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美术之线条画教学尝试
幼儿美术之线条画教学尝试
京河路幼儿园 梁彦
幼儿绘画是幼儿最乐于接受的艺术表现形式。幼儿绘画主要是“形”和“色彩”两大部分组成,而幼儿掌握形的塑造是幼儿绘画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老师在班里打破了幼儿习惯的以色彩为主的绘画教学,大胆尝试了幼儿的线画教学,让幼儿通过线塑造形,以培养幼儿绘画能力。在绘画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线画的,兴趣,使幼儿从简单的线过渡到复杂的线,从单一的构图到丰富的画面,由不敢动笔到大胆构图,孩子在我们老师的培养下,线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当然,在幼儿的线画教学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在教学上也只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我们老师也是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步吸取经验以改进线画教学。因此,撰写这篇文章,目的是与大家共同探讨我们的线画教学。
今天的幼儿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创造者,他们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熟练的技能,还要有革新、创造、审美的能力。早期的绘画最有利于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因此,绘画则成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绘画是儿童的视觉语言,在幼儿丰富的绘画领域中,形象和色彩是构成幼儿绘画语言的两大要素。由此可见,幼儿视觉造型的反应与创造能力首先要从“形”来培养,因此,在幼儿的绘画教学中,我突破了传统的绘画教学的模式,大胆尝试了幼儿的线画教学,目的是让幼儿从视觉角度出发,通过用“线”塑造形体,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因此,如何正确指导幼儿的线画教学,则成为我们今天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一、善于启发和引导培养幼儿对线画的兴趣
线条是绘画造型的基本元素,也是作者用来表达感情的要素。把一条线首尾相接就构成了形,它在绘画中表示界限、区域和轮廓。因此,教师对幼儿进行线画培养首先要激发幼儿对“线”的兴趣。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幼儿对“线”的认识
美术作品是实现的再创造,假如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就无法激发幼儿对美的创造力,因此,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加深幼儿对线画的认识,我不断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例如我经常挑选一些线条清晰、明朗,具有形式美的名画家的线画作品,与幼儿共同欣赏,引导幼儿通过看看说说的主动体验过程,帮助幼儿逐步建立对“线”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为了进一步加深幼儿对“线”的认识,我经常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大自然中的线,观察树纹的线条,寻找奇妙的叶纹,幼儿渐渐地发现“线”无处不在,不同的物体包含了不同的线,不同的线给人的感觉又不同,“线”的世界原来是那样丰富多彩,慢慢地幼儿对“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提供丰富的线画材料,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线画氛围。
幼儿的思维常随着活动产生而进行,教师应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及充足的工具材料,使幼儿能在不受限制地情况下按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绘画,创作线画活动的新天地。线画的工具比较简单,主要是签字笔和绘画纸。由于画面主要是以黑白线条为主,打破了幼儿以往彩色画的传统模式,幼儿对线画形式感到很新奇,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线画环境,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我班在幼儿线画区的墙壁上悬挂了名画家的作品供幼儿欣赏,在天花板上悬吊幼儿的绘画作品,激发幼儿创作作品的成就感,在图书区摆放线画画册,为幼儿提供随时欣赏的机会。浓厚的线画氛围,激发了幼儿的创造积极性,也使幼儿的形象思维得到不同程度的启发。
二、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的线画水平
1.根据幼儿的兴趣确定线画内容
从成人的眼光来看幼儿的造型能力的发展,认为物象的形状越简单幼儿越容易掌握和接受,所以教材要从简单形体到复杂形体进行安排,以体现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事实上,幼儿依靠感知认识事物,并不依赖形的繁简发展认识,而是从自己熟悉的最感兴趣的人和事开始的。例如:人体是幼儿绘画最难掌握的,可幼儿在画妈妈时,因为是幼儿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人,即使幼儿画的人体比例不准,但幼儿都能积极的投入绘画。由此可见,幼儿绘画题材的选择关键在于是否是幼儿感兴趣的内容。
2.以启迪、鼓励的方式带动幼儿基本技能的提高。
⑴在线画教学中,幼儿普遍存在的两种现象:
一方面是幼儿往往习惯了原来的彩色画的涂涂画画,刚刚接触线画往往信心不足,不敢轻易下笔。另一方面是幼儿没有掌握线画技巧,由于过于心急,没有仔细观察物体,画面线条不是太空就是太乱,久而久之,幼儿会觉得过于枯燥而失去兴趣。针对幼儿在线画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两种问题,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我不断抓住教育时机教育幼儿。在户外活动时,我每人发一只粉笔,让幼儿在空地上自由的练习画画,并以轻松的口气谈论画画是多么有趣,以刺激不敢动笔的幼儿产生画画的欲望,这样在不给幼儿施加压力的情况下,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在幼儿的线画教学中,除了培养幼儿大胆作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踏实认真的绘画态度。在每次的线画练习中,教师要求幼儿画简单的物体时,用笔要慢画,画复杂的物体时,线条要完整清楚。记得一次带领幼儿外出写生,有的幼儿画的很认真,可有的幼儿怕麻烦只画了树的轮廓,于是我便鼓励幼儿说:“你画的树挺像,可如果你能把树上的树纹画出来那就更漂亮了。”在我的启发中幼儿在仔细观察树干的情况下,一笔一笔用不同的线画出了树上的树纹,一棵完美的树因不同线的组合而显得格外生动。培养幼儿认真仔细的作画习惯并非一日之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对教学一丝不苟的态度,用耐心细心感染幼儿,培养幼儿学会观察学会思考,以促使幼儿的绘画水平一天天进步。
⑵从孩子周围的事物出发,培养幼儿独立创作能力,注重求新求异。
绘画是一种创作活动,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启发和鼓励幼儿创新意识。幼儿每天都在看周围世界,如果不加以指点,他可能并不注意物体的表象,如果我们教师适当加以引导,丰富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感性认识,这样对幼儿绘画的创造会有更大的帮助。幼儿的绘画造型具有游戏性、随意性、象征性和装饰性。幼儿在掌握了基本的线条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大胆对物体进行创作,用不同的线排列组合,学会对物体进行装饰。例如:孩子从家里带来一只小蜗牛,引起孩子极大的兴趣,我便与孩子一起观察蜗牛贝壳上的花纹,并启发幼儿用各种线装饰小蜗牛的背壳,幼儿因为对这活生生的动物有极大的兴趣,不仅创造了不同花纹的背壳,而且还添加了其他景色丰富了画面。可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幼儿才能创造出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艺术作品。
第二篇:浅谈幼儿线画教学
幼儿绘画是幼儿最乐于接受的艺术表现形式。幼儿绘画主要是“形”和“色彩”两大部分组成,而幼儿掌握形的塑造是幼儿绘画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老师在班里打破了幼儿习惯的以色彩为主的绘画教学,大胆尝试了幼儿的线画教学,让幼儿通过线塑造形,以培养幼儿绘画能力。在绘画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线画的,兴趣,使幼儿从简单的线过渡到复杂的线,从单一的构图到丰富的画面,由不敢动笔到大胆构图,孩子在我们老师的培养下,线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当然,在幼儿的线画教学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在教学上也只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我们老师也是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步吸取经验以改进线画教学。因此,撰写这篇文章,目的是与大家共同探讨我们的线画教学。
今天的幼儿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创造者,他们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熟练的技能,还要有革新、创造、审美的能力。早期的绘画最有利于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因此,绘画则成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绘画是儿童的视觉语言,在幼儿丰富的绘画领域中,形象和色彩是构成幼儿绘画语言的两大要素。由此可见,幼儿视觉造型的反应与创造能力首先要从“形”来培养,因此,在幼儿的绘画教学中,我突破了传统的绘画教学的模式,大胆尝试了幼儿的线画教学,目的是让幼儿从视觉角度出发,通过用“线”塑造形体,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因此,如何正确指导幼儿的线画教学,则成为我们今天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一、善于启发和引导培养幼儿对线画的兴趣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幼儿对“线”的认识
美术作品是实现的再创造,假如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就无法激发幼儿对美的创造力,因此,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加深幼儿对线画的认识,我不断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例如我经常挑选一些线条清晰、明朗,具有形式美的名画家的线画作品,与幼儿共同欣赏,引导幼儿通过看看说说的主动体验过程,帮助幼儿逐步建立对“线”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为了进一步加深幼儿对“线”的认识,我经常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大自然中的线,观察树纹的线条,寻找奇妙的叶纹,幼儿渐渐地发现“线”无处不在,不同的物体包含了不同的线,不同的线给人的感觉又不同,“线”的世界原来是那样丰富多彩,慢慢地幼儿对“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提供丰富的线画材料,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线画氛围。
幼儿的思维常随着活动产生而进行,教师应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及充足的工具材料,使幼儿能在不受限制地情况下按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绘画,创作线画活动的新天地。线画的工具比较简单,主要是签字笔和绘画纸。由于画面主要是以黑白线条为主,打破了幼儿以往彩色画的传统模式,幼儿对线画形式感到很新奇,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线画环境,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我班在幼儿线画区的墙壁上悬挂了名画家的作品供幼儿欣赏,在天花板上悬吊幼儿的绘画作品,激发幼儿创作作品的成就感,在图书区摆放线画画册,为幼儿提供随时欣赏的机会。浓厚的线画氛围,激发了幼儿的创造积极性,也使幼儿的形象思维得到不同程度的启发。
二、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的线画水平 1.根据幼儿的兴趣确定线画内容
从成人的眼光来看幼儿的造型能力的发展,认为物象的形状越简单幼儿越容易掌握和接受,所以教材要从简单形体到复杂形体进行安排,以体现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事实上,幼儿依靠感知认识事物,并不依赖形的繁简发展认识,而是从自己熟悉的最感兴趣的人和事开始的。例如:人体是幼儿绘画最难掌握的,可幼儿在画妈妈时,因为是幼儿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人,即使幼儿画的人体比例不准,但幼儿都能积极的投入绘画。由此可见,幼儿绘画题材的选择关键在于是否是幼儿感兴趣的内容。
2.以启迪、鼓励的方式带动幼儿基本技能的提高。
⑴在线画教学中,幼儿普遍存在的两种现象: 一方面是幼儿往往习惯了原来的彩色画的涂涂画画,刚刚接触线画往往信心不足,不敢轻易下笔。另一方面是幼儿没有掌握线画技巧,由于过于心急,没有仔细观察物体,画面线条不是太空就是太乱,久而久之,幼儿会觉得过于枯燥而失去兴趣。针对幼儿在线画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两种问题,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我不断抓住教育时机教育幼儿。在户外活动时,我每人发一只粉笔,让幼儿在空地上自由的练习画画,并以轻松的口气谈论画画是多么有趣,以刺激不敢动笔的幼儿产生画画的欲望,这样在不给幼儿施加压力的情况下,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在幼儿的线画教学中,除了培养幼儿大胆作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踏实认真的绘画态度。在每次的线画练习中,教师要求幼儿画简单的物体时,用笔要慢画,画复杂的物体时,线条要完整清楚。记得一次带领幼儿外出写生,有的幼儿画的很认真,可有的幼儿怕麻烦只画了树的轮廓,于是我便鼓励幼儿说:“你画的树挺像,可如果你能把树上的树纹画出来那就更漂亮了。”在我的启发中幼儿在仔细观察树干的情况下,一笔一笔用不同的线画出了树上的树纹,一棵完美的树因不同线的组合而显得格外生动。培养幼儿认真仔细的作画习惯并非一日之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对教学一丝不苟的态度,用耐心细心感染幼儿,培养幼儿学会观察学会思考,以促使幼儿的绘画水平一天天进步。
⑵从孩子周围的事物出发,培养幼儿独立创作能力,注重求新求异。
绘画是一种创作活动,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启发和鼓励幼儿创新意识。幼儿每天都在看周围世界,如果不加以指点,他可能并不注意物体的表象,如果我们教师适当加以引导,丰富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感性认识,这样对幼儿绘画的创造会有更大的帮助。幼儿的绘画造型具有游戏性、随意性、象征性和装饰性。幼儿在掌握了基本的线条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大胆对物体进行创作,用不同的线排列组合,学会对物体进行装饰。例如:孩子从家里带来一只小蜗牛,引起孩子极大的兴趣,我便与孩子一起观察蜗牛贝壳上的花纹,并启发幼儿用各种线装饰小蜗牛的背壳,幼儿因为对这活生生的动物有极大的兴趣,不仅创造了不同花纹的背壳,而且还添加了其他景色丰富了画面。可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幼儿才能创造出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艺术作品。
第三篇:幼儿美术活动区的尝试
幼儿美术活动区的尝试
1、提供丰富多样的工具材料,是为适合幼儿的兴趣、爱好,满足幼儿不断探索发现的需要是必要的物质条件。
儿童的发展水平总是存在着差异,个性兴趣又有所不同,有的幼儿造型能力强,有的色彩感强,有的动作大胆泼辣,大刀阔斧,有的动作精细优美流畅。教师必须了解以上的因素,为幼儿提供不同性质的工具材料和不同的表现方法,允许幼儿有自主选择自己偏爱的表现方法的机会,使每个幼儿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体现自身的价值。
2、鼓励幼儿在自己选择题材中,展现自己眼中的世界。
美术区不像美术课,没有划一主题,每个孩子可以自己选择创作的题材,使自己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更大胆。
我园非常注重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幼儿在认识周围环境和体验环境的变化中,在了解和探索科学的奥秘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萌发幼儿爱祖国、爱自然、爱科学的情感美。美术区活动正是为幼儿创设了表达交流的这种信息,扩大探索视野的机会。
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他们所选的题材也各不相同。有的幼儿酷爱科普画册,他们的画面上经常反映的是昆虫世界、恐龙家族、火山爆发、宇宙星球;有的幼儿经常有机会参观游览,那么游西湖、登长城、逛书城、就成了他们首选的主题。
3、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不断创新与探索。
美术区在幼儿自主活动的环境中进行,每个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展开想象的翅膀,表达自己的感受与体验,使活动更显得轻松有趣。幼儿宽松的创作环境,又是与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分不开的。教师在美术区的角色不是旁观者,也不是指挥者,而是引导者。教师的关心引导,体现在不断注意观察孩子的活动过程,随时关心他们的情绪。在活动中,对他们努力表示信任,对他们的点滴创造表示赞赏。当孩子在十分投入流畅的创作时,教师不能干扰,以免影响孩子的创作欲。当孩子在画画停停,想想看看表现出犹豫不决时,教师应注意观察耐心等待,让他们有时间自己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如果有的孩子东张西望,笔一直停在那里不动,发生困难进行不下去,教师可根据作品的内容与表现,在尊重孩子的愿望的前提下,稍加启发与提示,激发他们再投入创伤。
美术创作虽然极端个别化,但是生生互动在美术区活动中起互动的作用,就必须抓好围绕幼儿作品引导讨论。这种讨论不是评议好与坏,错与对,而是给幼儿进一步思考,探索创造的机会。
第四篇:幼儿小班美术说课稿:画太阳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画太阳
活动背景:
冬天到了,我们班开展了晒太阳的一系列活动,让小朋友们感受冬天的一系列事物,我们每天中午出去散步的时候都要晒太阳,小朋友有的时候会问:“为什么晒太阳就会变得暖和呢?”我希望通过这个活动不仅能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也能增加幼儿的生活经验。
内容与要求:
1、感受冬天天,尝试剪圆形的图案
2、尝试绘画短和直的线条。
材料与环境创设:
剪刀、胶水、蜡笔、白纸
过程与指导:
一、讨论冬天怎么样才能温暖
师:“冬天的时候我们会感觉怎么样啊?”
“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变得暖和啊?”
幼:“多穿衣服。”“空调”“晒太阳”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二、幼儿实践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画太阳,把我们班照得暖暖的好么?”
教师示范,要求:
1、延着黑线剪
2、胶水宝宝用完放在桌子中间,画完后把盖子盖好。
三、讨论结束
教师表扬画得好的小朋友,指出画得不太好的小朋友哪里画得不好,给予鼓励。
第五篇:幼儿故事教学新尝试
幼儿故事教学新尝试
幼儿故事是以幼儿为欣赏对象的故事。幼儿故事主题单纯,内容浅显,情节生动,富有儿童情趣,是幼儿接触最多而又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一个好的幼儿故事,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而且可以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可以为幼儿的行为、品德提供榜样。所以,故事教学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传统的故事教学模式单向于互动,倾听多于想象,不能很好地促进幼儿语言。因此,如何扬长避短的进行故事教学?如何运用故事教学的形式充分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如何充分挖掘故事潜在的教育价值?是值得我们教师深思的问题,在几次教学中,我对故事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发现了一些值得借鉴与应用的地方。
一,幼儿园传统故事教学存在的不足
1,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注重单向传输,缺少互动交流。传统的故事教学模式,还停留在“教师讲故事------幼儿听故事-------教师提问故事的名字、人物、情节与故事的中心思想”这种一贯的模式上。一讲故事,就是教师讲,幼儿坐这听,幼儿相对处于比较被动的角色中,使许多本来很好的故事变得枯燥乏味,幼儿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地集中在故事上,教师要花费很多时间组织教学,因此不能很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且教师使用的导语雷同,提出的问题缺乏新意, 往往是教师先说“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称叫×××”,接着讲一遍故事,然后让幼儿回答“故事的名称是什么、”“故事中都有些什么人”、“他们都做了些什么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等,如果幼儿回答不上,教师就代为回答,然后,教师再将故事讲一遍。由于传统故事教学模式中师幼缺乏互动、交流,使故事教学没有充分发挥幼儿语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以及广泛、深邃的教育价值。
2,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重倾听复述,少判断想象。
在传统的故事教学中,启发式的方法运用得比较少,一般是倾听和复述,很少让幼儿对故事的情节进行想象与预测,这对培养幼儿扩散思维是不利的,它影响着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及听故事的好奇感和敏锐感。
二、幼儿故事教学新尝试
(一)、注重幼儿的参与性,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提高幼儿参与的的积极性。
现代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创设不断变化或富有新异性的情境,更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内驱力,就能保持思维的持久性。创设情境,要善于运用引人入胜、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环境渲染、场景设置、实景体验、角色扮演等不断给幼儿新鲜感、惊奇感、回味感、满足感 „„让幼儿带着一种激动的、不亦乐乎的情感从事学习与思考。如: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屏幕上立刻呈现出一群活泼可爱的小蝌蚪,在清澈的河里游来游去。给幼儿带来视觉、听觉的冲击。于是幼儿个个来了兴趣,在声音、角色动作、变化的画面等信息刺激下,问题一个接一个:“这么多小蝌蚪聚在一起做什么?”“小蝌蚪游来游去在找吃的吧!”“他们吃什么?” “小蝌蚪为什么不跟妈妈在一起?”“这只小蝌蚪离队了?”等等。生动的画面既满足了幼儿好问的欲望,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又顺利地引出了课堂的主题。
2、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参与的主动性。
组织幼儿进行故事教学的方法有多种,根据教材内容可以采取幼儿情境表演法,游戏法、讨论法,绘画法,等多种教学的方法。如在故事《龟兔赛跑》中,我引导孩子以绘画形式边画边续编故事结尾;故事《三只蝴蝶》我引导孩子们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感受三只蝴蝶相亲相爱的情感;《三只小猪》中,我引导幼儿讨论谁的方法最好,为什么?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故事是一个蕴含着丰富教育资源的宝藏,只要教师勤于分析,吃透教材,勇于打破传统教学幼儿手脚的一套做法,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掌握挖掘的的正确的教学方法。将故事活动化,操作化,并与其他多种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能让孩子从中获取无限的能量,发挥故事教学的巨大潜能。
(二)、注重幼儿学习过程的探索与发现,尝试开放式教学。
1、引导幼儿自主阅读图片,促进幼儿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幼儿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因此幼儿园的故事教材内容大都以图画故事为主,在引导幼儿学习理解故事内容时,引导幼儿自主阅读故事,有利于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在故事《火焰山》中,通过观察图片请幼儿形容“这是一坐怎么样的山?”幼儿就运用“没有树的”“光秃秃”“红彤彤”等词汇,紧接着一个提问:“唐三藏来到这坐山会有什么感觉呢?”幼儿又运用了“难受”“辛苦”“炎热”等词汇来描述唐三藏的感受,为接下来的故事讲述进行了有效的铺垫。
在故事《笨笨猪》当中出示图片之后提问:“这是怎样的猪?”幼儿用了“可爱”“胖嘟嘟”“笑眯眯”“开心”等丰富的词汇来形容它,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形象。
可见,在让幼儿运用多个词汇形容画面形象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幼儿的词汇,更是逐步让幼儿懂得如何恰当使用各种词汇。这对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具有深远的意义,如果长期运用这种教育手法,使幼儿在不断应用---积累---再应用---再积累周而复始地学习与运用的过程中,逐步理解了所使用词汇的意义,丰富了大量词汇,从中促进幼儿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教师一定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中主要形象的面部表情,只有仔细观察后才能使幼儿运用的词汇恰如其分。
2、引导幼儿预测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策略预备的技能。
南师大周兢教授在《我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几个新的发展趋向》一文中阐述了成为流畅阅读者的四大策略预备技能,即反思、预期、质疑、假设。要成为一个流畅的阅读着需要各方面的准备,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整合阅读内容的阅读策略准备,这是学前阶段儿童需要学习的,也是他们自主阅读能力的组成部分。如故事《火焰山》有三幅画,我们可以根据图画的内容分别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A:出示图一让幼儿猜想唐三藏去西天取经,途经火焰山但过不去心里会怎么想呢?他们会怎么做呢?
B:出示图二印证幼儿的猜想,让幼儿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让幼儿用好听的词来形容孙悟空的行为。C:出示图三再次让幼儿猜想“孙悟空去向铁扇公主借扇他能借到吗?他会用什么办法去借扇呢?
D:再出示图四印证幼儿的猜想。
在逐一演示讲述图片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步步进入故事情节的深处,牢牢吸引住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急于了解故事发展的愿望。而且在故事教学中是由幼儿自己通过图片观察,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推理、想象出来的。因此,幼儿的预期与假设得到了锻炼,又因为教师不间断的使用启发提问,也会对幼儿逐渐形成提出问题的习惯与能力,会不间断的对画面及故事情节提出质疑,从中促进幼儿策略预备技能的形成。当然,教师在预设活动时,必须细致考虑,什么样的提问能激发幼儿的联想能力?怎么样的提问能够让幼儿根据现有的经验推理出合逻辑的情节?惟有合理、有效的提问才能充分调动幼儿思维与想象。
在预测的过程中由于大量的发散性提问的运用,可能使幼儿的想象偏离整个故事的情节,一旦偏离就成了无目的的空想,因此,在允许幼儿合理想象的同时,更要用有效的提问让幼儿着预设的故事目标方向深入。如在故事《火焰山》中,唐三藏看到熊熊火焰时就想办法,想什么办法呢?幼儿看图后立刻有各种样的办法,“下雨”“119消防车”“孙悟空带师傅飞过火焰山”等等我在肯定幼儿想法之后,一边出示土地公公的教具一边说:“要过火焰山要去铁扇公主借芭蕉扇才能过去。”然后再引导幼儿思考:“孙悟空听了之后,是怎么想的?”这样既没有生硬的扭转幼儿想法,又把幼儿引领在预设的目标中,促进了幼儿的思维方式。
(三)、利用创造表演,加强师幼互动交流,发挥故事教学的作用。
故事表演一直是幼儿比较喜欢的形式,它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规范的口语练习的机会。再加上故事表演时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渲染,使幼儿的表演更加身临其境、兴趣盎然,于是我在故事表演时,对故事的内容或情节进行丰富的扩展。如故事《三只小猪》中我添加了另外两个角色狐狸和老虎,他们象大灰狼一样被三只小猪运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我只是采用了原故事的一小段,加入了老虎和狐狸两个新角色后,可以让幼儿在一次次的表演中,明辨善恶,多开动脑筋多思考,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在这样的表演中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从中促进幼儿运用语言的机会,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改变“教师讲故事—幼儿听故事—教师提问”使幼儿处于被动角色的传统教学模式,只有加强师幼互动、交流,才使故事教学在幼儿语言教育中充分发挥其重要地位与作用。
(四)、为故事取名,总结提升经验。
在故事完整欣赏完以后,请幼儿为这个故事取名,这样做法,有助于幼儿自己总结对整个故事的理解并通过思维的概括与提炼为故事命名。比如故事《火焰山》这一故事完整讲述之后,要求幼儿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为故事命名,幼儿为这个故事取名叫《芭蕉扇》《孙悟空大战铁扇公主》《孙悟空借扇》《火山》等,可见孩子们已经完全理解了故事中的内容和意思,接着引导和激发他们学习孙悟空遇到困难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种积极的态度充分体现了故事的教育价值。
在故事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启发、设疑,鼓励幼儿独立思考,大胆地运用已有的词汇、言语经验进行表达与描述,有利于幼儿言语技能与经验的提升。注重幼儿学习过程的探索与发现,尝试开放式教学,通过教师提问与幼儿回答的多回合交流,教师不间断地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不断地多角度地进行思考,启发才智,拓展视野,促进幼儿的思维,有效的提升故事教学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我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几个新的发展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