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学教案设计
心理学教案设计模板
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接下来是小编带来的心理学教案设计模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心理学教案设计模板
了解情绪的表现及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明白了情绪产生的原因。
重视情绪的调控,培养良好的情绪。
能觉察和分析自己的情绪,并能应用有效的方法对情绪进行自我调节。
了解情绪的表现及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明白了情绪产生的原因。
能觉察和分析自己的情绪,并能应用有效的方法对情绪进行自我调节。
讲述与讨论。
角色扮演。
开展游戏
准备好有关情绪对人身心健康影响的故事。
准备各种情绪表现的图片。
准备几个学生不良情绪反应的情境。
小学五年级
1课时 团体辅导室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喜、怒、哀、乐”几乎时时刻刻伴随着我们。你或许得到老师的表扬而喜悦,或许遭受挫折而悲伤,也或许遭受误会而烦闷苦恼,这些情绪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呢?下面我们就来上一节心理课先请你们听一听两个故事:
1、听故事。
『故事1』:三国时期,吴国的青年军事家周瑜具有大将之才,年仅34岁就率军破曹,取得赤壁之战的辉煌胜利。然而,他的气量相当狭窄,总想高人一筹,对才能胜过自己的诸葛亮始终耿耿于怀,屡次设计陷害,但偏偏事与愿违,害人不成反害己,赔了夫人又折兵。在诸葛亮的三气之下,周瑜三次金疮破裂,终于含恨而死。
提问:如果周瑜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结果会怎样?坏情绪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什么影响呢?学生自由展开议论
教师小结:我们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愤怒,别发火,要冷静,否则可能酿成大祸。
『故事2』:下课了,明明在操场上踢毽子,突然一个篮球飞过来,打在明明身上,他转身一看,原来是小东干的。小东连忙说:“对不起!”明明回答说:“还好没伤着,不要紧。”后来他们又有说有笑地回到了教室。
讨论:明明和小东做得对吗?好的情绪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什么好处?
2、师结合故事,并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情绪的图片,引导学生辨认各种情绪的不同表现,并向学生说明:愤怒、悲伤、痛苦等不良的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而愉快、欢乐、满意、平静等良好的情绪是有利于人的健康的。
1.教师以电脑出示各种情景,请学生说出他们会产生何种情绪及产生该情绪的原因:
当有同学叫你的外号。
得到自己喜欢的礼物。
听到别人说自己的坏话。
获悉明天老师将大家带去郊游。
爸爸把自己正看得着迷的电视节目关了。
考试得了100分。
因为上课不专心,给老师批评了。
上体育课时,被同学们绊了一下,摔倒了。
小弟弟不听自己的话。
被同学错怪了。
2、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分析:
自己的情绪反应是否适当?即当遇到不如意的事时,自己的情绪通常是比较平和还是容易激动、生气?
产生不愉快情绪的原因是什么?是否与自己对所遇事情的看法和态度有关?
面对不如意的事,如何调节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以保持良好的心境,产生积极的情绪的反应?
角色扮演。教师将几个不良情绪反应导致不良后果的情景呈现在电脑上,请几位事先排练好学生根据情景需要进行角色扮演,并请其他同学帮助角色中的人进行情绪调节。
一个同学的钢笔丢了,他顺手拿了一个好朋友的圆珠笔来写字。不料,一不小心,这支圆珠笔也给搞坏了。那位朋友有些生气,埋怨对方不爱惜别人的东西。这位同学感到委屈,说:“我又不是有意的,你干吗这么小气?真是小气鬼。”听到别人骂自己是“小气鬼”,那位同学更生气了,于是,两人激烈争吵起来,最后,他们不欢而散。
当静静正在教室聚精会神地看一本有趣的漫画书时,晓杰突然走过来把书抢走,静静要求晓杰把书还给自己,可是晓杰就是不听,静静急了就过去抢,结果„„
教师小结。强调不同情绪对人的影响作用,鼓励学生正确了解自己的情绪的特点,并学习以开朗、宽容的态度去对待不如意的事情,以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大家围成一圈,做“击鼓传花”游戏,鼓停花落到谁人处,则请他出来站在中间,讲一件自己最近所遇到的不愉快的事。然后,大家同学都尽量逗他笑起来。依次进行。
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正性情绪有利于身心健康,而负性情绪则不利于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应该培养和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消除消极情绪,以积极的态度去创造美好的明天。
第二篇:变态心理学教案设计
社会文化理论
变态心理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基本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社会文化理论的基本含义,了解社会评价的相关内容,同时让学生学会社会文化治疗的一些具体方法。
二、教学分析
个体所认同的社会规范是什么?个体在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个体所在的家庭结构是什么样的?其他人如何看待个体?社会文化理论试图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对它们的了解有助于我们理解个体的异常行为。
理论依据:教师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述、小组讨论,对比分析,综合探究等各种方式方法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本课设计思路的理念之核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重点在于了解社会文化理论的基本含义,了解社会评价的标准,而本节的难点在于让学生学会社会文化治疗的一些具体方法。
四、教学课时
针对本节内容,我准备利用两个课时来完成,因为两个课时的话时间相对宽松,两个课时有利于学生充分学习理解本章内容,更好的掌握本节内容。
五、教学准备:
查找一些有关社会文化理论的基本问题,一些有趣的事例,增加学生的兴趣。要求同学们查找一些社会文化理论的问题,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己所不懂的问题,以便上课时辅助教学。同时应用信息技术分析: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学习水平:能让大家理解社会文化。媒体内容与形式:多媒体教学课件。
使用方式: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用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
针对本节课内容,我将分三阶段来进行:
一、社会文化理论家如何解释异常行为
(一)家庭结构和沟通
1、家庭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依靠家庭各个成员的互动维持平衡。也就是说,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要以一致的方式与其他成员互动,并遵循家庭的独特规则。
2、有些家庭结构和沟通的模式,实际上迫使家庭中的某个成员表现出外界所认为的异常行为。因为在这些家庭里,家庭成员行为正常,反而会严重破坏家庭的平衡以及其他成员习惯的行为方式,从而导致自己和家庭的混乱。某些家庭系统特别容易使家庭成员形成异常行为。如某些家庭中,家庭成员缺乏独立空间;某些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疏离,界限分明。
(二)社会网络和支持
1、社会文化理论家关注个体的社会关系和职业关系;
个体与他人之间的沟通情况如何?
他人从个体身上得到什么信息?
个体给他人传达了什么信息?
2、研究者发现,社会网络与个体的功能缺陷密切相关。
例如,面对压力时,生活中被孤立、缺乏社会支持或缺乏亲密关系的人,比那些有亲密关系或较多社会支持的人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而且持续的时间会更长。
(三)社会条件
1、特殊的社会条件可能产生特殊的压力,从而增加某些社会成员心理异常的可能。
2、有研究者发现,心理异常,尤其是严重的心理异常,在较低的社会阶层中比较高的社会阶层中更常见。
3、在社会阶层较低的个体生活环境中,使个体承受较大的压力。反过来说,患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人,劳动能力比较差,收入也会较低,结果就会沦落到一个较低的社会阶层。
4、种族和性别歧视也会促使某种形式的心理异常。
5、在西方社会,被诊断为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女性是男性的两倍。
另有证据显示,非洲裔美国人患焦虑症的比例非常高。
(四)社会标签和角色
1、社会文化理论家相信,给心理障碍患者贴标签和分配角色,会极大地影响患者的异常功能。
2、在一种社会文化下,只要行为偏离社会规范,就会被认为是异常的。而当一个人被认为是异常的,其他人就会以特殊的方式对待他。同时,周围的人会有意无意地鼓励个体表达出某种病态的行为。久而久之,个体慢慢地就接受并扮演异常的角色。最后,个体变成了社会所标签的样子。
二、社会文化的治疗
(1)团体治疗、团体治疗中,治疗师面对一群问题相似的患者,多个患者一起讨论各自的问题。
2、组织多个问题相似的患者,共同讨论某一个或多个成员的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团体成员共同提高对事物的洞察力、形成社会技能、增强自我价值感并分享有用的信息或建议。
3、许多团体是为特殊患者专门设计的:
酒精中毒者团体
生理障碍者团体
受虐待者或丧亲者团体。
4、另有一种和团体治疗相似的形式,叫自助团体,也称互助团体。这种团体没有专业的临床工作者指导,它通过将一群具有同样问题的人组织在一起,以达到互相帮助或支持。
(二疗))家庭治疗
(家 庭中,患者和其他家庭成员一起接受治
1、治疗师召集所有家庭成员聚在一起,共同讨论家庭互动模式,并指出问题行为与这种互动模式的关系,然后协助整个家庭作出改变。在这种治疗中,治疗师的治疗对象是整个家庭,而不是某一个被诊断了的个体。
2、结构性家庭治疗:治疗师试图改变家庭的权力结构、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角色以及相互间的结盟关系。
3、联合家庭治疗:治疗师要协助家庭成员识别并改变有害的沟通模式。总结:
家庭治疗显示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很多研究发现,家庭治疗的改善率在50%~65%之间,而没有接受治疗的控制组改善率仅为35%。父亲如果参加,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三)夫妻治疗
1、治疗对象是两个有长期关系的人。他们可以是夫妻,也可以不是,甚至可以是不住在一起的两个人。
2、夫妻治疗主要集中在两个人关系的结构和沟通模式上。如果孩子的问题是因为夫妻关系造成的,夫妻治疗也可以使用。
3、整合的夫妻治疗:试图让夫妻双方相信,某些问题是由于彼此间的差异造成的,所以,为了维护夫妻之间的关系,双方都需要学会接受一些无法改变的行为。相比有相同问题而没有接受治疗的夫妇,接受夫妻治疗的夫妇的关系得到了改善。
4、如果夫妻双方较年轻、适应力强,并且对性别角色的扮演较灵活,他们会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四)社区治疗
1、社区心理健康治疗允许患者,尤其是那些有严重心理障碍的患者,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接受治疗,并恢复心理健康。
2、社区治疗的主要原则是预防。临床工作人员不是待在家里等待患者上门治疗,而是主动出门寻找服务对象。
3、有三种形式的预防:
初期预防:努力一般改变社区对心理障碍患者的态度和政策。它的目标是让人们一起预防心理疾病。
第二期预防:早期诊断并治疗心理障碍,使其不致变得更严重。
第三期预防:对中度或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以免发展成长期的问题。
三、社会文化理论的评价
1、优点
它考虑了家庭、社会以及社会问题对个体心理异常的影响,是对其他变态心理理论的一大补充。
人们经常会发现,临床证明社会标签确实很明显地影响了个体功能的异常。社会文化治疗有时是在传统治疗失效时的有效方法。
2、局限
一方面,社会文化的研究经常能够找出某些社会文化因素与某种特殊心理障碍有关系,却难以确立它们有因果关系。另一方面,社会文化理论不能预测特定个体的心理异常。
七、教学反思
本节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好有关社会文化理论的一些问题,同时让学生了解社会文化治疗的一些具体的方法。由于没有具体的实践操作,没有实践经验,可能是学生感受不到具体的治疗方法,这是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好的结合具体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我所讲授的内容。
第三篇:心理学教案设计——人际关系(部分原创)
心理健康活动教案
学习是一种心态。
2013.11.11 物创
by张忠立
心理学活动课
二零一三年十一月十一日
课程名称 《人际关系》
专业班级 _12级物理学(创新实验班)__ 实践设计_ ___张忠立______
学习是一种心态。
2013.11.11 物创
by张忠立
《人际关系》
执教设计:张 忠 立
【理论分析】
大学学什么?除了知识外,最关键、最基本的是人的能力,大学生应该培养各种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掌握信息能力、学习能力和自立能力等等。其中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如何理顺好这些关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就涉及到了社交能力的问题。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教学对象】大一年级 【教学目标】
1,认识上:使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和艺术性。2,情绪上:使学生怀有正确的乐于沟通的心态。
3,行为上: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并学会应用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加强自己与朋友和父母的关系。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让学生了解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教学难点】营造开放,活跃的课堂气氛,打开学生的心扉,学会迁学习是一种心态。
2013.11.11 物创
by张忠立
移。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ppt, 纸条(情绪),““2013夜问 大学生为何对寝室人际关系不满意”的访谈视频,情景表演材料。【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情景创设法,互动教学法。【教学设计】本次教学活动采用了诱导式心理课模式,教学过程基本分为四个环节:
1)播放电影:引出主题,引发学生兴趣的过程; 2)案例分析:体验和感悟大学生没有恰当处理好人际关系引发的后果,引发进一步的思考;
3)情景表演:学以致用,知识迁移过程; 4)深度提升: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和互动过程。四个教学环节相互联系,互为补充。每个环节都遵循活动目标,完成各自的训练任务,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训练。【教学过程】 一,导入:电影
1、【老师】同学们,今天这节心理活动课开始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小段访谈视频。看完之后老师要请几位同学给大家讲讲他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尤其是那些不认真观看的同学老师就要特别邀请了。
2、播放“2013夜问 大学生为何对寝室人际关系不满意”的访谈视频。
3、视频内容接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很好的达到带动大家的兴学习是一种心态。
2013.11.11 物创
by张忠立
趣和生动课堂是我目的,更易于切入话题。
4、【老师】视频的内容和我们的生活也非常接近,相信看完之后大家也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感触。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我们的同学想到了什么,来和我们一起分享。讲讲你发现了什么?你是否从中发现一些自己熟悉的影子?
5、同学发言时,引导学生将话题涉及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关系上,发言完之后,老师适时予以鼓励和反馈,同时营造一个活跃的氛围。
6、【老师】:大家现在的心情都蛮激动的,希望同学们能在接下来的课程中保持比较愉快的心情学习和领悟更多知识。就像刚才视频中所说的一个现象,大多数大学生不满寝室之间的人际关系,但从同学们的表述中可以听出,学会传达自己想法和与别人进行沟通是多么的重要。这些就是所谓的人际交往,所以今天,我们上课的主题叫做“人际交往”,也希望大家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好地融入集体,取得进一步的成长。
二,暖身活动:感悟和体验
1、【老师】那接下来,我们来看两个案例。
案例1:在一个校园招聘会上,出现了如此一幕。一个成绩排名在前三的同学的招聘过程,招聘单位看了她的简历后显然对她比较感兴趣,然后就问了一些常规问题,可那同学竟不知该如何开口,说话支支吾吾,词不达意,招聘单位立马对她失去了兴趣。同学离开后,那两个应聘的人说,成绩是挺好的,可惜不会交流。
*案例 1以小活动程序开展,进一步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其中 学习是一种心态。
2013.11.11 物创
by张忠立
1)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组,进行小组讨论,五分钟后推出一个代表进行发言。可以设想:
一、你是那位同学的话,你会怎么做?;
二、你是招聘单位的话,你更看重什么?;
三、你是旁观者的话,你从中学到什么?。
2)每个代表的发言都应与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有关,并予以一定的引导和剖析。
3)依次下去,直到最后一位。
2、【老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总结:所以可见,一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多么地重要,即便你各方面都很优秀,人们也不会喜欢一个只会考试不会交流的人。这也是人际交往重要性的方面之一。
3、案例2: 我们知道轰动全国的云南大学“2.23 凶杀案”,主犯马加爵,由于与同学产生了一些小矛盾,而走上杀人的道路。这件事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为此,我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要正视和解决不愿交往、不懂交往、不善交往的问题,塑造自身形象,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案例2 不做深入讨论,仅作引导
4、【老师】:从第二个案例中,我们更应该吸取这样沉痛的教训,人际交往不是一门必修课,确是实际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我们必须学会的一种生存的本领和能力。
*引导学生认识到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的原因(ppt展示):
1、客观因素 学习是一种心态。
2013.11.11 物创
by张忠立
首先是家庭的影响。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愈来愈多。总的看独生子女的发展是好的。但不容否认,由于一部分家庭家长自身素质水平的制约,教育子女方法不妥,对孩子过分的关心甚至溺爱,使孩子形成不良的性格特征,诸如自私、不合群,缺乏集体荣誉感的现象较为突出。这些独生子女步入大学后就表现出独立生活能力差,为人处事、与人沟通的能力差。再加之有些大学生所处的群体环境差,又不善于自我疏导,长此以往形成了孤僻心理。还有一部分学生早年生活在缺少爱的家庭中,有的是父母不和,经常吵架。有的父母离异,还有的忙于工作无暇顾及,由于长期缺乏亲人的关爱,导致自我封闭。其次是环境变化的影响。进入大学,原来相对稳定、熟悉的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学开放的学习环境和较为宽松的管理模式,不仅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文化修养、行为方式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更为重视和强调个人的兴趣和发展。加之接触的老师、同学来自不同的省份和地区,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很大不同,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去适应全新的环境。但由于他们交往能力有限、交往方法不当,在人际交往中很容易导致失败,交往失败的影响又使得一些人把交往看成是一种负担,渐渐地使这些学生变得封闭自己或上网寻找慰藉,从而忽视与同学、朋友、教师之间人际交往活动。
2、主观因素
生活在大学校园中的大学生受教育程度和文化修养基本相近,一般来说,他们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因而人际交往问题受社会、文学习是一种心态。
2013.11.11 物创
by张忠立
化因素影响相对较小,而受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则较大。一是社会认知不当。社会认知主要包括自我认知和对他人的认知。大学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强烈、最明显的时期之一,他们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探索并确定人生之路的发展阶段,因而难以正确全面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不能正确与别人进行比较,有些学生专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较,越比越气,由此形成自卑心理。在对他人认知方面,由于认知偏差的影响,大学生存在着简单化、情绪化、主观性强等特点,容易对别人产生“信任危机”,从而影响人际之间的正常交往。二是遭受挫折,归因不当。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在工作学习中每个人都会遭遇挫折,但如果不能正确归因,挫折的消极影响就会成为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在现实中,有的大学生把他们交往的失败仅仅归于一种原因,以致产生自卑心理。如有的大学生在众人面前发言屡遭冷淡和交往效果不如意,就埋怨哀叹自己天生不善交往,是个招人烦、惹人厌的倒霉蛋。以后他们遇到类似场合,就会逃避,远离群体。三是过分自尊或嫉妒。大学阶段随着自我意识的成熟和自尊需要进一步增强,大学生非常看重自己同别人的关系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自尊心特别强的大学生会因此变得敏感而多疑。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弱点或遭遇挫折后,为了维护自尊,往往不愿参加竞争性活动,不愿与人交往。嫉妒是产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又一因素,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通过比较来确定自身的价值。当确定别人的价值比自己大时,就会觉得痛苦、不服,认为别人的存在是对自己的一种威胁,并会把这种不满转化为对别人的怨恨,容易趋向于寻学习是一种心态。
2013.11.11 物创
by张忠立
找对方的不是或诋毁对方,以此达到心理上的暂时平衡。大学生因嫉妒而引起的人际关系疏远,紧张乃至冲突,可谓不胜枚举。轻微的嫉妒是一种压力,使人产生积极的竞争行为,但严重的嫉妒会导致更多的敌意、仇视和攻击言论。因而嫉妒是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问题或障碍的重要因素。
三,情景表演
【老师】同学们,我相信我们班肯定有很多同学的肢体动作非常的丰富,就像“憨豆”先生那样幽默,具有天生的表演天赋,那我就请几个同学上来表演一下,同学们认真观察,猜猜他们他们表演的内容是什么?
1、表演的三位学生先熟悉表演材料。
【材料内容】:A在睡觉,B在看书,这时,C冲进来,很兴奋准备说什么,B让C安静,并告诉他在A睡觉,C表示非常的抱歉,这时A醒了,C依旧道歉,可是因为被吵醒了很生气,B去安慰A,然后是A原谅了C,并展现除了微笑,三个人拉拉手和开心的样子。
2、表演完之后就让学生猜内容,并给以表扬和反馈。
【老师】:这三个同学实在表演的太棒了,让我们给他们一个爱的鼓励吧【123,321,1234567】。大家一起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中当自己和同学或者家人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应该怎么样做,怎样说才能化解矛盾呢?
3、老师在全班同学分享体验之后,简要概括小结(尽量使用学生学习是一种心态。
2013.11.11 物创
by张忠立
讨论发言的原话):
1)尊重别人,态度平和,不乱发脾气; 2)表情温和,注意说话语气; 3)直接或者间接主动道歉; 4)及时展现你的微笑;
5)必要的肢体接触(拉手,拥抱等)...【老师】:同学们都能明白,说道人际交往,沟通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技巧。沟通的途径包括言语沟通和肢体语言的沟通。当自己犯了错误的时候不仅要在言语上进行恰当的沟通,及时道歉,及时认错,更重要的是要做到言行一致,不能光是嘴巴上说“对不起”,然后眼睛东张西望,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这样别人永远都不会原谅你,又有谁愿意和这样的人交朋友呢。接受了道歉的同学也要及时表示原谅对方并展现你的微笑,一个懂得原谅别人的人才是值得大家尊重的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应该要懂得利用言语和肢体进行有效的沟通。现在同学们一起猜一下PPT上的肢体语言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呢?
4、选取几个比较典型的。,在全班同学讨论发言之后给以反馈和总结。1)扭绞双手—————紧张,不安或害怕 2)向前倾——————注意或感兴趣 3)懒散地坐在椅中——无聊或轻松一下 4)抬头挺胸—————自信,果断
5)坐不安稳—————不安,厌烦,紧张或者是提高警觉 学习是一种心态。
2013.11.11 物创
by张忠立
6)正视对方—————友善,诚恳,外向,有安全感,自信,笃定等
7)避免目光接触———冷漠,逃避,不关心,没有安全感,消极,恐惧或紧张等
8)打呵欠——————厌烦
9)咬嘴唇——————紧张,害怕或焦虑
10)环抱双臂—————愤怒,不欣赏,不同意防御或攻击
四,总结升华--如何正确处理并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 *也是通过ppt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
1、把握成功的交往原则(1)平等交往
平等,主要指交往双方态度上的平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做人的尊严和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
(2)尊重他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并期望在各种场合中得到尊重。尊重能够引发人的信任、坦诚等情感,缩短交往的心理距离。(3)真诚待人
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以诚相待,才能使交往双方建立信任感,并结成深厚的友谊。(4)互助互利 学习是一种心态。
2013.11.11 物创
by张忠立
人际关系以能否满足交往双方的需要为基础。(5)讲究信用
信用是成功的伙伴,是无形的资本,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6)宽容大度
人际交往中往往会产生误解和矛盾。宽容克制并不是软弱、怯懦的表现。相反,它是有度量的表现,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能“化干戈为玉帛”,赢得更多的朋友。
2、掌握人际交往的要点(1)语言要点: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交往时要注意运用语言的优势。语言说话运用得好,就能优化人际交往。相反,如果不注意语言说话,往往在无意间就出口伤人,产生矛盾。A、称呼得体。B、说话注意礼貌(2)非语言要点
一般包括眼神、手势、面部表情、姿态、位置、距离等。掌握和运用好这种交往方式,对大学生搞好人际交往是不可少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像嘴一样会说话”。面部表情是内心情绪的外在表现,它们均能表达人的态度和情感。
3、努力增强自己的人际魅力
人际魅力,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个体对他人给予的积极和正面评价的倾向。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人,并愿意与之交往;学习是一种心态。
2013.11.11 物创
by张忠立
每个人也都有自己讨厌的人,不愿意和这些人交往。这种现象反映的实际上就是人际吸引。那么,大学生如何增强人际吸引力,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呢?
A、努力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怎样表现才能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心理学家卡耐基在其著作《怎样赢得朋友,怎样影响别人》一书中总结出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的六种途径:
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
微笑
多提别人的名字
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们自己
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
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很重要 B、提高个人的外在素质 C、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 D、加强交往,密切关系
当然现在大学生交往中所出现的问题与他们的年龄阶段有所关联,但是我们始终相信。随着大学生性格的日趋成熟,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都会逐渐提升。人际交往也不断会有所改善。
【老师总结】人际交往不是一种能力,它同样是一门艺术,如《中国合伙人》《卓别林电影》等都是非常出色的且具有深刻意义的艺术作品。我们周围可能会有一些不善与人交流的人,希望同学们今后要学学习是一种心态。
2013.11.11 物创
by张忠立
会多交流,多接触,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在生活中与平等交流,共同游戏,热心帮助彼此。老师希望你们通过今天的心理活动课能够真正的体会和运用这门艺术。在与朋友长辈交谈,上台演讲,甚至是长大后进入社会工作面试的时候,人际交往都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因素。所以一个懂得人际交往的人才能算的上是真正具有沟通能力的人!
五,布置作业
1、把这堂课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写至少200个字的感想。
2、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表达自己、展示自己。
参考文献:
百度文库”大学生人际交往”
【俄】谢·波塔波夫奥·瓦克萨著《青少年交往艺术》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2.12 【西】巴尔塔萨·格拉西安中国发展出版社《处世的艺术》 2004 04 霍有光《社会心理学——人际心理与交往技巧》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3 12
第四篇: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学现象的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现代心理学》—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
授课对象:大一学生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学习,引导同学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学会观察和认识图形,并训练其用合理、专业的语言来表达、描绘图片的信息。
2.用图片来考察大家的敏捷力,并通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学习专业心理学知识。
3.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体会探索发现的乐趣,了解人的心理,体会心理学中的奥妙。教学准备: PPT放映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图片的信息,通过专业知识的讲授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理解来结解释其中蕴涵的心理学知识。教学难点:
恰当合理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发现信息,让他们能够很好的吸收,并用心理学知识进行合理解释。教学认识:
(一)开篇,使学生了解心理常识 讲:心理学是阐释心灵的学问.这是哲学意义的心理学.到20世界70年代呼为:心理学是研究行为与心理历程的科学研究.“知其然”为基础,进而探究行为与心理历程背后之“所以然”的原理原则,正是(理论)心理学研究的目的.• 科学心理学的延生一般公认始自德国人冯特氏(1832~1920)的实验工作:冯特为莱比锡大学教授,1879年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正式从事有系统的心理物理学的工作.因此,心理学界公认,1879年为科学心理学的开始.冯特被誉为“心理学之父”.设计意图:开篇提出讲课主题,同时让学生了解心理的一些小常识,补充学生的课外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学到的不仅仅局限书本知识。
学习目标:让学生对心理常识有所了解,有所印象。二)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对知觉的认识(注:选择说教!)1)问:大家说说人有哪些感觉?(在黑板上记录下学生的回答)
2)问:与感觉相对的是什么呢?
3)讲:与感觉相对的是知觉,知觉有很多的历程,感觉是仅凭感觉器官对环境中刺激的察觉,而知觉是对感觉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的进一步的处理。知觉的定义是根据感觉所获得得资料而作的心理反应。(稍微带动提下知觉的概念,作为复习)设计意图:由大家比较熟悉的感觉引出知觉,复习学生之前的学习,对知识进行复习,引起学生的思考。
学习目标: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再次明确知觉的概念,巩固知识。
三)进行PPT 放映,开始讲授“移动知觉”的知识 1)讲:现在我们来谈谈知觉历程。知觉历程所要讨论的是,我们究竟如何运用器官所收集到的讯息,来对周围环境中刺激物的变化予以解释?现在我们通过其中的两种范围的知觉历程—移动知觉、错觉范围来讨论。2)讲:对环境中所见物体是否移动,以及对该物体移动快慢、方向等所作的解释与判断,称为移动知觉。移动知觉是对空间动态物体的知觉,在性质上属于视空间的范围。它包括以下几点(1).真实移动与相对移动
真实移动:是指我们是指我们所见物体。它本身确实是在移动,而且该物体的移动是可以经肉眼察觉的.因为如果物体移动力太慢,即使确实在移动,我们也不能侁肉眼察觉,故而此种移动并不包括在真实移动范围之内.相对移动:是指我们所看到的物体,其本身并未移动,只因我们身体在移动,相对地反而觉得物体在移动.例如: 在火车上看窗外景物,看窗外景物时觉得窗外物体都在与火车呈反方向移动,而且近处景移动较快,远处景物移动较慢.(2)似动现象似动现象:是指引起运动知觉的物体本身未动,但观察者主观意识上认为它是在动的.似动现象并非由于物体真实移动,也非由于个人与物体之间的相对移动,而是一种假的移动.它包括诱动,动景和自动现象.其中诱动和自动现象属性相同.设计意图: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专业的心理知识。学习目标:同学能够通过讲解理解新知识的内涵,并能将其转为自己的知识。
解读:可能在讲解之中有些枯燥,不过那些的理论知识是必要的,要尽量讲解的有生动些。四)放映图片,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
问: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在结合图片旁的信息提示,深入探索图片包含的内容。
设计意图:在同学观看图片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根据图片旁的提示信息思考观察实践,自己发现其中的奥妙,并能用刚才的知识进行合理的解释图片的意思。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结合之前讲解的知识来对自己观察的图片进行解释。
五)开始讲授“错觉”知识 讲:在知觉心理学上,对此种完全不符合刺激本身特征的失真的或扭曲事实的知觉经验,称为错觉。错觉的产生多为视错觉.所谓视错觉,是凭眼睛所见而构成的失真或扭曲事实的经验.此外还有知觉对比,主观轮廓,直线透视,但在性质上都属视错觉.设计意图:讲解专业知识,使得学生了解学习知识。学习目标:希望学生能好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并能在之后的图片中能用专业的知识进行解释图片信息。
六)再次展示图片,巩固知识 同于
(四)七)结束课程
讲:今天和高兴给同学讲课,希望同学通过本堂课程的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的心理现象能进行很好的解释说明,最后留给同学们一些图片作为作业,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巩固课程内容。
第五篇:心理学
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教学设计
中学生是指接受中等教育的学生,年龄一般为11-19岁左右。中学教育由初级中学(初中)和高级中学(高中)组成。此处我们所探讨的是初中生。处于初中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正处于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身体迅速长高、体重也随之而增加,内部生理机能迅速发育,并逐步趋于成熟。由于初中生生理发育的急剧变化,使其心理产生了较大的飞跃。初中生开始成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的少年,处于一种半成熟期,处于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不自觉性并存交错的时期。因而,了解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并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对中学生的教育尤其重要。
认知就是感觉输入的转换、减少、解释、贮存、恢复和使用的过程。认知过程是个体认知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是属于智能或智慧方面的心理过程。一般认为,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注意、思维、想象、创造、问题解决、记忆、语言。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与他物的关系、发展的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它是人们成功的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都被认为是认知能力。中学生的各种认知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认知水平有所提高。其在认知方面逐步有一下一些特点。
初中生感知觉的变化与发展。初中生在知觉方面表现出许多新特点。首先在知觉整体性和直觉理解性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能自觉地根据教学要求去识别有关事物。其次是知觉的精确性、概括性更加发展,出现了逻辑性知觉。在空间知觉上,带有更大的抽象性,能比较熟练地掌握三维的空间关系。在时间知觉上,他们能更好地把握时间进程和规划自己的活动。它是人适应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按时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观察力发展上,初中生观察的目的性、持久性、准确性和概括性都比小学生有了显著的发展。在理解事物的抽象程度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在不同的阶段要提高相关任务要求,知识性探究的精确性进一步加强,更注重细节的准确性。
初中生记忆的发展。初中生识记(记忆的一个阶段,还有“保持”和“再认”)的有意性更加发展起来。初一年级学生的无意识记常常表现得较明显,对有兴趣材料记得比较好,对一些兴趣不大或困难材料记得比较差。随着新材料和新要求(如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的不断出现,学生逐步学会使记忆服从于识记的任务和材料的性质,因而有意识记日渐占主导地位。从识记方法上,初中一年级学生机械识记方法还起着很大的作用,到了初二年级,学生的意义识记能力就渐快地发展起来。从识记内容看,初中生的形象识记和抽象识记都在发展。抽象识记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就加大了发展速度。教师可适当安排学生,从简单的基础知识点识记开始,逐步向复杂知识点识记转化,顺应学生的发展特点,提高识记效果。初中生的有成好的学习习惯。记忆使人的心理发展、知识积累和个性形成得以最终实现。
初中学生思维的发展。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从总体上讲处于优势地位。但初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会运用更为新颖古特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是更有目的性和系统性,但大多数还是机械性的。同时初中学生思维的品质尤其是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很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的缺点。在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很好的时期。初中学生想象的发展。初中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初中二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是学生空间想象力发展的加速期或关键期。初中生想象的创造性成分在不断增加。初中学生想象的现实性在不断发展。想象的内容比较符合现实,富有逻辑性,更加有可操作性、可实践的特点。初中生想象的增长对他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意义重大,对中学生的个性的发展、特点的形成和生活道路的抉择有着重要的作用。比较符合现实,富有逻辑。幻想也具有现实性、兴趣性特点,偶尔也有虚构性。教师要敢于让学生自我探究,敢于发现和创造,不断创设条件和环境,引导学生向未知领域探索。
初中阶段是人的一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各种认知过程都在发展而又都发展得不完善。因而,在教育中,我们既要向他们提出具体的、可行的要求,又不能奢望过高。由于他们已能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因此对他们的教育内容可以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抽象性。针对初中生生理发育的特点,要提高他们对自身的性发育所带来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变化的认识。针对他们富于想象的特点,要教育他们区分现实与幻想的界限。针对他们认识上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的特点,教师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用事实说话,使他们心服口服,逐渐改变他们敢于争论却常常缺乏依据,敢做又不善于做的缺点。因此,对初中生进行教育仍然要根据他们认知发展的特点和水平来进行。只有改变他们的认识,才可能改变他们的行为。针对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为提高教学效率我把新的教学理念实践到课堂教学中,现谈谈我对课堂教育教学策略的一点点看法:
—、认真分析学情,把握学生知识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目标的确定,要与学生知识水平相符合,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过高过低都不利于的学习与发展。在教学法中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分析学情,充分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想一想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用怎样的方法和手段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自己的教学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他们见识少,在教学设计中,分析学情,要多站在学生角度想一想。
二、把握知识体系,组织教学环境
为了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合理的运用教学心理的规律,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教学要让学生能按照自己的步调发展,体现个别差异。教学内容的实施要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在把握并落实好教学的知识体系的同时,要创造一个“寓趣于教,寓乐于教”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提高学习效率。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观察力
新课程在强调“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更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的组织,即“过程与方法”目标,要强调学生“怎样学”的设计。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各种情景来培养学生的观察了,激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为了更深地了解他们发现的问题,学生自然会进行自主的学习。
以上就是我根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对课堂设计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