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课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八、柳叶儿
教学目标:
1.辨别形近字,掌握多音字及常用词语。
2.熟读课文,特别是描写生动的语段。
3.品位含义深刻、饱含感情的语句,体会“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内涵,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辨别掌握形近字、多音字。
2.学习本文生动描写的方法。
3.体会“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柳叶儿能吃吗?有没有谁吃过柳叶儿,味道如何?(多数人没吃过,不知道柳叶儿还可以吃。有个别人吃过,感觉很不好吃。)下面就让我们来读读第八课《柳叶儿》这篇文章,看看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看看柳叶儿在那时起了怎样的作用。
二、读课文,学习生字,注意形近字、多音字。请学生把自己找到的多音字写到黑板上,同学们根据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分别组词。
三、学生再读课文,设计相关思考题。
设计方法:
1.根据你对课文内容、语句的理解,设计思考题,引发同学深入思考。
2.提出不理解的语句、词语。
四、教师组织同学就提出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
1.文中两次写“我”总要摘下柳叶儿放在嘴里嚼,为什么?
2.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我”为什么乐?
3.抢柳叶儿、吃柳叶儿的段落描写中,还可以品出什么味道?
4.下面语句中画线词语的含义:
① “吃到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
② “最好吃的当然是用它(柳叶儿)来包菜包子,里面还要再放一勺油。”„„“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
五、放声朗读 爬树、拾柳叶儿时的晨景、日出的描写、吃柳叶儿的描写等
六、再讨论 练笔
过去人们吃柳叶儿、吃野菜是生活所迫,今天人们的餐桌上也有柳叶儿和各种野菜,根本的不同在哪里?
讨论之后练笔:从吃树叶、吃野菜谈起(写出自己的看法及感悟)
七、练笔交流
教案点评:
本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可把自己阅读的感悟直接与同学、老师交流,同学之间互相补充,共同提高,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讨论练笔,更深入地领会文章内涵。
第二篇:苏教课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四、赵普
学习目标:
1.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3.结合课文内容,认识赵普的勤奋学习、学以致用、为国荐才的精神。
课前预习:
1.查工具书解决古文中的生字词,借助注释,了解文章大意,能读通课文。
2.搜集几个有关刻苦读书的成语或名言。
3.上网或图书馆查找赵普的资料,了解赵普生平事迹:赵匡胤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金匮之盟等。
课堂学习:
一、导入新课:
1.师:“人生不可无书”。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明白,刻苦读书才可能成为有用之才,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那么读书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学生发言后,不忙着下结论)请同学们从北宋著名大臣赵普身上来对照一下吧!
2.学生交流展示收集的有关赵普资料,较多的了解赵普其人其事,激发学习的兴趣。
3.学生展示预习卡积累的字词情况,对文章理解进行质疑。
二、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能力
1.教师组织学生用范读、学读、比读等多种方式朗读。
2.学生根据不同层次的朗读要求朗读,最终做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受。
三、疏通文章。
1.学生独立学习。
看注释,借助工具书,译出大意。
2.老师巡视,借机做好个别辅导。
3.学生合作学习,先四人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讨论明确。
4.教师组织讨论、归纳,帮助学生积累重点词句。
四、评价人物,探究写法
1.教师设疑导学。赵普是怎样一个人?你觉得文章中哪部分写的最精彩?赵普举荐何人?作者没写举荐的原因,没有记叙赵普与太祖的对话,这样写突出了什么?
2.学生思考、讨论。
3.教师组织交流归纳。
板书
内容:
中心
写法
刻苦读书
勤奋
细节描写
四奏人才
以天下事为己任
语言简洁
五、研究学习
1.教师出示材料。(投影)
资料上说:“赵普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课文中,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整天读书,死后书箱里就是一部《论语》。
2.学生根据材料,说一说自己的研究发现。
3.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并点拨研究的角度、方法。
六、加深理解,能力迁移。
1.学生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2.教师鼓励学生质疑及开放性题目设计。
3.学生按要求积极参与。
4.教师组织学生解疑及对设计题作积极评价。
七、课后学习
整理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及特殊句式。教案点评:
采取学生自学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学习文章。其亮处在于读完全篇后,利用剧本创作的形式,引导学生用细节描写(语言、行动、外貌等)去表现人物的个性色彩。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柳叶儿》教案 苏教版
《柳叶儿》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乐”“苦中带涩”的丰富内涵;
2、体会文中描写以及语句饱含的感情;
3、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乐”“苦”的具体内涵; 【教学难点】
结合背景理解文中语句饱含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候课:柳叶儿图片,音乐。
二、导入: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文化习俗,对于柳,人们或是吟诗,或是作画,或是感叹它的多情,或是赞赏它的多姿。可,对于作家宋学孟来说,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何等滋味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文章《柳叶儿》。【投影】(板书:柳叶儿、宋学孟)
三、背景介绍:
要想理解文章,首先要了解一下文中的“我”所处的时代背景:【投影】(沉重的语气)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一年新中国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化以及自然灾害,经历了历史上死人最多的一次大饥荒。中国科学院****年发表的国情报告这样说:“按保守的估计,因营养不良而死亡约1500万人,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最悲惨的事件之一。”
我从网上也收集了一些图片,同学们可以欣赏一下,什么叫颗粒无收?什么叫饥不择食?什么叫衣衫褴褛?什么叫皮包骨头?什么叫苦涩的童年?
而文中的“我”那时多大?一个年仅8岁的孩子在当时经历了哪些酸甜苦辣呢?我建议同学们这样来走进这个年仅8岁的孩子的童年世界。
【投影】速读课文,体会一个“乐”字; 寻读课文,品味一个“苦”字; 回味课文,感悟一个“情”字;
四、速读课文,体会一个“乐”字:
课文第6节中这样写到“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板书:最乐)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用心
爱心
专心方式快速朗读课文,用这样的句式来体会一个“乐”字。
【投影】建议你这样去体会“乐”:那岁月,有一种“快乐”叫逞能(或:景美;或饱食),看……(用文中关键的字词或句子)
1、预设:我在爬树时两脚一甩,鞋飞出去,猴一样“噌噌”地一直爬到最高点……抱住树枝,哗哗地摇……才得意洋洋地溜下树来……嘴里哇哇地哭,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哪些关键词可以看出来? 爬树、美滋滋、得意洋洋…… 嗯,一句话:爬树逞能之乐。还有哪些同学要发言?
2、预设:天蒙蒙亮……早春的空气里一片湿润润的清凉……村南那飘着一团淡淡晨雾的小河边……偶尔传来一两声“哗啦哗啦”的水响……
一句话:抢柳叶儿的美景之乐。还有哪些同学要发言?
3、预设:往往要泡一两天……有时候还会抓上一小把黑豆……吃到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
做这样的饭,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开了吃……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
一句话:吃柳叶儿之乐。
你看,我“乐”吧?我“乐”在爬树显示独特的本领;我“乐”在路上欣赏美丽的风景;我“乐”在吃柳叶儿享受吃撑的独权。
柳叶儿好吃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还有吗?老师提醒一下,从做柳叶儿饭的工序也可以看出来。为什么要这么复杂呢?可见柳叶儿确实不好吃。
另外,从文中第4节也可以感受到这一点,你能看出来吗?
虽然我们或许没有吃过野菜或榆树皮,但可以想象一下,野菜和榆树皮相比,哪个好吃?那吃光了这些后才去抢柳叶儿,说明柳叶儿更难吃;
当时作者几岁?可谓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
五、寻读课文,品味一个“苦”字:
其实,隐藏在“乐”字里面的是什么呢?正如作者在文中写到的那样“苦中略带些涩”。(板书:苦涩)因此,【投影】建议你这样去品味“苦”:那岁月,有一种“苦涩”是饥饿(或:冰凉),你看……(用文中相关语句或词语)
1、预设: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那一年,我八岁。
用心
爱心
专心
是啊!在那年月,柳叶救过很多人的命,因此作者对柳叶儿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那就是感激之情,(板书:感激)于是就有了故事开头和结尾中所说的那样:我总忍不住要摘一片下来嚼一嚼,去品尝一番那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
好!这篇文章我们就学到到这里。
最后,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一下你学完本文后的感情。【投影】学完本文后,我有这样的感受: 【音乐】——《今天是个好日子》
1、预设:我们都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预设:作者当时生活很艰苦。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踩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到学校上课;幸福是在寒冷的冬天有厚厚的羽绒服御寒;幸福是放学回家吃着热乎乎的饭菜……与作者相比我们是幸福的,总而言之,让我们记住柳叶儿的那个时代吧!因为,柳叶儿的时代情感熏陶了我们的灵魂,丰厚了我们的思想积淀,但愿它更能刷新我们的人生底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板书:
柳叶儿 宋学孟
最乐?
苦涩!珍惜幸福生活
感激。
用心
爱心
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89-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10.柳叶儿 教案苏教版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设计思想】
语文开启的是学生的心灵,强调的是学生的体验,关注的是学生的个性,追求的是学生的发展。
《柳叶儿》(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一文的设计,旨在通过师生、生生、生本的对话,到文本的深处,在审苦与审乐的层面,领略文章的主旨,品尝文本的语言艺术,进而培养学生对阅读方法,写作技能,语言知识和思维方法的积累意识,进而培养学生全面辨证的审美观念。同时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由浅入深地去鉴赏主旨,明白文章从内容到形式的安排均是以揭示主旨为旨归的。【实施方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由浅入深逐层鉴赏文章主旨。
2、学习运用多种方法来积累语言、方法、技能。教学难点:
1、审苦与审乐的辨证结合。教学步骤:
一、积累式阅读
(一)方法积累
A、阅读方法积累——在整体阅读感知中捕捉重要信息。
1、教师范读,学生仔细倾听后说基本感受。(感受)
2、用最少的词语说说刚才听过的感受。(说说——乐)
3、“乐”在何处?(爬高、抢摘、品尝;满足三种欲望。见板书设计。)
4、判断一下开头、结尾写些什么?
5、整理行文思路(现实→回忆→现实)。
B、写作技能积累——在写作艺术欣赏中鉴赏主旨。
1、引导:阅读就像旅游,除了去观览沿途美景,还要探究其美在何处,为什么美。欣赏一篇美文,我们除了像上步一样去捕捉表层的信息,还应从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等多个角度去进行品赏!
2、示范:让我们尝试从描写和语言运用的角度来品析本文的写作艺术,并进一步鉴赏主旨。如:“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三个“吃光了”反复强调,显示饥饿的程度,揭示抢摘柳叶儿的原因。“又抢”二字证明摘柳叶乃是无奈之下的选择。
3、分成四人小组,合作找出你认为描写优秀或精彩的句、段,先动情地读一读,再赏一赏,最后说说它“好”在何处?
4、学生合作查找,品析后交流。(生本、生生对话)。答案要点:(1)第8段中,写爬高的一连串动词:“甩、飞、爬、抱、摇、摆、溜”写出“我”的淘气,也为了下文爬高摘柳叶打下基础。
(2)第10段中用“湿润、清凉、朦胧、宁静”四个词展现周围环境的静谧,富有诗情画意,为抢摘柳叶增添乐趣。而“冰凉、咯嘣嘣、凉飕飕、滴进、阴凉”等词则写出了抢摘柳叶了的苦涩滋味。
(3)第10段中,把一个太阳比作“一个大樱桃,去年鲜红鲜红的。”写出极端饥饿,流露出苦涩之味。
(4)第12段中,描写品尝柳叶儿的情形:“抓上一小把黑豆,喝上几口粥,吃到了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用夸张的笔法写出了“柳叶儿”的美好滋味,可见当时生活是多么艰难。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5)第13段说“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那纸一般的肚皮被弄破,里面的肠子会淌出来。”极言其饿,侧写生活的苦涩。
5、小结;文章明在写品“柳叶儿”之乐,实质不断点染生活之苦。也许没有这种苦,反倒体会不出其中的乐。正因为生活极苦,才有了尝柳叶儿之乐,苦乐相依,折射出作者对“乐”的辩证思考,即审苦与审乐完美结合。而以苦写乐,正是我们常见的衬托手法。(点出主题思想及主要写作方法)
6、反复朗读自己喜爱的语段。体会文中苦乐相伴的复杂感情。
(二)思维积累——在迁移比较中提升主旨。
1、设疑:你怎样看待“苦”与“乐”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
2、学生畅所欲言。提示:一切“乐”的品得均建立在“苦”的基础之上。
(三)、语言积累——在探究阅读中升华主旨。
1、“柳叶儿”在宋学孟的眼中首先是救命粮,但在更多的古代文人心目中,它还有更丰富的含义,你能背诵一些咏柳名句吗?
1、学生背诵。答案要点:(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2)、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4)、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5)、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6)、„„
3、设疑:这些咏柳名句中,“柳”是多姿多情的代表,柳常与一个字相谐音?(留)柳,留相谐,你能在《柳叶儿》中找到它们的结合点吗?
1、文章中,也是柳、留相依的。课文第二段中“每当看到那一片片打着细卷儿,在暖和的阳光里慢慢舒展的柳叶儿时,我总忍不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着,慢慢品尝那苦中带些涩的滋味儿。”一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悬念:为什么苦中的带些涩还要去品尝?结语说:“我却总忍不住要摘一片下来嚼一嚼。而且我想告诉人们,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解开了开头的悬念,表达了对“柳叶儿”作为救命粮的留念之情。
2、小结:苦、乐相伴,柳留相依,正是本文作者要借“柳叶儿”传达给我们的深切体悟。
二、总结收获
(一)、阅读方法:倾听、浏览、概括、判断、品析、表达。
(二)、写作方法:首尾呼应、苦乐相衬、描写细腻。
(三)、思维方法:品味、体验、领悟、探究、哲思。
三、布置作业
(一)、知识积累:摘录本课佳词、佳句到“资料夹”中,了解“柳”文化。
(二)、语言积累:记诵咏柳名句。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苏教课标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人体概述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观察、讨论和总结,描述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
2.举例说出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
二、能力目标
1.亲自动手实验,总结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是相互统一的。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识别组成人体的器官和系统,举例说出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
2.举例说出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
3.举例说明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互统一。
教学难点
1.举例说出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
2.分析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人体结构模型,较大的鱼肋骨,酒精灯,试管,镊子,质量分数10℅的盐酸,自来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这节课中,我们知道了人类新个体的产生是由生殖系统来完成的,并且也了解了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那么,人体还有哪些系统?这些系统是怎样组成的?它们的功能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探讨吧。
新课学习:
一、人体系统的组成
教师安排前后两桌组成4人小组,阅读教科书中的图89,并进行观察、讨论。
讨论内容:人体除介绍过的生殖系统外,还有哪些系统?组成怎么样?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并归纳。
教师总结: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十分复杂,构成人体的基本成分是细胞和细胞间质。功能和结构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了具有特定功能的组织。各种组织又结合成具有一定形态特点和生理功能的器官。能够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而组成的多个器官的总和叫系统。
为了方便同学们了解人体结构层次的知识内容,教师播放动画: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层次。
二、人体系统的功能
教师:人体各系统是由多个具有相关功能的器官组成,那么这八大系统是否能独立存在,各自为政呢?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前做快速下蹲的动作,一分钟内能做多少。
得出结论:这时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都参与了活动。
讨论:如果两名同学各表示一个人体的系统,分别代表什么系统?通过活动,谈谈你想到了什么?
得出结论:各系统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着的。
学生归纳总结出各系统的功能
教师:人体各个系统能够密切配合、协调活动,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进行的,特别是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三、探究实验: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教师:不同系统都有一定的功能,结构与功能是相互统一的,那么结构的特性和结构的成分二者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教师提示:
1.安全使用酒精灯(注意熄灯的方法)!
2.盐酸对皮肤、眼等有伤害,不要直接接触!
指导小组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实验小组活动,及时纠正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1)骨在煅烧时有什么现象产生?最后变成什么颜色?用镊子轻轻敲击后粉碎,说明它含有什么成分?
(2)鱼骨在稀盐酸中浸泡的过程中,你观察到有何种现象发生?说明它含有什么成分?
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1)骨在煅烧时先变成了黑色,最后变成了灰白色,同时还能闻到香味。煅烧后的骨被敲击后粉碎,说明它含有无机物。
(2)鱼骨在稀盐酸中变软,同时有气体产生。说明它含有有机物。
补充:骨中含钙的无机盐在稀盐酸中能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总结:骨的成分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主要是钙盐,使骨脆硬;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使骨柔韧。这两种成分使得骨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一定的弹性。
教师:你们小时候一定摔过跤吧,可很少有人骨折;但我们却经常听说,某位老人在外不慎摔倒,发生了严重的骨折。这是因为在人的一生中,骨成分的含量会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骨的特性也发生变化,试完成下表:
联系实际,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1)应用实验来解释为什么我们青少年应注意坐、立、行的姿势?
(2)冬天到了,妈妈给爷爷、奶奶买了超强防滑的棉鞋,没有给你买,还会有意见吗?
教师:骨的有机物与无机物两种成分使骨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一定的弹性,这就是骨的特性。骨成分的含量会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骨的特性也会发生变化,如: 青少年的骨容易变形,老年人的骨容易骨折。同学们应该养成良好的坐立行走姿势;在乘车时应主动给老人让座,敬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最后教师进行课堂小结:1.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2.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3.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