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美术教学中范画运用的策略
幼儿美术教学中范画运用的策略
范画是绘画教学中使用的示范性的作品,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使用范画是支持绘画教学的手段之一,也是培养幼儿美术能力的有效途径。现在有很多老师都在避讳范画“示范”这个让人敏感的用词,更有甚者谈其色变,其实适当的示范是必要的,示范的价值在于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只要把握第度和方法,示范就是一个阶梯,孩子们可以顺着这个阶梯越爬越高。下面针对范画使用的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借助名画欣赏丰富幼儿的独特表现和审美体验
中外名画是欣赏性范画的主要来源,也是让幼儿感知具体绘画语汇和表达感受的良好素材。名画中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能够让幼儿充分感受不同媒介、不同表现手法的不同效果以及不同的情感表现,而且部分作品也明显地传达着某些绘画的技能和技巧。如我们欣赏过的姜永清的《百鸟图》,活动以音乐(百鸟朝凤)为切入点,听着音乐来感受鸟鸣的欢乐气氛。接着从姜永清有代表的百鸟图来导入观察鸟的动态。欣赏从局部到整体。首先老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呢?那这些小鸟们在这里会做些什么事情呢?会说些什么话呢?小鸟们很开心,会做些什么动作呢?我们听着音乐来表现这群快乐的小鸟吧?这些小鸟有什么不同?(从大小、颜色、动态及不会飞等方面进行讲述。幼儿讲述后教师利用活动的鸟模型演示,让幼儿感知鸟的不同形态。)然后整体欣赏整个画面,感受画面的欢快气氛。最后,老师请幼儿给这幅画起个名字,你会起什么名字呢?全班合作来创作一幅你的《百鸟图》。马蒂斯的《红色的和谐》,画中描绘了一个室内的场景,其中有精心布置的桌子、衣着整洁的女佣、鲜艳的桌布和墙纸、两把椅子和一扇窗户,意味着家里要请客人来家里来做客。教师问:画上有些什么?幼儿第一眼观察到的物体粗略回答……(有人站在桌边,桌上有花瓶,桌旁有椅子,很好看的墙纸……)老师:“这张画中什么颜色最多?(红色)哪些地方是红色的?幼儿回答……(椅子、桌布、墙布);“画面上房间里用了很多红色,给你什么感觉?幼儿回答……(感觉房子刚会烧着了、很暖和、烫、热闹、很幸福、像吃了辣椒一样、喜洋洋的……);“如果画中全用红色是否好看?通过冷暖色调的对比,幼儿发现暖色调的房间,给人温暖,温馨,向往的感觉,而冷色调的房间给人很冷,心理很难受,很害怕。美术欣赏活动能使幼儿产生审美的心理。其实幼儿对美的认识和理解是经过大量的艺术实践活动才能逐步建立起来的。只有学会欣赏名家名画和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就会使他们运用学过的色彩(色调冷暖等)、线条(曲线、直线、螺旋线等)、形状(三角形、方形、圆形等)、景物(树影、建筑等)等角度来对作品进行分析。教师只有通过一系列美术欣赏活动,并反复不断地运用所学到的美术知识,幼儿的审美心理才能发挥出来。在大班美术活动中,教师正在引导大家欣赏梵高的《星月夜》,老师说:“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幅画上面都有什么?”大家都争着回答:“星星、月亮、树、房屋……”老师问:“那看到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有幼儿说:“看着树好像往上长。”有的说:“好像它们都在动。”还有的说:“看起来好像很安静。”老师说:“我们再来看看星星和月亮周围他是怎么画的?”一幼儿边说边用手比划着:“就这样绕绕的,一个圈一个圈的,像螺旋线。”另一幼儿说:“点点点的。”后来,老师进行了总结,介绍了画家和作品,并让幼儿创作自己的作品。再如,修拉的《大碗岛夏天的周日午后》中的点描法,达利的《永恒的记忆》和蒙克的《呐喊》中的变形和夸张,蒙德里安《百老汇爵士乐》中的线条和色块,米罗绘画中的童趣幽默和线条笔触,康定斯基作品中的色彩与形体,中国山水画中的虚实、疏密、繁简,等等。这些欣赏性范画既能够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让幼儿获得审美感受和体验,同时,也可以作为幼儿尝试不同表现技能技巧的先期经验准备。
二、运用即时性范画克服幼儿的某些造型或表现困难
本学期我们引导幼儿欣赏作品《拾穗子》时。这幅作品画的是“弯着腰的三个妇女在拾穗子”。老师请该幼儿讲述作品的内容,并问大家会不会画,很多幼儿说不会。教师就请一名幼儿弯腰拾穗子向大家而站,请大家观察感知,上身与腿的线条是什么形状?侧面脸部看到了什么?怎样表现弯曲的形态?然后教师在大家的共同参与下画出了一个弯腰的女孩影子。
即时性范画,又称当堂性范画,主要针对某些绘画难点或者需要当场试看效果的绘画方式所作的范画,能够给幼儿提供当下的技术支持或者亲眼所见的机会。在绘画教学中,由于认知、表现能力等方面原因,幼儿常会遇到造型表现困难,比如物体的遮挡关系、比例关系、手脚的造型、动作的表现等等。此时,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运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运动觉等多种通道充分感知现有物体及其关系,以获取丰富的表象信息。
从长期的发展来看,各种不同时空状态下的表象能够使幼儿游刃有余地创作;另一方面,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供即时性范画,因为将表象转化为绘画语言还需要表现力的支持,幼儿绘画的技能技巧、认知、情感、想像和创造都是通过表现力展现的,而范画则能够提高幼儿的表现力水平。
三、利用想像性范画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和想像力
大班《奇妙的手型》活动中,教师正和幼儿一起进行想像性范画的创作。老师首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大大的手造型,请幼儿作为设计师对手进行设计,第一位幼儿认为手可以变成小兔,于是老师就画上了一只小兔,接着问大家:“这只小兔正在干什么呢?”有人建议小兔在树下,老师又用手添画了树,其他人又有了不同的建议……就这样,在大家的共同参与下,这幅画既丰富又漂亮,而且具有故事性。最后,老师建议每个人设计一幅属于自己的手形想象画。
从影响幼儿绘画的心理因素来看,幼儿的绘画受到对物体的感知、情绪情感、表现力、运动系统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情绪情感是动力因素。在绘画活动中,教师需要运用各种有趣的手段和方法,在满足幼儿探究发现欲的同时,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其感受参与的快乐、创造的乐趣,引导幼儿愉快地进行有意义的、有意识的创作。想像性范画通过教师和幼儿一起创作的方式,能够很好地激发幼儿兴趣和想像力。另外,对幼儿的大胆想像和创造,教师要在情感上给予支持和肯定,不断激发其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四、善用同伴间范画培养幼儿的分享能力和绘画技能
大班幼儿画了命题画《我喜欢的运动》。下午自由活动,教师把作品拿出来请大家欣赏,并要求幼儿说出“你认为这幅画好在哪里、在哪方面改进一下会更好”,这是他们班经常进行的一项活动。幼儿们已经学会采用欣赏和建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比如,“我喜欢他使用的颜色,如果再画大一点会更好”、“我喜欢他画的那个个人在踢皮球,如果再给小朋友腿画弯曲和穿上漂亮的衣服会更好看”……
同伴间范画是幼儿同伴之间相互学习和比较的好形式,特别是当大家养成使用一种正向的、建设性的方式进行交流的时候,同伴之间对于作品的评价也变得具体、多元。通过分享同伴间的范画,可以扩展幼儿自身的经验,同时建构出新的经验,而且更可能促进幼儿在最近发展区的发展,长期坚持能够培养幼儿的分享能力以及个体的绘画技能,形成可持续发展。同伴间范画既可出现在绘画活动的评价环节,也可在绘画前出示。
五、出示多幅范画为幼儿提供多种绘画语汇和组合空间
大班线描画《树》是学习用不同的线条装饰造型,在充分调动幼儿感受点、直线、螺旋线、锯齿线、城墙线、不规则曲线以及不同粗细长短线条的基础上,教师在幼儿绘画前出示了多幅不同线条、不同组合的范画。结果,幼儿在绘画中的表现各异,而且组合多样,比先前的表现丰富了很多,而且没有和范画一模一样的作品。
在幼儿绘画经验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教师有时候需要“举三反一”,甚至“举十反一”,以让幼儿积累绘画语汇和表现经验。出示的多幅范画间可以对比鲜明也可以相似,这种做法有两点好处:
第一,避免幼儿机械模仿范画甚至依赖范画。实践中发现,因为范画的不当使用造成了幼儿绘画表现的程式化和僵化。绘画作品变得缺乏想像、童趣,幼儿的表现力和想像力萎缩,有些绘画中不再主动地思考、积极地表达,而是依赖于范画和老师,这无疑违背了艺术教育的宗旨,也引发了大家对范画的抵触情绪。
第二,在幼儿经验不丰富的情况下,这种方式可以为幼儿提供多种经验,让幼儿体验不同组合的可能性,丰富艺术表达的语汇。绘画语汇是绘画过程的重要支架,也是幼儿创新的基础,对艺术教育大家越来越达成一种共识:模仿和创造是相互支持的,两者都不能脱离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现实中,有些实践工作者认为创造就是自由随意地发挥,从小班到大班一味地鼓励幼儿创造,鼓励幼儿自己画,造成幼儿的美术水平有了很大的下滑,某些大班幼儿还停留在较低级的水平,连线条、造型、构图等一些基本的技能都没有掌握,最后影响到自己的创作和思想的表达。
绘画作为幼儿内心和精神的一种表达,是具有生命和情感的,它传达着幼儿眼中的世界。幼儿的作品不是教师范画的翻版,不能让幼儿简单地模仿,让范画变成了限制幼儿想像和创造的桎梏。面对幼儿的作品,我们需要:倾听幼儿的声音,包括倾听创作者和其他幼儿的声音,了解幼儿的想法和认识;为幼儿提供多种可能性的解释,让幼儿形成多元价值判断;鼓励幼儿的想像和创造,并建议幼儿进行不同的尝试,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幼儿的主体性。
总之,在绘画活动中,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式使用范画,并要时刻注意范画使用的导向,范画是幼儿创作的支持,而不是限制幼儿的框框,更不能作为评判作品好坏的标准,适时、适地、适宜地使用范画,支持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美好的作品。
第二篇: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合理运用范画
《幼儿园美术教学中范画的作用》
德安县第一幼儿园
刘辉
内容提要
本文阐述范画的意义。简单扼要地阐述了范画在幼儿园绘画教学中的作用:
一、欣赏作用。通过对“范画”直观的展示实现“美育”的途径。
二、说明作用。借着“范画”说明绘画的一些技巧、技能。
三、对比作用。通过对比“范画” 提高了多种绘画的语汇和组合的空间。
四、启示作用。利用范画对幼儿的创作起到启发的作用。关键词
范画
欣赏
说明
对比
启示
范画是幼儿在学习绘画技巧时临摹的依据,它是美术教学中重要的方法。中国传统的绘画教学,历来主张反反复复地模仿、推敲,循序甚严。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特别强调了要发挥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可是在我们美术教学中常常会发现当老师的范画出示之后,孩子停留在模仿老师的作品或者身边同伴的作品基础上,拿出来的作品千篇一律,没有创新,缺乏童趣。这就违背了我们艺术教育的宗旨。从而使我们的老师们开始对范画有所顾忌。甚至避讳范画。“示范” 这个让人敏感的用词,更有甚者谈其色变,其实适当的示范是必要的,为幼儿美术虽然对幼儿来说是他们表达形象思维和想象的一种活动,但是这种表达要依靠美术的语言。试想,一个人如果连词都不能掌握,怎样能用语言表达好意识呢?而且,对于
经过几百年艺术教育积累下来的经验和适合幼儿特点的绘画、手工制作方法完全有必要教给幼儿,而没有必要让幼儿自己慢慢地摸索。这样才能使幼儿的绘画语言丰富起来,才能运用这些学会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才能使其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示范的价值在于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只要把握第度和方法,示范就是一个阶梯,孩子们可以顺着这个阶梯越爬越高。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并发挥“范画”在美术教学中的独特作用,从而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一、欣赏性作用
美术教育,不全是技能技法教育,同时也是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学会审美,提高他们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即“美育”的重要途径。比如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西方风景画家在描绘自然的时候忠实、并接近与自然,笔下刻绘的真实的自然。通过欣赏好的绘画作品,孩子们可以感知具体绘画语汇和表达感受的良好素材。其实幼儿对美的认识和理解是经过大量的艺术实践活动才能逐步建立起来的。只有学会欣赏名家名画和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就会教师只有通过一系列美术欣赏活动,并反复不断地运用所学到的美术知识,幼儿的审美心理才能发挥出来。
二、说明性作用。
范例的运用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作用,可以帮助幼儿认
识和表现对象的形状、颜色、结构以及细节,也可以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借助“范画”的说明,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美术基础理论知识,使他们运用学过的色彩(红橙黄绿)、线条(横线、竖线、斜线)、形状(三角形、方形、圆形等)等多技能来对作品进行创作。在幼儿园,幼儿的年龄偏小。他们很多时候不知道一个画面需要如何用自己手中的笔把它描绘出来。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绘画技巧。所以这时作为老师必须适当地讲解绘画过程中如何使用线条颜色等技法,这样孩子们的绘画水平才会得以提高。他们创作出来的绘画语言才会变得越来越丰富。如果老师只是三言两语就袖手旁观,一味放手让孩子自行创作,这样的结果只会让孩子们的绘画无论是技法还是构思,长时间地停留在“涂鸦”的初期阶段。
三、对比性作用
我们的老师在绘画教学中常常担心出示了范画后,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孩子们画出来的画都是千篇一律,依样画的葫芦。这时,我们可以出示多副范画,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找出画面的优点和缺点,大家共同来找出最美丽的画面的表现方式。比如《太阳的表情》,太阳,孩子们都会画。可是他们画出的太阳都是一个样,一个圆加一些短斜线。这时,我准备了许多不同的太阳的范画,这些太阳在光芒线、眼睛、鼻子、嘴巴上都是形态各异的。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对比这些范画,告诉孩子们,太阳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现。这时,将范画收起,请幼儿自行创作。通过对比画面为孩子们提高了多种绘画的语汇和组合的空间,从而产生创作的灵感,才可以创作出更加丰富的画面。在
幼儿经验不丰富的情况下,这种方式可以为幼儿提供多种经验,让幼儿体验不同的组合的可能性,丰富艺术表达的语汇。
四、启示性作用
范画在幼儿园进行创作画(命题画、想象画、设计创作)中发挥着启发和引导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根据需要设计创作出范画作品。将创作的心得体会,构思方法,创作过程以及绘画技能技巧的使用详细介绍给幼儿。通过举一反三,引导幼儿进行创作。这时的范画充分起到了启发,引导的作用。比如在命题画《奇妙的手》这节课中,老师首先在用自己的手掌在画纸上印出手型,给手掌印填上几笔,变成大树。或手掌印上填上另外的几笔,变成孔雀。请幼儿体验创作中的乐趣。再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这些画是如何变出来的。最后,引导幼儿利用手 来进行创作。这里,老师就是通过范画让幼儿初步学会了创作和设计的方法。
总之,模仿和创作是相互支持的,两者都不能脱离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范画教学,集审美、直观、趣味、创造、实践性多种作用于一身。在绘画活动中,教师恰当采用多种方式充分发挥范画的作用。范画是幼儿绘画创作的支持,适时、适地、适宜地发挥范画的作用,幼儿才会画出他们心中最美,最真的美好作品。
第三篇:美术基础教学中范画运用的案例分析
美术基础教学中范画运用的案例分析
虞 慧 敏
(一)问题思考
1、如何更有效地发挥教师范画对学生学习的引导的作用?
2、教师示范画会不会影响学生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二)案例描述
2011年12月,我在我校11级开设了一节校级公开课——《静物简笔画的造型方法》,听课老师课后就我这节课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展开了研讨,在评价过程中有一位教师的评价引起我的重视:课上教师示范风景构图的教学效果不太明显,时间短且最后几排的同学看得不够清晰,教师范画的作用没有凸显。
研讨会结束后我认真反思了这堂课范画演示过程,并把课堂的范画贴在黑板上走到教室后排,的确不大看得清,尽管我在演示构图的画法时有意比平时的绘画放大了两三倍,但还是不够,只能说前几排的同学还可以看清楚。我还用多媒体给学生欣赏了大量优秀的风景静物简笔画作品,口头介绍了很多造型方法,并在黑板上张贴了步骤范画,也在黑板上进行了示范,但学生的视觉感受还是不强,学生面对作业仍然一脸茫然,不知如何下笔......我想:如果没有教师范画的导向作用,老师课讲得再生动,学生听得也是一知半解,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发挥范画对学生学习引导的作用呢?
通过不断思考和实践,在后来几节有关简笔画的画法教学中,我采用了下列措施来发挥范画的有效性:
1、教室墙壁张贴范画
2、电子图片绘画作品欣赏
3、在实物投影仪上亲自示范
4、名家短片欣赏
5、小组巡回指导并示范
6、学生优秀作业张贴展示
课前,当我在墙壁上贴上简笔画范画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过来欣赏:哇,这些简笔画画得多好哦……这种近距离欣赏范画对培养学生对画简笔画的兴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课上,我播放制作的课件让学生欣赏古今画家的优秀作品。从梵高的《星空》到齐白石的《虾》等作品逐一欣赏并分析,从同学们专著的神情来看,他们听得认真仔细,达到了比较好的欣赏效果。
效果特别明显的是:我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了简笔画的画法,重点强调了结构关系。个别学生边听讲边忍不住跟着画起来,学生能从我的范画演示中充分感受用笔、用线的技法特点,及简笔画的画法特点。
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我让同学们组合成六个学习小组,在学生作业时我给予每个小组一定的指导并示范,同学们之间也可以有足够的交流。名家短片欣赏、学生优秀作业张贴展示的引领作用也对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同学们分析比较自己的作业,从中受益匪浅。
由于我的讲解和示范运用得恰当,用笔、用线的方法在我作画过程中表达得十分清楚,我注意教室后排的同学看得也很认真,同学们一个个情不自禁地效仿起来……
(三)案例反思: 可能有人要怀疑:教师示范,学生临摹,代替了学生自己的观察和想象,教师示范绘画会不会影响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呢?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 范画是最直接、最具体、最直观的教学手段之一。范画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但不意味着让学生生搬硬套地临摹,学生学习有没有收获,学生作业有没有创造性,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启发与引导。
一、范画仍然是最直接、最具体、最直观的教学方法
在这节课教学中,为了营造教学气氛,让同学们感受各种静物简笔画的造型方法,我将课前精心准备的多种风格的静物作品张贴于教室的墙壁上,学生课前就能欣赏到静物作品,感受静物画的造型美和简笔画的画法特点。
为了让学生开拓思维,我在示范后启发学生:画无定法,同学们在学会基本画法基础上要富有个性地去绘画,切不可学生墨守陈规、依葫芦画瓢。有了要求之后,学生在跟着范画走的同时有的开始在思路上另辟溪径,寻找自己的表达方式,画出来的作品就会在原本的基础上得到一定拓展,为了鼓励创新,我在课堂上张贴他们富有创意的画,给予创意表扬,对于在作画时还稍有困难的学生我便到学生面前给与演示,在技法讲解与示范、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便有了从不知不会到跃跃欲试的转变,从无从下手到得心应手,是课堂教学最大的收获。可见范画给与了学生直接、具体、直观的指导,教师课堂的范画有没有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关键看教师如何启发与引导。
二、范画在课堂中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交流作用
在示范一种静物简笔画的造型方法后,我将未完成的画稿张贴于黑板上,让学生们补画完整,学生们上台后个个大显身手,课堂练习效果很好,可见,课堂中教师的范画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交流作用,教师在课堂中不是权威,而是一个顾问的角色,是一位能交换意见的参与者,和学生进行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互动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和鼓舞。通过有效的教学有助于学生熟悉各种形式的绘画的媒材与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三、利用优秀范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艺术教育首先是满足人们从艺术的语言中获得共鸣、间接抒发自我感情的需要,学会欣赏(听懂或看懂)艺术语言,其次才是运用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在和学生共同学习和交流不同形式的绘画风格时,多媒体展示大量的绘画作品图片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光欣赏电子图片有一定的的局限性,学生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很多东西都含混不清,为了解决学生的困惑,我除了精心准备了大量的电子图片外,课前我把自己近年来业余时间画的作品搬到了课堂,让学生在教室里零距离欣赏作品,赞美之意能在每个学生脸上、和他们的赞叹声中感受到。
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在教学中,除了自己示范外,我还常播放一些著名画家绘画过程的录像资料给学生们学习和揣摩,并介绍许多美术网站给学生,利用机会带他们去看本地区的画展,鼓励他们多去关注美术信息。所谓教无定法,找到真正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也许就是有效的教学方法。
第四篇:浅谈范画运用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利与弊
浅谈范画运用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利与弊
溧阳实验小学幼儿园美术教研组刘颖
组织过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教师大概都会被这样的一个问题所困扰:到底能不能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范画。对于这个问题通常会有两个相反观点:
一种是认为不能运用范画。众所周知,幼儿的模仿力强,很容易“有样学样”,如果教师利用范画进行教学,幼儿就会照着范画的样子画,这样不利于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也会阻碍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长此以往,幼儿的思维便会被束缚,无法引发他们心灵深处的美感,由此可见,范画是不利于幼儿美术教学的。
另一种观点是可以运用范画,因为很多绘画中的技能技巧幼儿还未能掌握,过分强调幼儿自由表现会使绘画处于漫游式的自流状态,使幼儿的作品没有重点及内容。如果放手让他们去画,幼儿脑中有想法却无法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有些幼儿甚至会因能力低下转变成胡闹式的情绪发泄,或是容易诱发惰性,达到一定水平之后难以再突破,从而形成保守性,对幼儿的美术能力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延误作用。而利用范画指导幼儿学习绘画技能是直观可行的办法之一。幼儿只有在学会基本绘画技能之后才能积极主动的去创作。
到底这两种观点哪一个比较有理呢?在实践中我发现这两种观点都各有其道理,也有其不足之处。范画教学不是绝对有利也不是绝对不利的,这就要看教师如何理解范画的含义了。如果只是简单地出示一幅教师画好的画,再精美再漂亮,它也起不到任何引导作用。范画并不是简单的为了让幼儿照着画的模仿画,而是以出示的先后顺序、形式、内容等进行重新诠释,在绘画教学中作为激发幼儿兴趣的动力,使幼儿进入视觉思维活动的状态,对示范进行选择和再组合的双向作用。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范画教会孩子一些技能技巧。在运用范画过程中我根据自己经验所得总结出以下几种示范方法:
1、局部示范法
所谓局部示范法是指在新的教学内容中对幼儿来说有难度的部分或
物象的一个局部,教师将其示范出来,以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又可以使幼儿集中精力学习和掌握新的技能。如:在上《小鸭戏水》这节课时,我第一课时出示的范画过于复杂,幼儿都不会画,不是将头和身体分开就是画得圆不像圆。我又急又气,臧老师建议我可以单独提出小鸭的头和身体的画法。在第二课时,我采用了臧老师的方法,并且自编了一首儿歌,边画边说:“圆圆脑袋扁身体,宽宽的嘴巴像铲子,小鸭小鸭水里游,快来和我做朋友。”根据儿歌重点画出了“圆圆脑袋”和“扁身体,这一次小朋友都学会了画鸭子。
2、欣赏示范法
教师提供示范画,数量在两张以上,角度多样化,教师启发幼儿观察,使幼儿在视觉上获得一定的信息感受,扩大视野,激发幼儿作画兴趣
如:在美术活动《美丽的热带鱼》中,我出示了一大一小两张三角
形,用它们拼出不同形态的热带鱼,有向上游的,有向下游的,有停着休息的。添画时,我有的画成彩虹状的间隔色,有的画成格子状,有的画上圆圈······这样不仅使幼儿了解了热带鱼的形状、颜色,也让幼儿不局限于一种形态的鱼,他们可以自由发挥想象,画出各种各样的鱼。
3、幼儿自我示范法
通过幼儿的眼光去观察同伴的作品,用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无
声的交流去解释画面,就能找到他们之间自己的共鸣和心灵上独特的吻合。可见向幼儿展示同伴的作品,对幼儿作品的提高有着我们估量不到的作用。每个幼儿的美术创作是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幼儿相互学习借鉴的成分,介绍那些有创意的表现可以引导幼儿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想象和创造。
如:有天早上进来时,孙君小朋友带来了他在家里画的《我眼中的秋天》。前一天在上《我眼中的秋天》时,由于我出示的范画上为了突出秋天的特点画了很多金黄色的叶子、稻穗等,幼儿照着我的画画出了所谓“秋天的特点”,但那并不是他们自己看到的秋天。而孙君的画上
大部分的树叶都还是绿绿的,但树上结了很多红通通的苹果、黄灿灿的梨。孙君解释说他看到的果树就是这样的。我表扬了孙君观察得仔细,这时其他小朋友也纷纷说出了他们看到的秋天,我趁热打铁,让他们重新画了一幅《我眼中的秋天》,这一次,每个人都画出了他们心中秋天的样子:有的画了穿着外套的小朋友,有的画了南飞的大雁,有的画了在落叶的大树······我觉得这次的美术活动也给我上了一节生动深刻的课。
4、师生共同示范
让师生共同参与,教师和幼儿合作为示范画服务,使双方的创作都
得到了互补与发展,大大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综上所述,我认为范画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了,能更有效地帮助教师上好美术课,用得不好则会影响孩子们在美术上的发展,因此范画在美术活动中到底应该如何应用值得我们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第五篇:反方观点{在幼儿美术活动中不需要提供范画]
反方观点:
各位老师、对方辩友,我方认为,在幼儿美术活动中不需要提供范画。范画是指在幼儿绘画活动中提供的直观、形象,供幼儿观察、参考、选择、模仿的所有绘画作品。我们觉得,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而不是单纯的美术技法培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极富个性的创造性活动。应克服过分强调技巧和标准化的偏向,以免把幼儿创造性的活动降格为机械的训练,使其在被动的服从和模仿中丧失信心和对艺术活动的热情,泯灭创造力。”让幼儿临摹老师的范画会禁锢孩子的思想,无法达到艺术教育的真正目的。没有了范画,就没有了局限,孩子们的创造性会得到全面的发挥,孩子的思维能力会得到拓展。
此外,我们作为现代的幼儿教师,都有比较新的教育理念和评价理念,我们会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会用“象不象、好不好”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临摹训练。
毕加索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能用很短的时间就画得像一位大师,却要用一生学习画得像一个儿童。”所以,我们为什么要通过教学,让一个本来画画就充满想象力的儿童,变得像成人那样画画呢?
因此,我方认为在幼儿美术活动中不需要提供范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