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册2.4风和降水教案浙教版

时间:2019-05-15 07:44: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科学上册2.4风和降水教案浙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科学上册2.4风和降水教案浙教版》。

第一篇:八年级科学上册2.4风和降水教案浙教版

2.4 风和降水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风是怎样形成的。

2.知道风向、风速的表示方法和度量单位。

3.学会用风向标、风速仪测定风向和风速,了解目测风向、风速的方法。4.了解风对人类活动和动物行为的影响。技能目标

学会观测风向和风速。情感目标

最大限度的突出对测量方法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风的形成,风向的表示方法。

难点:风的方向的认知。[教材分析和教学思路] 风是一个重要的天气要素。可反映出天气形势的分布与变化。本节内容着重于让学生理解风的形成,风向、风速的表示方法,学会观测风向、风速,利用目测的方法估计风向、风速。通过感受风到思考:“风是怎样形成的?”近而介绍风的两个基本要素风向和风速,在学习过程中紧紧联系生活如何判断风向及风速,使这节课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教学准备] 气球、小风车、纸飞机、电风扇、风向标、风速仪 [教学过程] 一.风是怎样形成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风,先来感受一下风 实验:一个充气气球产生风的现象

问:为什么有风?(充气气球内的气压〉外界的气压)通过实验能否得出风的形成与什么有关?

分析: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气压一定相同吗?高压区?低压区? 提问:第68页图2-31,高压区和低压区之间的空气会如何运动?(气压高处指向气压低处的——股力量,推动空气形成风)类比:水流动的方向?直接原因是什么?空气流动的方向?直接原因是什么?(气压差是形成风的

直接原因。气压差异越大,风就越大,如果两地的气压相等,风就平息了)小结:风是怎样形成的?——空气的水平运动。(二)风向和风速 ’ .

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录音。找出与风有关的信息。风向和风极(风速)是测量风的两个基本要素

1、风向

A、定义:风吹来的方向。B、方位:8种风向

C、符号:短线段表示 如东风表示为: 练习:根据符号确定风向

实验:图2—42。机头方向即风向。

D、测量仪器:风向标-----箭头的方向即风向。风向箭头指在哪个方向,就表示当时刮什么方向的风。

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方法判定风向(旗的飘向,烟的飘向,树叶的摇摆方向)2.风速:用风级表示

A、定义:单位时问内空气流动的距离。B、单位:米/秒、千米/时。

C、测量仪器:风速仪。介绍书上的风速仪是靠测量上面风杯的转速来测定的。D、读表第75页 了解目测风级的方法及不同风级对人类和自然的影响 E、应用:用目测的方法测当地当时的风速。

3、延伸:风是一种自然能源,我们应该如何利用风为人类造福? 思考题:1.风也是一种资源。利用风能可以进行发电、行船、运动、风媒花、风车磨麦、带来湿润或干燥等活动。

2.大风会对人类和动物产生危害,如刮倒建筑物、毁坏农作物、形成风暴潮、倾覆船只等。

注:思考题是开放性问题,要让学生积极地思考,理解风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深刻影响。课外补充资料:

风的形成:俗语说“热极生风”,是有道理的。当阳光晒热了地面,由于地表性质(比热)不同,受 热不匀,各地空气的温度就有高有低。气温高的地方,空气会膨胀,密度会减小,气压 会降低;气温低的地方,空气会收缩,密度会增大,气压会升高。所以同一高度的不问地方的气压会有差异,就产生了由气压高处指向气压低处的一股力量,推动空气形成风。

风速:我国气象台统一规定用2分钟的平均风速。有时也根据需要计算1分钟或10分钟的平均风速。

作业布置:

必做题:作业本§

2、5 选做题:目测当天的风向、风速 第5节 风

一、形成原因:两地间存在气压差,高压区→低压区

二、风的两个基本要素

1、风向

定义:风吹来的方向

表示:方位:8种例东风○—— 仪器:风向标

2、风速:

定义: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 单位:米/秒 千米/时 表示:风级 仪器:风速仪

2.4(2)风和降水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理解空气湿度及其与气温之间的关系。

2、知道观测湿度的常用仪器,学会测量空气湿度。

3、了解空气湿度与天气的关系。

4、理解空气中水汽凝结的原因。

5、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技能目标:学会测量降水量。

情感目标:

1、知道湿度大小与人体舒适感的关系。

2、了解一些天气谚语的含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空气湿度的含义、干湿球湿度计的工作原理、降水的过程。【教学准备】:干湿球湿度计、烧杯、表面皿、冰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常听到“风雨交加”、“暴风骤雨”、“和风细雨”等成语吧,风和雨、雪总是联系到一起。出示:暴雨和大雪的图片 设问:为什么会降水呢?

空气的湿度

问:在水循环中,陆地上的水就是通过降水的形式得到补充的,降水过程说明空气中存在什么呢?

学生回答:水分。

问:水分是以什么状态存在于空气中的呢? 学生回答:气态。

讲述:水蒸气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所以我们平时是看不到空气中的水汽的。其实不论是阴雨天还是晴天,冬天还是夏天,室内还是室外,湿润的海洋上还是干燥的沙漠地,任何地方的空气中都含有水汽。如冰的饮料瓶外会凝结水珠、打开冰箱会看到白雾等现象都说明了空气中存在水分。

讲述:我们用湿度来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而空气的湿度一般用相对湿度来表示。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来表示。问:是不是任何时候空气中的水汽的多少都是一样的呢? 学生猜测

演示实验:在3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水温分别是25℃、45℃、65℃。拿玻璃片靠近烧杯口,学生观察玻璃片上出现了什么?三个烧杯口有什么不同?

现象:温度越高的水上方的玻璃片上凝结的水珠越多。问:为什么玻璃上会出现水珠?水珠的多少说明了什么?

解释:水温越高,烧杯口空气温度越高,水面蒸发的水也越多,空气含有的水汽就越多,在玻璃上凝结的水珠也就越多。

结论:气温的高低不同,空气中所含有的水汽数量也不同。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就越多。可见,空气总能含有的水汽在一定温度下是有限的,温度不同,空气中同样水汽量的相对湿度是不同的。

讲述:我们常要测定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观测湿度的仪器称为湿度计。湿度计有毛发湿度计、自动感应湿度计、干湿球湿度计等。其中干湿球湿度计是最常用的湿度计。出示:干湿球湿度计的实物或图片

结构:一支干球温度计和一支湿球温度计组成,湿球温度计的球部有湿棉纱包着。

原理: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越小,湿棉纱布中的水蒸发得越快,带走得热量就越多,湿球温度计上得读数就越小。干湿球温度计上得读数差值,能反映出空气中水汽得丰富程度。

测量方法:先读出干球温度计刻度,再读出湿球温度计刻度,然后计算它们的温度差,最后通过查相对湿度表,得出相对湿度。阅读:78页的相对湿度表

问:为什么要有两支不同的温度计呢?你们知道它的工作原理吗?

解释: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越小,湿棉纱布中的水蒸发越快,带走的热量越多,湿球温度计上的读数就越小。

讨论:同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不同,人的感受也不同。根据自身的经验,说一说空气相对湿度的大小与人的舒适度的关系。

学生讨论:相对湿度小,使人感到干燥,皮肤发生干裂;相对湿度大,在冬季会感到特别寒冷,夏季会感到特别闷热。

讲述:空气湿度是形成降水的基本条件,空气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汽就越丰富,成云、降水的可能性就越大。许多天气谚语就是根据湿度来判断天气变化趋势的,如“蜻蜓低飞,不雨也阴”,“燕子高飞晴天吿,低飞雨天报”等,你们知道其中包含的道理吗?

思考:“蜻蜓低飞,不雨也阴”,“燕子高飞晴天吿,低飞雨天报”所包含的科学道理。学生发言、总结:因为大雨前空气中的湿度较大,蜻蜓的翅膀变软不能高飞,昆虫大多飞得很低,燕子也就低飞觅食。

降水

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降水吗? 学生回答:雨、雪、冰雹等。

讲述:降水是指空气中的水以液态或固态的形式降落到地表,它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最常见的降水是降雨。

演示实验:图2-44,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在表面皿内盛满冰,盖在烧杯上,烧杯中的空气发生了什么变化?

现象:表面皿的下面凝结了很多水珠。问:为什么表面皿下会出现水珠?

学生解释:水蒸发到空气中,空气中的水汽遇冷放热液化成液态水。问:由此可知,空气中的水汽变成雨、雪、冰雹等需要什么条件呢? 学生回答:气温降低

讲述:空气中的水汽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凝结出细小的水珠或冰晶,这就是我们肉眼看到的云和雾。

问:是不是气温降低了空气中的水汽就一定能凝结成水珠呢?还要具备什么条件呢? 学生猜测,教师提示与湿度的关系

讲述:当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就再也不能容纳更多的水汽了,这时,气温降低,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也会随之降低,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也随之降低,空气中的水汽就会附着在微小的灰尘颗粒上形成细小的水珠,就发生了水汽凝结。讨论:观察图2-45,根据凝华、凝结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说说云和降雨是怎样形成的。学生回答:热带雨——凝结成云,水滴增大成雨滴。

中纬度雨——凝华、熔化,水滴增大成雨滴。设问:水汽凝结或凝华成云后是不是一定会形成降水呢?

解释:空气中凝结的水珠或凝华的冰晶很小,形成云以后就漂浮在空气中,此时并不一定相成降水。水珠和冰晶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水汽的增多逐渐增大,最终形成雨滴、雪或冰雹降落到地表,形成降水。

思考:为什么降水有时候是雨,有时候是雪或冰雹? 学生回答

解释:(雨、雪略)冰雹大多出现在夏天。因夏天在局部地区内向上天空流动剧烈,将下落的冰晶又抬升,反复多次后,颗粒变得非常大,最后在下落到地面时,还未完全熔化即称之为冰雹。

讨论:降水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什么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补充陆地上的淡水、是人类用水的主要来源、使植物获得水等等。讲述:一个地方降水的多少用降雨量来表示,它表示一定时间内地 4 面积水的深度,用毫米来度量。气象观测中常用雨量筒收集雨水。雨量筒是一个直径20厘米的金属圆筒。筒高58厘米,分为上下两节,下节高35厘米,里面装有一个储水瓶。把储水瓶中的水倒进特制的量杯,就可以知道今日的降雨量(水深)。雪和冰雹等融化后可用同样的方法测量。

讨论:降水过多或过少会产生什么后果? 学生回答:过多——水灾……

过少——干旱……

材料1:1992年夏,受9216号强热带风暴和天文大潮的作用,8月末9月初,我国东部沿海发生了1949年以来影响范围最广,损失最严重的一次风暴潮灾。闽、浙、沪、苏、鲁、冀、津、辽等省市沿海地区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高潮位。据统计,仅闽、浙、苏、鲁、冀、津6省市受灾人口2000多万,毁坏海塘1170km,受灾农田2193.3万hm,死亡193人,直接经济损失90多亿元。闽江发生50年一遇的特大

33洪水,十里庵站洪峰流量27500m/s,竹岐站洪峰流量30300m/s。闽江流域遭受较严重水灾。钱塘江上游出现1949年以来第2位大洪水,兰溪站洪峰流量312l00m/s,沿江县市受灾较重。此外,大渡河、湘江、信江、漓江及黄河中上游部分地区也发生了较大洪水,造成了较严重的洪涝灾害。

材料2:去年六月二十九日“出梅”以来,温州市就以高温晴热天气为主,降雨量只有二点五毫米(历年平均降雨为七十五毫米),高于或等于三十五摄氏度的高温天气就有十九天,超过历年记录。而温州梅汛期的降水量仅为八十一毫米,是历史上少见的弱梅年份之一。整个六月份单月降水量仅为常年的三分之一,比往年偏少一百五十四毫米,是一九五六年有完整资料记载以来降雨最少的一年。进入七月,更是高温少雨,有的地方根本没下过雨。市区也出现了高于四十摄氏度的历史高温。高温少雨使温州江河水库水量急剧减少,全市十六座中型水库平均蓄水量只有正常库容的百分之三十七,主要河网水位下降近一米,许多地方已经出现居民饮用水困难和农作物受灾现象。

问:大家知道我们近年采用了什么方法来缓解温州局部的旱情吗? 学生回答:人工降雨。阅读:89页“人工降雨”

问:人工降雨中干冰等催化剂如何起作用?

学生回答:干冰升华吸热,使水汽放热形成更多的冰晶。思考:能用人工降雨的“催化剂”消雨吗?

学生回答:在降雨云团移来前,先对云团实施人工降雨,让雨下到其他地方。小结:

【探究活动】动物行为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为什么做】

生活在一定自然环境中的生物为了生存,就要适应环境。在其与生存环境的协调过程中,往往通过其行为、生理或结构的改变来增加其存活和繁衍的机会。在对天气各要素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后,探究动物行为与天气变化的关系,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知识,拓展知识视野,还可以培养学科学、探究自然的兴趣。【怎样做】

1、先确定探究的任务,可以是教材提供的内容——探究蟋蟀的鸣叫频率和天气变化的关系。也可以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其它探究任务。如蜘蛛的结网行为与天气变化的关系,或家鸡在晚上睡觉时,鸡头的睡相与天气变化的奇秒的联系等。

2、确定探究的任务后,应提出一个科学而可行的研究问题,再建立假设。然后根据建立的假设设计观测实验,并对假设逐一进行检验。这里重点是如何针对建立的假设设计切实可行的实验。如要研究蟋蟀的鸣叫频率与气压的关系,就要创设气压不同的实验环境;要研究蟋蟀的鸣叫频率与气温的关系,就要有温度不同的实验条件。

3、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可分为两类:观察法和实验法。我们往往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这就是平常说的综合法。按要求准备好必需的仪器设备并进行实验。要求 精确、真实、详尽、客观地反复观察,作好观察记录。再对实验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结论。然后利用互联网或报刊书籍查阅资料,验证你的假设是否正确。

4、交流评价:将你的探究方法和结论,与其它小组进行交流。看一看你的探究方法和结论是否合理。然后写篇小论文或探究报告。【学到了什么】

通过这个探究活动,使我们确信动物行为与天气变化有密切的联系,了解了动物与环境之间相互适应、相互影响的关系。而且培养了我们科学探究的能力。【进一步的研究】

根据网上的资料,在课外可以就其它动物的行为与天气变化的关系作出进一步的探究。这里附一篇文章。

趣谈动物行为与天气变化

俗语说:“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这句话生动说明了天气变化与动物行为的关系。动物的生存、发展,必然与周围环境发生一定的联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动物沉积了许多本能,以适应自然界环境的变化,而有些先天行为是人类所无法比拟的,充分了解动物的本能,可给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昆虫类

1.蜜蜂 蜜蜂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一个蜂群由3种蜂组成,即蜂王、雄蜂和工蜂。蜂王、雄蜂负责繁殖后代,而工蜂负责群体的日常生活,分工非常细致。常言道:“蜜蜂窝里叫,大雨就来到;蜂不出窝,风雨快如梭。”生动地说明了蜜蜂的行为与天气变化。

2.蚊子 蚊子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常见种类有库蚊、按蚊、伊蚊3种。雌雄异体,雄蚊吸食草汁,雌蚊吸食人血,且能传播疾病。民间常言:“蚊子集堂中,明朝带斗篷;蚊子乱咬人,不久雨来临;蚊虫咬得凶,雨在三日中。”

3.蚂蚁 蚂蚁是昆虫纲,膜翅目昆虫,营社会性生活,一群蚂蚁中有20多种类型,蚂蚁也是一种非常忙碌的昆虫,行为复杂。民间常言:“蚂蚁排成行,大雨茫茫;蚂蚁搬家,大雨哗哗,蚂蚁衔蛋跑,大雨就来到。”

4.蜘蛛 蜘蛛是节肢动物门,蛛形纲动物,种类较多,且有结网的行为。常言道:“蜘蛛结网准送睛,蜘蛛收网准阴。”道出了蜘蛛收结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鸟类

1.喜鹊 喜鹊是鸟纲,雀形目,鸦科动物。在我国民间,喜鹊是一种吉祥鸟,有传报喜讯之说,喜鹊巢居,有在古树叉上筑巢的行为,据笔者观察,喜鹊筑巢的高低与常年雨水的多少有一定关系,如果看到喜鹊在高处筑巢,常年雨水则会偏多,如果看到喜鹊在低处筑巢,则预示常年雨水偏少。

2.鸡 鸡是鸟纲,鸡形目动物。我国鸡形目种类十分丰富,而家鸡是其中的一种。家鸡营巢居生活,据笔者观察,家鸡在晚上睡觉时,鸡头的睡相与天气变化有奇秒的联系,如果鸡头向外睡,则天气晴朗;如果鸡头向里睡,则天气要变有雨;如果鸡头不里不外,身体横向鸡窝,则天气阴郁。民间又言:“鸡登高鸣晴”。哺乳动物

狗和猫 狗为食肉目,犬科动物。狗的种类较多,看家狗性情温和忠实于主人,故有“狗不嫌家贫”之说。近年来有些名贵家犬,成为上流社会的宠物,身价倍增,而狗的行为复杂。家猫为食肉目,猫科,性情机灵,善长捕鼠。民间常言:“狗洗脸,猫吃草,不到三天雨来到;狗咬青草晴,猫咬青草雨;狗卧灰堆,天阴雨摧。”道出了两种动动的行为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作业】:

1、必做:作业本、课后练习

2、选做:收集天气谚语:

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演示雨的形成过程

查找有关动物行为与天气变化关系的资料 【课后反思】:

湿度和降水是天气的两个重要因素,湿度又和降水有密切的联系。本节首先通过实 验,让学生感性地了解湿度和相对湿度,并学会测量相对湿度的方法。在了解湿度和相对湿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空气中水汽凝结的原理。水汽凝结又是降水形成的条件。从湿度到水汽凝结,又到降水形成,知识的逻辑环环相扣,也符合对降水形成的认识过程。

【板书】:供参考

一、空气的湿度

1、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的空气中都含有水汽。

2、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

3、湿度一般用相对湿度表示--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表示。

4、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就越多。

5、观测湿度的仪器:湿度计

6、湿度与人类生活、降水等自然现象的关系

二、降水

1、水汽凝结的条件:⑴气温降低到一定程度

⑵相对湿度达到100%以上 ⑶空气中微小的尘粒

2、降水的形成:空气上升、冷却降温、水汽凝结、云滴增大、降水形成

3、降水量的观测: ⑴度量单位:毫米

⑵表示一定时间内地面积水的深度

⑶常用雨量筒把雨水收集起来,观测时把贮水瓶中的雨水倒入雨量杯内,读出刻度即为降水量。

第二篇:浙教版科学八上2.4《风和降水》word学案

风和降水

【学习任务】

【学习目标】

1、了解风的形成,知道风向和风速的表示方法和度量单位;知道

可以用风向标、风速仪测定风向和风速,掌握目测风向和风速的方法;〔重点〕

2、了解空气的湿度含义、空气的湿度的测量方法;〔难点〕

3、了解降水的概念;知道降水形成的条件、降雨量的测量〔重点〕

【重点】风的观测

【器材】

一、【自主学习】

观察学校里悬挂的国旗吗?它有时静止不动、有时却微风飘扬,而有时却在大风中剧烈摆动。有时改变方向在飘扬。你觉得为什么吗?描述风有两个根本要素是

汽化是指

;液化是指;

说说平时生活中我们看到的云或雾是如何形成的二、【合作、探究、展示】

一、风

阅读课本66-68页风的知识内容,概述、思考以下问题:

1、我们学过大气压强,不同地域不同高度大气强可能不同,请分析风是如何形成的?

2、在地理学中地理方向有8个方向,你能以图形式表达8个方向吗?

3、在图2-40中观察纸风机的指向,你觉得风向是纸飞机机头的指向还是尾翼的指向?

风向是指,天气观测和预报中有

风向,表示符号

通常用

测量

从东方吹来的风叫_________,东风往______吹。往北吹的风叫__________,往东南方向吹的风叫____________。按例完成:

北风:从

吹来,吹向

西南风:

西风:

东北风:

4、风速是指,常用单位是:,通常用

测量

读表2--4,写出你认为的最常见的几种风的名称、对应的风级和风速。

思考:风可为我们做哪些有益的事?也会造成哪些危害?

5、阅读68页天气图上风的表达方法。请简要分析表示方法

二、空气的湿度

阅读课本68--70页空气湿度的知识内容,概述、思考如下问题:

6、你能用事实说明空气中有水汽吗?

结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的空气中都含有。

7、湿度的含义:表示空气中

。一般用

表示----即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表示。

8、测量空气相对湿度的工具___________,最常见的是,它由一支

和一支

组成,湿球温度计的球部有

包着。如何使用?

思考:你能想到干湿球湿度计的工作原理吗?

三、降水

阅读课本70--71页空气湿度的知识内容,概述、思考如下问题:

10、活动------图2--45实验

实验现象:

解释这些白雾和小水珠是如何形成的?

11、归纳:水汽凝结的三个条件是1.气温

到一定程度

2.3.空气中微小的12、理解形成降水的过程图,答复下列问题:

气温下降 →→ 水汽凝结 →→ 云滴 →→ 云滴增大 →→ 降水

⑴降水的形式有:

⑵为什么降水有时候是雨,有时会是雪和冰雹?

13、降雨量的计量单位是?观测方法是?

第三篇:2016年秋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二章第4节 风和降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风是怎样形成的。

②知道风向、风速的表示方法和量度单位。

③学会用风向标、风速仪测定风向和风速,掌握目测风向、风速的方法。④了解风对人类活动和动物行为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①根据已有的知识推测未知的知识。②通过体验和感受体会风的特点。

③通过对已有测量工具的研究和探索,大胆改进创新。④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展现学习智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并能设计实验方案证实自己的猜测。②培养学生大胆设计,细心实践的科学态度,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2学情分析

风是一个重要的天气要素。近地面的风向和风速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球自转偏向力和摩擦力有密切关系。风也可以反映出天气形势的分布与变化。本节内容着重于让学生理解风向、风速的表示方法,学会观测风向、风速,特别是要掌握利用目测的方法估计风向、风速。学生对风的理解比较抽象,需通过具体的活动感知。3重点难点

重点:风向、风速的表示方法和观测方法。

难点:与指南针等已学工具相结合,目测、估计风向和风速。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风是怎样形成的。②知道风向、风速的表示方法和量度单位。③学会用风向标、风速仪测定风向和风速,掌握目测风向、风速的方法。④了解风对人类活动和动物行为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①根据已有的知识推测未知的知识。②通过体验和感受体会风的特点。③通过对已有测量工具的研究和探索,大胆改进创新。④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展现学习智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并能设计实验方案证实自己的猜测。②培养学生大胆设计,细心实践的科学态度,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4.1.2学时重点

~重点:风向、风速的表示方法和观测方法。4.1.3学时难点

~ 难点:与指南针等已学工具相结合,目测、估计风向和风速。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游戏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播放影片《阿干正传》中的羽毛飞翔的片断,同时吹出一连串的肥皂泡,在教室中自由飘荡,突然又开启一旁的电风扇,让学生感觉微风拂面的感觉,同时观察风的足迹。活动2【活动】观察 实践、探究学习、交流合作

提问:大家知道风形成的原因吗?(说着教师吹起一个气球,假装邀请一名学生到台前来帮助捆扎气球,在学生靠近气球的一瞬间,释放气球口。)

请同学们讨论风的形成原因。

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加以补充讲解:是空气的水平流动产生了风;而空气水平流动的原因是气压的高低不同。

教师用线香、蜡烛和带孔的透明玻璃箱演示空气的流动及其成因。(气压的变化)请学生讨论解释现象。

讲述诸葛亮巧借东风的故事,引出“追寻风的足迹”对人们很有用。

学生活动:你能设计出一些“追寻风的足迹”的方法吗?利用提供的器具进行实验,讨论并演示讲解你的方法,越多越好。(如果现场没有工具,就描述你的设计意图)

指出风向的定义,复习地理上的八个方向和指南针的使用方法。并展示科学上用来观测风向的仪器——风向标,并邀请一位同学上台在电风扇前用纸飞机来为大家演示说明风向标的观测方法。

利用风向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讨论: 实例:杭州市亲亲家园的怪味之谜。(城市区域设计过程中忽略常年风向问题所造成的后果)

切换电风扇的档位,提示大家能看到什么?风向变化了吗?变的是什么呢?提出风速的定义,复习速度的概念和单位,以及前后两者的联系。认识观测风速的仪器:风速仪。活动3【练习】小结与应用

视频对比:

1、风和日丽的湖畔,垂柳轻遥,风景秀丽。

2、龙卷风、台风所到之处,生灵涂炭,一片狼藉。同样是风,怎么它们相差的就那么大呢?这两种风的区别在哪儿呢?

提出风级歌,齐声朗读。

学生竞赛:谁的眼力准,记忆好,以小组为单位判断动画所示各种情况的风级。

投影出示气象图的风的符号,介绍如何在图上画出风向和风速。出5个小题目,开展画符号比赛。

小小辩论赛:风对人类生活有益多一些,还是有害多一些。

4.2第二学时 4.2.1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理解空气湿度及其与气温之间的关系。

2、知道观测湿度的常用仪器,学会测

量空气湿度。

3、了解空气湿度与天气的关系。

4、理解空气中水汽凝结的原因。

5、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技能目标:学会测量降水量。情感目标:

1、知道湿度大小与人体舒适感的关系。

2、了解一些天气谚语的含义。4.2.2学时重点

~理解空气湿度的含义、干湿球湿度计的工作原理、~降水的过程 4.2.3学时难点

~干湿球湿度计的工作原理 4.2.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激疑导入

~我们常听到“风雨交加”、“暴风骤雨”、“和风细雨”等成语吧,风和雨、雪总是联系到一起。出示:暴雨和大雪的图片 设问:为什么会降水呢? 活动2【讲授】概念讲授

~空气的湿度 问:在水循环中,陆地上的水就是通过降水的形式得到补充的,降水过程说明空气中存在什么呢? 学生回答:水分。中.考.资.源.网 问:水分是以什么状态存在于空气中的呢? 学生回答:气态。讲述:水蒸气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所以我们平时是看不到空气中的水汽的。其实不论是阴雨天还是晴天,冬天还是夏天,室内还是室外,湿润的海洋上还是干燥的沙漠地,任何地方的空气中都含有水汽。如冰的饮料瓶外会凝结水珠、打开冰箱会看到白雾等现象都说明了空气中存在水分。讲述:我们用湿度来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而空气的湿度一般用相对湿度来表示。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来表示。活动3【活动】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动物行为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为什么做】 生活在一定自然环境中的生物为了生存,就要适应环境。在其与生存环境的协调过程中,往往通过其行为、生理或结构的改变来增加其存活和繁衍的机会。在对天气各要素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后,探究动物行为与天气变化的关系,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知识,拓展知识视野,还可以培养学科学、探究自然的兴趣。【怎样做】

1、先确定探究的任务,可以是教材提供的内容——探究蟋蟀的鸣叫频率和天气变化的关系。也可以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其它探究任务。如蜘蛛的结网行为与天气变化的关系,或家鸡在晚上睡觉时,鸡头的睡相与天气变化的奇秒的联系等。

2、确定探究的任务后,应提出一个科学而可行的研究问题,再建立假设。然后根据建立的假设设计观测实验,并对假设逐一进行检验。这里重点是如何针对建立的假设设计切实可行的实验,。如要研究蟋蟀的鸣叫频率与气压的关系,就要创设气压不同的实验环境;要研究蟋蟀的鸣叫频率与气温的关系,就要有温度不同的实验条件。

3、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可分为两类:观察法和实验法。我们往往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这就是平常说的综合法。按要求准备好必需的仪器设备并进行实验。要求精确、真实、详尽、客观地反复观察,作好观察记录。再对实验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结论。然后利用互联网或报刊书籍查阅资料,验证你的假设是否正确。

4、交流评价:将你的探究方法和结论,与其它小组进行交流。看一看你的探究方法和结论是否合理。然后写篇小论文或探究报告。

第四篇:2.1世界的气温的降水教案2(中图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世界的气温的降水》教案2(中图版八年级

上册)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响世界的气候的其中一个因素――世界 的气温,现在我们又来研 究影响世界的 气候的另一个因素――世界的降水。

承转:气温对气候的表现是冷或热,而降水对气候的表现又是什么呢? 生:表现为干或湿。

引 导:学生读图J、K。领会降水对气候环境的影响。

师:世界各地的年降水量相差很大,但是与气温一样,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它有什么样规律呢?

生:思考。

师:引导学生读图L世界年降水量图,提问:

1、赤道附近地 区和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

2、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 内陆与沿海地区年降水量有何不同?

生:看图,思考。

1、赤道附近地区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两极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

2、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年降水量少,沿海地区年降水量多。

师:是什么因素影响降水的分布呢?

生: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等因 素的影响造成的。师:又是怎样影响的呢 ?

生:赤道地 区纬度低,终年高温,蒸发旺盛,再加上海洋广阔,水汽多,易降水。两极地区 纬度高,终年寒冷,蒸发弱,水汽少。中纬度地区的沿海因为受来自海洋的水汽影响较大,因而降水多,中纬度地区的内陆因为受来自海洋的水汽影响较弱,因而降水少。

师:对!也就是说纬度位置决定气温,气温影响水 汽,内陆与沿海的水汽来源不一样,水汽的多少直接影响降水的多少。

师:指导学生阅读“世界‘干极’”。生:阅读,思考。

师:提问,是什么原因使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成为世界‘干极’的呢? 生:是洋流因素,因为附近有一股寒流流经这里。

师:对,一般来说,寒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降温,减 湿作用;暖流对沿岸地区起增温,增湿作用。

承转:有古人用诗这样描写气候: 一山有四季,十 里不同天。师:这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呢?

生:是由于海拔的不同,气温和降水也不 同,所以气候的表现也不同。

师:随着海拔的升高 气温下降,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哪么又是怎样影响降水的呢?

生:阅读课文,看图M地形 雨成因示意图。

师:指图讲述,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表现为高大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作用,从而造 成山脉两侧降水多少的差异。迎风坡一侧,因暖气流抬升,气温降低,易产生降水,形成地形雨;而背风坡一侧,因气流下沉,气温升高,很难形成降水。

随堂练习:课本复习题P29。

课堂总结:降水量不仅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而 且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间也存在差异。降水的季节差异可大致分为 四种类型:有全年各月降水多且均匀的(全年多雨区),有全年各月降水 稀 少的(全年少雨区),有夏季多雨的(夏季多 雨区),有冬季多雨的(冬季多雨区)。

作业布置:课后收集数据,看一看本地区是属于哪种降水类型?

第五篇:八年级地理2.4自然灾害教案 新人教版

第四节 自然灾害(1课时)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片,自主思考,辨析什么是自然灾害。

2.利用教材自主学习,通过观察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各种自然灾害。

3.阅读我国各种灾害地图,知道重点灾区,得出中国重点灾害叠加图,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4.带着问题分组讨论,结合自身经验,探讨防灾减灾的措施。

5.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及灾害防治的学习,培养学生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1.讨论自学,了解各种自然灾害。利用灾害图片叠加,讲解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2.将教材中的孤立的案例转化成与前后知识相联系的知识。通过图片叠加了解中国自然灾害频发。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

我们先来看两组图,回顾一下那些曾经发生在我们国家的自然灾害。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此次地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总伤亡人数最多的地震之一,被称为“汶川大地震”。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自然灾害相关知识。出示板书课件第四节 自然灾害

二、自主研读 初步感知

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54~60页内容,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对于到底什么是自然灾害?我们来看一些案例来判断一下。

看图分析:先看如下两幅图,第一个是撒哈拉沙漠,第二个是贵州的农田,到底什么是自然灾害呢?

总结概括:注意,在没有对人产生影响的情况下,自然变异不能称之为灾害。所以灾害只是对人类产生危害的自然变异。另外,我们看下面这幅图,判断下这个属不属于自然灾害?不属于,因为它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不属于自然范畴。

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承转过渡:了解了什么是自然灾害,接下来我们需要知道的就是有哪些自然灾害了。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54~55页,自学常见自然灾害简介,回答以下问题。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各种灾害的成因分别是什么?有哪些特点?这些灾害与我国的气候和地形有何联系?不同灾害之间是否有联系?请举例说明。

我国的地形和气候特点,与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事实上也是如此,我国疆域范围广阔,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起伏,气候也有其独特的地方,这些都对自然灾害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国家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

三、小组合作 深化探究

看图分析(教材54~55页图2.46和图2.47):我们先关注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山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从灾害的分布上来看,灾害在我国分布的范围是怎么样?是非常广的。这也正是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种类多,分布广。

由于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因此,大家想一想,那么大的范围,那么多的灾害,那么灾害的发生会怎么样?会十分频繁。我们下面就来看一看2016年上半年我国发生的比较严重的灾害。不到一年时间,我国已经遭受了很多自然灾害,这说明我国的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很高。而我国正是这样一个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

不过大家也不必过于担心,觉得好像世界末日来临。这些灾害发生都是有一定的区域性的,并且虽然全国范围来说灾害频率很高,但是对于某一地区来说,自然灾害还只是偶然发生而已,大家不必过于担心。

我国是一个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并且灾害造成的损失巨大。灾害猛如虎,面对如此严重的灾害现状,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讨论探究:下面请大家分组讨论,说一说我们该如何应对自然灾害。请每个小组以一种自然灾害为例,思考应对措施。可以参考教材中我国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

总结概括:刚刚大家讨论过了,现在请大家来说一说你在灾害面前会采取的应对措施。大家说得很有道理,防灾减灾可以有很多的方式,不过从总体来说,需要以下的防灾步骤,防灾、备灾、救灾。这也正是我国目前防灾减灾的重要措施。

希望大家对自然多一些敬畏,爱护自然,从身边做起。

四、知识梳理 释疑解惑 板书设计

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五、当堂检测 提高升华

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教师讲解答案。

六、课后作业测评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第二章 复习课

复习目标

1.能够结合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的地势总特征。

2.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的能力。了解我国各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3.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以及水文特征。运用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描述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能够说出长江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治理问题,进一步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运用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描述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能够说出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治理问题,进一步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讨论自学,了解各种自然灾害。利用灾害图片叠加,讲解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复习过程

一、复习课导入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习的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这节课我们对这一章进行全面地复习。

二、知识回顾

同学们根据学生用书,捋顺教材知识结构,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三、重点复习

现在同学们请看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的地形和地势。

我们看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气温的冬夏特点,温度带的分布,干湿地区的分布,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展示我国的外流河和内流河,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划分,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长江和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我们看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

四、本章总结

板书设计

地型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形和地势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通高温,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气候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以外流河为主中国的自然环境 

河流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自然灾害常见的自然灾害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







五、当堂检测 提高升华

学习至此,请完成第二章测试题

下载八年级科学上册2.4风和降水教案浙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科学上册2.4风和降水教案浙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科学上册《大气层》教案6 浙教版

    § 2.1 大气层 【 教学目标 】 1、 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 2、 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3、 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 4 、 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教学......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节大气层》教案浙教版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腾蛟一中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节 大气层》教案(1) 浙教版 一、目标导航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和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的特点,理解对流层的特......

    八年级科学上册《大气层》教案8 浙教版

    第1节 大气层 教学目标 1、 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 2、 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3、 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 4、 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重点难点分析......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节大气层》教案浙教版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腾蛟一中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节 大气层》教案(2) 浙教版 一、教学过程 出示幻灯1|、课前播放神七发射片段,进行情感教育.刚才我们播放的影片描述的是什么......

    高中数学必修5人教A教案2.4等比数列

    2.4等比数列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理解这种数列的模型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丰富实例抽象出等比数列模型,经历由发现几个具体数列......

    八年级物理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 沪科版

    亿库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学设计 八年级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要求学生探究关于速度变化情况,主要是要求......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运动着的世界 教学目标:1、能够提出三个以上自己感兴趣的有关运动的问题。2、能够从提出的问题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值得研究的问题,并能说明自己选......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课 根里的“抽水机” 教学目的:1. 了解根的形态。 2. 知道直根系和须根系。 3. 了解根的作用。 重点难点:了解根的形态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