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课教案6.3
党的知识进校园
微 党 课 教 案
题目:党的知识我知道
班级: 六年三班
党员家长姓名:赵俊家 内容:
一、导入,“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要侵略学生呢?”——毛泽东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全世界,也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自己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
1、为什么中国先进分子选择了社会主义?
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在什么政党领导下取得的?
3、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了主力军作用,那工人阶级又是由哪个政党来领导的呢?
二、讲解:(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①思想基础:十月革命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的传播,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使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如李大钊、毛泽东、董必武等学习马克思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②阶级基础: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无产阶级成长和工人运动对比表
工人人数 罢工次数 规模 斗争的形式 斗争的目标
辛亥革命前 60万 65次左右 几百人 分散斗争 多为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的经济斗争
辛亥革命后—1919年 200万左右 130多次 几千人 同盟罢工、联合斗争 转为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表明中国无产阶级已开始由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转变。毛泽东指出:“中国工人阶级,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就开始以自觉的姿态,为中国的独立、解放而斗争。”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旧民主主义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阶级条件。
③组织基础:中国共产党深入民间,与工农民众相结合,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各地建立早期党组织。
各地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快速发展及其活动,表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它表明在中国正式成立全国统一的共产党的条件成熟了,一个统一的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即将诞生。
补充陈独秀、李大钊在党的创建工作中的贡献“南陈北李”。
总结:随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思想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组织基础)。它表明在中国正式成立全国统一的共产党的条件成熟了,一个统一的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即将诞生。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两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历史上重大里程碑”;两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大地出现了新曙光”、“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要求学生思索:“新”体现在哪里?(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中国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的道路。)补充:
时间 党的会议名称 全国党员人数
1921年 中共一大 全国党员人数50多名 1922年 中共二大 全国党员人数195名 1925年 中共四大 全国党员人数432名 1927年 中共五大 全国党员人数994名 1997年 十五大 全国党员人数590万名 2002年 十六大 全国党员人数660万名
上述表格说明什么?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的增加,队伍的不断壮大,表明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因为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威信不断提高。【板书设计】:
1、条件(思想基础、阶级基础、组织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标志:中共一大(时间、地点、内容)
(开天辟地)
3、中共二大(时间、地点、内容)
4、意义
第二篇:6.3师说教案
第六单元
(三)师说
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知识,学习本文“破”“立”结合、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学习理解韩愈尊师重教的观点,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学风。
体会文中体现出的作者抨击时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树立坚持真理的精神。
(建议一采用诵读感悟法
作为议论文,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主要任务是在理解写作背景、熟悉作家的基础之上把握文意,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应让学生多读,多体会,培养其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诵读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通过诵读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只要学生通过诵读,能感受和理解韩愈尊师重教的观点,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学风就可以了。教学过程建议: * 示例:
一、导入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辛勤的栽培。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但在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和佛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落,师道也就愈来愈不被重视,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了唐代。当时仍沿袭着一种封建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可以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社会上产生了一种“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求师学道往往会招来路人的讥笑。但偏偏有一个人不顾流俗,勇为人师,广招后学,培养文人,并以大无畏的气魄,抨击时弊,提倡师道,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不朽之作——《师说》,当时被人视为“狂人”。这个人是谁呢?
二、了解韩愈及背景
让学生课前查有关资料,课堂上交流,老师适当补充。
《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监博士时写的。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2.学生自由朗读。3.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四、找中心句,体会韩愈的“师道” 关键句: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圣人无常师。
4.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讨论:
有人说,韩愈阐明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你对此是怎样认识的?
参考:韩愈以孔子从师的言行,推论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崭新观点,用相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说明师生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教与学是可以相长的。这就将老师和学生之间那条人为的固定界限取消了,对自古以来“师道尊严”的传统提出了挑战,闪耀着朴素的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光辉。这种闪光的思想,被后世许多教育家引申发挥,对后世教育理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建议二采用讨论、点拨法 本文作为一篇议论文,说是为李蟠而作,实际上是抨击当时那些自恃门第高贵,看不起别人,不肯从师学习,甚至对别人从师也进行嘲笑的士大夫阶层。为达到使人信服的目的,文章必须既要有理论论据又要有事实论据地证明自己的新观点,因而作者先从老师的功能角度做演绎推理立论,然后,再以现实存在的不良风气和孔子从师的言行作归纳推理,加深论点。全文结构严谨,论证有力,是古代论说文的典范。教学时可以从结构入手,通过老师的疏导,让学生诵读一段,讨论一段,充分思考并展开讨论,对“破”与“立”有一定的了解。教学过程建议: * 示例:
一、从解题入手,了解文体“说” 解题:“说”是议论文的一种。“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韩愈说写这篇文章是送给他的学生李蟠的,其实也是针砭时弊之作。
二、研习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查字词典疏通文字,并根据注解初步弄清文章的含义。教师巡回指导。2.请学生统计本课的生难字词,并注音解释,可将有关的内容整理在笔记本上,教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将自己整理的内容写出,然后全班同学一起订正、补充。3.请学生自由翻译课文,要放声翻译,提倡讨论。
4.学生相互讨论,将自己的疑难问题提出,以求教于周围同学,最后全班统一讨论,请同学向全班学生和老师询疑问难,教师或引导学生回答,或亲自回答。5.老师对整体思路进行归纳总结。
传道受业解惑也(立论:提出论点)
演绎推理 ——(观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士大夫耻学于师(驳论:反面现象)归纳推理 ——(观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孔子从师的言行(论证:正面实例)李蟠从师行古道(身边活例)
呼应印证 ——(观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三、阅读对比,明确中心
1.以“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来对比。2.以“为子的择师”和“其身则耻师”来对比。
3.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来对比。——观点:教师的职能:“传道受业解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四、了解特色,学习方法
第一,本文具有高度的说服力,与作者采用了较好的说理方法也是分不开的。1.事例论证。2.对比论证。3.引用论证。
第二,这篇文章写得非常有气势,体现了韩愈散文雄健明快、汪洋恣肆的特色。1.在语言上善于创造性地运用排偶的句式。2.句式上骈散结合,错综变化。
3.创造性地采用接句法(类似顶针的修辞手法)。
4.结合丰富多变的句法,作者在语气语调的运用上也婉转多变,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五、总结全文,点明要点 教师总结:本文以“师说”为题,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其中“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强调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阐述了能者为师、虚心好学的从师态度;“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辩证地指出了师生关系。这些道理,在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少小孤苦,由兄嫂抚养长大。二十岁入长安,三次考进士不中。贞元八年(792)第四次参加考试,登进士第。曾入汴州(治所在现在的河南开封)、徐州等地的幕府任闲职,贞元十八年(802)到长安任国子监四门博士,从此正式步入仕途。贞元十九年,改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饥荒,得罪权贵,被贬为阳山(现在广东连阳)县令。元和元年(806),新皇帝(唐宪宗)继位,他被召回长安,任国子监博士。元和十二年,随裴度征讨叛乱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唐宪宗派人迎佛骨入宫,韩愈上书力谏,被贬为潮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唐穆宗继位,召韩愈回长安为国子监祭酒,此后政治地位逐步上升,官至吏部侍郎。卒于长安。
韩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强统一,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他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的骈偶文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的议论文内容广博,体裁不拘一格,如《原道》、《论佛骨表》、《师说》、《进学解》等,立意新颖,观点鲜明,大胆坦率,战斗性强。他的碑志文“随事赋形,各肖其人”(《韩愈志》),创造性地把《左传》、《史记》的传记手法运用于碑志,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碑志这种历来枯燥无味的文体增辉生色,其中有的作品已成为优秀的传记文学,如《柳子厚墓志铭》等。《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等赠序,手法多样,使赠序发展成为一种富有文学性的实用性的文体。《答崔立之书》等书启,因人陈词,情真意切。韩文雄奇奔放,汪洋恣肆,“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苏洵《上欧阳内翰书》)。深于立意,巧于构思,语言精练,富有创造性。其诗亦别开生面,勇于创新,工于长篇古风,采用散文辞赋的章法笔调,气势雄浑,才力充沛,想象奇特,形成奇崛宏伟的独特风格,开创了李、杜之后的一个重要流派,纠正了大历以来的平庸诗风。代表作有《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等。七律《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七绝《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助教》,也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但他过于追求新奇,不免流于险怪,强调“以文为诗”,又不免使诗变成“押韵之文”。有门人李汉所编《昌黎先生集》传世。宋魏仲举所辑《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40卷、《外集》10卷较完善。诗注以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今人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较好。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阱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写作背景
《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论文。据方成珪《昌黎先生诗文年谱》考证,此文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这一年,韩愈35岁,任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一个“从七品”的学官,职位不高,但是他在文坛上早已有了名望,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也已经开展,他是这个运动公认的领袖。这篇文章是针对门第观念影响下“耻学于师”的坏风气写的。门第观念源于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自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形成了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重门第之分,严士庶之别,士族的子弟,凭高贵的门第可以做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们尊“家法”而鄙从师。到唐代,九品中正制废除了,改以官爵的高下为区分门第的标准。这对择师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就普遍存在着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韩愈反对这种错误的观念,提出以“道”为师,“道”在即师在,这是有进步意义的。与韩愈同时代的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以看出《师说》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斗争精神。(关于“说”的文体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这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韩愈抗颜而为师 《师说》有一句话:“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就是说,韩愈在《师说》里讲的所谓“师”,不是指在学校里教课的老师,而是指给“士大夫之族”,即社会上学业有成就的士人或学者做老师,或给做官的当老师。
韩愈生活在佛教极盛的时代。唐太宗就很佞佛,从他以下都在极力地扶持佛教。上有好者,下必甚焉。皇帝佞佛的结果,首先是大大抬高了佛教的地位,在王公士庶中间,增加了对于佛的迷信。其次,佛教是一种外来的宗教思想,它主张“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静寂灭者”。这和中国的传统的儒家思想是针锋相对、格格不入的。因而,迷信佛教的人愈多,耻笑谈论所谓“圣人”之化的也就必然愈多。于是这就成了一种风气。整个唐朝时候,反对给学业上有成就的士人、学者、当官的做老师,认为有人敢于做这样的老师,便是狂人。
在那样的情况下,只有少数人敢于不管这种风气,韩愈是其中的一个。
他不管这种风气,不怕人家的耻笑,不顾世人的笑骂,敢于做这样的老师,毅然以青年人的老师自命,担负起教导他们的责任。他的好朋友柳宗元尽管自己不愿担任老师的名义,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却赞扬了韩愈的做法:“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韩愈为了反对当时的那种风气,批驳世人的那种耻笑,写了《师说》。(有关古文运动
我国古典散文发展到唐代,出现了一次巨大变革。从陈子昂开始,经元结、韩愈、柳宗元直到杜牧、罗隐等许多人的努力,在前后二百多年间,改变了自东汉以来逐渐形成的骈体文对文坛的统治,实现了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解放,推动了散文创作的发展。这次文学变革,适应着时代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的需要,总结了自先秦以来我国散文长期发展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改革文体和革新散文创作的理论主张,并成功地进行了创作实践。加之参加这次革新的作家们以极大的热忱和高度的自觉为推行新文体、创作新散文而不懈努力,并广为宣传,诱掖后进,在文坛上形成一股变革的潮流。由于这次变革有理论指导,有成功的实践,又有群众基础和巨大的影响,俨然成为一个“运动”;而提倡新文体的韩愈等人,又与当时流行的骈体“俗下文字”相对立,称所倡导的文体为“古文”,因而,近代研究者把这次变革叫做“古文运动”。(选自《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
第三篇:女娲补天(配套教案)6.3
女娲补天
一、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并掌握词语“轰隆隆,塌下、燃烧、熊熊大火,挣扎,露出”等
2、掌握利用段落大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知道女娲补天的原因。初步感知女娲善良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补天的原因,初步感知女娲的善良
三、教学难点 体会天塌了的可怕
四、教学过程
(一)、神话激趣
(二)、初步感知课文
1、提出要求:带着这三个问题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次,并标好自然段序号。
2、检查字词:谁来读读这几个词?
3、咱们一起来把这几个词读一读。全班齐读。
4、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现在谁能回答刚才提出的这三个问题?
指生回答,边回答边板书:天塌地裂 求神灭火 造船救人 上山找石 炼石补天
5、现在谁能简练的说说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导入:女娲造人后,人类过着幸福的生活
出示句子:自从女娲创造 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幸福的生活。
你觉得什么样的生活才叫幸福呢? 齐读句子
2、可是有一天夜里,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了幸福的生活。目睹了这场灾难的女娲也情不自禁地喊到:天哪,太可怕了!
3、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哪些地方让你也感到可怕了呢?请你默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圈一圈,划一划。
4、出示第一句
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A、点击课件“塌下”我们一起了读一读这个词语.B、给塌下换个词语是什么?
文中为什么不用“掉下、落下”呢?生活中我们一般说什么掉下?落下? 那什么才能说塌下?(房子塌下)(塌下的面积比较大,而且速度还比较快)C、原来是蓝蓝的天,现在却成了这样子:出示图片。你瞧,中间那个大洞就是书上说的“大窟窿”。
而且还是个怎么样的大窟窿?(黑黑的。)
师: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透过“黑黑的”一词,可怕的感觉加重了。D、这么一大块天塌下来,发出了怎么样的声音? “轰隆隆” E:(点击声音)看到这样的天空,听到这样的声音,你会感觉?(很害怕)用文中的一句话就是:(生齐读:天哪,太可怕了!)F:是啊,这样大的声音,连沉睡了几千年的女娲都被震醒了。指读整句话: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
G:让我们把这个可怕的一幕再一起读一读。指读、齐读:天塌下了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5、除了天塌下一大块让我们感到可怕,还有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到可怕呢? 出示第二句: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还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A.这句描写的是什么地方?(板书:地)B.透过这个句子,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C、比较句子:(A)、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还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洪水。(B)、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深沟。山冈上还燃烧着大火,田野里是洪水。(男生读)a、有什么不一样?
b、一道道写出了沟的(多)(出示幻灯片)
c、同学们多么会读书啊,地面上出现了这么多的深沟会有什么危险呢? D、那么这两个词又写出了什么呢(课件:熊熊大火,到处是)? 透过这两个词你又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熊熊两个是字写出了火的(大)到处是写出了洪水的(猛)E、播放图片,用句式说话 E、生齐读:天哪,太可怕了!)F、指读 指读 齐读
6、出示第四句
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A、这一句是写?(板书:人)
B、你觉得这一句写出了什么?(人们在这场灾难中拼命地想逃脱)什么是围困?
C、这里还有有一个写人们动作地词是?“挣扎”指生读准确
D、挣是提手旁,说明和手有关,挣扎的意思就是?挣就是用手用力地撑着。E、出示图:说说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F、可是在这茫茫的洪水中,再大的力气也有消耗光的时候,若没有人来救,他们就有可能很快地失去生命,而这样的人不只一个,而是(许多人)。是的,引读:是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G、指读:当你被大火围困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着急 指读)当你看到你的亲人在水中挣扎时,你的心情又是怎样?(悲伤指读)H、生齐读:天哪,太可怕了!!
7、指导朗读 引读
(2)看着被火围困的人们,看着在水中挣扎的人们,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请同学再自由读读这几句话,想想女娲看到这一切心情是怎样的? A、生自由读。
B、指生说。指生读。C、配乐齐读
五、总结
读得真好啊,我们不禁要会读课文,还要会仿。大家仔细观察下,可以知道,作者围绕“可怕”从天
地 人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描述。这就是一种写作思路。我们也可以学学,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接下去,我们来练习。
()。
板书: 女娲补天
天
可怕 地
人
塌 裂 围困 挣扎
第四篇:6.3 自立自强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自立自强的含义,知道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懂得管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逐步培养自立能力,学习过自立生活。知道成功离不开自强不息的精神。在生活中培养自己自强精神。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故事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品质;通过情景研讨,让学生充分讨论这个情景,然后,教师围绕情景层层设疑,循序渐进导入新课内容,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品质,古往今来,成就伟大事业的人都是自立自强的人。体会自强不息对个人、国家和民族的意义,在生活中自觉培养自立能力和自强精神,勇于面对困难,做生活的强者。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如何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
难点:自立自强对个人成长和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大学生寄脏衣回家洗?》 【师】你怎样看待这位大学生的行为? 【生】 【新课教学】
一、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1、什么是自立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自己走路
身体自立
自己吃饭自己穿衣
体验生活自立 养活自己
基本的人生自立 【师总】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自立的过程!【师】你是一个自立的人吗?你会做哪些事? 【生】
展示材料:爸爸妈妈出差了。早上起床后,小晨自己乘公交车去上学,上学的路上,他想起作业本用完了,就到超市购买了一些文化用品。今天是小晨值日,拿着笤帚把地打扫得干干净净。中午在学校食堂吃饭,他发现饭卡丢了,就去校财务处报失。自修课上有同学讲话,身为班长的小晨主动制止。放学后,小晨回到家中,洗了昨天换的衣服,做了两个菜。吃完饭,小晨就做作业、复习功课。这就是小晨的一天。
【问】找找小晨一天生活中,有哪些自立的表现? 【生】
材料:“我爸妈很有钱。我学习有家教指导,生活有保姆照料。样样不用我动手,事事无需我操心。所以,我根本不需要培养什么自立能力。” 【问】你赞同她的想法吗?为什么?
【生】自立能力对我们的人生有很大的影响。
材料:一个已经考上大学的学生,因为妈妈不能再陪他到北京读书,在生活中,他陷入了混乱。冬天里他不知道该添衣服,甚至穿着拖鞋去天安门。最终,这个可以攻克学业难题的优秀学生,因为理不顺自己的生活,逃回了家„„ 【师】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个大学生。播放视频《刘默涵片段》 【师】比较一下,同样是大学生,为什么这名大学生要逃回家而刘默涵却能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贡献? 【生】
【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选择,你会怎么做? 【生】
材料:乡下,有一片桃花林。当初,种下树苗后,种树的人总是不定期来浇水,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我感到很奇怪,便询问缘由,他笑着说:“种树不同于种菜,不是几星期就可以成熟的。要想种出百年的树,只有让树在土里找水源,浇水是模仿下雨,下雨是算不准的,所以,它们只有在不确定中拼命扎根,才能成长为百年大树。”其实,人的成长跟树的生长道理是一样的,有怎样的品质,就能成就怎样的生命。
自强就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在困难面前知难而进,顽强拼搏。【师】你知道哪些自强不息的人物? 【生】
教师举例:贝多芬、丁晓兵
播放视频《【感动中国2013】获奖者沈克泉 沈昌健:颁奖辞》 为什么要自强?
(1)一个人只有自强不息,才能面对困难,乐观向上,遭遇灾难,坚强勇敢;(2)才能做到志存高远,为着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执著追求。(3)自强不息是人生应有的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师】是不是只有现代人才自强? 【生】
材料:抗倭名将戚继光、禁烟英雄林则徐 【师】他们的自强不息是不是只对自己有影响? 【生】
【师】自强不息的精神,已成为中华文明得以绵延千载、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出示系列图片
【师】习近平主席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需要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这一伟大梦想才能最终变为现实。自立自强对我们的成长、对国家如此重要,如何培养自立自强精神?
二、学会自立
【师】在《爸爸去哪儿》中,哪位小朋友最离不开爸爸? 【生】Kimi 【师】他后来的表现如何? 【生】
播放视频《小小志KIMI独立完成》 【师】自立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出示小韩的事例
【师】小韩为什么能被江苏食品学院相中? 【生】他具有很强的自立能力,能对自己负责
【师】从他的身上,你能总结出培养自立能力的途径吗? 【生】
【师】这个人的思想是一种什么思想?有什么危害?他应该怎么办? 【生】
1、克服依赖心理
材料:“茑” 的故事
见课件
材料:包办的成长:85后小爸爸找工作,老妈陪着去 【师】如果你是招聘单位,你愿意录取他吗?为什么?
【生】不会。一个对自己都不能负责任的人,又怎会对他人、对集体负责呢。招聘单位:个人能力欠缺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副教授、硕导陈老师认为孩子自身的成长经验不能包办,酸甜苦辣应该自己去体验,家长应起到引领、扶助、协助、鼓励的作用,让孩子自己走自己的路,而不是剥夺成长的经验。
总结依赖的危害:
依赖不仅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还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怎样克服依赖心理?
培养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处理好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 发觉自己的才能——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向榜样学习——学习他们如何待人处事
材料:七年级学生小青郑重向父母宣布:“从今往后,我要真正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了,不再需要你们的任何帮助了,学习上生活上我都自己管理自己,你们不要再管我了。”
【师】小青这样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生】
【师】自立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不是依赖。那种认为自立就是拒绝帮助,甚至跟父母对着干,这样不利于自己的成长。自立应是自己既有主见,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善于接受别人帮助不是依赖。
2、懂得管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 生活方面、学习方面 活动:畅所欲言
假设父母因故外出一周,只有你一个人在,你会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 假设学校取消了班主任制度,没有班主任的管理和约束,你该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
材料:美国石油大亨老洛克菲勒是这样教育孩子的见课件
材料: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都又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我不干活也饿不死,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掉进了火坑。
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只要自已肯干肯吃苦,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我幸亏还没有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
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
【师】请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想象一下他们的结果如何?为什么呢? 【生】
【师】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生】我们应该自立自强
三、培养自强精神
一个人有很多财富,可如果他不自强,也一贫如洗。——鲁迅 播放视频《-selina入选台湾教材 面对困难勇往直前》
材料:在一座山上,有两块相同的石头,三年后他们的命运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一块石头受到很多人的敬仰和膜拜,而另一块石头却受到别人的冷落。受到人们冷落的那块石头,及不平衡地说道:“老兄呀,回想三年前,我们同为一座山上的石头,今天产生这么大的差距,我的心里特别痛苦。”另一块石头答道:“老兄,你还记得吗?三年前,山上来了一个雕刻家,你害怕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你告诉他只要把你简单雕刻一下就可以了,而我那时想象未来的模样,不在乎在身上一刀刀的痛,所以产生了今天的不同。” 【师】这个材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
3、在磨砺意志中自强进取
播放视频《磨练意志 骑车进京上大学》
【师】只要我们选准航向,战胜自身的弱点,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能在自强的人生征途中,劈波斩浪,抵达成功的彼岸。
课堂小结
【新课小结】同学们,月亮虽然能靠太阳的光芒照耀自己,但它本身并不会发光,等到太阳消失的时候,月亮再也无光彩可言了。这就正如生活中只有那些自强自立的人才能拥有生活一样,因为他们知道,仅仅靠别人的荣耀而自己不懂得付出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拥有生活。所以,我们应该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课后习题 《自立自强》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自立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很重要。下列关于自立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②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③人真正自立是从走上工作岗位,能自己养活自己开始的④自立的生活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下列名言反映同一主题的是()
①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习自立,铲除埋伏各处的障碍。在家庭,要教养他,使他具有为人所认可的独立人格。
②要不是我自己为自己建立纪念碑,这纪念碑,它从何而来? ③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④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就是某种动物的东西。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3、《独生子女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孩子平均每天只有0.2小时的劳动时间,是世界儿童中参加劳动最少的一群。这个数据提示我们()
①我国的父母们不注重孩子的自立能力的培养 ②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③我国孩子学业较重 ④我国的孩子很幸福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4、“金色儿童拓展俱乐部”招生信息说:让孩子在刺激、有趣的拓展游戏中,熔炼团队意识、磨练个人意志、学会独立生存、挑战个人极限。这告诉我们
()
①社会各届注重未成年人的自立能力的锻炼 ②只有外界的参与才能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③当前未成年人的自立能力较差 ④要不断地培养儿童的自立能力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5、下面对自强不息精神理解正确的是()①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业的人都是自立、自强的人 ②自强不息的精神已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 ③个人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战胜困难 ④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下列选项不能体现自强精神的是()
A.勇于开拓,积极进取
B.志存高远,执着追求
C.自尊自爱,不卑不亢
D.得过且过,不思进取
7、当代的“保尔”朱彦夫凭四肢全无的残躯,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生活,不仅生活完全自理,还学会了读书写字并写出30万字的长篇小说《极限人生》。这一事例说明()
A.挫折对于强者来说是好事
B.自强者不怕困难、积极进取
C.条件越艰苦,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D.残疾人都是自强的人
8、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段名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培养自强品质
B.吃得苦中苦,方成人上人 C.要做大事,必须具有健壮的体魄
D.伟大的人物是天生的
9、著名的漫画家张乐平,少年时代当学徒、做小工、摆地摊,始终勤学苦练学画,终于成为大画家。他的连环漫画《三毛流浪记》、《三毛迎解放》、《三毛学雷锋》、《三毛旅游记》、《三毛学科学》等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而且被译成多种语言出版,为少年儿童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张乐平的故事告诉我们()①我们应从小学会自立,培养自强的精神
②我们要不怕困难和挫折 ③我们要在困境中磨砺自己的意志④成为漫画家必须首先学会吃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目前中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养。而且随着就业压力增大、独生子女逐渐成年,“啃老族”的队伍还将扩大。作为父母,正确的做法()A.无条件地满足子女的要求
B.一定要满足子女的物质要求 C.让子女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D.不能资助成年子女
二、非选择题
11、情景一:某校七年级学生小宁,爸妈平时对她照顾无微不至。有一天,爸妈有事不能回家做饭,小宁靠在说沙发上看电视,不知不觉迷迷糊糊睡着了,醒来又冷又饿,小宁不自觉地哭起来„„
情景二:星期二下午,小刚放学后,居委会的李大妈告诉他,爸爸因车祸受伤被送往医院了,而妈妈又值夜班„„
(1)情景一中小宁的表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2)请你设想情景二中小刚会怎么做?
(3)根据上述两个情景谈一下中学生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
12、《人民日报》报道:“我无法选择生活的条件,但我可以选择生活的态度。既然灾难来临,哭不能解决问题,那为什么不笑呢?”21岁的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大四学生黄来女饱尝艰辛,却笑对人生。黄来女出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在她还没有记忆的时候,母亲就因不堪生活压力,抛下父女俩远走他乡,从此杳无音讯。在父亲患病后,为了给父亲治病,黄来女一边打工挣钱,一边照顾父亲。上课、兼职、定时给父亲打三针胰岛素、按摩手脚,照顾父亲的吃喝拉撒睡„„这是她每天的生活。她的悉心照料创造了医学奇迹,丧失神志的父亲竟苏醒过来。在为父亲忙碌的同时,黄来女的学业也没落下,她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获得国家奖学金,还被保送为研究生。湖北省教育厅授予黄来女“全省自强不息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
如果你所在的学校准备开展向黄来女学习的宣传活动,请你参与进来,完成下列问题:(1)为本次宣传活动设计一句宣传主题。
(2)为本次宣传活动设计一种活动形式。
(3)结合教材知识,谈谈举办该活动的积极意义。
第五篇:6.3 实数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以及实数的分类; ②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在数的开方的基础上引进无理数的概念,并将数从有理数的范围扩充到实数的范围,从而总结出实数的分类,接着把无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从而得到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了解数系扩充体会数系扩充对人类发展的作用;
②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①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②对实数进行分类。教学难点:对无理数的认识。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无理数:
归纳:任何一个有理数(整数或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反过来,任何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有很多数的平方根或立方根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把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二、实数及其分类:
1、实数的概念: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实数的分类:
按照定义分类如下:
按照正负分类如下:
3、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我们知道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物理是合乎是否也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吗?
活动1: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其周长为π,把这个圆放在数轴上,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圆上的一点由原点到达另一个点,这个点的坐标就是π,由此我们把无理数π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了出来。
活动2:在数轴上,以一个单位长度为边长画一个正方形,则其对角线的长度就是以原点为圆心,正方形的对角线为半径画弧,与正半轴的交点就表示,与负半轴的交点就是。事实上通过这种做法,我们可以把每一个无理数都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数轴上有些点表示无理数。
归纳: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即没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
三、应用:
1、下列实数中,无理数有哪些?
注:①带根号的数不一定是无理数,②无限小数不一定是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一定是无理数。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⑴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⑵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⑶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⑷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所有的点都表示有理数; ⑸所有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所有的点都表示实数。
3、任意写出三个合适的数填在相应的集合里:
四、课堂小结
1、无理数、实数的意义及实数的分类.2、实数与数轴的对应关系.五、布置作业习题6.3第1、2、3题;