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基础教材》--《论人性本善》教案

时间:2019-05-15 07:02: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华文化基础教材》--《论人性本善》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华文化基础教材》--《论人性本善》教案》。

第一篇:《中华文化基础教材》--《论人性本善》教案

孟子“论人性本善”文化解读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着重掌握文言实词:兴、才、固、求、罪、夷等,掌握文言虚词:而、乃、其、为、之等;

2、能翻译一些重要的句子,如:性无善无不善也。②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③有性善,有性不善。④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也。

(二)过程和方法

1、对照注释自由阅读文章,能粗略了解文章大意;

2、学生讨论文章中的相关观点,并作出自己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孟子人性本善的观点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与教师补充强调相结合 教学课时:共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检查上一节课的相关知识,并导入新课。

二、研习文章

(一)研习第一片段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1、老师指导阅读该片段,学生反复阅读该段

2、老师点出难理解的字词

①良:指本能的,天然的。良能、良知已作为专门的哲学术语,以不译为妥。②孩提之童:指两三岁之间的小孩子。

(二)研习第二片段

孟子曰:“水信③无分于东西。无分子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 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天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1、老师指导阅读该片段,学生反复阅读该段

2、老师点出难理解的字词

①告子:生平不详,大约做过墨子的学生,较孟于年长。

②湍(tuan)水:急流的水。

③信:诚,真。

④就:趋向。

⑤颡(sang):额头。

3、学生尝试翻译该段

告子说:“人性就像那急流的水,缺口在东便向东方流,缺口在西便向西方流。人性无所谓善与不善,就像水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一样。”

(三)研习第三片段: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 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 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省瞽瞍为父 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今 曰„性善‟,然则被皆非与?”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 不善,非才③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 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 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 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天生 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

1、老师指导阅读该片段,学生反复阅读该段

2、老师点出难理解的字词

①公都子:孟子的学生

②象:舜的异母弟,品行不善。

③瞽(gu)瞍(SOU):舜的父亲,品行不善。

④乃若:转折连词,大致相当于 “至于”等。

⑤情:指天生的性情。

⑥才:指天生的资质。

⑦铄(shuo):授予。⑧蓰(xi):五倍。

⑨《诗》曰:引自《诗经·大雅 ·蒸民》。蒸,众;则,法则;秉,执;彝,常;懿,美。

(四)显示练习题: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

2、“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3、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4、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学生动笔翻译。教师提问,师生解答。

明确:

①至于人的本性,可以是善良的,这就是所说的人性本善。

②仁义礼智,不是从外面传给我的,我本来就拥有,只是没有去思考吧了。

③人与人相差一倍、五倍甚至无数倍,(其原因是他们)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本性。

④所以有事物就有法则,民众把握住常规,所以喜欢这些美德。

思考:(1)以上第①句中的“仁义礼智”分别指什么?

明确:分别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

(2)这一段中,孟子主要阐明什么观点?

明确:从以上翻译的语句中,我们可知,这一段中,孟子认为仁义礼智这些道德观念与生俱来,并非后天所加的,也就是“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他认为人的差别在于是否能“尽其才”。可见,孟子进一步强调“人性本善”的观点,同时,他要求人们要自觉发挥善性的作用。

三、熟读课文,概括孟子性善论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明确:

(一)人性是善的。

(二)性善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差别。

(三)人的善性体现为恻隐、羞恶、辞让和是非四心

四、合作并思考:孟子“性善论”的现实意义

明确:在当今我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学习孟子的性善论思想会有极大的价值。首先,它发掘了人性之善.充分肯定了人的自身价值,反映了社会道德归向,激发着人们对理想道德的重视与追求。

首先,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让人们相信自己的本性是善良的,相信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善人,这其中包含着一种鼓舞人们追求理想人格,教人充满自信的精神,提倡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完善和共产主义道德的树立提供了人性论方面的可能。性善论也强调了人们要注重道德修养、提高精神境界的重要性,今天的我们在创造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更要注重精神财富的创造,应该有更高层次的“善”的要求,就赋予“求善”以更广泛的内涵和更鲜明的时代色彩,去努力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另一方面,性善论也警示后人,善性虽是天之所赋,却易于失去。如果没有后天环境对善端的培育和引导,人的善良本性也会由于缺乏关照而丧失殆尽。因此,道德完善重在建设,这就要求我们更加重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针对现实情况.不断创新方法、讲求实效。通过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工作来鼓舞人、激励人、引导人、塑造人,使每一个人充分发展自己的善性,顺利实现个人道德的完成,达到“人皆为尧舜”的理想境界。

孟子的性善论虽然有其理论上的漏洞,也渗透着宿命论等唯心主义成分,不是科学的道德人性理论,但是其中包含的这种教人向善、行善的思想.“寡欲”、“养心”的道德修养方法和“人皆可以为尧舜”的信念,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应该充分使之与我们社会主义文化结合起来,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竞争力,并使之成为大家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第二篇:《中华文化基础教材》----《论涵养》教案

《中华文化基础教材》----《论涵养》

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及其主要思想。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特殊的语言现象。

3、理解文中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意义。

4.通过学习《知言与养气》、《此之谓大丈夫》《骄妻妻妾》《过犹不及》篇目的学习了解孟子的涵养论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实、虚词及特殊句式。

2、理解本文的寓意。教学方法:

诵读、质疑、合作探究。教学方法:

读析、质疑、合作讨论、探究 教案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孟子的两篇文章来了解“孟子的骨气”。

二、温故知新

自读《孟子》概述,了解孟子其人,《孟子》其书。教师补充: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邹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现有《孟子》七篇传世。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孟子三岁丧父,孟母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三、研读课文《知言与养气》、《此之谓大丈夫》

1、结合课下注释,学习《此之谓大丈夫》,并提出质疑进行小组讨论。

原文:景春①曰:“公孙衍②、张仪③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④。”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⑤;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2、合作探究:

孟子说: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学生自由讨论言之有理即可。)

3、自由讨论

你认为那些人是孟子说的大丈夫

明确:苏武,朱自清,鲁迅,文天祥......根据学生发言情况,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现代解读”部分,进一步认识孟子的骨气论

四,自主学习《知言与养气》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骄妻妻妾》《过犹不及》

一、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二、研读课文《骄妻妻妾》。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2.翻译划线部分句子。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居家过日子,共同生活】者,其良人【古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出,则必餍【满足、饱食。】酒肉而后反【通“返”。】。其妻问所与饮食者【与他在一起吃喝的人。】,则尽富贵【指富贵的人。】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指良人。】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不曾。】有显者【有地位有声望的人。】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暗中看他所去的地方。瞷,窥视,暗中看。前一个“之”是助词,后一个“之”是动词。所之,所去的地方。】也。”

蚤【通“早”。】起,施【yí,通“迤”,逶迤斜行。这里指暗中跟踪。】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都城内。国,国都、京城。】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最后到了东门外的墓地。卒,最后。之,去、往。东郭,城之东门外。,坟墓。】,之祭者乞其余【向祭墓的人乞讨剩下来的食物。】;不足,又顾而之他【掉头到另一个墓地去。】——此其为餍足之道【方法。】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终身依靠】也,今若此。”与其妾讪【讥讽。】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庭院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yíyí,喜悦自得的样子。】从外来,骄其妻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通“稀”】矣。

3、重点研读,欣赏品味。

(1)学生精读课文,思考并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①找出短文中的人物,看看重点写了谁? ②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地揭示齐人的丑态的? ③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明确:

①文中的人物有:齐人、妻、妾,重点人物是齐人(良人)

②作者从五个方面来层层揭示齐人的丑态:

一、齐人对妻子夸口,树起一个极度膨胀的完美形象;

二、妻子的怀疑和妻妾的商量,对齐人虚托的完美形象展开第一次审视;

三、妻子的追踪和齐人真面目的显露;

四、妻子的羞愧和哭骂,对齐人行为的否定;

五、齐人无耻得意的另一种丑态。故事先以齐人的言语夸张自己的正面形象,又以妻子的视线层层揭开一个丑陋的真面目,最后又一次描绘齐人:“骄”言时的洋洋自得,虽再次回到开篇的状态,却给予齐人最有力的一击。全文以时间为序,将齐人反差强烈的两个形象作了三次铺展,突出其虚伪的本质,有较强的讽刺意味。③故事的引文末尾省略了一句表现作者观点的话:“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者,几稀也!”从作者说理的意图看,本文讽刺了那些无耻的为钻营富贵利达而抛弃人格尊严、进行狡诈欺骗的无耻之徒,揭露了他们表面上道貌岸然而实则内心肮脏的本性。四,自主学习《过犹不及》。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爱人者人恒爱之》《自暴自弃》

一、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三、研读课文《爱人者人恒爱之》。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2.自主翻译理解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①,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②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③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④哉?于禽兽又何难⑤焉?‟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⑥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2]

①横逆:蛮横无礼。

②此物:指上文所说“横逆”的态度。奚宜:怎 么应当。③由:通“犹”。下文“我由未免为乡人也”中的“由”也通 “犹”。④择:区别。⑤难:责难。⑥法:楷模。

孟子说:“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内心所怀的念头不同。君子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是礼。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 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尊敬他。假定这里有个人,他对我蛮横无礼,那君子必 定反躬自问:我一定不仁,一定无礼吧,不然的话,他怎么会对 我这样呢?如果反躬自问是仁的,是有礼的,而那人仍然蛮横无 礼,君子必定再次反躬自问:我一定不忠吧?如果反躬自问是忠 的,而那人仍然蛮横无礼,君子就会说:„这人不过是个狂人罢了。“这样的人和禽兽有什么区别呢?而对禽兽又有什么可责难的呢?‟ 所以君子有终身的忧虑,但没有一朝一夕的祸患。比如说这样的 忧虑是有的:舜是人,我也是人;舜是天下的楷模,名声传于后 世,可我却不过是一个普通人而已。这个才是值得忧虑的事。忧 虑又怎么办呢?像舜那样做罢了。至于君子别的什么忧患就没有 了。不是仁爱的事不干,不合于礼的事不做。即使有一朝一夕的 祸患来到,那么君子也不会感到忧患了。”

三.重点研读,欣赏品味。

(1)谈谈你对“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理解.(学生自由讨论言之有理即可。)

(2)写一篇小作文,结合现实以“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为话题

四,自主学习《自暴自弃》。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现代解读”部分,进一步认识孟子的思想

第三篇:论中华文化何以自信

中华文化何以自信

一个国家或者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没有文化自信是万万不行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领导人屡次谈到文化自信,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传统价值体系的认同和尊重,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那何为自信呢?自信不是自大自傲,自信不是自以为是,自信目空一切、唯我独尊。在我看来,自信即相信自己,对自我持正面肯定的评价。何以相信自己呢?首先必是源于对自己充分的热爱;其次,自信应该源于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准确定位;再次,自信源于一种海纳百川的心态。我们的文化何以自信,何以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也应是基于这四个方面的。

一、文化自信源于对中华文化之爱

自信是一种自我内心的状态,它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感,表达了一种对自我积极正面的评价。自信状态的第一来源是对自己的爱,它人本性里的东西。爱可以让人完全接受自我,容纳自我,无论优点与缺点。这种爱反映到文化上,也能孕育出文化自信的萌芽。中华文化,已经融入到每个人的血液中。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无不受着中华文化的熏陶。既然中华文化孕育了我们,我们理所当然应该对中华文化充满热爱,无论中华文化中的优点与缺点,精华与瑕疵。爱是忍耐,包容,恩赐,爱让我们接纳不完美。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是完美无缺的,当然包括文化。我们的文化自信,首先就来源于爱。爱可以让人完全接纳自我,不管优点还是缺点,这是自信的前提,文化自信也是这样。我们爱自己的文化,完全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然后在此基础上求得改变,这是文化自信必须要做的一个步骤。爱是一种情感上的东西,无需分析。所以,谈到中华文化何以自信时,首要做的就是热爱自己的文化,热爱我们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文化!

二、文化的真正自信源于对文化的准确分析

自信本来无需外在分析,可当谈到独立于人内心之外的文化自信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到关于自信本身的内在来源,更应对外在于人的文化进行分析。如果不分析,会混淆自信与自大!!

中华文化以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文化为基础,经历朝历代不断演化而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为主,其他各家文化为辅的文化形态。大风泱泱,大河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限的魅力。虽是如此,但我们必须弄清楚中华文化之优缺点,才能摆正好在自己在世界中的地位,才能获得真正的自信,而非自大或者自傲。

中华文化的优点:(1)积极的入世精神。中国文化一直是积极入世的,而不是消极出世的。以中国文化的代表——儒家文化为例,其主流都是经世致用、兴邦治国、教民化俗的。儒家所言“内圣外王”、“修齐治平”,都是要求将内在的思想外化为积极的事情。道家看似虚玄,倡言“无为”,然而其真正的目的却是为了“无不为”。法家文化一切以实效为依归,具有更明显的现实精神。(2)强烈的道德色彩。中国古代的社会组织、经济结构和政治宗教设施,无一不是与宗法血缘关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其积极作用表现在: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谐人际关系的作用。(3)顽强的再生能力。中国传统文化最富于魅力并引起世人赞叹的,不仅在于它的古老,更在于它在内忧外患之中,一次又一次表现出来的顽强再生能力。?除了环境等因素,中国传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生生不息的活力,贯穿于中华民族历史活动中的那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顽强精神,以及中国古代朴素系统论所具有的涵盖面广、常变相参的思维机制,也是这种情况得以出现的重要原因。(4)注重“中和”的思想方法——中庸之道。“中和”思想突出强调了两个侧面:一是”中”,即把握事物的量的准确性;二是”和”,即不同因素、不同方面的合理组合、对立统一。

中华文化的不足:(1)中庸取向价值观和保守倾向。“知足常乐”、“安分守己”、“明哲保身”、“不为人先”等保守思想对人产生了消极影响。传统文化以求同和尊古为基本价值导向,如尊经注经、论资排辈、重义轻利、明哲保身、封闭保守等,是与创新的思想相违背的。中庸为先、明哲保身的儒家思想,导致人们缺乏勇于冒险、敢于领先的精神,它不利于培养标新立异的创造型人才,不利于积极进取。(2)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观念带有粗糙性和封闭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注重直观性、经验性,具有模糊性,忽视思维的理论性、精确性、抽象性,注重笼统的直观的领悟,忽视通过科学实验、理性分析表达来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儒家思想强调的是“经世致用”,追求知识的实用,知识于是不再是对自然万物的无限认识,而应有所止,它的“止境”就是“德”。精研事物的规律,理解深微的变化,是为了致用,而致用是为了提高道德。读书既是为“用”,那么知识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在这样的价值取向和文化传统下,影响了对自然、对事物本身的真正探索,很难产生求真求美的科学精神,缺乏精确性、准确性。经学讲究师法、家法,形成墨守成规、自我封闭、不思创新的思维惯性。重经验概括,不重逻辑推理;重整体功用,不重内部分析。这与科学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距离。(3)重人伦轻自然、重人文轻科技的学术倾向。由于儒家传统的影响,中国文化传统表现出一种重人伦轻自然、重人文轻科技的倾向,以人为核心,而忽视了对自然界本身的认识和改造。在学术研究中,未能把社会与人分开,更未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而没有发展起严密逻辑结构的理论,也不重视技术性控制的实验,不重视工艺、技艺。人文文化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和一统天下的局面,科技被视为雕虫小技甚至“奇技淫巧”,未能在中国发展起科学文化,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水平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4)重群体轻个体。传统文化重视人的群体性和共性的培养,要求人们把群体价值置于个体价值之上,迫使个体的需要服从于群体和社会的需要,以共性来铸造个性,反对自我表现,使许多人带有依附性,而缺乏个性,缺乏创见。它过分地贬低了个体的价值,使人丧失了自主性和独立性,妨碍了个性的自由与多样化的发展。而自主性和独立性、个性自由和多样化的发展恰恰是个体的创造力发展的基础。科技创新既要有群体合作,更要发挥个体的首创精神,敢为天下先,勇争第一,自主创新。

三、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精华有糟粕,那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使得我们更有自信的面对自己的文化呢?

(1)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由于时间久,在若干年时间里又没有及时进行打扫,使糟粕越积越多,给我们民族带来极大损害。不是崇高创新,不是倡导一代胜过一代,而是推崇守旧,“天可变,地可变,祖宗之法不可变”。使几千年期间,政治体制、思想观念、科学文化,一直难以进步,终于在近代社会不可避免地落后于国际社会。我们必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像智、信、忠、孝、礼、义、廉、耻都是几千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引导青少年树立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的观念。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身为青少年,我们应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并继承其优良传统。而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能仅做一个博物馆或只是把传统文化用声音和影像保存起来。而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活生生的东西。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并不是让其凝固而无法变迁,这样做的后果事实上是让传统文化失去应有的生命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加以发展,就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大力弘扬中华美德,能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能够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具有更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能够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地地发展;能够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形成适应时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才能使中华民族更加生机勃勃、更加和谐。

(3)借鉴与创新,并主动融入世界文化。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发展和道德进步,除了要注意继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和道德的优良传统之外,还必须积极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优秀成果。在对待其他民族或国家的道德文明成果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4)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中国新文化的建设,正如人们常说,必须坚持继承、吸收、创新。站在整个世界文化角度来看,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互有长短,应该互相学习,才能共同进步。别人可以学习我们,我们也可以学习别人。学习永远不是一件丢面的事,而是一种聪明的表现,是一种追求进步的表现。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才能赶上别人,超过别人。即使已经超过别人,也要继续向别人学习,因为别人总会在一些方面,做得比我们好一些。正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一样。而不同国家国情不同,学习中不能照搬照抄。这是肯定的。不同在哪里?人口多一些,生产力起点低一些,文化教育落后一些,人均资源少一些,这一切都是我们的特殊性。但是,更有许多方面是相同的。如:都要发展经济,都要科学、民主,都热爱美好生活,都要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都要讲道德和法律。因此,别人在这些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就应积极借鉴。

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由许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携手前进是最明智的。这样大家都会变得更加聪明,更加成熟。人类文明,必然要以这种方式前进,才能发展更好,也才能使各个民族更快地进步。中华民族这个传统民族,走向现代民族的脚步,是历史发展必然要求,是谁也难以阻挡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尽管路途坎坷,却是最终要完成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内改革的深入,和国际上对外交往的增多,我们的胸怀将更开阔,我们对文化发展的规律将认识得更深刻,各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障碍,将逐渐被打破,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必将大大加快。

(5)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在当今全球化越演越重,经济一体化浪潮越发汹涌之际,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变迁、创新与调适成为民族研究与工作中的重大课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能够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演进的自觉水平。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的根本要素,对国家经济、政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力和影响力。文化资源、人文环境和民族素质,又是一个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新的时代,必须建设新的文化。使人的生活更加境界,更加高尚,也进而推动我们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只有摆正好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对传统文化有准确的认知以及正确的定位。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文化自信。

四、文化自信源于对中华文化正确定位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这是唐代名臣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名言,意思是说,要想使树木生长得茂盛,必须稳固其根部,因为根深方能叶茂;要想使水流得长远,必须疏通其源头,因为源远才能流长。习总书记很喜欢这句话,在谈到要注重事情的本源和基础时多次引用它来说明问题,特别是谈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时,更是如此。在这方面,他有两句很形象也很贴切的话:“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简言之便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夙愿,它既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也承继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习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没有中国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崇高的价值追求、丰富的思想精华,支撑着中华民族历经险阻而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需要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支撑。

综上所述,中华文化自信的来源有三点:对中华文化之热爱;正确的文化认知与准确的文化定位;开放包容的心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文化自信心态。

第四篇:论中华文化的魅力

论中华文化的魅力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在人类历史上不可替代的光辉灿烂的名族文化。古老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就目前来说,热衷于学汉语的西方人越来越多,热衷于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西方人也越来越多。我国向西方传播东方文明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开始了,丝绸之路向西方传送精致的东方丝绸时,也送去了东方文明。早在《马可波罗行迹》就对中国的富庶有大量记载,足见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巨大魅力。

在我国的古籍《四书五经》中,无处不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深远魅力。南宋光宗绍熙元年,一代大儒朱熹将儒家经典《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汇集到一起刊刻,合称“四书”。再加上先秦的《诗经》、《尚书》、《礼书》、《周易》、《春秋》五部经书,至此,后人耳熟能详的《四书五经》形成。

《论语》的“仁者爱人”宣扬的是忠恕;《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提出的是坚韧;《诗经》教会人们感受和抒发;《尚书》教会人们开拓与创新;《礼记》是人际关系的准绳;《春秋》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

《大学》里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禁让我联想到课本所学,对个人而言,人生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明德”、“至善”,而后“格物、致知”,它要求怀抱积极地奋斗目标,在今天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做学问要有诚意,从谨慎独立开始,力求精益求精,不要自欺欺人。我们必须摒弃不良的学习习惯,追求更高的目标与人生境界。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影响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成为封建文化的主体。《论语》由其门人弟子编制而成。我从中学到了不少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学而时习之,见贤思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举一反三等等,受益匪浅,它以当时通俗平易,明白畅晓的口头语言为主,有吸收古代书面语言精粹洗练,典雅严谨的长处,形成了一种言简意赅而又深入浅出,朴素无华而又隽永有味的独特语言风格,其内容更是博大精深。《论语》的现实意义更大更深远,我们习惯于慎行其主要思想——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于是我们懂得了礼,学会了谦让,社会也因此更加和谐。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同时,它也被儒家奉为经典。《诗经》共风、雅、颂三部分。它以其诗歌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对现代的文学创作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关雎》、《静女》、《氓》、《无衣》、《蒹葭》我们早已在课本中领略了它的风采。中国古代人民追求自由生活让人感叹,理想是美化的现实,而现实需要努力去创造,才能实现理想,现如今,我们大多数都怀揣对未来的理想,比自由更高,而这都需要我们用双手去创造。

很多事情经历过后才知道,而很多道理读完书以后才能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它的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做人应“为善”,做事应“积德”,交往要 “有度”,境界要“崇高”。

中国是一个拥有历史悠久的国家,华夏儿女们为之自豪。这些千古名篇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当你徘徊不前时,想起“成人成己成物”;当你思索人生时,想起“鱼我所欲”;当你关心国家时,想起“任重而道远”……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在我们身上的继承,更需要发扬光大!

第五篇:基础团校教材

修德 填空题

总书记在五四重要讲话中提到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八字箴言,是青少年树立和培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要求.能否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关键在于能否以正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指导。总书记明确指出,修德,既要____________,又要____________。

习近平同志引__________的话“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来论述“修德”之必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所倡导的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判断题

总书记在十八大重要讲话中提出“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八字箴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精神文明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名族难以自立自强。

所谓修德,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克服各种利益诱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小德。

大德是由无数小善构成的,体现在无数的小节之中。简答题

修德对当代青年人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案:

一.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立意高远,立足平实 4.蔡元培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1.错 2.错 3.对 4.错 5.对

三.青少年要把修德作为一项基本功。当代青少年要有“志存高远”的胸怀,以祖国的利益、人民的要求、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目标和方向,将个人的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以实际行动谱写出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乐章。勤学 选择题

1.习近平指出的当代青年的座右铭是 C A.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B.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C.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D.爱国,守法,明礼,诚信 2.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八十周年上的讲话中指出 A A.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B.要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C.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条件。D.要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条件。3._____C__提出要“增强国家软实力,弘扬中国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强国”。A.《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C.《中共中央关于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如果我们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不自觉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是习近平在哪个场合提出B A.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

B.中共党校建立80周年庆祝大会讲话 C.2014年5月4日北大讲话

D.党的十八大

5.“一要学习书本,二要学习实践,三要向群众学习。”是习近平在哪年提出 A A.2009 B.2010 C.2011 D.2012 判断题 李克强总理讲:“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因此,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当代青年大学生发展的现实需求。”F 2.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既有利于增强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又能助于培养青年人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T 3.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在日逐俱烈,知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唯一驱动力 F 4.进入二十一世纪,“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成为工业化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两个重要杠杆

T 5.鲁迅曾说“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F 大题 根据课本,论述当代大学生勤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言之有理即可

(必要性:勤学就是青年人梦达理想彼岸的唯一捷径。勤学是对我们的基本要求,只有坚持刻苦学习和读书,才能用新的理念和方法,使思想教育更具科学性和时效性。

重要性:勤学可以把握方向、明辨是非,可以获得正确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获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政治素质,获得不断奋斗前行的动力,获得伟大的人格魅力。勤奋学习并努力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修养,更好地让我们青年学生树立牢固的爱国爱党意识,树立稳定和坚实的共产主义信念。勤学可以让我们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让自己在社会中更容易立足。学习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将其推广到社会中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守法 考试题目:

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是在哪一年被写入宪法的?(D)A、1982

B、1992

C、1997

D、1999 正式提出“政治文明”概念是在党的哪一次会议中?(B)

党的十四大

B、党的十五大

C、党的十六大

D、党的十七大 关于依法治国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D)①依法治国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②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条件 ③依法治国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地位表述正确的是(C)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 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③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④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A)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D、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判断题:

最早提“以法治国”的重要中央文献是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里程碑》。(√)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都能称之为“治国方略”。(×)主权在民是法治国家的主要标志和要求之一。(√)

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目前,我国的法律体系已十分完善,不需要修改。(×)主观题:

阐述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答: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确、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具体讲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选择题

人的“三观”是指价值观、人生观、()

A恋爱观

B 是非观

C 世界观

D交际观

树立正确的明辨是非的观念应该()

A根据自身经验,主观判断 B独立思考,善于分析 C跟随大众,人云亦云 D相信权威

做人的良知就是()

A诚实

B善良

C 踏实

D 明辨是非

在2014年5月4号,习近平主席在北大发表的讲话中强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四方面着手

A明辨,笃实,修德,勤学 B笃实,修德,明辨,踏实 C明辨,勤学,笃实,尚德 D修德,勤学,踏实,笃实

5、孔子说:“君子应当作九种思虑:看的时候要考虑看清,听的时候要考虑听清,神色要考虑温和,容貌要考虑恭敬,说话要考虑真诚,做事要考虑认真,疑难要考虑求教,发怒要考虑后果,见利要考虑是否合宜。”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只有明辨是非才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判断题

学会明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明辨是个人的事。与民族未来无关

()辨明是非是保障法律的实施、维护法律尊严的基本要求。

()“明辨是非就是要向公众传递尊重规则和违反规则不同待遇的信号,充分实现法律奖罚分明的可预期性”是不对的()无论是正确的“三观”的形成,还是精神成人,都离不开对“是非”的辨析()简答题

如何践行我们的“明辨”观(要求:观点清晰,论述充分)

答案

(一)1C

2B

3D

4A

5A(二)1√

2X

3√

4X

5√

(三)1、学会明辨,要做到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无论择业还是做其他选择,不能只考虑一己之得失,要学会从社会、民族、国家等“大我”出发,把个人的事业与同胞、人类的命运结合起来,树立社会主义集体观念。在面临正确与错误抉择时能明辨是非,在做人做事原则问题上能坚定正确的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2、学会明辨,要善于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真理是辨出来的,不是死记硬背地‘学’出来的。大学为学生之间的“论辩”和交流创造良好的条件,如各种“辩论”比赛、学术交流活动,因此要有意识和责任地参与讨论,通过“论辩”训练自己,在“论辩”中明辨是非,在与他人的论辩和交流中开发思维,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其次,要善于分析。在专业学习中,可以给自己提供正反两方面的素材,让自己进行分析;设置各种复杂的是非情景,让自己进行判断和处理;在工作上,要学会参与学校、院系的管理与决策;积极参与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等等。

做事要缩手缩脚,小心谨慎

做事要认真思考,明辨是非

我们要跨越障碍,正确选择

3、要学会独立的思考,并与他人讨论,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不信谣、不传谣,还要有责任地发表和引导正确的舆论。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题目: 选择题

笃实,联系我们青年团员的实际,应该有两层含意,一层是:有学问,有知识。另一层是:()做事心浮气躁,急于求成 学会仰望星空及脚踏实地 勤学习,勤思考,勇于创新 为人做事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

2.总书记在五四重要讲话中指明了广大青年团员()的重要途径 A.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为学、创业与做人 C.面向未来,走向未来

D.创造精彩人生,实现人生价值

3.当代青年必须要面对的基本问题是:()A.如何走向未来,建设美好人生 B.如何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C.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D.如何做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

4.下列心态不会阻碍青年的进步的是:()A.缺乏实实在在的奋斗,忽视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 B.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从基层做起,从细节做起,C.好高骛远、心浮气躁 D.面对逆境容易丧失信心

5.()是践行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 A.树立崇高的理想 B.坚忍不拔,脚踏实地 C.笃实 D.艰苦奋斗 二.判断题

1.知行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优秀的遗产之一,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唯一途径。()2.笃实不是空谈,关键要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

3.笃实是广大青年团员做人、做事的根本,同时它又是青年团员克服困难的金钥匙。()4.只要青年拥有一颗艰苦奋斗的心,勇于挑战自我,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为践行核心价值观提供不竭的动力()

5.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三.解答题

1.总书记在北大“五四讲话”中高度强调了“笃实精神”的重要性,请你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笃实精神”的认识。(可以谈它的现实意义、怎样践行等等)答案:

一.D

A

C

B

D 二.×

×

√ 三.笃实守正,助力未来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是人生最宝贵的时期。如何不负这大好年华,迈出坚实步伐,是一代代青年的人生考题。人生的选择如同穿衣,青年时期就等于系上了第一颗纽扣,每一个目标、每一个理想、每一份事业都是从这一颗纽扣开始。

习总书记曾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要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

“对于一个青年来说,心中的理想就像始终有一盏明灯在召唤、在指引,于是坚定笃行,一路走来,不间断,未停留,为的是获得知识的积淀,能力的提升,思想的成熟,并最终为梦想的实现奠定基础。“笃实守正”,这是我们青年人应具备的优良品德,也是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明确取向。

而作为青年团员的我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担负着重任,我们一定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与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要放眼未来,胸怀天下,笃实力行,不断进步。”

下载《中华文化基础教材》--《论人性本善》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华文化基础教材》--《论人性本善》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教案

    九年级第二课第一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教学设计 江阴市利港中学刘小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汉字的地位、特点、作用;中华文化的特点、作用;知道汉字与文化、中华文化......

    论道家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论道教对中华文化影响 摘要:道家文化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源流之一,积淀丰厚,影响深远,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道家文化崛起于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之世,......

    基础护理学实验教材

    基础护理学实验教材 实验一[实验内容]:铺备用床 [实验目的]: 保持病室整洁,准备接受新病人。 [实验要求]: 1 学生熟练掌握铺备用床的目的、用物、方法及注意事项。 2 手法正确,角......

    3D MAX基础教材

    软件支持班 3DMAX2014 Vray2.0 Photoshop CS6 目录: 一、3Dsmax2014 建筑专业的软件设置、界面功能介绍 ------------------- 二、室内建模方法步骤 三、民园室内项目模型......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教学设计 政治组马艳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知道文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懂得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知道中华文化对我国发展和世界文化发......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教案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1)知道我国古代科技曾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2)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特色 (3)明确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4)......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文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原因流长的重要见证;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表现 2、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