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幼儿创意美术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幼儿教育;创意美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4―0123―01
创意美术教育能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逐步形成个性化发展。因此,开展创意美术教育非常重要。下面,笔者就如何开展创意美术教育谈谈自己的经验。
一、创意美术的内涵
创意美术是相对于传统的美术教学而言的,创意美术的特点就在于其“创意”性的体现,主要教学思维的创意性突破传统既定的教学模式,在关注幼儿专业美术机能的同时,提高幼儿的创造性审美能力。也就是说,所谓的幼儿园的创意美术就是这样的一项美术教学活动:以幼儿的技能发展和个性发挥为核心,以教师的引导为基础,以课程的主体为线索的通过结合多元化的美术表现方式,促使幼儿进行创造性美术设计的活动,它同时注重对于幼儿情感的陶冶和自我探索能力的提升。可以看出,创意美术活动反对对幼儿机械性地灌输美术技能,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显然与创意美术的宗旨相违背,“创意”的重点在于在幼儿现有的技能基础上为幼儿创意性的发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充分鼓励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在美术教师正确合理的引导下,充分运用各种美术材料和新的美术表现形式进行个性化的创造,并且在这个新的美术创作过程中能够使幼儿获得成就感及美的情感方面的真实体验。
二、如何开展创意美术教育
1.转换思想,更新理念。教师要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观念,满足不同差异幼儿的需要,鼓励每一个幼儿积极动手,鼓励引导他们拥有独立的自发的艺术倾向和创造。同时教师可有计划地教导幼儿学习一些基本的制作技巧,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才能为幼儿更好的自由表达而插上飞行的翅膀。同时教师要注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幼儿创造性思维品质和习惯的培养,丰富幼儿经验,扩大幼儿知识面。可利用文学作品、音乐作品,引导幼儿欣赏多种形式的艺术作品,扩展幼儿视野;在美术活动引导中鼓励幼儿尽情插上想象的翅膀来飞翔,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
2.学玩结合,激发兴趣。孩子天性爱玩,常常提出“玩”,时时念着“玩”。从幼儿兴趣入手,把玩的要素渗透到学习中,更能调动幼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在画“人物动态画”教学活动中,我们不是先忙于让孩子去画,而是先让孩子们先玩,如组织孩子参与游戏、大型玩具等活动,在孩子玩的同时要求他们认真观察,记住主要特征,并帮助孩子们分析“人”在做不同运动时,身体会有什么不同的变化,孩子们在对比观察中逐渐掌握了做不同运动时人物的动态。游戏后,再组织幼儿绘画,此时孩子们就会把观察到的人物动态画下来。由于观察的角度,内容不同,孩子们作品表现的方式也不同,绘画结束后,你就会发现,孩子们的画,人物形态各异,活灵活现。虽然有的孩子画得不形象,但是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感受观察表现已获得非常宝贵的经验,对丰富幼儿的想象力非常有帮助。
3.主题情景结合,启发拓展想象。主题与情景结合,是根据一定的主题内容进行想象而完成的情景绘画。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因此,笔者在美术特色活动中,会通过交流探讨来拓展幼儿的思维,启发构思。如,在《猫和老鼠》的创作中,分析了猫和老鼠的基本图形结构后,展开主题式讨论,幼儿们各抒己见,效果非常不错。
4.给予肯定评价,让幼儿爱上创意美术。评过程比评结果更为重要。在创意美术活动中,笔者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孩子在画好的画面上添上些什么,甚至是乱涂几笔,把好好的一幅画面给毁了,从画面效果上看,确实乱七八糟,但成品是否漂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幼儿在活动中是否愉快而专注地投入了创作。当孩子毫无拘束地把自己的思想和意愿表现得淋漓尽致时,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达到了最佳状态。幼儿处在“镜像自我”的阶段,对外界的评价很敏感,往往将成人的评价作为认识自己的重要依据。经常受到表扬和激励的孩子,能增强做事的自信心。因此,在创意美术评价中,应注重评价的语言艺术,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你画错了”。当幼儿向你展示他的作品时,应认真地对待幼儿的成果,鼓励他讲解自己的作品,讲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做幼儿的听众,使幼儿感到一种成就感。
第二篇:幼儿古诗创意教学的策略
幼儿古诗创意教学的策略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在西方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的今天,怎样让幼儿了解古诗,喜欢古诗,体会古诗中的意境,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呢?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就如何培养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我们有了以下的认识。
一、巧妙激发幼儿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应遵循“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的原则。由于幼儿年龄尚小,生活经验少,知识面窄,直接让幼儿学习古诗吟诵,不但幼儿不能理解古诗表现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而且更不能深层次地表现和表达古诗的意境。我们发现,源于生活的游戏是幼儿的兴趣所在,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使他们百玩不厌。根据幼儿的原有生活经验、结合古诗内容设计的游戏,会让幼儿很感兴趣。
比如,小班幼儿对自然界的声音非常好奇,像风声、雨声、小动物的叫声和马路上的声音等,声音模仿游戏也是他们的最爱。每当老师发出指令:“听!谁在唱歌?”幼儿们就会用嘴巴或身体动作模仿出从周围听到的声音。因此,在小班的古诗吟诵活动《咏鹅》中,我们首先利用餐前或活动前的过渡环节,让幼儿观看反映小鹅游泳、舔毛、鸣叫等不同动作形态的幻灯片或图片,并引导幼儿进行自由模仿表演,开展语言问答游戏,帮助幼儿感受稳定的节拍。老师可以先问:“小一鹅一做一什一么——”接着,带领幼儿同样按照4/4拍节奏回答:“小一鹅一在一游一泳——”回答时,可加入拍手、拍肩、拍腿、跺脚等幼儿力所能及的动作。然后,老师可以加入拟声词,并从单音节词逐渐过渡到双音节词。比如,老师先说:“鹅一鹅一小雨在叫小鹅,滴一滴一答——”接下来,可以说:“鹅一鹅一小雨在叫小鹅,滴滴一滴滴一答——”幼儿有了这些游戏经验,就可以在集体吟诵活动中,借助古诗的语言、伴随简洁清亮的旋律进一步游戏和模仿,对古诗的兴趣会更浓。教师还可以扮演成“鹅妈妈”,和幼儿一起唱歌、游泳、戏水、舔羽毛等,引导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古诗的意境,学会吟诵古诗,发展言语能力。
二、多种途径理解诗意
体会古诗的意境常常是“千人干面”,老师不妨在活动中,利用家长的特长及其对古诗意境的不同感受,制作一些flash或者配诗图片,让幼儿通过不同的方式体验古诗的意境,并在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碰撞中形成独特的感受与体验。教师可以提供各种表现和创意表达的机会,让幼儿释放自己的思想和创意。
小班幼儿虽然没有很强的表演能力,但是他们对模仿和随乐舞蹈的兴趣却很高,因此要在吟诵活动中,给幼儿预留足够的自由表达和表现的时间。
中班幼儿在接触一些意境优美、贴近幼儿生活的古诗时,不但能够理解和掌握,而且还会用稚嫩的动作和夸张的表情进行表现和表达,甚至还会自主加入一些道具。例如,在古诗吟诵活动《清明》中,随着音乐的前奏,幼儿用手臂和小手模仿着纷纷落下的细雨,从上到下轻柔地舞动,脸上还表现出忧愁的表情,声音也很轻柔。当唱到“路上行人欲断魂”时,有些幼儿会紧抱双臂蹲在地上,有些幼儿会和同伴抱在一起。后来,他们还会要求教师提前准备纱巾和皱纹纸,作为表演道具,营造更加贴切的古诗意境。显然,幼儿通过吟诵活动进入了古诗的意境。
到了大班阶段,幼儿的自主性更强。通常,我会在吟诵活动后提问:“谁能学着大诗人的样,给我们画一幅画呢?”幼儿回家后,会让爸爸妈妈帮助查资料,对古诗的作者、诗意和意境等进行全面了解,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幅画,比如王维的《绝句》、李白的《静夜思》等。虽然画面的布局不够合理,笔触还比较稚拙,内容也相对单一,但这是幼儿的真实感受,绝不是外人强加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不但能了解诗意,而且能画出一些很有意思的、有模有样的诗配画。
三、利用古诗创编歌曲
在幼儿初步学会一首古诗后,我们开展了“我是小小词作家”的活动,让幼儿利用已学会的古诗和歌曲,在原有的旋律基础上用古诗创编歌词,在全班传唱。幼儿对创编歌词越来越有兴趣,我们对创编的质量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比如歌词要前后对仗,意境统一等,提高了创编活动的难度,并适时给予帮助。幼儿在创编活动中进一步分析诗意和情节,逐渐能根据歌曲意境创编,对古诗的理解又提高一个层次。幼儿对歌词的创编达到一定水平后,我们进一步提出新的要求,包括朗朗上口、诗的韵味要与旋律吻合、诗和旋律表现的情感要相仿等。这对幼儿来说相对困难,所以我们没有让幼儿独自完成,而是介入幼儿的讨论,一起商量怎样让新诗与现有的旋律吻合。幼儿通过比较不同古诗的韵律,对古诗的四声及韵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以后独立学习和理解古诗打下基础。
四、丰富游戏维持兴趣
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幼儿不断发现新技巧和新唱法,才会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持久性。
教师可以根据古诗的不同意境,和着歌曲旋律,在每一句的后面加上衬词,从简单的单音节逐渐过渡到双音节,如“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句的衬词就可以设计为沙、沙沙、滴或者滴答。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对每一句的最后一个、两个或三个字进行重复,让幼儿分成两组进行二声部演唱进行比赛,激励幼儿探索出更多的二声部唱法,如轮唱、领唱、合唱、分小组表演唱等。在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吟诵活动中,幼儿分成三组:一组模仿诗人吟唱,一组演奏打击乐,另一组进行表演,大大丰富了活动的趣味性。
教师还可以利用每次的家长开放日和每学期的亲子音乐会,向家长进行宣传和展示。如应家长要求,我在开放日安排了古诗吟诵活动《一望二三里》。在活动中,我放手让幼儿大胆进行各种方式的吟诵,有的幼儿用不同节奏吟诵,有的幼儿用学过的不同旋律演唱。活动后,家长反馈十分积极,认识也发生了改变,积极配合教学,为幼儿创造更好地学习古诗的家庭环境。
五、利用榜样强化记忆
幼儿的短时记忆能力强,好模仿。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班里开展“争当小老师”活动,每天早饭后、集体活动前,设置“古诗十分钟”,让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和表达,从内容到活动形式都由幼儿自己定。有的幼儿用不同的节奏念古诗,还加上动作;有的幼儿把全班分组,组织比赛;有的幼儿把古诗填人以往的歌曲旋律,进行吟唱。经过一段时间的小老师活动,幼儿们都争先恐后利用各种方法学古诗,甚至提前一天预约小老师的资格。
六、吸纳时尚元素激发创意
我们把一些旋律、节奏适合幼儿的流行歌曲或者唱法和古诗教学结合,平时有意识地关注幼儿经常谈论、哼唱的流行歌曲,然后去听原唱,找出适合幼儿的部分作为古诗教学的素材。例如,周杰伦的歌曲《双节棍》中的一段Rap音乐,电影《三枪拍案惊奇》的片尾曲中地方方言的绕口令。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现有水平,对流行音乐做一些调整。比如,在唱古诗活动《静夜思》中,为了突出幽静、空旷的意境,教师可以让幼儿在每一句独唱之后的拖音中加入轻混声,让幼儿体验,明月悬挂在高山上、群山都陪着作者思乡的意境;在唱古诗活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我们运用Rap的音乐形式,每句后三字快节奏重复,激发幼儿对古诗表现的暴风雨突袭时大气磅礴的景象的感受,对作者写诗时的情绪也有了共鸣。
(本文由中华女子学院王丹老师指导)作者:李宁英 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机关幼儿园
第三篇:幼儿集体舞教学的有效策略
幼儿集体舞教学的有效策略
作者:陆春燕 来源:江苏省江阴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0-02-07 集体舞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全体幼儿共同参与,在集体活动中进行队形变化、人际交流的一种集体性舞蹈。作为一种集体参与的艺术活动,它既强调幼儿个性气质的展现,又强调幼儿情感的表达和交流,在简单、重复的动作表演中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体验表现和创造的快乐。在我园一年一度的“快乐集体舞”活动中,我们对幼儿集体舞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相互研讨和交流,有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游戏情景的教学策略
幼儿集体舞的终极目标在于愉悦的审美享受,最基本而有效的教学策略就是运用“游戏情景”的方式,设计特定的游戏情景作为集体舞流程的线索,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使幼儿迅速进入审美享受的状态。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强调的是在各种活动中注重内容的整合性、形式的活动性、方法的多样性、师生的互动性、教育的过程性等等,以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性的体验来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幼儿集体舞教学中,游戏情景是帮助幼儿理解舞蹈动作、完成舞蹈流程最有效的方式。如集体舞《小白船》是全国小学生集体舞中的一套,有方型和圆型两种队形变化,动作也相对有一定的难度。我们把它引入到大班的集体舞教学,设计了一个“月亮船”的游戏情景,帮助幼儿在游戏的互动过程中完成整个舞蹈流程。音乐开始,男小朋友扮演桂花树站姿准备,女小朋友扮演小兔双脚交叉蹲坐准备,前奏末句,男小朋友做邀请动作,女小朋友回应并站立拉手开始舞蹈游戏。我们把《小白船》的四个乐句分别设计成上船、朋友见面、划船、交换朋友四个游戏情景,和孩子们一起设计舞蹈动作,并最终完成整个舞蹈流程。在集体舞表演的过程中,孩子们两两结伴,运用动作和眼神进行游戏交流,享受着集体舞蹈的愉悦。我们发现,集体舞的游戏性不仅仅体现在游戏情景的设计上,还在于舞蹈过程中师幼之间、舞伴之间的游戏性情感交流,眼神、表情及动作交汇出“逗你玩”“真好玩”的情趣,让孩子们真正体验集体舞蹈的愉悦。就如大二班的集体舞《魔术》,“魔术师”和“谦女郎”的相互逗趣,不仅让孩子们在舞蹈中感觉快乐,更逗得观众们开怀大笑。
事实上,游戏不是一种教师用来控制幼儿学习知识的法宝,而是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中主动积极地、自愿地去探索和发现,以自己的方式去获得各种经验。在集体舞教学中,我们以教师“逗你玩”的游戏性教学激起了孩子们“真好玩”的学习情趣,有效地促进了活动过程中多种形式的互动,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自我表现,从而获得了整体性的发展。
二、舞谱、道具的使用策略
游戏的魅力在于它是有趣的、充满快乐的、令人高兴的,游戏性的集体舞教学吸引孩子们进入集体舞之中,并使孩子们在舞蹈过程中充满了游戏性精神。而舞谱、道具的使用,更增添了游戏的情趣,增加了舞蹈的气氛,使舞蹈更具美感。同时还能帮助幼儿辨别动作方位,在舞伴交换中辨别队形线路,使孩子们很快就能掌握集体舞的表演动作和队形变化。
如大二班的集体舞《魔术》,在音乐编配上采用了周杰伦的《魔术先生》,在舞蹈流程上设计了男女魔术师合作表演的魔术小游戏,在道具使用上更别出心裁地使用了魔术帽和魔术手杖,“小刘谦”和“谦女郎”有板有眼地随着音乐表演起神奇的魔术„„为了帮助孩子们整体感知、理解舞伴的交换方式、舞蹈队形的变化流程,从而完整地表现舞蹈,我们用图示的方法记录成舞谱,引导幼儿按舞谱探索队形变化,尝试看舞谱小组学习队列舞,培养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如大四班的集体舞《炒黄豆》,为了帮助孩子们记忆动作的方位,我们在孩子的右手手腕上套上了手铃。在表演过程中,教师以鼓点提示幼儿拍手的节奏,手铃和大鼓组成和谐的打击乐声,再加上孩子们拍手、拍肩、拍腰等动作所发出的不同声响,就如同“炒黄豆”过程中黄豆翻炒时发出的声音,增添了集体舞的游戏情趣。
运用道具、舞谱、语言讲解等多种手段,可以帮助幼儿以最轻松的方法学习舞蹈。教师以自身富有表现力的情绪影响幼儿,用鼓励性语言激发幼儿情趣,以幼儿为学习的主体,创设情景,提供动作、造型的创编机会,使幼儿主动参与,大胆表现,享受快乐。
三、教师适时进入、退出的示范策略
“教”是为了“不教”,集体舞教学中教师示范的适时进入和退出很关键。教师的示范一般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进入:向幼儿展示他们从未学习过的舞蹈动作;当幼儿无法独立将动作或动作组合与音乐相匹配时;当幼儿无法理解教师用语言描述的操作要求时。退出则是指教师弱化对幼儿支持的一种教育机制。教师示范的适时退出有益于培养幼儿自我驾驭及相互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关键是要灵活把握示范的进和退,做到放手不放任。
以大六班的舞蹈《请你恰恰恰》为例。因是第一次接触“恰恰舞”,我们先请孩子们欣赏了“少儿恰恰舞”的成品舞,感受体验舞蹈的风格情绪及动作韵味。同时教师重点示范了恰恰的基本舞步和基本动作,帮助幼儿迁移成品舞蹈中的经验。在孩子们初步掌握之后,我们就采用了“退出”的策略,鼓励孩子自己根据音乐自由表演恰恰舞。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和孩子一起编排了《请你恰恰恰》的集体舞。在教师“退出”之后,我们用一些固定不变的指令语,帮助幼儿在队形变化上和身体方向辨别中形成特定的舞蹈队形或动作常规。如“面向圆上、面向圆心、好朋友面对面圈上行进走、向有标记的方向转一圈、和好朋友手拉手向有标记的方向转一圈、绕好朋友走一圈回到原位”等都是我们常用的舞蹈指令。如:“面向圈上”指所有舞者身体都按顺时针方向面部对着自己前方舞伴的后脑;“面向圆心”指所有舞者身体和面部朝圆心的方向„„《请你恰恰恰》的教学采用了邀请舞的基本教学流程:感知节奏——探索动作——讨论邀请方式——集体体验。同时,我们又采用了“创设游戏化情景(故事、舞谱、标记、音乐)——探索创编动作队形(散点位置、队形位置)——尝试按调控练习(舞谱、指令、标记)——集体交流表现”的方式,很好地完成了整个集体舞的教学、练习和表演。
集体舞最大的特点,就是动作简单、重复,可以让所有的人都很快地加入到舞蹈的行列之中。从幼儿动作发展能力出发,我们在教学中遵循了以下三条规律:1.从大的整体动作到小的精细动作。2.从不移动动作到移动动作。3.从单纯动作到复合动作。而以上有关教学策略的运用,有效地提高了孩子们学习集体舞的效率,在享受舞蹈愉悦的同时,促进了孩子们审美、交往等能力的发展。编辑:cicy
第四篇:谈有效美术教学 石雕艺术
谈有效美术教学——《石雕艺术》 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思考之二
怎样的美术教学才能教得有效?
怎样的美术教学才能教得更好、更有意思?
大家都在谈有效美术教学,下面的研究可能属于最实在的研究有效美术教学。希望“永远在路上”老师、其他所有来我博客浏览的美术老师们都能够受益。
一.美术课堂的“教学活动”
美术教师在判断一节具体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时,有着每个人潜在的标准。概括起来,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主要的内涵是:
引起学生美术学习意向、明释课堂具体学习内容、调适教学与指导的形式、关注学生具体的学习结果。
如何将这四个元素渗透在美术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片断中,这是一个教学片断从实践体验起始到美术学科知识认知结果产生的行为链,这样的美术教学,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课堂教学结构。所以,美术教师对美术课堂教学逻辑必要条件的思考,是潜伏在美术教师日常课堂行为、教育观念与教学态度之中的。
这四个元素具体是怎样渗透于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并构成其逻辑必要条件的呢?
这四个元素为什么能够作为美术课堂教学逻辑的必要条件。二.由三个维度思考问题
美术课堂教学行为根据不同维度有着不同的分类。在此,把美术教师教学行为作为参照系,将其课堂教学行为归类为三种形式:
⒈ 美术教师告诉学生(美术教师此时为主要的行为主体); ⒉ 美术教师与学生对话(这样的教学美术教师和学生为共同的行为主体);
⒊ 美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这个时候学生为主要的行为主体)。三者的侧重点各有不同:“美术教师告诉学生”侧重于课堂上美术教师传授美术学科知识和技能、美术文化,美术教师把自己知道的美术学科知识与文化教给不知道的学生,主要行为主体是美术教师;
“美术教师与学生对话”侧重于美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发生了对美术学科知识、美术文化的互动生成,美术教师对所传递的美术学科知识、美术文化有可能是知道的,但也有可能是不太知道或不太清晰的,也有可能是故意这样而为之的,美术教师课堂上将自己已知的东西带入某个教学活动环节,共同的行为主体是美术教师与学生们;
“美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这个维度,侧重于学生能够在美术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这与学生的个人自主学习是有差别的,此刻的主要行为主体是学生,美术教师扮演了指导者的角色。
美术课堂上出现的这三种形式,抽取了“美术教师-学生”两个行为主体之间典型的行为关系,可以涵盖所有美术课堂教学行为。由此看出,美术课堂上这三种形式的教学行为都能为上述四个基本元素提供必要性和逻辑性的佐证,那么就可以认定“引起学生美术学习意向、明释课堂具体学习内容、调适教学与指导形式、关注学生具体学习结果”,可以作为“美术课堂教学之所以为教学”的判断标准得以确立。
三.用教学实录来说话
案例:《石雕艺术》教学实录 教学设计与执教:永远在路上(河北美术教师的网名)学 科:美 术
年 级:五年级 课 型:欣赏〃评述
教学内容:美术(河北美术出版社)第十册第十六课《石雕艺术》 教材分析:
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第十册第十六课《石雕艺术》,属于欣赏〃评述的领域。本课涉及了中外经典的石雕艺术作品,作品题材各异,风格鲜明,可以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石雕艺术品的魅力。学生分析:
面对五年级的学生,要让他们保持对美术的持续关注,以游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偏重于利用教学内容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要注重美术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法的传达,不断用新鲜的美术知识来刺激学生的兴趣点,并且要坚持在一定专业美术知识的指导下来进行美术创作,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绪和感受,形成从量变到质变的升华。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自主探究为主,同伴互助为辅的学习形式,目的是便于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同时得到同伴的支持,形成和谐友好的学习氛围。
设计思路:
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感悟活动为主,在探究和感悟活动中不断生成问题并解决问题。主要的教学环节:课前谈话——破题导入——自主探究——交流质疑——直观感受——总结延伸。
本课学习活动从学生畅谈对“石雕艺术”主观的感受入手,使学生感受到艺术直观传达的魅力,并且在学生大胆探究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对石雕艺术品的感受交流质疑,在教师适度的引领下深入的理解作品,并最终通过雕刻肥皂亲身感受雕刻技艺的魅力所在。
本课通过引领学生展开举一反三式的自主探究,大胆地体验感受石雕艺术的独特魅力;在亲身体验雕刻之后,再进一步理性的收集资料,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主观感受作品信息,通过交流和体验使感受得到升华,从而初步了解中外石雕艺术。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同伴互助和亲身体验,发展学生对石雕艺术的审美能力和表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对石雕艺术品进行欣赏和表述的乐趣,焕发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去解读艺术品的热情,从而保持对艺术创作和欣赏活动的持续关注。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与学生交流并布置材料收集准备工作。注:以下节选本教学实录若干片段进行分析。片段1:
二、破题导入
01:00 教师: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先人为我们留下了无数艺术珍品。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石雕艺术”(课件播放课题)感受一下它独特的魅力。课题齐读一遍,(生齐读:石雕艺术)好像声音不够洪亮,再来一遍。(生提高声音齐读:石雕艺术)
01:27 教师:就这四个字,大家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生小声嘟囔石头的等)可以举手说吗?抢答咱听不清。来,你说。(一男生:石头)石雕艺术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生齐答:石头)非常好,他发现了石雕艺术的材料。边说边板书“材料”
01:48 教师:还有吗?就这四个字你还发现了什么?(一男生:石雕是一种艺术)对,是一种艺术作品。还有吗?
02:00 教师:“石”是材料,那么“雕”是什么?(生交头接耳)你刚才那着那些刀在你的那些材料上做的是什么呀?(生小声说:刻)“雕刻”是它的方法,板书“方法”。因为石雕艺术用的方法是雕刻,所以它也被称为“石刻艺术”。
02:30 教师:还有谁发现吗?我拿手指头在那刻,行吗?(生摇头说:不行)必然要使用一些(生接答:工具)板书:工具
02:38 教师:就这四个字,我们仔细解读一下,就会发现里面蕴含了很多内容。如果你用心去体会的话还会发现更多。
02:46 教师:来咱们认识一下石雕艺术的工具(播放课件)有你熟悉的吗?(生:有。锤子。)大锤子,是吗?这锤子是直接砸石头的吗?(生:不是)NO,它砸的是这些东西。注意这后面有些远的小头,锤子是砸这个头的。这些工具叫“錾子”,说一遍。(生齐说:錾子),请看他们是这样用的(课件播放石雕工具使用的图片)。大的面积是这样用的,对于细节的地方就直接用簪子去做就可以了。
(从字面上分析“石雕艺术”的一些基本信息,增强学生直观感受和自主探究的信心。)
讨论:在此案例“美术教师告诉学生”的教学形式中,能够发现,学生出于某种学习的本能,在其兴趣心境的驱使下,想知道某些未知的知识(石雕艺术)。“永远在路上”老师利用自身在美术学科知识经验上的丰富性(提前的知识储备或学习),在教学预设和课堂上的部分生成环节中,主要通过讲述、演示的方式,将特定的知识点或信息传递给学生,帮助他们初步获得对于石雕艺术的知识或学会技能(制作石雕艺术的工具)。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永远在路上老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了联系对话的方式,将自己预设好的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获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此环节的主要目的为“引起学生美术学习意向”。
片段2:
三、自主探究 03:20 教师:我们刚才简单的了解了一下“石雕艺术”这个题目给我们呈现的信息。一会儿呢,我们还会了解到更多的内容,请打开你的书37页。(指着书上相应的区域)书上这有一段课文。我指的时候都没人看我,也不知道你看见课文在哪了吗。(又指着书上相应的区域强调)这有一段课文,不是所有的字都叫课文。
03:55 教师:请你小声读一遍课文,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画下来,开始!(生开始读。师在朗读一遍课文的同时在教室里巡视。)先生,您把课文都划完了,关键字、词。
04:40 教师:请问,你在刚才读的课文里发现了石雕艺术主要使用的材料是什么?(生齐读课文)“等”很重要,因为有很多没有包括在里边。这次回答问题反应特快,非常棒!
04:55 教师:还有发现了什么信息呀?课文中还有吗?(一女生:石雕亦称石刻)这个刚才咱们说了,发现了新的信息,有吗?(一女生:石雕有纪念性和装饰性)嗯,对了,这是它的用途,板书:用途。还有吗?还发现了,你说(一男生:原材料来于自然)奥,对。还有吗?你说(一女生:能长期保存)嗯,非常好。我们之所以到现在还能看到几千年上万年前的石雕作品,就是因为它易于保存。
05:38 教师:我们从课文里简单了解了这些信息。来请看下面,绿色的“小曲别针”的位置有一段话,谁读完了谁坐正。(师读:根据雕塑的形态……生迅速读完迅速坐正)雕塑根据形态大概能分成哪几种?(生齐说:圆雕、浮雕)
06:13 教师:(举起项链上的吊坠)那你看我带的这项链是圆雕还是浮雕?(生有的说圆雕有的说浮雕)有争议啊!(师举着项链在学生中间走动)两种答案,是圆雕呢?还是浮雕?(生齐说:浮雕)圆雕指的是像我这样从前后左右各个方面都能看到的,这个雕刻作品叫圆雕。而像这样的,它表面凸起,而后面呢(一生小声说:光滑)是依附在一个平面上或什么都没有的,这个叫做(师生齐说:浮雕)一会儿你欣赏作品的时候会用得到。06:40 教师:下面,我有一个作业给大家(播放课件)。看大屏幕,这是书上37页-40页的石雕艺术的作品。先别急着翻书,我有要求。一会儿给你5分钟的时间,把这些作品欣赏一遍,可以从头到尾挨着欣赏,也可以是你选你感兴趣的一幅或几幅,欣赏完了请填(播放课件)这个“学习表”。
07:00 教师:昨天好多同学在填学习表的时候,我说了写的跟作文一样,长篇大论。NO!这个方法不适合,太浪费时间了。请看大屏幕,我提示一下啊,看我填的这个。这个字代表“阿弗萝蒂特的诞生”,这个作品里有三个女人,然后它的作品感觉上是左右对称的,我觉得它很柔美,刻得很精细。当然我现在又想到了,它好像是一个浮雕。
07:35 教师:你就可以用关键字的方法记下来,就像自己的秘语一样。自己认识就可以啦,节约时间。这种方法学会的,点一下头。(生郑重地点头)OK。
07:44 教师:那好!(播放课件)作业要求读一遍。谁记住了谁开始。5分钟计时开始。(师在学生中间巡视)作业学习表在桌上,不够的举手,我给你拿。
08:00 教师:37页-40页的作品,可以全部的欣赏,也可以欣赏其中的一幅到两幅。
08:29 教师:你可以先从头到尾的翻翻,看看自己有没有对哪个感兴趣的。08:45 教师:发现写在左侧的格里,疑问写在右边,都可以用关键字的方法来记录。
09:00 教师:(师小声对一组学生说)发现了什么就及时写下来,别一会儿忘了。
09:17 有一个女孩,她特别聪明!她用了编号法。1就代表人面像,2代表…… 09:39 教师:用心去感受作品,大胆的写、大胆的说。……
10:53 教师:(和一个女生交流)浮雕、非常的壮美,语文学得真棒!11:00 教师:(和一个男生交流)人首翼牛像高大,你的意思是它是这样左右对称的,是吧?(指着书上图片和学生讨论)它不会是这样对称吧?(师在自己头上比划着继续和学生讨论)指的对于它的头来说左右对阵,是这意思吧?哦,看来我没有理解错。……
14:15 教师:咱们时间差不多了,如果你写完了可以跟你同桌、挨着近的两个同学相互讨论一下,这样整理整理一会儿你要发言的语言,别站起来结结巴巴的,影响自己光辉形象。挨着的两个人可以小声议论一下,整理一下语言。
15:00 教师:(和一个女生交流)……这是大理石吗?低头看看,低头。(生低头观察地上铺的大理石)(师再指书上的作品)你觉得这个是大理石吗?这个和这个一样吗?这是什么石头哇?它是石灰石,你可能还见过类似的……
15:31 教师:(帮一个男生把不会写的字写上)陪衬的衬啊?就是咱们衬衣的衬。
15:33 教师:好了,咱们暂停,好吗?你有什么想法,一会儿你还可以接着记。来,同学们,咱们暂停好吗?你有想法,一会你还可以接着记。(师提高音量)所以,下面,我要求:不要把你的笔放下,请用你右手拿笔,有问题要说的话用左手示意我。当别人发言的时候,(师停顿,用突然地停顿整顿一下纪律)当别人发言的时候,你就别记了。当别人发言的时候,如果他发言的内容和你的意见是一样的,可以把你的意见划掉。如果他的发现正好解答了你的疑问,就把你的疑问划掉,你有新问题再记。
16:11 教师:规则听清啦?(生点头示意)听清了,是吧?(播放课件)那好,你愿意看书也行,愿意看大屏幕也可以。对于书上37页到40页的这些石雕艺术作品,你有什么发现或是有什么疑问,现在可以提出来。有句俗话叫“先下手为强”
(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适量适度的指导非常重要,还可以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进度,在合适的时机安排“同伴互助”,增加学习的信息量。“学习表”的使用,可以使学生更加简便的记录自主学习的内容。)
讨论:在上面这个环节“美术教师与学生对话”的教学形式中,“永远在路上”老师依据教材版面呈现的教学主题脉络,引导学生对其仔细研究,逐渐深入地思考问题,启发学生对这个教学主题所包含的内容展开研究,这个环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逐渐“明释课堂具体学习内容、调适教学与指导形式” 通过交流、讨论等教学形式的灵活运用,技巧地展开特定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情境中加深对意义的理解。
虽然这个教学环节看起来相当传统,依据教材文本、逐步推开问题,但整体上的教学是在达成“美术教师与学生对话”这一目标。但是,此环节在侧重于美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发生对美术学科知识的互动生成方面,似乎效果并不那么明显,其原因为美术教师对所传递的美术学科知识的控制性稍微强了一点,另外,教科书版面内容的控制性也起作用。但不可否认,“永远在里上”老师在课堂上将自己已知的东西带入了这个教学活动环节,共同的行为主体是美术教师与学生们。
片段3:
四、交流质疑
15:33 教师:来,同学们,咱们暂停好吗?你有想法,一会你还可以接着记。(师提高音量)所以,下面,我要求:不要把你的笔放下,请用你右手拿笔,有问题要说的话用左手示意我。当别人发言的时候,(师停顿,用突然地停顿整顿一下纪律)当别人发言的时候,你就别记了。当别人发言的时候,如果他发言的内容和你的意见是一样的,可以把你的意见划掉。如果他的发现正好解答了你的疑问,就把你的疑问划掉,你有新问题再记。
16:11 教师:规则听清啦?(生点头示意)听清了,是吧?(播放课件)那好,你愿意看书也行,愿意看大屏幕也可以。对于书上37页到40页的这些石雕艺术作品,你有什么发现或是有什么疑问,现在可以提出来。有句俗话叫“先下手为强”,说得晚了,别人都说完了,就没你表现的机会了。
16:39 教师:这个举手高,请你先说。(一女生:我看出来赵州桥石栏板是浮雕,是龙的图案,有两条龙,基本左右对称,龙很生动,雕刻得很细致。)她说得非常全面,有人补充吗?(学生静默)她说得太全面了,没人补充,对吧?那你请看这个石栏板上我写了四个字,读一遍。(生齐读:蛟龙穿岩)“蛟龙穿岩”,那谁再看看这个作品,你发现了什么?大屏幕看不清你可以看书,为什么叫“蛟龙穿岩”呢?(师指着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看这个石头这个部分,你发现这个部分它的身体断开了,没有!这什么叫蛟龙穿岩呢?(学生开始议论纷纷,师对着墙壁动作示范)这个龙是这样的,这样穿到石头里面,然后它的龙头又从前面出来了,所以它身体中有一部分隐没在石头里了。所以这有一个断开,而且它雕刻得非常精细,上面龙鳞的花纹特别的精美。
17:55 教师:关于这个赵州桥石栏板谁还有疑问,或者有话要说,请举手。(生静默)没有了。看一眼大屏幕上的信息,这块石栏板长多少?高呢?(生齐读,当读到“刀锋犀利,雕法冼练”时,声音减小)什么练?(生纠正:洗练)有人不理解后边这个,读的时候你们显得心虚。“刀锋犀利,雕法洗练”指的是,大家看这个“赵州桥石栏板”跟上面那个“伏虎”比较起来,你觉得哪个用的刀子更锋利一些?(生齐说:赵州桥石栏板)你再比较一下,跟龙门石窟里边大佛的雕像比较一下,哪个刀子会更锋利?(生嘟囔:赵州桥石栏板)现在大概能体会什么叫“刀锋犀利”了吧?
18:55 教师:这块石头是在1952年,人们在清理赵州桥底下的河的时候,从淤泥里挖出来的,所以我们去赵州桥的时候没有看到这块石头,它是放在博物馆里的。
19:11 教师:谁现在有其他的内容?我还有别的发现或别的疑问,其他作品的。举手的男生比女生多啊。请你。(一男生:阿布辛贝勒神庙为什么有一处被损坏了?)那说明,虽然石头很坚固、很能长期保存,但还是会发生意外。还有谁对这个阿布辛贝勒神庙有话要说?(生犹豫)没了?好多人纸上都写了,怎办么就是不说了?请你(一男生:我觉得这个阿布辛贝勒神庙雕刻得非常宏大、也非常的壮观。)给大家看一下正面图,咱们再进一步感受一下。这个神庙的高度是多少,刚才有人留意了。是20米,20米,书上有文字提示。20米相当于咱们现在的7层楼高,而且指的是人像的部分,上面它是雕刻在一个山崖上的。把这个山整个雕成这石像,人像是高20米,上面还有十几米,这山一共是32米高。人像相当于7层楼高。
20:34 教师:看了它的正面,谁又发现了什么?你有话说,(一男生:有一个人失去了上半身)嗯,对。刚才提到了,这人像有一个被损坏了。这四个人像,大家看看他的样子?(生议论纷纷)这四个人是同一个人,叫拉美西斯二世。这是拉美西斯二世为自己建的神庙,所以在这个神庙的外面雕了四个巨大的自己。(播放课件)来给大家看一下上面那个图片,在这位置,你看到了吗?这个黑影,这个是另一个神庙的背面,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妻子为自己建造的神庙。它两个呢是成一个角形的挨着。
21:20 教师:这个神庙里面,想不想进去看看?(生齐说:想)它是一个建筑,我们可以走进去。咱们进去看看。这有一个黑色小门,看到了吗?(生说:看到了。)好,请进!里面是这样的,是八跟十米高的柱子,这个柱子的正面,对着中间通道的那一面是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大家感觉一下这个雕像属于圆雕呢还属于浮雕?(生齐说:浮雕)为什么?它已经很突出了嘛!(师靠在黑板上提示学生,学生说理由)因为它是依附在柱子上的。这面是我们看到的柱子的背面,墙上是各种各样的浮雕,是拉美西斯二世把自己一辈子的功绩都记录在这上面。
22:09 教师:继续进!顺着雕像中间的通道走到头。这个路有60米呢!走到60米的尽头有4座雕像,右边的第二个是拉美西斯二世。大屏幕上有两个时间,2月21日是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10月21日呢是他的忌日。在每一年的这两天,太阳会穿过我们刚才看到的黑色小门把阳光洒在他的脸上,所以埃及人把这两天称为“太阳节”。你看一下书这个作品是多少年前的呀?(生齐说)现在是公元后2010年,累计加起来3000多年了。人们做的就如此得精细,而且恰好能够在那两天照在拉美西斯二世的脸上。不过现在照不到了!发生了什么事呢?
23:09 教师:(播放课件)齐读一下这段话,“由于”一二。(生齐读)在画面里那看到这个湖了吧?就像我们中国修三峡工程一样,很多的文物古迹都被搬走了。因为修了这个湖以后,湖的水位会上涨,会淹没这个神庙,所以人们把它切成了一千多块,确切点说是把这座山切成了一千多块,然后向上推了65米,在山上重建了。这是当时的情景,大家可以看一下。虽然经过了许多科学家和建筑学家的努力,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太阳节的日子被推迟了一天。这个咱们就暂时介绍到这儿,回家可以找找资料,网上多得是,“百度”一下就OK。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一个世界文化遗产,1979年收入名录的阿布辛贝勒神庙。谁还有别话说,快点!机会不多了。
24:38 教师:这两组的同学特别慢,你们的话都被抢完了,是吗?哦,有人直点头。31号,我想给你一次机会,别忘了啊,我特地请你来的。你有话说吗?有话说你先说。没有,那你想着。(一女生:人面像,它的雕塑十分风趣,是浮雕,神态鲜明。)人面像(播放课件)还有谁关于人面像有要说的?请你,说吧!(一男生:为什么这个人面像很古怪,还带钻眼儿)什么?(那男生重复:很古怪,还带钻眼儿的)带钻什么?(生齐说:眼儿)奥!就是啊!上面有个眼。那如果让你在这个石头上钻一个眼儿,看我带着个项链上也有一个眼儿,让你钻个眼,你怎么钻啊?(生小声议论)来你说,你怎么钻啊?(一男生做了个动作)(有人嘟囔:拿锤子一凿不就碎了?)拿锤子,来站起来,他手里拿一工具。我说他怎么拿锤子凿呢?他手里拿了一个像长钉子一样的工具,然后拿锤子在后边凿就行了,是吗?(那男生点头)请坐。
25:59 教师:这个作品在一万年前,那个时候没有铁,人们还没有发明金属,没有发现金属应该说,怎么办?(生面面相觑,有人议论:用石头)新石器时代,那个时候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就限于周围的动植物,还有些石头、有水,那怎么钻这个眼儿?有困难了吗?怎么雕刻上面的花纹哪?(生议论:石头)只能用石头做雕刻。所以呢,这个眼儿,还有注意这个脸左右两边基本上是对称的,而且它磨得比较光滑,不是捡来的一个随便的石头,这是新时期时代的石器一个特点。(播放课件)咱们比较一下它当时的作品,你看看这一件是不是感觉比其他的精美多了?(生齐声:嗯)虽然你觉得:这东西还没做的水平高呢!但是它已经是当时那个时代,一万多年前的精品了。
(通过谈自己的发现和提出质疑,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共同提升的目的。教师适时适量的点评或引领可以使整个交流过程更加有序,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
讨论:在“美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形式中,“永远在路上”老师运用灵活的教学策略(主要是语言上的启发,加上适当地引导),充分挖掘学生美术学习的潜能,针对学习内容“石雕艺术”,适时地加以组织性或课堂点拨,学生们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学会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质疑,学习自己处理美术欣赏学习任务的技能,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纵观这个课堂实录片段,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堂美术课里存在着不同教学形式中相似的内部结构,即“引起学生美术学习意向、明释课堂具体学习内容、调适教学与指导形式、关注学生具体学习结果”这四个元素的共同生存状态。
小结:
综上所述,谁指手画脚地在指责“永远在路上”老师认真的教学,谁就是不明白美术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逻辑,谁也就是没有对这个有效美术教学的认识真正理解。
“永远在路上”老师能够将自己的教学案例反复抛到网上,让大家去解剖,这本身的价值说明,他已经在深入地研究有效美术教学。真正意义的研究有效美术教学,必须是依据上述的思路,对其教学实录进行逐段分析,解析了三个行为维度来阐释四个元素,这才讲透了有效美术教学。
第五篇:幼儿园美术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在幼儿园开展美术教育活动能催生幼儿美感、陶冶幼儿情感、促进幼儿感知,通过绘画、装饰和制作,让幼儿在实践中去体会、思考、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培养幼儿动脑、动手、动口的习惯,不但能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而且能增强幼儿的创新意识。
幼儿园美术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宋长英
——激发幼儿兴趣,体会美术带来的快乐
二零零九年初,我们翠园幼儿园承接了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幼儿园有效教学实验研究”子课题《幼儿园美术教学有效策略研究》。在近一年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我深刻的感悟到:在进行幼儿美术教学时,关键是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孩子轻松愉快的学习。
一、美术内容多样化,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在教学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兴趣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前提。
以往的美术课,多是绘画、涂色,孩子感觉枯燥、累、没兴趣。大多数幼儿表示:学习了线描画,就不想再画油画棒画;学会了水粉画,就不想再画线描画„„。要想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审美心理,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美术教学,让幼儿感受艺术的多种表现形式,欣赏、体会不同的艺术美,让幼儿多尝试、多感受。教师在实践中,可根据幼儿年龄和季节特点,指导幼儿利用生活中随手可取的各种材料进行创作,像拼贴画、剪贴画、彩墨画、手工创作、陶艺制作等等,从而唤起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内容、材料,安排灵活多样的活动课、欣赏课、课外写生、辅助游戏等。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老师和家长要改变观念,正确评价孩子的作品。
在欣赏儿童美术作品时,常常为看见作品中大量的雷同、简笔画、卡通形象,或是成人味十足而感到惋惜,作品缺少生活气息,没有体现出儿童美术特有的童心、童趣,究其原因是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和评价有偏激。
每次画玩画,总会听到走廊里传来这样的声音:“看你画的什么呀?乱七八糟的,看别的小朋友画的多好!这么乱,这儿画的这么小,看老师是怎么画的,这画的是啥呀?”。孩子的画被说的一无是处,少有家长伏下身子去聆听孩子的讲解。如果家长觉得孩子哪一次的画画的比较好,就会用怀疑的眼神和挑剔的口吻询问:“这是你画的画,老师没帮助你?”象这样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和辅导,可以想象孩子的心里会是什么感觉,孩子还会有创造欲望吗?他们还敢大胆地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吗?
在翻看《幼儿画报》时,总有一些老师看不习惯一些孩子的画,认为画的乱七八糟,没有内容,居然还得了金奖。对于一些外国小朋友的画,更是看不顺眼。为什么国内的绘画专家和外国同行认可的作品不被我们喜欢呢?这实际上反映了艺术教育思想的差异。有一部分教育者认为,美术教育应该先从基本技能开始,幼儿连基本形都不会,何谈创作,创作是以后的事;有一部分教育者认为,美术教育一开始就要张扬孩子个性,鼓励孩子创造性的思维、创作,不要求孩子必须怎样做,相信到以后,孩子需要基本技能时,他自己会掌握的。
在美术教学工作的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这两种观点的局限性。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才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我认为幼儿阶段的美术教学,还是应该偏重于开发幼儿的潜能,以创造力的培养为中心,进行必要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刺激孩子们心灵中的冲动,鼓励和引导他们去创造、去探索、去表现。美术教学不是为了培养画家,而是把美术课作为一种手段,让孩子们在绘画的过程中自由地创造,自由地发挥,尽情地宣泄他们内心地情感世界,充分地调动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的画才不愧是“儿童画”,也就是说,儿童作品应该个性鲜明,不拘一格,没有成人思想和眼光的“烙印”,在孩子们的笔下,可以不受任何限制,也不受现实的约束,没有任何清规戒律,可以把人画的比树还高,把人的头画的比身子还长,五官随意变形和夸张„„激发幼儿潜能,使之大胆想象,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以下几幅画就是我们大三班小朋友在一次绘画活动《我的一家》时的绘画作品:
它们体现出了儿童的稚幼、天真、快乐、梦幻甚至荒诞的特色。因此,每个孩子根据个人感受,会用不同的方式去表现,100个儿童就会有100种表现方法,如果企图用一种固定的标准,来规范统一教学要求,甚至由于对儿童的绘画语言不理解,看不懂,就简单、武断地用“正确”、“错误”来区分和评价,使儿童绘画不仅得不到正常发展,反而起了抑制
三、教师要因人施教,培养幼儿个性。
教师要多观察、多发现、都鼓励,培养幼儿个性,完善孩子的人格。儿童的个性不一样,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娴静,有的活泼。表现在作品中,也有的奔放快畅,以画大感觉为主;有的画风细腻,处处得当,老师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去评价和“规范”他们,要善于鼓励和引导,发挥他们个性上的特点,并成功地体现到作品中,使作品具有一种独特的个性美。冰冰爱画动物;栋栋爱画海洋生物;丫丫爱画人物;琦东想象力丰富;铭宇色感好等等,在画画时,应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通过绘画你想告诉大家什么?怎样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所思所想。老师要多留意孩子画画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长处,并鼓励他们保持和加强这种表达方式,不拿孩子的画相互比较,以免孩子和别人学,迷失自己。经常暗示孩子“你是独一无二的”,你所做的永远不会和其他人一样,强化孩子的优点,增强孩子的信心,使孩子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四、要引导孩子想象着创造。
艺术是求异的,画画之所以能够提高儿童的基本素质,也正是因为它的求异性。一幅好的创作首先是与众不同,因为艺术最大的特点是创造,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儿童的创造力。只会照着范本画画的人,我们最多只能说他的临摹能力不错,是一台高级“复印机”,“印”来容易,却无意义!而对于创造性的“胡思乱想”,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和引导。
除了正常的美术教学外,我在班中设立了一处《美术天地》,孩子们谁有新作品,就可以及时的在此展示。虽然只是小小的一块天地,可孩子们的创作热情却大大的提升了,孩子们学会了细心的观察生活,用画笔去记录、讲述生活,表达自己的心声和感受。
想象是孩子们进行创造的法宝,特别是幼儿,他们的想象异常丰富,老师和家长对他们那些异想天开、不切实际、漫无边际的想象应给予充分肯定,因为想象与创造只有一步之遥。想象着创造是孩子们在绘画中的一次心灵的升华。
让我们记住爱因斯坦的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中、生活中,充分调动孩子们的想象力,体现儿童稚幼特点,表现儿童真实情感,使孩子轻松愉快的学美术。用自己的画笔表达自己的想法。以下作品,是孩子们在一次绘画活动《树的想象画》中孩子作品
五、鼓励幼儿参加各种绘画活动,体会美术带来的快乐。
现在,社会中各种美术活动很多,鼓励幼儿多参加各种绘画活动,一方面是开拓孩子的视野,增长知识;另一方面,是给孩子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快速提升自己。孩子学有所成、学有所获。更能体会美术带来的快乐!在各种幼儿绘画比赛中,我们班的孩子频频获奖。以下是孩子们近期的比赛作品:
总之,近一年的课题试验,让我和孩子们都收获颇多,一张张笑脸,一幅幅佳作,一次次喜悦,时刻萦绕在心头,我们付出,我们成长,我们快乐!
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知识储备,密切关注美术教育发展动态,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努力钻研,积极创新,为幼儿园美术工作更好的开展,尽自己最大的贡献!
和扼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