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的云雾》教学案例

时间:2019-05-15 07:5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阿里山的云雾》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阿里山的云雾》教学案例》。

第一篇:《阿里山的云雾》教学案例

在自主的环境中阅读与感悟

——《阿里山的云雾》教学案例

富民县永定小学 丁建芳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真情实感,拿出充分的时间来品读,是新课程标准对中、高年级阅读课提出的要求。同时,《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小学语文第十册《阿里山的云雾》一课,是一篇阅读课文,也是一篇值得一读的文章。课文主要描写了阿里山云雾静态和动态的美,让人感觉到神奇、变幻莫测,领略到大自然的绮丽。本案例设计以语文学习为主轴,整合音乐、美术学科的教学方法,使静止的语言符号流淌出音乐的旋律、图画的意境;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提问题、按自学提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配乐朗读、制作旅游小报等形式,使学生在审美化的语言环境中感悟、积累、运用语言,获得读文后的愉悦感、收获感,提高情感的价值、审美的价值,从而真正享受我们的语文教学。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姊、诡、匿、愕”四个生字。

2、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阿里山云雾景观的美,领略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语文实践能力。

4、品德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

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拟订目标。师:在祖国美丽的宝岛台湾,有一个著名的旅游风景区——阿里山,那是个奇景纷纭的旅游胜地。森林、云海、日出和樱花是阿里山的四大奇观。今天,咱们一起随作者华莎去台湾省游赏这四大奇观之一-一—云雾。(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评:教师优美的语言一下子扣住了学生的心弦,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目的。] 师:读了课题,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生1:我想知道阿里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

生2:我想知道阿里山的云雾到底美在哪儿?

生3:我想知道阿里山的云雾给人怎样的感觉?

师:大家提的问题非常有价值,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读书方式去读课文,可以默读,可以轻声读,也可以跟你的同桌一起读,通过反复读课文,试着解决你最感兴趣的问题。这里,老师还给你们一个自学要求,希望你们自学后在四人小组内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出示自学要求:

1、读课文,说一说没有风的时候,云雾有哪些特点;起风时,云雾又有哪些变化?

2、画出你喜欢的好词、好句,有感情地朗读,有兴趣的同学试着背诵。

3、作者对阿里山的云雾产生怎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评:问题是思维的向导。通过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梳理,共同整理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选择,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二、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汇报各自的学习成果。[评:小组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在小组内汇报学习成果,是对学生主体的充分尊重,是先进的学习主体观的体现。小组内讨论、交流,力求人人发言,个个参与,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

三、在班上讨论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了课文,并且在小组内进行了讨论交流,下面,谁来汇报自学情况?

(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

生1:无风时,阿里山的千山万壑全都笼罩在蒙蒙胧胧的云雾中,有些地方浓雾把一切都遮蔽了;有些地方则显得影影绰绰。

生2:我觉得他说得不完整,无风时,有些地方云雾停留在山谷下面,汇成一片茫茫的海洋;有些地方云雾只漂浮在上面,挡住山峰的一半,令人产生翠峦直插云霄的感觉。这是云雾静态的美。

师:是啊!碧绿的千山万壑和朦胧的山间云雾构成了一幅多么精妙的山水画啊!美吗?(生齐答:美!)作者用他那生花的妙笔,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出示一幅云雾图)猜猜图上画的是哪一句话描写的情景?能给这幅画取个题目或题句诗吗?

生:这幅图上画的是“有些地方浓雾把一切都遮蔽了,无所谓天,无所谓树,也无所谓高山和深谷”这句话所描写的情景。我取的题目是“云天雾海”。

生2:我取的题目是“白雾茫茫”。

生3:我给这幅画题句诗“不识阿里山真面目,只缘身在阿里山中”。(教室里立刻响起掌声)

[评:优美的画面,深深吸引了学生。面对阿里山这么美的云雾,学生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形成了强烈的求知愿望,把自己的感情全部融入其中,并把已学过的知识运用到这篇课文中。] 师;同学们可真爱动脑筋,无风时的阿里山这么美,当山风劲吹的时候,云雾又有哪些变化呢?谁学习了这一部分?

生1:当山风劲吹的时候,原来温文沉静的云雾,似乎成了诡秘的魔术师了。

生2:云雾令原来图画般的景致变化万千,万山苍翠时隐时现、时深时浅、时远时近,给人留下莫名的惊愕与喜悦。

师:大家看过魔术师的表演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1:我觉得魔术师表演神秘莫测。

生2:我觉得魔术师的表 演千百万化、出乎预料、非常神奇。

师:是啊,阿里山的云雾就像魔术师一样给人留下了莫名的惊愕与喜悦,为什么会给人这样的感觉呢?

生1:因为阿里山的云雾太美了!太让人陶醉了!生2:因为阿里山的云雾变幻莫测、非常神奇。

生3:我觉得云雾千变万化,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让人觉得就像在仙境中一样。师:亲眼目睹了阿里山云雾的神奇与美丽后,老师也感到了莫名的惊愕与喜悦。你也想去体验一下那份喜悦吗?让我们来读书吧!

[评:在教学中,坚持以读为主线,以语感训练为中心,使学生读懂、读活课文,从而实现了读出意思、读出内涵、读出真情的教学构思。]

四、配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老师这里给你们准备了不同风格的音乐,有舒缓的、激越的、沉重的等,请你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配上自己喜欢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

生1:配上舒缓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生2:配上沉重的音乐,朗读第二自然段。

生3:配上激越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同学们积极性很高,踊跃举手进行配乐朗读)

[评:通过配乐朗读,使文中静止的语言符号流淌出音乐的旋律,让学生在审美化的语言环境中学到知识,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师:同学门朗读得真有感情。是啊,无风时,阿里山的云雾如同一位娴静的少女,给人一种静态美;起风时,云雾又如同一位诡秘的魔术师,给人一种动态美。你们想把这种美传递给更多的人吗?(生:想)让我们来做一回导游吧!任意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内容,练说导游词,可以用上你喜欢的好词好句。

(同桌互相练说导游词)

生1: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阿里山,这里的云雾可美了,无风的时候,云雾茫茫,山很远很远,却又像近在咫尺,把山谷遮掩得若隐若现,满山谷浓雾弥漫,犹如置身于仙境之中,令人陶醉。你们觉得阿里山的云雾美吗?

生2: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由我带领大家游览阿里山。哦!今天正好起风了,温文沉静的云雾成了诡秘的魔术师了,它变化万千,忽而从匿藏的山谷滚滚而来,忽而又拂袖而去,给人留下了莫名的惊愕与喜悦。大家觉得像不像走进了仙境?

生3:今天,由我带领大家游览阿里山。森林、云海、日出和樱花是阿里山的四大奇观,我们今天欣赏的是阿里山的云雾。无风时,阿里山笼罩在朦朦胧胧之中,给人一种“不识阿里山真面目,只缘身在阿里山中”的感觉;当山风劲吹的时候,云雾又像一位诡秘的魔术师,变化万千,神秘莫测。大家觉得阿里山云雾能让人陶醉吗?

(许多学生争着介绍)

[评:在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导游介绍的形式再现课文内容,将课文所描写的景物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在积累了文中的好词好句的同时,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五、拓展训练。

师:同学们想成为小画家吗?想成为作家、诗人吗?请选择以下几项作业中的一项来完成。

A、选择文中你喜欢的景物,画一幅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题写一首诗。B、制作一份旅游简报。

C、学习文中作者的写法,写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物。

[评:自主型作业的设计,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选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长此以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第二篇:阿里山的云雾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姊、诡、匿、愕”4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受阿里山云雾景观美,领略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阿里山的云雾在没有风的时候和起风的时候分别有哪些特点。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给人留下了莫名的惊愕与喜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组阿里山风景图片(其中有关阿里山云雾的图片最精彩),问学生:最喜欢哪一张?知道这是哪里吗?这是我国的台湾省阿里山的风光,今天让我们跟着作者去领略一下阿里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美景。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小组初读

1、第一遍: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第二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课文。

3、第三遍:默读,有什么问题要同学帮忙解决,一会儿提出来。

三、反馈交流

三、抓住重点仔细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2、3自然段,说一说没有风的时候,云雾有哪些特点;起风的时候,云雾有哪些特点。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共同讨论总结如下:

四、质疑解疑

1.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重点解决:作者为什么会对阿里山的云雾产生“莫名的惊愕与喜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作者产生共鸣。

五、总结全文

1.作者为什么能把阿里山的云雾写得如此之美?(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2.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还知道台湾的哪些风景名胜,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通过了解阿里山云雾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观的热爱。通过对课文的赏析,体会课文的语言文字美、意境美,受到美的陶冶,培养爱美情趣。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帮助者、服务者、引导者、促进者,引导学生去自主研究与发现。教学重点是了解阿里山在没有风的时候和起风的时候分别有哪些特点。教学的难点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给人留下了莫名的惊愕与喜悦”。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思、议、说和看、听等多种形式来探究课文。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当给予点拨。由于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了解台湾的风景名胜等信息,课堂还组织学生进行了相互交流。

第三篇:《阿里山的云雾》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

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本设计以语文学习为主轴,整合音乐、美术学科的教学方法,使静止的语言符号流淌出音乐的旋律、图画的意境;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用立体化的文本去撞击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在审美化的语言环境中感悟、积累、应用语言,获得读文后的愉悦感、收获感,提高情感的价值、审美的价值,从而真正享受我们的语文教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学懂生字词,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2.感受云雾之美、之奇,领略大自然的绮丽。

3.激发学生爱自然,爱宝岛台湾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音乐激情,导入新课

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

同学们熟悉这首歌吗?唱的是谁?(阿里山的姑娘、小伙)。那美如水的姑娘,壮如山的小伙——美丽的阿里山人民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阿里山在哪?(在祖国的宝岛台湾)你们向往那儿吗?让我们一起跟随摄像机的镜头去那儿看看。

二、画面渲染,导入情景

师:在祖国美丽的宝岛台湾,有一个著名的旅游风景区——阿里山,阿里山是个奇景纷纭的旅游胜地。有人把云海、日出、樱花和神木称为“阿里山四大盛景”。目前,在阿里山建有森林公园,公园最下方的铁路旁,有棵树龄超过300年,高50多米,15人才能合抱的巨大红桧树,被称为“阿里山神木”。“日出”也是阿里山的奇观,黎明时分,登临山顶的观日楼,可以看到远远的玉山轮廓在微弱的晨曦中逐渐升起的胜景。阿里山不仅林木茂盛、苍翠欲滴,而且野草鲜花布满山谷,盛开之时,馥郁绚烂。游人在花丛中往来,呈现一派“春到高山樱似海,满山都是赏樱人”的景象。山上有个樱花公园,在这里赏樱花更是美丽壮观。云海是阿里山最负盛名、最有代表性的美丽奇观。“阿里云海”被称为台湾八景之一。在阿里山区,还有慈云寺、树灵塔、姊妹潭以及高山博物馆、高山植物园等名胜游地。

美吗?这么美的景物,都会深深印在每一个去过阿里山的游客的脑海里。这不,本文的作者华莎就把这种美诉诸于文字,奉献给了我们,与我们共享。

第二课时

一、生本再次对话,获得快感

(一)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感受云雾的情态美。

1.播放录像。(“无风时”云雾的静态美)

师:你们看,大雨刚过,美丽的阿里山全都笼罩在朦朦胧胧的云雾中,碧绿的千山万壑和朦胧的山间云雾构成了一幅多么精妙的山水画啊!美吗?

自由读整段,体会整体的画面美。

2.作者用他那生花的妙笔,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又一幅的美丽图画。

出示老师画的一幅云雾图(“浓雾把一切都遮住了”)

a.猜猜老师画的是哪一句话描写的情景?(“有些地方浓雾把一切都遮蔽了,无所谓天,无所谓树,也无所谓高山和深谷。”)

b.从哪儿看出来的?(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c.给老师的画取个题目或题句诗好吗?

“云天雾海”“白雾茫茫”“不识阿里山真面目”等。

师:滚滚的白云,就像汪洋大海,真是虚无缥缈,身居广寒之感。

d.用朗读来描绘这一幅“云天雾海”的美景。(阿里山的秀丽山川,全都笼罩在了浓雾之中。)

e.学生读文、作画,领悟云雾的静态美。

f.大雨初歇,当我们漫步阿里山的时候,会惊奇地发现:真是一幅绝美的画啊!课文向我们描绘了几处景物?

g.你也想做一回小画家吗?选一处景,反复朗读,发挥想像,并把它画下来。

h.学生读课文,并分组合作完成一幅画,最好配上题目或诗句。

i.反馈:

画面1:有些地方则显得影影绰绰的,有如笼着轻纱一般。(顺势理解“影影绰绰”)

画面2:有些地方云雾停留在山谷下面,汇成一片茫茫的海洋,黛绿的山峰有如浮在海面的蓬莱仙岛。

画面3:有些地方山雾只漂浮在上面,挡住山峰的上半,令你产生翠峦直插云霄的错觉。

j.小组合作展示学习成果:(1)描述画面(顺势理解新词:影影绰绰、遮蔽、汇成、黛绿、翠峦、直插云雾)(2)吟诗(3)绘画

设计意图: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k.看媒体,师描述:站在慈云寺,阿里山宾馆等处观赏,云雾茫茫,山很远很远,却又像近在咫尺,把山谷遮掩得若隐若现,满山满谷浓雾弥漫,犹如置身于仙境之中,令人陶醉。如果把这时的云雾比作人的话,那她就是一个“温文沉静的姑娘”。你们喜欢这个姑娘吗?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她的喜爱之情。

3.师生合作读好第二自然段。老师读总起句、总结句,学生读中间几句。

二、进入情景,多元感悟,感受云雾的动态美

师:当山风劲吹的时候,原来温文沉静的云雾,似乎成了诡秘的魔术师了。

1.同学们看过魔术师的表演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神秘莫测、千变万化、出乎意料、神奇)

2.亲眼目睹阿里山云雾的神奇与美丽后,“我”是感到莫名的惊愕与喜悦。你也想去体验一下那份莫名的惊愕与喜悦吗?那就让我们读书吧!

3.自由选择句子读。

a.它令原来图画似的景致变化万千,万山苍翠,时隐时现,时深时浅,时远时近。(指生读,老师采访读者的心情:此时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惊愕?为什么喜悦?引导读出不同的心情。)师:云雾真是变化万千啊。

b.忽而滚滚的云雾来了,从藏匿的山谷汹涌而来,淹没了眼前的一切;忽而它又拂袖而去了,只见袖带飘忽,瞬间似乎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但一切又确乎已经发生,给人留下了莫名的惊愕与喜悦。(采访,说感受,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师:云雾变化真快,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4.自由朗读整段话。

5.自选音乐,配乐读。(提供几种不同风格的背景音乐,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舒缓的,激越的,沉重的等。)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应重视让学生自己走进文本,与文本交流、对话,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有所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个性化的阅读收获。“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6.师生合作朗读全段。

三、生本第三次对话,获得收获感

导游介绍阿里山云雾。

(设计意图:学生与文本的第三次对话,引导学生超乎其外,审视、鉴赏文本,并把语言“占为己有”,内化语言,获得收获感。)

师:无风时,阿里山的云雾如一位娴静的少女,给人一种静态美;起风时,云雾又如同一位诡秘的魔术师,给人一种动态美。你们想把这种美传递给更多的人吗?让我们来做一回导游好吗?

1.发课外辅助阅读材料。(阿里山多云雾的原因)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放大,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把课外资料引进课内,使精读与略读在课内进行有机整合,可以使我们的课变得“充实”“厚实”起来。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努力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让学生“生活在语文中”。)

2.小导游任选一段练说导游词。

3.反馈:导游分别介绍无风时和起风时阿里山的云雾。

4.采访游客:去过庐山、黄山吗?那里的云雾也很美,在阿里山看云雾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5.采访导游:你是哪里人?祖籍?当导游几年了?想向大陆游客说些什么?台湾还有哪些旅游景点?

四、总结全文

听了你的介绍,祖国美丽的宝岛台湾,成了我们每个大陆同胞向往的地方,但因为种种原因,台湾还没有回到祖**亲的怀抱,真想深情地向她呼唤:回来吧,宝岛台湾。

第四篇:小学一年级语文《阿里山的云雾》教案

《阿里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石家镇中心校 陈克华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理解生词。

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感受阿里山云雾的神奇景象,体会大自然的美,陶冶爱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体会阿里山云雾的神奇景象。

教学方法:采用赛读法和赏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阿里山的云雾》课件。

教学流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唱过《阿里山的姑娘》这首歌吗?哼一哼。这里不光人美且山也美,更特别的是哪里的云雾。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块去尽情欣赏阿里山的云雾,看看与我们这里的云雾有何不同之处?(设置悬念,引入新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借助字典,读准字音,弄清词义。

2、边读边画出你认为美妙的词句。(学生通览全文,抓重点词句,推敲其涵义与作用,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检查读书情况

1、自愿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学生评议,纠正不正确的地方。

四、赛读弄清课文内容

1、分组。喜欢第2自然段的同学为a组,喜欢第3自然段的同学为b组。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弄清你喜欢的自然段描绘的云雾的特点有哪些。(教师参与到各组适时引导,把握学生学习情况)

3、比赛交流,看看哪一组学习成绩好。

(注:a组同学要着重抓关键词有些&&有些&&有些&&有些&&和重点句子无所谓天,无所谓树,也无所谓高山和深谷、构成一幅绝妙的山水画来介绍无风时云雾的特点。b组应抓住有风时云雾翻滚、奔涌、升腾、追逐,时深时浅、时远时近、时而汹涌而来、时而拂袖而去来体会其特点。)

4、小结学习情况。同学们学习的特别投入,在此,老师给予你们特别的嘉奖,a组同学用有些&&有些&&有些&&有些&&为我们介绍了无风时云雾的特点,就请他们组用这种句式仿照书中句式练习写一段话。b组同学的介绍,让我们仿佛进入神话世界,奖励你们写一写家乡的云雾,课后给大家讲讲。(将听、说、读、写融入阅读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赏读,陶冶爱美情趣

刚才,小组学习中,同学们表现得很不错,阿里山的云雾精妙、神奇、变化万千,难怪作者会有莫名的惊愕与喜悦。如此美景真让人陶醉。让我们再来细细品赏吧!欣赏课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六、课外作业

观察我们这里的云雾,与阿里山的云雾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

第五篇:《庐山的云雾》教学案例

师: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14课《庐山的云雾》(板书课题,齐读)老师先来检测一下大家上节课学得怎么样?

1、读词(小火车接读

男女赛齐读)

大家读的不仅非常认真,而且声音洪亮给自己鼓鼓掌。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庐山的景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告诉我?

2、是啊,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出示课件)那里有巍然屹立的高峰,有深不可测的幽谷,有飞流而下的瀑布和潺潺的溪流,尤其是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今天,就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往秀丽的庐山,去继续欣赏庐山的云雾。(板画)

3、同学们,我们读书的时候如果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中写的景象,我们就会身临其境,和作者产生共鸣,仿佛也置身在庐山的云雾之中,说不定你也会和作者一样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悠悠的感觉呢。不信你来试一试。

4、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是围绕哪句话讲的?

一起书写“千姿百态,理解“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

5、你有一双慧眼!这个句子概括了这个自然段的中心意思,像这样的句子就叫这段话的中心句。这段话先总的说云雾千姿百态,然后分别具体介绍都有哪些云雾,像这样的构段方式就叫——总分。

让我们一起齐读中心句,作者围绕中心句描写了云雾的哪几种姿态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6、咦?作者不是说“千姿百态”吗?怎么只写了四种姿态呢?你从哪儿看出来了云雾的姿态还有很多很多?

生:末尾还有个省略号!重点列举几种,其他的云雾就可以用省略号代替

师:你真会学习,小小的标点符号你都看到了!

师:同学们,在作者介绍的这四种姿态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呢?在文中画出来,并想想喜欢的理由。

(1)师: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学生谈自己的看法。理解“笼罩”,板画,并指导书写

师: 你看,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多美呀,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先指名读,再齐读)庐山戴上这样一顶白色的绒帽可真漂亮呀!

(2)师:说说你喜欢这句话的原因?指导朗读,板画缠绕 理解“玉带”腰带、带子比,很美很喜欢。你能美美的读读(3)师:作者把山谷比作大海,你感受到什么?弥漫:云雾充满了整个山谷,到处都是

,那你能读出它的大吗,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4)师:“ 天幕”就是笼罩大地的天空,为什么把云雾比作天幕呢?你从“天幕”中可以感受到什么?

学生谈看法。指导有感情朗读,啊,真是广阔无垠的天幕!评价:你的朗读让我仿佛看到了那巨大的天幕

7、同学们,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每一种姿态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但作者的语言文字更美,作者把不同姿态的云雾分别比作了——(指名说帽子、玉带、大海、天幕)4个生动的比喻更是让我们体会到了云雾的美丽神奇!你瞧,这段话更像一首优美的诗歌,师范读,请你也美美的读读吧。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也来到了庐山,亲眼看到了这千姿百态的云雾。

8、这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赶快把它记住吧。

同学们,那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了,这个你会填吗?自己先试试。

【看图背,出示课件】 现在难度提高到十级喽!你们能根据这些画把这一自然段背出来吗?学生试背指名背诵,哇,你的记忆力真好,老师真佩服你。

孩子们,这静态的云雾已经让我们心动,倘若有风吹来,这云雾忽浓忽淡,忽聚忽散,会更加神秘莫测。让我们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出示,赶快去读一读第3自然段吧,9、交流本段的中心句。这一段的构段方式同第二段一样同

样是—总分(指板书)

什么是“瞬息万变”呢?(生说,就是指云雾变化特别快、特别多)其实瞬息万变还可以通过拆字的方式来理解:你们看这个“瞬”字是“目”字旁,跟眼睛有关,一眨眼的时间,而“息”就是喘息,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一眨眼,一喘气的功夫,云雾就变化了,快不快?你能读好这个词语吗?(评:谁能读的更快点!)那么你从哪些词看出它变得——特别快? 有感情朗读,读的稍快。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云雾变化之神速!

10、庐山的云雾不仅变化的快,还变化很多,师引读,出示:刚刚还是„„ 请你 并指导朗读

你读出了一缕轻烟的缥缈;你读出了九天银河的壮观!你可以被评为朗读小能手啦!师再次引读

师:你能想象一下,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仿写,你的想象力很丰富。

11、同学们,庐山的云雾可真是瞬息万变呀!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播放视频

12、孩子们,庐山美不美?这么美,你愿意离开吗?是啊,真舍不得离去,第4自然段就有一个词表达了我们这种不愿离去的心情——(学生说出)“流连忘返”,什么意思?留恋得忘记了回去;

你还能用什么词表示你不愿离开的心情?出示

既然大家都舍不得离开庐山,再读,读出你的不舍之情。你能用“流连忘返”说一句话吗?

13、孩子们,云雾有了庐山的衬托,显得更加千姿百态;庐山有了云雾的缭绕,显得更加神秘莫测。庐山和云雾构成了一幅灵动、美丽的画卷,就让这幅画静静地流淌在我们心间。

同学们,不仅作者喜欢庐山,古人也很喜欢庐山,还写了许多关于庐山的诗歌,(课件出示)被我们尊称为诗仙的大诗人——李白,就写了一首《望庐山瀑布》,宋代的大诗人苏轼写了一首《题西林壁》。(出示)老师给大家布置几项作业:

下载《阿里山的云雾》教学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阿里山的云雾》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庐山的云雾》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 ——《庐山的云雾》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在《新课程》的“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课堂实效”的理念下,教学《庐山的云雾》中,我发现只要关......

    《庐山的云雾》教学案例(片断)_小学一年级

    苏教版第五册《庐山的云雾》第二小节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巨大的天幕。 江苏丹阳蒋墅中心小学毛习生师: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正是有了千姿百态的云雾。它......

    阿里山教案

    阿里山纪行 太谷三中 庞彬 教学目标: 1、欣赏阿里山如诗如画的美景,学习本文“融情于景”的写法。 2、品味富有音乐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教......

    《阿里山的姑娘》教学设计

    《阿里山的姑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首歌是台湾高山族民歌,又名《高山青》,今天我们欣赏的歌曲由歌唱家邓立君演唱的,歌曲旋律亲切流畅、略带俏皮,表现了阿里山的姑娘活泼、......

    《阿里山的姑娘》教学反思

    我以前上音乐课时,形式比较单一,学生的参与度较少,但是在网上学习了几次之后,深深地意识到了音乐课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教会学生一首歌就算了,音乐课是引领孩子们发现美,提高审美能力......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

    庐山云雾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 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流连忘返”、“飘飘欲仙”、“瞬息万变”等词语的意思。会用“流连忘......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流连忘返、飘飘欲仙、瞬息万变等词语的意思。会用流连忘返、秀丽造句。3、继续学习......

    《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1-教学教案

    1. 反复读全文,感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2. 学习游记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了阿里山的风光。 4. 学习文章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