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教案
第二课
《山雨》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情感与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拓展与延伸】用学到的表达方法,写一篇关于“风”或“雨”的习作。
【重、难点突破】学习作家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跟随着诗人、散文家李汉荣的脚步,我们一起拜访了“山里的朋友”,感受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今天,我带领大家一起来品味“山雨”的韵味。板书:山雨
二、学习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山雨的,具体写了哪些内容,感受山雨的特点。提示: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掌握按一定的顺序写自然景物,并通过对相关景物的描写来描写山雨的方法。
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全文共10个自然段,第1至4自然段写雨来,主要描写了山雨来得突然,由远而近的雨声如无字的歌谣飘然而起;第5至7自然段写雨中,主要着笔于山雨带来的音韵美和色彩美,突出描绘了如“小曲”“音符”般美妙的雨声,以及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怀的绿色;第8至10自然段写雨后,通过对鸟儿啼啭、雨珠滴落的声响描绘,突出了雨后山林的幽静。
2、再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雨的?找出相关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可以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引导出作者对山雨、自然的喜爱之情。提示: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如何观察、描写事物,体会语言的美好之处。要求学生的内容顺序进行理解与感悟。
附对句子的理解。
①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这句话着笔于声音,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雨来时声音由远及近、由轻及重的动态过程,与文章开头相对应,写出山雨来时的特点,即“来得突然”“悄悄地来”。作者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突出了雨来时一种逐渐清晰、飘飘渺渺的音韵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独特情感,并给人以无限遐想。
②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这是描写雨至山林时的音响特点,作者发挥了奇特的想象:将“岩石、树叶、绿草”联想成“琴键”,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想象成“轻捷柔软的手指”,将此时的雨声联想成“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为读者展示了一幅“雨在山中”“山在雨中”“山、雨同奏”的动态美景图,表达了作者对山雨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这部分描述作者又一次采用比喻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使语言显得生动活泼而富有节奏,增强了文章的美感,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音符”是指手指触摸琴键时发出的不同声音,在这里可理解为是雨丝飘洒在不同的地方所发出的不同声音,有落在岩石上的“丁冬”声,有飘洒在绿草丛的“沙沙”声……,而“带着幻想的色彩”,突出了雨至山林时声音的丰富多变,扩大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③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句话描写了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绿”。句中“流动”一词写出了山林的“绿”在雨中所独有的特点:这种“绿”是一种水淋淋的、富有动感、极具生命力的色彩,它可以“融化”“所有的色彩”,表现了山雨带给山林的色彩变化。连用两个“流进”则体现了两个层次:这“绿”不光是眼睛看到的,更是用心灵感受的,突出雨中的“绿”那种让人难以忘却的美。通过对山雨色彩美的描述,又一次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山雨的韵味,感受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同时感悟语言的美妙。板书设计:
雨来:突然、悄悄地、如无字的歌谣、由远而近神奇
雨声:悠雅的小曲,带着幻想的色彩的音符 美妙
山 雨 雨中: 浓浓的喜爱之情
雨色:色彩层次多得难以辨认,融于水淋淋的嫩绿之中 难以忘却
雨后:远处,鸟的啼啭;近处,雨珠滴落的清响 幽静
第三课《草虫的村落》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静谧、追随、小巷、俏丽、烘烤、音韵、演奏、探索、勤勉、漫游、亲吻、左冲右撞、意味深长、庞然大物、行色匆匆”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
【情感与思想】引导学生随作者进行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
【拓展与延伸】观察一种小动物的“家”或者“事情”。
【重、难点突破】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前面两篇课文中,我们随同作者一起进行了一次山中的游历,并且品味了山雨的美妙韵味。今天,我们大家来到森林里,伴着作者奇异的想象,追随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吧。板书课题:草虫的村落 释题:“村落”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用“草虫的村落”做题目?
村落,原本是人聚居的地方,而课文中,作者赋予草虫人的生活形态。草虫的村落,其实无非就是草虫居住的洞穴,但在作者的眼里,它和人类的生活天地没有两样。表达了作者对草虫的喜爱之情。
二、初读课文,用自己的话简单地复述一下课文内容。
提示:其实,这是在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分层理解,即可以锻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课文首先介绍了作者在一片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他追随一只爬行的小虫展开了奇异的游历。然后具体地描写了这场经历:草茎变成了粗大的森林,小虫成了游侠,随着草虫与同伴的一路招呼,“我”来到了草虫的村落。在草虫的村落里,“我”看到了熙熙攘攘的黑甲虫村民;看到了“街道”“小巷”;看到了像南国少女般的花色斑斓的小圆虫;看到了像庞然大物似的来访者——蜥蜴;看到了甲虫音乐家的演奏会;看到了“村民们”行色匆匆的生活„„最后表达了对草虫村落的深深依恋。
二、细读课文,围绕“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说一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这个主要问题,让学生体悟课文,思考揣摩。你能从中体会到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吗?
提示: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语句,先注意作者观察到的小虫的活动及环境,然后思考作者是怎么想象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展开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相机点拨。附相关句子理解:
①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这是开篇的第一句,一个“又”和一个“躺”字,点出作者与田野不寻常的关系,正是有了这种与田野的特殊情感,才会如此关注田野中的小生命;“静谧”不仅是环境的清幽,更是心境的宁静,在这样的环境与心境中,作者才与大自然相融为一。作者摆脱了尘世的纷扰和喧嚣所带来的心灵重负和枯寂,使自己的身心重新融于大自然之中,这样才有了他对草虫村落的这一次奇异的游历。
②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
这是作者奇异的游历所展示的第一个空间,这个空间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筑而成的。这时,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延绵的草丛变成了一座座森林。迷路的一只小虫,就像一位游侠,穿行在这森林中间。于是,才有作者目光的追随,也才有对草虫村落的游历。
③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这是作者奇异的游历所展示的第二个空间,也是本文的主体部分。要看清它的位置,“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也就是草丛边上的一些小土堆,这是最适合草虫聚居的洞穴群的形成之处,所以也就可以看到许多熙熙攘攘往来的那些黑甲虫村民。作者想象之丰富,感受之独特,于此可见一斑。
④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灵泉”,形容泉水非同一般,具有灵性。这些甲虫竟然还是音乐爱好者,它们振动翅膀发出声音的时候,便有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出来。作者赞美这些音乐演奏者,不仅深深地被它们所吸引,而且觉得它们的音乐胜过人间的一切音乐,觉得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天籁之声。从这段话及末尾的感叹号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小生灵的赞美之情。
⑤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一幅甲虫“村民们”的劳动图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小甲虫是如此的“勤勉”,小小的身体却能推动“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还“行色匆匆地赶着路”。看着它们劳动的场景,作者在思考,到底是什么力量促使小甲虫如此勤勉地奔忙?可能是一种家庭的责任感,使它奔忙着;可能是小甲虫自我价值实现的快乐感,激发它前进着„„一个问句也引发了读者的思考,促使读者不断地联想开去。
⑥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
这一句以“夕阳亲吻着西山”和红鸠鸟归巢的鸣叫声点明时已傍晚。作者对草虫村落的奇异游历竟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那是一种沉醉。“悠悠忽忽”道出了作者对奇异游历的痴迷;“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更点明了心灵沉浸在奇异游历中的欢快和得意。
三、你能运用以前课文中学过的写作知识,分析一下本课中,作者是如何把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的吗?
这是一篇散文,它在表达上颇具特色。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具体如下:
(1)丰富的想象。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看到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勇敢、勤劳和智慧的特质,从而使一只只美丽的小甲虫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
(2)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村落,原本是人聚居的地方,而课文中,作者赋予草虫人的生活形态。草虫的村落,其实无非就是草虫居住的洞穴,但在作者的眼里,它和人类的生活天地没有两样。那里有街道,有小巷,还有形形色色的人们,它们不仅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更有着高雅的艺术追求,它们不但会享受生活,还会创造生活。
四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一下草虫世界的奇妙。五作业:
观察一种小虫子,仿照本课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作文。板书设计:
小甲虫迷路“森林”:游侠、左冲右撞、打招呼
草虫的村落 想象丰富、拟人、比喻 热爱大自然、喜爱小生灵
村落景观:熙攘的村民、勇敢的远归者、南国少女
大蜥蜴、音乐演奏者、气象工作者、工程师„„
第五课 《詹天佑》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学会11个生字。会写“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控制、轰动、艰巨、毅然、铲平、勉励、恶劣、泥浆、岔道、居庸关、悬崖峭壁、狂风怒号、惹人讥笑”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抄写喜欢的词句;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情感与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抄写喜欢的词句; 【拓展与延伸】
【重、难点突破】抓住詹天佑的言行、想法等关键词句,体会他的爱国情怀。【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詹天佑》,从题目上看,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学习写人的文章,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要求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回答。
提示:写人的文章,一般我们要弄清文章写这个人的什么事,注意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及别人对他的评价等体会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且要体会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人的,从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写人的文章所表达的感情一般就是对人物精神品质的赞颂和对人物的爱。你们知道课文写了詹天佑的什么事吗?你能够从中体会到詹天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下面我们大家就一起了解——詹天佑
二、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詹天佑的什么事,从中体会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提示:要特别注意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本文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简单介绍詹天佑的生活时代背景。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詹天佑接受任务的重大意义有一定的题解。
文章是按照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的。全文分为四部分,先概括介绍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接着,通过当时的社会环境介绍反映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重大意义;然后,按照工程进展的顺序,从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最后,写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对詹天佑的怀念,点明事件的意义──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民的藐视和嘲笑。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齐声朗读,然后思考讨论: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些什么?
提示:1知道了詹天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点明中心);他的伟大事迹——修筑了京张铁路;京张铁路的重大意义——独立、主持、第一条
这段话不仅总括全文,说明了这篇课文是按先概括介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的;还点明了中心,是文章的中心段。
下面,我们就从“杰出”和“爱国”两个方面去学习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写詹天佑的“杰出”与“爱国”的。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思考:这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你从中读懂了些什么内容?或者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研究。提示:这段主要写了詹天佑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
引导学生从“外国对修筑权的争夺和对清朝政府的要挟”体会这条铁路的重要性;从“自然条件的恶劣和外国报纸对我国的嘲笑”、“清政府的命令引起了全国人民的轰动”两个方面体会詹天佑接受任务的意义重大。
2、难点句子理解: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还没有出世”本意是人没有出生。这句话集中反映了詹天佑接受修筑京张铁路任务的压力。外国报纸称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生,实则是他们瞧不起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是对中国人的蔑视和嘲笑。在他们眼里,任命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是个不切实际的空想,只有依靠外国人才能完成这个工程。他们的话里还隐含着说明京张铁路沿线地理环境恶劣,修筑铁路的工程十分艰巨。课文这样写,更能反衬出詹天佑为国分忧的爱国主义品质。
小结:从这一段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当时的清朝政府是多么的落后、受气,就连在自己的国土上修筑铁路都要受到外国的要挟。祖国的明天是我们的,如果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我们就不能把自己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也许还会遭到类似的要挟呢。所以,好好学习,把我们锻炼成优秀的人才不仅是我们自己的需要,更是建设伟大祖国的需要!可在当时落后的中国,我们并没有现在如此多的机械,大都是要依靠人工进行修筑的,在自然条件如此的情况下,詹天佑能完成任凭吗?他又是凭着什么力量来完成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詹天佑主持修铁路的过程。
五、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1、分组朗读课文,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修筑铁路的什么内容?詹天佑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提示:这三个问题的提出比较概括,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回忆,学习这些内容需要抓住什么来领悟(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来加以理解,这也是理解人物品质与感情的重要方法)。2、找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与大家交流。
提示:这也是在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且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②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詹天佑要求工作人员勘测、绘画、计算等都要精确、严密,决不能含糊、马虎,这句话表现了詹天佑对工程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③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这是詹天佑遇到困难时的内心想法,也是他克服困难,完成艰巨任务的动力。京张铁路是中国人靠自己的技术力量修筑的第一条铁路。这条铁路修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声誉。修得不好,外国人讥笑中国人的阴谋得逞,我们中国工程师也会丧失信心;修好了,可以回击帝国主义者的蔑视,提高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工程师的自信心。句子充分表现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气的坚强决心。
④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这是一句设问句。首先提出如何让火车爬上陡坡的问题,接着用詹天佑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来回答。詹天佑顺着山势,创造性地设计了一条“人”字形线路,采用两个火车头一推一拉的办法,解决了火车爬陡坡的重大难题。这是他对铁路建设作出的杰出贡献,也是他卓越的创造才能的体现。
3、你能用画图的方法来向同学们形象地展示一下詹天佑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方法吗?
六、学习最后一自然段,齐读课文,思考: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说说你对这段内容的理解。
⑤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回击”,指对攻击者进行反击。修筑京张铁路前,帝国主义者曾千方百计阻挠我国工程技术人员修筑,攻击我国任命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是个笑话”,甚至狂称“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京张铁路提前两年全线竣工,用铁一样的事实,证明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句子点明了修筑京张铁路的结果,再一次说明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与首句呼应。
七、总结思考:
1、教师总结: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
2、写法思考:那你知道作者是如何向我们展示詹天佑的“杰出”与“爱国”的吗?
蕴含在对事件与人物的描写之中,通过对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加以表现。杰出是他爱国的资本,而爱国则是支持他能够克服一个个巨大困难的根本动力。板书设计
杰出、爱国工程师:主持、第一条、完全
接受任务:阻挠、要挟、嘲笑 毅然受命
詹天佑 修筑过程: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修筑结果:提前两年竣工,有力回击
第四课《索溪峪的野》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正确读记“恶作剧、不拘一格、年过花甲”等词语。【方法与能力】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表达对索溪峪美的独特感受。
【情感与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拓展与延伸】找一些描写山川景物的文章读一读,体会景色的特点。【重、难点突破】感受索溪峪独特的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是我们最佳的出游时光。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到到湖南的张家界,领略一下索溪峪的独特风光。板书课题:索溪峪的野
释题:索溪峪是地名,从“峪”字可以看出这是一条山谷。而“野”又是什么意思呢?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哪儿,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我们带着三个问题来自由地浏览“索溪峪”?
二、自由读课文,围绕一个“野”字思考、讨论:“野”是什么意思?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哪儿,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三个问题。
提示:
1、“野”的理解:“野”,其实作者体会到的是索溪峪“野性的美”,是没有经过人工修饰的天然的美。
2、索溪峪的“野”体现在:作者由远及近,由山水到物到人地写了“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四个方面。
3、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 逐段朗读,抓住关键的语句加以理解。
第一自然段:概括写对索溪峪的独特感受——“野” ①走进张家界的索溪峪,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字:野。
这是开篇的第一句话,写作者游览索溪峪,总的感受是一个字──“野”。其实作者体会到的是索溪峪“野性的美”,是没有经过人工修饰的天然的美。扣住这个“野”字,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索溪峪的美景和作者的匠心独具。这句话起到点题的作用,同时,又统领全文,文章的第二、三、四、五自然段都围绕这句话展开。
第二自然段:山野——惊险、磅礴、随心所欲
②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婷婷玉立,则好似“窈窕淑女”。
这句话采用联想的方法,描写出山具有“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特点。那里有“斜山”,那山峰似从山的一边飘逸而出。“旁逸”写出了山峰斜出的是那么随意。“巍巍”则写出了山峰的高。作者还由山形相对、山势相依的山,联想到“热恋情人”,他们似在凝望,似在细语,别具一格。由山体不高、山形奇特的山联想到少女,她们婷婷玉立,姿态万千。
第三自然段:水野——充满孩子的灵性
③索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十分调皮、可爱。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第四自然段:动物野——猴子亲热、调皮、野性十足
启发:儿子如此“放肆”,作者写它们,是不是表达了作者对它们的厌恶之情呢?为什么?
第五自然段:人野
默读课文思考:游人野表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他们也会变得如此得野? ④人们,在这山水中返璞归真了。
“返璞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索溪峪的山是野的,水是野的,所以“这山水”是充满野性的。在这样的山水中畅游,人们接受了大自然的洗礼,不经意间,一举手、一投足,都显得非常纯真、质朴,作者为大家呈现出了一幅人景合一的美丽和谐的画面。这句话在课文中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索溪峪的“野”的同时,体会作者流露其间的思想感情和所运用的写作方法。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回答。提示: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加以说明。
思想感情: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表达了畅游于大自然时愉快的心情。
写作方法:文章在表达上有两个特点:一是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二是在谋篇布局时,采用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方法,在概括地介绍索溪峪“野”的特点后,分山、水、动物、游人四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每一方面的描写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如,写索溪峪的山,先概括地指出山有野性的美,接着从山具有“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三方面来具体描写;写游人,先概括地指出游人渐渐地变“野”了,然后通过写姑娘大嚼玉米棒,老人蹦跳于石块间,许多游人光着脚踏水三方面具体写出了游人的特点。
三、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朗读给大家一般欣赏。板书设计:
索溪峪的“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
天然的美
野性的美
畅游其间
无比愉快
概括写对索溪峪的独特感受——“野”
山野——惊险、磅礴、随心所欲
天然的美
野性的美 索溪峪的“野”水野——充满孩子的灵性
动物野——猴子亲热、调皮、野性十足
畅游其间
无比愉快
人野——大嚼、蹦来跳去、手提皮鞋丝袜
蹚过去、嘻嘻哈哈
第二篇:六年级教案
第8课 写意蔬菜瓜果 第九周
教学目标:掌握蔬果题材的花鸟画在构图、用笔、用墨、用色等方面的初步知识与技能。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健康情感,树立珍惜和保护民族传统艺术的态度和价值观。教学重点:用写意技法表现蔬菜瓜果的练习。教学难点:造型的准确、下笔的肯定。教学过程:
1、活动一:欣赏齐白石的《荔枝》、《白菜蜻蜓》和徐家昌的《葫芦》,感受作品在选材、构图、用笔、用墨等方面的特点,体会画家崇尚自然、热爱生活和追求真、善、美的思想感情。
2、活动二;介绍工具:
中国画的表现效果与使用独特的工具、材料是分不开的,中国传统作画工具与材料包括:“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3、活动三:演示和体验手笔的用笔方法,包括中锋、侧锋、逆锋等的具体运用;“墨分五色”的方法与效果。教师演示,学生作相应的练习。
4、活动四:分析具体作品的作画步骤,指导学生进行临摹练习。以葫芦的画法为例,分三个步骤进行,教师一边解说一边演示画法,并让学生知道画幅上的题字、落款、印章等是画面内容与构图的组成部分。
5、活动五:学生在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临摹练习。
6、活动六: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并加以点评。
7、总结:国画技法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画家娴熟的笔墨功夫是长期学习、实践的结果。我们要学习画家们这种刻苦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8、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教学后记:学生平时较少画水墨画,对水墨画的用笔、用墨技巧还不够熟练,由于场地有限,以及学生对工具的使用不当,影响了教室的卫生和课堂秩序。第9课 写意花卉 第十周 教学目标:了解写意花卉的一些基本知识,学习描绘花、叶、茎的初步技能。体验临摹方法、步骤,掌握用笔、用墨、用色的初步技巧。培养学生在观察、表现事物时形成一丝不苟、胆大心细的态度和作风。
教学重点:用写意技法表现花卉的练习。
教学难点:下笔的肯定,表现花卉达到形与神的统一。教学过程:
1、欣赏画家的作品,同时对画家略作介绍。
2、了解中国花鸟画的分类
工笔白描
工笔花鸟画
工笔淡彩
没骨花鸟画
工笔重彩 中国花鸟画
大写意花鸟
写意花鸟画
小写意花鸟
3、选择某种花卉进行临摹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花的形态,研究临摹的步骤,对具体的用笔、用墨、设色也进行分析。
4、教师课堂上演示,演示临摹步骤与方法,指出应注意的具体问题。
5、指导学生临摹作业。展示、分析本教材或本校学生的好作业,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增强完成作业的信心。
6、学生堂上临摹,教师巡堂指导。
7、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
8、课后小结。
教学后记: 通过几节课的水墨画练习,学生在用笔、用墨的技法掌握上有很大进步,对中国画的有更深的认识。还需要鼓励学生勤练习。第10课 写意动物
(一)第十一周
教学目标:了解写意禽鸟画的一些基本知识,初步体验与掌握一两种禽鸟的画法。领会禽鸟画的临摹与创作过程,初步掌握写意禽鸟笔墨技巧。培养爱护、赏识飞鸟、珍禽及以其为题材创作的绘画作品的情感,以认真观察、细致表现的态度对待自然事物。教学重点:掌握某种禽鸟的写意画法。
教学难点:造型的准确性,动态的生动性,笔墨的灵活性。教学过程:
1、欣赏李苦禅画的《鹰》和任伯年画的《双鸟》。
2、写意禽鸟画法探究。分析画家作品的画法、步骤,教师现场演示画法、步骤。
引导学生对禽鸟的形体、结构、动态、生活习惯等作细致的观察和分析,结合集体活动中参观动物园、参观动物标本等活动进行文字记录、速写等工作。
3、学生临摹某种禽鸟,教师巡堂指导。学习画国画传统的方法是以临摹为主,而岭南画派很重视写生,现代国画的教学法也把写生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因此,教师既要指导学生认真临摹,又要努力创造条件对物象进行观察与写生。
4、对学生临摹的作品进行点评,采用自评、他评、教师小结的形式。
5、适当布置课外作业。
教学后记:本节课较前几节难度要大些,学生在画鸟的造型时,下笔还不够准确,笔墨的控制还不够灵活,还需要加强练习。第11课 写意动物
(二)第十二周
教学目标:初步掌握树熊、猴子(或其他动物)的基本画法。体验用水墨形式表现树熊、猴子的过程,掌握初步的水墨技法。培养对走兽动物的兴趣,养成善于观察、大胆表现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树熊的写意画法。
教学难点:
1、表现动物绒物的特殊技法。
2、用笔、用墨、用水的和谐与统一。教学过程:
1、欣赏方楚雄的《夏日》和《嬉戏》。《夏日》以斗方幅面、满构图为表现形式。画面画了三只树熊,左边两只稍小的,右边一只稍大的,画面外围花繁叶茂,表现了树熊的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性。画面色彩对比强烈,树熊以墨色为主,略染花青;鲜花大红、鲜黄,并以染了花青的叶子衬托。整个画面生机勃勃,形态生动,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另一幅以猴子为题材的《嬉戏》,猴子的形象一正一反、一俯一卧,活灵活现地表达了“嬉戏”这一题材。猴子的绒手表现笔法细腻,用笔的方向与线条的长短、粗细、浓淡、疏密富于变化。
2、探讨树熊的画法。教师参考课文中列举的画法步骤,作出说明并在课堂上演示。在学生实际操作时,按实际情况加以变通。
3、介绍猴子的画法。有部分学生喜欢画猴子,则重点学习猴子的表现技法。表现猴子的作品很多,风格差异很大,宜选取大写意的、易于表现的为好。画家韩美林画的猴子,笔墨简练,装饰味很浓,值得学生学习。
4、学生在堂上临摹或创作树熊、猴子,教师辅导。
5、展示与点评。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评价。
教学后记:学生兴趣较浓,在临摹动物水墨画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绘画的乐趣,绘画技法的掌握也有较大的进步。第12课 电脑绘画真有趣 第十三周
教学目标:学习简易绘图软件的知识及操作方法;体验绘图工具操作的过程,逐步提高操作水平;培养学生爱科学、爱艺术的情感,树立以科技手段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态度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工具箱”中绘图工具的操作方法。教学难点:电脑绘画作品的构思、创意。教学过程:
一、引言导入。
二、新授:
1、欣赏电脑绘画作品,带给学生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除了本课展示的图例,教师再增补一些其他图例。
图例一:没有标题,只看到一群动物被吸到一个大型金属桶中,背景是结冰状的地面与蓝天白云,引起人们的猜想。这幅画的创作显示了电脑操作的优势:把不同动物的素材分别贴图到画面上,对它们进行前后、高低、大小排列,对背景的内容、大小、远近、色彩等方面也可以进行主观处理。
图例二:出现的飞机、蝴蝶、鹰鹫、老鼠、兔子、庄稼等画面,也是一种超现实的场景。图例三:为一颗“人体螺丝钉”,一位男士的“帽子”竟是螺丝钉的顶部,双腿变成了带螺纹的螺丝钉的下部,并可以钻进木头里,挤出了木屑。这种荒诞的画面通过计算机的图像合成、拉伸变形等多种手法面形成,却没有生搬硬套的痕迹。以上图例说明,计算机的应用大大拓展了绘图的表现形式与手法,丰富了绘画的内容与形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2、显示器视窗、工作界面介绍。
主要介绍 菜单、工具箱的内容与应用。教师可打开菜单中的“帮助”栏目寻求帮助。
3、教师范画、学生作品介绍。
教师通过具体作品介绍,说明作品在构思、构图、造型、色彩等方面的特点,指出主要是运用工具箱中的哪些工具进行给图的。些外,对具象作品、抽象作品作出必要的分析。
4、学生练习。采用教师命题、学生自命题等方式进行堂上练习。如: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城市、我的家乡、我的同学、我的爸爸妈妈、我家的小狗,可爱的动物、想象的宇宙……
5、采用恰当的评价方式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
教学后记: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了电脑绘画的乐趣,培养了生爱科学爱艺术的情感。第13课 重复与变形的游戏 第十四周
教学目标:学习简易绘图软件中对图形进行重复、变形的编辑技巧。体验与领会对图形进行重复、变形处理的技术过程及其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下拉菜单中复制/粘贴、翻转/旋转、拉伸/扭曲等基本操作。教学难点:电脑绘画作品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完美结合。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评析。
电脑美术作品欣赏并评析,让学生了解重复与变形手法产生的美感。
第一幅图主要运用了重复的手法,把人物有序地进行水平排列,形成“重复构成”。可以用单个人作为基本形,也可以把整个横排人物作为基本形,进行“复制/粘贴”操作,速度会更快。第二幅图运用了变形、重复的手法。每座建筑物弯曲了,这是变形。上一组建筑物与下一组建筑物形状与大小相同,这是重复。画面中间排列了六排小汽车,这是重复。
第三幅图是绿色背景,从地下破土而出的是红色的小动物。画面右边的小动物坚向排列,是运用了重复功能形成的;画面左边的单个动物,是把同一动物加以放大而形成的。第四幅是变形的蜗牛,第五、第六幅图分别是小鸭和小女孩,是应用了软件中的“翻转/旋转”、“拉伸/扭曲”等功能而形成的。
第七幅图显示了铅笔形状的各种变化,是运用了重复、放大、缩小、拉伸、旋转等功能而形成的。
二、教师示范,学生堂上练习。
主要熟习操作的技巧,积累编辑的经验。
三、命题练习,创作一幅电脑美术作品。要求表达某个主题或内容,或表达某种意念,在造型与色彩、大小与变化、节奏与韵律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
四、作品点评。教学后记:学生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本课内容基本掌握,但还有小部分学生较少接触电脑,对工具和菜单都还不够熟悉。第14课
变色的游戏 第十五周
教学目标:学习绘图软件中颜色工具的使用与操作,学习有关色彩知识。体验色彩设计、色彩调整的过程,掌握对颜色进行编辑处理的方法。教学重点:软件中颜色工具的使用与操作。
教学难点:色彩搭配的合理性与美观性,表现出较高的色彩知识水平。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巩固绘图软件工具箱里的工具操作。
二、新授。
1、绘图软件中的颜色工具。
2、学习相关“菜单”的应用,如“颜色”、“图像”、“查看”等。
3、色彩搭配练习。复习色彩知识。如冷色、暖色,对比色等。可以选择课文中的服装配色练习、风景配色练习、冷暖配色练习、季节色彩练习、综合配色练习等进行操作。
4、提出学习建议。
三、学生作画。
四、点评。
教学后记:本课内容学生掌握得较好,经过多节课的练习学生对绘图软件的操作较熟练,作业效果较好。
第15课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 第十六周
教学目标:了解民族服饰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初步掌握民族服饰的简易画法。体验服饰艺术与民族、生活和审美的密切关系,了解民族服饰从设计到制作的大体过程。培养学生热爱民族大家庭、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树立保护、发掘和发展民族艺术的态度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民族服饰的简易画法。
教学难点:真实、生动地表现某民族服饰的艺术特点。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扼要介绍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族服饰多姿多彩的情况。“服”,是指服装;“饰”,是指服装上的装饰。
二、新授:
1、民族服饰欣赏,选某些图片进行介绍。通过放录像、光盘演示等形式进行。
2、怎样手绘民族服饰?教师准备有关范画、步骤图等进行解说,并作示范。
4、学生进行手绘练习。根据有关资料,在手绘线描、线描加黑白灰处理、线描加彩色平涂等几种表现手法中任选一种进行练习。
5、展示作品,介绍自己所画的民族服饰。说说这个民族的风俗、生活习惯等相关知识。
6、课后继续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
教学后记:通过学习,学生体会到了民族服饰艺术的美感,学会了表现民族服饰的特点。第16课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 第十七周
教学目标:了解民族乐器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能手绘或制作模型(表现一种民族乐器)。了解民族乐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通过绘制或手工制作体会民族乐器的造型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大家庭、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树立保护、发掘和发展民族艺术的态度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民族乐器的简易画法或手工制作方法。教学难点:手工制作中,选材的巧妙,制作的精美。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简介我国民族众多,乐器各异的情况。播放一段由民族乐器演奏的曲目,作为引子吸引学生的兴趣。
二、新授:
1、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简介。讲民族乐器的悠久历史,介绍不同乐器在造型、色彩、材质、工艺、审美等方面的特色。例如:在介绍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突出我国古代音乐的辉煌成就,讲述楚惠王如何把编钟的有关艺术特点,作具体分析。
2、绘画民族乐器,示范画法。
怎么样用手绘民族乐器?教师通过范画,步骤图或课堂上演示等方法,向学生讲解。
3、示范手工制作民族乐器模型。
怎么样用手工制作民族乐器模型?抓住如下几个环节向学生辅导:收集资料、构思、画出草图、选材、部件加工、部件安装黏合、装饰处理、检验并完成。
4、学生作业练习,按“基本要求”、“较高要求”、“个性探究”三个方面选择。
三、作业评价:
四、教学后记: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从造型、色彩、材质、工艺、审美等角度对民族乐器进行赏析。学生基本上能画出一张民族乐器图,但制作民族乐器模型,学生的材料准备不够充分,制作效果不太好。
第17课 有声电影的鼻祖——皮影戏 第十八周
教学目标:了解与学习皮影戏的有关知识,学会制作简易的皮影角色并进行模拟表演。了解皮影戏产生的过程,初步掌握简易的皮影角色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热爱民族大家庭、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树立保护、发掘和发展民族艺术的态度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皮影角色的造型特点,学会制作简易的提线纸偶。教学难点:制作比较有艺术特色的皮影角色并依剧情进行表演。教学过程:
一、引入:
播放皮影戏片段,简介我国皮影戏。提示本课学习内容。
二、新授:
1、了解皮影角色造型艺术特点。按照课文中的图例加以分析、讨论、说明。
2、了解皮影的制作程序,对以下程序有一个粗略的了解: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烫平、缀结完成。
关于镂刻方面,皮影雕刻刀法以镂空为主,以刀凿代笔,产生阳刻、阴刻的效果,并根据雕刻不同内容而使用稳健、圆转、细腻、粗犷等不同的刀法。
3、了解皮影戏的演出概况。如银幕布置、灯光投射、艺人操纵、方言对白、艺人演唱、乐器伴奏等情况。
4、模拟皮影角色进行设计、制作的探索。角色的塑造,材料的选用,活动关节的处理等。
三、学生制作:分小组进行皮影戏演出前的设计制作,以小组为单位,分任务到个人。
四、教师首先布置好演出环境,先出代表进行模拟皮影角色的演出。
五、活动评价: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恰当的评价与小结。
六、教学后记:
第18课 走近传统戏曲人物 第十九周
教学目标:了解民族服饰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初步掌握民族服饰的简易画法。体验服饰艺术与民族、生活和审美的密切关系,了解民族服饰从设计到制作的大体过程。培养学生热爱民族大家庭、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树立保护、发掘和发展民族艺术的态度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民族服饰的简易画法。
教学难点:真实、生动地表现某民族服饰的艺术特点。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扼要介绍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族服饰多姿多彩的情况。“服”,是指服装;“饰”,是指服装上的装饰。
二、新授:
1、民族服饰欣赏,选某些图片进行介绍。通过放录像、光盘演示等形式进行。
2、怎样手绘民族服饰?教师准备有关范画、步骤图等进行解说,并作示范。
4、学生进行手绘练习。根据有关资料,在手绘线描、线描加黑白灰处理、线描加彩色平涂等几种表现手法中任选一种进行练习。
5、展示作品,介绍自己所画的民族服饰。说说这个民族的风俗、生活习惯等相关知识。
6、课后继续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
教学后记:通过学习,学生体会到了民族服饰艺术的美感,学会了表现民族服饰的特点。
第三篇:六年级教案
第二单元 八音盒 教学目标
1、简单介绍西洋木管乐器,使学生对其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聆听《波尔卡》,感受音乐快速跳跃的情绪特点。并指导学生能用图形式或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3、能正确识读8/6拍号,知道其含义并感受其强弱规律。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其轻盈、富有摇荡感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感受异国民歌音乐特点以此拓宽学生音乐知识面。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简单介绍西洋木管乐器,使学生对其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聆听《波尔卡》,感受音乐快速跳跃的情绪特点。并指导学生能用图形式或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教学重难点
感受单簧管的音色特点,乐曲所表现的“波尔卡”的跳跃情绪特点及乐曲曲式结构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学一学
1、师:孩子们,今天木管家族邀请我们去做客,让我们一起坐上心爱的小马车出发吧
2、木管乐器的自我介绍:
A、长笛:是木管乐器中的高音乐器,音乐宽广,音色清澈柔美,常把它比作乐队中的“花腔女高音”。
B、短笛:短笛是长笛的同类乐器,形状与长笛雷同,发音管比长笛短而细,音色响亮清脆、很有色彩。适宜于演奏各种
抒情或华彩性的乐曲。
C、大管:又称“巴松”,是木管组中的低音乐器。管身较长,音色丰满浑厚,善于表现诙谐、滑稽的形象。
D、双簧管:直吹,音色明亮,带鼻音,长于感情的表;E、单簧管:又称“黑管”,直吹;欣赏《单簧管波尔卡》;
1、初听:完整的欣赏,出示图形谱;
2、小组讨论分析:在图形谱中发现了哪些相同点与不;
3、复听:学生以小组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波尔卡: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师:孩子们,你们今天高兴
二、听一听
欣赏《单簧管波尔卡》
1、初听:完整的欣赏,出示图形谱。
2、小组讨论分析:在图形谱中发现了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目的:运用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了解乐曲的结构,注意主题出现了几次。)
3、复听:学生以小组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乐曲旋律相同的乐段与不同的乐段。(可以用线条,动作,手势等等,此环节为后面学生创作图形谱打基础)
4、学生创作图形谱。
5、演示图形谱。
三、跳一跳
1、简单介绍波尔卡
波尔卡: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以男女对舞为主。于十九世纪中叶风行全欧。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2.师生共跳波尔卡。
四、想一想,说一说。师:孩子们,你们今天高兴吗,是什么让我们这么高兴?(音乐)是的,音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乐趣!它可以表达我们心底最深的情感和最美好的祝愿。
五、最后,让我们在单簧管优美动听的演奏声中坐上小马车回家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平稳的气息,轻柔的音色演唱《蓝色的雅特朗》。
2、能正确识读8/6拍号,知道其含义并感受其强弱规律。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其轻盈、富有摇荡感的特点。
3、感受异国民歌音乐特点以此拓宽学生音乐知识面。
4、通过歌曲的学习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祖国,激起学生对家乡亲人和家乡美景更深 的爱恋。
教学重点: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蓝色的雅特朗》 教学难点:
能唱好倚音及切分音及附点八分音符 并能积极参与二声部的合唱,养成良好的合唱习惯。教学准备:钢琴、电脑、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课前游戏 节奏传递
三、新课教学
1、导入激趣
2、音乐知识:八六拍子 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做一个八六拍的发声练习。
3、听赏范唱,感悟歌曲
师:现在让我们来听一听。在听的过程中请同学们用心去思考,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速度是怎么样?它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4、学唱歌曲 ⑴ 模唱 ⑵ 跟唱
⑶突破难点 附点八分音符 ⑷学习齐唱部分 学生依琴轻声完整地练唱旋律 ⑸学唱歌词 ①朗读歌词 ②学生轻声跟唱 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欣赏《快乐的农夫》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霍拉舞曲》,熟悉木琴的音色以及其表现力,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情绪。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难点:
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教学重点、难点: 木琴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教学准备: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一、听《霍拉舞曲》
1、初步聆听,感受
《霍拉舞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大胆的说出自己所听到的。
2、比较(播放小提琴《霍拉舞曲》、木琴《霍拉舞曲》)你能听辨出其中的不同吗? 用不同的乐器表现同一作品,给人的感受也发生了变化。交流一下,这两种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在表现乐曲中有何作用?你所喜欢的乐器音色怎样?
学生喜欢小提琴的,可让学生自己对乐器了解;学生喜欢木琴,给学生介绍木琴。
3、介绍《霍拉舞曲》
《霍拉舞曲》由罗马尼亚小提琴家、作曲家迪尼库作于1906年。霍拉是流行于罗马尼亚和前苏联库尔达维亚地方的一种民间歌曲体裁,产生于牧民地区,通常分为两部分,一为悠长的歌词,二为活泼的轮舞,常用二四拍,多用装饰音和颤音。我们所听的就是具有轮舞体裁的-------------独奏曲。
4、再次整体聆听 再来仔细聆听,具体说说:乐曲好象描写了一个什么场面?你是怎么来欣赏的?
5、总结
通过《霍拉舞曲》,我们感受了不同的乐器在表现同一作品时的不同,了解了木琴这样的打击乐器。
二、欣赏《喷泉》
三、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康沃尔的早晨》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康沃尔的早晨》,了解其作者劳伦斯。教学重难点: 体会歌曲感情
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一、听《康沃尔的早晨》
1、初步聆听,感受
《康沃尔的早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大胆的说出自己所听到的。
2、交流
3、介绍《康沃尔的早晨》
如今的康沃尔已经成了著名的旅游胜地,但当年却是地老天荒的蛮夷之地。劳伦斯夫妇选择了大西洋岸边沼地上的一个小村落住了下来,自己种菜,勉强糊口。艰苦的生活并没有泯灭劳伦斯的审美情趣:铺天盖地的紫红色石楠花丛与碧蓝的海水和浅绿的逶迤山影组成了粗犷妖艳的康沃尔景观,劳伦斯从这幅自然美景中获得了安慰和写作灵感。他说他感到了康沃尔的某种魔力:这寂静的荒野,拍岸的狂涛,原始的处女地,让人想到伊甸园。所以劳伦斯说,他在康沃尔有一种通灵的感觉。
4、再次整体聆听
再来仔细聆听,具体说说:乐曲好象描写了一个什么场面?你是怎么来欣赏的?
5、总结
第三单元 环球风采 教学目标:
1、演唱歌曲;
2、初步了解外国音乐风格;
3、认识反复记号D.C.Fine 教学重点: 理解歌曲,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和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认识D.C.反复记号,并掌握它的用法。教学难点:唱准后半拍起的节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意大利民歌《卡普里岛》欣赏《羊肠小道》 教学目标:
1、能用热情、明朗的声音演唱《卡普里岛》;
2、初步了解意大利民歌热情、爽朗的音乐风格;
3、认识反复记号D.C.Fine 教学重点:
理解歌曲,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和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认识D.C.反复记号,并掌握它的用法。教学难点:唱准后半拍起的节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即将要进行一次环球之旅,今天我们将去往我们此次环球之旅的第一站,意大利。你们想去吗?(想)在来之前,同学们已经通过多种形式搜集意大利的相关资料,那么接下来的我们就一同去意大利看一看,瞧一瞧吧。
1、(出示图片)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著名科学家伽利略曾在上面做过自由落体运动实验,它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该塔发生倾斜但斜而不倒,比萨斜塔因此远近闻名。钟楼始建于1173年,设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1178),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
2、(出示图片)威尼斯水城
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城市,亚得里亚海威尼斯湾西北岸重要港口。由铁路、公路、桥与陆地相连。由118个小岛组成,并以 177条水道、401座桥梁连成一体,以舟相通。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大家说上帝将眼泪流在了这里,威尼斯有“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的美誉,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岛城”“亚得里亚海的女王”“光之城”“桥之城”等美称。)
3、(出示图片)帕瓦罗蒂
鲁契亚诺·帕瓦罗蒂帕瓦罗蒂与“多明戈” “卡雷拉斯”称为三大男高音,别号“高音C之王”。高音C也是男高音试金石的,判断他是不是一个男高音,就意味要听听是不是能够唱到高音C,而且唱的漂亮。师:现在我们来听一首帕瓦罗蒂的代表作,一首意大利经典歌曲《我们的太阳》,我们一同来感受高音C之王的超凡魅力。
师:怎么样?是不是很让人震撼? 师:其实意大利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而且旅游业十分发达。接下来,我们将去往一个风光旖旎的地方——卡普里岛!
4、(出示图片)卡普里岛风光
卡普里岛位于那不勒斯附近,这里一年四季充满了阳光,你们看,湛蓝的大海与白色的小屋交相辉映,在这里我们不光能看到卡普里岛的美丽风光,还能听到用音乐描绘的卡普里岛,那我们一起来听听用音乐描绘的卡普里岛是什么样的吧。大家认真的去感受歌曲的情绪哦。
二、新课学习
1、录音范唱 师:这首歌曲带给你的感觉如何?
2、分析曲谱
3、生随琴演唱曲谱
4、再次感受《卡普里岛》美丽的风光
5、出示D.C.定义
三、欣赏《羊肠小道》《圣托里尼》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拉库卡拉查》
2、学习墨西哥民间舞蹈动作
3、拓展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较好的声音背唱歌曲《拉库卡拉查》,启发学生用舒展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
2、通过感受墨西哥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以积极的态度体验并喜爱美洲民族音乐,增强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接纳和包容。
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音乐审美和体验活动(唱、舞),培养其音乐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歌曲第一部分的两个结尾句不同,易混淆。
2、歌曲第二部分的弱起节奏不好掌握。
3、理解和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卡片。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
三、学唱歌曲(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处理歌曲)
1、感受歌曲,熟悉旋律 师:墨西哥之旅正式开始了,由于旅途漫长,非常枯燥,我们一起来听段音乐,放松一下(放乐曲《拉库卡拉查》,领拍手)
2、观看碟片,了解墨西哥的风情
3、帮助学生学唱《拉库卡拉查》(1)引入歌曲
(2)生听教师范唱,做口型模唱,自学难点
(3)生跟范唱学,找出不太会的地方,师生共同参与学习(4)生跟琴轻声唱
4、学生自主处理歌曲
(1)师布置任务,小组讨论怎样唱好这首歌曲
师:刚才我们从歌曲中领略到:墨西哥是个怎样的民族?现在,请你们自己来想想办法!用什么样的声音、感情、表情才能把墨西哥人的性格和舞曲的风格展现出来!想好后马上试一试,唱一唱,等会儿我们要比比哪组的声音唱得最好听,最有特色!
(2)小组排练(3)小组展示
师:我发现每个小组都齐心协力,排练得非常认真!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听哪组最有办法,唱得好听、有感情!还准备了奖品要送给表现最突出的同学!(师弹奏《拉库卡拉查》)
生:各小组展示,师生共评,说一说他们唱的哪个地方最打动你?最吸引你?最感染你?最与众不同?(奖励沙锤、铃鼓)
(4)有感情地演唱
四、学习墨西哥民间舞蹈动作。
1、观看碟片。
2、学学墨西哥的典型动作
3、学学简单的集体舞
五、活动《环球之旅》
六、教师总结 第四单元 五十六朵花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举杯祝福》
2、欣赏马头琴独奏《嘎达梅林》。
3、音乐活动“爱我中华” 教学目标:
1、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举杯祝福》
2、欣赏马头琴演奏的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感受音乐悲壮的情绪。
3、用欢快、自豪的心情演唱《爱我中华》
4、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爱我中华”的活动。教学重难点:听音乐选画面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举杯祝福》,欣赏《嘎达梅林》 教学目标:
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举杯祝福》 学会演奏乌孜别克族民间音乐典型的节奏。
初步认识都它尔、弹布尔、手鼓等乌孜别克族民间乐器。教学重难点: 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举杯祝福》 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二、学唱歌曲。
导语: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到新疆去走一走,看一看,学习一下新疆的民歌,领略一下新疆的舞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那位美丽的乌孜别克族少女为我们带来的乌孜别
克族民歌--《举杯祝福》
1、带着问题初听歌曲,听出歌曲的情绪、速度以及典型节奏分别是什么?(情绪欢快、速度稍快、典型节奏xxx xx)
2、集体拍奏典型节奏
3、用“来”随着录音小声哼唱歌曲,哼唱的过程中找出歌曲中有没有旋律相同的句子
4、把旋律相同的句子用“来”唱一下
5、小声跟录音唱歌词,然后找出歌曲中你认为难唱的句子,并随琴模唱
6、用自然优美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认识都它尔和手鼓。
四、表演歌曲。
五、欣赏马头琴独奏《嘎达梅林》。
1、师:这首乐曲是根据蒙古族民歌改变的。马头琴独特的音色,增添了内蒙古草原的气息,使嘎达梅林的音乐形象更加的苍劲,悲壮。
现在我们来听一听,用马头琴演奏的这首民歌。听后说出乐曲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生欣赏
具有草原的风格,悲壮、浑厚
3、师:你们知道马头琴的形状吗?
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民族乐器,因为琴头上雕刻着马头,所以叫马头琴。马头琴的音色独特,一听就能联想起草原的景色。在演奏这首乐曲时,这种独特的音色使我们感到音乐更有草原的气息,更加苍劲、悲壮。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爱我中华》 教学目标:
1、用欢快、自豪的心情演唱《爱我中华》。
2、为歌曲创编律动或舞蹈,随音乐表演。教学重难点:用欢快、自豪的心情演唱《爱我中华》。,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很高兴和在座的同学们认识,首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播放一段“少数民族服饰展”片断,请同学们抢答他们分别属于哪个少数民族?将学生说的各种答案总结归纳,并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以充分地肯定、鼓励和表扬。
二、学唱新课:
1、由学生的回答引入。师: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呢?生:五十六个民族。师:分别有哪些呢?生:汉族、回族、藏族、壮族、白族、蒙古族、苗族等。师:这五十六个民族由于生活的地区环境等的不同,因此他们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也不同,所产生的歌舞音乐肯定也不相同。欣赏《爱我中华》
2、跟琴学唱
3、全体学生完整演唱此歌,注意:(1)装饰音、修止符的运用。(2)控制整体音量。
三、创编舞蹈动作并随音乐进行表演。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爱我中华” 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小组准备“爱我中华”的歌曲、音乐、舞蹈、图片介绍、服饰等资料。
2、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爱我中华”的活动。教学过程:
1、抢答比赛
师: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现在进行抢答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的民族最多,发言的孩子一次只能说出一个民族的名称,不能重复说。每说对一个可以为自己小组加一朵小红花。开展抢答比赛。
师:好,紧张激烈的比赛就进行到这里。看来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回答出了这么多民族的名称,真了不起呀!下面我们在来进行一个更加有趣的活动:听音乐选画面
2、听音乐选画面
师:老师这里有几幅各民族歌舞的图片,还有几段各民族的音乐,请你们边听音乐边记录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看看哪副图片应该配合哪段音乐,全部听完了以后,请同学们来回答。
(1)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聆听并作好记录。
(2)当全部音乐片段结束后学生再回答,教师用课件展示正确答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
3、拓展。
(1)师:老师知道很多孩子在课前已经查找了关于各个民族的资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资料,如各民族名称、图片、风俗习惯等。
4、小结。
师:孩子们,你们查找的资料真丰富呀,让我们大开眼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大家的心情都很高兴和激动。
第五单元 母亲河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长江我的家》、《保卫黄河》。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长江我的家》。
2、在欣赏能体会旋律线的起伏与歌曲表现的内容之间的联系。
3、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母亲河的相关文化知识。教学重难点:
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长江黄河的相关文化知识。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长江我的家》、欣赏《长江之歌》。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长江我的家》。
2、在欣赏《长江之歌》时能体会旋律线的起伏与歌曲表现的内容之间的联系。
3、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长江的相关文化知识。教学重点:在欣赏《长江之歌》时能体会旋律线的起伏与歌曲表现的内容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长江的相关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声播放《长江之歌》)
本单元标题是“母亲河”。什么是“母亲河”?
二、欣赏《长江之歌》
同学们,刚才咱们听到的这首歌曲歌唱的是什么呢?(“长江之歌”)那么,你对长江有多少了解呢?请说一说在你的心中长江是怎样的?
长江全长六千三百公里,在世界上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尼罗河。是世界第三大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自西向东横贯我国腹部。(播放媒体课件介绍长江)
现在我们比较熟悉的《长江之歌》是可以唱的歌曲,但是最早的《长江之歌》是管弦乐合奏,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曲。这首乐曲既气势磅礴又委婉秀丽,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雄姿。
我们在低年级时就曾随音乐划过旋律线,在这首乐曲中,长江的形象主要是通过旋律线来表现的,请看首句:
其旋律进行的线条轮廓与长江上游的走向相似,大起大落,雄伟壮丽。而中部的旋律线缓缓起伏,与长江中下游的走向相似,表现了长江的柔美秀丽。我们在欣赏时应当特别注意这一点,下面我们再听一遍,请随着音乐用手划出旋律线。
这是一首先有曲后有词的“填词”歌曲,所填歌词与曲调完全吻合,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请同学们朗读一遍歌词。
欣赏时,请学生注意旋律中哪些地方是重复的,哪些地方比较柔美抒情,哪里推向高潮。就前面的问题,学生作出回答。
三、学唱歌曲《长江我的家》(1)欣赏范唱录音。(2)与学生共同讨论歌词的含义:“我”主要是指港、澳、台和海外侨胞的小朋友们,“长江”已经不是单纯指长江,而是指整个祖国了。所以才有“心里装着妈妈的爱,走遍天涯想着家”的词句。
(3)随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4)这首歌较难唱,一是大跳音程较多,音准不易掌握好;二是节奏较为复杂,有不少切分节奏;三是有几处相同的词句谱以相似的旋律,容易混淆。请同学们特别注意。教师带领学生重点练习“长江是我的家”、“长江长江是我的家”和两句旋律相似的“心里装着妈妈的爱,走遍天涯想着家”。
(5)再随录音学唱两遍歌词。
四、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保卫黄河》,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不同音乐形象。
2、学习轮唱的演奏形式,并能够看老师指挥,进行简单的轮唱练习。
3、初步了解作品的来历,感受作品磅礴的气势以及所蕴含的爱国情感。加深对祖国的热爱。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了解黄河
1、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欣赏课,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关于黄河的录像,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用你所看到的黄河吗?
2、在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全国上下立刻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浪潮。1939年,诗人??光未然(板书:光未然 词)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带来了他刚刚创作不久的新诗词《黄河大合唱》,其中有一段这样的诗词(课件:保卫黄河歌词)
3、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诵诗词,想一想,诗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师:在这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上,有人拿起了刀枪,与敌人展开顽强的斗争。而诗人光未然则用自己手中的笔,创作了这段催人奋进的诗词,鼓舞着全国人民奋起抗日,保家卫国。作曲家冼星海,也像我们一样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他激动的对光未然说:“交给我吧,我有把握把它写好”。星海拿到歌词后,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拖着生病的身体,创作了这首经典歌曲《保卫黄河》,这也是他所创作的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七乐章。
二、初听歌曲:
1、让我们来完整的欣赏这首歌曲《保卫黄河》,感受歌曲作者冼星海将这段诗词赋予了怎样音乐,来表达他的爱国热情?
2、播放《保卫黄河》全曲。(课件:播放全曲)
三、分段欣赏: 第一部分:
1、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保卫黄河》的第一部分,想一想,歌曲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课件:复听歌曲第一段)
2、学生回答
3、范唱第一遍 教师指旋律线,请同学们注意歌曲歌词的高低变化。
4、教师小结:这个旋律走向,表现了旋律的高低变化,这种变化就像黄河的波涛,上下起伏。
5、范唱第二遍 教师为歌曲加上伴奏演唱
6、演奏第一遍 学生轻唱歌词 第二部分:
1、欣赏第二部分,听一听,在歌词、旋律都一样的情况下,它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
2、(课件第二乐段)有几个声部演唱?(课件:两个声部)
3、她们演唱的顺序是一样的吗?(课件:先后演唱)是什
4、师讲解“轮唱”知识点。
“轮唱”是合唱中的一种形式,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声部,分不同的先后顺序,演唱同一段旋律,这种演唱形式称之为??轮唱。
5、我们刚才欣赏的这一部分,是有两个声部进行演唱的,所以称之为?
6、你们想不想尝试两个声部的轮唱?
7、将学生分为两组,在教师指挥下,进行二部轮唱。
8、老师为你们加钢琴伴奏,你们自己进行二声部轮唱,可以吗?
9、刚才我们的演唱的声音效果像什么?
师:这就是轮唱的音乐特点。通过这种演唱形式,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抗日浪潮此起彼伏,波涛汹涌。)
10、小结:同样的歌词和旋律,由于采用了轮唱形式,让我们感受到此起彼伏的抗日浪潮。第三四部分:
1、第三部分在相同旋律下,又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
2、请学生回答:演唱形式?板贴:三部轮唱
3、作者为何要运用三部轮唱的方式呢?他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心情?
4、让我们再次回顾第三部分,接着欣赏歌曲的高潮??第四部分,想一想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音乐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使它成为歌曲的高潮?
5、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和第一部分相比,旋律都一样,演唱形式也一样,都是齐唱,为什么是高潮?音乐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力度加强,速度加快。音调升高)
6、小结:随着速度的加快、力度的加强以及旋律音调的升高等音乐要素的变化,表现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最终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不可战胜的革命力量,打败日本侵略军。
四、完整复听:
1、通过刚才的分段欣赏,我们对这首歌曲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了充分的了解,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一部分的音乐表现形式是?它所表现的音乐形象是?
2、通过刚才的回顾,我们发现,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看,如果老师用线条来表现演唱形式的变化,(课件:渐强记号)这是音乐当中的什么记号?这个渐强记号,更加形象的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变化,展现了我们国家抗日力量的不断壮大以及全国人民打败日本鬼子的必胜决心。
7、让我们对照画面提示,再一次感受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所带来不同的音乐形象(课件:完整欣赏全曲)
六、教学小结 第六单元 告别时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听歌曲,熟悉歌词的内容,整体感知歌词的内容。
2、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把握主旨内容。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珍惜友谊,不因离别而哀愁,而要满怀激情各奔前程。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歌词写作的相关背景,整体感知歌词内容。
2、把握歌词的主要内容,形成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懂得珍惜友谊。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弦歌、逍遥、劳燕分飞、直上青云”等词语的含义。
2、了解歌词的作者及写作的相关背景。
3、让学生听歌曲,熟悉歌词的内容,整体感知歌词的内容。
4、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把握主旨内容。
5、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珍惜友谊,不因离别而哀愁,而要满怀激情各奔前程。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歌词写作的相关背景,整体感知歌词内容。
2、把握歌词的主要内容,形成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懂得珍惜友谊。教学媒体
投影仪、作者的图片及生平资料、《义勇军进行曲》(歌曲及伴奏)(见音频素材)
教学过程:
播放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音频素材)教师: 同学们我们的国歌是由谁作词、作曲的?对,是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歌曲表达了青年一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田汉先生创作的歌词《毕业歌》(讲授新课)
一、作者简介(投影显示)
田汉(1898~1968),原名叫寿昌,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杰出的戏剧家,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我国革命戏剧运动的奠基人和戏曲改革运动的先驱者,我国早期革命音乐、电影的杰出的组织者和领导人。“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林彪、“四人帮”迫害,屈死狱中,终年七十岁。
二、《毕业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0世纪30年代,当抗日成为时代主旋律时,革命斗争迫切需要与之相配合的歌曲。《毕业歌》、《渔光曲》、《大路歌》、《新女性》、《四季歌》、《天涯歌女》、《十字街头》、《铁蹄下的歌女》、《义勇军进行曲》等进步歌曲都是专门为电影创作的。以聂耳为代表的左翼歌曲创作者们将歌曲这种宣传手段应用到电影当中,一方面为歌曲在电影中的使用做了成功的尝试,另一方面大大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电影歌曲也因此成为早期中国电影音乐的主流。
三、整体感知
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时间,浏览歌词,并划分层次结构。《毕业歌》
先让学生分析、讨论,教师提示、明确。全曲分为四段:
第一段是号召性的,像声声警钟;
第二段是宣誓性的,展现了一代青年的志向和抱负;
第三段以高昂的音调、开阔的节奏,突出了“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的气势。最后一段也是号召性的,但变成更为急切、更为热情的呼吁。
四、活动建议
播放歌曲及伴奏,让学生试唱,并讲述听完歌曲后的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五、问题探究
《毕业歌》在写作上有何特点?
先让学生分析、讨论,教师提示、明确:
这首歌词是自由体的新诗,聂耳采用核心音调贯穿发展的多段体结构,将全曲分为四段。通过顺乎语势的旋律进行,使词曲结合紧密无间,情绪发展环环相扣,达到了整体的统一与平衡。
第一段的音乐是号召性的,像声声警钟。第二段是宣誓性的,展现了一代青年的志向和抱负。
第三段聂耳运用革命浪漫主义的手法,以高昂的音调、开阔的节奏,突出了“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的气势。这个乐句也起了推动全曲高潮到来的作用。最后一段也是号召性的,但变成更为急切、更为热情的呼吁。它把第一段的音调、节奏作了富于动力性的集中展现,具有很强的概括力,使全曲在高昂的战斗气氛中结束。
六、活动建议
就要毕业了,试着写首短诗,或表达自己对理想的追求,或歌颂真挚纯洁的友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友谊地久天长》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在音乐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提问:这首歌曲的歌名?你听过哪位歌唱家演唱这首歌曲?
2、学习歌曲合唱部分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或者利用课堂乐器分声部完成旋律。
3、完整演唱歌曲
背唱歌曲,加入领唱、排成演出队形。
4、讨论运用什么形式完成“毕业晚会”
5、分组准备
主持、导演、化妆、录像、邀请老师、照毕业照等等。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毕业音乐会” 教学目标
由学生组织一台“毕业音乐会”,在音乐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教学过程
1、合唱:《友谊地久天长》
2、毕业典礼
(1)校长的讲话,颁发毕业证。(2)舞蹈:街舞《青春的脚步》。(3)学生代表讲话。
(4)学生留给学校的礼物:一幅巨画《我们美丽的校园》。(5)家长代表讲话。
(6)表演唱:《感恩的心》--演唱加手语表演。(7)老师的临别寄语。
(8)朗诵:《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钢琴伴奏。(9)舞蹈《小旋风》。(10)大合唱:《放心去飞》
么让我们这么高兴;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
第四篇:六年级教案
第1单元第1课:
放大镜
(一)对相关内容的解说
1.凸透镜的作用:(应叫作凸透镜)
⑴ 放物体的图像(放大镜),聚集光线,使物体成像。
⑵ 本课作用是放大物体的图像,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2.放大镜的用途:
⑴ 见p4方框中的提示部分。空框部分可以填写:
公安人员——拆除危险物品
农业科技人员——观察病虫害 ⑵ 光学仪器的镜头、老花镜、修理钟表、汇聚光线取火、查看比例尺较大的地图、枪械的观察瞄准镜、考古研究文物、观察小动物、科学课学习等。3.放大镜的用法:
⑴ 观察物不动,移动放大镜,调整焦距,使物体的图像达尔清楚。⑵ 放大镜不动,移动观察物,调整焦距,使物体的图像达尔清楚。4.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部分 ⑴ 观察书本上插图 ⑵ 观察自己的手纹
⑶ 观察身边的物品,衣服布纹、树叶、文具、各种纸张等。
观察电视机的屏幕,会发现是由许多红、绿、蓝小个子构成。5.放大镜的特点:
⑴ 中间厚,边缘薄,质地透明。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⑴ 每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固定的。⑵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面的大小无关。
⑶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说越大。7.测定放大镜的倍数:
⑴ 刻度尺法
⑵字数法 8.自制放大镜
⑴
关键点:凸度和透明度
⑵重点是水滴法。
(二)关于教学过程的建议
1.导入:指名看比例尺较大的地图。2.提问:你有什么办法能看得清楚? 3.揭题:放大镜
4.小组活动(1)——讨论并完成书上的填空。
还有哪些工作需要经常用到放大镜?放大镜的作用是什么? 5.教师辅导使用放大镜。(重点)⑴ 指名会使用的学生示范,老师引导学生加以辅导。⑵ 教师示范2种使用方法,学生同时练习。
6.小组活动(2)——使用放大镜观察。(重点)⑴ 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并进行效果比较。⑵ 观察插图、手纹、撕纸的边缘、皮肤、文具等。⑶ 将发现记录在书上。
7.分组活动(3)——引导研究放大镜的特点。(难点)
⑴ 问题: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的图像呢?它有什么特点? ⑵ 分组研究放大镜的结构特点和质地特点。特别是放大倍数。⑶
将研究结果记录在书上。
8.分组研究(4)——制作并使用放大镜。⑴
指名读书上黑框的内容,了解放大镜的历史。⑵
教师展示酒类商标后面的日期。
⑶ 学生制作放大镜,并使用其进行观察物体。(重点)
第1单元第2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一)对相关内容的解说
1.关于昆虫
⑴ 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昆虫
⑵ 身体分为头、匈、腹三部分,头上一对触角,胸部三对足。⑶ 触角有羽毛状、纺锤状、节状,几丁质状等。
2.关于书上的几种昆虫
⑴ 苍蝇的脚端的钩爪上密布刚毛。昆虫大多是复眼。⑵ 昆虫是没有外耳的,他们的听觉器官千奇百怪的。
⑶ 蝶的触角是纺锤状,蛾的触角是羽毛状。昆虫的触角功能多种多样,有的是听觉器官,有的是味觉器官,用的是信息交流器官。⑷ 昆虫的口器是多种多样的,蚂蚁、蜻蜓腭片式,苍蝇舔吸式,蝶类虹吸式,蚊子、知了、蚜虫、草蛉刺吸式。
(二)关于教学学过程的建议
1.导入:谈话课文第1、2节的内容。
2.分组活动(1)——观察昆虫身体构造。(重点)(难点)⑴ 教师出示昆虫标本(最好让学生课前收集一部分)⑵ 学生分组观察、集体交流。
⑶ 用实物展示台展示收集的类似P5的昆虫图片。
⑷ 教师简要补充“对相关内容的解说”部分,激发兴趣。3.分组活动(2)——指导专题研究 ⑴ 阅读P6课文,了解怎样进行专题研究的方法。⑵ 分组制定研究内容和计划。(教师课前要调查作提示、指导之用)⑶ 以组为单位在教室外活动。4.提示:
⑴ 可以将有共同兴趣的学生组合在一组。进行角色分工,⑵ 不光进行观察研究,还要收集一些资料进行补充。
⑶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研究报告。要有题目、图文、组长、组员、时间、昆虫生活的地点等。⑷ 本课安排的时间是最大的难点。
第1单元第3课:放大镜下的晶体
(一)对相关内容的解说
1. 1.
晶体的性质特点:
⑴ 具有规则的集合多面体外形,内部粒子(原子、粒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做周期的分布。
⑵ 均匀性:内部密度、化学组成等部分的宏观性质相同。
⑶ 各向异性:导电率、膨胀度、折射率等以不同方向而变化。⑷ 自范性:能自发生长出晶面,晶面相交处成晶棱,晶棱汇聚成顶点,具有确定的熔点。
⑸ 对称性:晶体外形和内部结构具有特定的对称性,对X光衍射。2. 2.
晶体和晶体的种类。
⑴ 单晶体:雪、食盐、石英、食糖、味精、碱面、明矾、水晶、Vc、云母、方解石、钻石等。⑵ 多晶体:花岗岩
⑶ 非晶体:所有的气体、液体、生物体,以及塑料、玻璃、面粉、、蜡烛固体等。
3.
制作晶体:
⑴ 制作冰糖 ⑵制作碱晶体.⑶制作食盐、味精等晶体。
(三)关于教学过程的建议
1.导入:谈话课文第1、2节的内容。
2.分组活动(1)——观察美丽的水晶。
(重点)
⑴ 用肉眼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描述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⑵ 再用放大镜观察它们,我们有什么惊人的发现?
⑶ 将自己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形状画在P7右面的方框中。
⑷ 交流汇报:在放大镜下观察的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分别是什么样的?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大致一样吗?
⑸
教师投影展示花岗岩、雪花、水晶、黄铜矿、维生素等晶体物质的图片,让学生指出其形状特点——规则的几何形状。⑹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晶体物质的特点。
学生指读课文P8第1节和黑框中的内容,并用波浪线表示出来“规则几何外形”、“固体”两个关键词加着重号,该节是重要的概念考点。)
3.分组活动(2)——指导学生制作晶体。(重点)(难点)
⑴ 教师展示已经制作好的晶体。
碱花
冰糖
食盐
味精
(展示其中的一种或全部)⑵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制作晶体的方法过程。⑶ 教师或学生演示制作碱花晶体的过程。
碱面+醋——涂抹在玻璃板上——加热烘干(4分钟)⑷ 分组制作晶体。
让学生制作不同物质的晶体,两组织做同一种晶体。
第1单元第4课:怎样放得更大
(一)对相关内容的解说
⑴
放大镜的倍数不同,但镜面的直径要相同。⑵
制作纸筒最好用较硬的卡纸。⑶ 制作简易显微镜的过程:
确定透镜的间距——在纸上标上间距——间距两端打洞
——透镜外缘贴双面胶——固定——加底
(二)关于教学过程的建议
1.活动导入:
⑴ 让学生用低倍的放大镜观察洋葱的表皮。⑵ 提问:怎样才能观察的更清楚? ⑶ 揭示课题——怎样放得更大
2. 指导学生是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
⑴ 学生用两个倍数不同放大镜分别观察同一个物体。⑵ 学生同时用两个倍数不同放大镜观察同一个物体。
学生尝试——教师示范——学生练习⑶
引导思考讨论:
你有什么发现? 谁能尝试着解释其中的道理? ⑷
指读P10黑框中的内容。
⑸ 谈话:通过用两个倍数不同放大镜观察物体,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把两个透镜的间距固定起来,制成简易的显微镜)2. 分组活动(1)——指导学生制作简易的显微镜。(重点)(难点)
⑴
小组内研究P10第2节内容,了解、讨论制作显微镜的方法过程。⑵
各小组汇报交流制作课可能遇到问题。⑶
教师介绍自己的做法并演示制作过程。
⑷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和使用放大镜相比,你们小组有什么发现?将观察到的物体画下来。
⑸ 教师图片展示各种各样的显微镜和显微镜下的生物世界。⑹
提问: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 3. 阅读课文P11的内容,了解显微镜的发展历史。⑴ 阅读了这部分的内容,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⑵ 回家收集关于显微镜的资料。
第1单元第5课:用显微镜第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一)对相关内容的解说 1. 切片标本的要求
⑴ 薄 ⑵ 透明 ⑶ 面积小
2. 玻片标本的分类
⑴ 临时性玻片标本 ⑵ 永久性玻片标本
3. 玻片标本的制作方法
⑴ 将载玻片清理干净,中心滴上一滴清水,放置在一边备用。⑵ 用锋利的刀片,将洋葱划四分之一平方厘米大小的斜“井”字形。⑶ 用镊子取下透明的表皮,嵌入载玻片的水滴中。⑷ 将盖玻片立放水滴一侧,向另一侧斜放下去。
⑸ 再盖玻片的一侧滴稀碘酒,用脱脂棉从另一侧吸水。⑹
检查盖玻片,盖玻片下不要有气泡。
4.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
⑴ 高倍显微镜系列请仔细阅读p13 ⑵ 学生显微镜100X 200X的只有一种螺旋调焦。⑶ 一点补充。
显微镜应放在离桌子外缘7~8厘米,偏左一点。使用显微镜前,要进行真确规范的取、放训练。要求学生尽量用左眼观察,右眼观察画图。
学生显微镜基本上是看不到洋葱的细胞核的。用大葱、白菜、吊兰的表皮观察,效果同样明显。
(二)关于教学过程的建议 1. 复习导入
⑴ 学生放大镜观察洋葱的表皮。
⑵ 学生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洋葱的表皮。⑶ 提问:怎样才能看得更清楚? ⑷ 出示显微镜,板书课题。
2.分组活动(1)——指导学生制作玻片标本(重点)(难点)
⑴ 提问:如果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的表皮,洋葱的表皮将会是什么样子?你能预测一下吗?
⑵ 学生观察P12橡树树皮的死亡细胞,教师简要解说,提问:
洋葱的表皮细胞将是什么样子的哪? ⑶ 教师演示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⑷ 学生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4. 分组活动(2)——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重点)⑴ 教师演示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的反法、步骤。⑵ 指名学生再次演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⑶ 分组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要求:边看,边在P13空白处画出洋葱的细胞结构图。⑷ 交流展示大家画的洋葱表皮细胞。⑸
指名描述我们看到的洋葱表皮结构。⑹
继续观察,我们还有什么发现? 4. 学生收拾显微镜,并进行评价。
第1单元第6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二)(一)对相关内容的解说 1.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 ⑴ 进行光合作用
2. 绿叶表皮气孔
⑴ 氧气、二氧化碳进出的门。有大小、开关的变化。⑵ 蚕豆叶的下表皮气孔非常明显。⑶ 口腔上表皮细胞的取法。
漱口——用牙签轻刮内腮——玻片标本 3. 细胞的作用——见P21资料库
呼吸、消化、吸收、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运输、传递信息、储存能量、光合作用等。
血红细胞——造血、运输
白 细 胞——吞噬细菌、病毒 卵
子——生
殖
神经细胞——传递信息
精
子——生
殖
干 细 胞——分裂成其他细胞
黏膜细胞——保
护
淋巴细胞——杀死细菌、病毒 骨骼细胞——生长骨骼
骨髓细胞——制造骨髓 脂肪细胞——储释能量
绿叶细胞——光合作用 肝 细 胞——
毛发细胞—— 4. 细胞结构
(二)关于教学过程的建议 1. 复习导入
⑴
指名说说我们是怎样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玻片标本的。⑵
玻片标本的制作要求是有那些?
2. 分组活动(1)——生物细胞的观察。(重点)⑴
用显微镜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画出细胞图。
学校配备玻片标本盒,每组一个,观察后互相交换。教师也可以自制各类生物玻片标本。
⑵
学生自制口腔上皮细胞玻片标本。(机动选用)⑶ 各组交流观察结果,展示、评价画出细胞图。
要点:正确、规范、熟练地使用显微镜。⑹ ⑷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见P16黑框的内容。考点:
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是由细胞构成。动物的毛、皮、肉、骨、血等所有一切都是由细胞构成。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细胞学说的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动物细胞多种多样,作用各不相同,但基本结构相同。植物细胞多种多样,作用各不相同,但基本结构相同。3. 指导学生了解细胞的作用。⑴ 学生阅读练习册P9的内容。
⑵ 学生交流汇报收集细胞作用的资料。
第1单元第7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三)(一)对相关内容的解说
1. 微生物(见P21资料库)
⑴ 微生物是指生命个体极其微小生命个体。
结构简单,数量巨大,繁殖速度快,无处不在,有益有害。⑵ 微生物主要是指一些单细胞生物,有草履虫、眼虫、变形虫、钟虫、太阳虫、动物的卵和精子。各种各样的细菌、霉菌类,有大肠杆菌、乳酸杆菌、葡萄球菌、黄曲霉菌、绿霉菌等。一些藻类,如红藻、蓝藻、团藻等。不具有细胞结构,比细菌体积更小的病毒,有流感病毒、非典病毒、噬菌体等。:⑶ ⑷ ⑸ ⑹ 2 .滴管和滴瓶的使用。⑴ 滴管要放在滴瓶里。
⑵ 滴管吸取液体时,皮囊里不能蘸上液体。⑶ 要注意及时清洗滴管、滴瓶。3. 培养微生物。
⑴ 最好选用麦草或稻草。
⑵ 教师要课前1~2天培养好微生物——草履虫。3. 生物的特征
⑴
都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物质基础都是蛋白质。⑵
都有新陈代谢。
⑶ 都有生长、发育、死过程。⑷ 具有遗传变异的特征。
⑸ 具有应激反应。并影响自身生活的环境。⑹
具有繁殖后代的能力。
(二)关于教学过程的建议 1.教学导入
⑴ 谈话:课文P17第1自然节。关键词——微生物 ⑵ 提问:那里有微生物?
⑶ 板书课题和关键词——微生物
2.分组活动(1)——观察水中的微生物。(重点)
⑴ 复习提问:我们是怎样制作玻片标本的?
⑵
学生看图说说制作微生物玻片标本方法和步骤、注意事项。
重点:微生物的培养方法,黑框里内容。⑶ 教师简介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规范的使用滴管和滴瓶。
教师演示+学生演示在载玻片放脱脂棉。
⑷
学生练习制作微生物玻片标本。教师巡回指导。⑸ 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画下来。⑹
交流汇报在显微镜下的发现。
训练描述能力和合作的能力。
3.引导讨论
⑴ 各组将画的微生物收集的资料张贴在一起进行评价。
图文是否相符。培养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⑵ 教师展示教多的微生物。(最好是有动态的影像资料。)
变形虫
草履虫
鼓藻
船形硅藻
蓝藻 要求:仔细观看,思考它们具有生物的特征吗? ⑶ 讨论:它们具有生命特征吗?为什么?
活的——有生命的、有应激反应。吃食——新陈代谢。
长大——生长、发育、衰老、死亡。分裂——繁殖⑷ ⑸ ⑹
4.引导小结
⑴ 教师:微生物的特征。⑵ 学生:交流资料。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第1单元第8课:微小世界和我们
(一)对相关内容的解说 1. 微生物存在的意义
⑴
益处:消化、分解、酿造、疫苗(病毒)⑵
害处:传播疾病
⑶ 同种微生物利、害同时存在。⑷ ⑸ ⑹
2.观察工具的发展的相关资料
时
间
工具
视野范围
关键人物和重大发现
从
前
肉眼
五分之一毫米
13时世纪 放大镜 几倍 培根 增进视力
17世纪 显微镜 300倍 列文 胡克 毛细血管
19世纪 高倍显微镜 罗伯特 胡克 细 胞
20世纪 电子显微镜 200万倍 病毒、克隆、20世纪 隧道扫描显微镜 千万倍
3.⑴ ⑵ ⑶ ⑷ ⑸ ⑹
(二)关于教学过程的建议 1.导入:
⑴
谈话:见P19 课文第1内容。回顾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想想从古到今人类的观察工具是怎样发展的,人类的观察视野又是怎样拓展的,说说两者之间的关系。
⑵ 补充提示问题:
在12世纪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类是怎样观察物体的?最远能看到多远?能看清最小的物体有多大?现在哪?
2.分组活动(1)——制作观察工具发展流程图。(重点)
⑴ 教师提出流程图的要求。
时间、工具、观察、范围 ⑵ 分组制作流程图。
⑶ 各组交流、汇报、评价。
观察工具的发展流程表
时
间:
以前→13时世纪→17世纪→19世纪→20世纪 工
具:
视
野:
人
物: 发
现:
3.分组活动(2)——编辑小报(重点)
⑴ 谈话:随着观察工具的发展,现在人类在探索微观世界方面已经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选择医药、食品、农业、生物工程、微电子、等自己感兴趣的任一方面的专题收集资料,把获得的信息整理出来,准备一个报告或制作一份小报,向全班汇报。
⑵ 将报告、小报张贴在黑板报上、室外过道墙壁上,供大家交流。⑶ 同学评价
第五篇:六年级国学教案
六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中华经典《论语》,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汲取知识营养,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诵读,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美化学生心灵,开发学生心智,在诵读中提升境界。
3、通过诵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
采用各种方法诵读,演译,领悟内涵。教学难点:
理解古文的,词义、含义,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措施:
1、联系学生生活,注重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注意挖掘经典与现实的结合点,指导学生加强诵读、在实践之中学习。
2、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3、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六年级第一课
课题:三孔
(一)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孔府。教学过程:
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孔庆镕诗《五柏抱槐》、李隆基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孔府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李东阳撰写、的对联是怎样重视诗歌语言的?
2、有感情的朗读《秋兴八首》(其一)!
3、了解杜甫草堂。
4、查阅资料,了解杜甫诗歌的主要特点。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我的收获……
五年级第二课 课题:三孔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孔林。教学过程:
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欣赏张说诗《奉和圣制经邹鲁祭孔子应制》。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孔林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祠堂上诗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2、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孔林的典故。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我的收获……
五年级第三课 课题:三孔
(三)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孔庙。教学过程:
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欣赏乾隆皇帝及郭沫若诗句。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孔庙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与同组的同学说说金声玉振坊图和文的关系?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我的收获……
五年级第四课 课题: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长江有一个整体印象。教学过程:
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杨基诗《长江万里图》、李之仪词《卜算子》。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李之仪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背诵李之仪的《卜算子》?
2、学唱《长江之歌》。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我的收获……
五年级第五课 课题:
巴山蜀水 授课时间: 5月12日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长江上游诗。教学过程:
一、阅读诗画揽胜。了解长江上游是巴蜀之地。
欣赏赞美三峡的诗《渡荆门望楚》
二、温馨点击。仔细阅读细细品味。欣赏陈毅诗句。
三、活动广角。
1、对照地图查找三峡景区。
2、了解流来观的图片及对联。
3、整理描写三峡的古诗文。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我的收获……
陈子昂)、李白)。(唐《上三峡》(唐 五年级第六课 课题:古楚风光 授课时间: 5月19日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长江中游的名胜。教学过程:
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苏轼词《念奴娇 赤壁怀古》、崔颢诗《黄鹤楼》。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两首诗词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背诵苏轼词《念奴娇 赤壁怀古》、崔颢诗《黄鹤楼》?
2、写下《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朗读毛泽东《水调歌头
游泳》。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我的收获……
五年级第七课 课题:吴越音韵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长江下游。教学过程:
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赵维烈《南乡子
登燕子矶》、杨慎《临江仙》。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万里长江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背诵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为诗配画。
2、搜集三首与南京、扬州、镇江这三处地方有关的古诗词并朗诵给同学和老师听。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我的收获……
五年级第八课 课题:字谜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字谜的特点、组成形式,培养对字谜的兴趣。搜集部分字谜。教学过程:
一、艺海拾贝 猜两个谜语
有水有田方有米
添人添口便添丁(潘
何)兵书三卷桥边授
忍字百篇家内藏(张)
二、温馨点击
阅读品味,了解关于谜语的知识
三、活动广角
1、试猜字谜
三星斜带一钩月(心)
雁阵三行,时斜时横(丛)点水蜻蜓款款飞(汗)
驴高栏低(骗)
2、搜集字谜,互相考一考
四、总结 我的收获…… 五年级第九课 课题:画谜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画谜的特点、组成形式,培养对画谜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艺海拾贝 猜三个谜语
①春节
②一触即发
③汆
二、温馨点击
阅读品味,了解关于画谜的知识
三、活动广角
1、读故事《秦少游猜谜》,猜谜底
2、读《唐伯虎卖画》,猜字谜
3、学生自己试着出画谜。
四、总结 我的收获……
五年级第十课 课题:农谚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农谚的特点,培养对农谚的兴趣。搜集、积累部分农谚。教学过程:
一、艺海拾贝
读原文,了解什么是农业谚语。
二、温馨点击
阅读品味,了解谚语的定义。知道农业谚语与气象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活动广角
1、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2、读读背背几个农业谚语。
3、交流整理搜集到的谚语。
四、总结 我的收获……
五年级第十一课 课题: 学志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关于立志和学习的谚语;制作谚语卡片。教学过程:
一、艺海拾贝
朗读文中关于立志和学习的谚语
二、温馨点击
阅读品味,了解关于谚语的知识
三、活动广角
1、读谚语,谈感想
2、讲故事,背谚语
3、制作谚语卡片
4、填写表格。
四、总结 我的收获……
五年级第十二课 课题:李白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李白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李白诗《上李邕》《春夜宴桃花园序》,体会李白的性格特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李白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李白是怎样上当的?
2、有感情的朗读《上李邕》《春夜宴桃花园序》!
3、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五、总结 我的收获……
五年级第十三课 课题:杜甫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杜甫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欣赏杜甫诗《客至》,体会杜甫的性格特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杜甫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杜甫是怎样重视诗歌语言的?
2、有感情的朗读《秋兴八首》(其一)!
3、了解杜甫草堂。
4、查阅资料,了解杜甫诗歌的主要特点。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五、总结 我的收获…… 五年级第十四课 课题:南园十三首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南园十三首 李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
三十未有二十馀,白日长饥小甲蔬。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
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泻酒木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
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
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我的收获……
五年级第十五课 课题:生查子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欧阳修及其《生查子》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2、学生了解欧阳修。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欣赏崔护《题都护南庄》
3、找欧阳修其他的诗来读一读。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我的收获……
五年级第十六课
课题: 寿阳曲·渔村夕照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马致远及其《寿阳曲·渔村夕照》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2、学生了解马致远。
二、出示译文。
夕阳西下,酒家里好像也显得宁静闲适,只有几只船儿还未曾靠岸。空气里弥漫着花香,连水好像也变得香了,茅舍也进入了夜色之中。断桥头上卖鱼的人也散了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曲子。
2、欣赏《天净沙·秋思》。
3、背诵。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我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