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写作真情训练(写作教学案例)
创新写作真情训练(写作教学案例)
感悟真情
一、教学实录 [真情故事] 那是一个发生在法兰西的故事:一天屠夫要杀一头母牛,当屠夫牵着牛,举起刀刺向牛 颈时,突然听到“扑通”一声,母牛跪下了,并且眼泪汪汪„„当解剖牛肚时,屠夫惊 撼不已—— 一个小牛犊,在一瞬间随着母牛的死亡,还没出世就结束了生命„„
还有什么语言能够代替那神圣的一跪呢?所有的母爱,其实表达起来都是如此的简单,它没有矫揉造作,没有高声张扬,有的只是原始的自然、普通又撼人心魄的细节呀!这就是《生命的跪拜》!
[情感点拨一]
感悟于《生命的跪拜》
母牛在死前的跪拜是如此的本能,它两泪纵横,是伟大母性的充分坦露,你听后感受如 何?连动物都懂得真爱,何况我们人类呢?能谈谈对你启示吗? [情感点拨二]
生活处处是真情 有人说“生活处处是真情”。这话实在对极了,只要去关注生活,细心观察,体悟思考,就会发现很多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都真实、本色。认真琢磨,就能写成锦绣华章。
有一件小事使我难忘:有一天班小节,由于那天的英语课出了点乱子,班主任教育他们 时很激动„„大家非常安静,可能意识到老师伤心了,尤其是坐在前排的一名学生一直 注视着我,那天我未讲完,就放了学„„第二天早晨我推开办公室的门,发现我的办公 桌上放了一个精美的软皮本,打开一看,第一页工整的写着几行字: 敬爱的孙老师:
送您一个精致的软皮本,希望您把自己的心里话吐露在里面,把泪洒在里面,把烦恼与 欢乐都尽情地喷发出来吧!
祝您
长命百岁!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最敬佩您的学生
xxx 软皮本里还夹了一个自制的小书签,它虽然是用软纸做的,并非精致,但它很精美,我 很珍惜它!顿时一股暖流涌入心头 —— 多可爱呀,我的学生!于是我便高高兴兴地走 进教室和我的同学们一起早读。
生活中象这样真实、朴素的小事每天都有,它会陪伴你一生,如果同学们能把这种真情 用文字表达出来,一定会让读者深深的感动。[情感点拨三]
拥抱、袒露、体悟真情
同学们都生活在幸福之中,我们既要满腔热情拥抱真情,还需毫无掩饰地坦露真情,更 应该涉身处地去体悟真情,升华真情,让读者在热情的冷却过程中得到理性的启悟,以 丰富其人生的内涵。
写作文题之一:心中的珍藏 训练要求:写自己的情感世界 审题点拨:
每个人都经历过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在人们的心目中都会打下五彩缤纷的 生活印记。总有一些人和事值得你回忆。然而,《我心中的珍藏》这一命题的目的,是 要挖掘你心中珍藏着的美好的生活,审题时,要紧扣住“珍藏”二字。什么样的生活才 值得珍藏呢?只有美好的生活才会让你刻骨铭心,终生难忘。当然这“美好的生活”,有其深刻的内涵。它包含了自己无法忘记的感情经历。这段经历有酸甜苦辣,曲折坎坷,但是,你从中受到启发,受到教育,它是你一生的经验财富。同时,也能不断地激励 和鼓舞你学会做人。
写作时要注意:
1、选择对你影响最大,教育、帮助最深刻的人和事;
2、表达的角度要 新、要巧,写出自己的个性;
3、写真事、抒真情,在回忆美、赞颂美、留恋美的写作 中给人以美的教育;
4、书写工整、规范,字数600字左右。写作文题之二:倾
诉
训练要求:写与亲朋的情感交流 审题点拨:
夏雨秋霜,悲欢苦乐,沧桑岁月,种种历练和体验积淀成我们的生命。人生旅途中,走 不完的坎坷,说不尽的感受。有一些心里话你会将它作为自己的小秘密藏在心底;也有 一些心里话或事情需要一吐为快,自己不得不向自己最信任的人诉说。你的忧愁、烦恼 可以倾诉;你的快乐、感动也可以诉说。把自己的心声发之于外,让你最可信任的人和 你一起快乐,一块分担忧愁。由此可见,倾诉是一种释放,只有会释放的人才能够真正平和快乐。
作文时,1、要写自己最想告诉,并急于诉说的感情经历(可以是过去已诉说过的事,也可以是现在准备诉说给亲朋的事);
2、语言表达感情真挚,字字句句是从心窝里自 然流淌,这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3、要立意高,有创意,有文采;
4、书写工整、规范,字数控制在600字以上,700字以下。
二、教学分析 [创新训练目的] 学生在写作文时候,往往误以为华丽辞藻、歌词俚语、俗话土话、网络语言等引入其中 文章就显出文采。其实,写作是心灵的对话,是从心里流出来的真挚情感。只有用心体 察生活,写实事,诉真情,有创意的自主表达,才能拨动读者的心弦,真正达到情与情 的交流,心与心的撞击。本训练设计,就是想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感悟真情。“惟心 动才情动,情动而为文!” [创新训练思路] 从“真情故事”引入,学生既不觉得枯燥,又能快速进入情感的氛围—— 第一步; “情感点拨一”使学生在心动中达到理性的思考 —— 第二步;“情感点拨二”更深入 拓展于生活,从而使学生有所顿悟,原来我们的生活中处处自有真情在 —— 第三步; “情感点拨三”学生动手写作,真正做到拥抱真情,坦露真情,体悟真情。我设想从 “写自己的情感世界”和“与亲朋的情感交流”两个方面进行写作训练,以燃起学生的 写作欲望,放飞真情,放飞思想,放飞理想。
三、创新实战启示
自然、平和的引入情境是写作成功的前提,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于师生共同营造的思 想、情感氛围,达到写作教学的理想境界。正如教育前辈赵明老师诠释的: “这种境界是:真情的,和谐的,艺术的,愉悦的。”
四、创新习作示例及评析 我心中的珍藏
——月的情怀
西安高新一中
刘汀滢 又见一轮明月!
从嫦娥到吴刚,从李白到苏轼,从可望到可及。它缠绵着几丝温馨,几许情怀,几多泪 水,成为我心中的珍藏„„ 一轮月寄寓着多少游子对家乡的思念!“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身处异乡的张九龄 感慨道;一轮月蕴含了多少恋人心中的爱意!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温馨惬意的欧阳修温情的唱道;一轮月又夹杂着多少雅士 对生活的情趣!“明月别枝惊鹊,轻风半夜鸣蝉”兴意盎然的辛弃疾哼道„„
一轮月有着太多太多 —— 它拥有着五千年的风霜,拥有着无数人的赞美,拥有着无尽 的美丽与温情„„
我爱月,爱它的皎洁,爱它的光亮,爱它的朦胧,更爱那些咏月的诗篇,爱那些有着各 种情怀的咏月的文人!“床前明月光”好美;“月下飞天境”好美;“明月青天有几时,我今天停杯一问之”好美!这一句句都在向后人诠释月的情怀,月的真谛!
月有着清新的面庞,总能唤起人心中对亲人的思念!月有着皎洁的光亮,总能唤起人心 底的热情!当我们为名利舍弃奔走时,抬头看看那一轮月吧!她是那样清澈,那般纯洁!看着看着,你会有种“起舞弄清影”的冲动,你会有种“乘风归去”的感觉!这就 是月的魅力,她宛如一面镜子,会照出你内心的丑恶,又好像一泓清泉,会涤荡你内心 的污浊。当你与她“四目相对”时,你的心灵已经过了一次净化,你会发觉原来生活不 只是忙碌,你会变得纯洁、美丽!这就是月的情怀!
因此,我敬佩那些咏月的文人,他们是真正读懂月的,真正了解生活的。无论是思乡,还是爱情,他们毕竟望过月,他们真正和月进行了一次心与心的对话!月是千古名士内 心的珍藏„„
读着这些文人的诗篇,看着窗外时阴时晴的月亮,我似乎懂得了人生,悟得了生命。我 小心翼翼把这轮月收藏在心底,作为我心中的珍藏,我将用一生慢慢品味月的情怀„„
[评析] 她心中珍藏的是那轮月的情怀。文中那“数来宝”式的引用,架起了一座关于古今吟月 的金字塔。这些精美的诗句是小作者多年的文化储存。从欣赏到理解,从赞美到融入,小作者的文化素养尽显文底。正是中华民族文化陶冶了人的情操,丰富了人的思想,积 淀成小作者睿智的眼线,独衷的情愫。优美、精致的抒情散文给人无限遐想,美的感染 „„
读懂了千古名士对月的情怀,这只是理解。然而,自己对月的个性化创意性感悟还 缺少点形象和曲折表达。总之,此文不失临场作文之佳作。
(二)我心中的珍藏
西安高新一中王嘉维
我这个人是爱钱的,在我的床下有一个抽屉,里面大部分是小玩具,还有一个用报 纸裹得很紧的纸盒,里面便是我的几百元储蓄。在这一小叠纸里,有一个小红包,它全 用手工制成,小红包里还有一个带有几滴水印记的正方形纸片。每当我兴高采烈地一张 一张数我的存款时,那张早已过时而破旧的红纸就能勾起我的回忆„„
我的太太住在铁路庙(几年后,不知这几个字写对着没有)。在我的印象里,那是一 个破旧、沉寂的村子,偶尔有几只鸡摇摆在石阶上寻找着什么。每当有车辆驶过时,那 几米高的黄土已扬得如浓雾一般,使人呼吸不得。因为它的沉默,我是不爱回去的。但 每次我回去,都有一个人给我准备了我最爱吃的水果,像梨、橘子,而这个人,就是太 太。
每次来到太太床边,她总高兴地从枕头下拿出一个用巾子包着的小包,打开,便是 那些“礼物”。给我的时候,她还补充道:“这是我给我娃抬的!都搁了一个多月了。”或许幼小的我当时只有喜悦,没有感激,而每当现在想起来,就能体会到那是一种爱,让我温暖不已。
从来都无人告诉我太太为何一直躺在床上,而我也从来不曾过问,直到有一天,我 参加太太那哀伤的葬礼,我才意识到,我已再看不到她了,再也看不到那双充满皱痕的 手递给我红橘了。而我当时竟没有流一滴眼泪„„
唉,少了一个这样爱我的人!
过了几年,妈妈把那个红包给了我,说那是太太去世前一年给我做的,还未拆封,我小心翼翼地撕开,里面有五张十元人民币。纸片外面还写着:“嘉嘉,祝你身体健康,学业进步。”我攥着这张有些破损的纸包,眼泪很快流了下来,滴在上面。我的眼中 又闪现出六年前的情景:黄土、瘦鸡、平房、床,还有太太,可她的脸太模糊了,我试 图看清,却不行。她的爱紧紧包围着我,更让我伤心„„
又过了三四年,我已成了一名初中生,而这些事,这片纸,我一直当作是我心中最 宝贵的珍藏!
可惜的是,我至今不知她的姓名和死因„„ [评析]
“我心中的珍藏”这个命题下,小作者独到的选材角度是本文最耀眼的亮点。事虽小,却见真纯。那“黄土”、“瘦鸡”、“平房”、“床”、“太太”,那富于个性化的近
乎于原始图景中,让人读懂了沧桑人生,品味出亲情永存。朴素、自然、清新的语言风 格中尽显真情。这份情是小作者心中的珍藏,也让我们追思万般„„ 虽然叙事中语言还欠精湛,但再迈出这一步方可达到满分作文。
(三)我心中的珍藏
西安高新一中李璐
“可知道,有些事情有些人,停留在发生的那天不肯走。”打开回忆的影集,心中的珍 藏,幸福的瞬间。风
之
舞
喜欢风,喜欢风的洒脱不羁,驰骋在风中的感觉,真好。当然,我向往杨柳岸的晓 风残月;青睐“颠狂柳絮随风舞”的美景;渴望“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壮观;钟情 “剑吼西风欲把春留驻”的豪放。最喜欢苏轼的《定**》:“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 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尽管苏轼“身世浮沉雨打 萍”,但“回首向来萧瑟处”却能慨叹“也无风雨也无晴”,试问能有“一蓑烟雨任平生”之豁达的,世上能有几人
我是一颗沙粒,我自知渺小,但我把这首《定**》珍藏心中,自由自在地与风共 舞,你呢 天
之
痕
“天空中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是,我飞过了。”很喜欢这句话,喜欢这种“人 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的处事态度。
我们每个人都是茫茫天地间的一个点,微不足道。我不求青史留名彪炳千古,我不 要永垂不朽百世流芳。我是一颗流星,在天幕中留下了我瞬间的美丽;我是一束烟花,在夜空中留下了我短暂的绚烂;我是一只小鸟,羽翼虽未丰满,但我有搏击长空的勇 气。在苍穹中画出完美的弧线是我的夙愿。“我飞过了”,即使天之痕不属于我,我也 会把这句话深藏在心中,直到老去。云
之
端
喜欢攀登文学的云梯,徜徉于浩瀚的书海,那是一种享受。最喜欢一部小说——《 草房子》,内容很简单,讲的是农村孩子的生活。但从中,我看到了人性的美丽,那种 最纯最真的爱,那份最善良最质朴的感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浪漫气息感染了我,拨动 了我内心最深处的那根弦,叫人性。但我又不得不面对如今光怪陆离、纸醉金迷的城市,或许人们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在那云之端吧。那儿,是这本书这份爱的归宿。苍
之
涛
喜欢听歌,从音乐中找寻自己的灵魂。最喜欢那首《星晴》:“手牵手一步两步三 步四步望着天,看星星一颗两颗三颗四颗连成线„„”仰望天空,静谧,晴朗,星晴。仔细聆听,会听到苍之涛的声音,它有大海波浪滔天的雄浑,也有“清泉石上流”的婉 转。苍之涛,是天空的声音,是音乐的真谛,是我们灵魂的最深处。许个愿,告诉自己,连同淡淡的《星晴》一起珍藏于心底,永恒„„
一首词,一句话,一本书,一首歌,很简单。但珍藏在心中,是时间的积淀,情感的结 晶,幸福的升华!
[评析]
醒目的题记,鲜明的四个小标题建构成本文的血脉。小作者立足于“风之舞”、“天之痕”、“云之端”、“苍之涛”,在浩瀚恢弘的宇宙背景中穿梭、搏击。散文诗
般的语言犹如精美的解说词,使读者受到感梁。文风大气,立意高远。结尾收束恰到好 处,妙不可言。
你所珍藏的都是文化知识的积淀。如果还能从家庭、社会的日常生活中有所领悟,那么 这将是你的财富,是你一生的珍藏。
倾
诉
—— 寄秋风
西安高新一中
杨君然
我立在秋风中,但我却早已不是我。
平沙落雁,虽身心疲乏,却亦知其归途。而从哪里,才能走出这荒漠般的世界? 我牵起茫然的手,继续向前。我试图想要跳出这深渊,却不知归途何处。
耳畔,是秋轻轻的吟唱,好熟悉的歌声!它低低地呜咽,正仿佛我心底的泣诉。虽不是 一失足,千古恨,但那恋苦,至少也像那“薄雾浓云”,“江枫渔火”了吧!
秋风啊,我知道了。只有你,才能成为我倾诉的伙伴,替我关紧内心的匣子;而我,只 有我,才是你低吟的知音。我知道你觉得自己苟存在时间的末尾,为自己命运不济和世 人的嘲讽或因承受了太多人的伤心旧事的宣泄而若不堪言。我,又何尝不是呢?一阵细 小的黑色旋风,便将我卷入深潭的底部。我只能对着黑暗的孤独的影子,暗暗哭泣。冷 嘲热讽,冷漠的眼神,阴沉的天空,已成过往的烟云。而我同你一样,却不能忘怀。“什么是理解?若非你我,难道还会有别的吗?我们的痛苦同样地深,我们的伤口同样 地痛,若无人抚慰,便只有你我相伴了”。沉默了许久,你终于发了话。草草一生,谁 能无过?我的父母——自然是那热情的温暖和冰冷的沉寂。热情温暖的精灵,虽有甜美 的歌喉,却缺少了安稳的性格;沉寂的心灵中,又少了对美好蠢蠢欲动的热情„„” 我听得入了神,干脆搂住它的脖子,任凭将我带到西北东南。
“你看那春风吧!她年轻、生灵,有着最柔软的腰肢和关于阳光最鲜活的理解。你应该 挣脱寒冷的束缚,去拥抱本应属于你的明媚!荒荒大漠,不应是你归属的地方„„” 突然,一股炫目的强光刺入眼中。天哪!无意中,我竟冲破了黑暗!
眼前,仿佛是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美丽得让人难以相信。那是比向日葵还要灿烂的 美丽!
“去吧,去吧!瞧,春风已正等着你呢,我将继续走我的路;而你,也拥有了自己的归 途。去吧,我将为你祝福„„” 你拍拍我的肩头,低泣着飘去。望着秋风远去的背影,我回过身来,牵起春风的手,向路的尽头走去„„
[评析] 这篇精美的抒情散文,巧设意象,将自己的心绪向秋风尽情诉说。拟人化的交流亲切、温和。在一种情绪的宣泄中,我得益于秋风的理解、暗示和关怀。秋风伴随着我,使我 渐渐释放、调整,平和起来。
散文诗般地意境和语言,文风秀隽,雅致,结尾巧妙、含蓄点题。如能再使主题挖掘深 一点就更完美了。
倾
诉
——写给我的母亲 西安高新一中
余 悦 妈妈:
那一次,当我无意间翻出您年轻时的旧照片,竟认不出照片里的那个人就是您。是啊,您已不再年轻,想起您那斑白的两鬓以及眼角的皱纹,却仍然早出晚归,为我而奔波,我的心里已是波澜起伏。
当我睡眼惺忪地背上书包,准备上学的时候,您总不会忘记叮嘱我带上早点,我不耐烦 地应对着,心中早已生出了几分反感。拎着书包正准备上车的时候,才意识到早上又忘 记了吃饭。到了学校,打开书包,竟发现在书包的内侧躺着一包温热的牛奶。
一天的在校生活结束了,当我拖着疲惫的身子走进家门时,您满脸笑容地站在门口,迎 接我的归来,想想下午那张糟糕的数学试卷,我以冰冷的表情回应了您的一脸热情,可 您毫不介意,并关切地问道:“是不是又没有考好?”我无奈地放下书包,看到灯光下 已经摆好碗筷,心又一次被融化了。
打开文具盒,天,这么一堆作业!这晚怕是又要熬过十点半了吧。带着一腔烦躁与不安,对您的一句叮咛,我又生气了,然而面对我的不敬,您竟建议道:“若是累了,休息 一会儿,再写吧。”
这天晚上,我的作业一直做到了十一点。面对书桌上那一本本花花绿绿极其刺眼的参考 书,再想想明天的模拟考试,不免有些紧张,而您为了开导我,竟放下工作,和我一同 聊到了十二点。
那一次,由于上午的体育课,我的胃一直不太舒服,便给您打了电话。本来只想让您帮 我买些药的,没想到您挂了电话,您竟坐着出租车赶到了学校。
这次开家长会,直到十点多您才回来。不用您说我便能猜到,您一定是拜访过了六科老 师,记下了整整三页的笔记。
期末考试再遭滑铁卢的我颓然地回到家中。看到我红肿的双眼,您已猜出了怎么回事,拉着我的手,给我分析失败的原因,帮我总结经验,与我谈了很多、很多。
您从没忘记过我的任何事。去年十月底,您已经开始筹划怎么帮我过生日了。当您笑容 满面地向我提及此事时,我才猛然记起,三个月前您的生日,我又忘了。
每日清晨我起床之前,您已帮我备好了这天所需要的零用钱。临走前,您还一再提醒我,坐车时要用左边口袋的钱,我问您为什么,您说,您已在那帮我准备了上车时用的一 元五角,您还说,这样方便。
多少次,当我满脸沮丧时,您竟会猜透我的心事;多少次,您总是耐心地听我倾倒心中 的苦水,与我促膝长谈;多少次,您帮我打理一切小事;多少次,面对我的失落,您总 会送上关切的话语„„
这就是母爱,它不论索取,只有付出。正是这爱,这浓浓的爱,滋润了我成长的道路。母亲,我要向您倾诉,倾诉我对您的感激之情。您对我的养育之恩,我这辈子必定还不 完,真希望来世还能够做您的女儿,来报答您对我的恩情。永远爱您的女儿 [评析] 她深情地向母亲倾吐感激之情。一字字,一句句,一行行蕴含着对母亲的理解、爱戴。虽是平常事,却真实、感人。谁没有如此的经历,谁能没有同样的感受?小作者的真情 唤起了读者的共鸣!
母爱的主题下再能写出点创意来,那此文定会更感染人。
第二篇:“品读自我”创新写作教学案例
“品读自我”创新写作教学案例
[教学设想]
一、设计意图
“学会真诚对话与创新写作教学研究”是我们根据中语会“十五”重点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研究内容而创制的子课题。我们认为,写作的本质是“对话”,写作的真魂是倾吐自己的心灵话语。写作再创新,也不能背离作文本质;真正的写作创新,就是写出自己的真实生活和对真实生活的真诚感受与体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的独有个性和审美趣味,写出自己的心灵独语……一句话,通过对抒写对象的心灵对话,将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用真诚的心灵话语“发表”出来,与大家交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一定义不仅说明一般写作要经过这样三个过程,创新写作同样要经过这样三个过程。首先,创新写作的认识来源于对世界的认识,即对周围世界作深入细致的观察和思考研究;其次,创新写作意识和习惯来源于对自己的认识,即用我的心灵对周围世界的观察、思考进行独特感受、体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优长,并努力加以挖掘和发挥;第三,创新写作品质和能力来源于运用自己的心灵话语对熟悉了的社会生活进行创造性表述,即反复进行倾吐自己心灵话语的训练。人在认识领域最难认识的就是自己。能真正客观公正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的人,自然能客观公正地认识和评价他人。因此,培养学生通过真诚对话来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品读自己的能力,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也是创新写作的重要任务。因为,只有会认识自己的人,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掘自己的潜能;只有会品读自己的人,才能最大程度地发展自己的能力,也才能最大程度地建构自己的创造精神,张扬自己的创造个性。为此,我设计这样一个创新写作话题,让学生通过与大家的对话交流而充分地认识自己、品读自己,以便更好地发展自己,即作文与做人紧密结合。
二、设计目标
1.能以“我”为题用演讲形式向大家介绍自己,并做出较为客观的简要评价。2.能写出具有个性特点的认识自我、品读自我的创新作文。
3.能通过这次创新写作训练,达到正确认识自我、不断品读自我,发扬优长、克服和改正不足或缺点,以便更好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目的。
三、方法设计 拟用谈话激趣、对话交流、书面拟写、自赏自改、相互赏鉴等方法开展本次创新写作实践活动。
[教学实录]
一、[谈话激趣,对话交流]
师:你在平日最喜欢观察或欣赏什么?请说说?
学生1:我平时最爱看天上流动的云。我一边看一边想,云朵是多么的自由啊,如果我是云朵那该多好啊!
学生2:我平时最喜欢观察小动物们的活动。比如小蚂蚁,他们搬家的时候,身上每次托那么多东西,而且不知疲倦。小蚂蚁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非常强,只要看到蚂蚁匆匆忙忙搬家,那一定要下雨,而且是大雨。小蚂蚁认识路的能力非常强,但只要我们把他们走过的路线擦掉或变化一下,他们就会迷失方向。
学生3:我平时最喜欢欣赏我家鱼缸里的那条金鱼。
学生4:我最喜欢欣赏做过的大好河山了,每年我父母都带我出去旅游一次,我是那样的看不够名山大川。看着他们,我的心胸好像要宽阔起来,心情会爽朗起来。
……师:以上同学谈的谈得很好,但谈的都是自身之外的东西。是啊,人在一生中观察最多、欣赏最多的大都是自我之外的人、事、物、景,而很少有人留心观察过自己,欣赏过自己或者品读过自己。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是自己难以观察吗?是自己没法欣赏吗?还是自己没有什么可观察可欣赏的地方?大家来说说,你认识自我吗?你愿意欣赏和品读自我吗?为什么? 片刻的沉思。
师启发:不好说的话,那就以“我”为题先介绍一下自己,可做一些简要评价,在自我介绍的基础上谈自己对自己的认识。
学生5:我是一个好幻想的女孩。总想自己以后要成为一个在某方面有成就的名人。但自己太懒惰,不能以行动去为幻想的实现拼搏。
学生6:我有很大的理想,比如要当个著名科学家,使我国的科学事业走在世界的前列;又相当个清正廉洁的好官,为民族的振兴贡献力量。但我也是一个没有真正的志向的人,每天立志,可一次也没有落实在行动上,我就是那种常立志而无志的人。
学生7:认识自我,能使自己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品读自我,能使自己更好地设计自己和发展自己。师:说得多好啊!这位同学已对认识自己、品读自己的意义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
学生8:我认为,认识自我就是为了更好地改进自我、完善自我,品读自我就是 为了更好地张扬自我、发展自我。(师生为这位同学精彩的发言热烈地鼓掌)
师:看来大家对自己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也都愿意进行品读。实际上,历史上有许多对自己认识清楚的人:姜子牙80高龄直钩垂钓,他认为他有辅佐真天子治理天下的潜能,他可以帮助有道之人将苦难的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结果他遇到了周文王,帮助姬氏打下了周朝800年的天下;曹操在纷乱的社会充分认识到没有操不知有多少人想做皇帝,天下生灵有多少将遭涂炭,他有义务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就黎民于水火,他一生也都为国家统一出生入死;诗仙李白虽然清楚“天生我才必有用”,但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还是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终归是一个“蓬蒿人”;鲁迅在艰苦地寻找中发现自己是一个“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斗士,他的笔就是匕首、是投枪,他一生就用笔当武器同反动当局、黑暗势力进行不屈的斗争;邓小平的人生经历三起三落,但他清楚地认识到他的肩上承载着民族复兴的重任,他不属于他自己,他是人民的儿子;雷锋认为自己就是一颗永不生锈、拧到哪里就在那里发光的螺丝钉……当然,以上所举不是伟人就是名人,而我们仅仅是平常之人,不能和他们相比,但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你认为认识自我、品读自我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你自己有潜能吗?你的潜能挖掘出来了吗?你将怎样发展自己,使自我更加完善?
学生9:我认为我有很大的潜能。师:说说具体表现和挖掘的措施。
学生9:我喜欢画画,跟着老师学习过,有了一定基础;我喜欢音乐,手风琴已考到8级;我还喜欢写作,已在报刊发表好几篇文章;还喜欢节目主持……师:哦,你的喜好真不少,成绩也很大,怎样挖掘自己的潜能,使自己更好发展?
学生9:一是继续学习绘画和音乐,争取考过手风琴10级,并使自己的绘画能力得到提高;二是坚持写作,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三是加强口语训练,学习节目主持,高中毕业后我要报考新闻专业或节目主持专业,今后要成为一个素质全面的新闻工作者或大家喜欢的节目主持人。(同学们的掌声再次响起。)
师:你的理想很明确,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但还需做出很大的努力。有志者事定成,老师愿意做你的事业的助推器和梯架,愿意以我的动力和肩膀推你、扶你走向成功。(限于篇幅,其他发言略)
二、[提出写作训练内容和要求] [点拨启发]通过以上交流可看出,大家对认识自我、品读自我都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对认识自我、品读自我的意义和目的也有一定的认识,而且还对怎样完善自我有着很个性的方法和措施。下面我们就来把自己说的、想的以“品读自我”为话题写出来,写成很有个性特点的创新作文。这里的所谓“创新” 并不是教你真要去做什么发明创造,而是将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品读情况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形式,用笔将发自自己内心的真诚话语“说”出来,让大家对你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作文的语言尽可能有自己的个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你的语言风格。文体不限,文字长短不限,但一定要写成结构完整的文章。
三、[快速构思,简略交流] 你打算从哪些方面品读自己?你将怎样写这篇创新作文?请向大家交流一下你的构思情况?(交流3-5分钟)(有5位同学交流自己的构思,各有优长。还有许多同学举手欲发言,由于时间关系,只能忍痛割爱。)
四、[书面拟写,放胆写作] 师:下面我们一起自由拟稿,拟好后一起交流,时间25分钟。取长补短,相互学习。(15分钟时有同学激动地举起手来。20分钟有好几位同学举起了手。)
五、[朗读自赏,自我修改] 师:我观察到,大部分同学已拟好作文,看来大家出笔很快。下面留几分钟时间,大家各自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一边自我欣赏,一边根据音节的流畅度进行简略的自我修改。
六、[全班交流,鉴赏评价] 师:大家朗读自己的作品很投入。朗读是发现自己作文有没有毛病的很好的一种方法。下面我们用自荐或他人推荐的方式进行作文课堂朗读,共同欣赏,相互评价,共同提高。(师生相互对话)(三位同学分别朗读了自己的作文,其他同学对作文优点和不足作了简略评价。应同学们的要求,老师也读了自己写的《品读自我》“下水作文”,让同学们进行了评说。)
七、[激励性总结] 师:“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我”是家庭、社会中不可缺少的构成成分。没有活生生的“我”的存在,就没有活生生的家庭和社会;没有一个个个性鲜明的“我”,就没有多姿多彩的人类社会。要想了解他人,就得先了解自己;要想认识社会,就得先认识自己。认识自我、品读自我的目的不是陶醉于自我欣赏,而是为了更好地发掘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我是社会造福人。充分地认识自己、精心地品读自己吧,把自己的潜能最大程度地发掘出来,努力将自己锻炼成为素质更加全面,个性人格更加健全、完美,对社会更加有用的“大写”的人。课后请同学们再认真地“内视”自己,努力将自己认识得更清楚些,然后认真地修改作文,尽可能使这篇《品读自我》的作文成为一篇成功的文章,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的一份珍贵纪录和纪念。
[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 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学生和教师一样,也是很丰富的课程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学生的有效资源,是“新课标”的重要教学内容和任务。反思这节“认识自我”、“品读自我”的创新写作课的教学过程,自己认为,基本达到了教学设计目标。主要表现是:
一、整个教学活动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遵循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一般认知规律,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参与意识浓;
二、创造了和谐的对话互动环境和气氛,学生的互动对话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对话热烈而有质量;
三、大多学生有了认识自我、品读自我的意识,对认识自我、品读自我的目的和意义认识明确,而且有一定的深度;
四、大多学生能写出有一定质量的“品读自我”的完整作文,个别学生的作文质量还相当高。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是:
1、还有一部分学生对认识自我、品读自我既无意识,又无兴趣,对认识自我、品读自我的意义和目的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2、部分学生缺乏互动对话勇气,对话参与意识不浓,个别学生似乎把自己置身于教学之外;
3、写出的作文质量平平,个别学生的作文质量很低,显然是没有用心灵去写作,只是支差、完任务。
认识自我、品读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是一个人一生的事情,只凭一两节课要求实现教学目标显然是不可能的。“认识自我”作为“新课标”中学生认识能力培养的“三大工程”(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之一,其建设也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精心的培养。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不断培养学生认识自我、品读自我的习惯和意识,提高其自觉性。我想,在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学生认识自我、品读自我、改造自我的能力一定会、一定能得到提高。
第三篇:教学案例写作
扬生活之风帆 创课堂之精彩
——《坐井观天》教学案例
一、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在人教版第三册《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二、案例描述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对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有名人曾说,学寓言应该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案例中我对教学的处理体现了我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
师:同学们,小青蛙听到大家把井外的世界说得这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了井口。)说说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怎么样呢?(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
生:它看到绿绿的小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儿。生:它看到校园里开满了桂花,闻到了阵阵花香。
生:它看到了果园里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苹果,一派丰收的景象!生:它会到处逛逛,看看美丽的风景,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正当我倾听于学生对生活的赞美之言时,一位学生忍不住叫着他也想说说)生:老师,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师:(师一愣,然后充满好奇疑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它看到路边垃圾成堆,蝇蚊成群,闻到一阵阵很刺鼻的臭味。(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
生:它看到人们往小河里倒垃圾,河面上还漂浮着鱼的尸体,心里很害怕。生:它看到有人大量砍伐树木,鸟儿没有了家。生:它看到捕蛙人在大量捕捉它的同伴,残忍将它的同胞卖给酒店酒楼做下酒菜。生:它看到汽车在路上疯狂地飞跑根本就不注意行人,汽车排出的污气让它窒息。生:它感觉外面的世界并不像我们说得那么美,它想回到安全的井中去。(师灵机一动)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学生思考片刻,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生:我们做个广告牌,上面写上“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来告诉人们应该与动物成为好朋友。
生:发现那些乱砍树,捕杀动物的人要报警,让警察来抓这些坏人。生: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不能把动物的家弄脏。
生:我们不仅自己要知道环保知识,还要向同学、家人、朋友宣传要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知识。„„
师:同学们说得棒极了!只要大家共同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小青蛙就会被我们挽留下来,动物们才会快快乐乐地生活在我们身边!
三、案例反思
我真为学生的奇思妙想感到振奋!也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道美丽的风景线。我没有按照我们“想当然”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想象的余地。我肯定了学生的见解,珍视学生的发现,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力的涌动,使我们感到语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语文而灿烂。
(一)尊重生活,关注动态生成
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论启示我们:一个自呱呱坠地而长大有为,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其思维、认知、情感、语言、词汇的源泉,乃是生活。生活对语言的感受、认知、学习、发展,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最具有魅力与渗透力的,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学得活泼生动。
本案例中,我本想让学生说出青蛙跳出井口看到那些美丽的景色,让青蛙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进行思维的拓展。但一位学生却说青蛙可能看不到这样美丽的景色。我让他说出了原因——环境被污染。这位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就来源于他的生活体验,对生活的关注。而这一石却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现在环境受到了破坏的种种情况。这便是生活给予学生的。有人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途径,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过程。案例中,我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现场捕捉,智慧启迪,学生在与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中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创造性的见解,学生彼此之间在在交流之中相互启发。《新课标》告诉我们:“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批评,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的结构,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
(二)感悟生活,激发创新思维
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就孕育着灵感和热望。语文源于生活,让学生从语文中去寻找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这是实施语文教学的一个出发点。只有感悟生活,才能在生活的碰撞中点燃灵感的火花,感悟生活,从生活之水中激起灵感的浪花,有生活的积累,就有灵感的迸发。
案例中正是学生有了对生活的感悟,才会有了“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的灵感。而这就需要在老师不断地帮助下,睁开眼睛凝视万物,竖起倾听万籁,敞开心灵关怀、感悟生活,激发兴趣,陶冶热爱生活的情感。案例中,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也迸发出了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涌出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和新答案,始终使课堂充满着疑点,闪烁出亮点,呈现出课堂精彩。
(三)回归生活,演绎精彩课堂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气息,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案例中我把握契机,提出“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由此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讨论。从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关爱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协调生存,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人类正是自然界的精灵,人类如果不能与自然界协调发展,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界无情的报复而最终毁灭了自己。老师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由此可见,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师和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平等地对话能调动学生结合生活来学习语文,切切实实地体现了全员参与、有效参与,也真正体现了课堂因生活而精彩,也充分突显了生活是课堂之源!
课堂意外“精彩”的背后
——《鸟的天堂》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读过《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后,我就一直对鸟的天堂这个地方心驰神往。虽然到现在我还没去过鸟的天堂,但从众多图文资料中已知道它位于新会城区以南10公里的天马村河中。那是全国最大的天然赏鸟乐园,是人们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她有数百年的悠久历史,占地达18 亩(大致相当于200个教室),远看像一片浮动绿洲的古独榕,堪称南国奇观。而每天栖息在这棵美丽大树上的各种野生鹭鸟数以万计,蔚为壮观。这一自然景象出现在人口稠密区,生生不息,已延续了384年(明万历戌午年公元老派1618年始于“雀墩”),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典范,实属罕见。历年来,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慕名而至。1933年,著名作家巴金游后写了散文名作《鸟的天堂》,“小鸟天堂”从此得名。现在,《鸟的天堂》已是人教版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这是巴金的名作,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篇文章。课文的内容我已熟记于心,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我也上网查阅了很多,并都较仔细的学习和对比了一番。因此讲起课来自认为是轻车熟路,胸有成竹。
二、案例描述
我首先给学生们介绍了作者巴金先生及鸟的天堂的总概况,学生们饶有兴趣。然后我按照课前备课计划,让孩子们标记生字新词,读课文,理思路,找自己感觉最优美最生动的句子。随着大家对课文越来越熟悉,课堂也逐渐进入高潮。
“同学们,巴金爷爷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什么时候?这次他看到了怎样的情景?”我微笑着向孩子们提了问题。顿时,孩子们都忙碌起来了,有的在书上画着,有的在喃喃自语着,有的在静静思考着。
“巴金爷爷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早晨,看到了不计其数的鸟。”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我从这里看出来的„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很快地这个树林就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这里的两个„到处‟说明鸟儿多得不可计数,树上到处都是!”
“能从文中找出来,还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不错!”我示以赞许的目光。这时,教室里一下子冒出了好多小手,有的还把手举得老高,嘴里还配以“我!我!”的叫声,唯恐老师看不到。
“巴金爷爷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鸟,大的,小的;颜色也异彩纷呈,有花的,有黑的,还有一些叫不上名来的颜色。真是鸟的天堂啊!”
“看得出你也很会读书,从大、小、花、黑这几个词里你就读出了鸟的形态、颜色。你能把这多姿多彩的感觉通过朗读向我们展示出来吗?”我的话音一落,孩子就捧起书本绘声绘色地读了起来。
“还有这里的鸟千姿百态,你看它们有的站的树枝上叫,好像在呼朋唤友;有的飞起来,正想要去自由的翱翔;有的在扑翅膀,似乎飞倦了在休息呢!”又一个孩子站起来兴奋地说道。
“这里鸟儿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巴金爷爷都看得„应接不暇‟了!” “„„”
课堂研读越来越深入,我正要接着往下说,突然一个孩子站了起来:“老师,鸟儿一般天亮就离巢觅食的,巴金爷爷要是在早晨经过,怎么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本就热闹的教室里顿时在平静几秒后开始骚动了起来,很多孩子在自己讨论过后渐渐把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看着孩子们那清亮、求知的眼神,我心里一阵紧张,这个问题备课时可没有去细细想过,更没有有意去查阅这方面的资料。刹那间,我有些不知所措,但我还是想起这样一句话:“面对意外不应避而不见,让精彩悄悄溜走,而要及时抓住问题并放大,引导学生思考,议论,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和独特体验。”于是,我在瞬间整理好了“砰砰”直跳的心情,理了理思路,打算先把“球”踢还给学生,便笑着对学生说:“在学习这段课文中,你们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不过别急,再读读书,看看能否从书中找到答案。”话一说完,心里倒有点自喜起来,暗暗等待着即将出现的没有预约的精彩!
一阵琅琅的书声在教室蔓延开来,又渐渐恢复平静,孩子们在静静思考,几分钟后:
“老师,我搞清楚了。鸟的习性是朝出晚归,但这是树木较少的地方出现的情景。如果树林大,那整天都有鸟儿栖息在一起,因为树林里本身就有足够的食物。” 一位同学站起来,满脸兴奋地说。
我点点头,称赞道:“说得有条有理,会思考。”然后又马上补问道:“这是从哪一方面说明这里是„鸟的天堂‟”呢?
“这是从„树林资源丰富‟这一方面说明这里是„鸟的天堂‟!”
“我的看法是,鸟儿朝出晚归是一种自然规律。这里早上就有这么多鸟纷飞,是因为其他地方的鸟儿看到这儿景美,气候适宜,所以慕名赶来了。”另一名孩子也说出了自己的独特看法。
“ „慕名赶来‟这个词用得多好呀!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我为他拍起了掌。“这是从……”我第二句话还没说完,这名孩子就接道:
“这是从榕树长得枝繁叶茂,是一棵美丽的南国的树,这一方面说明这里是„鸟的天堂‟。”
“„„”
“我还有补充,这儿的自然环境好,当地的人们都非常地爱鸟,不去捕捉它们,所以就成了真正的鸟的天堂。”又一名孩子说。
教室里响起了情不自禁的掌声,也包括我。
“是啊,它们在这儿找到了幸福与安宁,享受到了自由与快乐。”我不由自主地接下了这位学生的话,孩子们都热情的鼓起了掌。
随后,很多学生都争先恐后的说出了自己的理解与体验。我则沉浸在学生的这种多元解读中。我为他们的个性化理解,为他们的主动探究精神而叫好。
晚上,我静下来回想这堂课。想着想着,课堂内那个特别的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作者在早晨看到众鸟纷飞的情景,是不是真如课中孩子们所探究的那样呢?我所抛出的问题是不是真有价值?于是我打开网络,开始搜寻:广东新会市天马村的天马河里的那棵大榕树上长期栖息着数万只小鸟,种类多达十多种,尤以白鹭和灰鹭最多。白鹭朝出晚归,灰鹭暮出晨归,一早一晚,相互交替,盘旋飞翔,嘎嘎而鸣,蔚为奇观,形成“独木成林、百鸟出巢、百鸟归巢”三大自然奇观。小鸟天堂经2002年重新规划扩建后,占地面积达40万平方米,养殖着大量的鱼、蚌、螺等,专门为鸟儿们提供食物。看着这段文字,我的心被揪得紧紧的,课堂中为自己的处理而自鸣得意的心境早就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对学生自傲的惭愧,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而深深的自责。
三、案例反思:
课堂中的意外,很多时候让人措手不及,什么时候、哪个环节中、由谁而起,谁也无从知晓、谁也无法预料,正是由于其不可预测性、其神秘特质,令很多老师忐忑。尤其是在一些公开场合,诸如公开课什么的,尤其担心自己当时的反应,是否有必要理睬,用怎样的方式引导,引导是否合适、是否有效,更何况现在的我们,还有更高的要求——期望自己的引导能化解意外、甚至能有有意义的生成。
当我们的语文课堂出现“意外”,我们该怎么办?
1、以本为本,“意外”之时回归文本。
回归文本是解决教学意外的根本所在,文本是阅读、理解、感悟的起点站和终点站,离开它的感悟是无稽之谈。在学生感悟走向歧途时,通过回到文本寻找答案,学生不但可以正确认识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可以更深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可以说,因为在最有价值的地方做文章,因为这一精彩的引导,使意外开发成了难得的教学资源,使课堂的生命力得到真正的释放。预设在教学教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它是生成学习的起点,也是教师核验反馈信息和促进学生下一步学习的一个重要依据。本节课中,我自以为对教材已熟记在心了,可还是差点中了学生的“招”,差点贻笑大方。所以说,老师只有对教材理解的深,对教材的内涵和外延理解地透,对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了解得全面,才不会出现晚上的“汗颜不已”,才可以在课堂内如鱼得水,自由驰骋;才可能使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真正阵地。
2、预设要留有空白和余地。
通过对新课标的认真解读,我认识到语文教学要有弹性、有留白的预设,要给生成留足空白,给生成留有和谐的生态环境。可以说,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我是根本没有考虑到要留有空白和余地给学生,可恰巧的是,学生自己“创造”了空白:巴金爷爷是在早晨经过鸟的天堂,怎么能看到这众鸟纷飞的情景呢?使学生和老师马上进入了知识的空白之处,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考余地。
3、语文教师尽可能地多查阅与文本相关的资料。
虽说这节课有突发事件的阻挠,但我自认为在课堂上处理得还不错,最令我感到自豪和高兴的是:我在课后验证了学生说的有关鸟“晨出暮归”的科普知识。试想,如果鸟类“晨出暮归”这一生活习性纯属那位学生的编造之说,而事实上根本没有这么一回事的话,那么再来看这节课,就会显得特别不是滋味。所以,课后我对这个问题备加关注,经过证实之后,我才舒了一口轻松快活的气。因为不管怎么说,知识总是要建立在科学、真实的基础之上。
现在我还时时想起这堂课。我也常这样想:如果把师生的课堂学习当作一次快乐的泛舟,那这些小的“意外”就是我们泛舟途中偶尔的“漩涡”。有了这些“漩涡”,我们的旅途更显得真实和快乐。作为掌舵人,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在经历“漩涡”后,打个弯,继续快乐航行,而不是强行改变航向或者慌乱中造成“翻船”。也许若干年过后,当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回忆起当年的学习生活,他们最难忘的还是这些拥有“意外”的课堂。那时,也许他们还会在心底里泛起对这个掌舵人的一丝敬意。
第四篇:写作教学案例
九年级上第四单元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好读书,读好书
教学目标:
1、提高对读书意义的认识,引导学生喜欢读书,力求养成勤于读书的习惯。
2、认识到读书要有选择,提高对书籍的辨别能力,养成读书的良好兴趣和读好书的习惯。
3、寻找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和读书方法。
4、写作关于读书的作文,发表关于读书的意见,能达到一定水平。重点:
从各个角度扩展思维,围绕“书”评述自己的看法,叙写有关“书”的故事,抒发对“书”的情感。难点:
1、注重修辞的运用,借此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2、观点鲜明,见解独特,有理有据,论证严密。教学方法措施: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书记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些关于读书意义的名言警句呢?
二、指名学生回忆有关读书意义的名言警句,每人说一句,但不能重复前面的人说过的。举例: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每当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岸。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书籍若不常翻阅则等于木片。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
书是这一代对下一代精神上的遗训。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书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
书——这是这一代对另一代精神上的遗训,这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的忠告,这是行将去休息的站岗人对走来接替他的岗位的站岗人的命令。
三、指名同学谈谈自己平时是怎样读课外书的。提示:
1、读些什么书?
2、读哪些内容?
3、怎样读?
归纳:读书的方法很多比如(1)泛读 :泛读就是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般常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2)精读: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对本专业的书籍及名篇佳作应该采取这种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3)通读 :即对书报杂志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对比较重要的书报杂志可采取这种方法。(4)跳读 :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就可前后贯通了。(5)速读:这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即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可以采取"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
可。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适用于阅读同类的书籍或参考书等。(6)略读:这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而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或结尾,就可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目的。(7)再读:有价值的书刊杂志不能只读一遍,可以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伏尔斯泰认为“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老友重逢”。重复是学习之母。重复学习,有利于对知识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记忆的强化剂。(8)写读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语也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之说。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共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9)序例读:读书之前可以先读书的序言和凡例,了解内容概要,明确写书的纲领和目的,有指导地进行阅读。读书之后,也可以再次读书序和凡例,以便加深理解,巩固提高。(10)选读:就是读书时要有所选择。
古往今来,人类的文化宝藏极为丰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不加选择,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每个人都要结合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书目、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并适当的作些读书笔记或写些心得体会,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指导写读书心得体会
1、指名同学谈谈自己平时是怎样写心得体会的。
2、提示:
写读书心得的目的,主要是解答我们在讨论一本书时所碰到的某些非常普通的问题:谁写这本书?写些什么?它与同一位作者所写的其它书相比较如何?与其它同类书籍相比较如何?以及其它类似的简单问题。
读书心得除了帮助自己更深入了解一本书之外,也可以成为我们与人沟通的桥梁,有人说:“如果你将两个政客带进一个房间,你就会听到一场舌战;如果你将两个商人放在一间房中,你所见到的,不是并吞,就是恐慌;但是假如你将两个以书为生的人置于一处,那么房中就会充满友谊与欢笑。”因此,写作读书心得时,能用适于速读而又有趣的笔调,说明有关书籍的内容,并能产生娱乐读者的效果,让读者不论曾否读过那一本书,仍能觉得心得本身就是一篇值得一读的文章,这是读书心得最为重要的写作原则。完成一篇读书心得的写作,可包括下列八个步骤:
1、选书:我们应就所熟悉的门类或兴趣选择所要评述的图书。
2、阅读:阅读的速度可因书而异,但阅读时,最好能把那些有关键性的章节或提纲要点,或足以显示作者风格而适于直接引用的典型词句作成标记,以便整理引用。
3、笔记或心记:将书中某些要点或自己突发的感想,在印象尚未消失之前摘记下来。
4、以该书的主题,所取的角度或基点为目标,反复考量其内容。为了达到更理想的效果,再阅读与写作心得之间,应有一段间隔时间,以便作反复思考,不必急着马上动笔。
5、将前列第三项作成大纲,并与第四项所定之主题相互融洽,拟具成一个大纲或骨架,可使书评写得严密紧凑,条理分明而富有效果。
6、写作书评:读书心得的内容,一般可分为客观描述与主观批评。客观描述的重点在于所描述的书及其作者,如该书的主题、大纲、范围以及依据该书对作者写作技巧所下的评语。主观批评的重点则在于写读书心得者本身,即他对该书的反应与评价;对其主题的看法与认识。
7、整理及修改原稿:写作与整理,前者是一种创造活动,后者则是修整工作;一为生产,一为检验。是两样判然不同的心智与情绪活动,不应同时进行。在写作时停顿下来去作整修的工作,将使我们的观念、事实、与语言的自然流露受到干扰。因此,我们应将观念先写下来,稍后再回头来校正句读、标点、文法、修辞及格调等其它项目。
8、完稿:在心得写作完毕之后,笔者应将有关该书的琐碎事项,如正确的书名、作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等,一一摘录于文稿之上。
二、学生作文
三、学生修改自己作文
第五篇:《“个性化语言”写作训练》教学案例(共)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借用语言,使作文“言之有物”。
2、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表达能力,使学生的作文丰富多彩,富有个性化。
教学重、难点:
1、灵活运用表达技巧,使语言丰富有个性是教学重点。
2、养成从生活中汲取语言养分的好习惯是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精讲多练,重在品味;合作探究,举例引导。
教学手段:多媒体、实物投影材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多媒体出示小故事:(周总理智答外国记者)当年林彪外逃,一外国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诘问周总理:“你们说社会主义好,林彪为何要逃到外国?”周总理说:“花园多美好,苍蝇不到这,却飞到厕所,这有什么奇怪的!”
2、学生品味周总理回答的巧妙。
3、谈话导入:“生活中巧妙运用语言可以化解窘迫、扭转局面,在作文中运用好语言则使作文增色。今天我们进行写作语言的专项训练——写作语言个性化。”
二、品味语言的妙趣
1、出示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选段: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有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2、引导学生品味这段语言的妙处。学生研读、品味这段话,合作探究,回答:
生1:运用鲜明的比喻,出水的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打着朵儿的花苞,像“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不仅贴切,而且生动。
生2:那袅娜的开着的荷花,像“刚出浴的美人”把地面的白荷写的极为标致,这里运用生动的拟人。
生3:还运用了古典诗歌中常用的“通感”的艺术手法,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花香本来诉诸嗅觉,但作者把它写成有旋律的歌声,给人以嗅觉兼听觉的感受。
师总结:这段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依次写了月下荷塘中的荷花、荷香和流水,分别突出了他们的繁盛茂密、洁白袅娜、幽微清雅和饱含深情。写景紧扣景物特点,文辞清丽脱俗。因此,在习作中,为了使我们的作文语言有个性,就应该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3、强化感知
出示当代一些文学家的句子:
(1)王安亿在《长恨歌》中写道“空气里有一种纠缠不清在生长”。
(2)贾平凹在《商州录》中说“洼地里长满了黄蒿,也长满了石头”;《古壁》里说“收罢秋,马瘦,河肥;村子在长起来,巷道却窄了下来。”
(3)《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中写道“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的在深夜里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
点拨:赏析这些话语的妙处应多层次多角度,如:具体的一个字词、表达的技巧和氛围营造等等。
三、尝试语言训练
1、让学生以“母亲”为话题,运用修辞手法写句子。
2、展示学生的写话。
(1)当记忆的列车载着我驶过心灵的后花园时,„„
(2)妈妈的泪浇醒了我迷茫的心扉。
(3)我知道妈妈这些年所受的苦和累是和这些皱纹成正比
的。
(4)我以前不知道妈妈的怀抱有这么大,足以把外面刺骨的寒冷、一切的不顺利都挡在外面。
„„
3、总结点评。
四、拓展迁移
1、书本中有那么多优美的句子,生活中有没有呢?你注意了吗?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寻找优美的句子。
2、展示:
生
1、奶奶曾说,“你爸爸踩着十二月檐回家”。把十二月份回家说成“踩着十二月檐”很形象。
生
2、妈妈剪桑枝时说,“枝子太绵软„„”。用体现绵特点的“软”连用来形容柔,很逼真。
3、模仿写话
(1)老师踩着上课铃声入班„„
(2)火红的生活、金黄的蛋卷„„
五、总结
六、布置作文题目
1、题目:瞬间
2、要求:运用个性化语言;文体为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评析]
文章如肴,必须有味。“味”可体现在结构、选材、语言等各个方面,其中语言是最大的“调味品”。事实上,语言的优劣对文章的成败影响甚大,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通过语言的揣摩构建起语言的亮色,并且以此照亮全篇。案例就尝试通过语言训练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并使习作增色。
分析上述案例,可以看出使习作有亮点,似乎不一定要我们怎样刻意去炼字炼句,只要我们平时注意两个意识就很容易做到。一是运用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夸张、排比等,使语言生动形象。如上面学生习作中的句子“妈妈的泪水浇醒了我迷茫的心扉”,“我知道妈妈这些年所受的苦和累是和这些皱纹成正比的”“我以前不知道妈妈的怀抱有这么大,足以把外面刺骨的寒冷、一切的不顺利都挡在外面。”这些句子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很形象的把母亲的伟大、艰辛等写了出来,给读者以全新的感受。二是多到生活中捕捉、提炼劳动语言。“生活处处皆文章”,“人情练达皆文章”,有生命力的文章都扎根于生活实践中,个性化的语言更熠熠生辉。如案例中“踩着十二月檐”、“绵软”等都非常现象,并有个性。
可见个性化的语言并不需要在写作中刻意加工,只要平时在生活、阅读中注意积累,在平时的训练中有意追求,习作中自然会从笔尖汩汩淌出。当然,我们必须不满足于人云亦云的话语,要能把大家熟悉而又平常的生活与思想写成给人耳目全新感受的文章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