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及其导入字数5篇

时间:2019-05-15 07:51: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及其导入字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及其导入字数》。

第一篇: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及其导入字数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及其导入字数:3960

字号:大 中 小

目前,全球的“汉语热”方兴未艾,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也显得格外重要。它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历程,并在许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基础与宝贵的实践经验。在语言的教学中,词汇教学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学生在交际中所犯错误不仅来源于语法,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词汇。

汉语中的词汇蕴涵着大量文化信息,这是因为词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的概括反映,不同语言的词义由于地位、历史、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心理素质以及联想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不同的民族特点。词汇中的“表层所指义”即是词义的核心,也是掌握一个语词的基础,掌握起来相对容易些,其“深层隐含义”对外国留学生来说则要困难得多。

在不同的语义学和词汇学著作中,对词汇意义有不同的划分。如英国语言学家杰·N·利奇在他的《语义学》中,认为有七种意义。其中理性意义也称概念意义、指称意义,它反映某一事物的本质特性,是词义的核心。而“内涵意义”指“一个词除了它的纯理性意义内容之外,凭借它所指的内容而具有的一种交际价值。”它反映事物的非本质属性,如“水具有无味的、流动的、凉的”等隐含义,在“旧恩如水满身流”句中的“水”即言其“流动”。

葛本仪先生认为词义包括词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三个部分。詹人凤将词义分为理性义、伴随义、感情色彩、形象色彩、语言社团色彩和时间地域色彩等。“伴随义又叫内涵义,它指的是在说话时可能暗示出来的附加在理性意义上的意义”。“伴随义是开放性的,不稳定,可能随着时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甚至不同年龄的人看法也可能不同。伴随义在词典中往往没有反映,但在理解言语作品时却仍然起作用。”许威汉主张把词的意义分析为三种:概念意义、联想意义和社会意义。从以上各家的分类看,都提到理性意义、隐含义和其他伴随的意义。这说明词具有丰富的内涵,每个词都具有理性意义,但是每个词突出的语义特征却是各不相同的。

汉语词义的研究在我国渊远流长,它萌芽于汉代而极盛于清代,研究的成果体现在大量的训诂书和训诂学著作及各种字典辞书里。清代王念孙的《广雅疏证》对词的概念意义和深层“隐含义”有过十分精辟的论述。如《广雅疏证·释诂》:“刲者,《说文》:刲,刺也。„„《说文》:刳,判也。„„以手抠物谓之楏,亦谓之挎„„两股间谓之奎,亦谓之胯。《说文》奎,两髀之间也。„„凡与刲、刳 二字声相近,皆中空之意也。”(卷三上)这里王念孙所指出的“刲, 刺也”“刳,判也”正是词直接体现出来的概念义,而上述诸词“皆有中空之意”的说解,则是揭示了词深层的“隐含义”。“隐含义”是抽象的,体现了人们关于认识对象的主观感受。

汉语有三千多年的发展史,且词源错综复杂,其词义的隐含义之丰富自不待言。词的概念意义一般说来是各民族共通的逻辑范畴,不因文化不同而有差异,义项基本固定,属于封闭系统,而隐含意义却随着民族不同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往往能影响到词语选用是否得体的问题。如冰和玉的概念在汉人和英国人是共同的,但汉语“玉”和“冰”跟英语“ice”和“jade”的词义却各有其民族特色。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英国的汉学家老翟理斯Giles 在《中国文学菁华录》中译作: Tell them,“an icy heart in vase of jade.”直译为汉语即是:告诉他们,“一颗冰冷的心在玉石的瓶子里。”因为在英语中ice和 jade没有汉语的“冰清玉洁”的隐含义。

词的隐含义还具有时代特色,可以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如“乌龟”的“龟”,古汉语的伴随义是长寿,所以有取名“龟年”的,但到近代却产生出“妻子不贞”的意义,感情色彩也起了显著的变化。再如紫色,在汉代以前被认为是间色,如《论语·乡党》:“红紫不以为亵服”,朱熹《论语集注》曰:“红紫,间色不正,且近于妇人女子之服也。亵服,私居服也。言此则不以为朝祭之服可知。”《孟子》有:“恶紫,恐其乱朱也。”的说法。中国在三千多年前以赤、黄、青、白、黑为五大正色,而认为红、紫乃是间色,包括孔子在内都不喜欢紫色。但是这种观念在汉代以后却发生了变化,汉代的三公九卿分别是“金印紫绶”和“银印青绶”的待遇,再如“取青紫,如拾芥”句中“青紫”即指高官。

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而掌握一种语言的交际能力,不仅要掌握语言的运用,还要了解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中,由于汉民族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具有相同概念意义的词可能具有不同的隐含意义。对于那些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来说,了解汉语词汇的深层次的文化积淀就显得非常必要。朱光潜在《谈翻译》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对付。”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中,首次把文化作为概念提出来,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了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对外汉语教学,尤其是高级阶段,“充溢着文化氛围”。翻译家傅雷说过:“以甲国文字传达乙国文字所包含的那些特征,必须像伯乐相马,‘要得其精而忘其粗,得其内而忘其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所谓“外”即语言文字的表层结构,“内”是其深层的文化内涵。

如前文所述,词的隐含义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如“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而在西方古代理论中似乎不存在对应的概念,李约瑟译为vitalenergies,虽较合中医的解释,仍难尽其意,后来干脆音译成qi。对于同一种动物,在中西方文化中也有着截然不同的隐含义。如汉语贬“鼠”,有“鼠辈、鼠目寸光、鼠窃狗盗、鼠肚鸡肠”等。而英语mouse却可喻指姑娘、女人;rat在美国俚语中可指大学新生;mouse and man 可指众生;as quiet as a mouse 喻文静如鼠。可见,“鼠”在英语的比喻中则显得比较可爱。

再如英国的east wind(东风)是一股从欧洲大陆北部吹来的寒风,类似于我过的西北风。英国由于地处西半球、北温带,属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因此,在理解唐德宗的诗“东风变梅柳,万江生春色”时,就要向欧美的学生讲清这种因特定的地理环境所造成的隐含义的差异。同样,“天有不测风云”中的“风云”一 词,对欧美的学生来说常会不知所云,因为汉语中的“风云”的隐含义一般的西方人很难理解,若把它的隐含义告诉学生,就会一目了然:“Something unexpected may happen any time。”

留学生学习第二种语言,由于不是母语,所以词语中的隐含义与词典中解释的概念意义往往对不上号,这种现象在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时显得更加突出。如在理解“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时,如能讲清其典故,对理解其中“鹅毛”一 词将大有帮助。此典出自《路史·云南俗传》:古代土官缅氏派缅伯高送天鹅给唐天子,过沔阳湖,天鹅飞去,坠一翎。缅伯高只好将一翎贡上,并说:“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后来就用“鹅毛”来比喻礼物微薄而情意深重。

在汉语古诗文中,颜色词的隐含义则更加突出。如通常我们可以把“青、苍、碧、绿”四色英译为:“blue, grey, bluish green, green.”但在中国古典诗文中,这四个词并不是严格区分的,它们的界限是模糊的。如李白《将进酒》“朝如青丝暮成雪”中“青”,不是“blue”而是“black”。在三千多年的发展史中,汉语词汇和古今词义的变化也很大。有一些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复音词在古代汉语中并不是复音词,而是两个单音词组成的词组,或者虽是复音词,但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去甚远。如白居易《病起》:“经年不上江楼醉,劳动春风扬酒旗。”句中“劳动”是“感谢”(thank)之义,如果理解成“labour”就不对了。

词汇是构建语言的基本材料,是语言表达意义的主要单位。可见,词汇的学习及其意义的准确理解在语言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上文所言,词汇意义不能完全一一对应于语言意义,对于有些词汇,即使了解了词汇本身的意义或其主要意义,并不能说明就掌握了它真正的涵义,因为词的内涵远比它的理性意义丰富、复杂得多。

就外国留学生而言,大多数的用词差错都来自于目的语和本民族语语汇的文化差异。所以在对外汉语词汇的教学中,不仅要学习词汇的用法、语言形式,而且还要学习词汇的隐含义,它将有助于我们从不同的侧面来观察认识世界。语言是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也是如此。

参考文献:

[1]詹人凤.现代汉语语义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许威汉.汉语词汇学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3]苏宝荣.词的表层“所指义”与深层“隐含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2).[4]张德鑫.汉英词语文化上的不对应[J].世界汉语教学,1995,(1).[5] 蒋绍愚.欧美学生阅读中国古典诗文应注意的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4).(赵 峰,福建省宁德师专中文系)

第二篇:浅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文化导入问题的研究

浅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 文化导入问题的研究

[论文关键词]对外汉语 词汇 文化 导入

[论文摘要]本文以语言词汇与文化的关系为切入点,从词汇中的文化差异的角度来谈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并对文化导入的方式和途径作简要的论述,探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引入文化因素,用以打破传统的以语言机制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帮助学习者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宽容性,消除跨文化冲突 ,加深其对目的语的理解力。

近年来,由于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外交流的渠道打通了,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汉语,希望更深层次地接触汉民族文化。由于来华学习的外国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他们的文化背景各不相同,学生接受汉语的能力无疑受到了文化条件的制约,所以需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因素的导入教学。

一、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要熟练地掌握一种语言,就要熟悉其背后的文化特殊性,就要洞察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语言体现了思维的方式、思维的范围、思维的深度;而思维的直接产物是精神文化,思维的间接产物是物质文化,所以人类构建起来的文化世界基本上储存在语言之中。”[1]所以说语言几乎包含了所有文化积累信息,它成为文化整体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

在语言中,词汇是最积极、最活跃的部分,社会生活的变迁、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无不在词汇中得到最直接的反应,比如民族文化传统方面、心理因素方面、思维习惯方面、宗教信仰方面等等,所以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在词汇上也就有了相对明显的显现。

(一)对应词汇空缺现象

对应词汇空缺现象,即某种事物或现象是一个民族所特有的,反映某种事物或现象的概念词汇不能在别的民族的语言中找到对应的形式。例如,俄罗斯民间特有的工艺хохолома,матрёшка 等如同中华民族的根雕、剪纸、脸谱一样是各自文化里特有的。

(二)理据性差异

事物的概念是人在构成词时创造的,由于不同民族生存的地理环境、历史的发展状况、民族文化习惯、思维方式等不同,因此不同民族在认识同一件事物并给予其称谓时,在词汇层面上会显示出不同的创造。这种理据性“并不等于词的意义,它只是指词的原始意义形成的依据,如何选择,这正是民族语言的特殊性在词汇方面的一种反映。”[2]比如“baseball”和“棒球”,前者突出跑垒的特点,后者强调用棒击,取其功能特点。

(三)概念意义范畴不同

人们在描述一事物赋予概念意义时,会关注它的使用价值。不同的社会群体关注事物的角度不同,所产生的概念意义就会各有侧重。英语和汉语中的称谓差异是最鲜明的例证:汉语中对于“姨妈,姑妈,婶婶,舅妈,伯母”等对女性长辈的称呼划分细致,而在英语里只用一个单词“aunt”即可概括。

(四)联想意义的差别

不同民族的语言词汇负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当学习者接受母语以外的词汇时,“不能用母语的语言机制毫无把握地类推,必须全盘接受该词汇的概念意义和附着在该词语背后的那些看不见的背景信息……每个词的意义围绕着它的概念形成严密程度不等的„关系网‟,不同的语言关系网自然也不同。”[3]这里的“关系网”就是联想意义。比如汉文化中“喜鹊”是吉祥、喜庆的象征,“喜鹊叫,亲家到”,而在俄罗斯喜鹊是“爱嚼舌,传播小道消息”的讨厌鬼“Вcяkая copokа oт cвoero язblka пorибaeт(喜鹊都因最快而倒霉)”。

二、词汇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式和途径

(一)文化导入的两种方式

一般意义上,对于对外汉语的教学对象来说,学习和使用语言是把语言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并非语言本身。特殊情况下,当语言作为学习的目的时,语言就变成了一种文化。所以文化导入有“文化内导入”和“文化外导入”两种,前者是在教授语言时让学习者感知目的语文化,“在文化的内导入中,语言处于上位,文化因素处于下位;语言学习为主,文化接触为辅;语言学习是显性的,文化的接触是隐性的;„导入‟应是排障为主,输入为辅,决不能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学习者此时是接触文化而不是学习文化。”[1]与文化内导入不同,文化外导入中文化是学习的目的,语言只起到一种工具承载的作用,这种方式的学习则更倾向于有意识地学习一种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以语言学习为主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汉语的学习使母语非汉语学习者尽快地学会使用汉语进行不同层次的交际与交流,所以文化导入的方式以“文化内导入”为主。当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进入高级阶段,对语言富含的文化因素的需求量增加时,可以加强文化导入的比重,向“外导入”的方向倾斜。

(二)文化导入的具体途径

对于文化导入的具体途径,学界流行一句话“教无定法”,有经验的教师会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对象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此仅作简要论述以作借鉴。

1.对比法。自觉对比法认为初学者在学习目的语(新第二信号系统)时是凭借母语(旧有第二信号系统)思维形式进行思考,母语是学好外语的前提,母语翻译则有必要介入到外语教学之中,在母语基础上学习目的语才能使这两种第二信号系统与第一信号系统相联系。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对比法进行文化导入,把学习外语的过程从自觉发展到不自觉。用母语讲解和翻译目的语,对目的语和母语中出现的同一对象不同文化心理进行对比。比如,答谢词中说“不谢”“没关系”是通用的,但是“不足挂齿”“客气”之类则带有中国谦虚色彩。

2.情境法。学习过程中借助幻灯片和声音刺激作用感官建立条件反射,同时认为大脑对语言的感觉和外部刺激总是做综合反应的。“人对语言的认识具有整体性,而且人的视觉听觉等感知能力也能对刺激形成整体反映,因此,语言教学需要从各个方位向学习者展示目的语,从而使学习者的感知能力得到整体运用。”[5]词汇教学的文化导入教学可以使用这种图片、幻灯片等图像跟语音配合的教学方式,重视教学过程中语言材料的完整性,利用图像和声音相结合共同刺激,引起学习者对于目的语的条件反射。比如,整理以前学过的关于某项文化的资料进行展示,让学习者猜词或进行讲解和描述。

3.阅读法。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理论,在阅读中以学习者为主,进行特定的学习和操练,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掌握。阅读教学,需要教师提前设计好阅读中涉及的文化词汇,保证需要掌握的词汇的出现频率,和词汇在不同的背景和上下文联系中的不同词义,让学习者在阅读中对词汇进行记忆和理解,在语境中体会、理解、接受词汇传递的文化意蕴并熟悉词汇出现的背景环境及应用规律。教师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在自我阅读中验证词汇运用的规律和意义内涵,自觉增加词汇输入量。教师为学习者语言输出的渠道和展示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交际法。交际功能法强调学习者运用所学内容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提高理解能力,力求教学过程的交际化。教学中把新的词汇文化点在情境中引入,并在情景中操练,不对词语进行强行释义,而是在展示某个文化词语的同时,使用实物、图画、图表、幻灯、行为动作甚至表演来帮助学生理解,再让学生通过操练逐步类推并掌握词义。针对动作释义来说老师可以拟定主题一边说句子一边做出句子所表述的动作,让学生充分理解每一个句子所描述的动作跟句子在意义上的联系,进而在对这一系列句子意思整合中理解词汇的含义。在活动中运用课堂上的词汇,把静态的学习转化成动态,体现出语言的工具性。

三、结语

汉语词汇不仅仅是汉文化的载体,还是汉文化的结晶体,它传承了汉民族的古来文化,汉语有很多语言现象和词汇的语义内涵,往往直接或间接地和特定文化背景相联系。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应该重视汉语词汇所负载的汉文化内涵及文化信息,把汉语词汇与汉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使学习者深入地了解汉语和汉文化,熟悉地正确地运用汉语词汇进行交际。

【参考文献】

[1]李建国,杨文惠.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特征[J].华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3):93,95.[2]吴国华,杨喜昌.文化语义学[M].军事谊文出版社,2000:67.[3]张晓宏.刍议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J].教育探索,2007(12):53.[4]常敬宇.汉语词汇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42.[5]朱志平.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57.

第三篇: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第二课生词:国家、一样、时差、夜、季节、春(天)、夏(天)、秋(天)、热、冷。

二、教学对象

初等阶段留学生,具有半年汉语基础。

三、教学目标

使留学生基本掌握词汇的意思,并能进行简单的运用,如基础的造句等

四、教学时间:30分钟

五、教学程序

1、导入

与同学们打招呼,简单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过的词汇。

2、教学生词

进入本节课的生词教学。1)国家

先给出英语解释“country”,让留学生能够基本理解“国家”的意思

(country在英语中是基础词汇,基本上所有的留学生都能掌握,有助于对汉语的理解)

再举例:中国是一个国家。教师提问:同学们来自哪里? 学生回答:美国、日本、韩国„„ 教师:美国、日本、韩国都是国家。2)一样

举例1:小明今年20岁。小红今年20岁。那么他们两个人的年龄都是20岁,是一样的。

举例2:上“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法”这门课的时候,我们带的书都是一样的,书名都是《对外汉语词汇教与学》。

(一样的概念相对比较抽象,所以直接用例子来说明)学生活动:用“一样”造句。3)时差

举例:中国现在的时间是14:00,英国现在的时间是6:00,中国和英国差了8个小时,这就是时差

(因为时差的概念比较抽象,所以直接运用例子来解释会比较直观,容易理解)注意:“差”的读音

曾经学过“chà”的读音,比如“差(chà)不多”,即第四声,但是在这里“时差”的“差”的读音为chā,为第一声。(跟读练习)4)夜

先给出英语解释“night”,使留学生基本理解“夜”的意思

(night在英语中是基础词汇,基本上所有的留学生都能掌握,有助于对汉语的理解)

在汉语中意思与“晚上”基本相同。举例:组词:夜景,意思是晚上的景色。5)季节

直接给出英语解释“season” 教师:一年中有四个季节(4 seasons),spring、summer、autumn、winter。上节课已经学习过了winter,冬天,今天学习另外三个季节。6)春(天)

给出英语解释“spring”,同时屏幕上放出春天的图片。(百花盛开,孩子们在绿色的草坪上放纷争)

(图片是比较直观的展示方式,有助于留学生在脑中对春天留下深刻的印象。)7)夏(天)

给出英语解释“summer”,同时屏幕上放出夏天的图片。(烈日炎炎,人们都穿着短袖背心,在房间里吹着空调。)8)秋(天)

给出英语解释“autumn”,同时屏幕上放出秋天的图片。(树上的叶子都变黄落在了地上)9)热

给出英语解释“hot”。

教师:在夏天的时候,天气很热(动作演示作出擦汗、扇风的动作)

(动作演示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这种方式比较幽默诙谐,有助于留学生对词汇的记忆)

“热”的用法:可以说“天气很热”,也可以说某个人“热”,比如“我很热”,“小明刚跑完步很热”等等。10)冷

给出英语解释“cold”。

教师:在冬天的时候,天气很冷(动作演示作出发抖、搓手等动作)“冷”的用法:和“热”一样,可以说“天气很冷”,也可以说某个人“冷”。教师不举例,请学生根据“热”的用法用“冷”造句。

3、复习巩固

1)选词填空

国家 时差 一样 春(天)夏(天)秋(天)ⅰ.中国与日本两个 有1个小时的。

ⅱ.这支笔是红色的。那支笔也是红色的。那么两支笔的颜色是 的。ⅲ.到了,花都开了。ⅳ.到了,天气变热了。

ⅴ.到了,叶子都变成黄色的了。2)造句

请用“夜”、“季节”、“热”、“冷”造句。

4、布置作业

复习所有今天学习的词汇,完成课后练习,准备下节课的听写。

第四篇: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案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案

一、基本教学情况 课程名称: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教学对象:中低级水平留学生 学生人数:3名 授课学时:45分钟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引导、图示使学生学习第三课关于“在饭馆儿”的个生词,并学会其读音、写法;

2、通过讲解新词语的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词语,并能在交际中使用;

3、适当对这些关于“在饭馆儿”的词语作出解释,从而扩大词汇量。

三、教学要求

1、要求能正确的掌握每个生词的读音;

2、要求能够正确书写每个生词

3、要求能运用本课生词造日常用的句子,并知道其运用的场合。

四、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将教学内容制作成Powerpoint或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语境具体,有助于理解。教师可采用动作表演、自由对话、分组对话等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更好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经常出去外边的饭馆吃饭?” “有。”

“那你们都是怎么点菜的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

“好吧,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关于“在饭馆儿”的的词汇,认识一下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二)生词导读:

给学生发印有18的生词一张纸,生词上方标注有拼音,给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熟悉。接下来用ppt展示生词,分成三组,分别让每个学生读6个,如果学生发音错误,教师进行纠正。

(三)讲解生词:

1、“正好”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上展示一张同学们坐在一起吃饭的图片,教师给出一个情景,“大家正在吃饭,Adam正好来了”

(3)让学生们自主思考“正好”的意思,引导后讲解时“这时候,刚刚好”的意思(4)练习:模仿上面的情景,让学生分别造一个有“正好”的句子。

2、“门口”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2)教师走到教室门口,向学生提问:“老师站在哪里?”(3)向学生讲解“门口”的意思是站在门外面的意思。

3、“清蒸”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中插入一个关于“清蒸”的短视频,向学生讲解清蒸是做菜的一种方法(3)向学生拓展其它的做菜方法,如炒,煮等。4“味道”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上展示四张关于“酸甜苦辣”的图片

(3)提问学生图片中的四种事物尝(吃)起来怎么样?

(4)向学生讲解味道是舌头对于食物的感知,只有吃东西的时候才有感觉。(5)练习:让学生就生活中常见的食物造一个关于“味道”的句子。

5、“嫩”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中展示两组图片,分别是“婴儿和老人”“嫩芽和大树”,采用对比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嫩字的理解。

(3)讲解嫩的意思是“初生而柔弱”或者“幼稚”

(4)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嫩的东西,教师加以引导和纠正。

6、“香”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2)教师准备两个东西:香水和樟脑丸(3)教师将香水拿到鼻子前面做深呼吸的动作,表示很香水;当把樟脑丸拿到鼻子前,捂住鼻子,表示难闻。用动作演绎加深学生对“香”的理解,并告诉学生香的反义词是“丑”。

7、“菜单”“叫菜”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首先先展示菜单的图片,让学生清楚什么是菜单

(3)教师准备好一份菜单,请两名学生上台,一个当服务员,一个当手里拿着菜单的客人。让学生演绎一个情景:你在餐馆拿着菜单该怎么做

(4)当客人将菜单上想吃的菜告诉服务员时,跟学生说这就叫做“叫菜”。

8、“新鲜”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展示一组图片进行对比:一个鲜红的苹果和一个放久了的苹果

(3)向学生讲解新鲜的意思是:新鲜形容物品生产日期很近,没有遭受过多的污染。(4)练习: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道的新鲜的东西,举出几个。

9、“清淡”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展示两组关于食物的图片:大鱼大肉和蔬菜水果,很浓的汤和很清的汤。(3)向学生讲解清淡的两张意思:颜色、气味等不浓;食物含油脂少的(4)让学生对清淡的理解造句。

10、“不如”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2)教师模拟一个情景:

“Adam,这家餐馆不好吃,不如我们换一家吧”

(3)根据上面的情景,向学生解释不如的意思是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4)练习:造关于“不如”的句子,提醒学生前后提到的两个东西有好坏。

11、“各”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教师在一张纸上写上1、2、3、4四个部分,然后撕开。然后向学生讲解各的意思是整体的每个个体,注意每一个都包括在内。(3)举例“各位学生,请注意!”,则三名学生每个人都要注意。

12、“考虑”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2)展示一个情景对话:

“Adam,我们今晚一起去吃饭好不好” “我考虑一下”

(3)向学生提问考虑的意思,待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Adam在想着要不要去”,这个想的过程就是考虑。

(4)让两个学生上讲台对话,要出现“考虑”这个词。(5)拓展:考虑和思考的区别 13“餐巾”“芥兰”“菠菜”“鸡”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因为这些都是实体名词,简单进行图片展示。

14、“广东”“四川”“湖南”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展示一张各省划界的中国地图(3)教师用教鞭指示出三个省份的位置。

四、布置作业

1.复习本课堂学过的词语的发音、写法并记住这些词语的组合关系;

2.向身边的中国朋友收集更多关于“在餐馆”的词汇并记录其读音及写法,下节课老师会请同学上黑板板书。

第五篇:词汇与 对外汉语教学

词汇与 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桥是由孔子学院举办的中文比赛,比赛内容包括汉语语言能力、中国国情知识、中国文化技能和综合学习能力。汉语桥已成为各国大学生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的重要平台,在中国和世界各国家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对比赛的观看和总结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湖南台还是中央台主办的汉语大赛,都反映了对外汉语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些新形势与新变化。

首先,词汇的问题不容忽视。词汇是句子的构成单位,也就是理解汉语的关键。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从加强词汇量、辨析同义词的细微差别、理解词语的文化含义及重视吸收新词语等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提高词汇教学水平。第五届CCTV汉语大赛总决赛的第一个竞赛环节就跟词汇密切相关。此环节要求选手根据视频回答问题。三位选手的题目依次是根据视频回答“逆流而上”、“潮涨潮落”和“披星戴月”有什么独特的思想含义。第二环节则要求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将给出的五个词编进故事,这更是对选手词汇掌握情况的一大考察。如果选手词汇量不足,在这两个环节中必将遇到拦路虎。

此外,学习第二语言离不开文化因素的导入,文化因素在汉语的语言要素和汉字教学中都广泛存在,而汉语的词汇承载的文化因素更为丰富多彩。汉语词汇中的成语、惯用语、歇后语及一些口头俗语常隐含着特殊的文化含义。例如湖南台主办的汉语桥决赛的第一环节为《弦外之音》。选手需要解释歌词中的某个词,如“长亭”“牡丹”,这些词都包含浓郁的中国文化。CCCTV汉语大赛中也处处体现文化这一要素的重要性。如比赛第一环节的视频都来自《边疆行》《沿海行》两个大型纪实节目,考生需面对真实的中国场景,并根据场景回答词的独特思想含义。HSK试题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如《试题集》听力理解中一例:

男:我和你妈妈觉得你跟他在一起,根本就是鲜花插在牛粪上。

女:牛粪就牛粪吧,关键是我觉得这样的牛粪很少见。

“鲜花”“牛粪”是什么,外国人不太理解这样的比喻,这大大增加了考试的难度。由此我们可知,词汇与文化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在日常教学中还是在帮助学生备考HSK的过程中,都应该重视词汇,积极通过多种方式扩大学生词汇量,讲解词语时,除了讲清本身含义外,更应讲明词义的褒贬、语用场合等。同时强调对外汉语教学在重视语言教学的同时必须重视文化的教学,以交际为目的,在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汉语的实际运用水平。

下载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及其导入字数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及其导入字数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作业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与语法教学刘洋摘要通过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这本教材中关于词汇教学与语法教学部分的分析,以及对课外读物的研究阅读,简单分析对外汉语中的词汇教学和语法......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内容的融入

    教 育 Imr,-"时空 ChinascienceandTechnologyReview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内容的融入 李赛 丁艳艳 防空兵学院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各......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姓 名: 王 岩 学 科:汉语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专 业: 汉语国际教育 院 系: 文学院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1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摘要:词......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技巧[模版]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技巧 文新系2010级5班 龙小丹 100105009  【摘要】: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我国历来重视汉语的普及和推广。在词汇方面讲诉语素、......

    词汇教学法导入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导入的方法 【摘 要】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导入,是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学全过程的开端,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一步。英语课堂教学......

    对外汉语词汇教案

    词汇微格教学教案 课程名称:高级汉语词汇课 使用教材:《汉语教学法研修教程》、《汉语课堂教学技巧325例》 教学对象:成人高级班 授课学时:15分钟 一、 教学目的 1、通过引导、......

    论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文化因素教学

    论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文化因素教学 [摘 要]目前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已经得到了充分认识,文化教学大纲也即将出台,但针对初级阶段文化因素的教学的必要性及......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郭海玲,云南师范大学08级汉语国际教育方向教育硕士 摘要: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