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第二课《草原》教案设计

时间:2019-05-15 07:55: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第二课《草原》教案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第二课《草原》教案设计》。

第一篇:三年级第二课《草原》教案设计

第二课 草 原(三课时)

第一课时《草原上》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草原上》

2、表演歌曲《草原上》

3、音乐知识:四分、二分音符

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草原上》,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初步感受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民族风格。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草原上》,并进行表演。

三、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二分音符、四分音符。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草原上》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so、la、mi三音进行练习)二:新课学习: 1:导入:(谈话、多媒体出示内蒙古大草原和内蒙古人民的风土人情,并配以《草原上》伴奏音乐)教师介绍:在这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蒙古族,他们以放牧为生„„老师唱一首给你们听吧。

教师范唱,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听后回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2、再听音乐,学生自由随音乐表演,教师可稍做指点。

3、学习歌曲(出示大歌片或投影片)

1)听歌曲录音《草原上》(也可选看光盘影片内容);

2)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小声随唱;学生轻声跟着范唱录音唱。唱出优美抒情的情绪。

3)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4)多媒体出示大草原,学生用中速、悠扬的歌声演唱,注意唱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开展联想与想象,投入到“草原上”的情景中去。5)边唱边即兴表演。

6)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配为歌曲伴奏。

三、音乐知识

1、学生跟着琴边看谱边唱唱名。

2、师:歌谱里出现最多的是哪三个音?mi sol la 看老师用柯尔文手势边唱表示着“3、5、6”三个音。(学生唱)

教师弹琴,开火车游戏,教师弹一组,学生按节奏唱一组,一个接着一个。(唱音高时结合柯尔文手势进行训练,让学生从立体的直觉上理解音的高低。)

3、加上时值唱一唱 3 6 5 ― 6 2 5 ―认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由节奏入)Ⅹ Ⅹ Ⅹ ―读一读 唱一唱 边拍手边读

4、节奏游戏找妈妈

将《草原上》的歌谱分割成卡片,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分别贴在黑板上归类,边听音乐边贴,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一组贴得快,贴得最正确。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学唱歌曲《草原上》

音乐知识:四分、二分音符

第二课时《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草原巡逻兵》

2、学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3、表演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聆听《草原巡逻兵》,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中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的内蒙古民歌的音调,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二、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初步感受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民族风格。

三、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我是草原小牧民》,并进行表演。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so、la、mi三音进行练习)4:柯尔文手势复习唱 “3、5、6”三个音。二:新课学习:

(一)聆听《草原巡逻兵》

1、初听乐曲的“引子”与第一部分的快板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2、听主题曲调,(情绪怎样?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出示主题曲调,学生看曲谱再听音乐,并随音乐哼唱,体验蒙古音乐的风格。

3、听全曲。设问:全曲与我们刚刚哼唱的主题有什么关系?速度上有什么变化?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师生交流答案:主题变化发展。

4、听全曲。要求:听完后,按音乐发展的情景,简单编讲故事《草原巡逻兵》。

5、完成课本上的作业,听音乐排序号。教师简单介绍“笙”的性能。

(二)新歌学习

1、导课:复习《草原上》边唱边表演 师:《草原上》这首歌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首蒙古族歌曲,听完后告诉老师,他的情绪是怎样的?(听范唱录音,学生体会歌曲情绪。)学生自由回答

2、听音乐,表现了小牧民怎样的心情?(学生自由回答。)

3、学生随音乐自由编创动作表演,老师适时指导。(师生一起随音乐表演)

4、学生跟着范唱录音轻声演唱。(唱准八分休止符和倚音)

5、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边唱边用动作表演,表现出小牧民自豪、欢快的情绪。

7.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第二课 草原

欣赏乐曲《草原巡逻兵》

表演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第三课时《草原放牧》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草原放牧》

2、歌表演《草原放牧》

3、即兴创编

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聆听《草原放牧》,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中独奏的民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协同演奏所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二、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草原放牧》,体验天真可爱、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三、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草原放牧》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3、5、6”三音进行练习)4:柯尔文手势复习唱 “3、5、6”三个音。

二、编创与活动ABA

1、复习《草原上》(要求:边唱边表演)

2、复习《我是草原小牧民》(要求:边唱边表演)

3、分组活动(把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再分成三小组,让学生自报图示中的任何一部分。三小组的同学各自讨论如何表演好自己这组的一部分,教师适时指导,可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4、分组排练。(分组按ABA的顺序表演)

第一大组表演完后,第二大组表演,相互交流,相互评价。

三、聆听《草原放牧》

1、导入: 师:小牧民们生活在草原上可真快乐„„(讲解《草原小姐妹》的故事,介绍《草原小姐妹》音乐创作的背景)1)听音乐第一段,说说音乐情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学生讨论回答(小姐妹俩欢快、活泼的放牧情景)

2)听音乐第二段,说说音乐情绪,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学生讨论回答(小姐妹俩对美丽家乡和幸福生活发自内心的赞美)

3)听全曲,启发学生根据乐曲标题名称及琵琶弹奏的音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并用图形来表示。

4)再次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即兴编舞进行表演。

四、编自己的歌

1、出示“3 5 6 ” 三个音符

2、以小组为单位,用已经掌握的3 5 6 三音即兴编自己的歌比一比,看哪一组编得多,编得好听。

3、师把学生编的曲在黑板上记下来一一展示,将好听的曲子大家一起唱一唱或用竖笛吹一吹。

五、教学反思:

六、板书设计:

1、欣赏乐曲《草原放牧》

2、歌表演《草原放牧》

3、即兴创编

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第二篇:草原 第五册第二课 教案

草原 第五册第二课

(2008-10-23 09:49:33)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常规教案

总第课时

本轮第课时

第周 星期

课题:

2、草原(第1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唱好这首歌,并通过其它的创编活动来初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过程与方法: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大胆探索、自主学习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感受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教学难点:通过听、唱、奏来掌握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教学方法:综合法

听唱法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歌曲复习

导: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国有多少个民族吗?那我们有学过哪些少数民族的歌曲,还记得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放音乐,师生一表演唱 起表演)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大草原上看看,那里的蒙古族历史悠

久,文化丰富多彩,那儿的音乐、舞蹈、民间故事、风俗习惯都富有指名说 民族特色,你们想去吗?那就让我们骑上马,出发吧!放音乐《草原巡逻兵》,学生跟音乐律动。

导:来到大草原了,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地想去参观参观,在看的时

候请你用动作表现出来的感受。放音乐《草原上》及草原风光(2)情境想象,进行主题

导:草原是不是很美呀?谁来说说唱的哪些景色让你印象特别深刻?

(3)初步掌握歌曲风格

导:刚才听的时候,有没有同学注意到这首曲子是什么速度、情绪、节奏和旋律?

引导学生从四方面思考:速度、情绪、节奏、旋律。

速度

情绪

节奏

旋律 《草原上》

中速

舒展地

宽广

优美 《小酒窝》

稍快

活泼地

紧凑

欢快 A、比较:

导:我们再听一段《小酒窝》(片段音乐),对比两首曲子的速度、情绪、节奏和旋律。

B、老师与学生一起小结内蒙古歌曲的风格。

3、新歌教学:

(1)记歌词,听录音跟唱一次。

导:在草原上蓝天怎么样?太阳呢?草原是什么样的气氛啊?为什么

热闹呢?……

(2)有感情地跟老师伴奏轻唱

要求有感情地,就好像我们刚才在大草原上享受着美好的风光一样。

4、知识点

(1)初步感受

导: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唱这曲子的时候,在同一个小节里有

一些词唱得短一些,有的要唱得长一些? 一组同学唱短音,另一组唱长音,然后轮换

齐唱、指名唱

导:我们把这个长音叫做二分音符,短音叫做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后

面有一条尾巴。(2)实践活动

导:你认为哪些乐曲可以表现出长音,哪些可以表现短音?那用这些乐器为歌曲来伴奏好吗?

(3)分组创编表演

6、课外延伸,进一步掌握风格

导:今天大家的表现都很棒,老师带来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叫《蒙

小组唱

古人》,你来听听它是怎样的?

听后总结特点。

小组交流、合作表演

三组织下课

速度

情绪

节奏

旋律 板书 《草原上》

中速

舒展地

宽广

优美 设计 《小酒窝》

稍快

活泼地

紧凑

欢快

教后

反思

齐唱

总第课时

本轮第课时

第周 星期

课题:

2、草原(第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流畅地唱好《我是草原小牧民》,并自编动作表演 过程与方法:聆听《草原巡逻兵》,再次感受音乐的民族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蒙古族歌舞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感受蒙古族歌舞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教学难点:通过听唱奏来掌握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

教学方法:综合法

听唱法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复习歌曲 边唱边表演

表演唱

导:《草原上》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首

蒙古族歌曲,听完后告诉老师,他的情绪是怎样的? 听范唱录音,学生体会歌曲情绪

2、新歌教学(1)再听音乐

指名说 仔细聆听

导:歌曲表现了小牧民怎样的心情?你能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示呢? 聆听(2)学生随音乐自由编创动作表演,老师适时指导 师生随音乐一起表演

指名说

(3)学生跟唱范唱(4)跟琴唱

重点唱准:60 60 |565 3 |6 56 |3 –| 跟琴模唱,唱准八分休止符和倚音(5)连唱

边唱边用动作表演,表现出小牧民自豪、欢快的情绪。(6)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7)表演歌曲

4、聆听《草原巡逻兵》

自由表演

齐唱 齐唱

表演唱

齐唱

(1)导:小牧民们以大草原为豪,长大后都要做保卫草原的巡逻兵,你们听,他们来了。

初听乐曲的“引子”与第一部分的快板音乐。导: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2)听主题曲调,情绪怎样?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

仔细聆听、指名说

出示主题曲调,学生看曲谱再听音乐,并随着音乐哼唱,体验蒙古音

乐的风格。(3)初听全曲

导:全曲与我们刚刚哼唱的主题有什么关系,速度上有什么变化?(4)复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按音乐发展的情景编讲故事。(5)完成课本上的作业,听音乐排序号(6)简介笙

三、组织下课

仔细聆听、指名说

仔细聆听 指名说

仔细聆听 生讲故事 自由完成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总第课时

本轮第课时

第周 星期

课题:

2、草原(第3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唱准3、5、6三音的音高

过程与方法:聆听《草原放牧》,再次感受音乐的民族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蒙古族歌舞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教学重点: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综合法

听唱法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复习歌曲《草原上》 边唱边表演

2、复习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表演唱

动 边唱边表演

3、分组活动

表演唱

把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再分成三小组,让学生自报图示中的任何一分组表演 部分。三小组的同学各自讨论如何表演好自己这组的一部分,教师适

时指导,可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分组排练

分组按ABA的顺序表演

第一组表演完后,第二组表演,相互交流、评价

4、聆听《草原放牧》

(1)导:小牧民们生活在草原上可真快乐,其中有一对小姐妹…… 讲述《草原小姐妹》的故事,介绍《草原小姐妹》音乐创作的背景(2)初听音乐第一段,说说音乐情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3)初听音乐第二段,说说音乐情绪,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情景?(4)复听全曲,启发学生根据乐曲标题名称及琵琶弹奏的音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并用图形来表示。

仔细聆听

(5)再次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即兴编舞进行表演

指名说

仔细听

5、编自己的歌

指名说

(1)出示3、5、6三个音符

仔细听

请学生跟着琴边做手势边唱。

(2)以小组为单位,用已经掌握的3、5、6三音即兴编自己的歌

比一比,看哪一组编得多,编得好听

仔细听

(3)教师把学生编的曲子在黑板上记下来进行展示。

(4)将好听的曲子大家一起唱一唱

集体交流

三、组织下课

板书3

设计

mi

sol 教后

反思

la

齐唱

小组讨论、编创

齐唱

第三篇:1《草原》教案设计

草 原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尽可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通过自主读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搜集与草原有关的图片、文字、录像等资料。(2)制作课件。2.学生准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2)搜集与草原有关的图片、文字。课时安排

2课时。

注:1.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见前面的“课文备课方案”。2.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涉及的“学生活动卡”请到“金星教育小学网”中下载。网址:http://xx.taozhi.cn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你去过草原吗?在你的印象中,草原是怎样的呢?

2.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草原吗?出示“草原分布图”,了解草原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海、新疆及西藏地区。

3.讲述:很多年前,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第一次到内蒙古大草原去参观访问陈巴尔虎旗公社,并记录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参观访问记——《草原》,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一起去欣赏那儿的美景,结识蒙古族同胞。

设计意图:通过勾起回忆,呈现情境,激起学生对草原的向往,产生“走进”大草原的冲动,形成阅读期待,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提示: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生字的地方多读几遍。2.检查字词,扫除障碍。(1)课件出示第一组词(生字词):

地毯 渲染 低吟 迂回 马蹄 礼貌 拘束 羞涩 摔跤 偏西 天涯 襟飘带舞 指导“迂、驰”的读音。(2)课件出示第二组词(多音字): 勾勒 内蒙古 好客 同行 似乎

指导:读准词语中的多音字,再给多音字扩词。重点理解“同行”的不同读音、不同意思并举例说明。同行xínɡ:一起行路。

同行hánɡ:行业相同,同行业的人。

3.再读课文,说说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理清作者参观访问的经过,试着概括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介绍草原的。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归纳。(板书:景物美 人情美)设计意图:在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寻参观访问的“行踪”,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发展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也使下面的学习过程有物可寻,有章可遵。

三、品读感悟,共同鉴赏

1.过渡: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丽风光展现出来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请大家自由练读,先看看课文中写了哪些景物?(天空、草地、小丘、羊群、骏马、大牛„„)2.引导: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在直接描写景物的句子中,哪些语句写得特别美,请在下面圈圈画画,简要批注。

3.学生交流品味。

(1)课件出示:“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先抓住“清鲜”“明朗”感受天空之美,再换词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

(2)课件出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先理解“一碧千里”的意思,再引导想象大草原“一碧千里”(板书)的画面;联系本段第二句,理解“并不茫茫”的意思,体会并读出草原无边无际的绿与美。

(3)课件出示:“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图文结合,体会把草原比作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的好处。引导展开想象,体会“绣”字的妙处,从而感受羊群给草原带来的生机,感受草原的动态美。指导通过范读、赛读等形式体会草原的景色美、作者的语言美。

(4)课件出示:“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是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联系课文注释及生活实际理解感受“渲染”与“勾勒”的意思,媒体呈现“中国画”和“小丘图”,两相对比,体会比喻之妙,小丘之美。抓住“翠色欲流”“流入云际”感受草原绿得油亮,仿佛与天融合的美好意境。指导通过个别读、齐读等方式表达阅读感受。

4.以情激情,感受作者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1)过渡:面对如此一碧千里的草原,作者不仅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草原的美景,而且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尽情抒发了当时的感受。请找出相关句子,一起来读一读。

(2)交流出示,引导点拨。

①“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假如你就是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呼吸到那么新鲜,那么干净的空气,看到那么晴朗,那么明净的天空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又会怎么做呢?有了感同身受以后引导朗读,表达愉快、赞美之情。

②“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引导探究:联系上文,这种境界指怎样的境界?抓住关联词语“既„„又„„”体会作者初见草原时的惊喜、激动之情。抓住“回味”,感受草原风光的如诗如画,让人沉醉。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配乐朗读,以轻缓的语调读出回味的感觉,读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5.理清文路,指导背诵。

(1)回顾第1自然段,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草原的这些景物的?

(2)交流小结:按从上(天空)到下(草地)的顺序来描写的;每写完一处景物,即时抒发自己的切身感受,传达对草原的喜爱、赞美之情。

(3)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表达方法,感受景物之美以及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等方法,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四、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认识了生字,了解了课文大致内容,而且一起欣赏了草原景色之美,作者的语言之美、情感之美,下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见见内蒙古草原的人民,感受草原的人情美。

2.抄写生字新词。要求: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3.背诵第1自然段。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在提到写字要求时特别指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本课作为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特殊地位,理应考虑到这一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草原的“景物美” 1.齐读课题。

2.课件播放草原风光图,引导学生回忆:初入草原,我们就被草原的迷人风光深深吸引了,回忆一下,作者抓住哪些方面向我们展现了草原的美景?

3.背诵第1自然段。

4.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草原,去见见草原的人民,感受那里的另一番景象。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欣赏激活学生对美的认知,在复习巩固中积累文中优美片段。

二、扶放结合,感受草原的“人情美”

1.默读第2~5自然段,思考:草原人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学生交流。(板书:热情好客——远迎 相见 款待 联欢 话别)2.导学引路,细品“远迎”场面,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1)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最能体现草原人民热情好客的语句,圈出重点字词,简要写写阅读感受。

(2)学生交流,相机出示课件,教师适时点拔引导。

①“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引导从不同的侧面感悟:从“男女老少”体会迎宾的人之多;从“各色衣裳”体会对客人的尊重;从“风吹来似的”“群马疾驰”“飞”感受迎客心情的迫切,性格的豪放,待客的热情,作者的激动情怀。

理解“襟飘带舞”。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因为“男女老少”,“各色衣裳”再加“群马疾驰”,才有“襟飘带舞”,将此情此景,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既表达出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又表达出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②“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3)指导抓住重点词读出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3.扶放结合,合作探究后四个场面,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和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1)小结学法,布置自学要求:默读下面四个场景,先圈画最能表现蒙古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再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将你的感受在四人学习小组内交流,最后试着通过朗读将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2)学生自学,合作交流。(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①相见。“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交流从哪些词句感受到主人的热情好客以后引导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客人”和“主人”:刚才你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对方在说什么吗?为什么握住手不放呢?为什么笑个不停呢?

②款待。“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师生先共同介绍,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的相关知识,了解民族特色,再交流哪些地方感受到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人民的情谊之深。

③联欢。课件出示,欣赏歌舞、套马、摔跤等民族风情,如临其境,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奔放、多才多艺的民族性格。

④话别。“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先从字面理解句子的意思,再联系上文,说说“蒙汉情深”体现在哪些方面,“天涯碧草”又是指什么?这句话在全文中起着怎样的作用?指导学生深情朗读。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是课文的主体,作者分别从五个场景来表现人情之美。如果逐一解读,学生无新鲜感,所以在教学中,以其中一个场面为例,引导学生围绕重点词句,进行品读赏析,然后让学生自主读文、合作探究,以交流、朗读、表演的形式表达自己的个性化解读,使语文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发展。

三、回顾全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1.让学生选择其中你最想读的一个场面朗读,读出各自的感悟。

2.讨论:作者先写草原的风光,再写草原的人民,在写作过程中,作者不单写了自己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什么?(再读抒情的句子)共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草原美景的热爱,对草原人民的热爱。)3.小结:是的,草原的景是美的,但草原的人民更是可爱的,他们热情好客,性格豪放,能歌善舞。短短的一次访问,增进了我们两族人民的情谊,让作者深深地爱上了这美丽的大草原。

设计意图:第三学段的语文教学不但要重视段的教学,而且要体现一定的篇的意识。通过两部分内容的有机整合,学生对文本有了更加完整的认识,也更好地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四、再现美景,激发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1.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再次步入美丽的草原,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拿起你的笔,用几句话写出你的所见所感,可以适当运用文中的优美词句,也可灵活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体会到风光美、人情美、语言美的基础上,借助录像,让学生一吐为快。这样的设计,既给学生提供了一次积累运用文中语言的实践机会,又升华了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巧用媒体,引导学生走进美的意境。利用多媒体化理性为感性,化静止抽象为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特殊功能,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多次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使音乐、图片、文字融为一体,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受到冲击,自然而然地陶醉于草原美的意境之中,从而不仅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升华了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2.立足文本,在诵读中“言”“意”兼得。阅读教学不能仅仅把着力点放在“写什么”和“为什么写”上,还应关注“怎么写”和“用什么写”,不能只在理解内容、体会感情上用力,还应担当起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任务。尤其像这类文质兼美的文章,更应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读悟中积累文中的优美语段,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如在学习草原风光这一部分时,引导学生体会关键字眼的独到之处,揣摩比喻句的用法之妙,感受作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在内容与表达之间走几个来回,真正做到“言”“意”兼得。不足之处:第一课时内容含量较足,以致教学中时间比较仓促,最后有些“草草收兵”的感觉,对一些重点语句的引导感悟,稍显粗糙,对一些可模仿学习的小练笔也未能适时安排。

第四篇:《草原》教案设计 文档

《草原》教案设计

中村镇洛峪九年制学校

吴燕

一、教材依据

苏教版第五单元第十六课《草原》

二、设计思想

《草原》一课是一篇叙事散文。课文着重记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想象能力,可以通过学习本课,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诗的含义,了解并感受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草原之美和民族的团结互助,通过课文的描述体会“蒙汉情深”并学会真诚待人,互相团结。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四、教学重点

感受草原之美和民族的团结互助。

五、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描述体会“蒙汉情深”。

六、教法选择

针对高年级学生特点,用网络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读书自悟、悟中体情

七、学法指导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八、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有关草原的风光、资料;收集其他表现民族团结的图片或文字资料。教师准备:有关草原的歌曲。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课题。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见闻说说草原的美丽景象,与实践阅历相结合,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今天我们将在老舍先生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美丽的草原。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找出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学生自由结成旅行伙伴,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

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老舍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分别根据学生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得出介绍了草原的自然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及民族间的团结友爱。(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内容。)

4、简介老舍

老舍,字舍予,原名舒庆春,代表作:长篇小说代表小说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代表话剧《茶馆》《龙须沟》

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

1.找出描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细细品读。

2.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3.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以此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天、地的景色各有什么样的特点?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4.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说说天的特点。在这样的天空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读出作者的感受。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说说给自己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读中评价,体味美感。

6.在这样的境界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自然段。

7.齐读感悟、练习背诵。

四、品味练笔

通过老舍先生优美的语言描写,让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两句描绘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诗。也可以用你手中神奇的画笔画出草原的美景。

交流展示。

五、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五篇:《草原》第二课教学设计(改)

16、草原(第二课时)(改)

丹阳市正则小学 单文娟

一、导入: 1、1961年夏天,老舍先生同其他作家、画家、歌唱家、舞蹈家等20多人,同中央文化部、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国文联共同组织,到内蒙古的东部和西部进行了参观访问。这一次,老舍见到了草原(点题),在参观的过程中,老舍一行受到了蒙古族同胞的盛情招待,老舍即景生情,写下了这篇散文——草原(生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板书:景 人)

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领略一下草原的独特风光!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草原风光

1、指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作者按什么顺序来写草原风光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圈画出关键词句。

2、交流:从上到下(板书:天 天底下)

3、那里的天有什么特点?指读,出示句子:“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1)“那么清新”是一种怎样的清新,你能结合你的生活体验来说一说吗?(2)“那么明朗”又是一种怎样的明朗呢?

(3)置身于这样的境界,你会想要怎样?作者呢?你能把作者的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读)老师听出了你内心的愉快,但还不是满心的愉快,谁再来读?齐读

4、天底下呢?有什么特点?指答,出示句子:“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你读出了草原的什么特点?(大、绿)

(2)文中还有表现草原大的句子吗?指答(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怎么走都可以。)这句话作者用什么方法突出了草原的大?(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师:读文章就要前后联系起来读!

(3)“茫茫”是一种什么感觉?作者为什么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课文有答案吗?(指读,出示句子:“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你最喜欢哪句?为什么?

A“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a比喻贴切形象;用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草原的形态美和色彩美。b动态美: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

c用字精炼:羊群本来只是随意地走来走去,可在老舍的眼中,它们说是一些能工巧匠,在精心地为这无边的绿毯绣着白色的大花。一个“绣”字把这幅图变得精美而又灵动了!可见作者用词是多么精妙啊!c喜欢这句的一起读读,读出你们的喜爱!

B“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a见过中国画吗?“渲染、勾勒”就是国画中的两种画法,老师这有一幅中国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能说说这两个词的意思吗? b这里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目的是什么?

c“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想象一下,是一种怎样的状态?(草原绿得浓厚将滴,绿得油亮闪光,给人“欲流”的感觉。极目远眺,草原与长空相接,浓绿与云天照映,翠色千里,连绵不断,一直伸向云天深处。)d总结:老舍被公认为著名的“语言艺术大师”,他认为,我们写作须去找到那最自然最恰当的字,如果说形象贴切的比喻让老舍笔下的草原图画变得精美,那么“绣”“流”两个精妙的用字则让整个画面灵动了起来,突现了草原的无限生机和活力。(板书:灵动)

e喜欢这句的同学一起来读。你们的朗读把老师也带到了那个境界中去了。

4、第一自然段最后还有两句话,指读,写了什么?前面写景,这里写感受,这种写法叫——即景生情,情景交融(板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衬托出草原的美妙;引起读者的共鸣)请我们带着这份独特的感受一起来品读一下这段美妙的文字。齐读第一自然段。

5、这段文字把草原描写的如诗如画,除了采用的情景交融的写法,还有哪些好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呢?(集体交流,相机板书:动静结合,形象比喻,用词精妙,按照顺序,抓住特点)

6、这么美妙的文字,我们一定要把它背诵下来,有人会吗?预习导航上就有这个要求,指名背诵。你有什么好方法介绍一下。

三、学习第二部分——人美

1、随后,作者写了访问的经过,这部分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的?(远迎、联欢、话别)

2、自读:找出描写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句子,圈画出关键字词作简要批注。

3、集体交流:

A、“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欢迎远客。”

“各色的衣裳”(盛装打扮);“几十里外”是多远?“飞”(内心的激动和急切)B、“也不知怎的,„手抓羊肉。”(用蒙古最具特色的食物招待我们)C、“干部向我们敬酒,„我们再举杯。”

这段话,我们其实可以用一个来概括——“频频举杯”,好不好?

透过这段话,你仅仅只读到了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吗?(蒙汉两族人民情谊深厚)(板书:情浓)

4、作家老舍的语言就是这样平白朴素而又深含意味。其实,这份浓浓的情谊流淌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要我们去细细品味,你还能发现这样的句子吗?(指名交流)

5、此刻,蒙汉两族同胞欢聚一堂,情意融融!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你能想像出他们当时在辽阔的大草原上依依惜别的情景吗?想一想,找一个典型人物说给同桌听; 6写一写。集体交流。

6师总结:是呀,这正是作者所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现在你知道这句话的含义了吧,指名说说。

7、在这次参观访问中,除了这篇文章,老舍还写了一篇《林海》,更是写景散文的典范,希望同学们课后好好去品读一番!

四、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练笔;

2、背诵1、2自然段。

3、推荐阅读:《林海》

下载三年级第二课《草原》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第二课《草原》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草原放牧》的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1、欣赏《草原放牧》2、舞蹈练习3、创作活动:蒙古旅游。教材分析:《草原放牧》是选自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作者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写于1973年。乐曲采用琵琶......

    草原牧歌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草原牧歌》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并用模唱的方法学唱《银杯》,感受、体验短调歌曲的艺术特点。 2、在学唱中,初步掌握倚音、滑音的演唱方法及知识。 3、欣赏《万马......

    三年级科学.第二课doc

    三年级科学(下册)作业第2课.塑料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设计人:张新玉 一、精彩补白。 1.光碟我们都见过,它是用 制成的。 2.塑料矿泉水瓶遇热水会变 。......

    六年级音乐 第二课《草原牧歌》教案(xiexiebang推荐)

    第二课《草原牧歌》(共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教学目标: 1、欣赏女中音独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体验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以及表现的宽广美丽的草原情......

    草原牧歌_第十一册第二课_教案[范文大全]

    课题:2、草原牧歌(第1课时)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用独唱的形式演唱《银杯》。 过程与方法:能够根据《银杯》的情感演唱歌曲,并能背唱。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蒙古族是......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设计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设计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材分析: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

    草原就是我的家教案设计

    音乐课《草原就是我的家》高唐县第一实验小学宋怀川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不同民族歌曲风格,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2、指导学生用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草原》优质课教案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草原》优质课教案设计 一、课前播放音乐《天堂》师: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吗?齐读课题“草原”。谁能讲讲,你想像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草原是牛羊们的天堂;原来草原也是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