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儿歌《吹泡泡》的活动评价
开心、开口、开窍
---评小班语言活动《吹泡泡》
儿歌是儿童一生中最早接触到的一种文学样式。其篇幅短小,内容浅近、节奏明朗深受小班幼儿的喜爱。《吹泡泡》就是一节小班的儿歌学习活动,教师在了解本班幼儿的情况的基础上选择有趣的内容,以多样化的形式逐步渗透活动的目标。在活动中教师以游戏贯穿始终,孩子在看泡泡,捉泡泡、说泡泡中玩耍着、学习着。他们在游戏中联想,在发现后表达,在表达后提升。整个活动使幼儿的身心都得到了极大的愉悦,不仅教师教的轻松,幼儿学的开心,就是听课的教师也感受到了幼儿的欢乐,同时这节课也促进幼儿语言技能的发展。对于活动我认为可以用开心、开口、开窍来评价:
一、开心----以情感做为铺垫,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投其所好,取材贴于幼儿兴趣点的内容
本次儿歌的内容来源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吹泡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呢?这样的题材一开始就抓住了幼儿的心,让幼儿的喜欢、好奇紧紧的跟随着。并且这首儿歌的内容浅显、篇幅短小精巧(只有短短的7小句),且语言活泼,又特别的有趣,迎合了孩子们的口味。幼儿在跟读的过程中没有感到拗口、生硬晦涩。由于儿歌中有“吹出一个大泡泡,吹出一个小泡泡”这样的排比句,又有“咦!泡泡不见了”这样的感叹句,幼儿在朗读中琅琅上口,且儿歌又适合配上各种动作表演,让儿歌能深深得切入孩子的心灵,使孩子乐意与儿歌进行互动,快乐学习,体现生活化、游戏化的特点。
2、放开手脚,在边学边玩中体验作品
(1)、宽松自由的氛围
小班幼儿的自制力和注意力较差,常常不能长时间的关注某个内容。他们容易激动、又好动。在玩泡泡这样一个有趣的内容面前,如何让幼儿即能学的认真,又能玩的开心呢?在本课堂中我们没有看到任何的桌椅,幼儿的学习活动是在一个宽敞自由的空间内进行,师幼之间在追逐泡泡中不设防的近距离接触拉近了师幼之间的亲密,少了拘谨。幼儿一会儿站着看、一会儿跳着捉、一伙儿坐着说。即使在坐的听和回答中我们仍看到有的幼儿趴着、有的蹲着、有的抱着小脚半躺着。活动的氛围非常的轻松,黄老师让孩子们的小手小脚在学习中“松绑”,在无拘无束的学习中小班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得到了充分的释放,让活动的形式更为人性化、儿童化、游戏化。(2)、快乐轻松的游戏 小班幼儿意志较薄弱,如果活动过程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很难说服和强制他们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游戏化是目前积极提倡的主要的教学活动方式,本节课中教师采用游戏化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贯穿活动的整个过程。教师在每个环节中都以游戏的形式来与幼儿互动,让幼儿在游戏中达到了自我享受的境界。
活动一开始,教师用神秘的口吻“猜猜,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什么了”来引起幼儿的兴趣。接着在飞满泡泡的教室里幼儿开心的捕捉泡泡。在第二环节中师生边小结边学儿歌,教师引导幼儿用各种肢体语言来表现泡泡。如张开手臂就变成“大泡泡”,用两个小手一靠,就又变成“小泡泡”了,配合上夸张的语言,幼儿表演的不亦乐乎。而在创编活动之前更是鼓励幼儿去捕捉泡泡,调动幼儿对飘舞中的泡泡的兴趣。最后当全体幼儿一起用小手牵起一个“大泡泡”时,在幼儿的边念儿歌边把“泡泡”变小时,活动达到快乐的高潮。
在这次活动中教师充分的挖掘了儿歌本身具有的趣味性,以各种游戏的方式通过幼儿自己的“玩”、“动”、“学”,自然学会了儿歌歌词“吹泡泡”,并学会了初步的创编,淡化了“课”的呆板,带来了“玩”的快乐。
当然在本次活动中有一个环节值得我们去尝试和探讨:
(如在活动中一直都是教师一个人在吹泡泡,幼儿只能是看、摸、捉。整个课幼儿都没有机会自己去吹泡泡,这是一个很遗憾的事。我想正是因为怕在活动中如果给每个幼儿吹泡泡的机会,作为新手,老师可能担心到时会无法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可能照成场面的混乱。当然作为一节公开课,教师这样的安排和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有个“好纪律”,活动的主体是那些参与的孩子。他们的参与是活动的关键,我想如果不是因为公开课、或不是因为年轻老师,那么做为常态课中,我们是否可以让幼儿在第一环节中在教师引出神秘的东西“就是泡泡”后,让幼儿自由的自己去吹泡泡,而教师则可以穿梭在其中在个别提问,最后当幼儿有一定的感受后再提醒幼儿将泡泡吹具放一边,然后在集中活动。这样幼儿就既能亲身体验吹泡泡的快乐,又能获得充分感受,自行探索,使幼儿的“主体性”得到更好的体现。)
二、开口----倾听与表达是小班语言活动的重点
《纲要》中对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是:乐意与人交谈,说话有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在日趋整合的幼儿园教学中,儿歌教学活动不仅要引导幼儿学习儿歌,更重要的是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以及积极的情感、态度等。学会念一首儿歌并不是语言教学的主要目的,让幼儿通过学儿歌获得语言的技能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本次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在目标的制定上,设定了符合小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的目的。如
1、理解内容、喜欢朗读、表达想法。(重点)
2、创编儿歌(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很注重以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自由的表达。在活动中多次给幼儿表达的机会,让幼儿大胆的说、积极的讲。
如师:“泡泡是什么样的”
幼:“圆圆的”“很大很大”“也有小小的”
师:“有什么颜色”
幼:“我看了红色”“还有绿色的”“像白色一样”“五颜六色的” 师:“泡泡到哪儿了” 幼:“飞到我头上了”“老师,飞到你的肩膀了”等等 在互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非常积极的回答着教师的每个问题,争先恐后的回答着各自的所见所感。教师鼓励幼儿用各种词语来描述看到的泡泡。同时教师也注意到培养幼儿语言的连贯性、和语句的完整性。当幼儿的回答过于简练时,教师就提醒幼儿把话说完整。
(同时遗憾的是我们也发现作为一名新手,黄老师在等待幼儿的回答中稍显着急,没给幼儿更多更充分的表达机会,每次在有4-5位幼儿回答后,教师就急着把幼儿的话进行总结,不能使更多的幼儿说的尽心,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幼儿表达的积极性。)
三、开窍----集玩、学、编为一体的儿歌活动
1、观察、体验、感受是学习的前奏
根据“纲要”的精神,现在的教学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承过程,而是探求知识、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这次的儿歌教学活动中,教师并没有局限在儿歌内容的掌握上,而是充分拓展并挖掘儿歌内容对幼儿发展的多元价值。
活动中教师多次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在游戏中观察。教师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并自行探索。用眼睛来看看,小手摸摸、用身体来表演、用嘴巴来说说。教师的提问都蕴含着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如有数学的“是什么形状”、艺术的“是什么颜色” 技能的“动作来表现泡泡”等等。教师在活动中不停的更替交换着引导幼儿观察、体验、再观察、再体验。这样也使得幼儿的注意力能长时间的集中,并能随着教师的预设环节进行认真学习和探究,为幼儿更好的理解和创编儿歌打下基础。
2、逐句分解推进的新儿歌学习方式。
在以往的儿歌教学中,儿歌中的详细内容只有在教师的完整朗读后才知道。但是在这次教学里教师将提问与儿歌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并在活动每个环节中都提及并巩固,这是本次教学的一个特点。在活动中教师每次让幼儿观察泡泡的样子或颜色时,教师看似有意无意的一句小结都是儿歌中的句子。如提问“你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在鼓励幼儿用各种语言描述后教师小结:吹泡泡,吹泡泡,吹出一个大泡泡,吹出一个小泡泡。这就是儿歌原文中的第一句,以后教师的每句小结也都是原文中的句子。在直接的将听和看结合在一起时,不露痕迹的引导幼儿准确的理解儿歌,同时也使得幼儿快速的掌握全首儿歌,避免了以往儿歌学习中枯燥的复读、再跟读现象。这也是一种新的儿歌学习模式。
3、基于小班能力基础上的创编活动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文学作品的创编是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因为此时幼儿积累的词汇量相对较少,对于正确、连贯的、生动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还善有一定的难度,何况要进行具有创造力的语言表达,在表达中还要遵循所要创编的语句的规律。那么在这次的创编中我们发现教师利用问题来指引,围绕着“我们的泡泡还能飞到哪儿去”让幼儿先观察,在教师吹出的泡泡中,幼儿七嘴八舌的回答“飞到我手上了”“飞到我头发上了”“墙壁上还有泡泡”“飞到我肩膀上了”。在这样的回答中不仅丰富了幼儿在创编中所需要的素材,同时也是幼儿学会了用相近的语句表达所要编的句式。接着教师再引导幼儿根据固定的句式进行创编,这样就在创编中迁移了幼儿的观察得来的经验,使幼儿轻而易举的对“飞呀飞,飞到XX上”这一句进行内容替换。
(当然最为全课的难点,教师在之前的幼儿观察中,没有给予更多的引导,更多的提示。因此幼儿在创编内容上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幼儿只能说飞到身上、头发上、肩膀上、鼻子上等等,教师可以指引幼儿观察有的泡泡飞到黑板上、飞到窗外的小草上等等,或者可以让幼儿想象飞到花丛中,飞到小雨中等等,使语句更有诗意,更富有情趣。)
总之,通过整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获得了愉快的情绪体验,更增进了和老师的感情。同时也给了幼儿一个大胆表现的机会,激发了幼儿的自信心,让他们的语言技能也充分地得到了发挥,为今后的语言发展打下了基础。
第二篇:小班语言教案儿歌欣赏《吹泡泡》沙
小班语言教案:儿歌欣赏《吹泡泡》沙
活动来源:
日常生活中,幼儿在洗手时常常洗很长时间都不出来。通过观察我发现原来孩子们对肥皂泡爱不释手,有时还喜欢用小嘴巴吹吹手上的小泡泡。一天,黄家祺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吹泡泡的玩具,为大家吹出了一串串的泡泡。这下孩子们更是乐开了花,他们还兴奋地喊:“泡泡多像大太阳啊圆圆的,像你的眼睛,像大气球„„”我结合孩子们对泡泡的兴趣和对泡泡的想象创编了生动有趣的儿歌,生成了这次欣赏活动。
准 备:
1物质准备:小猴子手偶、每人一份吹泡泡的玩具材料、过渡音乐、轻音乐。
2精神准备:为幼儿创设愉快轻松的氛围,以游戏的口吻和幼儿进行互动,给幼儿一个宽松、自由的空间,用不同的表情、声音、动作等激发幼儿积极投入到活动中。
过 程:
一 玩游戏
教师握手偶,以小猴子的身份引导幼儿先来进行吹泡泡的游戏。并提出问题:泡泡像什么?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二 欣赏儿歌 幼儿听过渡音乐放好玩具后坐下,结合刚才的游戏体验欣赏教师朗诵儿歌。教师朗诵时屋子四周飘散着泡泡,播放轻音乐,生动、形象地配合肢体语言吸引幼儿认真倾听。引导幼儿回忆:儿歌中都提到泡泡像什么?(西瓜、太阳、眼睛、气球„)并惊喜地说出:其实儿歌内容都是小朋友自己想出来的,老师只是帮大家整理成儿歌。表扬小朋友仔细观察,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再次欣赏儿歌。当教师朗诵完儿歌的最后一句“小朋友想一想,泡泡还像什么呢?”时,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鼓励大胆表达自己的想象(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并对幼儿的想象充分肯定。
三 活动总结
教师同样以小猴子的口吻对注意倾听及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的幼儿给予充分的肯定,请他们和小猴子拥抱;对有些胆小的幼儿提出希望,请他们握握小猴子手。
四 活动延伸: 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学习儿歌,有感情的朗诵,表达出自己对所
想象事物的不同情感。进行绘画活动,幼儿边说边画,练习画圆。根据幼儿的兴趣续编儿歌,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创造力。
附儿歌:
吹 泡 泡
呼„„
吹泡泡,吹泡泡,吹出一串大泡泡。
像西瓜,像气球,像太阳,像脸蛋,还像乌黑的大眼睛。
小朋友想一想,泡泡还像什么呢?
教学反思:
游戏化是快乐发展课程中小班主要的活动方式,本活动正是利用小班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设计的。
优点:
1、在目标的制定上,符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今天的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喜欢听儿歌,能认真地倾听,难点是根据体验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体现生活化、游戏化的特点。
3、小班幼儿的认识靠行动。因此我采取了先进行游戏,在结合印象来欣赏儿歌的方式,激发了幼儿的表达欲望,使他们很容易就理解了诗歌的内容,充分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与同伴和老师进行互动。
4、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宽松的氛围,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利用玩具手偶、配乐朗诵以及游戏化语言和夸张的表情,并注意到音量的大小和语速的快慢,时时吸引着幼儿;而且注意个体差异,肯定幼儿的不同表达,帮他们树立自信心。自始至终幼儿都能专注地倾听,积极踊跃地表达自己的想象。如:像包子、皮球、地球、戒指、花骨朵、车轱辘、打球拍;几个泡泡连在一起像冰糖葫芦、像杂技表演里的火圈„„
总之,通过整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获得了愉快的情绪体验,更增进了和老师的感情。他们的想象力也充分地得到了发挥,为今后的语言发展打下了基础。
目 标: 引导幼儿喜欢听儿歌,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第三篇:科学活动:吹泡泡
小班科学活动:吹泡泡(物体与物质)
【活动目标】
1.了解吹泡泡的方法,感知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的。2.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体验吹泡泡的乐趣。【活动准备】
(一)材料投放:铁丝制作的不同形状(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吹泡泡工具若干,泡泡水的容器人手一个。【活动过程】
一、以吹泡泡引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一)引导语:小朋友们喜欢吹泡泡吗?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来玩吹泡泡。
二、示范吹泡泡的方法、讲解吹泡泡的注意事项。
(一)示范玩法:先用吹泡泡工具能泡泡水,让它变成一面小镜子,再用嘴轻轻吹。
(二)讲解注意事项:嘴巴与吹泡泡工具不要靠得太近,不要对着其他小朋友吹。
三、幼儿第一次探索:用圆形铁丝框吹泡泡。
(一)幼儿自由吹泡泡,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泡泡的形状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二)讨论:用圆形吹泡泡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
(三)小结:用圆形吹泡泡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圆形的。
四、幼儿第二次探索:用三角形铁丝框和正方形铁丝框吹泡泡。
(一)幼儿自由吹泡泡,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泡泡的形状并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二)讨论:用三角形、正方形吹泡泡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
(三)小结:用三角形、正方形吹泡泡工具吹出来的泡泡与用圆形吹泡泡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一样的,都是圆形的。【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在科学区投放吹泡泡工具,让幼儿继续探索、发现。领域渗透:结合语言活动,让幼儿学习儿歌《吹泡泡》;结合音乐活动,引导幼儿玩吹泡泡音乐游戏。
第四篇:语言活动吹泡泡
一、开始部分:
导入:随音乐进入场地
今天天气真好啊!徐老师带你们去动物园玩,宝贝们跟我一起来。
二、基本部分:
1、认识小动物的家
师:宝贝,瞧!大森林里小动物盖了很多漂亮的房子,我们来认识是谁的房子
(幼儿参观小猫、小兔、小鸭的家)
2、准备活动
师:大森林的空气真新鲜啊!宝贝们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筋骨,请起立
(幼儿跟师随音乐做热身运动)
3、我们玩变变变的游戏
师:今天徐老师带来一个神奇的魔术棒,魔术棒告诉我要把听话的宝贝变成可爱的小动物来玩游戏,请宝贝闭上眼睛
变变变,变成可爱的小花猫(师帮幼儿戴头饰,幼儿演示小花猫走路)
变变变,变成可爱的小白兔(师帮幼儿戴头饰,幼儿演示小白兔走路)
变变变,变成可爱的小鸭子(师帮幼儿戴头饰,幼儿演示小鸭走路)
中班语言教案《吹泡泡》
上传: 汤小红
更新时间:2012-6-7 10:52:30
中班语言教案《吹泡泡》
汤小红
设计意图
当孩子们在阳光下吹出一串串五彩的泡泡时,开心的欢呼声让我们又回到了童年,他们会神气地说:我会吹泡泡了!泡泡多漂亮呀!于是,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设计了本次语言活动,并通过 PPT课件幼儿更生动形象地观察吹泡泡,借助动感的画面让幼儿心情地想象、理解诗歌内容,在表达想象的过程中,达到交流创编、丰富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感知诗歌有趣的内容,并能学会诗歌。2.能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事物一一对应的关系,并尝试访编诗歌。3.感受语言活动带来的乐趣。教学准备
1.诗歌图谱(星星、天空、苹果、苹果树、鸡蛋、母鸡、雨点、乌云)、创编诗歌图片 2.音乐《吹泡泡》 3.PPT课件
4.吹泡泡工具人手一件 活动过程(播放音乐入场)
一、情景导入——吹泡泡
师:今天我带了一件非常好玩的玩具,我想拿出来玩,但在玩的时候你们不能大叫,能答应吗? 幼:()
师:我要把它拿出来了,瞧瞧它是什么?(师出示吹泡泡工具吹泡泡)幼:()
师:对的,它就是泡泡水,我用它吹出一串一串的泡泡,那边坐的最好我就往哪边吹(师吹泡泡)刚刚是谁答应我说不尖叫的,你看把我的泡泡宝宝都给吓着了,它们躲在瓶子里都不敢 出来了,我们安静下来,待会再把它请出来,好吗?)师:谁来说说刚刚吹的泡泡是什么样的? 幼()
师:这些泡泡漂亮吗?在泡泡王国里呀,还有许许多多的泡泡,那里的泡泡会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二、理解诗歌
1.播放ppt课件,欣赏诗歌
师:刚刚你在诗歌里看到了什么?幼:()
师按幼儿回答依次出示图片(刚刚我们看到了星星泡泡,鸡蛋泡泡,苹果泡泡,还有雨点泡泡)那诗歌里是怎么说的你们听清楚了吗?(没听清楚也没关系,我们再来听一遍,不过这一次可要竖起小耳朵听仔细了)
(再次播放PPT课件)师:诗歌里是怎么说的? 幼儿回答
(师根据幼儿回答按顺序摆放图谱)2.根据图片、理解诗歌 ①出示星星。老师提问: a.这是什么泡泡? b.星星是谁吹出的泡泡? c.为什么说星星是天空吹的泡泡? ②出示鸡蛋,教师提问: a.这是什么泡泡? b.鸡蛋是谁吹出的泡泡? c.为什么说鸡蛋是母鸡吹的泡泡? ③出示苹果,教师提问: a.这是什么泡泡? b.苹果是谁吹出的泡泡? c.为什么说苹果是苹果树吹的泡泡? ④出示雨点。老师提问: a.这是什么泡泡? b.雨点是谁吹出的泡泡? c.为什么说雨点是乌云吹的泡泡? 师:小朋友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真聪明。接下来我们来玩个问答游戏?我来问你来答好吗?请听:(播放PPT课件)
师;星星是谁吹的泡泡?幼:()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 鸡蛋是谁吹的泡泡?幼()苹果是谁吹的泡泡?幼()雨点是谁吹的泡泡?幼()
师:你们真是太棒了,我们把诗歌连起来朗诵一遍吧? 师幼共同念诗歌)
师:小朋友们,你们吹泡泡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幼()
师:既然我们吹泡泡时的心情是高兴的、快乐的、那我们就一起来用高兴的快乐的声音再来朗诵一遍吧 播放PPT师幼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三、创编诗歌
师:这些泡泡可真有意思,小朋友们,请你想一想生活中还会有什么泡泡呢?它又会是谁吹的呢?(播放PPT课件创编)幼儿思考后回答
师:啊、、、吹泡泡的心情真不错,我们一起来玩玩游戏吧?幼()师: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吹泡泡游戏(师幼共同游戏)
师:小朋友真能干,我们来把自己编的诗歌连起来朗诵一遍吧? 师幼共同朗诵创编诗歌
四、到户外继续找“泡泡”
师: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我们一起到外面找一找,还有哪些泡泡,再来想一想它们又是谁吹出来的,好吗?
(PPT播放背景音乐,师幼吹泡泡离场)
附:
诗歌《吹泡泡》 星星是天空吹的泡泡,鸡蛋是母鸡吹的泡泡,苹果是苹果树吹的泡,雨点是乌云吹的泡泡。
第五篇:中班科学活动《吹泡泡》
中班科学活动《吹泡泡》
广州市第二幼儿园 徐颖
一、设计意图:
孩子们喜欢吹泡泡,但是他们只是在享受“吹”的乐趣,对泡泡的探索缺乏深度。所以,在幼儿“玩”的过程中,借助“泡泡是怎样的”这个开放性的问题,与幼儿有效地互动自然生成了这个活动。在活动中,通过游戏充分调动孩子运用已有的经验积极思维,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尝试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帮助幼儿形成积极参与与乐于探索的学习态度。
二、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泡泡的特性,了解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有否异同。
2、尝试运用记录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发展学习的自主性。
3、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自制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圆形(每人一个),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每组若干)。
2、电线若干,每个幼儿一个杯子(盛有吹泡泡用的水)。
3、每人一张记录纸、一支记号笔。
4、十二色彩色泡泡水、两张大纸。
四、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吹泡泡”工具,让幼儿观察并提问。师:“看看老师在做什么?”幼:“吹泡泡。”师:“你们喜欢吹泡泡吗?”幼:“喜欢。”师:“今天老师就请你们来吹泡泡,但有一个任务,在吹泡泡的时候看看泡泡是怎样的,有有趣的发现吗?”
(二)创设自由探索空间感知体验泡泡的特性。
1、在户外利用吹泡泡工具(圆形工具)边玩边探索。提示幼儿观察泡泡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等。
2、请幼儿互相交流探索结果。师:“你们刚才吹泡泡的时候,发现泡泡是怎样的呢?”幼:“泡泡是圆的、掉在地上就变成了半圆形、在太阳下是五颜六色的,像彩虹的颜色、有的大有的小......吹泡泡的工具是圆形的。”
(三)用纪录的方式表达自主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1、师:“刚才你们吹泡泡的工具是什么形状的?”幼:“圆形的。”师:“老师还给小朋友准备了其他形状的工具,看看有什么形状?”幼:“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师:“猜一猜这些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会是什么样的?”幼儿想象结果,并把自己猜想的画在记录纸上。
2、在“玩”中验证不同工具吹出的泡泡形状。师:“你们想不想知道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呢?”幼:“想。”师:“现在老师请你用不同形状的工具去试一试,把你的发现画在记录纸上。”提醒幼儿用不同的工具来吹泡泡,然后画下来。
3、总结记录表,让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师:“请记录
好的小朋友把记录纸贴在黑板上,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幼:“泡泡是圆形的……”
(四)幼儿自制吹泡泡工具,探究结果。
1、“你们能不能想想办法用扭扭棒做出和老师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工具呢?” 引导幼儿自制吹泡泡工具。
2、猜想并验证泡泡的形状。师:“请说说自己做了什么样的吹泡泡工具,和旁边的小朋友分享一下。”师:“再猜一猜它能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幼儿猜想。师:“用你们自制的工具去吹泡泡吧,看看有没有发现其它好玩的事情?”
总结:吹泡泡工具的形状不同,结果吹出的泡泡大多数是圆形的。
(五)用泡泡来画画。
1、“吹泡泡真好玩,老师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原来泡泡还可以画画呢,小朋友想试一下吗?”让小朋友利用自制工具一起吹泡泡画,在泡泡水里加入水彩,让吹出来的泡泡更漂亮。
四、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创设了游戏与探索相结合的活动环境。目标不仅落实在“吹”上,而是更注重幼儿的探索方法和情感态度。整个活动设计结构合理,动静交替,教师既重视幼儿实际操作能力的发挥,又给幼儿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思维、想象空间,有利于幼儿思维、创造能力的充分发挥,同时,能够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操作、探索,让幼儿在玩中想、玩中学、玩中乐,正确地体现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