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阅读策略

时间:2019-05-13 01:37: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阅读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阅读策略》。

第一篇: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阅读策略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阅读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了“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丰富的积累”。朗读感悟直至烂熟于心是至关重要的。它能有效地巩固学过的字词,加深理解课文,规范学生的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读写能力,利于积累运用。不仅如此,它的价值还在于发展学生的潜力,增强记忆力、想像力、思考力,是高度密集型的智能活动。进行朗读教学应根据儿童认知水平重视朗读训练,优先发展学生的记忆力,在小学生的头脑中构建并存贮“思则来,用则出”的相似块,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同时,必须指导课外阅读,来为朗读教学夯实基础。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作前提,我在教学中注重抓住一个项目做实验为突破口,进而向其他项目延伸。近几年来,从一年级接手到现在的三年级,我一直重点实验的课题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经过反复实践,现以初见成效。

一、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延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象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 1 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三、自读感知,品味感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以学生自己的领悟为主。教师的“点”必须“点” 2 在关键之处,“拨”必须“拨”在疑难之处,无疑而“点”则不如不“点”。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偶然的一次机会看到了《小鹿的玫瑰花》这篇文章,我很喜欢这篇文章,文章中蕴含的寓意值得体会,于是我便在课堂上用投影显示出来让学生读,读完后,我问学生:“小鹿的玫瑰是不是白栽了?”学生一致回答没有白栽,但当问到为什么没有白栽时,大多数学生的回答却仅仅是因为玫瑰花很美。显然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存在问题,这时我对他们进行点拨启发,学生也能理解,但这种理解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缺乏自身的感受和体会。为此我没有马上加以分析而是以“读”为主,让学生找找描写玫瑰花很美的句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微风、黄莺的话,并展开想象,想象微风、黄莺当时还会说些什么?还有那些动物?他们还会说些什么?再引导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分角色表演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进入角色,从小动物的角度深深感受到玫瑰花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从而深刻地体会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这种感受显然是教师的分析和讲解所不能达到的。

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外国有的教育家预言说:“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引导学生寻求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增进学习效果,达到最后不需要教师到现场,当面督促,步步施教的地步。如果学生把读书当成一件苦差事,被迫应付,收效将甚微。心理学家认为,自觉主动性是一种心理品质,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主动性。就谈不上读书,教师必须善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之达到“善学”。为此,我在班里每周增添一堂“谈天说地”课,让学生海阔天空地谈论自 3 己学得的新奇见闻和印象特别深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和眼界,同时也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比如,每次报刊发到后,我先浏览一遍,发给学生时,向学生介绍几篇;有时先给学生阅读一部分,学生正注意听时,有意中止,给学生造成悬念。报刊发给学生们后,他们就会迫不急待地去读教师点到的文章。另外,每隔一段时间,就开一次故事会、评论会等,学生越来越爱读书,真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五、课外阅读,朗读教学的有力保障

课外阅读功能很大,可以丰富词汇,提高读写能力,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吸收信息,丰富精神生活。

对于阅读有一定困难的低年级孩子或者阅读习惯还没有形成的孩子,那该怎么办呢?大声读给他们听是引领他们亲近书籍的最好方式。无论是在学校的课堂上,还是在亲近母语读写培训班中,孩子们最安静的一节课就是“大声读”实验课。用耳朵倾听名著,给予孩子的是最畅快的阅读享受,它没有家长逼迫的痛苦,也没有生字的羁绊,纯粹处于一种放松的愉悦状态中,所以最吸引他们。

一本书、一张嘴、一颗心——给孩子直接的情感熏陶老师在诵读文本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和文本的情感融于一体,直接传达给孩子,给孩子情感熏陶。当老师和孩子共同沉浸在文字营造的那份美好情感中,那种美妙不是我们苦口婆心的进行说教所能传递的,因为它能触及孩子的心灵,引起孩子们的感情共鸣。

总之,有效阅读的策略还有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

第二篇:谈新课标培智语文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谈新课标培智语文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剑阁县特殊教育学校 梁婉青

也是培智学校学生发展思维、改善功能、学习文化知识和形成生活技能的基础。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是培智学校实施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

一、课程设置和教学

在课程设置方案中,尊重智力残疾学生的教育需求,通过一般性课程来满足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同时,通过选择性课程来满足学生的个别化需求,促进他们多方面的发展。在课程实施中,各地在使用国家课程方案时,可根据当地的社会、文化、经济背景,社区生活环境以及学生在这些环境中的特殊需求,开发校本课程,体现课程的多样性。2.分层教学

在课程组织形式上,分为分层教学和综合课程,力求既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认识理解事物的普遍特点,较全面满足学生的一般性需求;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中。

生活语文——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针对智力残疾学生的语言特点,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把传授知识与补偿缺陷有机结合,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和社会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公民素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为其自理生活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第二语言——在学生已有语言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可选择学习第二语言,如:地方语言、民族语言、普通话以及简单的外语等;对不能使用语言的学生也可以采用其它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或沟通辅具。

二、总目标

生活语文课程应面向培智学校的全体学生,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都能获得生活所需要的基本语文素养。生活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扩大生活经验范围,丰富语言积累,丰富形象思维,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要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他们初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培智教育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个别化,对于培智学校来说,课标只是参照标准,真正的教育教学开展要基于课标但不局限于课标。对待新课标,不轻视,不盲从,基于课标但不局限于课标,一切以特殊教育与特点为依据(个别化、目标导向教学、提供需要的相关服务等等)。

第三篇:试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

试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

崔峦曾经指出:“在综合能力培养上,要处理好学读和学写的关系。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听、说、读、写并重,而我们的阅读课常常只管读不管写,也有的把写作为点缀。”阅读教学确实缺乏有效的习作实践渗透,造成了重读轻写的现状。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很好地做到读写结合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潜心捕捉文本中的习作训练点

阅读教学必须回归“文章”本质。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感悟、思想情感体验与语言文字组织及章法等方面全面进行“语文实践”,尤其要关注并增强阅读教学中的习作实践,实现读写结合。在文本解读中,教师应先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多角度、全方位、深入地解读文本,敏锐地从文本中发现习作训练点,并寻求最佳的习作切入点,引导学生去感悟文章中的语言表达方式,积累语言表达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如《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主要展示了威尼斯的异国风情和小艇的特点及重要作用。我们还要重点解读的是作者如何写出威尼斯的异国风情和小艇的特点及重要作用,他用了什么表达方法,有什么表达特点。从而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这些写作方法。如文中写小艇的特点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艇的重要作用则运用了把人的活动跟景物以及当地的风情结合起来描写和动静结合的表达方法。这些都是值得学习的习作训练点。

二、确立合理有度的习作训练目标

阅读教学中的文本一般都能找到多个习作训练点。我们既要善于发现,更要精于取舍;结合学生原有基础,结合年段习作要求,确定合理有度的习作训练目标。笔者在阅读教学实践中,除了生字词、阅读理解、情感目标之外,特别注意制订习作训练目标。

例如《太阳》习作训练目标:认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威尼斯的小艇》习作训练目标:领会作者抓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这些习作训练目标贯穿于阅读教学的过程之中,是系统性的。长此以往地坚持,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三、随文感知,应需引入,随机运用

1.随文感知。阅读教学中适当突出习作技巧和方法,是符合语文学科教学规律的。如我在上《彩色的非洲》一课前经过仔细研读,发现课文条理清晰,总—分—总的写作模式一目了然,还用上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于是在教学中,将文章层次用板书的形式表现出来,将过渡句反复朗读。学生对全文很轻松地就有了深刻的印象。我趁机说:“要是我们的习作中也用上这种模式,一定会让人印象深刻!”在讲首尾呼应时,教师让大家读了前后两个句子,让孩子们说说有什么发现,大家都发现它们的意思差不多。

2.应需引入。阅读教学的读写结合目标需要我们从学生习作的困惑入手,从学生习作的需要入手,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帮助他们解决习作上的障碍。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的策略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作文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教师要理顺读写的关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读写的训练,将训练真正落实到实处,提高学生读写能力。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到作文教学中去。同时,在作文中形成的知识技能,也能促进阅读教学。这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通过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下面就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谈谈几点看法:

一、在阅读中悟写

阅读教学过程可分为两个步骤。第一、着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理清文章的“头绪”,弄清文章的内容,再通过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解决了“写什么”和“为什么写”的问题,即“语言文字、内容、思想感情”的过程。第二、进一步明白“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这个步骤侧重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在教学中,认真落实文章的中心、结构、写法,突破重、难点,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这就是在完成第一个过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即“思想感情、内容、语言文字“的过程。无论是篇还是段的训练,都不能只重形式,不重语言文字训练。因为语言文字才是思想感情的载体,是借助于阅读的积累,平时的观察方能积少成多,集腋成裘,以备不时之需,逐渐发展成能力。

二、读中学写,以写促读

阅读是吸收,作文是表达。写是一个经历严密逻辑思维的语言表达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文章为依托,充分挖掘和利用课文中内在的读写结合的信息,在“读”中学“写”,指导学生把从阅读中习得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去;在“写”中促“读”,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以读助写,促成读写一体,以此来指导学生的写作,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读和写是个互补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的吸收,才有理解的表达。读写一体化的作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化整为零”,阅读教学“化零为整”,读为基础,从读学写,写中促读,多读多写,把读写训练相互沟通,达到了读与写的有机融合。读写结合,不限于读什么,就写什么,有时可以先写后读。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除此外,结合作文,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也是一种以写促读的方法,同样能收到以写促读的效果。

三、读写结合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一种方法,往往不止是一次练习就能掌握好,只有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读写结合,在反复交替的训练过程中,逐渐强化和内化,才能掌握一时难以掌握的东西,最终转化为一种能力。读写是个有机的整体,如同鸟之双翼、车之双轮,要同等视之,不可偏指,这样能完成小语新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任务。提高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促进语文教学的时效性。

总之,只要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研究、去探索,弄清读写之间的关系,将读与写有机的结合起来,反复训练,就能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出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良好局面。

第四篇: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行动的策略

论文2010年4月30日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初探

在“全面走进新课程,深化小学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下,怎样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标准,“扎实、有效”地搞好数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地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广大数学教师关注和追求的目标。但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如何进行数学有效教学?如何在单位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凸显教学效益?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改革备课思路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众所周知,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而传统的备课重点是备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学”,是从教师讲的角度,而不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考虑备课。这也是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种理念给我们老师上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我们教师的备课理清思路。我们的备课不仅要备“教师怎样教”,更要备“学生怎样学”,要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去备课。备课时首先要考虑准备安排几个学生的活动,每个活动怎么安排;其次要考虑在活动中我们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第三要考虑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或遇到哪些问题,怎样进行调控,怎样评价等;然后把以上安排写出来,作为教师课堂上临场发挥,随机应变的一个基础准备。即使如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再进行补充备课,写出自己执教的体会和疏漏失误,记下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或困惑。这样的备课才是我们倡导的,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二、把握教材及方法引导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

我们在听课中经常发现,教师上课,就题讲题,就事论事,分不清轻重缓急,平均使用力量,照本宣科。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把握教材。

(一)、把握教材要从全局着眼,从整体上去认识教材,并用联系的观点系统地分析教材。

1、要读懂教材。通过反复阅读教材,查阅有关教学参考资

料,了解全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和在全套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全册教材的所有知识点在各单元的分布情况;还要研究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2、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逻辑结构和编排意图。

确定出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

3、把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教师的认识结构,只有到了

这一步才算把握了教材,教学中才能驾轻就熟,寓繁于简。

(二)、方法引导要着眼于学生,了解学生心理动向,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

1、有效的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教师应努力从日常

生活入手,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方程的意义》时,首先把教棒放在食指上,再让学生把铅笔放在手指上,做一做实验,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态?学生兴奋地做起了实验,学生说,不处于平衡状态,说明左轻右重或左重右轻;处于平衡状态说明教棒左右两边一样重。我因势利导,简介天平。我创设这一情境,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

2、有效的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①、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

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

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在交流、探究、比较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最终形成知识网络。

三、突出重点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教师要抓住教材中本质的、主要的东西,对其进行加工处

理,然后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出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方面上去,同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对于课本中相对次要或起辅助作用的教学内容,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以适应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老师要大胆放手,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做,学生不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更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抓好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也要从整体着眼突出单元的教学重点。数学教材中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全新的知识。教 学中就应把这“新”的一点突出出来,作为教学的重点。突出重点不是只抓住重点而舍弃非重点,教 学中把教 材重点孤立起来的做法是不恰当的。教学新知识就必须注意提前回顾已有的旧知识,引导学生认识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和转化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突出重点。

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教材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而不是唯一资源。教材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使用的广阔空间。如,有的教学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一定的弹性,便于大家灵活使用。所以,我们在教学教程中,要依据《标准》的精神,结合本地本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下面提供几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建议:

(一)可以根据情况重新调整知识的顺序;

(二)可以结合本地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提出能达到同样教学目的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可以扩大例题的思维空间,体现知识的整体效应,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数学思想方法。

(四)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补充或删减有关教学内容,但是也应注意,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不要随意降低或拨高教学要求。

五、发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是有效教 学的重点

教学中的智力因素很丰富,例题中有,习题中也有、高年级教材中有,中低年级教材中也有。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充分发挥教材中的智力因素,使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教材中很多地方都标明让学生“试一试”、“说一说”、“想一想”、“拼一拼”等等,这里面就包含着智力因素,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六、改革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措施

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怎样去评价一节课的好坏?用什么样的标准支衡量?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侧重点不同,评价的结果就不同,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也不同。旧的评价的重点是教师,它关

注的是教师教的情况,忽视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情况,尤其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在学习过程 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等不够关注,不能以学生为本,这是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教育部北师大基础教育课程中心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做了 一些探索,提出了很好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建议。建议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境过程、学习中的认知过程、教师的因材施教过程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关注的教学环境、学习兴趣、自信心、学习方式、思维的发展、解决问题与应用意识、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方法手段等,这样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培养兴趣;有利于激劢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措施。

第五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初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初探

【内容摘要】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成为大家讨论、关注、实践的热点,而读书,讨论,练习和媒体的科学综合利用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阅读 讨论 练习媒体

新课程实施以来,老师们都在努力地实践着,探索着,努力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使得主导与主体,预设与生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等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较好的体现。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老师的能力水平不同,理解角度不同,致使对理论、理念的理解有失偏颇。语文课堂上出现了太多的媒体演示,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泛语文”活动和太多的形同虚设的小组讨论,下课后,认真反思一下,课堂缺少了语文味,感觉到学生没学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语文效率低下问题十分明显,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每位语文老师的重视。为此苏教版小语专家提出了“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主张,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提出了一堂好课的标准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发展满意”,这都是对有效语文课堂的诠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涉及的面是相当广泛的,笔者单从阅读方法有效性这一层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读”的有效性

“读”是阅读教学的最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的方法。著名小语专家张田若指出:“阅读教学,一是读,二是读,三还是读。”于永正老师可以说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堂有效阅读的大师,他对“读”有自己精辟的理解:“‘读’奥妙无穷,一切都在读中,读是再创造的过程,是把符号变为形象、场景的过程。语文教学抓住一个‘读’字什么都有了,离开一个‘读’字什么都没有了。”绝大多数情况,只要学生能阅读,都应该是有效的,只是阅读的效率有多高,值得思考。特别是小学生当阅历不够丰富,阅读习惯没有养成,阅读目的不够明确,阅读方法没有掌握,再加上老师仅仅把读当作是一种手段来运用,在这种情况下阅读教学的效率往往是不高的。怎样做才能提高读的效率呢?就一篇课文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强化初读

初读是学习一篇文章的重要阶段,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独立体验文章的阶段,是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部分词语,整体把握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自己提出问题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不能作为形式走过场,必须给足学生的时间,认真落实,没有三至五遍的认真阅读,学生是不可能对文章有较好的整体把握的,理解水平低的学生更是如此了。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看到我们的一些老师,为了追求课的完整,为了达到自己的预定目的,拼命地赶课,缩短了初读的时间,结果是没有前面的铺垫,后面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就不能落实到位,只能以老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致使课堂陷入学生主体地位失落的泥潭。

2、重视精读

《课标》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体要求。”这里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建立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的,所以,有了充分的初读,精读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牵一发动全身就成为可能,精读的目的也才能达到。

(1)把握“基调”,从读好每一句话做起

一般来说,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调。朗读时能把握住文章的情感基调,就基本上掌握了感情朗读的“金钥匙”,就能把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朗读较好的再现出来,达到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两只鸟蛋》,课文讲的是一个小朋友从树上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两只鸟蛋的事,课文的基调是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萌发了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自然的热爱,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妈妈看见了,说: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如何读好这句话呢?① 可以引导学生轻读课文提问:“为什么说两只鸟蛋就是两个生命?”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交流小鸟(或小鸡)的孵化过程,老师此时可相机引导学生表达:“一只鸟蛋就是一个生命,一只小鸟;两只鸟蛋就是两个生命,两只小鸟。”所以要爱护每一个鸟蛋。指导朗读“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②想象说话。以“假如现在你就是鸟妈妈,孩子丢了你会怎么样?”为题练习说话。来体会、想象鸟妈妈这会儿怎么“焦急不安”。指导朗读“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③再进行角色朗读。让学生做一回小男孩的“妈妈”,对小男孩说话。“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读出“妈妈”的语气。至此,学生在讨论、想象、说话中理解了句子,读好了句子。

(2)用好朗读的方法

朗读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范读、个别读、齐读、轮读、轻声读、自由读、分角色读、引读等多种方法,各种朗读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也要恰当合理,适合文体和教学的需要。这里就范读、个别读、齐读的方法来说明它们在阅读教学中的使用策略。

①范读。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个要求对我们的一些老师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既然是个性化的阅读,老师就不好范读了。在这里要科学地认识这个问题,学生年级高低、基础优劣、知识多寡、能力大小等各不相同,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灵活地运用范读这一形式。范读本身就是对学生“授之以法”,学生从老师的范读中受到启发、帮助和感染。于永正老师在这方面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他是这样对自己说的:“要努力使自己的朗读具有艺术的魅力,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调、节奏、韵律再现文章的声感美,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动听的声音信息,使学生借助动听的听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意境,使学生感到学语文是一种美的享受,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初读前范读,可帮助学生正音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分析重点词、句、段时范读,可以使学生深入感悟课文内涵;在学生读得不理想的时候范读,可以使学生在“愤悱”之时及时得到“启发”。特别是低年级,加强范读,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唱读的发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

②个别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个别读的机会是很多的。其目的,有时是为了检查学生初读的情况,通过个别读,了解学生生字词的朗读和理解,长句的断句,段落内容的把握,已经理解的内容等情况;有时是为了加深理解,体验感受,切实地品味语言的韵味和情感,再如一年级下册中《两只鸟蛋》第一节的朗读。为了读好这一节,老师可取出事先准备好的鸟蛋,分组让学生看一看,模一摸,亲身感受到鸟蛋小小的,白白的,凉凉的,滑滑的(体态语言辅助朗读),一种爱鸟蛋的感情油然而生,你能把这种爱鸟蛋的感情带入文中读出来吗?此时,采取指名个别朗读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有时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有时则是组织教学的需要,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

③齐读。齐读是经常运用的一种读书形式。它的目的有时是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时是为了激发感情,有时是为了强化记忆,有时则是为了创造气氛等。但低年级朗读教学中齐读的运用必须要慎重,很容易造成学生一字一顿不动脑筋地拖腔拉调等唱读习惯。更有甚者,为齐读而齐读,齐读真的成了一种形式,成了一种无效的阅读教学活动。

3、科学评价

科学的评价是能否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重要保证。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读得好要表扬,读得不好也要表扬,表扬他的勇敢和自信,表扬他的声音响亮,表扬他某个词读得有味道。在这方面,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为我们作出榜样。他在教《三顾茅庐》卧龙岗景色一段,让一个学生站起来读书,结果,这个孩子读得结结巴巴,错了很多字,但孙老师即刻就表扬这个学生,表扬他的声音好听,将来能做播音员,如果能把文中的个别字读对就更好了,保护了孩子的自尊,保护了孩子的读书兴趣。而我们有些老师,在学生读完一段话,一篇文章后,不是找优点,而是找缺点,而且发动全体学生一起来找,找得学生心灰意冷,提不起兴趣。试想,这样的评价怎么能激起学生对朗读的热爱,对语文的热爱。由此可见,评价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对于朗读的兴趣。

二、讨论的有效性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其中的合作、探究在语文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多以小组讨论形式为主。应该说讨论式的学习方式比传统的讲授式的学习方式多了一种交流的渠道,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改进传统课堂教学的许多不足。就语文课程而言,更加注重的是感性的学习,注重体验、感悟、理解和应用,因而,语文学科运用讨论式教学方法要注意有效性,不能盲目地滥用,占用有效的教学时间。那么,什么情况下语文课堂不适合应用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呢?(1)班级学生数较多的情况下不适合。班级学生基数较大,给老师的指导、分工造成问题,即使操作起来,也是很困难的,容易使小组讨论流于形式,造成课堂资源的浪费。

(2)新知识传授的初始阶段不适合。学习新知阶段,要遵循认知规律,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使之处于“愤悱”状态,提高研究问题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通过自主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研究问题的能力。此时如果进行小组讨论,则是违反认知规律。

(3)低年级学生不适合。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多处于感性状态,对于学习的方式方法很多方面都需要老师的认真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这是由学生年龄特点决定的,如果盲目应用,讨论必然是无效的。

(4)体验、感悟性的问题不适合。如苏教版十册《广玉兰》一课,课文中描写了四种花型的美,每一种花型美在哪里?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还有像苏教版第六册《赶海》一课,课文中写到了许多赶海的趣事,它们趣在哪里?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我想,这些问题更适合让学生去朗读、品味、理解,而不是去讨论。

那么,什么情况下语文课堂适合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呢?(1)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适合讨论。

(2)一个问题或一段话可以多元解读的适合讨论。(3)具有教育性、拓展性的问题适合讨论。

从以上方法的选择可以看出,学习方式的选择要尊重学科特点,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也就是学习方式的选择要超越方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要超越方法,这种超越就是要心中真正有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终生发展,在超越的基础上研究、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才能择善而得其法。

三、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大家知道语文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作为我们许多语文老师对于“语文素养”这样一个概念还没有深入地理解。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从平时的语文教学来看,我们的老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这些要求开始重视,但远远不够。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

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语文学习必定涉及语言知识学习,知识是一定要教的,但教什么知识,如何教知识,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例如《赶海》一课的第三段,写的是赶海过程中发生的趣事。我们有很多老师只是注重朗读,体验,品味,而忽略对其中语气词“嘿、哩、哎哟(ai’yo)、咦、哦、呢”的教学。这些语气词的使用恰恰烘托了赶海的“趣”,引导学生去掉这些词读读看,马上感觉就不一样了。教学时结合学生平时的积累,让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语气词,紧接着进行迁移训练。

出示:

(1),怎么这么疼?(2),妈妈,中午吃什么?(3),三年级的同学真棒!(4),我成功了!

再如,教学《三借芭蕉扇》中,孙悟空大战牛魔王一段:“孙悟空请来了猪八戒,叫来了众神。”与“孙悟空叫来了猪八戒,请来了众神。”的比较来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

以上只是有效练习设计的两个小例子,教学中,老师只要能够根据语文学科特点,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深入地挖掘和解读教材,在字、词、句、篇上下功夫,在听、说、读、写上做文章,使得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语文能力水平。

四、媒体使用的有效性

一段时间老生代的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仍然在当今教坛占有一席之地,拒绝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我想,这里更多的不是拒绝,而是没有习得或没有条件习得。著名小语专家袁浩说得好:“要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现代教育技术。在任何一个时代,科学的发展必然要带来一些新的传媒,这是时代发展的标志。我们要积极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来提高我们课堂教学效率。”

与此相对的是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老师,多媒体运用的意识太强,走向了形式化,书本上的大段文字上了幻灯片,还有一些精美的文字变成了粗劣的图片,在学生眼前晃动,代替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体验、理解。实际上,画面只能作为理解语言的辅助手段,而不能作为丰富语言内涵的全部。台湾小语专家苏兰老师说得好:“别让语言输给画面。”也就是说在阅读教学中,任何脱离语言感悟、品味的画面欣赏都是肤浅的。更有甚者,部分老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组织学生一会儿小组讨论,一会儿表演,一会儿看多媒体演示,造成了教学情境的过分晃动,学生没有时间和空间去品味、感悟语言,教学效率低下。这些都是我们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应当克服的。

新课程要求我们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阅读能力的提高是语文素养形成的重要一环,一些基本的语文教学原则和方法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应该遵守的。读书,讨论,练习和媒体使用等阅读教学方法也必须科学综合地加以利用,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下载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阅读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阅读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三江县民族实验学校------王丽娟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推进的有力措施,是实践新课程的有益补充。有效教学应体现在语文教学活动的每个层面中,教师......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几点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几点有效策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评价的能力。小学作文教学的方向是“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

    小学语文组织教学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组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内容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课改的理念逐渐成为教师教学的自觉行为,课堂发生着可喜的变化。然而,课堂教学耗时多、......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范文模版)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我们的语文课堂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过了一阵阵欣喜与激动,理性地思考这几年我们的课改之路,在热闹与自由的背后,折射出课堂教......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几种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几种策略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费时低效,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缓慢,读写教学严重脱节,学生没有真正成为......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最终5篇)

    B类:《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1《小学语文动态课堂生成性教学研究》 2《小学数学动态课堂生成性教学研究》 1《提高小学......

    《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和策略》读书心得

    《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和策略》读书心得 陈诚 最近,一口气读完借来的《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和策略》一书,时时受到书中案例的启发而豁然开朗!今天,我就......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华侨小学 汤艳梅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财务投入,取得可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