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教学设计 教案专题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学会用分拆的方法计算十几乘几的题目,并用递等式书写解题过程。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发展思维的能力。3.感觉身边的数学知识,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知道分拆的方法有很多种,能力强的孩子能从组合的角度按数的分拆的策略系统地列出所有分拆。
2、能将7×12(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分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来完成。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10×5= 10×8= 9×10= 3×10= 70+15= 30+14= 40+17= 50+12=
2、直接写出得数
5×8+4×8=
4×7+6×7=
2×6+4×6=
3×9+6×9=
5×3+4×3=
7×4+3×4=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师:计算这些算式的结果我们都可以将题目看成求9个8连加、10个7连加、„„用乘法口诀来计算
二、新课探索
1、探究一(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出示例题:海南运来一卡车无籽大西瓜。14箱,每箱6个,一共有多少个西瓜? 师:要求共有多少个西瓜就是求什么?
14个6是多少呢?(1)学生尝试计算
出示小胖的话:“14箱,每箱6个,14×6,没有口诀,这怎么算呢?” 师:14×6没有口诀怎么算? 学生先讨论,然后尝试练习(2)汇报交流学生的计算方法
生1:可以将14个6拆成10个6和4个6,10个6是60,4个6是24,加起来是64,所以14×6=84 师:这样分拆就是将14个6分拆成什么呢?
生2:可以将14个6拆成7个6加7个6,7个6是42,2个42加起来也是84 师:这样分拆就是将14个6分拆成什么呢?
多媒体演示:看看小丁丁和小巧是怎样分拆的?哪一组的方法和小丁丁的一样,哪一组的方法和小巧一样?
1、指导写法:
A 14×6
B 14×6
=10×6+4×6
=7×6+7×6
=60+24
=42+42
=84
=84 师:(讨论)为什么将14分拆成10和4?可以把14拆成12和2吗?为什么? 生:14拆成12和2的话,14乘6就拆成了12乘6加2乘6,但是12乘6不能用乘法口诀来算,还要继续拆。所以这种方法不是很简便。(3)比较两种算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对14进行了分拆,分拆后能用口诀计算 不同点:分拆的方法不同
师:你们喜欢哪一种方法?说说理由
师:对了,我们拆数的时候,尽量要把两位数拆成可以用口诀解决的一位数乘一位数或整十数乘一位数。
跟进练习: 12×7=
15×5=
2、探究二(总结计算方法)
1、师:11×6,你是怎样计算的?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把11乘6拆成10乘6加1乘6。生2:我把11乘6拆成9乘6加2乘6„„
2、引导学生观察以上几种算法,得出简便的计算方法。师:仔细观察,你觉得哪种算法更快捷,正确率更高?
生:这两种算法都可以,但是比较这两种算法,其中将一个两位数分拆成10加几,计算时更方便,而且不需做进位加法。
小结:一位数乘十几的乘法,只要看成几个10加几个几来计算就可以了。
3、探究三(交换)出示:6×15=(1)比较与前面的题目有什么不同?(2)怎样计算
生1:这道题的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两位数在第二个因数了。生2:可以先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再计算。15×6=10×6+5×6=90,生3:我不交换也可以算: 6×15=6×10+6×5=90
生4:我是这样算的: 6×15=6×9+6×7=90 小结:不管因数是否交换了位置,一位数乘十几的乘法,只要看成几个10加几个几来计算就可以了。
三、课内练习
1、练习一填()
1)7×13=()×()+()×()2)15×5=()×()+()×()3)4×16=()×()+()×()
2、练习二 计算
9×12、8×15 7×19 师:第三题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1:我是把19分成10和9 生2:我也可以把19看成20-1 小结:两种方法都可以,小朋友真聪明。
3、练习三
师:在这些分拆方法里,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既正确又简便。① 6×18
6×18
6×18
=3×18+3×18
=6×10+6×8
=3×9+3×9
()
()
② 16×5
16×5
16×5
=16×4+16×1
=12×5+4×3
=8×5+8×5
()
()
③ 6×6+3×6
6×6+3×6
6×6+3×6
=36+18
=9×12
=9×6
()
()
()))
((生1:第2种,10个几加几个几更简便 生2:第3种,可以用口诀计算
生3:第3种,因为6个6加3个6是9个6,直接用口诀来计算
课堂小结
当口诀不能直接计算时,我们可以将算式分拆为能够用口诀计算的乘法题,一般是将它分拆成10个几和几个几,这样计算比较简便。分拆后计算要注意,先乘后加
课后习题
课本第4页,练习册第3页
第二篇:二年级数学《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的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新课“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是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了乘法分配律的初步认识,“5个3加3个3等于8个3”、“5个3减3个3等于2个3”,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在探究与练习中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分拆方法,主要是把一个两位数分拆成10和几。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精神,“关注学生的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国际视野和开放意识”,本接课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巧算,体现新教材的亮点之一——算法思维。“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与实践,敢于创新”。本课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开发学生的潜能。
整节课的设计分为“创设情景——探究新知——巩固提高”三个层次。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多媒体动画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小胖的话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用学具动手操作,得出分拆一个因数(两位数)的规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动手操作,对14×6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有了感性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运用多媒体演示起到了指导作用。再让学生自己编题,达到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做练习,以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加深理解和学会运用,从而形成技能技巧,以及发展智力与数学能力整节课取的效果较好,以后每堂课都要认真研究。
第三篇:《9加几》教学设计
《9加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操作和教师的演示,理解并掌握“凑十法”在计算中的方便与快捷,达到准确计算的程度。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初步渗透转化思想。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9加几的进位加法,它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开始,通过学生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方式,理解“10个一转化为1个10”,并掌握“凑十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形成“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四、教学准备
课件、算式卡片、每人13个小苹果学具等。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激活认知
1.出示口算,抢答(课件出示)
10+2
4+10
5+10
10+7(1)怎么算得这么快呀?
(2)学生总结:十加几就等于十几。2.看谁算的巧(课件出示)9+2+1=
5+3+7= 8+4+2=
6+5+4= 3+2+8=
5+6+5= 7+1+3=
1+8+9=(1)学生口算抢答。
(2)没有“10”怎么也算得这么快呀?说说你是怎么找到10的? 小结:看来,“10”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它能把复杂的计算变得很简单。
【设计意图】回顾已学的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为进一步探究新知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提取信息,发现问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 运动会赛场。
教师:在运动会赛场,你发现哪些信息?
学生看图之后互相说一说。(有啦啦队、赛跑的、跳绳比赛)(2)重点研究“饮料”图片提供的问题。
①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从这幅图中,发现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②学生交流信息。
箱子里有9盒饮料,外面有4盒饮料,一共有多少盒饮料呢?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2)学生汇报。(预设学生回答)①生1:1、2、3„„
12、13依次数。②生2:从9数到13。
③生3:先拿1盒放到箱子里,再算10+3=13 ④生4:先将9看成10,10+4=14,9+4=13(3)发现方法间的区别与联系
①这几种方法,哪种最熟悉?(前两种方法)
②第3、4种方法,它们之间有联系吗?(它们都是借助10帮忙)③这种方法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新方法,下面我们就具体研究。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在解决9加几的新问题中,让学生自主探究,沟通不同方法间的联系,突出要研究的重点。
3.建构方法,揭示“凑十法”(1)动手摆一摆
①让学生用“苹果”代替“饮料”,把“凑十”的过程动手摆一摆。②学生边说课件边演示。
教师追问:为什么拿1个呢? 2个行吗? 9和1在一起,好在哪里? ③板书计算过程。将演示过程记录黑板:
揭示:从4里分解1和3,9+1=10,这种方法叫“凑十法”,板书“凑十法”。强调:10个一转化成1个十。(2)说一说(课件)
箱子里有9个橙子,外面有7个,一共有几个橙子?
①看图说信息
②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交流)
③学生汇报(课件演示:7被分成了1和6,一个橙子进入盒子里。)④板书计算过程
(3)圈一圈,写一写
(每人一份题目)+ 8 =
①学生先在图中圈一圈,再完成下面的计算。预设:
②学生汇报交流,实物投影展示
追问:为什么9要添上1?为什么8要添上2?
③拆数虽然不同,但是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都是让其中一个数“凑十”,再算10加几。(4)归纳算法
黑板呈现的算式:9 + 4
+ 7
+ 8 ①观察:这几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②计算时,方法上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③归纳总结:计算9加几的加法,见9想1凑成10,把另一个加数分解成1和几,用10加剩下的几就是十几,也就是将9加几转化成好算的10加几,这是数学中的转化思想,运用转化思想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新问题。
【设计意图】在动手操作中,使学生体验“凑十法”,在说一说与画一画的活动中,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应用新知,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1)卡片抢答。+ 3 = 9 + 5 = 9 + 9 = 2 + 9 = 7 + 9 = 前两个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2)动笔写一写。
①P91,做一做,第1题
②要求:先独立解决,再汇报交流想法。2.灵活练习
商店里,伞9元,气球8元,水笔5元,小象有15元钱,可以买哪两种商品?
(1)9 + 8 = 17 17>14 不能买。
+ 5 =14
14<15 可以买。
(2)适当延伸: 8 + 5
追问:应当怎样算呢?
【设计意图】通过基础题的练习,达到巩固9加几的计算方法;稍灵活的练习,既渗透排列知识,又为下节新课做一些孕伏,深化“凑十法”。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今天学习的是9加几,同学们想到了许多的方法,其中的“凑十法”能让我们计算得更快,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中还会进一步体会。
第四篇:8加几教学设计
8加几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以及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意识。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具准备:学生:小棒
教师:主题图,练习题,口算卡。教学过程 :
一、复习铺垫。
1、口算(开火车的形式)5+9= 7+2= 10+4= 8+10= 12+6= 6+3= 9+6= 7+10= 9+4= 13+5= 9+6= 15-3= 14+3= 17-5= 19-7=
2、练习(几可分成几和几)出示 8 7 2()3()
(1)老师指名板书,集体纠正。(2)小老师用“我要考考**”继续提问。
二、学习新课。
1、导入 语:今天时光老人想带小朋友们乘坐时光飞船去观赏一年四季的美景,同学们想不想去?我们要去的第一站是——春天。
2、春天播种希望。
⑴出示主题图: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演示过程(先出示8棵树,再出示6棵树),发挥想像力,编一个有关春天的数学故事。
⑵其他同学根据故事内容列出式子:8+6或6+8,教师板书两个式子。并提问:你想怎样计算? ⑶学习8+6和6+8的计算方法(即进位加)。以小组为单位比赛:谁的算法多!
⑷小组派代表说算法: ㈠数小棒
㈡把6分成2和4:即8+6=14 2 4 ㈢把8分成4和4:即8+6=14 4 4
⑸小结:计算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能又快又准确地得出结果,无论哪一种办法都可以。
三、巩固练习。
1、夏天百花争艳。
⑴师导入 :春天里我们栽下许多花和树,夏天来了,院子里可谓鸟语花香,蝴蝶在花间跳舞,小鸟在枝头唱歌。(出示教学挂图蝴蝶图和小鸟图)
⑵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把观察到的告诉同桌,并列出算式(8+7和4+8),再跟同桌说说计算的方法。
⑶指名说自己选择的计算方法。(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
2、金秋收获希望(摘苹果游戏)。
⑴ 出示苹果树的图案(苹果上写数),要求学生对照黑板上的算式,将相对应的苹果摘下,并贴在该算式上。
⑵小组比赛,看谁摘得多,摘得准。
⑶集体纠正,请摘得又多又准的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做到的(说算法)。8+3= 8+8= 7+8= 11+2= 9+9= 15-5= 8+4= 7+7= 9+8= 13+6=
3、冬天储粮。⑴出示教科书第75页第4题的蚂蚁图。导入 :冬天快到了,勤劳的小蚂蚁们忙起来了,原来他们正为过冬准备食物呢,可是忙乱中却忘了自己的家住在几号,小朋友能不能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呢?
⑵动手在自己的书上连一连。
⑶请热心肠的小朋友在黑板上为小蚂蚁找找家。⑷集体订正。表扬连得快,乐于助人的孩子。
⑸思想教育:只有经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尝到丰收的喜悦,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四、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进位加,小朋友的想出了许许多多方法,只要能算得又快又对,你想怎么算就怎么算。课后,小朋友去编一个进位加的数学故事讲给同学听听。
第五篇:九加几教学设计
《9加几》教学设计
-----22班 欧玉霞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8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进行口算。
2、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能力,逐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正确计算9加几。教学难点:理解9加几的算理。
教具学具:小黑板、口算卡片、图片、小棒、练习纸、头饰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数学小精灵(黑板板书形象,幻灯片出示),不过数学小精灵说要想和他成为好朋友,就必须通过两道关卡。小朋友你们有信心通过这两道关卡吗? 第一关:(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10+3= 10+4= 10+7= 10+8= 10+9= 10+2= 10+5= 10+6=
师:这些算式你们为什么算得这么快?
学生回答后师小结并板书:十加几就是十几。第二关:9+1+5= 9+1+7= 9+1+2= 9+1+9= 9+1+4= 9+1+3=
二、创神情境 激发兴趣
播放录音:小朋友们你们真棒,为了奖励你们,我要带你们去一个参加一个活动。
出示主题图运动会,播放视频。
师:运动会真热闹,小朋友们,你们用你们的火眼金睛发现了什么? 指名答:(有人在 „)
播放小精灵录音(运动员口渴了,我们去给他们送些饮料吧)我们观察发现:箱子里有9盒牛奶,外面有4盒牛奶,(教师把图片贴在黑板上)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答:一共有多少盒牛奶?
小精灵:你能为这个问题列一个算式吗? 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9+4=
师:“9+4”得多少呢?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再用两分钟的时间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指名请学生来说一说算法:点数、接着数、凑十法。重点讲解“凑十法”。请学生到黑板上来演示凑十法的原理。一箱可以放十盒牛奶。从四盒里面拿一盒到箱子里凑成10,十加三就等于十三,所以,一共有十三盒。对吗?
我们可以把这种想法用思维图表示出来。师板书思维图。师:为什么把4分成1和3。(9和1凑成10)介绍“凑十法”及它的重要性。
师带读计算过程,再学生齐读计算过程,最后点个别说计算过程 小精灵:既然小朋友们这么有信心,那么你们能不能用小棒和凑十法算一算9+5=?呢并在练习纸上填好呢?出示幻灯片。
学生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用幻灯片展示。
师:小朋友真棒,一下子就通过了小精灵的考验。老师接下来用红色和黄色的小圆片来考一考小朋友和小精灵,看看你们谁能答上来?
老师贴圆片学生跟着数,并板书9+7=,请学生在练习纸上写好。学生展示并说明凑十原理。
师:小朋友们说的都很正确,那么看看小精灵回答的?回答的对不对呢?(播放小精灵的录音材料)小精灵说计算原理。师:同学们和小精灵都算出来。你们真聪明。
那么,接下来,老师这里有一些口算卡片看看谁能算得又快又好。
三、巩固练习
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进行抢答。教师把口算题贴在黑板上 9+2=11 9+3=12 9+6=15 9+5=14 9+8=17 9+9=18 9+4=13 9+7=16 师:齐读算式,边读边观察得数的特点。学生汇报后老师小结: ①结果都是十几。
②得数十几中的几比第二个加数少1。
问:这个“1”哪儿去了?(凑10)掌握了这个特点,我们就能又快又准的计算9加几了。
那我们了解了这个规律,那我们计算9加几时是不是又快又好?那我们就一起来练一练。小精灵出了一道题,想请一个同学来和小精灵一起考考大家。一个学生带着头饰手拿着9+的卡片在数字卡片上移动。学生说出得数。
师:小朋友们真棒!通过了小精灵的考验,那现在,我们也一起来考考小精灵好不好?
学生说得数,小精灵移动卡片组成相应算式。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计算9加几,小朋友们你们都掌握了方法吗?那小精灵掌握了吗?
播放录音小精灵:我当然掌握了,我还要回家把今天学的告诉我的爸爸妈妈呢?小朋友们,再见!
师:小精灵把今天学到的告诉爸爸妈妈,那我们今天回家也把今天学的告诉爸爸妈妈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