近代宗教政策

三、普世教会运动和基督教国际组织

四、现代基督教的世俗化趋势和原因

五、基督教世俗化的意义

复习思考题:现代基督教世俗化的原因和意义

《基督教史》主要参考书目

张 箭

01、社科院宗教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宗教》,中国社科出版社,1979年。02、恩格斯:《布鲁诺·鲍威尔和早期基督教》,《马恩全集》第19卷。03、恩格斯:《启示录》,《马恩全集》第21卷。

04、恩格斯:《论早期基督教的历史》,《马恩全集》第22卷。05、中国基督教协会:《新旧约全书》,南京,1980年。06、张久宣译:《圣经后典》,商务印书馆1999年。07、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商务印书馆,1984年。08、考茨基:《基督教之基础》,三联书店,1955年。09、杨

真:《基督教史纲》,三联书店,1979年。

10、穆

尔:《基督教简史》,商务印书馆,1989年。

11、克雷维列夫:《宗教史》,中国社科出版社,1982年。

12、沃尔克:《基督教会史》,中国社科出版社,1991年。

13、马超群:《基督教两千年》,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

14、徐怀启:《古代基督教史》,华东师大出版社,1988年。

15、郭振铎主编:《宗教改革史纲》,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

16、张

绥:《东正教与东正教在中国》,学林出版社,1986年。

17、顾裕录:《中国天主教的过去和现在》,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89年。

18、诺维科夫:《宗教学教程》,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

19、陈麟书:《宗教学原理》,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年。20、伯克富:《基督教教义史》,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

21、唐逸主编:《基督教史》,中国社科出版社,1993年。

22、姚民权、罗伟虹:《中国基督教简史》,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

23、唐志杰:《基督教的礼仪节日》,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

24、Johnson Paul:A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New York, 1980.25、Arber Edward: The History of Catholicism, London,1979.26、М.Э.Поснов: 《 История

Христианской

Церкви 》, Москва , 1964.27、А.И.Андреев: 《 Краткая

История

Православия》, Ленинград , 1989.四川大学历史系世界史教研室 张箭,1992年11月初订,1998年11月修订,2004年11月再修订。

第二篇:平面设计史教学大纲

《平面设计史》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平面设计史 课程英文名:History of Graphic Design 课程类别与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32学时学 学分:2学分

面向对象:艺术设计学各专业

一、课程教学目标

《平面设计史》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选修课,是现代平面设计的形成与发展史,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和其他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世界各国各时期平面设计的主要设计组织、代表人物、代表作品、风格流派等内容理解平面设计各风格流派发生消亡的规律,掌握平面设计的形态、功能、创作、欣赏等一般原理。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习近平两百年的世界平面设计发展史让学生认识平面设计思想和设计风格提高欣赏和研究当代平面设计作品的能力培养平面设计的实践能力。

三.素质目标,通过学习,增强审美意识及审美能力培养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思维动向为设计实践与创新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一。理论教学 参考学时 24学时 知识单元

1.平面设计史概述 参考学时 4学时 学习目标,了解本课程的地位、性质、基本内容框架和学习方法认识平面设计的定义及其起源。教学内容: 1相关概念的认识

2平面设计史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意义 3现代平面设计史之前史

3.1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平面设计

3.2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平面设计 3.3中国清朝之前的平面设计

知识单元 2现代平面设计的探索 参考学时 4学时

学习目标:了解西方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工业时代和维多利亚时期平面设计,认识“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风格中的平面设计了解印刷技术的革新在平面设计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 1工业时代和维多利亚风格的平面设计

“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平面设计 3 “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平面设计

知识单元

3现代平面设计的探索 参考学时4学时

学习目标:理解现代平面设计的形成背景认识摄影术在平面设计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 1 “装饰艺术运动”风格平面设计 2德国“海报风格运动”设计

3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欧美的平面设计 4摄影技术及其在平面设计上的运用

5.“现代主义”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

知识单元

4现代平面设计的成熟 参考学时4学时 学习目标:认识现代艺术的产生对现代平面设计形成的影响,了解在包豪斯的探索与延续中平面设计的表现。了解标志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与视觉识别设计的起因、模式与演进。教学内容: 1对“现代主义”的认识 “德国工业联盟”与现代平面设计 4包豪斯Bauhaus及其平面设计 5美国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及其平面设计 6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 7.美国纽约平面设计派 8.企业形象设计

知识单元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观念设计 参考学时4学时 学习目标: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观念设计的产生、发展与表现。教学内容: 1 “观念形象设计”的产生 2 波兰的海报设计 美国的“图钉”风格与个人探索 4 “心理变态海报”——怪诞海报风格 5欧洲的“视觉诗人”派 6第三世界国家的海报设计

知识单元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其它平面设计 参考学时4学时 学习目标:熟悉该阶段当代各国、各地区平面设计的特点。教学内容

1丰裕时期的欧美设计

2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平面设计的崛起 4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平面设计新面貌

知识单元

7信息化时代的平面设计 参考学时2学时 学习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对平面设计的影响预想未来的平面设计。教学内容:;1电脑在平面设计中带来的革命 2平面设计与未来

二 实践教学 8学时

课堂讨论“平面设计个案讨论” 参考学时 2学时

教学目标“个案”是平面设计史中一些很难用线索收拢的现象也是设计理论研究的重要 版块。通过专题个案的介绍有助于学习者深入理解该设计门类也使整个平面设计历史显 丰厚与真实。

教学内容: 1分组阐述对现代平面设计的认识展开对书籍装帧设计个案、企业形象设计与视觉识别设计个案的讨论。

2各组将讨论结果以文字和课件形式提交教师指点。

3各组以电子文档形式进行课堂讲解、讨论教师当堂提问、点评。

练习“国际主义”风格和“后现代主义”风格平面设计对比研究 参考学时 4学时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1通过展览场所、图书馆、数字资源调查“国际主义”风格和“后现代主义”风格平面设计归纳现象、分析形成背景、总结规律。

2针对某一具体设计师、代表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3先列出论点、论据、在小组讨论、再搜集资料进行论证写一篇论文题目自拟。注意借鉴历史联系实际。

4.根据某一命题分别以两种风格进行平面设计构想以文字说明为主辅以草图表现。课堂讨论中日平面设计对比 参考学时 2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与中国平面设计的对比认识日本平面设计迅速发展的原因借鉴其设计经验,从中了解平面设计的研究方法。教学内容

1分组对影响中国和日本平面设计的相关因素展开讨论。

2.各组将讨论结果以文字和课件形式提交教师指点。

3各组以电子文档形式进行课堂讲解、讨论教师当堂提问、点评。

三课程学时分配与教学方法

三、说明

1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关系

先修课程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中外工艺美术史、现代设计史 同步课程设计心理学、设计美学。后续课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2 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平面设计史形成与发展时期的设计规律总结。

难点:将平面设计的历史被分割为技术、门类、风格、理念、人物、专题、个案、教育等条块,在纷纭的平面设计历史现象中整理线索。3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在具有多媒体演示功能的教室教学教学应强化对设计作品、事件的介绍与分析、交织进行作品欣赏、研讨、以巩固和加强学习效果。4实践教学环境实验室、设备和软件

本课程实践教学环境为教室、展览场所、图书馆。

5课程自主学习和课外实验课时

本课程在课时内掌握基本理论需要大量的课外学时查阅资料。学生分析案例、完成论 文以课外实践时间为主。所需课外实验课时约50学时。6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按规定的要求独立完成实践调查和论文作业以综合效果评分。考勤占总成绩10%。

基础理论和练习成绩占总成绩50% 以各项练习完成的规范和效果评分。期末考核成绩占总成绩40%以规范性和创新性评分。7作业要求

调研作业含采访、调查问卷、参观展览、搜集资料来源的记录等。

论文作业要求遵守一般学术论文的规范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标准。

8教材选编的原则

在公开出版的平面设计史书籍中择优选用自编提纲。9其他说明

学习习近平面设计史需要相关的理论基础和广阔的知识面建议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多作阅读 和评价的练习。

四、推荐教材及参考资料

一教材

1王受之 著《世界平面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出版。二参考书

1梁梅、梅法钗 著《世界平面艺术设计史》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出版。2芦影 著《平面设计艺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3王受之 著《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三网络资源

1中国平面设计在线http://gra.dolcn.com/ 2中国设计在线http:/www.xiexiebang.com/ 4.亚洲CI网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服装史教学大纲

《服装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01031319 2.课程名称:服装史 3.英文名称:Clothing History 4.课程简介:“服装史”课程主要讲述各个时期不同的服装与服饰样式,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外服装史的发展背景、过程以及各时期中外服装的形态和发展规律,使学生认识服装发展变化的规律,并且能够从历史中汲取知识,获得灵感,为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说明

1.教学目的和要求:《服装史》是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外服装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的服装样式与基本特点;认识服装变迁的原因与发展规律,获得关于服装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能开阔视野,提高审美修养,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与创新设计理念,以期在学习和工作实践中能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中西服装各个历史时期的特征;

(二)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各个时期的设计要素来进行现代服装设计;

(三)素质目标:

具备服装专业审美能力,使各个历史时期的服饰文化在学生的专业设计中得以体现。2.先行课程: 无

3.周课时、总学时:周课时

2、总学时28 4.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5.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实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法 6.考试方法:平时作业、考勤占30%,期末考试占70% 7.实验、实习、作业:

8.教材:《中西服装史》(第1版),张祖芳主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9.教学参考资料:

《中国服装史》,黄能馥,陈娟娟,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态。同时,各民族人民的四处迁徙又增加了相互交融的机会。在这样一个动荡的社会形 势下,南北朝各少数民族的服装也影响了汉民族的服装。

同时,玄学的兴起和崇尚清净无为、不受传统束缚的自由意识的觉醒,都直接影响 了服装观念和服装风尚的变化。南北朝时期服装存在多种形态,一是承袭秦汉旧制的汉 族服装,男子多褒衣博带,女子多以大袖示人,以懦、裙、裤为主。二是汉族人民吸取 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最典型的就是裤褶和裲档。

二、教学重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制度

教学难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典型服饰及形象

三、授课时数:理论2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背景与服饰制度 第二节典型服饰及形象 第三节服饰品

第三章 隋唐五代服饰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节主要介绍隋唐以及五代十国时期的服饰制度和典型服饰形制。隋唐的统一把南北的成就结合起来,出现了一个较秦汉经济文化更为发达,国势更为强盛的局面。尽管隋朝的时间很短,但它为后世繁盛的唐朝奠定了基础。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服装最绚烂的篇章。唐朝国家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全面发展。一方面,唐代服装继承了历代冠服制度;另一方面,唐代服饰对外开放,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尤其吸取胡服特点,兼容并蓄,广采博收,大放异彩,为后世的衣冠服饰开启了新的道路。隋唐男子普遍穿着圆领袍衫,女服更是中国服装史上最精彩的篇章之一,其冠服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异彩纷繁,令人目不暇接。上懦下裙仍为这一时期的典型服饰,此外还有披帛、半臂等服饰。

二、教学重点:隋唐五代时期的服饰制度

教学难点:隋唐五代时期的典型服饰及形象

三、授课时数:理论2学时;实践实验0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背景与服饰制度 第二节典型服饰及形象 第三节服饰品

第四章 宋代服饰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式糯裙,整体线条流畅,飘逸秀美。明代的巾帽品种繁多,挺拔有型,发式头饰名目不一,把女子衬托得分外娇烧。官服上的补子,用不同的动物图案区别不同的官阶,是历代服饰中最有文化意义的一种新的创造。

二、教学重点:明代的服饰制度

教学难点:明代的典型服饰与形象

三、授课时数:理论2学时;实践实验0学时

四、教学内容:

1、社会背景与服饰制度

2、典型服饰及形象

第七章 清代服饰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清代的服饰制度和一些典型的服装形制。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在服装形式上和汉人有很大区别。清建立政权以后,一方面强制推行满服,另一方面也吸收汉族服饰中的精华部分,在两者的相互影响下,华夏服饰呈现出另一种瑰丽的色彩。满族妇女主要穿着袍服,梳旗髻,穿高底旗鞋,这些服饰使她们看起来比任何一个朝代的妇女都要高大。汉族妇女沿袭明代服饰,但在服装装饰上要精细得多。清朝的服饰大量采用刺绣,刺绣的部位和手法各一,使服装更像一幅穿在人身上的流动画,奢华而艳丽。清朝男子的主要服饰有长袍、马褂、马甲、裤和靴等。最典型的服饰品就是马蹄袖,这种袖子紧而窄,可脱卸,方便合体,是男子服饰特征的最好概括。

二、教学重点:清代的服饰制度

教学难点:清代的典型服饰与形象

三、授课时数:理论2学时;实践实验0学时

四、教学内容:

1、社会背景与服饰制度

2、典型服饰及形象 2.3服饰品

第八章 辛亥革命后的近代和现代服饰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属于我国的近代时期,“五四”运动以后进入现代。在清政府统治末年,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军队改革等措施相继实行。尽管在封建专制的基础上,这些措施根本无法取得真正的效果,但是对于西方思想的传播却有着重要意义。中国的服装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在民族内部文化间的磨合中,渐渐形成了新的特点。到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历史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服装很好地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根据不同的历史背景,可将辛亥革命以后的近现代的服装形态大致分成20世纪10年代、20至30年代、30代末至40年代、50年代、60至

三、授课时数:理论1学时;实践实验0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古代埃及服饰 第二节 古代西亚服饰 第三节 古代欧洲服饰

第十章 中世纪服饰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历史上一般把5世纪至巧世纪称为中世纪,并从时间上分为“拜占庭时期”、“罗马式时期”和“哥特式时期”。中世纪的服装文化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在服装上体现为遮盖体形和显露体形两种矛盾的现象。从不同时期服饰的形态可略知一二:拜占庭服饰由古罗马那种宽衣文化演变而来,经过罗马式时期,最终落脚到哥特式时期的窄衣文化。

二、教学重点:中世纪的典型服饰与形象

教学难点:哥特时期女装的主要特征

三、授课时数:理论1学时;实践实验0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拜占庭时期服饰 第二节 罗马式时期服饰 第三节 哥特式时期服饰

第十一章 文艺复兴时期服饰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这一文化运动于巧世纪后半期扩及欧洲许多国家,16世纪达到高潮。随着禁欲主义的衰落,人文主义又复兴了,在服饰上体现为:男子服饰强调上体的宽大魁伟和下体的瘦劲,构成箱形造型;女子服饰强调细腰丰臀,形成倒扣的钟式造型,同时,出现了宽大的袒胸低领口,并不再羞羞答答用饰布遮住。这种两性服装截然不同的特征一直影响西方服饰近500年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文艺复兴时期的典型服饰

教学难点:西班牙风格时期的女装特点

三、授课时数:理论2学时;实践实验0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意大利风格时期服饰 第二节 德意志风格时期服饰 第三节 西班牙风格时期服饰

第一节 洛可可时期服饰 第二节 新古典主义时期服饰

第十四章 19世纪服饰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19世纪,欧洲进人了全面发展的时期。从社会体制到经济状况,从生产方式到科学技术,以及价值观念,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科技发展、工业进步,使传统的手工业作坊式生产方式迅速被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所取代。“珍妮”纺机和蒸汽机在纺织行业的普遍应用,使服装用布的产量大大增加,服装业迅速发展。缝纫机的使用为服装的批量化生产提供可能。1858年,英国青年查尔斯·弗雷德里克·沃斯(Charles Frederick

Worth)在巴黎开设了以贵妇人为对象的高级时装店,从此在时装界树起一面引导流行的大旗。19世纪中叶,服装杂志在欧美已十分普遍,方便了人们对时装流行信息的了解。随着这一切的变化,人们的着衣观开始发生转变,过去那种以豪华多饰的宫廷风格为时尚的穿着追求,正悄悄让位于追求实用、自由和功能化的装束。

二、教学重点:19世纪男、女装风格的沿革

教学难点:19世纪末期社会的变化对服饰的影响

三、授课时数:理论2学时;实践实验0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帝政时期服饰 第二节 浪漫主义时期服饰 第三节 新洛可可时期服饰 第四节 19世纪末期服饰

第十五章 20世纪服饰(上)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20世纪服装史是研究现代西方服装发展和流行变化的重要资料来源,服装史学家常常以10年为分界线,来分段研究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服饰和形象。

20世纪初期的十多年常常被称为“美好的年代”,女性要求参与社会活动的呼声越来越高,从而导致一r服装设计的转折性革命,催生了现代的时装。1909年,著名的俄罗斯芭蕾舞团在巴黎的表演使东方风格服饰在法国风行起来,并很快地出现在欧洲女士们的流行服衣柜中一战后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得到改善,女性的服饰形象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女性们开始从身体形象和服饰装扮上否定自身的女性特征而向男性看齐,于是她们剪短发,并穿上忽略胸腰线的管子状服饰。这个时代在服装史上被称作“女男孩”时期。进入20世纪30年代,人们厌倦了模仿男孩子的女性服装的矫揉造作和缺乏女性风采,转而追求更加具有女性味道的时装,此时的欧美都出现了追求典雅、苗条时装的风潮。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女装男性化的倾向,使得战后的女性转而十分憧憬优雅的曲线之美,希望突出女性本身的特质。时装大师迪奥(Dior)适时地推出了一种全新的服装款式——“新风貌”。由迪奥所创造的“新风貌”,以其娇柔、优雅、高贵而性感的全新面貌,继续在20世纪50年代征服着所有女性。

第四节1980年至1989年服饰 第五节 1990年至1999年服饰

执笔人:胡庚申 潘翀

--11

第四篇:中国美术史教学大纲

《中国美术史》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271515 学时数:36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了解美术发展的历史对中国艺术的影响;学习美术现象的变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国美术史上各时期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风格特点,掌握中国美术观念发展的历史及中国美术技法发展的历史。增强审美意识及审美创造力,提高艺术欣赏及鉴别能力。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第一章 原始时期美术(4学时)第一节 中国美术的起源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美术

一、仰韶、马家窑文化彩陶

二、龙山文化黑陶

第二章 夏商周时期美术(4学时)第一节 青铜工艺

一、青铜器的种类

第二节 青铜器的发展和演变

第三章 秦汉时期美术(4学时)

第一节 绘画

一、壁画

二、画像石和画像砖

三、西汉帛画 第二节 雕塑

一、宫苑雕塑

二、陵墓雕塑 第三节 俑

一、秦代兵马俑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4学时)第一节 绘画一、三国两晋时期绘画

二、顾恺之

第二节 南朝绘画

一、陆探微和张僧繇的人物画

二、宗炳和王微与早期山水画的发展

三、谢赫《画品》 第三节 敦煌莫高窟

第五章 隋唐时期美术(4学时)第一节 绘画

一、人物画

第二节 山水、花鸟和鞍马画

第六章 五代两宋时期绘画(4学时)第一节 五代两宋时期绘画概述 第二节 五代绘画 一、五代人物画

二、荆、关、董、巨和五代山水画

三、徐熙、黄筌和五代花鸟画 第三节 北宋绘画

一、李成、范宽和北宋前期山水画

二、郭熙的山水画和《林泉高致集》

三、《清明上河图》 第四节 南宋绘画

一、南宋四家

二、梁楷的减笔写意画

第七章 元代美术(4学时)第一节 绘画

一、元初绘画

二、元四家

第八章 明清时期美术(8学时)第一节 明代绘画

一、明四家

二、明代后期绘画 第二节 清代绘画

一、清初绘画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穿插对中国绘画作品的欣赏,交互进行作品欣赏、研讨,以巩固和加强学习效果。

四、成绩评价方法

闭卷考试

平时分:按照平时考勤,上课发言和讨论情况综合评分(占30%)。

考卷分:依照教学内容,出一套理论考卷考试,严格按照考卷成绩评分(占70%)。

五、主要参考书目

1、薄松年,陈少丰,张同霞:《中国美术史教程》,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2、陈炎主编:《中国审美文化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3、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中国美术史》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中国美术史 课程英文名称:History of Chinese Art 课程代码:27151

5予修课程:素描、色彩

内容提要:

本课程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了解美术发展的历史对中国艺术的影响;学习美术现象的变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国美术史上各时期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风格特点,掌握中国美术观念发展的历史及中国美术技法发展的历史。增强审美意识及审美创造力,提高艺术欣赏及鉴别能力。

评价方式:

考试

平时分:按照平时考勤,上课发言和讨论情况综合评分(占30%)。

考卷分:依照教学内容,出一套理论考卷考试,严格按照考卷成绩评分(占70%)。

主要参考书目:

1、薄松年,陈少丰,张同霞:《中国美术史教程》,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4、陈炎主编:《中国审美文化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5、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第五篇:电影史教学大纲

中国电影史教学大纲

中国电影史

【课程编码】:2B010302

【课程类别】:理论课程 【学分数】:4

【适用专业】:戏剧影视文学 【学时数】:56

【编写日期】:2011年9月

一、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该能够从总体上把握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轨迹与艺术规律,注重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电影艺术创新的成就。同时,除把握整个时代背景、电影艺术走向、掌握理论性规律性的知识之外,还要分析、掌握各个历史时期又代表性的优秀电影艺术家和优秀作品,了解具体、生动、感性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注意把握历史的真实,把握整个时代背景,从总体上把握中国电影艺术发展轨迹与艺术规律,研究各个时期电影艺术(主要是故事片)的成就。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绪论

(一)、第一章 尝试时期(1905—1923)(3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任庆泰戏曲短片与其他 第三节 短故事片的实验与其他

第四节 最初的长故事片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难点为第2、3节:要求学生系统了解中国电影的诞生历程。本章思考题:中国电影的诞生历程?

中国电影最初的推动者?

(二)、第二章 探索时期(1923—1927)(3学时)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明星”公司的影片创作

第三节 长城派、神州派、“民新”及田汉的试验 第四节 欧化、尚古与唯美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难点为第2、3节:要求了解中国早期电影公司及代表人物代表作 本章思考题:明星公司和民新公司生产的影片有什么特点?

(三)、第三章 商业竞争时期(1928—1932)(3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古装片、武侠片——中国电影的两大类型 第三节 初步的整合——联华新派与国片复兴

教学要求:重点、难点为第2节。要求较深入全面地了解中国电影的两大类型。本章思考题: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电影为什么会产生商业竞争?

(四)、第四章 变革时期(1932—1937)(8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转变作风的“明星”公司与倾向鲜明的“电通”公司的创作 第三节 进步与保守共存的“联华”公司

第四节 “艺华”、“新华”、“天一”及其他公司的创作 第五节 电影理论与批评的建立和发展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难点为第2、3、4节。要求较深入全面地了解联华以及天一等影片公司的创作倾向。

本章思考题:联华为什么会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五)、第五章 非常时期(1937—1945)(3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的电影 第三节 延安地区的电影 第四节 租界区的电影 第五节 沦陷区的电影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难点为第3、5节。要求较深入全面地了解延安和沦陷区的电影创作情况。

本章思考题:延安电影的意义? 沦陷区电影的生产环境?

(六)、第六章 丰收时期(1945—1949)(5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官方电影机构里的两种创作 第三节 “昆仑”群体与社会批判影片 第四节 “文华”群体与都市人情片 第五节 商业电影的新发展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难点为第3、4节。要求较深入全面地了解昆仑和文化的电影创作原则和情况。本章思考题:昆仑和文化的同异 ?

(七)、第七章 新中国电影创建时期(1949—1966)(8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长影”集体 第三节 “北影”集体 第四节 “上影”集体

第五节 “八一”集体及其他电影厂的创作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难点为第2、3节。要求较深入了解长影和北影的创作理念、代表作品。

本章思考题:北影出品的电影有何特点?

(八)、第八章 禁锢时期(1966—1976)(2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从样板戏到样板戏电影 第三节 故事片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难点为第2节。要求了解样板戏电影的特征。本章思考题:样板戏电影产生的原因?

(九)、第九章 再探索时期(1977--1992)(12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第三代导演的人道主义追求 第三节 第四代导演的诗化意识 第四节 第五代导演的历史贡献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难点为第3、4节。要求较深入地了解第四代和第五代的代表人物以及代表影片。

本章思考题:第五代为什么会崛起?

(十)、第十章 市场化时期(1992年至今)(6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市场化时期的主旋律电影

第三节 张艺谋、陈凯歌等导演的市场化追求 第四节 冯小刚及中国的贺岁电影创作 第五节 新生代导演的个体写作与生存困境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难点为第3、4、5节。要求较深入全面地了解中国电影市场的变化。本章思考题:张艺谋、陈凯歌以及冯小刚对中国电影市场产生了什么意义?

(十一)、第十一章 香港电影(1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从粤语片到香港电影新浪潮 第三节 李翰祥的古装历史片 第四节 张彻、楚原和李小龙的武打片 第五节 成龙的喜剧功夫片和警匪片 第六节 吴宇森的英雄片与徐克的武侠片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难点为第3、4、5、6节。要求较深入全面地了解香港电影的发展脉络及发展趋势。

本章思考题:香港电影的传统是什么,香港电影将走向何方?

(十二)、第十二章 台湾电影(1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从台语片到台湾新新电影 第三节 李行、胡金铨的电影创作 第四节 侯孝贤、杨德昌、王童的电影创作 第五节 李安的电影创作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难点为第3、4、5节。要求较深入全面地了解台湾电影的发展脉络及发展趋势。

本章思考题:台湾电影的传统是什么,台湾电影将走向何方?

三、推荐教材与主要参考资料

推荐教材:影视批评.陈犀禾,吴小丽主编.出版社地址: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参考资料:王晓玉,《中国电影史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0月;倪骏,《中国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10月;钟大丰著,《中国电影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10月。

四、选修课要求及教学手段与方法建议

选修课要求:中国电影史课程是周口师范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对象为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电影的历史发展线索和优秀传统,为学生在未来的电影创作中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电影的有益经验,推动中国电影的发 展。

教学手段与方法建议:

1,教学方法:建议采用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专题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2,教学形式:建议采用自学、专题讲授与电影观摩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

3,实践性环节教学要求:本课程的实践性环节主要是结合所学阶段的内容,有选择地进行电影观摩,以求得对中国电影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学时安排可以占总学时的1/4。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

成绩评定:期末成绩总评为:考试成绩占70%

课堂表现及出勤率占30%

制定(修订)人:

审核人: 年 月

下载《基督教史》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督教史》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通用型)

    《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通用型) (征求意见稿) 说明: 编写者理解,专指会要求编写通用型《大纲》的目的,是为保证新建专业的教学质量,所以内容从教材出发,不可能要求面面俱到并达到较......

    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

    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 中国舞蹈史(一) 中国古代舞蹈史部分 前 言 舞蹈,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通过舞蹈,我们可以窥见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舞蹈既是艺术之母,又是人类文化的启蒙者。原......

    04电影史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中外电影史(Film History)学分:3总学时:54开课专业: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影视制作方向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影视基础写作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影视节目制......

    中国货币史教学大纲

    中国货币文化简史大纲中国货币文化史以钱币学为基本知识,以中国钱币的产生、发展、演变及崩溃的历程为主线,分析了不同时期钱币的特点,阐述了钱、泉及钱币形制;钱文、钱文书法及......

    现代设计史教学大纲

    《现代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现代设计史(中文)/A History of Modern Design(英文)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大学语文》、《中外美术简史》、《艺术概......

    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060 课程名称:中国文学批评史 《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中国文学批评史”是四年制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必修课程之一。对于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

    东亚文化交流史教学大纲

    东亚文化交流史 教学大纲(全校通识教育课) 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瞿 亮20124116 一、课程对象及目的本课程主要向学生们讲授以中、日、韩为核心的东亚各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

    中华民族史概要教学大纲

    《中华民族史概要》教学大纲 1、课程编号:24030007/24030010 2、课程名称:《中华民族史概要》 3、学时学分:108学时/6学分 4、开课对象:历史学专业 5、课程类型:必修课 6、课程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